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血战钢锯岭》影评【汇总20篇】

功夫熊猫的对话电影我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关于《血战钢锯岭》影评,欢迎阅读鉴赏!

浏览

6449

作文

134

影评的写作基础

全文共 3734 字

+ 加入清单

影视评论是艺术评论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某种思想原则和审美标准对影视艺术进行理性分析和科学评价的一种艺术研究活动。小编收集了影评写作基础,欢迎阅读。

一、影视评论的含义及功能

(一)、影视评论的含义:

影视评论是艺术评论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某种思想原则和审美标准对影视艺术进行理性分析和科学评价的一种艺术研究活动。它以具体影片创作为其研究对象,评美审丑,褒优贬劣,探索揭示其成败得失的规律。正如苏轼的诗歌所说的“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人憎。”

(二)、影评的功能及意义

(1)影视评论它能够阐释作品深刻意蕴,挖掘作品内在价值。

“一个批评家的职务就在于惹起作品与读者之间的反应。”——门肯〈美〉 导游意识

①正确阐释作品深刻意蕴。

“有思想有学术水平的评论家要力求向读者提供关于作者的技巧和目的的有益见解,导引读者去把握作品中富有意义和特别值得注意的那些元素。”——李R.波布克

②优秀影片本身是多义性的,模糊难传的,应该给作品以正确的价值评估,揭示或解释艺术品各种解释的可能性。层次感

③国情、民族欣赏心理不同造成的误读。包容、知识、审视

(2)引导鉴赏,培养和提高观众的审美趣味与艺术鉴赏水平。

(3)总结创作经验,探索艺术的发展规律,给艺术以正确的理论导向。

具体过程是,在考试时放映一部影片,然后要求考生当堂写一篇对该影片的评论文章。这是一项考查你综合素养的考试。要想写好一篇影评,不仅需要有较好的理解力,还需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不仅要有一定的电影理论知识,还要对电影的创作情况有相当的了解。所以,“临时抱佛脚” 是不会有太大的效果的。

在考试的时候,你首先要学会如何看片子。比如:它的选材、主题立意、人物塑造、情节构思、结构设计、细节运用、环境选择等等方面有何特点?你没有必要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演员的表演、导演的手法或摄影的画面上。在看片子同时,一篇影评的主要内容应该己经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了。如果看完了影片还没有什么想法,拿起笔来才开始构思,十有八九是要失败的。

二、影评的特征及内涵

1、与政治评论相比,突出审美判断。

文人之笔,劝善惩恶也。——王充〈〈论衡〉〉

书之载道,文以经世。——魏及翁 切忌把影评写成观后感,注重对电影的审美分析。

①、影视艺术反映生活有自己特殊的规律,影视批评也应遵照影视艺术美的规律和美的特征进行评论。它首先必须给人以美感,让观众在美的享受中潜移默化的得到陶冶。

②、影视评论不等同于从政治观念出发,把政治观念现行政策变成衡量艺术的唯一标准,用政治价值观念取代艺术真善美价值的综合,用对艺术的政治鉴定代替对艺术做出全面的审美判断。使艺术批评脱出美学范畴,把艺术的审美判断蜕变为政治评论。

③、真正的影评,作为一种艺术实践活动,应在审美上多做文章,在“寓”字上见功力,即寓教育于审美之中,寓娱乐认识于审美中。

2、与姊妹艺术评论相比,重画面语言分析

真正的影评是对银幕造型时空的认识,是对电影运动本性独特欣赏,是对电影色彩、音乐、剪辑的领会和完善。

“电影艺术的基础既然是视觉的形象的言语,那么电影艺术家应该用绘画的表象的方法,来表现和传达一切的感情和思想。” ——夏衍

论述方式:评是文的主体,叙评结合,评析结合。

叙事:来自电影的情节(打包举例)

评:拍得成功与否?--要用“专业、书面的语言”表述对电影的价值判断。

析:导演用了哪些艺术表现手法?(视听语言)

这些艺术手法分别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对本片成功起到什么帮助性作用?

哪些镜头、场面是点睛之笔?做具体分析。具体化原则

3、①、评是剖析:所谓剖析就是对影片的画面构图、色彩、音乐、摄影、人物性格刻画、主题思想展示、艺术种种表现手法等诸种因素作用由浅及深的分析。

②、评是判断:也就是对作品的思想、流派及艺术家作出中肯的评价,或者肯定或者否定或者兼而有之。

③、评是选择:就是在影评中有所侧重的进行分析,避免“看似面面俱到,实则空洞无聊”的问题。立意要单一,小而精,不要大而全。什么都写,什么都写不深刻,流于表面、蜻蜓点水,必败。

④、评是创造:评论是一种独立的具有自我价值的创造性劳动,它要挖掘作品的内在价值,赋与作品未完成的艺术形象的新创造。“六度创作”

第三节 影评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先有所感悟,后发而为文

有所感悟是写作的动因,也是写作的首要条件。这种“感觉点”就是思想和感情引起的触动、感觉和领悟,乃至强烈的共鸣触发点。古人云:“景乃诗之胚,情乃诗之媒”。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影片在什么地方激动你,或者相反,使人不耐烦甚至毛骨悚然,这些鲜明之处不要轻易错过,如相信自己感情是真实的,就把它当作一滴墨水滴在白纸上,让它慢慢湮开去,由实而虚,讲出点道理来。”——钟惦棐

1、“感”并不是观后感。有很多初学者仅仅在评论文章中描写自己看完电影后的内心感受,没有什么分析更没有什么评论和见解。当然就不会在考试中有竞争力,因为不够深刻。要立论与分析相结合,叙述与评论相结合。

2、感觉点要准。有很多影片从主题意蕴到人物性格都是丰富变化的,当考生在考场上面对一部陌生的影片时,慌忙中随意拼凑自己的文章,这绝对不可取。要抓住影片的“母题”所在,要有所选择的写作。

二、新颖的角度,独特的构思

1、文章要有立意和角度。

所谓立意,即文章的评论对象及作者对该评论对象所持的见解和观点。杜牧在《答庄充书》中这样说道:“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可见文章立意的重要性。角度就是给所表现的事物选择一个最理想的着眼点和突破点。回扣主题。

2、立意要新颖,要勇于探索和创新。

“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自不俗”——姜夔《白石诗话》

“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严羽《沧浪诗话》

所以,要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就要在新奇上做文章。

3、角度要小,立意要单一集中。

从电影的基本元素中选择你所最感兴趣的,最具有表达力的切入点。从主题、镜头、画面、人物、光色、声音等等角度中选择一个最有审美意义的角度,立意要集中,不可盲目强调面面俱到。

三、结构严谨,起落有致

1、结构要严谨。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曾经这样说过:“一切优美皆形式之美也。就美之自身言之,则一切优美皆存在于形式之对称、变化及调和。”可见,结构严密、整齐、有序,有体式、有质感。影评文章也要在行文上注意段落层次和行文逻辑。

2、结构要错落有致+详略得当。

夏衍在其作品《夏衍论创作》中谈到“没有波澜、没有曲折、没有起伏,正象一座房屋、一个园林,一进门就可以一览无余,这是文章的大忌。” 评“悬念”。因此,面对创作性的评论文章,一定要在谋篇布局中下心思。可以尝试小标题的巧妙运用,但是不提倡“首先,其次,再次,最后” 、“一,二,三,四”等粗俗的分层方法。

第四节 正文行文写作超级思路

1分层分段:首先写出几个小标题

2每层(分论点):观点、理论、案例、论证

⑴观点:中心句(得分意识)

⑵理论:引用名言、名家理论、课本理论

⑶案例:来自剧情、打包举例

⑷论证:感 析 评 论

①感:感想,感性的思想,与电影有关,基调是理性的(观众)。

②析:分析,即现象到本质、个体到整体、分析到综合

what(2-3个视听段落)

which

how 《常用词汇》

③评:评论角度主要有

A观众的心声——看片体会

B笔者——电影本身

C专家、大师的“权威评论”

——价值(商业 审美 社会)、地位、流派、导演风格、哲学+美学+心理学

④论:论电影的本体,“电影拍得好不好”,而不是论电影讲述的“故事”或者“人物”。

3注意过渡:过渡句、过渡段。

4排列段落的“逻辑顺序”:先后、因果、并列、顺承、递进、转折、总分、……也写成“小标题”的形式。

5层次之间的关系:1最好是“递进”,“顺承”也可以,最低级写“并列”。

2“层次字数长度、论证方式、语言特点”要相似,有整体性。

3运用连词连接段落

6注意回扣主题:主题:影评的中心论点(副标)

1重复,在不同的段落中多次写“主题词”。

2使用近义词、变形词,变相回扣主题。

3引用名家的名言,权威回扣主题。

4侧面回扣主题,用观众反映说话。

7注意标点: , 。 ? ! ……

《》 : A;B;C ( ) A、B、C、D A-B-C

8独词、独句成段:可以作为“过渡句”、“分界线”、“点题,升华主题的句子”2/3、3/5处

9转折段:常见的有“感情荒漠化”、“细节处理不到位”、“人物塑造不生动”、“剧情不合逻辑”、“硬伤”。

10行文总结段:电影的真谛……→人性……→人文关怀、人文气息、人文情怀……→普世价值。共鸣

(五)结尾点题

如果说整篇影片评论文章有题目、副标、题引、正文(开头、分层论述、批判如:情感荒漠化)、结尾、后记等构成元素的话,一定要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强调自己的观点或抒发内心最真挚的情感。当然,也要注意语言和辞藻的生动和层次的递进,从而达到

① 总结全文,②深化文章主题(副标),③发出呼吁(多拍像这样的好电影),④引导审美方向(导演风格、艺术特色),⑤提升到“人性”、“人文关怀”、“普世价值”的高度的目的。

《手机》:人际关系冷漠---信任危机—社会问题—电影关注现实当下人的生存状态—人文关怀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功夫熊猫英语影评

全文共 968 字

+ 加入清单

Gongfu panda is a lazy panda, he worked in a samll shop ,one day he went to a temple to take part in a choose of the dragon contender , unexpectedly the lazy panda was choosen as the dragon contender, at first everybody doesn’t like the panda ,because he is very lazy ,a few days later the mob master die ,the panda study at the palm civet master .The panda is dragon contender!at first he doesn’t like to study anything of the Gongfu, the palm civet master had no way to do with him .

A few days later palm civet master discover the panda only like one thing -------eating, the panda was very very like eating . for eating he can do anything, he can break xylograph and then palm civet master using eating to induce the panda study gongfu .Finally the panda became a gongfu master and then he beated depravity white leopard and be the best of the gongfu master and be the first of the gongfe.

