0

2015年最热门高考作文素材中国故事精选八篇 作文【实用20篇】

导语:很多时候,简短的励志小故事却告诉我们不少的大道理。下面是开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哲理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浏览

4553

作文

1000

高考人物素材

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新疆戍边50年魏德友功勋科学家孙家栋工农红军王定国大学生村官秦玥飞火海救人英雄王锋壮烈牺牲的歼15飞行员张超量子通讯科研带头人潘建伟红丝带学校创办人郭小平儿童孤独症机构创办人田惠萍昆明爱心食堂创办人王兰兰新疆焦裕禄阿布列林四川爱心医生梁益建大国工匠李万君

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

航海家郭川

抗癌女护士王威寻亲大姐吕顺芳

维和士兵申亮亮

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陈冬

宁波守塔人一家五代守塔百年

王锋,男,38岁,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人。

20xx年5月18日凌晨,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突发大火,浓烟迅速吞没了整栋楼房。租住在一楼的王锋发现火情后,义无反顾地三次冲入火场救人,20多位邻居无一伤亡。第三次从火场出来时,王锋已快被烧成了“炭人”,浑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从住处到临近的张衡路口,大约五六十米的距离,一路上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脚印,

王锋的事迹报道后,全国各地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捐款相助,至5月底捐款达250余万元。10月1日下午,王锋因多脏器衰竭离开了人世。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与苏武相关的高考作文素材

全文共 2553 字

+ 加入清单

1、人物事略

苏武(公元前140--前60),以尽忠守节而闻名的西汉大臣。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帝天汉元年(前100年)以中郎将出使匈奴,后被困于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以牧羊为生。苏武在匈奴前后十九年。

2、名家点评

(汉)班固:孔子称"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使于四方,不辱爵命",苏武有之矣。

(唐)李白: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渴饮月窟水,饥餐天上雪。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苏武》)

(唐)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苏武庙》)

(元)张养浩:为臣惟命敢辞难,脱遇艰难亦自安。试看子卿持节处,雪花如席不知寒。(《苏武》)

3、素材运用

话题1: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苫,而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不一样的选择,不一样的人生之旅,要让我们心里的戈壁荒原开满鲜花,就只有直面挫折,而不是放大痛苦。

当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时,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着,似在欢迎这位坚贞不屈的大汉臣子。这十几年的痛苦如果可以当作是一次挫折,那么这次挫折无疑是痛苦的,可是这位放羊老人却未曾放大痛苦,于是十几年后,大汉的丹青上书写下了民族不屈的坚贞气节。

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因此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2004年高考满分作文《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节选)

话题2: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意见

苏子卿在贝加尔湖湖畔。他披着一件白羊裘,毡履,毡裳,毡巾覆首,独立在苍茫无际的西伯利亚荒原当中,有雪潮一样的羊群在他背后。他在孟春的黄昏时分,待要归返穹庐,背景中贝加尔湖上的冰涛,与天际的白云波连山竖。

他向着东行,遥遥地望南翘首:眼阵中含蓄着无限的悲哀,又好像燃着希望一缕。他只相信自己,只相信自己的祖国。

他的心里只有大汉。卫律的劝说他不听,李陵的意见他当耳旁风。他新娶的胡女的眼泪留不住他,他的小儿子的小手拽不住他的衣襟。他谁的话都不听,他用他的坚持塑造了他自己。

一个野花烂漫的碧绿的大平原,平原中立着一个持杖的女人,背后也涌着一群归羊。那是苏武归国后的风光,他的弃妻,他的群羊无恙;可那牧羊女人的眼中,那含蓄的是悲愤?还是凄凉?(《女神》节选)

话题3:心灵的选择

荒凉的北海,羊群咩咩地叫着,不远处坐着一位手持汉节的人,从黑发到白头,用半生的心血续写着丹青。南方,皇帝一代又一代,然而,谁也不记得,遥远的北海上,立着一座汉朝不倒的丰碑。

汉节上的漆一层层褪去,老人的眼里却始终燃着一丝火光,作文素材《作文素材之苏武(1)》。匈奴的可汗惧怕:"怎么还有这么固执的人?"他更无法理解,这半生的重量承起的竟是中华民族永世的骄傲!

在生命的天平上,有人选择个人的荣辱得失,但是更有人选择个性的无碍释放,国家的繁荣太平,民族的坚贞气节。而往往是这些人,托起生命的天平,紧握永恒的绳索,在生命与永恒的拔河中,探到永恒的答案。(2002年浙江高考优秀作文《与永恒拔河》节选)

话题4:自尊与他尊

《苏武传》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当苏武与其副使张胜同被单于抓获后,面对单于的诱惑和威逼,苏武选择了精忠报国,而张胜最终选择了投降。以常理推断,对苏武的宁死不屈和拒不投降,凶残的单于不可能不杀他。但正是由于苏武的这种节操,却赢得了单于的尊敬和历史上的美名。而张胜、李陵乃至卫律,则被永远地钉在了耻辱柱上。事实上,历史上由于自尊而获得他尊的例子不胜枚举。(《苏武的尊严》节选)

话题5:道德与名节

中国人历来看重道德与名节。旧时高洁的文人即使在百般困顿之中,依旧保持"人淡似菊"的操守。古代烈女被市井泼皮碰碰手臂,竟然利刃断手,以致留下烈节牌坊。汉代苏武被迫牧羊,在冰天雪地中"渴饮雪,饥吞毡",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凛然持汉节而不改其志。"时穷节乃现,一一垂青史"。所有这些,都留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佳话。(《道德与名节》节选)

话题6:信念

在苏武出使匈奴时,因随行人员参与了匈奴人的叛乱而被扣留。在危难之中,苏武处处维护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利益,既表现了对匈奴的修好之愿,又抱定必死的决心,决不"屈节辱命"。面对卫律始而威胁,既而利诱,最终又以断水绝粮相逼等手段的逼迫,他从容处之。在受审时,他甚至以自刎来避免受辱。后来的审讯中,卫律当场"剑斩虞常"以此胁迫汉使,副使张胜在此情况下投降了,而苏武面对卫律之剑,岿然不动。卫律又以富贵劝诱,苏武则直言怒斥,更以两国安危责之。在匈奴将他置于冻饿之境时,苏武仍然没有屈服,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信念,他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还是"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念念不忘自己是汉朝的使者。匈奴又派故人李陵来劝降,企图打消他对汉朝的眷恋之情,苏武不作正面的交锋,只是以君臣和国家的大义自剖心迹,反倒使李陵感到羞愧,无言以对。(《信念》节选)

话题7:选择

悠悠岁月,历尽多少冷暖:滚滚浪花,淘尽多少英雄,但伟人之风永存。

那是苏武牧羊的北海吧!苏武选择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气节,发扬了华夏文明的优良品德。这样的选择崇高、无私!

浩浩天地,朗朗乾坤,多少仁人志士留芳百世,虽死犹荣。他们或是崇高无私,或是明智无悔,或是崇高质朴。正是他们所做出的无上光荣的选择,使得我们的民族摺焰生辉,使华夏文明万古流芳。

历史选择了苏武,苏武选择了崇高无私,选择了明智,选择了质朴。那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是历史的星空中最耀眼的星座,引领着后来者在暗夜里找寻生命的座标,勇往直前而不迷失。(《无尚的选择》节选)

话题8:坚持

当苏武牧羊于北海时,单于派降将李陵到北海劝说苏武投降。李陵说:"单于诚心诚意等待您归顺,看来永远不会让您回大汉了。白白地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罪,有谁知道您对朝廷的忠义呢?"李陵历数苏武出使匈奴以后一家的悲惨遭遇(大哥和弟弟被迫自杀,母亲去世,妻子改嫁,儿女不知去向),妄图动摇苏武归汉的决心。但是,苏武却坚定地说:"我平时就希望为朝廷抛头颅、洒热血,如今有了舍身报效的机会,就是挨刀斧、下汤锅,也是甘心乐意的。"他始终不受诱惑,为后人所颂仰。(《热爱祖国坚贞不屈的使者》节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国梦黄河情作文素材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黄河边上,我喝着黄河母亲的乳汁长大,伴随她走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

黄河之春

春天来了,河里的冰开始融化,河水哗啦哗啦地向东流去。一阵春风吹来,河面上泛起一层层粼波,在太阳的照耀下,就像撒下的一片片碎银。

河岸两边长满了野草,野草丛中夹杂着一些小花,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花香散发出来,引来了翩翩起舞的蝴蝶。垂柳倒映在水里,欣赏着自己摇曳多变的舞姿。心灵手巧的小姑娘折几枝柳条编成美丽的柳条环,戴在头上,追逐嬉戏,撒下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

黄河之夏

夏天的河畔是人们的乘凉地。沿河的田野里种满了西瓜。劳动累了的人们,随手摘个西瓜,来到阴凉处,用黄河水洗掉瓜上的泥,便可以吃到新鲜的西瓜了。一群调皮的孩子,把脚伸进水里不时地扑打,溅起朵朵浪花;不一会儿,他们又打起了水仗……

黄河之秋

秋天收获了大豆、高粱,开始播种小麦了。天不下雨,人们便用抽水机引河水灌溉。汩汩的黄河水唱着欢快的曲子奔向块块农田。村民们脸上写满了笑容:让麦苗吃饱喝足,明年准备丰收吧!住在黄河边真好!

黄河之冬

寒风吹啊吹,一直吹出了一条长长的弯弯的明镜,那就是封河了。孩子们用大石头砸开冰,钓鱼摸虾,回家后,饭桌上是丰盛的大餐。

黄河,我们祖辈赖以生存的母亲河。以前,您曾用自己的身躯挡住了敌人的侵袭;现在,您又默默无闻地服务着人们,打扮着自然。我将继续陪伴您度过未来的每一个季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3:8新高考Ⅰ卷高考语文作文素材

全文共 684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旅途上,必定少不了挫折,我们无力去改变命运,却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换一种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往往有出乎意料的收获。

我曾听到过这样的一个故事:病人的家属给病人送饭,他担心病人会饿,就加快了速度。这是一个冬天的中午,刚下完雨,路面湿滑得很,许多人都打了滑,摔了跤,这位家属果然也中了招,连人带车一起摔了出去。等他站起来,扶好车,却发现饭盒不见了,他开始找饭盒,看到不远外站着一个中年人,用手拍打着身上的饭粒、油渍。只见中年人的皮茄克上油油的一大片,估计这衣服是难逃一番大“洗”特“洗”。家属赶紧跑过去,帮着忙拍打中年人的皮茄克,一边不断地说着抱歉。没想到那中年人居然笑了,拍着家属的肩,说道:“这么好的饭喂了我这衣服,可惜了,应该是我对不起你啊!”

