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1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秦玥飞【最新20篇】

长征的每段路程都上演过生离死别的悲壮故事,让老红军们刻骨铭心的,是一段段血与火、生与死的真实经历,小编收集了弘扬长征魂共筑中国梦征文,欢迎阅读。

浏览

3714

作文

1000

感动人物故事:父亲用竹萝载脑瘫女儿看病

全文共 230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梁均华,信宜山区一个普通农民,一位伟大的父亲。16年来,他不离不弃,悉心照料两个患病脑瘫女儿成长。曾经有人建议她抛弃女儿,以减轻负担,但是他毅然坚持,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物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梁均华,信宜山区一个普通农民,一位伟大的父亲。16年来,他不离不弃,悉心照料两个患病脑瘫女儿成长。曾经有人建议她抛弃女儿,以减轻负担,但是他毅然坚持;骨肉情深,他把女儿当做上天赐给他的礼物,好好的呵护着。梁均华用父爱演绎着人间真情,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责任。梁均华的故事平凡而伟大,梁均华的思想淳朴而善良,值得我们学习和传颂。今天,我们再次走近梁均华,再次讲述他的故事,因为他的执着和坚持一直在感动着我们。

梁均华,今年66岁,信宜市怀乡镇人。17年前,娶邻镇一女人为妻,先后生下2个女儿,岂料都患脑瘫。看不到希望,加上家境贫寒,精神有障碍的妻子悄然离去,不知所踪。家庭贫困,妻子的离去,孩子患重症无钱治疗,让梁均华感到痛心和绝望,甚至想过一死了之。对于2个脑瘫的女儿,很多人都建议梁均华放弃,把他们扔到山野路边。然而,梁均华觉得,女儿是上天赐给自己的礼物,人非草木,毕竟亲生骨肉,岂能说扔就扔。

因为年纪大,没有什么本事,梁均华只能靠穿街过巷捡破烂维生,供养2个女儿。年复一年,光阴似箭,大女儿梁关娇今年已经16岁,但是她连说话都不会,智商跟3个月大的孩子一样,开心的时候或许会露出一个笑脸。跟姐姐一样,14岁的梁娣也患有脑瘫,也不会说话,也不会走路,而且手脚都是弯曲收缩的。

2014年4月份的时候,妹妹梁娣感冒发烧得厉害,忧心的梁均华决定将她带到40公里外的信宜人民医院看病。岂料,山路颠簸崎岖,在乘坐中巴的时候,女儿不小心摔倒,结果左腿不幸被跌断了骨。梁均华说,不是他不小心,而是女儿的骨头太脆了,跟玻璃一样,一不小心就会破碎。通过医院得知女儿是“瓷娃娃”后,梁均华只能开摩托车用平时破烂的“竹箩”将女儿从家里运到城里治疗。梁均华回忆说,最近3年两女儿的脚经常断,每次治疗都要花费1000多元。

16年来,梁均华每天做爹又做娘,悉心照顾着终日睡在婴儿床上的两个女儿。起居饮食,带她们外出看病,外出理发,嘘寒问暖的,盖被抹汗,从未有半点松懈。梁均华说,尽管现在看不到希望,但他绝不会轻易放弃两个女儿,因为他深知:人在家就在,况且这是两条鲜活的生命。

祸不单行,大女儿梁关娇也是“瓷娃娃”。2015年1月25日,梁均华背着女儿外出到镇上理发,岂料用于捆绑女儿的布带将女儿的腿也压断了。不忍心女儿饱受痛楚,梁均华次日马上用“竹箩”将女儿运送到信宜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然而,每次治疗都要花费300多元,这让梁均华很是焦虑,因为家里需要用钱的地方多着。据了解,梁均华虽然非常勤奋外出捡废品,但是每月赚的2000多元,他自己就得花去1800元,因为5年前,他不幸得了高血压高血糖和哮喘,一直靠吃药维持着。

