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永远的星光作文(汇编20篇)

浏览

7477

作文

617

永远的记忆永远的记忆

全文共 680 字

+ 加入清单

记得还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迎来了这一生之中第一个小学班主任,是她伴随着我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童年,是她把我带到了小学三年级,直到现在,我都难以忘怀。

她的年纪很轻,对人总是和蔼可亲,长长的头发洒落在两耳之间,一双乌黑光亮的眼睛总是那么有神,我们班的同学都非常喜欢她。沈老师是一个快乐的小天使,她总是说:我们是个圆,和39个小点在一起我很开心。每个月,她都会定时写一篇日记,写的每一个字中,都可以体会到浓浓的师生之情,她把我们之间发生的每一滴小事全都记录下来,无论是酸甜苦辣,是高兴或悲伤,她都愿意与我们一起分享。全班一起默读着她写的日记,眼角不免有些湿润了,那种独特的爱是无法代替的,更是不可以用语言来表达的,那种爱是美好的,我至今仍然无法忘记。

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语文课刚下,“毽子迷”们便像一窝蜂似的跑出了教室,开始了踢毽子大战,她们先用黑白配分出了各组的人员,然后,激烈的大战就要开始了。旁边的同学也为他们自己喜欢的队员喊着:“加油,加油!”的口号。就这样一局又一局地过去了,两组之间终于分出了胜负。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向我走来,哦,原来是沈老师呀,她用那温和的声音说:“可以给我来踢踢吗?”同学们立即明白了,沈老师是在一旁看着也想玩了,赶紧把手中的毽子递了过去,沈老师接过后,表现出异常的兴奋,开始踢了,只见她熟练的摆动着脚,毽子就如同一只燕子,在空中轻盈地飞舞着。同学们帮老师数个数,慢慢的,沈老师踢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同学们一个个地发出了尖叫,鼓起了掌声……

和沈小萍老师的几年相处中,我对她的怀念特别深,希望以后如果三生有幸,来生一定再做她的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成长寓言故事: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全文共 301 字

+ 加入清单

一棵苹果树,终于结果了。

第一年,它结了10个苹果,9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对此,苹果树愤愤不平,于是自断经脉,拒绝成长。第二年,它结了5个苹果,4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翻了一番。”这棵苹果树心理平衡了。

但是,它还可以这样:继续成长。譬如,第二年,它结了100个果子,被拿走90个,自己得到10个。

很可能,它被拿走99个,自己得到1个。但没关系,它还可以继续成长,第三年结1000个果子……

其实,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苹果树在成长!等苹果树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那些曾阻碍它成长的力量都会微弱到可以忽略。真的,不要太在乎果子,成长是最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永远的怀念郭永怀

全文共 9507 字

+ 加入清单

他是唯一一位在导弹、核弹和卫星都做过卓越贡献的“两弹一星”元勋,也是唯一一位获革命“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题记

郭永怀,生于1909年,山东荣成人,中国共产党员,国际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跨声速流中的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为人类突破“声障”,实现超声速飞行解决了重大理论问题,倡导了我国的高超声速流、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培养了优秀力学人才。担负了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我国的导弹与核弹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68年12月5日,因飞机失事牺牲,其骨灰被埋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他的塑像下面,陪伴他的还有与他一同牺牲的忠实警卫员牟方东。

郭永怀生平

郭永怀幼时聪慧,勤奋好学。1929年夏,进入南开大学预科班学习。1931年,郭永怀转入本科,攻读物理。1933年转到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1935年毕业后,他留校任助教兼做研究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郭永怀曾回家乡威海任教。1938年威海沦陷,郭永怀又辗转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半工半读,在那里,基于科学救国思想,他放弃了原来的光学专业,转入航空工程系,学习流体力学。

1939年,郭永怀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学生。经过一些波折,于翌年9月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在应用数学系主任辛格指导下从事研究。他仅以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可压缩粘性流体在直管中的流动》的论文,并获得了硕士学位。1941年5月,他又来到当时国际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中心——美国西岸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在航空大师卡门教授的指导下工作。他主动提出要进行当时空气动力学的前沿问题——跨声速流下连续解的研究,并于1945年获得博士学位。

1946年,西尔斯在康奈尔大学创办航空研究院。他特聘郭永怀前去参加业务领导工作,历任副教授、教授之职。他着重对跨声速理论与粘性流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先后发表了《可压缩无旋亚声速和超声速混合型流动和上临界马赫数》(与钱学森合作)、《关于中等雷诺数下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绕平板的流动》、《弱激波从沿平板的边界层的反射》等重要文章,解决了跨声速飞行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与此同时,为了解决边界层的奇异性,他改进了庞加莱、莱特希尔的变形参数和变形坐标法,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为人类突破“声障”做出重要贡献。为此,钱学森于1955年在《应用力学进展》杂志上发表文章,将这一方法命名为PLK方法。郭永怀因在空气动力学与应用数学中的研究成果而驰名世界。

1956,受人民中国感召和钱学森热情邀请,回到祖国。在国内工作的12年期间,他把主要精力放在组织、领导国内的力学与国防科研上,并先后担任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化学部学部委员、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二机部九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国防科委空气动力学专业组成员和空气动力学研究院筹备组副组长、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1956年,郭永怀参加了制订“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十二年规划”,担任了力学专业副组长。他和力学界的其他专家一起审时度势,分析国际上力学研究的动向,并根据我国的国情,制订出学科近期发展规划与远期奋斗目标,确定高等学校力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为我国随后若干年的发展方向确定方针大计。规划的实施使我国的力学研究从解放初期只有少量理论工作的状况发展到能够通过现场测试、大型实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多种手段进行重大项目研究的现代力学阶段。

50年代,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的发展。1957年,郭永怀在《现代空气动力学问题》的报告中,指出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应该是我国随后一个时期的重点研究方向。他和钱学森极力倡导在国内开展高速、超高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和爆炸力学等新兴学科的研究。为了将这些领域的研究铺开,他在北京组织了高超声速讨论班,研究探讨了许多前沿领域的重大课题,对我国高速飞行器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0世纪中叶,由于能源危机迫在眉睫和高速流动中电离现象的出现,磁流体这门新学科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郭永怀抓住这一苗头,于1961年在力学所筹建并领导了磁流体力学研究室。他为这个室选定了三大研究课题:磁流体和等离子体稳定性;磁流体直接发电;同位素的电磁分离。他还以敏锐的眼光指出磁流体发电原理应当和原子能技术结合起来。这是很富有创造性的思想。他亲自参加力学所电磁流体组每周一次的学术讨论会;60年代初,他组织了北京地区高超声速讨论班;他一方面要求大爆破问题组人员踏踏实实地学一本书,一方面又鼓励大家深入实际。他指导研究生从事这些新方向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对于新学科方向的发展,他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和精辟的见解。

60年代初,郭永怀指出了爆炸力学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并负责指导力学所爆炸力学室。他组织制定了第一个全国性的有关爆炸力学的规划,在爆炸力学的民用和国防应用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意见。这一时期,郭永怀还担任了核防护新技术领导小组副组长,并直接指导完成了《三峡水坝抗核爆炸模拟实验中相似关系换算》的技术报告。

郭永怀异常重视实验研究和实验设备的建设。为了在“一穷二白”的状况下开展力学实验研究,他提出了搞实验要符合我国国情的思想。他说:“就象高能物理研究那样,我们不能搞昂贵的大型高能加速器,但可以用小型设备来观测宇宙线;我们搞气动力的,不能一上来就搞大型风洞,而搞激波管和激波风洞却是力所能及的捷径。”

郭永怀是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和钱学森、周培源、钱伟长等一道,规划了我国高等学校力学专业的设置。他和力学家们运筹帷幄,认真研究了近代力学的发展方向,制定了学科的近期发展规划和远期奋斗目标,使我国力学学科的面貌大为改观,特别是近代力学科学一起步就有很高的基准,只短短的几年功夫,在某些方面就已接近于世界先进水平。

郭永怀对于国防工业和科研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涉及了许多重大的项目。

从1957年11月4日,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起,他就参加了中国科学院星际航行座谈会,大力倡导我国要发展航天事业,并就许多技术问题,如运载工具、推进剂、姿态控制、气动力、气动热等发表了许多重要见解和主张。在第四次座谈会上作了“宇宙飞船的回地问题”的中心发言,对气动减速、气动加热、烧蚀防热、回地轨道设计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还提出了利用举力面的设想。