中年人那乐观的心态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既然衣服已经脏了,再吵再骂又有何用?不如乐观看待,反倒是换来彼此的好心情。

同样的一朵玫瑰花,有人会说“花上有刺,真讨厌!”有人会说:“刺上有花,真好!”前者悲观,只会从鸡蛋里挑骨头,这是注定要不幸福的。而后者乐观,生活细致,总有新的发现。可见,乐观不仅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改变,还能在改变的同时,为我们带来一些新发现、新体现。而人生,正是在这些新体验和新发现之中完善。

每天总有那么多迷途者想要结束生命,他们认为自己的生命很痛苦,他们已经历过一切。经历过一切吗?我们不同意,起码他们就没试过“乐观”。

人生在世,命运天注定,不能改变。但你可以做让你的生活更美好的事乐观。生活像佛曰的那样“苦”,但你何不在苦中,用乐观为笔,点一朵鲜花,撇一条小溪,蘸满苦中作乐的甜?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国史上第一考神的故事

全文共 211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中国科举史上,曾经涌现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和十多万名进士,而作为这个庞大知识分子群体之巅峰的“状元”郎,则是屈指可数。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备考的同学准备的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中国科举史上,曾经涌现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和十多万名进士,而作为这个庞大知识分子群体之巅峰的“状元”郎,则是屈指可数。

据考证,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 (1904年)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止,在这1283年间,可考的榜数为745榜,共产生了592名状元(一说504人),加上其他短命政权选考的状元以及各代的武状元,中国历史上总计可考的文武状元为777人。

考状元的过程中,有几个重要节点:

1.如果你是个身家清白的读书人,你需要参加县试、府试两场考试,通过考核的人,被称作童生。然而这只是预选,还没有资格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

2.以童生的身份,参加各省学政主持的院试(三年两次),考中的就是秀才,算是有了功名,也具备了参加科举的资格。

县考、府考、院考三次预备性考试的第一名,均为案首,俗称「小三元」。

3.考上秀才后,你就可以参加在省城举行的乡试了(三年一次,由于在秋季举行,又称为秋闱)。考试过关的人就叫举人,第一名叫做解元。

4.考上举人后,你要动身准备进京了,参加由礼部主持的会试(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又被称为春闱)。通过会试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5.当你成为贡士,你就有资格参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了。皇帝及大臣根据考生的表现,会划分档次,共有三甲。

一甲只有三个人,叫进士及第,就是我们熟知的状元、榜眼、探花。

二甲若干(清朝时一般为七人),称“进士出身”。三甲称“同进士出身”。世人统称被录取者为进士。进士是功名的尽头,就算是对名次不满意也不可以重考。

考上状元已经极其不易。然而,在古代读书人的心目中还有一个至尊的荣誉,就是“三元及第”,也就是说,在乡试、会试、殿试都取得第一名。

这是真正的高难度,因为你必须保证全省考第一,然后在会试中全国考第一,最后殿试里在皇帝心目中也是第一。尤其是最后一条,主观性还是挺大的。

而历史上最终做到三元及第的,只有15个人。其中有一个更是从县试到殿试,一口气六战六捷,六获第一,他就是明代的科场奇才黄观,时人称其“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黄观,字澜伯,又字尚宾,1364年生于南直隶池州府(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因为到他父亲时家道中落,入赘许家为婿,所以黄观最初从母姓,名叫许观。直到他当了礼部右侍郎,才由朝廷特准恢复了原姓。

1390年,26岁的黄观以贡生的身份入太学。这年八月,他在乡试中获得第一名,中“解元”。

第二年三月的会试,又得了第一名,中“会元”。

四月,他参加由明太祖朱元璋亲发策问的殿试。在策论中,他极力主张“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无扰,边境无虞”,从而深得朱元璋的嘉许,取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成为明朝历史上第一位“连中三元”者。这时的他,年仅27岁。

而他之前在入太学前的县试、府试和院试,也都是第一名,可谓是科举考试史上的奇迹,称第一考神也不为过。

日暮碧云净,余霞天际红。

村烟远近里,山色有无中。

古树斜阳暗,孤峰淡月濛。

门开一涧曲,星影落桥东。

——黄观诗作《溪上晚眺》

学业有成的黄观,在事业上也不遑多让。年少得志的他,官运一路畅通,深得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的赏识。32岁就做到了正二品的高官之位(礼部右侍郎,相当于副部级)。

建文帝登基后,更是成为股肱之臣,参与重要国事奏议。如果没有“靖难之役”,位极人臣也是早晚的事儿。

可惜没有如果,他的信念也不会允许他向朱棣方面靠拢。

所以当朱棣起事前拥兵自重,入朝见建文帝不拜之时,满朝文武只有他当面顶撞:“虎拜朝天,殿上行君臣之礼;龙颜垂地,宫中叙叔侄之情”,并密奏建文帝扣留燕王,致使朱棣怀恨在心。

无奈最后,建文帝还是优柔寡断,纵虎归山。

朱棣举兵后,黄观更是拟诏令,要燕王罢兵归藩,束身谢罪,言辞甚为激烈。朱棣后来拟定的一份50多人的“奸臣”名单中,黄观名列第6。

1402年,朱棣攻入南京,建文帝不知所踪。这时的黄观带着建文皇帝玉玺,准备前往长江上游募兵勤王。

朱棣一边派人追捕黄观,一边派人抄了黄观的家,还将黄观妻女发配给象奴为妻妾。不堪此辱的黄观妻子翁氏,带着女儿和家人投河自尽。

当黄观得知妻女为守节而死,建文帝失踪,朱棣即位,明白大势已去的他穿好朝服,向东方拜了拜,然后在安庆下游罗刹矶投江。

因为黄观带着重宝,又是重点追捕对象,尸体竟一直未找到,也有人猜测:黄观可能如同建文帝一般,金蝉脱壳。

黄观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更是让朱棣余恨难消:诛了黄观九族后,连黄观的功名档案也一并消去,以致《登科录》中没有黄观的名字,诸多作品也被销毁。直到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黄观才得昭雪,补谥“文贞”。

虽然见于史书中的他,投江时只有38岁。但这三十多年,却是别人百岁也无法企及的。他是唯一连续六次考试都得第一的人;他三十多岁就高居二品大官;他读书学以致用,殿试答题就是治国良策;他不畏强权,坚守自己的信念,为人端正有节。即使曾被朱棣刻意抹去,也终会在历史中绽放自己的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国经典的寓言故事

全文共 308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天,蜘蛛对蚕说:“你每天吃饱桑叶,一天天长大,然后从嫩黄的嘴里吐出纵横交叉的长丝,织成茧壳,把自己牢牢地封裹起来。蚕妇把你放进开水中,抽出长丝,最后毁了你的身躯和茧壳。你口吐银丝的绝技恰恰成了杀死自己的手段,这样做不是太愚蠢了吗?”

蚕回答:“我固然是杀死了自己,但是,我吐出的银丝可以织成精美的绸缎,皇帝穿的龙袍,百官穿的朝服,哪一件不是用我吐出的长丝织成的?你也有吐丝织网的绝技。你张开罗网,坐镇中央,蝴蝶、蜜蜂、蚊子、小虫,只要撞入你的罗网,就统统成了你口中的美餐,没有一个能够幸免。你的技术是够高超的了,但专门用来捕杀别的动物,是不是太残忍了呢?”蜘蛛很不以为然:“为别人打算,说得多好听!我宁愿为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高考作文素材:身陷囹圄志不移

全文共 239 字

+ 加入清单

尼可洛·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被人称为"独弦琴上练出来的小提琴家"。他的艺术道路坎坷不平。他生于一小商人家庭,据说,曾因为政治犯罪坐了20年牢。但即使是身陷囹圄,他也不曾灰心,而是坚持狱中学习。他在狱窗边,用一把只剩下一根弦的提琴,坚持苦练,几十年如一日,终于在演奏技巧方面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的创作和演奏,奔放不羁,富于激情,对同时代的浪漫派作曲家有较大的影响。

分析:身陷囹圄而能最终成才,一方面要有坚强的信念和毅力,另一方面,也有对生命的渴望和对艺术的执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上海卷高考作文素材

全文共 688 字

+ 加入清单

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的确,面对大千世界,我们难免会迷惑,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会随之而来,这些问题是该自己解决还是向别人讨教?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别人之所以可以称作老师,是因为我们能够向他们请教我们不懂的问题。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我们能够懂得的实在太少,勤学多问,才能使自己的精神食粮更为充足。面对繁荣杂多变的生活,我们能够懂得的实在太少,勤学多问,才能使自己的精神食粮更为充足。面对繁荣的生活,我们处世的能力还太薄弱,我们需要向古人请教,他们给我们留下了最真诚的忠告,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他们有着更丰富的经验和更深刻的教训,指引着我们向真善美的道路走下去;我们需要向朋友请教,他们可以更好的将心比心,拉着我们的手走出泥潭,迈出纯洁无暇的新天地。

问,传授给我们前人的智慧,指导我们人生的方向,让我们懂得精神的珍贵。思考,却是自己在追问自己。

面对《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我们想到的不只是荣宁二府中活跃的这一群人,还有那些为研读这部书沥尽心血的个人的思考是最重要的。当很多研究者奋力评论宝玉、黛玉、宝钗之间的千丝万缕时,周汝昌却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看法:宝玉真心喜欢的是湘云。这是他独自思考得出的结果,面对红学的疑惑,他用思考来代替请教询问,成就了他在红学研究者中突出的位置。

当我们面对心灵的抉择时,独自思考才会让自己有充足的空间。有相同的生命,却没有相同的人生,问到的是别人的经验,思考才能赋予自己的人生伪涵,才能将自己的命运紧紧握在手中。

