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举例说明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的影响精品20篇

大学物理多媒体教学具有教学效率高、教学内容丰富、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优势。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管理的大学物理教学研究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浏览

4935

作文

138

网络环境对作文教学的促进

全文共 5033 字

+ 加入清单

【内容摘要】:网络环境下小学作文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网络资源的支持下,学生主动实现写作过程的自主收集,主动表达,互动交流,合作探究,丰富表达与多元评价。它是引入现代的网络信息技术,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完美整合的具体表现形式。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应用信息的能力,探寻更广阔的作文教学空间,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时代意识,探索网络环境下小学作文教学的现实途径和教学规律,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精心教学媒体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创造人格,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创造性教学,形成愉快的学习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高情感和高认识的协调发展。

【关 键 词】:网络环境 作文教学 素材 思维

作文是信息交流的一种工具,是情感交流的一个载体。当教师面对一本本摊开的作文,便似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这是由一个个跳动的字符组成的一曲心语奏鸣曲。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更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活力。在引发兴趣、创设情境、启迪思维上,网络教学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将之应用于小学作文教学实践,对课堂的整体优化,效果极其显著。

一、情景交融,丰富习作素材

语文课程应该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改革和发展。网络的重要特点是超文本链接的选择性,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习作素材。

1、虚拟学区,丰富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个不停息。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须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直接参与各种活动,获取写作素材。但是,由于学生对以前所观察到的事物、景物有所遗忘,或观察不仔细等原因,写时要么写得不具体,要么无从下笔去写。如果利用多媒体,再现景物和场景,可帮派助学生唤起回忆,带领学生回到活动时的情境中。

作文课教学就应为学生网罗各类素材,从中寻找并发现能与自己的感知形成共鸣的相关内容,通过回忆、链接、联想等多种心智活动,将之诉诸于笔端,形成文字,从而再现或表现生活。如习作《可爱的家乡》,通过同类教材的学习,作了相应的写法指导后,怎样结合实际,学以致用,把家乡──枣阳的可爱之处呈现出来,材料的筛选和组合异常重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家乡的风光片并配上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学生立即被带入了如诗如画的情境当中,为家乡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而惊喜,为家乡拥有那么多名优特产而自豪,他们思维的火花被点燃,心头涌起千言万语,纷纷述说着自己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内容,畅说着自己的那份感慨和激情。同时教师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注意观察,他们的作文个个写得生动优美,情趣盎然,充分抒发了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表达了自己渴望为家乡添砖加瓦的决心。

2、确定目标,搜索信息:

要写好作文必须有丰富的生活作基础,学生胸中的生活积蓄越多,写起文章来就会越得心应手,文章内容就会越丰富。学生生活的积累是多方面的。现在的学生久居于钢筋水泥筑成的大厦,再加上父母对孩子的不放心,天天接送、处处跟着、时时提醒着。每天两点一线的机械操作使他们很少有空去体验生活。偶尔有,也存在范围少、内容单调的弊端。而网络是一张魔毯,为学生打开了通向遥远世界的窗户,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网上的信息也越来越细化,关注儿童成长,大众生活的网站越来越多,这使得网络信息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正可以填补这个空白。于是,我在尽量鼓励学生去大自然中感受生活的同时,把网络引入作文课堂,教给学生上网搜索的知识技巧,让学生进入校园网、互联网,使其足不出户,读遍天下书,走进五彩缤纷的信息世界,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积累语言素材,提高鉴赏水平,培养审美情趣,更快、更有选择性地搜寻到更多、更新的信息,为习作服务。

二、激活思维,拓展写作思路

整合理论研究表明: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各科教学中──就像教师使用黑板和粉笔,学生使用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使用多种教学媒体相结合,根据教育技术理论,以系统的观点综合应用传统媒体和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做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启迪学生思维,再现生活情景,达到拓宽学生思路,提高作文能力的效果。

1、巧用媒体,指导观察:

观察是智力的门户,是创造的眼睛,没有细致的观察,便谈不上对万物的深刻认识和抽象概括。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利用电化教学独有的优势,把事物从小到大,从远到近,从主到次,从整体到部分,从表面到本质,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演示,并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观察、实践,逐渐掌握观察的法则细致性、顺序性、整体性、层次性和独特性。

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中有一习作题为《我喜爱的一个小动物》,要求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来进行练笔。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减少对学生的束缚,教师不能以一个模式来要求学生,而应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观察,从不同方面表达自己对小动物的情感。因此我在作文指导时,先以多媒体演示松鼠的外形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把观察到的内容有条理地说出来。观察顺序不定,可以先整体后局部,从上到下等。同时还注意引导学生将松鼠最典型的外形特点,如眼睛、尾巴、皮毛等作为重点介绍。然后再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说出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外形特点。接着播放一段关于松鼠吃食的录像,让学生观看后,引导学生运用有关动词,将松鼠吃食的特点一一说出来,同时用多媒体出示相关动词。为了使学生能在观察时意识到要把动物生活习性方面的特点介绍出来,我在用多媒体播放松鼠玩耍及休息时的场面时,还进行了适当解说。最后在学生说出具体事例来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之后出示习作要求,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习作环境,消除对习作的紧张感,产生习作的欲望.如此指导,学生写起作文来难度小多了,作文的内容丰富、具体,层次清楚,脉络分明。观察能力也得到有效提高。

2、启迪思维,放飞想象: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学生只能在课堂上正襟危坐,这是习作个性化文章的障碍。有了多媒体的介入,不仅为学生构建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平台,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更为思维的个性化推波助澜,实现思维的一次次起飞与远航。同时,它又以其广阔的题材、素材领域,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方式畅游无极限。

多姿多彩的音响作文教学就是典型范例之一。声音常会引起人们的各种联想:城市的喧嚣,乡村的静谧,机器的轰鸣,山谷的回音各种音响只需轻轻触动播放按扭,就可以随意调出。多媒体的介入,进一步刺激了感官,增强了听觉效果,将生活的大舞台搬进课堂,让学生借助提示想象画面,构筑意境,进而作文。如,为引导想象春天的美景,在布置学生寻找春天的前提下,课堂上反复播放轻音乐《春天在哪里》,一边播放一边提示:春天来了,春风微微地吹──这是在绿野里──到了林子里──这儿是美丽的湖边。学生闭眼遐想,随着旋律展开想象的翅膀,全身心投入美的境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在春天的怀抱里为提作文,结果学生想象丰富:有的写在春天的丽日下到山上野炊;有的写在春天的和风中到河边采花;有的写在春天的温馨中到菜地捉虫此外,教师还可给出多组相互关联的声音剪辑,或自然音响,或模拟音响,让学生大胆展开想象,通过对生活细节的回忆,构思相应的场面,编写一组组情节,从而形成配乐故事。如《校园的黎明》、《今天我买菜》、《快乐的农场》等等,这一独特的作文形式,让学生信笔由情所至,实现由声音经想象到作文的跳跃,写的可都是心里话,其中一定不乏思维敏捷,另人耳目一新之佳作。

3、再现生活,拓展思路: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除了书本教材之外,教师还可将生活融入教学,那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生生的趣味课堂。以《有趣的脸》为题,进行人物的肖像描写训练。先启发学生回忆自己所熟悉的一张张脸孔,他(她)最显著的神态特征是什么?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出来:高兴的脸,生气的脸愤怒的脸,伤心的、失望的、惊恐的说说他们各自的不同处,学生可选自己感兴趣的表情进行三言两语的勾勒,并互写互议,小组间评改结合,取长补短。最后,再由这一张张表情各异的脸孔回到身边熟悉的人物身上,穿插具体的情节事件,由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将一副副表情串起来。如以《妈妈的脸》、《爸爸的眉毛》、《老师的目光》为题。不言而喻,类似这样的开放式训练是妙趣横生、灵活创新的,只要你善于捕捉生活资源中的亮点。

教师不能仅仅局限在教材单元内的习作要求上,应把学生的视野引向万花筒般的社会生活,让他们关注,调查,分析,思考各种复杂现象和各种社会热点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进而增智广识,提高洞察力,判断力和思维力。注重写作主体的个性特点的开发和培养,使写作和张扬个性,表现自己联系起来,让学生自己在愿意写的基础上,发掘他们的写作兴趣,在现实世界,内心世界和网络虚拟世界等三维世界里自由走笔,倾诉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强烈的生活震撼,深刻的人生感悟,崭新的科学认知,难忘的情感历程,奇异的梦幻境界,来点亮生活的多彩光柱。

三、高效反馈,促进评价与修改

宝剑锋从磨砺出文章也需要一个精心打磨修改、加工润色的过程,因此得加倍重视作文的评价。它不单单是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学生也并非被排斥在修改作文的门外,这其中更不应仅仅局限于评价学生作文的好坏,它还涉及学生自身的评价水平。使学生学会评价和修改习作是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体现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更是学生作文水平提高与否的直接表现。

