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跟道德有关的优秀20篇

浏览

1556

作文

1000

道德和良心为主题的作文

全文共 1038 字

+ 加入清单

意大利诗人但丁曾经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用知识弥补。道德和良心,是人们常谈的话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没有那么简单。每个人思维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能真正读懂道德良心真正含义的人并不多。只有我们每个人从自我做起,守住道德和良心的底线,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美好。

古往今来,“德”是一个永远不变的品质。任何时候,只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就会使人产生无尽的力量,就能创造无穷的财富。

道德是美丽的花,是圣洁的心灵。它让人问心无愧,心胸坦坦荡荡。道德是一种感恩,道德一种爱心。道德是春天的花朵,是植物的肥料。道德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财富,是一种难得的智慧。

道德是我们拥抱在怀中的一道绚丽的彩虹。只要它一现身,便会给我们带来雨过天晴的好心情。当我们和别人闹矛盾的时候,道德会让我们伸出热情的双手,主动和对方言和而好。当我们自暴自弃的时候,道德会帮我们找回自我,当我们悲观失望的时候,道德会使我们重新振作,从而走出硝烟弥漫的低谷。当我们受挫折的时候,道德会使我们勇往直前。坚信“失败乃成功之母”毫不犹豫地承担起一切。道德是我们的立足点,道德是我们生命的支柱。

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希望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导人们走向灿烂辉煌。

良心是红是白?良心有几钱几两?良心是个看不透,摸不着的东西。良心它即抽象又无形。又是很具体的东西。它在对待每件事物上,能具体立刻鲜明的显示出来。

古人曾说过:人之初,性本善。人是以良知为本,对自己所做的一切要负责,每做一件事都要付出自己的真心。不论是对自己的亲人还是朋友,对所有爱护自己的人,都要以诚相待。当他们在困惑中,当他们力不从心的时候,都应该竭力去帮助他们。付出自己能付出的一切。

人有人的良心,社会有社会的良心。我们有了良心,我们就有了同情心。真诚和善良的感情。假如我们没有了良心,就会使我们变得冷酷无情残酷虚伪和奸诈。假如一个社会丧失了良心,我们这个社会就会没有爱、没有同情心、没有善心。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尔虞我诈,冷漠无情,丧尽天良。

当一个人良心发现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他们对人类充满了一种宽厚的爱意和关切。一旦社会良心发现的时候,我们人和人之间就会相互和睦,相亲相爱。那种爱像阳光一样温暖着人们的心。

在世界上,惟有两样东西,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一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二是我们内心的崇高道德。愿天下有道德,有良心的人越来越多。

[道德和良心为主题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道德,是一种信仰

全文共 285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一个人心中没有了信仰,他便如走在迷谷的迷路者,再怎么转再怎么绞尽脑汁得想办法,也逃脱不了被困在迷宫中的困境;又如在黑暗中行走,没有了指明灯的指引,再怎么小心翼翼,也免不了受到磕磕碰碰的危险。还记得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张丽莉吗?身为老师的她一次护送学生离校,正准备过马路时,一辆突如其来的大卡车迎面冲来,她想都没想推开学生,自己却被卡车撞倒造成腰部以下高度截肢。可是,她却受到了人们的赞赏,她用自己的行动很好地诠释了道德的名义。德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一丝一毫都关于节操,不能用钱来买,需要我们一同去遵守去落实,如果人人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那么这个世界将变得无限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规则与道德

全文共 901 字

+ 加入清单

学生违规偷书出馆,却在大火后勇于认错归还,到底该不该罚哈佛给出的答案是该。 兴许会有无数人发问:“知错就改,难道不该放他一马,将功抵罪吗

我想不然,面对一位将书偷带出馆的学生,校长对其表示感激——赞扬其知错就改的勇气和责任感,后将其开除——惩罚其违反规定。一分为二地客观对待,正彰显了哈佛人对规则的尊重,对品质的注重和一丝不苟的作风。也许正是因为这赏罚分明的严谨与公正,哈佛法学院的树林才会郁郁青青,无数杰出人才才得以在这篇沃土上茁壮成长。

“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越是执著地思考它们,心中越是充满永远新鲜、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一是我们头顶的灿烂星空,二是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星空之所以绚丽夺目,是因为他引起心灵感性的共鸣;法律准则之所以震撼人心,是因为他流露出的理性和严谨。理性与感性合一,规则与道德的合一,构成了美好的世界。哈佛校长所做的,恰恰是尊重规则与赞扬责任感这一美德的统一。因为尊重规则,校长的感激才不显放任;因为赞赏道德,校长的开除令才不是冰冷而有了温度。

而我们所需要的恰恰是这种理念:秉承道德与人性,“有温度”地保护规则,当下的我们所走的正是两条极端路线:因为太过重视道德与感性而忽略了规则,或苛求规则的绝对化而丧失了感性的温度。曾经让国人叹服的抗震少年——雷楚云,人们为了标榜道德楷模而特许其登飞机头等舱的特权——规则的打破最终让道德的丰碑崩塌,城管们为了城市秩序的维护而掀翻小贩的小车,背上骂名——冰冷的规则促成了人性的丧失。殊不知道德与规则本是车之两轮鸟之两翼,道德作为内核,规则作为外壳,社会才能持久和平地运作。很多时候,我们缺的恰是一个开除令或一声温暖的感谢。让规则有温度,精神的天空才能在理性的土地上美好地伸展。

要想构造起有温度的规则框架,需要的是每位社会成员付出共同的努力。每一项规则都是人性与道德的体现,在规则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群策群力。同时,执法者应在“依法”的过程中心怀一丝感性,以更平和、更温柔的方式维护这个社会的稳定,当一丝不苟中有了一点温情,当“开除令”不那么生硬,世界才会更和谐。

让规则有一丝温度,这是哈佛人的智慧,亦是社会平稳运作的良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道德作文400字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晴空万里,我和爸爸约好一起去钓黄鳝。

来到目的地——条小泥沟。我们父子俩三下五去二就把鱼饵串好,开始钓了,可等了好久都没见有黄鳝上钩,我们商量着先到一棵大树下休息。

这时,太阳把我们都烤成“牛肉干”了,又热又渴。突然,我发现了_片绿洲,里边还有一个个诱人的西瓜。我心生妙计,凑到爸爸的耳边说:“爸,我们去偷一个西瓜吧,好渴啊。”

“不是我们家的,怎么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呢?”

