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永远的星光作文【汇编20篇】

浏览

7265

作文

617

永远的牵挂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大家心中都有牵挂,牵挂自己的家人,亲人,朋友,还有陌生人,心中总牵挂不同的人。你会想他(她),因为她(他)们在你心中是永远的牵挂。

我牵挂的是我的奶奶,她对我十分的好,她十分的疼我爱我,我也爱她。

一次我去追打鹅,那些鹅被我吓到了,急得胡乱的跑,我快乐极了拼命的在后追,把它们追得到处跑。

突然,背后一痛,回头一看,一只与我差不多大的鹅站在我面前,它把头往后一抑,用力的向我啄来,我急忙一闪,它大叫一声朝我冲了来来,我看见了吓了一跳急忙往后跑,它好像吃了火药,拼了命的追我,我大叫几声“奶奶,奶奶,奶奶”,只顾自己叫没有看前面,一下子摔倒在地上,眼看就要追上了。奶奶从家里跑了出来,拿着一要木棍,朝那一只打了过去正好打在鹅的身上,鹅急忙跑走了。

奶奶扶我起来拍掉我身上的灰尘,摸了摸我的小脸。我看着奶奶,她的眼睛像一潭深深的水。

这就是我的牵挂,我心中的牵挂。想念她,虽然她没有在我的身边,但她是我的牵挂,永远的牵挂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永远的雷锋--- 忆雷锋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雷锋,多么熟悉的名字,熟悉到似乎任何阐述都显得多余。

作为中国少数几个以头像传世的人物之一,这个脸上始终洋溢着纯真笑容的年轻人,始终用他那平凡的轨迹诠释着生命的价值,成为几代人抹不去的记忆符号,伴随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

冬去春来,雷锋,永远年轻,永远活在人们心里。

1950年春天,雷锋的家乡土改时,没收地主财产,雷锋分到一个特别的“胜利果实”:一件白衬衣。雷孟宣记得,那个夏天,雷锋上学时天天都穿这件白衬衣。老师问,你这个白衬衣不错,领子每天都很干净,有几件啊?雷锋说,只有一件,上学时穿,放学回家洗干净就晾起来。雷锋最大的特点是勤快。嘴勤,走路时嘴巴也在动,背毛主席语录,见人都问好;手勤,早上起来打扫卫生,几乎都是他打扫,平时积极帮厨洗菜;学习特别勤快,业余时间都拿着书,白天黑夜都在学习,凡是有灯的地方都在学。如锥笔,一字一条血迹。大海全身投一滴,望尘渐莫及。为善不辞心力,为学只争朝夕。多少英雄山岳立,向雷锋学习。

雷锋叔叔一生乐于助人、不图回报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5永远的英雄—文天祥作文

全文共 868 字

+ 加入清单

他,不是统一六国的秦始皇;不是明政仁德的唐太宗;不是天下人皆醉唯我独醒的屈原;不是斗酒百篇的篱笆;不是儒家鼻祖孔子。他是我心中的英雄。他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我敬佩他,因为他少怀报国大志,寒窗苦读数十载,终金榜题名,我敬佩他,因为他几度沉浮,仍在浑浊的官场中如莲般出淤泥而不染。始终坚持自己的为官操守。

而最让我为之感动的,当属他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责任感和宁死不屈的名族气节,爱国情怀。在元敌大举压进,社会时局动荡之时,在皇帝退缩,群臣畏缩,即将灭国之刻,在百姓流离失所。黑暗大地出现了一丝黎明的曙光。那是因为他站了出来。毅然担下这救国救民的千斤担。出征之人,披战袍,跨战马,握战枪,赴战场。在飞洒热血的战场上诠释着自己对于祖国的忠贞,在战场上,他是一个令敌人闻风丧胆的虎将。在生活中,他又何尝不是多善感,大漠之上观孤烟直,长河尽头看落日圆,落日映照下的那一抹身影又何尝不是饱含亡国之痛,丧家之苦?但那时属于男子汉的悲伤。他对于祖国的热爱始终不变,也不会忘于担负的重要使命。当他被俘时,无论敌人威逼还是利诱,他始终没有低下高傲的头颅,始终没有放弃心中对祖国的那份坚守,我忘不了他对叛徒的怒斥忘不了他们一段激情独白:“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呼?”他有着“我自横刀向天,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情,写下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明己志,面对死亡,他毫无惧意,有的是对祖国的坚贞,古人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不就是他的真实写照吗?在生与义之间,他怀着一腔报国热忱慷慨赴死,为保民族气节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我的拙笔写不出这种名族精神的万分之一,但我却深深理解他对于祖国的热爱,出于这种热爱,他不惜用生命去捍卫祖国的尊严。

我敬佩这样男子汉,他生为祖国人民,死赤为祖国人民,这种赤诚的爱国之心深深打动了我,让我对他肃然起敬。可惜的是,他看不到我们如今的社会是多么繁荣昌盛,如果他泉下有知,一定会死亦瞑目的。我的英雄,您安息吧。

[关于文天祥爱国作文5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永远的乡水作文700字

全文共 720 字

+ 加入清单

四五年过去了,我不知道那片是否还如往日一样透明,那样清澈,那般拥有无限欢声笑语……

那是暑假开始的第一天,天气异常闷热,不知道从哪里飞来的苍蝇和蚊子一直嘤嘤嗡嗡地纠缠着我,让人生厌。

我突然想起了水电站的那个水塘,想起了儿时在那里玩耍时的快乐时光……

我拿上鱼竿,穿过一路之隔的马路,从火车道向下而行。可是,第一眼望去,我惊呆了,那是一个我无法接受的画面:水已经不再如往年一般清澈,水塘里一片乌黑色,空气中还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再也不见了鱼虾嬉戏追逐的场面。

记得儿时和同伴们一起在水塘里游泳,在水塘边上的水泥平台浅水地上钓鱼,一会儿就可以钓上一小桶花狗鱼。带回家让妈妈放在油锅里一炸,吃起来味道特别好,还带着水塘中淡水的甘甜味。以后,我每年暑假晚上都会去那里钓鱼,或是和弟弟用毛巾在水中抬小鱼,一会儿就能抓上几十条。偶尔,还会遇上几只调皮的小虾在你的脚下捣蛋,让你痒得一下子跌入水中,然后用手悄悄地一抓,“就是你!小样!哈哈……”于是,我的小桶里又多了一个俘虏!

那时候,成群的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着,不时浮到水面看看天空,大概是在向往天空中的飞鸟吧!每天来这里,我和这些鱼儿交上了朋友,我卷起裤脚一下水,它们立刻一群一群地用小巧的嘴在我腿脚上咬来咬去,好像在说:“哈哈!我们厉害吧!”有时,它们更喜欢被我捧在手上晒太阳,总是一群一群地争抢着,在水中打水,在水中吐泡……

每天晚上我都是被爸爸拖回家的。那些小鱼儿一个一个地看着我,很舍不得的样子。第二天,我又来到时,它们一如既往地迎接我。我们欢笑着,渴了喝一口甘甜的河水,累了就在浅水台上休息,一起迎接快乐……

现在,一切都变了!但那个可爱的水塘和那些鱼儿带给我的童年回忆,依旧如昨天一样清晰与鲜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永远的月亮颂作文

全文共 1350 字

+ 加入清单

远远地,我看到你站在那里,没有张望,只有对远方的凝视。我靠在马路边的一株垂柳下,鼻子酸酸的,只是没有泪珠滚落。

整整十年,岁月日日夜夜地把时光刻在生命中,让心变得沧桑。我不安,因为不知已经沧桑的我们如何走出这漫长的相隔,然后面对面地站住,去寻找曾经的彼此和无言的陌生。

我闭上眼睛,试图平静那颗已经跳的没有节奏的心,希望自己能够像以往那样带着灿烂的微笑轻松地出现在你的视线中,再欢悦地随你而行。

终于,我走进阳光中,夏日的风吹起我的长发,那条紫色碎花连衣裙裹住腰身,我想、我希望那一刻在你的眼里我是美丽的。马路对面的你瞬间转头,于是我们四目以对……

听不到声音,我们打着手势,分别向前走去,我站在斑马线的这一端,望着车流过后的你急步向我走来。一样的发式,一样休闲得体的着装,一样的体态和步伐,只是一份说不出的岁月痕迹写在你的脸上,让我的心痛了一下。

“怎么来的?”你问我。

“坐地铁,你?”我问。

“打车。”你说。这就是我们久别相见的第一句话。我们不会在众目睽睽下相拥,从来没有。因为那只属于我们自己!

心的距离刹那间拉近,似乎从未分离。没告诉我去哪儿,你帮我打开出租车门,把嘈杂留在了身后。你抚着我的发丝,身上散发着好闻的香皂味。不说话,我们都清楚这份安静意味着什么。

一个清净的角落,几碟小菜,一瓶红酒,我们又开始了那不知从哪说起又不知如何结束的倾谈。我低低地述说着这么多年海外打拼的种种经历,尽量轻松地描画那漫漫的孤寂,沉甸甸的思念和患得患失的迷茫……这些本来都已经被淡化、深藏或化解,只是因为你要听,才又连根带血地挖出来,颤抖地捧给你。

其实讲述这段经历不止一次了,对家人,对朋友。可是分明地感受到那种不同,从你的脸上,你的眼中,还有被你紧握的手……..也只有吐给了你,才觉出那从未有过的轻松!