外出市区看病有40公里,山路崎岖颠簸,乘坐中巴出去是不可能的了。因为没多余的钱,也就不可能请救护车将女儿拉出去;毕竟两个女儿经常需要出去看病,长期治疗下来,车费也是一笔大数目。实在没有办法,也没有人愿意提供帮助,梁均华只能用自己平时外出捡破烂的“竹箩”装着女儿,小心翼翼的开摩托车,将女儿运出市区看病。梁均华说,只要用棉被垫着,女儿就不会感到不舒服,也不怕碰撞。

事实上,梁均华每次外出市区,都是提心吊胆的,只能慢慢的开车,耗上1个半小时,或者遇着天雨路滑的得花上2个多小时;因为他生怕给女儿带来更多的伤害。每次装车外出看病,梁均华都非常认真,细心检查,将竹箩和铁管绑得紧紧的,以防掉落。

得知梁均华一家三口生活困难,前几年,当地政府给他们办理低保救助。经过努力申请,2013年3月,梁均华也给两个女儿办理了残疾证(一级残疾),现在每年每人都可以领取到相关补助。2015年初,梁均华的感人故事被热心网友发现,引起媒体关注,有热心人伸出援手,也有外地医院建议他带孩子出去治疗,无奈缺钱也年迈。

每次梁均华用“竹箩”装女儿外出看病,只要把车停下来,都会引来路人好奇的围观,对此梁均华早已习惯,也没有太多回避,因为他只关心女儿在运输过程中是否安好。梁均华说,社会热心人多,偶尔带女儿外出看病,也会有好心人同情她们,捐一点钱她们。

梁均华虽是怀乡镇人,但是最近20年他都在钱排镇租屋住以便捡破烂。14年前妻子失踪后,梁均华面对2个患病幼儿,手足无策,于是请了钱排镇当地的一个女人(何永英)帮忙照顾孩子,每月给她300元。岂料,何永英的丈夫也是因病不幸离去,也留下几个孩子。同病相怜,日久生情,梁均华和何永英决定抱团取暖,相互照应,于是两人便成了“夫妻”,组建了新家庭。

据了解,为了改善居住环境,梁均华和何永英夫妇东借西凑,顶住生活压力,终于在去年建了新房子。虽然房子还没有完全建好,也没有什么装修,但是这对于梁均华一家来说已是非常满足;因为他们再也不用继续蜗居在原来昏暗的瓦房了。

说到未来,淳朴善良的梁均华说,自己日渐年迈且患病,还能活多久也不知道,只是有生之年能坚持就坚持。作为一位父亲,梁均华的父爱如山,一个普通的农民16年如一日,用父爱演绎着人间真情,对患病女儿不离不弃,悉心照料。2017年度感动茂名候选人物——梁均华,用竹萝演绎着伟大的父爱!

1.感动人物故事:父亲用竹萝载脑瘫女儿看病

2.12个名人故事及感悟

3.陈道明人生感慨:做点无用的事儿

4.2017年感人故事

5.201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郭小平

6.201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潘建伟

7.201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潘建伟

8.丁宁:感谢给我制造困难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

(一)

郭川,中国职业帆船第一人,第一位完成沃尔沃环球帆船赛的亚洲人。

51岁的郭川是两项世界纪录的保持者。他创造了40英尺级帆船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和北冰洋(东北航线)不间断航行的世界纪录。

北京时间2016年10月25日15时“中国航海第一人”郭川在夏威夷附近海域失联。

郭川在中国现代帆船运动初起时走向海洋,他开创的航海事业几乎是中国现代帆船航海的缩影。在他人生经历中,实现自我的决心和改写航海史的荣誉感激励了很多人,也改变了很多人。

(二)

王威,29岁,现在是北京煤炭总医院的一名护士。

王威8岁时被确诊患有甲状腺癌,16岁时癌细胞转移到全身。全家辗转就医多家医院,但均因病情过重而被拒之门外。在20岁生命将走到尽头时,她写信给央视《星光大道》栏目组,打算死后把角膜献给需要的人,遗体献给医学院解剖研究。

她的事感动了很多人,煤炭总医院组织专家为王威进行了手术,长达6.5个小时的高难度手术,摘除肿瘤十余个,最大的有成人的拳头那么大。她奇迹般地康复了。2012年,25岁的她成为煤炭总医院的一名护士。

