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永远的星光作文(合集20篇)

浏览

7367

作文

617

永远的雷锋,永远的辉煌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是雷锋同志逝世五十周年。今年3月5日也是毛泽东主席题词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49周年。所谓“雷锋精神”即“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望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的无产阶级斗志。”

雷锋是一个人,一个普通的人,他的精神当中最值得记取的部分是他愿意帮助别人而不求回报,这是一个人应有的良知。记住了她,就记住了人良知中最起码的部分—善良。其实做一个善良的人很简单,只要你付出一个微笑,一份关怀,一点包容,传递真诚与善良足矣。

学习雷锋,不应该单单在三月,而应该贯穿于我们的人生生活中。生活中从来不缺乏谩骂的口水,伤人的板砖,我们倡议更多的人能够展现出自己的理性,善良的一面;发现与传播别人的善意,真诚的一面。雷锋从来都不曾离开,善良的人就在身边,把捡到的钱包捡到还给失主时,换来的不仅仅是一句真诚的“谢谢”,还有做了一件好事之后内心的满足感,人的富裕很多时候不是体现在外在衣着,而是心灵的善良与敬仰。

在我们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的今天,精神与粮食的补充显得更是重要。发扬雷锋精神六个字虽然短小,善良的力量却不微弱,让我们携起手来,做一群默默无闻的活雷锋。世界会因为你的举手之劳而更加美丽。一年之始,万物复苏,春风暖中花烂漫,阳春三月,莺飞草长。雷锋日里话奉献。在这个人情逐渐冷漠的现在,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来换醒,雷锋精神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永远的敌人作文700字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静静地坐着,手里还拿着这次考试的成绩单,早已熄灯了,但面对着这成绩,睡不着。

她带着诡异的笑坐到我对面,黑暗中我仍可以看到她的样貌,和我一模一样。

她咯咯地笑了两声,说:“高中第一次考试就考成这样?理科全不及格耶。”我没有出声,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的确,高中第一次月考理科都不及格,文科分数也不高,名次早落到了后面。“早就劝你不要来念高中了,你又不肯,高中可不比初中,学的东西很多,”她边说边注视我的表情变化,我依旧一言不发,是啊,或许当初作这个决定就是个错误。

“退学吧”,她说。我心里咯噔一下。“这是个很好的选择,你朋友×××不是没来读高中吗?你看她现在过得多好。又可以自己赚钱。”我深深吸了口气,这个念头仿佛生了根,扎在脑海里了。

她趁机又说:“念书又不是现代唯一的出路,不是照样有人大字不识几个却成为富翁吗?读这么多书又有多少能派上用场?就算考上大学毕业了又怎样?现在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很多。”

我开始动摇了,她的话很有道理。况且就现在的成绩来看,能否考上大学还是个问题。不如退学吧,早日踏上社会。

抬起头看到她窃喜的样子,顿时产生厌恶,什么时候我被她征服了?我就这么没勇气?遭到一次打击就退缩不前了?父母是如何教导的难道我全忘了?我又怎能半途而废让亲友失望?

我狠狠地瞪着她,她似乎胆怯了,“不要来怂恿我做懦夫!”我一字一句地说,她似乎不甘心,但还是走了。

我躺下,我又一次战胜了她——内心深处另一个我,每当处于两难境地,我和她总会遇到,很多次差点被她战胜,就像刚才一样。

每个人都有一个永远敌人,那就是自己,很多人被另一个自己征服了,于是沉沦下去了,很多人一次又一次战胜另一个自己,一步步向前迈进。

不要选择向另一个自我投降,作永远的勇士,主宰自己的人生,每一次的正面交锋都是对你的考验,战胜自我,勇敢向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永远的记忆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读了方下中学王老师的《遥远的麦子》一文,也勾起了我尘封心底的回忆。是呀,多少年不曾抚摸那喜悦的麦穗了,又有多少年未曾亲吻过那诱人的芬芳了。曾记否金色麦浪下的嬉笑玩耍?曾记否广阔田野上机器雷鸣般的轰响?曾记否打麦场上的石碾“吱扭扭”的怪叫?一切仿佛就在昨天,一切又好像那么遥远。

“甜树棒,甜冰棍了……”每当听到这样的吆喝声,打麦场的孩子们就会蜂拥而至,你一角,他五分,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躺在金黄的麦穗上,看着蔚蓝的天空,嘴里品尝着美味,别提有多惬意了!这时的我们最安稳了——因为甜棒、冰棍是我们的最爱,谁也不舍得让它漏掉一滴。于是“哧溜哧溜”成了这时最动听的旋律。舌头有节奏的吮吸成了最富有诗意的画面。吃完了冰棍,我们就再也安静不下来了。或玩过家家,或躲猫猫,在麦场里疯也似的飞跑。麦垛里,窝棚里,草山下都藏满了人,困了,累了,这就是我们最温暖的被窝。童年的时光是多么的自由。蓝天为幕,大地为床,没有人与人之间的防备,没有太多爱的樊笼,有的只是酣畅淋漓,有的只是尽心尽兴。

如今的孩子们已享受不到了往昔的自由,如今的我们也享受不到往昔的洒脱,然而那“吱吱呀呀”的石碾声,那卖冰棒甜棍的吆喝声却能穿越时空,永远留存在我的记忆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永远的牵挂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667 字

+ 加入清单

19岁那年,在一个叫作什么湖的地方,我遇到了你。我俩是同年,你优异的成绩,随和的个性,娟秀的字迹,让我一下子产生了好感。因为我是理科初转文科,历史、地理学起来就异常吃力,于是你就不失时机的给我点拨帮助,让我由衷的感激。

那时年少的我总喜欢做纯情的梦,总想着,茫茫人海,你我成了前后桌,并且说话又那么投缘,我想这一定是上天的恩赐吧。你不遗余力的帮助,让我度过了最难熬的理科转文科的适应期,这无疑是上天的护佑,是天赐的缘分。于是那一年,我便在对你的关注里萌生了那份朦胧的期待。只是那时候,我只悄悄地将这一份期待泊在了自己的心海,从未曾表示,就这样一直朦胧地期待着。

20岁那年你进了大学的校门,而我却名落孙山,你给我写了一封简短的信,告诉我你还会和以前一样地待我。遗憾的是在你离开家乡到异地求学前,我没有给你回信,也没有和你作最后的告别。于是我想,我朦胧的那份期待连同想象中的那份缘,也许会由此而终结,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终结了。

不料,进补习班的第二周,我就收到了你的来信,你鼓励我要好好学习,争取来年考上大学。你在来信中还告诉我一些学习的办法,而后你的信便很及时的出现在我的生活中,虽然没有男男女女的缠绵,我却读出了你的关心和鼓励。渐渐地我知道,原来人的心底还可以有这样一种感觉,渴望着通过一些文字来了解对方的一切,我把这种感觉叫做牵挂。我就是如此在你每周一封的信里,阅读着关于你的消息,悄悄地牵挂着你,也在精神上依赖着你。

有一天你突然来信说:学习紧张,以后将不和我写信了。不知为什么我的心有了一种巨大的疼痛,甚至有种被抛弃的感觉,继而有一种想大哭一场的冲动,但是我忍住了,只是躲在无人知道的角落里,让任性的眼泪悄悄的滑落……

第二年高考我又落榜了,并且终于知道你为什么要和我断绝书信来往。我抿抿嘴,甩甩头,弄明白确实是自己太少女了,本来就没有任何的约定和承诺,我又怎能怨你恨你呢?

第三年,我终于进了你所在的同一所大学的校门,在我们别后两年我们又终于见面了,报到的那一天刚好是中秋节,你安排了一个小范围的同学会,虽然没有多少热闹,但却消除了我对异地的一份陌生感。我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你,就像对待其他同学一样。我惊异的感到对你我竟能如此坦然。之后,我一直小心地和你保持着一份同学情,对你心怀感激,对你淡然处之。

有一天,你突然约我散步,在同一条路上我们来来回回绕了两圈,没有尴尬,没有羞涩,有的只是坦然。我分明感到在身边的你就是我一个非常要好的同学,没有性别,没有隔阂。你告诉我,你和恋人有了危机,我没有意外和惊讶,只是以一颗女儿心告诉你该如何挽回你和恋人的关系。与你挥手告别的那一刻我才懂得,原来我真的已经可以这么和你相处了。

接着你就毕业了,和你的那个恋人结婚了。我没有心痛、没有流泪、没有追问,完完全全地释怀了,我想我再也不会对你有什么额外的牵挂了,对你的那份特殊的牵挂也该就此结束了。

工作后,你我偶尔也有书信联络。但是纯粹的同学情。后来我们又都有了孩子,家庭的重担使我们不再那么轻松。于是很久都没有彼此的信息。

那年春天,因为你很讲义气地帮了我哥哥的一个有失原则的忙,了解到你因此将被处分时,我心间立时被一种感觉填满,不是内疚,不是亏欠,而是那份曾经的牵挂,它又一次在我心底真实起来,但得知你终于没有处分时,紧张的神经才松下来。你说因为是我的哥哥,就等于是帮我,为我做事怎样都值。我心里的那份感动被再次撩起,原来你我还一直都保存着那份特殊的牵挂呀:当对方有需要时便会不顾一切。

如今的我们都已为人父为人母,你妻贤女孝,我家庭和睦,于你我来说这便是一份最大的幸福。你告诉我你妻子开的那个厂生意很是红火,年利润达200多万,我知道她是你家的顶梁柱呢。马上就是情人节,我能想象得出你那如花一般香气四溢的甜蜜生活。

同年的你我而今生活在两个遥远的城市,遥远的你我都在平凡而真实的生活着。曾经的记忆早已幻化成了一份独有的美丽,曾经的牵挂说来也真是一种美好的感觉,这感觉于我,确是一份抹不掉的缘,不经意间打开来,竟如一曲悠然的歌,长长久久,真真切切,永永远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永远的坐票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真是有趣:如果你只接受最好的,你经常会得到最好的。