当我含泪带笑地抬头结束我的故事时,我看到你的一脸复杂和郑重,还是那句我熟悉的话:“你就是你…….”我们都清楚,这是你对我的最高赞赏。听过无数遍,但我依旧为此得意,或许这也是我这样一个弱女子能够一步一步地迈向自己梦想的原动力,我需要这句话,“你就是你!”

当然你也就是你! 这么多年早已在网上知道了你的成绩,此时此刻看到从内心到外表仍然干干净净,没有任何官气,傲气,酸气的你,让我非常欣慰,一颗心真的如以往紧紧地靠近了你!

站在满天星辰的河边,望着对岸万千闪烁的灯火,我慨叹世事变迁。你轻轻搭着我的腰俯身对我说:“不变的是你。”“还有我们……”我说。

我回头深深地望着你还是那么俊朗的脸:“你的一生都和音乐相伴。想听你说,哪段曲子属于我们的重逢?”你不假思索地说:“德沃夏克的月亮颂。”我点点头,那首优美的旋律瞬间萦绕心头。

是的,有多少人赞美月亮,那是因为它的安宁与洁净。尽管阴晴圆缺,但它总是朗朗地挂在那里,你可以说是无言的等待,也可以说是永恒的祝福。这个世上真正美好的东西不用色彩也没有年轮!

暖暖的,我依偎在你宽厚的胸前,心里无限感动。为拥有如此知己而感动,为爱着自己和自己所爱而感动,也为经过时光的淬炼依然鲜活的情感而感动。尽管很快我们还要久别,但是美好也可能因为短暂而更加美好。此时我们共同望月,来日我将在他乡邀月寄情。尽管岁月长河依然漫漫,但拥有了月亮我就不会寂寞,因为那永远的月亮颂,永远的你……

[永远的月亮颂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永远的朋友作文600字四:我们永远的朋友—书732字

全文共 712 字

+ 加入清单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又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确,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有了书,这个世界会变得更美妙;因为有了书,才会有更多的科学家和学者去冲破世界上许多重大科技难题;因为有了书,我们的生活才会多姿多彩......

话虽说如此,但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20XX年为60.4%,20XX年为54.3%,20XX年为51.7%,而20XX年为48.7%.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人们对待"书"的态度会是这样?其中不乏有人认为"没时间;没习惯;没钱;没地方借等."但是与图书相反的要数网上阅读了,很多人认为网上阅读省钱.但我认为,网上阅读只是一个形式而已,看书就相当于看热闹,看完就一笑了之,N天之后连书名都会忘记,更别说理解其中的内容了.

我认为买书是好的,因为看过之后还可以时常翻阅,加深理解,充实自己的大脑.书也能给人带来许多乐趣和奋斗的动力.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高尚的人谈话.书,还可以激发创造的激情,尽展思想的才华.

现代杰出作家.文史学家郑振铎,他博学多才,爱书如命,他有很多藏书.他平时节衣缩食,节省各项开支,全部用来购书.遇到妻子因手头拮据而表示不满时,他就做个鬼脸或开句玩笑来平息妻子的不满.20XX年10月17日他在出国访问途中,不幸空难殉职.逝世后,他夫人仅献给国家的线装书和外文书就达10万册.

不只是郑振铎,还有王士雄.钱钟书等许多的人都喜欢读书.

所以,各位朋友奋起读书吧!只有知识,才是最有用的,只有它才能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温柔的星光作文500字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骑着自行车往家走,孤单影只,大街上水市马龙,汽车滴滴作响,行人们三两成群,走在被霓虹灯照得五光十色的道路上;天上,难得的群星璀璨,却散发着冰冷的光。

妈妈出差已经两天了。记得三天前,妈妈对我说:“儿子,我要出差一个星期,自己在家照顾自己和妹妹,好吗?”我写着作业的手忽然颤了一下,可能是天又冷了。

“好”,那时我就明白,妈妈的工作越来越忙,爸爸也不在家,我迟早要面对,只是没想到这一天,来的这么快,这么突然。

回到家,随手打开电视,吃着刚做好的炒饭,心中思绪万千。

电视里播着《动物世界》,赵忠祥柔和的声音响起:“母狮子逼迫着小狮子撕咬、狂奔、狩猎,只为让小狮子更快学会生存技能,顽强的生存下去……”

我愣住了,妈妈很突然地出差,让我一个人照顾妹妹,可能只是为了让我尽快自强。

短短几天,我学会了做饭、擦地、收拾房间……各种生活技能,虽然没有妈妈在时那么整洁,却比以前的自己强了许多。

妈妈回来后也是大吃一惊,赞赏我干得不错,邀请我们吃大餐。不是什么山珍海味,只是街边一家露天麻辣烫。

望着天上的星星,觉得他们好像不再是冷冰冰的。他们大小不一,却各自散发着光明。没有人来为他们遮风挡雨,大风大浪只能自己抗。

我比他们好得多,确如它们一样坚强。

你若自强,上天自会给你温柔星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元宵星光绽放的记事作文1000字

全文共 3159 字

+ 加入清单

夜幕中,放完焰火,四周渐渐安静下来,我依然沉浸在元宵节的热闹与欢乐之中,兴奋得久久不能入睡。你们的元宵节是怎样的呢?yjbys作文网整理了几篇关于闹元宵的作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元宵星光绽放1000字作文1

这是放假的第二天,同时也是正月十五、元宵佳节。而我却丝毫没有高兴的意思,反而是让悲伤占据了我内心的每个角落。

这天又是一个阴天,大片大片的乌云罩在人们的头顶,自然也遮盖了阳光,但却罩不住人们过节的喜悦心情,从一大早开始,街上就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往而且一直持续到下午。街上是如此的热闹,相比之下,只有我一个人的家显的冷冷清清。明明是正月十五,而这个家里却只有我一个孩子在,没有大人也没有朋友,有的只是哪些冰冰凉凉的家具和电器,还有那无止境的悲伤与孤独。

无聊透顶的我只好一直玩电脑,然后自己下厨,自己吃饭,自己洗碗。或许你会认为我是一个坚强、独立的孩子,那么你还真是说到点子上了,但是这并不是我所想要的。我是一个孩子,一个真真正正的孩子,尽管我已是一个小小少年,但我却还不是大人,我还需要父母与亲人的关心,我还需要爱。看到接上一家家都沉浸在过节的喜庆氛围中,我的心又更冷了几分。

在网上冲浪时间永远是过得最快的,特别是在玩游戏的时候,时间走得速度可以与光速相媲美!当我取下耳机时已是下午的四点半,看时钟的指针一圈一圈的转过,心中悲伤又起,想不到元宵这喜悦的日子对我来说也是如此的平凡!我拼命的找事给自己做,就是为了让自己不空虚罢了。快到吃晚饭的时候了,我拿出自己储存已久的一百元钱,上街去给买自己的“年货”。

街上的人数依然不减,气氛也是热闹异常,走着走着就会听见鞭炮声。在这样热闹的气氛还是没有使我高兴起来。记得有一句歌词唱到“不要伤心这世界只有你自己,回头看看你身后”,想到这里,我不禁回头看了看,虽然有很多的人,但是全是一些陌生的面孔,看来今天我是孤独定了!不明白今天为什么要醒来,一直沉浸在梦中还不会有那么多的不愉快。虽然用了私房钱买了一大堆美食,但是还是自己吃,一个人吃饭总是那么的无聊!

饭后我将QQ挂上,然后听一些我喜欢的音乐,等着家人问好的电话。时间过得还是那么快,两个小时过去了,家中的电话迟迟不肯鸣响。每当我听见QQ有上线的咳嗽声响起,我也会看看是不是家人,但还是没有人上网。那几个小时是元宵最悲哀的时间,我是多么的希望有人打个电话来问问我吃的是什么,感觉好不好,希望在QQ上用视频但见家人,但是一切逗没有发生,一切都没有。我的心已经死了!

今天是元宵佳节,大年十五,每家每户都充满了快乐,尽管我吃的是美食,玩了一天的电脑,而我却没有丝毫快乐的意思,反而让悲伤占据了心中的每一个角落,并且让它在心中繁衍,直到心情坏透。这个元宵不但没有让我感到快乐,反而让我郁闷、悲伤、无聊、痛苦,这真是一个恶劣的玩笑,一场在元宵佳节上演的悲剧!

元宵星光绽放1000字作文2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吃元宵,闹花灯,猜灯谜”是这一天的传统的来历。

容我先介绍一下元宵节的习俗和来历吧!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这天夜里叫“元宵”,它是大地回春的第一个月圆的夜晚。月圆有大团圆的含义,所以应该全家人相聚,共同“闹元宵。”在这天晚上,家家都要点花灯、吃元宵。元宵节放花灯起源于汉代的永平年间,当时是为了表示对佛教的崇敬,吃元宵的风俗起源于宋代。在南方,元宵又叫汤圆,也寓意团圆。这就是元宵的习俗和来历,知道了吧!