我四下望了望,“反正没有人,只有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怕什么?”

“呵呵,你这小鬼,去吧。”爸爸终于动摇了,我怕被人发现,就用“轻功水上漂”。又快又静,随手就摘了一个看上去又大又甜的大西瓜。

爸爸接过西瓜二话不说就掰开一半给我,我接过后便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又清甜又爽口,我真为自己的小聪明而开心。

吃完了,只见爸爸拿出了个准备装黄鳝的塑料袋,将20元放进去,又把这个塑料袋捆在瓜藤上,如释重负地对我说:“农民伯伯看到了,一定知道我们摘了个大西瓜。”

这个晴空万里的下午,我深深被爸爸感动了。道德与钱,爸爸选择了道德,我为有这样的爸爸而感到幸福、骄傲,爸爸给我上的这课,将让我一生受用不尽。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知识与道德的作文

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说:人才是一棵参天大树。那么知识也就是木,而道德则是本。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需要的往往只是树木,树枝。因为它们可以被加工成各种木制品,也就是所谓的“有用”,而深埋在土里的树枝大凡无人问津,因为它对于人们而言,实在没有多大用处。难道真是这样吗?若没有根基扶持,大叔哪能迎风不倒?若没有根基吸收,大树哪得甘露养料?若没有根基支撑大树哪来繁荣生长?

同样,若没有道德作为根基,知识由何而来?又有何用?现在社会中人们往往只看重人的知识,只是越丰富,便是人才。殊不知某些看似粗大的树枝却因根基腐烂而只剩一张树皮。

我曾经听过一句话:学习不好是次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由此可见,道德比知识更重要。那位化学“尖子生”在平时或许是人人称道的优秀学生的典范,因为它有丰富的化学知识。但他运用所学知识,“研制”出毒品配方,并以别人的名义公开出售时,恐怕没有人再会称赞其为好学生了吧?

树根腐烂光从外表是看不出来的,而一旦发现,再好的树木也没有丝毫用处。唯一解决的方法只有从树根上防止腐烂。人也要从道德上防止被危险的思想侵蚀。对于人才的僧另,智慧是木,道德才是本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描述道德七年级

全文共 703 字

+ 加入清单

从上小学的第一天起,老师就教育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记得一年级的第一学期我们上了两篇课文——《失物招领》和《手捧空花篮的孩子》。《失物招领》讲了一年级一班的唐老师带领同学们到植物园参观,中午吃饭的时候,同学们随手扔到地上很多垃圾,老师用失物招领的方式教育了同学们,并让同学们领回了垃圾。我们也从中得到了启示,要养成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习惯。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老师教会了我们做人“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手捧空花篮的孩子?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诚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我们和睦相处的基石。一个有道德的人,也是一个善于赞美别人和关爱他人的人。

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小柳树和小枣树》。春天的时候,小柳树曾经在小枣树面前炫耀自己的枝叶并且嘲笑过小枣树,但秋天的时候,小柳树因为没有结出果子而感到惭愧,担心被小枣树嘲笑。这时,小枣树却没有嘲笑小柳树,反过来鼓励它。任何人都会有长处和短处,只有把它们结合在一起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和别人。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乐于帮助别人的人。还学习了?孔子拜师?让我们认识了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人们不但佩服他的学问,更敬重他的人品。孔子主张“为政以德”。我们也学到了孔子的很多名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德不孤,有邻。让我明白了,善良有德的人,心宽路自宽。

现在我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我还在努力学习,从课文中学习如何做个有道德的人,如何掌握评价一个人的善、恶、好、坏的尺度。“道德”是我们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每天要去实践的事情。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长大后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响当当的中国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道德的话题作文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道德是一双手,推开封锁的窗;道德是一扇窗,窗外是蔚蓝的天空;道德是一片天空,孕育着无数纯洁的心灵;道德是一双带我们飞向蓝天的翅膀。有人认为,做一个道德的人很难。而我却认为做一个道德的人很容易。

只要你每做一件事都仔细地想一想,你多为他人着想,道德就会伴随在你身边。春天来临,文明之花笑脸相迎。秋天收获,文明之果挂满枝头。如果人人都具有良好的行为,那么必能让城市穿上一件干净整洁的衣裳。做为人民播种者的我们应该和着时代的节拍,用火一样的热情,花儿一样的姿态,草一样顽强,去追寻我们金色的理想。

记得有一次,我上了公共汽车,便找了一个位置坐了下来。这时,一位老奶奶颤颤巍巍地上了车。车上已经没有了位置,我心想到底让不让位呢?假如让位了,我就得站一段好长的路程。说不定,别人还会说我抢他的风头。要是不让位,等下老奶奶摔倒了怎么办?我看了看胸前的红领巾,想到自己是少先队员,就鼓起勇气,对老奶奶说:“老奶奶,您坐吧。”她听了,便感激地说:

“太谢谢你了,小朋友。”我高兴地笑了笑,说:“不用谢,”车上的人都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我们应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让我们小手牵大手,为社会和谐出一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道德高一