问可以让我们搬开脚前的绊脚石,而思考却让我们明白该如何把这些绊脚石改造成垫脚石,让我们能更好地走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全国高考作文素材800字

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理想与现实,能够无限远,也能够零距离。但理想终归是理想,现实终归是现实,虽然它们能够没有距离,但它们依然会有差距。

我原先从未经历过理想与现实零距离的时候,但它真的来到时,我还真的难以适应。在理想中,我能够把有的人想的十分完美,但现实中的她真的能像我想象中那样吗?答案是否定的。也许我真的很失望,因为在我的脑海中她不是那个样貌,但她毕竟不是一个完美的人,她不是只为我而活,她有着自己的人生目标,自己的生活习惯,自己的个性,这些都是我无法决定的,我务必尊重这些客观事实。也许我真的无法理解这样的现实,但它确实是发生了,既然发生了就要去应对,我会应对的,但我需要时间。

我很实际,很理性,很客观。但我有时真的缺少感性,缺少激情。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我需要在感性和理性间找到一个平衡。有的人和我走的路完全不同,有的人不可能成为我一辈子的朋友,这就是现实,虽然和她在一齐时我可能有过短暂的快乐,但以后也许不再有。现实中的她对我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仔细想想,我最喜欢的还是理想中的她,真的,理想中的她太完美了,既然这样就让她活在理想中好了。把理想与现实转成零距离真的有那么重要吗?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所带来的失落感真的让我一时无法理解,所以算了吧,让理想回归理想,现实回归现实,而我的心去憧憬完美。

我的心还在失望,还在失落,但我还有高兴的地方,还有完美的回忆。这些完美的记忆都是我无法忘却的,虽然其中带有很多遗憾,但这才是生活。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也许这些失望和遗憾会让我很快的成长,会让我在今后的人生中少犯些错误。行了,别想不高兴的事了,想想完美的东西,这些完美的东西才是你这一辈子最值得回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高考作文素材: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全文共 769 字

+ 加入清单

本期是关于中国氢弹之父”于敏的人物素材,涉及到信念、名利、奉献、人格相关主题的作文题可以用上。

人物关键字:信念 名利 奉献 人格

于敏:在中国的屋檐下“开花结果”

2015年1月9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获得殊荣。国家主席习近平为他颁奖。

1951年,25岁的于敏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不久,调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开始科研生涯。在研制核武器的物理学家中,如果说邓稼先代表“海归”,于敏几乎是唯一未曾留过洋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土专家’不足为法,科学需要开放交流和广阔视野,但留学后须回国再给国家做点事儿,而且不要到老了才回来,落叶归根只能起点肥料作用,应该开花结果的时候回来。”

在追求科学和真理的漫漫征途中,于敏致力于原子弹和氢弹研究的攻坚克难。他与合作者提出了原子核相干结构模型,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于敏经过无数次计算,率领大家发现了热核材料自持燃烧的关键,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路径,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究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于敏为我国科技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于敏是大科学家,而事实上,他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位普通的老人。面对国家机密,他能在28年的时间里对妻子守口如瓶。有一天,他们夫妻同乘一辆公共汽车下班回家,妻子惊诧地问他现在在哪里、干什么工作,于敏始终没有正面回答。

于敏的卧室里是那种特别简陋的铁床,房间不大也没太多东西。“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于敏一直在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这种境界。

【人物印象】

“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于敏是一本厚厚的教科书,更是一面光彩照人的镜子,他默默无闻追求科学辉煌的人生经历昭示我们: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为党为国家勇于牺牲奉献的理想信念,永远不能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国古代名人故事:徐文长以奇猎客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明朝万历年间,绍兴城里新开了一家点心店,徐文长常常光顾。一次,店主央求他给写一块招牌,徐文长一挥而就,并嘱咐店主不得改动。谁知招牌一挂出来,立刻门庭若市,原来大名鼎鼎的徐文长竟然把“心”字中心的一点没有写,绍兴城的人都来看热闹,点心店的生意也就格外兴隆。

可是名声卖出去以后,店主就开始偷工减料,点心的质量每况愈下,生意也就渐渐不景气了。一天,一个顾客对店主说:“‘心’缺一点还叫‘心’吗?难怪生意不好!”店主于是用黑漆在“心”中间补了一点,可生意却并未好转,反而更加萧条了,店主摸不透个中奥妙,来请教徐文长。

徐文长说:“‘心’无一点,引人注目,又使人有空腹的感觉,来吃点心的人就多。加上一点,变成了个实心肚子,谁还要来吃?做生意不可过分贪心。现在你把‘心’上那个黑点改成红的,生意还会兴隆。

店主恍然大悟,照办了,果然灵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高考作文素材主题类:幸福

全文共 91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笑,只是一种外在表征,笑的内在是幸福。如何写出不一样的“幸福”话题,不妨从幸福的外化形式之一“笑”写起,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在苦难深重的中国史书上,笑是其中残破的一页。

杜甫是“大庇天下寒士”的愁脸,范仲淹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苦脸,鲁迅是痛恨“麻木看客”的悲脸,蒋兆和的《流民图》里是一张张灾脸……重忧而轻乐、先忧而后乐历来是中国文人士大夫的自觉精神追求。有学者认为,“忧患意识”是中国的文化内核,“欢乐意识”则是西方的精神内涵。

柏杨说:中国人之所以笑脸少,可能是因为百年来战乱频仍,哭的时候多,依生物学“用进废退”的定律,以致想笑都笑不出。米兰·昆德拉说:再没有比懂得笑或幽默更困难的事了。

但笑得粗鄙,总比哭好

辽宁大学教授宋一苇在《中国人如何才能学会笑》中分析:革命成为一出崇高的严肃正剧,它拒绝喜剧性的幽默笑声。新中国建立后,胜利的欢声笑语很快被继续革命的高亢旋律所淹没,中国进入一个不会笑、不懂笑更不敢笑的时代。喜剧、相声、幽默、讽刺等文艺形式均不能幸免于难,笑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浩劫。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告诫:这些“满面笑容的人”,扮演了“在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里,造成精神毁灭的敌人”的角色,“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让我们的民族“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我们的文化成了“一个因为大笑过度而体力衰竭的文化”。

中国人快乐感缺失真正缘由在于世人把快乐与物欲做了直接而粗暴的勾连,有人开出的药方是:儒家的“仁者不忧”,佛家的看破、放下、自在,道家的“道法自然”。不知疗效如何?

当下中国喜剧的讽刺批判精神被消遣性娱乐取而代之。表面上看,在娱乐消费时代,笑是最适于大众娱乐消遣的东西。然而,这些提供给大众的消遣性嬉笑,不过是一剂暂时有效的麻醉剂。老百姓是否真的乐呵,最终取决于现实生活的真实境遇。

(编者语:笑,只是一种外在表征,笑的内在是幸福。如何写出不一样的“幸福”话题,不妨从幸福的外化形式之一“笑”写起,化大话题为小入题,由表及里地写,同时层层深入,最终导出幸福的根源“取决于现实生活的真实境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最佳高考作文素材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领袖用幽默塑造智慧

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家里被窃,朋友写信安慰他。罗斯福回信说:“谢谢你的来信,我现在心中很平静,因为:

第一、窃贼只偷走了我的财物,并没有伤害我的生命。

第二、窃贼只偷走一部分东西,而非全部。

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美国前总统里根,在任初期,有一次被枪击中,身负重伤,子弹穿入了胸部,情况危急。

在生死攸关的时刻,里根面对赶来探视的太太所说的第一句话竟是:“亲爱的,我忘记躲开了。”

美国民众得知总统在身受重伤时仍能保持幽默本色,康复应该指日可待。他的幽默稳定了因受伤而可能产生的动荡局势。

发生事情的好坏不重要,重要的是从哪个角度去切入。

英国首相威尔逊,在一次演讲中,在刚刚进行到一半时,台下突然有个捣蛋分子高声打断了他:“狗屎!垃圾!”

威尔逊虽然受到了干扰,但他情急生智,不慌不忙地说:“这位先生,请稍安勿躁,我马上就会讲到你所提出的关于环保的问题。”

全场人不禁为他的机智的反应鼓掌喝彩。掌握自己的情绪,才能掌握自己的未来。

一次,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公开场合演讲,从台下递上一张纸条,上面只写了两个字“笨蛋”。

丘吉尔知道台下有反对他的人等着看他出丑,便神色从容地对大家说:

“刚才我收到一封信,可惜写信人只记得署名,忘了写内容。”

丘吉尔不但没有受到不快情绪的控制,反而用幽默将了对方一军,实在是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高考作文常用经典人物素材

全文共 344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作为一名学生,平时在积累素材时要多积累一些万能素材,万能素材基本对所有的作文都可以灵活运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考作文常用经典人物素材,欢迎大家参考!

一、高考作文常用经典人物素材之庄子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今城关镇东城路)人。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影响深远的哲学流派。

人物事略

濠梁之辩庄子和惠子一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倐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鱼游得多么悠闲白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说: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循其本。子日‘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嚎上也(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己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壕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秋水》

鸱得腐鼠惠子在魏国做宰相,庄子前去看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十分恐慌,在都城内搜寻庄子,整整三天三夜。庄子去看他,对他说: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口:‘吓!’今子欲以子之魏国而吓我邪(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吗?鹓雏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会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会进食,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会饮用。正在这时一只鹞鹰寻觅到一只腐烂了的老鼠,鹓雏刚巧从空中飞过,鸱鹰抬头看着鹓雏,发田一声怒吼:‘哧!’如今你也想用你的魏国来怒吼我吗?