晚上,我和妈妈坐车前往中山公园,一路上,我看见了许多店家门前都挂着大红灯笼,有些还挂着形态各异的花灯,灯壁上的图案被灯光照得闪闪发光,给人感觉那是一盏价值连城的花灯,那种美感实在难以用言语表达。车上的人越来越多,恐怕是去看花灯的吧!到了,快下车!我拉着妈妈的手一下车就直奔向公园,到了正门,远远望去,到处是灯光,到处是人影,熙熙攘攘的,热闹极了,看来我是不虚此行啊!走进正门,一个大蓬映入眼帘,蓬顶布满了霓虹灯,一进去,到处流光溢彩,如同置身于光彩隧道一样。向右走,两边挂着各式各样的花灯,它们就像一个个窈窕淑女,可谓是“娇美动人”啊!咦,那是什么呀?我满脑打着问号,走进一看,是动画之城里的动画明星啊,他们一个个都是那么可爱,把我带进了童年时代看的动画片中!又走了一段路,瞧,那是一条巨龙,看它的龙须多长,从头到尾,一股英气感染了我,再看它那挺拔的身躯,真帅!而我们中国人是“龙的传人”,真棒!欣赏了一段,这时湖边聚满了许多人,我挤进去,是它们,你们猜猜?提示一下,跟我们的2008奥运会有关,猜对了吗?那就是──奥运吉祥物五福娃,它们摆着引人的姿势站在灯上,正向我们招手呢!

我还看见人群中的一幕幕:有的买了荧光棒或者荧光球,到处玩耍呢;有的在长椅上休息,一边赏灯,一边吃东西、玩乐;有的在大型的花灯前拍照,我想是要留个纪念吧!

一路观赏完,我和妈妈到海景好又多买东西。出来时,好又多办了一个猜灯谜活动。我上前看了一张,上面写着:土,打一数学用词。我想了一会儿,是……加减法(十加一等于土);又看了一张,“黄绒毛,包似弓,打一食物。”我略加思索,我想到了,你猜猜?是饺子!找服务员一查对了,可惜没买够68元,没能领到奖品。但我的心比吃了蜜还甜!

啊,这真是一个既有趣又愉快的元宵夜晚啊,你有兴趣吗?下一次,也来参加吧!

元宵星光绽放1000字作文3

我在一角,寻你的星光。被唤作“火树银花”的星光,尽管今夜,没有月亮。

前奏

骤然风起,雨便是纤纤柔柔的下,朦胧了整座城。朦胧了整个元宵节。

早已计划好的,要在元宵节的晚上去看灯,去看烟花。该是年年如此了吧,乐此不疲。毕竟是年的尾巴,总希望在年味淡去的时候凑凑热闹,体味一下新年的余温。可今年的今天,却是下了多半的雨,心中不禁有点怅然若失。

计划破灭。心情却让是崭新的期待。微笑整天,品味年年都要吃的元宵,还是总能品出不同的味道。总以为我吃下的是一颗颗“读心丸”,喜或悲它会懂,因此才让我们感受到温馨或是甜腻。

冷冷的天气,却还是挂念那漫天盛开的烟花。

那时“花”开

无月之夜。天是铅般沉重纯粹的黑。冷冷的空气迟缓,呆着表情游走,寻找热闹人群的下落。

这样的凉意泛滥的夜晚,我是不喜欢走远的。于是便在附近转转,追寻一丝一缕节日的温暖。今日的夜空并不很繁忙,没有月亮星星的光芒,似乎又严肃了几分。四面八方的烟花的笑声将我包裹,决眦去望却还是满眼的凉。他们说,烟花再美,只是一瞬。他们说有些地方已禁放烟花,说是污染空气……我的期待一点一点的流逝,像鼓鼓的气球被谁戳了个洞。抬头看天,它只不语。难道节日的气氛竟如此淡了么?给周围的人发短信,说元宵节快乐,我的祝福总是这么干净利落。会陆陆续续有祝福我的信息,于是内心便是温暖一阵。

有一种说法是“比烟花寂寞”。烟花是寂寞的吗?也许是吧,也只有她去倾心装点那单调深邃的夜空了。黑暗中的灿烂,绝望中的希望,烟花也是花。缤纷而多情的花,在烟花的世界里,桃红柳绿,草长莺飞,长袖舞空,缤纷百态。用一颗虔诚的心,看这夜空的星光,这被叫做烟花的花开了又败,谢了又开。其实心里明白,重开的花,已并非她本来的模样,她的生命只有一次,谢了,便真的沉沉睡去了。烟花泪,不曾见,却是真真切切的存在着,绽放的生命,是疼痛还是自豪。妄想将她们最后的美丽姿态拍下来,好静静怀念,她们却是骄傲的,走的匆匆,勇敢地闪烁。于宁静而生,于辉煌而亡,把最华丽的一面展示给世界。短暂的一生,即便匆匆走过,甚至没有多余的时间用来思考快乐和忧伤的定义,但从地面到天空的距离,曾用心来丈量。烟花泪,落满心,烟花笑,永不灭,谁也不忘,元宵节的夜空,有她的华彩。向她致敬。要像浮游生物,做自由态,更要像烟花一样,绽放自己。

尾声

节日的寂寞,烟花的盛开,宏大的鸣奏,暗去的天空,热闹着静默着思索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永远的童年初中作文

全文共 694 字

+ 加入清单

打开生活的小匣子,敞开心扉,让自己去寻找那永远闪光的童年

——题记

“表哥,跟我们一起捉迷藏好不好?”“我们玩老鹰抓小鸡吧,表哥。”“要不玩123木头人也好啊,亲爱的表哥。”小表妹眨动着黑宝石似的明眸,那双眼里放射的光芒如同泉水般纯洁。她脸上的微笑如阳光般灿烂,令人感到温暖。更重要的是——我从她的目光与笑容中,找到了遗失的童年。

童年的我,可以毫无顾忌地生活,眼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父母身体健康,姐姐成绩优异,而我,过得快快活活。

童年的我,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身边的世界是个无垠的空间——一会儿到沙地去,光着脚丫,让它沾满金闪闪的沙子;一会儿到河边去,坐在河岸,让调皮的河水吻吻我的脚趾,痒痒的感觉;以一会儿又到宽阔的空地去,狂奔着,狂叫着,童年的我可以忽略一切。

童年的我,可以常偎依在父母怀里撒撒娇,“妈妈,给我讲《七个小矮人》的故事。”“爸爸,你要给我买好多好多的玩具。”

童年的我,不用做那些繁琐的作业,只管让姐姐拿着小棒教我“1+1”,然后我就大声自豪地回答:“等于2!”我笑了,姐姐也笑了……

可惜,我没在童年留下什么,也没带走什么。至多,只是那星星的回忆。欣喜的是,回忆可以永恒。

我们需要童年!用一颗童心去看世界,你会抛掉一切烦恼,脸上泛起一个幼稚而圣洁的微笑;用一颗童心去生活,你不会觉得学习或工作的忙碌,而会体现忙碌的快乐!给我一颗童心,因为我要珍藏这永远的童年;给我一颗童心,因为我想幼稚一下,玩耍一下,欢乐一下,疯狂一下!

致所有的小朋友:请热爱那至真,至纯的生活!用你们那童稚的心为岁月写下永远的童年!

后记:关上生活的小匣子,敞开心扉,让自己去享受那永远令人陶醉的童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永远的怀念郭永怀

全文共 2288 字

+ 加入清单

新中国成立,使留学海外的炎黄子孙受到极大鼓舞,他们从高高升起的五星红旗上看到了中华振兴的希望。

郭永怀在1957年发表的《我为什么回到祖国——写给还留在美国的同学和朋友们》一文中说:“自从1949年人民政府建立以来,买办阶级和帝国主义的工具被逐出中国大陆,广大的人民就真正地抬起了头,有了办法,有了保障,这个保障便是中国共产党。这几年来,我国在共产党领导下获得了辉煌成绩,连我们的敌人也不能不承认。在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时代,我自以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都有责任回到祖国,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河山。”

美国当局为了阻拦郭永怀回国,寻找借口将他的妻子李佩无理传讯达1年多时间;国民党方面也专门派人劝他到台湾,郭永怀毫不动摇,激愤地与那个人辩论了几个小时。

1955年,钱学森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回到祖国。郭永怀得知这一消息后,回国之心更加迫切。这时,美国当局对中国留学人员进行填表摸底,以这种方式进行威胁。

郭永怀在摸底表格上坚定地回答:“中国是我的祖国,我想走的时候就要走。”他请律师向美国移民局交涉,据理力争。美国政府迫于舆论的压力,根据1954年中美大使级谈判中达成的协议,不得不答应让郭永怀回国。

为了避免美国当局节外生枝、制造麻烦,郭永怀在做回国准备时,在他住房的后院烧了不少多年来他的科研文章和教学讲义手稿。

郭永怀撰写这些手稿花费了不少时间,一笔一划都很清楚;而焚烧纸稿的烟雾也会引起邻居的不满。郭永怀的妻子李佩当时劝阻说:“何必烧掉?回国还有用。”

郭永怀说:“省得找麻烦,反正这些东西都在我脑子里了!”

