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永远的星光作文【经典20篇】

浏览

7464

作文

617

永远的校园初中作文

全文共 784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说青春是一条河,那么,这条河淌过的树木芬芳、草丛湿润的两岸,应该大部分属于校园。没有喧嚣、没有纷扰......只有蓝得像水洗了一般的高远浩渺的天空,还有那流动着的湿润、带着树木的清香,弥漫在身旁。只有在校园里,一切才变得如此清新,青春的血液像是过滤透析一样,清水般的清澈。

校园是我心灵的寄所,校园是我心灵的净土。校园,在我心中,总是那么美。我漫步在校园,回望这里熟悉的一切。

文海的竹园,不久前还是一片没有长出竹笋的空地,没想到只见一棵棵冒尖的竹笋,竞破土而出,努力地伸出小脑袋打量着这个世界。我很好奇,为什么这些竹笋不在晴天时冒出来,却一定要在阴雨天时冒出来呢?小小的竹笋竟有如此的气魄,那是因为它们有勇气,不怕风雨!

池塘里,有一群小鱼在迎接夏天的降临,它们一会儿悠闲地转着圈,一会儿互相追逐,箭一般在水里穿梭,看起来十分喜欢这里的夏天。操场上,同学们脱掉了笨重的冬装,在打闹、游戏,欢声笑语在空气中传播开来,他们用行动宣布夏天的到来,述说着夏天的快乐。

印象中,以前最爱和一群小伙伴去教学楼旁的花园玩耍。花、草都是我们的玩伴。几个女孩子总是拔三根草,打个结,编个麻花,然后盘在头上,比谁的最美。我呢,就是爱花,摘朵花,往头上一插,然后到处炫耀开去,逗得大家直发笑。

毕竟是小女生嘛,不像男生,下了课就追追跑跑,打打闹闹,然后又大汗淋漓地跑回教室上课。我们总爱做点小玩意,最经典的是“香水”。

两三个小孩结伴去寻花,一个去接水,一个守“阵营”,以防不测。待一切备齐后,我们就开始动手。把一些花瓣呀什么的都放进水里,摇两下,再过滤出花、叶,留下泛着清香的水,那水便是香的。我们喜欢沾了这香水涂在手腕,耳根......

今天,我又站在这里,忆起往事。我想伸手抓住时间的衣襟,却又感叹时间的飞逝。一路寻去,迎面而来的总是闻不完,看不完的,一波又一波的花海,把我埋没在时间的流里。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永远的太阳作文

全文共 1090 字

+ 加入清单

曾经,他们解决了多少困难;曾经,他们解救了多少生命;曾经,他们感动了多少人的心。他们是谁呢?他们是永远太阳——红十字会的人们。

我还清楚的记得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在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当时,就因为地震这个无情的家伙,在那一瞬间内,原本美丽的学校、高大的建筑、笔挺的楼房坍塌了。那么多的建筑,全被夷成了平地。在这次地震中,有多少无辜的人离我们而去,有多少无辜的人们因地震而失去了自己的家园,也有多少无辜的人天天哭着喊着要寻找亲人。在重灾区,因为地震的缘故,桥塌了,路断了,道路不通了,救灾物资运不进来。许多灾民没有水解渴,没有饭充饥,也没有房子居住。还有些灾民有病不能医,有伤不能治,他们面临着饥饿和伤病的威胁,简直生不如死。

这无疑是场大灾难,但由于我们许多同胞的团结,也度过了难关,现在望着四川,已不再有灾难的痕迹,更多的是欣欣向荣,美好发展的现象。这归功于谁?顾名思义,肯定是红十字会的人们。

有一位老人,他的家人、房子和心爱的物品……所有一切,瞬间全都没有了。他的眉毛耷拉着,眼睛里闪着晶莹的泪花。他想:“唉,我的一切都没了,在这世上还有什么意思呢?还不如死了算了!”正当他犹豫的时候,一位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发现了这位几乎绝望的老爷爷,便和他交谈了一会儿,得知了他的不幸遭遇后,很有耐心地安慰他,开导他,说世界上比他更不幸的人还多着呢!可他们都能勇敢地面对困难,坚强地活着。老爷爷听了,果然醒悟了,他感叹道:“是啊,我比他们幸运得多,现在又有这么多人帮我,我得好好活着!”

说到这儿,我想起了一个同学,虽然他平时学习不怎么好,上课不认真听讲,是个调皮鬼;可是那天,听到募捐的消息,他拿着五十元纸币塞入投币箱,动作真是潇洒,眼神里也流露出真心与诚恳。顿时,他的形象也高大了许多,平凡的举动竟显得如此伟大不俗。

我还知道:红十字是不分地域,不论国界的。3月11日十三时四十六分,日本发生了一场空前绝后的大灾难:九级大地震并连锁引发了大海啸以及严重的核泄漏。这时候的日本就好似离巢的雏鸟,无助,无奈。他们非常需要别的国家伸出援助之手。中国政府得到消息的第一反应就是不计前嫌,全力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前往参与救援,不顾一切的救援。中石油也捐出了两万吨汽柴油。中国的老百姓是善良的,是声明大义的。他们自发的开始了热火朝天的捐款。他们并没有幸灾乐祸,也忘却了日本曾带给他们这个民族的惨痛,耻辱……。因为他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闪光的红十字。

我心中的红十字就是将其精神充分感染我们每一个人,和谐的社会就是需要我们一步步构建而成的。让我们携手共进,创建美好的未来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一星光的转点作文700字

全文共 696 字

+ 加入清单

我微笑。在任何我难过或者快乐的时候,我只剩下微笑。

——安妮宝贝

我们在成长,在温暖的环境下成长,摸索着走向社会,过程如此清晰,如此难忘。从幼年到童年,从童年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时间的脚步从来未停止,却驻足在这个季节。

有人说,成长的人生意义就是一个又一个死亡与新生,不断经历不断蜕变。成长是温暖幸福的,我们用细腻敏感的心去对待每一个爱我们的人。他们是我们的导师,带领着我们走进一个个真善美的世界,真心相对,真挚的情谊在心中生根发芽。这是一个如桃花般灿烂的年纪,我们所看到过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都是如沐春风的善良纯真。

只是,成长却不是温暖中生长的白鸽。战争推动和平,灾难造就强大,磨砺锻造成长。磨砺是什么?是狰狞的成绩单,严肃的老师,还是那个令我们惊醒却倍感无奈潸然泪下的身影……太平凡的磨砺不能算是磨砺,那只能是,也注定是要被我们踩在脚下,登上成功的阶梯。在没有看到贫穷,残疾,单亲,独立……这些词的我们,娇嫩如花般脆弱,没有经历汗水微咸的苦涩,没有经历孤独无依的绝望,没有经历沉重责任压下的煎熬,没有认清真实的现实,一味沉浸在明星,理想,八卦,爱情的幻想里,在成长后才发现,一切不过是空谈。只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种清醒的认识。

当我们沉浸幻想中时,总有那名为感动的心弦在心中颤动。在矛盾中,如果能选择出自己真正的正确选择,割舍一些,我就算真正成长了。

一如张爱玲的《对照记》中经典一段: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别无生存的目标。然而,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我的乖僻缺点,世人原谅瓦格涅的疏狂,可他们不会原谅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永远执着的美丽优秀作文

全文共 1918 字

+ 加入清单

从没想过非把美丽这个词和袁隆平拉扯在一起,尽管71岁的他,依然显得精干,活力充沛,不乏睿智和幽默。

而且,也没有必要把他和美丽联系起来。他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才华,在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非凡的奇迹一目前在我国,有一半的稻田里播种着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每年收获的稻谷,60%源自他培育的杂交水稻。

但凡一个人能有这样的成就,无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美丽这等词汇都已经成为浅薄而无谓的媚俗,无法与他们并列。

但是,就在他荣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喜庆日子,在他接受首都新闻媒体的联合采访时,我忽然听到了美丽这个词,突然发现,这位享誉世界、功勋卓着的杂交水稻之父的横空出世,竟然和美丽有那么直接的关系。

那是我在这次采访中惟一有机会提出的一个问题,因为我始终不解,像他这样出生在北京、生长在武汉、重庆等大城市、从小上教会学校的人,为什么在风华正茂之时违背母愿选择了艰苦而陌生的农学?