在中国开始研制核武器时,他负责动力项目研究。提出了“铁条包布”的设计思想。为核武器真正武器化做出贡献。郭永怀还负责指导反潜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学和水洞力学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此外,在潜-地导弹、地对空导弹、氢氧火箭发动机和反导弹系统的研究试验中,他都作出了巨大贡献。此外,郭永怀还应两弹结合时期的需要,对我国核武器科研体制提出了重要设想。随后,当研制人造卫星提到议事日程上时,郭永怀参加了负责卫星本体设计的人造卫星研究院的领导工作。

1964年,郭永怀参加了再入物理工程的筹备工作。他认为应将再入物理现象的研究作为这个项目的理论研究方向,并明确提出建立高温物理所的主张,对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他亦费尽心血;1967年,郭永怀参加了空气动力学研究院的筹建工作,担任了主管技术工作的副组长。他首先就空气动力学研究院的服务对象、研究手段、重点设备、测试方法等提出了建议,并和钱学森一起为该院规划了蓝图,为以后空气动力学研究发展中心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为了发展我国的“两弹”事业,郭永怀呕心沥血,从理论到实践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多次赴现场参加准备工作。1968年10月,郭永怀再次赴青海,筹划我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试验工作。在离开青海之前,他对这次国家试验进行过评价发言。当时,试验的理论方面有“过早点火几率”问题;实验方面有设计内球新结构问题;材料加工方面正考虑产品自热和装配贮存问题;在整体系统方面有“弹、伞、机”的协同配合问题。郭永怀从这次热试验的准备情况瞻望1969年和以后的任务,大胆提出今后设计要重新考虑上述各方面的问题,为我国核武器的机动、安全、和小型化指明了方向。12月5日,郭永怀从兰州乘飞机返京。当飞机在北京机场着陆时,发生了事故,郭永怀不幸牺牲,牺牲时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拥抱,用身体保护了装有宝贵科研资料的公文包。郭永怀为我国的力学事业、国防科技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由于他的杰出贡献,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是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教书育人

郭永怀一直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主要学术领导人。他不仅在筹建研究室、培养人才、建设实验设备、规划研究方向、指导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而且还身体力行,参与许多具体课题的研究。

早在回国以前,郭永怀就同谈镐生探讨过回国后如何培养力学人才的问题。回国后,他始终把培养科技人才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1956年,我国恢复建立研究生制度。郭永怀积极筹划力学所的研究生培养。在第一批招生中,他一人就带了5名研究生,以后又亲自带过几批。他主张:培养人才要“言教、身教,以身教为主”。在教学和科研中,他自己做表率,经常同年轻人一道解决一个个具体的技术问题。在培养研究生和助手时,他注重使他们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都得到提高。他对年轻人的指导和帮助是启发式的、循序渐进的,重点强调掌握科研方法,提高科研本领,而不仅仅是解决某些具体问题。在他的培养下,研究生中有不少已成为所级学术领导人或博士研究生的导师。

1957年,郭永怀和钱伟长组织并领导了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他除负责研究班的日常组织工作外,还亲自执教,讲授流体力学概论。开课前,他把辅导教员找来,亲自带领他们到有关高等院校的实验室参观,对一些关键问题给予一些启示,再让他们为课程安排一个实验计划,使这门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临毕业前,郭永怀亲自指导安排学员们的毕业论文题目,并设法每周都同辅导教员和学员碰头,了解进展情况,帮助解决问题。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前后共办了三届,毕业生达290多名。现在这些学员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各个部门,特别是在国防科研单位和重点院校的力学系或力学专业教研室,他们起着顶梁柱的作用。

郭永怀在培养人才方面不遗余力。1958年,他兼任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和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教授,讲授高速边界层。执教中,每堂课都凝结了他的心血。他评论和分析学者们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使初入门的研究人员都深受启发,甚至终生受用。在讲到求解各种形式的NS方程时,他总是眉飞色舞,侃侃而谈,指出采用什么样的变换有希望获得成功,走哪一条路是徒劳的,会遇到什么问题,症结何在。凡听过他课的人都感到回味无穷。陆士嘉(普朗特唯一的中国学生,也是唯一的女学生,冯·卡门的师妹,也是杰出的流体力学家)也常常赶来听郭永怀的讲课。她当时曾评价说:“只有他能讲得这样传神。”在这期间,郭永怀创办了《力学学报》和《力学译丛》,并亲任主编,翻译出版了《流体力学概论》等多部学术名著,先后开展了新兴的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其成果不断引起国际科学界瞩目。

郭永怀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他将自己比作一颗石子,甘愿为青年人的成长铺路。他深感大批培养优秀人才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培养学术接班人这一艰巨任务在他的工作安排上占有突出的地位。他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这一点。1961年,他曾写道:“当前的打算是早日培养一批骨干力量,慢慢形成一支专业队伍。”随后他欣慰地说:“由于几年的工作,已经见到效果。”

人民的科学家

郭永怀是怀着科学救国的愿望漂洋过海的。受聘于康奈尔大学时,他就向校方表示“我到贵校是暂时的,将来在适当的时候就要离开”;为此,校方不让他从事机密工作。但空气动力学,特别是令人烦畏的数学难题,又不得不请郭永怀处理,他们便要郭永怀填一张表格,在“如果发生战争,是否愿意屡美国服兵役?”一栏中,郭永怀填写了“不”,对于让他申请加入美国籍的来信,一概置之不理。为此,他没有查阅任何秘密资料的权利,但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郭永怀从未流露出任何一丝悔意。

知郭永怀者莫过钱学森。当时已任力学研究所所长的钱学森,于1956年6月写信给郭永怀,盼他回国的急切之情跃然笔端:“永怀兄,我们现在为力学吧,我们已经把你的大名向科学院管理处‘挂了号’,自然是力学研究所,来,快来,快来,请兄多带几个人回来。”

“我们一年来是生活在最愉快的生活中,每一天都被美好的前景所鼓舞,我们想您们也必定会有一样的经验……

自然我们现在是‘统一分配’,老兄必定要填写志愿书,请您只写力学所……我们拼命欢迎的,请你不要使我们失望”。

1956年9月30日,郭永怀和妻子李佩等科学家历尽千难险阻离开美国,到达罗湖边防站,他们终于踏上了祖国大陆的土地。

回到北京,郭永怀便很快见到了先期回国的钱学森,他兴奋得流下热泪。钱学森推荐他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

不久,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接见了郭永怀,问他有什么要求,郭永怀焦急地说道:“我想尽快投入工作”。

回国后,郭永怀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了高超空气动力学、爆炸力学、电磁流体力学、飞行力学和固体力学的研究和指导工作之中。星期天和节假日他从不休息,经常是早出晚归,整天埋头书案,工作是他最大的乐趣。甚至连听音乐的时间也没有了。从美国带回来的两箱新唱片一直未拆封,后来他全部送给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他爱好集邮,自清朝以来的国内外邮票整整搜集了3大本,后来全部送给了国家邮政总局;他十分喜爱摄影,现在也顾不上了。

1957年初,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约见钱学森,让他推荐工程力学方面的技术负责人人选,钱学森毫不迟疑地说:“我看郭永怀完全可以胜任!他学术造诣很深,而且作风正派,工作扎实。”当时力学研究所的年轻学者回忆说,他们当时有疑惑,因为郭先生在美国学的是空气动力学,他没有摸过原子弹,美国人是绝密的,苏联也是绝密的,他怎么懂啊?实践证明,郭先生确实完全担当了信任。

据钱伟长先生回忆,那时很多人是教育救国论者,认为国家要脱去贫困落后只有大办教育,培养几百万大学生。郭永怀不例外,也就是这样想的。但他回国后一看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短短几年,就以发展生产建设国家为目标,建立了科学院、几百所大专院校和几百个研究所。新中国蓬勃兴盛的景象,使他无比欣慰。当国家要求他主持力学研究所和参加两弹工作时,他当然是欣然应命,努力从事了。