全文共 770 字

+ 加入清单

在日常生活中,道德对于每个人是多么的重要呀!我们只有真正出于对他人的同情、关心,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用满腔热情去做一件事,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这件事,才能得到快乐和欣慰,这就是道德的重要意义。

谢延信,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这个名字。他孝敬父母、助人为乐的事迹早已家喻户晓。人们不会忘记,他骑着自行车不分昼夜,长途奔波了300多里地去照顾家人,累得腰酸背痛腿抽筋,却还谈笑风生;人们不会忘记,面对困窘的家庭、艰难的生活,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畏难退缩,他省吃俭用,勤俭持家,把节省下的钱为岳父、岳母看病;人们不会忘记,他利用业余时间到砖窑场、建筑工地打工,想方设法挣钱贴补家用;人们更不会忘记,他虽然生活清贫,却从来没有要过救济款……

谢延信是我们焦作人的骄傲,焦作为有这样的人而感到自豪!

朱伯儒曾经说过:“一个高尚的人,应该把能为别人解除痛苦作为自己的幸福。能为别人创造幸福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他说的不正是像谢延信这样的人吗?我们应该以谢延信为榜样,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通过做一点一滴的小事来培养自己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作为21世纪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我们应该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在这个社会主义的大家庭里,谁都免不了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当同班同学遇到难题时,你及时主动地去帮他解决;当你看到一个小朋友不小心跌倒时,你及时把他扶起来;当你看到一位老奶奶或老爷爷过马路不方便时,你走上前去扶着老奶奶或老爷爷,把他们送过马路……一人有难大家帮,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所提倡的道德风范。

有人把我们比作“小太阳”,但我们不做别人围绕我们转的“小太阳”,而要做一个用自己的光和热给周围人带来温暖和光明的小太阳。让我们为美好的明天而奋斗吧!争做一块闪闪发光的道德金!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坚守道德作文800字

全文共 783 字

+ 加入清单

康德说:“一生中只有两种东西让我仰望终生,一是头顶的星空,而是心中的道德律。”星空固然十分璀璨,但坚守内心的道德在我看来越是较之璀璨的星空更为美丽与绚烂。

道德是指一个人良好的品德,中华上下五千年来形成了无数的良好的品德,古人的道德修养令我们仰慕,然而,咋现代这个充满了功利气味的社会中,人心浮躁,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的坚守道德呢?

纵观古今,无数的能人贤士又有哪一个没有坚守道德?如春秋时期的楚国大夫屈原,他在磅礴大气的汨罗江边,独自一人,面色惨淡,来回踱步,发出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慨,在当时,楚国君臣整日生活在酒肉奢靡的环境中,安逸享乐,只有屈原有着坚守道德的毅力与决心,最终不愿意同流合污,投身于汨罗江中洗净自己的身体与心灵。正是因为屈原能够坚守道德,他才能在这污浊的大世中,保持一个纯洁的灵魂。

写下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又何尝不是能够坚守道德?他忠肝义胆,敢于坚守道德,能够在危险的境地中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为将军辩护,最终却被处以极刑,但他仍能够坚守道德,若司马迁不能坚守道德,那么这世上恐怕就无贯彻古今,闻名于世的《史记》了。

然而,历史上也总是存在着没有坚守道德而导致自身身败名裂的人,如明朝的镇关大将军吴三桂,身为镇守边关,抵御外敌的大将军,本身应该固守国土,保卫国家安宁,然是他却与清军私通,导致明朝战火,虽有荣华富贵,但最终却落得一个卖国贼的名头,被后世的人所辱骂,遗臭万年。

反观当下,社会人心躁动,有些人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使用一些不法手段,近些年来,染色馒头、假牛肉。毒大米等事件纷纷曝光,这些不法商品就是因为没能坚守道德而触犯了自己的道德底线,作出了不法行为,被法律所惩罚。

坚守道德的人能够使自己变的更加优秀,而触犯道德的人则会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被社会所离弃。我们要坚守道德,在璀璨的星空之下做最好的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道德修养

全文共 836 字

+ 加入清单

道德是每个人必须遵循的准则,无论在任何地方,始终要有一个良好的习惯,才能构建和谐家园。

幸福的生活,美丽的`家园是每个公民都希望的,我们每个人都要参与,但是,有些人并不是这样,尽管有提示牌“禁止吐痰”,“禁止扔垃圾”,这些提示,可还是会有人去扔垃圾,这些提示牌上的提示就当作看不见,或者许多人去扔垃圾了自己也学着去扔。

我们的世界是不断发展的,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文化素养,才能构建和谐社会,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丽,干净,抵制腐朽文化和落后文化,所以要养成好的习惯,才能更加美好,才能提高国家的文化,保持一颗积极的心,不要让我们所生活的环境遭到破坏。

在神庙浮雕上本是一件很好的物件,可是却被人刻上了字,这不仅让神庙浮雕失去了美感,而且让外国人看到了也会耻笑,这是一件多么羞辱的事。道德的修养是很重要的,因为道德的修养代表的不仅是个人的心文化素养,而且还是一个国家的修养,我们必须要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才能不会让人耻笑,一个国家是否繁荣昌盛,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也很重要,道德是美德,它提升了一个人的内在品质,也为人们的行为作出了评价道德也体现了一个人和国家的形象,提升其国家的实力水平。

汉口,上海洋街宽平洁净,而中国街道,狭隘拥挤,污秽不洁这样的环境当人们意识到只会觉得呕心,不会想走进,当一个人去旅游会选择环境相对优美的,人们可以从不同的环境来看出不一样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的修养。一个人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为自己树立良好的形象,丰富了其文化内涵。

