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第三集《狠抓节点》心得(精品19篇)

浏览

3163

作文

691

党员纪律作风整顿心得体会

全文共 923 字

+ 加入清单

近段时间,通过参加区和市食品药监局、以及局机关组织开展的纪律作风整顿教育学习活动,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启迪。主要体会如下:

一、开展纪律作风整顿教育学习很有必要。通过学习讨论,使我清醒地认识到:高度重视纪律作风建设,树立良好的作风和形象,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树造科学监管理念的要求;是促进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新形势下反腐工作的要求;是党的事业发展的要求。作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行业,所有的工作都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是党关心的爱护人群众的最直接体现者,更是要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形象,才能真正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二、纪律作风上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过去,对自身、对单位都只看到了好的一面,总认为还不错,过得去,已经年年评为优秀或先进了,还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呢?!通过这次的教育学习,用“群众满不满意”这面镜子来认真的反思和对照,发现还存在了不少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有:一是学风上或多或少存自我满足的现象,学习不深不细,重业务轻理论,与实际联系不紧密;二是为民意识不够,口头上喊的多,行动上做的少,考虑部门利益多,思考百姓利益少,特别是在部门利益与百姓利益有冲突是,往往以部门利益为重;三是开拓创新热情不够,多数时候都在保安稳、保平安、过得去,对工作没有深入进行分析研究,只是想要做好,没有更多的想要做的更好、最好。同时也还存在工作忙了以后,就有降低工作标准、应付过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自已和单位的工作开展是极为不利的,特别是对食品药品市场的监督管理、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十分有害的,必须认真加以解决和克服。

三、为民是食品药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食品药品是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特殊商品。加强食品药品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发展食品药品经济、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措施,是保证社会稳定和改革开放大业深入进行的迫切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一改过去只求没出事、没出大事就可以了,没拉后腿,能进入先进就满足了的工作标准和要求,坚持以群众满不满意为标准要求,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要确保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让广大群众吃的放心、吃的安全、吃的营养、吃的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全文共 685 字

+ 加入清单

12月15日,中纪委宣传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电视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正式开播。大队统一安排全体成员抽时间观看,并根据各自观看情况写出观后感,我也按要求认真收看了这部专题片,之前以为是政治理论很强的专题片,但观看后才发现并不是这样,而是和我们普通老百姓紧密相连,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这部专题片共有四集:《承诺与期盼》、《正风肃纪》、《狠抓节点》、《党风民风淳》。该片对话违纪人员,感受他们的反思痛恶;倾听专家学者,洞察作风之变后的深层律动。专题片中还披露了多个违反八项规定案件的细节,其中包括多名省部级官员奢侈浪费的情况。观看之后,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加强作风建设,是一件意义重大而又任重道远的基本要求。众所周知,作风建设是一个政党自我进化、强筋健骨和自我调适、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根本目的是践行和实现政党的宗旨及执政目标。作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常抓不懈,警钟长鸣。

加强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风建设成效怎么样,最终要由人民群众说了算,要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根本导向和根本标准,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让群众批判。要通过日常工作常态化、重点任务专项化、监督检查经查化,重点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专项整治,防止虎头蛇尾,真正做到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努力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作为一名普通路政人员,我会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为学习契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增强学习效果,强化工作举措和力度,使自己的思想认识行为和作风得到明显提高,形成常抓、常紧、常严的作风建设新常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有关转作风抓落实提效率心得体会

全文共 1665 字

+ 加入清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真抓实干”作出的新的解释。坚持真抓实干,才能够攻克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当前正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应该发扬求真务实抓落实的精神。

坚持真抓实干,是我们党历史经验的总结。毛泽东同志大力倡导“实事求是,力戒空谈”,他指出:“抓而不紧,等于不抓”。邓小平同志说:“世界上的事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江泽民同志强调,要求真务实,少说空话,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要埋头苦干,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反对奢侈浪费、简单粗暴、虚报浮夸、独断专行、强迫命令等坏作风。胡锦涛同志指出:“真抓实干,就是要认识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深刻认识我们在前进道路上面临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坚持求真务实思想,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提倡勤俭节约风尚,继续聚精会神地把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现在在我们身边,空谈的现象还比较严重。有的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有的精神不振,害怕吃苦,得过且过。积极完成任务只是挂在嘴上,不珍惜时间,不把握机遇,不发扬钉子精神,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徘徊观望,相互扯皮。有的搞主观主义,吹牛浮夸,弄虚作假,头脑发热,想当然地拿计划,做起来差得远,工作上华而不实,虚报浮夸,搭花架子,追求表面的轰轰热热,不讲究实效,把功夫用在应付上级检查评比上,工作没干多少,汇报头头是道。还有的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对上级的决策、指示,不去认真领会、认真研究,不认真学习和调查,满足于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树立“个人形象”,刻意制造“轰动效应”,滥提所谓“新思路”,名曰解放思想,实为哗众取宠。以上种种表现,造成的危害是严重的,不仅耽误了一些地方、单位发展的大好时机,而且极大地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与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背道而驰。我们一定要坚决摒弃,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从求真务实抓落实上做起。

一要围绕中心抓落实。当前,各项工作千头万绪,我们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轻重缓急,必须始终突出重点,分清主次,围绕中心,狠抓落实。总体来讲,要紧紧围绕全市改革的目标任务,针对重点、难点工作积极想办法,出主意。在日常工作中协调好与其它科室、部门的关系,互相配合,保证政令畅通,使科室工作有机地统一于全委、全市工作之中,确保全年任务的完成。

二是解放思想抓落实。近几年,虽然通过一创双优活动,全市干部职工思想有很大进步,但仍有部分干部职工思想还不够解放。有的思想保守,瞻前顾后,怕这怕那,缺乏进取精神;有的大局观念不强,对市局作出的决策,有利的就办,没利就借口或死搬条条本本地拖着不办,不是想方设法帮助服务对象排忧解难,而是用老套套来卡下面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关键靠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解放思想就必须加强学习,“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尽快落实到行动上,一打“口号”抵不上一个实际行动。解放思想的效果如何,归根结底要通过一个个具体的行动,体现在规划、决策和抓落实的过程中。

三要迎难而上抓落实。当前,改革推进进入深水区,存在不少困难,对此我们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敢于担当,迎难而上。我相信,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困难,动脑筋,想办法全力解决困难,不推不让,主动出击,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四要脚踏实地抓落实。推进改革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决心上,关键要落实在行动上,认准航道就要放胆冲浪。通过“三严三实”教育和学习,我们决心牢固确立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扑下身子,真抓实干,不一般号召,大而化之;对热点难点问题,一个一个去研究,一条一条去解决,一项一项去攻坚。俗话说“停止不前,就是倒退”,因此我们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弘扬求真务实精神,脚踏实地地干好本职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作风整顿心得体会

全文共 1423 字

+ 加入清单

按照市委教育工委《关于加强委局机关及直属单位纪律作风建设实施方案》要求,为了全面贯彻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解决机关工作人员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机关作风进一步好转,机关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和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近日,教育局机关召开了全体工作人员大会,庄书记就整顿作风工作进行了认真动员。下面,我就将本人学习纪律作风建设有关材料后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充分认识纪律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通过认真学习中央,省市委以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官员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的有关文件材料,通过组织科室全体同志集中学,个人学等不同的形式,我的思想认识得到了很大的飞跃。作为教育纪检监察工作者,我深深认识到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关系党的形象,是新时期党对干部的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干部的期望,是学习实践“三严三实”教育活动的客观需要。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襟怀坦白,忠实,积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做到廉洁自律,自觉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自身业务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增强廉政意识,增强纪律和法制观念,做遵纪守法、廉洁从政、勤政为民,切实转变作风、务实高效、开拓创新的模范。

二、认真学习,加强纪律作风建设,提高服务教育中心工作的本领

通过集中学习,充分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理论学习还不够深入,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业务知识不够钻研,缺乏开拓创新意识等不足,因此决心克服各种畏难情绪,认真学习,认真整改,使自己在整顿中达到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有新的改观,让本职工作有新的进展,自身形象有新的转变。我要继续加强对事业的进取心,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永不放松,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在工作中勇于创新,更新观念,摒弃陈旧观念和做法;要积极进取,不能安于现状;要扎实工作,不怕困难,敢于攻坚破难;要振奋精神面貌,保持昂扬向上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认真负责的干好每一件工作,对得起党和组织对我们的厚望,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力争做到“讲党性,守纪律,重品行,做表率”。

三、认真工作,提高效能,强化工作业绩

纪律作风建设重在实效,通过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提高服务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对于今后认真工作,提高工作效能,起到了有效的保障。今后,我要继续努力学习,精读有关重点文章,及时学习领会上级的文件精神,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修养,坚定自己的政治信念。自觉地加强党性煅炼,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要按党员干部要求严于律己,始终坚持坚定的政治立场。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在工作中展现机关干部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干部形象,在思想觉悟上再上一个新的高度。

在敬业爱岗、扎实工作上,我要认真探索,总结方法,增强业务知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在不断练习中逐步提高文字精炼度和反映领导意图的精确度;要团结同志,加强协作,与办公室同志一起做好工作,开拓创新,积极进取,把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要发扬乐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服务于本职工作,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对待各项工作始终能够做到任劳任怨、尽职尽责,在有能力的情况下,主动帮助他人工作,积极配合好办公室内、外的各项工作,争取在新的一年里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优秀党员讲担当转作风抓落实心得体会

全文共 2979 字

+ 加入清单

盐池县妇联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开展农村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实施意见》(宁党办〔2011〕53号)文件精神,以帮助农村妇女创业致富为主线,不断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妇女贷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县累积发放小额贷款1.67亿元,支持5000余名农村妇女发展生产,成功创建妇女贷款示范基地自治区级1个、市级2个、县级13个,选树各级巾帼示范村 23个,培育妇女致富带头人240名。

一、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确保党政领导支持到位

农村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以下简称妇女贷款)项目启动初期,县妇联多次向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汇报中央及自治区小额贷款相关政策,引起了领导的高度重视,顺利出台了《盐池县农村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实施方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向领导汇报存在的问题,争取担保金及工作经费的落实。截止目前,区县财政共注入担保资金1060万元,每年安排5万元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了妇女贷款有关工作,政府主要领导讲“在妇联申请担保金前,县财政组织了专业人员对妇女贷款工作进行了评审,从审核的情况看这项工作妇联做得很不错,今后她们所需要的各项资金一定要保证到位”。

