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永远的星光作文(精品20篇)

浏览

7218

作文

617

永远的外公

全文共 1555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外公今年高寿86。

外公从我懂事起,就不让我叫他“外公”,因为带个“外”字,让他觉得生分。大人们就顺他心意,让我改叫“公公”。在我之后出生的表弟表妹们也都这么称呼他老人家的。

我小时候,因为我爸妈是双职工,还要忙于照顾身体不好的妹妹,所以从我读小学开始,我就被寄养在公公家。孙辈中,公公最最疼爱的是我。记得小时候每天晨醒之后,我就抱个小凳子在天井里坐着,乖乖等公公买菜回来。等公公提着一竹篮新鲜菜回来(现在好像已经没人拎菜篮了吧),我先给公公搬个椅子让他坐着休息,然后接过公公递过来的香喷喷的糍饭糕、热腾腾的豆浆开吃。就这样,祖孙二人,一个坐着择菜,一个坐着吃早点,说说笑笑,很温馨、很温馨的。我那时候小,说不出“温馨”这个感觉,就是觉得——我离不开公公。从我读书、工作一直到谈婚论嫁,公公总是在我最需要帮助和理解的时候来安慰我。我这个人有时挺犟,大人们嗓门越是大,我越是钻牛角尖。大人们一样的“教育目的”,我就特别听得进公公的话。往往听到公公开口的那一句:“小红啊……”我就已经投降了一半!哪怕公公批评我,我也真的是心服口服!反正呢,我看到公公——一帖药!

外婆在我妈读初中的时候就去世了。外公没再续弦,一个人养活6个子女。那个年代,不容易啊!我妈说他们几兄妹小时候都馋蚕豆,那时郊县的菜相对便宜,外公就在周末老清早赶去买。等买到一大袋后,外公就在坐在长途车站边,边等车边剥蚕豆。等他们几兄妹醒来之后,就能闻到蚕豆被炒熟后的阵阵清香。我妈说:公公的腿疾就是在那时候坐在风口里落下的。如今,每逢蚕豆新上市,我妈必叫我带着孩子回娘家吃上一顿。我妈每年都讲公公买蚕豆的故事,每次都讲得眼眶红红的。如今,我也做妈了,才真正理解了这种舔犊之情。

公公做得一手好菜。我最爱吃外公做的红烧肉圆,四个字——浓油赤酱!一级嘞!嗙嗙响!那时候每天的晚餐,公公支好一张圆台面,摆着九、十张凳子!已出嫁的阿姨们、已结了婚的舅舅们都是回来吃晚餐的。一桌子的人挤在一起吃一桌子的菜,那个热闹那个香啊!晚餐用毕,大家伙一起收拾碗筷,没出嫁的阿姨负责洗碗,其他大人们讲讲单位里的事,公公坐在边上,很慈爱地环视着每一个子女。现如今,两个已经发达的舅舅,对年迈的公公尽心尽力地照顾着,两个舅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老头子不容易啊!

公公是个裁缝,一辈子只做过裁缝。用我妈的话说:一把剪刀养活一家人。公公的手艺很棒,我很小的时候,就见过周柏春啊、姚慕双等知名演员到公公家订做中山装。外公最擅长做旗袍,尺寸量的准,式样也新。我稍大点的时候,每次做完作业,常在公公的背后驻足看他做旗袍。那些用来做旗袍的锦缎可真漂亮啊!丝面上的那些彩色花纹、那些金线银线,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发光!公公一手拿着缝成条的锦缎,一手用镊子把它们做出各种漂亮的纽襻和盘花扣:蝴蝶扣、琵琶扣、一字扣~~每次完成一件旗袍,公公都用一块丝绸整件罩住它,然后用“梧粗头”把它高高挂在屋中间的竹竿上。听那些老顾客对我说,因为公公年轻时做旗袍远近闻名,旧上海顶级舞厅里的舞女都邀公公给她们做旗袍,公公每次都是坐包车来包车去的,可谓是出足了风头。公公退休之后,裁缝活就一直做到老房子拆迁,几度搬迁(当然是越住越好)之后,还会有多年的老顾客跑老远地来看他。一位从美国回来的旧上海舞女婆婆(绝对没有贬义),几经打听来看望公公,几十年没见面的两个老人激动得呦!

公公一头银发,也不喜欢染发,因为糖尿病,脸显得比以前消瘦多了。听舅舅说公公有点认不清人了,常闹笑话:把去看望他的大姨叫成二姨,把姨父叫成大舅,把孙辈叫成儿子。那天我去看望他老人家,家里人把我带到他面前故意问:这是谁啊?公公拉着我的手说:这是小红呀!我的眼泪当时就“哗哗哗”地流了下来!

如果真的能有一个如愿的机会,我会祈求:愿我的公公长寿无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香港星光大道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放暑假的期间,我和一家人去游玩了香港最受欢迎的星光大道。那里的夜景如诗如画,跟着我进去瞧瞧吧!大道仿照美国好莱坞星光大道设计,以香港电影业发展史及旨在表扬幕后巨星和幕后电影工作者成就为主题,从香港艺术馆旁伸延至新世界中心对开,全长440米。于2004年4月28日正式开放。

进入星光大道,人山人海,我第一眼看到的是对岸无数条探照灯的光柱划破夜空,迷离的灯光如梦似幻,五彩缤纷。

一路走去,往脚下看,全部都是明星的手印,有成龙,李小龙,刘德华,张柏芝……再往对面看都是香港的建筑物,都布满了霓虹灯,漂亮极了。

维港和煦的风,吹得很舒服。再往前走就看到李小龙的铜像,很多人都在模仿他的动作进行照相,旁边也有一间李小龙纪念品专卖店,很多人和成龙的手印照相,我也照了一张留念。

香港的星光大道的真美丽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永远的丰碑200字作文

全文共 202 字

+ 加入清单

看呵,在他士兵的星章上

正闪耀着宝石的光芒

他在每一件平凡的工作上

都注入了伟大的理想

伟大与平凡

理想与现实

就这样

凝聚在一个焦点上

多少次了

他在我们中间走过

一起跋山涉水

一起浴血披霜

也许我们会看见他

在列车上端水扫地

下车时抱着小孩

扶着大娘

也许我们会遇着他

在工作地推着小车飞奔

抢险堵堤,踏平凶波恶浪

永远像早晨那样清新

欢欢喜喜又匆匆忙忙

经过他身边的岁月虽短

那每分每秒呵

都带着他的体温

永远在发热

放光

[永远的丰碑200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永远的辛亥革命高中优秀作文

全文共 3038 字

+ 加入清单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2000多年封建统治制度并掀开民主共和的新纪元篇章,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意义重大,它的爆发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从此中国,这个经历了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国家,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泱泱大国,永远的甩掉了封建社会的帽子。辛亥革命从思想上解放的人数之多,影响之广泛,无论在哪一个国家,哪一场革命,都是无法相比的,它对中国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都是深远的!

辛亥革命对内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帝国主义在华统治的牢固根基至此开始瓦解。

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实质上,这都预示着一个崭新的中国力量即将诞生,尽管由于当时的形式或许这种新生力量的诞生还需要很长的道路要走,但它诞生和前进的方向将无法阻挡!

辛亥革命对国外的影响也极为深远,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它的直接和间接推动下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辛亥革命的爆发有其历史的必然性,首先从政治角度看1840年发生的鸦片战争爆,中国长期的闭关自守终于被迫划上句号。国内部分官员及知识分子开始明白,不变革便不足以应对中国所面临的千载未逢的挑战。之后的洋务运动,是一场由清室自发的改革。其重点为改良生产技术,透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试图以兴办工商业来加强中国的国力。然而中国在甲午战争的失败,显示只限于器物层面的洋务运动,并未能根本改变中国自北宋以来重文轻武的观念,

自公车上书以后,在知识分子中普遍出现要求更深层的改革。当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物成为维新派,主张在体制内的改良,提倡效法日本及俄国,在皇权之下大幅改变政治及社会制度。维新得到光绪皇帝的支持。但是进行103天以后,因清室内保守势力发动政变而告流产。部分维新人物流亡海外后,主张继续维持皇室;实行类似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将政治实权逐渐交出至民选政府,主张这种变革方法的当时被称为“保皇党”或“立宪派”。

之后推动的第三次大型改革,目的在使大清帝国成为君主立宪政体的国家,清政府废除军机处,发布内阁官制与任命总理、诸大臣。成员名单中过半数为清宗室(皇族)与满人,被讥嘲为「皇族内阁」。立宪派、舆论对此多感失望,甚至引起不满,认为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宪政,乃逐渐同情、倾向革命。清政府垮台,中华民国就此诞生。在推翻清朝的斗争中,革命党人曾经先后发动十次武装起义,屡次失败,而又能屡次重起,海外华侨的大量经济支援,实在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海外华侨在推翻清朝的革命斗争中的作用,孙中山曾经用这样一句言语表达:华侨是革命之母。

其次在文化方面,长期以来的满汉种族问题,在清初的文字狱和剃发易服制度的压制影响之下,到了清中叶的思想中,已经几乎不成问题。绝大多数的汉人对于统治者为满人一事已不甚在意。但随著清朝统治的日渐衰弱,首先在太平天国革命中,汉满问题开始再度抬头。排满思想更是再度大兴。明末遗老的著作成为当时人的重要思想资源。例如原本并不著名的王夫之的著作在清末重新被发现,成为当时知识分子们的重要读物。许多革命人士更是藉反清复明思潮来鼓吹革命,最著名的反清宣传著作有邹容的《革命军》等,对于年轻的革命参与者们造成很大的影响。虽然一些革命家如孙中山在种族革命之外,所强调的是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改革,但清末革命最主要源动力仍是排满反满的思潮。推翻满清后,口号也迅速地从「打倒鞑虏」改为「五族共和」,以求统一分崩离析的中国。

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作为史学术语,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中国因爆发义和团事件,导致八国联军入侵,朝廷内部顽固保守势力也受到严重打击,在改革势力的呼吁下,慈禧同意开始推行康梁在戊戌变法中所提出的改革方案,是为清末新政。其中影响最大的政策,是清政府废除了延续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开始兴办新式学堂。到辛亥革命前,全国已经有6万多所新式学堂。废除科举后,大量以参加科举谋求官职的传统文人失去了出路。

此外,清政府于宣布「预备仿行宪政」,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即立宪运动。其后各省选出了以地方士绅为主要成分的谘议局代表,这些各省的实权人物,要求清政府加速推行制宪,成立责任内阁,但屡为清政府所阻。这些都成了辛亥革命爆发的导火锁!