Watch theI thought everybody can be the first as long as make great efforts.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百花深处影评作文550字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影片写的是一位冯先生请搬家公司去搬家,等工作人员到了那才知道雇主冯先生是个疯子。片尾的铃声耐人寻味,由此深思,这位冯先生的家被拆了,只剩下荒凉的废墟,在一片野草丛中。

如今的胡同越来越少了,老北京无论是人情还是风俗都大有改变,是的,中国在进步,城市在大力发展的同时破坏了生态环境:不要胡同,却要那流水线似的高楼,人与人之间原本的浓情被冰冷的高墙隔断,只剩下灰蒙蒙的天。现代人即使住在一栋楼里都很少打交道,三言两语下显现出世态炎凉。

影片中搬家团队的“头”是有善心的,可一开始的欲擒故纵显得荒诞而滑稽,后来转念想到疯子先生是因心系故土而产生的感念,便不再嘲笑他。而这位冯先生悉知故土的每一寸细节,物件的摆放位置和拐角处的一草一木,不忍细思他对故土的这一份念想。

曾有过细腻而繁杂的怀恋,为何而疯?也许是因为政府的强拆,又或许他刚出狱或者是从医院奔逃出来的。不曾想那鸟语花香、喜气融融的净土已消失殆尽。心中的百花就是故土,却被蛮横的人们肆意强拆践踏,这是有血有肉的“百花深处”的记忆,是有血有肉的故事。

都说热爱的事物到最后终成一份记忆而已,冯先生疯了,这是内心深处何等痛苦的记忆啊,历史的痕迹中隐隐约约看见冯先生落寞的背影,渐行渐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潜伏影评观后感

全文共 2519 字

+ 加入清单

余则成:沉稳,机智,胸有韬略,处世不惊

陈翠平:性格刚烈,爱的彻底,

吴敬中:老谋深算,“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最适合形容他,官僚形象

吴太太:典型的官太太形象,有爱心,也爱财;

马奎:鲁莽,蛮干,

陆桥三:贪婪,眼光狭窄;

李崖:最近看了潜伏,非常精彩的一部谍战片,之前就看到很多人说除去谍战元素,这是一部办公室政治的片子。

不过在那之前,我更愿意从信仰开始讲起。

信仰

信仰,绝对是这部片的第一主题,作为主角,余则成的信仰是一个逐渐培养并补完的过程,其过程甚至有些残酷和扭曲,

余则成作为青训班的成员,无疑是受过三民主义的教育的,但是他并没有什么坚定的政治信仰,简单的说,他只是那个时代青年所有的理想主义,所以他信仰良心,信仰生活,所以他对左蓝说,抗战胜利之后,我们会发现的生活中并没有政治,我们就是两个普通老百姓,这时他对政治信仰是排斥的,但是恋人为了信仰和他分开,再加上面对自己发现高层中饱私囊所带来的无力感和愤怒,让其投奔了延安,与其说是投奔,不如说是随波逐流,他只是为了能和恋人在一起。延安明白这一点,于是在他去履新的过程中带他去根据地进行一系列的政治思想灌输,这里,他的信仰开始发轫,但是,我觉得他并不是坚定的相信这点,只是开始向往这种理念所描绘的世界。在天津站的工作也是按部就班,组织派来了翠平作为他的假妻子,于是他的生活开始改变,与左蓝的意外重逢让其分外欣喜,也让他与恋人的相同信仰而骄傲开心,这催生了他信仰的成长,联络站长咬舌自残带来的震撼而进一步补完这种信仰,翠平在生活上的支持和其懵懂的理念也感染了他,而左蓝的牺牲所带来悲愤算是给这种信仰的一个补完,但是我觉得与其说他是信仰坚定,不如说是其立场坚定,如他对晚秋所说”你知道我们战死的时候,坟头上是鲜花还是狗屎“他对于信仰并没有明确的价值判断,他的本人是略带点洁癖和布尔乔亚的知识分子,因为对国府的反叛导致的立场的坚定,这种立场和对新世界的向往构成了他的信仰,我不觉得他完全接受了那种系统的意识形态,他只是因为种种因由自然的走到这一地步,加上翠平几年来的陪伴让其结成了患难与共的伙伴,种种羁绊巩固了他的“信仰”甚至可以说是扭曲了他原本朴素的价值观。面对自己的使命,他只有像殉道者一样,“梦想光明,心中覆盖悲伤”,面对组织交代的使命,不断牺牲和抛弃多余的东西,一步步走下去。所以,我觉得他的结局有其必然性,他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复杂,敏锐,谨慎,心思深沉,只有面对自己的恋人时才卸下包袱,但是命运的偶然和必然让其休息片刻之后必须继续上路,直到死去。

里面信仰坚定的人物大约就是是左蓝和李涯了,他们的信仰都是一以贯之的。

左蓝出场的戏份并不多,但是她身上闪耀的理想主义色彩宛如太阳般炫目,演员精彩的演绎和剧本准确的刻画,让这位女革命者以近乎完美的形象出现在剧中,她不像以前作品中样板式的单薄形象,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爱的,也是我剧中最喜欢的女性角色。她为了信仰,和恋人分开,重逢之后的忐忑犹豫,发现对方身份之后的激动都是非常纯净的情感,也印证了剧中那句话,革命的爱情,分外浪漫,作为女人,她虽然对翠平和余则成有疑惑,但是她保持她的分寸,为了保护恋人同时也是同志冒险行事结果牺牲。用毛为人民服务中的话就是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左蓝同志就是我们队伍中的一个同志,观后感《““潜伏”观后感”》。

而李涯,作为主角的强大对手,有很多人喜欢,他的形象有点像是悲惨世界中的沙威,同样,他是一个信仰坚定的人,他相信三民主义,卖力工作,就是希望“为党国消灭所有敌人。让孩子们过上好日子”作为潜伏者,他在延安做小学教员教书,做一个教书先生,可能正是他渴望的生活,也算是”一段难忘的记忆“吧,当他回来之后,面对上级和同僚的排挤受尽委屈,始终勤勤恳恳,几乎就住就在办公室,有人说他心机深,其实之所以他对主角威胁最大,是因为他的纯粹,他坦荡的说”我可以接受任何人的调查“,而他的强大是由对勤奋和才干带来的,而他本身对于政治权力之争并不在行,或者说不屑,加上一无背景,二无后台,也不结党营私,所以经常被人利用和陷害。他说”我运及国运“很悲壮,自己幸苦多年指望晋升军阶却被主角给穿小鞋让其悲愤,最后,陪同他的三民主义理想(廖三民暗喻)死去,悲惨。顺便说一下,他是保密局几位大将里面唯一没有带太太的单身汉,真是一心扑在工作上。同样用为人民服务这篇中的话就是,李涯同志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可惜生不逢时,有才干之人报国无门,也政治正确的指出国民党失败的必然。作为他的前任,马奎同样工作勤恳,却是对国府的愚忠,但从另一个角度,他是一个很有职业道德的家伙,不问是非,做事勤恳,也算是个人材。

说说谢若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也是一个坚持信仰的人有一套自己的生存哲学,他说”我信仰生存主义“纯粹而赤裸裸的为利而生。他说“我现在放这两根金条,你能告诉我哪根儿是高尚的,哪根儿是龌龊的?”,他的信仰有点像尼采所论述的权力意志,就是追求自身的强大,非常纯粹没有任何价值判断的追求,因此他不在乎余是共党还是国党,他只在乎能否得到有价值的情报,甚至说出“你要是一枪打不死我,我又活过来了。我还会继续和你做生意,只要价格公道!”让我们觉得特别有趣,是因为在市场经济当道,信仰的时代远去的今天,我们周围有太多这样的人,也许是编剧想借他之口来对我们现在的信仰缺失做一个批判吧。

而站长,拥有高超的领导艺术和洞察力办公室政治玩的炉火纯青,可谓老奸巨猾,却是典型的信仰缺失,年轻时候意气风发,有过信仰,有过追求,还喜欢哲学,但是现实终于将他的理想主义击垮,他变成了一个典型的技术官僚,通过政治手腕把一个天津站经营的很不错(若非出了主角这个大内奸,还真是各司其职,井井有条)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政治正确的同时能捞就捞,一副犬儒主义做派。站长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一个人,他就像你我身边的人,贪财,精明,幽默,有人情味,也有手段,是对我们这个信仰缺失年代的众生的一个写照,所以很多人很喜欢这个人,我也很喜欢,因为真实。演员演绎的也非常到位。

这部片让我们重新记起"信仰",这个似乎已离我们远去的词,也难怪广电总局那群老头子大加赞赏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抗疫剧最美逆行者观后感影评

全文共 920 字

+ 加入清单

2020年的春节注定不平凡,注定让人难以忘怀,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

肺炎的重灾区是武汉,多少人想逃离这个恐怖之地,而有这么一群人放弃休假时间,放弃与亲人团聚时刻,毅然决然的踏上离乡之旅,与别人背道而行,来到疫情的最前线,他们不为辛劳,不计生死,不为功名利禄,只为心中的那一份责任与担当,为我们守卫着一方净土。他们就是最美的逆行者!

大年三十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但很多医务人员、官兵等逆行者坐上离乡的车,他们有的都没见家里人一面,甚至有的还来不及跟家里人告别,就踏上抗“疫”征程。他们给我们留下的背影是坚毅,是无悔,是抗“疫”胜利的信念!

八十三岁的钟南山先生,本来可以避开病毒的危险,安度晚年,但是他在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站了出来,就跟十七年前SARS病毒爆发的时候一样。十七年前,他曾坚定的说:“把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这斩钉截铁的话语,带给全世界无比的震撼。十七年后,这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始终未改,为人民安全的志向,始终未变。他的出现安抚了我们大家的心。

除了钟南山先生还有很多医护人员,为了方便穿戴防护服,她们剪下了秀美的长发;重症隔离病房的护士平均年龄只有25岁,最小的刚满20岁。即使因长时间穿戴防护服出了一身汗,闷到不行,累到低血糖,也要坚持为患者治疗;即使他们明白自己可能会被传染,也要用尽自己全力为患者治疗,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是病毒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最后一道防线。当看到这些穿着防护服,戴着防护口罩的护士们走出隔离病房摘下口罩的那一刻,脸上被勒出的一道道印痕,手上的一道道疤痕,感动之余更多的是心疼!

平安中的我们,与逆行在前线的他们,虽然我们在不同处,但我们的心是团结一致的,我们在远方,尽自己所能,尽量去做到——自觉居家隔离,不给逆行者们添麻烦,保护好自己就是对疫情防控的最大支持。努力学习,是我们目前能做到的,我们会珍惜最美逆行者给我们创造的安全,绝不让他们的血汗白流!