袁隆平没有丝毫犹豫地说出了这个大出我意料的答案:大约我6岁时一次郊游,曾在武汉郊区参观了一个园艺场。满园里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我觉得那一切简直是太美丽了!美得我当时就想,将来我一定要去学农。

时隔60多年的漫长岁月,袁隆平忆及当年儿时的感受,仍不免双眼灼灼,神采焕发。可见那片花艳果丰的园艺场,在风雨飘摇、国是艰难的年代,曾多么深刻地打动了一个孩子的心。

这片美丽的记忆,成了他心目中永远的梦幻,使袁隆平从此与农结下不解之缘。但当他第一次真的来到农村时,不禁大吃一惊:难道这就是自己多年来向往的最美的梦境?现实中农村的落后、贫瘠和疮痍,让寻找美丽的袁隆平大失所望,但却绝没有让他就此退缩,真的,我从没后悔,我这个人有点痴,认准的路定要走到底。60年代初那场席卷全国的饥饿,深深震撼了他的心灵,他把童年的憧憬蕴藏心底,将所有人不再挨饿奉为了终生的追求。

他义无反顾一头栽进了杂交水稻这个世界性的难题之中。为了杂交水稻,他几乎奉献了自己美好年华中的一切,知识、汗水、灵感、心血,没有什么不是围着杂交水稻而运转。在他研究开始的最初,为了获得一株必须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用了整整两年时间,顶着烈日差不多踏遍了当地所有的稻田,前前后后共检查了14000个稻穗。

这样巨大的付出,在他几十年的育种研究生涯中,可以说成了家常便饭。无论是科学道路上必然的挫折、失败,还是人为的干扰破坏,所有遇到到的磨难都曾经跳出来考验他的心智。如果他仅仅是美丽的欣赏者,也许他早就被沉重的现实消磨一空;(励志名言 )但作为以自己的生命和科学的力量去创造美好的科技工作者,袁隆平百折不挠,坚韧不拔。

或许上天也被这种精诚所感化,自1966年他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中科院《科学通讯》第4期发表,引起了国内外瞩目,他的研究成果一个接着一个,他的杂交稻创造的神话一项接着一项,30多年间他在这个领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而新千年里,他主持的国家超级稻研究项目又传佳音,续写了绿色革命的新突破

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多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对于一个几千年未曾真正解决吃饭问题的大国,这是一个多么巨大而深远的贡献!难怪一些地区的农民称他为当代神农,而国际同行称他的研究是带给全人类的福音。他先后获得了国内国际多项顶尖大奖,身兼数十个学术和社会职务。浩瀚宇宙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烁翱翔;风云市场上,以他名字上市的股票隆重上市。

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这些辉煌、荣耀、名利,似乎丝毫也没有对袁隆平产生任何改变。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赶着阳光从北到南察看育种基地。即使这次来京领奖,他也无时不惦记着他的试验。我们超级稻的培育十分紧张,不管我在哪,都要求基地3天报一次数据,这样可以随时分析情况。一再声称不善言辞的袁隆平,谈起他的水稻育种却雄辩而流畅,我们有信心,提前两年实现亩产800公斤的目标。

已经功成名就的袁隆平仍驱赶着自己不断前行,我在有生之年还有两大心愿,一是要把超级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这样,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再一个是把杂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全人类。

袁先生儿时的园艺场如今已经变成水稻田,生活、事业甚至梦里,全是稻子我做过一个好梦,我们种的水稻,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儿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几个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古稀之年的科学家之梦,已没有了园艺场的五彩缤纷,但那种淳美的境界却依依相随,如幻如真。

[永远执着的美丽优秀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永远定格的美丽

全文共 950 字

+ 加入清单

——观《入殓师》有感

最早我其实不太喜欢日本电影,《午夜凶铃》让我很长一段时间感到恐惧,就如观看南京大屠杀面对鲜活的生命,日本人的残忍血腥,对于这样的民族,确实不敢恭维它的人性和善良之处,但是在最近一部日本电影《入殓师》,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全剧以大提琴师小林生活工作贯穿,先是所在的大提琴团队解散,他迫于生计和妻子回到老家,误打误撞误入了一家“旅行的家务助理”,一个大提琴师一个入殓师,一个是高尚,一个是低贱的生活,但是薪水不错,就勉为其难的工作了。当他面对第一具尸体时,那是个腐蚀,他恶心的差点把肠子吐出来,他恐惧,在澡堂一遍遍搓洗着身体,似乎要和刚才面对死亡诀别似地,当他回家后看到妻子炒鸡块,还是忍不住吐了出来。而这一切他只能独自默默忍受,他甚至认为现在入殓师的职业就是对自己没有见到母亲最后一面的惩罚。

小林每天所做的事很简单,就是用酒精擦洗死者的身体,给死者化妆,甚者抹上口红,让死者恢复到生前的美丽,就像睡着了一样,每一位死者都给人一种平静的美和不平静的余味。同时,也让我再一次看到了入殓师细腻的情怀和真实的感情,而对于逝者的亲人来说留下的也是永远定格的美丽,所有的恩恩怨怨,点点滴滴随着生命的消失落入尘埃,重要的是那份思念,重要的是那曾经永恒的爱,永远的定格在了这一刻。

而故事的转折就是小林在帮澡堂老板娘入殓时,那时他已经习惯了这份工作,他的妻子、朋友看着它虔诚的擦洗澡堂老板娘的身体,为她化妆,让他美丽的离开,那一刻小林的工作得到了认可和尊重,澡堂老板的儿子对他的拥抱和感谢,当老板娘火化时,同来的还有在澡堂洗了50多年澡的顾客,小林得知了他是火葬场的员工,他亲自将老板娘的尸体推入火炉说:死可能是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带给人无尽的思索,这也许就是生与死的简单意义。

我们现在有吃有喝出门有车,生活的虽算不上富裕,但也不错,也许这样的话题很沉重,但是死亡总是会来临的,对于我们来说,活着的意义,活出意义决定了生活的品味。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说着,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头,想不朽,有的人给人民当牛马,把名字刻在石头的名字比尸体腐烂的更快,给人民当牛马的,群众把他举得很高。只有明白了,学会敬畏生命,感恩生命才能将生命永远定格在永不凋零美丽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永远的朋友

全文共 811 字

+ 加入清单

平时,我觉得很恶心的人,就会随口而出脏话,不管他们在不在意,我都会说出来。因此我得罪了许多人,也因此我认识了一个人,是他教会了我感恩。这个人的名字叫李俊。

这件事发生在我十岁的时候,那是个炎热的日子。我在外面闲逛,忽然,我遇见了我那个严肃的哥哥,他的旁边站着一位比较帅的男孩,跟我哥一样,看起来有十二岁。我哥看见了我,便叫道:“调皮鬼,你过来,我给你介绍个人,他是我的同学,叫李俊,你跟他玩!”哥哥故意用那种调皮的眼神看了我一眼,还露出了淡淡的微笑。

我明白哥哥说得是什么意思。但我一点也不在意,因为我已经听习惯了。反而,我说:“你们这两个神经病在干吗呢?”这口气好像我跟李俊已经很熟了。李俊说:“你这样‘出口成脏’,哪个人愿意跟你好好说话啊!”我说:“我怎么会跟你这种脑残说好听的话呢?”李俊露出了生气的样子。可是我一说完,扭头便走了。

有一次,我去商场玩,把钱用完了,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我想:这回真的完了,我怎么回家啊?难道走回去,不累死人啊!早知道多带点钱了。

就在这时,那个叫李俊的人走了过来,我以为他是幸灾乐祸,没想到,他却把四块钱塞给了我,对我说:“以后可别这样,如果你不想乘车也行,那你就坐我的自行车吧!我把你载回家!OK?”我的心头忽然就感觉暖暖的。我说:“好吧!我问你个问题,你为什么要这样帮我?”他并没有回答,而是呆呆地望着我。他把车推了出来,我坐在他的车后,感到很害怕,但又不敢抱着他,就让他骑慢点,他却说:“那你抱着我啊,又没关系。”我说:“你要不要脸啊!”他说:“当然要。”我听了,哈哈大笑,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可高兴了。我在路上想:以后,我可不能再这样对他了。在他的身上,我找到了一种温暖的哥哥感觉。

第二天,我拿着一个音乐盒和一盒巧克力送给他。这是我第一次送人礼物。

是他让我懂得了感恩之情。他像我的一位小老师,更是我永远的好朋友。我相信他对待别人也是一样的友好,他一定有很多朋友。我会永远记住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致永远的王者作文

全文共 748 字

+ 加入清单

星光璀璨,坐在窗前久久不能动笔。有理想的人儿,我该怎样描写你?伟大的“神”……加油!——题记

有一种境界,叫做无我境界;有一种绝技,叫做“灭五感”;有一种称呼,叫做“神之子”。全部的这些组成了一位网球界的“神”——幸村精市。作为立海大附属中学的很受欢迎的一名学生,他温柔中带有一点腹黑。他的相貌令人咋舌:墨蓝色的头发微微卷曲,鸢尾蓝的眼瞳里透着狡黠,嘴角永远是上扬的,温和儒雅,看起来人畜无害的样子。

平日里他很温柔,但是一上球场那些温柔便荡然无存。霸气、恐怖、令人畏惧,这是对他最好的形容。对队员他一丝不苟,细心地改正队员所犯下的每一个错误,但也不忘在空闲时间来点小幽默、小腹黑。他所带领的网球部有一个口号:“我们立海大三连霸毫无死角!!”他对真田说过:“网球,就是我自己!”这种精神是常人无法想象也无法做到的。因为这些,他有一个令人钦佩的称号——神之子!但是他并不满足,他不是神之子,他要成为神!

如果有人问起什么是疾病的痛苦,我想他很清楚。对于一位打网球的人来说,瘫痪就意味着永远离开网球。他就经历过,在路上突然跌倒,被送进医院。在一次偶然中听到了医生的谈论:“幸村君吗?恐怕以后再也不能打网球了……”这句话犹如晴天霹雳,震得他久久不知所措。而后真田弦一郎的一句“我们输了”更是雪上加霜。但他没有因此而放弃,他相信,只要坚持,就一定能战胜病魔!

终于,他成功了。在全国大赛上带领着他的球队一路过关斩将,冲进了决赛!虽说最后输了,但是输得光荣!一个刚战胜病魔的人做到这种程度是一个奇迹!

