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的信念教学反思实用20篇

浏览

3631

作文

243

《散文诗两首》教学反思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学生的语文是读出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这是我在本课的教学后再次的感悟。在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让我对所任教两班的学生充满了信心,我深信他们到了初三语文能力绝对不会差,尤其是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在学习的两则短文时,学生能够抓住关键的词句去深入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比如《金色花》,“为了好玩”一句,学生分析到:“这是我为了逗母亲开心,似乎与母亲在玩一个爱的捉迷藏,表现我对母亲的爱。”再如;“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学生能分析出“突然”表现“我”要给母亲一个惊喜,也表现了“我”的天真、活泼、调皮。另外,学生在阅读时能很快地捕捉道能够表现文章主旨的关键句,如《荷叶.母亲》,学生能够抓住最后一段来理解文章的主题。

一个学期快结束了,我一直在抓学生的“读”,学生一天天地进步,感悟理解能力逐步提高,而在这个过程中,我讲得非常“少”,学生读多了,自然就有了感觉,而这“感觉”是学生自己的“悟”所得,是“教”所不能代替的!抓好“读”是语文教学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教学反思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一、课程资源何其多,但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可以为课堂所用,在选择材料时可以遵循以下原则:需要性原则、教育性原则、适应性原则、优先性原则。这样,我们就可以灵活地在生活中选取语文课所需要的材料,而不仅仅停留在语文教科书上。一段音乐,一个故事,甚至一道数学题,一副画,都是课程资源。

二、小学阶段不一定只遵循写整篇作文的模式。适当地给学生增加一定的片段练习。在形式上也不一定只拘泥于记叙文,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写诗歌,填宋词。形式多样化的同时,学生的兴趣也日渐浓厚。

三、现代教育更充满人性美。重视了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育中如果没有了“人”,就是毁灭的教育。本课中学生精彩而质朴的灵气是这堂课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四、因时间关系,本课只能让学生初步感受排比句的语言魅力。还要靠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利用课程资源,增加练习机会,以加深学生对排比句的印象。巩固学生运用排比句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漫画作文的写作》教学反思_成长作文600字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漫画作文的写作”这堂课的教学我以学生喜欢的漫画为话题,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漫画,接着欣赏几幅漫画,再介绍如何写漫画作文,欣赏几篇漫画作文,最后让学生动笔练习。本节课学生练习的漫画主题与家庭生活息息相关,如:“宝宝快跳”,“如此孝心”,“相依为命”。

教学中有描写祖父辈对孩子的亲情和欣赏有描写传承意义,以及长辈培养孩子的角度和方法的,以漫画形式表现诙谐幽默的生活乐趣的,总体来说整个课堂教学强调了家庭生活的亲情、责任、理解和孝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感悟家庭生活的缤纷世界,激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表达对家庭生活的热爱。

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感受和生活阅历。家庭生活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在活泼的气氛中积累、感悟、探究。平时,学生对家庭生活的感受是经验型的,是零碎的片段。通过《漫画作文的写作》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家庭生活的认识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领悟到家庭生活的本质。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对话、写作几个方面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实践中来,感受到漫画的魅力、语言文字的魅力,进一步走向课外阅读,走向开放的大语文教学的境界,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作文课教学反思

全文共 984 字

+ 加入清单

上周我给学生们上了节作文课。因为我的教学对象是一群初三年级的特别害怕写作文的孩子们,所以在上课前,我就在想怎么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们对“写作”的畏惧感呢?我打算认真地倾听一下同学们的心声。因此在这节课的准备过程中,我向同学们提了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写作文难吗?具体难在哪里?”鼓励同学们畅所欲言。学生们也许也许也是感受到了我的真诚,也许是少了课堂的约束,表现的特别积极。有的说:“没有内容可写”。有的说:“不知道怎么把要写的内容表达出来”。有的说:“写出来的内容像白开水,越写越没信心了”。听了学生的发言,我心里有底了。学生们在写作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生活中不是没有写作的材料,而是同学们很少留心观察生活中值得记录的小细节,缺少了善于发现的眼睛。二、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忽略了对写作技法的归纳和演练。三、缺乏必要的文辞积累,文章缺乏文采。既然找准了病根,那就得趁热打铁,对症下药。

在上课伊始,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标题:“三句话写好作文”。学生们这下可炸了锅。有的人表示怀疑,有的人迫切想知道究竟是那三句话。在学生的“千呼万唤”中我板书了这三句话并作出了简明的解释:一、把要写的事情写清楚了。(及格)二、把要写的事情写清楚了,并有文采。(优秀)把要写的事情写清楚了,并有自己的感悟。(高分)。公布答案后,学生似乎对我的说法将信将疑。于是,我拿出了事先准备的两篇中考考场作文(《怀念葱油饼相伴的日子》、《那一刻我长大了》),请学生们当一回“小老师”评判一下文章写得怎么样。接下来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有的同学说:两篇文章的作者都从生活小事中感受到了真情。有的同学说:《那一刻我长大了》这篇文章,作者观察很细致,用词也特别准确,也很有文采。譬如,作者写因为天气热,补鞋子的老爷爷额上渗出了汗珠。用“渗”而不是“流”。待学生评判完毕,当我告知学生这两篇作文就是今年中考的高分作文时,学生终于信服了写在黑板上的三句话。最后,我给学生们提出了有关写作的两点希望:一、多观察,多练笔。二、从身边的小事写起,记小事,书真情。

课后,我认真地反思了这节课的教学。在课堂上我充分地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给了学生一些写作上的启发。但课堂有限学习无限,要想让学生们真正地爱上写作,写好作文,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会学生立足生活,感受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感恩老师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1002 字

+ 加入清单

《语文标准》明确提出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如果学生连说真话的勇气就没有,我们很难要求他在作文中有所创新,只有敢于说真话,讲实话,才能谈创新。因为只有学生把写作当作是一种需要,把写作当成是自己情感渲泻,真情流露,价值体现,理想放飞,表述真善美,鞭笞假恶丑的舞台时,学生的内驱力才能调动起来,学生智力中潜在东西才会涌现,创造性才会得到充分的发展。然而,学生的作文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假大空 的不正之风。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经常会发现这样让人啼笑皆非的现象:

一次作文,发现有许多篇写自己父母亲生病住院,甚至自己亲人去世的内容。结果作文写得空洞无文,读起来索然无味。这不能不说是 假大空思想对学生的一种影响。如果这种风气不能及时止住,对社会的危害是无穷的,六十年代的浮夸风已给人们的记忆留下了伤痛,我们不希望那样的悲剧重演。

试想,我们培养出来的人连讲真话的勇气都没有,我们还能指望他有什么创新,就更别说能为社会有所作为了。当然导致学生不敢讲真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作为教师同样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有忽视学生讲真话的现象,本来学生讲的是实话,由于我们用成人的眼光去待它,强加一些成人的思想、情感和观念,甚至把学生当作异端看待,予以无情地批评乃至呵斥,学生哪还敢讲真话。比如教学中有这样一篇作文,由于学校采取分层次教学,各班所使用的资料不尽相同。于是一个同学针这种现象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认为学校这是在歧视差生,为此表达了对学校的不满,整个作文可谓情辞恳切,笔锋犀利,表达流畅,写的全是自己的所感所想。按理说这是一篇佳作,相比其他学生的作文来说更富有创造性,因为这种敢于说真话的精神和勇气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然而遗憾的是这篇作文却未能评为优秀作文。这实际上是对学生创新性的一种扼杀。同时,在教学中,广大教师为了应付考试,往往在无意识地对学生加以引导:思想要健康,立意要高远。学生为了高分只好跟着这样一些套话转,能写出真话来吗?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一定提倡学生说真话,鼓励学生讲实话,为学生营造一个说真话,抒真情的平台。让作文真正成为表现自己喜怒哀乐,张扬个性的一面镜子,让学生想笑就放声笑,想哭就尽情地哭。当然,我们提倡学生说真话,绝不等于说学生在作文中所说的话是真的就行,不需要引导。