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跨不过的坎。凝心聚力,众志成城。人人奉献担当,从我做起,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

敬畏自然,守护生命;众志成城,共抗疫情!致敬所有逆行者!中国加油,武汉加油,我们一起迎接春暖花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风声》优秀影评观后感

全文共 2945 字

+ 加入清单

风声”过后2008级车辆3班sherry人的一生,或短暂、或漫长,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而后离开这个世界,时间无情的吞没所有,所有曾与你有关的记忆、有关的事情,甚至你是谁,也将不会有人记得,《风声》影评观后感。身体将化为灰烬,名声、荣誉、钱财将只是过眼烟云,那么“风声”过后,留下的究竟是什么呢?谷子地义无反顾、慷慨激昂的追求的是什么,难道只是那一枚勋章吗?顾晓梦、吴志国牺牲自己、奋不顾身,难道只是为保家人的平安吗?多少人不顾艰险、奋不顾身?多少人铤而走险、义无反顾?多少人宁死不屈、惨遭凌辱?风声过后,留下了什么……回首过往,从破除封建制度以来,中国人民经历了长久的战争,长久的革命,长久的饥荒,使国民经济低迷萧条,科技落后,却正是延续了中国人民这种几千年来的不懈奋斗、坚强不屈的精神,如今,才有发达的交通路线,高耸云立的摩天大楼,高科技的载人飞船。正是一代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延续,才会有中国的如此成就。这是我第4次看《风声》这部片子,第一次只是感到了战争的残酷与日本人血腥刑罚的不人道,是义愤,是怒火;第2次却十分感动,感动的是那些为解救民族存亡而奋不顾身、甘愿牺牲的精神,多少次,他们在绝望的时候,不曾想过儿女情长,不曾想过尘世世俗,而只是坚定的要将信息传出,即使是付出生命;第3次却感到了无力,那是一种深深的无奈,无奈于战争对人的摧残,无奈于世间的世态炎凉,无奈于人们的麻木,人们之间的猜忌;而再观这部影片,更多的是感慨,无数的地下党员、无数的人民为了和平与解放流血了、牺牲了,顾晓梦、吴志国、谷子地只是还原了少之又少的为民族解放牺牲的人,董存瑞、刘胡兰这些至今人们仍然能记得的名字,已经不再仅是他们的名字,太多我们无法知道、无法查证甚至无法记住的名字,是“风声”过后留下的一种精神,是我们用来代替“奋不顾身、义无反顾、坚定不屈”的代名词。他们的身体陨灭了,但是精神却一直留了下来,他们可能并未曾想过自己会留名于世,他们只是用生命在民族危难之际,表达了对祖国的忠诚,而当我们心怀这些信念的时候,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怀念与回报。顾晓梦、吴志国作为地下党员,他们孤独的时候没人来安慰,深陷危机的时候没有人来救援,甚至在临死前还要散播假信息迷惑敌人,而他们却仍然巍然不动,坚定信念,他们只是用行动回答了李宁玉的问题“传递消息比生命还重要吗?”从错误情报发出去的那一刻,从被困在裘庄的第一天起,他们完全在日本人的监视之下,他们没有丝毫的行动机会,开始他们仍然在等待机会,等待可以将情报传出去的机会,但是,当白小年成为第一个牺牲者后,吴志国、顾晓梦便已经了解到若要将信息传出,势必会付出巨大的代价。从单独审讯时顾晓梦便将矛头直指吴志国,到就餐时二人的争锋相对,再到后来的揭发,他们是同志,他们无声的便以达成协议,在二人同时被怀疑时,一定要站在对立面。我惊讶于二人的默契,通过一首变调的“空城计”,他们展露了同志的身份,通过这首“空城计”,他们达成了“情况危急,一定要将信息传出”传出时两人对立的决定;同样通过这首“空城计”,吴智国成功将“情报是假,切勿行动”的消息传出。是什么样的默契使二人如此信任?什么样的默契是二人心照不宣?我震撼于吴志国的坚强,如果当一个敌人承认“这个人不是普通人”时,那么这才是真正的强者。他是老枪,老鬼的直接上司,他在最后一刻告知了老鬼——顾晓梦这个信息,并要求顾晓梦保全自己,他在顾晓梦的手心上写下了“我顶”二字,便紧紧地握住了她的手,那是同志之间在艰难时的鼓励与支撑。他受电击仍牙关紧锁,承受针扎的痛苦,直到执行者无计可施,那一根根长长的银针刺穿了他的身体,他却仍然能够在被送去急救时,哼着“空城计”将信息传递出去。怎样的人可以如此坚强?怎样的人又可以如此坚定?我感动于顾晓梦的无谓,从一开始她便已经料定、也已经做好了牺牲自己的打算,她总是在为她的玉姐缝补着衣服,那是她留下的遗言,她是以怎样的心情看着做着这些事?酒吧里跳着舞的她,是不折不扣的有钱人家的大小姐,骄纵任性的性格,“目空一切”的神态,在第一次看《风声》时,从未想到过她会是老鬼,会是那个默默无闻,潜伏得最深的人。是怎样的环境使一个本该柔弱、骄纵的女子变得如此坚强?她可以对家人、对如亲姐姐一般的李宁玉无情,无视玉姐的痛苦,就这样一直蛰伏,就这样让李宁玉直接将自己暴露给日本人以传出信息。当她终于以真面目与李宁玉相对时,确是决绝的准备牺牲的时候。在吴志国与她无声的对话说“我顶”时,她含着泪将同志“出卖”,但她却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正如武田所说:“她就是想死”。是因为只有死人可以离开裘庄,只有这样才可以确定的将信息传出去。很多人感动于顾晓梦在炼狱中留下的话:“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为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将与你们同在,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而我最感动的是那句“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那是一种怎样的气魄,一个怎样的千金小姐说出了这样的话,一双柔弱的肩膀是怎样扛起这样的重担?在她面临死亡的5天中,在她灿烂无畏的笑脸下,究竟隐藏着什么?面对着酷刑,面对着武田的威逼,她难道不害怕吗?一双如此柔弱的肩膀上究竟怎样扛下这么沉重的责任?她是以怎样的心情留下了这些话?其实,这不仅仅是顾晓梦的话,更是无数默默无名的牺牲了的人们的话,他们为了完成祖国交给的任务,为了民族的生死存亡,他们舍弃了自己的小家,而转身投入革命,面对着敌人的严刑,面对着敌人给与的屈辱,他们咬牙承受,即使以生命为代价也在所不惜。这只是一种精神,一种敌人永远不会了解的精神,正如晓梦的话: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永恒的精神、永远的信仰。正是这份坚定的信念,支撑着无数中国人民在最艰难、最危险的时候,舍身成仁,英勇就义。他们用生命证明了、诠释了这样一种精神。风声,它的声音是什么?是低声的吟唱,是灵魂的呼唤,是眼神的坚持。我在流泪,看到了晓梦和吴志国两只手紧紧的握在一起,眼神里的泪,那一句“我顶”,是我听到最阳刚的话。我不知道,活着的人如何去面对死亡的恐惧,但是他们为了信仰坚定了意志。吴志国对李宁玉说:晓梦是用自己身体来传出消息的。晓梦说;虽然我的肉体陨灭了,但我的精神和你们同在。凛冽的风声呼啸而过,耳畔仍萦绕着吴志国那曲“空城计”,眼前仍浮现出顾晓梦那巧笑盼兮的身姿,仿佛她依旧坐在那里缝补着衣服。是的,她在那里,她会一直在那里,虽然身躯陨灭,但她永远被定格在那一瞬间,深深地植入人们的心中,挥之不去。裘庄上空挡住日月的乌云已经散去,危机已经化解,以一个年轻女子的生命为代价;抗日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以数十万、数百万的生命为代价。正是他们用生命换取了今日的和平与发展,换取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解放,他们用鲜血诠释了这种精神,用生命书写了这种信仰。风声响起,乌云密布;风声过后,雨过天晴。有多少人记住了风声中究竟发生了什么?究竟带走了什么?究竟传递了什么?究竟牺牲了什么?又究竟留下了什么?是什么?是一种精神,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是一种信仰,一种不畏牺牲的信仰;是一份挚诚,用生命去守护的挚诚。

[《风声》优秀影评 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红海行动影评700字

全文共 703 字

+ 加入清单

去电影院看了一遍红海行动,就被里面紧凑的剧情安排吸引住了。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真实”,即便我没有真正见过战争,但片中的剧情和画面都体现了战争不是游戏,战争是会死人的,即便是主角一队,最后也是二死一残全伤。

该片以也门撤侨为故事原型,主要讲述了蛟龙小队解救最后一批侨民,解救邓梅,抢夺黄饼三个主要事件。

红海行动中,很多细节很值得去注意和思考。比如狙击手射击时都会在附近找东西垫住增加稳定性:开片的罗星扯下直升机上的带子垫,顾顺找李懂的肩膀,行进中用左手垫住……不像别的影片,狙击枪举起就射,还枪枪都中……

另一个让我感到真实的地方是:所有敌人都不傻。反政府那批人在半路用迫击炮摧毁了政府军车队,只剩下了蛟龙小队,同时还没给他们留下多少装备。一只耳用盘子反光争取时间逃跑也是很天才的做法了。

不过我还是有几个看不懂的地方……感觉海军好像黑了一波武警……就是武警掩护侨民躲进工厂后,两名武警和所有侨民蹲在一个小房子,没留一点退路……这种做法有点像彩虹六号游戏里把所有友军用龙鳞板封在婴儿房……丢个手雷或者闪光弹什么的一波带走的样子。还有就是为什么反政府一方会下令攻击军舰,看不懂。

同时让我在观影中被震撼到的是顾顺与一只耳狙击手第一次对决时。一只耳通知迫击炮阵地向顾顺开火,希望逼迫顾顺移动,给自己角度方便击杀。而顾顺看到迫击炮向自己飞来后,立马取下头盔顶在枪托上,把头盔先于自己暴露出去,骗过了敌方狙击手的第一枪,成功躲进另一个掩体。

不止武戏,红海行动在紧凑的故事发展中还插入总共差不多两分钟的感情戏,分散在全片。虽说只有两分钟,可这段感情戏却比那些几十集的电视连续剧更加感人。

总的来说,红海行动是无愧于他的评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战争巨制《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全文共 1356 字

+ 加入清单

故事改编自二战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多斯的真实经历,他因为在冲绳岛战役中勇救75人生命而被授予美国国会荣誉勋章,同时也是首位获此荣誉的在战场上拒绝杀戮的医疗兵。

面临战争很多人选择改变自己原来的信仰 但多斯没有改变 他拒绝拿枪 拒绝在战场上杀人 因此违背了长官的命令 站在军事法庭上面对审判的时候 他仍然坚持为自己做无罪辩护 因为他始终相信 在战场上不杀人只救人一样可以为国效力

所有的人都觉得多斯是一个懦夫 所有的人都不相信不靠枪光救人能赢得了战争 但是所有人看到这个傻子拼命救自己的战友 他们被战争击溃的雄心又回来了 是多斯的信仰感染了他们 当初他们认为能赢得战争的信仰也跟着回来了 于是决定再一次攻下钢锯岭 于是有了胜利

