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三国时期白帝城的由来(汇总20篇)

每年的农历腊月的初八都是是我国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也就是腊八节,但腊八节的形成和宗教也有着紧密的关系,在这个节日有许多不同的风俗习惯,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三国时期白帝城的由来”,欢迎阅读与借鉴!

浏览

7767

作文

1000

国庆节历史由来

全文共 295 字

+ 加入清单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端午节的由来的作文700字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人们都知道端午节来临时要包粽子和吃粽子,但你知道为什么要在端午节包粽子和吃粽子吗?让我来跟你讲一讲吧。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屈原的诗人,与村民的关系很好。但是有一天,屈原把一块很大的石头绑在自己胸前,走到湖边,纵身一跃,跳进了湖里,投湖自尽。村民见状连忙大喊;“屈原先生跳湖了!屈原先生跳湖啦!”大家快来救人啊!于是大家捞了三天三夜也没有见到屈原先生的尸身。

于是,人们把蒸好的糯米揉成三角形丢进湖里说;“鱼儿啊,你饿了就吃这个饭团吧!别去吃屈原先生的尸身啊!”村民又往湖中倒入了雄黄酒说;“毒虫啊!你喝了这雄黄酒,你就醉了吧!别去啃屈原先生的尸身啊!”

从此以后,每当端午来临时,人们都会以吃粽子形式和把粽子丢入湖中的方式来纪念屈原。

端午节这天,人们都会在家里包粽子,我也去凑热闹,我觉得十分新奇,就一起包起了粽子,粽子的做法是,先把两张粽叶卷在一起,然后放糯米和自己喜欢吃的馅料,也可以不加。还可以包咸味的粽子,喜欢咸味的人可以尝试一下。

我在街上玩,看见了包粽子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包多少就可以拿回家。只见阿姨们正在手忙脚乱的包粽子,她们绝不会浪费一秒钟的时间。在最后的时间里,她们包完了最后一个粽子。

夜幕降临,我回家吃晚饭,今天是端午节,看见外婆也在包粽子,准备晚饭吃。

为了纪念屈原先生,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这就是端午的由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传统美食玉尖面的由来与历史典故

全文共 1654 字

+ 加入清单

玉尖:愿意指纤白的指尖,也指对山的美赞或被白雪覆盖的山峰。

玉尖面:宋代宫中的一种面食。宋陶毂《清异录·玉尖面》:“赵宗儒在翰林时,闻中使言,今日早饌玉尖面,用消熊栈鹿为内馅,上甚嗜之。”

宋:宴几道《阮郎归》词:“粉痕闲印玉尖纤,啼红傍晚奁。”

元:杨维桢《学书》诗:“歌彻《阳春》酒半醺。玉尖搦管蘸香云。”

元:杨维桢《郭天赐春山图》诗:“酒倾一斗金壶汁,貌得江心两玉尖。”

《群音类选·戴王雪访》:“玉海翻银浪,苍峯换玉尖。”

贞观十一年(638年)十一月,唐太宗听说年轻的武氏有才貌,便将她纳入宫中,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后世讹称武媚娘。武氏入宫前向寡居的母亲杨氏告别时说“侍奉圣明天子,岂知非福,为何还要哭哭啼啼,作儿女之态呢?”临别时,武媚娘想吃母亲亲手做的玉尖面,以此挂记家人。据说,武则天在她有生之年过生日时,必吃玉尖面。

其主政初期,由于大兴高密之风,重用酷史周兴、来俊臣等。同时。武后又先后任用索元礼、周兴、来俊臣、候思止等一大批酷史,掌管制狱,如果被告者一旦被投入此狱,酷史们则使用各种酷刑审讯,能活着出狱的百无一二。酷史杀安南王颖等宗室十二人,又鞭杀故太子李贤二子,唐之宗室至是杀戮殆尽,其幼弱幸存者亦流岭南,又诸其亲党数百家。

逃亡南方及岭南一带的唐之宗室与权贵后裔,还保留了吃玉尖面的习俗,但对武氏王朝十分痛恨,要对武则天食其肉,啃其骨。如是在吃面时,削薄牛肉扎针,过滚水,盖于面上以食之。历史已过上千年,无法考证当时玉尖面的做法,也无记载。

黄自元(1837-1918),字敬舆,号澹叟,湖南安化县龙塘乡人。清同治六年(1867)举于乡,次年殿试列第二(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和江南乡副考官。郑沅于《敬舆公七十寿序》中曾说:“典试江南,被议镌级。或云可以入资捐复,而卒不为。终被朝廷昭雪,起用检讨。”

光绪年间,黄自元历任河南道、陕西道监察御史,简放甘肃宁夏知府。在任期间,常跨马出巡,考察河工,征求民隐:进而精修暗洞,以泄黄河之卤,宁夏人至今利之。至中年,因丁忧回籍,不复出仕。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清廷起用湘军。黄自元被调北上,兵败之后,只身自海上逃归。此后定居长沙,先后主讲湘水校经堂及成德书院,与诸生析疑释难,勤诲不倦。

据说,黄自元任河南道、陕西道监察御史时,无意获得古法玉尖面的制作,为后人谋生计,清光绪二十二年(1895),在安化古县城(梅城)西街开一面馆,取名“玉尖面铺”,由黄自元亲自题写门匾,挂黄自元字画于店内。所作面条很早以来就享有盛誉。其特点是注重合理选料,精工制作,调料讲究。如面条讲究新鲜,煮面条的水讲究宽、清、开,面码讲究随到随制,新鲜可口。有炸酱、酱汁、蟹黄、瑶柱、三鲜,鸡丝、酸辣等品种。其面条全部采用手工擀制,面质优良、精细均匀,下锅不沾不稠,吃起来极有韧性。其油码选料考究、制作精良、色香味俱佳,60多个花色品种各具特色,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喜好自主选择,据说当年卖的最火爆的是“红烧肉面”。面馆生意红火时,正值毛泽东在四处求学、考察,1917年8月和1925年6月,毛泽东两次来安化梅城,皆寓居文庙内。其间几次去过“玉尖面铺”,并留下对联“昔日玉尖昭明月,今朝峒蛮创乾坤”。他不但是去欣赏黄自元的书法,听武则天玉尖面的典故,红烧肉玉尖面。但1939年抗战时期一场大火把“玉尖面铺”付之一炬。