没有迹部景吾的华丽,没有德川和也的冷酷,没有手冢国光的严厉,没有越前龙马的高傲……他的幽默风趣,他的腹黑霸气,他的平易近人,他的温婉尔雅……他就是幸村精市!独一无二的幸村精市!伟大的“神之子”,永远傲立在网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永远的孟子作文800字

全文共 761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的流逝,荡涤旧迹,仅留下微薄的平淡与悲哀,纵横历史,一颗流星划破了长夜,流下一道璀璨的光和影。我,陶醉于你——永远孟子,你那淡泊名利,追求仁义,执著地忧国、忧民。

你的思想,深邃而又使人大彻大悟,让人不得不叹之惜之,赞之赏之。你继承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可又丝毫没有生搬硬套的迹象。你甘于平淡,却不甘于平庸,当你遭到诸侯冷视之时;当你无法施才华之时;当你一心为民,而力不从心之时……我看见了你辞去象笏的艰难与挣扎;一边是助君成业而自己却安于清贫,另一边则是你所向往的仁政忠义。你离去的背影如此地坚决而伟大,回到家乡,你聚徒讲学,著书立说,为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努力。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我曾摆脱不了那甜的诱惑,忘却不了那或苦或甜的香醇,可在我山穷水尽的那一刻,或在我烦躁的那一刻,我望见了你那平静如水的双眸、给予我前进的方向与无穷的动力。我想要触及你的衣襟,细细地玩味,却在指泵碰触了清而澈,凉面透的泉水,淡得让人无从品味,感受的只有宽宏壮阔的大爱,久久地萦绕在脑海。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舍生取义”,“以民为本”我本仅以为你为求得一方兴起,一片安宁而不懈努力,可是,我错了,你虽身处山野,可心怀抱负,思虑早已冲出大山,越过江河,展望世间。你真正寻求的是一种以民为本的博爱,一种让仁义响彻齐鲁大地的大儒思想,一种为了正义而勇敢抗争的精神,何必在乎那权贵之争?谁言非要承受那委屈人格,受于压迫之苦?

唯有对你惊鸿一瞥,却窥见了一种为仁为义的人生之道。当后人恍然大悟你用心良苦的哲理如此深邃之时,你却早已悠然飘远,教我如何追寻你的步伐,那仁政忠义的精髓?教我如何触及你的衣襟,那忧患而生,安乐而死的哲理?夜的帷幕渐渐拉下,我当空长吟,那远方完美的一道光弧,是为你而起的缥缈之虹。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永远的微笑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生总有许多回忆有的如落叶随风飘去,只留下‘沙沙’的回音,有的却如大树牢牢地扎 根在心里,永不磨灭。每当拿起那面精致的小镜子时,脑海里便会浮现出两张截然不同,但都温暖人心的笑容。

六岁时,我出了车祸,由于病情严重,所以转院到了南京军区总医院,因缘际会认识了两个好朋友,一个便是是我常常提起的蒋梦,她那真诚而温暖的笑容,总让我心里暖暖的,而另一个她那古灵精怪的笑脸,也让人记忆犹新。

她那双晶莹的眼睛黑白分明,纯净得像山谷里一泓幽深的新泉,面如出桃的脸上,时而闪过一丝狡黠的微笑。她,就是我口中的“顽精灵", 喜欢恶作剧,而我就是可怜的受害者。

一天,我在输液,这时一颗好看的脑袋自门沿伸出来,我一看,哦,原来是顽精灵,随即又想起,她上周‘恶整’我的事,心中大喊:完了!

果然,不出我所料,她竟自言自语地当起了医生,还有模有样地说:"这位患者你的脑袋长得极不协调,以我之见应该换一个。"啥!换一个脑袋?我看呢,也只有我面前这位故作老成的“王医生”才会说吧。过了一会,我快输完液了,她才想急急逃走,临走时,还不忘朝我顽皮地吐了吐舌头。

时间恍如飞箭,转眼已是六年,晶琳你还记得那次看夕阳,蒋梦说,最后一缕所指的地方,便是幸福的天堂。我想蒋梦一定是去了那个梦幻般的幸福天堂了。即使蒋梦人不在我们身边,可是她的微笑,却如和煦春风,永远地温暖着我们的心。生命虽会消逝,但微笑是永恒的。

再回首,往事如风。我多想把这一切摄进眼里,装在心里,作为人生永久的珍藏的记忆。请珍惜这稍纵即逝的日子,以你天真的心灵踏上生命的历程。祝你永远微笑,也祝福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香港星光大道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放暑假的期间,我和一家人去游玩了香港最受欢迎的星光大道。那里的夜景如诗如画,跟着我进去瞧瞧吧!大道仿照美国好莱坞星光大道设计,以香港电影业发展史及旨在表扬幕后巨星和幕后电影工作者成就为主题,从香港艺术馆旁伸延至新世界中心对开,全长440米。于2004年4月28日正式开放。

进入星光大道,人山人海,我第一眼看到的是对岸无数条探照灯的光柱划破夜空,迷离的灯光如梦似幻,五彩缤纷。

一路走去,往脚下看,全部都是明星的手印,有成龙,李小龙,刘德华,张柏芝……再往对面看都是香港的建筑物,都布满了霓虹灯,漂亮极了。

维港和煦的风,吹得很舒服。再往前走就看到李小龙的铜像,很多人都在模仿他的动作进行照相,旁边也有一间李小龙纪念品专卖店,很多人和成龙的手印照相,我也照了一张留念。

香港的星光大道的真美丽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永远的长征

全文共 10485 字

+ 加入清单

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的李源朝,在他任江苏省委书记时曾接见过一位接近百岁的老红军,当时,李源朝对这位老红军说:“我们要向你学习,所有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都要像你那样做人,像你那样做共产党员,像你那样保持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你就是我们学习《党章》的一个生动典型和生动范例!”

而在古城扬州,从机关干部到普通群众,从大人到孩子,大家都认识这位老英雄、老模范、今年已经百岁高龄的离休老红军。你随便在路上询问一个行人,“听说过那位百岁老红军吗?”那人家一定会告诉你——“当然!”

人们认识老红军的原因有多种多样,但最多的是这三种情况:年龄小些的会告诉你,老红军是自己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岁数大些的会告诉你,听过老红军的报告;其他人嘛,他们也会告诉你,他们在电视里、广播里看到过、听到过老红军的事迹报道。

那你就要问了,这么出名的一位百岁老红军,他究竟姓是名谁呢?

你别着急,我这就告诉你,百岁老红军叫刘应启,是扬州军分区干休一所一位享受正军职待遇的离休老干部。参加过长征、三次过草地的他,历经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参加大小战斗150多次,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二级红星荣誉勋章。

你又要问了,一位百岁老人,那他的身体怎样、精神又怎样呢?

我跟你说,如果刘应启老人出现在你的面前,你一定不敢相信他已是百岁老人,因为他走起路来步伐仍旧那样坚定、稳健,全身依然保持着那副笔直的军人姿态;虽然看上去显得有点瘦弱矮小,但精神抖擞、气宇不凡,简直要赛过那些十八、九岁的小年轻呢。

说到十八、九岁的小年轻,我就来给大家讲讲刘应启十八、九岁时候的故事。

整整一百年之前,也就是1911年的9月,刘应启出生在河南省商城县刘家洼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中。刘应启小的时候,父母早逝,家境贫寒,是个放牛娃。到了十八、九岁的时候,不甘贫困、不愿被剥削被压迫的他,在1930年2月,离开了家乡,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与他搭伴同行的,是他的一个老实巴交的叔叔。

那是一次秘密的出走,叔叔连在婶子面前都没有透露一点风声。当时,正值春寒料峭的时候,刘应启在为大伯家放牛。天刚蒙蒙亮,刘应启和叔叔就起了个大早,赶着一头牛,沿着田埂向村外走去。到了村口,刘应启把那头牛拴在山坡上,就和叔叔一直沿着大路去寻找红军部队。两、三天之后,他们终于在离家百里之外找到了一支红军的小分队,并加入了红军的队伍,参加了革命——当时,因为赶路,刘应启和叔叔的脚上都打起了好几个水泡。

三年之后,刘应启因为在战斗中不怕牺牲,打仗勇敢,经历了多次生与死的考验,而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1933年6月26日,跟随部队转战到四川王长坝时,刘应启和4名战友被召集在一起,光荣地面对着墙上马克思的画像,举起了右手,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

70多年之后的今天,刘应启依然还能够清清楚楚背诵出当时他在宣誓时宣读的入党誓言,而且,他说,这也是他参加革命后毕生执着的追求。当时他的入党誓言就是——“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

你也许要问,参加红军之后,刘应启有什么战斗故事吗?

