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勤学成语故事有哪些最新20篇

导语:这是关于小灰兔的故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兔子优秀作文,欢迎查阅,谢谢!

浏览

2618

作文

1000

败军之将不言兵成语故事

全文共 288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帮助刘邦夺取天下,汉军大将韩信率兵往东攻打赵国,并在背水一战中大败赵国大军,俘虏了赵国的将军李左车。当李左车被绑到韩信面前时,韩信却亲自为李左车解开绳子,并恭为上宾,以礼相待。韩信知道,在背水一战中,赵国大将陈余不听李左车先发制人的建议而导致兵败。否则,战败的就是汉军。韩信很欣赏李左车的军事才能以及犯颜直谏的态度。由于韩信还要继续率领汉军继续攻打邻国的燕国和齐国,所以,韩信就向李左车征求作战的意见。

但李左车却回答:“臣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今臣败亡之虏,何足以权大事乎?”意思就是说一个兵败国亡的俘虏,没有资格同韩将军在此谈论兵法,计议大事。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成语故事的中英文版

全文共 1328 字

+ 加入清单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770-476 BC), prince Zhou Xu of the State of Wei killed his brother and became the new emperor. Zhou Xu was a tyrant. He oppressed his people and indulged in wars of agGREssion. By launching wars, he tried to divert the peoples attention and reduce their discontent with him in order to consolidate his dictatorship.

The Duke of the State of Lu leant about Zhou Xus usurpation of state power and his ambitious plan, he asked a senior official,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Zhou Xus move? "The official answered, "He indulges in wars , bringing his people much disaster. He wont get their support. And hes capricious, so few of his close friends follow him. He can never achieve his success. In addition, war is like fire. If one launches wars endlessly without restraint, hell eventually burn himself. "

Sure enough, the people of Wei with the help of the State of Chen overthrew Zhou Xu and killed him in less than a year.

Later, people use it to mean that those who do evil will finally ruin themselves.

春秋时期,卫国的王子州吁杀死了他的哥哥卫桓公,成为了卫国的国君。州吁是个暴君,他压迫百姓,到处侵略别的国家。他想利用战争来分散百姓的注意力,减少人们对他的不满,巩固他的专政。

鲁国的君王知道州吁篡夺了王位,还想吞并其他国家,就问他手下的一名官员:"你认为州吁的目的能达到吗?"那位官员说道:"州吁到处打仗,给人民来了灾难。人民不会支持他。他这个人又反复无常,身边没有什么亲信。他不可能实现自己的野心。而且,战争就象火。无休止地打仗,最后,火会烧到自己身上。 "

果然,不到一年,卫国人民就在陈国的帮助下推翻了州吁的统治,并处死了他。

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来比喻干害人的勾当,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成语故事

全文共 1453 字

+ 加入清单

《五灯会元·丹霞天然禅师》宋·释普济

邓州丹霞天然禅师,不知何许人也。初习儒学。将入长安应举。方宿于逆旅。忽梦白光满室。占者曰:“解空之祥也。”偶一禅客问曰:“仁者何往。”曰:“选官去。”禅客曰:“选官何如选佛。”曰:“选佛当往何所。”禅客曰:“今江西马大师出世。是选佛之场,仁者可往。”遂直造江西。才见马大师,以手托幞头额。马顾视良久曰:“南岳石头是汝师也。”遽抵南岳,还以前意投之。石头曰:“著槽厂去。”师礼谢入行者房。随次执爨役凡三年。忽一日石头告众曰:“来日铲佛殿前草。”至来日,大众诸童行各备锹镬铲草。独师以盆盛水净头。于和尚前胡跪。石头见而笑之,便与剃发。又为说戒法,师乃掩耳而出。便往江西,再谒马师。未参礼,便入僧堂内。骑圣僧颈而座。时大众惊愕,遽报马师。马躬入堂视之曰:“我子天然。”师即下地礼拜曰:“谢师赐法号。”因名天然。马师问:“従什么处来。”师云:“石头。”马云:“石头路滑,还弛倒汝么。”师曰:“若弛倒,即不来。”乃杖锡观方。居天台华顶峰三年。往余杭径山礼国一禅师。

唐元和中。至洛京龙门香山。与伏牛和尚为莫逆之友。后于慧林寺遇天大寒。师取木佛焚之。人或讥之。师曰:“吾烧取舍利。”人曰:“木头何有。”师曰:“若尔者,何责我乎。”师一日谒忠国师。先问侍者国师在否。曰:“在即在不见客。”师曰:“太深远生。”曰:“佛眼亦觑不见。”师曰:“龙生龙子,凤生凤儿。”国师睡起,侍者以告。国师乃鞭侍者二十棒遣出。后丹霞闻之乃云:“不谬为南阳国师。”至明日却往礼拜。见国师便展坐具。国师云:“不用不用。”师退步。国师云:“如是如是。”师却进前。国师云:“不是不是。”师绕国师一匝便出。国师云:“去圣时遥,人多懈怠。三十年后觅此汉也还难得。”师访庞居士。见女子取菜次。师云:“居士在否。”女子放下篮子敛手而立。师又云:“居士在否。”女子便提篮子去。