1989年,“玉尖面铺”,重开于湖南安化梅城古镇,继续传承了民国时期的配方和技术,先后在湖南开了数十家店铺,主打黄牛牛肉面,特别是“媚娘牛肉金针面”与“孜然香菜牛肉面”、“红烧肉玉尖面”,采用独特制作方法与汤料配方,堪称一绝。1998年、2004年、2008年三次对店堂进行了大规模装修改造及品牌升级。2009年组建成立的“湖南玉尖餐饮有限公司”,致力于面食文化的发掘和品牌连锁经营。2014年由合肥惠民梦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入股重组,研发五谷粗粮面,倡导健康饮食。立志将百年品牌的老字号的“玉尖面铺”开遍全国。

现如今,玉尖面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欢迎。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青春时期的友谊

全文共 678 字

+ 加入清单

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曾经说过:“年轻时的朋友是最忠诚、最持久的朋友。只有得于少年时,青春时期是坦诚相待、彼此亲近的岁月。所以,我对青年时代的朋友倍加珍惜。”

的确,我们在青年时期渴望交朋友,希望拥有许多益友。这就要求我们要掌握交友技巧,不交损友。

友谊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它能让你与素不相识的人心连心,同甘苦。它像一位导师,引导着你和朋友穿过重重困难;它像一个指南针,给你和朋友指明正确的方向;它像一把伞,帮你阻挡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冲击。

并且,友谊存在的要素是互助,友谊无价的基础是原则。一个真正的朋友在自己的迷途中能给一盏指路的灯,而不是看自己走在悬崖边上,却以“友情”为名,不敢指正自己。这样的友谊是不健康,甚至是危险的。

在童年时期,我们的交友常常是盲目的,没有太多对朋友的标准,所以十分容易交到不利于我们成长的朋友。在青年时期,我们的交友便有了一些标准,能够对朋友有适当的要求,学会了怎样交益友,善待朋友,与朋友坦诚相待、彼此亲近。但在成年时期,可能在社会上因为工作原因,认识了不好的人或没有太多时间与朋友相处,之间的感情自然没有青年时期的深。所以这告诉我们应该倍加珍惜青年时代的好友。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周围的朋友能给我们一个衡量的标准,像一面镜子,体现了我们内在世界的真实情况。与勤奋的朋友在一起,你永远不会懒惰;与善思的朋友在一起,你永远不会懈怠;与智者同行,你会变得高尚;与高人同行,你会登上巅峰。

友谊是青春的花朵,我们应仔细地去照料它,让其展示它美妙的一面。还应该信任朋友、理解朋友、尊重朋友,付出真心去对待,这样才能绽放出美丽的青春之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名称由来

全文共 923 字

+ 加入清单

万圣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这一夜是一年中最“闹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节”。华语地区常将万圣夜误称为万圣节。“Hallow”来源于中古英语halwen,与holy词源很接近,在苏格兰和加拿大的某些区域,万圣节仍然被称为“All Hallow Mas”,意思是在纪念所有的圣人(Hallow)那一天,要举行的弥撒仪式(Mass)。

关于万圣节由来的,版本繁多,流传较广的是:

两千多年前,欧洲的基督教会把11月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 (ALL HALLOWSDAY) 。“HALLOW” 即圣徒之意。传说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 (CELTS) 把这节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他们认为该日是夏天正式结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严酷的冬季开始的一天。那时人们相信, 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而且这是人在死后能获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着的人则惧怕死人的魂灵来夺生,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熄掉炉火、烛光,让死人的魂灵无法找到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的魂灵吓走。之后,他们又会把火种、烛光重新燃起,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

万圣节原本其实是赞美秋天的节日,就好像五月节是赞美春天一样。古代高卢、不列颠和爱尔兰的祭司——德鲁伊德有一个赞美秋天的盛大节日,从10月31日的午夜到次日11月1日,持续整整一天。他们认为,在那天晚上他们伟大的死神——萨曼把那年死去人的鬼魂统统召来,这些恶鬼要受到托生为畜类的惩罚。当然,只要想到这种鬼魅的聚会,就足以令当时那些头脑简单的愚民胆战心惊了。于是他们点起冲天的篝火,并严密监视这些恶鬼。万圣节前夜到处有女巫和鬼魂的说法就是这么开始的。至今在欧洲某些与世隔绝的地区,还有人相信这是真的。

古罗马人在11月1日也有一个节日,那是用来向他们的波莫娜女神表示敬意的。他们在熊熊的篝火前烤坚果和苹果。我们的万圣节似乎就是由古罗马人的节日与德鲁伊德的节日揉合而成的。

万圣节的活动原来是非常简单的,而且大部分是在教堂里进行。但在整个欧洲,人们都把万圣节前夜看作尽情玩闹、讲鬼故事和互相吓唬的好机会。于是人们不再把这节日用来赞美秋天,却让它变成神怪、巫婆和鬼魂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我的中学时期

全文共 5044 字

+ 加入清单

我上中学正好处于“文革”中后期。由于遵照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把原来的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分别改为二年,也就是中学6年缩短为4年。就这4年,还是以突出政治为重点的“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在“教育回潮”的影响下,我们学了一些文化课,但是又经历了批林批孔和河南省“马振扶事件”,政治冲击了其它,代替了其它,所以,我们是培养造反的一代,我们是极为悲哀的一代,我们是被教育改革牺牲的一代!也是经风雨见世面摸打滚爬自强自立的一代!