辛亥革命的伟大之处,不仅仅在于它的影响和意义的深远,在革命中所表现出来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和爱情事迹,不得不让人人对革命者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牺牲精神肃然起敬,这其中的佼佼者,当然是革命的先驱和开拓者孙中山和黄兴,作为同盟会的创立者,孙中山对中国封建社会社会的弊病是痛心疾首,年轻时,依然弃医从文,致力于社会的变革,曾经多次流亡海外的孙中山对革命的信念从未动摇过,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当然,革命就意味着“流血”,意味着“牺牲”,但能为伟大的革命追求献身又是多么的有意义!这不正是伟大的革命先驱所向往的么?革命需要百折不挠,前仆后继的精神,“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不正是伟大革命先驱的所追求的么?

提到孙中山,令我们不得不提的就是宋庆龄了,这位曾出身名门的巾帼英豪,为了革命事业,为了革命梦想,毅然放弃舒适的生活,不舍不弃的跟随孙中山,不错这是爱情,可歌可泣的革命爱情,但它也早已超出了爱情的界限,她把爱情不仅仅给了孙中山,更给了中国的革命事业,给了这场令中国历史发生转折的革命事业。

黄兴,曾受孙中山委派,到香港成立同盟会南方支部,策划广州新军起义。起义失败后,孙中山召集“庇能会议”,议决倾全党人力物力,在广州再举。1911年初在香港成立领导起义的总机关统筹部,黄兴任部长。于4月27日(三月二十九)发动黄花岗起义,他率敢死队百余人猛攻两广总督衙门,许多革命党人英勇牺牲,黄兴右手受伤,断去两指。起义失败后,他在香港养伤,支持宋教仁、谭人凤等在上海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黄兴于28日赶到武汉,被任命为革命军战时总司令,率民军在汉阳前线与清军奋战二十余日。11月27日汉阳失陷后,转赴上海。南京光复后,独立各省代表会议先举他为大元帅,后改为副元帅代行大元帅职权,他均未赴任。短短的叙述,足以彰现黄兴高尚的人格和卓越的领导才能,更显示了他为革命献身的意志。革命并不是为一己私利,革命是为劳苦大众谋幸福,革命是为苦难中国谋出路。革命是为人类的发展清除障碍,革命在革命者眼中,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字眼,而是一个“艰辛”与“坚信”相结合的整体!

辛亥革命,已随时间的推移与我们远去,明年将是辛亥革命的百年圣诞,历史虽已远去,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地位绝对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淡,那些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者也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让我们时刻铭记,也许再过几十年、几百年我们的后代会象我们一样铭记它,改变中国历史的辛亥革命,永远的辛亥革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永远的蝴蝶作文600字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阳光洒在它们身上,不仅让她想起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的爱情故事,陷入了少女的遐思。

小镇上新来了一家人,他家有一个和她年纪相仿的男生,就住在一条街。她听妈妈说,这一家人以前在城里,待人都很和气,家里的儿子也很优秀。

新学期,他转来了她们班上,坐在她的后面。她心里似乎有一头小鹿在撞,每到课间,他总要拿着题去问他,也总戴着各种好看的发夹。

渐渐地,她知道了她很擅长生物,还会制作标本,她便也狂补生物,仅仅是为了和他讨论问题,有说话的机会。

时光飞逝,到了元宵节,同学们提议交换礼物。她有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挑了一套《植物大全》,包了一层又一层,还连同着她萌动的少女心。

到了交换礼物的那天,她抽到了一个蝴蝶标本,里面有一张小卡片,写着:“把这只永远的蝴蝶送给我的前桌。”她飞速地把这个宝贝藏进了书包,生怕被抢走。放了学,她把自己的那份礼物放进了他的桌箱。

她一直收着这只“永远的蝴蝶”。

毕业的那一天来临了。在互相祝福的时候,她跟他说:“谢谢你的蝴蝶,我一直收着呢!”“蝴蝶?什么蝴蝶?”“就是一年互送礼物,不是你给我的标本吗?”她十分失落。难道,一直都只是自己自作多情?

“哦,我还以为,你不会在意我。”她抑制住内心的惊喜:“等我们都老了,希望你我都还记得这只永远的蝴蝶,还有年少的小心思。”

花丛中有两只蝴蝶,还在飞呀飞……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星光不负赶路人作文600字

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人生短短数十载,每个人都是赶路人,独步前行,不急不躁,因为星光不负赶路人。

日月变幻,江河日行,草木者,扎根百代而不灭,山峦江河留存千年而不移,与此相比,人生确定渺小而又短暂,所以庄周有言:“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正因此,我们都为赶路人,在有限的时间中,想去筑造更为宏大的空间。

一路上倍伴我们的人似乎很多,但实际就像一列火车,轰隆隆的开启,声响宏大又热闹,可这一站与你情投意合,谈笑风生的人,下一站或已悄然离去,终归是独自一人。

素履之际,独行愿也。

那些我们想要到达的地方,总是我们一人,所以不怨不悲,愿一双布履,走进草木深处。

路上有花香鸟语,也有风有雨,为了我们的目标也要披星戴月,洒下法水。我们迎着烈日高阳,冒着风雨砥砺前行。

这一路的追赶与苦难,挫折与泥泞,从未削弱我一分一毫的心意,我愿意怀着一腔孤勇前行,一个人,却像带着千军万马。

历史课本中教导我,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其根本源由必是内在因素,外在条件只是起到催化的作用。愿我们拼搏努力,独立坚强遭遇风雪拦路,也能捧起一片洁白美丽的雪花笑得像个孩子。

那一路,不仅有风雪,更有述人的景致长虹划过天空,极光散漫天际,云海翻涌,江潮澎湃,我一路披荆斩棘的追赶,却也会欣赏,荆棘之上,夜莺的歌声。夜以继日的行走却也会,欣赏漫天的星光。花因遗忘而失色,堪咏吟的万象,在路途之中我定不会遗忘。心有明珠,山河明媚。

这样是最好了吧,我带着一身花香,携着满袖的清风与明月,到达边界,悠然,乐然。

在这追赶的,努力的星光中,携璞玉之心前往心愿之地。不慌不忙,不急不躁,因为深知,做出的努力不会被辜负,不会被遗忘。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那片永远的常春藤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80 字

+ 加入清单

打校园围墙走过,眼前闪现出一片碧绿,啊!那不是四季常青的常春藤吗?看着它,眼前又浮现出他的身影。

那年我九岁。

那天,阳光明媚,我和小文在妈妈的学校里玩着“打蚊子”的游戏,我们玩的开心极了,一会儿你追我,一会儿我追你,玩得不亦乐乎。正在我们玩的最开心的时候,忽然我脚下一滑,不小心摔了一跤,小文连忙跑过来察看。

小文担心的问我:“怎么样了?”我小心翼翼地把裤腿卷起来察看:哇,不得了了,伤口处擦破了皮,鲜血源源不断地从擦破了皮的地方流出,看上去异常恐怖,我顿时感到伤口处火辣辣的疼。我害怕得忍不住地哭起来:“怎么办?你妈妈和我妈妈办公室的门是锁着的,他们都开会去了,可我的血越流越多,这样流下去,我会不会晕倒呀”听着我的话,小文连忙安慰我,“别怕,有我在,没事的。”只见他的眼珠子在四处转了转,我的血也越流越多,好像止都止不住,忽然,他的目光在一面长满了常春藤的墙上定在了:

“有了!”

他飞快的跑过去,摘了几片叶子,跑到水龙头前,把叶子冲洗了好几遍,然后用他的小手将叶子捣碎,最后跑到我的面前,吩咐我:“来吧,用叶子在伤口处堵紧,一定要堵紧哟!听说常春藤有凝血和消毒的功能呢,所以放心吧,一会儿血就会凝固了。”看着小文很认真的样子,我半信半疑的点点头,接过叶子,在伤口处按紧。接着,小文又迅速的解开他的围巾准备系在伤口处,我一看,立即反对:“不行不行,那可是你妈妈送给你的生日礼物,这样会弄脏的,你妈妈一定会骂你的。”谁知,小文却满不在乎的笑着说:“没事,围巾脏了可以再洗,你的伤口可不能掉以轻心。你忘了?老师常说‘同学遇到困难要互相帮助’,我们是好伙伴,我帮助你,妈妈知道了不但不会骂我,还会表扬我呢。”听着他朴实的话语,看着他阳光的笑容,我感动的不住的点点头,伤口瞬间也感觉不那么疼了。

终于,在小文的精心处理下,伤口的血被止住了。

后来回到家,我精心制作了一张贺卡,想有机会就送给他,表达我的谢意,可非常令人心痛的是永远没有机会了。因为一场车祸,他永远的走了。听到这个噩耗后,我伤心的大哭了一场,好想去送他最后一程,可妈妈告诉我车祸现场很惨烈,怕我受不了,执意不让我去。