二、多措并举、营造氛围,确保宣传发动到位

一是强化媒体宣传。利用有线电视台、政府信息网、大喇叭“村村响”、宣传手册等媒介,介绍妇女贷款优惠政策的申贷条件、申贷流程、资金使用要求和贴息范围等内容。二是开通热线宣传。设置贷款政策咨询热线,由专人负责政策解答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集中组织宣传。结合干部下基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等活动,组织县、乡(镇)、村干部广泛开展专题宣传,使广大城乡妇女对贷款政策有了更深的了解。如今,“听说妇联今年贷款放的数额很大,你贷了吗?”、“你贷了多少钱,准备干什么?”已成为盐池县农村妇女谈论最多的话题。

三、加强沟通、密切协作,确保凝聚合力到位

针对基层妇联干部少、对金融财会业务不熟悉这一“瓶颈”,我们巧借外力,使妇女贷款和正常业务工作实现了“两结合、两促进、两提高”。一是选择合作银行“激发活力”。选择了营业网点覆盖全县的农村信用社建立合作关系,降低工作运行成本。同时,针对合作银行提出的妇女贷款业务中存在利息低、收入少等问题,我们主动对接,多次协商,提出妇女贷款项目是帮助银行培育优质客户、优化信贷结构的重要渠道,打消了合作银行的顾虑。目前,100%的还款率和成倍增加的优质客户资源让银行越来越看重与妇联的合作。二是划分贷款额度“减轻压力”。结合全县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实际,积极与乡镇对接,取得支持,将妇女贷款额度由县分配到乡镇、乡镇分配到行政村,建立了由信贷妇女所在村党支部和村妇联提供最初贷款信息、乡镇妇联和当地信用社负责贷款审查、县妇联和信用联社最后审批自上而下的工作流程。目前,我县8个乡镇101个行政村以及相关合作部门,近240名工作人员在不同环节提供服务,改变了妇联干部围着妇女贷款工作“团团转”的现象。三是部门精诚合作“增加动力”。合作银行开通了贷款“绿色”通道,农牧科技部门为“2+1”结对帮扶活动提供支撑,尤其是县乡镇两级妇联组织、合作银行和就业局采取的“一联式”贴息方式更获得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评。截止目前,共为2195户贷款户贴息1008万元,没有出现一笔失误。如今“妇联办事我们放心”已成为合作单位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四、选树典型、辐射带动,确保示范引领到位

坚持“政策倾斜、资金集中、示范带动”的要求,按照女性牵头成立的合作经济组织优先、女经纪人、女致富大户、女科技示范户优先的原则,将妇女贷款与妇联组织品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重点扶持滩羊养殖、设施农业、甘草、黄花特色种植等投资周期短、见效快的项目,着力培育创业就业带头人,对涌现出的妇女创业典型进行宣传表彰,截至目前,先后对150名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奖励和事迹展播,达到了“帮扶一个、选树一个、带动一片”的示范效应。盐池县花马池镇曹泥洼村的妇女沙艳清贷款新建了16座大棚种植韭菜,年收入达10万余元,她高兴地说“有了妇联提供的妇女小额贷款的支持,有信心把我的日子过的更好”。像曹泥洼村这样,有 80%的妇女通过妇女贷款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的示范村我县已达到13个。

总结几年来的工作,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妇女贷款工作在革命老区这片土地上为广大妇女姐妹们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出的实惠。一是妇女组织影响力不断增强。在实施妇女贷款过程中,各级妇联干部经常深入妇女家中了解情况,为创业妇女当参谋、选项目、搞培训,想办法、出主意,解难题,加强了妇联组织和妇女之间的沟通,增强了妇联组织的凝聚力和话语权,密切了妇联组织与妇女群众的关系。二是贷款品牌作用日益显现。通过近3年的探索创新和成功实践,我县妇女贷款工作在加快扶贫开发、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方面成功探索出了“资金扶持+发展产业+技能培训+创业增收”工作模式,使得这个项目成为改善民生、服务群众、干得实、叫得响、有成效的妇女工作品牌。三是妇女创业就业彰显活力。有了生产经营决策权、发言权和支配权,转变了妇女的发展观念,坚定了创业信心,激发了创业激情与潜能,引导妇女立足本地资源、围绕本地特色产业创业,增强了妇女致富发展的能力,带动了全县妇女创业就业。四是小额贷款助推精准扶贫。在开展小额妇女担保贷款工作过程中侧重对贫困妇女的资金扶持力度,累计扶持资金1100万元,有力推动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快了妇女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同时,我们也深切地体会到,做好妇女贷款工作必须立足本地实际,积极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必须始终坚持“五明确(明确贷款妇女的条件、明确贷款额度、明确贷款利率、明确贷款工作流程、明确相关部工作职责)”,这是前提;必须始终坚持“四夯实(夯实宣传动员、夯实建档立卡、夯实培训指导、夯实选树典型)”,这是基础;必须始终坚持“三把关(严把贷前选户选项准入关、严把贷中管理风险控制关、严把贷后回收关)”,这是关键;必须始终坚持“两制度(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度)”,这是保证;必须始终坚持“一到位(协调到位)”,这是要求,只有综合施策,才能精准发力,确保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不断前行。

但当前妇女小额贷款工作在推动创业就业中同样面临以下问题:一是妇女创业意识不强,创业率低。部分农村妇女畏难情绪严重,进取意识不强,担心投资不赚钱,害怕失败,依赖思想很浓。仍有一部分人存在着男尊女卑的家庭观念,认为女人所承担的责任就是照顾家庭,操持家务,缺乏贷款创业的动力,而且文化程度低,技能单一,只能从事劳动收入低且强度大的简单体力劳动。二是妇女创业信息不灵,投资难度大。由于广大农村妇女与外界的接触面不宽,获得信息的渠道不广,寻求创业致富信息的主动性差,因此,创业信息的获得率也就相对偏低,使她们时常处于一种有想投资创业而无行动或者有投资愿望而无方向的半盲目状态。三是妇女贷款限制多,影响工作成效。一方面由于受小额担保贷款2年期限的限制,使得很多刚刚开始创业的农村妇女陷入了资金紧缺的状况,这一问题是妇女群众反映最为强烈,也是我们目前开展此项工作的一个重要瓶颈。另一方面,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系统录入工作相对滞后,贴息系统存在很多的不足,导致重复性工作,严重增加了工作量,影响了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正常进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干部作风建设心得体会

全文共 1865 字

+ 加入清单

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学习心得体会通过开展干部作风整顿教育活动及学习,使干部队伍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必将有力地促进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作用的充分发挥。干部要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新的执政目标,必须继续保持先进性,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应大力加强党员队伍自身建设,与时俱进,不断争取新的胜利。

一、坚持以教育为主

机关作风建设要坚持教育为主,但不能简单的“说教”,需要“动一点真格”的,使教育事半功倍。一是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帮助工作;二是借鉴其他单位的经验,举一反三,变“间接”为直接,用他人的事例进行教育;三是严格执行制度、适度奖惩,用直接、扎实的方式开展教育。通过教育,使广大机关干部树立依法行政意识、责任意识和效率意识。

二、坚持集中整顿与长远建设相结合

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其复杂而深刻的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解决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着眼长远建设,树立持久作战思想。同时又要在一段时间里,抓住突出问题,重点问题,集中加以解决,使局面为之改观,使群众为之振奋。当前,应结合形势任务,在通过党性党风教育和机关效能建设,集中整顿机关干部作风的基础上,更应该通过干部制度改革,集中整顿机关干部作风。为此,在干部的选拔上,应坚持政治素质高低不一样、谋事和谋人不一样、团结配合好坏不一样、工作作风扎实与不扎实不一样、正确使用权力和滥用权力不一样等“五个不一样”的用人标准。对政治素质高、干劲大、团结好、作风实、勤政廉洁的干部坚决提拔重用;对政治素质低、不干事、不团结、作风浮漂、私欲重的干部坚决不用;对问题严重的果断进行组织处理。看作风扎实不扎实,关键要看对上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落实的好坏;看对上级党委、政府安排的重要任务完成的好坏;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不强;看是报实情、说真话、干实事,还是欺上瞒下、弄虚作假、做表面文章,看能否将对党、对上级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真正统一起来。实践告诉我们,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把选人用人作为关键环节来抓。要坚持党的干部路线,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干部的选拔、任用、监督和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要严肃干部工作纪律,杜绝拉帮结派、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不正之风,真正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从用人机制上保证干部作风好转。

三、坚持领导带头

领导干部带头,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经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领导干部带头,既是政治责任和历史责任,也是职务责任;领导干部带头,不仅要在“说”字上带头,更要在“行”字上带头。所谓“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言教不如身教”,说的是行重于言。为此,领导干部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带头:一是带头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利益观、权利观,从源头上铲除滋生本本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土壤和条件。二是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培育“适应”、“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作风。做到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三是带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四要四不要”,即要与时俱进,不要因循守旧;要求真务实,不要虚假繁荣;要量力而行,不要大计划,高指标;要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统一,不要招实祸、落骂名的虚假政绩。四是带头艰苦奋斗,廉洁勤政。从一线职工最满意的事情做起,从职工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解决机关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和官气十足的衙门作风。

开展干部作风整顿教育活动,是我们党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要完成好党所肩负的执政任务、历史责任,广大干部就必须始终保持先进性,充分发挥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干部作风整顿教育活动,是加强我局党干部队伍建设、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的迫切需要。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一些与新的形势任务不相适应、与“三个代表”的要求不相符合的问题,迫切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使广大干部始终保持先进性,确保党的肌体不受腐蚀,党的战斗力不受削弱,党的形象不受损害,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1.2015年作风建设心得体会范文3篇

2.2015作风纪律整顿心得体会

3.2015党员作风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4.2015年两严学习心得体会汇编

5.2015依法治国心得体会(经典版)

6.忠诚干净担当学习心得体会2015

7.2015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学习心得体会

8.两严学习心得体会范文2015最新

9.2015年教师学习去极端化心得体会

10.2015谋发展敢担当正风纪抓落实心得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党员干部学后池整作风心得体会

全文共 957 字

+ 加入清单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关系到党的形象,新时期党对干部的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干部的期望,是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观要求,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襟怀坦白,忠诚、积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做到廉洁自律,自查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自身业务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增强廉政意识,增强纪律和法制观念,做遵纪守法,廉洁从政,勤政为民,切实转变作风,务实高效,开拓创新的模范。

通过这次作风纪律整顿学习,我充分认识到自己所存在的诸多方面的不足,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业务知识不够钻研,缺乏开拓创新意识。这就对我本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下决心整顿,克服畏难情绪,认真学习,认真整改,使自己在整顿中达到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有很大改观。让本职工作有新进展,自身形象有新转变。增强对事业的进取心,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摒弃陈旧观念和做法。要积极进取不能近安于现状,不怕困难,攻坚克难。保持昂扬向上的工作作风,脚踏实地,认真负责地干好每一件事,对得起党、对得起组织、也更是对自己负责,力争做到“讲党性、守纪律、重品行、做表率”。在今后工作中,力争做到:

一、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纪律教育学习是终身的事情,不能有一点含糊和懈怠。今后要努力学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用党的理论武装自己,提高自己的政治修养,坚定自己的政治信念,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按照党员干部要求自己,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在工作中展现良好工作作风,加强纪律观念。

二、爱岗敬业,扎实工作,向老同志学习,向有经验的同志学习,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团结同志,和办公室人员一道认识完成本职工作,当好领导助手。

三、发扬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精神,始终饱满热情服务于本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四、深刻剖析,制定出自己的整改方案,整顿措施。

对于要这次作风纪律整顿,我认为是必要的,从学习中找到了自己身上存在不足,缺点、错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正,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保持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工作激情,做到“想干事、会干事、干好事、不出事。”用作风建设促进工作,用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观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观后感1000字

全文共 1240 字

+ 加入清单

按照局党委的要求和安排,我和单位同事们一起观看了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这部由中纪委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电视专题片让我感想很深,触动很大。

这部专题片共有四集:《承诺与期盼》、《正风肃纪》、《狠抓节点》、《党风正民风淳》。该片对话违纪人员,感受他们的反思痛悟;倾听专家学者,洞察作风之变后的深层律动。近百位受访者中,有腐败分子身边人,有会所服务员,有举报人,有暗访记者和纪检监察干部,也有普通群众,通过不同的观点和多元化视角,为观众全方位呈现了两年来作风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片中,首次披露了多个违反中央八项规定案例的细节。倪发科因玉疯狂、因欲得祸;万庆良出入高档会所、醉生梦死;付晓光公款消费、致陪酒人员死亡等案例,让人感叹,让人惋惜,也让人深思。党和人民赋予了他们权力,但他们辜负了党和人民的信任,滥用手中的权力,本应是国家栋梁的他们,却走上了一条斜路,偏离了方向,最终等待他们的只能是法律的严惩和人民的唾弃。

作风建设,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背景下,作风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人民群众也有了更高的期待。毫无疑问的是,作风问题关系到人心向背,也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更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令人欣慰和振奋的是,党中央已经感受到了整个社会对作风建设的强烈诉求,也充分认识到了作风建设对发展大局的推动作用。所以这两年来才开展了一系列从上至下、内容详实的作风建设活动。从根本上讲,这是国家之福、人民之福、发展之福,也说明了党在自身建设和治国理政方面的愈发成熟。

但作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常抓不懈,警钟长鸣。首先,我们要在思想上给予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凌海市机关作风百日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等从各个方面对我们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印到脑子里,时刻牢记。其次,要学习那些优秀的党员干部,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等优秀共产党员,他们以群众利益为重,对人民群众怀有炽热的感情,他们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是很多党员干部十年甚至是几十年都无法达到或超越的,这源于他们对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意和真心付出,他们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此外,作风建设,关键是在行动上。一系列机关作风整顿活动,只是手段和方式,其目的是让作风建设真正地走进工作,走进生活,让人自发地遵守。整顿教育活动有时限,但转变作风,心系人民群众,为人民服务的行动永不止步。我们需要更多的忠诚与具体行动,用更多的执行力来赢得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作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这只是初步的,要想使其稳固,那么就不能出现“雨过地皮湿”、“活动一阵风”等问题。广大人民群众最渴望的是要形成一个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的作风建设体制机制。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构建更完善的监督制度、更科学的决策制度和更合理的用人制度,切实回应这一诉求,使作风建设的要求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我们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观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有感

全文共 97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作为一名高中教师,认真观看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专题片共4集,第一集《承诺与期盼》,第二集《正风肃纪》,第三集《狠抓节点》,第四集《党风正 民风淳》。

这部电视专题片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制定八项规定,以上率下,狠抓作风建设取得的成效。从纪检监察机关执纪监督的视角,反映两年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的工作实践。

专题片共4集,第一集《承诺与期盼》,第二集《正风肃纪》,第三集《狠抓节点》,第四集《党风正 民风淳》。

该片对话违纪人员,感受他们的反思痛悟;倾听专家学者,洞察作风之变后的深层律动。近百位受访者中,还有腐败分子身边人、会所服务员、举报人、暗访记者和纪检监察干部、普通群众等,不同观点,多元视角,全景式呈现“作风建设在路上”这两年来不平凡的历程。

专题片将带观众进入众多第一现场,反思奢侈靡费的变迁。事件相关责任人、亲历者将讲述倪发科怎样因玉疯狂,因欲得祸;被组织调查的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曾经多次出入的高档会所何等豪华;黑龙江省副省级干部付晓光因私公款消费、大量喝酒致陪酒人员死亡的现场场景……大量这样的细节都将在专题片中首次呈现给观众。

看了此片后,我最大的体会是,加强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风建设成效怎么样,最终要由人民群众说了算,要把人民满意作为根本导向和根本标准,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让群众评判。当前群众最担心的是作风建设成为“一阵风”。要通过坚持日常工作常态化、重点任务专项化、监督检查经常化,重点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治,防止虎头蛇尾,真正做到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努力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好的作风是抓出来的,更是带出来的。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号令。深化作风建设,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当表率,做示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自身的良好形象带动整个党风政风及至社风民风的好转。

作风建设是一场没有结尾的斗争,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变种又会冒出来,不能一阵风、刮一下就停。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制度,让“软建设”成为“硬约束”,从根子上改变“生态环境”,铲除歪风邪气滋生的土壤,使作风建设成为党内生活的一种常态、成为党员干部的一种自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强意识转作风做标兵纪律作风整顿心得体会

全文共 925 字

+ 加入清单

自参加县纪检监察干部思想纪律作风教育活动以来,我积极认真,努力学习,锐意进取,多向领导、同事和前辈们学习好的经验,好的做法,提高了自身政治理论水平,转变了思想作风,增强了工作、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通过学习教育活动,主要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认真学习,增强素质是

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基础。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纪检监察工作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肩负的担子和担负的使命更重了。要成为合格的纪检监察干部,就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必须做到勤学苦练,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懂全局、精本行;二是必须做到对纪检监察工作专一、专心,通过不断地学习钻研纪检监察基础理论、业务知识、技能技巧,学习相关的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现代科学技术等,不断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巧,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必须做到在工作实践中日积月累地勤学,脚踏实地地苦干,培养敏锐的洞察力、正确的判断力、敏捷的应变力,真正成为纪检监察工作的行家里手,

二、志向坚定,忠于职守是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基本要求。

纪检监察工作者身负重托,职责神圣、任务光荣。为完成这一光荣任务,就必须志向坚定,忠于职守,力求做到以下四点:一是要做到不辱使命,有所作为,增强矢志为民的信念,锻炼百折不挠的意志,身怀志向高远的追求,知职图进,知责思为,用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二是要做到从严要求、工作严谨、执纪严格、执法严肃,严查违法乱纪案件;三是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审视问题,做到察事早、定位准、主见明、运筹帷幄、把握态势,不失时机,并从战略上观察,提出并解决问题,及时有效地对待每一项工作;四是要有全局意识,一切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积极开展工作,自觉地服务于发展,把促进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修身守德,自律自强是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保障。

纪检监察干部是执法执纪者,要成为合格的纪检监察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躬身实践,着力提高自身的修养和从政能力,增强执法执纪的号召力和感召力。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胸襟坦荡,气节刚正,为人处事光明磊落,堂堂正正,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刚正不阿、秉公办理,面对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疾恶如仇,敢于斗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全文共 1882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县纪委的要求,我认真收看了由中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电视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该片分《承诺与期盼》、《正风肃纪》、《狠抓节点》、《党风正民风淳》4集播放,通过观看,纪实情节将我带到众多第一现场,感悟不少,使我了解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深刻意义。

一、专题片展现了中央坚决整肃“四风”,推进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近年来,贪腐、作风等问题已经成为群众关注的重中之重,但是就一定程度而言,此前某些领域的反贪腐工作并不是特别给力。回首即将过去的2014年,徐才厚等“大老虎、小苍蝇”纷纷落马,海外追逃取得优异成绩,整治“裸官”效果显著,公款吃喝得到有效遏制,三公消费的账单不断缩水。更可喜的是,这一次的反贪腐巨浪一浪接着一浪,丝毫没有“退潮”的迹象。不管多大的官,不管是谁,违法违纪必将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这让一些公职人员放弃了“风头一过又该如何”的侥幸心理,也让人民群众看到了官场风气彻底好转的希望。

正如专题片的片名,“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只有摒弃了风暴式行动、运动式执法的思维模式,变“专项治理”为日常工作,让每一项必须的行动都保持“永远在路上”的状态,反弹、复发的情况才不会发生,好的制度、好的作风、好的习惯才能固定下来,最终取代既往的陋习或者“潜规”。

对公职人员来说,观看这样的纪录片将成为一次印象深刻的警示。此外,影片以大量翔实的第一手材料,披露官员贪腐、作风建设的各种细节,这既是对公众知情权的一种满足,也可以助推大家的反贪信心,重塑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同时也让国人看到了中央坚决整肃四风的决心。

二、专题片展现了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两年来党风政风改进、社风民风转变的重大成果。八项规定出台以来,中央政治局从自身做起,以上率下,自觉、认真、坚决贯彻执行。无论是轻车简从深入基层访贫问苦,坐在农家炕头了解真实情况,还是远赴灾区慰问受灾群众;无论是顶风冒雪看望边防线上巡逻官兵,还是直接约谈作风建设重点单位的领导同志,中央领导同志言必信、行必果,对于端正党风政风,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民风社风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八项规定直指党内长期存在的作风顽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规范性、可操作性。

据统计,相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前,全国压缩会议58.6万多个,下降24.6%;压缩文件190.8万多个,下降26.7%;查处在公务活动和节日期间赠送、接受礼品、礼金和各种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的问题1.3万多起、4024人,查处公款吃喝、参与高消费的问题3083起、4144人。充分说明了整治“四风”成绩显著,效果明显。

三、正风肃纪,改进作风任重道远。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作风纯洁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环节。新形势下,党面临的考验、危险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需要我们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两大重大课题,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因为党的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所以改进作风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进作风是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如何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一个永恒课题。

作风的本质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反映,是党性的反映。党性决定作风,是作风的内在根据;作风反映党性,是党性的外在表现。只有纯正的党性,才会产生良好的作风。党性修养无止境,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无止境,决定了改进作风无止境。