1971年春,没经过“小升初”的任何考试,我们在小学5年级的36名学生,除个别自己中途退学者,绝大多数都自然升级到初中一年级。首先,教材编写都突出政治,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都编印有很多毛主席语录和大量的“文革”流行语。我记得,初中数学课本的书皮正面印的是1970年我国人造地球卫星上天的天蓝色图案,背面就印有毛主席语录:“我们也要搞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美帝国主义和世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等等。其次,村村办学校,尤其是初中,没有那么多公办教师,就请以前毕业的老牌高初中生当民办教师,以满足教师队伍的临时需要。1966年“文革”之前,这些老师称作“耕读教师”,只拿工分,绝大多数没工资。比如,除政治、语文、英语、唱歌是公办老师外,其它如数学、物理、化学、体育都是民办教师,而历史、地理就没老师,农业基础知识课是由班主任语文老师代课,根本就没有“生物”课,反而,每周至少有两节劳动课,因为每班都种2亩试验田。在农村,主要是培养一大批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为了突出政治,激励学生进步,每学期都要评选“五好学生”,即思想品德好、纪律遵守好、文化成绩好、热爱劳动好、身体素质好。突出政治的表现是班级和学校定期召开革命大批判,批判“读书做官论”等;人人学雷锋每周做五件好事;班级革命大批判专栏人人要张贴大批判文章,人人要登讲台宣读大批判文章,也要斗私批修。假如是你不写大批判文章,不上台搞大批判,不做好人好事,就会在学习小组或者是全班开你的大批判会,学生登讲台,班主任老师主持。对于屡教不改的,在全校师生大会上校长点名批评,一直斗得你口服心服。所以,我们那一代,学校培养的是“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的革命闯将。特别是1974年河南南阳“马振扶事件”后,批教育回潮更是甚嚣尘上,出现了学生斗老师的情况。“马振扶事件”,其实就是一位初中女生,不愿意学英语,在课堂上写“不学外国语,照样能当革命事业接班人”,被英语老师发现后在班级提名批评了她,她想不通,后来自杀了。汇报上去后,马振扶学校成为反面典型,受到全国教育战线的批判,所以,从此谁也不敢真心抓学习文化课的质量啦!

再说,各学校的办学条件差,带帽初中、各公社办高中的教育质量差。就我们学校而言,过去在小学是租私人家的房子办复式班,现在大队盖了平房,可是还是泥巴课桌自带板凳,两个初中班才是泥巴桌水泥挂面。公社高中请的是一部分代课教师,相当一部分是前几年靠贫下中农推荐上的大中专,刚毕业就到校当老师,有的教材自己都搞不懂,好在是不追求升学率。那个时候农村都没电,初高中学生上早晚自习都用汽灯,烧煤油,灯不亮就打气。小学生就点自备的小煤油灯,往往是边学边玩,没有多少学生真心读书,因为读书无用啊,毕业后还不是照样回家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在“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

到了初中毕业的1972年,有开始文化考试和推荐相结合上高中。为了补习文化课,语文、数学老师给我们“吃小灶”,用手刻蜡纸给我们大量补充教材内容,语文增加的是语法修辞写作知识及优秀作文;数学增加的是代数和几何,采取“填鸭式”教学,每天连上课带自习要学十多个小时。由于我们的文化基础差,往往老师把我们批评得体无完肤,大考小考几乎每周都有,临近毕业,天天考。我们毕业班总共23个学生,其中3个女生,按二比一的比例勉强推荐12个人参加升高中考试,结果考中9人,分别是张新位、李继涛、张晓得、李百林、闫德合、柳银国、李风龙、林春斌和我,而我的数学单科满分,全县第一名,总分全县第二名(事后公社学区主任告诉我的才知道)。这在当时了不得啦,升学率为75%,全县闻名。为此,把我们学校升级为全县大队贫下中农自己办学的重点学校,校长、教导主任和班主任都得到了提拔。

能顺利地升入高中,那是很高兴的事。况且,从当年开始,我们万金店公社的学生升学要到县城平舆高中读书,那更是喜上加喜的好事。因为,平舆高中它是全县唯一的一所重点高中,尽管是划片招生,能分到那里读书,天天都在县城生活,那是多么愉快的事情啊!不瞒你说,我长这么大,仅仅是初中时暑假和西邻去过县城一次,在西塔寺东见到了千年古槐,那是多么值得炫耀的呀,第一次见到了县城东侧水泥厂的三层高楼,就像是井底之蛙见到了天,让我自豪了好一段时间,见到伙伴讲起眉飞色舞,感到无比地自豪,何况天天要在那里学习两年呢?

过了1973年的元宵节,当我怀揣高中录取通知书,肩挑母亲给蒸的一竹篮花卷杂面馍和向学校大伙交的擀汤面及生红薯,和同学李风龙、林春斌一起兴高采烈地步行向平舆县城奔去,一路上激动不已,又说又唱,又走又跑,30华里的土路和柏油路被我这个15岁的少年4个多小时征服了。到学校一看,呀,上千名学生都陆陆续续来报到了,只见一排排教室的外山墙上,张榜公布着某某班级某某被录取的同学的名单,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在新生一四班找到了自己的名字,看到班主任是教化学的老师杜景文,副班主任是教历史的刘用楷,全班共72人,呀,那么多人啊!我按报到流程缴费、缴面粉、认教室、认寝室。特别是寝室,住的是两层木楼,和副班主任只隔一个楼道,可能是让老师好照看我们吧,一切办停当后,迫不及待地把学校东、西两个大院看个究竟,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激动,仿佛一股幸福的暖流涌上心头:这么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决心好好学习两年,一定要拿到高中毕业证,不辜负老师和家长及家乡人的殷切希望。

在高中第一学年的学习生活是比较紧张的,尤其是第一学期,与初中时相比,一是有早操。两个年级16班学生在一个大操场跑操是多么地壮观啊,体育老师吹着口哨喊着口号是那样地有气势,1000多人聚集在一起是多么地感到自豪!二是上规模。过去我们学校仅有200来人,现在是过去的8倍,光老师和后勤人员就有上百人,是全县高中师生最多、学校规模最大的。三是学生来自于全县主要是县城吃商品粮的多。我班城里孩子就有十多个,领导干部子弟多。和我坐同桌的王新成,其父就是县人武部副政委;还有县委书记的儿子刘立,就在我班隔壁一五班(最后两个月和我一班)。就吃商品粮的女生有刘大玲、孙克凤、张干平、张小琴、杜翠英、李玉霞、李小平、纪秀凤和男生叶伟、李永春、刘宏宝、赵林岳、孙国强、蔡俊生、李启运、王高潮等。后来和我坐同桌的李启运的父亲,当年的县酒厂造反派头头当上了县革委常委,生活上明显优越于我们农村学生。四是女生多,占全班人数的三分之一。五是所开功课门数多。最值得记忆的是开了生理卫生课,正值青春期的一群青少年,感到这门功课既神秘又敏感,学起来有滋有味。六是有春、秋季运动会。高中重视体育教学,集合起来就班与班对歌,逢春季、秋季要停课开运动会,课外活动学校生活很活跃。七是参加政治活动多。有时到礼堂听报告,有时参加宣判大会,有时开展大批判。总之,所学知识更深奥、内容更丰富、视野更开阔、学习更正规。