当然有了。从参加红军、到八路军、再到志愿军,23年金戈铁马,刘应启跟随部队南征北战,身经150多次战斗,立下战功无数,头上、肩上、腿上、脚上也留下了一块块枪伤疤痕。

我就先来讲一个发生在刘应启跟随红军长征时的战斗故事。

1935年2月,红四方面军决定强渡四川嘉陵江,以策应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在强渡之前,部队首长临时组织一支32人的突击队偷渡过江。刘应启时任团宣教股长,被指派参与行动。

借助苍茫的夜色,突击队勇士乘坐小船、牛皮筏直向对岸,不料船过江心为敌人所发觉,密集的炮弹、子弹倾泻而来,勇士们牺牲的牺牲,受伤的受伤,落水的落水。二月的天气,江水寒冷澈骨,加上战士大多不通水性,动弹不得。这时候敌人的一颗子弹从刘应启的头顶穿过,所幸只是伤了一层头皮。

负伤后的刘应启,凭借他小时候练就的水性,终于艰难地回到了战友们身边。一支32人的突击队,只有他一人生还。

偷渡失利成了后来强渡成功的前奏,而刘应启头顶的那道弹痕,至今还清晰可见,老人微笑着说,“那是历史留下的永久的纪念”。

再来讲一个刘应启在担任八路军129师28团团政委时,巧遇邓小平的故事。

那是在1940年8月,著名的“百团大战”打响了。当时,刘应启任28团政委,激战中,日军在飞机的掩护下疯狂反扑,战斗中并使用化学武器。当时,28团的一个连在攻占火车站时遭遇日军的毒气弹袭击,包括营长、连指导员在内,全连100多人中毒。紧急关头,他奉命去见时任129师政委的邓小平。在师机关驻地,刘应启见到了正在和大伙一起吃饭的邓小平。亲切、和蔼的小平同志在起身和刘应启握手、让座之后,详细询问了他们的作战情况,叮嘱刘应启一定要保护好伤员和老百姓,并鼓励他们多打胜仗。

而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刘应启与漂亮的女军医田静之间产生了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并且成就了一段美满的婚姻。于是,在1953年7月28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的第二天,刘应启和田静这两位志愿军战士用鞭炮代替了枪炮、婚礼代替了葬礼、洞房代替了营房,他们在防空洞里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战地婚礼。因此,刘应启和田静也成为赴朝以来志愿军部队里的第一对双飞的鸳鸯,婚礼当然也成了欢庆胜利的一场庆典。

说完了战火纷飞的战争故事,让我再来给大家讲几个这十几年来老红军刘应启身上发生的新故事。

你也许又要问了,作为一位老红军,建国之后大概就到了离休的年龄,还能有什么新故事呢?那你就错了,自从1965年离休之后,41年来,刘应启始终保持红军本色,行万里路、讲千堂课、育百万人,积极帮扶困难群众、支持希望工程,续写着老英雄辉煌的人生篇章,先后荣获全国、全军“离休干部先进个人”、“先进老干部”、“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和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希望工程贡献奖”等光荣称号。

接下来,我要给大家讲讲刘应启两个“百万”的故事。

刘应启享受的是正军职待遇,一个月有好几千元工资。但是,刘应启的生活一直非常朴素,早饭是烧饼夹油条,晚餐是稀饭馒头加咸菜,吃一顿菜肉水饺就算是改善伙食了。为了节约,刘应启早已戒了烟、酒、茶,就连写东西的稿纸,都要正面写完了反面写,旧文件的背面也被充分利用了起来。一年到头,刘应启几乎不添置什么衣服,始终穿的都是军装。家中仅有的几件家具也陈旧简陋,一张饭桌已经用了三十多年,厨房里的那台老冰箱,油漆已经剥落,磨损的把手上缠着厚厚的一层胶布。

这么说来,像刘应启这样节俭的生活,银行里一定存了两个“百万”了吧?

但事实上,他却又没有一分钱的存款。那他的钱都用到哪里去了呢?用刘应启的话来说:“每个月的工资,留下一部分保证家人生活,其他的,用来办点实事,办点好事。”

刘应启所说的办点实事、做点好事,就是资助失学儿童、帮扶困难群众、捐助受灾地区。每个月,他的收入有超过三分之一都捐出去了,剩下的钱就是过日子和贴补孩子,本可以腰缠万贯的他两袖清风、甘于清贫,固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刘应启说:“我的钱都是党和人民给的,现在回报人民是很正常的。”

说到这些,就得再插一个刘应启自称“梅岭老头”的故事。

前面我介绍过,刘应启是扬州军分区干休一所的离休干部,这扬州军分区干休一所就位于因民族英雄史可法而著称的梅花岭一侧。

有一天,两位老师模样的人来到干休一所,打听一位“梅岭老头”。

原来,前不久,有位老人到过他们杨庙乡茶场幼儿园。第一天,他是路过,发现那里缺图少图书和文体器材,他沉默不语;第二天,他又来了,专门送来了1000元钱和300本小人书。老师询问他的姓名,他说了声“梅岭老头”,转身就走了。后来,幼儿园派出老师分头在梅岭一带打听、寻找,经附近居民的指点,他们才找到这来了。

幼儿园老师一提到捐款、捐书的事,工作人员就笑了,“那你们这算是找对了,我估计你们要找的‘梅岭老头’,就是我们这里的老红军刘应启。”

果然,当工作人员带着幼儿园老师一起找到刘应启,两位老师立刻认出了他。从此,“梅岭老头”就成了刘应启的别称。

1993年,刘应启通过扬州团市委与革命老区仪征市月塘乡的特困学生包金华结成了“帮扶对子”。第一次见面,刘应启就捐出了500元,这也是仪征市“希望工程”的第一颗火种。

钱捐了,刘应启还是不安心。从这个教室转到那个教室,他了解到还有不少孩子家里很困难,上学也需要帮助。于是,刘应启来到校长办公室,恳切地对校长说:“再给我找5个孩子吧,咱们达个协议,我捐资助学,你教书育人。”5个贫困生来了,刘老给每人捐了200元。校长带着贫困生,向刘老举手敬礼。没想到刘老两眼先湿润了。他摸着孩子们的头说:“你们是国家的希望,上不了学,上哪找希望啊!”

后来,刘应启专门来到团市委,办了个只属于他自己的“希望工程五年计划”,以后的每个月,刘老都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200元,资助孩子,这一捐就是五年。

这以后,刘应启读报纸、看电视,关注“希望工程”;与人谈心交流,常问“希望工程”;外出办事,也留意“希望工程”。扬州军分区干休一所保存着一份统计表,上面清楚地记载着刘应启多年来先后资助的特困学生共有120多名,累计捐款超过15万元。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长征也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11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70多年前,刘应启参加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70多年后,刘应启心系“希望工程”,又播下了爱心助学的种子。今天,这粒种子已经发芽、长叶、开花,并结出了累累的果实,刘应启也成了贫困孩子心目中的“希望爷爷”。

刘应启常说,过雪山草地是老百姓一程一程送过来的,淮海战役胜利是老百姓一车一车推出来的,不论时代如何发展,一时一刻也不能忘了老百姓。见到群众困难,他就想着帮一把;看到乡亲们未脱贫,他就出力扶一下;得知孩子们上不起学,他就出资助一程。2002年苏北里下河遭受洪涝灾害,他自发捐款2000元;邗江、泰兴等地区遭受龙卷风侵袭,他主动捐款2000元;2003年扬州出现洪涝灾害,他又向受灾群众捐款2000元……

2004年年底,扬州市委在党员干部中开展“走门串户,联系群众”的送温暖活动。刘应启得知情况后,请维扬区民政局帮他物色联系一户双下岗家庭。春节前三天的早上,刘应启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带着一件崭新的夹克衫、两只电烤鸡、5斤牛肉、20多斤猪肉等年货,走进了平安社区特困户赵建伟的家中。刘应启对赵建伟说,“快过年了,我给你家捎点年货。家中有什么困难,都说给我老头子听听。”当听到赵建伟的孩子上大学的学费有困难时,刘应启说,“小孩读大学的学费,由我承担。”

据不完全统计,直接接受过刘应启帮助的困难群众已有110多人。

如果按一般人的理解,刘应启正军级待遇这么高的级别,省市领导又是如此的关心他,那么,他的孩子只要他动动嘴,一定个个是单位好、待遇高、出人头地吧?你别说,现在的年轻人还真的想到什么说什么。有一次,在扬州大学做完报告之后,一位女大学生还真的就当场站起来向刘应启发问道:“刘老,您的报告讲得那么好,请问,您的子女现在都在干什么?都像您要求的那样吗?”

显然,这是一个极具火药味的问题,但听了刘应启不假思索的回答,在片刻的寂静之后,礼堂内响起了经久不息、雷鸣般的掌声。当时,刘应启是这样回答的:“我有三个儿女,路都是他们自己走的,两个是下岗工人,一个是农民,他们都曾经是先进工作者。现在他们都自力更生,日子过得还可以!”

