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七一建党节电影观后感【合集20篇】

古田会议的召开作为我军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彰显了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坚定决心。下面开学吧网小编为大家整理提供了古田会议电影的观后感范文,欢迎参考。

浏览

3048

作文

1000

电影《暖春》高中观后感

全文共 968 字

+ 加入清单

寒假中,一部让人男女老少都感到到流泪的电视剧《暖春》又在各家媒体中重新播放,我有幸观看了此部电视剧,这是一部让人感动的多次流泪的影片,真的是一部好的作品。7岁的小花生活经历,很真实,演员表演功力很深,恰如其分,入情入理。看起来自然不做作,剧情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样。 剧中人物表演的是入情入理,感人至深,形形色色的人物扮演者表演的真的是入木三分。观后我的灵魂好象得到了一次人生洗礼,大爱也我心中冉冉升起。

在观看此电视剧中,让我边看边被剧中情节所感动的泪流满面。近些年来看过的影片不少,很少能让我感动的多次流泪的故事,但这部电视剧却让我这个中年人感到了人间是多么需要爱呀,只有人间最普普通通的爱才能让人感动一生。

看过《暖春》这部电视剧后,让我看到了一个不幸的小女孩,她没有记恨那些给她带来伤痛的人们,只记住了人们对她的好。在小花大学毕业时,在人生决择中最后还是选择回到了她有血有泪童年的故乡,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正是她不忘养她育她的家乡,才成就了这个小女孩的人生取向,这也是我本部电视剧升华所在,让爱在一代一代人的传递发扬光大。

剧中小花7岁父母双亡,孤苦伶仃的她被一个好心的宝柱爹收养。但老大爷的儿子(宝柱)、儿媳他们并不喜欢她。剧中小花所成长的家,生活中的一个个小镜头都让我记在心上。如她辛苦地去捉蚱蜢的故事,只为一个理由:她认为继母吃了蚱蜢,便会生出小弟弟,生下小弟弟后,继父继母会喜欢她,爱她。再比如,只为继父宝柱能跟自己说上一句话,就高兴的急急地跑去告诉她的爷爷,连自己膝盖都咯破流血了都感不到疼,看到这里,我觉得心好酸,她的继父母虽然对她不好,但是小女孩却一点也不怨恨他们,这就是这个小女孩的善良所在,而且还千方百计地为爷爷分担生活的困难,自己偷偷地夜里学习,就为了一个目标,只要学习好了,可以跳级爷爷就可以少交一年学费,多么懂事的孩子呀,最后小花终于如愿以偿地得到了继父继母的爱,在温情的感召下,故事中的小花得到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爱。

剧中小花有一颗善良的心,有世人少有的胸怀,很值得我们学习,当然宝柱爹为了给“不是亲生的儿孙”留下美好的童年,一生都没有再娶,宝柱爹能让宝柱有个和谐幸福的家庭生活环境,宝柱爹所散发出来的爱是人世间最最简单而又最真诚的爱,真的是伟大。

这部电视剧不仅弘扬了大爱无疆的精神更把人间最真的爱放大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电影《焦裕禄》观后感想

全文共 1690 字

+ 加入清单

1997年,我上高二,学校组织观看电影焦裕禄》,那是我第一次接触这部影片,当时被焦裕禄的精神深深的感动和震撼;以后,又多次观看,每次皆是如此;这次与全局党员干部职工集中再次观看这部由李xx主演的电影《焦裕禄》,在感动与震撼之余,更多了一份思考。

xx总书记3月赴xx县调研时强调,“焦裕禄同志是人民的好公仆,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并说“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当前正值黔东南教育事业实现后发赶超的关键时期,全州教育工作者都应当大力弘扬焦裕禄同志精神,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大力弘扬焦裕禄同志心系群众的公仆精神。影片中,面面对恶劣的环境,兰考县不少干部纷纷要求调离,焦裕禄同志却坚持留下。召开县委会前,带领县委班子雪夜前往火车站查看逃荒的难民,会上自我检讨,“我们当干部要心里装着群众”,“党把兰考36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没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却让他们端着讨饭碗四处流浪,我们还不感到羞耻和痛心吗?”随即率领县委干部分发救灾物资,稳定群众情绪,鼓励恢复生产。正是这种亲民爱民、心系群众、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使焦裕禄同志成为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榜样。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是党的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教育政府办,办好教育为人民。近年来,全州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加上xx县匹配,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老百姓在家门口接受优质教育的梦想正逐步变成现实。当前,我们正在进行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农村孩子读书是不是更方便了,广大农村群众是不是满意了,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大班额”、“入园难”、“择校热”等问题需要我们破解,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同样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农村40万学生,只要我们把这项工作打造成政府的德政工程、学校的素质工程、学生的健康工程、家长的责任工程、社会的关爱工程,这项工作我们就一定会得到广大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被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赞誉“践行了焦裕禄精神的好校长”河南郸城县秋渠一中校长张伟为了让秋渠乡的孩子能在家门口读上书、读好书,他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九九八十一难,难不倒张伟,他挂在嘴上的永远都是那句话:“没有咱秋渠一中人过不去的火焰山。”最后积劳成疾累倒在工作岗位上。全州广大的校长是教育方针的具体执行者,直面教师和学生,他们水平如何,是不是能带领全校师生办出高质量的教育,需要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公仆情怀。

大力弘扬焦裕禄同志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灾荒之年县长吴xx置灾民生死于不顾,却热衷于筹办展览会,焦裕禄同志与其争论时说,“我们的工作不是做给人家看的,群众满意才是唯一的标准。”同志们劝他坐镇指挥,他却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在兰考期间,他靠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走访了全县大部分生产大队,调研期间,他真心向群众请教,向群众学习,短时间内基本掌握内涝、风沙、盐碱规律,科学制定治理“三害”方案。正是这种尊重人民群众、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焦裕禄同志带领xx人民战胜了灾害,恢复了生产。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结合全州广大农村山高坡陡、河流纵横、交通不便、人居分散,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散”、“小”、“差”特别突出的现象,我们在xx年率先在全省实施寄宿制小学建设,六年多来,广大寄宿的农村孩子进得来、留得住、住得安,吃得香,学得好,曾经严重制约全州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的难题得到有效缓解,在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过程中总结提炼的“十有”标准也得到了全省推广。事实证明,只要心里装有群众,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精神,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也能大有作为。当前,全州正在普及农村学前教育,只要因地制宜,认真思考,结合中小学布局,积极探索小幼五年制、小幼九年制学校建设,全州学前教育事业一定会迎来健康快速发展的春天。深入开展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集团化办学(园),推进普职互通试点,这些紧密联系黔东南教育实际的做法必将再次成为全省教育的亮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电影观后感:上帝未死