作风问题的核心是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我们说作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是从作风直接决定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而言的。前人说:“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作为长期执政的党,面临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党群关系是伴随党的建设始终的问题,如何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改进作风,当然成为重大而长期的任务。形成一种优良作风不可能一蹴而就,克服一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我们深信,通过这次自上而下的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扎实开展,通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十八大精神,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按照中央统一部署,认真学习、深入基层、深抓落实,定会使党员、干部进一步树立群众观点,干部优良作风会进一步弘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进一步提高,保持清廉本色思想也会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会进一步转变;通过察民意、听民声、解民忧、办实事,使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进一步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形象,建立起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血肉关系,各族人民同心同德、万众一心奔小康,早日实现团结繁荣富强统一的中国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作风整顿心得体会

全文共 984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10月,市委教育工委在局机关及直属单位全体人员中广泛深入开展了纪律作风建设活动。这是顺应教育发展新形势、解决教育发展新问题的必要之举,是查找自身不足、锤炼干部队伍的务实之举,是提升精气神、增强执行力、树立新形象的创新之举。

十二五以来,我市教育发展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教育发展的新征程上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存在着诸如教育现代化水平不高、教育质量不优、教师素质不强、办学条件仍然偏差等一系列突出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每一名教育工作者去思考、去研究、去解决。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在新的起点上克服面临困难、推动教育发展、取得更大突破,就必须有一支能够正视问题、甘于吃苦、作风过硬、勇于开拓的教育团队。但不可否认的是,面对“三严三实”新要求,面对教育发展新形势,自身在作风建设上还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工作中,贪图安逸,害怕吃苦,无私奉献的意识不强;得过且过,遇事推诿,积极进取的意识不强;闭门造车,不接地气,联系基层的意识不强;懈于思考,按部就班,大胆创新的意识不强;害怕困难,谨小慎微,勇于开拓的意识不强;遇到问题绕道走,做工作的传声简,坚决执行的意识不强。这些精神上、作风中存在的负面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工作效率、执行能力,与教育发展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与队伍建设的目标有很大距离。因此,只有剖析自身的不足,整改作风建设上的问题,才能“提振精气神 凝聚正能量”,把岗位职责完成好,把身边同志带动好,把教育工作推进好。

要解决作风问题,强化自身素质,增强奉献精神,首先就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为契机,时时处处检讨自己,在修身律已上、在干事创业上、在服务基层上查找不足,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成效。其次,就要坚持廉洁奉公,勤恳务实。坚决执行“八项规定”,廉洁勤政,遵纪守法,正确对待权力、金钱、名利,保持思想道德的纯洁性。第三,就要立足岗位,干事创业。充分发挥好办公室的职能作用,增强服务功能。加强调研,勤于谋划,有针对性提出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为领导决策服务;强化工作作风,严肃工作纪律,不怕吃苦,甘于奉献,提高工作效率,为推动工作服务;加强统筹协调,既要及时准确传达上级要求,又要耐心细致地反映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的建议诉求,为基层群众服务,努力为教育发展营造和谐的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学讲话转作风促落实心得体会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正因如此,自治区党委召开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开展“学讲话、转作风、促落实”专项活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并特别强调,学习贯彻党中央治疆方略,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必须以优良作风作保障。

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确定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新疆工作总目标。面对两个“三期叠加”严峻形势,自治区党委敢于涉险滩、勇于啃硬骨头,紧紧围绕总目标谋划推进各项工作,在治疆稳疆方面行之有效的“四梁八柱”性政策措施已经确定。而推动这些重大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迫切需要一支政治上强、能力上强、作风上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迫切需要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好地把各族人民群众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

因此,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开展“学讲话、转作风、促落实”专项活动,意义重大而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学讲话转作风促落实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1010 字

+ 加入清单

作风一事,说大真大,关系民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说小也小,它体现在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就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言行举止。所以,组工干部改进作风关键是要强化“三种意识”,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强化“放平心态,用心做事”意识,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正所谓,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组工干部的作风形象就像雄伟高耸的城堡,要靠耐心细致、扎扎实实堆砌每一块“石材”,日积月累才能构筑得起,哪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到整体成败。所以,对组工干部来讲,凡事无小事,简单并不等于容易。考察一名干部、发展一个党员、整理一份档案看似“小事”,但却关系党员干部切身利益,能否做好直接影响组工干部乃至组织部门的形象。做好小事,要有“放下”的气度,始终把自己当成普通党员干部的一分子,铺下身子真抓实干,才能在平凡中彰显非凡,才会在小事中成就伟大。

做好小事,要善于用心用脑思考,将各项不起眼的小事想到、想宽、想深。做好小事,要注重提升执行力,善于把政策精神、思路谋划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小事”。

强化“严谨细致,精准执行”意识,准确处理每一处“小节”。人们常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然而,组织工作有其特殊性,又必须注重小节。滴水见精神,小节是党性修养的“试金石”,是组工形象的“潜望镜”,做好了可能不会功勋卓著,一处缺憾却可能导致功败垂成。“小节”本身很小,稍有偏差,整体就会偏离“航道”,这就要求吃透政策精神,精准执行,把“小节”抓准抓实。要胸怀全局,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拘泥于小节而忽视大局,就成了钻牛角尖,一条道走到黑。所以,要能够从业务圈子中跳出来,站在全局高度看待所从事的工作,把立足点和落脚点放在服务大局、推动发展上来。

强化“淡泊名利,防患未然”意识,坚决拒绝每一点“小利”。“破窗理论”启示我们,如果一名干部党性修养“小洞不补”,必会“大洞吃苦”。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今天一点事,构不成违法,明天一点事,算不上违规,但问题都是从第一回开始,由点滴酿成,“小利”的危害切不可小视。组工干部拒绝小利,要内外兼修。内要做到“两慎”。一是慎微,克服“小利无妨”的侥幸心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防微杜渐;二是慎初,“小意思”莫“小视”,坚决封住“欲望之口”。外要勇于接受监督。群众的反映和评价是我们最好的镜子,要有闻过则喜、闻过即改的度量和勇气,正确对待群众意见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纪律作风整顿心得体会

全文共 1493 字

+ 加入清单

自开展纪律作风整顿活动以来,我能够按县局要求和煤矿的安排,积极参与到这次活动中,并在认真学习的同时,围绕整顿的具体内容,对照自己平时的实际工作及思想动态,认真查摆了在思想作风、工作态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成因以及危害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以期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目的。

一、主要问题

平时,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虽然做了一些工作,较为认真地完成本职范围内的工作,但是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果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理论水平、工作能力等方面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理论学习不主动,自觉性不高。往往安全检查比较多为理由,不能自觉主动抽时间静下心来学习,利用工作空闲和业余时间学习也比较少。特别是《安全专篇》学习重视程度不够。

(二)是工作被动落实多,主动超前少。大多是承认领导交办事项,工作中经常是处于奉命行事,落实任务,不能做到想领导之未想,超前思考、提前预测、及时准备;谋领导之所谋,深入调研,提供资料、当好参谋,工作的全局性、前瞻性、创新性不够,与领导要求有相当差距。在工作中遇到繁琐、复杂的事情,有是会采取逃避的方法,认

为“船到桥头自然直”,不是自己力求寻找对策,而是等待办法自己出现,缺乏一种刻苦钻研的精神。

(三)工作方法简单,只安于表面,把自己分内的事做好就可以了,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没有创新精神,对问题不作深层次的分析,有时把工作作为负担,未注意到工作方法的完善会给自己工作带来动力。

(四)思想松懈,自我要求不严,放松了对自身纪律性的要求和工作要求。

二、整改措施和努力方法

针对自己在工作中存在问题,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反思,加以改进,时时开展自我批评,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动;行动上要增强奉献意识,不计得失,尽力尽心干好每一项工作,做到不抱怨、不计较、不拈轻怕重,待人宽,对己严,勇于奉献,正确对待领导交付任务,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对工作要在“精、细、严、实”上下功夫,细心认真,有条不絮地处理每一项工作,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在进一步加强学习上下功夫。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觉性、紧迫性,要真正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放在首要位置,始终坚持不懈。通过学习,牢固树立安全理念,紧跟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不仅学理论,同时还要学习现代科技知识、安全管理知识和文化知识。

(二)是在强化服务意识上下功夫。作为煤矿一名安监站工作人员,我将进一步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通过与基层沟通,了解基层工作的状况,热心为安全工作提供帮助和指导。加强与各部门联系,了解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及时向领导提出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加强与职工间的思想交流,做到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以诚相待。

(三)是改进工作作风。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到煤矿事业发展的需要中,正确对待权利、金钱、名利,时刻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从思想上筑起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坚固防线,增强拒腐防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堂堂正正做人,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刻以树立良好形象为自己行动、处世的准则,在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敢于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努力做到勤政廉洁。

总之,今后我将在领导和职工的帮助支持下,在思想作风整顿活动中,继续查摆自己个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工作作风,改正不足,提高自己,真正使自己思想得到进一步净化、工作得到进一步提高、作风得到进一步改进、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努力把领导分配给自己的各项工作做好,取得成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转作风抓落实提效率心得体会

全文共 2337 字

+ 加入清单

全县通过开展以‘转作风、提效率、解难题、抓落实’为主题,以‘五进基层’为主要内容的‘作风建设年’活动,树立作风推动一切的发展理念,重点整治庸懒散奢行为,并重在落实、动真严管、常态推进,为紧扣尤溪发展脉搏提供有力的政治和纪律保证。”

群众满意为标准——转作风

“‘机关病’就像感冒一样,不大也不小,一不注意它就来了。所以,抓作风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重在常态。”尤溪县效能办的负责人如是说。

尤溪县纪委、监察局、效能办从创新督查方式着手,建立交叉督查机制,抽调机关单位的年轻公务员,不定期对干部职工上班时间上网看电影、玩游戏、购物等以及迟到、早退、串岗、溜岗等违规违纪行为,实行不打招呼、不带私心、不留情面的“三不”效能督查,狠刹机关不良风气。去年,共发出效能督查通报6份、效能监察建议书19份,约谈2个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因作风纪律问题实施效能问责35人次。

作风好不好,群众有发言权。让群众来对部门单位的作风建设情况进行“打分”,并在全县范围内“晒成绩”,是尤溪县的又一项重要举措。“某某金融部门服务态度不好。”因为有人在2012年上半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和机关作风建设问卷意见建议栏中这样写。县纠风办立即将意见建议以建议书形式发至该金融部门,要求限期整改。如今,群众到该金融部门柜台,工作人员会马上站起来半鞠躬,问:“您好,请问需要办什么业务?”办完后还站起来半鞠躬说:“请慢走,欢迎再来!”另外,大厅内设置了取号区、等候区、网络区、填单区等功能区。服务好了,单位“成绩”自然高了。去年下半年,该金融部门在全县108个单位中排名28位,与上半年比,前进了61位。