传统的作文评改,教师在台上读,学生在台下听,耳听为虚,学生的注意力得不到高度集中,往往是听了前言忘了后语,效果很不明显。即使是感觉到了语言表达上的问题,但动手修改却感到困难。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作文的评改环节后,效果立刻有了天壤之别,它以方便、快捷的接收信息并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高效的反馈能力,让学生眼见为实,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集体修改,还可以集思广益,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上课时,教师将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投影到大屏幕上,引导学生围绕作文要求逐字逐句逐段地进行评改。既方便地实现增添、删除、调序、变换等修改,同时也将一系列的修改符号教给学生,而且还可利用计算机对文字有针对性地处理。如精彩之处和欠缺之处都可变换字体颜色或加入下划线。既使学生直观地感知了修改过程,又一步步地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如此这般,加强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作文交流,实现多向互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作文评价和修改的能力。

网络是一个庞大的、实用的、可享受的信息源,可送出或接收电子邮件,可以和别人建立联系互相索取,也可以在网上发布信息,还可免费享用大量的信息源。学生辛辛苦苦,并通过各种途径修改后作出的文章,如果一交了之,岂不太可惜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共享性,将优秀作文装入网页,供全校师生共享。这样既激发了这部分学生的写作兴趣,带动其余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还扩大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进行网上写作,网上投稿,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鉴赏能力。

在探索信息技术整合于作文教学指导实践中,通过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整合,解决了教学难点,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益,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提高了学习作文的兴趣,形成了善于积累,善于思考,勤于练笔的习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经过实践,学生的作文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由学生自己编排出版了本班的学生作文集。不少学生初步养成投稿的习惯,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逐渐形成。

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必将改变小学语文教学的阅读方式,写作方式,也同样对小学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现代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探索,将先进的教学思想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建立让学生自主的,合作的,探索的,创造的学习环境,有效地运用网络这一互动媒体开发学生的潜能,为作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让作文与网络同行,使作文教学改革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阎蔚、汪潮《新概念作文教学的实践》摘自《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7~8期。

3、《小学语文教学新路》(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4、黄荣怀,网络教育应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7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优质五年级语文作文教学计划例

全文共 1223 字

+ 加入清单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提出了明确第三学段的习作要求,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本册教材围绕上述习作要求安排了8次习作训练,在习作类型上,重点安排了记实作文,还安排了写书信、研究性报告、表扬稿等应用文的练习。

二、班级情况分析

五年级(2)班共有46人,转出2人,转入3人。大部分学生来自本县山区,所以部分学生作文基础一般。少部分学生作文的语句还不够通顺,标点符号还不能正确使用,另外大部分学生缺乏想像力和观察能力,本学期需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部分学生基础扎实,语言功底深,想象力丰富,本学期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

三、教学要求

要注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无论是写记实作文还是写想象作文,都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教材,尽量地为学生的自主作文创造条件。

四、 教学措施

1、 作文教学时要突出重点训练项目的训练,

2、读写结合,以读促写。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3、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词汇,培养语感。

4、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运用电教设备,再现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5、 积极开展各项活动,让学生多一些体验教育,为习作提供实践经验和经历感受。 五、课时安排

篇序

题目

教学要求

课前准备

周次

给远方朋友的一封信

1、可以先介绍自己的情况,再说说打算开展手拉手活动的想法,并提出可行的建议。

2、信写好后读一读,改一改,最好能把信寄出去。

1、复习书信的格式。

2、口语交际:策划手拉手活动。

1、看图作文

2、童年趣事

1、仔细看图,想象正在进行的足球赛的紧张、激烈,把看到的、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2、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3、写趣事: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口语交际:难忘的童年。

写发言稿

1、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语句要通顺。

2、写好后,听取别人的意见认真改一改,还可以当众练一练。

回忆班级竞选班干部演讲赛

一件令人难忘的事

1、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让听的人被你讲的故事所打动。

2、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

开展口语交际:令人感动的一件事

作 文 教 学 进 度 表

篇序

题目

教学要求

课前准备

周次

缩写

1、抓住原文要点。

2、保留主要内容,删减次要内容。

把原文多读几遍,读懂内容,抓住要点。

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1、探究的问题明确。

2、材料、信息、数据真实。

开展调查活动

十三

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

1、运用课文中的一些写人的方法,写出他某一方面的特点。

2、同学之间互相评一评,改一改,让人物特点更加突出。

留心观察身边特点鲜明的人。

十五

自由作文

1、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语句要通顺。

2、不少于400字。

3、读一读,有不满意的地方认真改一改。

回忆这学期学习了哪些表达方法。

十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分析网络强国建设所面对的成就、问题和影响

全文共 3731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建设网络强国目标的提出及其战略路线、步骤、举措的逐渐明晰,网络强国建设进入以执行促实效的新阶段。中国网络空间建设在经历了跟随、参与之后,正在进入主导阶段的新起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分析网络强国建设所面对成就问题影响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从网络大国走向强国,不仅是一个关系民族复兴、国家强盛和人民幸福的历史任务,也是世界发展的福音。经过20年发展,中国已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网络用户大国。世界前所未有地关注中国,既看重中国网络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也评估中国网络强国建设在全球形成的深远影响。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网络强国道路,提升执行力,就必须清醒地看待成就、问题和影响,从而保证看得远、走得正、踏得实。

随着建设网络强国目标的提出及其战略路线、步骤、举措的逐渐明晰,网络强国建设进入以执行促实效的新阶段。中国网络空间建设在经历了跟随、参与之后,正在进入主导阶段的新起点。在这种关键时期,我们既要看到已有的成就,立足世界网络用户大国的基础,也要看到与网络强国的巨大差距,将其转化为不断奋发图强的巨大动力,更要正确认识网络强国建设的世界性影响,为中华民族崛起营造更加良好的全球网络环境。

一、看到“成就”,网络大国地位是建设网络强国的基础

从1994年正式全功能接入互联网,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网络大国。就网民数量来看,中国互联网用户数和移动用户数均居世界首位。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4次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达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269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3.4%,相比2013年底上升了2.4个百分点。就网络活跃度来看,中国网站访问流量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在中国最常使用的25个网站中,中国自身网络公司产品已高占92%;在全球网络访问量排名前20的网站中,中国有7家上榜;全球使用最广泛的10个社交媒体网站中,中国就占据了6家。就网络经济规模来看,中国网络经济发展成绩喜人。目前,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4G网络,拥有全球最大的用户规模。2014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2万亿元;在全球市值最大的十家互联网企业中,中国占有四席,中国互联网企业在价值创造、模式创新、产业融合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

在短短20年时间取得这样巨大的成就,是政府主导下市场配置资源的现代化发展结果,是坚持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科技发展道路的结果,也是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互动融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结果。如果说超大的网民基数以及不断提升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网络空间技术水平构成了网络大国的基本要件,那么随着中国总体经济实力的提高以及对网络空间技术投入的不断加大,中国在网络空间还将获得更为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二、直面“问题”,现实差距是建设网络强国的巨大动力

网络大国并不等于网络强国,网络强国需要的是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综合体现,不仅仅意味着网民数量的超大规模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更意味着将网络应用转化为经济生产与国家治理的超强能力,以及为维护自身安全而享有网络治理规则和治理目标上的主导权和话语权。目前,中国距离网络强国还有不小的差距。

首先,从网络空间发展平均质量上来看中国只处于一般发展中国家之列。根据国际电信联盟2014年《衡量信息社会发展报告》显示,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指数(IDI)全球排名86位;世界经济论坛2014年《全球信息科技报告》显示,中国网络就绪指数(NRI)全球排名62位。联合国经社部2014年《全球电子政府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全球排名70位。透过国际网络空间发展水平的三项权威指标不难看出,中国在网络整体质量上与发达国家还相距甚远,仍属于发展中国家水平。

其次,中国网络核心技术能力与西方国家差距较大,网络安全保障任务艰巨。一方面,我们在信息技术方面起步较晚,在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核心技术长期依赖西方技术,没能形成完备的网络信息技术的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技术产业优势,通过研发和定制各种网络攻击武器实现网络监控、网络攻击和网络威慑。试想,如果在核心技术无法自主可控的情况下,我们所建的网必然是“没有防范的网”,是易窥视和易被打击的“玻璃网”,加之我国网民个人信息素养发育的不够成熟,我国个人、企业(社会组织)、政府无不处于被窃听、干扰、监视、欺诈、泄露等多种信息安全威胁之中,网络安全处于极脆弱的状态。仅就网站来看,2013年,我国被篡改的中国网站数量为24034个,较2012年增长了46.7%;被植入网站后门的中国网站高达76160个,其中政府网站有2425个。面对国家网络安全、网络经济安全、网络社会安全以及个人隐私权保护等如此广泛的信息安全威胁,我们尚没有形成足够的安全保障手段和能力。