元和三年。师于天津桥横卧。会留守郑公出,呵之不起。吏问其故。师徐而对曰:“无事僧。”留守异之。奉束素及衣两袭。日给米面。洛下翕然归信。至十五年春告门人言:“吾思林泉终老之所。”时门人令齐静方閤南阳丹霞山。结庵以奉事。三年间,玄学者至。盈三百众,构成大院。师上堂曰:“阿你浑家切须保护。一灵之物不是你造作名邈得。更说什么荐与不荐。吾往日见石头和尚。亦只教切须自保护。此事不是你谭话得。阿你浑家各有一坐具地。更疑什么禅。可是你解底物。岂有佛可成。佛之一字永不喜闻。阿你自看善巧方便。慈悲喜舍不従外得,不著方寸。善巧是文殊,方便是普贤。你更拟趁逐什么物。不用经求落空去。今时学者,纷纷扰扰。皆是参禅问道。吾此间无道可修,无法可证。一饮一啄各自有分,不用疑虑。在在处处有恁么底。若识得释迦即老凡夫是。阿你须自看取。莫一盲引众盲,相将入火坑。夜里暗双陆,赛彩若为生。无事珍重。”

有僧到参。于山下见师乃问:“丹霞山向什么处去。”师指山曰:“青黯黯处。”僧曰:“莫只这个便是么。”师曰:“真师子儿,一拨便转。”师问僧:“什么处宿。”云:“山下宿。”师曰:“什么处吃饭。”曰:“山下吃饭。”师曰:“将饭与阇梨吃底人。还具眼也无。”僧无对。长庆举问保福:“将饭与人吃感恩有分。为什么不具眼。”保福云:“施者受者二俱瞎汉。”长庆云:“尽其机来又作么生。”保福云:“道某甲瞎得么。”玄觉征云:“且道,长庆明丹霞意,为复自用家财。”师以长庆四年六月二十三日。告门人曰:“备汤沐,吾欲行矣。”乃戴笠策杖授屦。垂一足未及地而化。寿八十六。门人斫石为塔。敕谥智通禅师,塔号妙觉 。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励志简短成语故事破釜沉舟

全文共 547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年,秦国的三十万人马包围了赵国(那不是原来的那个赵国)的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赵王连夜向楚怀王(不是原来那个楚国的国王)求救。

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谁知宋义听说秦军势力强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来,不再前进。军中没有粮食,士兵用蔬菜和杂豆煮了当饭吃,他也不管,只顾自己举行宴会,大吃大喝的。

这一下可把项羽的肺气炸啦。他杀了宋义,自己当了“假上将军”,带着部队去救赵国。

项羽先派出一支部队,切断了秦军运粮的道路;他亲自率领主力过漳河,解救巨鹿。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这就叫破釜沉舟

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楚军士兵见主帅的决心这么大,就谁也不打算再活着回去。

在项羽亲自指挥下,他们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拚死地向秦军冲杀过去,经过连续九次冲锋,把秦军打得大败。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打这以后,项羽当上了真正的上将军,其他许多支军队都归他统帅和指挥,他的威名传遍了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依山傍水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17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依山傍水

【汉语拼音】yī shān bàng shuǐ

【近义词】:倚山傍水

【反义词】:不毛之地

【成语出处】宋·叶适《安集两淮申省状》:“奔迸渡江求活者几二十万家,而依山傍水相保聚以自固者亦几二十万家。”

【成语解释】依:依靠。傍:靠,靠近。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指地理位置很好,褒义词。

【依山傍水造句】风景区内,依山傍水,环境优美。

【依山傍水的成语故事

叶适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年(1150年)五月初九(5月26日)出生在温州瑞安县城南门望江桥一带,叶氏祖籍处州(今浙江丽水地区)龙泉县,在叶适的曾祖叶公济时方徙居瑞安。

叶适的少年时代,家境贫困。“自处州龙泉徙于瑞安,贫蒉三世矣”。其父叶光祖,字显之,性情开朗,有大志而未入仕途,以教书为业。母亲杜氏嫁到叶家的那一年,正逢水灾,家中器物被大水冲尽,自此更为艰难,居无定址,先后迁过二十一处,“穷居如是二十余年”。杜氏生于瑞安,勤劳贤慧,善于教子,她对童年时代的叶适影响很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三生有幸四字成语故事