全文共 953 字

+ 加入清单

.《上帝未死》(God’s not Dead) 是2014年美国Pure Flix Entertainment电影公司出品的福音电影。

电影讲述了一位大学一年级新生乔什.惠顿(Shane Harper)在选修的哲学课上遭遇无神论教授。并在上课第一天被要求签署“上帝已死”(God’s Dead)的声明书。所有学生都签署了“上帝已死”的声明书,唯有乔什因为是敬虔的基督徒,在考虑自己的信仰立场和可能失这门选修课的挣扎之后,终于在教授分发的声明书上写下了“God’s Not Dead”的原则,并坚称不愿意为课程能够及格而放弃自己的信仰原则。

教授非常生气,告诉乔什他必须为这个声明自我辩护,并且威胁假如乔什不能说服教授这位坚定的无神论者,他将失这门功课,甚至失自己的学业。乔什的女朋友和非常生气,认为乔什是自己找麻烦,和乔什分手了。

乔什非常难过,但在短暂的痛苦后,他来到教堂寻求牧师的意见。牧师让乔什读马太福音10:32,“凡在人面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认他”。在牧师的鼓励下,乔什借来了好几本护教的书,开始苦读起来。

教授面对乔什的辩论,也拿出了无神论很多言论来进行反驳,最后乔什还是勇敢地面对教授的批驳,勇敢地为上帝辩护。教授最终拿出着名无神论科学家“霍普斯奥金”来反对上帝的存在,乔什在圣灵的带领下,拿出“奥金”自己的言论“无神论已死”来反对教授的立场。在这样用足功夫的状况下,所有同学都站起来,表示站在乔什的立场,坚持认为“上帝未死”。

最后的结尾颇为令人震撼,教授在一次突然的事故中被撞,临终前遇到乔什的牧师为他祷告,教授在临终前也透露自己的家人也有信主的事实,并背出了自己所知道的一篇经文,表示了悔改的意愿。

整部电影总得来说是一部反映美国大学信仰见证的福音,其中还有一位伊斯兰教学生皈依基督教但是被家长赶出家门的插曲。假如这部电影如实地反映了美国校园的实际信仰生活,那么基督徒的确更应当护教并警醒祷告,无论在职场还是校园,魔鬼和我们都在争夺人的灵魂。

电影唯一的bug 是乔什假如是一位敬虔的基督徒,怎么会找一位不信的女朋友呢?假如乔什宁愿放弃学业都要为上帝的存在而辩护,怎么会找一位觉得这样做很傻的女朋友?

遗憾的是没有想起来乔什在为上帝辩护的时候所看的几本书,在网上找了一些,都觉得不是很正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电影《一条狗的使命》观后感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部很有爱的电影

一开始,我并没有怎么想看,后来我听到很多人谈论这部电影,说很感动,但是后来我忘了有这部电影的事。大概一个月以后,我的爸爸问我想不想看《一条狗的使命》,我说想看,爸爸就陪我一起看了这部感人的电影。  影片刚开始,讲了一条流浪狗出生以后,被流浪狗收留中心捡去了,后来不经意地逃了出来,遇到了伊桑。伊桑把他收留了下来,并取名“贝利”。渐渐的,伊桑长大了。他成了飞盘好手,得到了无数个冠军。一位嫉妒伊桑的飞盘手在一个晚上把伊桑家放火,被贝利看到了,贝利赶紧跑上楼,将伊桑救了出来。十年以后,贝利死了。  轮回转世,贝利第二次出生,竟然变成了母的。她成了一只优秀的警犬。在一次捕捉行动中被枪杀。

轮回,贝利第三次出生。仍然是只母的。她是只宠物狗。陪着主人一生,帮着主人找到了主人的幸福。十年了,贝利死了。  第四次出生贝利是被卖狗的卖给了别人。那个主人对她很好,可是主人的丈夫不同意,把贝利丢了出去。后来贝利不经意地找到了他的第一次的主人伊桑,伊桑不知道他就是贝利。后来,贝利找出了他原来最喜欢的飞盘,做出了只有贝利才会的动作,伊桑才知道他就是贝利······后来贝利总结出了一条狗的使命,第一要开心,然后尽可能的帮助主人,保护主人,这就是作为一条狗的使命。  或许我讲的不是很感人,但是实际这篇电影是非常能感动人心的,是非常有爱的,我非常非常推荐你看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金刚川电影观后感个人评价600字

全文共 1130 字

+ 加入清单

金刚川看完了,张译说愿意用十发炮弹换班长的那一刻,我热泪盈眶。作为一部只拍了两个月的电影,这样的完成度已经算很不错了,整体值回票价。

下面说说失望之处。

感觉最大的问题不是节奏感欠缺导致的冗长乏味的嵌套叙事手法,而是故事皮下,暴露出的观念问题。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美军为阵亡战友报仇,我方张排为老班长报仇,两边展开的仇恨厮杀。没错,高潮部分体现的是个人仇恨。张译这个角色的性格本是严谨认真,顾全大局,从整个战役总目标出发反复强调节省相当有限的弹药——却在老班长牺牲后失去理智把所有炮弹像不要钱一样一梭子打出去“打飞机”,看起来虽然爽了,有血性有“人味儿”了,可整个战略目标怎么办?大部队怎么办?如果每个士兵都把私人感情放在战斗任务之前,战争不要打了。

现实中,铁原阻击战指挥官马兆民团长的那次最不情愿的选择——让嫡系部队当炮灰掩护大部队撤离——为了完成总目标,亲手选择让兄弟们牺牲,完成任务后宁可自己降级去做排长,与兄弟们在一线同生共死。这种战略眼光和冷静的判断力与坚定的执行力才是我们以弱胜强的重要原因,这种“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崇高美才是志愿军区别于普通大头兵而长久打动的地方。

可惜编剧为了破除“无情战斗机器”的刻板印象,转而强调志愿军战士的个人情绪,反而使人物形象崩塌了。

从更高的层面来看,这片把高潮设为双方报仇雪恨,传达给观众的信息是:战争双方都有牺牲,战争是残酷的。

——很微妙地模糊了正义与非正义之间的界限。

而最终的“桥”的结局,虽然有所升华,却令我更加不是滋味:最后的胜利是用血肉之躯铸就的?人的肉体比木板铁石更能对抗美军的压倒性的恐怖轰炸?