加强个人的道德,是每个人的责任,为了我们的世界更加和平,人生有更多更好的追求,我们需要追求更高的文化素养,一个良好道德修养的人有利于个人关系的改善,对一个国家而言,更加有利于加强合作,所以,我们要加强个人素养,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安定,和谐,道德修养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只有具备了这些,才能使个人更好的发展,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

我们都需要一个和谐的社会,那么就应该加强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让我们的未来更有机会,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法律的道德性读书笔记

全文共 1870 字

+ 加入清单

法律道德性》产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哈特与富勒的一场著名论战,围绕着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和“恶法是不是法”这两个代表着实证主义和自然法学派之间的核心分歧,而展开。哈特认为应分清法与道德,二者就是实在法和自然法的关系。富勒指出法律自身具有道德性,法律秩序要以道德为基础,法律与道德是密切联系的。为了更加全面的批驳哈特,1964年富勒出版了我们今天读的这本《法律的道德性》,提出了著名的“法律的内在道德”这个概念。作为后人,我们应该知道哈特与富勒的这场论战对世界法学史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任何专家学者在讲西方法制史都会提到它,而新自然法学和新分析法学也直接产生于这场论战。

虽然富勒将道德做了两种区分,但我认为富勒将道德分为“愿望的道德”与“义务的道德”。愿望的道德是最高要求,并不必须达到,人们实现了会有奖励,不对其进行追求也不会有所惩罚,;义务的道德是最低要求,是为了维系整个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人们所必须遵循的义务,当人们遵守它时不会受到奖赏,但违反它受到惩罚。因此愿望的道德应该与法律没有直接联系,而是法律和道德共同追求的终极目标;而义务的道德才对法律有直接意义,义务的道德可以转化为法律,它为法律规则的相关标准提供了尺度。

这种划分仅仅是富勒所建立的一个分析框架,他力图利用这一框架来分析法律与道德关系中的一对重要范畴:法律的内在道德与外在道德。法律外在道德是传统自然法所信奉的价值理念,即自由、平等、正义等外在于法律的价值体系,是法律的各种实体目标;法律的内在道德是定位于法律内部的价值体系,它由一般性、公开性、稳定性等八个程序性法律原则构成。违反法律内在道德的法律不符合法的实质,不是真正的法。富勒背离了自然法传统对法律的具体道德内容的要求,而提出了法律自身的道德性问题。也就是说,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并不是法律与其他类似规则之间的存在于外部的关系,而是法律规则自身的内在要求。因此,这本书的题目是法律的道德性,而不是法律与道德。法律的内在道德构成了富勒法律与道德关系理论的精髓。

富勒提出了法律内在道德的八项原则,即:一般性、公开性、未来性、清晰性、一致性、可实现性、稳定性、官方行为与公布的规则相一致。这八项原则相互作用构成法律内在道德的基本内涵。但是,经论证法律的内在道德这八个内涵不仅每一点自身存在张力,而且彼此之间可能不时的发生着冲突。

由于法律的内在道德自身内部的张力和矛盾,富勒所建立的义务的道德和愿望的道德的分析框架就派上了用场,即法律的内在道德也包含着一种义务的道德和愿望的道德。他认为对法律的内在道德的某些独特品质作一番考察就显得十分必要了。随后他认为,立法者有道德义务使自己制定的法律清楚易懂,但这顶多只能算是劝告,除非我们准备界定他必须达到这样清晰度,否则便无法将这作为一项义务分派给他,而以量化制度来衡量清晰与否的设想显然是很难行得通的。因此,论证这些都导向一个结论:法律的内在道德主要是愿望的道德。“它主要诉诸于一种托管人责任感和精湛技艺所带来的自豪感。”根据富勒的分析,在法律内在道德的八项主张中,只有颁布或公开性可以转化为形式化的表述,适用义务的道德的要求。其他的主张则很难形式化为一项简单的规则。

在论证了法律的内在道德的性质之后,虽然我们可以根据法律的内在道德的八项独特的标准来检验合法性的完善程度,但我们却总也无法实现一种完善状态。法律的内在道德的内在矛盾以及它所具有的愿望的道德,使我们对于它的追求永远只能是一个过程,永远只能是在努力之中的。正是在这样一个角度,富勒提出了“法律应当被视为一项有目的的事业,其成功取决于那些从事这项事业的人们的能量、见识、智力和良知。”

富勒正是凭借“义务的道德和愿望的道德”这一分析框架,经过对于法律的内在道德的内在矛盾的分析,论证了法律的内在道德注定主要是一种愿望的道德的属性,并进而提出了法律是“使人类行为服从于规则之治的事业”的结论。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富勒其实是力图从法律的内部解决法律与道德的难题。

法律的内在道德是富勒所主张的法律与道德不可分的核心内容。我们可以说法律不是基于法律而成立的,而是法律因为具有内在道德成立的。法律自身的道德性是良法的前提条件。所以富勒主张,法律不能与道德分离。

现在的中国不断提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与其重视法律的外在道德,不如把注意力放在法律程序道德的这样一种良法标准上,即法律的内在道德。富勒提出的那八个标准便为一个堪称良法的规则提供了道德支撑,使得我们在程序上拥有了一套对法律进行道德审视的规范,也许这样一个标准更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高一读道德经读后感

全文共 645 字

+ 加入清单

老子被后人按照西方哲学体系的标准,被归入自然主义哲学家的范畴,是有道理的,他对社会、个人存在、发展的哲思观点,都是从自然规律类比推理过来的,一句话以天道推理人道,用道德经的话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自然规律非常多,难以用具体语言驾驭,所以创造了本体论的“道”,整体代表自然规律。

此章,用反例的自然和社会现象,证明天道的规矩是不居功,不作为,不占有,隐含了一个观念“得道高人~圣人应该循天道,做到功成身退,不贪功,不念名,治理社会不要因为个人欲望而下发过多指令制定过多政策”。