因为爱,王威活了下来,现在她要尽己所能,把这份爱传递下去,并告诉大家,癌症是可以战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感动中国2024年颁奖盛典观后感

全文共 823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是我在这一年里,第一次感觉自己是那渺小;也是第一次深深体会到自己有一个欠不完的债,一个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债;更是第一次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说起乐器,大家第一个就能想到钢琴。当然,不是因为琴声的优美,而是弹钢琴的人,触动了我们的心弦。

无臂钢琴大师——刘伟,他是我最感动的一位人物,他看似平凡,却给了我人生的启迪。

“只要你能迈出第一步,你就会成功”。这是刘伟在舞台上说的一句话。的确,万事只要我们做出了第一步的选择,那么在接下来,我们的汗水将会有所收获,只要你去努力,去争取。〝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就话就像刘伟的仅仅一小步人生。在小时侯活蹦乱跳的他,却被电线杆压倒在地,使他失去了双臂,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他在医院里的3个月,都过得浑浑噩噩。每天早上睁开眼后,就失声痛哭。

但是,在这几个月里。他每天会看到许多人进进出出,看到诞生的婴儿和逝世的人。他有所感悟,突然觉得活着就是一种幸福。于是,他学会了很多,我们用手做的,他用脚也能做到。用脚穿衣,洗脸,吃饭,写字,甚至自己还出版了一本书。为了不父母亲的期望,他学会了游泳。游泳是要用四肢来保持平衡的,而他呢?却失去了双臂,但是,这对他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活着。他曾说过这样句话∶“活着是所有事业的基础〞。是的,我们能活着就是一种幸福﹑快乐。

他为了学好游泳,不让母亲失望。他每次游泳都在身上放一个木块。在他的努力下,他获得了〝残疾运动会〞的冠军。他想参加〝残奥运动会〞,但是,一个灾难又像晴天霹雳般的来到他的身边。他焕上了一个难治的病,不能剧烈运动。他的梦想被打破了,可他不放弃。他坚强。他又弹起了钢琴,他用脚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乐章。他成了无臂大师,弹钢琴的佼佼者!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的捆住他的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的为梦想插上翅膀,用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的轨迹!上帝为他关上了两扇天窗,却为他开启了一个永久的无形的天窗。——隐形的翅臂,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感动人物郎平的作文素材

全文共 305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女排选帅尘埃落定,众望所归,郎平就任主教练。郎平,一个全国家喻户晓的名字,又得到人们倍加关注。一个人走到了一项职业的顶端,几十年继续前行,依然保持着顶级的能力,为国家、社会所青睐,这多么令人敬佩、令人神往!成功人士、英雄豪杰的经历是事业、人生的教科书,品味思考,获益良多。

人生抉择

今年5月初,郎平率领恒大女排夺得亚俱杯冠军。顾不上休整,就飞赴北京,就任国家女排主教练。这不仅是体育界的一件要事,也是全国民众关注的新闻。中国女排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多次夺得世界大赛冠军,代表着中国和平崛起的精神风貌。近几年,更换几次教练,可成绩却急剧滑坡。此时谁当主教练,都有点“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郎平曾是中国女排“六连冠”时的主攻手,18年前曾经担任过中国女排主教练,取得了比较好的战绩。女排选帅一开始,郎平明确表示自己已经老了,不会去担任女排主教练。排管中心也曾把郎平列为评审专家。但人们还是盼望郎平再次站出来,挑起重担。国家排球管理中心的领导三番五次约请出山。面对体育界和球迷的愿望,到了,郎平终于决定出席的当日的竞聘会。这样慎重地作出决策,郎平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呢?