总之,鼓励学生说真话,应该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老师的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批改时语文教师倍感头疼的事,老师一节课详批只能批4、5本,四五十人的作文有时一个星期还批不完,但老师辛辛苦苦批改的作文发到学生手中有几个去看老师的批语,他们在乎的只是作文等级,我感觉效果不太好。以前带五、六年级时,为了批改有实效性,有时自己偷懒,曾私下让优秀学生批改过作文,告诉他们批改的方法,感觉效果不错,但不敢让领导知道。

在近几次的作文批改中,我感到学生的能力超乎我的想象,我原先的目标是优等生批改差生作文中的错字,对每次作文的习作目标进行评价,再进行面对面交流,至于差生只是阅读优等生的作文,学习别人的作文,错别字、不通顺的句子改不出来都不要紧,因为我还要再批阅,打出评价目标,没有想到,差生也能改出部分错别字,有时会争吵起来,吵着让我裁判谁说的对。我感觉这有利于学生作文的共同提高。

我在批阅作文时,发现有几本批的特别好,但不知是谁批的,于是我又让学生写上批改人,这样在讲评时我即对作文情况进行讲评,又对批改情况进行表扬,提高了学生批改的积极性。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也有许多困惑和不满意的地方。今后会逐渐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我的愿望是好的,但不知效果如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比和比例教学反思

全文共 1297 字

+ 加入清单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思维的活动,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一课,教材中安排的教学过程是让学生进行计算后引出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按这样的教学过程进行教学,我们很难找到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帮助,也就很难“帮助学生学会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成了一句空话。

教无定法,好的教学方法无疑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授课效率。从目前情况看,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仍停留在灌输、填鸭、教师讲学生听的初级阶段,教学效果较差。

比例应用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首先说明应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1教学应用正比例的意义来解的基本应用题。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通过方框中的说明突出了怎样进行思考的过程,特别强调了要判断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以及列出比例式所需的相等关系,然后再设未知数,列出等式解答,并在解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改变例1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该怎样解答。

成比例的量,在生活实际中应用很广,这里使学生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其他方法解答同一题目,概括出一般规律。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比例的量,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有利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也为中学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做较好的准备。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比例意义来列等式,又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所以,在教学上要十分重视从旧知识引申出新知识,在这过程中,蕴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运用这个概括对新的实际问题进行判断,这是数学学习所特有的能力。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比例解应用题,同学们回顾一下: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怎样的?

生1:第一步 判断题中的量成什么比例;

生2:第二步 设X

生3:第三步 列出含有X的比例式;

生4:第四步 解答并检验。

师:很好。同学们把解答比例应用题的步骤归纳得很好,确实我们在用比例解应用题时要先判断题中的量成什么比例,再按比例的方法列出比例式,然后解答和检验。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方法完成下面的几道题。(出示准备的练习题)

我带领学生把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方法整理、归纳得天衣无缝,这样的小结对学生的当前解题确有帮助,或许在提示用比例方法解应用题时是不会出错的。但新课程强调的是面向学生的未来,试想想,这样的小结会给学生的将来带来什么?

由于把用比例解应用题归结为这样的四步,学生在解题时按照这样的四步也许是不会错的,但实际上用比例解应用题时,有的也不必一定要按照这样的四步,尽可能简单的列出算式,可以用多种方法列出比例式的题就出不来好效果了。学生的思维训练做不到灵活开放了。()更不用说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品质了。

通过对这节课的总结,我意识到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准,把学生的学放到主要地位上来,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四年级作文研讨课教学反思

全文共 980 字

+ 加入清单

《走进田园,热爱乡村》是第八册语文园地六的习作内容,乡村的景物,乡村的趣事,对于乡村的孩子是很熟悉的。所以我选择了这一内容作为研讨课。我首先出示了一幅幅美丽的乡村图,当同学们看到一幅幅美丽动人的乡村图时,惊喜万分,争先恐后的发言:“春天,我们的乡村好美呀,看,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金黄的油菜花,它们争奇斗艳……”

对于孩子们而言,这是一堂快乐的作文课。对于老师而言,也是一堂收获惊喜的作文课。孩子们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喜悦的心情,在习作中都得到了详尽的描述。作文的过程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在本节课得到了充分体现,这节作文课引发了我的如下思考:

一、孩子感到快乐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要想动笔习作,首先要喜欢习作,要让孩子从内心深处真正体验到作文是件快乐的事情。观察自己的家乡、做游戏等都是作文课的形式,习作可不是只有一种形式,不是只有一个阵地──课堂。广阔的大自然,应是孩子们学习的大课堂,到操场上去,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们感到高兴,增加体验,增强学习的信心,这样对于孩子们来讲,作文的过程将是一个快乐体验的过程。

二、知识积累是写好作文的保证

“我们的乡村,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季节都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红红的柿子像一个个红灯笼,挂在树上,你挤我碰,等着人们去摘呢。”这些语句,是需要平时在阅读中去积累的,在习作中才能灵活去运用。有的同学在习作中能写出优美的语句,有的同学就写不出来。因此,平时建立一个摘抄本,是解决在写作时腹中空空,无话可写的好方法。在阅读时,把碰到的好词好句随时记下来,积少成多,这样就会在习作时产生下笔如有神,文如泉涌的奇妙境界了。

三、充分利用好身边的资源是作文的源泉

第六单元的习作内容是写乡村的生活,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我组织了学生去观察乡村的田园风光,了解乡村的生活,拍摄乡村的图片,搜集乡村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介绍自己的乡村,学生讲得生动有趣。有个学生说:“我们乡村有趣的事很多,有时钓鱼,有时放牛等,我们玩得最有趣的是‘西班牙斗牛’……这是一节很成功的作文课,我充分利用了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相信孩子们对于这样的作文课一定会很喜欢。

通过这节作文课,我体会到我们的语文课堂有着广阔的学习空间,让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接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

[《走进田园 热爱乡村》四年级作文研讨课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记叙文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723 字

+ 加入清单

一般来说,学生的记叙文大都是表现出赞同、赞美、欣赏、歌颂什么,或者是反对、批判、揭露、讽刺什么,当然也有表达自己的怀念、感叹、倾诉、情趣等等的。应该说,写文章的立意是比较自由的。但作文的立意并不是绝对自由的,它是有很多的限定的,它也是有很多的评价标准的。作为一名学生当然也应该有一个受教育的方向,而在作文中也体现了这个方向性,所以,我们的作文立意也符合这些方向标准。

所以,好的立意应该力求做到:

一、 方向要正确

所谓正确,就是立意要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要健康、积极向上。立意正确是写好作文的基本要求,也是评价文章的重要标准。一般来说,我们的立意要与我们目前国家社会倡导的公德相一致,要与当前的时代精神相一致。如:歌颂真、善、美,抨击假、丑、恶,提倡以人为本、爱国、诚信、环境保护、无私奉献等等。决不能表现一些厌世消极的思想,或者是为那些腐败分子、迷信分子歌功颂德。