当代,我认为,阿里巴巴的马云是修道得道了的,顺应天道而为,功成身退,急流勇退,境界非常高,东哥一直想跟他玩,人家直接不玩了,急流能勇退,足见其道行只高。

东哥有多想跟他玩?有一次中央电视台的访谈节目,主持人把马云的照片发出来,问东哥,“马总你们做一个行业,你们应给很熟悉吧“,他回答“不熟悉,这么多年一起吃过一次饭,另外,可能没有共同语言,因为不是一代人”,从话中我们能感受到东哥内心是把马云当做超越的对象,商业上的敌人,所以才如此急于用马云年龄比我虚长几岁,我比他年轻来向人证明我可以,我比他可以。

我再用一个例子来证明,马云绝对是读道德经而得道的例子,在赢在中国的节目里,阿里巴巴当时还没有现在这么如日中天,他也没有如此功名,当时节目组是把熊晓鸽,吴鹰等人作为更大贵客对待,但是马云节目中金句百出,如鱼得水,其中一句话“心中无敌,则无敌于天下”的金句,他这个观点和道德经中上经二十二章的观点一模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道德点一盏心灯作文800字

全文共 854 字

+ 加入清单

搭起心灵的圣坛,守住心灵的契约,敲响心灵的钟声。道德,点一盏心灯。

道德,来源于善心。善,只有一个,那就是凭着自己的良心心动。善良的性,纯真的情,净澈的心。因善而仁,因仁而爱。无善念,犹如雄鹰折了翅膀,从云端坠落,远了高空,近了低地;无善心,犹如撒在水上的一片湿润的夕照,虚幻存在,只要一触,就会随着水纹消失;无善情,犹如一枚飘荡在风中的果子,渐渐失去水分与香气,只余干涩。若无善心,我们的心灵不再有似水的柔情,不再有仁爱之力,即使自诩富足,捧在手中的,只不过是一只空碗,而空中叹出的,是无尽的空虚。善心,为仁爱之源,更为道德之源。善心,点一盏心灯。

道德,涌现与言行。宋元之际,学者许衡外出,天气炎热,口干难耐,而路边恰好有一株梨树,行人均去摘梨而许衡却不动。人们问其原因,许衡答道:“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梨虽无主,而我心有主。”智者的肉体是由心灵监视的,许衡无疑为一个智者,他将德藏于心。而在澳大利亚,曾有一名游客在参观“袖珍企鹅回家”时,却违反了当时的规定,用闪光灯照相。顿时群情激愤,游客被弄得灰溜溜的,赶忙收起相机。来自民众的强大压力,不亚于一阵狂风暴雨,若心中有德,迎来的是风雨过后的彩虹;若是心中无德,临来的,会是狂虐的黑暗,情初之景则渐行渐远。道德,诵于言行,道德的压力在言行中可增可逝。让言行在心中点一盏灯。

道德,渗于生活。处世之时,为人之道,追梦之路,均需正直,谦逊、节制、自律、勤劳、诚挚等。需问孔子所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王充所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李斯的的“江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的谦逊之语,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廉正与自尊及欧阳修的“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的正义,这是曾在历史中回荡,在不同时空中传唱的千古名言,穿越了古今,渗入我们的生活,在心间梵唱着最美最美的旋律。道德,渗于生活,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在点一盏心灯。

道德,源于善心,现于言行,渗于生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心存善念,言行优雅,生活至美。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点一盏明亮的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道德为题高一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实践贵于理论,中国人一定要重新树立一份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心灵,才能避免悲剧再次发生。首先,学会尊重和善待生命。世上的每一个生命都有存在的价值,我们没有理由漠视他/她,小悦悦的悲剧是国人对生命的践踏,活在世界的人们,要手把手、心连心的相互支持。

其次,学习传统美德,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树立健全人格。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祥林嫂,再到如今的彭宇被控告,小悦悦被碾压,他们的悲剧,从侧面反射出了国人人性扭曲、美德退却的现状,所以,必须以道德教育来匡正人们的道德,去净化人们的灵魂。最后,牢记法律制度,树立良好道德观,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

“老人摔倒扶不扶?”的疑问困扰着人们,拿起法律的手段去行善,规范的助人,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总而言之,接二连三的社会道德问题还在继续,“瘦肉精”“染色馒头”“地沟油”“人造蛋”等一例例震撼人心的案件拷问着人们的良知,匡正和规范人们的行为是当下最重要的任务。

中华美德要历代传承,礼仪之邦的优良美德却在21世纪被践踏。呼唤着退却的美德,谈论着中国的社会道德,扪心自问自己的道德良知。才发现,美德对于社会的发展是何等的重要。拾起迂腐不堪的浑浊人性,抛出不法的道德行为,诚心举起灵魂的标尺来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事物。让我们呼唤退却的美德,让我们的社会、我们活着的中国多一些阳光多一些和谐吧!

后记:这是一篇针对当下一些社会问题而写的文章,本文主要侧重谈论了关于中国人社会道德退却,道德心冷漠的现状,目的是为了呼吁更多的中国人拾起道德心,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增强道德意识

全文共 864 字

+ 加入清单

进入学前期以后,儿童逐渐产生了各种道德感,如同情、互助、尊敬、羡慕、义务感、羞愧感、自豪感、友谊感等等。

3岁前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3岁后,随着儿童交往的发展,成人不断对儿童的行为提出要求,使他们逐渐掌握了各种行为规范,道德感也逐渐发展起来。

学前初期儿童的道德感很肤浅、易变,往往是由成人的评价而引起;学前中期儿童已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会因为自己在行动中遵守了老师的要求而产生快感,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中班儿童常向老师“告状”,就是由道德感而激发的;学前晚期儿童的道德感进一步发展和复杂化,他们对好与坏、行为的对与错,有了比较稳定的认识。