有一个人经常出差,经常买不到对号入坐的车票。可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总能找到座位。

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找过去。这个办法听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却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可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就会发现空位。

他说,这是因为像他这样锲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实在不多。经常是在他落座的车厢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车厢的过道和车厢接头处,居然人满为患。他说,大多数乘客轻易就被一两节车厢拥挤的表面现象迷惑了,不大细想在数十次停靠之中,从火车十几个车门上上下下的流动中蕴藏着不少提供座位的机遇;即使想到了,他们也没有那一份寻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让大多数人满足,为了一两个座位背负着行囊挤来挤去有些人也觉得不值。他们还担心万一找不到座位,回头连个好好站着的地方也没有了。

与生活中一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害怕失败的人,永远只能滞留在没有成功的起点上一样,这些不愿主动找座位的乘客大多只能在上车时最初的落脚之处一直站到下车。

温馨提示:

自信、执着、富有远见、勤于实践,会让你握有一张人生之旅永远的坐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消防安全永远的选择作文700字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古时候,人类为了生存,在与自然界的种种灾难进行抗争中,发现并利用了火。火的发明与利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易经》里有一句话:“相对的双方,一定共同存在。”的确,从照明、取暖、煮饭做菜到推动航天火箭上天,都离不开火。但是,火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火失去控制,酿成火灾,就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我曾看到过这样一则报道:“在某地的海山路37号,一天家长外出后,两个孩子因好奇在屋里玩火。不小心,火窜到易燃物,很快燃起了熊熊大火。附近的村民立刻拨打“119”电话,当消防队员到达时,大火已烧毁了一大片房屋,消防队员以1个多小时最快时间,冒着生命危险才扑灭了火。这场大火使许多人无家可归,两个小孩也被大火烧成重伤……这难道不是“水火无情”吗?我们常常可以耳闻目睹这样的事件:

一场大火吞噬了山林,苍翠的山头变的光秃秃,元凶就是一根烟头;由于忘了关煤气,结果屋毁人亡;学校、工厂由于点蚊香、蜡烛管理不当引起火灾……不用再举了,只要还有人防火意识薄弱,消防隐患就无法排除,火灾的发生也就再所难免,同样的悲剧仍将重演。

当你面对火魔肆虐后的惨状,你真的还能无动于衷吗?你会发现,其实我们只要事前多小心一点,多想一步,灾难或许就不会发生,所以我们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牢固树立消防安全意识,积极准备好消防器材,做好应对措施,一定可以扼住火魔的咽喉。

作为青少年,我们除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有消防安全的观念,努力掌握科学知识,做好宣传者。让我们牢记江泽民同志的话:“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为了我们美好的明天,携手行动起来吧!(指导老师:黄勇钦)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永远的白衣战士读后感

全文共 1383 字

+ 加入清单

护士是最有奉献精神的职业之一,她们的努力让人不由得敬佩。看看下面的相关范文,也许对你有帮助哦。欢迎借鉴与阅读。

永远白衣战士读后感

时间带走了一部分记忆,却怎么也带不走那藏在内心深处的东西……

2003年,“非典”在广州等地区流行起来。白衣战士行动起来了,用对病人的责任心,爱心和救死扶伤的决心,也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建起了一条条生的“长城”!这“长城”能阻挡任何病痛,因为它是用心筑建的!“非典”能拦住白衣战士匆匆的脚步,但是绝对动摇不了他们坚守“非典”第一线的决心!像叶欣这样的白衣战士还有许多。只要有他们在,“非典”就不能猖狂!白衣战士是疾病的克星,是病人的救星!

流水匆匆,但是怎样也挡不住叶欣那更匆匆的脚步,叶欣是光荣的,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她的身份是一位护士长。医生,护士是天底下最神圣的职业!

永远的白衣战士读后感

2003年春节前后,一种极具传染的疾病--非典性肺炎在广州的一些地区流行,在这场关系着国家安危的生死关头,许多白衣战士挺身而出,与病魔日夜搏斗,于是,边有许多战士倒在了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叶欣便是其中的一位。

在对“非典”患者的抢救中,为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须将堵塞其间的大量浓血痰排出来,而这又是最具有传染性的,一个“非典”患者的抢救,往往伴随多名医护人员的倒下。面对死亡和危险,同事们总能听到叶欣斩钉截铁的话语:这里危险,让我来吧!当我读到智力时,不禁为叶欣那舍己为人的品质而暗暗地对她称赞,又为她的行为所感动;一位年轻的护士长有自己的家庭,但她却没有为了个人安危而辞职,而是留下来争着医疗“非典”患者,要知道,当时,当有人谈SARS,就像谈世界末日一样啊!叶欣身先士卒,已自己为模范,带头抗击令人谈虎色变的SARS病毒。学完课文以后,我便掩卷沉思:为什么叶欣不顾自己的安危,去抢救病人呢?她虽然走向了天堂,但是,她那一颗天使般的新和她那种舍己为人的品质却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心中。但是现在,几乎没个中国家庭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大多数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认为家长有义务抚养自己,他们常常自私自利,顾不上别人的感受,他们的父母凡事都要依着他(她),自己成了家里的小太阳,拿着他们的品质去比比叶欣的品质,他们不知要比叶欣差多少倍,我以前自私自利,学了这篇课文以后,我感到十分的惭愧,如果拿一把称去称一称,那么肯定是一个是天上,一个是地下,学了这篇课文以后,我决定:以后再也不自私自利

永远的白衣战士读后感

我读了〈〈永远的白衣战士〉〉这篇课文,我思绪万千,叶欣让我从心底敬佩,她的感人事迹我看了很多遍。

课文主要讲了:广东省中医院的护士长叶欣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抗击非典的战争中,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英永牺牲的感人事迹。这篇课文让我最感动的一段是:为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需将大量浓血痰排出来,而这又是最具有传染性的非典患者的抢救,伴随多名医务人员的倒下,面对危险和死亡,同事们总能听到叶欣斩钉截铁的话语:“这里危险,让我来吧。”叶欣默默地做出一个真情无诲的选择—尽量包揽着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工做,有时甚至声色惧厉地把同事关在门外,让你毫无商量的于地。

她深知,也许有一天自己可能倒下,但不让自己的同事受感染,她心干情愿。这段话让我感受到叶欣的坚强,感受到非典的可怕,但在这时,叶欣她舍生望死,舍己为人,临危不惧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永远的虎王作文

全文共 823 字

+ 加入清单

在世界的东方,曾有一个大森林,森林里居住着很多的动物,它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直到有一天……

那是个阴天,天上下着大雨。所有的动物都在自己的家里,没有动物出来。

忽然,一只身材魁梧的老虎出现在了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闻声跑了出来。

老虎露出了自己的大嘴巴与尖尖的牙齿,大声说道:“从现在开始,我就是这个森林的王!”

“就是,老虎大王不当王,谁还敢当王啊!”“马屁精”——乌鸦说道。

动物们很不乐意,却不敢说。

第二天,天气十分的好。虎王在森林里悠闲地走着。忽然,一个急冲冲的背影飞了过去。虎王喊住了那个背影,走近一看,才知道,那是邮递员——乌龟蒙蒙。

虎王开心的跟蒙蒙打招呼:“是你呀!这么急要干什么呢?”

“送……送信!”蒙蒙吱吱唔唔的回答了一下就飞速的跑了。

虎王不知道为什么蒙蒙那么怕他,难道是自己的样子吗?

虎王放慢了脚步,他走呀走呀,然后,他看见了一只兔子。

谁都知道,吃兔子是虎的天性,但是面对这只肥美的兔子,虎王还是忍住了。

那兔子一见虎王就像见了鬼一样,以十万火急的速度跑了。

虎王更加纳闷了,他低着头,加快了脚步——他只想快点回到家。

突然,森林里的警报器响了,这说明有敌人了!

虎王想都没想,就飞快的跑到了战场。

森林里的士兵全都在那集合了,虎王来到前线,拿起机关枪,“啪啪”的俩声,子弹向一个敌人射了出去。

谁知道,那敌人打开了一把不寻常的伞,把子弹都弹了回去。子弹射中了虎王的士兵。本来士兵就不多的“虎王队”一下子就败了阵,伤的伤,死的死。只剩下2位士兵和虎王了。敌军一看这情景,得意极了。有一个敌军拿起了炮弹,“轰轰”一声扔向了虎王那边。身手敏捷的虎王躲开了,可是其它俩位士兵都死去了。

虎王看着死去的士兵,心痛极了,他生气的吼了一声。然后,拿出威力极强的小型弹。

这小型弹威力太大了,只要一爆炸,远近200米的生物都会死去。

虎王没有考虑,引爆了小型弹。顿时,小型弹爆炸了,所有的敌人都死了,虎王也死了,他与敌人同归于尽……

又是一个阴天,森林里又来了一只老虎……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永远的长征

全文共 10485 字

+ 加入清单

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的李源朝,在他任江苏省委书记时曾接见过一位接近百岁的老红军,当时,李源朝对这位老红军说:“我们要向你学习,所有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都要像你那样做人,像你那样做共产党员,像你那样保持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你就是我们学习《党章》的一个生动典型和生动范例!”

而在古城扬州,从机关干部到普通群众,从大人到孩子,大家都认识这位老英雄、老模范、今年已经百岁高龄的离休老红军。你随便在路上询问一个行人,“听说过那位百岁老红军吗?”那人家一定会告诉你——“当然!”

人们认识老红军的原因有多种多样,但最多的是这三种情况:年龄小些的会告诉你,老红军是自己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岁数大些的会告诉你,听过老红军的报告;其他人嘛,他们也会告诉你,他们在电视里、广播里看到过、听到过老红军的事迹报道。

那你就要问了,这么出名的一位百岁老红军,他究竟姓是名谁呢?