全文共 454 字

+ 加入清单

唐朝有一个和尚,号国泽,对佛学有高深的造诣,和他的朋友李源善很要好,有一天,二人一同去旅行,路过一处地方,看见一个妇人在河边汲水,那位妇人的肚子很大,已经怀孕了。圆泽指着妇人对李源善说:“这个妇人怀孕已经有三年了,等待我去投胎,做它的儿子,可是我一直避着,现在看见她,没有办法再避了。三天之后,这位妇人已经生产,到那个时候请你到她家去看看,如果婴孩对你笑一笑,就是我了。就拿这一笑作为凭证吧!再等到第十三年那一年,中秋的月夜,我在杭州天竺寺等你,那时我们再相会罢。”他们分别后,就在这一天夜裹圆潭果然死了,同时那个孕妇也生了一个男孩子。第三天,李源善照看圆泽的话,到那位妇人家里去探看,婴儿果然对地笑了一笑。等到第十三年后的中秋月夜,李源善如期到达天竺寺去寻访;

刚到寺门口,就看到一个牧童在牛背上坐看唱歌,道:“三生石上旧情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

现在一般人凡是比喻有特别的缘份。或朋友闲在一种偶然的机会里或特殊的环境中相识,成为知己,又能够帮助自己的,就以“三生有幸”来称誉。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小学生哲理成语故事

全文共 1301 字

+ 加入清单

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杞人忧天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不学无术

汉武帝在位的时候,大将军霍光是朝廷举足轻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监死前,把幼子刘弗陵(昭帝)托付给霍光辅佐。昭帝去世后,霍光立刘询做皇帝(宣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权四十多年,为西汉王朝立下了不小的功勋。刘询继承皇位以后,立许妃做皇后。霍光的妻子霍显是个贪图富贵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儿成君嫁给刘询做皇后,就乘许娘娘有病的机会,买通女医下毒害死了许后。毒计败露,女医下狱。此事霍光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等事情出来了,霍显才告诉他。霍光非常惊惧,指责妻子不该办这种事情。他也想去告发,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后想,还是把这件伤天害理的事情隐瞒下来了。霍光死后,有人向宣帝告发此案,宣帝派人去调查处理。霍光的妻子听说了,与家人、亲信商量对策,决定召集族人策划谋反,不想走漏了风声,宣帝派兵将霍家包围,满门抄斩。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霍光传》中评论霍光的功过,说他“不学无术,暗于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读书,没学识,因而不明关乎大局的道理。

成语“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才高八斗

南朝谢灵运,是一位写了大量山水诗的文学家。他聪明好学,读过许多书,从小受到祖父谢玄的厚爱。他出身于东晋大士族,因他袭封康乐公的爵位,世人称他“谢康乐”。他身为公侯,却并无实权,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谢灵运自叹怀才不遇,常常丢下公务不管,却去游山玩水。后来,他辞官移居会稽,常常与友人酗酒作乐。当地太守派人劝他节制一些,却被他怒斥了一顿。可是,谢灵运写的山水诗,却深受人们的喜爱。他每写出一首新诗,立刻就会被人争相抄录,很快流传开去。宋文帝接位后,将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诗作和书法赞为“两宝”。谢灵运更加骄傲了,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成语故事拔苗助长读后感200字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期间,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成语故事书,我在里面学到了很多成语。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成语故事是《拔苗助长》。

从前,有一个农夫他是个急性子,老是担心自己的禾苗长的不够快,于是他就把禾苗一棵一棵拔高了。第二天早上,他的儿子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能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就不会得到成功。故事里的农夫就犯了这样一个思维错误。我们在学习中也应该避免犯这样的.错误,从不会到会,从不懂到懂是有一个过程的,就像种禾苗一样,要一点一滴的积累,踏踏实实的学习,最后才能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我还学会了如何使用这个成语造句: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门无杂宾成语故事_300字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mén wú zá bīn

成语故事】晋朝太守刘耽的儿子刘惔学识过人,他能把著名学者孙盛的哲学文章驳得体无完肤,深得司马昱的赏识,被调到外地当官。他信奉老子与庄子的道家学说,主张清静无为,办事非常严肃,过着隐士般的幽居生活,从未有杂乱的客人上门。

【出处】门无杂宾,尝会神情独得,便超然命驾,径之龙山;顾景酣宴,造夕乃归。  晋·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解释】家中没有闲杂的人来作客。形容交友谨慎。

【用法】作宾语、补语;形容交友谨慎

【相近词】门无杂客

【成语示列】唐赵大夫崇,凝重清介,门无杂宾。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苛政猛于虎的成语故事介绍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苛政猛于虎也”来自《礼记?檀弓》。根据《汉书?艺文志》,礼记是孔子的弟子,听孔子传授有关礼仪的学问,记下笔记集结成书的。也有另外的说法是孔门更后面的弟子,去收集有关于礼仪学问的书籍编辑而成的。在古书中所谓的“记”,通常指的都是经书的注解,而礼记不仅仅止于对礼仪作注解,内容还包括了对古代礼节的阐述,是汇编古代礼学的重要著作。