战友们撤退的时候 他站在悬崖边 听到了战友的呼救 他选择了留下 当他最后留在那里的时候 他不停地对自己说

"make it one more"(再救一个)的时候 我多希望他不要再救了 赶紧离开那里 可是他靠自己的信仰救了75个人

或许影片还是有点老套的主角光环的元素 但是我更愿意相信那是善有善报的结果 为什么不呢

战争的残酷是让我们喊出世界和平的初衷 没有经历过战争 你根本不懂得和平的珍贵 而那段历史会慢慢被遗忘吧

也许人真是在拥有的时候不懂得珍惜吧 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战士们浴血奋战为我们搏来的 这句话人人都会说 可不是人人都能理解

被视为"暴力狂热分子"的梅尔-吉布森 从未在他的作品中 对野蛮杀戮有过丝毫的美化与修饰《血战钢锯岭》中 血肉模糊的惨烈场面也同样比比皆是

战争的过程看得我非常的紧张 全片的高潮让每个人都震撼的 令我忍不住想 在真实的二战战场上 不管是哪个国家的士兵 他们的内心是多强大 强大到就算敌人再可怕也还是要坚决一次两次七八次地去战斗

一个准备上战场的士兵问一个从战场生还的士兵“现在前线怎么样了” “他们是野兽 是浑身散发着恶臭的野兽 他们就这样冲上来 他们不怕 他们就是想死”这场战役 美国士兵死伤惨重 难敌日军的疯狂进攻

影片也体现出尊重日军:假意投降其实是最后一搏 战败的日军统帅选择了切腹自尽 一个美国士兵的倒下也是一个日本士兵的死去 多斯救了一个日本士兵……

我总是习惯影片结束的时候 等大家都陆续散场 我看着屏幕上滚动的演职员表 最后离开……

因为我不知道从哪里听说——对一部好电影最大的尊重除了花钱去电影院看 还有就是看到最后 因为幕后人员才是一部好电影的缔造者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听到好多人都说 哭的稀里哗啦的 我突然发现我竟然没怎么哭 按照往常 感性的神经早就被撩拨了 我想也许是那种震撼和带来的思考早就不在泪水里了 而是在热泪盈眶的双眸里 在被深深震慑的心里

这么好的电影 票价还这么便宜 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但是不后悔 有思考就好 而且男主可爱女主美 女主有点像小K(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和斯嘉丽两者神韵的结合

其实我这也不算影评 就是观后感平时看电影总是会去视奸大神们的影评 然后选出我有共鸣的地方写一写 而这部影片 我是被安利去的 上面这些话也是在没看过正经影评的情况下写的 很宝贵的第一次

很推荐你们去看 这些话虽然是写出来和你们分享的 但更多的是我想告诉我自己的

希望你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信仰和坚持

也许不是来自于圣经 而是来自于你的追求和内心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无问西东影评1000字

全文共 1112 字

+ 加入清单

“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这是清华大学校歌中的一段歌词。电影《无问西东》取“无问西东”为题,是有其中的深意的。

“立德立言,无问西东”的解释似乎有很多种,在这部电影里,“无问西东”的意思大概是,无论是西方或东方的思想,只要自己觉得是对的,就不必在意它的出处。也就是说要追随自己的真心,不受外界的拘束。这部电影中讲述了四个时代的四个人寻找并追随自己真心的故事。

吴岭澜是清华大学的一名理科生,然而理科成绩排名倒数,文科成绩反倒很好。校长建议他转文科,他却认为读理科才是成才之道,他也将继续努力。校长没有多说,只是说了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把自己交给繁忙,得到的是踏实,却不是真实。”这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深思。所谓“真实”,指的是个人的客观实际。对于吴岭澜来说,“真实”是擅长文科的自己。他一味的苦读理科,却得不到足够的回报。校长的意思是,与其在繁忙中获得踏实,不如先认识到自己的客观实际,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才能取得成功。最后,在旁听泰戈尔的演讲后,吴岭澜终于抛弃了世俗的偏见,接受了爱好文学的内心,最终选择了文科。

沈光耀则在家训与报国之间陷入迷惘。遵守家训,他可以可以度过一位富家子弟的安稳一生。选择报国,则可能意味着战死沙场。但最后,他明白国家需要他,因战争而受苦的人们需要他。他最终选择了成为飞行员走上战场,最终以机撞舰,光荣牺牲。

王敏佳,陈鹏,李想,三人的故事比较复杂,王敏佳因虚荣撒下小谎和发给师娘的控告信而遭受批斗。在独自承担责任与揭发同伙间陷入抉择。然而为了庇护自己的朋友,不影响他们的前程。她最终承担了所有责任,结果被愤怒的人群打得奄奄一息。她最后被陈鹏带回了他曾经长大的村子。尽管经历了如此多的苦难,但却找到了自己的真爱,也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张果果是一名公司高管人员,他原本想借一个四胞胎的贫穷家庭来宣传自家的奶粉公司。然而提案没有通过,让这个家庭的希望再次破灭。于此同时,公司高层Robert想拉拢他,让张果果搜集他上司的罪状,也暗示张果果那个四胞胎家庭会贪得无厌的寻求他的帮助。张果果在良心与前途间面临着选择。在清明节扫墓途中得知了父母曾在雪山受好心人(李想)舍命相救才活下来的故事,他受到感动,最终选择了良心,拒绝Robert,帮助四胞胎家庭。最后也证明了四胞胎父母其实是善良的。

影片中各个故事多线并行又暗含联系,虽然每段故事的结局有好有坏,但都是追随自己真心的结局,每个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能无愧于心。因为当他们面临选择时,都是自己的内心所做出选择的。就像影片中所讲的: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二战史诗巨作《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全文共 969 字

+ 加入清单

平时很少看战争片的我今天陪室友看了刚上映的燃片《血战钢锯岭》,故事改编自二战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实经历,戴斯蒙德·道斯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军医,体格瘦弱,性格内敛,坚决拒绝在战场上拿起武器。在冲绳战役中,戴斯蒙德不断冒险把伤员从战场上拖回进行治疗,最后拯救了75条人命。

影片中反复在强调倔强的道斯不肯碰枪不肯杀人却执意要进入战斗的前线救人,中途被误解、被殴打、被控告但非常执着于信仰的他,在老兵父亲的帮助下,终于跟随着队伍去了战争前线。

战争的残忍、血腥、还有尽可能还原战争现场氛围和恐惧紧张的心理活动程度让我好几次都抓住了室友的胳膊不敢看荧幕,但同时又一次一次的被战争年代里的精神与信仰所震撼。不禁想起一句话“生活本来就是不易的,当你觉得容易时,一定是有人在替你承担着那份不易”,如今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科技发展的越来越快,生活也越来越方便、快捷,这是由多少战斗与牺牲换来的安逸,我简直无法想象,也开始渐渐理解,为什么我们的爷爷奶奶辈总是非常渴望在自己还能动的时候能再去天安门门前再看一眼毛主席,这是属于他们那个年代的信仰,就好像在影片中钢锯岭最后一战前,所有的士兵都坚决等着道斯做完祷告后再上战场一样,那些士兵也和其他人一样,一开始都很不理解他的信仰,直到被他感动,被他在累的精疲力尽的时候还想着“我还可以再救一个人,再救一个”,然后冲到日军的扫荡圈里,不知不觉一个晚上赤手空拳救出七十多人所感动和鼓舞。

信仰似乎已经逐渐地消失在大众的脑海里,如今的拇指时代下 ,越来越多的人患有“媒介依存症”,过度沉溺在媒介提供的浅层阅读,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而渐渐地减少了社会行动力的积极性。小编从不否认科学的力量,但是它仅仅只是改善我们生活的工具,而不是让有着独立思考的我们成为它们的奴隶。《奇葩说》中有一集,针对人工智能和VR技术,黄执中就这样说过“真正的末日,并不是核弹炸完的一片荒芜。真正的末日是这样的,所有的人类都戴上机器,麻木的躺在椅子上,不肯醒来。”而《美丽新世界》中也告诉过我们,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当然,历史是可以缅怀的,而更多的是为了吸取教训和珍惜当下。科技,让这个时代不断地进步,而信仰,让这个时代发生奇迹。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里,也不要忘了信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美食总动员的观后感篇:料理鼠王影评

全文共 1243 字

+ 加入清单

美食总动员》是20xx年一部由皮克斯动画制作室制作、华特迪士尼影片出版的动画电影。

故事讲述一只原本注定在垃圾堆度过平淡一生的小老鼠小米,梦想成为站在世界之巅的美味大厨。一次偶然机会,瑞米来到了厨神餐厅,认识了资质平平却认真的学徒林奎尼,瑞米帮助他做出一道又一道精美大餐。最后他烹制出全巴黎最棒的普罗旺斯焖菜,成就了一个厨房神话。 在继《玩具总动员》、《玩具总动员》、《超人总动员》、《海底总动员》、《赛车总动员》之后,又一部皮克斯的动画电影被翻译成了XXX总动员,其实我是更喜欢“料理鼠王”这一电影名称的,抛开别的不说,光是对影片名称的审美疲劳,就足以让我喜欢“料理鼠王”这个名字。

皮克斯和往常一样,这部电影在画面制作上也是可圈可点,秒了国内的什么动画不知道多少个级别。《料理鼠王》也继承了之前皮克斯总动员系列动画的传统,片内笑点不断。在观影的时候,总能感觉到自己身上的每一个细胞,每一寸肌肤都是放松的。

论画面制作,皮克斯的功力是十分深厚的,和几年前的《玩具总动员》相比,《料理鼠王》的画面,的确是精细了不少,从画面纹理,材质,到物体形状都进步了不少。而应用3D讲画面做成食物柔软可吃,肌理不一的感觉,这其中的难度不言而喻,皮克斯在这方面下的功夫一定不少。我想皮克斯的编剧在编故事的时候一定没有考虑这东西要到底怎么才能用电脑做出来,或者说,他们根本不需要考虑这个。这应该就是皮克斯之所以这么强的原因吧。

有一件事其实蛮烦人的,就是在跟同学推荐电影的时候,他们往往不会很喜欢动画电影,他们可能会觉得幼稚,不过随着这两年动画电影质量上升,这个情况的得到很好的改变。不过我自认为,动画电影往往比现实的电影表现能力更夸张,毕竟动画使我们想的,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往往很多存在于想象里的东西,在动画电影里都能实现。《料理鼠王》就是这么一部片子。它以一个小动物的身份,用第一人称向我们讲述了一个老鼠给人类做饭的故事。并且在瑞米与林奎尼努力的过程中,认识了强势的甜姐,然而他们三人在影片中与美食品论家斗智斗勇,与主厨暗中搏斗,更是令人称赞。这部电影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我觉得非常好,通过人物的着装,脸型,表情,以及各种动作,做的各种事情,给我们塑造了活灵活现的动画人物,比如主厨史老板,个子矮小,尖耳猴腮,配上十分奸诈的配音,以及十分刁钻刻薄的表情,就让人感觉他是一个唯利是图,专横的人。又或者美食评论家安东·宜格,大鼻子,十分严肃的表情,刻薄的话语,笔挺的西装,一看就知道是十分刻板的英国人。而这样的形象,往往一出场就被观众记住了。