尤溪县还建立改进作风专项测评机制,每半年通过向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离退休干部、城镇居民及乡镇领导干部等群体发放测评问卷,对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公共服务部门在履职尽责、文明执法、办事效率、廉洁自律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测评结果通报全县。对排名末十位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对连续两次排名末十位的单位实行重点跟踪管理,约谈单位主要负责人。

“马上就办”为机制——提效率

效能建设关乎党风民心,关乎尤溪赶超发展。尤溪县以效能提速为目标,结合“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开展,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一轮“效能革命”和“效能风暴”。

他们以打造“效能尤溪”为目标,真正推行“马上就办”机制,对基层、企业、群众亟待解决的问题“立即办”,对老大难问题“主动办”,对带普遍性的问题“上门办”,对条件暂不具备、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跟踪办”,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问题“公开办”。不办就要督办、监察,直至问责。

一期计划总投资12亿元的顺源纺织项目,位于尤溪经济开发区,是省重点项目,自去年4月动工以来已完成投资9.26亿元,是目前三明市同类项目中投资最大、建设速度最快的。公司副总经理李祖华说:“项目进展这么快,与有关部门的办事人员态度好、办事快分不开。比如公司投产3个车间后,原有的临时用电满足不了需要,县供电公司专门派出技术小分队,经常到现场指导服务。”

推行“马上就办”工作机制,重在“马上”、贵在“办好”、成在“持续”。据了解,去年尤溪县对34个审批职能部门单位的250项行政许可事项、非行政许可事项和行政管理服务事项的审批时限进行了一次“大瘦身”,平均每个审批项目比原定时限缩短了12.76个工作日。

同时,尤溪县纪委、监察局、效能办还着手完善加强效能建设的制度体系。受理电话、监督重点、监察流程、问责办法,都要一清二楚公之于众。围绕县委、县政府制定的目标任务分解,抓住支撑发展的重点项目、事关全局的重大事项,盯牢综合部门和执法部门的重要股室,搜集企业、群众、基层反映的突出问题,联合县电视台等开展跟踪监察,及时曝光处理。切实抓一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典型,处理一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人和事,以此作为转变作风、提升效能的突破口,全程监督,务求实效。

具体工作为推手——促发展

“转作风、提效率、解难题、抓落实”,最重要的是以改进作风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要服务大局推动尤溪发展。去年来,尤溪县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最不满意、最盼望的事情着手,开展了“进企业、解难题,进工地、抓服务,进农村、办实事,进农户、促增收,进社区、增素质”的“五进基层”活动,并着力正文风、改会风、转作风,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尤溪是三明市的人口大县,各类矛盾纠纷和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影响生产与生活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农村维稳和信访工作量。尤溪县于去年村级组织换届基本结束后,在全县开展村级矛盾纠纷和遗留问题“大走访、大排查、大调处”活动。他们先后组织1300多名党员干部深入乡村,针对农村土地使用、城镇房屋拆迁、山林纠纷、社会保障、涉法涉诉等方面矛盾纠纷和遗留问题,以及可能出现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苗头隐患进行认真排查,并分析归类,理出急需解决的问题133宗;实行“即时排查、即时调处,重点排查、重点调处,分类排查、分块调处”,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为确保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和全年具体目标任务的高效落实,尤溪县纪检监察机关着力加强纪律监督、工作监督。去年,他们围绕“五大战役”项目、县级重点项目和为民办实事项目等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全年共立项开展执法监察19项,发现整改问题25个,挽回和避免经济损失120余万元。围绕食品药品安全、农民工工资、征地拆迁、教育医疗收费、保障性住房、涉农、工程建设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纠风专项治理;全年共关闭取缔非法开采稀土矿点20个、违法排污企业12家,查纠各类违法行为93起……为在更高起点、更大平台上,推动尤溪再提升、再赶超、再跨越提供了有力的政治和纪律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观后感

全文共 2500 字

+ 加入清单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八项规定精神肃纪纪实》这部电视专题片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制定八项规定,以上率下,狠抓作风建设取得的成效。从纪检监察机关执纪监督的视角,反映两年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的工作实践,“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启示我们,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作为一名基层审计工作者,我们要树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理念,不间断地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才能适应新环境,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是一条“严以修身”的自省之路。中国两千多年来都是以儒家作为社会道德的核心,儒家强调个人的道德操守,如《大学》就强调“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可见儒家将修身看做是齐家和平天下的基础和保障,是有一定道理的。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风廉政建设的战略高度,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强调修身不论是对领导干部个人的成长进步而言,还是对党的事业和国家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基础和保障作用。正如古人所云:“读书志在圣贤”,严以修身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只有不间断学习才能保持思想不僵化,道德不退步,理念不落伍。严以修身就是要经常用党纪国法自省,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常修为官之德。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是一条“严以用权”的自律之路。审计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卫士,是领导决策和民众的眼睛。作为国家审计执法人员,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法律赋予的,是党和人民给予的,决不能滥用职权,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保守秘密,最基本的制约机制就是《宪法》中的有关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当然,除此之外,还应当把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有关文件、财经法规,及有关的地方性法规,作为审计依法监督的依据。从而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准在工作中搞说情、通融,还有如今惯用的所谓“协调”的手段,把查出的违反财经法纪的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更不允许个别人对查出的问题隐瞒不报或指使工作人员将查出的问题小范围“消化掉”。准确把握依法审计的原则,加强执法力度,减少执法的随意性和“关系性”,坚持严格依法从审,公正文明执法,切实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驾护航。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是一条“严以律己”的自警之路。所谓自警是指自我警惕、自我戒备、自我管束的一种修养功夫。简言之,就是自己警示和告诫自己。我们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查出了许多审计案件和问题。要学会从审计案件、经验教训、反面典型、廉审纪律、社会监督中自警,慎权、慎欲。陈毅元帅说:“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和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审计人员要时常自警,“伸手必被捉”,廉洁从审这根弦必须绷紧,时刻用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用廉政建设的要求来约束自己,严格执行审计纪律和各项廉政规定,真正在思想上树立起廉洁自律的防线,在当今物欲横流、诱惑遍地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时刻做到“自警”。

通过观看《承诺与期盼》、《正风肃纪》、《狠抓节点》、《党风正 民风淳》4集专题片,我进一步认识到了“不良作风”给党和人民事业带来的严重危害,大量的事例和数据发人深省,活生生的反面事例,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警示教育课。官员和罪犯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时只是一念之差而已。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国家审计干部,一定要引以为戒,警钟长鸣!

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观后感

准时打开电视,带着期待的心情观看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第一集:承诺与期盼。当看完第一集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想一个问题:中国发展到今天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思了良久就一个字:人,这点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实现新老交替后,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下大力气抓作风建设,足以得到印证。然而本届中央领导班子时间节(2012-2017)已经过半,正如影片主题那样,作风建设只是刚刚开始,没有结束,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通过2年来的作风建设,事实上,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好的,他们能坚持认真学习,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战略部署,坚守工作岗位,兢兢业业,默默奉献。问题在于,如何持续加压,巩固好的作风成果,不反弹,再现作风春潮涌的生动局面?本人认为在当前,应坚持抓好“四立”的辩证关系,既注重立誓、立行内修之德,又注重立标、立规的外修之策。坚持内外兼具,标本兼治抓好作风建设。

“立誓”。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发表廉政誓言活动。各级党委(党组织)全体参会人员重温入党誓词,发表廉政誓言。形成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反腐倡廉新常态。通过重温入党誓词、发表廉政誓言,使党员干部心存敬畏,从思想上、观念上防止思想滑坡,坚决遏制住腐败发生的精神松动基石。

“立行”。在党员干部中大张旗鼓地开展 “作风在我心”的活动,各级纪检组织与管辖干部签订“扬正气、促清廉”反腐承诺书。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不同地区的特点,深入分析易滋生腐败的工作环节、事项诉求、关键岗位,在“承诺书”中逐条逐项详细列出,采用公示形式面向全社会发布,同时利用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微博、微信等广为传播,以期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不能腐、不敢败的高压态势,从具体执政行为和个人品行上遏制腐败发生。

“立标”。在党员干部中树立勤政爱民、廉洁奉献、作风优秀的标兵,发挥模范引领作用。在“老虎苍蝇“频频被打落马的时候,迫切需要树立能忠实践行群众路线、真正勤政务实、为政清廉、艰苦奋斗、品德高尚的时代标兵,引领风尚,同时形成前进有方向、身边有榜样的良好氛围,以点带面,循序渐进。

“立规”。建立、健全、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尤其要加强惩戒制度设计。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章立制、“回头看“和专项整治工作等环节,抓紧研究建立、健全、完善一批规章制度,形成政出有令、行政有制、行事有规的良好法治环境,提高各级干部法治理念和规章意识,按章办事,按规做人。与此同时,要在中央一系列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条例的基础上,研究设计一批更为具体、操作性更强的惩戒制度和规定,明确哪些事不能做、哪些是高压线,使党员干部时刻警钟长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全文共 702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观看了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四集电视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该专题片共分四集《承诺与期盼》、《正风肃纪》、《狠抓节点》、《党风正民风淳》以大量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展现了中央坚决整肃“四风”,推进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展现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严格监督执纪的坚决行动,展现了八项规定实施两年来党风政风改进、社风民风转变的重大成果。并反映了两年来各地落实中央精神、践行群众路线的工作实践,引起社会强烈共鸣。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一言一行,党的凝聚力、创造力与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着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命运、人们的命运和中华名族的命运。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贯彻群众路线、加强作风建设,必须坚持从严治党,才能使党成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坚强力道核心。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昭示了我们党在作风建设上一鼓作气、一抓到底的坚强决心。

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更要深入学习领会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讲话精神落实到实处,特别是讲话总结的“五大成果”、概括的“六条经验”和提出的“八项任务” ,为我们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压实了责任、指明了方向、确立了路径、提供了遵循。时刻警醒着党的历史使命,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带头严格遵守和坚决维护纪律,明底线、知敬畏,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作风建设在路上,不管作风建设的道路上有多少荆棘,只要有党的领导,定能攻坚克难。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始终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把党和人民群众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赢得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学风建设心得体会

全文共 2609 字

+ 加入清单

为响应学校的号召,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帮助同学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08金融工程学风建设主题班会于近期在17#502室展开。

学风建设主题班会由团支书王翔同学主持,08金融工程全体同学共同参加,辅导员李老师也出席了本次班会,并向同学们在学风建设、宿舍安全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思想教育,再一次明确了其重要性。会上望向同学首先谈了关于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建设优良学风要依靠全体同学的努力。同学们就本班建设优良学风应当注重的方面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的确,时光飞逝,转眼08金融工程这个集体已经一同走过了两年多的岁月,在两年多的时光里,大家努力奋斗,为着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一起经历过的痛苦、欢笑、泪水与激动。而此时此刻马上到了各自奔前程的日子,在这关键时刻,一个班级的优良学习氛围、集体的凝聚精神是同学们冲刺考研、就业等各种选择的助推器,有了良好的环境,才能为大家提供提升自己的平台。