材与非材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问他们是什么原因,说: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童仆问主人: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不能鸣者。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鹅,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道: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

二、高考作文常用经典人物素材之曹操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安徽毫州)人。

人物事略

1.疑杀华佗晚年的曹操患了头脑痛风症,僚臣华歆向他推荐了神医华伦。遗憾的是,当华伦指出其症因风而起,病根入脑,风涎不能出,枉服汤药,须利斧开脑取风涎方可根除时,曹操竟疑心华佗是想乘机害他性命,遂将华佗杀了,一代神医命绝于世。

2.废除寒食节“寒食节”相传起于春秋时严明文公悼念介之推之事。以介之推抱木焚死,人们就定于是日禁火寒食一百余天。曹操有一年视察并了解当地百姓的生活民情时,发现民间百姓每年度过“寒食节”的方式,己经非常严重地影响和危害了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于是下令废除。

3.提倡薄葬218年,曹操颁布了一道《终令》,提出死后不要厚葬,要将自己埋葬在瘠薄的土地上,依照地面原有的高度作为圹基,陵上不堆土,不植树。一年后,他为自己准备了送终的四季衣服,并留下遗嘱说:我如果死了,请按当时季节所穿衣服入殓,金玉珠宝铜器等物,一概不要随葬。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

4.割发代首有一次,曹操大军经过农田,看见田里庄稼丰收在望,于是下令凡践踏麦田的,就斩首示众。不料自己的马受惊而一下子蹿入麦田中,践踏坏了一块麦田。为了实践自己的命令,取信于民,于是就割了自己的头发来代替。

5.望梅止渴曹操征张绣时,路上缺水,将士皆渴,于是他以鞭虚指着前面说有梅林,军士听说后均感到口中生津,不那么渴了,最终走出了困境。

三、高考作文常用经典人物素材之李白

逸、狂、愤、醉——探索李白的情感世界

盛唐气象,孕育了一位狂傲不羁的诗人,他以超脱世俗的人性智慧,谱写了盛唐的最强音。政治上的失意苦痛,铸就了飘逸洒脱、傲岸不拘的诗仙和“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的酒仙。现在让我们来追寻他的人生的不同阶段,探究李白——这位距今一千三百多年的旷世奇才、人间仙人的情感历程。

(1)少年——逸(意气风发 仗剑任侠 心雄万夫)

(2)青年——狂(狂热自负悲喜更迭侍君荣亲始终不渝)

(3)中年——醉(踌躇满志 傲岸不屈 折翅而返 痴心企盼)

(4)暮年——愤(抑郁愤懑 命运多舛 矢志报国 壮心不已)

四、高考作文常用经典人物素材之韩信

韩信(?—前196)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项羽,后从刘邦(见汉高祖刘邦)。汉高祖元年,经丞相萧何力荐,始为大将,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

人物事略

1.胯下之辱淮阴有个屠户侮辱韩信,说:“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并当众侮辱他说:“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韩信注视了对方良久,慢慢低下身来,从他的胯档下爬了出去。街上的人都耻笑韩信,认为他是个怯懦之人。

2.命运多舛秦末,项梁起兵反秦,渡过淮河北上,韩信此时带着宝剑投奔了项梁,留在部队,默默无闻。项梁败死后,又归属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

3.离楚归汉韩信离开楚军,投奔刘邦,做管理仓库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后来韩信坐法当斩,同案的十三人都己处斩,就要轮到韩信了,韩信举日仰视,说:“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夏侯婴觉得此人话语不同凡响,看他相貌威武,就同他交谈,很欣赏他,于是进言汉王。汉王封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没有发现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4.萧何月下追韩信韩信多次同萧何交谈,得到萧何的赏识,却始终不被刘邦所重用,于是乘月而走。萧何听说韩信走了,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便骑上马去追韩信。追上韩信后,萧何问韩信为什么要走,韩信说:“汉王不信任我,不用我,我留在这儿也没什么意思,想去投奔别人。”萧何说:“你先别走,和我一块回去。如果这次汉王再不封你为大将,你再走也不迟呀。”在萧何的再三恳求下,韩信勉强跟萧何回去了。

5.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有一回,汉高祖刘邦在和韩信的闲谈中,议论朝中将领的军事才能。到后来,刘邦问韩信:"你看我能指挥多少军队呢?"韩信说:"陛下您最多能指挥十万人。"刘邦又间:"那么你能带多少兵呢?"韩信说:"我带兵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反映出韩信的自信。

五、高考作文常用经典人物素材之武则天

武则天(624—705)并州文水人,唐初工部尚书武士彟(音yuē)之女,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代女政治家。

人物事略

1.武皇家世武则天,本名武照,称帝后改为武曌。祖籍初唐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她诞生于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正月,卒于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十一月。生母是武士彟的续妻,陇右大士族、隋朝宰相、遂宁公杨达之女。

2.入宫见闻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武则天以长相俊美,人选宫中,受封“才人”。入宫之后,武则天行事干练,善解人意,再加上姿色娇艳,颇得太宗欢心,遂赐号“媚娘”。时日既久,太宗又发现她学识尚好,且懂礼仪,便把她从侍穿衣着的行列,调入御书房侍候文墨。这一变故使武则天开始接触皇家公文,了解了一些宫廷大事,并能读到许多不易得见的书籍典章,眼界顿阔,日渐通晓官场政治和权术。

3.皇后武则天公元654年,即高宗永徽五年的十月十三日,高宗正式下诏书废王皇后、萧淑妃为庶人,六天后,立武则天为皇后。武则天对王皇后、萧淑妃也没有放过,将二人各责打了一百杖,然后残忍地砍去双脚,泡在酒瓮里活活折磨死了。

4.平定徐敬业武则天为以后做女皇做的准备活动,被一些大臣识破,遭到了他们的激烈反对。花公元684年的九月,被武则天贬出京城的徐敬业开始起兵反抗。武则天连忙调动了三十万兵马迎战,让李孝逸领兵平叛。只用了四十天的时间,徐敬业的叛乱便被平定了。

5.实现女皇梦公元690年的重阳节,即九月九日,年近古稀的武则天改元“天授”,正式建立了大周王朝,自称“圣神皇帝”。同时,将睿宗李旦降为皇嗣,皇太子李成器也降为皇太孙。武则天尊周文王姬发为始祖文皇帝,尊父亲为孝明高皇帝,侄子武承嗣等人也有封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高考作文素材

全文共 1263 字

+ 加入清单

"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都同你们站在一起,都是你们的坚强后盾。"危难时刻,这段温暖人心的话语,坚定着人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

当前疫情形势十分严峻,面对疫情爬坡期,效率就是生命。广大党员干部上"战场"抗疫,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扎实工作,有所为、有所担就是抗疫最佳"装备"。在这场非凡斗争中,党员干部要切实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扛起抗疫的"担子",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经受住考验,锻造成为"精兵劲旅",做好人民群众最坚强的后盾,让人民安心,让国家放心!

担当不缺席,全力以赴干实事,抗疫显成效。大事难事看担当,越是在这种重要关头,越能考验干部、锻炼干部,党员干部要把群众安危真真正正放在心上,把防控举措扎扎实实落到实处。一是要坚守各自岗位,积极主动履职,防疫一线的党员干部要实时监测关注疫情动态,要严密排查不放过任何一个隐藏"危险",要抓好预警提高人民群众防范意识,严防死守、尽职尽责。二是迅速行动打主动仗,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高昂的工作斗志,重要岗位的党员干部要拿出"我能上,让我上"的积极性,"逆行"并不"危险","逆行"背后是人民群众的鼓励与支持,更是每一个共产党人职责和使命的"召唤"。践行初心使命就是要用真刀真枪干实事,以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和担当让党旗在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责任不缺位,走在前列敢作为,打赢阻击战。要事急事看作为,在国家需要、人民需要的情况下,党员干部绝对不能"掉链子",要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去打赢这场"硬仗"。党员干部要发扬"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工作作风,带头"出征"不畏难,敢于作为敢于担责,层层压实工作责任!毫无疑问,在这种困难时期,我们不愿意看到"那我不知道,我搞不清楚"式的"一问三不知"干部,这样的党员干部是不作为、懒作为的"反面教材",给在关键时刻"游离漂浮"的党员干部敲响了警钟。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在主要岗位就要考虑自身岗位应做的事,担负起自身职位应承担的责任,所有关乎于人民群众安危的事情都不得马虎,履职尽责是对党员干部最基本的要求。

信心不缺失,勇立潮头御风行,迎接新曙光。坚定信心,勇往直前,科学施策,迎接曙光,党员干部要带头树立起必胜的信心和决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就当前情况来看,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控制疫情"蔓延",在最全面、最严格的防控手段下,阻击战迎来一个又一个阶段性胜利。严峻的防疫战场正如一个大考场,需要全体党员干部沉着应对,拿出"一百分"的勇气去"答题",这次的"难题"不容"跳过",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舟共济必能通过"考验"!要动员人民群众的力量,党员干部的好面貌和好作风就是最好的"倡议书",党员干部"形象佳",人民群众才能"一呼百应"。人民群众的信任和安心就是"抗疫"成功最充足的"弹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放心就是迎接曙光最坚实的动力源泉。

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有为"精兵劲旅","大战"当头,党员干部要切实拿出行动来,担起应该担负的责任,用行动筑起一道道坚固防线,做人民群众最坚强的后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道德的高考作文素材

全文共 4448 字

+ 加入清单

一、素材链接:

言语类

(一)名人名言

1.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孟德斯鸠

2.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4.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李白

5.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神涵光

6.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郭沫若

7.害羞是畏惧或害怕羞辱的情绪,这种情绪可以阻止人不去犯某些卑鄙的行为。——斯宾诺莎

8.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罗曼?罗兰

9.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过受到的诱惑不足而已;这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单调刻板,就是因为他们专心一意奔向一个目标而无暇旁顾。

——邓肯

10.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朗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契诃夫

11.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会偷窃,可是,即使把百万金元给了盗贼,也没法儿指望他从此不偷不盗。——克雷洛夫

12.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狄德罗

13.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贝多芬

14.装饰对于德行也同样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和生气。——卢梭

15.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培根

16.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罗素

17.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鲁迅

18.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邹韬奋

19.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德谟克利特

20.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德谟克利特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22.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高尔基

23.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列夫?托尔斯泰

(二)妙语集锦

24.严格意义上说,社会的道德首先应该维护社会的公平。道德是讲“应当的”,社会的公平是最大的“应当”。比方说,市场经济诉诸的是效益手段,多劳多得是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但道德要考虑社会的公平问题。那么,我们社会的政策、法律在维护人们正当获得利益、权利的同时,还主张要维护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我们社会所实行的先富与共同富裕的这样一个基本政策,其中就表达了道德对社会公平的一种要求。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葛晨虹做客强国论坛接受嘉宾访谈时说。

事例类

﹡学子风采﹡

学海扬帆终不悔为报祖国殷切情

5月11日是阳光明媚的一天。我国驻加拿大大使馆举行颁奖仪式,由中国驻加拿大大使卢树民代表教育部向我国在加拿大自费留学的优秀博士生颁发奖金和证书,表彰他们在各自领域取得的优异学习成绩和研究成果。

在张白羽从卢大使手中接过获奖证书的那一刻,她兴奋得满面生辉,让每个在场的人都感染到她的蓬勃朝气和兴奋心情。座谈时,她满怀激情地一连道出五个“何其幸”:“何其幸,我拥有一个伟大祖国!祖国繁荣昌盛,蓬勃发展,让每个海外儿女都为她感到骄傲和自豪;何其幸,祖国关爱我们,祖国令我感到温暖,祖国就在我心中;何其幸,有那么多可尊敬的师长,教我治学之道。同窗可爱可敬,他们的激昂上进令我振奋??”发言结结尾,情浓而诗成:韶华数载纸上留,家国万里沐春风;扬帆学海终不悔,为报祖国殷切情!