强行升华实在是暴露出编剧自己其实并没有想明白处于绝对劣势的我们,到底是凭什么去赢得战争的,最后只能归结于超人的意志力——按西方的说法就是被洗脑成了机器。

其实老电影《上甘岭》对此已经有了明确的回答,因为家乡可爱,因为人民对全新的未来充满期望,所以甘愿拼上性命;另一方面,是因为过人的单兵素质,多年战争练出来的高效组织形式,特别是高超的指挥艺术和战术战略意识。

是素质与智慧,正义、崇高的信仰让这支小米加步枪的部队具备了超强战斗力,而不是血肉之躯和兄弟情这么单薄的东西。

当然,单薄的思想也只能拍出单薄的故事。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影片中那个美国大兵才是全篇最立体的人物,源自其点到为止又恰到好处的细节,比如一开始的引经据典,到牛仔帽与塔台称呼的呼应,人家的每个举动都有明确的精神来源,因此立得住,真实。而反观我方的几个角色,导演说不清,所以假大空。

这部片子没有达到我的期望,但我不后悔买了票,反而说明这类题材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挖掘空间和反思空间,什么时候导演编剧想明白了,能感动自己了,作品自然就会感动观众。

期待下一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电影《狙击手》观后感日记

全文共 941 字

+ 加入清单

战场是物质的较量,更是意志的较量。战争的血腥杀戮和剧烈破坏,极大地冲击人们的战争意志,使人心存狐疑和幻想,就连很多战争有名的将领也难免会出现意志消退的情况。然而,抗美援朝战争却不是这样。中国政府一旦做出参战的战略决策,展示的便是钢铁般的战争意志。

铁的意志,就是有敢打的信心。面对美国的战争威胁,伟人客观分析美国在军事上的长处和短处,即“一长三短”:有一个长处,就是铁多;三个弱点,一是战线太长,二是运输路线太远,三是战斗意志不强。针对核讹诈,伟人指出:“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

弹,我打手榴弹,抓住你的弱点,跟着你打,最后打败你。”“美国那点原子 弹,消灭不了中国人。即使美国的原

子弹威力再大,投到中国来,把地球打穿了,把地球炸毁了,对于太阳系来说,还算是一件大事情,但对整个宇宙说来,也算不了什么。”正是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支撑着战争全局。

其次,是有真打的决心。在7月,美国作出介入朝鲜内战的姿态以后,伟人即做出军事部署,集结5个军25万人组建成东北边防军,尔后又将两个兵团调到津浦、陇海两线以策应东北,同时制定了大城市防空计划,并转移了东北南部部分工业设施和战略物资。从战争部署到实际参战也就一步之遥。一旦参战,即将一切聚焦于赢得战争胜利这一根本问题上。首次参战就投入4个军及3个炮师,对敌当头棒喝;在7个月时间里,连续发起5次战略性战役,将“联合国

军”从鸭绿江边打退到“三八线”,毙伤俘敌23万余人,为整个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而这个基础,是建立在美国误以为中国不会参战,而中国几乎倾全国之力上的。

同时,也作了最坏的打算。在国内困难重重、百废待兴的情况下出兵参战,中国政府做了最坏的准备。“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伟人在给斯大林的电报中,便认真地分析,既然中国

军队在朝鲜境内和美国

军队打起来,就要准备美国宣布和中国进入战争状态,就要准备美国至少可能使用其空军轰炸中国许多大城市及工业基地,使用其海军攻击沿海地带;最不利情况是中国

军队在朝鲜境内不能大量歼灭美国

军队,两军相持成为僵局,而美国又已和中国公开进入战争状态,使中国现在已经开始的经济建设计划归于破坏,并引起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一部分人民的不满。同时,伟人也充分认识到苏联支持的有限性,做好了得不到苏联援助的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电影冲出亚马逊观后感

全文共 1069 字

+ 加入清单

曾经有这样一种刑罚:如果一个人犯下了十恶不赦的罪行,那么他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死刑;二,被直升机送到亚马逊热带雨林的上空,放下去挑战生存极限。也许很多人认为第二种方法很有趣。我们都应该知道亚马逊热带雨林以地球的肺著称。除此以外,它拥有形形色色的毒草,毒虫,猛兽,甚至是可怕的食人部落。在这里,死亡与生存就是那么一瞬间。冲出亚马逊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甚或更小的几率。

《冲出亚马逊》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拍摄的一部现代军事动作片。亚马逊是南美洲委内瑞拉的一条古老河流。联合国相中了这里恶劣的气候和艰苦的环境,创办了国际特种兵训练中心,代号猎人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某军特种兵大队两名年轻的中尉王亚林、扈华国,参加国际军事组织举办的猎人学校的反游击训练中,经历了近乎泯灭人性的残酷考验,圆满完成了38个科目的训练任务,最终荣获了国际反游击战队员荣誉勋章。

中国的两名特种兵,在亚马逊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坚强的意志,不仅仅证明了自己是最优秀的,也证明了中国人是最优秀的。他们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对于军人,我只能从军训中略知一二。我只知道他们比我们辛苦。每天训练不说,他们还有出入的限制。我曾经认为这很不合理,这样没有自由的生活怎么过?但是当军装穿在身上,心里就多了一份责任。作为军人,是应该在最危急的时刻挺身而出,就算作别这个世界也在所不惜。没有严格的纪律要求,怎么有高水平的军队?如果每个军人都寻求自己个人的自由,那么军队又如何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保卫国家,保卫人民。所以军人甘愿放弃自由,为维护祖国安定奉献青春。

在猎人学校的训练是地狱式的。为了生存,每个人都得全力以赴。也许慢了一步就会没有饭吃,就会被炮火伤了自己,这是生死之交的时刻。但是每个人都不会轻言放弃。这不仅仅是为了在训练中提高自己的体能和面队危险的能力,还是在锻炼自己的毅力。坚忍不拔,说起来那么轻松,真正被打倒后能够重新站起来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得到呢?还有更主要的一点,猎人学校是全世界最优秀特种兵的集中营。在这里代表的意义不仅仅是个人,而且还代表着自己所在的国家。当要退出去敲钟的时候,国旗就将被降下来。所以每个人都不会轻言失败。为了不落后于其他队员,谁都不肯在医院里多呆一秒。负伤也坚持训练。这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忍耐伤口的疼痛,还有克服自己心理上的松懈。在忍受了那么久的痛苦之后和医院里的舒适相比,每个人都会想要解脱。要克服精神上的障碍,带伤训练。这所付出的比以前多的多。

影片中让我感触颇深的是两名中国士兵追捕犯毒分子的那一刻。他们是那样的无所畏惧、永不可挡。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高分电影风雨哈佛路观后感

全文共 1021 字

+ 加入清单

莉丝出生在纽约的贫民窟,尽管父母吸毒,莉丝仍然深爱着他们。她在毒品、艾滋、饥饿充斥的环境中度过童年。在学校,莉丝肮脏的衣着和藏在头发里的虱子让她饱受同学嘲弄,终因逃课被送进女童院。15岁时,莉丝拼尽权力维持的家庭最终破碎,她开始流落街头,捡拾垃圾,偷东西,她整夜乘坐地铁,因为只有在这里才能温暖入梦。莉丝早就知道,自己的生活之外,还有一个光明鲜亮的世界。只是她与那世界始终相隔。

莉丝流落街头时,母亲因艾滋感染而死,莉丝深受触动,她决定不再继续这样的生活,她要改变命运,重返高中。无处安身的莉丝常在地铁上、走廊里学习、睡觉,她用2年的时间完成了4年的课程,并获得了“《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哈佛大学。

这是一个女孩与命运抗争的故事。面对逆境与绝望,她不屈服的勇者精神,令人动容。

珍惜无价的自尊

当影片中莉丝最好的朋友想要住进收容所时,想要再次街头流浪时,想要去卖淫、吸毒,沦落社会底层时,莉丝说:“不,我要去上学。”她要抛弃过去那种逃学、居无定所的生活,考上哈佛。这体现了她的自尊。