学习委员魏飒同学首先进行了发言,她介绍了本班学风建设的情况以及她本人对于学风建设的看法。建设优良学风,首先要树立正确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刻苦踏实,勤奋进取,独立思考和钻研,努力培养综合学习和研究能力,进一步掌握学习规律,提高学习质量。充分利用校园学习资源与设施,拓宽知识、提高素质。增强学习动力,不旷课、不迟到,不早退,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专心听讲,勤做笔记,认真作业。树立积极主动,自觉独立的学习意识和精神。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及公益服务活动,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还要明确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积极行动起来,以创建优良学风为己任,为学风建设献计献策,积极参加学风建设,从严要求,做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大学生。培养文明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时间观念、自控能力、公德意识、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规范行为举止,强化日常管理,努力建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和宿舍、班级环境。

总结魏飒同学的观点,建设优良学风,首先要大力宣传学风建设,让同学们在思想上对此重视起来,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对于来自各方面的关于考研、考证以及就业的信息,集体中的各位同学要勤于分享,定期交流。注重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之后班会对学风建设的第二个重要方面做了探讨,那就是分享。会上,同学们推举的相关同学在“期末复习及四六级应试技巧”板块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心得与大家进行了分享。

时值期末,不少同学苦于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复习效率,李飞霞同学首先进行了经验的分享。她讲到,要提高学习效率,最重要的就是合理运用时间,将时间的效用发挥到最大化。在复习中要把握重点,做到有详有略,注意老师的

讲课内容,用80%的时间与精力去着重复习20%的要点,其余的次要的知识理念用20%的时间去贯穿一遍,这种抓重点、注意课堂效率的复习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同学们不时在下面点头认可。之后,李萍萍同学也发表了她的看法,学习之于她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摆正心态脚踏实地。不仅仅是在期末的复习中,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要脚踏实地,对于知识一点都不能马虎,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统一的专业知识体系,从而融会贯通,取得好的成绩。王翔同学总结了李萍萍同学的观点,就是要专注其中,无论学习与生活。李萍萍同学的观点与学风的主题,不仅是学习之风更是做人处事之风不谋而合。

进行复习的方法分享后,不少同学都表示要去试一试值得借鉴的方法,去提高总结的学习效率。

本次班会进入了下一主题,四六级考试经验分享。王翔同学首先又一次明确了四六级考试的重要性,四六级考试证书是新时代大学生必备的证书,是顺利毕业以及寻找工作的敲门砖,眼下四六级考试迫在眉睫,一定要抓住最后的冲刺机会。紧接着,王翔同学分享了他关于四六级方面的心得。他讲到,四六级考试听

力的成败直接决定到整个考试的心情已经整个考试的成绩,因此在考前,尤其是考试前的一小时,一定要进行真题的听力练习,可以是去考场的路上,也可以是在考场门外,这样的热身非常必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考试时不会突然懵住。在复习过程中做到“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全心全意,努力迎战。

之后在六级考试中取得不错成绩的袁玮同学也分享了她的心得。四六级考试是一定要注意心态的调节,其实客观来说,每个同学的英语学习基础都是不错的,都有能力通过四六级,没有必要过度紧张,把握好了心态才能从容不迫,积极应战。在考场上或者做真题训练时,尝试用俯视的眼光去看题目,你会发现原来六级真的没那么可怕。

宣传委员刘西蒙同学主动要求跟大家分享一篇自救很有感触的文章,关于一个高中生的励志经历,最重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文章将同学们带回了充实、激情的高三生活,希望这篇文章能进一步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

在建设优良学风的过程中,良好的生活环境是基础。时值冬季,同学们只有做到了宿舍的安全才能全心全意、健健康康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安全教育必不可少,班会进入最后一个主题,宿舍的防火、防盗安全教育。王翔首先宣读了学校关于冬季防火的文件通知,紧接着旧同学们关心的方面做了介绍与宣传。

如果真正遇到灾情,在确保自身安全以及报警之后,进行有必要的自救也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学会使用灭火器,尤其是宿舍中摆放的灭火器种类。除了防火、防盗也是宿舍安全的主题,也关系到学风建设。王翔同学讲解了经常发展生的盗窃行为的方式,有助于从源头上进行防范,从而保证大家的人身财产安全,全心全意投身学习,建设优良学风。

班会的最后阶段,辅导员李老师进行了讲话,她讲到了自己关于学风建设的看法,学风建设应当落到实处,应当用成绩以及具体行动说话。她总结了同学们关于复习以及应试技巧的心得,结合自身的学生时代的经验,进一步让同学们明确了现阶段,学习是最重要的事情。同时,李老师也在一次强调了宿舍安全的事项,尤其是防火,她讲到,徐州已经两个多月没有下雨了,天干物燥,此时或在发生隐患尤为多,大家应当互相关心,提高警惕,保证宿舍的安全环境,为取得好的成绩打下基础。学风建设最重要的就是依靠全体同学,只有大家一同努力才能共同进步。新型的经济体制,需要新型的人才,仅仅学会书本上的知识已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需要。同学们全方位提高发展自身素质提高的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不仅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的实践,还要注重思想、集体荣誉感等方面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全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心得体会

全文共 15866 字

+ 加入清单

法治中国与富强中国、民主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公平中国、美丽中国、平安中国等中国梦的核心要素相辅相成,共同编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法治中国建设的指导思想,集中而言,就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它包括一个统领概念、一组理论纲要和一套思想体系。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法治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为主要参照,可以定位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目标。法治中国建设的重大任务包括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四项基本要务,以及推进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法治化等八个工作重点。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党的十五大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即将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做出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法学界多年的愿望和亿万人民的期盼终将成为现实。越是临近这一时刻,越是感到许多重大的理论前沿、制度前沿和实践前沿问题需要认真梳理和研究。对法治前沿问题的梳理与研究,需要站在法治中国建设的制高点,采取新的思维、新的参照、新的方法,以形成新的概念、新的观念、新的理论、新的建议。这正是中国法学面临并应承接的重大而迫切的任务。

本文把法治中国建设的前沿问题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指导思想;二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目标;三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大任务。

一、法治中国建设的指导思想

法治中国建设的指导思想,集中而言,就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本文认为习近平法治思想包括:一个统领概念、一组理论纲要、一套思想体系。

(一)统领概念:“法治中国”

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开创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局面。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法治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的概念、命题、论断和论述。笔者认为,其中统领性概念当属“法治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确认了“法治中国”这一概念,并将法治建设的纲领确定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1]。

“法治中国”概念的提出,是我们党在法治理论上的又一重大创新,也是党执政理念的重大创新。“法治中国”是对我们党历史上,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关于法治建设成功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未来中国法治建设的科学定位,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实践经验基础和强大的导向定位功能,构成我国法治建设新时期新阶段的时代主题。“法治中国”,以其无可比拟的包容性、凝聚力、感召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话语体系和法治理论体系的统领性概念,亦可视其为基石性范畴。

(二)法治中国理论纲要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法治的专题讲话,其中包括: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实施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3年2月23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4年1月7日《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2月17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14年9月5日《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这几篇专题讲话连同总书记相关的重要批示和谈话,构成了法治中国理论纲要。其要点如下:

1. 法治中国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梦与中国梦一脉相承,法治中国与富强中国、民主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公平中国、平安中国等核心要素相辅相成,共同编织成中国梦的美好愿景。

2.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和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三者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注重借鉴丰富多彩的人类法治文明成果,但决不能囫囵吞枣、决不能邯郸学步,不照抄照搬、不削足适履。

3.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体系就是国家治理的制度体系,治理能力就是治理制度体系的执行力、运行力,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维护社会和谐。

4. 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不断开辟依法治国新局面,谱写政治文明的新篇章。

5. 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6. 宪法和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确保宪法法律的实施至关重要。必须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形成人们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法治环境。

7.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依据法治原则建立政府权力清单制度。

8. 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之一,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司法公信力,着力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破解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障碍;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司法人员公正办案,只服从事实、只服从法律。

9. 全面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推进监督制约法律化、制度化、程序化,依法授权、依法管权、依法用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10. 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11.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相信法律、自觉运用法律,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宪法不仅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而且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坚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他律与自律紧密结合起来,高度重视道德对公民行为的规范作用。引导公民既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又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做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相一致;做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就要信仰法治、坚守法治。

12. 改革要于法有据。许多改革举措涉及现行法律制度。凡属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需要修改法律的可以先修改法律,先立后破,有序进行;有的重要改革举措,需要得到法律授权的,要按法律程序进行。有序推进改革,该中央统一部署的不要抢跑,该得到法律授权的不要超前推进。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

13.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同时也将推动各国共同坚持和平发展,构建民主法治、公正合理、合作共赢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中国将大力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法治化,与各国共同维护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在世界和地区事务中主持公道、伸张正义,更加积极有为地参与热点问题的解决,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中国将继续通过平等协商处理矛盾和分歧,以最大诚意和耐心,坚持对话解决问题。

(三)法治中国思想体系

梳理和解读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谈话、论述和批示,我们发现:有关法治中国建设的思想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其标志首先在于,有关法律和法治的理论要素几乎都已涉及,例如,法治的本质、法治的价值、法治文化、法治信仰、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法律的权威、法治与国家治理、法治与社会治理、权力监督制约、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治军、依法办事、依法反恐。其次在于,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对中国法治建设实践的理论表达,有针对性地全面系统而又科学回答了有关法治中国建设的一系列关键的实践问题,诸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道路,推进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弘扬传统优秀法律文化,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人民民主、实行法治的关系,坚持党的领导与确保国家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履行职责的关系,认真对待人权和公民权利,正确处理权力与权利、管理与服务、维稳与维权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民主与专政、政策与法律、法律与道德、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改革决策)与法治(立法决策)、活力与秩序、监督与制约、文明(执法)与严格(执法)的关系,统筹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等等。

二、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目标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法治中国建设,首要的是进行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当中,最重要的是确定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如何确定呢?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有原则性表述,即“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2],“推进法治中国建设”[1]。根据这一思想原则,立足当下、面向未来、放眼世界,可以采取“三重参照、三重定位”。

(一)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参照,定位法治中国建设目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以“两个一百年”为参照,可从法治国家和法治中国两个层面考虑“两个一百年”的法治建设战略目标:

到2020年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基本建成法治国家,实现国家层面的法治,即法律体系更加完善,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基本确立,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以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到20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基本建成法治中国,即全面建成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不仅建成法治国家,而且建成法治社会;全面实现执政党依法执政,人民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全体人民自觉守法,宪法法律有效实施,法治的核心价值充分实现。