你别着急,我这就告诉你,百岁老红军叫刘应启,是扬州军分区干休一所一位享受正军职待遇的离休老干部。参加过长征、三次过草地的他,历经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参加大小战斗150多次,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二级红星荣誉勋章。

你又要问了,一位百岁老人,那他的身体怎样、精神又怎样呢?

我跟你说,如果刘应启老人出现在你的面前,你一定不敢相信他已是百岁老人,因为他走起路来步伐仍旧那样坚定、稳健,全身依然保持着那副笔直的军人姿态;虽然看上去显得有点瘦弱矮小,但精神抖擞、气宇不凡,简直要赛过那些十八、九岁的小年轻呢。

说到十八、九岁的小年轻,我就来给大家讲讲刘应启十八、九岁时候的故事。

整整一百年之前,也就是1911年的9月,刘应启出生在河南省商城县刘家洼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中。刘应启小的时候,父母早逝,家境贫寒,是个放牛娃。到了十八、九岁的时候,不甘贫困、不愿被剥削被压迫的他,在1930年2月,离开了家乡,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与他搭伴同行的,是他的一个老实巴交的叔叔。

那是一次秘密的出走,叔叔连在婶子面前都没有透露一点风声。当时,正值春寒料峭的时候,刘应启在为大伯家放牛。天刚蒙蒙亮,刘应启和叔叔就起了个大早,赶着一头牛,沿着田埂向村外走去。到了村口,刘应启把那头牛拴在山坡上,就和叔叔一直沿着大路去寻找红军部队。两、三天之后,他们终于在离家百里之外找到了一支红军的小分队,并加入了红军的队伍,参加了革命——当时,因为赶路,刘应启和叔叔的脚上都打起了好几个水泡。

三年之后,刘应启因为在战斗中不怕牺牲,打仗勇敢,经历了多次生与死的考验,而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1933年6月26日,跟随部队转战到四川王长坝时,刘应启和4名战友被召集在一起,光荣地面对着墙上马克思的画像,举起了右手,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

70多年之后的今天,刘应启依然还能够清清楚楚背诵出当时他在宣誓时宣读的入党誓言,而且,他说,这也是他参加革命后毕生执着的追求。当时他的入党誓言就是——“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

你也许要问,参加红军之后,刘应启有什么战斗故事吗?

当然有了。从参加红军、到八路军、再到志愿军,23年金戈铁马,刘应启跟随部队南征北战,身经150多次战斗,立下战功无数,头上、肩上、腿上、脚上也留下了一块块枪伤疤痕。

我就先来讲一个发生在刘应启跟随红军长征时的战斗故事。

1935年2月,红四方面军决定强渡四川嘉陵江,以策应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在强渡之前,部队首长临时组织一支32人的突击队偷渡过江。刘应启时任团宣教股长,被指派参与行动。

借助苍茫的夜色,突击队勇士乘坐小船、牛皮筏直向对岸,不料船过江心为敌人所发觉,密集的炮弹、子弹倾泻而来,勇士们牺牲的牺牲,受伤的受伤,落水的落水。二月的天气,江水寒冷澈骨,加上战士大多不通水性,动弹不得。这时候敌人的一颗子弹从刘应启的头顶穿过,所幸只是伤了一层头皮。

负伤后的刘应启,凭借他小时候练就的水性,终于艰难地回到了战友们身边。一支32人的突击队,只有他一人生还。

偷渡失利成了后来强渡成功的前奏,而刘应启头顶的那道弹痕,至今还清晰可见,老人微笑着说,“那是历史留下的永久的纪念”。

再来讲一个刘应启在担任八路军129师28团团政委时,巧遇邓小平的故事。

那是在1940年8月,著名的“百团大战”打响了。当时,刘应启任28团政委,激战中,日军在飞机的掩护下疯狂反扑,战斗中并使用化学武器。当时,28团的一个连在攻占火车站时遭遇日军的毒气弹袭击,包括营长、连指导员在内,全连100多人中毒。紧急关头,他奉命去见时任129师政委的邓小平。在师机关驻地,刘应启见到了正在和大伙一起吃饭的邓小平。亲切、和蔼的小平同志在起身和刘应启握手、让座之后,详细询问了他们的作战情况,叮嘱刘应启一定要保护好伤员和老百姓,并鼓励他们多打胜仗。

而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刘应启与漂亮的女军医田静之间产生了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并且成就了一段美满的婚姻。于是,在1953年7月28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的第二天,刘应启和田静这两位志愿军战士用鞭炮代替了枪炮、婚礼代替了葬礼、洞房代替了营房,他们在防空洞里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战地婚礼。因此,刘应启和田静也成为赴朝以来志愿军部队里的第一对双飞的鸳鸯,婚礼当然也成了欢庆胜利的一场庆典。

说完了战火纷飞的战争故事,让我再来给大家讲几个这十几年来老红军刘应启身上发生的新故事。

你也许又要问了,作为一位老红军,建国之后大概就到了离休的年龄,还能有什么新故事呢?那你就错了,自从1965年离休之后,41年来,刘应启始终保持红军本色,行万里路、讲千堂课、育百万人,积极帮扶困难群众、支持希望工程,续写着老英雄辉煌的人生篇章,先后荣获全国、全军“离休干部先进个人”、“先进老干部”、“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和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希望工程贡献奖”等光荣称号。

接下来,我要给大家讲讲刘应启两个“百万”的故事。

刘应启享受的是正军职待遇,一个月有好几千元工资。但是,刘应启的生活一直非常朴素,早饭是烧饼夹油条,晚餐是稀饭馒头加咸菜,吃一顿菜肉水饺就算是改善伙食了。为了节约,刘应启早已戒了烟、酒、茶,就连写东西的稿纸,都要正面写完了反面写,旧文件的背面也被充分利用了起来。一年到头,刘应启几乎不添置什么衣服,始终穿的都是军装。家中仅有的几件家具也陈旧简陋,一张饭桌已经用了三十多年,厨房里的那台老冰箱,油漆已经剥落,磨损的把手上缠着厚厚的一层胶布。

这么说来,像刘应启这样节俭的生活,银行里一定存了两个“百万”了吧?

但事实上,他却又没有一分钱的存款。那他的钱都用到哪里去了呢?用刘应启的话来说:“每个月的工资,留下一部分保证家人生活,其他的,用来办点实事,办点好事。”

刘应启所说的办点实事、做点好事,就是资助失学儿童、帮扶困难群众、捐助受灾地区。每个月,他的收入有超过三分之一都捐出去了,剩下的钱就是过日子和贴补孩子,本可以腰缠万贯的他两袖清风、甘于清贫,固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刘应启说:“我的钱都是党和人民给的,现在回报人民是很正常的。”

说到这些,就得再插一个刘应启自称“梅岭老头”的故事。

前面我介绍过,刘应启是扬州军分区干休一所的离休干部,这扬州军分区干休一所就位于因民族英雄史可法而著称的梅花岭一侧。

有一天,两位老师模样的人来到干休一所,打听一位“梅岭老头”。

原来,前不久,有位老人到过他们杨庙乡茶场幼儿园。第一天,他是路过,发现那里缺图少图书和文体器材,他沉默不语;第二天,他又来了,专门送来了1000元钱和300本小人书。老师询问他的姓名,他说了声“梅岭老头”,转身就走了。后来,幼儿园派出老师分头在梅岭一带打听、寻找,经附近居民的指点,他们才找到这来了。

幼儿园老师一提到捐款、捐书的事,工作人员就笑了,“那你们这算是找对了,我估计你们要找的‘梅岭老头’,就是我们这里的老红军刘应启。”

果然,当工作人员带着幼儿园老师一起找到刘应启,两位老师立刻认出了他。从此,“梅岭老头”就成了刘应启的别称。

1993年,刘应启通过扬州团市委与革命老区仪征市月塘乡的特困学生包金华结成了“帮扶对子”。第一次见面,刘应启就捐出了500元,这也是仪征市“希望工程”的第一颗火种。

钱捐了,刘应启还是不安心。从这个教室转到那个教室,他了解到还有不少孩子家里很困难,上学也需要帮助。于是,刘应启来到校长办公室,恳切地对校长说:“再给我找5个孩子吧,咱们达个协议,我捐资助学,你教书育人。”5个贫困生来了,刘老给每人捐了200元。校长带着贫困生,向刘老举手敬礼。没想到刘老两眼先湿润了。他摸着孩子们的头说:“你们是国家的希望,上不了学,上哪找希望啊!”

后来,刘应启专门来到团市委,办了个只属于他自己的“希望工程五年计划”,以后的每个月,刘老都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200元,资助孩子,这一捐就是五年。

这以后,刘应启读报纸、看电视,关注“希望工程”;与人谈心交流,常问“希望工程”;外出办事,也留意“希望工程”。扬州军分区干休一所保存着一份统计表,上面清楚地记载着刘应启多年来先后资助的特困学生共有120多名,累计捐款超过15万元。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长征也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11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70多年前,刘应启参加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70多年后,刘应启心系“希望工程”,又播下了爱心助学的种子。今天,这粒种子已经发芽、长叶、开花,并结出了累累的果实,刘应启也成了贫困孩子心目中的“希望爷爷”。

刘应启常说,过雪山草地是老百姓一程一程送过来的,淮海战役胜利是老百姓一车一车推出来的,不论时代如何发展,一时一刻也不能忘了老百姓。见到群众困难,他就想着帮一把;看到乡亲们未脱贫,他就出力扶一下;得知孩子们上不起学,他就出资助一程。2002年苏北里下河遭受洪涝灾害,他自发捐款2000元;邗江、泰兴等地区遭受龙卷风侵袭,他主动捐款2000元;2003年扬州出现洪涝灾害,他又向受灾群众捐款2000元……

2004年年底,扬州市委在党员干部中开展“走门串户,联系群众”的送温暖活动。刘应启得知情况后,请维扬区民政局帮他物色联系一户双下岗家庭。春节前三天的早上,刘应启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带着一件崭新的夹克衫、两只电烤鸡、5斤牛肉、20多斤猪肉等年货,走进了平安社区特困户赵建伟的家中。刘应启对赵建伟说,“快过年了,我给你家捎点年货。家中有什么困难,都说给我老头子听听。”当听到赵建伟的孩子上大学的学费有困难时,刘应启说,“小孩读大学的学费,由我承担。”

据不完全统计,直接接受过刘应启帮助的困难群众已有110多人。

如果按一般人的理解,刘应启正军级待遇这么高的级别,省市领导又是如此的关心他,那么,他的孩子只要他动动嘴,一定个个是单位好、待遇高、出人头地吧?你别说,现在的年轻人还真的想到什么说什么。有一次,在扬州大学做完报告之后,一位女大学生还真的就当场站起来向刘应启发问道:“刘老,您的报告讲得那么好,请问,您的子女现在都在干什么?都像您要求的那样吗?”