在文化课学习方面,刚开始我当了数学和英语两门功课的课代表。记得教英语的刘老师(女)是代课老师,她教四个班的课,有时作业改不完,她就叫我帮她改作业,其实我也不会,只是她改出样子让我模仿罢了。到第二学期,我只当数学课代表。其实,我就是学习踏实勤奋一些,我不聪明,但很用功,比较认真,后来在二年级课改小将登讲台时,我登台讲了三视图,叶伟讲了物理。正是由于当课代表和学习小组长的原因,在班内表现积极,1973年7月4日,我作为首批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我班仅四人,女生是李玉霞,男生是蔡俊生、王金鼎和我。那时我又瘦又小,在初中尽管当了两年班长,但是没入团,大队学校就没有团支部,故在高中先后写两份入团申请书,第一学期末就被批准了,我感到是多么地荣幸和自豪啊!因为,我班学习委员叶伟本该被发展,就因为父亲是地主成分,教英语的刘老师兼校团委副书记,作为父亲是县教育局教研室干部的可教子女,硬是压他到下批才加入,当时他还和刘老师很闹情绪呢!这也是那个特殊年代的政治产物。

在高中一年级,前面讲到我们经常参加社会活动,其中记忆深刻的是1973年夏,我参加了对现行反革命首犯李某某公审并就地枪决的宣判大会。由于年代久远,仿佛李被枪决的罪名是成立“青天救国党”等反动组织,恶毒攻击共产党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等。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现场杀人。宣判大会会场就在我们寝室北侧的大操场,当宣判把罪犯拉向刑场、验明正身就地枪决时,汽车在向学校南边100多米的路边港沟处(刑场)跑,停下有几名武警押负枪决,后边的人流如潮,等我跑到跟前,只见精神病院的病人家属正在从死者的头盖骨处取脑汁,有几名武警保护着,那场面真令人寒颤!

1974年,批林批孔运动席卷全国,我们学校也不能幸免。一时间,大纸报铺天盖地,师生人人参加运动,写大批判文章,正常的上课秩序被打乱。那时我懵懵懂懂,为了完成政治任务,就到处看到处抄大纸报,人云亦云,不知所以然。后来,接二连三地学习“白卷英雄”张铁生、造反小将黄帅和“马振扶事件”中的女主角。一时间,又批判教育回潮,学校出现贴老师的大纸报、批斗老师的现象。我记忆最深的是各班都贴教生理卫生知识老师的大纸报最多,批“师道尊严”。教生物的几位老师长年种学校的菜园和试验田,当时我不理解,可是也要随波逐流。这样闹的结果,期中学生不再考试,期末由学生相互出题,以组为单位相互改卷评分,教改的结果是“小将登讲台”,实行“启发式”教学,整个二年级都是在批林批孔、批教育回潮、批“读书做官论”的政治气氛中度过的,出现了“参加政治运动活动多、外出劳动多、校办工厂劳动多、读书学习少”局面。

教改的榜样是张铁生所在的辽宁“朝阳农学院”。当时播放的彩色电影《春苗》就是凭老手老茧可以上大学,目的是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领导者。按照学校教改的安排,我在高中的第二学期到校办工厂劳动一个月,其他学生到当时的县农机修造厂轮流学工一个月。因祸得福,我对物理课学的不好,在校办工厂我跟师傅学习修马达,由开始的一窍不通到最后我能独立地绕铜线圈,明白了定子转子工作原理,学会了简单的实践操作,也算是没白玩一个月,为我以后再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毕业前的两个月,我们8班学生被分成了十个班,我被分到当时学校认为最有前途的班——马列理论班,主要是有教政治的张老师给我们讲习《矛盾论》和《实践论》哲学著作,另有教历史的魏老师给我们讲述儒法斗争史。其余被分到新闻报道班、学农班、学工班等,总之,是按照社会需求去分专业。尽管囫囵吞枣学了两个月,很多哲学道理和儒法斗争的历史没学明白,但是,练习了听写笔记,也学到了点滴哲学和历史知识,两个老师的教学态度是严谨认真的,知识是渊博的,50多个学生谁也没敢调皮,大家都很遵守纪律,最后受到了学校领导的表扬。

正是因为学校搞教改,本来1974年底我们就该高中毕业,结果是放寒假时让等候通知,据说以后是实习期。过了1975年春节,我们本打算继续上学,可是得到的是继续等待的消息。这时,凡回乡青年都参加所在地集体生产劳动,凡吃商品粮的都在酝酿上山下乡,到农村插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也正是在此放假回家的路上,大雾弥漫,我班有个叫傅瑾瑞家是辛店公社农村的男同学,兽性发作,光天化日之下强奸一少妇,案发后被判刑十年,悲哀呀,连高中毕业证都没领到,就走向了犯罪的深渊!一直等到5月下旬,学校才通知取高中毕业证。现在,我还珍藏着它。这时我所获得的第一份学历证明,再看蓝皮毕业证,内容是毛主席语录:“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么去做标准呢?拿什么去鉴别他们呢?就是看他能不能和工农相结合......”时代特色是何等地明显啊!

这就是我再普通不过的中学时期,以上四年的青春时光是短暂而宝贵的,我由一位青涩少年逐步成长为“丑小鸭”似的知识青年,接受了正规的中学教育,我是时代的幸运儿,尽管还很不成熟,但是为我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至于有没有鸿鹄之志还看未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少先队的由来

全文共 968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3日是中国少先队建队日,你知道少先队是怎么来的吗?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国少年先锋队前身为中国少年儿童队,成立于1949年10月13日。但中国少年儿童的革命组织,从本世纪初的劳动童子团算起,已有70多年的历史了。革命战争时期的少年儿童组织在中国革命的各个时期,都有革命的儿童组织活跃在父兄身边,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贡献。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党就十分重视儿童组织的建设。在中国少年儿童运动发展的历史上,不同的革命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革命儿童组织。

1922年,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二年,在湖南、江西边界的安源矿区,党创建了第一个少年儿童革命组织———安源儿童团。

1924年—1927年,在北伐战争时期,在儿童团的基础上又成立了劳动童子团。它以红色领带为团员标志,以右手五指并拢举到额头为团礼。它的呼号是:“准备着打倒帝国主义,准备着打倒军阀,准备着做全世界的主人!”