(二)以法治现代化为参照,定位法治中国建设目标

法治现代化的目标是加快推进我国法治的转型升级。法治转型升级的实践路径包括:从法治国家转型升级为法治中国,从法律之治转型升级为良法善治,从法律大国转型升级为法治强国。

第一,从法治国家转型升级为法治中国。从建设法治国家到建设法治中国,意味着我国法治建设的转型升级。“法治中国”既是中外法治文明的现代版,又是“法治国家”的升级版。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国家本质上属于政治范畴,建设法治国家的着力点是在政治层面实现国家治理法治化,特别是把国家各项权力(包括立法权力、行政权力、司法权力、监督权力等)纳入法治范围,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法治中国”“不断把法治中国建设推向前进”[3]。“法治中国”的内涵比“法治国家”更加丰富、更加深刻、更具中国特色:建设法治中国,不仅要建设法治国家,还要建设法治社会、法治政府、法治政党;不仅要推进依法治国,还要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治理、依法自治;不仅要搞好国家法治,还要搞好地方法治(区域法治)、行业法治,促进三者协调发展;不仅注重有形的法律制度硬实力建设,还要加强无形的法治文化软实力建设,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不仅致力于国内法治建设,还要面向世界,推动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民主化、法治化,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法治和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第二,从法律之治转型升级为良法善治。“法治现代化”这一概念,既指从传统人治社会到现代法治社会的历史性变革,又指法治(法制)由传统型到现代型的历史性转换。世界范围内的法治现代化有各种各样的目标定位和发展道路,例如西方国家的自由主义、理性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等。就当代中国的法治现代化而言,我们走的是一条与改革开放同步的、与“五大建设”相适应、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发展道路,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的法治现代化道路,是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法治现代化。

中国古代的法治是工具主义法治,是君主专制独裁的严刑峻法;西方近代的法治基本上是形式主义(形式合法性或形式正义)的法治。它们既可以服务于“善”,也可能服务于“恶”。反思中国古代工具主义的法治文化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影响和西方近代形式主义法治文化,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的利弊得失,在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当严肃地思考一个问题: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法治,也就是说,中国法治的核心价值和精神元素是什么,中国法治的目标模式(法治的中国模式)应该是什么。回答只有一个:中国法治作为现代法治,不仅应当是形式上的法律之治、规则之治,而更应当是良法之治。这种形态的法治同现代社会的制度文明和政治文明密不可分,它意味着对国家权力(尤其是对行政权力)的约束、对权力滥用的制约与制衡措施、对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平等保护等;意味着立法、行政、司法以及其他国家活动必须服从法律的一些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人权原则、正义原则、公平合理且迅捷的程序保障原则,等等;意味着法治要求国家维护和保障法律秩序,但国家必须首先服从法律的约束;意味着法治要求人民服从法律,但同时要求人民服从的法律必须建立在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础之上。这种形态的法治就是内涵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理性、文明、秩序、正义、效率与合法性等诸社会价值的良法善治。

第三,从法律大国转型升级为法治强国。“截至2012年底,中国已制定现行宪法和有效法律242部、行政法规721部、地方性法规9200部,涵盖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全,各个法律部门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已经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比较完备,法律体系内部总体做到科学和谐统一。”[4]由宪法统领,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自治条例构成的法律体系已经相当丰富和庞大。中国人民用30余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立法行程。通过这些规范性法律文件,我国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民主政治、人权保障、社会发展、环境保护要求和需要的法律制度。就成文法而言,我国已经成为一个“法律大国”,而且很可能是第一法律大国,但还远不是一个“法治强国”。基于这种判断,法学界、法律界人士提出要加快从“法律大国”转型为“法治强国”。法治强国是强国之梦的组成部分。为实现强国之梦,我们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提出了一系列“强国战略”,诸如,四个现代化、工业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教育强国、文化强国、海洋强国、网络强国……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中,应当十分明确地提出“建设法治强国”,实施法治强国战略。只有实现了法治强国,中国才有可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强国。正如胡建淼教授所言:“法治立国、法治稳国、法治救国、法治强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经验总结”[5-1]“法治是中国的强国途径,法治强国是中国的战略目标。”[5-2]

法治强国有多层含义:其一,法治是实现强国的手段,实行法治是强国之路,故,要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并保证其有效实施,以推进和保障国家强盛目标的实现。其二,法治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正所谓“明法者强,慢法者弱”(《韩非子·饰邪》)、“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有度》)。认定国家强盛,法治是重要一项。在强国中,法治成为国家与社会的核心价值,成为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根本方式,成为支撑国家兴旺发达的强大力量;全社会尊重法治、信仰法治、坚守法治;宪法具有极大权威,法律具有普遍的实效,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其三,法治作为国家强盛的软实力。奉行法治,才能使我国在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中拥有与我国的历史文明、人口总量、经济实力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相当的话语权、决策权和规则制定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正是朝着实现“法治强国”的方向迈进。

(三)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参照,定位法治中国建设目标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1]

以此为参照,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也可分别确定为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实现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民主化、法治化。

到2020年的阶段性目标:在法治建设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及其运行机制,更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宏观样态可以描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科学完善;宪法法律得到有效实施;依法执政水平明显提高;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大幅提升;法治文化繁荣发展、法治社会建设卓有成效;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改革开放、持续发展的国际法治环境进一步优化。

在这一目标设计中,“法治体系”是个关键词。法治体系是法学研究的新概念,也是法治建设的新思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中国法治建设的中心任务应当升级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是中国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后必然提出的新任务。

法治体系由多个层面叠加构成。第一个层面是法律体系。法律体系指法律规范体系,是法治体系存在和运行的基础。第二个层面是法律运行体系,通常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等环节。在法律体系形成之后,我们感受深刻的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等现象依然突出,法治运行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不够协调。所以,法治体系建设要注重法律运行各个环节的有序性、有效性以及每一环节彼此衔接、相互促进。第三个层面是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法治政党及其有机统一;国家法治、地方法治(区域法治)、行业法治协调发展;国内法治、国际法治、全球法治有效衔接。

法治体系的形成是一个国家的法治走向成熟强大的重要标志。从这种意义上说,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目标就是加快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三、法治中国建设的重大任务

基于对法治中国建设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的研究与定位,可将今后一个时期法治中国建设的重大任务概括为四项基本要务、八个工作重点。

四项基本要务,就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是十八大做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部署的核心内容。

科学立法。之所以强调科学立法,是为了突出提高立法质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所指出的: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国,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好国;越是强调法治,越是要提高立法质量。提高立法质量,关键在于:一要尊重和体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客观规律,使法律准确适应改革发展稳定需要,积极回应人民期待,更好协调利益关系;二要坚持问题导向,切实提高法律的针对性、及时性、系统性、协调性,发挥立法凝聚共识、统一意志、引领公众、推动发展的作用;三要注重增强法律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拥护,使法律法规立得住、行得通、切实管用;四要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全方位推进立法工作;五要坚持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完善立法体制和程序,提高立法效率。

严格执法。党的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讲话都特别强调严格执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是法律实施的重要主体,必须担负法律实施的法定职责,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坚决整治以权谋私、以权压法、徇私枉法问题,严禁侵犯群众合法权益。”[3]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往往同执法失之于宽、失之于松有很大关系。有的政法干警执法随意性大,粗放执法、变通执法、越权执法比较突出,要么有案不立、有罪不究,要么违规立案、越权管辖;有的刑讯逼供、滥用强制措施;有的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甚至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等等。对违法行为必须严格尺度、依法处理、不能迁就。否则,就会产生“破窗效应”。

公正司法。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司法从执法中分离出来,将公正司法单独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务,体现出全党对司法的性质和重要性的认识的深化。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所以,司法必须公正。所谓公正司法,就是受到侵害的权利一定会得到保护和救济,违法犯罪活动一定要受到制裁和惩罚,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如果人民群众通过司法程序不能保障自己的合法权利,司法就没有公信力,人民群众也不会相信司法。司法是定分止争的最后一道防线。所以,司法必须发挥法律本来应该具有的定分止争的功能和终结矛盾纠纷的作用。要做到定分止争,司法必须公正,如果司法不公、人心不服,不仅难以定分止争、化解矛盾,甚至可能激化和聚集矛盾。司法还是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的最后一道防线。要发挥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的作用,司法必须公正、公开、公平,司法机关必须有足够的尊严和权威、有极高的公信力。为此,应当深化司法改革,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确保司法公正高效廉洁,切实有效地提高司法公信力。

全民守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全民守法。全民守法,就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原则,并负有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国家机关、政党(包括执政党),都要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在社会转型、矛盾凸显的当前形势下,要引导全体人民通过法律程序来表达诉求、维护权利、解决纷争,决不能让“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现象蔓延;要努力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遵循这四项基本要务,应当着力于八个工作重点。

(一)推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法治化

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既是执政党,又是领导党,拥有对国家政权机关和整个社会的领导权。所以,建设法治中国,实现法治中国梦,关键在于党,在于党科学而又有效地依法执政。因此,依法执政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根本保证。法治中国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完善党依法执政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确保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照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制度行使执政权和领导权;确保党既严格守法又能科学有效地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和司法;提高各级党委及其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水平。尤其应强调的是,通过长期不懈的依法执政实践,把党建设成为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的执政党,坚持宪法至上、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的执政党,尊重和保障人权、促进社会公平的执政党,领导、支持和监督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的执政党,实现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活动法治化;在全社会全世界树立法治政党的伟大形象。

(二)加快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完备有效的法律体系是法治中国的重要标志,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制度前提。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实践是法律的基础,法律应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全面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推行行政体制改革、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保护生态环境,都对立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要继续完善法律体系。一方面要适时制定新的法律,另一方面要及时修改和完善法律。

要加快有关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创新社会治理、维护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等重点领域、重点问题立法,确保国家发展、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有效推进五位一体现代化建设。

要积极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新和立法体制创新,切实提高立法质量和立法效率,让每一部法律都成为精品之作;坚决克服立法过程中的地方保护和部门利益化倾向,防止地方和部门越权立法,避免重复立法、粗糙立法、腐败立法;促进法律体系的部门划分更为合理,法律法规的系统性、协调性、统一性进一步增强。

(三)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保证宪法法律统一有效实施

确保宪法法律实施,是法治中国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其中宪法实施保障问题尤为突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所以,要坚持宪法至上,保证宪法全面有效实施。为此,应进一步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应加快健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监督宪法实施的体制机制,加强和完善以全国人大常委会为中心的立法监督制度,维护法制统一。

要运用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评标准的引领、保证作用。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应涵盖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律监督等各个领域。