移情是对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一种替代性的情感体验,也就是,设身处地地体会别人的情感。学前儿童已具有较强的移情能力,会由他人的情绪状态而引起自己与之相一致的情绪反应。可以置身于他人处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接受他人的情绪情感。

在道德判断方面,学前初期儿童的道德判断带有很大的具体性、情绪性和受暗示性。只要成人说是好的,或自己觉得有兴趣的,就认为是好的。反之,则是坏的。同时,他们在判断行为时,还不能把行为的动机和结果结合起来,常常只看到行为的结果,而注意行为的动机,仅根据结果来判断行为;学前晚期儿童,开始注重行为的动机、意图。

比如,小朋友A把玩具乱扔打碎了一个盘子,小朋友B帮妈妈刷碗打碎了一打盘子。让儿童来评价哪个小朋友好一些时,学前早期的儿童会说A好,因为他只打碎了1个盘子;而学龄晚期的儿童会说B好,因为他是在帮妈妈干活。

成人对儿童的道德教育要符合儿童的道德意识水平。比如,告诉儿童不要玩某个玩具,对一组儿童说:“这个玩具很娇气,拿了很容易打破。”对另一组儿童则说比较抽象的道理,比如:“这个玩具是别的小朋友的。”对3岁的儿童第一种(具体道理)比较有效,而对5岁儿童第二种(强调所有权)比较有效。

由于学前儿童道德意识的发展,可以对他们进行有系统的道德品质教育。但是,由于他们的道德意识还是很初步的,一定要注意结合儿童道德发展的特点,避免空洞说教才会有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道德是立世之本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杨树姚翠,是草木对春风的感恩;硕果压枝,是季节对汗水的感恩;鸟儿展翅 是自由对蓝天的感恩。

当一缕阳光洒在脸上,我兴致勃勃得约了邻居的小伙伴出去玩,我们东走走,西瞧瞧,在家门口转来转去,突然一盆热水从天而降,“唰”的一声,我们都成了“落汤鸡”,个个都狼狈不堪,我火冒三丈地向楼上大喊一声:“有没有素质啊……”身旁的小伙伴也愤愤不平,相继骂道:“快下来道歉!”“对,快道歉!”可回答我们的是一片寂静,我们气急败坏。这时一个小伙伴出了个馊主意:“既然他不下来,我们用石头扔他窗户。”“好!有道理!”我们大家都同意了,顺便也消消气。说罢,我们不管身水淋淋,不约而同地去搜集石头,不一会儿,我们双手举过头顶,准备向那扇窗户扔去。“一……二……”正准备发令。“慢着”。一个沙哑的声音阻止了我们的报复计划。我们转过身——是一位大约七旬的老人,他满脸胡须,苍白的头发,粗黑的脸上已经被皱纹占领。老人咳嗽了两声,带着沙哑的声音说道:“小朋友,你们刚才如果砸了,你们的父母还要付出应有的赔偿,值得吗?”说完,老人便走了。

我心想:是啊,不就淋湿了衣服吗,不用把事情搞大,要宽容他人。

我要感谢那素不相识的老人,是他教会我要宽容待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法律的道德性读书笔记

全文共 2842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法学家朗·富勒先生所撰写的《法律道德性》一书是新自然法学派的重要著作,标志着自然法学在现代的全面复兴。以下对本书阅读的情况作一个总结。

关于作者部分的介绍可参见严存生先生的《西方法律思想史》页385

富勒在本书的开始首先以两种道德的区分作为探讨法律道德性的进路,即义务的道德和愿望的道德。在这两种道德中,“愿望的道德在古希腊哲学中得到了最明显的示例。它是善的生活的道德,以及充分实现人之力量的道德”,而“如果说愿望的道德是以人类所能达至的最高境界作为出发点的话,那么义务的道德则是从最低点出发。它确立了是有序社会成为可能或者使有序社会得以达至其特定目标的那些基本规则”。富勒在第一章中进而指出,法律不可能从最高的要求去要求一个人,而“只能做到将较为严重和明显的投机和非理性表现排除出他的生活”。在这里,富勒认为义务的道德是法律的“表亲”,因为两者都在于规定维持一个有序社会的最低限度和要求。

这两种道德如何做出界分,首先富勒排除了一种错误的观念,即认为如果我们要知道哪些是我们的义务,那么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一个完整的图景。换句话说我们只有首先确定愿望的道德的标尺,才能了解什么是最低的限度。富勒反对这样的看法,“在人类目的的疆域——不仅包括人类行动,也覆盖着人迹所至的其他任何角落——我们都可以发现这样一种观念的拒斥:我们无法知道什么不适合于一种目的,除非我们知道什么是最合适于实现这一目的。在选择实现我们目的的工具和手段时,我们能够而且的确是时常在对我们所试图实现的目的只有不完备的认识情况下尽力而为”。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有很明显的有限理性的印记,这一点也是同以前的理性主义的自然法的不同。因此富勒认为义务的道德反而是在愿望的道德之前的。

同时通过经济的方式进行对比,即义务的道德相当于经济上的交换经济学所涉及的内容,而边际效用经济学,即如何让有限的资源达到最大的功效,则与愿望的道德之间有很紧密的联系。

进行了上面的铺垫之后,富勒先生开始对与“道德使法律成为可能”进行论述。他的内在逻辑结构是这样的。首先富勒认为法律并不是一种“发自于政府而强加于公民的单项权威的投射”,而是一种“公民与政府之间的目的取向互动的产物”,也就是说“法律应当被视为一项有目的的事业,其成功取决于那些从事这项事业的人们的能量、见识、智力和良知,也正是由于这种依赖性,它注定永远无法完全实现其目标”(169)。“在几乎所有的社会中,人们都能看到使某些类型的人类行为服从于规则之明确控制的需要。当他们开始从事确保这种服从的事业之时,他们就会逐渐看到这样一项事业包含着某种内在逻辑,也就是说,如果它的目标要得到实现,它就必须加强某些必须被满足的要求”(175)。 “因此,正是因为法律是一项有目的的事业,它才呈现出法律理论家们能够发现并且将其视为给定事实情境中的已知因素的结构恒定性”(175)。