显然,这是一个极具火药味的问题,但听了刘应启不假思索的回答,在片刻的寂静之后,礼堂内响起了经久不息、雷鸣般的掌声。当时,刘应启是这样回答的:“我有三个儿女,路都是他们自己走的,两个是下岗工人,一个是农民,他们都曾经是先进工作者。现在他们都自力更生,日子过得还可以!”

1975年,刘应启带头响应号召,把女儿刘兰新下放到了金湖县塘港乡。女儿家庭生活拮据,农忙之余就到集镇上烤烧饼卖。一次,刘应启和老伴去探望女儿,看到女儿两只手被炉火烤出了蚕豆大的水泡,两位老人心疼地流下眼泪。回来后,老伴对他说:“老头子,这辈子就求你一件事,把女儿调回来吧。”刘应启却开导老伴:“没有烤烧饼的,哪有烧饼吃?刘应启的女儿不烤烧饼,那王应启、张应启的女儿就得烤烧饼。”

落实知青回城政策时,刘兰新想请父亲出面把一家的户口迁回扬州。刘应启对女儿讲:“农民的孩子可以种田,红军的后代也能种田。而且,红军的女儿就得做个好样子给人家看看!”父亲的教诲,刘兰新全部听进去了。后来,刘兰新不论是种田、还是烤烧饼,不论是做晒粮工、还是当会计,她都干一行爱一行,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当选为县、乡人大代表,还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直到现在,刘兰新的一家还幸福快乐地生活在金湖农村。

在扬州城北吕庄小区,有一个摩托车修理摊,摊主叫刘中冬,他是刘应启的二儿子。那年,公安干警队伍扩招,刚从部队复员的刘中冬去报考并通过了考试。可鉴于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就业难,刘应启劝导刘中冬:“咱们家的孩子,就别去赶那个场子吧。”结果,刘中冬没当上警察,几年后所在单位倒闭他不得不下了岗,于是就在这里摆下了摩托车修理摊。

再后来,刘中冬的妻子张经梅也下岗了,一家的日子过得很艰难。扬州军分区领导知道后,亲自上门征求刘应启的意见,看看给张经梅重新安排个什么岗位。面对军分区领导和机关的同志,从未向组织开过口的刘应启在沉默了一阵之后说:“不好意思,就麻烦你们一次吧,要照顾,就批个报亭让她卖报吧。”刘应启提出的“照顾”,只是请组织帮助批个卖报纸的报亭。军分区领导听了十分感动,回去后,以最快的速度与地方有关部门积极协调,很快就让张经梅在史可法西路上卖起了报纸。

也许你要认为刘应启这样做太“无情”了,但事实上,刘应启在心里深深地爱着孩子,只是在党性原则和亲情之间,他总是首先选择前者。因此,私下里,刘应启甚至对孩子也产生过愧疚之意。大儿媳夏小秋就曾在家中看到刘应启独自垂泪,自言自语地说自己“对不起孩子,但对得起党。”

刘应启对儿女的要求看似苛刻,但他一以贯之的行的正、做的直,决不是在表面上做政治秀,而是一种对党发自内心的感恩之情,因此,他的亲人都能理解他、支持他,并更加的关心他、孝敬他,刘应启的家中始终充满了融融洽洽的亲情、温情。

休息的时候,刘中冬喜欢从背后亲切地搂抱着刘应启,一老一小开心无比。他曾告诉要好的朋友说:“做老红军的子女不轻松。不过,家人都很理解父亲的做法。我们小时候,他就经常教育我们,要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

人们都说,人老了就会有一种“隔代亲”,平时,刘应启也非常疼爱孙子刘文斐。每逢孙子来吃饭,他都会专门去买孙子爱吃的烤鸡。每个月零花钱和春节的压岁钱,他也会早早地备下。但就是这个心爱的孙子,几年前中考成绩差了几分,不能被理想的高中录取。有人给刘应启出主意,凭老红军的面子,找人说说情进高中一定不成问题。可是刘应启不同意,最后送刘文斐进了一所职业学校读书。刘文斐毕业前以优异的成绩赴日本留学,回国后,目前在市区一家西餐厅工作。

谈起爷爷,刘文斐不仅没有丝毫的埋怨之意,反而是一脸自豪的神情。他说:“尽管很多人认为爷爷‘呆’,但是我不这样认为,我从小就很尊敬我爷爷,这个时代别人做不到的,爷爷却做到了,这有多伟大呀!”

哎呀,你一定要怪我了,说了好几个故事了,怎么还没有说到刘应启两个“百万”的故事啊?那两个“百万”究竟指的是什么啊?

我现在就告诉大家,两个“百万”是指刘应启写下的一百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和听过他报告的一百多万人次——这两个“百万”,指的不是金钱,却是一笔无法用金钱来计算的、丰盛无比的精神财富。

刘应启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他是个放牛娃,根本上不起学。参加革命后,刘应启在行军途中、战斗间隙,从不错过读书识字的时间和机会。直到现在,只要有新思想、新名词出现,刘应启都会认真学习。刘老不仅自己带头学习,还经常提醒和帮助身边的工作人员学习。每当看到报纸上刊登的好文章,他都要拿到街上自费打印或者复印,发给党小组成员人手一册。

刘应启所住的房间不大,最引人注目的是床头放了好多书,有《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军史》、《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学习问答》等等。翻开这些书籍就会看到,不少地方都被他用红笔划了横线。紧靠着床头还有一张简易书桌,以及用一块废弃瓷砖和一把坏了的自行车软管锁做成的“镇纸”。

读书看报是刘应启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他自费订阅了《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求是》等十多种报刊,每当有新的政策法规出台,他都找来阅读学习。刘应启虽然年事已高,但眼睛却不花,现在还能用放大镜读书看报。而且,他还有个边读边作笔记的好习惯。由于上了年纪,他抓笔的右手往往写着写着就会不听使唤,钢笔经常会滑落到地上,他就弯了腰捡起来再写,捡了掉、掉了捡。就这样,刘应启居然写下了100多万字的学习体会和读书笔记,剪贴的资料本摞起来足足有一人多高。

这是第一个“百万”,是说老红军刘应启的百万读书笔记。另一个“百万”,说的是听过老红军刘应启作报告人超过了百万人次。

自从1965年离休以后,宣讲红色经典、传播光荣传统,成了刘应启41年来离休生活的主旋律。当年最早听过他报告的那些孩子,现在都有40多岁了,他们的孩子现在又在听着刘应启的报告。

刘应启说,“离休了46年,我是一直坚持正常上班。别人在机关上班,我到学校、工厂、农村、机关去上班,上班做的事就是讲革命传统。”

扬州梅岭小学,刘应启在这里已经担任了30多年的校外辅导员,1996年,他在这里创建了少年军校,以后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学校都要搞一次“阅兵式”,并邀请刘应启出席。梅岭小学的大队辅导员回忆说,“前几年的一次六一儿童节,学校要到校外开展活动,因为不是很远,老师和学生都是走着去。老师们把刘老送到校门口,帮他叫了辆出租车。没想到的是,刘老知道大家都是走着去,便甩开大家径直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附近的社区也经常请刘应启去讲课。有一年夏天,丰乐社区居委会邀请刘应启去讲党史,考虑到他的年事已高、天气又热,社区就和刘应启说好只讲一刻钟,但刘应启说必须要用40分钟才能讲清楚。那几天,正是扬州最热的时候,社区学堂里又没有空调,只有两台台扇,近一个小时的报告讲下来,刘应启早已汗流浃背,不停地给老人递着毛巾擦汗的主持人眼睛也湿润了。台下的听众近距离地感受到老红军、老党员为人处事的态度,心中对刘应启又多了一份尊重和敬佩。

机关、学校、工厂、部队邀请刘应启去作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报告,刘老是有求必应。尽管是有请必到,可刘应启把“老党员、老红军”的形象视为第一生命,他给自己“约法四章”:一是邀请单位两公里之内的,一律步行;二是不收取任何劳务费;三是不收邀请单位的礼品;四是不参加宴请。每次报告前,刘应启都精心准备,稿子都是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每次报告后,刘应启上车时都要让陪同人员打开汽车后备箱,亲自看看里面有没有主办单位送给的礼品,一旦发现,当即拿下来,婉言谢绝。

刘应启离休了46年,也宣讲了46年,当年战斗过的晋冀鲁豫、湘鄂赣大地、巴山蜀水、白山黑水、西北高原、江淮平原,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在扬州,刘应启常年担任30多家机关、院校、企业的政治教育辅导员,先后为800多个单位作报告1000余场,听众总数超过了100万人次。

刘应启讲历史、讲传统,从不给自己个人摆功劳、论成就,而是为了联系社会实际,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者之间,架起一座用革命理想、社会主义理论来沟通的桥梁。多次现场聆听过刘应启报告的共青团扬州市委书记曾经这样说过,“你可别小看了这些报告,讲这些革命传统,刘老他还是在长征,还是在播种啊!”