1957年,郭永怀还发表文章说:“自从1949年人民政府建立以来,买办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的工具被逐出中国大陆,广大的人民就真正地抬起了头,有了办法,有了保障,这个保障便是中国共产党。这几年来,我国在共产党领导下获得了辉煌成绩,连我们的敌人也不能不承认。在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时代,我自以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到祖国,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山河。”

“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革命队伍中的一员,我衷心希望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早日实现现代化,早日建设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对鼓舞全世界的革命人民。”

“由于执行了百家争鸣的政策,对所有问题我们都虚怀若谷,不经过讨论,就没有定论。对每一个方面我们需要权威,但是权威不能专有真理。这点,我相信一年以来,已经是做到了。”

1958年,教育界展开“教育革命”,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运动中也出现了“左”的倾向。有些人通过向空中扔十字架用库达-儒可夫斯基定理不好解释,就认为这个定理不对了;通过观察荷叶上的水滴可自由运动,就说NS方程的边界条件是不对的;通过当时的设计部门说,飞机的阻力现在还不能用边界层理论算,就认为边界层理论没用。他们请来郭永怀,想让他赞同这些“新发现”,不料郭永怀说:“我常想,一个新发现,要推翻什么东西,应该有以下工作。第一,要经过慎重的思考,你们说的问题,没有经过慎重的思考,只看到了表皮现象,就做结论。第二,要有真正的胆识,敢于做研究。你们对荷叶很有胆量,但不是科学的胆识。第三,要有毅力,可以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要有非搞清楚不算完的毅力,你们不是这样,是凭一时的热情冲动”。既中肯又有理有节,反对了“左”的倾向,又教育了青年。

他曾不止一次地对青年们说:“我给你们提的建议看法仅供你们参考,不一定按我的办法做,一切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郭永怀回国后指导的研究生之一的李家春院士(中科院)回忆说,当时郭先生刚回国不久,许多专业词汇还不能准确地用中文表达,但他坚持每次授课必用汉语。遇到一些专业词汇,常常说出几个译名,问听课的学生和助教,当他的译名得到认可时,郭永怀像学生做出了一道难题那样高兴。他的另一个学生俞鸿儒院士(中科院),记得郭永怀第一次与他们谈话的时候,曾经给他的学生一种“特权”,只要是学术问题向他请教,什么时候都可以。

张涵信院士(中科院)回忆:“彬彬有礼的郭永怀先生,对力学工作十分严肃认真。他甚至连Supersonic是翻译成超声速还是超音速,Euler的名字为什么翻译成欧拉等讲究。他主张读经典著作,他说这Prandtl的时代是流体力学的丰收期。Prandtl本人是个大权威,有学识有经验,书写得全面深刻,因此应该学习他的‘流体力学概论’。”

1963年前后,当时在清华大学工作的张涵信同志投寄了一篇由他和郭永怀先生联合署名的论文,经审查通过后送请郭先生最后定稿时,他大笔一挥把自己的署名勾掉。并表示:“国外的工作条件比国内优越得多,如果不是为了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我何必从国外回来!说实在话,我从回国之日起,已把个人科研上的得失置之度外。我认为不署名有利于青年人增强独立工作的意识,有利于他们迅速成长。”

钱伟长被划为右派后,郭永怀仍委托他做不记名的力学学报审稿工作。曾有一名牌大学的教授投稿给《力学学报》,经钱伟长先生审阅,发现有很多基本的力学概念是错误的,并认定论文中有51个错误,认为该论文不家发表;论文作者竟然提出“左派教授的文章不许右派教授审查”的无理要求。郭永怀先生义正词严地说:“我们相信钱伟长的意见是正确的,这和左右无关”。钱伟长多年后回忆这段往事时,仍然激动不已。他说:“这才是堂堂正正的正直学者”。

1961年7月,他被批准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得知后,一上班,他就喜笑颜开地对对事说:“我入党了,像我这样的人,在美国学习、生活、工作多年,家庭出身又是地主,我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党对我是多么的信任……”同事说:“祝贺您!祝贺您”,他谦虚地说:“我刚入党,是个小学生,你是老党员,你是我的老师”

他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和当选为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之后,有位年轻同志打趣说,郭老当大官了!没想到一向为人随和的郭永怀竟板起脸来说:“我们回国的目的都是为了报效祖国,你们乃至二三代科学工作者都要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铺路石,要有思想准备吃苦受罪,不要为名利所累!”

中央出于对科学家的保护,认为郭永怀等科学家外出不宜乘坐飞机,要乘坐火车。为了节省时间,郭永怀总是乘坐飞机,尤其选择夜航,他说:“乘飞机节约时间,夜航打个盹就到了,第二天可以照常工作。”他还说:“我是学航空的,学航空的人都不敢坐飞机,那让谁来坐。”充满一种谭嗣同式的大无畏精神。谭嗣同说过:“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郭永怀先生就是这样一种悲天悯人、敢于担当、舍我其谁的人。反观今天一些改革家,改革失败让别人来承担代价,自己越改越富,群众却被越改越穷。

成功的奥秘

郭永怀的学生辈同事郑哲敏院士(中科院)回忆说:“郭先生在国外主要是从事理论工作和解析工作,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他选定的课题都是国际上的难题。他不畏艰险硬是坚持用解析方法把它们做到底,得出重要的结论。这些工作使他在国外学术界有很高的声誉。为此人们往往把他看作一位单纯的理论家。使我感到意外的是,他也很重视新技术和实验工作,而且为新成立的中科院力学所带来了新技术和实验手段。这至少包括当时世界上出现不久的激波管技术和等离子体动力学。后来我了解到,原来在郭先生准备回国之前,他曾经专门考察过他认为为我国科学发展所需要的新技术和新领域。”

郑哲敏院士和李家春院士在《科学和技术结合的典范――纪念郭永怀先生诞辰九十周年》一文中恰当的总结了郭永怀先生一生的工作,“他总是将当前有重大应用背景的科学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尤其是同国家结合民族利益紧密相关的问题;他善于通过观察和思考,提出既能反映问题本质,又能具体进行定量分析的简化数学模型来进行研究;他能运用一切现有的有效数学手段,或研究和发展新的数学方法,得到满足工程需要的解答;分析所获得的结果,深入研究其中的规律,进一步指导未来的工程实践。这是他取得重大科学成就的关键。”

郭永怀先生在国外求学期间,曾师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数学系主任辛格教授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冯·卡门教授,他们都是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的传人。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于20世纪初发源于德国的哥廷根大学,由知名的数学家菲利克斯·克莱因和力学家普朗特开创,并由普朗特的学生冯·卡门将其带到了美国。理论与实际、科学与技术,数学科学与应用科学密切结合是该学派最具代表性的的治学理念和学术风格,他们主张从复杂的扑朔迷离的问题中,寻找出最基本的物理过程,然后再运用简化了的数学方法加以分析,从而把理论与设计结合起来。郭永怀先生无论是在参与“两弹一星”的研制,还是授课育人无不以此为指导思想。良好的学术交流环境和民主作风也是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之所以很吸引人的秘诀,良好民主作风体现之一就是举办讨论班,冯·卡门受益于这样的讨论会,“在学术讨论会上,我不仅结识了许多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而且对各个科学分支――从初露头角的原子理论到沙漠的砂粒运动都怀有浓厚的兴趣,日后我不独钻一门,能从事空间技术多方面的研究工作,正是靠在哥廷根打下的基础”,并把这个优良的传统带到了美国,发扬光大。他每周主持一次工作会议和一次学术活动,每周都开,从不间断。在工作会议上,他希望每个人都报告自己的工作,不管是教授还是学生,讨论十分活跃,说错了也不要紧。“开始时,有些同学感到,怕提的问题暴露出自己知识贫乏。不久,他们便发现这种集体‘会诊’对解决问题大有好处”。现在由于郭永怀先生将这一传统带回中国并发扬光大,举办讨论班的做法已经全国遍地开花,一片喜人的景象。当年郭永怀先生在中科院力学所的电磁流体力学研究室也组织了每周一次的研讨班,集中攻读留比莫夫的有关专著,并研讨相关的几个研究方向。讨论的气氛非常热烈,常常为一个有歧见的问题争吵得脸红脖子粗,结果总是郭先生的意见成为定论,大家常为郭永怀先生的许多真知灼见所折服。