此外,中国在有关网络空间国际战略以及全球治理规则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上仍处于弱势地位。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掌握的关键技术与标准,一方面,在话语上高调宣扬“先占者主权”原则下的网络自由行动,以期为其信息战、网络战开辟道路和提供法理依据;另一方面,在国际战略上已经建立起一整套涵盖网络空间战略、法律、军事和技术保障的网络防控体系,以期不断巩固并改善其自身对全球网络空间事实上的绝对控制。2012年美国发布了网络空间国际战略,明确提出如果美国的网络受到攻击,可以像政治、军事和经济受到国外攻击一样动用武力对对方进行打击。同时,西方国家还频繁启动贸易保护安全壁垒,2012年美国对我国华为和中兴进行的长达一年的安全审查,问题的焦点无关产品价格也非质量,而是信息安全。我们在网络强国建设过程中将始终面临着网络监管与网络自由的价值对立、既有大国的战略猜疑甚至抵制,以及我们在网络空间的能力尤其占领网络空间制高点的能力和实力还非常有限的严峻现实。

三、正视“影响”,网络“中国梦”是人类社会共同进步的网上“新丝路”

显然,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需要既有的物质条件支撑,更需要主动构建和积极争取。中国超大的经济体量和网民规模,决定了我们成为网络大国的前提条件,也决定了中国的任何一项决策变化都会对世界造成事实上的影响。中国离不开全球网络空间,网络空间全球治理也离不开中国贡献。2014年初,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时,小组组长习近平明确提出把我国从网络大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之后,习总书记在中美元首会晤、巴西国会演讲等多个国际场合明确提出建设构筑“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网络治理体系。中国政府相关部门也在“中国-东盟网络空间论坛”、“首届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等一系列世界级网络盛会上接连发出“中国声音”,进一步阐释中国网络治理的立场和主张。

建设网络强国,有助于推进民族复兴大业,塑造中国国际形象。中国要建设网络强国。这是今天中国政府对网络社会的科学判断,也是中国政府对当今世界的庄严承诺。这样的判断与承诺彰显了中国正在改变内向型的政治视野,中国正在“由一个注重经济利益和传统安全利益的独善其身的发展中国家转向一个注重发展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的兼济天下的‘负责任大国’”。对内负责,就是要让全体中国人都享受到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成果,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目标承诺有助于提高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自信心和凝聚力,有助于赢得国内民众对国家各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外负责,就是要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网络安全与发展的同时促进各国共同安全与共同发展。这一视野转向不仅有利于中国掌握对外关系的主动权,改变过去在网络空间一味机械应对的被动局面,而且有利于消除国际上将中国网络政策和行动视为“中国威胁”的疑虑,从而为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尤其是和平、安全、可靠的网络安全环境。

建设网络强国,有助于改变网络空间不均衡现状,创建全球治理新秩序。当今世界网络空间的基本现状却是,一边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制度、战略等综合优势在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中占据着中心位置,收获着巨额经济利益和强大政治影响力,另一边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网络空间处于边缘地位,不仅没有话语权,而且其信息主权、网络安全还时刻处于被侵蚀和攻击的危险境地。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网络空间的后起之秀,中国建设网络强国,首先会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网络空间能力差距逐步缩小,一方面消解网络空间目前这种不均衡发展现状,改变美国在网络空间的一超独霸现象,另一方面为发展中国家树立榜样,坚定他们对网络空间后发优势的信心。其次,建设网络强国,中国必将更有力量团结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推动网络空间治理秩序的全面变革,更有效地参与网络空间价值观的建构、网络空间行为标准的制定以及网络空间国际议程的规划,将“和平、安全、开放、合作”这些中国珍视的价值原则和“多边、民主、透明”这些中国政府一直强调的政策主张纳入新秩序构建之中,规划一个让多数国家特别是那些在技术、软硬件资源暂时处于劣势的行为体都可以从中受益的全球网络空间。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网络语言议论文

全文共 1598 字

+ 加入清单

一、网络语言之利与弊

1.网络语言之利

(1)创新性。网络语言是一种充满活力的语言变体,它有着无限的创新性,给现代汉语带来一股强烈的冲击波,有人称之为“第三次语言革命”。

首先,表现在内容的创新上。在网络上,新词不断出现,如“E网情深”(同“一往情深”是完全不同的意思)、菜鸟、版猪、网虫、黑客等等。除了这些新造词,很多现代汉语中原有的词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它们只是原来的词形被借用,词义却完全不同,旧瓶被装了新酒。比如“恐龙”和“青蛙”都是大家熟悉的词,但在网络语言中,二者是贬义词,前者指长得难看的女子,后者指长得难看的男子。其次,表现在形式的创新上。如网络上出现许多“一字词”:“控”、“亲”、“雷”、“宅”、“闪”等。

(2)简洁性。网络语言虽然简单,但意思明显,容易理解。比如“打酱油”一词,意思是“不关我事,不予评论”。原来人们说“孩子都会打酱油了”是用来说明自己的年龄不小了,但“打酱油”在2008年被热炒却和年龄无关。“艳照门”事件发生后,有记者对一位广州市民进行了采访,那位市民无意中的“关我X事,我是来打酱油的”立即成为网络热词。后来,人们要想表示不清楚某事、不想谈论某事,或者表示自己和某事无关时,均使用“打酱油”代之,简单明了。“打酱油”,也是一种态度,是指网络上不谈和自己无关话题,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3)形象性。网民们将字典上的一些生僻字挖掘出来,赋予新的意义,用以形象地表情达意。如:“囧”,根据《康熙字典》的解释,本义是指光明,通“炯炯有神”的“炯”。但在网络上“囧”字的新义是:悲伤、无奈或者极为尴尬的心情。他们把“囧”字看成是一张人脸,那么“八”就是两道因悲伤或沮丧而下垂的眉毛,“口”则是张口结舌的那个口。当一个人说“我很囧”的时候,可以想象他的那副表情完全和“囧”一样。而“囧”字的发音和“窘”完全一致。和“囧”字几乎一道流行于网络的还有“槑”字,由于该字是用两个“呆”字所组成,醒目逗趣,因此在网语中形容人不仅呆,而且“很呆”,又称“特傻”。

(4)幽默性。网络语言的幽默特性使它能吸引人主动使用并进行传播。网民用戏谑、戏仿、反讽等后现代手段解构传统语言,使网络语言充满活力,他们苦心构思出许多生动有趣且反主流的网络词语,营造出轻松幽默的阅读氛围。如“菌男”、“霉女”是指相貌丑陋的男女。这两个词一方面与“俊男、美女”谐音,反其义而用之;另一方面“菌”、“霉”能立刻使人想到过期、变质的食物,具有很强的反讽效果,充分体现了网络语言幽默性的特点。

2.网络语言之弊

(1)低俗性。网络语言中有一部分网络词语很粗俗、轻佻。像“WBD(王八蛋)、TMD(他妈的)、NQS(你去死)、SJB(神经病)、蛋白质(笨蛋加白痴加神经质)、1487(你是白痴)”等随处可见。青少年正处在接受教育的阶段,如果长期使用这样的网络词汇,会使他们用语失范,道德失范。

(2)随意性。网民们为了标新立异,忽视对正确字形的选择,甚至故意使用错别字,如把“的、地”写成“滴”,“尴尬”写成“监介”,“亲爱的”写成“亲耐的”,“有没有”写成“有木有”。有些网络语言在句法上也较随便,随意倒装句很多。如:“他郁闷呢那天”,是把本应前置的时间状语后置;“今天高兴我”,则是主语后置;“……先”、“……都”构成的状语后置句式在网上被广泛使用,新浪网站的新闻中,就有“给个理由先”这样的新闻标题出现。网络语言的随意性会混淆青少年对规范汉语的正确认识。

(3)短暂性。有些网络词语,也许在几年前,还荣登年度网络语排行榜,但仅仅过了三五年,就很少有人提起。而且,有些词语只是一些事件的简称或缩写,例如,躲猫猫、范跑跑、犀利哥、正龙拍虎、做俯卧撑等。只有了解了那些故事,才能明白这些生造词的意义,而这些故事是有时效性的,几年后新成长起来的人群,不再知道这些故事,当然也就不明白这些词的含义,这些词也就不能再流传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小学语文作文创新教学探讨论文

全文共 2403 字

+ 加入清单

摘要:对于小学生来说,作文是提升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作文对于小学生表现自身情感,了解文字魅力,反应小学生文学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写作可以扩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语文修养。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探究新的教学方法,进行作文教学的创新和探索,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本文从作文的教学实际出发,分析和阐述了当下作文教学的弊端和不足,提出了有指导作用的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

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文教学也在不断变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多钻研教材,多学习教育理论,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法,让作文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纵观现在的作文教学,方法的传授压制了对学生情感的启发,学生的作文流于形式,缺少真情实感的表达。教师要丰富作文教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教学气氛中提高写作兴趣和写作技巧,从而实现作文带动语文成绩的提高。