1927年—1936年土地革命时期,在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共产儿童团,它以红领带为标志,口号是:“准备着,时时刻刻准备着。”

1937年—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抗日儿童团。它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大家打日本;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尊敬抗 战官和兵;帮助抗属来做事;学习生产不能停。各地的抗日儿童团,在艰难 困苦的条件下,为抗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46年—1949年是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建立了少年先锋队、儿童团;在国民党统治区建立了地下少先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他们积极参加 了革命斗争,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当时有名的少年组织有:活跃在上海 的铁木儿团、报童近卫军、东北的兆麟儿童团,以及苏北解放区的儿童团。

1902年,俄国革命遇到了许多困难,列宁在《做什么》一书中发出了"时刻准备着"的伟大号召。人民群众积极行动起来,终于举行了1917年的伟大的十月革命。1922年2月13日,世界上第一个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少先队组织,在前苏联莫斯科诞生,并确定"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为前苏联列宁少先队的呼号。 中国共产党在建立我国第一个革命儿童组织——"劳动童子团"时,便把"时刻准备着"作为自己的呼号。解放后,党又把"时刻准备着"写进中国少年儿童队(后改为中国少年先锋队)的队章里,明确规定为我队的呼号。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爱眼日的由来

全文共 28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眼日是每年6月6日;世界爱眼日是每年的5月5日。

1992年9月25日,天津医科大学眼科教授王延华与流行病学教授耿贯一首次向全国倡议,在国内设立爱眼日,并在天津召开了全国爱眼日第一次研讨会。这一倡议受到眼科学界和眼科专家们的响应,决定每年5月5日为“中国爱眼日”。1993年5月5日,天津首次举办爱眼日宣传活动。受此影响,从1994年开始,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大中城市相继在5月5日举办义诊咨询活动,同时宣传爱眼日的意义。1996年,国家卫生部、国家教育部、团中央、中国残联等12个部委联合发出通知,将爱眼日活动列为国家节日之一,并重新确定每年6月6日为“中国爱眼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端午节的由来优秀作文700字

全文共 77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清晨,阳光明媚,小鸟在枝头欢唱。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弟弟去看赛龙舟。

到了西溪湿地,我喝弟弟迫不及待地踮起了脚尖。嘟嘟嘟!随着裁判员的哨子唱起歌,龙舟比赛开始了。我全神贯注地盯着河面为他们加油。突然,我眼前一亮,一只船队飞也似的划过河面,喝水被他们搅得波光粼粼,浪一阵又一阵地拍打着河岸。就在这时,弟弟的声音在我耳边想起:姐姐!这是哪只船队呀?划得好好好快呀!弟弟激动地说话都打结了。我定睛一看,刚才在我眼前闪过的那一束光,原来,就是红队呀!可就在这时,后面的黄队突然赶了上来,超过了红队。我和弟弟不禁为红队捏了把汗。过了一会儿,红队再次反超了黄队,夺得了冠军。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回到家,我一进门就问到了一股粽子的香气。原来,是外婆在包粽子。外婆说今天还要教我们包粽子,我听了,高兴地蹦了起来,差点儿就没飞起来了!我和弟弟学着外婆的样子,把青青的箬竹叶卷成三角形,小心翼翼地放上白花花的糯米和红通通的红枣,再把箬竹叶包紧,缠上线。可是我的粽子一点儿也不像粽子,外婆不止一次看着我的杰作发笑:这这能叫粽子吗?圆圆的,分明是鸡蛋!我伤心地问:这个世界上难道就没有圆粽子吗?包了几个四不像之后,我包的粽子慢慢地好了起来。虽然包的粽子没有外婆的精致,但是再也不会是圆粽子了。过了一会儿,外婆把粽子放进了锅子里,在煮粽子的时候,我的口水已经不止滴下来过几次了!粽子终于煮好啦!早就垂涎三尺的弟弟和我一起冲进了厨房。我打开锅盖,一股热气扑上了脸颊,我不由地闻了闻,一阵清香扑鼻而来。我剥开一个热乎乎的粽子,看见了一粒粒紧紧拥抱着的糯米宝宝,我的口水再一次地滴下来。咬一口,甜甜的味道充满全身,我两三口就把粽子吃完了,粽子可真是美味极了!

今年的端午节,我看了赛龙舟,学会了包粽子,还吃了用自己的劳动成果换来的果实,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甜蜜。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元旦的由来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你们知道“元旦”的由来吗?我来告诉大家吧!

每年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节。元旦又称为元日,在汉语里“元”是开始、起始的意思,是指第一;而“旦”是指一天和早晨的意思,把两个字合起来就是新年的第一天了。

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从游牧改为农耕。他们的农牧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洪水有着很大关系,根据观察发现,发洪水的时间相隔365天,便把时间刻在竹竿上。同时还发现尼罗河初潮的潮头涨到开罗附近的时候,也就是天狼星和太阳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就是最早的“元旦”的由来。

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七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公元纪年法”,也就是阳历。而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在农历新年前后。因此,把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初一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

同学们,你们说这些知识有趣吗?让我们共同学习和了解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冬至是什么意思及由来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谚语:冬至到,吃水饺,还有关于该节气的诗词和影视作品。

根据周朝的记载,民间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动,又因为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一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过“冬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就因历法的不同,使得民间一直传承著周历历法,认为冬至过后就是另一年的开始(才有吃圆仔后就 多了一岁的说法)这也是冬至为何在民间会那么受重视,但是这样的错误传承,使得民间的观念与目前择日学上,所用的夏历历法有了很大的出入,这样的错误观念 应该矫正,把正确的历法传承才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赶鸟节的由来说明

全文共 1265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赶节”的传说是这样的:“相传,在很久以前,瑶族居住的山区,林木茂密,很适宜鸟雀繁衍生息。以五谷为食的山雀、野鸡、斑坞……他们熬过了严冬的饥若,看到山桃花开了,伸动着翅膀,飞上了天空,看到山里人荷锄背篓耕山来了,张开着嘴,唱起了欢迎的歌,看到姑娘手里金灿灿的包谷籽,一把把,一串串,撒进了黑沃沃的山土里,唱的更响,叫的更欢,邀集着伙伴“快来会餐”。这样,它们往往是成群结队,耕山人一走,它们巧妙地试探过守地的“棕衣人”、“芦草人”,飞落坡地,用那尖利的嘴壳,揪呀,啄呀,一碗茶工夫好端端的山地便被糟蹋得不成样子。鸟害成了瑶山早春作物的头号大敌。山地里没有收成,耕山人吃上了野菜,源头泉断了,官府的钱水粮流也枯竭了,皇上发了慌,忙下圣旨:“谁人制住鸟害,赏岭九架,免税九年。”圣旨传谕了九山九岭九十九寨,山主、耕山人都想开了办法。