钱学森说:“我认为郭永怀同志是一位优秀的应用力学家,他把力学理论和火热的改造客观世界的革命运动结合起来了。其实这也不只是应用力学的特点,也是一切技术科学所共有的,一方面是精深的理论,一方面是火样的斗争,是冷与热的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里没有胆小鬼的藏身处,也没有私心重的活动地;这里需要的是真才实学和献身精神。郭永怀同志的这些贡献,我想人民是感谢他的。周代表党和全国人民对郭永怀同志无微不至的关怀就是证据。大家辛勤工作,为翻译、编辑和出版这本文集(郭永怀纪念文集)付出了劳动,也是个证据。是的,人民感谢郭永怀同志!作为我们国家的一个科学技术工作者,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而人民的感谢就是一生最好的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永远的伙伴作文550字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谁的微笑灿若春花?谁的安慰暖若春阳?谁的关心细似春雨?是她,我的好伙伴——胡婧嬬。她,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樱桃似的小嘴能说会道,脑后的马尾辫不是左摆就是右摇,难得几回安宁。

从上小学以来,我俩就是同桌。我们一起玩耍,一起上学,一起放学回家,一起写作业……可以说每天都形影不离。在小学五年的时间里,我们之间发生过许多的事情,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一次。

那天,阴沉沉的天空如人忧郁发愁的表情,雨一直下个不停。我与胡婧嬬因为一点点的小事发生了矛盾,我特别生气,就狠狠地在桌子上画了一条醒目的“三八线”,可是她总是不经意地超过线。我望望她身上穿的白褂子,嘿,白褂子与黑墨水正搭。我趁她不注意时将黑墨水滴到了“三八线”上,并暗自窃喜。放学了,雨好像没有要停的意思,同学们一个个都被自己的家人接走,我孤孤单单地站在教室门口盯着大门口。这时,胡婧嬬拿着伞走过来,说要送我回家。我稍稍一怔,轻声地问:“为什么?我在班里说了那么多气你的话……”我还没有说完,她就打断了我的话,说:“我都知道,没关系,因为我们是好朋友。”听了她的话,我感觉全身舒畅多了。雨一直下着,地上汇成了一条小溪。我俩在这独有的乐声中,咯咯地笑着、唱着、跳着,直奔家的方向。

自己像朵花,则朋友就像叶子,许多人只会看到花的娇艳,却看不到叶子的翠绿。只有花知道,有了叶子自己才是最完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永远的记忆700字作文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应该是初一认识的,刚开始大家谁也不认识谁,但好像是你先和我交往的,我的性格比较内向,你的开朗也带动了我,慢慢的我们形成了‘四人帮’还记得过去吗?我们几个每星期都去补课,每次补完课,我们都并排骑车,把一条本来就很窄的路给堵住了,不管后面的车有多么多,喇叭按的有多响,我们只是快乐潇洒的聊着天,每次都聚集在我家,大家打打闹闹,总是搞的一团糟,但很快乐。你个子最小,但鬼点子最多,经常整那位**杰。想你了,至少我想你了,我们三个都想你了。

我也恨你,那次军训你总没有忘记吧!我认为那不是军训,那是一个可恨的教训,只是来了晚了些。军训结束后的第一天,你来我家找我说明天去河里游泳,可我下午去一看那河怎么可以啊,太……我拒绝了,但你还是把你的手表放在我这,说到时间一定去,再把表还你,但我还是不想去,当你准备走的时候,我在楼上喊;等一下,明天我不去了。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见,我想没什么的,少我也没什么。

可谁知道,你竟然和别人去了那条千百年间拭去无数人生命的炼狱——长江……你怎么可以去,唉!或许我答应了你,接下去就不会发生那些事了,我可能会阻止你,但你不一定会听,唉。。现在悲剧都发生了,说什么都晚了,何必再悲伤下去,你不是每天都嘻嘻哈哈的吗,你也不想我们因为你而整日沮丧吧!

我们四个现在就剩三个了,还有一个去了别的地方读书,我和**杰也不在一个班了,多么怀念过去啊,再也不可能了,大家都要走新的路了。你的离开或许是对的,接下去的人生长满着荆棘,充满着烦恼,早点离开也是种解脱吧!你的表我已经扔入了长江,戴着它步入天堂吧!一路走好。那个谁不是说过吗,不要急的,早晚大家都要在那集结的。你永远的兄弟朋友同学们泉逍杰我不是那种你们看完不转就咒你全家死光光的人,但凡有颗良心的人一定把爱传递一下,三兴初中的一定要转。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微弱的星光作文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他,是我的朋友。他真的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甚至除了父母就没人在意。

他家很穷,但他也不争气,成绩在班里就是倒数的。他的父母对他已经绝望了,准备让他上完小学就辍学。

那个夏天,热的可怕。晚上的时候,我便出门纳凉。夏夜的天多美呀,无数的星星眨着眼睛,似乎是一颗颗璀璨的明星嵌在了深蓝的夜幕中。淡淡的荧光在草丛中闪烁着,我的脚步越来越轻快。这时,忽然出现了一丝不和谐,树上传来沙沙的声音。我心里很害怕,但好奇心引诱着我向前走。

近了,近了,是他。硕大的汗珠从他的脸颊上滑落,在星光下闪烁着。他在摘苹果,我可以看出他很熟练,青绿色的苹果渐渐堆满了他的袋子。“你在干什么?”我看着他问。

他似乎是受了惊吓,脚踩空了,便掉了下来。我大叫着跑过去,第一次有一种叫做恐惧的魔鬼揪住了我的心。他顾不得疼,很敏捷的捂住我的嘴,“别叫。”他松开了手,“我在摘苹果,一会还要摘酸枣。我妈病了,很想吃苹果。我做不了什么,只好摘些酸枣卖,或许可以帮她。”他的声音出奇的平静,让我的脸微微发烫。

“哦。”我沉默了,我何时为我的父母想过呢?脸越发烫了,“我帮你摘吧。”总要帮他做些什么的。“不用,陪我一会吧。”他默默的向我诉说他的自卑,我也越发沉默,“我一无是处,学习不好,还不如在家多帮妈妈分担一些。”他几乎只有我一个朋友,似乎真是这样的。

我默默地望着那颗很小的星星,它发出微弱的光。我向他告别,他不是一无是处,他拥有的是别人永远也无法拥有的东西。

漫天的星星,闪烁着刺眼的光。我更愿意看散发着微弱却柔和的光的星星。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永远的美丽作文800字

全文共 866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我见过许多美丽的女孩,在城市里,在路上,在田野里,她们有着装饰和自然之美。外在的美固然重要,而内在的美更是为永远的美丽。要说这世上谁的美丽最为永恒,发自内心地说:母爱之美最为美丽,最为永远,它是当之无愧的。

母亲并不漂亮,她很朴素、善良、纯纯的一幅农村人的自然写照。她没有部分城市人的浓妆艳抹,更没有城市人的穿金戴银,更不存在妖娆婀娜。但母亲贤惠,真是,勇于担当,并为生活奔波劳累而不屈地坚韧着。这足以让我感到自豪,并为之而努力。

然而,岁月的记忆,母亲老了很多,为了我和哥哥有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母亲一直没停下工作的步伐。由于数次加班,见母亲的面容变得日渐苍老。于是,现在的我就多了一个念想,那便是每天盘算着母亲何时能休假,可以更多地和她聊聊天,谈谈家常。可是每当我想起这些的时候,心底更多的是心酸,是为母亲的辛苦而心痛。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每次和她谈家常的时候,我便会努力讲一些有趣的乐事去逗她开心,给她带来快乐。我喜欢母亲的笑,因为很美,很美。

我想,这也是我力所能及的事了吧!但我希望,我能在我未来的时日里能做得更好。

母亲为了我,可以说是牺牲了她大半辈子的青春,从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变成一个任劳任怨,勤俭持家的贤妻良母。看着母亲外貌的变化,心里总是每每的酸涩,眼泪总会乱了方向地激涌而出。

尽管有过很多的不可能,为了我,她付出了许多的艰辛与劳动,打破了多少种不可能,流淌过多少的心血与汗水。多少个春夏秋冬,多少次的风吹雨打,却也始终磨灭不了她对我的一片痴情。她的好,真的很美很美!深深地印在我的心底,并永远地去感悟铭记。

桃花潭水深千尺,也不及母亲爱我的那份情啊!