二、 情感要鲜明

情感的鲜明是指在文章中的情感指向要明确,该批判的批判,该歌颂的歌颂,并且在你的语言中要饱含感情。最好不要出现那些让读者都想不透的模棱两可的情感倾向。这不仅仅会减弱对主题的表现,也会伤害到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也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感情的鲜明最忌的是故作姿态,夸大其辞,没有分寸,这样反而会让人感觉作呕。所以说,我们的感情表达真实可信才会感人,才会打动人。

三、 思考要深刻

深刻的思考就是要求我们能透过事物的现象去挖掘其内在的本质,思考出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能在一般人认识上再进一步,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那一点,并能给人以启示。思考的深刻需要我们对眼前的事物作仔细深入的思考,找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并能用文章的语言表达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作文有效教学学习反思

全文共 1604 字

+ 加入清单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大多学生作文时的所表现出的共性是“眼看着事物的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

一、要浅化习作入门眼前闪烁

对于语文教师,特别是教启蒙作文的老师来说,切忌一开始就和学生讲述许多作文的理论、技法,这样会让学生感到枯燥而有压力,觉得自己根本写不出那样的作文而厌恶作文,丧失对作文的兴趣。习作入门课上,老师可以这样告诉学生:作文就是写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你的快乐、你的忧愁;写一盆花、一棵草、一只小蚂蚁;写和同学做的小游戏;写考试得到100分;写你犯的错误??。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现场示范,以自己的实际写作过程引导学生动笔,将自己的的身边时说出来。至于作文是什么,怎样才能写好作文,这些都需学生在长期的作文实践中慢慢去理解、体会。

二、练写观察日记,积累素材

学会观察事物,提高写作能力,从何入门呢?练写“观察日记”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作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少年儿童热情敏感,充满活力,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能观察到许许多多的东西,如自然景物的状态,气候的千变万化,人物的音容笑貌,社会的各种现象等,而光观察不记录,那么有多少新鲜印象,有趣的事物、生动感人的场面难免会忘记,即便日后能回忆,也是朦胧的。所以,在教导学生养成观察习惯的同时,还要养成练写观察日记的好习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样才能酿出蜜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提倡“观察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师,在平时,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去观察.在课堂上要经常指导学生练笔,使每个学生都能练出一双锐利的眼睛,学会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养成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从而使生活周围的人和物烂熟于心,出口成章。

三、多做游戏,在玩中写,培养写作兴趣。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用游戏的方法教孩子们写作十分有效,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高兴趣,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将游戏融入到作文训练中,教学生玩中写作,写中再现玩趣,使作文成为最轻松平常的事。这样,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再也不觉得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

四、要引导学生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只有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小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可以课外向学生推荐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可以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积累词句之外,还应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积累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等等。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兴趣也就更高了。

五、要写好作文批语

学生的作文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因而强烈地期待得到老师的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或热情地赞扬、鼓励,或诚心地帮助、指点。老师在作文批语中表现出的态度、情感、准确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情绪和兴趣因此,老师对学生的作文要用赞赏的眼光去批改,并通过作文批语使学生得到知识上的满足,学习上的动力,心理上的平衡。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爱作文的情感,同时,要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习惯,在生活中多积累一些素材,这样,学生就不会再视写作为难事,无话说可以变成有话说,不会写可以变成会写,用词干巴可以变成行文流畅,千篇一律可以变成百花齐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兴趣爱好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4992 字

+ 加入清单

近30年的中国作文教学改革史,是一部成绩辉煌的历史,其显著标志是涌现出了许多有影响的作文教学流派。

重视“模仿”的作文教学流派

这一作文教学流派以“文体中心”为理论依据。上世纪初,以美国现代修辞学家希尔为代表的英美学者的“文体学”传入中国,自此以后,我国的作文教学基本上以“文体为序”、以“文体为中心”。这种以“文体为中心”的写作教学模式,其结构基本上是先记叙文后说明文,再议论文,并相对应于初中、高中作文教学。具体来说,就是初一以记叙文为主,初二以说明文为主,初三以议论文为主;高一以复杂的记叙文为主,高二以复杂的说明文为主,高三以复杂的议论文为主。“文体中心”的作文训练模式着重培养学生对每种文体的特征及模式的把握能力,通过训练掌握每种文体的写作知识、写作方法,从而形成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文体写作规范。

至上世纪80年代,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等以“文体中心论”为指导,创造了“模仿---创造”的作文训练体系。这一体系着重对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的写作能力培养进行探索,其基本程序是“模仿——改写——仿作——评析——借鉴——博采”

这样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系列。这一训练模式在我国当代作文教学界有普遍影响,其优点是学生写作文体意识强,作文也容易入门,效果明显。但“文体中心”训练模式对我国作文教学的消极影响也较大,整个中学语文教学基本上围绕这些文体知识转,淡化了学生写作整体素养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湖南特级教师杨初春的“快速作文教学法”也是“文体中心,模仿为主”这一流派中有影响的教法。不过,与“模仿---创造”不同的是,“快速作文教学法”最为关注的是学生作文的速度问题。杨初春把自己的体系概括为“五步四法两课型”。“五步”即基础训练、思维训练、技巧训练、速度训练、综合训练。“四法”即写作限期限时法、指导先“实”后“虚”法、评阅浏览自改法、训练分步达标法。

“两课型”即写作实践型课和理论指导型课。尽管这个体系很强调基础训练和思维训练,但是这个体系真正落实的是技法模式训练,概括出的写作技法有数十种。例如,在写作的“一般技巧模式”方面,他提出了“快速审题15法”、“快速构思10法”、“快速行文4法”、“快速修改4法”。在记叙、说明、议论三种文体的写作技巧模式方面,他提出“快速写景状物3法”、“快速抒情达意4法”、“快速记人记事3法”、“说理议论4法”、“快速给材料作文3法”等。这一训练模式广受学生欢迎,但受到理论界一些人士的质疑,认为是“为考而教,为考而学”,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并且“缺乏理论依据”。

笔者认为,随着现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快速作文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中国作文教学界需要重新认识“快速作文教学法”的价值。

重视“思维”的作文教学流派

“文体中心,模仿为主”的作文教学方法,并没有真正解决提高学生实际作文素质、水平和能力的问题,因为决定文章成败的并不是文体和文章模式的模仿,而是学生的写作智能,也就是作文所需要的观察、思维等心理习惯和能力。于是,作文教学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其中常青、刘胐胐、高原、章熊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常青很早就提出了“作文分格训练教学法”。分格训练所谓的“格”,是单一的基本训练单位,具体地说是把说话、写话、片断训练到篇章训练,从写人记事到写景状物,从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到开头结尾,从培养观察能力到发展语言、思维能力,把众多的作文难点分解成一个一个具体训练的基本单位---“格”。例如,把一年级的说话训练分成两大格、若干小格。两大格:第一大格,说一句完整的话;第二大格,说几句连贯的话。把“说一句完整的话”又分成五个小格:第一格,敢说;第二格,说顺;第三格,说实;第四格,说活;第五格,说准。也就是把某一年级的作文教学要求分解成若干个具体小要求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为命题作文综合训练准备好“预制件”。

对每一格训练都提出了要求,说明了道理。他把每种文体按观察、思维、想象、表达等五条线索系统组织成256格,每一格就是一种“语段写作公式”。例如,分格训练中的“加格”语段,有这样三种格式:

人+动作+话,人+动作+表情+话,人+动作+心理活动+话。这样的“语段写作公式”实际上是用概括出的文章内容的思维语法或一般思维模式来训练提高学生观察、思维、想像、表达的能力。从主观上看,分格训练法已经注意到写作智能的培养,也有利于推动作文教学的科学化,但是,它关注到的写作智能只是一种表层的语言思维模式,而不是写作思维过程的深层思维操作模型,因此从客观效果来看,也一定程度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

北京著名特级教师刘胐胐和首都师大教授高原提出的“观察——分析——表达”三级训练体系,侧重于学生认识能力的培养。三级训练体系的总体结构是:观察是基础,分析是核心,表达是结果,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初中一年级着重进行观察训练,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方式是写观察日记、观察笔记,这一阶段侧重练习记叙和描写。观察又分为一般观察和深入观察,前者指定向观察、机遇观察、科学现象观察、日常生活观察、人物观察、内心世界观察;后者指比较观察,反复观察,观察与体验、联想、想象、调查的关系。初中二年级进行分析训练,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训练方式是写分析笔记,这一阶段侧重进行议论和说明的练习。

分析训练又分为“分析起步”和“分析入门”两个阶段。前者是指提出问题、给予解答、了解情况、实事求是、分析角度(条件分析、因果分析、演变分析);后者指多角度分析、特点分析、本质分析、意义分析、分析和知识、分析与联想、分析与情感。初中三年级进行表达训练,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训练方式是文章结构的训练,后来增加了语感训练,采取的训练方式是进行语感随笔和章法训练,侧重于语言运用和文章结构训练。表达训练也分为“语感训练”

和“章法训练”两个阶段,前者主要包括分寸感、畅达感、情味感、形象感训练,后者主要包括角度、裁剪、层次、衔接的训练。这一训练体系符合写作“物——意——文”转化规律,是写作规律“双重转化”与“三级飞跃”的具体运用,比较符合学生的写作学习规律。

“语言与思维结合”训练模式是由北大附中章熊提出并成功实验的作文教学模式。章熊认为,各种不同的文体在语言上要求有所不同,而思维的条理性则是相同的,作文教学应该是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的结合。他认为写作训练应该包括语言练习、形式逻辑训练、想象与联想、综合与概括的训练、写作技巧的局部练习、阅读与分析练习等五个方面。这种训练体系的特点是:它不是以语言知识和思维知识为体系的核心,而是以思维训练为手段,并通过思维训练来设计训练系列,通过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开阔学生视野,培养思维能力。这一模式符合心理学、语言学的基本原理,语言与思维对应,以语言表达思维,以思维寻求语言,语言思维同步共进,能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

重视“过程”的作文教学流派

上世纪80年代,许多有远见的语文教师意识到作文教学效率低下是不重视“写作过程”的结果,如果重视“过程训练”,必能快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于是出现了许多重视过程的作文教学方法,其中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模式。

“文体为纬---过程为经”训练模式。这个模式以北京景山学校周蕴玉和上海于漪为代表。他们的做法是:以各种文体的写作特点为纬线,以写作的一般能力——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语言运用等为经线,精选典范作品为例文,按照单元要求设计训练方案,组成一个读写结合、分阶段、有层次的训练序列。这种作文教学体系既摆脱了“熏陶式”的中国古代作文教学方法的影响,又摆脱了“模仿式”作文教学方法的束缚,是我国作文教学开始由经验主义走向科学主义的有益尝试。但是在这种训练体系中,写作基本能力及写作过程能力的训练还处在手段地位,它仍以训练文体写作能力为基本目标。

“文体、过程双轨训练”模式。这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央教科所实验教材《作文》(1-6册)所设计的写作训练体系。这套作文教材以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训练来安排初中第一、第二、第三学年的作文基本训练,同时又按“作文过程”---列提纲、写初稿、修改、打开思路、收集积累作文材料、语言和文风、审题和构思等的训练项目来组成初中作文的另一训练线索,故可称“文体、过程平行双轨”训练模式。这是一个螺旋上升式的作文过程训练体系。

“三线并行”写作训练模式。这是扬州师范学院上世纪80年代编写的《中学作文教学设计》所创设的一种写作训练体系。所谓“三线并行”是指写作内容---写作手法---写作过程三线索的并列安排。第一条线索是“写什么”的由简到繁的序列---单纯的一事、一人、一景、一物、一番情、一种理,复杂的一事多人、一人多事、多人多事、由物及人等。另外两条线索是关于“怎么写”的:一条是写作手法---结构手法、表达手法等;一条是写作过程---立意、选材、结构、布局、表达、修改和思维能力。这个体系完全消解了文体中心论的作文教学观念,在把训练方向转向写作过程的同时,还将思维能力的训练纳入了作文训练的视野。

重视“过程”的作文教学流派是对“熏陶模式”、“模仿模式”的超越,它形成了以“过程为中心”的训练模式,是对“文体中心”作文教学思想的反思,为新课程改革提出“淡化文体,重视过程”开了先声。

重视“兴趣”的作文教学流派

针对学生大都怕作文、恨作文的心理,许多优秀教师开始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作文教学改革进行思考,于是诞生了一批以增强作文兴趣、作文乐趣为宗旨的作文教学模式。下面简要介绍几种产生较大影响的体系。

“兴趣作文”教学法。这是上世纪90年代中央教科所中学语文教研室申报的一个题目为“农村兴趣作文教学训练体系研究与实验”的课题。这个训练体系的目的就是运用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改变目前农村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这一课题在全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实验。

“广义发表”作文教学法。这是将学生的作文用多种形式发表来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发表方式多种多样,有全班宣读、学校广播站广播、利用手抄报或校园报刊发表乃至公开出版,等等。

“活动作文”教学法。“活动作文”训练模式又称“现场演示”

作文教学法或“题型作文”教学法。它是由上海大学李白坚教授提出的一种作文训练模式。李白坚在2000年第1期《写作》杂志上介绍说:

“演示作文教学法是一种以小学五、六年级及初中一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以在作文课上设计可记叙的生动、活泼、有趣的游戏演示活动为作文内容,通过游戏演示活动,激发学生情绪,诱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从思维到文字的转化,并大规模提高思维创造力及写作水平的作文教学法。”李白坚的作文教学体系是一个“大作文”训练体系,包括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其中小学部分称“快乐大作文”,初中部分称“趣味大作文”,高中部分称“创新大作文”。

在教学方法上,小学的“快乐大作文”运用的是“现场演示”的作文教学法,而在初中和高中的训练则运用“题型作文”教学法。所谓“题型”,就是“题目类型”,相当于问题、话题,是复合性、开放性、活动性的概念。题型作文向生活汲取素材,更依靠课堂现实活动创设情境。题型作文本质上可以理解为“活动写作、写作活动”式的作文,或者“游戏性”作文。“活动作文”模式主张“训练大于理论”、“训练先于理论”、“活动大于技法”、“活动先于技法”、“实践大于理论”、“实践先于理论”。这一模式的最大价值在于真正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产生了写作的动力,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写作的心理思维活动,从而完成了写作任务,符合“趣味性”教学原则,符合“活动课程原理”。