在康奈尔大学航空工程研究生院院长为他送行的野餐会上,郭永怀用烧烤香肠和汉堡牛排的炭火余烬,把未烧完的大量讲义一页一页地烧光。

在场的同学和学生们看着闪闪的火焰,许久默默无言。

事实证明了郭永怀的机智和远见。在他们搭乘的克里夫兰总统号轮船即将启航时,突然上来几个穿着深蓝色制服的彪形大汉,这些美国移民局和联邦调查局的特务到核科学家张文裕、王承书夫妇的舱房里搜查了所有的行李,使开船时间推迟了两个小时。

在这焦急的等待中,郭永怀、李佩在甲板上暗暗为张文裕夫妇担心,生怕把他们一家扣下,直到看见特务们离开才松了一口气。同时,李佩也为郭永怀烧掉了书稿暗自庆幸,因为人的头脑是无法搜查的。

1956年9月30日,郭永怀、李佩等归国科学家进入罗湖边防站,踏上了祖国大陆的土地。几十年后,郭永怀的夫人李佩教授仍对当时的情形记忆犹新:

“当年我们过境踏上国土时,首先看到的是几间灰秃秃的小屋和穿着灰色制服的边防战士,而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非常醒目,它使我们大家感到兴奋又温暖。”

“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革命队伍中的一员,我衷心希望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早日实现现代化”。

回到北京,郭永怀见到了先期回国的钱学森,他兴奋得流下热泪。钱学森推荐他担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

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接见了郭永怀,问他有什么要求,郭永怀说:“我想尽快投入工作……”

郭永怀全力以赴地投入高超空气动力学、爆炸力学、电磁流体力学、飞行力学和固体力学的研究和指导工作。他从不休息星期天和节假日、从不午休,早出晚归,埋头书案,工作是他最大的乐趣。他听音乐的时间没有了,从美国带回来的两箱新唱片一直未拆封,后来全部送给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他爱好集邮,从清朝到当时的国内外邮票,整整搜集了3大本,后来全部送给了邮政总局;他十分喜爱摄影,现在也顾不上了……

郭永怀说:“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革命队伍中的一员,我衷心希望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早日实现现代化,早日建设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以鼓舞全世界的革命人民”。

郭永怀与苏联院士拉甫连捷夫,力学所副所长晋曾毅在一起

1960年,我国核武器研制工作刚刚起步,苏联的赫鲁晓夫便撕毁协议,撤走专家。

中共中央决定自力更生,从头摸索,准备用8年时间搞出自己的原子弹。

在我国“两弹”发展的关键时刻,钱学森再一次向党中央推荐了郭永怀。

对于郭永怀来说,这意味着将要接触机密,将要默默无闻地为祖国献身。这位在美国坚持拒绝接触机密的科学家,在祖国召唤的时刻,毫不犹豫地投身研制原子弹的秘密工程。

1960年,郭永怀担任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与实验物理学家王淦昌、彭桓武形成了我国核武器研究最初的3大支柱。

郭永怀负责核武器的力学部分和武器化。他组织大家对核武器的结构力学、结构强度、压力分布等进行具体的研究和计算;并指导大家进行核装置的静态力学研究和静态力学试验。

在核武器研制基地青海高原、在核试验场新疆罗布泊,郭永怀担任场外试验委员,他深入试验现场指导工作、开展试验,在气候环境十分恶劣,夏季酷热难耐、冬天寒风刺骨的戈壁、高原,与年轻的科技人员一起喝苦水、住帐篷,风餐露宿。

郭永怀经常奔波于北京、青海和罗布泊之间,听取汇报、指导科研,深入科室、车间,亲临试验现场,对一些关键问题开展技术讨论。从课题设置、方案制定、装置建立、实验落实、结果分析等,一一亲自过问。

与此同时,郭永怀仍关注和倡导力学新兴领域的研究工作;参与领导火箭氢氧发动机和地空导弹的研制工作;参加有关物理工程的筹备工作;参加人造卫星设计院的领导工作;参加空气动力研究院的筹建工作;参与指导重大工程防护的科研工作……

时间对于郭永怀来说,太紧张也太宝贵了。尽管中央为了保证安全不让他乘坐飞机,但郭永怀仍坚持乘飞机,还特别喜欢选择夜航。他说:“乘飞机节约时间,夜航打个盹就到了,第二天可以照常工作。”正是在夜航中,无情的事故夺去了他宝贵的生命,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和悲痛。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追授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永远的怀念郭永怀

全文共 9507 字

+ 加入清单

他是唯一一位在导弹、核弹和卫星都做过卓越贡献的“两弹一星”元勋,也是唯一一位获革命“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题记

郭永怀,生于1909年,山东荣成人,中国共产党员,国际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跨声速流中的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为人类突破“声障”,实现超声速飞行解决了重大理论问题,倡导了我国的高超声速流、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培养了优秀力学人才。担负了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我国的导弹与核弹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68年12月5日,因飞机失事牺牲,其骨灰被埋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他的塑像下面,陪伴他的还有与他一同牺牲的忠实警卫员牟方东。

郭永怀生平

郭永怀幼时聪慧,勤奋好学。1929年夏,进入南开大学预科班学习。1931年,郭永怀转入本科,攻读物理。1933年转到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1935年毕业后,他留校任助教兼做研究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郭永怀曾回家乡威海任教。1938年威海沦陷,郭永怀又辗转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半工半读,在那里,基于科学救国思想,他放弃了原来的光学专业,转入航空工程系,学习流体力学。

1939年,郭永怀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学生。经过一些波折,于翌年9月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在应用数学系主任辛格指导下从事研究。他仅以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可压缩粘性流体在直管中的流动》的论文,并获得了硕士学位。1941年5月,他又来到当时国际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中心——美国西岸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在航空大师卡门教授的指导下工作。他主动提出要进行当时空气动力学的前沿问题——跨声速流下连续解的研究,并于1945年获得博士学位。

1946年,西尔斯在康奈尔大学创办航空研究院。他特聘郭永怀前去参加业务领导工作,历任副教授、教授之职。他着重对跨声速理论与粘性流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先后发表了《可压缩无旋亚声速和超声速混合型流动和上临界马赫数》(与钱学森合作)、《关于中等雷诺数下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绕平板的流动》、《弱激波从沿平板的边界层的反射》等重要文章,解决了跨声速飞行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与此同时,为了解决边界层的奇异性,他改进了庞加莱、莱特希尔的变形参数和变形坐标法,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为人类突破“声障”做出重要贡献。为此,钱学森于1955年在《应用力学进展》杂志上发表文章,将这一方法命名为PLK方法。郭永怀因在空气动力学与应用数学中的研究成果而驰名世界。

1956,受人民中国感召和钱学森热情邀请,回到祖国。在国内工作的12年期间,他把主要精力放在组织、领导国内的力学与国防科研上,并先后担任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化学部学部委员、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二机部九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国防科委空气动力学专业组成员和空气动力学研究院筹备组副组长、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1956年,郭永怀参加了制订“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十二年规划”,担任了力学专业副组长。他和力学界的其他专家一起审时度势,分析国际上力学研究的动向,并根据我国的国情,制订出学科近期发展规划与远期奋斗目标,确定高等学校力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为我国随后若干年的发展方向确定方针大计。规划的实施使我国的力学研究从解放初期只有少量理论工作的状况发展到能够通过现场测试、大型实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多种手段进行重大项目研究的现代力学阶段。

50年代,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的发展。1957年,郭永怀在《现代空气动力学问题》的报告中,指出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应该是我国随后一个时期的重点研究方向。他和钱学森极力倡导在国内开展高速、超高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和爆炸力学等新兴学科的研究。为了将这些领域的研究铺开,他在北京组织了高超声速讨论班,研究探讨了许多前沿领域的重大课题,对我国高速飞行器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0世纪中叶,由于能源危机迫在眉睫和高速流动中电离现象的出现,磁流体这门新学科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郭永怀抓住这一苗头,于1961年在力学所筹建并领导了磁流体力学研究室。他为这个室选定了三大研究课题:磁流体和等离子体稳定性;磁流体直接发电;同位素的电磁分离。他还以敏锐的眼光指出磁流体发电原理应当和原子能技术结合起来。这是很富有创造性的思想。他亲自参加力学所电磁流体组每周一次的学术讨论会;60年代初,他组织了北京地区高超声速讨论班;他一方面要求大爆破问题组人员踏踏实实地学一本书,一方面又鼓励大家深入实际。他指导研究生从事这些新方向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对于新学科方向的发展,他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和精辟的见解。

60年代初,郭永怀指出了爆炸力学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并负责指导力学所爆炸力学室。他组织制定了第一个全国性的有关爆炸力学的规划,在爆炸力学的民用和国防应用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意见。这一时期,郭永怀还担任了核防护新技术领导小组副组长,并直接指导完成了《三峡水坝抗核爆炸模拟实验中相似关系换算》的技术报告。

郭永怀异常重视实验研究和实验设备的建设。为了在“一穷二白”的状况下开展力学实验研究,他提出了搞实验要符合我国国情的思想。他说:“就象高能物理研究那样,我们不能搞昂贵的大型高能加速器,但可以用小型设备来观测宇宙线;我们搞气动力的,不能一上来就搞大型风洞,而搞激波管和激波风洞却是力所能及的捷径。”

郭永怀是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和钱学森、周培源、钱伟长等一道,规划了我国高等学校力学专业的设置。他和力学家们运筹帷幄,认真研究了近代力学的发展方向,制定了学科的近期发展规划和远期奋斗目标,使我国力学学科的面貌大为改观,特别是近代力学科学一起步就有很高的基准,只短短的几年功夫,在某些方面就已接近于世界先进水平。

郭永怀对于国防工业和科研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涉及了许多重大的项目。

从1957年11月4日,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起,他就参加了中国科学院星际航行座谈会,大力倡导我国要发展航天事业,并就许多技术问题,如运载工具、推进剂、姿态控制、气动力、气动热等发表了许多重要见解和主张。在第四次座谈会上作了“宇宙飞船的回地问题”的中心发言,对气动减速、气动加热、烧蚀防热、回地轨道设计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还提出了利用举力面的设想。

在中国开始研制核武器时,他负责动力项目研究。提出了“铁条包布”的设计思想。为核武器真正武器化做出贡献。郭永怀还负责指导反潜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学和水洞力学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此外,在潜-地导弹、地对空导弹、氢氧火箭发动机和反导弹系统的研究试验中,他都作出了巨大贡献。此外,郭永怀还应两弹结合时期的需要,对我国核武器科研体制提出了重要设想。随后,当研制人造卫星提到议事日程上时,郭永怀参加了负责卫星本体设计的人造卫星研究院的领导工作。