尽管岁月的打磨在母亲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但母亲内在的美和外在美得以延续和传承,这不正是我们现实生活的具体写照,不正是我们社会所需要而缺少的吗?不也正是一个民族素质提高的希望所在么?

母亲是美的化身,母亲对我的情意,更是她永不逝去的美丽,成为我健康成长,发展导向的理想航标。

最后,请允许我再说一遍:世界上永不逝去的美丽,在于谁,是谁给予的?是母亲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永远的守灯人读后感1000字

全文共 1016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暑假学校发了一本散文集让我们回家翻阅,培养我们的阅读能力。只是我素来是不喜读书的性子,暑假一到,便玩疯了,那书也不知被我丢到哪个旯旮去了。

再次想起的时候是一个夜晚,不知什么缘故,我失眠了。闭着眼睛却怎么也不见周公,不得已,我起床开灯,无意间想起学校发的那本书,本是随意找找,竟真叫我找到了。

或许是因为夜晚读书的原因,或许是由于失眠,又或许是因为作者的文笔太引人入胜,我被书中的故事所深深吸引。

那位守灯人令我感动,他如一盏灯,在作者乃至我们读者心中闪烁着炫目的光芒,永不熄灭。

其实我的心里也有一盏灯。

幼年时,隔壁有一位姐姐,我上小学,她念初中。她成绩很好,其用功程度也令我自叹不如。

每天清晨,当我还在梦乡时,她便已经起床,大声朗读英语课文,发音绕口的让我想哭;当我还坐在电脑前玩耍时,她已经跑完了800米;当我还在为几页的作业而抱怨多时,她已经闷声不响地做完了几套试卷。

这位姐姐曾是我的噩梦,每当我犯了什么错时,妈妈总会将她与我比较,而每次都是我完败。

她就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我一直不喜欢她,虽然她很优秀。

让我对她改观,是有一次母亲去考驾照,将我丢在了她家。

那天,我睡在姐姐的房间,当我躺在床上时,书桌的灯依旧是亮着的。睡意朦胧之间,我问她:“姐姐,你不累吗?这么辛苦是为了什么?”

她愣了一下,拉开抽屉从里面拿出一张明信片递给我。说道:“累呀,怎么不累。但是如果累一点,我能实现梦想,累也值得了!”

看我接过明信片,她又说道:“这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付出和回报是成正比的,我一直很想去上海复旦。所以,我必须像一头黄牛,默默踏步前行。所有的努力也只是为了让这梦想不是‘美人如花隔云端’,哪怕黄冥长天,纵然绿水波澜。”

她说这话的时候,神色坚定,台灯的灯光倒映在她的眼里,仿佛漫天的繁星。

我又看了看明信片一一复旦大学,真的很美。在睡着前,我想,总有一天我也要去复旦大学。

那位姐姐在我心中点亮一盏灯,这盏灯明亮了很多年。

夜,渐渐深了。一切都进入梦乡,我合上书,关了灯上床,渐渐有了睡意。

或许有的人不经意间为别人点亮一盏灯,连他自己也没发觉。灯,明亮了自己也明亮了他人。

恍惚间,我想起小时候因为跟父母闹别扭,一气之下冲出家门,徘徊到深夜,满以为他们都睡了,却没想到,家里的灯,依旧亮着。那灯晕黄而微弱,却温暖了我许多年……

灯光,无处不在,只要你肯点亮,只要你肯发现。

如果我们去点亮一盏灯,虽然不能永远地璀璨,但能照亮那些原本黑暗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永远的怀念郭永怀征文600字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郭永怀是中国著名空气动力学家和应用数学家。中国两弹元勋。

1933年,郭永怀进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38年在西南联大改学航空工程。1939年考取中英庚款留学生,进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半年后他和钱伟长、林家翘以优异成绩和出色的论文获得应用数学硕士学位。1941年5月他到加州理工大学师从航空大师冯·卡门,研究当时空气动力学的难题“跨声速流动的不连续性”。1945年他以这项重大研究成果获得博士学位。

1946年郭永怀到康奈尔大学与西尔斯教授创办航空研究院。在粘性流体力学和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等前沿领域取得了许多成就。

1956年郭永怀回国,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清华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二机部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国防科委空气动力研究院筹备组副组长等职务。

1960年郭永怀参加中国的核武器研究工作,担任二机部九院副院长。1961年任第一颗原子弹爆轰物理试验场外试验委员会主任委员。对核弹的武器化和系列化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氢弹的结构设计、飞行弹道空气动力学的有关试验作出了巨大贡献。

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在参加完我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发射准备工作,返回北京时,因乘坐的民航班机失事,不幸牺牲。12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授予他烈士称号。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永远的怀念郭永怀

全文共 2097 字

+ 加入清单

“我自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到自己的祖国,建设美丽的山河”。郭永怀,20世纪世界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在他的研究基础上,人类实现了超越声速的飞翔。他是"两弹一星"的功勋专家,被誉为中国核武器早期研制的三大支柱之一。他满怀报国热忱,回国参加建设,十二年后飞机失事,以身殉职。《永远怀念》讲的就是关于他一生的故事,作为大学生的我看完短片后,内心发出了这样的声音:“我们将永远的怀念他——郭永环!”

(一)我们怀念他选择的救国之路

我们怀念他的高瞻远瞩,为我国航天发展事业开创了一片崭新的蓝天。记得短片里描述年少的郭永怀因为看到日本人在中国空中投掷炸弹时中国人的束手无策,他热血沸腾地作出了这样的选择。郭永怀经过艰难跋涉,最终到达昆明的西南联大。在那里,他放弃了原来的光学专业,转入航空工程系学习流体力学,这让他的导师颇为可惜,但在郭永怀看来,学习航空工程是一条更实际的救国之路,这成为他致力一生的专业。这样的选择让我们毅然的看到了他的那片理智的救国智慧,作为当代的我们大学生是否应该时刻思考一下我们的学识价值,我们的崇高理想的价值,我们的将以怎样的学识价值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生存的这个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是我的第一次心灵洗礼,所以我们将永远的怀念他的选择。

(二)我们怀念他对我国国防科学技术事业的重大贡献

我们怀念他的人生贡献,为祖国的科研领域做出了杰出的成就。郭永怀是唯一一位为中国核弹,氢弹和卫星实验工作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在中国开始研制核武器时,他负责动力项目研究。提出了“铁条包布”的设计思想。为核武器真正武器化做出贡献。1956年年底,刚刚成立几个月的力学研究所迅速发展为全国力学研究中心。不久,郭永怀受命出任研究所常务副所长。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了化学物理系,郭永怀出任首任系主任。这期间,郭永怀创办了《力学学报》和《力学译丛》,并亲任主编,翻译出版了《流体力学概论》等多部学术名著,先后开展了新兴的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其成果不断引起国际科学界瞩目。在中科院组织的星际航行座谈会上,郭永怀提出我国要发展航天事业,并就运载工具、推进技术等问题发表了许多重要见解。不久,他当选为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1965年,我国将研制发射地球卫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郭永怀负责人造地球卫星设计院的领导工作。郭永怀还负责指导反潜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学和水洞力学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此外,在潜-地导弹、地对空导弹、氢氧火箭发动机和反导弹系统的研究试验中,他都作出了巨大贡献。在郭永怀的努力下, 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郭永怀牺牲的第二十二天,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了成功!这些贡献是郭先生一生的奋斗结晶,他以他崇高的学识和思想境界为中国在科研成果的几乎每一个环节上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奉献,所以人们将永远的怀念他。 (三)我们怀念他的兢兢业业和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