除了以上四大流派之外,颇值得一提的是“新概念”作文。1998年由上海《萌芽》杂志社等发起的“新概念作文大赛”催生了新世纪新的写作训练模式。“新概念作文大赛”组委会《征文启事》中说,“新概念”提倡“二新一真”:“新思维”---创造性、发散性思维,打破旧观念、旧规范的束缚,打破僵化保守,无拘无束;“新表达”---不受题材、体裁限制,使用属于自由的充满个性的语言,反对套话,反对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真体验”——真爱、真切、真诚、真挚地关注、感受、体察生活。这一模式是“新时期”作文教学改革的“先声”,是对传统作文教学的“扬弃”。它为中小学生写作学习探索出了一条新路:表达真情性、真感受,自由写作,放飞心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教学反思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一、 课程资源何其多,但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可以为课堂所用,在选择材料时可以遵循以下原则:需要性原则、教育性原则、适应性原则、优先性原则。这样,我们就可以灵活地在生活中选取语文课所需要的材料,而不仅仅停留在语文教科书上。一段音乐,一个故事,甚至一道数学题,一副画,都是课程资源。

二、 小学阶段不一定只遵循写整篇作文的模式。适当地给学生增加一定的片段练习。在形式上也不一定只拘泥于记叙文,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写诗歌,填宋词。形式多样化的同时,学生的兴趣也日渐浓厚。

三、 现代教育更充满人性美。重视了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育中如果没有了“人”,就是毁灭的教育。本课中学生精彩而质朴的灵气是这堂课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四、 因时间关系,本课只能让学生初步感受排比句的语言魅力。还要靠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利用课程资源,增加练习机会,以加深学生对排比句的印象。巩固学生运用排比句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自然写景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869 字

+ 加入清单

带着一个稍微有些沉重的使命,我设计了这次作文训练。

我想要我的学生从抄袭的习惯中走出来,学会写自己的生活。我想,要训练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提炼作文,必须教会学生观察生活,还要教会学生能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想法。亲自带着他们去观察生活中那些实实在在的具体事物,并在观察的同时适当加以指导,引导孩子们启用各种感官来感知身边的景物,再引导他们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把感觉变成语言——就可以完成好这一次真实可信的习作。他们也会明白自己的作文就如此简单。

我在这一次作文训练的备课中创设了一个写作情境:那就是用我的相机拍下校园中一处景物——同学们都熟悉的校园石刻,让孩子们能有话可写,因为他们每天上学放学都会经过这里,有的孩子可能对它兴趣还很浓。另外,学生看见校园里的景物被搬进了幻灯片,自然也更有表达的欲望。课后我问了一些学生,他们都说,这种形式还是第一次,感觉很新奇,他们还说,以前要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这样一篇作文是不可能的,现在觉得有话说了。可见,我的预期目标实现了。

写景作文要训练的东西很多很多,但这一节课我只想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观察景物的特点,并且能发挥丰富的想象力,通过比喻拟人的手法,将看到的、想到的写具体。我们认为不追求面面俱到,才能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一课一得。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同学的确很受启发,在教师点拨之后,就能顺着思路将景物说得比较具体。当然,也还有几位同学参与得比较少,相信他们在同学的启发下,也会有收获。事后我特意检查了这几位同学的作文,也顺着同学的思路,写得很有条理,只是他们不是自己走,而是大家拉着走罢了。这样也不无好处,但给我的教训是,还需要花些气力帮帮他们。

有同事给我指出来,这节课有点遗憾的是,大家写出来的作文大同小异。我想,像我这样的作文指导课,是刚迈开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为了避免以后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以后我在指导学生选材、安排顺序等方面一定要力求拓宽学生的思路,发挥他们的思维主动性,进一步引导他们写出自己的风格。既要让中下等学生有话说,写得出,又要督促优等生写得好,有特色,我想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定是百花齐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作文教学反思:作文教学之我见

全文共 115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依据。在工作中认真感受,不断反思和总结,是提高作文改革效果的关键。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作文教学反思:作文教学之我见,希望对你有帮助!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树口十”,每个人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征。因此,不同学生的作文,应表现不同的内容和个性特征。个性是文章的灵魂,写作是思维的完美与能力的提高,是个性不断发展的过程,是用自己的语言表情达意,是个体的荣观行业以及差异与色彩。写作是作者主观情感抒发,是个性化的精神劳动,好文章往往是因为捈抹了个性的色彩,个性是文章的真正价所在,有了个性,文章便会闪耀出崭新的光辉。

一、体悟人生,走进五彩斑斓的生活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真实地再现生活的底蕴,真诚地拥抱生活的亮丽,所渭“真实”就是以自然的心灵之眼,观察生活的原貌,不但看到生活的“向阳面”,而且也注意到生活的“阴暗面”,不但面对生活琐屑的表象,而且也透视其间深蕴的生活真谛和本质。“真诚”就是反对先入为主的给学生外加一种“标准”的情感取向和价值尺度,并以此来“衡量”和“匡正”生活,导致虚假地作文,甚至虚假地做人,写作的情感方式说到底是作者的生活方式,把矫情伪饰的杂质过滤掉,把法然大气和硬朗讽喻留下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抒写万物灵性,进一步体悟生活,从中受到启迪,接受审美教育,这才是学生写作的价值所在。

二、放手作文,把写作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作文是个体精神劳动的思维结晶,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不需置疑的,他们拥有作文的主动权也是天经地义的。(心得体会 )我们提倡自由作文,给学生的思维“松绑”,少些束缚,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写作环境和愉悦的构思心境,使学生不受清规戒律的约束,畅所欲言,写自己的作文,走自己的创新路。我们主张放手作文,鼓励学生在利用业余时间,踊跃投身图书世界,撷取文学营养,奔向大社会、大自然,去拥抱生活的真谛,以丰富知识,拓展视野,增长才干,让他们全凭自己的意愿、喜好去抒写生活,评说是非,在广阔的时空里,自由驰骋,写出富有个性的好作文。

三、弘扬个性,表现人性的精髓

个性化的创造是作文的亮点所在,而每个习作者都是有血有肉、有灵性、有个性个体,作文应该展示人格魅力,表现人性精髓。作文有了个性和人格,就有灵性、有生命。优秀作品之所以感人至深,那是因为它洋溢着浓郁的个性色彩,充溢着感人的人格力量,作文要张扬个性,就是要理直气壮地表现“自我”,写出自己个性化的文学才思。

总之,作文要杜绝“美丽的谎言”的编造,远离虚情假意的造作。应该教育学生走出不必要的束缚,用自己的笔管,抒写五彩斑斓的生活,启迪读者进一步体悟生活,受到思想教育和审美熏陶,在作文的磨炼中,不断发现自我,完美自我,让青春与佳作一起焕发生命的光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第一次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2117 字

+ 加入清单

当孩子们满怀信心的把他们的作文本交上来的时候,我看着他们一双双纯洁的眼睛,总想给每个孩子的作文给予最恰如其分的评价。一个教师的作文评语如果给得好的话既能指导孩子们的作文水平也能提高他们的作文兴趣。我一直在思考怎么样做好作文的评语工作?我想无非作好以下几点:

其一,标准因训练目的而异。一篇作文在表情达意,用词造句等方面的好坏是有一定标准的,但这个标准可以因训练目的不同而灵活掌握。如看图写话练习,只要学生把图中主要的意思写出来了,顺序清楚,语句通顺,就可以算作好文章;写一个人,能写出他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上的基本特点,写一处景物,能写出它的层次、特色,也该是好文章;同样,写一次活动,能把主要过程记下来;写一个场面,能把主要情景写出来;写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很完整;写说明文,说明顺序清楚,说明对象描述准确;写日记、书信格式正确,真实可信……都应给予鼓励和肯定。下面是我给作文《第一次做家务》写的一段评语:“第一次独自做饭,免不了要手忙脚乱。按照做饭的先后顺序,作者依次写了淘米、煲饭、炒菜的全过程。因为经验不足,就要格外细心;越细心,就越慌神儿。好在小作者挺机灵,关键时刻能急中生智,转危为安。作者抓住了‘第一次’做饭的特点,文字不多;却写得小有波澜。别看小作者做饭时手忙脚乱,文章可写得步骤清楚。”这段评语从说明文的训练目的出发,着眼于所评作文是否圆满地完成了写作说明文的要求,如过程是否完整,顺序是否清晰,标题中的“第一次”是否充分体现出来了……这样,就使学生了解了自己的文章在什么方面达到了老师提出的训练目标,从而进一步努力。