“苛政猛于虎也”说的是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回,孔子路过泰山,在泰山旁边的一处坟墓前,看见一位妇人,正十分哀伤的哭泣。孔听到这哀凄的哭声,让子路上前去询问。子路问:大娘,您哭的这样的悲哀,是不是有什么伤心事儿呀?这位妇人回答说,我公公被老虎吃了,我丈夫也被老虎吃了,现在我儿子又被老虎吃了。子路于是问,那您为什么不离开这儿呢?妇人说,到处都是苛政啊!孔子感慨万千地对学生们说,千万记住啊!苛政猛于虎。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啊。

从孔子所在的春秋时代,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但是在这个世界上,还是常常听说在许多国家存在着苛政,也还常常听到有人甘愿冒着生命危险,流离失所,逃离本国,去别的国家去当难民。这些难民宁愿在收容国过着贫困的生活,也不愿意再回到母国。这不就印证了孔子所说的“苛政猛于虎也”。

〖原文:孔子适齐,过泰山,有妇人哭于墓,使子路问之。答曰:昔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也,今吾子又死也。子路曰:何不去乎?妇曰:无苛政。子路以告。孔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居安思危成语故事

全文共 290 字

+ 加入清单

宋、齐等国联合攻打郑国,弱小的郑国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于是请晋国做中间人,希望宋、齐等国家能够打消攻打的念头。其它国家因为害怕强大的晋国,并不想得罪晋国,于是纷纷决定退兵。为了答谢晋国,于是郑国国君就派人献给晋国许多美女与贵重的珠宝作为贺礼。收到这份礼物之后,晋悼公十分高兴,就将一半的美女赏给这件事的大功臣魏绛。没想到正直的魏绛一口拒绝,并且劝晋悼公说:“现在晋国虽然很强大,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因此而大意,因为人在安全的时候,一定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这样才会先做准备,以避免失败和灾祸的发生。”晋悼公听完魏绛的话之后,知道他时时刻刻都牵挂国家与百姓的安危,从此对他更加敬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马齿徒增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释义

的牙齿,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现一般用于自谦,意思是年龄虽然增大了,但学问没有长进,事业没有成就,白白地度过了日子。

出处

战国·梁縠赤《梁传·僖縠公二年》。

故事

春秋时期,晋献公一心想要吞并虢国,但是攻伐虢国必定要经过虞国。晋献公怕虞国不肯轻易让路,这可是个大问题。

大夫荀息便对晋献公献策:“大王,依小臣之见,不如以骏马和美玉作为交换条件,贿赂虞王,以便向虞国借路。”晋献公没有做声,美玉和骏马是他的两样至宝,他实在有些舍不得。于是,荀息又说:“大王,骏马和美玉可以再夺回,而虢国却不可多得啊。”晋献公沉思半日,终于接受了大夫的意见。

虞王对晋国献来的美玉和骏马爱不释手,一口允诺为晋国攻打虢国让出一条路。于是晋国轻而易举地把虢国灭亡了。

但是,晋献公却一直闷闷不乐,荀息猜出了晋献公的心事,于是对晋献公说:“大王,小臣曾说过,‘骏马和美玉可以再夺回’,现在虞国对我们毫不设防,不如我们来个一网打尽,同时吞并虞国,夺回大王的两样至宝。”

晋献公同意。回师的路上,晋国果真又占领了虞国。荀息牵回骏马,手中捧着美玉走向前去,对晋献公说:“大王,美玉还是那块美玉,只是骏马的牙齿增长了。”(“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后人以此话引申出“马齿徒增”这句成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临危不惧的解释及成语故事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临危不惧

【拼音】:lín wēi bù jù

解释】:临:遇到;危:危险;惧:怕。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成语故事】:

出处:《邓析子·无厚》:“死生自命,贫富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孔子周游列国路过匡地,因他的相貌长得与当年侵犯过这里的阳虎相像,加上他的学生严回讲说当年跟着阳虎来此的情形,激怒了匡人,于是便被匡人重重包围,不得脱身。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路,起初被冲散了。他担心老夫子受不起惊吓,急忙冲入包围。不料孔子竟谈笑风生,而且还弹着琴,神情并不沮丧。子路问:“老师,你怎么还有这样的兴致啊?” 孔子答道:“我跟你说,在水中来去,不怕蛟龙的,是渔夫之勇;在野外来去,不怕虎豹的,是猎人之勇;面对着雪亮的刀枪,不怕死活向前冲的,是战士之勇;掌握自己命运,认识当前局势,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南州冠冕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南州冠冕

【拼音】:nán zhōu guān miǎn

【解释】:南方人才中杰出的人。指才识出众的人。

【成语故事】:

三国时,刘备的重要谋士庞统,是襄阳地区大名士庞德公的侄儿。他年轻时模样朴实迟钝,没有人看重他,但庞德公很了解他的才能。 当时,荆州有个贤士,名叫司马征,善于识别人才,与庞德公是知交。庞统十八岁时,庞德公让他去拜访司马征。庞统来到司马征家时,他正在桑园里采桑叶,庞统就坐在桑树下与这位贤士交谈。两人从国家大事谈到诗书字画,越谈越投机,从白天一直谈到黑夜。司马征发现,他面前这位十八岁的青年竟然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见解也相当独特,不落俗套,不由大为惊异,便称赞他是南方士人中的第一人。由于司马征的称赞,庞统的声名日益显露。那时,隐居在隆中的诸葛亮常去拜访庞德公。庞德公对他和庞统的才能同样赏识,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庞德公认为,这两位青年都是当世俊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滴水石穿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滴水石穿

【拼音】dī shuǐ shi chuān

【解释】水不断下滴,可以洞穿石头。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成功。

【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近义词】铁杵磨针,水滴石穿

【反义词】半途而废、浅尝辄止

故事】1 从前,有个人叫张乖崖,在崇阳担任县令。有一天,一个管仓库的库吏从仓库里出来,县令见他顺手将一文铜币丢进自己的口袋里。经追问盘查,库吏承认铜币是从仓库里偷出来的。县令下令拷打。库吏不服:就这么一个铜钱吗,有什么了不起!县令不听则已,一听,想起当时的风气之坏,决定从重惩罚。于是提笔批道: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是:一日偷一钱,千日就是千钱。时间一久,绳能锯断木头,水能滴穿石头。当即下令将库吏斩首。2 从前有一块非常坚硬的石头,旁边有一些水,它对水高傲地说:嗨!你这个没用的家伙,这么脆弱,有什么用?quot;quot;谁说我没用,我还能把你打穿呢!quot;石头听了,捧腹大笑:就你?来呀!从此,水一滴一滴,日日夜夜地击打着石头,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石头被水给打穿了,石头满是惊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经典成语故事:大公无私

全文共 196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故事有着独特的魅力,它既具有丰富的内涵,深远的意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公无私的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公无私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晋平公有一次问祁黄羊说:“南阳县缺个,你看,应该派谁去当比较合适呢?”

祁黄羊毫不迟疑地回答说:“叫解狐去,最合适了。他一定能够胜任的!”

平公惊奇地又问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呢!”

祁黄羊说:“你只问我什么人能够胜任,谁最合适;你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阳县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后。替那里的人办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称颂他。

过了一些日子,平公又问祁黄羊说:“现在朝廷里缺少一个法官。你看,谁能胜任这个职位呢?”

祁黄羊说:“祁午能够胜任的。”

平公又奇怪起来了,问道:“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怎么推荐你的儿子,不怕别人讲闲话吗?”

祁黄羊说:“你只问我谁可以胜任,所以我推荐了他;你并没问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

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当上了法官,替人们办了许多好事,很受人们的欢迎与爱戴。

孔子听到这两件事,十分称赞祁黄羊。孔子说:“祁黄羊说得太好了!他推荐人,完全是拿才能做标准,不因为他是自己的仇人,存心偏见,便不推荐他;也不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怕人议论,便不推荐。像祁黄羊这样的人,才够得上说“大公无私”啦!”

【拼 音】 dà gōng wú sī

【解 释】完全为人民利益着想,毫无私心。

【英文】Selfless

【归类】词语,成语。

【造句】 共产党员要襟怀坦白,大公无私。

【近义词】 舍己为公、铁面无私、黑白分明、两袖清风。

【反义词】 假公济私、自私自利、利欲熏心,谋私。

【原文】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问:“解狐非子之仇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 (军事长官),其谁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相关人物介绍:

祁奚(前620(壬申年)--前545),姬姓,祁氏,名奚,字黄羊,春秋时晋国人(今山西祁县人),因食邑于祁(今祁县),遂为祁氏。周简王十四年(前572年),晋悼公即位,祁奚被任为中军尉。祁奚本晋公族献侯之后,父为高梁伯。"下宫之难"后,晋景公曾以赵氏之田"与祁奚"。悼公继位,"始命百官",立祁奚为中军尉。平公时,复起为公族大夫,去剧职,就闲官,基本不过问政事。祁奚在位约六十年,为四朝元老。他忠公体国,急公好义,誉满朝野,深受人们爱戴。盂县、祁县均设有祁大夫庙。他曾推荐自己的杀父仇人解狐替代自己的职位。