1964年,郭永怀参加了再入物理工程的筹备工作。他认为应将再入物理现象的研究作为这个项目的理论研究方向,并明确提出建立高温物理所的主张,对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他亦费尽心血;1967年,郭永怀参加了空气动力学研究院的筹建工作,担任了主管技术工作的副组长。他首先就空气动力学研究院的服务对象、研究手段、重点设备、测试方法等提出了建议,并和钱学森一起为该院规划了蓝图,为以后空气动力学研究发展中心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为了发展我国的“两弹”事业,郭永怀呕心沥血,从理论到实践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多次赴现场参加准备工作。1968年10月,郭永怀再次赴青海,筹划我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试验工作。在离开青海之前,他对这次国家试验进行过评价发言。当时,试验的理论方面有“过早点火几率”问题;实验方面有设计内球新结构问题;材料加工方面正考虑产品自热和装配贮存问题;在整体系统方面有“弹、伞、机”的协同配合问题。郭永怀从这次热试验的准备情况瞻望1969年和以后的任务,大胆提出今后设计要重新考虑上述各方面的问题,为我国核武器的机动、安全、和小型化指明了方向。12月5日,郭永怀从兰州乘飞机返京。当飞机在北京机场着陆时,发生了事故,郭永怀不幸牺牲,牺牲时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拥抱,用身体保护了装有宝贵科研资料的公文包。郭永怀为我国的力学事业、国防科技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由于他的杰出贡献,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是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教书育人

郭永怀一直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主要学术领导人。他不仅在筹建研究室、培养人才、建设实验设备、规划研究方向、指导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而且还身体力行,参与许多具体课题的研究。

早在回国以前,郭永怀就同谈镐生探讨过回国后如何培养力学人才的问题。回国后,他始终把培养科技人才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1956年,我国恢复建立研究生制度。郭永怀积极筹划力学所的研究生培养。在第一批招生中,他一人就带了5名研究生,以后又亲自带过几批。他主张:培养人才要“言教、身教,以身教为主”。在教学和科研中,他自己做表率,经常同年轻人一道解决一个个具体的技术问题。在培养研究生和助手时,他注重使他们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都得到提高。他对年轻人的指导和帮助是启发式的、循序渐进的,重点强调掌握科研方法,提高科研本领,而不仅仅是解决某些具体问题。在他的培养下,研究生中有不少已成为所级学术领导人或博士研究生的导师。

1957年,郭永怀和钱伟长组织并领导了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他除负责研究班的日常组织工作外,还亲自执教,讲授流体力学概论。开课前,他把辅导教员找来,亲自带领他们到有关高等院校的实验室参观,对一些关键问题给予一些启示,再让他们为课程安排一个实验计划,使这门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临毕业前,郭永怀亲自指导安排学员们的毕业论文题目,并设法每周都同辅导教员和学员碰头,了解进展情况,帮助解决问题。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前后共办了三届,毕业生达290多名。现在这些学员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各个部门,特别是在国防科研单位和重点院校的力学系或力学专业教研室,他们起着顶梁柱的作用。

郭永怀在培养人才方面不遗余力。1958年,他兼任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和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教授,讲授高速边界层。执教中,每堂课都凝结了他的心血。他评论和分析学者们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使初入门的研究人员都深受启发,甚至终生受用。在讲到求解各种形式的NS方程时,他总是眉飞色舞,侃侃而谈,指出采用什么样的变换有希望获得成功,走哪一条路是徒劳的,会遇到什么问题,症结何在。凡听过他课的人都感到回味无穷。陆士嘉(普朗特唯一的中国学生,也是唯一的女学生,冯·卡门的师妹,也是杰出的流体力学家)也常常赶来听郭永怀的讲课。她当时曾评价说:“只有他能讲得这样传神。”在这期间,郭永怀创办了《力学学报》和《力学译丛》,并亲任主编,翻译出版了《流体力学概论》等多部学术名著,先后开展了新兴的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其成果不断引起国际科学界瞩目。

郭永怀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他将自己比作一颗石子,甘愿为青年人的成长铺路。他深感大批培养优秀人才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培养学术接班人这一艰巨任务在他的工作安排上占有突出的地位。他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这一点。1961年,他曾写道:“当前的打算是早日培养一批骨干力量,慢慢形成一支专业队伍。”随后他欣慰地说:“由于几年的工作,已经见到效果。”

人民的科学家

郭永怀是怀着科学救国的愿望漂洋过海的。受聘于康奈尔大学时,他就向校方表示“我到贵校是暂时的,将来在适当的时候就要离开”;为此,校方不让他从事机密工作。但空气动力学,特别是令人烦畏的数学难题,又不得不请郭永怀处理,他们便要郭永怀填一张表格,在“如果发生战争,是否愿意屡美国服兵役?”一栏中,郭永怀填写了“不”,对于让他申请加入美国籍的来信,一概置之不理。为此,他没有查阅任何秘密资料的权利,但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郭永怀从未流露出任何一丝悔意。

知郭永怀者莫过钱学森。当时已任力学研究所所长的钱学森,于1956年6月写信给郭永怀,盼他回国的急切之情跃然笔端:“永怀兄,我们现在为力学吧,我们已经把你的大名向科学院管理处‘挂了号’,自然是力学研究所,来,快来,快来,请兄多带几个人回来。”

“我们一年来是生活在最愉快的生活中,每一天都被美好的前景所鼓舞,我们想您们也必定会有一样的经验……

自然我们现在是‘统一分配’,老兄必定要填写志愿书,请您只写力学所……我们拼命欢迎的,请你不要使我们失望”。

1956年9月30日,郭永怀和妻子李佩等科学家历尽千难险阻离开美国,到达罗湖边防站,他们终于踏上了祖国大陆的土地。

回到北京,郭永怀便很快见到了先期回国的钱学森,他兴奋得流下热泪。钱学森推荐他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

不久,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接见了郭永怀,问他有什么要求,郭永怀焦急地说道:“我想尽快投入工作”。

回国后,郭永怀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了高超空气动力学、爆炸力学、电磁流体力学、飞行力学和固体力学的研究和指导工作之中。星期天和节假日他从不休息,经常是早出晚归,整天埋头书案,工作是他最大的乐趣。甚至连听音乐的时间也没有了。从美国带回来的两箱新唱片一直未拆封,后来他全部送给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他爱好集邮,自清朝以来的国内外邮票整整搜集了3大本,后来全部送给了国家邮政总局;他十分喜爱摄影,现在也顾不上了。

1957年初,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约见钱学森,让他推荐工程力学方面的技术负责人人选,钱学森毫不迟疑地说:“我看郭永怀完全可以胜任!他学术造诣很深,而且作风正派,工作扎实。”当时力学研究所的年轻学者回忆说,他们当时有疑惑,因为郭先生在美国学的是空气动力学,他没有摸过原子弹,美国人是绝密的,苏联也是绝密的,他怎么懂啊?实践证明,郭先生确实完全担当了信任。

据钱伟长先生回忆,那时很多人是教育救国论者,认为国家要脱去贫困落后只有大办教育,培养几百万大学生。郭永怀不例外,也就是这样想的。但他回国后一看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短短几年,就以发展生产建设国家为目标,建立了科学院、几百所大专院校和几百个研究所。新中国蓬勃兴盛的景象,使他无比欣慰。当国家要求他主持力学研究所和参加两弹工作时,他当然是欣然应命,努力从事了。

1957年,郭永怀还发表文章说:“自从1949年人民政府建立以来,买办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的工具被逐出中国大陆,广大的人民就真正地抬起了头,有了办法,有了保障,这个保障便是中国共产党。这几年来,我国在共产党领导下获得了辉煌成绩,连我们的敌人也不能不承认。在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时代,我自以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到祖国,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山河。”

“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革命队伍中的一员,我衷心希望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早日实现现代化,早日建设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对鼓舞全世界的革命人民。”

“由于执行了百家争鸣的政策,对所有问题我们都虚怀若谷,不经过讨论,就没有定论。对每一个方面我们需要权威,但是权威不能专有真理。这点,我相信一年以来,已经是做到了。”

1958年,教育界展开“教育革命”,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运动中也出现了“左”的倾向。有些人通过向空中扔十字架用库达-儒可夫斯基定理不好解释,就认为这个定理不对了;通过观察荷叶上的水滴可自由运动,就说NS方程的边界条件是不对的;通过当时的设计部门说,飞机的阻力现在还不能用边界层理论算,就认为边界层理论没用。他们请来郭永怀,想让他赞同这些“新发现”,不料郭永怀说:“我常想,一个新发现,要推翻什么东西,应该有以下工作。第一,要经过慎重的思考,你们说的问题,没有经过慎重的思考,只看到了表皮现象,就做结论。第二,要有真正的胆识,敢于做研究。你们对荷叶很有胆量,但不是科学的胆识。第三,要有毅力,可以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要有非搞清楚不算完的毅力,你们不是这样,是凭一时的热情冲动”。既中肯又有理有节,反对了“左”的倾向,又教育了青年。

他曾不止一次地对青年们说:“我给你们提的建议看法仅供你们参考,不一定按我的办法做,一切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郭永怀回国后指导的研究生之一的李家春院士(中科院)回忆说,当时郭先生刚回国不久,许多专业词汇还不能准确地用中文表达,但他坚持每次授课必用汉语。遇到一些专业词汇,常常说出几个译名,问听课的学生和助教,当他的译名得到认可时,郭永怀像学生做出了一道难题那样高兴。他的另一个学生俞鸿儒院士(中科院),记得郭永怀第一次与他们谈话的时候,曾经给他的学生一种“特权”,只要是学术问题向他请教,什么时候都可以。