1975年,刘应启带头响应号召,把女儿刘兰新下放到了金湖县塘港乡。女儿家庭生活拮据,农忙之余就到集镇上烤烧饼卖。一次,刘应启和老伴去探望女儿,看到女儿两只手被炉火烤出了蚕豆大的水泡,两位老人心疼地流下眼泪。回来后,老伴对他说:“老头子,这辈子就求你一件事,把女儿调回来吧。”刘应启却开导老伴:“没有烤烧饼的,哪有烧饼吃?刘应启的女儿不烤烧饼,那王应启、张应启的女儿就得烤烧饼。”

落实知青回城政策时,刘兰新想请父亲出面把一家的户口迁回扬州。刘应启对女儿讲:“农民的孩子可以种田,红军的后代也能种田。而且,红军的女儿就得做个好样子给人家看看!”父亲的教诲,刘兰新全部听进去了。后来,刘兰新不论是种田、还是烤烧饼,不论是做晒粮工、还是当会计,她都干一行爱一行,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当选为县、乡人大代表,还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直到现在,刘兰新的一家还幸福快乐地生活在金湖农村。

在扬州城北吕庄小区,有一个摩托车修理摊,摊主叫刘中冬,他是刘应启的二儿子。那年,公安干警队伍扩招,刚从部队复员的刘中冬去报考并通过了考试。可鉴于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就业难,刘应启劝导刘中冬:“咱们家的孩子,就别去赶那个场子吧。”结果,刘中冬没当上警察,几年后所在单位倒闭他不得不下了岗,于是就在这里摆下了摩托车修理摊。

再后来,刘中冬的妻子张经梅也下岗了,一家的日子过得很艰难。扬州军分区领导知道后,亲自上门征求刘应启的意见,看看给张经梅重新安排个什么岗位。面对军分区领导和机关的同志,从未向组织开过口的刘应启在沉默了一阵之后说:“不好意思,就麻烦你们一次吧,要照顾,就批个报亭让她卖报吧。”刘应启提出的“照顾”,只是请组织帮助批个卖报纸的报亭。军分区领导听了十分感动,回去后,以最快的速度与地方有关部门积极协调,很快就让张经梅在史可法西路上卖起了报纸。

也许你要认为刘应启这样做太“无情”了,但事实上,刘应启在心里深深地爱着孩子,只是在党性原则和亲情之间,他总是首先选择前者。因此,私下里,刘应启甚至对孩子也产生过愧疚之意。大儿媳夏小秋就曾在家中看到刘应启独自垂泪,自言自语地说自己“对不起孩子,但对得起党。”

刘应启对儿女的要求看似苛刻,但他一以贯之的行的正、做的直,决不是在表面上做政治秀,而是一种对党发自内心的感恩之情,因此,他的亲人都能理解他、支持他,并更加的关心他、孝敬他,刘应启的家中始终充满了融融洽洽的亲情、温情。

休息的时候,刘中冬喜欢从背后亲切地搂抱着刘应启,一老一小开心无比。他曾告诉要好的朋友说:“做老红军的子女不轻松。不过,家人都很理解父亲的做法。我们小时候,他就经常教育我们,要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

人们都说,人老了就会有一种“隔代亲”,平时,刘应启也非常疼爱孙子刘文斐。每逢孙子来吃饭,他都会专门去买孙子爱吃的烤鸡。每个月零花钱和春节的压岁钱,他也会早早地备下。但就是这个心爱的孙子,几年前中考成绩差了几分,不能被理想的高中录取。有人给刘应启出主意,凭老红军的面子,找人说说情进高中一定不成问题。可是刘应启不同意,最后送刘文斐进了一所职业学校读书。刘文斐毕业前以优异的成绩赴日本留学,回国后,目前在市区一家西餐厅工作。

谈起爷爷,刘文斐不仅没有丝毫的埋怨之意,反而是一脸自豪的神情。他说:“尽管很多人认为爷爷‘呆’,但是我不这样认为,我从小就很尊敬我爷爷,这个时代别人做不到的,爷爷却做到了,这有多伟大呀!”

哎呀,你一定要怪我了,说了好几个故事了,怎么还没有说到刘应启两个“百万”的故事啊?那两个“百万”究竟指的是什么啊?

我现在就告诉大家,两个“百万”是指刘应启写下的一百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和听过他报告的一百多万人次——这两个“百万”,指的不是金钱,却是一笔无法用金钱来计算的、丰盛无比的精神财富。

刘应启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他是个放牛娃,根本上不起学。参加革命后,刘应启在行军途中、战斗间隙,从不错过读书识字的时间和机会。直到现在,只要有新思想、新名词出现,刘应启都会认真学习。刘老不仅自己带头学习,还经常提醒和帮助身边的工作人员学习。每当看到报纸上刊登的好文章,他都要拿到街上自费打印或者复印,发给党小组成员人手一册。

刘应启所住的房间不大,最引人注目的是床头放了好多书,有《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军史》、《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学习问答》等等。翻开这些书籍就会看到,不少地方都被他用红笔划了横线。紧靠着床头还有一张简易书桌,以及用一块废弃瓷砖和一把坏了的自行车软管锁做成的“镇纸”。

读书看报是刘应启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他自费订阅了《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求是》等十多种报刊,每当有新的政策法规出台,他都找来阅读学习。刘应启虽然年事已高,但眼睛却不花,现在还能用放大镜读书看报。而且,他还有个边读边作笔记的好习惯。由于上了年纪,他抓笔的右手往往写着写着就会不听使唤,钢笔经常会滑落到地上,他就弯了腰捡起来再写,捡了掉、掉了捡。就这样,刘应启居然写下了100多万字的学习体会和读书笔记,剪贴的资料本摞起来足足有一人多高。

这是第一个“百万”,是说老红军刘应启的百万读书笔记。另一个“百万”,说的是听过老红军刘应启作报告人超过了百万人次。

自从1965年离休以后,宣讲红色经典、传播光荣传统,成了刘应启41年来离休生活的主旋律。当年最早听过他报告的那些孩子,现在都有40多岁了,他们的孩子现在又在听着刘应启的报告。

刘应启说,“离休了46年,我是一直坚持正常上班。别人在机关上班,我到学校、工厂、农村、机关去上班,上班做的事就是讲革命传统。”

扬州梅岭小学,刘应启在这里已经担任了30多年的校外辅导员,1996年,他在这里创建了少年军校,以后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学校都要搞一次“阅兵式”,并邀请刘应启出席。梅岭小学的大队辅导员回忆说,“前几年的一次六一儿童节,学校要到校外开展活动,因为不是很远,老师和学生都是走着去。老师们把刘老送到校门口,帮他叫了辆出租车。没想到的是,刘老知道大家都是走着去,便甩开大家径直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附近的社区也经常请刘应启去讲课。有一年夏天,丰乐社区居委会邀请刘应启去讲党史,考虑到他的年事已高、天气又热,社区就和刘应启说好只讲一刻钟,但刘应启说必须要用40分钟才能讲清楚。那几天,正是扬州最热的时候,社区学堂里又没有空调,只有两台台扇,近一个小时的报告讲下来,刘应启早已汗流浃背,不停地给老人递着毛巾擦汗的主持人眼睛也湿润了。台下的听众近距离地感受到老红军、老党员为人处事的态度,心中对刘应启又多了一份尊重和敬佩。

机关、学校、工厂、部队邀请刘应启去作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报告,刘老是有求必应。尽管是有请必到,可刘应启把“老党员、老红军”的形象视为第一生命,他给自己“约法四章”:一是邀请单位两公里之内的,一律步行;二是不收取任何劳务费;三是不收邀请单位的礼品;四是不参加宴请。每次报告前,刘应启都精心准备,稿子都是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每次报告后,刘应启上车时都要让陪同人员打开汽车后备箱,亲自看看里面有没有主办单位送给的礼品,一旦发现,当即拿下来,婉言谢绝。

刘应启离休了46年,也宣讲了46年,当年战斗过的晋冀鲁豫、湘鄂赣大地、巴山蜀水、白山黑水、西北高原、江淮平原,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在扬州,刘应启常年担任30多家机关、院校、企业的政治教育辅导员,先后为800多个单位作报告1000余场,听众总数超过了100万人次。

刘应启讲历史、讲传统,从不给自己个人摆功劳、论成就,而是为了联系社会实际,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者之间,架起一座用革命理想、社会主义理论来沟通的桥梁。多次现场聆听过刘应启报告的共青团扬州市委书记曾经这样说过,“你可别小看了这些报告,讲这些革命传统,刘老他还是在长征,还是在播种啊!”

刘应启不仅通过作报告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而且,他还在耄耋之年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一个观点,那就是——“社会没有旁观者,党员都是主人翁”。只要需要,事不关己也要管起,事大事小都要管好。每次植树造林活动,刘应启都积极参加。2003年植树节前一天,部队参加蜀岗风景区义务植树活动。刘应启得知后,肩扛铁锹就上了车。干休所的领导考虑路途较远,劝他不必参加,可是不管工作人员怎么劝说,他还是走进了队伍中,与官兵们一道挖坑、培土,一直坚持到最后。

2003年夏天,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高邮湖湖水暴涨,形势十分危急。那几天,刘应启坐不住了,不时去打听抗洪救灾的消息。当他得知分区组建抗洪抢险突击队、即将开赴抗洪前线,刘应启就像当年战场上的自己一样,当即找到所领导请战。“哪能让您老上呢?”所领导当然不同意,但刘应启将自己的胸脯拍得咚咚响,他说:“别看我九十几岁了,但我骨子里有股子劲呢!”所领导拗不过他,只好同意将他送到了大堤上。刘应启拄着拐棍,指挥保障分队送茶送水。面对抗洪官兵,他大声为他们鼓劲:“同志们,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没困难。人定胜天!”刘应启的鼓劲声,伴着官兵们的呐喊声,盖过了咆哮的洪水声。

平时,不论什么社会公益活动,只要有空,刘应启都积极参加。驻扬部队官兵为扬州火车站义务劳动,当时已经94岁的刘应启也亲自上阵。考虑到他年事已高,所领导本来没打算让他参加,可刘应启非要亲眼看看新落成的火车站。到了现场,官兵们都劝他看看就行了,可刘应启很较真,一定要拿起扫把跟大家一起打扫不可。他说,火车站是扬州人的百年梦想,扬州是我的第二故乡,一定要为火车开通出点力。