我们永远的怀念他那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在短片里我们看到和听到他在青海沙漠上基地的真实描述时,我想我被震惊了。 那里不能搭很多帐篷,也不能修什么,如果修呢,卫星就知道你来试验来了:那里夏天冬天很冷,那些工作服不是按照每个人的体形做的,个子矮得穿得很大,个子高的到肚脐那,那鞋都是很大的鞋,夏天穿的走起路很滑稽,很笑人,因为都不合身得也不合脚;那时的郭永怀51岁,年过半百,他同时兼顾着力学所和九院,在北京和海拔3000多米青海基地之间来回奔波着住也跟我们一样,住在小平房里,工作忙的时候通宵达旦,他特别累的时候就躺在没垫被褥的铁皮床上。休息一回,完了一后跟工作人员一起工作。中午吃饭也都围在餐桌边站着吃,凳子也没有。如此的工作环境,我们没有看到一丝一毫的抱怨,我们看到的只是四处奔波、废寝忘食工作的身影。我们不禁感慨这是以何种的工作精神在支柱着这位年过半百的他,所以我们怀念他,怀念他的工作态度和精神。 (四)我们怀念他的爱国情怀

我们永远的怀念他的爱国情怀,高尚的情操。短片里看到郭永怀的飞机失事的那一幕:当人们从机身残骸中寻找到郭永怀时,吃惊地发现他的遗体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烧焦的两具遗体被吃力地分开后,中间掉出一个装着绝密文件的公文包,竞完好无损。可以说,在飞机遇险、生命将尽的最后瞬间,郭永怀想到的只是用身体保护对国家有重要价值的科技资料!钱学森先生深情的说:“这里没有胆小鬼的藏身处,也没有私心重的活动地。这里需要的是真才实学和献身精神。郭永怀同志的崇高精神就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如果一个人在生命完结的那一刻,还能想到用自己最后仅剩的躯体去保卫者国家的机密,那么他将是何等的英雄和智者。他在辽阔的中国土地上生的渺小,但是他的死绝对是伟大的 ×尾记

我想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对他的缅怀将日益深切,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卓越贡献,不会忘记他为国家富强、科学进步而无私奉献、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新一代大学生的我们也将永远会记得他的瞩目精神,在这位先驱的注视下,为祖国的明天开始每一天的奋斗不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永远的避风港作文700字

全文共 729 字

+ 加入清单

家,多么熟悉的字眼。一看见它,一股暖流就能悄然升起,眼前浮现的全是温馨的画面。家,是一个幸福的港湾,一个温馨的地方。在这里,我们永远是最幸福快乐的,我们享受着幸福快乐的童年,体味着成长的滋味……

小时,每天脑海里想着外面的世界,一心想挣脱父母的保护。而父母则用“家”这个字眼来教育我,我并没有听进去。而当小伙伴之间发生打闹,我害怕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家;当一人在外,夜幕降临,我恐惧时,第一个想到的还是家;当在外受到欺负,我委屈时,第一个想到的仍然是家……

渐渐长大,上小学了。我居然有些舍不得离开家了。上课也经常心不在焉,下课也不愿“龙腾虎跃”了,只盼着早点放学,好回家。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更盼望回家了。不过想法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想回家,是想不上课,我想回家,是想看电视……有时,因为考试不如意,我甚至有点恐惧回家,我害怕受到批评。在那时,家是一个让我喜爱又让我忧的地方。

不过,自从看见电视上的杀人犯,抢劫犯等新闻,我就觉得毛骨悚然。唯一让我感到安全的就是家。每天只希望早点到家,看见熟悉的大门,进门后,看见熟悉的家居摆设,看见亲切的爸爸妈妈,一种安全感包围了我的心。每当看见电视中的流浪儿,再看看现在幸福的家,一种幸福感充斥了我的心,当家人在外人面前夸起我,当别人称赞我们家时,一种自豪感涌上心头。

现在,我更了解家了,家是每个人生命的一部分,家让我拥有了父母,家让我不受风浪的打扰,家让我快乐成长,家让我懂得亲情和快乐。家是每个人心灵的慰藉,是每个人口中的骄傲。

我想家,我想家带给我的一切幸福;我怕家,我怕家中的一切不愉快;我恋家,恋家带给我的的点点滴滴。天天生活在亲情之中,没有风浪,累了,受伤了,就回到家的怀抱,让家替我疗伤。我想说,我爱我的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永远的小兔子精选

全文共 899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暑假,我请妈妈给我买了一只小兔子来养,买回来后,我把小兔子安置在一个笼子里,笼子里食物充足,光线充足。兔子整天无忧无虑,对我也放松了敌意。我想,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小兔子整天吃吃睡睡,像个啥呀!所以我决定把小兔子带到乡下去“散散心”,活动活动,不要成为一只小懒兔。出乎我的意料,它很快爱上了那块长满杂草的土地,在上面玩耍睡觉。这时它还不会跳,只能慢吞吞地用后腿吃力地走。有时,我在院坝里做作业,小兔子就在我周围小跑,一会儿去向小狗扮个鬼脸,一会又神气十足地用后腿踢踢鸡舍。

有一次,它竟然学着我的样子坐在地上翻起书来,一翻就是一大叠,可逗人哩!看吧,连动物也在努力学习,何况是人呢?

我不管它。就是大门敞开着,它也顶多只在门口站上一会儿,决不跑出去。

渐渐地,它学会了兔子都有的本领——跳,而且胆子也大了许多,有时会跳出门去,但不久就会回来。我也很放心,在学校跑步得第一名的姐姐也追不上它,它每次都乖乖地回来。我还记得有一次,它回来时后面跟一只大狼狗,多亏小狗“护驾”,才没有酿成悲剧,但是却让小狗和它化敌为友。

我默默地看着。这小家伙跳到我面前,我用手摸了摸它那细腻的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蹭我几下。

这是暑假的最后一天了,我坐在树下和小伙伴玩“跑得快”。它居然跳到我的两条腿交叉形成的圆圈里,我不在动了,生怕吓跑它。过了一会儿,我朝下一看,这家伙睡着了。我用一只指头轻轻点了一下它,它没动,睡得好香!还不时蹭蹭我,难道在做梦……

暑假过去了。我告别了小兔子回城里上学了。不过每周我都会回来一次。

小兔子长得又结实又强壮。其实,如果它不长就好了,现在爷爷和外婆要决定把它杀了,在我的万般阻拦下,他们才没有动手。

周末,我依旧去看小兔子,见外婆正把小兔子给别人。

“外婆,你干什么?”我大吼到。

“没……没什么,我让它帮我看一下兔子是公是母。”外婆强颜欢笑。

“噢,那就算了,最好是母的,多生些兔宝宝。”我嘻皮笑脸地扮了个鬼脸。

我越想越不对劲儿。看兔子为什么找个五大三粗的,像个杀猪的男人?谁会特意骑车帮你看兔子?对了,车上的筐里还有许多大兔子!

糟了,我赶紧跑出去,摩托车已经发动了,走了很远。我含着泪水追呀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永远的爱作文500字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像一个会彩色魔法的魔法师,它时而像甜甜的棉花糖一般温柔,时而又像冰冷的雨滴一般严厉。不同形式的爱每天都围绕在我们身边,陪伴我们成长。

那是一个晴空万里的下午,我在一次新东方小考中得了九十五分的好成绩,当我得意洋洋地把试卷给妈妈看时,她的眼睛一下子变得亮亮的,吃惊中透入出一种欣喜,她在我脸上亲了下,温柔地说道:“你太牛了!可以拿那么高的分!我带你去吃自助海鲜吧!”赞美声像微风一般一阵阵拂过我的脸颊。我全身轻飘飘的,满脑子是想爸爸回来时会给我什么奖励,心中不禁感到无比自豪!