张涵信院士(中科院)回忆:“彬彬有礼的郭永怀先生,对力学工作十分严肃认真。他甚至连Supersonic是翻译成超声速还是超音速,Euler的名字为什么翻译成欧拉等讲究。他主张读经典著作,他说这Prandtl的时代是流体力学的丰收期。Prandtl本人是个大权威,有学识有经验,书写得全面深刻,因此应该学习他的‘流体力学概论’。”

1963年前后,当时在清华大学工作的张涵信同志投寄了一篇由他和郭永怀先生联合署名的论文,经审查通过后送请郭先生最后定稿时,他大笔一挥把自己的署名勾掉。并表示:“国外的工作条件比国内优越得多,如果不是为了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我何必从国外回来!说实在话,我从回国之日起,已把个人科研上的得失置之度外。我认为不署名有利于青年人增强独立工作的意识,有利于他们迅速成长。”

钱伟长被划为右派后,郭永怀仍委托他做不记名的力学学报审稿工作。曾有一名牌大学的教授投稿给《力学学报》,经钱伟长先生审阅,发现有很多基本的力学概念是错误的,并认定论文中有51个错误,认为该论文不家发表;论文作者竟然提出“左派教授的文章不许右派教授审查”的无理要求。郭永怀先生义正词严地说:“我们相信钱伟长的意见是正确的,这和左右无关”。钱伟长多年后回忆这段往事时,仍然激动不已。他说:“这才是堂堂正正的正直学者”。

1961年7月,他被批准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得知后,一上班,他就喜笑颜开地对对事说:“我入党了,像我这样的人,在美国学习、生活、工作多年,家庭出身又是地主,我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党对我是多么的信任……”同事说:“祝贺您!祝贺您”,他谦虚地说:“我刚入党,是个小学生,你是老党员,你是我的老师”

他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和当选为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之后,有位年轻同志打趣说,郭老当大官了!没想到一向为人随和的郭永怀竟板起脸来说:“我们回国的目的都是为了报效祖国,你们乃至二三代科学工作者都要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铺路石,要有思想准备吃苦受罪,不要为名利所累!”

中央出于对科学家的保护,认为郭永怀等科学家外出不宜乘坐飞机,要乘坐火车。为了节省时间,郭永怀总是乘坐飞机,尤其选择夜航,他说:“乘飞机节约时间,夜航打个盹就到了,第二天可以照常工作。”他还说:“我是学航空的,学航空的人都不敢坐飞机,那让谁来坐。”充满一种谭嗣同式的大无畏精神。谭嗣同说过:“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郭永怀先生就是这样一种悲天悯人、敢于担当、舍我其谁的人。反观今天一些改革家,改革失败让别人来承担代价,自己越改越富,群众却被越改越穷。

成功的奥秘

郭永怀的学生辈同事郑哲敏院士(中科院)回忆说:“郭先生在国外主要是从事理论工作和解析工作,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他选定的课题都是国际上的难题。他不畏艰险硬是坚持用解析方法把它们做到底,得出重要的结论。这些工作使他在国外学术界有很高的声誉。为此人们往往把他看作一位单纯的理论家。使我感到意外的是,他也很重视新技术和实验工作,而且为新成立的中科院力学所带来了新技术和实验手段。这至少包括当时世界上出现不久的激波管技术和等离子体动力学。后来我了解到,原来在郭先生准备回国之前,他曾经专门考察过他认为为我国科学发展所需要的新技术和新领域。”

郑哲敏院士和李家春院士在《科学和技术结合的典范――纪念郭永怀先生诞辰九十周年》一文中恰当的总结了郭永怀先生一生的工作,“他总是将当前有重大应用背景的科学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尤其是同国家结合民族利益紧密相关的问题;他善于通过观察和思考,提出既能反映问题本质,又能具体进行定量分析的简化数学模型来进行研究;他能运用一切现有的有效数学手段,或研究和发展新的数学方法,得到满足工程需要的解答;分析所获得的结果,深入研究其中的规律,进一步指导未来的工程实践。这是他取得重大科学成就的关键。”

郭永怀先生在国外求学期间,曾师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数学系主任辛格教授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冯·卡门教授,他们都是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的传人。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于20世纪初发源于德国的哥廷根大学,由知名的数学家菲利克斯·克莱因和力学家普朗特开创,并由普朗特的学生冯·卡门将其带到了美国。理论与实际、科学与技术,数学科学与应用科学密切结合是该学派最具代表性的的治学理念和学术风格,他们主张从复杂的扑朔迷离的问题中,寻找出最基本的物理过程,然后再运用简化了的数学方法加以分析,从而把理论与设计结合起来。郭永怀先生无论是在参与“两弹一星”的研制,还是授课育人无不以此为指导思想。良好的学术交流环境和民主作风也是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之所以很吸引人的秘诀,良好民主作风体现之一就是举办讨论班,冯·卡门受益于这样的讨论会,“在学术讨论会上,我不仅结识了许多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而且对各个科学分支――从初露头角的原子理论到沙漠的砂粒运动都怀有浓厚的兴趣,日后我不独钻一门,能从事空间技术多方面的研究工作,正是靠在哥廷根打下的基础”,并把这个优良的传统带到了美国,发扬光大。他每周主持一次工作会议和一次学术活动,每周都开,从不间断。在工作会议上,他希望每个人都报告自己的工作,不管是教授还是学生,讨论十分活跃,说错了也不要紧。“开始时,有些同学感到,怕提的问题暴露出自己知识贫乏。不久,他们便发现这种集体‘会诊’对解决问题大有好处”。现在由于郭永怀先生将这一传统带回中国并发扬光大,举办讨论班的做法已经全国遍地开花,一片喜人的景象。当年郭永怀先生在中科院力学所的电磁流体力学研究室也组织了每周一次的研讨班,集中攻读留比莫夫的有关专著,并研讨相关的几个研究方向。讨论的气氛非常热烈,常常为一个有歧见的问题争吵得脸红脖子粗,结果总是郭先生的意见成为定论,大家常为郭永怀先生的许多真知灼见所折服。

钱学森说:“我认为郭永怀同志是一位优秀的应用力学家,他把力学理论和火热的改造客观世界的革命运动结合起来了。其实这也不只是应用力学的特点,也是一切技术科学所共有的,一方面是精深的理论,一方面是火样的斗争,是冷与热的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里没有胆小鬼的藏身处,也没有私心重的活动地;这里需要的是真才实学和献身精神。郭永怀同志的这些贡献,我想人民是感谢他的。周代表党和全国人民对郭永怀同志无微不至的关怀就是证据。大家辛勤工作,为翻译、编辑和出版这本文集(郭永怀纪念文集)付出了劳动,也是个证据。是的,人民感谢郭永怀同志!作为我们国家的一个科学技术工作者,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而人民的感谢就是一生最好的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在传递星光的路上作文

全文共 1013 字

+ 加入清单

试想,一抬头,满眼星光,亮堂堂的一片,像亿万个眨巴着的小眼睛亮着点点星光……清明时节,我随着父母去看美丽的千垛菜花,一进园,放眼望去,一片金灿灿的,像铺了一地毛茸茸的金色地毯,轻嗅,空气中似乎夹杂着潮湿的油菜花香,引得蜜蜂蝴蝶乱扑。

可低头乍一看,道路两旁的泥土坑中却躺着几张晃眼的纸团。突然:“妈妈,你看!”循着声音探去,只看见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揪着一个女人齐膝的长裙指向前方。凑过去一看,但见一个小男孩,约莫五六岁的样子,着一身外套,红扑扑的脸蛋,手上抓好着半塑料袋的纸团。他弯下腰,蹲在泥土地上,右手握住方便袋,左用伸进去透过塑料袋拎起一个纸团扔进去。他猛地一起身,一个踉跄,坐在潮湿的泥土上,却没人笑得出来。

他连忙爬起身,掸了掸沾上土的裤子,憨憨地笑笑,向一旁的垃圾桶跑去,小心地丢下一袋纸团又绕过人群消失在金灿灿的花丛中,不见了踪影。我瞥了一眼,只见前面的几个“背包客”都背过手,一下子抽出塞在旁边的塑料袋,放入刚产生的垃圾,又塞进自己的包里。我见此情景,连忙将自己手中刚刚用完的纸巾塞入备好的方便袋中。其实,小男孩不就是在传递微弱的星光吗?原来,我们也在路上!小男孩是跑远了,可他散播的星光却在传递的路上……沿着蜿蜒的不平的小路,我们来到了一条藏匿在花丛中的小河边,原来,油菜花还可以种在水面上呢!于是我们迫不及待地登上了一条小木船,和我们一同登船的还有刚刚那个小女孩和她爸妈。划船的是一位年轻的船娘,身材略显娇小,只见她头扎一块方巾,着一身碎花布衣,穿一双蓝色布鞋,小女孩朝她露出甜甜的笑,她忙应道:“你们上船小心点啊!”

开始划船了,小河两岸的菜花在向后游走,船尾漾起一条涟漪。船娘似乎有些吃力,额头上渗出颗颗汗珠,顺着脸颊流下来。可小女孩的妈妈却不理解,仿佛有些埋怨船慢,小女孩见了,忙举起肉嘟嘟的小手,边拍手边喊“加油”,船娘回过头来,莞尔一笑,我见状,也忙为船娘鼓起劲儿来,一船人在小女孩的诗意中,伴着船娘清脆动听的歌声到达岸边,临下船,船娘朝我们两个小孩露出开心的微笑,仿佛一朵粉红色的玫瑰,说了句:“谢谢!”