[点拨]在这则感人的材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无论是近在咫尺,还是远在天涯,祖国都没有忽略她的每一位儿女,所以当这些自费留学的优秀博士生们在获得中国大使馆奖励的时候,深深地被包围在温馨的“母爱”中,有如此慈祥的母亲,谁能不心生爱国之心,回报之志呢?

[适用话题]这则材料适用于“爱国”“感恩”“回报”等主题和话题。

﹡历史亮点﹡

千年独舞

1405年7月11日,历史定格在这一天。这一天,明朝三宝太监郑和率领由百余艘大小船只,二万七千八百余人组成的庞大船队,从1405年(明永乐三年)至1433年(宣德八年),历时28年,七下大西洋。远航至东南亚、印度洋,最远到达红海与非洲东海岸,遍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航程之远,历时之久;船舶数量之多,吨位之大;船员之众组织之严密;造船和航海技术之先进,均为当时世界之最,远在欧洲人所谓“地理大发现”的大航海之先,是世界航海史之壮举。

郑和以自己特殊的身份,带着“扬国威、示富强”的使命,在大西洋宽广无垠的海面上驰骋。以惊涛骇浪为乐,以电闪雷鸣为伍,以飞鸟游鱼为伴,伫立于船头的身影,撕裂了大西洋千百年的孤独。他随波独舞,以大洋为章,用自己特有方式书写了一部巨篇史诗。

[点拨]郑和是历史上一位勇敢的开拓者,亦是一位伟大和平使者。透过他的事迹体现出中华民族一种积极向上、不怕艰难、勇于开拓的精神;折射出几千年华夏文明沉淀形成的包容、智慧、和平的丰厚文化底蕴。

[适用话题]所以这则材料适用于“国家”“民族”“精神”等话题和主题的写作。﹡异域采风﹡

信誉是人生的巨款

1930年,美国家具商威廉因为一次市场判断失误,导致生意破产。他将所有家具都当旧货处理后还是得到了100多万元的现金,但是如果将这100多万元还给木材商和加工厂,则刚好清账,那么他便是一个一文不名的穷光蛋了。

经过一夜激烈的思想斗争,威廉决定卷款潜逃。儿子小威廉长大后依然做家具生意,他则在幕后指挥。志得意满的小威廉因为疏于管理,一场大火将价值数千万元的货物烧得精光。小威廉的想法和当年他的父亲的想法完全一致,他认为只有卷款潜逃才是唯一的办法。就在这时,他的父亲老威廉赶到:“孩子,不管怎样,你都应该将所欠的款项还清了再走。如果你选择逃避,你将永远倒下去,再也没有机会站起来了,如果你选择还清欠款,那么你还有信誉,它完全可以让你再次站起来。”

果然,那些得知小威廉破产后,居然一分不少地将欠款还清的商家,更加信任他了,于是纷纷表示愿意继续向他供应货物。小威廉利用自己良好的信誉再次站了起来,并迅速发展壮大,最终成为享誉商界的大亨。

[点拨]从上面材料我们可悟出人生的道理:如果你坚守美德,对别人严格守信,别人就会回报以信任与支持,从而为自己铺设更有利的条件,取得更大的成功。

[适用话题]所以这则材料适用于“道德”“信誉”“回报”等话题和主题的写作。

二、运用指导

1.素材点拨: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有道德规范约束着人们的行为,所以这个社会多了和谐温馨,少了罪恶暴力,在文章立意与选材时,表达“道德”“规范”的主题,可以考虑以下方面:爱国、遵守社会公德,尊老爱幼、真诚守信等。

许多的材料可同时适用于不同的主题与话题,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主题选准角度,巧妙地从自己所熟悉并能熟练操作的材料中寻找切入点,发挥材料的最大作用。

2.话题适用:

可以适用于“爱国”“感恩”(2006年广西百色市中考作文题)“回报”“国家”“民族”“精神”“亮点”(2006年江西中考作文题)“道德”“美德”“信任”“机遇”等话题和主题。

3.真题展示:

(A)“规范”在约束着人们行为的同时,实际上也提供给更多人们更大的自由空间:每位行人都遵守交通规则,所有人都可以更安全更快地到达目的地;每个人都遵守保护环境的行为规范,大家都能享受到红花绿草,碧水青山。

请以“规范”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立意,自定文体,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B)请以“报效祖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三、运用示例

1.标题示例:

《我与道德同行》《无形之“绳”》《规范?自由》《走近民族英雄》《从历史中走来》《我与国家》《放心吧,您有我们》

2、优秀语

们来迟了。

——《放心吧,有我们在》长沙市一考生

④公元640年,你——文成公主,一个伟大的壮举,一次吐蕃之行,便赢来了大唐与吐蕃几十年的和平与友爱,带来了两族人民的无比安定与繁荣。于是,历史的长征中留下了你匆匆的一道身影,碾出了一条连通两族的深深的车轮印。

那天,你在车前,在城墙下停留,不舍。你不曾离开过它半步,而今你即将离它而去,也许将一去不返。于是你怅然地环视这陌生而又熟悉的一切,也就是此刻,你才发现眼前这坚厚的城墙如此亲切,又如此可望而不可即。你知道墙的那面有泪眼婆娑的母后,有无可奈何的皇兄。风起了,马儿脖子上的铃儿丁当响,头顶上崭新的皇旗在呼啦啦飞。于是你转身走向车,留给长安最后一个回望,最后一颗泪,马儿走了,车子走了,你义无反顾??雄鸡啼破了黑暗,迎来了拂晓,惊醒了梦中佳人。你揉揉惺忪睡眼,再次掀起窗帘,你吃惊了:辽阔的草原,一望无垠,小草绿得逼你的眼。你从未看见过这样的世界,于是你知道:从此你将弃轿从骑,你将成为吐蕃一员。一只鹰滑过天空,一声呼啸划破宁静,你欣慰

地笑了。也许,你并没有想到,你,一个民族的代表,一次义无反顾的交流,将两个民族的血液融为了一体。

历史已将你的前行记入了厚重的笔记。

——《走进西藏》河南一考生

3.例作赏析:

倾心一爱

太原一考生

通宝三年,安阳的花如同战争般壮烈而决绝地生长。月上柳梢头,月光下一个清瘦的人影,左手酒盏右手狼毫。

“如此好酒你怎能独享?”一个豪壮的声音从饮酒人背后传来带着一丝不可节制的诗情。“杜甫兄。”

“李白兄。”

“今夜你可愿意与我共饮?”

当夜两人月下饮酒作诗,都为对方的才识所叹服。两人酒酣,杜甫对李白说:‘下月你我都要入朝为官,今夜是最后一次你我对酒的倾心一爱。

以后唯有国家能使我们倾心一爱。”

通宝十二年,长安皇城灯火如炬,歌舞升平。

范阳,安录山,史思明发动叛乱。范阳被占领,城池上的战旗战旗全部逆着风向北方翻转。

皇城。“报.叛军已经占领范阳,朝着长安进发”歌台舞榭顿时因一句传报声乱成一团。皇帝吓得躲在龙椅后面。李白跪在皇帝面前请求带兵打丈。皇帝同意了,然后皇帝逃往四川。李白随永王李鳞随军东下,部队的马蹄扬起一路尘土。永王李鳞.李白.还有他们的军队面对如野火般攻击的叛军毫不畏惧,战场乱作一团,战旗倒地,尸骸满地,青草染成了血的红色。可最终他们还是打了败仗。李白被关进了叛军的牢房中。一夜李白望着漫天的繁星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之时,牢门幽幽地开了。“李兄”李白知道谁来了。“杜兄”“李兄快跑此地不宜久留,我已买通了狱官咱们快跑。”李白与杜甫冲出了监狱,翻身上马,朝着四川的方向绝尘而去。

四川的冬天,凉意阵阵.阳光照在人们的身上,没有温暖,反而有更加寒冷的错觉。李白与杜甫还没有进入皇上新修的皇宫就下起雪来,太阳逐渐向地平线靠近。李白和杜甫看见皇宫发出刺眼的亮光,听见皇宫依旧奏鸣的管乐,想到皇上依旧不问国家政事,在战乱之时依旧荒淫无度.美食满桌??

此情此景李白跪地,仰天怒叹道:“国君何时能对国家倾心一爱啊!”