盘云寨有个盘英姑,象蜂恋花一样爱唱歌。耕山人听了她的歌,口里象溶了一团蜜,香香甜甜;她向着山泉唱,山泉听得呆,忘记流淌;她向着山林唱,鸟雀羞得不敢开口,英姑歌停了。它们还在天空盘旋,追寻歌味,迷的不想飞去。耕山人都想;要赶鸟,英姑的歌有路子。于是,盘云寨的男子青年,都俏悄地来到英姑的木楼,跟她学起歌来,并商量把歌传到九十九寨的耕山人中间去,约定下年正月最末一天,早包谷下种前,把鸟雀从九山引开,赶到没有阳春作物的地方。白头山的山主养了一对画眉,每天清早,他把鸟笼挂在木楼房梁上,逗着画眉喂。说也奇怪,也招引来了一些鸟雀,日停寨头,夜宿楼檐。山主很高兴,持着胡须,晃着脑袋,开怀大笑起来:“哈哈,这下九架岭又到了我的名下。”于是,他赶忙修书,连夜派人送往官府,官府加上羽翎,又骑呈报皇上。皇帝朱笔一点,将九山九岭的鸟雀引上白头山石岩岭。

正月最后一天到了,就要种早包谷了。清早,九十九寨的耕山人,歌唱着聚汇寨头。九十九寨的山主看着鸟雀一群群飞出山林,飞来村寨,好不高兴,举起鸟笼,抢在耕山人的前头,向自头山汇集。鸟雀也真的追着歌声,跟着人们,飞往白头山。这天,白头山上人

多,鸟也多,晴天,鸟雀飞成群,为唱歌人遮日荫;雨天,鸟雀飞成队,为唱歌人挡雨淋。耕山人从清早唱到黄昏,鸟雀果真忘了飞回山林,累了,就落在岩上、树枝头歇息;人们悄悄离去。到第二天,鸟雀飞上云头寻找歌声,它们围着白头山飞,好象山上还有听不完的歌,令它们陶醉这样,鸟雀在白头山一醉就是半年等到醒来,飞回老林,坡地上只剩了旱禾蔸、包谷杆、蕃薯藤,耕山人早把粮食收进了寨门。这一年得了好收成,山主说是自己笼中画眉唱得好引开了鸟雀,这样九架岭归山主占了,九年税归山主得了。耕山人不服气,告到皇上,皇上半信半疑,传旨下令派大臣到白头山审理。

第二年正月最末一天,耕山人呆在家里。出林的鸟雀,耳里没有了往年山寨青年甜蜜的歌声,只听得笼中画眉凄泣的求救声,吓得赶紧伸翅往回飞。山主手里的鸟笼被大臣砸烂了。第二天,二月初一,耕山人又汇集在白头山,鸟雀又飞出山林听歌,一醉就是半年。这样,瑶山又获得五谷丰登。从此,人们就把二月初一这天定名为“赶鸟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年夜饭各种吃食的由来作文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除夕之夜,无论相隔多远,工作有多忙,人们总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顿团团 圆圆的年夜饭。有时实在不能回家时,家人们也总是为他留一个位子,留一副碗筷,表示与他团聚。这年夜饭也叫合家欢,是人们极为重视的家亭宴会。按照我国民间的传统习惯,年夜饭的吃食很有讲究,通常有馄饨、饺子、长面、元宵等等。

新年吃馄饨取其开初之意。传说盘古氏开天劈地,使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结束了混沌状态,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则取馄饨与浑囤的谐音,意思是粮食满囤。

饺子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也称作扁食或煮饽饽。古来只有馄饨而无饺子。后来将馄饨做成新月形就成饺子了。在唐代吃饺子的习惯已经传到我国的边远地区了。

除夕夜,十二点钟声一敲响,就开始吃饺子,因此时正是子时,取其新旧交替,子时来临之意。

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它,预祝寿长百年。古代的一切面食都叫做饼,所以汤面起初也叫汤饼,开始的面片不是擀成或压成的,而是将和好的面,用手往锅里撕片片,和现在北方吃的乌鸦头、猴耳子等的做法差不多。到唐代以后开始用案板擀面,才逐饯有了长面、短面,不少地方在吃年饭的时候还搭配些副食品,要想讨个吉利的口采。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如意),吃杏仁(幸福来),吃豆腐(全家福),吃三鲜菜(三阳开泰),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年糕年糕,一年比一年高)……

当然,现在的年夜饭品种就更加丰富了,什么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大约一年中能见到的最好的菜肴都摆上了餐桌

[年夜饭各种吃食的由来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腊八节的由来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腊八节由来有两个传说。一说佛祖释迦牟尼成佛前进山修行,十二月初八这天因饥饿劳累栽倒路旁,被一牧羊女发现,用大米粥救活,使他大彻大悟,得道成佛。一说,明朝皇帝朱元璋小时给财主放牛,因牛腿摔断被财主关在一间屋子里,3天没给饭吃,他饥饿难忍,到处搜寻,终于发现了一个老鼠洞,从中挖掘出豆、谷等各种粮食,煮成粥食用,觉得非常香甜。

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想起小时候吃那顿粥的味道,就命太监用各种粮食煮了一锅糖粥,欢宴群臣,后朝中文武百官争相效仿并传入民间,遂成了一种节日习俗。因朱元璋吃糖粥的日子是腊月初八,所以这粥也就叫“腊八粥”了。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

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寿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端午节的由来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因为"五"与"午"通,所以端午节又名端五.另外端节,午日,重五,重五,地腊,中天等也是端午的别称,端午也是我国民间的三大传统节日之一.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是关于端午节的儿歌.

端午这天有很多的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比如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裸上,称为长命缕,我想是让儿童能长命百岁吧!端午节还要在小孩的额头上用雄黄画个"王"来避邪.