在关心扬州建设发展的同时,刘应启也时刻牵挂着自己的老家,关心那里的发展。接下来,我再给大家讲一个刘应启修建“红军井”的故事。

刘应启的老家河南省商城县刘家洼村,位于大别山的腹地,从十八、九岁离开家乡投身革命转瞬就是76年,这块贫瘠的土地是刘应启的衣胞之地,家乡的父老乡亲、家乡的山山水水始终魂牵梦萦,甚至当年为参加红军而没来得及赶回家的那头牛,也会时不时地出现在他的脑海中。战争年代没有机会回去,离休后虽然去过几次,但来去匆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牵挂家乡的刘应启计划重回家乡,第一年,因为华东地区突发特大洪水,使他的计划泡汤;第二年,他要去北京出席英模报告会,家乡又没去成。第三年,刘应启终于踏上了重回家乡的旅程。

刘应启知道,同富饶的江苏、优美的扬州相比,家乡仍然是比较贫困、落后的,因此,他给乡亲们带去捐助的钱物。同时,刘应启感到,家乡更需要知识,特别是家乡的干部更需要知识,有了知识他们才能带领群众奔向富裕之路。因此,他还特别买了十几本笔记本、十几支钢笔,郑重其事地亲手交到接待他的县长、乡长手中。他说,家乡经济困难,固然需要物质上的帮助,但提高文化知识、发展生产力才是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根本出路。送给你们笔记本和钢笔,一是希望你们多读书多写心得笔记,二是希望你们密切联系群众,多作调查研究。

临行前,刘应启看到村民吃水要到五六里外的山沟里去挑,就找到村干部,掏出口袋里仅有的钱,对他说:“乡亲们没水喝,是不是打口井?我这里有2000块,不够,回扬州我再给你们寄。”很快,井打好了,乡亲们终于喝上了清澈、甘甜的井水。饮水思源,乡亲们于是特意在井口边刻上了三个字——“红军井”。

离开老家的八十年里,刘应启曾先后回去十几次,每次回乡探亲,他都想着要给乡亲们带点礼物。建国初期,他带去抽水机泵;困难时期,他送上米面粮食;发展经济,他又运去了花木苗种——细心的刘应启总是将家乡最需要的东西送到乡亲们的手上。

为了让乡亲们能早日脱贫致富,从2002年起, 90多岁高龄的刘应启连续三年带着自费购买的花木、乘着自己雇来的卡车,颠簸10多个小时,亲手将花木送到故乡的乡亲们手中。毕竟是90多岁的老人了,一路下来刘应启疲惫不堪,看着仍然兴致勃勃的老人,乡亲们感动了,村长代表大家给老人深深地鞠了一躬,说:“老革命,您的心意家乡人领了,路这么远,您这把年纪咋吃得消?”但刘应启说,“家乡不脱贫,我的心不安啊!”正是带着这颗不安的心,刘应启先后花费4万多元,购买了1200棵琼花、大樱花和其它数十种名贵花种送往家乡。

前几年的秋天,刘应启又带着大儿子一家又踏上了为河南老家送花木的漫漫长途。这一次,他除买了两万多元的花木外,还花了5000多元,为10个贫困户送去毛毯和慰问金。在一个特困户家中,刘应启看到他们穿的衣服又旧又破,临走时硬要把自己身上穿的外衣、羊毛衫脱下来送给他们。女主人流着眼泪不肯要。刘应启生气地说:“你们穿得不好,我这个老革命穿得再暖和、再漂亮,也是丑的,也穿不出去!”

就是在这一次,刘应启花光了所有积蓄,穿着单薄的衣服返回扬州。老伴田静见状,戏称他为“穷光蛋主义”。刘应启听了,不但没生气,还哈哈大笑着说:“我喜欢你这个命名,我是孤儿出身,原本就是无产阶级!”

一个90多岁高龄的离休老干部,坐在大卡车的驾驶室,跋山涉水,千里颠簸,来到大别山的腹地,他运送的难道仅仅是花木吗?一次又一次,几年过去了,刘应启的希望变成了现实——家乡的山绿了、花开了、树也结果了。

红军井甘露的浇灌,让树木郁郁葱葱、花圃姹紫嫣红。现在,刘家洼村已经成为当地有名的花木之乡,乡亲们也开始逐步走上了致富之路。每到阳春三月,刘家洼村便会琼花绽开、樱花怒放、丁香飘舞、芙蓉欢唱,村民们说,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大官”刘应启给故乡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而刘应启想得更大更远,他说,要让我们祖国的山山水水都变成大花园,让所有的老百姓都过上富裕生活。

刘应启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老人,更是一位纯粹而崇高的共产党员。从1930年参军起,刘应启就把个人的一切全部交给了党。81年来,刘应启既像一棵永远不老的青松,又像一支始终燃烧的火把,铁心跟着党,赤诚为人民,兑现着当年对着马克思画像所立下的入党誓言。他纯洁的党性、坚定的信念、崇高的品德、伟大的人格,在人们的心中树立起一位老红军、老干部的光辉形象,树立起了一座共产党人的巍峨丰碑!

百岁高龄的老红军刘应启说,“在我有生之年,我要继续宣讲红色经典,宣讲长征精神,宣讲革命传统,永葆党员先进性,帮助困难群众,为他们分忧解难。”

刘应启曾写过一首诗,

铁心跟党是我魂,

为党分忧是我志,

助民解难是我责,

永葆本色是我求。

全诗虽然只有二十八个字,但这恰恰可以用来表明一位老红军终生矢志不渝的追求。让我们记住这位可敬可亲的老红军的名字——刘应启,也记住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动人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永远的记忆永远的记忆

全文共 893 字

+ 加入清单

还记得昨天,那个夏天,微风吹过的一瞬间,似乎吹翻一切,只剩寂寞更沉淀;如今风,依旧在吹,秋天的雨跟随,心中的热却不退。仿佛,即使闭着双眼,熟悉的脸,又会浮现在眼前。特别是当我看着这张照片时,那些事仿佛就是一分钟前发生的。

那天,是我们小学毕业前的最后一个日子,我们跟着老师来到南岳山森林公园,虽然,那是个不起眼的地方。但是,却承载了我们太多的记忆

刚进门,大家就活跃了起来,在我的提议之下来到了玩碰碰车的地方,我和毛珍妮一辆车,熊志崴和李文锦一辆车,龚静一辆车........我们全部准备就绪后,“战争”开始了,在这个小小的空间中,我们似乎成了一只只快乐的小鸟,忘掉了考试的压力,忘掉了即将分离的痛苦........

我们都“疯了”,特别是我和龚静,把前方“敌人”熊志崴和李文锦的战车逼到了角落里,随着“啊”!地一声“惨叫”,他们的车撞到了护栏上,“战争”也结束了(五分钟时间到了)

就在大家津津有味地回想刚才的场景时,闫止戈又提出了一个建议:我们一起去玩摩天环车。大家又兴致勃勃地去了,随着摩天换车速度一次次提高,李雪飞等同学的叫声就随着它接连不断,只有汪绿筱像个没事人似的向我们招手,因为她曾经玩过一次。

下来以后,闫止戈都快哭了,可是偏偏在这个时候,杨老师又要我们来拍照。所以,就在她哭丧着脸的时候,永远的留下了这一瞬间。其他人也都是形态各异,我们的班长大人张浩,脸微笑着,眼睛“深情”地看着远方........体育委员袁丹宇正开心地喝着饮料,学习委员李文锦手无力地举着,脸上勉强露出一丝微笑,可能是因为摩天环车太快,吓着了吧!女生们都笑得非常灿烂,就好像所有的开心事都留在了今天。是啊!我们大家能在分别的那之前,留下这样美好的记忆,是一件非常值得开心的事,两位老师双手做着胜利的手势,仿佛今天是她们最快乐的一天。

拍完照后,大家来到了山脚下,先后又玩了双人飞天,激流勇进等项目,把所有的能量都留在了这一天,所有的记忆也都在这一天戛然而止........

我会永远记住这一天,这天发生的所有事将会永远保存在我的脑海中,不会丢失。我会永远将它藏在日记本的第一页。这个夏天,将会成为我永远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永远的贝多芬作文800字

全文共 953 字

+ 加入清单

他,是一个传奇,用心灵感受着世界,用生命谱写着乐曲。他,是一个英雄,他的乐曲就像一面战鼓,擂响了战斗的声音;他的乐曲就像一把利刃,直刺邪恶势力的心脏。他是一个伟人,一个对民族、对国家乃至世界都有着卓越贡献的人。他就是音乐巨人——贝多芬

自从上周在老师的引见下,我们通过音乐视听拜访了这位音乐大师后,我就深深地为之折服。我不敢说懂贝多芬、懂音乐,但我爱。贝多芬,作为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被人们冠以了“乐圣”的头衔,在他短暂的生命历程中为人类留下了一笔极为丰厚的音乐财富。

像巴赫、莫扎特等音乐巨匠一样,贝多芬同样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但是,童年时代的贝多芬毫无幸福可言。嗜酒如命的父亲败坏了家业,并且企图把四岁的贝多芬变成一棵摇钱树,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年少的贝多芬被强迫表演、卖艺,十一岁就开始在乐队里工作。但贝多芬并未被艰难困苦打倒。这样没有自由、缺少快乐的童年生活,迫使贝多芬早早地走上了以音乐谋生的道路,同时也养成了他坚毅独立的性格。他虽没有天赋,但是通过孜孜不倦的自学取得了前辈所无法企及的成就。

贝多芬的命运何其坎坷,人生对于他来说,只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战争。28岁时听力开始减弱,晚年失聪。无声的世界残酷地摧残着他,多种疾病无情地缠绕着他。他从内心深处发出呐喊:“我不能对别人说‘我是聋子’!在我的行当里,这是多么可怕的遭遇啊!”但与此同时,他又发出了另一个坚定有力的声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痛苦能够毁灭人,而受苦的人也能把痛苦毁灭。创造就需苦难,苦难是上帝的礼物。”是啊,生活这样美好,活它一辈子吧!在这短暂的57年当中,贝多芬正是以这样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创作出如此气势磅礴的《英雄交响乐》,庄严辉煌的《欢乐颂》,豪放激昂的《命运交响曲》……我不禁感叹,创造出如此神话般巨作的正是这一位听不见声音的巨人。他是凭着怎样的意志,去谱写,去弹奏的呢?