虽然他已经离开几个月了,但每当我看到那条漂亮的围巾和我制作的贺卡,就会想起那片茂盛的常春藤,而他那张阳光般的笑脸仿佛就会出现在叶子上。我想,这片友谊的常春藤会在我们美丽的校园永远的绿下去,永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永远的记忆记事作文

全文共 1041 字

+ 加入清单

那一个个场景仿佛一个个镜头,拼凑成一部使人感慨万分的连续剧——永远记忆,不时地在我脑海中上演。

是我对它念念不忘?是我对它太刻骨铭心?是我对它已经产生感情?我想都有吧。在这校园大家庭里,曾经有过我们最美好的记忆。细细回想起来,往事就好像昨天才发生的一样,历历在目。

记得那时候,体育课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刻。因为只有在这时候,朋友之间才会感受到友情的美好。也只有这时候,我们才玩得痛快,一起聊聊天,讲讲真心话。没错,这就是最真的我们。操场上,男生打篮球的打篮球,女生打排球的打排球,个个脸上都绽放出花儿般的笑脸,让人不禁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不禁想把这一美好瞬间记录下来。那草坪是我们最爱的地方,大家一起躺在草坪上,看看天空,看看白云,看看远方,在这样寂静的时刻,我们的心情一下子变舒畅了,眼前的烦恼通通被驱散不见了,也许这是我们排解忧郁的方法吧。坐在长椅子上,我们也有好多东西可以聊,甚至有时只是在这随口说的一句话,也会被好朋友牢牢记在心上,并找机会实现,每每这时,我就会感动。泪水流过脸颊,掉落在水池里,激出一圈小小的涟漪,在水中荡漾开来,仿佛是它见证了我们最真挚的友情。

在校园里,我们既有欢乐,也有痛苦;我们既有笑脸,也有泪水,就像花儿一样,也有光彩照人的一天,也有随风而舞的时候,只有这一切的往事都还那么清晰。

还记得那一天,是我们最开心的一天。因为拔河比赛,我们班得了第一。是啊,马老师的鼓励,啦啦队的加油声,参赛队员的信心和毅力,大家的付出没有白费,但更多的是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坚持不懈地朝目标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因为在拔河比赛中,两班的实力相当,可以说不分上下,但另一班没有恒心,没有坚持,而我们班越是到了关键时刻,越是有耐心,越是有不服输的劲头,于是就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的团结,我们第一次经历了“团结就是力量”。

还有一次考试,我们班考得特糟,同学们一个个垂头丧气,仿佛是在忏悔,又好像是在反思。以前的我们,成绩遥遥领先,可这一次却全军覆没。但我们,没有那么轻易就向困难低头。我们勇敢地向高分去挑战,老师们则在一旁鼓励我们,重新制定新的计划,希望这次惨痛的教训会让我们刻苦铭心,吸取教训,总结启示。永远忘不了这时的挑战,这次的目标,我还为这个目标努力着,奋斗着,请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这一切的一切,都将成为我们永远的记忆,只属于我们的回忆。让小舟承载着我们满满的感恩之心,让我们带着春天出发,去远方追随我们共同的梦想···

[永远的记忆记事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今夜星光灿烂作文600字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夜晚,行走在河边小径,四周一片寂静。我抬起头,望向夜空,每一颗星星都是如此明亮,如此耀眼,编织成美得令人心醉的星空……

这片星空,似曾相识。几年前的今天,我们去了蒙古大草原。夜晚,穿梭在一个个蒙古包之间,抬起头,也是这样一片星空……

走在那片星空下,静谧,安详,群星在头顶飞舞,风儿在耳边轻拂,走着走着,闭上双眼,自己似乎也成了一颗星星,在空中驰骋,在群星间飞舞。本以为,那样的星空。大概只有在大草原方得一见,却未曾想到,数年后的今天,在我的家乡,竟然依稀能寻到那一丝韵味。

星儿,依旧在空中欢快地飞舞,似一群无忧无虑的孩子,在他们的世界,只有欢快似小溪一般流淌。

这片星空,似曾相识。几个月前,我们去外地露营。到了夜晚,一边观赏着那满天繁星,一边讲述那鬼故事,帐篷里不时地荡漾起阵阵笑声。那次露营,也似现在般欢快。

回忆间,一弯淡淡的新月浮出云层。星儿立刻簇拥过来,欢快地吁长问短。此时,满天的繁星似一篇优美的文章,无一字,却包容万物。

这片星空,似曾相识。几天前的夜晚,是期末考试的前夕。我在床上翻来覆去,一个个不安的想法如潮水般涌来。我从床上爬起来,拉开窗帘,一屁股坐在窗前椅子上。望着灿烂的星空,我不安的心渐渐平复。星儿似有魔力一般,在天上眨眨眼,便似给我吃下一粒定心丸……

哗——一阵清凉的微风刮过,将我从回忆中唤醒。繁星依旧在空中闪烁,今夜星光真灿烂!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永远的回忆作文

全文共 644 字

+ 加入清单

站在冰冷的窗前,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我的思绪飘到了毕业前夕…

“欢欢,初中我们一定要在一起!”

“恩,一言为定,我们永远在一起!”这是我和她分别时一段简单的对话,却成了我永远的回忆……

我和欢欢是六年级二班公认的“铁哥们”,我和她的相遇,只能说是幸运,在一起的时光,是幸福。

那时的我们,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幸福。可老天是如此的不公平,所谓的幸福又是如此的短暂。

转眼间,小学毕业了,已经被幸运女神眷顾了一次的我们,终于离别了。不在一个学校,因此关系生疏了许多。印象最深的一次见面,是在初中生活刚开始的时候:

那次,是我因刚开学时的一些事情觉得有些委屈,跑到他所在的学校去找她诉苦。那时,我没有想到会顾及什么,也不会顾及。可是,我明明从她的眼底看到了一丝虚假与不屑。

下一次的见面,更冷淡了许多,

再下一次,亦是如此。

最终,我们偶然相见,却不知说什么好。只是一脸的尴尬……

当年的好朋友,如今的陌生人。

我不知道,我们为什么会成为这样,好朋友做不成了,普通朋友都不行吗?直到有一天,我看见她和一个女孩有说有笑的在一起,像当年的我们,我愤怒了。不,我不能这样!我不是一个自私的人,我更不会因我的问题找借口。可是,我还是不明白,难道友谊就是这样吗?是我做错了什么吗?还是人生就是如此?

早已习惯了没有朋友的世界。一个人,孤孤单单,想说的话,藏在心底。这,就是寂寞吗?一个个不眠的夜晚,反复想起我们的点点滴滴,心中的梦早已破灭…。

蝴蝶为花醉,花却随风飞,也许,这是对伤感最好的诠释。

像小怪说的——友谊,真是奇怪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永远的微笑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都有纯洁的一面,那就是笑。有人露出乐观自信的微笑,有人露出是成功的微笑。但我妈妈的笑不是自信成功的微笑,而是带着爱、鼓励和无私一起到永远的微笑。

每当妈妈用甜美的声音把我从睡梦中唤醒时,我便会感觉妈妈心窝里蜜一样的幸福。

坐在饭桌前,妈妈她总会用那双略显粗糙的手为我做好美味可口的饭菜,看着我吃的津津有味的样子,妈妈总是一口不动地看着我默默的笑!

我至今记得,我四五岁时,家里贫困,一到冬天,全家人的脚被冻得又红又肿,妈妈也没多少钱买鞋。就拿着一些棉布厚鞋底,妈妈一只手拿着布和鞋底,另一只手拿着又细又长的针吃力的缝。我尚未董事,问:妈妈你干什么呢?妈妈她微微一笑,摸着我的头:孩子,我在做鞋呢,可别冻着你们姐俩。于是,我便睡着了。

在寒冷的夜里,我经常又哭又闹,但我那热乎乎的小手摸到了妈妈的怀抱,很快就睡着了。当我睡醒时,大吃一惊,妈妈用许多的小被子盖住了我们姐俩,怕我们冻着。而自己还在缝这棉鞋,虽然那是她的双手一冻得赤红,劳累的样子浮在脸上,但凌我欣慰的是,妈妈对着我还是露出一丝温暖人心的笑意。

妈妈用一个微笑代表了一切,但随着时光渐渐地流逝,那微笑可能会越来越少,但那丝微笑会刻进我的心里,绝不忘记,陪伴我到永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永远的小太阳作文

全文共 59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万里碧空飘着朵朵白云,又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气。但无情的太阳公公发出光热得令人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坐立难安啊!就在这一天我发现了这个“小太阳”,总在人们的身边。在这闷热的天气里人们的心情也烦躁了起来。我拖着疲倦不慨的身子回到房间扒在阳台上迷迷蒙蒙得看见隔壁的王奶奶正在洗衣服,这时来了一位另我吃惊的人,一来就把王奶奶扶到屋里,然后自己在院子里开始洗衣服,不两下工夫衣服洗完了。接着看她忙出忙外走个不停,我也很好奇便伸长了脖子,看着她提着水走进客厅,那儿打扫一下这儿打扫一下,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客厅干干净净,玻璃还会闪光呢!这位是谁了我不屑一顾的往前看。我吓了一跳,这不是我的好朋友***吗?我恍然大悟,为什么她每一天都要走得那么急原来就是为了这为无依无靠的老奶奶。接下来每一天我都扒在阳台上观察,果然不出我所料,她每一天都来,就这一点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我深深觉得她是一个无私的“小太阳”。想起往日我看见老奶奶无依无靠时,我也不屑一顾,我就好后悔。。。。。哎!身边总是有那么多出乎意料的事,总是令人猝不及防。“小太阳”我要向你学习无私的精神。

太阳。太阳给我们带来七色光彩,照亮我们金子般的心,今天我成长在太阳下,明天我们去创造一片美好的世界。但愿每一个小朋友都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帮助世界上所有需要我们伸出援手的人。

永远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太阳”,想知道她是谁吗?暂时保密。

[永远的小太阳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永远的丰碑四年级作文

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每当我看到狼牙山时,就会想起当年的5位壮士屹立山峰,声音回荡着整个山谷,气壮山河!