[关于道德的高考作文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国古代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8633 字

+ 加入清单

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成语是不可缺失的一堂课程,成语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了解成语的意思。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中国古代的成语故事,一起来看一下吧。

(1)【对症下药】

东汉末年,有一个杰出的医学家叫华佗,他的医术非常高明。有两个病人,一个叫李延,一个叫倪寻,都得了头痛发热病,找过很多医生也没治好,于是来找华佗。华佗经过细心诊断,给他们各开了一个药方。给李延开的药方是发散药,给倪寻开的药方是泻药。他们俩一看,心里就嘀咕起来:都是一样的病,怎么用药完全不同呀?便问华佗这是什么道理。

华佗说:“吃药要看具体情况,你们症状相同,可是得病的原因却不同。倪寻的病是从内部伤食引起的,李延却是从外部受寒造成的。病因不同,当然用药就不能相同了。”

两人听了,便放心服药,病果然很快好了。由这个故事产生了成语“对症下药”。“症”指病症。现在这成语的用法广泛得多。不光形容治病,凡是针对具体情况,具体问题,采取恰当措施和方法的,都可以用这个成语来比喻。相近的成语还有“有的放矢”。“的”是靶子;“矢”是箭。意思是要有目标地射箭。“对症下药”强调的是要根据客观情况采取有效方法;“有的放矢”强调的是办事要有目的性、针对性。

(2)【拔山举鼎】

“拔山举鼎”这则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移动大山,举起巨鼎。引申之义为形容力强气壮。亦作“拔山扛鼎”。

项羽,名籍,少年时代,项羽不喜欢读书写字,改学击剑,也不肯好好学。叔父项梁很生气,项羽说:“学写字只要能记记姓名就够了。击剑是对付个把人的,也不值得学,我要学习抵敌万人的本领。”项梁于是教他兵法,他很高兴,但也只求略知大意,不肯认真钻研。据说,项羽二十二、三岁时,身体魁梧,体力强壮,能把几百斤重的鼎举起来。

后来,项羽起兵反秦,接着又同刘邦争夺天下,从24岁开始,奋战了8年,最后被刘邦等包围在垓下,终于自刎于乌江。自刎前,在四面楚歌的那天晚上,项羽在营帐中对着爱妾虞姬和叫骓的名马,慷慨高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3)【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尊敬老师,诚恳求学。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史。杨时传》,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已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4)【三顾茅庐】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着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着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着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5)【掩耳盗铃】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6)【精卫填海】

夏朝以前,国家还没有形成,那时候的帝王,远不如后来帝王那么阔气,享有许多特权;而是纯粹的人民公仆,只有尽义务的份儿。帝王的子女也没有什么太子,公主之类的特殊称呼,身份也尊贵不起来,和老百姓的子女一样。

炎帝有个女儿,名叫精卫,性格开朗活泼,喜欢打抱不平。一天,她走出小村,找小朋友玩耍,看到一个大孩子把小孩子当马骑。小孩都累爬下了,大孩子还不肯罢休。

精卫走过去,指着大孩子的脑门怒斥道:“你这个人太不知羞耻,欺负小孩子算什么本事,有力气,去打虎打熊,人们会说你是英雄。”

大孩子见精卫是个小姑娘,生得单薄文弱,根本不把她放在眼里。他从小孩背上跳下来,走到精卫面前说:“我是海龙王的儿子,你是什么人?竟敢来管我!”

精卫说:“龙王的儿子有什么了不起,我还是炎帝的女儿呢,以后你少到陆地上撒野,小心我把你挂到树上晒干。”

龙王的儿子说:“我先让你知道知道我的厉害,往后少管小爷的闲事。”说着动手就打。精卫从小跟着父亲上山打猎,手脚十分灵活,力气也不小,见对方蛮横无礼,并不示弱,闪身躲开对方的拳头,飞起一腿,将龙王的儿子踢个嘴啃泥。

龙王的儿子站起来,不肯服输,挥拳又打,被精卫当胸一拳,打个昂面朝天。

龙王的儿子见打不过精卫,只好灰溜溜地返回大海。

过些天,精卫到海中游泳,正玩得十分开心,刚巧让龙王的儿子发现了。他游过来,对精卫说:“哪天在陆地上让你捡了便宜,今天你跑到我家门前,赶快认个错,不然我兴风作浪淹死你。”

精卫倔强地说:“我没错,认什么错。”

龙王的儿子见精卫倔强,根本没有服输的意思,立即搅动海水,掀起狂风恶浪,精卫来不及挣扎,就被淹死了。

精卫死后,变成一只红爪白嘴的小鸟,立志要把大海填平。她用嘴衔来石头与树枝投向大海,并发出“精卫,精卫”的叫声,像是在激励自己。她年年月月,永不停歇。

(7)【自坏长城】

自己损坏御敌的长城。比喻妄自损坏国家力量。南朝宋文帝元嘉十二年,朝廷召檀道济入朝。

他的妻子向氏说:“世上突出的勋功,是道家所忌讳的。今日无事召他进朝,祸事就要来了。”

元嘉十三年春天,檀道济即将受朝廷派遣回到自己镇守的地区,因为水道停聚还没有出发,彭城王刘义康假传诏命,将檀道济召去说要饯行,结果把他逮捕交给了治狱官。

当时人们曾有一首歌谣唱道:“可怜《白浮鸠》,枉杀檀道济!”

檀道济被捕后,非常愤怒,眼睛里像要喷出火来,只一会儿,就喝了五斗酒。

他把头巾摘下来摔到地上,说:“这是毁坏你们的万里长城啊!”

北魏人听到这个消息,都说:“檀道济已经死了,吴人们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从此以后连年向南方攻伐,大有饮马长江的野心。

元嘉二十七年,北魏军队打到了东临长江的瓜步镇。文帝登上石头城远望,满面忧虑,慨叹说:“倘若檀道济在世,怎能弄到这步天地啊!”

(8)【助桀为虐】

帮助暴君桀(jié)做残暴的事。比喻帮助坏人做坏事。桀,夏朝末年的一个暴君。也作“助纣(zhòu)为虐”,纣,商朝末年的一个暴君。虐,残暴。

秦朝末年,刘邦击破秦兵,攻入咸阳。

他进入秦宫,只见宫室、帷帐、名犬、良马、珍宝、美女数不胜数,就想留下来住在那里。

从起兵就跟着刘邦的樊哙,劝他住到宫外去。刘邦不听。

于是,刘邦的谋士张良劝道:“因为秦皇荒淫无道,您率众反抗他,才能到这儿来。要为天下人推翻酷虐害民的暴君,应该以俭朴为本。现在咱们刚入秦,如果就要安享秦皇吃喝玩乐的这些东西,这就像人们所说的帮着恶人夏桀干恶事了!而且谚语说得好,‘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希望您能听取樊哙的谏言。”

于是,刘邦领兵回到了霸上。

(9)【枕戈待旦】

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戈,古代的一种兵器。旦,天亮。

晋代刘琨年少时就有远大志向,性格奔放而富有才干,喜欢结交才能超过自己的人而又较爱张扬。

他和范阳的祖逖是好朋友,听到祖逖受任用北伐去收复失地,刘琨在给亲友的信里说:“我现在是枕着武器等待天明,时刻盼着去消灭来犯之敌,也时时担心祖逖会跃马扬鞭飞奔在我的前面啊!”

从他的信里,可以看到他的性格、志趣和期望。

(10)【与狐谋皮】

跟狐狸商量要剥下它的皮。比喻与所谋者利害根本对立,事情绝对办不成。

通常用作“与虎谋皮”。

周时有个人,喜欢皮袄,也喜欢美食。

他想要做一件华贵的皮袄,就去和狐狸商量要它的皮;他想为祭祀做一席羊、豕美馔,就去和羊商量要它的肉。

可是,他的话还没有说完,狐狸就成群结队地逃到墓群里去了;羊只就你呼我叫地躲到树林深处去了。

所以,这个人十年没有做成一件皮袄,五年没有摆成一桌酒席。

为什么呢?是这个人找狐狸、找羊商量的事做错了。

(11)【游刃有余】

宰牛技术十分熟练,刀在牛的骨缝里自由移动碰不到一点阻碍。比喻做事熟练,解决问题轻松利落。游刃,运用刀子。余,余地。

有个厨师给文惠君宰牛。他的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依靠的地方,脚踩踏的地方,膝盖抵压的地方,都哗哗有声。刀插进牛身,也嚯地一声响。这些声响无不合乎音律,合乎《桑林》舞曲的旋律,合乎《经首》乐章的节奏。

文惠君说:“啊!太美妙了,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样的地步呢?”

厨师放下屠刀回答说:“小臣喜好的是摸透事物的规律,这远远超过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见的没有不是浑然一体的全牛的;三年以后,就不再看到整个的牛了。现在,小臣凭心神来领悟而不必用眼睛看,省去五官的作用只将心神作用施展出来,就能依顺着牛的天生结构,劈开那自然的缝隙,循着那骨节的空窍,按照它本来具有的情况自如地运刀。经络、肌腱、连筋着骨的部位都不曾碰一下,何况大骨头呢!好厨师一年得换一把刀,因为他是用刀硬割;一般厨师一月得换一把刀,因为他是用刀硬砍。如今小臣的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了,宰杀的牛有好几千头了,可是刀刃就像从磨刀石上新磨出来的一样。牛身上那些骨节地方都有空隙,而刀刃却没有什么厚度,用没有什么厚度的刀刃插入那有空隙的地方,宽宽绰绰的,刀刃的运转一定是大有余地的。所以,我的刀用了十九年而刀刃还像刚从磨石上新磨出来的一样。虽说这样,每当碰上筋肉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它很难下刀,就总是惊恐地戒备起来,目光集中在一点,行动慢慢地缓下来,用刀非常轻,待嚯地一声那关键已经分解开了,像一堆泥土似地散落在地上。这时,我才提着刀子站在那里,向四周环顾,为完成这活儿悠然自得,心满意足,把刀擦拭干净收藏起来。”

文惠君说:“妙极了!我听了厨师的话,从中懂得了保养生命的诀窍了。”

(12)【熟能生巧】

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巧,巧妙,技巧。

北宋时曾经获得朝廷谥号“康肃公”的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人比得上他。陈尧咨也以此自夸。

曾经有一次,他在自家的园子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头儿放下担子站着,斜着眼睛看,好久不离开。看到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靶,老头儿只是微微点头赞许。

陈尧咨问他说:“你也懂射箭吗?我的射技不是很精妙吗?”