哦,原来星光一直都在传递的路上了,由小男孩到小女孩到我到船娘,爱护环境,尊重他人,真诚待人……点点微弱的星光汇集,织就了满天繁星,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传递星光的路上奔跑着,不管是多小的善举,只要传递下去,就能照亮前行的路。

抬头仰望,满眼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芒,我们一直在路上播撒着人间至美和至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永远的盲点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看你,就算有盲点,也遮不住你脸上的光彩。你的那张面孔我再熟悉不过了。可惜盲点只能永远的绽放。

还记得那时的你很爱运动,再大的盲点也遮不住你的汗水。

现在的你同样很爱运动,可是你的脸上却不再拥有笑容。现在的你,只能趴在桌子上透过盲点去看别人,看着别人自由的旋转、跳跃。

我知道,你很难受,总觉着自己是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泪水顺着脸颊流过嘴角掉在地上。心里塞满了难过,你病了,很严重。

那一天,你透过盲点看着我,我在微笑,你却哭了,你总是说眼泪不听话。可我知道你很难过。你说过,坚强下去是唯一的办法。可是你变的软弱,你问我,窗子上的盲点永远不会变,那我们的友情呢?

不会,永远。我望着你坚定而又伤心。

你走了,带走了我的一切回忆,不会回来了,那个活泼可爱的女孩永远不会回来了,窗子上的盲点还在,永远……永远……

[永远的盲点300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永远的笑脸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微笑是人类最常有的表情,看似简单的微笑,却可以大大影响别人的情绪。

刘尚权是我的同学,虽然我们已经分开三年了,但他的笑容依然让我印象深刻。

在我八岁那年,全家因爸爸工作的关系搬去武汉。那时我转入当地一所小学就读,所有的学生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

当第二天我走进教室,我的手、脚发软,紧张到突然觉得眼前一片空白,心跳高达一百三十下。我选了一个最后面、最角落的位置坐下。接着老师要我们自我介绍,前面的同学们各个高谈阔论,让我感到压力更大。轮到我时,我慢慢的走上台,小小声的说:“我是林冠腾。”那时我好害羞,头低到我连自己要说什么都忘 了。我看到台下的同学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我,面无表情,这时,我忽然看到坐在第四排、第一位的刘尚权,他对着我露出微笑,顿时,觉得紧张的心都融化了。

在我不知所措的时候,刘尚权给了我微笑,让我不再感到紧张,更有勇气,面对异地生活。下次如果有同学和我一样焦虑时,我也要和刘尚权一样用微笑,及时给他们温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永远的童话作文800字

全文共 829 字

+ 加入清单

童年的时光永远和同一枚已枯黄甚至有点儿腐败的枫叶,即使是这样,总还透着一股浓浓的气息。它是被珍藏在人生圣书中的一个封界口,是童话与着作的分类点。

儿时的目光总显得那么轻柔可人,总是我成长的依恋,是我童年的标志。

每个星期日的夜晚,信步走到露天台,只微微地一抬头,总能看见这平凡而不平庸的月光,泼撒在夜空中,时时能勾起我一个个童话的梦。

每年的夏季,是我欢乐的记忆,是我童话的摇篮。每当明月当空,空气似乎是被煮开了的一锅粥,粘稠而又滚烫。我总是在夜空下,靠在摇椅上,享受着这迷人的月光的洗礼,倾听着母亲微弱的声音,为我而讲的童话。

月光时而朦胧,撒在云纱之间,时而又汇聚天地之灵气,熠熠地生辉。灯很亮很亮,总将楼房的面影拉得老长老长,近乎变了形。远处的山,虽低況又烦闷,但还散发着母亲口中吐露的小人精的森林天堂的气息。向附近的一处水塘张望,在目光的洗礼下,水也晶晶地闪烁,像灰姑娘穿着的水晶鞋,迷人而又带着残缺的美。虽然水中蜿蜒游动的水草,并没有姆指姑娘所生活的地方那样完美无瑕,但、那时纯真的我总用充满希冀的眼光瞅望着它,坚信终有一天能在这青翠欲滴的水草中生出一个水灵灵的姆指姑娘……

即使,我是这样地走神,去追寻美丽的童年的梦,但母亲却依旧在低吟浅唱。干热的风在风化着母亲的头发,乌黑的丝发在无力的风中飞舞;它又在消释着母亲的声音,一个个充满童话色彩的音符在粘稠而又滚烫的空气中跳动,充满着对美好的向往。

母亲的声音在风中飘忽得悠长,悠长,震动得我的耳朵有一种莫名的亲切。脑海中总浮现着美好的事物,想像着近处的灯光就是阿拉丁神灯,我等待着灯下的小脏杯中,能够飘出一缕青烟,载着我满满的童话的梦,钻出一只可爱的小精灵。

日日夜夜地听着母亲的童话,我似乎心中也多了几分感慨……

经常,随手翻开这本人神圣书的那一页,左边记载着童年的天真,右边则是少年时的青春经历。然而,这一片干枯的枫叶,却永远风存着童年的奇妙幻想,那是永远的童话。

虽其貌不扬的外表,却内藏着童话的美好和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永远的朋友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仰望天空,依旧是纯洁的蔚蓝。远处的一缕白云,很安逸的飘在天边,像是不经意间,被你扯下的。这时,望见你的笑,一切都是温暖的。

题记

记得第一次,我们牵起小手,走进你的卧室。窗外的阳光,顺着淡紫色的窗帘泻了下来,映着你的脸颊,粉粉的。我们的相遇,浸泡在阳光里。带上耳机,唯美的音乐传入耳膜。我们,互相在彼此的眸子里,刻下了彼此,我最喜欢的音乐,你也喜欢。我们斟满两杯牛奶,乳白乳白的,顺着友谊,流淌永远,永远。

我们永远都会一起走。

第一次对上你的笑,暖暖的,嘴角自然的勾起完美的弧度,薄薄的唇,如樱花瓣。。。。。唯美到世界都寂静。你的笑,仿若。一朵蔷薇绽放在嘴角,酒窝中的甜蜜,溢到了彼此身边。那时,我就知道,我们会永远的做好朋友

记住你的笑脸。

记忆越飘越远,勾起了我们之间,伤心的往事。七月,盛夏,银杏还是青翠的颜色。而我们之间吵架的情形,却洒在心房。我想哭。烦躁的盛夏,我们的脾气,突然慌掉了,不知所措。坐在座位上,望着你垂下的嘴角,唉。寂静的心房里,打下了雨滴,窗外,雨水顺着落地窗,放肆的的打下。我们要怎么回家呢?这时,看到角落里,我的那把遮阳伞,用这把紫色的遮阳伞,我们一起回家吧。

走在下雨的路上,我们撑开一把伞,水花在伞上跳华尔兹。彼此相互看了彼此,发现你的眸里,发现一种东西,叫友谊。我们不应该吵架的,我们是好朋友的,不可以。我浅浅一笑,你对上了我的笑,彼此紧紧的抱在一起。

相信,我们永远黏在一起。

慢慢的,这份友谊,无限期,住在我心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以永远的姥姥命题的作文

全文共 112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中午,姥姥说她等不到你了,走了……”

瞬间,我的大脑一片空白,眼泪布满了脸颊也毫不知情。终于等到放假,即使知道已经于事无补,但还是匆匆买了最早回家的班机,云层之上,在最接近天堂的地方,我却再也无法见到你了,我深爱的姥姥。我的思维麻木着,依然无法相信短短一个月的时间,竟是阴阳两隔。

下了飞机,家乡的风已微寒,就好像姥姥一样,一如既往地明白我的心思。3200 公里,我在心里默念,我终于回来了,回来了。这一刻,我突然明白了死亡的意义,就是天涯海角,你便再也见不到。再也见不到,那个因为想我,走十多公里一路把我抱回家的你。再也见不到,那个夏天,在我熟睡时,自己热得不行,却为我扇风的你。再也见不到,那个冬天,在灯下一针一线为我缝棉袄棉裤的你。再也见不到,那个总把最好的东西偷偷藏起来留给我的你。再也见不到你……

三个月前,你被查出患了胃癌晚期,当我拿到化验单的那一刻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胃癌,这个听说了多少遍的词汇,没想到会在我最亲近的人身上发现。百度搜索了无数次,如何才能治疗好,应该注意什么,怎么做才能延长寿命,治疗期间如何才能不痛苦……却发现都只不过是徒劳罢了。眼看着你吃进去的东西又马上吐出来,直到渐渐地完全吃不下东西,病床上的你脸色越发苍白,本就消瘦的身躯瘦到只剩下一把骨头,只能靠胃管维持生命。小时候我摔倒了你都会心疼得不行,而现在你如此痛苦,我却帮不上一点忙。此时的我是恨自己的,恨自己没有多一点时间陪你,恨自己会经常惹你生气,恨自己没有对你再好一点,恨自己当初没有学医,恨自己不能替你疼,恨自己为什么这么没用!