1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1.1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从作文教学现状来看,学生的作文重技巧轻情感情况突出。学生的作文要么记流水账,要么是华丽辞藻的堆砌,没有真情实感的表达和流露。文章是有章法的,作文教学如果只教学生怎样在写作时遵循规矩,而不重视让学生在文章中表达情感情绪,学会用情感写作,这样的教育教出来的只能是作文机器,而不是真正喜欢写作的人。

1.2作文教学与现实脱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写作文,有兴趣的去表达比知道写作技巧更重要。很多教师更侧重于传授学生写作方法,让学生在考试中如何取得高的分数,或是告诉学生某一类作文如何写,急于让学生的作文达到一定的思想高度和境界。这往往都是欲速则不达的教学结果。学生的写作兴趣彻底被抹杀,只剩下机械的照搬模式写作,今后写作水平的提高很难。有句俗语“编筐织篓全在收口”,所以会看到很多小学生的文章,通篇的表述都稀里糊涂,就是收尾会有个很有高度的概括,一看就是根据老师教授的作文方法加上去的。这样的作文教学往往会让学生失去写作的兴趣,违背了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改变了他们对世界真实看法。

2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策略

2.1改命题作文为作文题目自拟。以前语文考试大多是命题作文,学生根据作文要求写的有板有眼,但是缺少创新,学生的思路总是围着文题,怕跑题。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考试作文的题目一般都是给范围,然后由学生自拟题目。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也要让学生开阔思路,学会自拟作文题目。享受更广阔的作文创作空间。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会自拟文题创新的同时不跑题,教会学生创新的方法和规则。使学生的作文思维不断发散,打开写作思路。小学作文会在选题上不断发展,让学生更加感受到作文的文学魅力,从而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持续发展下去。

2.2应用多种形式的作文教学方法。作文教学要想提高质量,必须改变教学方法,以往那种教师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被彻底淘汰。课改之后的小学作文课堂更加生动活泼,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手段多元,随着作文课堂不断优化,学生对作文课堂越来越感兴趣,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朗诵自己的文章,讨论对作文题目的意见等等。学生们通过交流写作心得来提高写作的兴趣和质量。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加入,作文课堂教学也更加生动起来,视频、音频的加入,让更多的好文章进入同学们的视野和耳朵,让学生在增加见识的同时也兴趣倍增。这种形式多样化的作文课堂,不但是课改的要求,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

2.3让作文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艺术源于生活。很多学生在写作时空洞无物,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历,没有见识造成的。要想让学生写出一篇好文章,就要让他们从生活中、从现实中去感受,然后把感受升华到情感,最后完成文字的表达。作为教师要利用作文教学,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或是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多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和自然的美好。教师可以启发式的安排一些实践活动,比如观察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比如带学生去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有这样的经历,学生再写作情感会真实很多。教师还可以组织作文比赛,对作文水平高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

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的意义

3.1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爱写作才能会写作。要想让学生把作文写好,首先要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学生对写作有兴趣才能写出好文章。现在有很多学生讨厌写作文,只能背作文,买来作文选一个类型的文章背一篇,等考试的时候就不用再写了。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必须创新。要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喜爱写作,而不是讨厌和恐惧写作。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写出好文章。喜欢写作的学生会乐于收集平时生活中的趣事写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良好的写作习惯就形成了。

3.2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首先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作文几乎占据了考试的一少半成绩。一个爱写作的学生语文成绩不会太差。相反如果作文成绩上不去,语文成绩的提高就是空话。语文教师通过创新作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单单是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这么简单,也要多读书,丰富阅历,走出家门、走出校门,到社会中去实践和感受。多进行作文练习,写作能力会加强,写作成绩也会有质的飞跃。

4结束语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是大势所趋,是教育规律的驱使,也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和语文成绩的关键。小学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多观察,多收集写作素材,进行真情实感的表达,反映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展现学生的天性和童真,真正写好作文。

作者:周华 单位:大石桥市南楼经济开发区南开小学

参考文献:

[1]孙振山;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初探[J];中华少年;2016年11期.

[2]许雪红;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5年03期.

[3]刘凤霞;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年09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社交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英语作文

全文共 2795 字

+ 加入清单

Social Networking’s Influence on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networking has gained huge worldwide popularity in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college student is the main force of social networking, 97.7% of which are fond of instant messaging and 80.7% prefer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like micro-blog and Q-zone (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2013). Moreover,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Original Study also finds that compared with Chinese students, American students are more tied to social media (2013). Therefore, nowadays there is a heated debate about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bout social networking’s influence on college students.

Obviously, there are a number of positive features on social networking. It provides a convenient access to consolidate the relationship with people they know, make friends with strangers without restrictions of space and share happiness and sorrow. What’s more, social networking also has educational functions including reducing college drop-out rates, motivating students to work as a team, sending information about assignments, reminding students about deadline and stimulating students to help each other. (BBC News, 2009). There is no doubt that social networking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eiching students’ college lives.

However,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There are also many disadvantages on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networking, among which, “soft addiction” is the most serious problem, distracting students from study. Because of lack of self-restriction, many students would waste plenty of time to search the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unconsciously, followed by a strong tendency to blame themselves (Li, 2013). This kind of “soft addiction” and distraction was also confirmed by Zhang (2011) who conducted a survey by questionare of 500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schools and found that 33% students could not bear one-week life without social networking and 77% students could not help themselves accessing social networking site during classes. Furthermore, a social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by Harrisburg University (Pilkington, 2010) to figure out the effect after initiating blackout of all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It turned out that some students became more concentrated on

the tutor and making notes instead of having instant messaging running in classes.

As far as I’m concerned, the disadvantages far outweigh the advantages, especially in China, where social networking is used for communication and entertainment and seldom plays the educational role (Li, 2011). The priority of a college student is to study hard instead of being addicted to social networking. Therefore, it is imperative for them to realize their “soft addiction” to social networking and correct their behavior.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网络语言议论文

全文共 78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你做好准备了吗

近几年来,网络流行语正以不可抵挡之势席卷而来。从年流行的“神马都是浮云”,“蒜你狠”,到年的“正能量”。这些网络流行语正冲击着我们的汉字文化区域。面对这些,大多数人选择了接受并苯还承担着传播的角色,但仍有少部分人坚持着规范汉字的原则。

网络让世界变成一个村,在文化传播与信息交流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让你的“天涯若比邻”的梦得以完成,但是,你确定作好准备了吗?当网络游戏让你迷失心智时;当电脑辐射危害你的健康时。面对这些,你真的做好准备了吗?

面对日益上涨的物价,网络流行语反映了人们的不满与无奈。前些日子,网上流行了一句:“古时候,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现如今,物价容易把人抛,薄了烧饼,小了蛋糕。”这一极具调侃色彩的话语,在网络上一窜而红,成为广大网民对物价上涨的新的诠释。这幽默的语言中,反映的是广大网民对物价的不满与无奈。除此之外,还有前几年流行的“蒜你狠”、“糖高宗”等,恢谐地运用一语双关,极度表示对物价上涨的不满和恐慌。

网络流行语通常是与现下流行的事物挂钩的。前不久的“神马都是浮云”则是根据现在人们压力过大,所衍生出来的一类流行体,用东北幽默的语言特点将其形象的描绘了出来。

我们不否定,网民们运用汉字来进行一系列对情感的宣泄。但是这样一窜而红的网络用语真的好吗?

前不久,曾有学校明确指出,在作文里不得出现网络流行语,如“神马”、“给力”在这里我们先不说他们的做法是否正确,但是仍可反映规范汉字的重要性。

我们无法阻止网络流行语渗透我们的日常生活,但我们必需规范汉字,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藏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

作为炎黄子孙的你我,不正应该维护我们民族的民血与荣耀吗?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去抵制网络流行语,因为这些能在日常生活之余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应当用正确的眼光来看待网络流行体。

今天,你准备好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网络语言的利弊辩论赛作文

全文共 947 字

+ 加入清单

本场辩论中,对方辩友自始至终都认为:网络语言过于粗鄙,对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一种侵害,是一种污蔑。一句广告词说得好“酒不会犯错,但人会。车不会犯错,但人会。”如果一位学富五车的教授去使用网络语言,那它会是脏话连篇吗?所以,如何去使用网络语言取决于人,人的使用不当永远不是网络语言的错误。对方辩友还认为:如果没有枪,枪就不会伤人。难道走路会跌倒,人人就要脚不触地吗?而且,正因为枪会伤人,我们才要管制它。网络语言使用不当,会造成伤害别人,语意模糊种种恶果。所以,问题的重中之重是我们要想方设法合理使用网络语言。