其二,角度因文而异。一篇作文的长处或短处在作文要素的各个方面表现是不均衡的,作文评语应该从什么角度入手,关系到能否对学生的作文作出公正评价的问题,因为一篇作文,尤其是一篇优秀作文,其优秀之处都各有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写评语时能选择恰当的角度,抓住文章的突出之处。如《小精灵》一文的评语:“伟伟可真是当之无愧的‘小精灵’呀!瞧他那双饱满的天庭下乌黑的大眼睛,瞧他趁人不备干的那些‘坏事’,瞧他挨打告饶时甜甜的嘴巴,瞧他吃饭时与‘小伙伴”们有福同享的‘慷慨’,瞧他以外婆的绝招‘反击’外婆时的狡猾,无不透着淘气、顽皮和聪明。文章在记叙外婆‘哄’伟伟爱惜粮食的过程中,从语言、动作、表情、外貌等多方面选取细节,按照一个4岁男孩的特点,生动地作了刻划,使伟伟活生生一个小精灵跃然纸上。虽然他还不懂事,但却很可爱。”再看作文《我是司令你是兵》的评语:“如果没有异想天开,童年也就不会色彩斑斓了。换一个角度体会一下指挥别人的威风,换一种活法体验一下辛苦和艰苦的滋味,不仅是一种乐事,还是一件好事。文中‘司令’和‘小兵’的语言和动作既是‘兵’的,又是‘孩子气’的,两个孩子那副煞有介事、俨然真为司令真为兵的神气劲儿,令人忍俊不禁,由不得赞叹作者描写的活泼”。同是写人的作文,前一篇作文侧重写伟伟的真实活动,后一篇作文侧重写两个孩子的真实想像。作文评语的角度也有所不同,前一篇评语着重评人物描写的是否生动,后者着重评作者独特的体验和想像。

其三,语气因人而异。作文评语的接受对象是学生,学生能否和乐于接受并受到启示,是检验教师评语写的是否合格的尺度。学生的年龄、心理、性别、经历不同,写出的文章也会风格各异,这就需要教师变化各种语气,写出能让学生心服口服的评语来,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作文评语的指导作用。好的作文评语也该是一段短小精悍的文字,让学生有所收获,与学生有所沟通,互相理解,同时又赏心悦目,那种生硬、呆板、千篇一律、放之四海皆用的评语只能引起学生的厌倦和反感。请看作文《月亮娃娃》的评语:“周智莹小朋友真幸运,她能有个‘月亮娃娃’。她太喜爱这个娃娃了,所以对它观察得很细致。她是按这样的顺序来观察并描写的:蓝天→星星→月亮→小男孩和小女孩→可爱的小花猫。写一个静物比较容易,要把静物写得生动而又具体就不那么容易了。周智莹小朋友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她不仅写了这个静物各部分的颜色、大概样子,还写出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服饰和姿态,最后还写出了自己的联想,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爸爸送给自己的这份礼物的喜爱之情。”这样的评语不仅指出所评作文的内容和写法上的特点,而且表达了对一个小女孩真挚的理解,语气是那样亲切、温和,像老师,更像妈妈。再看一段为《给姑妈的一封信》写的评语:“沈思同学在给姑妈的这封信里,记叙了家里发生的一件大事--爷爷给她找了位新奶奶。她明知道这应该是件喜事,可是自己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原因是她太爱自己的亲奶奶了。沈思同学,你不是也很敬爱爷爷吗?你不是也希望爷爷晚年幸福快乐吗?那么请你在心里给新奶奶留个位置,像爱亲奶奶那样去爱新奶奶吧!全信感情真挚,语言流畅得体,格式正确无误。初学写信的同学能把信写得这样好,是很不错的。”这样的评语,语气更像谈心,从写作的角度看,谈心也是一种在内容上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的方式,而且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无论怎样,语文教师都要重视作文评语的写作,对教师来说三言两语、信手拈来的作文评语,对学生可是字字重千斤,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作文甚至做人,所以,必须字斟句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反思

全文共 1149 字

+ 加入清单

语文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其实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而书面表达能力就是作文。但语文作文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教师付出了很多,结果教学效果不是很高,令我们的学生,家长和老师很是头痛,这里面有我们的教材问题,教师的教学方法问题,有学生的积极性问题,还有其他很多原因。那么,究竟如何让作文教学中师生都很轻松愉快呢?以下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做法,以期能与诸位同人共享。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具体的现状就有如下几点。一是作文教学无计划。作文教学本来就是个很系统、很严谨的教学内容,但是很多老师在教学时比较随意,没有进行系统的教学设想。虽然整体目标都清楚,但是具体到实施时,“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感觉该写一篇作文了,便临时布置一篇了事,即或是重视作文及练笔,布置学生写周记之类,也是由着学生的马儿跑,写到哪里算哪里。这样的训练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有什么效果,大家心里恐怕并不是十分了解。二是教学效率低下。本身学生对写作的积极性就不是很高,在教师目的不明确的情况下,很多学生都是敷衍了事,随便写写完成任务了事,没有达到最终的写作效果;写作前部分教师不重视写前指导,写后讲评,改时不是就某个明确的训练目标集中笔墨,讲评也不是围绕某个明确的训练目标讲评,批改中的评语都是套话,甚至有些作文出现不改,拖改现象,有些批改的常是胡子眉毛一把抓,什么错字别字、标题标点、开头结尾、语言表述等等,每次都是全方位批改,全方位讲评,什么问题都涉及到,什么都没解决,学生写了不少,写作的水平提高却不快。三是作文与生活脱节。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的写作教学常常与生活脱节,作文不能真实地反映生活,生活也不能化为作文题材,学生既没有丰富的词汇,又不熟悉多样的题材,作文时文思枯竭,硬挤强凑,自然文不成篇。

二、初中语文作文兴趣的培养

作文教学重在激发兴趣和创设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什么都快,写作也是如此,只要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后面的作文教学就不成问题。传统的作文教学,把学生封闭在课堂里,局限在课本中,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兴趣,埋没了学生的天性,以致使学生作文空洞、呆板、虚假。作文教学时可通过开展一些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传统的说教教学让学生昏昏欲睡,在教学中加入有趣有益的游戏、把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动手去玩、去做,动脑去想去探索,才能在开心的活动中培养起浓厚的作文兴趣。如把课堂开设为运动场,让学生扳扳手儿,捉捉迷藏,钉纽扣比赛,打补丁比赛,削苹果比赛,无不其乐融融,气氛热烈。还可以把作文课开设为故事会,辩论会,主题班会等等。

[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反思二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感恩老师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1048 字

+ 加入清单

一提到作文,学生怕,老师也怕。学生怕写,老师怕教,而传统的作文教学,却只能在低谷中呻吟、徘徊。老师讲授习作知识时可以侃侃而谈,却不能领着学生操作,为学生示范;家长辅导习作,求助于各式各样的作文汇编,却也只是徒劳无功。真可谓谈“作文”色变,作文难就成了“历史性”问题。当然也有入门的学生,他们却说,得益于课外阅读和自觉练笔。可是,我们的大多数学生,在复杂的主客观原因下,有课外阅读和自觉练笔的时间吗?