由于时代所限,祁奚在政治上并无卓越的业绩可称。晋景、厉、悼、平四世,秦、楚、齐、晋争霸正酣;晋内忧迭起,是政治家施展抱负的大好机会。况景公继位(前599年)至厉公末年(前574年),正是祁奚20到40多岁期间,年富力强,理应有充足的精力参与国家事务。但这数十年间,却是祁奚政治生涯的空白时期,颇令人费解;究其原因,恐是晋公室宗族势力较弱所致。历史上,晋宗法血缘关系比较松弛,经过多次晋宗族相残事件后,异姓和异支的卿大夫贵族逐渐把持了朝政。至景公、厉公以后,晋同姓大夫仅剩栾氏、郤氏、羊舌氏、祁氏四家了。景公和厉公采取的是重用异姓卿族,压制同姓宗族的政策,厉公杀三郤(即郤锜、郤犨、郤至),亡郤氏;平公时灭栾氏;到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祁奚孙、叔向子,相恶于君",六卿"遂以法尽灭其族……分其邑为十县",晋公室益弱。可见,景公、厉公以后,同姓大夫正在逐步退出晋国政治舞台而让位于"六卿",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上述问题了。

《诗小雅》赞:"言惟有德之人,能举似已者也。"相传解狐为祁县东冀里人,为人正直廉洁,做官时也曾举自己的仇人刑伯柳为上党守。柳往谢解狐,解狐说:"举子,公也;怨子,私也,子往矣怨子如初也。"其耿直倔强的性格同祁奚何其相似。祁午也是晋国当时著名的贤才。他"好学而不戏,守业而不淫,柔惠小物而镇定大事,有质直而无流心",任中军尉后,"军无秕政"。袁启疆称祁午"为诸侯之选"。左氏和孔子由此慨叹,"祁奚于是能举善矣。称其仇,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举其偏,不为党。"给祁奚以极高的评价。

君子认为祁奚为这种情况下能够推举有德行的人。称道他的仇人而不是谄媚,安排他的儿子而不是勾结,推举他的副手而不是结党。《商书》说:"不偏私不结党,君王之道浩浩荡荡",这说的就是祁奚啊。解狐能被推举,祁午能被安排,羊舌赤能有官位,建立一个官位而成就三件事,这是由于能够推举好人的缘故啊。唯其有德行,才能推举类似他的人。《诗》说:"正因为具有美德,推举的人才能和他相似。"祁奚就是这样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老马识途出处:关于这个成语故事,《韩非子》和《管子》都有记载,不过稍有出人。

老马识途关于这个成语故事,《韩非子》和《管子》都有记载,不过稍有出人。

春秋时,齐国的国相管仲,跟随齐桓公攻打孤竹国。原来因为山戎国侵犯燕国,齐桓公出兵援助燕国,打败了山戎,而山戎王逃往孤竹去了,于是齐国继续进兵,去汀孤竹3

据《韩非子·说林》上篇说:齐国军队去时是春天,回来时却已是冬天,沿途景物,大不相同,因而迷失了道路,不知该怎么走,大家很着急。管仲说:“不要紧,老马可以作我们的向导,它们有经验,认得路。”于是挑选几匹老马,放它们走在前头,队伍跟着走。结果,果然找到归路,平安地回来了。

《管子》也有这段记载,不过它说迷失道路的原因,是由于中了敌方的奸计:孤竹国国王答里呵故意叫黄花元帅向齐桓公假投降,把齐军诱进了迷谷瀚海,那里一片沙漠,荒无人烟,风又大,天又冷,而且又是黑夜里,因此迷了路。挨到天亮,才由管仲想出了利用老马作向导的办法,把军队带出了迷谷。后来,人们便用“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的老人能带领年轻的新人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击壤而歌成语故事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击壤而歌

成语拼音:jī rǎng ér gē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太平盛世。

实用性:生僻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年代:近代

成语解释:击壤:古代的一种游戏。打击土堆而唱歌。比喻太平盛世,人人丰衣足食。

成语来源: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一回:“衣冠辐辏,车马喧阗,人人击壤而歌,处处笙箫而乐。”

成语造句:林语堂《读书救国谬论一束》:“不过是我们中庸知命系统哲学的新解释,是我们羲皇上人击壤而歌的新变相。”

击壤而歌的成语故事

上古时期,帝尧治国50年,他十分虚心,不敢自信自满,经常穿上平民的服装,亲自到民间察访,了解自己政绩的好坏,在康衢见到一个老人吃饱饭在玩抛石子游戏,并唱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日而食。”

击字开头的成语

击壤而歌    击楫中流

包含有击字的成语

击楫中流    以卵击石    避其锐气    击壤而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龙的成语故事有什么

全文共 2506 字

+ 加入清单

龙,作为我们中国人独特的一种文化的凝聚与积淀,已经扎根与深藏于我们每个人的潜意识里头。那么,关于龙的成语故事有那些?