我方辩友提到了网络语言简洁明了、生动有趣的特点,为什么你们总是视而不见?另外,网络语言追求简洁,标榜个性的特点,不是暗合了当今社会的特点吗?试想一下,当你面对一款又肥又大不合身的旧款衣物和一款又轻又小很合身的新款衣物,你会像现在这么执着的选择旧的吗?如果你的网友们不约而同的使用了那些时髦的网络语言,你还在规规矩矩的使用书面语言,那你就会因不合群而遭到排斥。所以网络语言的使用已是大势所趋。而且,对于那些喜欢标新立异的年轻人来说,他们也需要一个能够令自己的想象力尽情发挥的平台呀!他们也需要一种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交流方式呀!他们对网络语言的强烈需求也就证明了网络语言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对方辩友认为网络语言会使代沟产生那是对我方观点的曲解,网络语言顾名思义,就是针对网民应运而生的语言,我们并没有说要让所有人使用网络语言,那些经常上网的年轻人使用它就足矣。难道我们的家长说的地地道道的青岛话就不会产生代沟吗?凡事都不能停滞不前,为数不少的网络语言赋予了汉字新的含义,这难道不是汉语的发展与进步吗?也许,网络语言会带动书面语言大步前进,碰撞出新的火花,创造出新的文化。

不可否认,网络语言存在缺点与不足,但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因噎废食只是下下策。今天我们这番唇枪舌战,只不过为了发现问题。令辩友们欣喜的是,我们发现了问题。但应令我们思考的是,解决问题的道路还很长很长。我们不会抛弃一个还不会走路的襁褓中的婴儿,因为他终究会走,终究会跑。我们应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创造一个支点,想办法撬起一个地球,让涓涓细流汇成大海,让每一位人献出自己的力量,等待着它飞奔的那一天。

[网络语言的利弊辩论赛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文化的新生力量——网络语言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你知道“囧”吗?有人说你“槑”吗?你喜欢“山寨”吗?

如果你不知道这些词的意思,那我只能说——你落伍了!

日新月异的今天,语言也在紧跟时代的脚步前进,一些“奇形怪状”、“莫名其妙”的字词也随之渐渐产生。这,就是红遍“大江南北”的网络语言。网民们把自己的表情融入文字,将名人们的故事压缩成成语,从重大事件中抽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词语,于是,网络用语便由此诞生了。

网络用语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它们形象创新、诙谐简洁,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和表达效果,它们大都结合实际,从生活中演变转化而来。而且这些网络用语没有明确的语法规定和意思,所以在不同的情况下,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同,具有相当大的变通性。

也许有些人会说:这些词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概括吗?有“醉里挑灯看剑,梦里吹角连营”的深刻吗?有“灯将灭,人睡些,照离愁半窗残月”的意境吗?这些词只些无聊的人们胡编乱造出来的罢了。

是,网络语言没有唐诗的概括,没有宋词元曲的风雅意境。而且有些随意的构句,会使青少年写作时产生错误,对养成良好的语言文字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影响。词义的不确定性有时也会造成对话者之间的误会和矛盾。这些都是网络语言的负面影响。

然而,对于网络语言,不可否认的是,它为我们的传统语言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我们应该客观地去看待它,在心中架起一杆秤。网络语言无穷无尽,但其中只有规范的、经典的话语能永久保留下来,而那些没有意义的则会自然而然地在“约定俗成”中被忘却,被历史掩埋,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

当然,我们的语言文化只有在创新中,才能不断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在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论文

全文共 2113 字

+ 加入清单

【摘 要】网络环境的丰富资源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源源不断提供丰富的原材料,同时网络环境的强大交互性也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交流空间。

【关键词】网络;作文;教学

二十一世纪的如今,电脑已经进入千家万户,网络环境以其强大的信息量和快捷的传递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网络环境正在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方式。网络环境也同样影响着这个时代的学生,他们所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和感受到的与网络环境息息相关。因此,需要真实反应现实生活的作文教学是不可能对此漠不关心的,实践证明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网络环境的丰富资源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源源不断提供丰富的原材料,同时网络环境的强大交互性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交流空间。

一、在线阅读,激发写作兴趣

平时学生订阅各种作文报纸、杂志,以汲取写作营养,但对于网络来说,报纸、杂志仅仅是一条条小河,网络则是汪洋大海。网络上蕴藏着的各种形式的信息:从内容来看,网络信息资源除文本信息外,还包括大量的图形、图像、视频、声音等信息,呈现出多类型、多媒体、跨地域、跨语种等特点,一改传统文本信息单一的面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从效用上看,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共享性和时效性。所有这些特点和优势,构成了网络迷人的风采。因此,我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扩大阅读面,因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如在指导作文《多彩泉州》,上课时,我借助多媒体网络,让同学在线阅读有关泉州景点的文章,查找泉州的著名旅游景点图片。同学们个个兴致勃勃,边观看图文音像资料,边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叹。然后我带领同学们到泉州去参观、游览,他们兴趣盎然,很多学生叫出了泉州各种景点的名字。在这个环节中,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参与,把现实生活的场景搬进了课堂,清清楚楚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有了明确地观察和描写对象,并且有了感性认识,使教有所凭,写有其景;丰富的网络资源,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生活,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诱发了写作动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学生们甚至从网上下载图片与文字相配,交给我一份图文并茂的作文,正所谓:“给我一次充分发挥的机会,还你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下载资料,获取写作素材

学生写作往往为材料所困,尤其像说明文的写作,例如学生要写一篇介绍一种动物或植物的说明文,常常苦于难以找到相关的资料,因而无从下笔。而网络则为我们提供了有大量的介绍动物和植物的信息资源,有文字资料,有图片资料,甚至还有声音和动画。通过上网查询写作的相关资源,学生不仅进一步了解了要说明的对象,而且通过对资源的选择,拥有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这样,写作就不愁了。

学生上网查资料、读文章、欣赏词句、片段等,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大量信息,如果不及时将素材记录、储存起来,时间一长,也就模糊、淡忘了。这就需要对信息进行梳理,建立资料库,将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分门别类地储存。一是视频图片库,主要内容为网上下载的和平时班级存入的图片和视频;二是记事库,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周围的人和事或网上的一些信息,记录时要求记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点;三是文字素材库,从网上汲取的一些名句、好段、好篇,分别按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分类归档。

三、在线作文,师生共同评改

学生确定了作文的主题,思路和文章的结构布局,并可以快速的把想好的话通过键盘打在屏幕上,形之于文字,形成完整的文章。在网络环境下利用WORD写作,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可以用WORD内的文字修改工具辅助自我修改,非常方便,绝对不会影响卷面的整洁。

作文写好后,作文评改又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利用计算机评改作文,能大大提高评改的效率。在评改作文时,我有时在多媒体网络监控系统中对学生操机监控,发现存在问题,及时通过网络反馈给学生,进行针对性评改;有时将有代表性的作文从网络上发送到学生机上,显示在屏幕上,师生共同对文章内容、遣词造句乃至标点符号进行修改,实现多向的实时交流,使每个学生的作品都有机会得到来自教师、学生的多元信息反馈,引导学生吸取别人的长处,看到自己习作中的不足,取长补短,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四、网上发布,实施资源共享

网络是一个庞大的、实用的、可享受的信息源,可送出或接收电子邮件,可以和别人建立联系互相索取,也可以在网上发布信息,还可免费享用大量的信息源。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共享性,把学生辛辛苦苦,并通过各种途径修改后作出的文章装入网页,然后通过校园网或Internet上传,把自己的成果与大家共享。让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能激励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发展性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经常进行网上写作,网上投稿,提高写作能力。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是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网络环境下实行作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更充分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帮助学生搜集到更多的写作素材,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极大地提高了作文教学的实效,所以说,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具有广阔的前景,只要我们深入研究,一定会丰厚的收获。

[在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优质五年级语文作文教学计划例

全文共 2528 字

+ 加入清单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略读课文各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第一次是在“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课文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言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小综合”。第二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我们称之为“大综合”。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二、教材主要特点

1、主题设置灵活多样,编排形式又有创新

在努力追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合谐统一的前提下,设置专题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

2、课文系统在丰富人文内涵、拓宽题材体裁方面,继续作出努力;在发挥语文教科书学语文、学做人功能方面,进一步加强

(1)选编的新课文有时代精神和人文内涵。

(2)重视爱国主度、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课文的选编上,进一步加强语文教科书的育人功能。

措施一:设计相关专题,利用每组教材整合的优势,加大上述教育内容的比重。

措施二:新选一批课文,落实上述教育内容。

(3)拓宽课文的文体和语体,如,将文言文、近代白话文、剧本、相声、研究性报告等编入本册教材,有些体裁还是第一次进入小学课本。

(4)拓宽课文系统,编制“资料袋”“阅读链接”“课外书屋”“日积月累”“成语故事”等栏目,以丰富语言学习内容。

3、精心设计导学和练习系统,更好地发挥导学、导练的功能

(l)凸现语文学习的重点,将导思、导学和导练贯穿于每组教材的始终。

(2)课后练习紧扣文本,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和学习表达的结合上,学有所得。

(3)以“交流平台”为凭借,交流学习心得,这既是一个单元读写重点的梳理,又是学习方法的引导,也是学习习惯的培养。

(4)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语文学习的需要,“口语交际·习作”的内容、形式又有了一些变化。