扬起自信的风帆

莉丝是乐观的。她面对困难与失败,不轻言放弃,而是告诉自己,她又找到一个远离失败、接近成功的通道。

莉丝是进取的。她要在2年内读完4年的课程,修了10门课,是每天最晚走却最早到的学生。

莉丝是专注的。当她最好的朋友被赶出收容所时,她因专注比赛,没有管朋友。

综上,莉丝是自信的。

走向自立人生

莉丝是自立的。她说:“是我在照顾我的妈妈。她是我的‘孩子’。”她从小无人照顾,出去打工,自立生活甚至照顾他人。她8岁时,就“成人”了。她是自立的。

人生当自强

莉丝即使无家可归、母亲去世,依然奋发向上,对未来充满希望,积极进取。她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志存高远,执着追求。她活出尊严,活出个性,实现人生价值。莉丝,是自强的。

为坚强喝彩

从小,莉丝父母就吸毒、酗酒,母亲卖淫,吃能从垃圾箱拾吃的。8岁时,她就被迫上街乞讨。很快她就无家可归。父母就有了艾滋。16岁,母亲去世。她一年只能花70元。作为纽约底层的人民,她的经历就是一部挫折史,而挫折,没有给她任何反击的余地。

她选择了坚强。她睡在地铁上。她修了每一门课,2年学完4年内容。她永远是最晚走、最早来的学生。她同时打工换来微薄的收入。她曾支撑起整个家庭。

莉丝,是最强的。

风雨哈佛路》是一个自尊、自信、自强、坚强的女孩与命运抗争的故事。面对逆境与绝望,她不屈服的勇者精神,令人动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电影《龙凤店》观后感

全文共 1207 字

+ 加入清单

虽说(龙凤店)的前半段很雷人,但它低级的笑料里透出了一股很可爱、很纯粹的感觉。加上(唐伯虎点秋香2)的客串,倒显得合乎时宜。

在影片中,正德皇帝朱厚照因宫中寂寞难耐,于是决定微服出巡,却遭到了“江南四大才子”欺骗,钱财尽失,与三位同行官员流落街头。之后四人又一起前去丐帮“强鸡山,吃大餐”,遭遇强敌,鸡山坍塌,三位官员情急之下救错了人,摔下鸡山的正德皇帝假装失忆,在饥寒交迫中遇到了美丽善良的凤姐,而且一见倾心。他为凤姐的龙凤店制作菜单,烹饪美食,与龙凤店店员合唱的(朱笑了)被冠以侮辱国姓的罪名,但峰回路转的剧情使得黄帝被救出,平息了宁王的叛乱,歼灭了反贼,最终与凤姐携手打造了一段天赐良缘。

(龙凤店)在桥段的设计和细节的描绘上有许多亮点,诸如午马山寨版的“啃得起”,潘长江和罗家英的抖眉神功(锦衣卫暗号),高潮将启时的那一首经典的(猪笑了),都让影迷们开怀大笑。

更值得一提的是罗家英饰演的史官司马西,以笔为刀的历史“涂鸦者”,自始至终都以自己的原则和操守贱贱地翻版着全程叙事。所谓历史和真相在这里被摆弄得很脆弱,但我不仅也被他那执着的勇气和原则打动了。另外,那个没完没了的蹂躏别人的耳朵,令人惊叹的长慈公主在结尾时竟然说话如此简洁,且说自己去了一趟黄土高坡,回到京城便不再唠叨,也是战乱后的一剂调味。

有一位观影者说:“110分钟的电影,可以做到让观众5分钟一小乐,10分钟一大笑已经算是成功了。”确实,喜剧片的出发点就是为了娱乐,让观众放松心情。即使是恶搞,也搞得很愉悦。几位“重量级”的喜剧演员罗家英、梁小龙、潘长江等等都极富喜感,他们在影片中所表现的“喜感”超越了两位主演,成为这部喜剧“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两位主演给观众也带来了笑,那是会心的笑容,这种笑是轻轻的酸涩、淡淡的甜蜜、是微微触动了你我心底最深处的情感。

正德皇帝与李凤姐的爱情故事也是一大亮点。皇帝那深不可测的城府被影迷看在眼里,正暗暗佩服他的才略和智谋是,李凤姐却黯然离去,那个单纯的小龙不在了。但是相信所有看过的人都会感动于皇帝的那句:“如果你说朕骗你,那朕就骗你一辈子,朕要骗你回皇宫,朕要骗你为朕生一大堆龙子,朕要骗你跟朕幸福快乐的过一辈子”但凤姐却在因害怕欺骗放弃了幸福。皇上眼中充满伤痛,夹杂着怒火。此时的正德已经不是那个小乞丐、小跑堂,那个龙凤店里嘻嘻哈哈的小龙了,他是皇帝,他的地位、他的威严、他与生俱来的骄傲是不能允许被人拒绝他的,于是他下令“把龙凤店给朕拆了!”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啊,当他在店里吃着凤姐为他煮的清汤面时,背景音乐响起了(天长地久),我以为这回是一部令人回味但叹息的悲剧,而结果总是出人意料的,又是一幕熟悉的场景,皇宫里的长安街,依旧繁华,但多了一家“龙凤店”,皇帝李小龙,皇后李凤姐一如曾经龙凤店里一样,嬉戏打闹。这简单的照应开头的一幕,是电影更完整,更值得回味。

这部喜剧片安排拍出了喜剧电影少有的细腻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电影《狼图腾》观后感800字

全文共 866 字

+ 加入清单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这是我们印象中的大草原。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狼图腾》,让我对草原上的狼与人的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

故事发生在一九六七年,陈阵和杨克为了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从北京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插队做知青。在这里,他们结识了蒙族老人毕力格一家。有一次,陈阵见到了草原上最神秘的动物:狼。从那以后,陈阵对狼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冬天,草原上黄羊队伍逐渐扩大,把草吃得一干二净。饥饿的狼群在精心布阵后发动突然袭击,一举歼灭了黄羊。狼群吃饱后,把剩下的黄羊埋在雪地里,作为过冬的储备。但是,它们的黄羊却被追踪而至的牧民给偷走了。后来,牧场场长包顺贵带人去掏狼崽,陈阵在参与的过程中偷偷抱养了一只狼崽,他想做科学实验,想用它给狼狗配种并且驯养它。人们不知道,狼群把人们所做的一点一滴都看在眼里。虽然有人反对包顺贵所做的事情,但是事实已无法改变。狼群被人类的举动彻底激怒了,它们开始实施疯狂的报复,牧民的牲畜损失惨重。但是,包顺贵不知道,发生的这一切,都是由于人类破坏了草原的生态平衡,他领导牧民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灭狼行动。很短的时间内,草原上的狼就所剩无几了。影片的结局不用我多说,大家也想象得到,由于食物链的破坏,草原受到了难以修复的创伤。最后,草原上空那一朵狼型的云,让我潸然泪下。