整部电影的剧情也是很可以的,也十分佩服编剧的想象力,一只老鼠给人类做饭,并且与人类成为了好朋友,这是平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而在电影制作中,小老鼠的表情也是十分的人性,可以这么说,除了身体,这只老鼠就是个人类。而德于梦想的力量,一只小老鼠,居然真的实现了他的梦想。皮克斯就是用这么一个荒诞的故事,给我们营造了一个令人忍俊不禁的气氛,并且还告诉我们,梦想的力量是多么伟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致命id影评

全文共 5356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走上楼梯,我看到一个不在那的人,这天他又不在那,我期望他会永远消失。”童年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这种重要性往往体现于对人格的影响,童年的经历与记忆会在人的心灵上打上深深的烙印,这种烙印并不是与心理医生的几次聊天就能将之抚平的创伤。

忘了是哪部电影里的小孩说的一句话“大人的记性永远是差的”。每个人小时候心灵上都会有一段深刻的记忆,或是关于与未知世界的接触,或是关于独一无二的幻觉,但随着年龄增长,这种印象慢慢变淡,被忽视,被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彻底的从记忆里删去,所以每个孩子的心灵世界都被家长“有理由”的忽略,认为那是一种长大后会自觉改正的“错误想法”,因为他们忘了自己也曾是孩子。

胖子反复的说着他儿时编的这首诗,他说看到的那个“不在那的人”似乎象征着这种“错误想法”,而他期望他永远消失,也是一种主观上期望顺从正常的心理需求,然而他失败了。电影以对话录音和查询资料相结合的声画不对位镜头带我们入戏,在短短的几分钟交代了胖子犯罪的所有动因,但是妙在没有人会想到这是整部电影所要表现的母题。这些只言片语和交错的资料给观者留下的只是疑问和好奇。

医生问胖子对小时候有什么记忆,他笑了他愤怒的吼着让医生直接问他母亲的事。我们明白,当一个人心灵受到重创时,对他造成打击的事件会一向困扰着他,他会下意识的对此事件有敏感的反应,所以当医生只是问道他“童年”这一宽泛的概念时,胖子立刻产生了敏感的反应,他认为医生拐弯抹角的就是想明白关于他母亲的事,可见母亲对于他童年的影响十分巨大。于是医生顺藤摸瓜直接问胖子童年对于母亲的记忆,此时胖子的声音未入,但镜头直接迅速切换胖子母亲的档案资料“盗窃罪”“妨害风化罪”“违反假释条例”,之后胖子的声音一向重复的说着“我记得……我记得……我记得我母亲……是个小姐……”。“小姐”是胖子对于“儿时对母亲的记忆”这一问题的答案,他回答时情绪从咆哮的愤怒立刻转为安静的吞吐,可见他对于“母亲是小姐”这一事实印象深刻而又羞于承认。此时屏幕出现医生的脸和identity的字幕出,也正暗示了“小姐”这一身份在电影中是突出和关键的。医生继续放录音,提问胖子“她都把你关在那多久”,画面继续为我们带给资料,多年前的报纸新闻标题“小男孩被遗弃在汽车旅店”。胖子回答“她去忙多久就关多久”,画面继续放大新闻标题“小男孩遭到遗弃及虐待”和照片进一步给观者加深胖子儿时痛苦经历的印象。之后,资料带给弗罗里达这个字眼,又出现儿童寄养中心,由此可见胖子经历了被母亲遗弃在汽车旅馆事件后就生活在那里。到此,电影把胖子儿时经历的所有资料都已带给给我们。而后是胖子成年后犯罪行为的资料,“山区谋杀案”“凶手麦肯瑞福被捕”的新闻标题加上被害人的惨死照片,让我们很难想象出胖子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此时医生写下“人格分裂是邪恶的来源”这句话,给了我们很重要的一个提示,胖子是多重人格。提问继续,胖子被问到是否记得自己酿造惨案的过程,他的回答却是“那天是我的生日”,“生日”又是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在下面的叙事中会有照应。在这其中穿插着“精神科医生参与辩护”“精神错乱辩护遭到驳回”“瑞福被求处死刑”的新闻标题,简单的几十秒就让观者了解了事件的发展经过,而整个电影开篇也只用了三分钟,简单、直接、有力。

故事正式开始,抓捕胖子的警官在夜晚被吵醒,被通知因胖子的精神问题要立刻开紧急听证会,警官代表公众的意识表示必须要处决胖子以惩罪恶,但医生代表胖子这种内心无辜的病人表示反对,中间又有媒体的参与引导大众与法庭的决定,那么种种矛盾使听证会非开不可。然而开听证会的过程除了是几方势力矛盾的汇合,也是胖子自身多重人格矛盾迸发的过程。在听正会这个基础事件上我们进入了胖子的意识,他的意识成为电影的表现主题,他的多重人格化作不同身份、年龄、性格、性别的人物,意识空间化作下着深夜大雨的汽车旅店(与听证会召开时的天气相对应),整个心灵世界只有这一个汽车旅店存在,外界已被大雨、烟雾与黑暗笼罩,似乎哪一重人格都逃脱不了这一境地。而且大雨使信号中断,任何一个人都无法联系到外界,凸显胖子内心的孤独无助。在片中并没有明显的表示汽车旅店即是胖子的内心世界,表面上只是把我们拉到另一个叙事空间,观者对于它的认同是随叙事发展与隐喻逐步加深的。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空间正是胖子提到的儿时被母亲遗弃的“汽车旅店”。胖子的人格一一上场,第一位旅店老板,这个人格很可能夹杂着胖子对于以前被遗弃在的汽车旅馆老板的印象:厌恶小姐(也是自己的感受),贪财(偷女明星钱包,抢占旅店),胆小(害怕逃犯)。同时他有偷窃的行为,对应了胖子母亲的“盗窃罪”。第二位男孩继父,胖子对于父亲形象的想象,虽然是父亲但完全不能给人安全感,胖子从小缺失父爱,在他的心里对于所有男性都是不信任的,因此继父在他面前显得很软弱无能,做任何事都要征求他的意见,遇到突发事件只能想到书本条例缺少行动,妻子遇难时表现出的惊慌无助。第三位男孩母亲,胖子对于母亲的感情是充满渴望与恨的,这是他想象出的母亲形象,但是因为他从未体会过母爱,所以他与母亲间永远有距离感,在片中除了杀死母亲这一场景之外,男孩从未与母亲近距离出现过(车中男孩在后母亲在前,修车时男孩在车内母亲在车外,母亲重伤后男孩一向远离母亲的床不说话也不哭)。第四位男孩,小男孩在片中超出了一般小孩的表现,他从不说话,没有表情,他代表胖子的童年,在被警察发现被媒体报道被送去寄养所之前的童年,胖子小时候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因为母亲是小姐他变得沉默寡言,渴望母爱但是缺少亲人的温暖,认为自己被世人所嫌弃。在片中他一向是最不引人注意的,然而他却是最强大的一重人格,主宰所有人格命运的恶魔。从母亲的撞车开始,他敲窗叫母亲暗示母亲后退,导致母亲被撞,到最后杀死小姐,都是他一手策划,他因为被忽略而战胜所有人格,成为胖子的意识主导。第五位小姐,这是最重要的一重人格,她是胖子母亲的代表,胖子最爱和最恨的人,她给了胖子生命但是没有给他幸福,对于母亲的态度也正像男人对于小姐的态度:渴望与鄙视并存,充满矛盾。对于她与嫖客的描述,对应了胖子母亲的“妨害风化罪”。男孩把小姐留到最后解决,因为这是他内心最大的阴影,他最后也无法原谅母亲,“小姐没有第二次机会”这句话凸显了他仇视母亲遗弃自己的行为。第六位过气女明星,自以为是不讲道理虚荣自私的个性,也许是胖子多年来所接触的一类人,这类人并不关心他人的内心世界而肆意妄为,每个人都有这一面,这重人格是胖子所鄙视的所以被最早消除掉。表面上看她的行为是导致司机撞到男孩母亲的动因,她的表现是世人的缩影,似乎她的愚蠢导致她成为最早送命的人。第七位司机,以前是警察,他是胖子的意识行为主体,胖子曾以为自己就是司机,医生也利用这一重善的人格帮忙胖子击败其他人格。司机偶然的失误进入这一陷阱,带着正义感调查真凶保护弱者。但是他是迷惑的,他的内心有创伤,他认为自己是病人因而请假做司机。他是胖子意识中的拯救者,虽然他撞死了男孩母亲,但男孩最信任的却是他,从事发开始就一向拽着他的衣角,似乎期望他能帮自己走出困境。第八位金妮,这是一个脆弱的女孩,她害怕失去男友而欺骗男友,用假怀孕的手段结婚,她时常感到不安想要逃离。她代表胖子内心深处的脆弱与对痛苦的恐惧。当假警察与逃犯到来时,她能感觉到寒冷。出现问题时能自我反思错误根源,一向安抚男孩受伤的心灵,但由于这一重人格的脆弱最后无法成为“幸存者”,当她要带着男孩逃离时被炸死。第九位小路,对小姐感兴趣的小伙子,冲动冒失,脾气暴躁。他是胖子亲生父亲形象的化身,不负职责乱发脾气的男人。胖子对于他的印象及模糊又厌恶,因而他先死于金妮。第十位假警察,虚伪的正义者,他杀了警察变换身份,在一出场就已有暗示(司机想与之轮流联络外界被拒,勾引小姐,身后有血迹,逃犯说他有麻烦了)。他的行为也对应了胖子母亲“违反假释条例罪”。他也是胖子重要的一重人格,他以正义掩盖真实身份,欲想逃脱,但最终被揭穿。第十一位逃犯,罪恶的假象,与假警察是相对的。他是众人眼中的恶人,但在这一事件中却是受害者,他一向想逃离,却走不出迷阵,最后又回到旅馆自寻死路,这一人格也暗示了胖子心灵的困境。