刘应启不仅通过作报告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而且,他还在耄耋之年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一个观点,那就是——“社会没有旁观者,党员都是主人翁”。只要需要,事不关己也要管起,事大事小都要管好。每次植树造林活动,刘应启都积极参加。2003年植树节前一天,部队参加蜀岗风景区义务植树活动。刘应启得知后,肩扛铁锹就上了车。干休所的领导考虑路途较远,劝他不必参加,可是不管工作人员怎么劝说,他还是走进了队伍中,与官兵们一道挖坑、培土,一直坚持到最后。

2003年夏天,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高邮湖湖水暴涨,形势十分危急。那几天,刘应启坐不住了,不时去打听抗洪救灾的消息。当他得知分区组建抗洪抢险突击队、即将开赴抗洪前线,刘应启就像当年战场上的自己一样,当即找到所领导请战。“哪能让您老上呢?”所领导当然不同意,但刘应启将自己的胸脯拍得咚咚响,他说:“别看我九十几岁了,但我骨子里有股子劲呢!”所领导拗不过他,只好同意将他送到了大堤上。刘应启拄着拐棍,指挥保障分队送茶送水。面对抗洪官兵,他大声为他们鼓劲:“同志们,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没困难。人定胜天!”刘应启的鼓劲声,伴着官兵们的呐喊声,盖过了咆哮的洪水声。

平时,不论什么社会公益活动,只要有空,刘应启都积极参加。驻扬部队官兵为扬州火车站义务劳动,当时已经94岁的刘应启也亲自上阵。考虑到他年事已高,所领导本来没打算让他参加,可刘应启非要亲眼看看新落成的火车站。到了现场,官兵们都劝他看看就行了,可刘应启很较真,一定要拿起扫把跟大家一起打扫不可。他说,火车站是扬州人的百年梦想,扬州是我的第二故乡,一定要为火车开通出点力。

在关心扬州建设发展的同时,刘应启也时刻牵挂着自己的老家,关心那里的发展。接下来,我再给大家讲一个刘应启修建“红军井”的故事。

刘应启的老家河南省商城县刘家洼村,位于大别山的腹地,从十八、九岁离开家乡投身革命转瞬就是76年,这块贫瘠的土地是刘应启的衣胞之地,家乡的父老乡亲、家乡的山山水水始终魂牵梦萦,甚至当年为参加红军而没来得及赶回家的那头牛,也会时不时地出现在他的脑海中。战争年代没有机会回去,离休后虽然去过几次,但来去匆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牵挂家乡的刘应启计划重回家乡,第一年,因为华东地区突发特大洪水,使他的计划泡汤;第二年,他要去北京出席英模报告会,家乡又没去成。第三年,刘应启终于踏上了重回家乡的旅程。

刘应启知道,同富饶的江苏、优美的扬州相比,家乡仍然是比较贫困、落后的,因此,他给乡亲们带去捐助的钱物。同时,刘应启感到,家乡更需要知识,特别是家乡的干部更需要知识,有了知识他们才能带领群众奔向富裕之路。因此,他还特别买了十几本笔记本、十几支钢笔,郑重其事地亲手交到接待他的县长、乡长手中。他说,家乡经济困难,固然需要物质上的帮助,但提高文化知识、发展生产力才是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根本出路。送给你们笔记本和钢笔,一是希望你们多读书多写心得笔记,二是希望你们密切联系群众,多作调查研究。

临行前,刘应启看到村民吃水要到五六里外的山沟里去挑,就找到村干部,掏出口袋里仅有的钱,对他说:“乡亲们没水喝,是不是打口井?我这里有2000块,不够,回扬州我再给你们寄。”很快,井打好了,乡亲们终于喝上了清澈、甘甜的井水。饮水思源,乡亲们于是特意在井口边刻上了三个字——“红军井”。

离开老家的八十年里,刘应启曾先后回去十几次,每次回乡探亲,他都想着要给乡亲们带点礼物。建国初期,他带去抽水机泵;困难时期,他送上米面粮食;发展经济,他又运去了花木苗种——细心的刘应启总是将家乡最需要的东西送到乡亲们的手上。

为了让乡亲们能早日脱贫致富,从2002年起, 90多岁高龄的刘应启连续三年带着自费购买的花木、乘着自己雇来的卡车,颠簸10多个小时,亲手将花木送到故乡的乡亲们手中。毕竟是90多岁的老人了,一路下来刘应启疲惫不堪,看着仍然兴致勃勃的老人,乡亲们感动了,村长代表大家给老人深深地鞠了一躬,说:“老革命,您的心意家乡人领了,路这么远,您这把年纪咋吃得消?”但刘应启说,“家乡不脱贫,我的心不安啊!”正是带着这颗不安的心,刘应启先后花费4万多元,购买了1200棵琼花、大樱花和其它数十种名贵花种送往家乡。

前几年的秋天,刘应启又带着大儿子一家又踏上了为河南老家送花木的漫漫长途。这一次,他除买了两万多元的花木外,还花了5000多元,为10个贫困户送去毛毯和慰问金。在一个特困户家中,刘应启看到他们穿的衣服又旧又破,临走时硬要把自己身上穿的外衣、羊毛衫脱下来送给他们。女主人流着眼泪不肯要。刘应启生气地说:“你们穿得不好,我这个老革命穿得再暖和、再漂亮,也是丑的,也穿不出去!”

就是在这一次,刘应启花光了所有积蓄,穿着单薄的衣服返回扬州。老伴田静见状,戏称他为“穷光蛋主义”。刘应启听了,不但没生气,还哈哈大笑着说:“我喜欢你这个命名,我是孤儿出身,原本就是无产阶级!”

一个90多岁高龄的离休老干部,坐在大卡车的驾驶室,跋山涉水,千里颠簸,来到大别山的腹地,他运送的难道仅仅是花木吗?一次又一次,几年过去了,刘应启的希望变成了现实——家乡的山绿了、花开了、树也结果了。

红军井甘露的浇灌,让树木郁郁葱葱、花圃姹紫嫣红。现在,刘家洼村已经成为当地有名的花木之乡,乡亲们也开始逐步走上了致富之路。每到阳春三月,刘家洼村便会琼花绽开、樱花怒放、丁香飘舞、芙蓉欢唱,村民们说,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大官”刘应启给故乡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而刘应启想得更大更远,他说,要让我们祖国的山山水水都变成大花园,让所有的老百姓都过上富裕生活。

刘应启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老人,更是一位纯粹而崇高的共产党员。从1930年参军起,刘应启就把个人的一切全部交给了党。81年来,刘应启既像一棵永远不老的青松,又像一支始终燃烧的火把,铁心跟着党,赤诚为人民,兑现着当年对着马克思画像所立下的入党誓言。他纯洁的党性、坚定的信念、崇高的品德、伟大的人格,在人们的心中树立起一位老红军、老干部的光辉形象,树立起了一座共产党人的巍峨丰碑!

百岁高龄的老红军刘应启说,“在我有生之年,我要继续宣讲红色经典,宣讲长征精神,宣讲革命传统,永葆党员先进性,帮助困难群众,为他们分忧解难。”

刘应启曾写过一首诗,

铁心跟党是我魂,

为党分忧是我志,

助民解难是我责,

永葆本色是我求。

全诗虽然只有二十八个字,但这恰恰可以用来表明一位老红军终生矢志不渝的追求。让我们记住这位可敬可亲的老红军的名字——刘应启,也记住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动人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永远的雷锋600字作文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已经50多年了,可50多年来活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那位年轻可爱的战士,他一生度过的日子却只有22岁。50多年来,每一代少年、青年心中的雷锋,都有着同样一张年轻的脸;雷锋,无声地帮助我们明白:人应该怎样生活;雷锋,给我们人生的早晨,添过了一抹温暖的颜色。

学习雷锋,纪念雷锋,50多年来从没间断。这,就是雷锋精神在中华大地上持久的生命力;这,就是几十年来在中国人民心中长久珍存的一个真善美的人格理想;这,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50多年来,我们经历了多少事,我们的生活和思想观念经历了多少变化。但是,我们心中的雷锋没有变。这是因为:我们心中对人的美好道德情操的基本标准没有变,我们对好人的渴求没有变。

美好的情操和美好的事业是不会止于个体范围的。在今天,我们不只需要一人雷锋,一个美好的人格形象。我们还需要一种规模化、社会化的公益服务形式。

我们需要雷锋,也需要青年志愿者,我们不仅需要永远铭记英雄典范,也需要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无声奉献。从雷锋到志愿者,从计划经济的社会生活到市场经济的社会生活,社会公益活动的方式是不同的,但人们对社会公民道德标准、对民族精神的渴求是永远不变的。

我们怀念雷锋,因为我们在追求更加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因为我们需要这样的民族精神。

同学们,就让我们学习雷锋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让千千万万个小雷锋涌现在中国的大地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永远的和谐

全文共 903 字

+ 加入清单

一辆卡车有一个承载量,超过了这个承载量,它便会停滞不前甚至支蹋架散;一个人的心灵也有一个承载量,一旦超载,它便会扭曲变形。

每天早晨带着妈妈“注意安全”的叮嘱出门;每天望着老师饱含期望的目光;每天感受同学友爱的笑容;每天读着那印满铅字的书本和资料……我们的心灵承载着一份重量――爱的重量。