——题记

你听说过狼牙山五壮士吗?你知道他们的感人事迹吗?你读完他们的感人事迹后,有什么感受吗?当两条路呈现在你的面前时,你会选择哪一条路?一条是能保全自己的性命,却牺牲了群众;另一条是明知死路一条,却保住了群众的性命。我想许多人都会选择第一条路,因为大多数人都贪生怕死,而选择第二条路的人寥寥无几。而狼牙山五壮士斩钉截铁的选择了第二条路,他们面对死亡,英勇无畏,谱写了一首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乐章。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名叫《狼牙山五壮士》。课文主要讲的是1941年的秋天,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联队撤离,把鬼子引上绝路,并在山上和鬼子进行了浴血奋战,在弹尽粮绝的情境下,他们英勇跳崖,壮烈牺牲。

当读完这篇文章,我十分敬佩这五位壮士。我读到“诱敌上山”这部分时,他们明明可以选择一条保全自己性命的路,而他们却把生的希望寄托给了他人,把生死置之度外,走上了一条死路,我对他们的选择不由得升起了敬佩之情。

当我读到了“顶峰歼敌”这段时,他们把石头像雹子一样砸下来,使敌人抱头鼠窜,让我无比的振奋,热血沸腾,充满了对敌人的仇恨。

当我读到“英勇跳崖”这段时,我被深深地感动了。五位壮士不怕牺牲,英勇跳崖,他们在中国人的心中树立了永远丰碑,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缅怀先烈,我们无比悲痛。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我们不好好学习,怎能对得起先烈的英灵呢?我要珍惜好今天的幸福生活,以先烈的精神为动力,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做跨世纪的接班人。将来让祖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变得更加繁荣富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永远的外公

全文共 1302 字

+ 加入清单

外公对我的爱如同纯净水般纯洁,如同醇酒般香醇,如同奶茶般弥久不散。这爱一直关注着我的一颦一笑,它曾伴随我走过许许多多个春秋,也会一直陪伴着我目睹春花的绽放,小草的萌发……

外公,你是一把伞,为我遮风挡雨;外公,你是一盏灯,为我指引未来的道路;外公,你是一泓清泉,滋润我干涸的心灵。

——题记

落花的凋零在等待明春的绽放;潮水的退去在等待潮水的涨来;太阳的落去在等待明早的升起。外公用一把钥匙,一把饱含浓浓温情的钥匙,打开了我的心门。

不知不觉,我从懵懂的无知少年,变成了半懵半懂的真少年,又变成了能逐渐明白事理的烂漫少年。在这个成长过程中,我常听到一个词——永远。于是,我便翻开了字典查了起来。永远:表示时间长久,没有终止或者持续不变。时间长久?没有终止?持续不变?那究竟是什么呢?我一直迷惑不解。那么外公是否会永远地看着我成长呢?

于是乎,每当望见那如镰刀般的残月,便会想起外公微笑时的嘴唇。外公微笑时,唇角都会微微地往上翘,有如皎洁的残月,宁静而有夹杂丝丝的忧愁,祥和而有夹杂点点的无奈。外公抿着嘴,但那“残月”却能奏出人间妙曲,如风铃声般清脆,如《月光奏鸣曲》般悠扬。

外公从我呱呱落地以来,给予我无微不至的照顾,给予我五彩缤纷的生活,给予我最暖人心脾的温情。

因为有外公,浩瀚无边的大海显得如此湛蓝;因为有他,一切的狂风暴雨显得如此渺小;因为有他胜利的大门永为我敞开。

夕阳西斜,我们同在阳光的围绕中漫步。外公总是微笑地对我说:“外公永远爱着你。”然而,就在他说这句话的一星期后,他便与世长辞了。“永远”便又一次只留于我心中。

小时候,一下起雨来,我总嚷道:“怎么又下起雨来,真是鬼天气。”我总在下雨天等着那个熟悉的背影。他,我的外公。他撑着一把墨绿色的伞来接我。我看见外公,就跑到他那里,站在外公的身旁,挽住他的手,我感到很温暖。

外公,我似乎没有为你的离去停止过脚步,有的只是一如平常的嬉笑,甚至连一丝伤感也没有,真的,到底我和你之间是一种什么感情?

那黑白照片中的记忆,忘记了,那阳光下的欢笑?也忘了,一切存在过的以及没有存在过的,都忘了吧。然而,为何你会突然重现于眼前,我熟悉而陌生的外公?久违已久的伤感,为何一下涌入了心头?是无法挽回的忏悔?一切的一切都消失在已封尘的回忆录中。

永远有多远?永远就是留在心中的恒久。

此后,我对字典也产生了怀疑。什么没有终止,外公离去的那一刻不是终点吗?外公对我的爱不正是在这一刻终止了吗?外公的离去并不代表这个“永远”就此停憩,而是实实的存在着。

外公对我的爱如同纯净水般纯洁,如同醇酒般香醇,如同奶茶般弥久不散。这爱一直关注着我的一颦一笑,它曾伴随我走过许许多多个春秋,也会一直陪伴着我目睹春花的绽放,小草的萌发。

往事犹如一幅淡淡的、橘红色的画卷,轻轻地铺在我眼前。那柔和的画卷上,留下了外公以我深切的爱,也留下了我对外公深深的爱。

碧水对青山有感激,故将其映入自己清澈的心中;江海对溪流有感激,故以澎湃的掌声迎接它的到来;树木对大地有感激,故将其落叶变成大地的滋润;我对外公也有感激,而我愿将我优异的成绩、点点滴滴的进步作为我对外公的报答。

外公,我想你,我爱你,我永远的外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永远的爷爷作文700字

全文共 718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总爱把脚放在爷爷的掌心,感受他粗糙的双手在足上慢慢的抚摸。在爷爷的庇护下,我度过了一段金色的童年。渐渐地,我学会了吟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每当他听到我咿咿呀呀的吟诗声,看到我摇头效仿古人的样子,那印着笑纹的黝黑的双眼便露出了浓浓的笑意。自我生下,奶奶听到护士姐姐甜美的一声“女孩”,便拂袖而去。而爷爷却一直疼爱我,年年如一日。越长越大,我学会了叛逆,对爷爷的劝告充耳不闻,即使我明白,我伤了他的心。直到那一天,爷爷被查出有肺癌,看着日渐虚弱的他,我的心已被揪成了麻花。

在病魔的日夜侵蚀下,他走了。那天晚上的月亮格外皎洁。月光洒在窗子上,好似铺上了一层银霜。月光洒在他的脸上,他格外安详。我心中的大树倒了,他中还是敌不过残忍的风暴。我转身回房,都在被子里哭喊着,咆哮着。我深知,他走了。永远地走了,可我不愿相信,小时抚摸着脚的手是幻像吗?诺是幻像,为何如此清晰,如此真实?我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飞扑在棺上,爷爷依旧慈祥,但却如此可怕!林乱树影发出“刷刷”声响,舞姿愈发张狂,它是在诉说,还是在抓狂……

在漆黑的夜里,我披麻戴孝,耳边的哭声隆隆作响,我却滴泪未落,因为我的泪水早已轮回。在灵堂前,静静守候熟睡的爷爷,直到天明。

天亮了,光明笼罩在一切,我拉开窗帘,温暖的光芒射了进来。像爷爷的手掌心一样。我又不禁念道:“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猛然,我诺有所悟:“鹅,象征着纯洁,动人,光明!白羽轻化,是天使的坠泪,坠落在碧绿的波涛;红掌巧拨,波动绿水的涟漪。”

或许吧,爷爷是希望我像鹅一般的自由,美丽。从前,他“自私”地将风雨扛在身上,把芬芳留给我。现在,我将用行动告诉他:“爷爷,我的风景,依旧美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永远的歌声

全文共 645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残疾人,他们不为自己的残疾而感到自卑,而是开朗乐观,靠卖艺来赚钱,并向灾区人民捐赠钱物。我曾经遇见过这样的一位残疾人。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五下午,我坐在妈妈的电瓶车回家。鸟儿在欢叫,树叶也在欢叫。当我们到崇和门时,只见那里围着一大群人,他们似乎在观看些什么。在这一群人的中间,还不时地传出几声歌声

我走近一看,原来,一个残疾人正在唱歌。他面呈菜色,疲惫不堪,右手拿着话筒,腋下拄着两根拐杖,他的一条腿没了,裤管随着身体的摆动荡来荡去,给人一种十分恐惧的感觉,那歌声凄凉而婉转,并略带些沙哑,显然已经唱了很久了。衣服破破烂烂的,我产生了一种十分恐惧的感觉,那歌声凄凉而又婉转,并略带些沙哑,显然已经唱了很久了。衣服破破烂烂的,我产生了一种厌恶的感觉,正准备离开的时候,却看见了残疾人前方铺着一张纸,上面写着“救救贫困山区和灾区的人民吧!”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位残疾人靠唱歌赚钱,然后把钱全都捐给贫困山区和灾区的人民。我深深地感动了,前来观看的人也感动了,热泪盈眶,不断地在残疾人的碗中,轻轻地放入钱,我也向妈妈要了几元钱,放入碗中。

残疾人越唱越投入,越唱越凄凉。许多围观者被那优美的歌声所迷住了,久久不肯离去,我也被迷住了,眼前出现了一幅画面:那位残疾人拿着自己唱歌所赚来的钱,捐赠给贫困山区和灾区的人民时,那里的人深深地感动了,都郑重地向残疾人鞠了一躬,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那位残疾人见了,脸上笑开了花……