白龙鱼服

春秋时期,吴王过烦了宫中的生活,于是想穿上老百姓的衣服到民间去走一走,还想和他们一同饮酒。这决定可吓坏了满朝文武官员。若是吴王在出行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危险,谁能担当起这个责任?大夫伍子胥也认为一国之君混迹在百姓中间是很不妥当的。为了打消吴王微服出游的念头,他给吴王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帝养了一条非常漂亮的白龙,这条白龙也是玉帝最钟爱的宠物。有一天,白龙厌烦了天庭单调的生活,就变化为鱼,下凡到一个清冷的池里游玩。它在清清的河水里游来游去,觉得非常有趣。这时,一个名叫豫且的渔人走了过来,这个深池是他每天打渔的地方。豫且看见池水中的这条鱼个头很大,高兴极了,就一箭射了过去。正玩得高兴的白龙突然感到一阵剧痛,原来豫且一箭射中了他的眼睛。白龙带着痛逃跑,愤怒地到玉帝那里告状,要求惩治豫且伤害神龙的大罪。

玉帝充满疑惑地问白龙:“你为什么会让一个渔夫射伤了眼睛呢?当时你是以什么形象出现在渔夫面前的?”白龙回答道:“我当时下到那清冷的池里化为一条鱼……”

玉帝打断白龙的话,说道:“渔夫打渔天经地义,而你化龙为鱼,自贬身份,才招致这无妄之灾,这不能怨恨别人,问题倒是在你自己。你为什么要变化成鱼的形象呢?而豫且用箭射鱼又有什么罪过呢?”经玉帝这么一说,白龙无奈之下,自认倒霉。

伍子胥说完了这个故事,转身对吴王说:“白龙是玉帝所钟爱的宠物,而豫且只是宋国的一个平民。如果白龙不变化成鱼,豫且就不会射伤它。现在您是一国之君,如果不顾自己作为国君的尊贵地位,而与普通百姓一起饮酒,我很担心,怕大王会遇上如同豫且射白龙那样的无妄之灾啊!”

吴王觉得伍子胥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取消了与百姓一同饮酒的念头。后来,人们根据史料记载:“昔白龙下清泠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引申出成语“白龙鱼服”。

此外,关于白龙化鱼的神话故事,还有另一种说法,故事是这样的:河伯(黄河之神)化为白龙,在水滨游玩。后羿见了,一箭射伤了他的左眼。河伯上诉玉帝,请求玉帝杀掉后羿。玉帝说:“你是河神,后羿怎么能射你?谁叫你变作动物的?后羿射的是动物,难道有什么罪吗?”这里说的不是白龙和豫且,而是河伯和后羿了,故事情节并无太大差异。

——《说苑·正谏》

画龙点睛

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很 高超。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 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 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可是, 当人们走近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得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 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

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 日子长了,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

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给龙“点睛”,但是他为了要让庙中留下两条白龙,只肯为另外两条白龙点睛。这一天,在寺庙墙壁 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 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点过第二条龙眼睛,过了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过了一会,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不知去向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引申出“画龙点睛”这句成语,比喻说话或文章,在主要处用上关键性的、精辟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内容就更加生动有力了。但是在知识改革开放的信息时代,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张僧给龙点了眼睛就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成语“画龙点睛”比喻说话或做事关键部位处理得好,使整体效果更加传神。

南北朝时,佛教很盛行。

前秦建元12年,西域涉公和尚来到长安,他能使用咒语咒下龙。每有大旱,皇帝常请他咒龙,一会就看见龙下在钵中,天就会下雨。皇帝和大臣前去钵中观看,都觉得很神奇。

北魏时,僧稠和尚有一次在王屋山中修行,看见两只老虎相搏,吼声震动山岩,僧稠就用锡杖将它们分开,两只老虎被驱散了。

蛟龙得水

北魏时期,朝廷决定南征,急需将才,尚书李冲受命挑选将领,小官吏杨大眼要求率军出征。

李冲认为他的资历不够,杨大眼当众表演自己捷走如飞,他的武艺高强征服了李冲,当即任命他为主帅,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让他蛟龙得水。

【注音】jiāo lóng dé shuǐ

【出处】《管子·形势》:“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

【解释】传说蛟龙得水后就能兴云作雨飞腾升天。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也比喻摆脱困境。

【用法】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

【近义词】如鱼得水、飞黄腾达、一鸣惊人

【反义词】怀才不遇 虎落平阳

画龙刻鹄

起初,马援兄之子马严、马敦都喜欢讥议时事,而与侠客们轻相交往。

马援以前在郊止,写信回家训诫道:“我想你们听到人家过失,要像听父母之名一样,耳可以听到,口不可说啊。喜欢议论人的长短,乱讥刺时政,这是我最厌恶的,我是宁肯死也不愿听到子孙们有这种行为的。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此事,我之所以要再次讲到此事要像男女婚嫁时施衿结离一样,申明父母的训诫,要使你们牢记不忘。龙伯高敦厚周到谨慎,口无异言,谦约节俭,清廉公正有威望,我很爱他敬重他,愿你们向他学习。杜季良豪侠好讲义气,忧人之忧,乐人之乐,好人坏人都合得来,父亲死了,几个郡的人都来吊唁,我爱他敬重他,但不愿你们向他学习。学习龙伯高不到家,还是一个谨慎勤勉的人,所谓雕刻鸿鹄不成可以像一只鹜哩。学习杜季良不到家,就堕落成为天下的轻薄儿,所谓画虎不成反像犬了。到现在为止杜季良还不可知,郡里的将领们一下车就切齿恨他,州郡都说他,我常为他寒心,所以我不愿子孙们学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几个与战争有关成语故事介绍