时间缓慢地流动着,六点一刻、七点半、八点……门终于在一瞬间被推开了。我像小鸟一般立刻迎了上去,把四四方方的试卷递给爸爸看,他接过试卷后,一题一题地仔细看着……虽然试卷只有两页,但是我却觉得他看了半个世纪那么长。终于,他发话了:“考得不怎么样,要好好背单词,你的错因好几分都是扣在单词不熟的问题上,平时要都加巩固!单词是靠反复记忆来加深印象的,不是今天背出就好了!”爸爸的话透入着严厉,虽然我知道他也十分爱我,但我还是偷偷地哭了。

不过,爸爸的严厉是有回报的,这件事过后。我吸取了前面的教训,成为了班里第一个三连满分的获得者。

父母的爱就像甜甜的棒棒糖,给予我们甜蜜;有时又像一阵寒风,严厉指出我们的缺点,他们的爱也让我们成长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永远的记忆作文

全文共 878 字

+ 加入清单

灿烂的阳光下,我坐在一把小木椅上。享受着成都不多见的阳光。正当我舒服极了“哼哼”时,突然——我摸到了一张硬硬的东西。我抽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张照片。上面是我笑嘻嘻地拿着一本《论语》与妈妈的合影照。这时,我记忆的大门被打开了。

那是两年前,我妈妈把我叫到她的房间。问我:“儿子,今天开始我们每天读十分钟《论语》,好吗?”不等我回答,妈妈便打开了《论语》。我好奇地问道:“‘後’是什么东西?”“这个等你读了以后就知道了!”于是,我便开始了我的“论语”之旅。

可是,当我读了几个月之后。对《论语》与其他古文的新鲜感就消失了,便想“罢工”。终于,有一天,我忍受不了那“要命”的十分钟。便当着妈妈在的时候把《论语》的封面撕了个破破烂烂。然后,像一个胜利者一般骄傲地,大摇大摆地走了。只剩下了目瞪口呆的老妈与可怜巴巴的《论语》,它好像在说:“主人,你也太过分了!你妈妈苦口婆心的教你。你不听也罢,还“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与此同时,我坐在房间里,想好好的发一场火。当我正要发作时,妈妈敲门准备进来,“走开,别烦我!”妈妈平静地说:“儿子,我刚才也非常生气,我也想发火。但我忍住了,因为《论语》上说‘不迁怒’,我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是我所努力的方向。”说完,她便离开了我的房间,留下了一片寂静的空气和发呆的我……

渐渐平息了怒气的我,坐在房间里冷静下来。好好想了想刚才的所作所为,的确有些冲动。几个月来,每天背诵的效果已经显示出来了。现在,我背课文的速度比以前快多了,以前需要背1个小时的课文,现在只需30分钟。不仅如此,还有一个大好处,《论语》中说:“不迁怒,不二过。”我和妈妈都在努力着,看着妈妈在努力,我也跟着努力,我现在已经不像以前一样发脾气了。可我现在却要扔了这两个“大好处”!最后,我想清楚了。我很后悔地向妈妈道了歉。妈妈见我“悬崖勒马”。十分高兴。正当我和妈妈笑嘻嘻时。外婆偷偷按下快门,将它定在了一格之间。那本《论语》也高兴地说:“主人,我原谅你,以后可不许这样了。”

太阳早已落下,阳光已经散去。我的回忆被打断。我最后看了一眼照片,走开去,回忆的大门被关上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沿途的星光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54 字

+ 加入清单

沿途星光,照亮我前进的方向。

——题记

我认为我不可能失败,之前的同学朋友无不这样认为。但我似乎错了,高中生活一开始就受到了一个打击:竞选副班长失败了。

无论是自身的能力,还是以我目前对新环境新同学的认知,这个结果都让我难以置信。当我拿着一张自认为一气呵成的三四百字的讲稿时,别人抱着的是一沓修了又修,改了又改的演讲稿,但我没想过我会落选。后来结果是我以五票之差输给了一个男生。那节晚自习,我什么都不记得,悲伤、尴尬、愤怒、失落一齐涌上心头。我将那张随意写成的讲稿狠狠地扔在地上,不知道是气它还是气我自己。

我一直对自己的能力相当自信。小学时担任班长、大队长等职务,初中担任各个活动的组织者,所取得的成绩赢得了很多赞扬。在演讲方面,从三年级第一次参加学校演讲比赛开始,我的口才就备受瞩目……然而日积月累的优越感,却在那晚彻底溃败,我仿佛跌入了谷底。这个班级,这些同学,他们知道什么?我本来就不愿向这些陌生的同龄人敞开心扉,现在,面对这些忽视我的人,我更不想融入他们!

晚自习下课后,那个选上的男生的一句“没事吧”成了我“发作”的导火索。我相信我当时一定是以极自命不凡甚至到丑恶的嘴脸,质问他中考考了多少分而后甩头离开的。回家的路上,我和初中的朋友同行。我一边走,一边用不屑的语气说着这些新同学的种种。也许是不服,也许是不满,也许是遗憾,也许是难过,人群中,我竟然放声大哭。这种心情就像中考成绩公布那天一样,所有人都认为我能做得很好,可最后我让所有人失望,包括我自己。朋友中一个在安慰我,一个却在大笑。我很不解地看着那个笑我的朋友,他斜背着书包逗我,路灯将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你别当你多了不起,你什么都算不上!”他一如既往的玩世不恭,“你只想到你自己,不会看别人!”“是时候该成长了,你太任性了,就觉得自己优秀到要被别人众星捧月?记住,没有人生下来就很优秀,并且一直优秀下去。你知不知道其实你应该感谢他们,是他们让你认清自己,也只有他们能让你超越你自己!”他远去的背影渐渐消失在黑夜里,我则在原地驻足。

我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我想起那蹩脚的演讲结束时台下真挚的掌声;想起投票时一张张不熟识的面孔为我举起的手;想起后来前排后座传来的安慰与惋惜;想起不知是谁捡起了我扔在地上的讲稿又放回到我的桌子上;想起那个男生面对我刻薄的嘲讽时却温和地说句“以后都是同学了”……其实不是没有人在乎我,理解我,只是我只在乎自己,而忽视了身旁点滴的温暖。十五年来,我错过和遗忘了多少感恩的机会。那些我所不知道的事,都是埋藏在岁月里的赤诚。我为我之前的种种感到愧疚,同时也谢谢那些无私的包容:以后都是同学了,以后一起成长!那些内心的黑暗会被星光驱散,而未来会更好!谢谢我生命中沿途的星光,我会无所畏惧地向前走,因为你们在我身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永远的一课

全文共 643 字

+ 加入清单

那天的风雪真暴,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雪恶狠狠地寻找袭击的对象,风呜咽着四处搜索、

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了、一屋的跺脚声、

鼻头红红的欧阳老师挤进教室时,等待了许久的风席卷而入,墙壁上的《中学生守则》一鼓一顿,开玩笑似的卷向空中,又一个跟头栽了下来。

往日很温和的欧阳老师一反常态: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气。

乱哄哄的教室静了下来,我们惊异地望着欧阳老师。

"请同学们穿上胶鞋,我们到操场上去。"

几十双眼睛在问。

"因为我们要在操场上立正五分钟。"

即使欧阳老师下了"不上这堂课,永远别上我的课"的恐吓之词,还是有几个娇滴滴的女生和几个很横的男生没有出教室。

操场在学校的东北角,北边是空旷的菜园,再北是一口大塘。

那天,操场,菜园和水塘被雪连成了一个整体。

矮了许多的篮球架被雪团打得"啪啪"作响,卷地而起的雪粒雪团呛得人睁不开眼张不开口、脸上像有无数把细窄的刀在拉在划,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脚像是踩在带冰碴的水里。

我们挤在教室的屋檐下,不肯迈向操场半步。

欧阳老师没有说什么,面对我们站定,脱下羽绒衣,线衣脱到一半,风雪帮他完成了另一半、"在操场上去,站好!"欧阳老师脸色苍白,一字一顿地对我们说。

谁也没有吭声,我们老老实实地到操场排好了三列纵队。

瘦削的欧阳老师只穿一件白衬褂,衬褂紧裹着的他更显单薄。

后来,我们规规矩矩地在操场站了五分多钟。

在教室时,同学们都以为自己敌不过那场风雪,事实上,叫他们站半个小时,他们顶得住,叫他们只穿一件衬衫,他们也顶得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永远的铁道兵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783 字

+ 加入清单

听着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的歌曲,观看《永远的铁道兵》纪录片感受着铁道兵35年的历史和中铁建近30年的辉煌。

铁道兵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光荣的战斗序列中,一支承担着特殊使命,以忠诚敬业、奋勇向前、志在四方为精神的英雄部队。无论是在硝烟滚滚的战场上,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面对艰苦的环境工作条件,铁道兵指战员以不怕苦不怕累、无私奉献、无限忠诚的高尚情操,以四海为家、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高昂斗志,建设打通了无数的钢铁通道,为建立革命战争的胜利和祖国的繁荣昌盛立下了赫赫战功。