影片结束了,可是我的心还在影片中荡漾。这部影片给我的感悟就是:这一切的一切,归根结底都是人类造成的。人的贪婪,人的无知,让整个草原的生态系统遭受重创。草、羊、狼,缺少哪个环节,这条食物链都会因失衡而断裂,而这恰恰是草原生态系统得以维持的关键。我既为狼的处境感到同情和悲愤,又为牧民的做法感到无奈和悲哀。

这部影片也让我看到了与先前我从别人口中得知的不一样的狼的形象,它们重情重义,聪明机智,富有团队精神,并且有自尊心,跟人们所传的卑鄙无耻的形象完全不符。我想,这就如老子所说,凡事都有对立面吧。

我认为这部影片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它让我重新认识了狼,学习了狼的可贵品质,同时也认识到了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狼,愿你做蒙族人民心中永远的图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电影《心灵点滴》观后感

全文共 2140 字

+ 加入清单

昨晚在《医事法》的课上看完了电影心灵点滴》,感慨万千,一夜难眠。

曾几何时,我也是非常同情患者的,为什么现在变得这样冷漠呢?记得实习的时候,我和闺蜜都曾不止一次为病人死亡而痛哭流涕,闺蜜甚至当时哭得比家属还伤心。而现在如果再看到实习生为病人哭泣,我们只会觉得他们"太幼稚了"。

我研究生读的是神经内科,病房里大部分病人是脑梗塞,我每天去看他们时都要进行神经系统查体,然后指导他们进行康复训练。我印象很深的一个病人是个老太太,来的时候大面积脑梗,半身几乎全瘫了,大部分肌肉肌力为0,只有个别的部分还可以微动,肌力为1,不过她的意识是清晰的。这样的病人多数来讲恢复得都不好,因为肌力为0,他们很难用上力,我只能安慰老太太说,剩余活着的脑细胞可能还可以部分代偿这些功能吧,现在最好努力活动这些还可以微动的部分,让它们刺激刺激脑细胞。而让我惊奇的是,没过几天,老太太的脚居然能动了!后来手也微微能动一点,于是我抓住机会每天鼓励她进行功能锻炼,教她锻炼肌力,后来出院的时候,这半身的肌力基本可以达到3-4级,已经很了不起了!我告诉她,后期还需要长期的锻炼,想站起来还是有希望的,她和家属走的时候都非常开心。后来再遇到大面积脑梗的病人,我都以这个老太太为例,鼓励他们。还有一次,我的一个病人也是脑梗半身不遂,当天来的时候情绪低落,第二天我去看她的时候,她竟然说着说着就嚎啕大哭起来,护士长听到动静还以为她欺负我就赶紧跑过来看,我赶紧说没事就把门关上了。她主要是觉得自己还年轻,才四十出头就变成了废人;我极力安慰她,说年龄更大的、病情更重的病人都可以通过功能锻炼而恢复得很好,她这么年轻,一定可以恢复自理能力的!后来她通过功能锻炼,出院时是走出病房的,让我非常欣慰!和病人家属吵架的事我也干过,那是一个脑梗塞后遗症期的病人,神志不清,长期卧床,只能靠输液维持生活。每天护士都很头疼给她扎输液,因为长期卧床,她的四肢已经萎缩,血管也越来越细,以至于后来只有一个技术最好的护士可以扎成功了,连护士长都不行。但是由于身体原因,那个护士有一天被调到门诊去了,那里更加清闲适于养病。她走了以后,我这个病人的输液就成了一个最棘手的问题。我于是找家属谈话,希望他同意我们给病人扎一个中心静脉插管,这样每天的输液问题就解决了。但没想到家属不同意,说既然还有人可以扎成功,为什么不继续扎呢,为什么要做这项创伤更大的操作呢,人员调动是你们的问题,我不管!于是我和那个家属大吵一架,回到办公室还哭了半天。过了大约一个小时,我想想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啊,于是又回到病房向家属道歉,并心平气和地商量这件事,没想到家属竟然反过来向我道歉,并痛快地同意了。我开始觉得很委屈,因为真心诚意为病人着想竟然家属会这么不领情,但家属向我道歉的那一刻,我感觉到了被理解的快乐。

毕业后我来到放射科工作,接触病人的机会不多。离开神经内科的时候,我的导师和师姐师弟们都羡慕我,说我以后再也不用接触

病人了,真好。当时的我很惊讶,因为我在研究生阶段从没觉得接触病人有什么痛苦的,我只是觉得常常对他们爱莫能助是最无奈的事。

然而工作之后,我的态度却发生了变化。因为工作中主要面对的是影像资料,即使给病人打电话也只是为了多了解一点病情从而出一份更可靠的报告,我对那些急切想知道结果的病人越来越不耐烦,我总是说,我需要再仔细看看,而且还有上级大夫要看的,现在不能告诉结果,告诉了也不准确。我们还有个岗位是"接诊医师",负责接待来检查的病人,主要是对申请单过于简单的病人补充病史,有时还需要查体,当然顺便就需要向他们解释检查的注意事项、造影剂的危险性等。我在这个岗位工作的时候,发现有很多病人都是带着怒火过来的,甚至有的人把对临床医生的满腔怒火转嫁到我们身上--他们不敢得罪给他们看病的临床医生。病人不容许我们犯错误,甚至对于等待时间过长也怨气很大,有很多病人坚持用别人的名字做检查,导致信息不准确,这样有误诊的危险,也让人不厌其烦......事实上接触病人的时间少了,反倒看到的都是他们的缺点,厌恶情绪激增,对那些只是想多问几句的病人也变得有点不耐烦了。我们的主任总是说,要对病人好一点,她本人对挂她号的病人总是十分客气,看片子比平时要仔细许多。我不知道她是如何保持心情平静的,她对我们永远也不够满意,但对病人却关爱有加,甚至有说有笑。

和我差不多年资的医生如今也多数对病人冷漠了,再也提不起当年的热情。聊天的时候发现,我们工作中多多少少都被病人或家属伤害过,主要是伤心,所以对越来越多的病人失去了信心,不知道哪个人将来就会反咬一口。老公说他现在对病人反倒比研究生的时候要好一点了,因为他越来越发现病人之间的差异,所以对大部分病人都越来越好,真心诚意帮助他们,只有对那些素质比较低的病人保持一定距离;或许这就是一个医生开始成熟的表现吧。

反过来看《心灵点滴》,如果patchadams最初的表现只是像我们实习时的那种原始的热情,那么当他深爱的人被病人谋杀后,他还能重新建立起对病人的热情,这简直就是奇迹了。我们都有同情心,我们也都感受过帮助病人的快乐。但怎样能在被病人伤害过之后还继续对他们好,这需要一个心理调整的过程,也需要在实践中找到合适的与病人相处的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电影芳华观后感