对中国女排,郎平怀着深深的情愫。核心队员、主教练的岁月刻骨铭心。不在国家队的日子,她也时时关注中国女排的状况。现在中国女排落入低谷,她怎能不动心。“中国排球需要振奋、需要改革。老女排只剩我一个在第一线,从个人感情来看,我一定要出来。”但自己已是伤病缠身,身体能否顶得住?俱乐部教练的合同尚未到期,身兼两职,能否忙得过来?郎平当然有强烈的为国争光的愿望,但她不能仅凭一股热情,而要对自己完成任务的条件、可能做综合的考量。“我都拒绝了多少次了,但经不住人家说,心软……还是对排球有感觉。其实我愣不干,领导也没办法,但现实情况就摆在那,球队就是需要你。你要是没感情,谁会去挑战这个位置啊?没办法,命就是这样的。” 郎平的自述,饱含着真情实感。

郎平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的抉择,表现出她以大局为重,以事业优先的思想情操,同时,也对自己的执教能力、身体条件做冷静的评估。人生在世,没有志气、缺少豪情,干不成事业;但对自己能否胜任岗位没有科学的评估,仅凭热情,不计后果,也非成功之道。职业选择不应笼统比照见义勇为,不顾一切向前冲,冷静选择,对事业、对自己都是负责任的。倘若郎平深思熟虑后决定不做国家队主教练,只要她想定了,也应受到尊重,不必上纲上线奚落一番。郎平的选择确实受到体育界、球迷的影响,这也是理智的。对别人的信任和期待,要有正确的态度。大家认为你行,是对你素质能力的综合评价,也是在一定范围对比、筛选后的结论。郎平听别人劝说的“心软”,实际是对大家意见的尊重。人生路口的抉择,是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决策。国家荣誉、排球事业、个人能力、身体条件……郎平想到的事情,肯定是一个长长的清单。所做的决定,是慎重的、负责任的决定。

爱国情怀

参加国际比赛的运动员最为看重、最为激动人心的时刻是站在领奖台上,注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冉冉升起。这冠军的荣誉属于国家,也属于自己;正因为自己为国家带来了荣耀,所以更为自豪。不仅是冠军,就是国家队的普通队员,你的表现也和国家联系在一起。作为当年中国女排的主力球员,郎平被称为“中国的铁榔头”,为国家赢得一项又一项荣誉,多少国人、华人为此骄傲。

作为教练,郎平也曾为国家赢得许多荣誉。在中国女排国际大赛表现低迷,几任主教练黯然辞职的情况下,郎平于1995年就任主教练。1996年就率领中国女排夺得亚特兰大奥运会银牌;1997年率国家队获第九届亚洲女排锦标赛冠军;1998年夺得第13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亚军、第13届亚运会排球比赛金牌。主力球员、主教练,郎平和中国女排命运相依,荣辱与共。今年这次女排选帅,郎平念兹在兹、克服多少困难也要迎接挑战,首先是因为这不是一个俱乐部球队、也不是外国球队,而是中国的国家女子排球队!

郎平的爱国情怀还表现为理智、开放,而不狭隘。郎平曾在美国、意大利、土耳其等国俱乐部球队担任主教练,成绩也很好。她在欧洲赛场上表现的专业本领和指挥才能也为中国人争光。2008年北京奥运会,郎平此时担任美国国家队主教练。小组赛上,上演了中美女排大战。郎平指挥高超,队员发挥出色,美国队战胜了中国队。当时国家领导人和众多中国球迷观看了比赛。这一场面也曾使郎平颇受诟病。但郎平并无后悔。她认为“我执教美国,绝对不是为击败中国队。我是作为一名职业教练接受这份工作的,希望能为排球事业做出点贡献。” “郎平是属于中国的。无论走到哪里,我时时刻刻记得,我是一名中国人。”执教外国球队的中国教练的职业素质和球队出色成绩也是为祖国争光。难道不是吗?体育成绩固然关系祖国荣誉,但必须以公平比赛,遵守规则为前提。体育比赛毕竟不是战争,不能背离公平和规则。当时主流的舆论还是理解了郎平。郎平的经历不但诠释了爱国的热情,也诠释了爱国的理智。

职业精神

一个人攀登上职业的高峰难能可贵,而功成名就之后一直致力于事业,几十年奋斗不懈,尤其可贵。对社会来说,人们干一行、爱一行、通一行,专业化地发展,更便于做出贡献;对个人来说,也可能更有事业上的成就。上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那批功勋队员渐渐各奔东西,离开的,当然各有各的理由,也是各有各的风采。唯独郎平一直没有离开过排球,她始终站在了排球的最前线,持续着排球事业的辉煌。人生职业多次变化,有些是不由自主,有些是兴趣变迁,在不同的职业背景下,都可能做得出色,但一般说来,还是专业化的职业生涯更能使人生出彩!