为什么法律是一项事业,它的目的何在?富勒先生认为法律的核心价值,或者实质性自然法应该是:“开放、维持并保护交流渠道的完整性,借此人们可以彼此表达人们的所见、所感、所想。在这个事项上,愿望的道德所提供的决不只是善意的忠告和追求卓越的挑战。在这里,它是用我们习惯于义务的道德那里听到的那种命令式的语气在说话。而且,如果人们愿意倾听,便会发现这种声音不同于义务道德所发出的声音,它可以穿越界限并跨过现在将人们彼此分割开来的障碍。”(215)

这一点和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观点相左,即分析实证主义法学认为法律并不包含任何道德性,法律只是一种强制性规范,是一种权威的单项投射。富勒指出法律不可能只是权威的单项投射,“而基本上是一项为公民彼此之间的交往行动提供一套健全而稳定的框架的事物,政府在其中的角色只是作为一个维护这套系统之完整性的卫士”(243)。在这里,富勒最终指出两者的分歧的所在“制定法本身也有一个前提条件,也就是统治权为自己必须承诺在进行统治时会遵守自己确立的规则。在这个意义上,实证主义者认为是自上而下(垂直性地)设置的法律中也包含着一项平面性的因素”(269)。我认为这也是新自然法中最重要的部分。

在这里,富勒认为法律并不是垂直结构的,而更多的是一种平面结构,即一种契约性质,维持一套法律体系的运转取决于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责任的旅行——既包括政府对公民的责任,也包括公民对政府的责任。这是一种互动式的契约关系,而不是投射关系,其中包含着统治权力对与公民的“承诺”。

因此,在这样一种平面结构中,既然不存在任何绝对的权威,那么法律内在就必然包含着一定的道德性来衡量契约的合法性问题。这并不是一种“功效”问题,这个词“暗示着一位头脑敏锐并看重结果的观察者,他不会轻易被模糊的目的概念所蒙蔽”(236)。但是“功效”一词意味着一个主动的主体与被动的客体,从主体的目的性出发考察一种手段能否完成本身的目的的含义,这就是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思维,即法律是一种权威的单项投射。而在互动领域,在不存在明显的权威的领域,大家都尊重的规则则为“道德”,“它需要得到人类交往的牢靠底线的支持,至少在现代社会中,只有健全的法律制度才能提供这种底线”(237)。

具体谈到法律的内在道德,富勒认为“就法律的内在道德的要求而言,虽然它们涉及同不特定的其他人之间的关系,但却不仅仅要求自我克制;正像我们的一个不甚严格的说法所表明的那样,它们是肯定性的:使法律为众人所知,使其内部的逻辑已知并且清晰明了,确保你作为一位官员所做出的决策符合他的要求,等等。要满足这些要求,人的能量必须被投入到特定类型的成就上去,而不仅仅是在警告之下不做某些有害的行为”(51)。

因此法律的内在道德是一种愿望的道德,是一种程序的道德,并不确保一种确定的实体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所称的法律的内在道德乃是一种程序版的自然法(proceduarl version of natural law);虽然,为了避免误会,‘程序’这个词应当被赋予一种特殊的以及扩展的意义,以便使它包括像官方行动与公布的法律之间的实质性一致这样的含义。不过,‘程序’这个词从总体上说非常适当地显示出我们在这里所关注的不是法律规则的实体目标,而是一些建构和管理规范人类的行为的规则系统的方式,这些方式使得这种规则系统不仅有效,而且保持着作为规则所应具备的品质”。

总结来说,逻辑的开始是确定法律是一种社会互动的契约,在这种契约中不包含绝对权威的单项投射,而是一种互动关系,因此法律首先就是要保护这样一种互动的、开放的关系,其次就是在这种平面的互动关系中我们应当确保一些道德,而不是功效,是一种首先确立的标准,而法律因为是这种互动的实践努力,因此法律最终确定的位置是在八项规则确立的标准左右,而不是一种完美状态。同时,法律正因为是在实体上确保这种开放,因此其内在道德就是一种“程序的”而不是“实体的”。

以上就是富勒的论证法律存在道德性的部分,至于法律具体内在道德的八项要求可以参见严存生《西方法律思想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守住道德底线

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

林丹说:“球出界了,可以重来,但人若出界了,就难以重来。”我们应该守住做人最基本的底线——道德底线,不能越界,否则你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在现代社会中。食品安全、药品安全都是人们所担忧的问题。为何担忧呢?就是因为现代的有些不良商家,没有道德的底线,频频做假。比如“假奶粉事件”,我第一次看到有关“假奶粉”的报道时,心里就想,这些唯利是图的黑心商家怎么下得了手,那可是千千万万个新生儿,最娇嫩的花朵,祖国的未来,他们那么小,就要因为你们这些泯灭了良心、没有道德底线的商家们而遭受折磨,他们的父母也要因此而悲痛欲绝,终日以泪洗脸。还有“毒胶囊”事件。药本来是治病的,但如今却成了毒药。而做成这毒药的,便是那些不良商家。他们为了牟取利益,竟将本来用来制皮革的那些材料,用在制造胶囊上了,而制皮革的材料和制胶囊的材料,虽是同一种元素组成的,但却有着天壤之别。一种是有毒的,一种是无毒的,而那些商家就为了那点点的利益,将无毒的换成有毒的。我真得问问,是否我们这些老百姓的命就不是命,在你们的眼中是否我们的生命就不如那一点钱,可以任意践踏,你们置国家法律于何地?你们是否已经没有了道德,你们的心灵是否是黑的?能做出如此丧心病狂的事,也许有一天吃这些药的人也有你的亲人哪。