这歌声,在崇和门上空久久回荡,这歌声,将在我心中永远响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守望心中的星光作文

全文共 128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活在浩瀚的宇宙里,漫天漂浮的宇宙尘埃和星河光尘,我们是比这些还要渺小的存在。这个世界也许太过残酷,我们无法躲避失望、痛苦,但我们依然在大大的绝望里小小的努力着,我们的内心仍保留着真心,它们变成无边黑暗的小小星辰,发出炫目的光芒。

“真”是一个大话题,也是一个小话题。它可以小到一朵花、一颗草,也可以小到一件事、一个人;它可以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可以大到这个世界、整个宇宙。“真”无时不刻无处不在,我们每天都在体味“真”带来的美好。面对真的消逝,我多想守住余下的真的星光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远看似有,近看似无,欣欣然的生意预示着春色已经从广阔的地平线上喷涌而来,如此美景又岂是假草所能展现的呢?“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没有战乱没有灾难,连犬吠鸡鸣都颇有味道,这样和平安逸的生活又岂是今天住在城市的人们所能模仿的呢?现代化的建筑鳞次栉比,园林景观变成了规划图中少的可怜的方地;看不见青葱或黛绿的山色,看见的只是泛着冰冷光的高楼,假山纵有千种风情,又怎能和大自然的生机和十足“真”的韵味相比呢?苏轼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无尽臧也。”古人的感慨不禁勾起我的疑问,今日这无尽的宝藏不知被我们挥霍去了哪里?我只得诚心希望,大自然也能守住这“真”。

作为最高级动物的人类,如果丧失真会怎样我不敢想象。似乎每个普通人的生活就是戴着精致的面具,在欺骗别人的同时落入预设的陷阱,还自以为是地认为别人都很愚蠢。这种社交方式似乎成为了一个潜规则,从你踏进的一刻起就不得不接受并且模仿,否则,就是异类。我无法解释,但可以肯定世上没有绝对的事。它编织了一个巨大的笼,认为愚蠢的人类都无法逃脱。它错了,它低估了人类的精神力量。人类的历史上从不曾缺少伟大的精神,这精神的本质就是“真”。

墨西哥最受推崇的女画家弗里达,无论你把她视作罕见的奇才还是卑微的可怜虫,她都以一种卓尔不群的姿态遗世独立。少年时的车祸让她遭遇了无尽痛苦,她创作了55幅自画像用以隐喻生命中的爱和痛,每幅画都是她真实的痛苦。她曾说:“我不画梦,我画我的现实。”她是一个敞开心扉,将情感的生物学真实展现在人们面前的艺术家。这是一种伟大的精神,那是她的宝藏。正如我国画家傅山所写一样,“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勿轻滑,宁直率勿安排”。正是这样的精神铸就了伟人,正是这样的精神酿造了不朽的作品。

只有行走在追求“真”的道路上,人才不会迷失方向。大人们总爱说社会很复杂,社会上的人很险恶,其实只要有一颗向“真”的心,前面纵有刀山火海有有何惧呢?心中存“真”,那些伪善和虚假都会自动离去。总有一天,也会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你也会有周敦颐“世人盛爱牡丹,而予独爱莲”的勇气;你也会有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快乐……

有“真”的陪伴,这个世界都会变得可爱起来,人也会变得可爱起来。天的这边,黑夜像潜伏的巨兽慢慢移过来,带着不可阻挡的力量。天的那边,恒星发出万丈光芒,驱散一切黑暗。那恒星是——真,愿每个人都可以守住属于自己的那抹星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永远的朋友

全文共 1008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思绪像风中的云朵漂浮不定,不知什么时候冲破了厚厚的云朵,我的眼前浮现出那个早已不再生动的影子。

我与她擦肩而过,我不认识她,她不认识我。当我无意转头时,发现了一个已走远的背影,感觉很陌生,但同时又焕发出一种似曾相识的错觉。

一次,我和朋友出去玩时碰见了她。在不知不觉中,我们乱打乱撞地认识了对方。

在那以后,我每天上学都遇见她,原来她的学校就在我的学校不远的地方。后来,我每天都等她放学,一起回家,彼此袒露心扉…渐渐地,我们成为了好朋友。

“我们一起笑,我们一起哭。当我们开心时,就毫无避忌地开怀大笑;当我们伤心时,就放肆地哭。”我们做什么事都在一起,彼此倾听对方的心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记得有一次的周末,我们两个乘家长不在家,偷偷溜出去玩。当我们回来时,月亮都挂在漆黑的天空了。我们的心情都十分紧张,怕家长发现又要挨骂了。我先陪她回家,到了家门口,她的家长不让她进,要她在门口罚站一个小时。她说:“你就先回家吧!不然又要挨骂了,我一个人在这就好,撑一个小时就行了。一个人受罪好过两个人受罪。”我坚定地说:“不行,是我们一起出去玩的,你受到惩罚,我也应当陪着你。”她想说什么,但看了看我,又没说了。于是,我们一起站了一个小时。我回到家,被我最尊重的爸爸骂了。但是,心中却不由自主地散发出甜蜜的味道…

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一年后,不知为什么,我厌倦了和她在一起的生活,觉得每天都过着同样的日子,乏味透了。我慢慢地不怎么理睬她了,对于她的事情也没什么兴趣。时间慢慢过去,我们之间的感情也渐渐疏远。我不喜欢她了,至于她自己,也许也和我一样吧!

直到有一天清晨,她来到我家,跟我说,她要走了,要去其他城市读书,中午的时候就要走了。我听到后,心麻木了一阵子。但是,过后就和她说了许多话。不过我感觉得到,我和她没有了从前的感觉,谈话是多么的陌生。

最后,她说了一句:“我要走了。”

我没有反应过来,只是愚蠢地说了声:“哦。”

然后送她出家门,她走了,她的背影越来越模糊,也越来越小。在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这背影又和曾经那样熟悉。眼前闪过一个想跑过去,拉住她,和她好好道别的念头。但这念头很快的又消失了。

现在,她走了有半年了。每当我经过她的旧家时,总会想起从前,心中也感到一丝痛意。曾经多么地自责,后悔当初自己一闪即逝的念头没有去实践。但是,自己种下的痛苦也只能够自己承担。

然而,在这懵懂的岁月里,只珍藏了简单的思念——她是我永远的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永远的偶像初一

全文共 741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偶像,有的崇拜影星,有的崇拜歌星,还有的崇拜球星。而我心中的偶像却是那鲜艳的五星红旗,是我们永远崇敬的中国共产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他一心为人民……”这是一首多么感人肺腑的歌曲!它唱出了亿万中华儿女对党无比热爱的心声!

是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城乡的巨大变化。您瞧!一幢幢高楼大厦在人们欣喜的目光中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的马路在人们幸福的笑声中通向全国各地。城里的公路上,汽车穿梭似的来来往往,乡村的路面上,摩托车、电瓶车争相比美。原先的农业小村已经变成了工业强村。过去那土里土气的农民今日变成了工人。往日尘土飞扬的乡村变成了美丽的城镇。

就拿我们村来说吧!前年,一条6车道的杭甬高速公路从村前穿过,现在要去杭州多方便,以前需要五、六个小时,如今只需一个多小时就能到达。村里原来矮小、杂乱的老房子一夜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迅速崛起的是一排排整齐、格式新颖的商品房,像雨后的春笋般令人眼花缭乱。崭新的村委大楼前、后分别造起了五、六幢标准厂房,很多私营企业到我们村来“安家落户”。农民的生活也日益得到改善,他们身上穿的是名牌,嘴上吃的是山猛海鲜,家里用的是高档电器,绿化环境不断完善。

今年春节,我家也出了一件新鲜事,买了一台19寸的液晶方正科技电脑,并上了网。那以后,爸爸就在网上谈起了生意,5月份还接下了一个单子。你看,这几天,连我奶奶也学会了打电脑呢!真是远看像林园,近看像公园,细看农民生活在幸福的乐园里。

这一切全是党的政策好,全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结果,我们从心里感激党,今后,我要加倍刻苦学习,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把祖国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中国共产党——您永远是我们青少年心中的楷模,您永远是我的偶像!

[永远的偶像初三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永远的长征

全文共 10485 字

+ 加入清单

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的李源朝,在他任江苏省委书记时曾接见过一位接近百岁的老红军,当时,李源朝对这位老红军说:“我们要向你学习,所有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都要像你那样做人,像你那样做共产党员,像你那样保持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你就是我们学习《党章》的一个生动典型和生动范例!”

而在古城扬州,从机关干部到普通群众,从大人到孩子,大家都认识这位老英雄、老模范、今年已经百岁高龄的离休老红军。你随便在路上询问一个行人,“听说过那位百岁老红军吗?”那人家一定会告诉你——“当然!”

人们认识老红军的原因有多种多样,但最多的是这三种情况:年龄小些的会告诉你,老红军是自己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岁数大些的会告诉你,听过老红军的报告;其他人嘛,他们也会告诉你,他们在电视里、广播里看到过、听到过老红军的事迹报道。

那你就要问了,这么出名的一位百岁老红军,他究竟姓是名谁呢?

你别着急,我这就告诉你,百岁老红军叫刘应启,是扬州军分区干休一所一位享受正军职待遇的离休老干部。参加过长征、三次过草地的他,历经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参加大小战斗150多次,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二级红星荣誉勋章。

你又要问了,一位百岁老人,那他的身体怎样、精神又怎样呢?