每天听着别人优秀的发言;每天望着别人作业本上的“优秀”和自己作业本上的“?”;每天想着不久就会到来的高考……我们的心灵承载着又一份重量――竞争的重量。

常常忍受疲劳的折磨,常常面对失败的压抑,常常感觉无奈和无辜……我们的心灵依然承载着一份重量――困难的重量。

这些重量叠加在一起,很重。可是我们的心灵在承载的同时,又在不停的“减负”:我们让自己健康地成长;我们不停地把知识装进自己的头脑;我们每天对同学报以同样友爱的微笑;我们不断地克服困难,解决困难;我们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奋力地赶超别人……这些都是我们的心灵在不断承载的同时,又在不断地卸重,从而达到了自我的和谐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李煜、李清照、陆游把亡国之痛、相思之苦、难酬壮志之悲融入了字里行间;少年时代的高尔基把艰苦生活的重压放入了一本一本书籍里;鲁迅把忧国忧民的重量放在他敏锐的思想和犀利的笔尖上……这些,都是能正确处理承载与承载的关系,最终达到了完美的自我和谐的典型例子。

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都要别无选择地去承受一份又一份重量。我们只有用适当的方式去不断地卸下重量,就会使我们的心灵不扭曲,不碎裂,最终达到“心灵的和谐”。如果不想方设法卸下那一份又一份的心灵重量,我们的心灵就会超载,失去平衡,甚至造成“心灵毁灭”。有人因求职失败而自杀;有人因高考落榜而堕落;有人因感情失意而变态;有人因工作不顺而失落……这些,都是一颗颗心因为超载、因为心灵的不和谐而走向毁灭的典型例子。

承载一份爱的重量,我们应该付出同样一份爱;承载一份竞争的重量,我们应该勇往直前去接受挑战;承载一份挫折的重量,我们可以付出同样重量的决心和汗水……只有这样,我们的心灵才会永不超载,永远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永远的歌声

全文共 954 字

+ 加入清单

永远歌声在我的兜里,总会揣着一个红色的Mp3,这是她送我的。她说:“红色代表着活力,朝气,也代表着她对生活的希望”。可这个Mp3里却只有一首歌——《隐形的翅膀》,因为这是她最喜欢听的歌,她把这首歌送给我,是希望我学会坚强,她,就是我最好的朋友——叶子(化名)叶子生性开朗,活泼,乐观。

她总是对我说:“生活是老天赐给我最好的礼物,我要慢慢地体会,慢慢地品味。”每次说完后,我总会看到她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哀伤,可这哀伤又瞬间即逝,让我抓不住,也摸不透,可就在那天,我明白了一切……还记得那天是我的生日,我想让叶子陪我一起过,便去她家找她。刚走到门口,我听见了低低的啜泣声,便停止了脚步,站在那里,“医生说,照叶子现在的身体状况,恐怕活不过一年了”这是叶子的妈妈的声音,“天啊,叶子究竟怎么了?为什么她妈妈会这么说呢?”我的心不由得一震,随后,叶子的爸爸又说道:“别哭了,快把眼泪擦干,呆会叶子回来看到你这样会伤心的。”这时我才回过神来并意识到自己不应该听到这些,于是,我想离开,可一回身,却发现叶子竟然站在我身后!我刚想开口解释,却被叶子捂住了嘴,她示意我悄声跟她出去,我们来到一个小树林,没等我开口叶子便说:“我从小就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可最近我的身体越来越糟,我早就知道我活不了多长时间了,但我希望我可以快快乐乐地过完我最后的日子,不想让父母为我担心,他们还不知道我已经知道我的病情了,希望你可以为我保密。

”此时我的已泣不成声,只是一个劲的点头来答复她,她笑着擦去了我的眼泪,并拿出了一个红色的Mp3,说:“这里有我最喜欢听的一首歌,现在我把它送给你,以后想我的时候就听听,想哭的时候也听听,就变得坚强起来了,真的!”我忍着泪水接过了那个Mp3。以后的日子中,我们经常在一起玩,我总会尽力逗她开心,仿佛这样就能够延长她的生命一样,而她,对于她的病,她显得从容、平静,她说:“她已经好好地活过了,她不怕死。”终于,年少的她经不起病魔的折磨,永远的倒下了,她走的那天,风和日丽,没有一丝风,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她的脸也如同这天气一样,那么从容、安详。我没有去送她,只是站在窗口,静静地听着她送我的Mp3里的歌。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叶子,一路走好,我会像你一样坚强、乐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沿途的星光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54 字

+ 加入清单

沿途星光,照亮我前进的方向。

——题记

我认为我不可能失败,之前的同学朋友无不这样认为。但我似乎错了,高中生活一开始就受到了一个打击:竞选副班长失败了。

无论是自身的能力,还是以我目前对新环境新同学的认知,这个结果都让我难以置信。当我拿着一张自认为一气呵成的三四百字的讲稿时,别人抱着的是一沓修了又修,改了又改的演讲稿,但我没想过我会落选。后来结果是我以五票之差输给了一个男生。那节晚自习,我什么都不记得,悲伤、尴尬、愤怒、失落一齐涌上心头。我将那张随意写成的讲稿狠狠地扔在地上,不知道是气它还是气我自己。

我一直对自己的能力相当自信。小学时担任班长、大队长等职务,初中担任各个活动的组织者,所取得的成绩赢得了很多赞扬。在演讲方面,从三年级第一次参加学校演讲比赛开始,我的口才就备受瞩目……然而日积月累的优越感,却在那晚彻底溃败,我仿佛跌入了谷底。这个班级,这些同学,他们知道什么?我本来就不愿向这些陌生的同龄人敞开心扉,现在,面对这些忽视我的人,我更不想融入他们!

晚自习下课后,那个选上的男生的一句“没事吧”成了我“发作”的导火索。我相信我当时一定是以极自命不凡甚至到丑恶的嘴脸,质问他中考考了多少分而后甩头离开的。回家的路上,我和初中的朋友同行。我一边走,一边用不屑的语气说着这些新同学的种种。也许是不服,也许是不满,也许是遗憾,也许是难过,人群中,我竟然放声大哭。这种心情就像中考成绩公布那天一样,所有人都认为我能做得很好,可最后我让所有人失望,包括我自己。朋友中一个在安慰我,一个却在大笑。我很不解地看着那个笑我的朋友,他斜背着书包逗我,路灯将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你别当你多了不起,你什么都算不上!”他一如既往的玩世不恭,“你只想到你自己,不会看别人!”“是时候该成长了,你太任性了,就觉得自己优秀到要被别人众星捧月?记住,没有人生下来就很优秀,并且一直优秀下去。你知不知道其实你应该感谢他们,是他们让你认清自己,也只有他们能让你超越你自己!”他远去的背影渐渐消失在黑夜里,我则在原地驻足。

我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我想起那蹩脚的演讲结束时台下真挚的掌声;想起投票时一张张不熟识的面孔为我举起的手;想起后来前排后座传来的安慰与惋惜;想起不知是谁捡起了我扔在地上的讲稿又放回到我的桌子上;想起那个男生面对我刻薄的嘲讽时却温和地说句“以后都是同学了”……其实不是没有人在乎我,理解我,只是我只在乎自己,而忽视了身旁点滴的温暖。十五年来,我错过和遗忘了多少感恩的机会。那些我所不知道的事,都是埋藏在岁月里的赤诚。我为我之前的种种感到愧疚,同时也谢谢那些无私的包容:以后都是同学了,以后一起成长!那些内心的黑暗会被星光驱散,而未来会更好!谢谢我生命中沿途的星光,我会无所畏惧地向前走,因为你们在我身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永远的朋友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仰望天空,依旧是纯洁的蔚蓝。远处的一缕白云,很安逸的飘在天边,像是不经意间,被你扯下的。这时,望见你的笑,一切都是温暖的。

题记

记得第一次,我们牵起小手,走进你的卧室。窗外的阳光,顺着淡紫色的窗帘泻了下来,映着你的脸颊,粉粉的。我们的相遇,浸泡在阳光里。带上耳机,唯美的音乐传入耳膜。我们,互相在彼此的眸子里,刻下了彼此,我最喜欢的音乐,你也喜欢。我们斟满两杯牛奶,乳白乳白的,顺着友谊,流淌永远,永远。

我们永远都会一起走。

第一次对上你的笑,暖暖的,嘴角自然的勾起完美的弧度,薄薄的唇,如樱花瓣。。。。。唯美到世界都寂静。你的笑,仿若。一朵蔷薇绽放在嘴角,酒窝中的甜蜜,溢到了彼此身边。那时,我就知道,我们会永远的做好朋友

记住你的笑脸。

记忆越飘越远,勾起了我们之间,伤心的往事。七月,盛夏,银杏还是青翠的颜色。而我们之间吵架的情形,却洒在心房。我想哭。烦躁的盛夏,我们的脾气,突然慌掉了,不知所措。坐在座位上,望着你垂下的嘴角,唉。寂静的心房里,打下了雨滴,窗外,雨水顺着落地窗,放肆的的打下。我们要怎么回家呢?这时,看到角落里,我的那把遮阳伞,用这把紫色的遮阳伞,我们一起回家吧。

走在下雨的路上,我们撑开一把伞,水花在伞上跳华尔兹。彼此相互看了彼此,发现你的眸里,发现一种东西,叫友谊。我们不应该吵架的,我们是好朋友的,不可以。我浅浅一笑,你对上了我的笑,彼此紧紧的抱在一起。

相信,我们永远黏在一起。

慢慢的,这份友谊,无限期,住在我心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永远的友情作文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还记得吗,我与你度过了多少欢乐的时光。如今,你走的那么匆忙,我还没准备好呢!朋友,我不会忘记,那一次次的玩笑,一次次的哭泣,一次次的欢乐,一次次的约定…可如今少了你,一切的约定,都化成了期盼。铁三角中少了一个角,少了那个最会开玩笑的你,少了你,剩下的俩个角中就少了许多的欢乐…·

还记得吗,我们之间约定了那么多的事,可是你又走了……难道那些约定又化为了留念!在我心中有多么不舍,我不愿意失去你的友情。我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和我一起度过了小学时光的好友,就在今年以后就不再和我一起走了,一路上的坎坎坷坷我踏不过去,我需要你来陪我一起熬过去。回首望望过去,我们也曾有过矛盾,可是我们还是熬了过来。现在只剩下这一关了,你跟我说你跨不过去,你知道我有多么伤心吗?