(四)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和严格执法,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都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时间紧迫,法治政府建设必须提速。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必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构建职权法定、行为规范、程序正当、公平公开、高效便民、诚实守信的行政权力运行体系,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必须优化政府公共服务,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必须严格公正廉洁文明规范执法,保障法律法规统一正确实施。为切实保证严格公正廉洁文明规范执法,必须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程序规范、权责统一、公正高效的综合执法体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保障、海域海岛等重点领域综合执法;完善城管执法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以裁量权为基准,以程序规范为关键,以制约和监督为保障的行政裁量权运行机制。

(五)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内容。为此,必须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权利救济、定分止争、制约公权等司法职能得到充分发挥,确保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从司法改革的目标来看,新一轮司法改革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改革,聚焦三个突出问题:确保司法公正;增强司法能力;提升司法公信。从上述目标和问题出发,司法改革的重要任务包括:

第一,推进司法权力运行制度机制创新,确保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特别是人民法院的审判独立。对司法权独立行使造成严重干扰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司法地方化,二是司法行政化。所以,为了确保司法独立,就须推进以去地方化和行政化为重心的司法管理体制改革。

首先是去地方化。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去地方化作为司法改革的首要任务,设计通过改革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案件管辖制度来破解司法地方化。具体举措包括“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1]“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1]等。

其次是去行政化。目前,法院的行政化倾向日趋严重。法官和法院工作人员按照行政机关“官本位”层级模式定级,法官群体因被划分为不同等级而存在上下级隶属关系,院长对副院长、副院长对庭长、庭长对法官是一种领导与被领导、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这就为法院各级领导影响和干预法官办案留下了制度空间,致使审判庭庭长、分管副院长、甚至院长直接插手合议庭和法官审理案件、干预合议庭和法官裁决的情况时有发生,在一些法院甚至常规化,人情案、关系案由此产生。由于法院领导行政式地干预办案,法官审判的责任心有所下降,审判质量不高。司法行政化不仅表现在一个法院内部,也表现在法院系统内部。上级法院过多地干预下级法院的审判工作,事前干预、审理过程干预、审判之后继续干预,也有扩大的趋势。超越法律规定的各种名堂的“内审”,不仅拖延了审判期限,而且滋生司法腐败。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行政化绩效考核中的改判率、发回重审率等指标,也迫使下级法院(法官)不得不经常“请示”上级法院(法官),以避免改判或发回重审。针对司法行政化的弊端和危害,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采取了多项司法去行政化措施。其中包括:“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明确各级法院职能定位,规范上下级法院审级监督关系。”[1]司法去行政化,是为了确保法官独立办案、独立负责地作出裁判,更好地提高法官的司法能力和水平。此外,中央还明确规定建立健全违反法定程序干预司法的登记备案通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改革涉法涉诉信访机制,建立健全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凡是涉及法律的信访都应回归司法程序,避免行政化方式处理涉法涉诉信访所造成的社会问题。在重视发挥审判委员会、合议庭作为司法民主组织形式积极作用的同时,推进法院内部去行政化改革。在保证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同时,确保主审法官、合议庭在案件审判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依法独立办案责任制。健全审判权运行机制,真正让主审法官、合议庭在法定程序内行使职权,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

第二,推进司法职权配置科学化。自党的十七大提出优化司法职权配置的任务以来,有关司法改革的方案都涉及该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从“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的新角度再次关注司法职权配置优化问题。《决定》指出:“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司法权力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机制,加强和规范对司法活动的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1]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要求形成在党的领导下,在宪法法律的制度框架内,司法机关(含具有部分司法职能的机关,如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之间既互相制约监督又有效协同配合的法治局面。

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当以保证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为要义。在全部司法案件中,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民行诉讼案件约占90% ;在刑事诉讼案件中,人民法院担负着最终定罪量刑、惩恶扬善的职责。所以,从司法权运行规律出发,必须确立以审判权为中心的科学理念,必须树立审判权应有的权威。司法改革不能以牺牲或弱化审判权为代价,不能不适当地压缩审判权的运行空间。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强调“健全司法权力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机制”[1],强调“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1],强调“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1]

第三,推进人权司法保障法治化,切实维护人民权益。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推进司法人权保障法治化是新一轮司法改革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和法治理念出发,把“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作为司法改革的重大任务,这在我国司法改革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司法领域,严重侵犯人权的现象集中表现在对公民人身权利和自由的侵害,以及对公民财产权利的侵害两个方面。《决定》有的放矢地宣告“严禁刑讯逼供、体罚虐待”[1],强调“健全错案防止、纠正、责任追究机制……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1]。在一些刑事案件中,存在随意违法违规处置犯罪嫌疑人的财产、赃款赃物并且不随案移送的情形,因此当被告人被宣告无罪时,被查封、扣押的财产却渺无踪影。在一些民事案件中,也有超标的查封和扣押当事人财产,严重影响当事人正常经营和生活的情况。对此,《决定》要求“进一步规范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的司法程序。”[1]因此,必须强化疑罪从无、无罪推定、程序正义的司法理念,强化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和监督,建立健全严禁刑讯逼供、体罚虐待的约束机制。完善错案防止纠正责任追究制度。针对这些年严重侵害人权的冤假错案接连发生,中央政法委发布了《关于切实防止冤假错案的规定》,就严格遵守法律程序、加强防止和纠正错案机制建设作了明确规定:一是健全防止错案机制,严格遵守证据裁判原则,严禁刑讯逼供、体罚虐待,严格执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准确把握刑事案件证明标准。二是健全发现错案机制,着力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的申诉、控告权,充分发挥律师的辩护作用。三是健全纠正错案机制,明确错案的认定标准和纠错启动主体,完善错案纠正程序。四是建立错案责任追究机制。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要求尊重被告人的诉讼主体地位,维护被告人的辩护权等诉讼权利,坚持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程序公正原则、审判公开原则和证据裁判原则。2013年,全国法院恪守罪刑法定、证据裁判、疑罪从无等原则,严格排除非法证据,依法宣告825名被告人无罪[6],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同时,应完善以国家司法救助制度、诉讼费用担保制度、法律援助制度为基础的司法救济体系。优化刑事辩护权的配置,充分保障可能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获得诉讼全过程的法律援助。充分发挥律师在依法维护公民和法人合法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健全人权司法保障制度,还应加快完善诉讼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诉讼权利。继续推进刑事诉讼制度和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加快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创新行政诉讼制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诉权,确保人民群众高效便捷地通过司法途径、在法律范围内实现权利救济、正义伸张、矛盾化解,引导和保障人民群众以合法理性的方式表达诉愿。完善科学文明高效便民的诉讼机制。以一审明断是非定分止争、二审案结事了、再审依法纠错为龙头,完善司法为民的诉讼机制。建立健全网络、电话、邮件、信函,公民预约、社区巡回、上门服务特殊人群等受案、立案、申诉多渠道便民利民方式,规范司法救助,让老百姓打得起官司,让群众合理诉求及时就地解决。建立健全繁简分流和速裁机制、轻微违法犯罪案件快速处理机制,保障当事人的便利诉讼和权利救济。加快建立宽平台的法律咨询、法律服务、诉讼引导机制,引导群众形成内心信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习惯。

第四,推进司法职业化,增强司法人员的能力。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多种原因,我国司法职业化程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为了提高司法职业化水平,加强司法职业保障,《决定》要求:“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司法人员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统一招录、有序交流、逐级遴选机制,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职业保障制度。”[1]同时,“完善律师执业权利保障机制和违法违规执业惩戒制度,加强职业道德建设”[1]。为此,应完善司法人员职业准入、职业培训、考核晋升、交流轮岗、福利待遇、终身职业保障等制度体系。建立与法官法、检察官法、人民警察法规定的法律职务等级挂钩的薪金福利保障、与公务员法衔接的单独的职务序列及工资制度。建立法官、检察官专业考评管理委员会、惩戒委员会等评价体系,承担司法人员职务晋升、职业禁止、违法惩戒等事务。推进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探索建立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法律学者等法律职业良性流动机制。完善律师执业权利保障机制和违法违规执业惩戒制度。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围绕破解制约司法能力难题,加快推进司法职业化,建立以法官、检察官为主体,以司法助理官、书记官、司法警察、专业技术人员为辅助,以综合管理服务事务官为保障的三个序列适度分离的现代司法组织体系。

第五,推进司法保障体制机制常态化。最近几年,司法的物质保障有了较大改善,但仍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部分法院在受理案件剧增、办案支出扩大而同时诉讼费用锐减的情况下办案经费紧张,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的省区法院,问题更为突出。为此,建议尽快研究建立人民法院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将人民法院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办案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与诉讼费收入彻底脱钩;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有效保障高级法院、中级法院和落后地区的城区法院正常运转和法庭建设、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装备建设。

(六)推进依法治理、依法自治、全民守法,建设法治社会

从宏观样态上说,法治社会主要包括三个基本层面:第一,党和政府依法治理社会。各级党委和政府依据法定的职权、程序和规则,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调节利益关系,解决社会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第二,公民依法自由结社,社会主体依法自治。社会组织、基层群众、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等社会主体依据法律的规定自主处理本组织、本行业、本单位的内部事务。第三,人人自觉守法。公民、社会团体、政党等依据法律的规定自主行使法定权利,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承担法律责任。

建设法治社会,必须推进和保障社会自治。一个平等、自由和协商的社会领域是法治国家的根基所在。社会自治为公民及社会组织通过自我协商、平等对话参与社会治理、依法解决社会问题留出了广阔空间。社会依法自治和国家依法治理相结合,构成了法治社会的多元共治体系。

(七)依法规范权力,实现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法治化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依法规范权力、加强权力监督,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此,应建立健全边界清晰、运转高效、相互协调、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模式,确保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建立严格的权力清单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着力构建党的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和民主监督、社会监督有机结合、覆盖全面、运转高效、执行有力的全方位、立体化监督体系。依法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八)统筹国内法治和国际法治两个大局,加强国际法治交流与合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良好的国际法治环境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我国要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必须确立统筹国内法治和国际法治两个大局的观念,正确处理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的关系。首先,应积极参加国际公共事务的商讨,参与全球治理对话,善于运用法治的话语表达中国的立场和观点,将中国对国际公共事务的关切明确表达出来,并鲜明地建立和维护国际法治的立场,促进在各个方面和领域形成国际法治的格局。其次,认真研讨并总结中国过去半个多世纪的经验与教训,对于国际法在中国的适用与实施提出总体性规则,并在恰当的时机使其进入宪法修正案。第三,依据国际社会共同认可和接受的法治精神、法治理念和法治原则不断推动中国法治的发展,使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认同中国,树立法治中国的良好形象,并在促进国际法治的参与过程中维护我国的合法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