4、单设“综合性学习”单元,学生策划和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引导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提高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汉字200个,累计识字3000,完成小学阶段识字任务。写字150个,累计会写常用汉字2300个。

2、读写由识写字组成的词语;读记由认读字组成的词语。

3、朗读课文,要有感情。默读课文,有初步感受,并有一定的速度(每5分钟不少于300字)。

4、能用多种方法(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利用生活经验等)理解词句,能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词句的表达的效果。

5、阅读叙事性作品,能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清叙事顺序,领悟表达方法。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读懂内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6、略读文章,粗知大意。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课外阅读不少于25万字。

7、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比较具体,感情真实。练写书信,表扬稿及简单的研究报告,注意格式。能根据需要分段表述,使用常用标点。40分钟完成约400字的习作。

8、修改习作,做到语句通顺,正确,书写规范。

9、听,能抓住要点;说,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乐于交际,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稍作准备,能当众作简短的发言。

10、积极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制订计划、开展活动、进行展示交流中发挥作用。学习运用获取的资料,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四、学生现状分析:

我班现有学生33人,除个别学生学习有较大困难外,其他同学成绩比较平均,合格率较高,上个学期语文期末检测合格率为100℅。虽然考试成绩还算可以,但从语文素养方面来看,部分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综合学习能力欠缺,课外知识较薄弱,古诗词背诵积累有待加强。从整体水平来看,学生受方言生活环境影响,语言感觉不佳,口头和书面表达都有待提高。一些学生不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不会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能力差强人意。同时,有几个学生缺乏家长的关心、帮助,常常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上课注意力易分散,学习效率低下,需给予特别的关注。另外,某些学生虽然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家庭的支持度不高。本学期除做好家长工作外,还需继续在阅读书目上作进一步的指导,并且尝试利用数字化手段(如博客推荐优秀文章等方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扎实抓好午间的阅读质量,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水平。

五、采取的对策:

1、阅读教学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读后能发表感受,提出问题,是阅读的两项基本功,是保底的要求。要舍得花费境,要落实到每一个人。自主学习的重点是自学,阅读教学的起点是自读正悟。

(2)继续重视词和句的教学。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能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重视词语的积累和运用,扩大词汇量。

(3)加强续写结合,兼顾理解、表达

a、通过课后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

b、了解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c、借“交流平台”总结读写规律。

(4)继续训练精读、略读,学习通过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

2、口语交际教学

(1)提高交际的质量。(有层次,有深度,语言美,看对象)

(2)交际训练与独白训练并重。在稍作准备的情况下,能当众作简短发言,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3、习作教学

(1)激发表达的欲望,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2)40分钟能完成约400字的习作。

(3)养成修改的习惯。修改重点是:内容是否具体,用词是否准确,语句是否通顺,书写是否规范。

(4)加强结合阅读课和日常的小练笔,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最新高一语文月考教学反思

全文共 838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4月高一月考已经结束,学生成绩也已揭晓,根据我们3班学生实际,结合学生的成绩,针对语文学科的具体特点和试卷的具体分析,现反思如下:

1 应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现行的语文试卷虽然基础知识分值减少,但仍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成语题、病句题和同义词的辨析,学生在这次考试中失分较多,尤其是语言表达的两个题,得分尤其低,其原因就是学生进入高中之后,还不是太清楚高中基础知识与初中的区别,以及考试需要注意的答题技巧,所以下一步学习的重点就是加强学生这一方面的训练,力争使学生基础知识这一方面的不足得以改变,向好的方面转变。

2 应该加强学生规范答题的指导。通过认真分析学生的试卷,我发现有一部分试题不是学生不懂或不会,而是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没有按照一定的答题流程去做,以至于被扣分和不得分,如在语文主观题中,必须要求学生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规程去做,否则就会被扣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问这一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做具体分析。结果有的学生就简单回答,比喻。而没有按照一定的流程去做,结果可想而知,6分的题目,只能得1分,这一题学生不会吗?不是,为什么不得分原因就是缺乏一定的答题流程。另外,学生答题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要点,没有条理性,结果给阅卷造成误解,影响学生得分。这是我教学的下一步中又一重点内容。

3 针对学生的默写和作文中字体的训练应提上一个重要的位置。通过这次考试,我发现默写是我们的一大失分点,一是学生背诵不到位,许多不会填,二是有些会背的内容,错别字现象严重,结果还是不得分。另外在作文中学生的字体还需要有针对性的加强,女生的字体问题不大,都能工整清晰,关键是男生的字体,存在着书写不规范、字体不端正、卷面不整洁等现象,我认为这直接导致作文分值下降,结果是学生总分不高。所以下一步我们会加强学生的练字环节的训练。

总之,我们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至于最后的解决问题,达到我们的教育教学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语文的影响初中

全文共 800 字

+ 加入清单

似一缕清香,让人心情舒适;似一米阳光,让人心境开阔;似一阵微风,让人忘却疲乏。语文它悄悄地来到人们的身边,只要你细心观察,四处都有他的身影,不是吗?

两棵高耸笔直的竹子,把根坚定地扎在岩石的裂逢中,不管何方刮来怎样强劲的风,你却是傲首挺立在风中。望着眼前不屈不挠,性格刚毅的竹子,板桥深为感慨,随即吟出千古绝唱:“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啊,你的精神面貌不正是板桥的真实写照吗?看似平凡的你,却蕴藏着深厚的语文哲学。

一条大河,毫不松懈地向远方流去,水流日夜奔腾不息,是那样的湍急。水儿,你停下来,和我说话好吗?你什么也没说,可我已知你拒绝了我,你的路在前方啊!此情此景,怎不发人深思。于是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句话,道出千万人心声。水儿啊,想不到,你永不停息的脚步里,还有这般深奥的哲理!

在深秋八月,狂风怒号,卷走了自家屋顶上的茅草,无法御风。回到家后,风止雨来。天空乌云密布,雨像断了线的珠子从空中坠下,从屋檐上漏下来滴得床头无一干处,这漫漫长夜又该如何度过?杜甫无法入睡,面对风雨,他大声呼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惊叹,这一千古名句是从中平凡的风雨中得来,呵,雨儿,你竟是这般神奇,我过去怎没发现?

寻访着古代骚人墨客的身影,我渐渐发现,他们的大作不都是从平凡的生活中发掘题材的吗?他们留心了身边的一草一木,一景一语,才留下了万古垂青的不朽诗篇。几棵劲竹,一条大河,一场风雨,他们在景中注入了自己的情感。我不再羡慕他们高超的水平,我知道,只要我用心观擦身边景和事,多思考,往景、事中注入自己的情感,我相信,终有一日,我也会和他们一样成功。

同学们,来吧!和我一起去观察生活,发现语文,让语文充实我们的生活。在学习的道路上有语文相伴,我们将不再孤独,我们的生活将会多姿多彩,让语文在我们人生的画卷上添上潇洒的一笔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网络作文:教学管窥

全文共 1028 字

+ 加入清单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既令人发愁,又无法摆脱的难题。无论是私塾教学中依靠学生自己感悟,还是现代班级授课制重在知识规律的引导,都是成效缓慢而结果难测的。网络的出现给许多行业陈规都造成了有力冲击,那么,我们这一代人能否借助网络这个现代高科技的魔法,来破解千年来留下的作文教学的咒语呢?这是一个很值得一试的研究课题。但是,从我所了解的一些情况来看,大多数网络作文教学探索的成果似乎不太被人认可。我觉得,并不是进行作文课实验的老师比不过其他老师,也不是大家对网络作文探索格外挑剔,要揭示其中的原因,只能从网络的特点本身来寻找。

在作文教学中,网络的功能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作为教师创设情景的工具;②作为教师要点指导的工具;③作为学生材料收集的工具;④作为学生文字输入的工具;⑤作为学生文本编辑的工具;⑥作为学生作品呈现的工具;⑦作为师生交流评价的工具。此外,网络还有相应的储存调用功能。

在作文教学中运用以上任何一种功能并不难,难的是把这些功能整合起来,使其构成一个有机的作文教学课程,并具有普适性。因为,同样写一篇作文,用电脑打字输入,用打印机输出,与用纸和笔直接写出,对于作文主要生产过程的运思并不是主要的,因而这两种方法对学生作文能力的价值并不会有本质区别;创设情景介绍要点可以用网络投影,可用普通投影,也可以用传统的板书。既然并不是非用不可的手段,也就不可能体现出它的独特价值。