但事实就是事实,你还是要走,你我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我们来到这个学校,就是为了考上希望之星,现在我们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就差明年的一学期了。经过那么多年的努力,可如今你却要放弃,我不明白你心中不会感到遗憾吗?或许你只给我看到了你的一部分,在你的背后,你或许在哭泣,或许在难过。你不让我看到你的背后,你每天都笑得那么灿烂,你是在掩护着你内心的痛苦吗?

在别人眼里,我和你是最好的知己,可是他们却不知道我和你之间却很快要分离了,你我都不愿意让别人看出自己心中的痛苦与悲伤,我们只愿意在背后哭泣,不让他人看见自己那悲伤的一面。

再见了朋友,就算我们远隔千里,我们之间的友谊是无法改变的,我不会忘记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永远的父爱作文

全文共 768 字

+ 加入清单

母爱是香醇的美酒,香气四溢;父爱却是苦涩的咖啡,难以忘怀。母爱是温驯的小狗,温柔体贴;父爱就是翱翔的雄鹰,斗志昂扬。也许父亲的爱没有母爱那么细腻,呵护着我们,但却让人记忆深刻,无处不在。

当我降生在这个世上的时候,我隐隐约约地看见母亲和父亲那欣喜的神情和笑咧咧的嘴巴,我想他们就是我最亲的亲人了吧!而我却在嚎啕大哭,母亲用甜美的声音安慰我,父亲却一声不响地为我换洗衣物,那时父爱就在那一瞬间。

在我学骑单车时,父亲没有像母亲一样保护我,不让我摔跤,而是训骂我,指责我连一件小事也做不好,母亲也被他推开,我咕噜咕噜的从车上滚下来。母亲刚想去扶我,但被父亲的大手拦住了,大声叫道:“从哪儿跌倒,就从哪儿起来。”我忍受疼痛,下决心一定要让父亲大开眼界,又骑上车,这一次可顺利了。当我用胜利的眼光望着父亲的时候,却没看到父亲嘴角浮起一丝微笑,这不仅仅是微笑,这里面还蕴含着父亲对我浓浓的爱。

又是一个寒冷的冬天,雪花像鹅毛般的落下来,风在呼呼的刮着,在窗前使劲敲打,将树叶与大树分离。在这寒冷的日子里,我几乎又不想上学的念头,可父亲一个劲又一个劲的训斥我,母亲帮着我,和父亲吵了几句。父亲拎着我,把我的书包扔到我手里,大声地说:“自己走去学校,要不去就别回家了。”我在门口前大哭,想引起母亲的疼爱,可母亲被父亲拦住了。我哭了又哭,突然想:只要坚持,就一定能成功!我使劲地在心里加油,让自己充满温暖,身体不再寒冷。我一步又一步的向学校前进,有几次风把我吹倒,我依然站起来,心里忽然对父亲的愤怒的爆发出来了,心里想着:我要让父亲知道,我不是胆小的女孩。我前进的背后有一双目光,他们在望着我,父亲的嘴里又浮起一丝微笑,而母亲在心疼我。

父亲可能在你们心中永远比不上母亲,可在我心中,父亲的爱在生活中的事情浮现,而母亲永远在我心中的地位上。

[关于永远的父爱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永远的记忆700字作文

全文共 661 字

+ 加入清单

2006年7月1日,那条通往拉萨的神圣之路终于开通了;今天,又一个7月1日我也踏上了这条神圣之路。

——题记

柔柔的月光照亮了夜空,虽然以是深夜,我却激动得难以入睡。

第二天早晨我早早的起了床,看着外面一闪而过的风景,心中充满了对拉萨的憧憬,好像心已经飞到了拉萨。

经过了十几个小时的颠簸,我的上眼皮和下眼皮已经开始招架不住了,开始的新奇的激动都被时间给消磨了,我慢慢的躺在软软的床上睡着了。

第X站我们到了西安古城,走下车去呼吸着古城的气息,顺手拿起相机把最好的东西拍了下来。

过了格尔木,出现在眼前的是那绿茵茵的草地,这时的天空仿佛特别的蓝,天和地之间只有一条缝隙,好象我伸手一摘就是那绵绵的云朵。

到了错那湖,我看见了只有那天境才有的景色,那湖很蓝很蓝,那种蓝是一种说不出来的蓝,天空也是蓝的,湖也是蓝的,根本分不出来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叔叔会说,这一生没坐过青藏铁路就白活了。

终于到了拉萨,并不像别人说的那样,很神圣,我觉得这里每一个地方都飘着浪漫的气息,拉萨的夜晚不像其他城市那么热闹,这里有着一种浪漫的安静这晚我睡得十分香甜。

第二天我来到了布达拉宫,我不知道如何形容它,雪白的墙,褐红的宫顶,一切都那么熟悉而陌生。

我走在布达拉宫的楼梯上,时不时的听见游人对内景的赞叹,而我也在心中轻声尖叫,这里的金佛像数也数不清,墙上的壁画更是令人惊叹,已经过了上千年,壁画却还保存完好,还有这里的喇叭和尚念的经文随处可见,还有摆在金灵台前的青稞酒到处飘香……

……

我走了,还会记得这个浪漫唯美的地方,它永远会藏在我的记忆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永远的思念_高三作文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打开堆积在角落的旧信件

却也无法找回流失的时间

那些曾被遗忘的记忆碎片

还有彼此携手走过的从前

闭上眼渐渐涌现出的点滴思念

徘徊在现实或营造飘渺的画面

伸出手,总想去触摸最后的温柔

停留太久,却只见你的身影散去

守候着到如今依然存在的信念

想起那些与你约定的海誓山盟

背负着沉重未知的明天

忘却残余温热的爱恋

一遍又一遍回首再见

随风飘散吹落的瞬间……

瞬间是永恒的错觉

在耳边依稀呼唤我的声音

恍惚间又是听到谁的叹息

月色下不断摇曳飞舞的花

诉说这年与月季节的变化

敲醒坠落心底深处的牵挂

缠绕你的指尖握不住长发

掩饰的伤轻抚泪湿的脸颊

命运的分岔,已注定独自前行

怀抱熟悉的气息只能留作纪念

冰冷荒芜是终点的滋味

站在这暮秋的烟雨中。

绵绵的雨丝中,望不尽苍穹。

哀伤凄婉,封锁心扉。

缠绵的,忧郁的曲调划过思绪。

绵绵无期的想念,回忆过往曾经。

转望烟雨弥漫处,期待蓦然回首。

雨一重,雾一重。

朦胧烟雨模糊我的视线

相遇的情节、最后的离别

岁月不曾磨灭的笑靥

一点又一点破碎撕裂

随风飘散吹落的瞬间……

还会想起你的容颜

背负着沉重未知的明天

忘却残余温热的爱恋

一遍又一遍回首再见

随风飘散吹落的瞬间……

瞬间是我们的永远的思念。

[永远的思念_高三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昨日以前的星光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20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城市空气质量不是很好,日光照射下那种天空晴朗的好日子并不常见。自我记事后,满天繁星的景象在我的记忆中更是难以觅得。

幼时在老家的我,一张躺椅,一张凉席,一把爷爷的扇子,一颗朦胧的心,便可伴着星星低语,枕着夏夜凉风入睡。爷爷总是不放心我,在我身旁也支起一张躺椅,在我耳边絮絮叨叨的讲着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在我的思绪昏昏沉沉的时候,早已分不清耳边萦绕的是爷爷的低语,夏夜的蚊虫,还是晚风吹过树叶的摩擦声。那些个夜晚都没有丝毫倦意,那些个夜晚里的星光也都毫不吝啬,它们也都好奇啊,好奇人世间的红尘相遇,它们早已看倦了牛郎织女,渴望化身流星,来世投身为人,亲自去体验人间的七情六欲。

几年后的我和村头的小树并排高,胆子却还是停留在幼苗阶段。入夜后我有一段必须要走过的悠悠小路,我不敢,那些个夜晚,都是爷爷陪我走过。那是他的眼睛还是明亮的,腿脚也还利索,他大步在我前方走着,牵着我的手,我将身前放心地留给他,自己专注地留神身后的妖魔鬼怪。那些个夜晚里的星光留给我的,是眼前可以看到小路两旁窄窄巷道墙面上的一片晶莹和爷爷宽阔的背脊。后来我才知道,那些个星光都在与我擦肩,错过。若我伸手去握,是徒劳。可我放任它流逝,我在心中又增添了几分悔意。

在奥运年里,在星光里,我迎接了生命中第一次关于死亡的洗礼,奶奶和伯伯相继离世。这些曾经就近在眼前的人,与自己讲过话,碰过肩,那些往事好似还在昨日,一个个突然地就走了。家乡的习俗,有亲人离世,要送到村口的小河边,往回走,不能回头,不然已故的人会舍不得离开。那时的我,懵懵懂懂,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神情哀肃。我抬头,紧了紧爷爷的手,他说,没关系。

星光让他的脸色更加地哀伤,岁月让他相信了挣扎的徒然。

再然后,在我熟悉了生命中的无奈与离别之后,爷爷离我而去了。好像惊雷过后的寂静雨夜,水声喧哗,哪里都不能去,只是待在家里,守着黑暗的窗。就像《尘曲》中所写:我们这一生,会遇到多少人,缘分皆朝生暮死如露水。唯独与你,像是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

爷爷走后一切依旧是那么安静,或许是因为大悲大痛之后失去知觉,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只是我再也不见那般星光,那星光,仿佛仍停留在记忆的昨日。那个人,那个人掌心的暖意也仿佛不曾离去。只是在那一个久违的黑夜里,我才察觉了久已徘徊在眼角的泪滴。

我的星光已离我而去,自那之后,我再也找不到一颗全心全意为我闪烁的星星。现在的我渐渐明白,感情这杯浓茶一定要趁热喝下,因为,这世上回首之间,便是人走茶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永远的陪伴就够了作文800字

全文共 2158 字

+ 加入清单

我什么都不要,有你永远陪伴,就够了。——题记

林朵,是一条非常漂亮的缘鱼,她有一群缘鱼朋友,她们无忧无虑地生活在彩灵海的最深处,直到有一天……

女巫·手链·人类世界

这天,林朵浮出水面,看见了一艘船,船上是一群举行舞会的人们,林朵真的好羡慕们们,他们有漂亮的脸蛋儿、纤细的手臂、修长的腿,还有精制的手套、华丽的衣服……啊!多么美好的世界!她决定去找海底女巫,她要变成人类!