“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已成为铁道兵和铁建人的真实写照。

解放前,铁道兵是一手拿着枪,一手拿着工具的战士,敌人来了拿枪打,敌人退了修铁路,把铁路修到敌人家门口,把战争补给及时运到前线,为革命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无论走到哪里,他们没有任何的怨言,只要国家需要,他们必先勇往直前。他们在艰难的岁月里,天当被、地当床,用手抓,用肩扛,修筑了一条又一条的“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解放后,国家落后的工业基础和交通设施,严重制约着国家的发展。为了打通国家交通运输线,深山里、大河边到处都可以看到铁道兵的身影。工地的便道没有修通,铁道兵战士们就肩挑人扛,水运马驮,把大批机械、材料搬到隧道口、桥墩旁。大型机械搬不动,就把它“化整为零”,拆成小部件,一件件抬上人迹罕至的高山,打通了一条条隧道,修筑了一座座大桥,为新中国铸就起了一条条钢铁运输大动脉。

铁道兵84年专业到中国铁建,成为筑路工人,“军魂不散,再展雄风”是这只队伍继承下来的光荣传统。虽然他们脱下了军装,摘下了军帽,但是他们没有丢下铁道兵的作风,没有忘记铁道兵的传统。我们这些新生代的中国铁建员工永远不会忘记铁道兵的辉煌历史,将继续传承铁道兵光荣传统,在中国的铁路建设中再创辉煌,续写着铁道兵的传奇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永远的一课

全文共 749 字

+ 加入清单

——面对困难,许多人戴了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

那天的风雪真暴,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雪恶狠狠地寻找袭击的对象,风呜咽着四处搜索。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了,一屋的跺脚声。

鼻头红红的欧阳老师挤进教室时,等待了许久的风席卷而入,墙壁上的中学生守则一鼓一顿,开玩笑似的卷向空中,又一个跟头栽了下来。往日很温和的欧阳老师一反常态: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气。乱哄哄的教室静了下来,我们惊异地望着欧阳老师。

“请同学们穿上胶鞋,我们到操场上去。”

几十双眼睛在问。

“因为我们要在操场上立正五分钟。”

即使欧阳老师下了“不上这堂课,永远别上我的课”的恐吓之词,还是有几个娇滴滴的女生和几个很横的男生没有出教室。

操场在学校的东北角,北边是空旷的菜园,再北是一口大塘。那天,操场,菜园和水塘被雪连成了一个整体。矮了许多的篮球架被雪团打得啪啪作响,卷地而起的雪粒雪团呛得人睁不开眼张不开口。脸上像有无数把细窄的刀在拉在划,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脚像是踩在带冰碴的水里。

我们挤在教室的屋檐下,不肯迈向操场半步。

欧阳老师没有说什么,面对我们站定,脱下羽绒衣,线衣脱到一半,风雪帮他完成了另一半。“在操场上去,站好!”欧阳老师脸色苍白,一字一顿地对我们说。

谁也没有吭声,我们老老实实地到操场排好了三列纵队。瘦削的欧阳老师只穿一件白衬褂,衬褂紧裹着的他更显单薄。

后来,我们规规矩矩地在操场站了五分多钟。

在教室时,同学们都以为自己敌不过那场风雪,事实上,叫他们站半个小时,他们顶得住,叫他们只穿一件衬衫,他们也顶得住。

大道理:

正如生命中的许多伤痛一样,其实并不如自己想像的那么严重。如果不把它当回事,它是不会很痛的。你觉得痛,那是因为你自以为伤口在痛,害怕伤口的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诗歌:春天的花朵永远芳香

全文共 283 字

+ 加入清单

明净的阳光给了植物生长的力量

春风则给它们穿上了亮丽的衣裳

天上的甘露淋湿了它们的脸庞

春天花朵充满着芬芳

鸟儿依旧在花间歌唱

它们的歌声是那么响亮

无形的阳光把它们捧到天上

激情的梦儿会在那里飞扬

在这个尘世中会有花儿绽放

仿佛清纯的少女在给自己化妆

但多彩的世界会让人迷失了方向

只有执着的人儿才会扬帆远航

拥有鲜花更要学会高尚

只有这样才能抵达远方

阳光的凝结是不是象征着天堂

里面会透射着天使的模样

那里的花朵灿烂非常

那里聚集了好多人的梦想

在那里拥有未来的希望

在那里我们不会迷茫

天使浇灌的花朵会在阳光下闪光

在这个百花盛开的季节里

我们可以获得永恒的力量

与春天的百灵一起歌唱

春天的花朵永远芳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永远的港湾作文600字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世上有一部永远也写不完的书那便是父亲……

记不清那是什么时候的事了。

雨哗啦啦的下着,淋湿了整个校园,这种天气,母亲会让父亲来接我吧,果然不出我料,父亲披着雨衣,骑着一辆自行车出现在我面前。

“上来”父亲说着,我紧跑几步,坐上了后座。父亲说:“快进来”。我说:“不要,风太大了,现在进去,等于往里面灌风。”父亲却说:“快进来吧,别说那么多话了。”我掀开雨衣钻进去了。突然觉得里面好温暖,父亲的背好宽。在雨衣里,听不见外面的声音,暖乎乎的,我心里一阵涟漪泛起。

此时,我们遇到了一阵颠簸。“车子打气了吗?”我问。“打了,只是这路太差劲儿了!”父亲说。他又说:“看来这车太旧了。不光这个,你也大了,咱俩加起来可不轻呢!”

是呀,我也大了,而父亲却老了,虽然车子仍很平稳,但父亲却不停地喘粗气,每蹬一下,他的背总要伏下,起来……想想平日里对待父亲的态度,心里泛起一阵愧疚。

冬天,纷纷扬扬的大雪下起来了,河水也结冰了,父亲仍旧要送我上学。看着这天气,我迟疑了。父亲紧绷着脸,不停地抽着烟。抽了几口后,他发出低沉而又熟悉的声音:“快,快去准备好,咱们走。”

我一走出门,就惊呆了:天啊,父亲只穿着一双破旧不堪的解放鞋,而且连袜子也没穿,那露出的脚趾不住地往里缩。再看看我脚上崭新的运动鞋,我流泪了,怕父亲看见。一路上,四周静极了,偶尔从远外传来几声犬吠。一阵阵寒风吹来,几片枯黄的叶子与雪花共舞,迟迟不肯落下。我出神地看着,难道它们也跟我一样,不愿离开家吗?

后来,我考上了重点高中,父亲脸上露出了笑容。

父亲,我永远的港湾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小学生作文永远的好哥们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记得吗?我们曾经一起玩过,一起学习,一起上学,一起放学,那时候,我们是好哥们

现在,你转学了,最后见你的一面,是值日,我没有想到,你会转走,到了遥远的加拿大。值日的时候,我给你拍下了照片,作为最后的纪念,在网上,我们也不常常聊天,因为这里的白天,是那里的黑夜,很少能见到你。偶尔,我也会去你的空间,看看你的照片,跟你聊上几句,诉说我生活的酸甜苦辣。

我最怀念的时候,是在学校,我们一起玩游戏,在家里,我们一起打枪,在放学的路上,我们一起嘻哈……可是,这些都已经消失了,永远的消失了……记得有一次,我家里多了一只可爱的小狗,我把这个消息第一个告诉你,放学的时候,激动的还拉着你,上我们家去玩,看那只可爱的小狗,知道吗?在你做飞机走的那一天,小狗也送人了,抹去了那一刻最后的痕迹。

你走的第二天,我沿着放学时我们一起走过的小路寻找你的足迹,仿佛找到了,又似乎没找到,我站在路边,遥望着远处的蓝天,希望能够看见你的微笑,看到了,但,那是我的幻觉……

真的,我仿佛觉得跟你相处的5年过得太快了,光阴似箭,从一年级,到五年级,转眼间,我就上了六年级。你在那里可好?昨晚,我做梦,梦到了你,梦到我们又回到了从前,一起上学,一起放学,一起玩耍……

可能,这辈子,我永远见不到你了,我们相隔的太远,人虽然不能跨国,但我们的友情可以,我永远忘不了你,因为,我们永远是哥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