老头儿说:“没有别的,不过手熟罢了。”

陈尧咨生气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

老头儿说:“是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的。”说着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拿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勺子舀油注入葫芦。

油从钱孔中流进葫芦,钱却没有沾湿一点。

老头儿于是说:“我也没别的,只不过手熟罢了。”

陈尧咨笑着打发他走了。

(13)【世外桃源】

世间之外的桃花源。比喻空想中生活安宁、民风淳厚、环境优美的地方,也比喻与世隔绝、逃避现实的地方。

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靠捕鱼为生的人,一天顺着溪水行船,不知走了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只见两岸几百步以内,没有一棵杂树,遍地芳草鲜美,林中花雨缤纷。渔人很惊异,便把小船继续向前划去,想走到桃林的尽头。

到了桃林尽处、溪水源头,发现有一座山,山峰有个小洞口,仿佛有光亮透出来。渔人便丢下船,从洞口走进去。刚进去,里面十分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再向前走几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坦广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优美的池塘、桑树、竹林等等。田间小路纵横交错,村落传来鸡鸣狗吠的声音。人们来往耕作的情形,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都和外界一样。老老少少全都自由自在,快乐逍遥。他们看见渔人,大为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渔人全都告诉了他们。人们就邀请他回到家中,摆酒杀鸡来款待。村里听说有这样一个客人,都来问候和打听消息。他们自称祖先为了躲避秦代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亲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再没有出去,于是和外边的人断绝了来往。问到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要说魏和晋了。

渔人就把他所知道的外界情形一五一十地讲给他们听,他们听了都惊叹感慨。其余的人也都相继邀请渔人到家中,拿出酒饭来招待他。渔人一连住了几天,才告辞离开。这里的人叮嘱他说:“用不着对外面的人说起。”

渔人出了洞口,找到了自己的船,顺着来时的路,一处一处做了标记。回到郡里,便到太守那里说了这个情况。太守随即派人跟着他前往,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结果迷失了方向,没有再找到那条路。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趣高远的人。听说这件事,兴致勃勃地打算去寻访,没有去成,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去探访的人了。

(14)【玩物丧志】

沉湎于所玩赏的事物,消磨了积极进取的志气。

周武王攻灭商朝后,打通了和四方各个民族的来往。

西戎族来献给他一只獒,武王很喜欢。

太保担心武王溺于玩乐,就写作了一篇题为《旅獒》的文章。在文章中,太保写道:“啊!圣明的君主重视修养德性,四方的民族都来归顺。远友近邻竞献异玩奇珍,请将这些东西只做日常使用。且不可奢费耳目身心,万物的安摆都要把正分寸。欺辱和捉弄人是丧失道德,迷醉于玩好的东西将把志气耗尽。思想的追求要专注于大道,君主的言语要传达大道的声音。万勿使无益之事妨害正事,天下的功业才能建成;万勿偏宠稀奇古怪而轻贱温饱日用,百姓的富足才有保证!”

(15)【刮目相待】

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人。刮目,擦拭眼睛。

当年,吴王孙权曾经对手下的将领吕蒙和蒋钦说:“现在你们都当权掌管政事了,应当学习知识提高自己。”

吕蒙说:“在军队里常常苦于繁多的事务,怕是不允许再读书了!”

孙权说:“我哪里是想让你们精研经书去当博士啊?但是应当要求你们粗学粗知一些基本知识和经验。你说你们事多,能多过我吗?我年少的时候,遍读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只有《易》没读过。到统管国家的事务以后,深深思考领悟《诗》《书》《春秋》三史、诸子百家和各类兵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益处。像你们两人,悟性很好,学必有得,为什么不好好学起来呢?应当先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和三史。孔子说:‘即使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地去左思右想,也没有什么益处,还不如去学习。’光武帝统帅军队而手不释卷,曹孟德也自己说老了更加爱学习了,你们为什么不自我勉励呢?”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起来,而且心志专一,不知疲倦。他所览读的书籍,连一些老文人都比不过。继任周瑜职务的鲁肃,曾一直看不起吕蒙,后来看到吕蒙的变化,很快改变了态度,他拍着吕蒙的背说:“我一直以为老弟你只会打仗,现在看来,你学识精通广博,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东吴地区的阿蒙了!”吕蒙说:“士人分别三天,就应当用新眼光来看啊!”

(16)【两袖清风】

衣袖中没有暗拿任何进贡的财物。形容为官清廉。

明代着名的民族英雄于谦,曾经担任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作为地方最高长官,他前后在任十九年,遍巡州县,考官访民,兴利除弊,发展生产,政绩优异,而且自奉简朴,不结私交。)他回京城的时候,总是不带一件礼物。

人们传颂着他的一首诗: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绢帕、蘑菇和线香这些土特产,本是这些地方老百姓过日子用的东西,现在却因为一级一级向上进贡而成了地方和百姓被搜刮的祸殃。自己偏偏这些东西什么也不拿,就带两袖清风进京去朝见天子,免得民间也怨怒、议论!)(后来他被奸邪权贵陷害抄家时,“家无余赀,萧然仅书籍耳”。)

(17)【名不副实】

名声和实际不一致。副,相称,符合。

有个人给他的大儿子起了个名字,叫“盗”;二儿子,叫“殴”。

叫“盗”的大儿子拿着衣服在外面除草,他的母亲喊他时,直叫他:“盗!”

官衙里的差役听见了,以为这个儿子是盗贼,于是上去把他捆绑了起来。

那个母亲赶紧叫二儿子“殴”去给差役说明白,因为喊得急,嘴里只能蹦出一个字:“殴!殴!”

结果差役死命地打已经抓住的“盗”,几乎被打死。

(18)【难兄难弟】

东汉时期,颍川地方有个叫陈实的人,生在贫家,自幼好学,办事公道。后来在太邱县做了县官,更是廉洁奉公,断事公平,百姓很佩服他。他的生活十分简朴,家里没有仆人。他的大儿子元方,小儿子叫季方,也有很高的德行。陈实出门办事,大儿子在前边拉车,小儿子拿着手杖在后面,路上行人见了,无不称赞他们。

有一次,家里来了一位客人,问季方说:“你的父亲有何功德?他的名声为啥这样高啊?”季方答道:

“我父亲比如一棵生在泰山之傍的桂树,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源泉所润。在这种情况下,桂树哪里知道泰山之高、源泉之深呢?所以我不知道他到底有没有功德。”他的一席话把客人说得面红耳赤。

元方的名气也十分大,后来他被朝廷任命为侍中,又想让他当司徒官,但是他不干,朝廷又封他为尚书令。因为陈实、元方、季方的声望极高,当时豫州的城墙上,都画着他们父子三人的图像,让百姓学他们的品德。

元方有个儿子叫长文,季方有个儿子叫孝先。有一次,他们为自己父亲的功德而争论起来,都说自己的父亲功德高,争来争去没有结果,便一同来请祖父陈实裁决。陈实想了一会儿,对两个孙子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弟。他俩的功德都高,难以分出上下啊!”

两个孙子满意而去了。

边读边想:这个故事出自《后汉书·荀韩陈列传》和《世说新语·德行》。后来“难兄难弟”的含义,已经发生变化。现在则用它指两个人同样恶劣,或二人处于相似的困难境地。

(19)【招摇过市】

孔夫子有一次到卫国,住在蘧伯玉家。卫国卫灵公有个夫人,名叫南子,她听说孔子到了卫国,很想见见他,就派人去与孔子说:“天下各方的君子,凡是愿意与我的君主以兄弟相称的,必定来见见我,而我也很高兴会见他们。”

孔子婉言谢绝了她的邀请,不想见南子。可是南子不肯,又派人去请,孔子没法,只好去拜见南子,孔子进了她的门,向她施了礼。南子隔着帷帐向孔子答了礼,满身佩带的珠宝发出一阵叮当声,孔子说:“我一向没有拜见你,今天见了,以礼作答吧!”

孔子在卫国住了一些天。有一次,卫灵公同夫人南子乘着一个车,还有宦官陪侍。孔子坐在后面的一辆车上。他们张张扬扬地从街市走过,引起许多人的注意。孔子看到卫灵公这个样子,很有感触地说:“人们是这样喜好女人,而不喜好德行啊,我还没有见过重视德行像重视女人这样的人呢!”

孔子对卫灵公的行为很厌恶,便很快离开卫国走了。

边读边想:这个故事出自《史记·孔子世家》“招摇”,是张扬炫耀、故意以引起别人注意。后来人们就用“招摇过市”,形容故意在人们面前虚张声势,夸耀自己,吸引别人注目。

(20)【行尸走肉】

像行走的尸体、走动的肉体。比喻没有思想、无所作为的人。

汉代有个学者叫任末。

在他十四岁求学的时候,因为没有固定的老师,就背着书箱,不怕山高路远,四处拜师。

他每每说起,人如果不学习,那末怎么能够成功呢?

平日,他常常依倚在树林下,用茅草编缀成小屋,削荆条为笔,割树取汁当墨,刻苦学习。到夜晚,他就以星月为光苦读,如果光线太暗,就绑一小捆儿麻蒿点着来给自己照明。每逢读到书上有特别契合自己思想的内容,就随手写到衣服上,记下当时的情景和心得。他的弟子们对他勤学的故事很喜欢了解,轮流拿干净衣服换他那些有题写内容的衣服。

任末还坚持一条,不是圣人的经典不读。

在任末临去世的时候,他告诫弟子们说:“只要人爱好学习,即使死了,他的精神和建树仍会长存人间;不学习没追求的人,虽然活着,也只能说是行走的尸体、走动的肉体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跨越再跨越高考作文素材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生数十寒暑,一眨眼就过去了。它是如此的短暂,犹如大海中的浪花,刚卷起转瞬便又无了影踪。司马迁曾说过:人有的死轻如鸿毛,而有的却重如泰山。为何有的人能让这短暂的一生去创造永恒的美丽,而有的人只能碌碌无为地虚度一辈子呢?