这几重人格的出现是相互牵制的,导演利用偶然与必然的联系这一条线牵出所有人格,同时暗示他们都属于胖子一个人的意识。所有人格的汇合导演透过交叉剪辑和平行叙事表现的环环相扣,小姐为了找火机弄掉了高跟鞋,刚好卡在一家三口的车胎上,因此父母下车换胎。此时司机载女明星驶过,女明星的无理要求打扰司机开车,加上男孩让母亲后退,导致司机撞伤母亲,而后他们来到旅店,老板告诉司机医院位置,司机遇到车子坏掉的小姐搭车,车上的《存在与虚无》暗示着事件的非真实性。两人被大雨堵住,遇到小夫妻二人,于是四人一同回到旅店,金妮拿起地图《乱葬冢》,暗示着接下来的死亡发生。当女明星被杀,逃犯逃走后,插入听证会片段,警官对于胖子的态度是完全的蔑视,他认为胖子没有人的权利,仅仅是就应受到制裁的罪恶源泉。

回到胖子意识中,因为恐惧所有人乱作一团,司机信任小姐,但老板始终厌恶小姐,同时害怕别人明白他不是那里真正的老板。假警察害怕被司机看穿身份。老板一心想偷女明星的钱,小夫妻二人在为感情争吵。随后小路被杀,金妮逃过一劫,逃犯跑了很久却又回到旅店,代表胖子的意识曾努力逃离自己内心的困境却无计可施。司机假警察与逃犯打斗,暗示胖子内心的挣扎,最后他被打得重伤五花大绑,结果是暴力的手段让意识暂时屈服。逃犯成为第一个被怀疑对象。当司机和小姐两人在房里时,影片一笔带过两人都是五月出生,与胖子之前所说的“生日”这一元素相对应。此时逃犯被杀,老板的秘密被揭穿,想开车离开时无意撞死男孩父亲,即成为第二个被怀疑对象。而此处父亲被撞死的假象也是男孩故意站在车前引父亲救他而造成的。小路,逃犯,男孩父亲接连死去后,第二次插入听证会片段。法庭表示拒绝承认胖子的精神错乱,但找到新的证物即他的日记,能够充分证明他的多重人格。

回到胖子的意识,老板正在解释他的经历,只有假警察表示不相信,但其他人都有所保留。金妮想到他们的遭遇有可能是一百年前印第安人在此处渴死的恶灵造成的,可见美国文化中对于印第安人的亏欠心理也是一种心灵的创伤。男孩走进母亲的房间,在所有人眼皮下悄无声息的杀了母亲。此时大家在思考恐怖事件发生的原因,寻找他们的共同点,这是不同人格之间的联系,胖子的意识一向在努力让自己的人格正常化,因此他要寻求整合人格的方式。在寻求的过程中,小姐与老板消除了矛盾,他们找到了共同点,他们来自同一地区,但老板想逃离,小姐想回去,这也是胖子内心的挣扎,他恨的地方其实是内心深处最想回归之处。在气氛缓和的时刻,假警察发现男孩母亲死了,这也消除了众人对老板的怀疑。司机让金妮带男孩先走,结果汽车爆炸,加速了金妮的死亡。但所有尸体都不见了,只剩司机假警察老板小姐四人,他们发现了所有人得共同点,生日都是五月十号,每个人的姓氏都是美国州名,这是胖子意识最为混乱的时刻,他不明白眼前的是真实的还是假象,司机又念出了他的那首诗,他在意识中迷失了方向。他听到了医生的问话,他回到了听证会,但仍然以为自己是司机,不认得自己。当医生拿镜子给胖子时,他无法应对自己而失控,医生把他的病情说了出来,让胖子和观众直面现实。

然而胖子无法理解现实转换了人格,又回到意识中。小姐发现了假警察的真实身份,假警察成为第三个被怀疑对象,假警察枪杀老板,最后与司机同归于尽,只剩小姐一人。司机的死,表示胖子的失败,他多重的人格无法消除,善的人格已死。然而小姐这一代表母亲的人格却在最后留了下来,她一向在呼唤司机振作起来,但却无能为力,眼睁睁的看他死去。最后小姐一人离开,听证会上大家认为胖子无辜的人格活了下来,而其余有罪的都已死去,又忽视了小男孩的存在,这跟胖子儿时的经历相同,一再被忽视。最后胖子被送去疗养院,在车上他意识中出现了小姐回到家乡种柳橙过幸福生活的画面,然而被忽视的小男孩依然强大,他找到了小姐,画面迅速闪回男孩杀人经过,仇恨又回到他的意识成为主宰,他愤怒的说着“小姐没有第二次机会”将她杀死的同时也将医生杀死,他的多重人格重新出现。胖子无法说服自己原谅做小姐的母亲,因为他无法忘记儿时的遭遇,没人能抚平他的创伤。

影片结尾,是男孩读着自编的那句诗的声音,配以汽车停在路边的大远景,犯罪行为居然给了人一些期望的幻想。胖子是无辜的,电影用不同人物表现他每一重人格,每一种性格,愤怒,敏感,脆弱,渴望爱……然而虚伪的假象,真实的丑恶,摧毁了他完美的渴望,他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与自己对话,逃避现实的审判。造成他疾病心理的正是他被杀害的童年,被忽视被遗弃被伤害的自我意识,他想要逃避却无法逃避的是他所爱即所恨的隐疾。胖子的童年,停留在那张新闻照片中,他永远都是那个眼中充满惶恐,内心脆弱敏感的小男孩,等待着永远不会爱他的妈妈的小男孩。“童年”被杀害了,被母亲,被儿童寄养中心,被世人或怜悯或忽视的眼神杀害了。片中医生说过多重人格症是无法彻底医治的,因为童年已过去了,然而它存在于每个人心中,它是美的不会变丑,它是伤的无法愈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央视最美逆行者观后感影评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你们是我心里的英雄。我有很多心里话要对你们说:就在春节快要来临时,人体的细胞正在面对一场战争——病毒的攻击。在这场无情又残酷的疫情面前,是勇敢的白衣天使冲向了武汉,你们不惧生死,勇敢又坚定地走向了抗击疫情、拯救生命的战场,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你们和时间赛跑,分秒与病魔较量,和死神争斗。

现在疫情就是一个不稳定的定时炸弹,因此人们会担心、会恐慌,这都是情有可原的,可是随着国家的严格防治和科学研究,不可否认的是治愈者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着,这无疑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是你们英勇向前,不顾自己的安危,把家人放在一边,穿上厚重的防护服,去救治危重病人,脱掉防护服后,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我想一定很疼吧?但是你们却一笑而过,正因为你们站在了抗疫的第一线,我们相信很快就能迎来战役的胜利。请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因为国家一直在关心着你们,全国人民也都在支持着你们。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我一定会听你们的话,在家不出门,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锻炼身体,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不给你们再添麻烦,我们一定会与你们风雨同舟,所以,武汉,请加油,中国,加油!

我相信,只要我们众志成城,一定可以战胜疫情,你们也就可以早日回家!

等冬天过去,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一起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快乐嬉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对幼儿园观后感对张以庆《幼儿园》的影评

全文共 1448 字

+ 加入清单

那些模糊而离散的记忆——评张以庆幼儿园

那些是我们的过去,是我们孩子的未来。

看到张以庆的《幼儿园》,每件事情都不是连贯的,它并不以某一个小孩或者某几个小孩为主角。如果非要说的话,这部纪录片的主角是有许多个,但是总的来说,都是一个形象,那就是幼儿园的小孩子。它的故事情节如此支离破碎,然而却让观众的印象很是深刻,因为它表现的就是在幼儿园中发生的事情,是上过幼儿园的人都会有过的经历。那一个个长镜头的组合以及关于孩子们镜头的特写,还有镜头的运动来表现了孩子们在幼儿园的表现,让我不禁想起了幼儿园那些支离破碎的记忆。这部纪录片的主题我最终还没能确定下来,是表现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是表现社会对孩子的影响吗?也许只是幼儿园这个小社会?还是全都有?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它一定表现了幼儿园那些小孩子的本性。

虽然这部作品的主题不大明确,但是它的叙事结构还是颇为清晰的。这部作品的叙事角度,是以一般纪录片常用的纯客观叙事的角度,讲述幼儿园的故事。但由于这部纪录片并不以某一个人为主角,而是以多件没有清晰的时间线和因果关系的事情穿插而成的,因此可以定为它是以缀合式团块结构的叙事模式来讲述故事,根据小孩子的衣服,我们也可以判断其叙事的时间是以夏秋冬春夏的方式来走的。 在我看片子的过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细节应该就是那些背景的音乐,在这部纪录片中,除了现场收的声音乐声还有幼儿园念的歌曲,只有那首《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和口琴的音乐让我印象最深。第一次出现的《茉莉花》背景音乐是在他们第一次午睡,在马上要睡着和睡熟的时候出现。我忽然想起了以前在学校住宿的时候,睡醒了老师会播的音乐。口琴的音乐和《茉莉花》都不是很欢快的,而是充满一种淡淡的哀伤。那是我曾想快快长大的日子,想快点变成大人,快点成年,快点老去的时候。而当我真正到了那个时候,我开始还念过去,那种大家都在一起玩,一起睡觉,不开心就哭,哭完就好了的童年。

看《幼儿园》的时候,我发现了那些小孩子竟然是如此的现实而又天真。他们知道要恨日本人,骂美国人,知道有爱,知道中国足球,评论起来也像个大人一样能说出一套一套的话。但他们也会很直率的不开心就打,你打我我打你的,却也会歧视,孤立别人。最终,我也想起来一些自己在幼儿园的片段,其实我们在幼儿园的时候就显示出了自己的价值倾向,只不过那时候更坦率。

这部纪录片中,有很多很多关于孩子们的特写镜头,孩子明明白白的表现出了有摄像机这种东西在拍着他们,他们会不自觉地去看它。而在那些单独插入的对孩子的访谈中,那些孩子都是那么的成熟。让我无话可说。

话说在我看这部纪录片的每一分钟,我都有记录下他们所做的所有事情。因此我也记下了很多纪录(转载于: 博 文 学 习 网:对幼儿园观后感)片所用长镜头拍摄下来的东西,如第一次上幼儿园的孩子的哭闹,吃饭、午睡时的孩子。让我印象比较深的长镜头有两个:一个是一个孩子在把椅子放好,却一直失败的场景,他把椅子翻了一次,却依旧放不好,也意识不到问题在哪里。这让我着急万分,后来却又释然,钻牛角尖却不放弃的孩子,也是很可爱的。一个是通常都是最后一个被接走的孩子陈志鹏,这个长镜头是以一种平拍的方式去拍的,他老是在回头看摄像机,或许是看活动室的另外一个门,那一种踌躇,那一种期待过后的失望,让我想起了在求学生涯中,同是几乎老在最后被接走的自己的心情,总是在怕,怕家人不再接自己了,但其实心里知道不会被抛下,却还会恐慌的难以言喻的心情。

那些不会再来的过去,那些泛黄的记忆,伴随着音乐慢慢地远去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狂怒结局影评观后感

全文共 1258 字

+ 加入清单

影片结局是前来支援的同伴对唯一活下来的诺曼—“machine”说:“你是英雄。”