每到端午节,奶奶都要买许多艾草,蒜头,在中午12点时放在太阳底下晒,奶奶说:"这样的艾草和蒜头能消毒,避邪."还在家中用艾草熏.我想端午节的诸多习俗,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下一代的希望吧!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端午节的由来的英语作文700字

全文共 916 字

+ 加入清单

Today is Dragon Boat Festival. My mother let me watch the origin of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from the computer. In fact, it was a memorial to Qu Yuan. Qu Yuan was a patriot. He wanted to make his country strong and often give advice to the king, but the king did not like to listen and he drove him out of the country.

Once the Qin state came to the state of Chu, the state of Chu was quickly defeated, the country was soon lost, and Qu Yuan was more sad. In the early May of this year, five, he moved a big stone and threw himself into the river. People know, very sad, in order not to let the fish eat Qu Yuan, put the dumplings inside the bamboo tube, throw it into the river, hope that the fish will not eat Qu Yuan, the dumplings are like this.

This story tells us to love our country. I also know, now eat dumplings, but is bamboo, replaced by a kind of broad leaves. Eating zongzi is also a memorial to Qu Yuan.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平安夜的由来

全文共 493 字

+ 加入清单

圣诞节前夕也就是俗说的平安,当晚,全家人会团聚在客厅中,围绕在圣诞树旁唱圣诞歌曲,互相交换礼物,彼此分享一年来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达内心的祝福及爱。在这天晚上都会看到一群可爱的小男生或小女生,手拿诗歌弹着吉他,一家一家的唱着诗歌报佳音。到底佳音队这种节日活动是怎么来的呢?

耶稣诞生的那一晚,一在旷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听见有声音自天上传来,向他们报耶稣降生的好消息。根据圣经记载,耶稣来是要作世人的王,因此天使便透过这些牧羊人把消息传给更多的人知道。

后来人们就效仿天使,在平安夜的晚上到处报人传讲耶稣降生的消息,直到今日,报佳音已经变成圣诞节不可缺少的一个节目。

通常佳音队是由大约二十名青年人,加上一备装扮成天使的小女孩和一位圣诞老人组成。在平安夜晚上大约是九点过后,开始一家一家的去报佳音。每当佳音队去到一个家庭时,先会唱几首大家都熟悉的圣诞歌曲,然后再由小女孩念出圣经的话语让该户人家知道今夜是耶稣降生的日子,过后大家一起祷告再唱一两首诗歌,再由慷慨大方的圣诞老人派送圣诞礼物给那个家庭中的小厅子,整个报佳音的过程就完成了!

整个报佳音的活动大约要持续到第二天凌晨四点左右才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老年时期喜欢各种运动

全文共 1238 字

+ 加入清单

1949年,解放军刚刚进北平时,年已50岁的聂荣臻身兼六职,这算是他一生最为繁忙的时期。白天,他要处理各方面的工作,晚上还要经常去毛泽东、周恩来那里汇报情况、开会等。在这样忙碌的情况下,聂荣臻总是要抽空散散步,活动活动身躯、腿脚,以解除疲劳。由于日夜操劳,1952年9月的一天,聂荣臻到京郊视察国防工程后,刚回到办公室就突然摔倒在地,经检查是脑平衡神经失调、高血压、心脏病。在休息养病时,散步是聂荣臻天天不可少的运动,晚饭后他总要有一个多小时的散步时间,散步时,不是与秘书交代要处理的工作,就是与家人谈古论今。

他还十分喜爱打网球、台球。20世纪50年代,聂荣臻的住处与邓小平家仅有一墙之隔,连通两家的小红门从来都是敞开着的。在两家院子里,工作人员平整出了一个网球场,聂荣臻与邓小平经常在这块球场上锻炼有时。有时逢节假日,聂荣臻还会约上邓小平一家或是贺龙、罗荣桓、罗瑞卿等人到长城或十三陵等地郊游、爬山。聂荣臻特别喜欢约请钓鱼好手贺龙一起钓鱼。只要甩下鱼钩,他便沉稳地坐在渔场边,神情专注地注视着鱼儿的动静。他甩下的鱼钩就像撒下了天罗地网,再滑头的鱼遇到他的鱼钩诱饵也只有自投罗网了。每次钓鱼结束后,他都要与贺龙比一比谁的收获大。有一次,聂荣臻钓到一条5公斤重的大草鱼,一回到家,他便吩咐秘书将那条大草鱼分成几份,分送给罗荣桓等老战友,让他们共同分享这胜利的成果。

1956年10月,中央任命聂荣臻为国务院副总理、科学规划委员会党组书记,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在那段时间,聂荣臻连打网球、打台球的时间都没有了,甚至把台球桌交还给了有关单位,看球的机会也少了。但他始终坚持散步。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他总要利用各种机会走一走、散散步。聂荣臻曾说过:身体是革命事业的资本,这个资本不能丢。他还以亲身体会向他人介绍散步的好处与方法。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有一次,一些干部向他反映:我们的科技人员,甚至有一些老科学家,由于缺少必要的食品与营养,不少人得了浮肿病。聂荣臻得知后心情十分不安。他立即以自己的名义向海军、北京、广州、济南、沈阳等军区领导同志呼吁,请求他们尽快设法给予支援,调拨给国防科研战线一批猪肉、鱼、海带、黄豆、水果等副食品。这些食品以中央和军委的名义很快分配给了每个专家和科技人员。他自己带头捐款购买营养品分送给科研第一线的知识分子,还呼吁大家都来关心科研工作者的身体健康,并要求各级行政领导和政治机关工作人员做好科研人员的后勤工作,关心他们的吃饭、住房、小孩入托、两地分居、业余生活、体育锻炼等问题。他说:要把科研工作者的身体健康问题作为大事来抓,好身体是搞科研的资本,这个资本丢不得。

聂荣臻常风趣地说:“人生70而拐,80而车。我的体会是,人过了70岁,行动就离不开拐杖了,过了80岁,行动就离不开手推轮椅了。”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然持之以恒、锻炼不辍。不能拄着拐杖散步,就扶着手推轮椅或由人架着散步。后来实在不行了,就在轮椅上、躺椅上、病床上做各种动作,活动四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感恩节的由来——900字