有的人认为享受富足、安逸、闲适或呼风唤雨、权倾一时的生活才是真正的人生,却不知已为名利所累。的确,莫扎特在他最喜爱的音乐上取得了辉煌成就,却最终贫病交加地离世而去。梵高的画价值连城,但在他生时却得不到别人肯定,而且最终以轻生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可是他们却永远地活在我们的心中,惟有真正的人生才能不会因生死而改变,不会因时间而兴衰,而永远闪烁于浩瀚的天宇之间。

“淡薄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诸葛亮的这句话在居里夫人身上应验了。也许她可以用这笔奖金来改善生活,可出人意料的是,当她得知镭的放射线可以治病时,她毫不犹豫地将价值数百万法郎的镭捐献出来;当别人认为她应当把奖金投入到科学研究上时,她却将奖金捐赠给战争中的法国,并凭借自己的努力再一次获得了诺贝尔奖。

一个人的追求也许会为人所费解,那是因为人们没有站在那些非凡之人的生命历程上去了解别人的理想。居里夫人一生不为名,不为利,为了追求科学的梦想,她付出了自己所有的青春和精力,但是她的价值重如泰山,她的美丽为世人所永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作文素材

全文共 832 字

+ 加入清单

还记得小时候的过年,心中总是有一种说不出的欣喜与愉悦。家人团聚在一块,谈笑风生,窗外一片片七彩的烟花璀璨整个天际,阵阵噼里啪啦的声音响彻耳际。我与朋友一起打扑克,放鞭炮,玩一些调皮捣蛋的东西嬉笑,深夜与朋友出去溜街;父母也少不了与亲戚一起打牌欢乐;老人之间互诉心声,给小朋友最喜爱的压岁钱。那时的春节是幸福与纯粹的,那时的春节我能感受的到浓浓的亲情,浓浓的年味!

记忆中的年味渐渐变淡,曾经的鞭炮声,守岁与吃团圆饭等在记忆中渐行渐远。岁月这件袍子,再怎么华丽,终究抵不过时间的浅薄。现在,我虽只是一个刚步入初中的?少年,也只是一个大人眼中稚嫩纯真的小孩子,随着社会生活物欲混杂化,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日渐丰富,所谓团聚的春节已变成一个长假期,它变得不再温馨,渐渐变得乏味与无趣。家家户户红红火火,夜虽已深,依旧灯火通明,这已只是物质上的存在。而取而代之的是家庭味,过年如果没有家庭温暖的味道,那么所谓的春节,也只是糊弄小孩子的罢了。

现在的团圆饭,我们家从原本一直准备一桌子的美味佳肴,迎接亲人的团聚,直接变成在饭店里吃。人们之间没有嘘寒问暖,只有简单的沟通。更多的是一群“低头族”,不管是男女老少,手中不是手机就是电脑,有些一年只能回家一次的人,比如我在北京工作的亲姐姐,明明好不容易与亲人聚在一起,可他们关心的不是给父母一个大大的拥抱或是起码一句问候,顾虑的依旧是手中的电子产品。小孩子也不再一起玩游戏,他们玩的却是父母的电子产品上的游戏,包括我,我也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玩手机。团圆饭,成了家人玩手机的场地,这是多么心酸与可怜的事呀!

曾经彻夜轰鸣的鞭炮声,如今却为了空气质量转变成禁止放鞭炮,时代在进步,环境在改变,同时传统的春节习俗也要消失殆尽吗?

中国的日渐强大,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所以有人说:原来的回家就是要过年,现在提到过年,就是回家,相同的两个词,顺序变了,味道也变了。?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本应该热热闹闹,开一个好春,可因为我们的变化,曾经的年味也要变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全国乙卷《跨越再跨越》高考作文素材

全文共 986 字

+ 加入清单

面对参天大树我有时会想,它真幸福呀,在广阔的天空下它可以懒散地晒着太阳,可以尽情的伸着懒腰,有时还可以畅快地享受着自然恩赐的雨露和春风的滋润与按摩。我轻轻亲吻着树上飘落下来的叶子,人间的爱意似乎在我的心里涌动,人啊,又何尝不是在爱河中生活!只是要想品味人间真情就需要我们在爱河时,驻足留神。

有一个同学曾对我感慨:“母爱真的伟大。不经事情就会觉得那是空洞的教育。”原来他是有感而发。他姑家一个表哥闯了祸,被判15年刑。为了安慰76岁的年迈的姑姑,他和几个要好的朋友约定给姑姑过次生日。姑姑吹完蜡烛后,许了一个明愿:“我最大的心愿是活到91

岁,而且让我耳不聋,眼不花,儿子出来后我能看清他的脸,听清他说话,还能给他做饭洗衣照顾他。”当时在座的都了,为一位妈妈朴实的心愿而……

其实我们无需用什么华丽的词藻去赞美她,也无法用什么词语来表达,因为任何词语用到这位妈妈身上都不足以表达她那厚重的无私的爱意。我只想说妈妈在,心就在,家就在。母爱就是一条河,我们无法冷漠地跨越这条河。

记得自己小时侯在操场上学骑车,一开始父亲手不离车地帮我支配平衡,我很得意,以为自己会骑了,美滋滋的享受着骑车的快乐,谁知哐嘡一声,我重重地摔下车来,原来爸爸为了让我掌握平衡松开了手,我的腿流血了手也蹭破了,又疼又气的我冲爸爸大哭,可没想到爸爸的眼里射出的是冷漠的眼神,用手示意我站起来继续骑,我知道自己拗不过爸爸,就乖乖地站起开始一次又一次的骑车练习。后来听妈妈说,爸爸当时看到我的腿和手受伤都流泪了,但我似乎无法相信,一个男人怎会流泪,更何况当时他分明是冷漠的。直到后来我要远行,爸爸帮我整理行囊,一直默默不语,在我快要上车时,爸爸帮我挎好背包,我这才发现爸爸的眼睛红红的。突然间我意识到原来看似不语的爸爸,其实是在用心关爱着女儿呀。别人说父爱如山,我则认为父爱更像一条河,他是那样的深广,那样难测,那样难以跨越。

今年暑假听说病魔夺走了一个年轻人的生命,但他咽气时还不愿闭上眼睛睁。一个年纪相仿的人扑到他床边,动情的说:“朋友,你安心走吧!你的父母我会帮你照顾的,以后你的父母也是我的父母。”他安然地合上了眼。这样的友情不染纤尘,这样的真情清如河水。跨越过这样的爱河,才能懂得何为情。

造物弄人,情满人间。所有的爱汇成河,释放着生命的真谛,展示着生命的意义。让我们用心去品味,去感悟,去跨越那涌动的爱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高考考场作文素材集萃

全文共 1706 字

+ 加入清单

1、曾子是孔子的学生,名叫曾参,他很有学问。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买东西,她的小儿子也要跟着去。母亲不让去,儿子就在后面哭个不停。母亲哄着他说:“好孩子,你在家,等我回来给你杀猪吃。”孩子信以为真。这话也被曾子听见了。

曾子的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听见曾子在霍霍地磨刀,像是真要杀猪的样子,急忙上前劝解道:“我说杀猪,只不过是哄孩子,你倒认真起来。”曾子说:“不能和小孩随便开玩笑。孩子小,还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事事都模仿着父母的言行。现在你向他说谎话,这是叫孩子撒谎呀。母亲现在说谎,孩子长大后也要向别人说谎,怎能这样教育孩子呢?”

曾子的妻子听了,点了点头,认为曾子说得对。曾子拿起刀把猪杀了,曾子的妻子也把猪肉炖得很香给孩子吃了。

感悟:诚实是心灵纯净的折光,不仅可以照亮自己,也能温暖他人。一个人拥有了诚实,也就拥有了生命的黄金。教育应从孩子幼小心灵健康开始,否则,一切将无从实现。

2、宋元之际,世道纷乱。学者许衡外出,因天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正好有棵梨树,行人都去摘梨,唯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便问:“何不摘梨以解渴?”他回答:“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其迂腐,要他灵活一点:“世道这样乱,梨恐没有主了。”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仍旧口干舌燥地艰难前行。那人满面羞愧。

感悟:那路人的主张有点“灵活性”,许衡却表现了高度的原则性。也许我们背负了太久的枷锁的压迫,以至于我们如今可以超越对社会有益的原则,可是我们应该想到当原则被视为可以超越以后,就会出现一系列现实问题,人情、金钱、权力……一切都可以超越原则,那来之不易的民主社会如何维系?

3、贝尔太太在亚特兰大城外修了一座花园。花园又大又美,吸引了很多游客,人们在园子里尽情地唱歌、跳舞、欢笑。贝尔太太越看越生气,就在园中挂起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欢迎来此游玩,不过本园的草丛中有一种毒蛇,如果哪位不慎被毒蛇咬伤,请在半小时内采取紧急救助措施,否则性命难保。”这个主意还真管用,那些贪玩的游客见了牌子就望而却步。几年后,贝尔太太的园子因走动的人太少而杂草丛生,毒蛇横行,几乎荒芜了。

感悟:贝尔太太完全可以和人们一起共享自然之美,共享人际关系的和谐之美,然而她的错误做法却破坏了这一切,游客们望而却步,贝尔太太也空怀孤独、寂寞。事实说明:人与人之间共享才拥有快乐。共享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人们若能在共享中达到沟通和理解,达到共同提升和进步,就更好了。

4、一个生物学家在一家农场见鸡群里有只老鹰,于是问主人:“为什么鸟中之王,会落魄到这般与鸡为伍的地步?”主人说:“因为我一直喂它鸡饲料,在鸡舍里长大,所以它一直不想飞,而且它根本不认为自己是一只老鹰了。”生物学家说:“不过,它到底是一只老鹰啊,应该一教就会的。”经过一番讨论,两人准备将鹰放飞。第一天失败了,第二天又失败了。第三天,生物学家把老鹰带到山上再次鼓励它说:“你是一只老鹰,属于蓝天和大地。张开翅膀飞翔吧!”奇迹出现了,老鹰慢慢张开了翅膀,最后发出了一声胜利的长鸣,冲向天际。

感悟:①赞美产生动力,动力创造奇迹,奇迹源于激励。教育要注意因材施教,不可想当然或一刀切。多一点激励,少一点批评;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指责;多一点支持,少一点讥讽。若能这样,差生也会奇迹般地变成优生。②环境造就人。舒适的环境下造就不出富有战斗力的人生,成功的人生需要经历风雨和挑战。③目标影响成长。认识自己,明确目标定位。是鹰就应翱翔于天际,不要委身于鸡群生活。

5、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到河边。”

螃蟹走了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说:“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感悟:①没有正确的方向,很难达到目标;②没有正确的方法,“横着爬”是很难实现理想的;③没有正确的态度,不自查原因,一味责怪别人指导错误,最终无济于事;④帮助别人要从实际出发;⑤提建议要有真诚的态度;⑥指导别人要具体。

[高考考场作文素材集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