临行前,你对我说:“莹莹,出去要好好工作,不用惦记家里,去那么远自己要好好照顾自己。我没事,等你十一回来了,包你最爱的饺子给你吃。”却没想到,这一别,却是永恒。我想都不敢想的事,终于还是发生了,我终究还是没能见到你最后一面,还是没能送你最后一程。我总是以为,死亡离我很远,却不曾想它就在我身边。我总是以为,爱我的人会一直在我身边,却不曾想他们随时都可能会离我而去……小时候我们总是期盼着长大,但却忽略了,伴随着我们成长的父母和长辈们却在慢慢老去,他们不会始终拉着我们的手。

“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 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生命都是按照自己既定的路径一步步轮回,死亡不过是向彼生的过渡。多希望时光你能慢慢地走,我只想留住陪伴我走过最美时光的你们。然而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流光辗转,我不求它安分守己,只求它能在我生命里留下温度,姥姥的爱转化成我的思念,回溯到儿时的小木桌前,我仿佛又看到姥姥温暖的笑脸,听我用稚嫩的嗓音背诵:“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以永远的姥姥命题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永远的朋友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人人都有好朋友。鱼永远的朋友是水,植物永远的朋友是土壤……有名人说过“书是人类的朋友”。我就觉得,书就是我永远的朋友。学无止境,只有漫游在书的海洋里才会感到知识给我带来的快乐。

我们人人都有好朋友。鱼永远的朋友是水,植物永远的朋友是土壤……有名人说过“书是人类的朋友”。我就觉得,书就是我永远的朋友。学无止境,只有漫游在书的海洋里才会感到知识给我带来的快乐。 书给了我启迪;书给了我充实;书让我从困境中挣脱。记得有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真的是这样,我从书中汲取了营养。 当我考试成绩不理想,心情郁闷时,在随手翻开的书中,我看到了中国近代史上有影响的人物曾国藩勤学的故事,使我茅塞顿开,我一直认为自己很聪明,课后不复习,完成作业也偷懒。这怎么能取得好成绩呢?先天的聪明如果没有后天的努力,聪明会慢慢泯灭,我明白了天道酬勤的道理。

在生活中,书中的小常识也处处帮助我。在我生日那天,妈妈送给我一盆君子兰,希望我做人要有君子的品格。可是这盆花被我养得无精打采,叶儿都黄了,我心里很着急。我突然想到《养花三十六计》可以帮我解决这个问题。我翻开书一看,哦!原来花的叶子黄是缺少磷肥呀,我迫不急待的给花施肥。看着花儿一天天长大,叶子绿油油的,我仿佛也变得成熟了。

当我对某些字、词不熟悉,不理解时,工具书则是我的良师。它帮我纠错,指明正确答案。

书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书就像心灵的鸡汤,滋养着我的精神世界,是我在人生道路上前行的动力。书不但是我的良师,而且是我永远的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永远的贝多芬作文800字

全文共 953 字

+ 加入清单

他,是一个传奇,用心灵感受着世界,用生命谱写着乐曲。他,是一个英雄,他的乐曲就像一面战鼓,擂响了战斗的声音;他的乐曲就像一把利刃,直刺邪恶势力的心脏。他是一个伟人,一个对民族、对国家乃至世界都有着卓越贡献的人。他就是音乐巨人——贝多芬

自从上周在老师的引见下,我们通过音乐视听拜访了这位音乐大师后,我就深深地为之折服。我不敢说懂贝多芬、懂音乐,但我爱。贝多芬,作为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被人们冠以了“乐圣”的头衔,在他短暂的生命历程中为人类留下了一笔极为丰厚的音乐财富。

像巴赫、莫扎特等音乐巨匠一样,贝多芬同样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但是,童年时代的贝多芬毫无幸福可言。嗜酒如命的父亲败坏了家业,并且企图把四岁的贝多芬变成一棵摇钱树,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年少的贝多芬被强迫表演、卖艺,十一岁就开始在乐队里工作。但贝多芬并未被艰难困苦打倒。这样没有自由、缺少快乐的童年生活,迫使贝多芬早早地走上了以音乐谋生的道路,同时也养成了他坚毅独立的性格。他虽没有天赋,但是通过孜孜不倦的自学取得了前辈所无法企及的成就。

贝多芬的命运何其坎坷,人生对于他来说,只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战争。28岁时听力开始减弱,晚年失聪。无声的世界残酷地摧残着他,多种疾病无情地缠绕着他。他从内心深处发出呐喊:“我不能对别人说‘我是聋子’!在我的行当里,这是多么可怕的遭遇啊!”但与此同时,他又发出了另一个坚定有力的声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痛苦能够毁灭人,而受苦的人也能把痛苦毁灭。创造就需苦难,苦难是上帝的礼物。”是啊,生活这样美好,活它一辈子吧!在这短暂的57年当中,贝多芬正是以这样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创作出如此气势磅礴的《英雄交响乐》,庄严辉煌的《欢乐颂》,豪放激昂的《命运交响曲》……我不禁感叹,创造出如此神话般巨作的正是这一位听不见声音的巨人。他是凭着怎样的意志,去谱写,去弹奏的呢?

每当想起贝多芬,我的眼前总是浮现他的那幅画像。他的眼神充满着执着与追求,充满着对命运的无畏与不屈,充满着对生活的憧憬与自信。他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音乐巨献,更是一种力量,一种抗拒生命的不竭动力!他将痛苦化作了美妙的音符,他将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他的精神历程将如珍珠般永远熠熠发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永远的坐票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朋友经常出差,经常买不到对号入坐的车票。可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说,他总能找到座位。

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找过去。这个办法听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却很管用。每次,他都作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可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就会发现空位。他说,这是因为像他这样锲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实在不多。经常是在他落座的车厢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车厢的过道和车厢接头处,居然人满为患。

他说,大多数乘客轻易就被一两节车厢拥挤的表面现象迷惑了,不大细想在数十次停靠之中,从火车十几个车门上上下下的流动中蕴藏着不少提供座位的机遇;即使想到了,他们也没有那一份寻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让大多数人满足,为了一两个座位背负着行囊挤来挤去有些人也觉得不值。他们还担心万一找不到座位,回头连个好好站着的地方也没有了。与生活中一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害怕失败的人,永远只能滞留在没有成功的起点上一样,这些不愿主动找座位的乘客大多只能在上车时最初的落脚之处一直站到下车。

朋友作为生意人,经常被同行羡慕“运气好”。因为一些看来希望渺茫的机会一旦被他撞上,总能达成最后的合同。当我听过他“找座位”的故事后,我开始悟出,他的运气其实是他不懈追求的回报。他的自信、执着,他的富有远见、勤于实践让他握有了一张人生之旅永远的坐票。

仰望天空时,什么都比你高,你会自卑;俯视大地时,什么都比你低,你会自负;只有把天空和大地尽收眼底,才能在苍穹泛土之间找到你真正的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永远的回忆高中作文

全文共 107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我第一次记住“母亲节”的日子,也是我第一次祝福母亲节日快乐的日子。

从小到大,我只是听说过有“母亲节”这个节日,却从没有留意过是哪一天,从没有想过在“母亲节”会给母亲一个什么样的礼物。也许母亲也从没有记住过这一天,也从没有想过自己的女儿会给她一个什么样的惊喜。

今天,我要在这里真诚地祝愿母亲“节日快乐”,尽管她已经不在人世了。

从小到大,母亲都非常喜欢我,尽管有时有点唠叨,有点烦人,有点令我讨厌。有时候我会跟她顶上两句,惹得妈妈火气更大,更容易发怒,导致我对她产生了憎恨。可当我离开家去镇中心校上六年级之后,一切都变了,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母爱的力量。不知是我长大了,还是妈妈变好了,她不像以前那样对我又凶又吼,又打又骂。她对我说话,总是那么轻声慢语,那么温柔和蔼,令我不得不与她亲近。每次我做事,她都会耐心地教我该怎样去做,如何做好,她那种关切的眼神真的让我好感动好愧疚。我以前错怪妈妈了。妈妈永远是想让我学得更多,做得更好。她完全是为了我好,为了我的将来着想。妈妈永远都是爱我的,妈妈,女儿错怪你了,对不起!

上初一的时候,你对我更是关怀得无微不至。由于我长大了,很多的事情都要自己去做决定。是你教我明辨是非,区分善恶,让我不断进取。记得每周五,你都会让爸爸骑摩托车来接我和哥哥,你自己在家给我们做饭。你总是说我们在学校吃得不好,所以有什么好吃的你总是留到周末等我们回家一起吃。其实我们在学校怎么吃得不好呢?每周我们拿的钱是比较多的,倒是你在家才没吃好。爸爸经常在外面跑,你一个人在家,怎么会吃得好呢?记得有一次星期天上学,我一点都不想去。我不知道为什么,反正就是不想去,害怕去了,回来的那天什么都会变了。是你骂我把我逼走的。我含着泪走了,心里有说不出的痛。后来听爸爸说,我走后,你一直哭了很久。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出乎意料的事情竟然在我身边发生了,你抛下了我们撒手而去了。

妈妈,我不知道你现在在干什么,是什么样的心情,是在怎样的环境中生活,但至少你应该知道,你的女儿长大了,她不再是以前那个调皮、任性、不听话的女孩了。

妈妈,现在想起你生前的喜怒哀乐,真的让我好留念,仿佛又回到了以前一样。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你是我心中永远最亲最美的回忆,我要把你放在我心中最神圣的位置,因为是你给了我最伟大最无私的爱!

妈妈,今天是“母亲节”,也是我第一次祝福你。我不知道该送你什么礼物才能表达我对你的爱。我只想告诉你,妈妈,我想你,我爱你,你在我心中永远是伟大的,永远是最神圣的,永远是不可取代的。妈妈,你听见了吗?看到了吗?知道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