每当想起贝多芬,我的眼前总是浮现他的那幅画像。他的眼神充满着执着与追求,充满着对命运的无畏与不屈,充满着对生活的憧憬与自信。他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音乐巨献,更是一种力量,一种抗拒生命的不竭动力!他将痛苦化作了美妙的音符,他将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他的精神历程将如珍珠般永远熠熠发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永远包容的父爱900字作文

全文共 859 字

+ 加入清单

永远包容父爱

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身影慢慢走出我的视野,感觉是那样的沧桑,是那样的无力,那样的无助,他不是别人——我的父亲。

父亲是一个老实为人忠厚的老头,喜欢说说笑笑,一双深邃的眼睛早已深陷了下去,看上去却是那样炯炯有神,双鬓早已经发白,额头上深深浅浅的沟壑犹如一座座大山,父亲从来不会生气,即使你给他再大的难堪和心寒他都不会生气,他只是翘起长满胡渣的嘴角微微一笑,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头看上去是那么的乐观。

那年高中的一天,天会蒙蒙的下着小雪,冷的我直打哆嗦,我需要买一套“课时达标”的训练题,身上带的钱又不够,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说需要钱,连夜晚父亲骑着冻僵的自行车,给我送钱来了。我们都在上晚自习“啪”的一声父亲推门而进,顿时教室里一片嘈杂,谁的父亲呢?同学们都在思索着,父亲穿着一件脏兮兮的雨衣,滴滴的雨水顺着裤腿流了下来,雨衣里面一身土里土气的布衣,我顿时羞愧难当,心想父亲来的可正不是时候啊,他也不知道敲下门,只见父亲气喘吁吁的说了声“文哲”爸给你送钱来了,随后在教室众人的眼睛下,解开雨衣的扣子,在那里层那破烂不堪的衣兜里摸索着拿出一叠毛票,在教室数着递给我,我顿时火冒三丈“谁让你进来的”父亲用那无助的眼神看着我,我用尽全身的力气推他出去,把那一张张的毛票推撒了一地,父亲傻了,愣了,赶紧蹲下去捡拾那一张张褶皱的毛票,我还是用尽全力推着他,直到他捡拾完最后的一张毛票,我推着他离开教室,他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他不知道自己让儿子丢了面子,他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影响了别人的工作,他不知道……

被推出校门的父亲是那样的沮丧,推着他那冻僵的自行车,在我的视野中慢慢前行,父亲的雨衣帽掉了,我刚想伸手喊他,但他的样子是那样的无力,那样的无助,沧桑的身影在我模糊的眼前消失殆尽。

天依旧是那样灰暗,那样朦胧,朦胧中夹杂着寂静,寂静的可以听见我心跳的声音,父亲走了心里总有一股说不出的滋味,眼里总有一股热流在涌动,流进我的心里,是苦的,是咸的,是父爱包容一切的味道。

在我的心里,只留下模糊的一片……

[关于永远包容的父爱900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永远的记忆作文

全文共 738 字

+ 加入清单

经历了五年的校园生活,总有几件往事尘封在记忆里,不愿被现实的喧闹所打扰,,为保持自己所应有的洁净。但每当回忆起种种往事,那些细碎的片段,如同一对出生入死的好兄弟,紧紧联系在一起。可是总有一段回忆让我永远记住。

三年级的一天,那是一个寒冷的早晨,我们正在上体育课,当时我们在训练立定跳远。个个满头大汗,都那把厚厚的棉袄脱了下来。我和几个没测到的同学被留下来补测。当时,可能走得匆忙,粗心的我竟忘拿了衣服。过了一会儿,一阵冬风吹来,我冷飕飕发抖,习惯性地向书包里拿衣服,可找了老半天,什么也没出找来。我的脑袋嗡地闷掉了,心想:完了,我衣服忘拿了,现在去肯定被人拿走了,这可是妈妈新买的,回到家肯定又要被妈妈骂了。我急的眼泪都快出来了。但我转念一想:对呀,我还没去看过呢,怎么知道衣服真被人拿走了呢?于是,我怀着侥幸心理,在去操场的路上,我的心情犹如一团乱麻,恨不得快点来到操场上,看看衣服是不是真的被人拿了。

来到寂静操场上,操场上空无一人,出乎我的意料的是,我的衣服被好端端的挂在司令台上,我欢快地跑到司令台旁,拿起我的衣服。这时一张雪白的纸飘落下来“下次小心点,不要这么粗心了”一股暖流渐渐涌上心头。

那繁忙的校园生活有喜也有忧……

在四年级时,我经历了一场信任危机,本是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同学们都在操场上奔跑玩耍,我因病请假。就在同学们回来交饭钱的时候,小赵大叫一声:“呀!我的饭钱呢?”

随后,她便对我投来了怀疑的目光:“说,小周,是不是你拿的!”

“不,不,不是我!”

“呵呵,谁知道呢!”

紧接着,我接受了我最难接受的侮辱,被同学们排挤,老师的指责。

最后,小赵在书包的夹层中找到了钱,对大家澄清了事实。

五年的时光匆匆流逝,五年的记忆也随着时光沉入记忆的海底,但它却平平静静永恒不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永远的“六一”作文

全文共 726 字

+ 加入清单

“六一”不单指我国的儿童节,也指我的班级六一班。

六一班是个大家族,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是共同甘苦,共同患难的朋友……曾拥有过多少欢乐,曾拥有过多少成功的喜悦,又拥有过多少失败的泪水……不管受到怎样的批评,事情过后,总会一笑代过。因为那是最爱我们的老师。

“不管前面的路有多艰难,跪着也要给我走完”这是王老师经常对我们说的话。是啊,如今我们已经小学毕业了,他也褪去了一丝担忧。

六一班的”统治者“——王老师,是我们最爱的老师!他幽默,爱给我们讲故事。当然,我们也爱听。王老师就是一个“两面派”。上课的时候,他是我们严厉的老师,对我们管得很严;下课后,他就变成了我们的朋友,与我们开玩笑!啊,六一班的“统治者,我想你了。”

“嘿嘿……”王兄又在笑了,这位王兄是我们班的“机灵鬼”也是我们的“笑星”。他幽默的语言,搞怪的动作,常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也让老师对他哭笑不得。他的声音很洪亮,唱歌也挺好的,不过,他的歌都很怪咖!啊,六一班的“机灵鬼”,你还好吗?

六一班的小矮子——李炜。他可不是什么明星,他只是和李炜明星同名同姓罢了。”贼油”是他的外号!贼油的人缘很好,在学校里拉帮结派的有很多朋友,在我们班也不例外。他和王兄是好朋友,和我是死对头。我们一见面,就喊对方外号。他深得老师的喜爱,以至于总有一股嚣张的“恶势力”啊?“小矮子,你有没有长高?”

六一班的?”三姐妹”,在六一班可是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大姐大——本人,二姐二——兰,三姐三——琴。哪里都有我们的身影。在班上,不知道多少人羡慕我们呢?如果没有我们,这个班级该有多单调啊!如今,三姐妹又在何方?啊,姐妹们,我想你们了!