但是,是不是把网络所有的工具功能都用在一堂教学课中,就算成功的网络作文了呢,也不尽然。我看过这样的网络作文教学:

第一课时:

教师用网络的投影功能展示春天的各种美景;学生上网阅读两篇描写春天的优秀散文;网上讨论两篇文章的思路,风格;教师引导归纳优秀作文的思路,风格。

第二课时:

教师用幻灯打出题目,《我心中的春天》;学生开始在电脑上起草作文;学生把文章传给老师;老师挑选几篇文章,用投影点评。

虽然我们可以把这样的课程模式叫做读写结合,但我认为,这堂作文教学课,其实跟网络这个学习环境并没有多大关系。可以看出,前面的一课时等于是一堂阅读课,后面的一课时是传统意义上的作文课,又基本上没有用网络,因为在学生思考、下笔、修改等作文的中心环节上,都没有与网络发生必要的联系。所以,这样的网络作文教学,就显得很生硬,是为用网络而用网络,不是为作文而用网络。

真正把网络的功能集于一身,而又可以作用于作文写作过程的网络工具,应该是专门设计的作文教学软件。比如香港的实用文写作学习软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说明习惯对人的影响

全文共 1582 字

+ 加入清单

1、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的故事。

(1)好习惯能帮助人们赢得宝贵的机遇。

在20世纪60年代,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叫加加林。当时挑选第一个上太空的人选时,有这么一个插曲,几十个宇航员去参观他们要乘坐的飞船,进舱门的时候,只有加加林一个人把鞋脱下来了。他觉得:“这么贵重的一个舱,怎么能穿着鞋进去呢?”就加加林的这一个动作,让主设计师非常感动。主设计师想:只有把飞船交给这样一个如此爱惜它的人,我才放心。在他的推荐下,加加林就成了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宇航员。所以有人开玩笑说,成功从脱鞋开始。实际上说的是成功从好的习惯开始。

(2)好习惯成就大未来。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在清晨尽早开始一天的工作,他每天五点半起床,做早操,喝杯牛奶吃块面包,然后就开始工作,当他习惯了六点钟开始工作以后,又努力再提早十五到二十分钟,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他三十几本教育方面的书和三百多篇学术论文都是在早上五点到八点写成的。这个故事,说明了好习惯,成就了一位举世闻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

结论:纵观历史的发展,许多伟大人物的成就都是与他们的良好习惯分不开的。大文豪托尔斯泰一生热衷于体育运动,这使他能以充沛的精力完成不朽的巨著。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坚持每天清晨默读墙上的好词、佳句,为他能写出脍炙人口的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达尔文从不放过任何一个观察大自然的机会,为他的科研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由此可见,名人并不是高不可攀,只要我们向他们学习,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养成好习惯,一定会成就我们的大梦想!

过渡:一个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一个坏的习惯,却可能遗祸一生。

2、坏习惯带来影响

(1)《都是坏习惯惹得祸》

日本有一家食品公司要招聘一位卫生检测员,一位衣冠楚楚、气度不凡的年轻人自信地走进了总经理办公室,他优雅的谈吐,扎实的专业知识赢得了总经理的好感,没想到就在年轻人转身离开的时候,他下意识抠了一下鼻孔,这个不起眼的小动作并没有逃过总经理的眼睛,结果可想而知,一个没有良好卫生习惯的人怎么能够做卫生检测员呢?当然,年轻人到死也不会知道是他"抠鼻孔"的坏习惯毁了他的工作,使到手的饭碗落入了他人之手。

(2) “小和尚的剃头刀”

古时候,寺庙里有位小和尚,在出家前就有“丢三落四”的毛病。出家后,师父和师兄弟们一直提醒他,可是他从不当回事,依然是“丢三落四”。每天除了诵经念佛、打扫寺院、提水砍柴之外,小和尚也想学一门手艺。于是师父就安排小和尚学习剃头。

师父告诉他:“你每天拿一个冬瓜来练习,练到能在冬瓜上施展各种剃头方法,再安排你去剃真人。”于是,小和尚就天天在冬瓜上练习剃头,练了一天又一天,好几个月过去了,小和尚剃冬瓜的水平已经越来越高。可是师父却发现一个问题,小和尚练习剃头都是抽空进行的,在剃头过程中,经常有事需要他走开。每当别人叫小和尚走开的时候,他都会把剃头刀扎在冬瓜上面,等办完事回来以后,再抽出剃头刀继续练习。

这个问题,着实把师父吓了一大跳,于是他告诫小和尚,以后千万不能这样做了,小和尚答应了师父。可是等师父下次再观察他时,他仍然这样做;而且据师父的多次观察发现,小和尚每次都是这样。师父一次又一次地提醒小和尚,每次小和尚都对师父说:“不要紧的,这只是习惯而已”。师父严肃地对小和尚说,“你的这种习惯到时候没准会出人命啊!”看到师父生气的样子,小和尚安慰道:“没事的,师父,你不要担心,等到真为人剃头时我就不会这样了。”

一日,师父决定让小和尚给他剃头。小和尚毕恭毕敬地把师父的头刮得亮晶晶的。就在小师父剃完头,师父刚要开口鼓励他的时候,小和尚顺手就把剃刀扎在了师父的头上,可怜人脑不比冬瓜,这样一刀下去,后果可想而知,小和尚成了杀人犯。

过渡:良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我们班中就有那么一些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全文共 776 字

+ 加入清单

(1)准确性说明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到要求准确无误。

特别是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基本题型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

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以上这几种题型往往要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答题。

例如:加点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答题技巧:不能删去,先解词,说明原句意思是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上加以限制,说明(强调)了……删掉后意思变为……最后还要加上删去后与实际情况不符,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3)依据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可以将说明文分为两类:

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

生动的说明文,多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同时,会用到比喻、拟人等修辞,还会用到一些修饰性的词语。

6、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各层之间是并列的、平等的)、递进式(各层之间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过程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并列式结构多用于使用空间顺序的说明文,连贯式结构多见于使用时间顺序的说明文,递进式结构多见于使用逻辑顺序从现象到本质的事理说明文,总分式结构多见于使用逻辑顺序从概括到具体或从整体到部分的说明文。

7、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网络对生活的影响

全文共 1030 字

+ 加入清单

众所周知,社会是不断进步的,发展的,前进的。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由奴隶社会再发展到封建社会,由封建社会再前进到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在不断文明进步。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人们更是生活得丰富多彩,有滋有味,而它更为我们

多姿多彩的生活锦上添花,增趣不少,它便是神通广大的电脑。

电脑是个伟大的产物,是人们智慧的结晶,更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最好的证明。电脑如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又无时无刻不在,大公司、小公司、医院、学校、银行等等,你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它活跃的身影,今天电脑更是走进了普通老百姓的家里。我们绝对可以说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是网络的世界。

网络是神奇的,是有益的。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大的方便。你是不是想要找资料,想用时少,而资料全?你不用再埋头工作在图书馆里了,你只要在电脑里输入你要查询的资料,就可以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网络,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帮你大功告成,是不是很神奇呢?当你有什么烦恼的问题时,可千万别忘了它 。喔!试试让网络来帮助你,相信它一定可以帮你排忧解难,成为你工作和学习的好助手。

网络不但可以在工作和学习方面帮助你,更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你是不是经常因为时间的关系而不能准时地收看到新闻,因此不能了解国家大事和社会新闻。你不用忧愁,网络可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从此你不用在赶时间了,你只要简简单单地上网,各种各样的新闻消息就尽在你的掌握之中了。是不是很方便呢?你是不是一位大忙人,是不是没有时间烧饭和买东西,网络也可以帮你。你只要轻松地上网点击,上门服务肯定让你称心如意。

网络不仅有以上二个优点,它更是一个通讯的好工具。你是否有远在异地的好朋友,你是不是很想与他联系。网络可以帮你!你可以通过上网与他交谈,倾诉你的肺腑之言,仿佛你们就在面对面地聊天。无论你们相处多远,相信网络可以使你们感觉近在咫尺。如果你有许多话要说,又找不到倾诉的对象,你也可以上网向一位你不认识的朋友说出你的心声,说不定你也会多一位好朋友呢。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的,网络有许多优点,但是利用网络干坏事的事例还是存在的,有的人利用网络散发病毒,破坏电脑的正常工作。对于这些,我们要严格地禁止,让网络真正地服务人类。

网络,像一根很长的绳子,它把一个很大的世界连接在一起;网络,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让你的梦想成真;网络,像一片汪洋大海,有无穷的奥秘等你去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全文共 1906 字

+ 加入清单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以生活为背景引导作文教学,让学生的想象渗透到作文教学中,将新课程标准落实到语文作文教学中,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然而部分老师忽视了作文教学,最终作文的教学效果差、效率低。作文在中考试卷中占非常大的比重,作文写好了语文成绩就不会太差。作文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无疑是语文教师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作文教学应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入手,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让作文课堂生动有趣。