他确实是英雄。

一如从前的俗套剧情,善良懦弱的少年诺曼在战争的洗礼中不断成长,当他终于真正融入“fury”时,这个家一般的存在,好似诺曼的错觉一般,出现的时候那么猝不及防,消失的时候却又毫无征兆。

最让我在意的是诺曼的眼泪,好比影片的主线一般,从少年出场后就一直贯穿到了结尾:初次经历战场的恐惧、失艾玛的悲痛,看着“胖子”为了保护他和战友将引燃的手榴弹压在身下、目睹了“圣经”血肉模糊的尸身以及最后“老枪”对他的保护,获救后的诺曼坐上营救的车,渐行渐远的他看着悲壮的“fury”再次红了眼眶。诺曼的眼泪并不可笑,反而在惨无人道的战争中现出人性的光辉,温暖了影片残暴冰冷的格调。

狂怒无疑又是一部浓重的个人英雄主义片。之所以会出现美国版“狼牙五壮士”,则因为“老枪”独特的个人魅力是凝结“fury”的支柱,所以影片结尾,在大敌当前战友们选择与“老枪”一并坚守信念。虽然看了开头的我们一下就能猜出故事的后续发展,但多亏了出色的音效和细节的处理,真实的画面感多少减轻了最后30分钟的带给观众的恶俗感。

“ideals are peaceful, history is violent.”沉闷的天空,泥泞的道路,四起的硝烟,影片的开篇便被沉重的灰色所笼罩;盟军的阵地里堆着大量的尸体,全是战争的牺牲品,大量伤残的士兵更是为破旧的阵地添上一抹悲凉。仅剩下的六辆坦克刚进行完补给,又要奔赴新的前线。被迫打仗的孩子们,挂在小镇上无辜的德国人的尸体,以及为盟军指路的老人突然被射杀,更是将气氛提升到了另一个高度。也许最震撼的场面并不是枪火交战,反而这一幕幕不起眼的画面才跟让人感同身受。影片的开头和结尾都是给尸横遍野的战场特写,非人性的一面似一块碎骨一样卡在我的喉间,虽不至于受伤,但却异常难受。

影片的最后是渐行渐远的诺曼,红着眼眶的他不知是否已从恐惧和悲痛的噩梦中清醒过来。强硬又义气的“老枪”逼迫他第一次杀人;格雷迪充满歉意的对他道歉,说他是一个好人;博德安抚他初次杀人的恐惧;特里尼认真的教他使用枪支。不知这些基情满满的过往,他能否铭记一生。除小基情的画面,让我眼前一亮的便是士兵间的生活,没有情欲的军旅,士兵互相吐槽讲着乱七八糟的话,真实的让人亲切。

希望寄存在新一代的身上,所以我会认为诺曼是英雄。因为他一定肩负着更为重要的责任。作为影片的唯一活下来的主角,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看到了世界的未来;只有接受了残酷的洗礼,才会更珍惜眼前。虽然杀戮和残暴充斥着世界,但美好的人性永远是世界的主流。如同最后那个搜查塔克的纳粹青年放走了投降的诺曼一般。

从小看着抗日战争片长大的我,已对各种战争场面的感到麻木。中国抗战片一贯以正面形象向我们展现,先不论主角始终正派的行为和一尘不变的价值观的传播方式,就是结尾懦弱的投降行为更不可能出现在抗日剧中,太多形式化的教育方式得不到国人太多的响应。狂怒给我最多的感触却是价值观的宣传方式,能引起我太多精神上的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电影武汉日夜观后感影评

全文共 1146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的每一步都很关键,差之毫厘的行为往往会导致谬以千里的结局,因此我们要把好自己人生的方向盘,对自己严格要求。疫情当前,党员干部要端正写好“那一笔”,方正走好“那一步”,敢于喊出“那一字”!

“坚持”和“放弃”差一笔。“坚持”和“放弃”的笔划就差一笔。抱定坚持信念的人,几十年如一日,凭借勤奋刻苦最终梦想得偿。可是又有多少人闻得梅花香,却经不住彻骨寒,心中有黄金榜,却坐不得冷板凳,想用三分钟热度来换取辉煌成绩,最终只能是一寸梦想一寸灰。疫情面前,有的干部吃不了苦受不了罪,疫情成了他们的肩头重担和心中块垒;有的干部日日吃泡面,日夜战一线,却从无怨言。坚持和放弃虽只差一笔,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坚持的人目标明确,能逆水行舟、逆风而行、逆流而上,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轻言放弃的人却畏畏缩缩,遇到一丁点困难就打退堂鼓,早已被人生的急流冲刷得没了一点斗志,又何谈远方?面对疫情,需要的是有担当有作为能坚持到底的干部,党员干部应当以“坚持”为伍,以心中信念端端正正写好“那一笔”!

“露脸”和“现眼”差一步。在疫情汇报中,有些人总喜欢搞“材料战术”,好像只有一堆摞一堆的材料才能表现出他们在工作上下的苦功夫,在一线做出的好成绩,才能得到上级的褒奖。他们想要“露脸”,却往往适得其反,成为“现眼”的典型,这些为应付检查的材料,徒有其表,甚至大量copy,东施效颦,难免闹出笑话。疫情汇报的初衷是为了给工作“留痕”,也是为了在这一过程中了解疫情的实际情况,更是对自我工作的检视,对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力求改进和成长,反映工作实际成效的材料既是自我激励,也是个人成长的“精华”。因此,疫情材料要呈现客观情况,有看得到的成绩,而不是堆砌的文字和罗列的照片。脚下的步子要对好标,才不会落至丢人现眼的下场,成为人们群众的依靠,成为党员干部的先锋,才是真正的露脸!

“跟我上”和“给我上”差一字。在直面疫情的第一线,有这样两类人,一类瞄准疫情,高喊“跟我上”;一类抱紧自己,总喊“给我上”。“跟我上”是靠前战斗、鼓舞士气,“给我上”是毫无担当、畏首畏尾,二者虽然仅差一字,但其中的精神气,差之远矣。有的党员干部认为“给我上”显示了其充分的领导才干,但事实却是,将其狼狈之态分毫毕现。党员干部的担当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要带好头、走在前、做表率,而不是大喊“给我上”,用官气冲散士气,用个人私心解散团结一心,心不聚,仗必败,人无担当,百事不成。“跟我上”和“给我上”只差一字,差的不是说话的艺术,差的是担责的态度,结果自然迥异。

在疫情防控中,一笔一划,当思坚守之道;一步一印,当踏坚实之地;一字一句,当显英雄本色。党员干部要时时提醒自己,莫让“一笔”毁了数年之功,莫让“一步”成了现眼之人,莫让“一字”失了人品担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少年的你》观后感及影评

全文共 700 字

+ 加入清单

影片讲述了一个不常见得到的故事,但情节却处处让我共鸣。并不是人人都经历过陈念那样绝望而痛苦的高三,但几乎人人都经历过高考。并不是人们都拥有过小北陈念那样在绝境困苦中相依的爱,但几乎每个人都曾有过心中守护。

少年的他们一起对抗成人世界的残忍,人人都曾是少年,我也相信看完这部电影的大家多多少少能够懂那样的绝望与希望。电影里,脏就是脏,破就是破,高三的孩子们没有一个是皮肤细腻的,混混受的伤更不是偶像剧里脸颊上轻描淡写的一片红,一切都是很真实而有质感的,不像某些青春片里一边展示苦难还一边穿着名牌衣服做着精致妆发,电影的质感很好地让人代入角色,这是很优秀的地方。

希望少年的你能火,能够让更多人看到,青春里真实的疼痛与守护,那些不见天日的希望与温柔,那些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里的欺凌与压迫,那些少年心里对于成人世界的困惑与不信任,这不是比那些披着文艺外衣的无病呻吟更值得让人看到吗?___不愧为金马影后,这部戏她的份量太重了,哭戏特别有感染力,无论是惊恐怯懦还是倔强不服输,都演绎地非常生动有层次,关键是一个女明星真的为戏献身剃了寸头还是挺有敬业精神的。

千玺弟弟作为第一次担当的大银幕作品,很是惊喜,没有违和感,想到暑假运筹帷幄道心孤绝不沾染尘气的小李必,再和阴沟里生长泥潭里重生的小混混小北一对比,易烊千玺同学真的未来可期了。曾国祥功力不错啊,高考拍的很真实,校园欺凌这个主题本来就非常大很难把控,但导演的把控力还是比较细腻的,人物情绪渲染的很好,氛围烘托地很压抑,容易让人产生共情,总之,带上纸,不然你就尴尬了。

最后,希望我们都保有对生活的希望。就像电影里说的那样“我们生活在阴沟里,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金刚川电影观后感个人影评

全文共 1333 字

+ 加入清单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本周一升旗仪式的主题为缅怀英烈。家国清明,共寄哀思。今天,不管你身在何处,请向所有为民族独立、人民自由幸福英勇捐躯的先烈致敬。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一首歌,传唱了一代又一代,雄壮的旋律,凝结了一个国家的集体记忆。那年,那月,为了守护我们,为了捍卫和平,上百万中国军人满怀报国激情,远离故土亲人,奔赴战火弥天的前线。数不清经历了多少次战斗,有的连队一百多张年轻面孔,只剩寥寥之数,有的连队在猛烈炮火下共赴光荣,还有的连队在冰天雪地中,化作了“冰雕连”……数万将士,烈骨忠魂,不留姓名地长眠在了异国他乡。

在韩国北部坡州市,距离朝韩军事分界线,仅6公里的一个村庄旁,一条泥泞的小路尽头,有一座很少有人知道的颇为神秘的墓地。这里安放了数百具志愿军烈士遗骸,但他们叫什么名字,生于何年又死于何日都是空白,简易的墓碑上,写得最清楚的就是翻译为“中国军”的韩文。

60年多年过去,祖国从未将他们忘却。2014年3月28日,搭载437具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的专机降落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437位烈士,回家了。从这一年开始,每至清明节前,我们总能等到一批批英雄荣归故里。到2018年已有5批589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历经千难万难,回到祖国怀抱。魂兮归来,长眠异乡的英烈得以落叶归根,跨越60多年的回家之路,正是对和平的诠释。又一年清明将至,又有一批英雄要回家了。4月1日,中韩两国在韩国仁川,举行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装殓仪式。此次韩方共向中方移交,10具烈士遗骸及部分遗物。漂泊异乡60余年的10位烈士,终于回归故里。

英雄的背后往往是沉重。这几天,我们的心,被扑救木里森林火灾牺牲的31位英雄紧紧揪着。牺牲的救火英雄中,大部分是90后,还有一位00后。记得以前,我们总说“消防员叔叔”,现在我们该说“消防员哥哥”或者“消防员弟弟”了。他们在生活里也和我们一样,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梦想。他们当中,有的人刚刚订婚;有的原本打算退役后去上大学;有的原本准备十月份举办婚礼;有的也喜欢NBA,生前是詹姆斯的铁粉……然而,为了挽救火灾,他们牺牲了宝贵的生命。