郎平作为世界排坛的明星退役,有多种选择。她热爱排球事业,着眼长远,选择了到美国留学,逐步适应了西方的工作和生活。在美国、意大利、土耳其等国排球俱乐部执教,具备了开阔的国际视野、丰富的执教经验。当祖国需要,回来工作的郎平,是深刻了解世界排坛、掌握先进训练方法的优秀教练。她的职业生涯设计和实践,既使自己大有作为,也为祖国排球事业积累了能量。

和郎平同时代的一些知名运动员,很多人当了官。郎平在1995年出任国家队主教练时,按当时球队教练的级别,她只能算正处级。国家体委考虑和郎平同期的女排球员,很多人都是司局级了,于是给了个局级待遇。这当然体现着官方对人才的尊重,但也折射官本位的不合理。到处都参照官场,都搞个级别,对鼓励人们钻研业务、建功立业并无多少好处。好在郎平没有为官本位的文化浸染,一心做事,无意弄个一官半职。正因为她全身心地做一个好教练,心无旁骛,才使她成为众望所归,挽狂澜于即倒的人物。“别人干不了你能干,这就是成就;别人能干你也能干,这就不稀罕。” 这样的人生价值,岂是什么级别可以对应的?

身经百战的教练已经不像当年当球员那样激情澎湃。郎平现在职业素养更高,心智更为成熟。人们一想到现在国家女排的现状和面临国际大赛的压力,都为刚上任的郎平着急。郎平却平静对待。她说自己“比较淡定,也知道不好干,那就慢慢来。既然干了,就把困难都想到,反正也不容易,容易也不让你来。工作在排场上就有很多乐趣。以前不敢说乐趣,以前是压力、拼搏精神,现在转化为虽然很苦,但苦中有乐。现在去调教一支球队,你觉得很满意、很满足,这也是一种乐趣,要是干什么事都没乐趣,就别干了。”这一番心迹的披露,是一位优秀教练的工作思路,也是身经百战、压力重重的大将的从容、豁达。热情要与科学精神、冷静思考、踏实做事结合起来;做大事的紧张也要与平常心相结合。郎平和中国女排定会在新的征程上再铸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感动中国观后感或学习心得

全文共 2363 字

+ 加入清单

王央,男,1965年7月生,研究生学历。身体健康。曾任乡党委副书记、副乡长,现任局党委副书记。 Wang Yang, male, born in July 1965, graduate degree.Healthy body.He was the deputy secretary of the township party committee and deputy head of the township, and the current deputy secretary of the party committee of the bureau.

帮扶活动中,王央作为一名基层部门的领导干部,一名共产党员,时刻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密切配合总工会和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有关部门,积极与下岗失业人员开展手拉手、结对子、送真情、献爱心援助行动,帮扶困难职工实现再就业,千方百计帮助下岗职工和困难职工解决生产生活问题,逐步脱贫解困,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了帮扶工作的不断深入,为共创稳定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帮扶工作任务重、难度大,要干好,就得多想办法。”

粮食局是一个大局,6个下属企业,全局困难职工家庭80多户,这其中仅食品公司的特困职工就有48户。食品公司既是局党委的一块“心病”,更是王央最大的“心病”。

食品公司是一个50年代组建的老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企业经营状况不佳,连年亏损,企业职工日益困维,公司160余名下岗职工中,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就有70多名。帮扶这些困难户,资金不足是个大问题,对于经济并不宽裕的食品公司和粮食局来说,困难可想而知。

面对困难,王央毫不退缩,他想得更多的是困难职工求助的目光,渴盼的眼神,还有一个领导干部、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