我跟你说,如果刘应启老人出现在你的面前,你一定不敢相信他已是百岁老人,因为他走起路来步伐仍旧那样坚定、稳健,全身依然保持着那副笔直的军人姿态;虽然看上去显得有点瘦弱矮小,但精神抖擞、气宇不凡,简直要赛过那些十八、九岁的小年轻呢。

说到十八、九岁的小年轻,我就来给大家讲讲刘应启十八、九岁时候的故事。

整整一百年之前,也就是1911年的9月,刘应启出生在河南省商城县刘家洼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中。刘应启小的时候,父母早逝,家境贫寒,是个放牛娃。到了十八、九岁的时候,不甘贫困、不愿被剥削被压迫的他,在1930年2月,离开了家乡,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与他搭伴同行的,是他的一个老实巴交的叔叔。

那是一次秘密的出走,叔叔连在婶子面前都没有透露一点风声。当时,正值春寒料峭的时候,刘应启在为大伯家放牛。天刚蒙蒙亮,刘应启和叔叔就起了个大早,赶着一头牛,沿着田埂向村外走去。到了村口,刘应启把那头牛拴在山坡上,就和叔叔一直沿着大路去寻找红军部队。两、三天之后,他们终于在离家百里之外找到了一支红军的小分队,并加入了红军的队伍,参加了革命——当时,因为赶路,刘应启和叔叔的脚上都打起了好几个水泡。

三年之后,刘应启因为在战斗中不怕牺牲,打仗勇敢,经历了多次生与死的考验,而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1933年6月26日,跟随部队转战到四川王长坝时,刘应启和4名战友被召集在一起,光荣地面对着墙上马克思的画像,举起了右手,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

70多年之后的今天,刘应启依然还能够清清楚楚背诵出当时他在宣誓时宣读的入党誓言,而且,他说,这也是他参加革命后毕生执着的追求。当时他的入党誓言就是——“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

你也许要问,参加红军之后,刘应启有什么战斗故事吗?

当然有了。从参加红军、到八路军、再到志愿军,23年金戈铁马,刘应启跟随部队南征北战,身经150多次战斗,立下战功无数,头上、肩上、腿上、脚上也留下了一块块枪伤疤痕。

我就先来讲一个发生在刘应启跟随红军长征时的战斗故事。

1935年2月,红四方面军决定强渡四川嘉陵江,以策应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在强渡之前,部队首长临时组织一支32人的突击队偷渡过江。刘应启时任团宣教股长,被指派参与行动。

借助苍茫的夜色,突击队勇士乘坐小船、牛皮筏直向对岸,不料船过江心为敌人所发觉,密集的炮弹、子弹倾泻而来,勇士们牺牲的牺牲,受伤的受伤,落水的落水。二月的天气,江水寒冷澈骨,加上战士大多不通水性,动弹不得。这时候敌人的一颗子弹从刘应启的头顶穿过,所幸只是伤了一层头皮。

负伤后的刘应启,凭借他小时候练就的水性,终于艰难地回到了战友们身边。一支32人的突击队,只有他一人生还。

偷渡失利成了后来强渡成功的前奏,而刘应启头顶的那道弹痕,至今还清晰可见,老人微笑着说,“那是历史留下的永久的纪念”。

再来讲一个刘应启在担任八路军129师28团团政委时,巧遇邓小平的故事。

那是在1940年8月,著名的“百团大战”打响了。当时,刘应启任28团政委,激战中,日军在飞机的掩护下疯狂反扑,战斗中并使用化学武器。当时,28团的一个连在攻占火车站时遭遇日军的毒气弹袭击,包括营长、连指导员在内,全连100多人中毒。紧急关头,他奉命去见时任129师政委的邓小平。在师机关驻地,刘应启见到了正在和大伙一起吃饭的邓小平。亲切、和蔼的小平同志在起身和刘应启握手、让座之后,详细询问了他们的作战情况,叮嘱刘应启一定要保护好伤员和老百姓,并鼓励他们多打胜仗。

而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刘应启与漂亮的女军医田静之间产生了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并且成就了一段美满的婚姻。于是,在1953年7月28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的第二天,刘应启和田静这两位志愿军战士用鞭炮代替了枪炮、婚礼代替了葬礼、洞房代替了营房,他们在防空洞里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战地婚礼。因此,刘应启和田静也成为赴朝以来志愿军部队里的第一对双飞的鸳鸯,婚礼当然也成了欢庆胜利的一场庆典。

说完了战火纷飞的战争故事,让我再来给大家讲几个这十几年来老红军刘应启身上发生的新故事。

你也许又要问了,作为一位老红军,建国之后大概就到了离休的年龄,还能有什么新故事呢?那你就错了,自从1965年离休之后,41年来,刘应启始终保持红军本色,行万里路、讲千堂课、育百万人,积极帮扶困难群众、支持希望工程,续写着老英雄辉煌的人生篇章,先后荣获全国、全军“离休干部先进个人”、“先进老干部”、“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和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希望工程贡献奖”等光荣称号。

接下来,我要给大家讲讲刘应启两个“百万”的故事。

刘应启享受的是正军职待遇,一个月有好几千元工资。但是,刘应启的生活一直非常朴素,早饭是烧饼夹油条,晚餐是稀饭馒头加咸菜,吃一顿菜肉水饺就算是改善伙食了。为了节约,刘应启早已戒了烟、酒、茶,就连写东西的稿纸,都要正面写完了反面写,旧文件的背面也被充分利用了起来。一年到头,刘应启几乎不添置什么衣服,始终穿的都是军装。家中仅有的几件家具也陈旧简陋,一张饭桌已经用了三十多年,厨房里的那台老冰箱,油漆已经剥落,磨损的把手上缠着厚厚的一层胶布。

这么说来,像刘应启这样节俭的生活,银行里一定存了两个“百万”了吧?

但事实上,他却又没有一分钱的存款。那他的钱都用到哪里去了呢?用刘应启的话来说:“每个月的工资,留下一部分保证家人生活,其他的,用来办点实事,办点好事。”

刘应启所说的办点实事、做点好事,就是资助失学儿童、帮扶困难群众、捐助受灾地区。每个月,他的收入有超过三分之一都捐出去了,剩下的钱就是过日子和贴补孩子,本可以腰缠万贯的他两袖清风、甘于清贫,固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刘应启说:“我的钱都是党和人民给的,现在回报人民是很正常的。”

说到这些,就得再插一个刘应启自称“梅岭老头”的故事。

前面我介绍过,刘应启是扬州军分区干休一所的离休干部,这扬州军分区干休一所就位于因民族英雄史可法而著称的梅花岭一侧。

有一天,两位老师模样的人来到干休一所,打听一位“梅岭老头”。

原来,前不久,有位老人到过他们杨庙乡茶场幼儿园。第一天,他是路过,发现那里缺图少图书和文体器材,他沉默不语;第二天,他又来了,专门送来了1000元钱和300本小人书。老师询问他的姓名,他说了声“梅岭老头”,转身就走了。后来,幼儿园派出老师分头在梅岭一带打听、寻找,经附近居民的指点,他们才找到这来了。

幼儿园老师一提到捐款、捐书的事,工作人员就笑了,“那你们这算是找对了,我估计你们要找的‘梅岭老头’,就是我们这里的老红军刘应启。”

果然,当工作人员带着幼儿园老师一起找到刘应启,两位老师立刻认出了他。从此,“梅岭老头”就成了刘应启的别称。

1993年,刘应启通过扬州团市委与革命老区仪征市月塘乡的特困学生包金华结成了“帮扶对子”。第一次见面,刘应启就捐出了500元,这也是仪征市“希望工程”的第一颗火种。

钱捐了,刘应启还是不安心。从这个教室转到那个教室,他了解到还有不少孩子家里很困难,上学也需要帮助。于是,刘应启来到校长办公室,恳切地对校长说:“再给我找5个孩子吧,咱们达个协议,我捐资助学,你教书育人。”5个贫困生来了,刘老给每人捐了200元。校长带着贫困生,向刘老举手敬礼。没想到刘老两眼先湿润了。他摸着孩子们的头说:“你们是国家的希望,上不了学,上哪找希望啊!”

后来,刘应启专门来到团市委,办了个只属于他自己的“希望工程五年计划”,以后的每个月,刘老都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200元,资助孩子,这一捐就是五年。

这以后,刘应启读报纸、看电视,关注“希望工程”;与人谈心交流,常问“希望工程”;外出办事,也留意“希望工程”。扬州军分区干休一所保存着一份统计表,上面清楚地记载着刘应启多年来先后资助的特困学生共有120多名,累计捐款超过15万元。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长征也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11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70多年前,刘应启参加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70多年后,刘应启心系“希望工程”,又播下了爱心助学的种子。今天,这粒种子已经发芽、长叶、开花,并结出了累累的果实,刘应启也成了贫困孩子心目中的“希望爷爷”。

刘应启常说,过雪山草地是老百姓一程一程送过来的,淮海战役胜利是老百姓一车一车推出来的,不论时代如何发展,一时一刻也不能忘了老百姓。见到群众困难,他就想着帮一把;看到乡亲们未脱贫,他就出力扶一下;得知孩子们上不起学,他就出资助一程。2002年苏北里下河遭受洪涝灾害,他自发捐款2000元;邗江、泰兴等地区遭受龙卷风侵袭,他主动捐款2000元;2003年扬州出现洪涝灾害,他又向受灾群众捐款2000元……

2004年年底,扬州市委在党员干部中开展“走门串户,联系群众”的送温暖活动。刘应启得知情况后,请维扬区民政局帮他物色联系一户双下岗家庭。春节前三天的早上,刘应启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带着一件崭新的夹克衫、两只电烤鸡、5斤牛肉、20多斤猪肉等年货,走进了平安社区特困户赵建伟的家中。刘应启对赵建伟说,“快过年了,我给你家捎点年货。家中有什么困难,都说给我老头子听听。”当听到赵建伟的孩子上大学的学费有困难时,刘应启说,“小孩读大学的学费,由我承担。”

据不完全统计,直接接受过刘应启帮助的困难群众已有110多人。

如果按一般人的理解,刘应启正军级待遇这么高的级别,省市领导又是如此的关心他,那么,他的孩子只要他动动嘴,一定个个是单位好、待遇高、出人头地吧?你别说,现在的年轻人还真的想到什么说什么。有一次,在扬州大学做完报告之后,一位女大学生还真的就当场站起来向刘应启发问道:“刘老,您的报告讲得那么好,请问,您的子女现在都在干什么?都像您要求的那样吗?”