除了以上我所写的这两种,媒体上还披露了地沟油、假鸡蛋、苏丹红、瘦肉精等等,令人触目惊心。而做出这些东西的人,就是因为他们没有道德的底线,他们已经成了人民的刽子手,正在危害着千千万万个人民的生命。

对此我希望政府能加大监管力度,严惩不法商家,还人民一个安全、放心的生活环境。也提醒一些不法商家们,请你们守住你们道德的底线,不要成为人民的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道德之星初三作文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人是一种带有社会属性的动物,社会活动就会有活动规则,道德就是其中的一种。我不是社会学家,也不是人类学家,我只是想说一说我的观点,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期待大家对此有一个明晰的认识。

“一阴一阳是为道”,这是老子道德经上说的,这个说法太好了!这个“道”,我的理解就是古代中国人“道德”之“道”。我国古典哲学中的“阴”和“阳”是指宇宙初始分化时的两种对立统一的物质形态。故一阴一阳就是宇宙之道,用现在的说法就是事物的基本规律。而人是宇宙之中的微小分子,自然不可能脱离这个基本规律,故必然遵守其道而行之。

由此,我认为道德的最终标准就是科学。有人说过: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同样,道德不但有国界,而且有时空性。道德既有古往今来之不同,也有上下四方之相异。有时,某一种行为今天符合道德,但过一段时间就不符合道德标准了;某一种行为在一个国家符合其道德标准,在另一个国家就不符合道德标准了。

道德的标准是随着社会进步而发展的。人类科学的进步,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科学与经济的发展,必定促进道德的进步。现在,我们在创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就是尊重科学,应用科学。离开科学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在我们的生活的任一角落,无不充斥着科学元素,每一种正确的行为必定有科学的支撑。

总之,科学才是道德的最高标准。符合科学的行为才是最道德的行为。在任一社会形态的生活中,都会存在多中道德观念和道德意识,只有各种道德观念和道德意识逐渐与科学相一致的时候,道德才有可能达到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精神道德的名言警句精选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 —— 贝多芬 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狄德罗

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 贝多芬

装饰对于德行也同样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和生气。 —— 卢梭

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 卢梭

让我们把不名誉作为刑罚最重的部分吧! —— 孟德斯鸠 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 —— 夸美纽斯

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 —— 夸美纽斯

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 赫尔巴特

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 列夫·托尔斯泰

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 契诃夫 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 马克思

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会偷窃,可是,即使把百万金元给了盗贼,也没法儿指望他从此不偷不盗。 —— 克雷洛夫

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 黑格尔

[精神道德的名言警句精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坚守道德底线

全文共 995 字

+ 加入清单

拔河,多么有趣的一件事呀。想起小学时,我们班可是第一名的保持者呀。

“同学们,今天下午我们班要去拔河,十位女生,十位男生,那些同学想去呀,举手表决。”老师的话音刚落下同学们都很积极的举起了手,“我们班的同学可真积极呀,但只要二十位同学,体育委员你来选二十位吧,”老师指着体育委员说。我在心里默念道:选我,选我呀。“你,你……还有你。”“我吗?”“恩。”“好高兴呀我又可以拔河了,我有信心我们班一定能赢”,心里这样想着。

想到下午就要拔河就格外的激动,上课也心不在焉的。盼着盼着,终于到了拔河的时候了。

上课铃一响,我们班赶紧排着整齐的队形来到操场上,先用气势吓倒对方。裁判老师说道:“还有一点时间才开始,各班请先自己热下身。”“一二三四,二二三四,三二三四……”体育委员给我们加油鼓劲到:“同学们加油呀,这是我们冲刺前最后的准备了,加油呀七三班。”“请七三班和七二班参加拔河的同学各就各位,”该我们了心跳的好快。

我们先找好自己的位置,然后都把脚靠在一起。“现在请各班拿起绳子,预备开始。”我们班使尽全力,拼命往后拉。同学们喊道:“后面的胖子加油呀,往后拉呀,稳住重心。”“啊,啊,”班上同学一起发出的吼叫。本想把对方拖过来,让他们全部都被我们拉到在地,结果没想到他们太胖了,我们拖都拖不动。看看自己的脚怎么在不停的往前挪呢?原来站在最后面的同学已经摔倒了,只有我们前面的同学在拉。最后对方使劲了全力拉,我们被拖到了对方了领地去了。裁判说:“停,第一场二班获胜,双方换场地,”“预备拉”。我们班在往后退,有种很轻的感觉,这次能把他们班拉过了。老师在不停的为我们加油:“重心压低,往后倒,拉过来了,拉过来了,再加把力,我们就赢了。”忽然,拉不动了,对方的力量在增大,某种力量又把我们吸过去了,我们又输了。

就这样我们持续了六场,手拉得通红,脸上的汗水直流,但最后我们班仍然屡战屡败,打破了学校有史以来的记录。可我们都觉得不公平“我们班的同学虽然很高,但是都很廋,班上几乎没有一个胖子。而其他班呢,个个那是有高有壮,胖子还很多,这样比我们班肯定输呀。”老师走过来安慰我们说:“没事,我们力气小拉不过别人,我也知道你们已经尽力,虽然我们蛮力不行,但我们脑袋比他们灵活,他们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对,我们是输了。但我们并没用放弃的精神是其他不没有的。我们的精神胜过了他们的蛮力,我们的精神和我们的智慧永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