在局党委的大力支持下,王央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大胆创新,提出了社会筹、单位拿、领导带、中层帮、职工助、自身干的“_网络”,并迅速付诸实施,把方方面面纳入到帮扶救助体系中来。逐渐建立起了局科级领导干部和中层干部帮扶困难职工制度、职工子女升学学费补助制度、困难职工生活救助制度等一系列帮扶制度。全局科级领导干部和中层干部与困难职工结成帮扶对子80多个,负责向这些困难家庭送信息、送岗位、送技术、送项目,直至脱贫,使这些困难户得到了比较稳定的帮助。

“两节”慰问、金秋助学、雨季为困难职工修缮房屋,帮扶活动开展得蓬蓬勃勃,一年所需资金近2万元。除每年积极响应上级组织的献爱心活动外,在局党委的大力支持下,王央又提出建立特困职工帮扶专项资金,局党委向全局职工发出“捐助5元钱,帮人渡难关”的倡议,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募捐,在全局职工中引起强烈反响。局党委对困难职工的一片真情,不仅带动了职工们踊跃捐款,而且很多企业也慷慨解囊,一次性筹措特困职工帮扶专项资金6万余元,使对困难职工的帮扶救助又多了一个强有力的保障。

“当干部就要心里时刻想着群众、帮助群众,为群众办实事。”

言教不如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激励的作用是空前的。在王央书记的办公室挂着他自书的一幅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王央就是一个心里时刻想者群众疾苦的干部。1995年在王家乡工作时,王央发现了该乡李村困难学生张的家庭特别困难,家庭无力供其上学,仅上了半年多学的张只得辍学回家。从那时起,王央便开始用自己的工资十余年如一日地资助张上学。12年来,王央不仅给了他钱,还教会了他做人的道理,使张从一个7岁的小学生成为了一个大学生。同时,王央还在政府的安排下每年帮扶一个困难家庭、结一门穷亲,从1990年至今的十多年来共帮扶困难家庭12个,结穷亲6家,为此花费工资3万余元。

“只要我在这个位置上,我就要实实在在地为职工办实事,不然就对不起职工,也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王央在帮扶中发现,一些下岗的困难户,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被纳入“低保”救助,在看病、子女上学、水电费减免等方面得不到照顾,家庭生活非常困难。王央积极协调民政、教育、水利等部门,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帮助我局困难职工,一次性为全局46个生活困难家庭办理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使他们不仅能够每月领到低保金,还在子女学杂费、就医、水电费等方面得到了减免优惠。

对于大伙对自己“点子多”的评价,王央并不否认,他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是王央一直保持的信念。

靠管靠理不如靠激励,靠帮靠扶不如靠技艺。下岗职工的自身素质决定其再就业的能力,靠帮靠扶不如靠送技艺。本着实用性和有效性的原则,从抓基本技能培训入手,帮助下岗职工掌握一些实用技能,提高适应市场能力。食品公司下岗职工李是个建筑泥工,妻子没有工作,自己又下了岗,家庭生活极其困难。下岗后,他为一家人的生计发愁。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王央和他进行了畅谈,并根据他还会修理自行车的实际情况,协调给其安排了一个摊位,并从救助基金中拿出3000元,帮助他开始了修理自行车的营生。老李凭借其过硬的技术和诚信的经营态度,很快就赢得了很多顾客,不仅主动还清了救助资金,还逐渐改变了家庭困境。

同是下岗职工,由于素质差异,基础不一样,有的不仅能独立就业,而且走上勤劳致富的道路,但有一小部分由于重病缠身、夫妻离异、遭受车祸等等原因,生活产生了严重困难,个别下岗职工生活甚至陷入绝境,帮助这部分同志走出困境,才更能体现组织温暖。王央分别根据就业、收入、身体、住房、子女入学等五个方面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帮扶。对困难较大、矛盾集中,或具有突发性的困难的职工,实行现场帮扶。

“只要群众有困难,我会在帮扶的路上一直走下去,让更多有实际困难的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组织的关怀、社会的关爱”,对未来的帮扶之路,王央语气更坚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看了这部片子颁奖典礼中那一幕幕感人的事迹、感人的创造、感人肺腑的场面让我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一人就是朱光亚。20世纪50年代末,朱光亚被任命为中国核武器研制的科学技术领导人。他负责并组织领导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究、设计、制造与试验研究,地下核试验的攻关,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发展及军备控制问题研究等工作,为中国核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还参与了“86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章良这样评价朱光亚:纵览全局,心系祖国,中国核事业的领航人,保卫的是家,捍卫的是尊严,显示的是中华民族的铮铮傲骨!推选委员阎肃说:肃然起敬,卓越功勋,他代表的群英,使我们的民族——自强,自信,自力,自尊!