曾经的六一班,已随时间的推移,消逝了。但我们的心,永远不会变。六一班,永远是最棒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不落的星光作文700字

全文共 714 字

+ 加入清单

星星,如一颗颗钻石,嵌在幽蓝的夜空中,散发着属于自己的微弱光芒。

传说,每个人都是一颗星,当一个人的生命开始时,天空中就会出现一颗新星,当一个人的生命走向终结,一颗星就会消失。

当我把这个传说告诉奶奶时,奶奶轻轻的笑,她说:“傻孩子,人怎么能是星星呢?”我不服气,可她又说:“孩子,人若是星星,你一定是最亮的那颗,我呢,就是你身旁最近的那颗星。”我把她的话记在了心上。

奶奶病了,已经没有再治下去的必要,爷爷把她接回了家。

我去看她,她很高兴,让我给她讲故事,那神情像个小孩子,让我难以抑制流泪的冲动。她突然看向窗外,仲夏的天空蓝的像一面境,纯净的像奶奶略带疲倦的眼。她说:“多好的天啊。”那一瞬,我仿佛觉得她没有病,也不会离我而去,只是太累了,太想睡了,只要好好休息一下,就又能和我拌嘴,和我炫耀她新买的漂亮衣裳。

时光是锋利的刀,将昔日的美好分割成面目全非的记忆,我一次次在噩梦中惊醒,但我始终相信,在痛苦燃尽的彼岸,还会有幸福存在。

事情远不如我想的那样乐观,奶奶的病越来越重,那天晚上,她看着星空,低低的笑,用那双温暖粗糙的手拉着我说:“奶奶要走啦,人越老越不中用。”泪水在我眼眶囤积,我仿佛看见她几年前意气风发,一个人挑着两桶水的样子。奶奶指着夜空中分外闪烁的一颗星给我看:“那就是你啊,我就是你身旁最近的那颗星,奶奶会永远陪着你的。”我分明看见,那颗我身边的,代表奶奶的那颗星,光芒正在减退,泪水终于从我的脸上滑落。

两天后的夜晚,奶奶安详的离开人世,但是,奶奶没有骗我,代表奶奶的那颗星还在,在夜幕中灼灼生辉。我在夜空下哭得撕心裂肺。

从那以后,我喜欢一个人在夜空下静坐,有我最爱的奶奶陪着我。

没人知道,我曾遇到过,永不落的星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永远的天使—致天使安琪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我曾经看过那篇题目叫“每个女孩都是天使”的文章,正如文章里面的安琪说得一样,每一个女孩都是天使。 —题记 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对安琪姐姐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其实我并不是很了解安琪姐姐,但是还是决定要写她。

我以前都是相信世界上是有天使的,但是又不得不承认世界上是根本没天使的。也许从那一天起,我不再相信世界上有天使了,也许是因为我觉得自己的守护天使已经从身边飞走了吧!虽然真正的天使飞走了,还有人间的这些天使,我觉得天使安琪姐姐就是我在人间最好的守护天使吧!

我从来没有见到过安琪姐姐,但是我知道她一定是一个天使般的女孩。我相信我的感觉是不会错的,还有很久都没有见到安琪姐姐拉,真得好想她。

安琪姐姐是一个开朗,热情的女孩。不知道最近安琪姐姐为什么不常来小荷拉,也许是因为姐姐现在的学习比较紧吧!希望姐姐能快些回来。

这里是送给安琪姐姐的一首诗:

好久没有见到你

心里真想你

作文上在也看不到你留下的痕迹

找遍了所有的纸条

也没有见到有一张是你的

我想化作一只蝴蝶

飞去去看你

也想化作一片树叶

飘到你身旁

好想和姐姐一起去海边看日出

一起去看晚霞

在夜晚一起去看星星

有姐姐的日子是美好的

虽然人间有许多像姐姐这样的天使

可是我还是最喜欢姐姐

对姐姐有一种特别的感觉

这种感觉是不能用语言来形容的

姐姐的开朗

姐姐的热情

永远忘不了

只到海枯石烂

看 无论是美丽的樱花

还是可爱的星星

都是我们友情的见证

我们会友谊天长地久的

姐姐你是美丽的

姐姐你是善良的

一直都把你当成心中的天使

我的天使

快回来吧 我们永远要手拉手一起走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永远的爱作文500字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像一个会彩色魔法的魔法师,它时而像甜甜的棉花糖一般温柔,时而又像冰冷的雨滴一般严厉。不同形式的爱每天都围绕在我们身边,陪伴我们成长。

那是一个晴空万里的下午,我在一次新东方小考中得了九十五分的好成绩,当我得意洋洋地把试卷给妈妈看时,她的眼睛一下子变得亮亮的,吃惊中透入出一种欣喜,她在我脸上亲了下,温柔地说道:“你太牛了!可以拿那么高的分!我带你去吃自助海鲜吧!”赞美声像微风一般一阵阵拂过我的脸颊。我全身轻飘飘的,满脑子是想爸爸回来时会给我什么奖励,心中不禁感到无比自豪!

时间缓慢地流动着,六点一刻、七点半、八点……门终于在一瞬间被推开了。我像小鸟一般立刻迎了上去,把四四方方的试卷递给爸爸看,他接过试卷后,一题一题地仔细看着……虽然试卷只有两页,但是我却觉得他看了半个世纪那么长。终于,他发话了:“考得不怎么样,要好好背单词,你的错因好几分都是扣在单词不熟的问题上,平时要都加巩固!单词是靠反复记忆来加深印象的,不是今天背出就好了!”爸爸的话透入着严厉,虽然我知道他也十分爱我,但我还是偷偷地哭了。

不过,爸爸的严厉是有回报的,这件事过后。我吸取了前面的教训,成为了班里第一个三连满分的获得者。

父母的爱就像甜甜的棒棒糖,给予我们甜蜜;有时又像一阵寒风,严厉指出我们的缺点,他们的爱也让我们成长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永远的朋友

全文共 875 字

+ 加入清单

不管未来有多遥远,成长的路上有你有我;不管相逢在什么时候,我们是永远朋友

不管未来有多长久,请珍惜相聚的每一刻;?不管多少个春夏秋冬,我们是永远的朋友。

与你同行,回想起我们曾拥有过的共同理想;与你分手,憧憬着我们重逢时的狂欢。

同学啊,让往日夕暮中那些甜蜜的低语,都埋在心底,化作美丽的记忆吧!光阴似箭,一转眼,4年的同窗生涯已成为过去。但教室里,还回响着我们朗朗的读书声;操场上,还留着我们奔跑矫健的身影。这里的草坪、小溪、竹亭,是我们永远依恋的百草园。毕业了,多么想留住那些温暖的日子,但又多么渴望着能早日投进生活的洪流。那以往的同窗生活,是一串甜美的糖葫芦;那迷人的甜与酸,将永远回味不完。

我的朋友们,我们要暂时分别了;“珍重珍重”的话,我也不再说了。在这欲去未去的夜色里,努力铸造几颗小晨星;虽然没有多大光明,但也能使那早行的人高兴。如果我能,我愿将心底的一切都揉进今日的分别。但是我不能啊!那么,就让我们以沉默分手吧!要知道,这是一座火山的沉默,它胜过一切话别!

拥有一颗年轻愉快的心,给别人一个灿烂的微笑,给自己一个真诚的自我,给学业画个完美的句号,给事业点个漂亮的开场。让我们扬起风帆,共赴风雨!

用智慧描绘生命的画板,用勤奋书写人生的坎坷,用汗水浸润青春的旅途。相信你的明天__不一定会灿烂辉煌,却一定充实无悔!

友谊是一首无字的歌,在你淡淡的季节里开一树美丽的花,在深深浅浅的脚印里,为你不退的步伐奏一曲动人的华尔兹。年年岁岁,岁岁年年。

昔我来思,桃李累累;今我往矣,杨柳依依。

南风又轻轻地吹送,相聚的光阴匆匆。

亲爱的朋友请不要难过,离别以后要彼此珍重。

柳阴下别百般惆怅,同窗数载少年情长,望征程千种思绪,愿友情化为奋进的力量!

你能否送我一块手帕?让我心上飘起一片帆。

动身的时刻到了,让我们走吧!不必惋惜,也无需告别,纵使歌声渐渐地沉寂下去,我们的心也会永远地跳荡不息。

相逢又告别,归帆又离岸,既是往日欢乐的终结,又是未来幸福的开端。

你的身影是帆,我的目光是河流,多少次想挽留你,终于不能够。我知道人世间难得的是友情,但更宝贵的却是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二、周瑜:历史长河中的不灭星光

全文共 596 字

+ 加入清单

【获奖名片】坚守信念为国捐躯

【评价】

1、谈笑间,羽扇轻摇,破敌百万;沙场上,征袍染红,血战南郡。他用短暂的一生,诠释忠诚与智慧的真正含义。

2、国家危难,他力排众议,强据曹魏,尽显名士风采;赤壁阵前,他泰然自若,拔剑相迎,破百万曹军。他短暂的一生确如高山般让人仰止!

【颁奖词】

权力的巅峰,他触手可及;忠诚的信条,他永生不忘。他火烧赤壁,血战南郡,以自己短暂的生命,成就他人的王者霸业。一颗忠心,东吴元老,他深谋远虑,助吴天下三分。何谓贤谋,何谓良帅,何谓能臣,公瑾是也。

【事迹】

周瑜出身士族,早年与孙策是挚友。他尽心辅佐孙策,为孙策东渡江东立下汗马功劳。孙策死后,周瑜又效力孙权。建安七年,曹操下书责令孙权送其子为人质,众大臣犹豫再三不能决断。周瑜力挽狂澜,分析利弊,最终说服群臣。周瑜对孙氏忠贞不二。他拒绝了曹操派人的游说,态度坚决。

建安十三年,曹操挥军三十万会猎江东。周瑜英勇不惧,说服众人,与曹决一死战。面对三十万曹军,周瑜展现的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拥有的豪迈。一句“操直送死”,一计“火烧曹军”,一场“赤壁之战”,成就了他的辉煌。这场大火使曹元气大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熊熊的火焰是周瑜爱国的心火,是他誓死效忠的赤子之心。

赤壁之战后,他为了扩张东吴的势力,主张攻打南郡,在那场战争里他失去了生命,但他在赤壁船头傲立的风姿,依然让人仰望。他将一生都奉献于东吴霸业,直到最后一刻都不曾倒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