新课标的颁布,为我们送来了缕缕“春风”,为习作教改注入了活力,为习作教学翻开了新篇章。我们一定要抓住时机,相机点拨,灵活引导,激发动机,以情造文,让学生重新体验习作的乐趣。

一、丰富习作源泉,让学生敢写。

习作离不开生活,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是学生习作选材的重要源泉。在习作教学中,课堂上,我不是指导学生应该写这个,可以写那个,而是安排学生先观察自己周围的一切,草木虫鱼、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让学生多见多识,纵向延伸,开阔眼界,积累习作原料。通过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熏陶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操,从而树立敢写的信心。然后,我又横向拓宽,放低要求,让学生撇开心理负担,自由选材,引导他们在丰富的习作源泉里对号入座,产生生动直观的形象。有纵有横,扫除学生怕作文的阴影,使学生放开手脚敢写。

如,我在教写《我的校园》一文时,我先带领学生到操场上,找好角度,然后引导学生从大处着眼,从小处落笔,从外到内地让他们参观校园,这样,学生心中对校园就有了比较清晰的印象,写起来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二、激发创作动机,让学生想写。

习作是一项具定创造性的作业,必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才能有所成效。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在鼓励性语言的作用下,会产生很好的创作欲望,从而克服习作的心理障碍。

教学中我努力去发现学生习作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儿微小的进步,如一词、一句,都及时给予鼓励。一旦发现习作中的毛病,并不急于批评,而是耐心地和学生一起研讨交流,让学生弄清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及怎样该好。让学生的热情也能水涨船高。在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我又给学生增加“营养”,用心评改,鼓励学生自读自赏,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改作文,从而让学生自愿地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如,教《一件难忘的事》时,我先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难忘事,然后相机点拨,鼓励学生把刚说的写下来,自读自赏,动手动脑互评习作。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让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都能闪光,从而让学生想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数的改写教学反思

全文共 1027 字

+ 加入清单

许多学生在读一读后由衷地发出了感叹:原来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大数,这些大数末尾的0真多呀,读起来太麻烦了,而且很容易数错0的个数。此时,学生置身于“口欲言而弗达,心求通而弗能”的“愤悱”境地,他们真正体会到改写大数的必要性。他们的心理上生成了一种强烈的认知冲突。认知冲突既会激起学生激烈的思维振荡,又会引起学生学习需要的不平衡,情感领域中便会生成一种乐于学习、主动参与探索、渴求获取问题解决办法的心理倾向,从而为进一步学习在知识、思维、情感等方面蓄积了良好的准备态势,为促进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主动的、最大限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时,我指出:遇到较大的数,为了读、写简便,我们常常用“万”或“亿”作单位记出来。那么整万的数怎样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呢?我让学生自主讨论、相互交流。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一直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他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想法,然后由学生得出“去掉个级的4个0,写上单位万。”

数据的改写是对数据表示形式的变化,它的大小并没有发生变化。在改写过程中我注重向学生说明改写后为什么要写计数单位的道理。启发学生思考5000000和500万的关系,并把自己看法跟同桌交流,然后把理由说给全班同学听。使学生明确等号左边的数是以“个”为单位,一般以“个”为单位就不写计数单位了。而等号的右边是以“万”为单位,如果这个计数单位不写,那么就会变成以“个”为单位,这样两者之间就会相差很大。这些道理,可以结合具体的情景加以说明,以便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减少错误。

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的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只有让学生在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中,才能感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因此,在初步探究完如何将一个大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得数后,我让学生自主发挥,自己先写一个整万的数,然后将它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我又趁势让他们给同桌出一道这样的题,互相交流,互相判断,这就在检验孩子们的知识是否巩固,是否能自主进行正确检查。最后,又让孩子们写一个以万为单位的数,改写成生活中的大数,逆向思维得到训练。这个环节对于突破、重难点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学生运用迁移规律,很快就掌握了改写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最大的不足是时间的安排还不够合理,课后练习的强度不够,影响了全课的整体教学效果。识字写字教学反思如何写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高中作文的教学反思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在华附这段时间里,可以说时时感受到华附教学的有序性和系统性,尤其是作文教学更是如此。反观我们自己的作文教学,可以说问题多多,主要是一下几个方面:

不足之一:作文教学缺乏目的性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大多带有明显的随意性。先从作文题目的拟定说起,大多情况下,作文题目的拟定比较随意和盲目——要写作文了,才去找题目。而题目又往往从网上搜索或从往年做过的题目找,找到什么就写什么。这样的作文命题方式就造成了作文教学的盲目性。学校规定每两周要做一次作文,所以往往每周连堂的语文课就用来写作文,这样,只满足于作文的次数,根本不去管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多少或是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等等。一句话,作文教学没有方向性,没有设定明确又科学的目标。

不足之二:作文教学缺乏系统性

与作文教学的随意性相伴而生的,是作文教学缺乏有序性和系统性。大多教师没有作文教学计划,作文教学无序化无系统性。这样,上作文课也没有具体的教案,只是布置一篇作文让学生去写,然后批改然后讲评,至于效果如何则另当别论。试想一想,作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明确的难点、重点,不是循序渐进,而是随心所欲,这样进行作文教学只能使学生成为完成作文任务的机器,很难明白自己作文的长处与缺点,很难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能力训练使自己的写作能力有所提高从而激起自己写作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感受母爱体验真情》作文教学案例与反思事例参考

全文共 2946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中的难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并制约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纵观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得不令人忧虑,诸如“假”,说假话,写假事;“大”,小孩儿说大人话,毫无童心童趣;“空”,内容空洞,不实在,不具体;“抄”,一段一段甚至整篇整篇地抄写别人的作文;“套”,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和特点,几乎是从一个模式里走出来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几十年沿袭下来的“封闭式”作文教学所致。诸如:1 作文脱离生活。学生关在屋子里闭目塞听、闭门造车,作文成了无源之水。2 教师包办。从作文命题、立意、选材、列提纲到习作的评改,教师一人包揽,学生只能按教师设计好的“图纸”砌砖,完全剥夺了学生习作的自主权。3说写脱节。学生作文光写不说,取缔了“说”这一必要的训练形式,割断了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这一密切相关的统一体。

新课程标准的启动要求我们,在写作教学中,更新观念,锐意创新,注重创设情境,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思考、表现和评价的能力,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帮助学生培养健康向上的感情、态度和价值观。但学生的情感体验之浅,我们在平时的作文中也可多见,如要求学生写感人的事,学生就会写“奶奶雨中送伞”、“父母送子就医”、“教师挑灯备课”,等等。甚至更令人怀疑的是,这些事例的描写,也许是家长小时候教给学生的。总之,一句话,“学生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写”。为什么学生一碰到作文就无从下笔呢?读了那么多年书,经历了那么多事,为什么还是“没什么东西可写”呢?我认为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对于书本,对于生活,学生并没有真正地用心去体验过。“体验的缺失”是学生作文空洞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我校在2007年承担了“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省级立项课题,需要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意“体验教学”,处处让学生有所“体验”,在“体验”中更好的成长。

[实践呈现]

(一)课前序曲:

课前打开课件主页,展示本课的教学内容、过程和有关的图片,并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让学生跟着唱。

[设计说明]从学生熟悉的歌曲和美的画面开始,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拉近师生的距离。图片内容是母亲与孩子的温馨画面,小时候母亲抚养教育我们,母亲老了,我们应该赡养她,给她擦脸洗脚。

(二)新课导入:

1、上课后问学生《世上只有妈妈好》是哪部电影的主题曲,转入“新课导入”页面,展示《妈妈再爱我一次》的剧情简介和视频片段。

2、观看后探究问题:

(1)大雨天妈妈找不到儿子,有怎样的表现?