人生为一大事来。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其实我想,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逐渐富强起来,也是因为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质的中国人。

也许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们会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而我们的家庭,集体,祖国也就越来越好了。

相信每个看了感动中国的人都会有有一种真实的清洁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时,走路的脚也更结实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电,一个缺点的电池再度内心充实,于是,又可以支撑自己,也希望可以帮助别人。这,正是感动的一种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让我感动的人物作文600字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让我感动人物是张海迪。

张海迪5岁患脊髓病,胸部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她就开始了与别人不一样的生活,她无法上学,只有在家中自学小学中学的课程。

面对残酷的病魔,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而是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做斗争,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张海迪虽然没有进过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本科和研究生的课程。

1983年,张海迪开始翻译英语小说,创作文学作品。20多年来,张海迪克服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出版了《轮椅上的梦》、《绝顶》等作品,其中《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重印了3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更是超过100多万字。

多年来,张海迪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温暖,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张海迪不仅自己学医,学针灸,不仅为自己针灸,解决痛苦,还帮其他残疾人针灸,解决他们的痛苦。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我觉得张海迪是个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务于社会,奉献人民,是中国新一代青年的骄傲。

张海迪那“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深深地让我感动,我们应该向张海迪学习,做一名新世纪的有志少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感动中国2024年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1594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让山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好的教育,她坚守深山36载。学生们对她的称呼,从最初的“支姐姐”,到后来的“支妈妈”,再到现在的“支奶奶”。

已经55岁的她,原本可以退休,离开山村颐养天年,但她不舍离去。“只要身体允许,我就要一直坚持下去!”

她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江西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乡村教师支月英。

“让山村的孩子也能接受好的教育”

记者驱车从奉新县城到澡下镇只需20多分钟,可从澡下镇到泥洋村白洋教学点却足足花了1个半小时。尽管早有思想准备,但实地走一遭后发现,当地的偏远程度仍超出想像。

1980年,19岁的支月英第一次到泥洋村时,先坐了2个多小时的汽车,再徒步走了2个多小时的山路。

“这么偏的地方,就从来没想过要离开?”

“何尝不想呢?可是我走了,山里的孩子怎么办?”

山里的孩子也应该接受好的教育,这是支撑支月英留守深山的精神支柱。她明白教育对山区孩子的特殊意义,“山里的孩子们与外界接触很少,掌握知识是他们走出大山的希望。”

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支月英以校为家,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教学中。为了让山里的孩子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她50岁后开始学习制作课件,从网上下载丰富的学习资料。

“教学方法好,孩子们都听她的话,成绩都很优秀。”泥洋村村民李业美说,支老师常常利用傍晚的时间到家里辅导孩子做作业。早晨有的孩子喜欢睡懒觉,也被她从被窝里叫起来。

她的学生大都是留守儿童。为了解决隔代教育问题,支月英不厌其烦地家访,给爷爷奶奶们传授教育方法,帮助孩子们改掉坏习惯。

“总要有人作出牺牲”

中午12点,刚结束一上午的课程,支月英就匆匆到二楼的厨房做饭。三年级学生洪涛回家要走6里的山路,午餐便在学校和支月英一起吃。从学前班到现在,支月英没收过一分钱。

“村民们家里有事只要打一声招呼,支老师就管孩子们的午饭,有时十几个孩子一起吃,碗都不够。”被支月英的事迹感动,两年前义务到白洋教学点支教的志愿者李霞说,支老师从不收钱,家长过意不去,常常送些鸡蛋和蔬菜来,支老师盛情难却,她便不时地给孩子们买书包衣服。

2012年,考虑到支月英的身体,组织上再次决定调她下山到镇里的中心小学。此时,比泥洋小学还要远10多里的泥洋村白洋教学点没有老师,村民联名写信请她去任教,她被村民感动了!