全文共 2516 字

+ 加入清单

【破釜沉舟】公元前206年的巨鹿之战,当时项羽大败章邯。这场战争有两个意义:一是消灭了秦军主力,农民军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二是项羽由一个将军一跃成为联军统帅,战争开始由灭秦之战逐渐向楚汉战争转变。

【坚壁清野】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傕(yù)传》。

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兖(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

那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傕的人,非常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他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门下。曹操大喜,任命他为司马。从此,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出谋划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死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消息传来,曹操夺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着要出兵徐州。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说道:“当年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据有河内,他们都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成了大业。如今将军不顾兖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兖州的军队留多了,则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吕布此时乘虚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兖州。最后,一定是弄得兖州尽失,徐州未取。”他还指出,“眼下正值麦收季节,听说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抢割城外的麦子运进城去。这说明他们已有了准备,一旦有风声传来,他们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转移全部的物资,一切准备就绪迎击我们(原文为:‘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这样,你的兵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东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军队就会不战自溃。”

曹操听了荀傕的话,十分佩服,从此集中兵力,很快打败了吕布。后来,又打败了刘备,占据了徐州。

“坚壁清野”:坚壁,是加固城墙和堡垒;清野,是将野外的粮食、财物收藏起来。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这是对付优势之敌的一种作战方法。

【揭竿而起】这个成语出自西汉贾谊的《过秦论》,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情。

公元前209年7月,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出两名差官押着九百名贫民壮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去防守边疆。这两个差官又从壮丁里挑选出两个身强力壮的人作屯长,让他们再去管理其余的壮丁。这两个屯长一个叫陈胜(字涉),是个雇农;另一个叫吴广,是个贫农。他俩原来并不认识,现在碰在一起,共同的命运,很快就使他们成了好朋友。

陈胜、吴广一行往北拼命赶路,一点也不敢耽误。因为按照秦王朝的法令,误了日期,是要砍头的。可是,他们刚刚走了几天,才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西南),正赶上下大雨,只好扎了营,待天晴再走。雨又偏偏下个不停,眼看日期是耽误了,陈胜同吴广商量,说:“咱们即便走,误了日期,也是死;逃,给官府抓住,也是个死。反正是个死,不如大家一起反了,推翻秦二世,为老百姓除害。”

吴广也是个有见识的人。他同意了陈胜的意见,并商定借着被秦二世害死的太子扶苏和深得群众拥戴的原楚国大将项燕(项羽的祖父)的名头,以号召天下,去攻打秦二世。

于是陈胜和吴广就带着几个心腹首先把那两个差官砍死,然后提着他们的头,向大家讲明了不起义造反就得白白地送死的道理。这几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愿豁出性命跟着陈胜、吴广一块儿干。大伙砍伐树木为兵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倒秦二世,替楚将项燕报仇。大家还公推陈胜、吴广做首领,一下子就把大泽乡占领了。大泽乡的农民一听陈胜、吴广他们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纷纷拿着锄头、铁耙、扁担、木棍来营里投军。

人们将“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简化成“揭竿而起”这个成语,比喻高举义旗,起来反抗。多泛指人民起义。

一夫当关

故事:《史记》载:公元前207年刘邦入咸阳,“守函谷关,项羽至,不得入。”函谷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形势,由此可见。古代,还有几个与函谷关有联系的成语故事。

【围魏救赵】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齐国派田忌率军救赵。田忌乘魏国空虚而引兵攻魏,魏军回救本国,齐军乘其疲惫,大败魏军,赵国因而解围。

【出奇制胜】战国时期,齐国将领田单用火牛阵出击燕军,使燕军大败。这就是孙子兵法势篇中“凡战者,以奇胜。”

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儿,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秋波盈盈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秋波盈盈

【汉语拼音】qiū bō yíng yíng

【近义词】:暗送秋波、千里命驾

【反义词】:冷眼相待

【成语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六回:“再看秋痕,早是秋波盈盈,默然不语。”

【成语解释】形容眼神饱含感情。

【秋波盈盈造句】车刚到站,她早已秋波盈盈,不停的诉说着相思之苦。

【秋波盈盈的成语故事

《花月痕》第六回:再看秋痕,早是秋波盈盈,默然不语。荷生便向群花说道:“站了好一会,今日太难为着二十瓣金莲了,请散开坐坐吧。”子慎便跟着说道:“两旁空椅,你们随意坐着。韩师爷是个怜香惜玉的人,再不拘你们的。”秋痕早轻移莲步,从东走向窗下花架傍一把小方椅那里去了。大家也有跟着走去的,也有向西窗下去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