全文共 1325 字

+ 加入清单

她依然是我十多年来最喜爱的一位作家,偶然从她的第一本《陆犯焉识》开始,紧接着从《天浴》、《扶桑》到《小姨多鹤》、《妈阁是座城》,从《霜降》、到《老师好美》、《谁家有女初长成》···一发不可收拾。严歌苓的文字有种与生俱来的吸引力和冲击力,她塑造故事总是“翻手为苍凉,覆手为繁华”,不需要听外面的评价,读着读着你就能感受到她太会写故事了,而她的故事,又几乎都被拍成了电影。第一次好奇去看她的照片,隔着屏幕的第一眼,脑海里跳出来的两个字:优雅。严歌苓从头到尾有一种淡淡的朴实和真诚,那种浸染在文字里,沾染了一身书卷气的平静、宁和掩盖了她本身所经历的的岁月沧桑,可是这种朴实和真诚里又有着一种严歌苓式的犀利。相由心生,大概这也是读她故事给人感觉的热烈与冷静,繁华和苍凉,时而通畅流利,时而曲折揪心般复杂的所在。听严歌苓讲座,她说话的语调总是不急不缓,温和平静,甚至于还有些拖着小女生气息的尾音,这和她的作品又像,又不像。

后来我才知道,严歌苓新作《芳华》的英文名就叫做:You touched me.

那个一贯喜欢塑造边缘化的女性人物的严歌苓在《芳华》里却一反常态,着力刻画了那个年代部队文工团里主人公“老好人”刘峰的形象,刘峰对林丁丁的后背触摸导致“好人”刘峰结束了他的英雄时代,而刘峰对小曼的托举触摸则给了小曼最需要的尊重和信心。他们都因为那一记触摸,走向了完全不同的生命轨迹。

面对那人格几乎近乎于完美的老好人刘峰后来众叛亲离,她说,“一旦发现英雄也会落井,投石的人格外勇敢,人群会格外拥挤。我们高不了,我们要靠一个一直高的人低下去来拔高,要靠相互借胆来体味我们的高。”

小说的最后,刘峰罹患癌症,小曼在他病床前照顾了三年,直至去世,这是小曼对刘峰当年touch的回报吗?我想,那远远不止是回报,更多的是在人生际遇不经意的偏离和嘲讽中似冷似热的依恋。

这么多年来依然对严歌苓毫无抵抗力,还是因为她的每一本书读完都能叫人倒吸一口凉气,心塞很久。这种心塞不会给人带来痛苦和不快,而是真正的从作品里迸发的力量让人进入对人物,对时代,对现在的人性的种种思考。

人果然还是自私的动物,面对刘峰“老好人”的完美,人们一边享受着他的善意,又见不得他的出类拔萃,总想从他身上寻出一些蛛丝马迹,好佐证这一类人也有如同他们自己一样的狭隘,卑劣和阴暗的一面。好人往往都是这样,无论在那个时代都是可有可无的,善良总是最廉价,我们从小受着那些“向雷锋学习”的教育,做好事要不留名···可是,一旦被贴上“好人”的标签,那些肆无忌惮地猜疑和背叛随之都来了。而面对这些,你,只能是一个好人,否则你之前的种种,都会是“作秀”,此时那些人就终于可以扬起他们的嘴角,嘲讽道:“看啊,这就是那个好人···”

命运无常,人性多变。书中最后的结局在人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好人没有好报,这个“活雷锋”并没有被时代所包容,落水之后还引来一顿痛打,何小曼又何尝不是呢?所以,严歌苓的作品向来在揭示社会底层的一些罪恶上时毫不留情面的,我们能洞悉平凡中的伟大,却也能窥测到伟大中的丑陋。

人生本就不易,无论是哪个年代,无论大人物还是小角色,平凡或伟大,卑微或高尚,最终都会芳华落尽,或许,我们需要的是那多一点点的慈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电影《一条狗的使命》观后感

全文共 849 字

+ 加入清单

一条狗的使命》,乍一看,以为是给小朋友看的,朋友介绍说这是喜剧,好吧,节日轻松一下。走进电影院,才知道我们大错特错。不知从哪个点开始,一众女人哭得稀里哗啦,纸巾派上大用场。无关乎悲剧,它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敲打着心灵,感动着大家。对于我这种喜欢思考人生的人来说,这部电影让我顿时感到精神上的充盈。

朋友说这种高逼格的电影倡导真善美。没错,电影的主线就是讲述阳光善良的男主人公从孩提时开始与一只小狗真挚而美好的感情。男主人公对小狗无条件的爱,小狗对男主人公单纯的爱,无不让人感动。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小狗在几番轮回中对人类和自然始终充满善意,原来小狗是如此可爱的精灵啊,电影归来,看到街上的小狗顿时好感度倍增。

可是这部电影无不催促着我们进行深入的人生思考。电影开篇狗狗就提出一个哲学性问题:“活着是为了什么?”也就是活着的意义。看完电影,我们知道,对于它来讲,意义就是找到了这个想要爱护的人。结篇狗狗又告诉我们要活得开心、活在当下,是的,因为它再次找到了这个想要陪伴一生的人。

电影创作者构思巧妙,赋予狗狗几世轮回。对于一条可以轮回的狗狗,它可以活得简单而开心。而电影内外,我们人类终究躲不开两个议题--分离和永恒。

影片多次讲述生离与死别。男主人公与女友分手、小狗与自己心爱的小狗分离……。然而产生集体泪奔效果的是,男主人公去上大学与一直相伴的小狗分开,后来小狗因暮年肾功能衰竭,即将离去,男主人公赶回来送别。近期读台湾作家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书中几个故事也述说着离别。古往今来,这是人类难以逃脱的宿命,面对分离,我们又是何许的无可奈何。

正因为分离,人类努力追求着永恒。男主人公坚持单身,步入老年,终等到自己心爱的女孩,让人为之动容。更戳中泪点的是,狗狗历经几番轮回,早已变成另一条狗,但记忆犹在,最终回到两鬓斑白的男主人公身边。这让我想到另一部电影《时间旅行者的妻子》,电影人们巧用奇思和妙想,让感情在电影中得以永恒。永恒太难,尤其在这个浮夸和速食的社会,可我们的人性深处还是无限向往着永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电影观后感大全心得体会

全文共 707 字

+ 加入清单

演员的脸部表情、编剧的安排、震撼人心的音乐和场景、有趣的拍摄技巧……这些都是好电影带给我们的感受。它们,能让我陶醉于情节中,身历其境,增添了我的想像力,也更让我开拓眼界。

那一天晚上,妈妈突然发现了一部叫《灵魂冲浪手》的影片。一位美国女孩贝瑟妮,非常热爱冲浪,从小,爸爸妈妈就带着她和哥哥一起去她们家附近──夏威夷海冲浪。但突然地,在某一天,不幸的事发生了!贝瑟妮遭到鲨鱼的攻击,左手被咬断了;但她不放弃梦想,继续冲浪。经过了辛苦的练习,终于重登舞台,成为一位职业冲浪手。