来到一个黑石洞前,林朵敲了敲门,女巫早就预料到她来的目的,丢给她一串手链,还有一句话:“注意时间,每次带上手链只能维持一天,手链上蓝贝壳变红后就要浸到海水里,第二天才能接着变为人形,切记!手链在海水里不能见光,否则,法术将会失效,永无作用,懂吗?”说完,甩上了门。

林朵迫不及待地戴上手链,眼前有束光,一闪而过,自己的鳍变成了一只白皙的手臂,手上松松地缠着一串手链,真是好看:用珍珠的银丝串成的手链,散发出微弱的光芒,上面点缀着几块小贝壳,一块是淡蓝色的。林朵向岸边游去,来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人类世界。

上学·女孩·朋友

林朵走进一所中学,隐身走进校长室,把电话装上变声器,学着校长的话:“喂,***老师,今天将转来一位新同学,林朵。”“哦”回话的老师是林朵从桌上的电话簿中随便找的。

就这样,林朵背着刚上街买的书包,来到初三(16)班。“报告!”“请进”“请你做一下自我介绍,林朵同学”结束了落落大方的自我介绍,她被安排到最后一排的一个女孩子旁边。”哎呀,林朵居然和她坐在一起,完了,林朵完了”“怎么了?不可以吗?”“哼,她妈跟别人跑了,爸爸天天喝酒,又拉回来一个女人,这种家庭,没人和她做朋友。”“那是她的父母,又不是她”,林朵不服气地说:”那个女生见林朵快生气了就不再说话了。

旁边的女孩带着哭腔对好说:“谢谢!我叫澜洛”林朵送了澜洛一枚贝壳。

那枚贝壳,林朵也有一个,那是每条缘鱼生来就有的,两枚都是紫色的,只有缘鱼获得意外机会变成人类,才能用到的。它们很奇特,因为这是缘鱼和人类闺密或是第一个碰见的朋友才能各有一块的,它们能拼成一块紫色的爱心,心灵感应。

意外·现形·真想

林朵和澜洛成了最好的朋友,她们形影不离,正当林朵以为一切太平时,殊不知背后有一双眼睛正盯着她。那是李非拉——一个内心邪恶的女孩,原来她发现林朵不但人长得漂亮,成绩又好,本来是全班中心的她,被林朵抢去了光环,变得孤独,于是有一天放学,她跟着林朵来到彩灵海边,眼看着林朵解下手链放进彩灵海里,变成了一条鱼,跳时海中,她决心得到这串手链!

一天,林朵和澜洛在校门口分手后,又向彩灵海走去,却被一只口袋蒙住了脸,被一个人带向一个地方,走了一会儿,眼前一片光明,口袋子被拿去了,李非拉狰狞笑着坐在她面前,过了一会儿就出去了,她再回来时身后多了一个人——澜洛!

李非拉领着澜洛来到林朵面前,说林朵在她面前说澜洛的坏话,她的父母、成绩……澜洛不信,拉起林朵就走了,只留下李非拉在原地干瞪眼。

后来李非拉又对澜洛说出了真相,并在澜洛的林朵都在公园散步时,抢着解下了林朵的手链,林朵猛地缩小了,变成了一条缘鱼,澜洛赶紧把手链抢了回来,给林朵戴上,林朵又变成了少女,却头也不回地向彩灵海跑去,她,真的完了。

决裂·误解·生命

虽说澜洛一点也不想信李非拉的话,但渐渐的,她开始疏远林朵,因为李非拉,在上回已经跟她说过了,她要杀了林朵,所在这里太危险了,澜洛想让林朵快点回到大海,忘记所有的一切,安全地生活在彩灵海中。

林朵也发现了澜洛疏远自己,好想和澜洛谈谈,这天放学,教室里就她们俩,林朵叫住了澜洛,“你为什么疏远我了,洛?”“因为我发现你太虚伪了,原来一开始你到我们班后帮我,是假的,假心假意的人,我不想和你做朋友!拿上你用法术换来的好成绩,走远一点!”说着,把紫贝壳往地上一摔,林朵的心绞痛着,她跑向彩灵海,永远不想再出来了,殊不知,身后的澜洛正抽泣着小心地拾起贝壳,爱惜地捧在手里,望着她的背影响,由抽泣变成了大哭。

李非拉只是在吓唬澜洛,她原来只是想赶走林朵,现在却转化为恨意,她不杀林朵,但她要杀了澜洛,让林朵痛苦!她趁着一个周末,用上次“请”林朵的方法把澜洛带到郊外,从怀里掏出一把匕首,步步向澜洛逼近。林朵此时正在海底睡觉,贝壳却发出了警报,她被吵醒了,澜洛有危险,她根据贝壳的定位,找到了澜洛,她狠了狠心,澜洛紧闭双眼,等待匕首落下,却没有想象中的疼痛,她睁开眼,却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从面前倒下,倒在一片血泊中。

结局

李非拉被告警察逮捕,林朵却……,这时女巫出现了,她一路都在跟踪林朵,看见刚刚那一幕,让她想起了许多年以前,她唯一的一个朋友,她流泪了,林朵竟然奇迹般的复活了,要知道,女巫的眼泪是很贵的,回到彩灵海底,女巫拿出了她最珍惜、唯一的神药,变类水,倒在林朵身上,林朵彻底变成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小姑娘。

澜洛欣喜若狂,“我为了表达对你的歉意和感谢,我决定把我的零花钱全给你,以后再也不跟你发生矛盾,以后会把所有的好东西都留给你……”“不,我什么都不要,有你永远的陪伴,就够了!”林朵微笑着,像怒放的花朵。

许多年以后,林朵把澜洛拉到彩灵海,大声告诉她:“告诉你个秘密,缘鱼的缘福语是只有缘鱼自己和同类才知道的,是:不离不弃,宁静专一,一旦遇见有缘的,就不会放弃,会坚守在一起,永远陪伴着那个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永远的长征作文

全文共 1092 字

+ 加入清单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

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

这是一部浩繁的史诗,独版在二十世纪的中华大地。打开来——气势雄浑,许多名字和故事神话般闪现,灿若昨夜星辰,让全人类的读者为之颤栗。

两个春秋,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两万五千里,一条“地球的红飘带”。这条独具曲线之美的红飘带,因工农红军而红,因信仰圣火而赤。

一面旗帜引领一支队伍,一种信念点燃一把火炬。

砍刀、长矛、梭镖……站成铿锵有力的排比句;铁铳、石雷、匣子枪……怒吼着劳苦大众的万世仇冤。

用八万双穿着草鞋的脚作笔,用险象环生的大地作便笺。就这么着,用一个个涅槃的生命分行,用一场场惨烈的鏖战分段,五万颗陨落的红星,在弹雨和火焰设置的悬念中,把革命从石达开的笔下走活。

许多圣洁的灵魂挂上草尖,许多精瘦的泥腿,陷进去再也出不来。浑身热血奔腾的钢铁汉子们,悲壮地肩起中国倾斜的命运,浇铸一轮鲜红的朝阳,踏出了金色的世纪。

雪山、草地、饥饿、战争,红星、火把、马嘶、枪鸣……构成缤纷的意象群,浩浩荡荡,逶迤向北,一直向着北斗的方向。

历史变换着各种手法,检验这支队伍的含金量。衣带渐宽的诗人们,依靠一种铁质的精神,一种比天还高的理想,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一部红色史诗推向辉煌。

伟岸的身躯,撑起一片蓝天。岁月的墙,慎重的刻上他们的眼眸。这是一种怎样的沧桑?灵魂的驿站在时代的心中激扬!

从你始终不屈的骨头,我懂得了共产党人是怎样的特殊材料。那手臂长伸的指向,我看见了另一片天空的升起;在你的脚下,我看到一路阳光的足印在延伸……

历史不可复制,历史精神则在怀念中复活。

是的,红尘滚滚,那一弯历史,盟动涛声,人民怎能忘记?是的,千古尘音,那一段岁月,先烈们骨骼堆起的诗,世人怎能忘记?

空旷的历史,仿佛在这首歌中,找到了高挂枝头的硕果。仿佛智慧之灯,四射毅力的赞叹和意志的高傲。它的旋律陡峭而无阶梯,它的节拍断续而多风险,每一音、每一符都是天空独揽的胜景。

象太阳之魂潜入了暗夜,趋光环而往,含蓄凝练如诗章,令腐败的生命与胆怯的物种陷入喑哑;如一道源源流长的不老泉,七十年来,一直浇灌着神州每一寸充满渴望的土地。

云还在舞,风还在唱,胜利的欢呼,已被历史雕成壮美的风光。

民族的集体记忆,再一次沉浸于一种“宏大叙事”的语境。傲古凌今的中国,对长征不再仅仅是遐想。一个13亿人口大国的执政党,正不懈创新与长征精神对话和接续的最佳路径。

新长征路上,吹响的依旧是战斗的号角,播下的依旧是革命的火种。让我们把青春擂动,擂成大时代最强劲的鼓点;让我们把生命唱响,唱成天地间最华美的乐章。站在世纪的云端,站在世界的云端,把东方巨龙的形象,筑成最高、最美、最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