显然,这是一个极具火药味的问题,但听了刘应启不假思索的回答,在片刻的寂静之后,礼堂内响起了经久不息、雷鸣般的掌声。当时,刘应启是这样回答的:“我有三个儿女,路都是他们自己走的,两个是下岗工人,一个是农民,他们都曾经是先进工作者。现在他们都自力更生,日子过得还可以!”

1975年,刘应启带头响应号召,把女儿刘兰新下放到了金湖县塘港乡。女儿家庭生活拮据,农忙之余就到集镇上烤烧饼卖。一次,刘应启和老伴去探望女儿,看到女儿两只手被炉火烤出了蚕豆大的水泡,两位老人心疼地流下眼泪。回来后,老伴对他说:“老头子,这辈子就求你一件事,把女儿调回来吧。”刘应启却开导老伴:“没有烤烧饼的,哪有烧饼吃?刘应启的女儿不烤烧饼,那王应启、张应启的女儿就得烤烧饼。”

落实知青回城政策时,刘兰新想请父亲出面把一家的户口迁回扬州。刘应启对女儿讲:“农民的孩子可以种田,红军的后代也能种田。而且,红军的女儿就得做个好样子给人家看看!”父亲的教诲,刘兰新全部听进去了。后来,刘兰新不论是种田、还是烤烧饼,不论是做晒粮工、还是当会计,她都干一行爱一行,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当选为县、乡人大代表,还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直到现在,刘兰新的一家还幸福快乐地生活在金湖农村。

在扬州城北吕庄小区,有一个摩托车修理摊,摊主叫刘中冬,他是刘应启的二儿子。那年,公安干警队伍扩招,刚从部队复员的刘中冬去报考并通过了考试。可鉴于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就业难,刘应启劝导刘中冬:“咱们家的孩子,就别去赶那个场子吧。”结果,刘中冬没当上警察,几年后所在单位倒闭他不得不下了岗,于是就在这里摆下了摩托车修理摊。

再后来,刘中冬的妻子张经梅也下岗了,一家的日子过得很艰难。扬州军分区领导知道后,亲自上门征求刘应启的意见,看看给张经梅重新安排个什么岗位。面对军分区领导和机关的同志,从未向组织开过口的刘应启在沉默了一阵之后说:“不好意思,就麻烦你们一次吧,要照顾,就批个报亭让她卖报吧。”刘应启提出的“照顾”,只是请组织帮助批个卖报纸的报亭。军分区领导听了十分感动,回去后,以最快的速度与地方有关部门积极协调,很快就让张经梅在史可法西路上卖起了报纸。

也许你要认为刘应启这样做太“无情”了,但事实上,刘应启在心里深深地爱着孩子,只是在党性原则和亲情之间,他总是首先选择前者。因此,私下里,刘应启甚至对孩子也产生过愧疚之意。大儿媳夏小秋就曾在家中看到刘应启独自垂泪,自言自语地说自己“对不起孩子,但对得起党。”

刘应启对儿女的要求看似苛刻,但他一以贯之的行的正、做的直,决不是在表面上做政治秀,而是一种对党发自内心的感恩之情,因此,他的亲人都能理解他、支持他,并更加的关心他、孝敬他,刘应启的家中始终充满了融融洽洽的亲情、温情。

休息的时候,刘中冬喜欢从背后亲切地搂抱着刘应启,一老一小开心无比。他曾告诉要好的朋友说:“做老红军的子女不轻松。不过,家人都很理解父亲的做法。我们小时候,他就经常教育我们,要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

人们都说,人老了就会有一种“隔代亲”,平时,刘应启也非常疼爱孙子刘文斐。每逢孙子来吃饭,他都会专门去买孙子爱吃的烤鸡。每个月零花钱和春节的压岁钱,他也会早早地备下。但就是这个心爱的孙子,几年前中考成绩差了几分,不能被理想的高中录取。有人给刘应启出主意,凭老红军的面子,找人说说情进高中一定不成问题。可是刘应启不同意,最后送刘文斐进了一所职业学校读书。刘文斐毕业前以优异的成绩赴日本留学,回国后,目前在市区一家西餐厅工作。

谈起爷爷,刘文斐不仅没有丝毫的埋怨之意,反而是一脸自豪的神情。他说:“尽管很多人认为爷爷‘呆’,但是我不这样认为,我从小就很尊敬我爷爷,这个时代别人做不到的,爷爷却做到了,这有多伟大呀!”

哎呀,你一定要怪我了,说了好几个故事了,怎么还没有说到刘应启两个“百万”的故事啊?那两个“百万”究竟指的是什么啊?

我现在就告诉大家,两个“百万”是指刘应启写下的一百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和听过他报告的一百多万人次——这两个“百万”,指的不是金钱,却是一笔无法用金钱来计算的、丰盛无比的精神财富。

刘应启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他是个放牛娃,根本上不起学。参加革命后,刘应启在行军途中、战斗间隙,从不错过读书识字的时间和机会。直到现在,只要有新思想、新名词出现,刘应启都会认真学习。刘老不仅自己带头学习,还经常提醒和帮助身边的工作人员学习。每当看到报纸上刊登的好文章,他都要拿到街上自费打印或者复印,发给党小组成员人手一册。

刘应启所住的房间不大,最引人注目的是床头放了好多书,有《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军史》、《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学习问答》等等。翻开这些书籍就会看到,不少地方都被他用红笔划了横线。紧靠着床头还有一张简易书桌,以及用一块废弃瓷砖和一把坏了的自行车软管锁做成的“镇纸”。

读书看报是刘应启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他自费订阅了《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求是》等十多种报刊,每当有新的政策法规出台,他都找来阅读学习。刘应启虽然年事已高,但眼睛却不花,现在还能用放大镜读书看报。而且,他还有个边读边作笔记的好习惯。由于上了年纪,他抓笔的右手往往写着写着就会不听使唤,钢笔经常会滑落到地上,他就弯了腰捡起来再写,捡了掉、掉了捡。就这样,刘应启居然写下了100多万字的学习体会和读书笔记,剪贴的资料本摞起来足足有一人多高。

这是第一个“百万”,是说老红军刘应启的百万读书笔记。另一个“百万”,说的是听过老红军刘应启作报告人超过了百万人次。

自从1965年离休以后,宣讲红色经典、传播光荣传统,成了刘应启41年来离休生活的主旋律。当年最早听过他报告的那些孩子,现在都有40多岁了,他们的孩子现在又在听着刘应启的报告。

刘应启说,“离休了46年,我是一直坚持正常上班。别人在机关上班,我到学校、工厂、农村、机关去上班,上班做的事就是讲革命传统。”

扬州梅岭小学,刘应启在这里已经担任了30多年的校外辅导员,1996年,他在这里创建了少年军校,以后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学校都要搞一次“阅兵式”,并邀请刘应启出席。梅岭小学的大队辅导员回忆说,“前几年的一次六一儿童节,学校要到校外开展活动,因为不是很远,老师和学生都是走着去。老师们把刘老送到校门口,帮他叫了辆出租车。没想到的是,刘老知道大家都是走着去,便甩开大家径直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附近的社区也经常请刘应启去讲课。有一年夏天,丰乐社区居委会邀请刘应启去讲党史,考虑到他的年事已高、天气又热,社区就和刘应启说好只讲一刻钟,但刘应启说必须要用40分钟才能讲清楚。那几天,正是扬州最热的时候,社区学堂里又没有空调,只有两台台扇,近一个小时的报告讲下来,刘应启早已汗流浃背,不停地给老人递着毛巾擦汗的主持人眼睛也湿润了。台下的听众近距离地感受到老红军、老党员为人处事的态度,心中对刘应启又多了一份尊重和敬佩。

机关、学校、工厂、部队邀请刘应启去作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报告,刘老是有求必应。尽管是有请必到,可刘应启把“老党员、老红军”的形象视为第一生命,他给自己“约法四章”:一是邀请单位两公里之内的,一律步行;二是不收取任何劳务费;三是不收邀请单位的礼品;四是不参加宴请。每次报告前,刘应启都精心准备,稿子都是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每次报告后,刘应启上车时都要让陪同人员打开汽车后备箱,亲自看看里面有没有主办单位送给的礼品,一旦发现,当即拿下来,婉言谢绝。

刘应启离休了46年,也宣讲了46年,当年战斗过的晋冀鲁豫、湘鄂赣大地、巴山蜀水、白山黑水、西北高原、江淮平原,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在扬州,刘应启常年担任30多家机关、院校、企业的政治教育辅导员,先后为800多个单位作报告1000余场,听众总数超过了100万人次。

刘应启讲历史、讲传统,从不给自己个人摆功劳、论成就,而是为了联系社会实际,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者之间,架起一座用革命理想、社会主义理论来沟通的桥梁。多次现场聆听过刘应启报告的共青团扬州市委书记曾经这样说过,“你可别小看了这些报告,讲这些革命传统,刘老他还是在长征,还是在播种啊!”