当贝瑟妮的左手被咬断时,到处都是血,她昏迷在海滩上,我看到她在一旁的家人慌张地叫救护车,我当时内心十分地焦急、紧张,全家屏气地注视着电视。贝瑟妮痛苦地发现她的梦想快要毁了,伤心地哭着,我和妈妈也流下了泪来,她彷彿成了我的知心好友,我非常希望她能实现梦想。

经过一番挣扎,贝瑟妮开始苦练。只有一只手,怎么能撑起冲浪板,还要滑水前进?苦练的情节真是让我又担心又害怕!电影里拍了很多她比赛冲浪的镜头,面对其他双手健全的竞争者,我觉得实在很不公平。裁判愿意先给她十分钟先跑,但贝瑟妮拒绝了。我觉得她好勇敢,看到她努力地站在冲浪板上,试着用一只手保持平衡,有好几次被水淹没,但不管如何,她都会再重新站起来。

看着看着,我发现自己又流泪了。我哪有她的勇气?在众人眼光下,向生命的低潮奋斗,朝着自己的梦想,化不可能为可能。很多人没有她努力的精神,不像她,总是毫不退缩,勇敢向前。

后来,我才知道这是由真实故事改编的。我对生命斗士都充满了敬佩,觉得他们实在很伟大!那部电影,让我很感动,不仅让我认识了伟大的小人物,也充实了我的想法、我的生命,也让我看到了世界的美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电影黄玫瑰观后感

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上有这样一种人,她们不富有,甚至有点贫穷,不高大,甚至有点瘦弱,不光鲜,甚至有点卑微,但却用羸弱的身躯,守护着一方平安,她们便是医生。

邹笑春是抚顺市传染病医院艾滋病治疗与关爱中心原主任,长期坚守在艾滋病防治工作第一线,为爱滋病患者这一特殊群体构建一个心手相牵的关爱之家,在看到同事被冲动的病人威胁时,她会奋不顾身全力相救;在和病人接触,不需要任何防护措施,反而和病人更加亲密,举手投足间都流露着对患者的鼓励与关爱;周末从来不休息,手机24小时开机,病人或科里有事随叫随到;不定期的对病人进行电话访问……就是这样以为兢兢业业的医生,却别查出患有肿瘤,家人朋友反复劝导让她住院,但她却坚持一定要把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不顾日益加重的病情,仍坚守岗位,最后因医治无效不幸去世,年仅44岁。

邹笑春便是电影《黄玫瑰》中的主人公,电影围绕着她的工作、家庭与情感展开,讲述了发生在邹笑春与她的十几个病人及几位年轻同事身上的故事。主人公无私奉献、善良勇敢、积极乐观的形象,为我们歌颂了人间的真情与大爱。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人来说,最大的快乐,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他人。我想邹笑春也许就是这样想的,虽然我们不是百万富翁,随手便可拿得几十万。但我们要知道奉献从不分大小。即使是贫民百姓,我们也可以保证不随手乱扔垃圾,就是这样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对于我们的社会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当我们感受一缕阳光,听见一声鸟鸣,触摸一滴露珠,那是来自于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喜悦!当我们迎来新一轮朝阳,目送夕阳西下,那时是时光丰富了我们的生命!甚至,当我们承受了一次风雨,走过了一段泥泞,那是生命给了我们战胜的勇气!这一切,都需要我们用一颗奉献的心去面对,学会了奉献,我们便拥有了快乐,拥有了幸福,也拥有了力量!

邹笑春是医学界的楷模,为学医的我们树立了导向,或许我们做不到弃自己的生命于不顾,但是我们可以做到把苦,累,怨留给自己,将乐,安,康送给病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金刚川电影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721 字

+ 加入清单

二0二0年十月迎来一个重要的纪念日,即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七十周年。一九五0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将战火燃烧到鸭绿江边,开国领袖一声令下,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国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战胜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侵略者。

在环境恶劣 条件艰难,敌人强大,我军弱小的情况下,我军以中国特有的近战 夜战

运动战枪林弹雨的战场,勇敢穿梭,让敌人惊恐万分。在重要的战役打出了万岁军38军。

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之所以取得军事胜利,其主要原因就是以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为主导的政治工作所产生的精神力量,政治优势成为我军致胜的战略优势。无数先烈

革命前辈们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牺牲贡献,英雄事迹可歌可泣。

与许许多多的革命前辈相同,我的父亲母亲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也参加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战争,保卫和平,抗击敌人,我为他她们感到骄傲和自豪!永远怀念他她们!

抗美援朝志愿军取得的伟大战果震惊了全世界!抗美援朝是中国的“立国之战”“立威之战,”打出了中国的伟大地位和尊严,表明了已经强大的起来的新中国绝对不会让任何一个国家对他进行欺负。

对于新中国来说,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必将永彪史册,万古流芳!打败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狂妄。充分表明,中国人民是不畏强暴的,有敢打必胜的信心和勇气,中华民族这种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是我们民族之魂。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使之更加发扬光大。我们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七十周年,就是要大力学习和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继续发扬全国人民和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表现出来的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在当今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要立足于世界之林,更要有这种大畏的爱国气节和英雄气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电影长城观后感

全文共 678 字

+ 加入清单

张艺谋的电影长城》四天票房破2亿,据说是不错。就去看了,看完了,就后悔去看了。《长城》讲的是中国古代某朝代,按照推算,大抵是宋代。故事简单:宋代的一支军队,张艺谋称之无影禁军。利用长城作为天然屏障,同凶残的猛兽饕餮斗智斗勇,在国际主义战士的帮助下,消灭入侵者,拯救全人类。影片立意宏远,主题鲜明,政治正确。未曾上映,水军们断言:这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好电影,国际元素和中国传统相结合,代表了中国电影一个新的水平。余生也晚,余智亦低,但人到中年,评价电影优劣自有一套标准。对电影《长城》,我总体感觉是2008年奥运开幕式的电影版、故事版!传统文化和好莱坞制作苟合,媚上,媚下,向审查者献媚,向观众讨好。电影《长城》是自命“国师”的张艺谋在江郎才尽之际,给自己盖棺定论的作品,是一个老男人在艺术道路上苦寻无果的哀鸣!

电影《长城》的反智主义。电影是光和影的艺术。好的电影,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无处不闪现人性的光辉,无处不显现智慧的光华。《长城》一片,以人和兽的对立为开篇,以人最终战胜兽为结局。通篇刻画人的勇猛,同时,又处处以兽的智慧反衬人的愚钝。宋代,是中国科技文化高度发达的时代,宋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是古代中国科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我们说《长城》是反智主义的,正是基于时代背景、历史文化发展水平所作出的判断。诚然,电影不是科教片,不是纪录片,但电影反映的东西必须有依据,必须要有历史的事实,可以讲故事,但不可臆想。女兵蹦极杀饕餮的桥段,就是典型的反智主义战术。张艺谋想表现的是战士的英勇无畏,是面对强敌的舍身取义,而我,看到的却仅仅是人的无能,以身饲饕餮的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夺冠》电影感悟_中国女排夺冠观后感

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女排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她们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五次蝉联世界冠军,为国争光,为人民建功。她们的这种精神,给予全国人民巨大的鼓舞。

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没有私心杂念、敢于牺牲的人,才能做到宠辱不惊,在各种困难挑战面前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集中精力迎难而上、勇闯难关。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培养这种为实现国家、民族利益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

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女排精神包含着很多层意思。其中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团队精神。郎平巧妙运用团队协作的法宝:用老队员稳军心,用新队员打拼杀,12名队员轮番上场,人人都是主力。女排背后的大团队也形成了支持女排的强大正能量,各种专业人才形成了托举女排高峰的巍巍高原。推进民族复兴,我们更要万众一心,人尽其力,凝聚攻坚克难、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中国女排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艰苦创业史。从白手起家到铸就辉煌,靠的是艰苦创业;从低谷再到巅峰,靠的仍然是艰苦创业。这样的艰苦创业精神,在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的新长征中永不过时!