(2)找到儿子,看到奄奄一息的儿子,妈妈又有怎样的表现?

(3)当儿子被他的爸爸抱走去看病时,母亲又有怎样的行动?

(4)你觉得电影中的妈妈对儿子怎样?我们有没有被感动?

3、教师导入:应该说,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都是一样的,我们的母亲和电影中小强的母亲一样无私地深爱着我们,他们也同样的伟大。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以“感受母爱,体验真情”为主题进行一次心灵之旅。母亲是我们最亲密的人,也是最爱我们的人,我们写文章首先应该写写母亲。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对母亲的真情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别人是怎样写的,好不好?

[设计说明]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妈妈对儿子爱的表现,在观看中感动起来,唤起他们热爱妈妈的情感,为下面的教学作铺垫。

(三)范文引导:

打开“范文引导”页面。

1、例文一。

(1)阅读例文《妈妈的唠叨之歌》。

(2)探究问题。

①文中的妈妈有怎样的特点?

②作者通过什么来表现妈妈这一特点的?

③常用的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哪些?

(3)得出结论:我们要善于观察母亲,发现母爱,把观察、发现到的母亲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出来。

2、例文二。

(1)阅读例文《母爱》。

(2)探究问题。

本文作者在什么时候感受到母亲是非常爱她的,从而被母爱深深地震撼着?

(3)得出结论:选择个性特点鲜明的细节材料,通过细致地描写,真切地加以表现。

3、例文三。

(1)阅读例文:《母亲,你是我一生的感动》。

(2)探究问题。

①同学们找找看,你认为什么地方最感人?

②作者是在什么地方最深切的体会到母爱,从而值得她为母亲感动一生?

③想一想,如果这位小作者不善于感受生活,听到姑姑的话仍然漠然置之,根本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能写出这样感人的文章吗?

④这段文字也运用了一些描写,但为何更为感人呢?

(3)得出结论:我们要从平凡小事中感受、体验母爱,把自己深切体验过的感情,如实地表现出来。

4、总结归纳三篇例文的启示。

[设计说明]这部分设计了三篇例文,让学生在欣赏、阅读、探究、思考别人亲情的过程中自己得出结论,明确写出对母亲亲情的三种方法。注重可操作性教学,整个过程教师只作引导,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四)联系自身:

1、进入“联系自身”页面,欣赏歌词《母亲》,了解在生活中母亲为我们所做的点点滴滴。

2、教师总结:回首往事,我们才幡然醒悟,母亲那寻常的小事却饱含着深爱。汪国真在《母亲的爱》这首诗中写到:我们的欢乐/是母亲脸上的微笑/我们的痛苦/是母亲眼里深深的忧伤/我们可以走的很远很远/却总走不出母亲心灵的广场。是的,母亲的爱已渗入到我们的生命之中,而我们总是在母亲的心里被牵挂和惦记。看来,母爱需要提醒,需要用心灵去感受,当然更需要表达。每一位母亲都是一篇令人百读不厌、回味绵长的华章。同学们,回忆一下吧,打开你尘封已久的记忆,翻开你成长的历程,想想妈妈曾经为你所做的一些事情,你就会感到幸福,你就会心存感激的,你就会有写作的激情和渴望,你就能抒写出对母亲的真情。用我们的笔、用我们的心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吧!

3、学生当堂练笔。学生快速思考母亲对自己的爱并在网上进行交流。

4、跟老师立下爱母亲的誓言。

教师总结:希望我们今后无论干什么工作,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今天在这里立下的誓言,也无论我们的母亲是多么的衰老,多么的体弱,她永远是我们心中最美丽的人。

[设计说明]在欣赏了别人的亲情之后马上抓住灵感进行自我感悟,当堂训练。网上交流便于信息的反馈,能更好地检测本堂课的学习效果,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学生最动情的时候,让他们立下爱母亲的誓言,表表爱母亲的决心。

(五)作业布置:

[设计说明]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把作业留到课后,让学生通过信息的搜集和整理进一步去阅读、感悟和写作,既培养了他们的能力,又更利于他们写出真正的真情作文。另外,母爱是需要一个人用一生去感悟的,只有在生活中真正理解、关心、热爱母亲,才是对母爱最好的表达。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不仅仅要教学生学语文,还要教学生学做人,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六)课堂尾声:

1、进入“课堂尾声”页面,播放满文军表达母爱亲情的歌曲《懂你》。

2、教师结束语:这次和同学们一起重温了母亲伟大无私的爱。我有一种感觉,就是发现你们突然长大了,懂事了,你们懂得了母亲。就让我们从感受母爱,爱母亲开始,去感受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爱,从而爱我们身边的人,爱我们的祖国和人民,写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吧!希望同学们都能在作文中流露真情,在生活中学做真人。

[设计说明]在表达母爱亲情的歌声中再次激发学生的情感。结尾点明本课教学的理念“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教学反思

全文共 928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堂生动活泼的作文指导课,虽然设计上没有什么创新,但很实在,学生真正动起来了,不仅敢说,而且才思泉涌。我想,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不在于它的形式多么热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评价:

1、学生的收获。即通过这堂课,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老师的任何设计都应围绕学生的需求展开。我班学生在写作中常见的毛病就是语句不生动,一些修辞手法不会运用,平常再三强调注意描写,但真正写好的聊聊无几,这次上完第三单元“人与自然”,学了那么多写景的美文,接触了精彩的比喻、拟人的修辞,他们需要一次写作实践将学到的知识巩固下来。这次写作指导课,设计中有一段课外阅读,通过比较赏析,学生对描写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再将总结的方法运用在写作中,真正学会了描写。在课后学生的反馈中,大部分学生都明白了如何写景,如何使文句生动,在习作中一些精巧的比喻、拟人已经一改贫乏的面貌,虽然有些还有点嫩,但总是学会了,并且已经开始尝试了,这就说明这堂课是有效的。

2、学生的参与度。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学生的热情决定了一节课的成败。如果一堂课学生反应冷漠,只有老师在唱独角戏,就不成其为课堂。什么是参与?参与就是学生在课堂中是否积极思考问题,是否提出质疑,在讨论中能否谈出自己的观点,简单说就是学生动起来没有。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调动。这节课,在另一个班上时学生反应平淡,在这个班,我实行了分组评比的方式(组别是以前就有的),各组的发言人数及质量都与成绩挂钩,所以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不仅敢说,也说得好,在发言中就感觉到他们确实开动脑筋,也确实有自己的看法。

3、老师的应变能力。教师的应变能力不是指如何有效地将学生引到自己预先设计的环节中,而是随机地根据学生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将课堂导向深入。在这堂课中,学生对老师给出的范文提出质疑,指出不足,使我诧异于学生的领悟能力,但老师并没有因为它是自己写的就将学生的一棍子打死,而是谦虚地请教,充分得肯定学生,鼓励学生,并由学生的发言将课堂的气氛一次又一次推向高潮,成为一节课的亮点。

有付出才有收获,学生的心 田需要老师精心地灌溉,学生的写作兴趣也需要老师精心地扶植,所以,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远,需要各位语文教师共同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