刘应启不仅通过作报告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而且,他还在耄耋之年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一个观点,那就是——“社会没有旁观者,党员都是主人翁”。只要需要,事不关己也要管起,事大事小都要管好。每次植树造林活动,刘应启都积极参加。2003年植树节前一天,部队参加蜀岗风景区义务植树活动。刘应启得知后,肩扛铁锹就上了车。干休所的领导考虑路途较远,劝他不必参加,可是不管工作人员怎么劝说,他还是走进了队伍中,与官兵们一道挖坑、培土,一直坚持到最后。

2003年夏天,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高邮湖湖水暴涨,形势十分危急。那几天,刘应启坐不住了,不时去打听抗洪救灾的消息。当他得知分区组建抗洪抢险突击队、即将开赴抗洪前线,刘应启就像当年战场上的自己一样,当即找到所领导请战。“哪能让您老上呢?”所领导当然不同意,但刘应启将自己的胸脯拍得咚咚响,他说:“别看我九十几岁了,但我骨子里有股子劲呢!”所领导拗不过他,只好同意将他送到了大堤上。刘应启拄着拐棍,指挥保障分队送茶送水。面对抗洪官兵,他大声为他们鼓劲:“同志们,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没困难。人定胜天!”刘应启的鼓劲声,伴着官兵们的呐喊声,盖过了咆哮的洪水声。

平时,不论什么社会公益活动,只要有空,刘应启都积极参加。驻扬部队官兵为扬州火车站义务劳动,当时已经94岁的刘应启也亲自上阵。考虑到他年事已高,所领导本来没打算让他参加,可刘应启非要亲眼看看新落成的火车站。到了现场,官兵们都劝他看看就行了,可刘应启很较真,一定要拿起扫把跟大家一起打扫不可。他说,火车站是扬州人的百年梦想,扬州是我的第二故乡,一定要为火车开通出点力。

在关心扬州建设发展的同时,刘应启也时刻牵挂着自己的老家,关心那里的发展。接下来,我再给大家讲一个刘应启修建“红军井”的故事。

刘应启的老家河南省商城县刘家洼村,位于大别山的腹地,从十八、九岁离开家乡投身革命转瞬就是76年,这块贫瘠的土地是刘应启的衣胞之地,家乡的父老乡亲、家乡的山山水水始终魂牵梦萦,甚至当年为参加红军而没来得及赶回家的那头牛,也会时不时地出现在他的脑海中。战争年代没有机会回去,离休后虽然去过几次,但来去匆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牵挂家乡的刘应启计划重回家乡,第一年,因为华东地区突发特大洪水,使他的计划泡汤;第二年,他要去北京出席英模报告会,家乡又没去成。第三年,刘应启终于踏上了重回家乡的旅程。

刘应启知道,同富饶的江苏、优美的扬州相比,家乡仍然是比较贫困、落后的,因此,他给乡亲们带去捐助的钱物。同时,刘应启感到,家乡更需要知识,特别是家乡的干部更需要知识,有了知识他们才能带领群众奔向富裕之路。因此,他还特别买了十几本笔记本、十几支钢笔,郑重其事地亲手交到接待他的县长、乡长手中。他说,家乡经济困难,固然需要物质上的帮助,但提高文化知识、发展生产力才是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根本出路。送给你们笔记本和钢笔,一是希望你们多读书多写心得笔记,二是希望你们密切联系群众,多作调查研究。

临行前,刘应启看到村民吃水要到五六里外的山沟里去挑,就找到村干部,掏出口袋里仅有的钱,对他说:“乡亲们没水喝,是不是打口井?我这里有2000块,不够,回扬州我再给你们寄。”很快,井打好了,乡亲们终于喝上了清澈、甘甜的井水。饮水思源,乡亲们于是特意在井口边刻上了三个字——“红军井”。

离开老家的八十年里,刘应启曾先后回去十几次,每次回乡探亲,他都想着要给乡亲们带点礼物。建国初期,他带去抽水机泵;困难时期,他送上米面粮食;发展经济,他又运去了花木苗种——细心的刘应启总是将家乡最需要的东西送到乡亲们的手上。

为了让乡亲们能早日脱贫致富,从2002年起, 90多岁高龄的刘应启连续三年带着自费购买的花木、乘着自己雇来的卡车,颠簸10多个小时,亲手将花木送到故乡的乡亲们手中。毕竟是90多岁的老人了,一路下来刘应启疲惫不堪,看着仍然兴致勃勃的老人,乡亲们感动了,村长代表大家给老人深深地鞠了一躬,说:“老革命,您的心意家乡人领了,路这么远,您这把年纪咋吃得消?”但刘应启说,“家乡不脱贫,我的心不安啊!”正是带着这颗不安的心,刘应启先后花费4万多元,购买了1200棵琼花、大樱花和其它数十种名贵花种送往家乡。

前几年的秋天,刘应启又带着大儿子一家又踏上了为河南老家送花木的漫漫长途。这一次,他除买了两万多元的花木外,还花了5000多元,为10个贫困户送去毛毯和慰问金。在一个特困户家中,刘应启看到他们穿的衣服又旧又破,临走时硬要把自己身上穿的外衣、羊毛衫脱下来送给他们。女主人流着眼泪不肯要。刘应启生气地说:“你们穿得不好,我这个老革命穿得再暖和、再漂亮,也是丑的,也穿不出去!”

就是在这一次,刘应启花光了所有积蓄,穿着单薄的衣服返回扬州。老伴田静见状,戏称他为“穷光蛋主义”。刘应启听了,不但没生气,还哈哈大笑着说:“我喜欢你这个命名,我是孤儿出身,原本就是无产阶级!”

一个90多岁高龄的离休老干部,坐在大卡车的驾驶室,跋山涉水,千里颠簸,来到大别山的腹地,他运送的难道仅仅是花木吗?一次又一次,几年过去了,刘应启的希望变成了现实——家乡的山绿了、花开了、树也结果了。

红军井甘露的浇灌,让树木郁郁葱葱、花圃姹紫嫣红。现在,刘家洼村已经成为当地有名的花木之乡,乡亲们也开始逐步走上了致富之路。每到阳春三月,刘家洼村便会琼花绽开、樱花怒放、丁香飘舞、芙蓉欢唱,村民们说,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大官”刘应启给故乡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而刘应启想得更大更远,他说,要让我们祖国的山山水水都变成大花园,让所有的老百姓都过上富裕生活。

刘应启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老人,更是一位纯粹而崇高的共产党员。从1930年参军起,刘应启就把个人的一切全部交给了党。81年来,刘应启既像一棵永远不老的青松,又像一支始终燃烧的火把,铁心跟着党,赤诚为人民,兑现着当年对着马克思画像所立下的入党誓言。他纯洁的党性、坚定的信念、崇高的品德、伟大的人格,在人们的心中树立起一位老红军、老干部的光辉形象,树立起了一座共产党人的巍峨丰碑!

百岁高龄的老红军刘应启说,“在我有生之年,我要继续宣讲红色经典,宣讲长征精神,宣讲革命传统,永葆党员先进性,帮助困难群众,为他们分忧解难。”

刘应启曾写过一首诗,

铁心跟党是我魂,

为党分忧是我志,

助民解难是我责,

永葆本色是我求。

全诗虽然只有二十八个字,但这恰恰可以用来表明一位老红军终生矢志不渝的追求。让我们记住这位可敬可亲的老红军的名字——刘应启,也记住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动人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外公永远的离开了我

全文共 872 字

+ 加入清单

摘要:母亲见外公如此辛苦,便把他们接到了成都,外公没什么文化,在那儿谋了一份扫地的差事,他和另一位四五十岁的阿姨一起扫一段大街。外公在那儿干了几个月,大街两旁的人都夸他忠厚老实,乐于助人,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外公,一个多么亲切而又熟悉的字眼!可惜,我再也无源叫这个亲切的称呼,再也不能看见我那敦厚朴实的外公了,因为他已离我而去。

外公是一个勤劳的农民,人们常说:男主外,女主内,可是我的外公却是内外兼顾,里里外外一把好手。外婆有病,长期以来,都需要用药物维持她那羸弱的身体,所以,外婆几乎不干任何活儿,但外公并没有因此嫌弃外婆,反而更加关心、照顾外婆,甚是仔细,几十年如一日。

外公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没享过什么福。他每天清晨,天不见亮就起来,准备好早餐,煮好猪食,便匆匆地上坡干活去了,等农活干了一大半,大阳才从树尖上微微探出个小脑袋,这时外公便回家与外婆一起吃早饭,早餐后又匆匆地接着干活。有时外婆也跟着外公一起上坡,割割草啊,施施肥啊,但重活儿、累活儿外公从不让外婆插手。全家的活都压在外公身上,外公那高大健硕的身体并没有垮下来,只是经常咳嗽。

母亲见外公如此辛苦,便把他们接到了成都,外公没什么文化,在那儿谋了一份扫地的差事,他和另一位四五十岁的阿姨一起扫一段大街。外公在那儿干了几个月,大街两旁的人都夸他忠厚老实,乐于助人,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可是,好景不长。

一天清晨,天还没亮,外婆陪着外公一起去扫街。街上只有几个稀稀落落的早起锻炼的人,就在快要扫完的时候,看见马路中间有一张欲飞欲飘的纸屑,外公便去拾,正当他弯腰的时候,一辆黑色的轿车奔驰而来,只听见“碰”的一声。这时,时间骤然停止,周围的世界一片寂静。外公被撞倒在地,血流不止,等送到医院时,检查发现,外公的下半身的骨头已经折断,有些甚至已经粉碎了,脑部受了重伤,外婆、母亲眼睁睁地看着外公永远地睡去。

一想到外公,我就不禁簌簌地流下泪来,外公辛苦了大半辈子,好不容易摆脱农村在城里做事,却断送了性命,我还未及得及尽一点儿孝心,他老人家却永远离开了我。

外公,一路走好!愿你在地下安息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