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30多年来,中国女排前进的道路上有辉煌也有挫折,但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中国女排一直顽强拼搏,永不言弃。处顺境就自强不息增创更大优势,处逆境则自强不息化劣势为优势,从不怨天尤人,始终以顽强拼搏精神带给人们感动与鼓舞。在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尤其需要弘扬这种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也只有这种精神才能保证我们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接力赛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建党伟业观后感

全文共 823 字

+ 加入清单

学院组织观看了《建党伟业》,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历史,了解中国近代史上最可歌可泣的一页。

除了演员明星阵容的强大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人心灵的冲击。电影再现了那段风雨飘摇的历史,重温了老一辈革命家为了挽救人民与水火之中,为了拯救危难中的中国,历经千难万险,经过不懈斗争,最后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历程,对我们这些出生在新社会、沐浴在党恩下的年轻人,是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正处于命运的危难时刻: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妄图灭我中华,瓜分我领土。同时也因为中国长期被西方列强瓜分和欺辱的惨痛教训,警醒了国人,“靠洋人是永远没有出路的”。因此一些有识之士纷纷行动,寻求救国之路。其中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然而这一革命的果实却又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为了享受自我的帝王梦,签下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使原本残破的中国更加四分五裂,紧接而来的军阀混战,更进一步的加剧了人民的苦难。

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与辜鸿铭进行辩论时,我们能够看出新旧思想在当时高层知识分子中斗争的严酷;当我们听到中方代表顾维钧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所说的那些话时,我们在愤怒的同时,又不得不深思“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真谛。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个时候诞生的。它应允了历史的要求,应允了民族的要求。它的诞生,给中国带来了期望,给人民带来了光明,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从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的斗争,最终最后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劳动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作为当代学生,我们活在一个没有战火硝烟,只有和平的阳光雨露里,我们拥有自由,享受自由,我们看着国家在党的领导下渐渐走向繁荣富强。虽然已经过去那么多年了,但我们不会忘了过去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艰辛,也不会忘了此刻中国共产党为我们建立的一个国泰民安的家园,也不会忘了未来为中国共产党出一份力将国家建立的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电影《热血教师》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1021 字

+ 加入清单

克拉克作为一名教师,无疑是出色的。在他的一系列出色的教育教学中,其中的三个方面让我十分佩服:

一、敢于理解挑战。教师都喜欢聪明的学生,因为聪明的学生容易教,好管理。但克拉克却是一个喜欢理解挑战的教师,就像他自我说的,“敢于做梦,敢于冒险”。他自我十分明白,他在哈林小学理解的是一个怎样样的班级,这是一群来自社会底层、无拘无束、自由散漫的学生,他们在教室里赌博打架跳舞化妆,公然向教师挑衅,将教室弄得一团糟,课堂上坐在桌子上聊天,完全无视教师的存在,从不遵守学校的纪律……也就是说,他们自我也已经把自我放弃了。应对这样的学生,克拉克先生并没有退缩,甚至主动向校长请求,要求去教这个班级的学生。

二、巧用方法,教好学生。

有一句话大家以往争议了好久“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仅有不会教的教师。”我想,在那里,体现的就是一个方法问题。方法对头了,方法巧了,能够教好的学生会更多。克拉克在教育这一群孩子的过程中,想尽办法,甚至兵行险着。这一连串的方法中,处处体现着他的聪明和智慧,更体现了他对学生的深挚的爱。他还没有开始上课,就已经进行家访了解学生。他用制定班规打响了第一炮,在制定班规的过程中,让学生们慢慢信服了他这位教师。他向学生学习“学习双跳”,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并且也向学生证明,努力了,一切皆有可能。他用惩罚自我的方式(喝牛奶)来赢得孩子的认真听讲,虽然自我差点呕吐,却让学生们学会了上课。……他用自我的爱心与智慧,用独特的教学方式感染了学生并使他们学会了学习,他用他的细心与善良关注每个学生的特长,给他们自信。最终,在克拉克先生的教育下,孩子们变了,孩子们的学习成功了,克拉克的付出也得到了丰硕的果实。

三、不言放弃,直至成功。

大家其实都明白,做一件事,只要坚持下去,就有成功的可能。同样的,在教育孩子(异常是特殊孩子)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长期坚持下去,孩子也能够教育好,只是我们有时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坚持,所以教育的效果也就不是十分明显。在克拉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他也曾想到过放弃,也曾被“莎美卡”气得离开教室。但最终他还是坚持下来,并且用他更加独特的有魅力的方法来吸引学生、教育学生。他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对于已经记有两次大过、再有一次就被开除的“泰肖恩”,他更是十分有耐心,处理十分细致。最终赢得了“泰肖恩”的信任,也让“泰肖恩”的学习获得了成功。

我想,一个教师,只要用心去爱孩子,教孩子,会有办法的!孩子也会带给你更多的欢乐和惊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电影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

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又到了新学期,我又看了《开学第一课》,这次的主题是“先辈的旗帜”。

开始了,经过音乐伴奏后,主持人缓缓走来,讲了“三棵杨树”的故事:当红军来到四川的若尔盖大草原,有一个八岁的小孩冲老家出发时带了一根柳枝在路上,后来他生了重病只好留在那里,他把柳枝插在草原上,八十年后,六条已经变成柳树了,而他也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

讲完以后,请出了三位老红军,我不禁对他们肃然起敬,这三位都是经历过长征的战士,是英雄!

后来,一位老将军的女儿讲到红军尝毒草牺牲了十一人时,我顿时心头一紧,又牺牲了十一条生命啊!想想我们现在衣食无忧的生活,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他们值得我们尊敬。

当一位将军的子女说红军一天只吃一颗红豆时,我震惊了,一天居然只吃一颗黄豆,现在的人哪受得起这种罪,甚至还有人浪费食物。红军很伟大,正因为他们当年努力拼搏,才有了现在的新中国,才有了如今的幸福生活。

无数先烈的英雄事迹,告诉我们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在建设现代祖国的征途中,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面临多大困难,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向着理想信念不断前进,胜利必将属于我们!让我们高举先辈的旗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