当危险来临,总有人矢志坚守,总有人用生命护我们周全。“多少男儿浴血中,卫我中华一脉同”,又是一年清明时,我们慎终追远,祭奠先烈,我们寄托敬意,安放思念。

和平年代,不再有隆隆炮火,但同样有血与火的考验、有生与死的抉择。所谓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约有2000万名烈士英勇牺牲。一个曾经苦难的民族,因为有了这些不屈的脊梁,才可以傲然挺立。

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

家国清明,共寄哀思。今天,不管你身在何处,请向所有为民族独立、人民自由幸福英勇捐躯的先烈致敬。

他们以英勇之举,开辟中国新天地。吾辈自强,笃定前行,建设一个更好的中国,才是对先烈的缅怀。

松柏常青,英雄常在。今天,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纪念英雄、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新时代,让英雄的情怀激励我们前行,在逐梦路上留下无悔的足迹,谱写壮美的诗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影评:《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192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电影辛亥革命之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既不像电影,又不像纪录片,这是电影界的一种异类影种,既可以说是一种大胆的创新,也可以说是导演基本技能的缺乏。

我认为,所谓电影,必然需要电影的娱乐性,缺乏娱乐性的电影,就像甘蔗缺乏了水分,嚼之无味,没有养分可言,也没有嚼的必要了。电影选择了让成龙来饰演黄兴一角,势必看重了成龙的市场和其无可替代的电影娱乐性,即所谓的成龙式的动作表演。我不知道成龙对于历史影片的市场效应到底如何,但至少全影看下来,成龙的动作表演,或者说他能够赋予电影其个性化的特征没有展现出来。简单来说,我们没有看到成龙的精彩动作场面。或许有人要问,这是一部记录史实的电影,没必要那么精彩的动作,主要还是要忠于历史的事实。那么我想说,既然不需要那么精彩的动作,既然要忠于历史的事实,那么还要成龙演作何?电影的灵魂娱乐性如果没有展现出来的话,那么还不如制作一部枯燥无味的纪录片意义重大。再者,成龙日趋消瘦的身材怎么看也不会象有点肥态的黄兴,如果形象不相像,我看连对于历史的真实性的追求也未必满足得到。

其实,电影本应该有足够的娱乐性的。电影既然启用了成龙,我认为可以在几大起义中独立穿插若干个动作场面来展现成龙的动作和电影的娱乐,当然在不影响整个故事框架的前提之下。一来,让大家感受到当时辛亥革命的气势磅礴,革命烈士的群情激昂。二来,让大家也可以感受到电影本应该给观众的一种娱乐享受。比如,成龙的手指受伤,我原本以为,后面的战争会描述成龙怎么在手指受伤的情况下,去英勇杀敌,叩响革命的枪声。但后来证实,这只是个小的插曲,稍纵即逝,根本没有后面的情节呼应,恕我实在无法揣摩导演设置这个情节的意义何在。既然已经开始着手一些细节的故事性描述,却没能够发挥出其本应该具有的故事性情节。既然已经邀请了诙谐动作片泰斗成龙参演,却只是让他演了一部以文艺形象为主的革命形象。我只能斗胆认为,导演的电影娱乐性的把握相当不够。

那些略显单调的战争场面,大致基本雷同,缺乏电影娱乐性的因素,比如说荡气回肠的杀敌场面,比如说精彩的动作,枪击画面,我觉得所有的一切完全可以用历史音像资料替代,反而让人更加有对还原历史的激动和对历史战役,革命情怀的共鸣。而电影花了大量笔墨去描述战争的场面,一来,没让观众觉得打得有多精彩,二来,也没让观众觉得这些战争场面有多么真实,震撼。

我觉得整部电影最成功的就是对朝廷的描述。里面有娱乐性的成分,也丝毫不影响历史的真实性。举一例,太后最后的一句呐喊,“退位”。我觉得娱乐性很足,退位是靠呐喊的么?退位难道呐喊一下就可以退位了么?当时的清朝太后难道也喜欢咆哮么?显然这些属于电影本身的娱乐效果,但丝毫没有影响到整个电影的历史真实性,清朝的丧钟的确已经敲响,清朝皇室的无奈和落魄在这一刻显现的淋漓尽致,这才是电影和纪录片的最大区别。

辛亥革命举世非凡。而电影尚未成功,导演还需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电影蝴蝶观后感影评法国电影《蝴蝶》

全文共 1203 字

+ 加入清单

翩飞过我脑海的你的伊莎贝拉

——评《Le papillon》

“你难过吗?你知道,死亡死人生很重要的一部分,只是它不会事先通知你,很多人活的好像自己有永恒的生命似的,可是从没有人确定他们是否有时间实现自己的愿望。”于连坐在树下的石头上坦然道。

蝴蝶,最翩飞的生物,却承载着最深沉的哲思,如同破茧,如同成长。

伊莎贝拉,最常见的名字,却背负着最伤痛的执念。一个是一种稀有蝴蝶的名字;一个是淡漠的母亲的姓名。一个是沉迷于对自己患有精神病自杀的儿子的悔恨的老人;一个是对自己母亲不关心自己决心报复和试探的女孩。就这样,他们匆匆去了那片这个时节里能找得到伊丽莎白的葱茏的大山。

不知是自然度化了他们或是他们感染了自然,在轻松活泼的舒缓钢琴曲中,恰到好处地清新感,和充满童稚趣致的对白。

“蝴蝶叫伊莎贝拉真奇怪”

“是一位昆虫学家在1839年在西班牙发现了这种蝴蝶的人,他就用西班牙王后的名字给他命了名。”

“我妈妈给我起名字的时候有个拼写错误,本来我改叫艾丽莎,可是等级的人把字母给忘了。”

“这没什么关系,叫艾尔莎也很好听。”

“艾丽莎是伊丽莎白的简称吗?”

于连点头称是。

“哪艾尔莎是什么简称?”

于连想了想,说“不知道,它不是简称。”于连回头一笑。

艾尔莎沉默了一会儿,喃喃自语到,“那就好,是简称就太傻了。”

艾丽莎总是这样,希望自己得到重视。我想,她其实心里是有些失落的,在知道自己最初的名字不是出于母亲对自己喜爱而精心挑选过的,而是母亲和登记员粗心的一个笔误。不过“那就好了”,不是以别的东西命名的简称,不是替代。然后她开心了一些说,“那就好了。”你可以想象她的心。就像她说,她把鸟笼打开的时候,小鸟并没有飞走时的喜悦,“因为它是真的喜欢我。” 影片中总是充斥着这些情感变化精心描绘的情节。在艾尔莎跟着于连愤怒的目睹了偷猎者的时候,在于连捕捉、毒死蝴蝶。“你这是偷猎!”于连开始沉默。我想,艾尔莎是不明白的,不明白于连为什么对于别人偷猎愤怒,但自己却仍然要偷猎。世界总是难懂。艾尔莎是不会明白的,那个男人在门外面趾高气昂地在电话里命令人买卖股票。这一幕总让我想起《小王子》里的一句话,“人拼命挤进快速火车,却不知道自己在寻找什么。于是他们变得忧虑、烦躁、在原地打转??”就像那些人也不能懂,“富有,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于连总是能把一些大道理讲得那么平易近人。

在于连讲最后的审判的时候,不知是为了反战的主题还是为了原罪的定论,气氛沉重阒静,就像那个艾尔莎不小心吓跑蝴蝶的那个夜晚。人其实还是有很强盛的执念的,老太太能够注视着一个早已停掉的钟表许久许久。于连能够因为艾尔莎吓跑了蝴蝶失态地吼她。

幸好,一切都来得及挽救。

最后的场景,整整四分钟的镜头,华丽丽地都献给了一只破茧的伊丽莎白蝶。蝴蝶终于翩飞,悔恨终于淡忘,关爱终于表白。

“我们去那么远的地方找它,它却在这里等着我们。” 也难怪简桢说,“我只是一只蝴蝶,很偶然地经过了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央视最美逆行者观后感影评

全文共 953 字

+ 加入清单

2020年伊始,一场无声的战役悄然拉开了序幕。从一人染病到武汉封城,再到全国戒备,无数“逆行者”奋然投身疫情前线。

“国有战,召必回,战必胜!”面对疫情,“白衣天使”们持枪执盾,冲锋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最美逆行者”身影照亮了濒危者灰暗的天空。“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那被汗水浸得泛白的双手,那被口罩勒得流血的脸颊,那剃光秀发却仍灿烂的笑容,那手术室外席地而眠的身影……他们争分夺秒地与死神战斗,含着泪将患者从死神手中夺回,他们与患者同甘共苦,拼尽全力。携手中国人民,共战新冠病毒!

灾难面前,所有不可能都将成为奇迹。六天之内建成一座医院!武汉火神山医院的建设工地上,上百台施工机械昼夜轰鸣,上万名工人通宵奋战。为了更多的病人更快的康复,他们也在与时间比赛,与生命竞争,从方案设计到建成交付仅仅十天,他们向世界见证了中国速度,他们向广大人民展现了内心的决心,他们用血汗与双手,筑起了一条条通往希望的大桥。

疫情,是医护人员的战场,也是新闻人的战场。在控疫前线,镜头前是医护人员匆忙的背影,镜头后却是为我们报道疫情的新闻人。白岩松和他的《新闻1+1》奔跑在这个战场上,在谣言四起的环境下,承担起了告知真相、引导舆论的责任,成了央视当之无愧的品牌节目。《你的样子》让我们看到了他为民思考,心系国家的一面,举国动容。镜头后的新闻人,他们呼唤真实,追求真相,播报疫情,将广袤的中国大地紧紧地系在了一起。执子之手,与疫共斗!

保护我们的人都在负重前行,可总有一些被保护的人在雪上加霜。病毒几乎笼罩着全国,国家严禁人们聚会、访友来保护他们的安全,可他们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仍然走亲串友,难道想要“点亮世界”吗?同时,因武汉为重疫城市,所有人都对武汉避之千里,甚至歧视武汉人,隔离了病毒,也隔离了人心。我们都是这场疫情的受害人,我们该做的是呆在家里,不为社会添加负担,用自己的方式爱着我们的国家,而不是痛恨、辱骂。在所有人大喊“武汉,加油!”时,我们也应大喊“武汉,挺住!”,武汉,我们与你们同在!

鲁迅先生说,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都与我有关。在这未知的病毒面前,无数的同胞紧紧相连,含着泪为中国祈祷。“一方星火急,十地凶险情。驰援身憔悴,指挥泪纵横。”

看啊,黎明快来了,“逆行者”们的身影已经拉出了地平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