全文共 857 字

+ 加入清单

感恩节从三个方面来说都是送礼的节日:大多数美国人要感谢上帝在过去一年里的恩惠,人们按传统要用时令的果实招待亲朋好友,人们还送食物给那些饥饿的人。

1621年,那些乘“五月花”号船来到马萨诸塞普利茅斯的英国人首次庆祝了感恩节。渡过了艰难冬季的这六十个人邀请了当地印地安人的首领(他们与他谈判并签了协议)来共享丰收之果实。令他们吃惊的是,这位印第安人首领带来了九十名虽服饰整洁却饿得慌的印第安勇士!很显然,他们准备的食物不够了。这些印第安人很快回去拿来来了野鹿和其它食物。这顿宴席由火鸡、野鹅、野鸭、龙虾、爆玉米、蛤肉、玉米饼、酸梅、水果和苹果汁等组成,共持续了三天。

自从1863年阿伯拉罕.林肯总统将感恩节宣布为全国性节日后,大多数美国人都庆祝这一节日。这一天,全家人欢聚一堂感谢颂扬上苍在过去一年里的仁慈和恩惠。美国人和加拿大人(10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一)庆祝感恩节时通常用加好调味品的烤火鸡、鸭、鹅来摆宴。远离家乡的人被作为客人受到邀请。人们也为那些不幸者送去食物。当地一些机关、学校和教堂先收集食物然后装入食品篮内分发给穷人。有些商店老板还将火鸡送给雇员和一些老顾客。渡过了艰难冬季的这六十个人邀请了当地印地安人的首领(他们与他谈判并签了协议)来共享丰收之果实。令他们吃惊的是,这位印第安人首领带来了九十名虽服饰整洁却饿得慌的印第安勇士!很显然,他们准备的食物不够了。这些印第安人很快回去拿来来了野鹿和其它食物。这顿宴席由火鸡、野鹅、野鸭、龙虾、爆玉米、蛤肉、玉米饼、酸梅、水果和苹果汁等组成,共持续了三天。

自从1863年阿伯拉罕.林肯总统将感恩节宣布为全国性节日后,大多数美国人都庆祝这一节日。这一天,全家人欢聚一堂感谢颂扬上苍在过去一年里的仁慈和恩惠。美国人和加拿大人(10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一)庆祝感恩节时通常用加好调味品的烤火鸡、鸭、鹅来摆宴。远离家乡的人被作为客人受到邀请。人们也为那些不幸者送去食物。当地一些机关、学校和教堂先收集食物然后装入食品篮内分发给穷人。有些商店老板还将火鸡送给雇员和一些老顾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例文2:双十一光棍节的由来

全文共 1157 字

+ 加入清单

光棍节的来历,一直是个迷,有各种各样的猜测和说法。其中光棍节产生于校园文化的说法是比较可信的,但由谁最先提出已不可考了。众多说法中,光棍节起源于南京高校的校园文化是被广泛接受的观点。(同时期诞生在不同地区,后续在南京地区高校开展比较活跃,继而通过群体活动和媒体传播,光棍节在社会上流行开来。)

一:南大卧谈会

光棍节的来历有多种说法,被人广为接受的是,它起源于南京大学宿舍文化。1993年,南京大学“名草无主”寝室四个大四学生每晚举行“卧谈”,一段时间卧谈的主题都是讨论如何摆脱光棍状态,卧谈中创想出了以即将到来的11月11日作为“光棍节”来组织活动,从此,光棍节逐渐发展成为南京高校以至各地大学里的一种校园趣味文化。随着一批批学子告别校园,这个节日被渐渐带入社会,并随着成年单身男女群体的庞大,以及群体活动和网络媒体的传播,光棍节在社会流行开来,并由光棍节发展出了“脱光节”。光棍节来源的其他说法或系后来编造。

二:爱情故事

男主角木光昆,生于1970年11月11日。由于名字特殊,从小学到大学外号都叫“光棍”。他在南大读大二时和一名女生开始了一场恋爱。只是没想到,幸福是那么的短暂,女生突然查出患了绝症,最终离开人世。在她走的那天,木光昆跑到顶楼,点燃蜡烛,吹了一晚的笛子。从此,木光昆似乎变了一个人。读大四那年的11月11日,也是他生日的那天,同宿舍的舍友们在南大第一宿舍的楼顶上陪他一起喝酒庆生。此后,关于木光昆的故事在南大流传开来,他的生日于是被定为“光棍节”。这个故事后来也被南大同学改编制作成校园微电影播出。

三:京工光棍节

可能源于北京理工大学的“京工光棍节”。这一说法是说“光棍节”的说法最早源于1992年的北京理工大学,几位同学为了打发即将到来的周末,于是想出了去找女生联谊的想法。第二天在食堂门口贴了一张写着“京工光棍节”的海报。

四:麻将

传说中,有四个男人,当然都是光棍,也就是没老婆没女朋友没情人也没某某伴侣的那种。他们聚在一起搓麻将。从上午11点打到晚上11点。输赢倒是次要的,奇怪的是,搓麻过程中,不论是谁和牌,自摸或者接炮,都是和四条。于是自始至终,都在,四条,四条,四条。最后有输得多的人火了,拍桌子说,四条四条,四条什么啊?另外三个说,四条就四条,还四条什么。

四条什么?这本来不算个问题,麻将牌里,四条就是四条,没有四条什么的说话。不过,打完麻将,他们一起去冲澡,把衣服裤子一脱,答案很快就出来了。输钱的那个人,十分兴奋,边冲水边欢呼,我知道四条什么了,我知道四条什么了!

后来,这四个光棍为了纪念终于知道四条是什么,特把这个设为光棍节。事有凑巧,这天刚好是11月11日,日历上,刚刚好,不多不少,也就是四条……

相传当天光棍们都要吃糖葫芦,而且要一口气吃光,这叫“脱光”,要不然,来年还是光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元宵节的由来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2月28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里有吃元宵、舞狮子、观花灯等习俗。其中,吃元宵是一种独特的小吃,吃起来香甜甜香的,令人齿颊留香。那么,你们知道元宵节为什么要吃元宵吗,让我来讲给你听吧!

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是楚昭王回国途中乘船在长江时,看见江面上漂着几个浮物,颜色是白的还有一点儿黄,船工捞起来献给了楚昭王。昭王在吃的时候发现里面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鲜美。回国后,昭王命令人以山楂为瓤,仿制给臣民食用,以庆祝家国团圆。这一天,正好是正月十五,后代相沿成习。

如今,北方人称其为元宵,在南方确称“汤圆。这些与“团圆“音近,取团圆之意,又逢十五月圆之夜,象征着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用此来思念离别的新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