一、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尤为重要。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在写作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予以表扬鼓励和肯定,渐渐打消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慢慢让学生产生写作的兴趣。要让学生多阅读,读优美的文章和段落,背诵一些经典范文,还要注意扩大知识面,阅读一些报刊、名家名篇,读多了背多了,积累的东西就多了。这样写作的时候就不会感觉无话可说,自然会下笔如流水。作文题目命得怎样关系到写作训练的成败,初期进行写作训练时,要选择适合学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设计作文题目,选择的题目要贴近学生实际,能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不能信手拈来,内容陈旧重复,这样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丝毫没有创作激情。之所以重视作文的命题,而且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善于捕捉他们生活中闪光的情景,是因为防止学生失去兴趣。有了写作兴趣,让学生有灵感就写,发现问题就予以改正,长此以往写作就不再是负担,相反是乐趣,真正实现从“要我写”到“我要写”的转变。

二、以生活为背景引导作文教学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息。”学生要写作,首先要有素材,而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脱离了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长期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写作限制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无话可说,即使写了也很空洞。时间长了,还会给学生心理加上沉重的负担,更多的学生则为了完成任务,东拼西凑,写出来的文章没有真实性。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平时积累,利用生活的源头活水提供写作的基础材料,应当让学生积极体验生活,留意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如节假日组织学生登山,让学生走入大自然;开亲子家长会,让学生与家长面对面,沟通心灵;周末布置学生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让学生体验亲情的伟大。我们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把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带入课堂,添加上合适的音乐背景以及教师的语言,使学生身临其境。这种方法主要锻炼学生的感受能力。学生有了亲身体验,写出来的作文必会情真意切。(论文范文 )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发现生活的美,进而体验作文美。

三、让学生的想象渗透到作文教学中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习作中蕴涵的想象因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乐于下笔。这里面想象既要新颖独特,又要科学合理。想象如果不合理、不科学,缺乏依据,即使很新奇,想象也是空想。在作文教学中,我在启发学生想象的同时,还要求学生说明想象的依据,以此培养他们科学合理的想象。如某学生构思一篇关于“环保”的话题作文。借用猪八戒的形象,好吃懒做,取经回来后开了一石材厂,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生态环境,挖山毁林,破坏环境,终酿成苦果,最后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他的作文想象力丰富,富有创新性,也体现了一个学生的美好愿望和追求,这也是我们所希望达到的目标。想象力的培养,要经常让学生进行练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素材,更多的练笔机会,但也不能硬逼着学生去写,学生没有灵感,会应付着写来搪塞你,也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总而言之,我们教师要从日常生活入手,从课堂中各种细节入手,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以生活为背景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同时充分发挥想象力,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能活起来,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生动,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王宝梅。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刍议.金色年华,2012(3)。

高琳雁。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新课程,2012(5)。

黄为平。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思考.快乐阅读,2011.(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298 字

+ 加入清单

八语上第一单元是游记,上作文课的前一天,我布置的任务是收集写作素材,理清写作思路,课上我们先说作文。

尽管课堂教学我反复强调“游踪”、景物特点的重要性,可学生的说作文还是让我很失望。只有少数同学说的还可以,大部分学生要么只说行踪,没有景物描写;要么只说景物描写,没有行踪;还有的什么也没说,理由是哪儿都没去过。

反思一,课堂教学中,对游记写作讲得不够细,导致学生思路不清晰。

反思二,有些学生游览时,眼中无物,导致学生说不出来,有的家长从没带孩子出去玩过,以至于没有内容可说。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让他们养成平时善于搜集写作素材的好习惯,随时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避免写作时搜肠刮肚,没有内容可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续写清兵卫与葫芦

全文共 2004 字

+ 加入清单

一、总体构思:

学生刚刚学完《清兵卫与葫芦》一文,并且尝试编排、表演了课本剧,为续写小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节写作课可以看作是《清兵卫与葫芦》一文教学的延伸,教师要有效利用学生已经高涨的阅读热情、学习兴趣和青少年特有强烈的好奇心,通过对话、交流、讨论,打开学生想象的翅膀,激起他们的写作激情。教学中,仍然要继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他们自主意识;要帮助他们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准确、生动地创编故事;要指导他们懂得自我欣赏、自我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时间安排两课时,最好两节课连在一起。

二、过程设计

教法学法

1、课前布置学生编写课本剧:以小说的结尾句“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作为开头,合理想象,续编故事,准备在班级表演。每个大组编排一个剧本。大组组长负责本组剧本的编排演。

2、课堂教学以学生的表演,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为主。教师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表演或者发表自己的观点;启发学生从续编故事、对话交流和表演中得到写作的灵感。

3、现场写作,自我评价、修改习作。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师:大家一定爱看动画片吧,能告诉老师你最喜欢看哪部动画片吗?当然,你还得说说喜欢它的理由。

(学生各抒己见)

师:这些大家喜闻乐见的动画主人公形象都是作者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而得来的。同样,如果我们在写作时有了丰富的想象力,也一定会把作文写得更好。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续写,就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我想通过这次的写作来测评一下同学们的想象力,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观察学生的反应,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写作热情。)

教师点击电脑,借助多媒体系统展示续写的有关知识和要求。(见板书设计)

教师简要点拨。

(二)课本剧表演。

1、各大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报告本组课本剧编排演的分工合作准备过程。教师记载,作为期末综合评价内容之一。

2、四个大组轮流表演课本剧。

3、讨论、评点:

师:请同学们评一评,刚才课本剧表演是不是小说《清兵卫与葫芦》情节的继续发展。

学生发言。教师根据他们的发言,结合课本剧表演的内容,启发思维,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

师:他们的表演,情节虽然不同,但具有一些共同特点。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强调:

(1)围绕“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编剧。

(2)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3)想象合理。

4、提出本次习作要求。(见板书设计)

(三)自由写作。

1、教师提供三种写作形式供不同程度的学生选择。(见板书设计)

2、学生写作。

(四)自我欣赏。

1、小组交流:我觉得我的文章这儿写得比较好……

2、请部分学生上台宣读自己的习作,师生点评。

(五)简单修改习作。

学生自由表达:我想这样修改我的文章……

(六)总结延伸:

师:这堂课,我们尝试着把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与课内的写作结合起来。课前,大家发扬合作精神通过查资料、请教别人等各种途径获取多种信息,然后发挥想象,精心构思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课上,大家能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选择写作方式进行写作;而自信的展示、客观的评价、自主的修改,使你们的作品锦上添花。课后,请大家继续修改自己的习作再送交老师阅评。

板书设计:

1、续写:根据小说的故事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使故事进一步发展,再次创编故事。

2、续写的要求:

(1)人物性格、语言风格尽量与原文保持一致。

(2)情节合理、完整。

(3)想象要有创意。

(4)描写要具体生动。

3、续写的类型:

(1)给一个开头,要求续写成一篇文章。

(2)阅读一篇小说,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在文章结尾处加以续写。

写作要求:

(1)围绕结尾句选材、续写。

(2)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

你可以选择:

(1)记录故事:把刚才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

(2)续编故事:接着刚才看到的、听到的故事写下去。

(3)创编故事:自己根据理解自主创作。

教学探讨:在编排演课本剧的基础上续写小说,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有意义的、能激起他们热情和兴趣的工作。当然,从阅读体验到表演心理体验,再到创造、创新,对学生的要求相当高,所花费的时间也较多。

三、设计亮点

这节写作课教学设计方案,体现了语文学习的人本化、多元化、综合化以及合作学习的教学思想,吻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让学生自主选择写作方式;重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自己评价、修改习作,体验作文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网络影响生活的

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我从一年级就有电脑了,从一年级就会打字了,从一年级就认识网络了。不过,我从三年级才会上网查找资料。

现在,我觉得网络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我现在有了自己的博客,我觉得有了自己的网站很好,现在我的文章可以让别人欣赏,好的文章也可以放上我自己的博客上,写一写自己的感受,推荐其他人也看一下这一本书。

自从我认识了网站之后,我的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不过上网也有一定的坏处。不过,我除了查资料之外,还会上QQ和同学聊天,谈一下心事。谈一下学习的事情,有什么学习方法……

有了自己的博客,会有很大的收获。你可以加老师的博客,同学的博客,这样就会看到许多的好文章,特别是上老师的博客,你可以看见老师写的日志,老师写的日志都很好,写得很美,有什么写什么,绝对不会弄虚作假。老师写的日志都是她跟我们上课时有趣的事情,我看了都很开心!

现在网络是我最好的朋友了,它可以帮助我,我想要知道的事情它都会“告诉我”。现在网络很发达,有的人已经沉迷了,沉迷了上网玩游戏。

我可是要告诉你们,不可以沉迷网上的游戏,上网就要做有意义的事情,不可以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

千万不要沉迷网络了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