别人都往山下调,她却往山上钻。这让担心她身体的丈夫真的愤怒了,他把她的行李都扔掉了。

“山里需要我!”支月英对丈夫说,“总要有人作出牺牲,为什么不能是我呢?”

丈夫虽然很生气,但还是在行动上支持她。每次开学,丈夫都会帮她把课本送到教学点,米和油吃完了丈夫总是及时送上山。

支月英的到来,给白洋教学点带来了新气象,校舍从土坯房变成两层的楼房,还新添了乒乓球台和游乐设施。很多家长当年就是支月英的学生,他们纷纷把已经在外就读的孩子转回白洋教学点。

“我要一直坚持下去!”

“吃过了吧!”“今天脸色有点不好啊,不舒服一定要上医院!”支月英端着饭在村里到处转,边走边吃,不时地和村民交谈。

白洋教学点周边两个自然村的几十户人家,支月英都串过门,没有一个村民她不认识。午餐和晚餐,她总喜欢端着碗到处走。一些不愿意吃饭的孩子,一听到她的声音,赶紧坐回桌子吃饭。

泥洋村的村民都是客家人,讲客家话。几十年在一起,支月英的客家话讲得很顺溜。村民更是把她当亲人看,家里有好菜总要叫她去吃。冬天,山里冷,村民把火炉生好,给她送去。

在山区从教数十年,支月英也落下了一身病:一只眼睛几乎看不见,一只耳朵的听力衰弱严重,嗓子经常痛得发不出声。另外,甲减和糖尿病让她每天不离药。

已到了法定的退休年龄,支老师的去留一直是村民最关心的问题。

“我们心情很复杂,既希望支老师能一直坚守,又担心她的身体。”李业美说,大家都觉得再挽留支老师,真的有点太自私了。

可支月英似乎还没把退休提上议事日程,她放不下山里的孩子,担心没有新的老师愿意来。“只要身体允许,我就要一直坚持下去!”支月英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潘建伟颁奖词及事迹介绍:曙色满东方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20年前,在奥地利留学的潘建伟告诉导师,他的梦想是在中国建一个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实验室。2016年8月16日,中国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它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间的量子通信,该项目首席科学家正是潘建伟。

潘建伟颁奖词:嗅每一片落叶的味道,对世界保持着孩童般的好奇。只是和科学纠缠,保持与名利的距离。站在世界的最前排,和宇宙对话,以先贤的名义,做前无古人的事业。

潘建伟事迹介绍:潘建伟,46岁,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2016年8月16日,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它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这将是跨度最大、史上最安全的通信网络。这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正是潘建伟。

潘建伟长期从事量子光学、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学基础问题检验等方面的研究,对量子通信等研究有创新性贡献,是该领域的国际著名学者,潘建伟有关实现量子隐形传态的研究成果入选美国《科学》杂志“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并同伦琴发现X射线、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等影响世界的重大研究成果一起被《自然》杂志选为“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其研究成果曾6次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中国年度十大科技进展新闻”、5次入选欧洲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进展”、4次入选美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维和战士申亮亮、三入火海英雄王锋、航天员陈冬……他们的事迹经《河南商报》报道后,许多读者致电河南商报,表示崇敬之情。

曾经有一位正读高二的学生,在看了《河南商报》对维和战士申亮亮的报道后,特意把该篇报道剪下来,小心过塑,悬挂在书桌前。他说,他要考取军校,向英雄学习。

而英雄王锋的事迹经《河南商报》刊发后,有读者特意找到报道的记者,询问捐款方式,还有读者自发到王锋的老家前去吊唁。

每一位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都以他们的人格力量,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他们或者是英雄,或者是平凡的楷模,但无一不代表着这个时代的力量,无一不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在我们心中,他们都是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看完感动中国的观后感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她,被上帝的双手蒙住了双眼,但她的内心都是光明的;她,帮别人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窗,却没有人打开她的那扇窗。她,叫朱丽华……

43年前,双目失明的她,在未来的日子里,并没有自暴自弃。她自学成为了一名盲人中医师。30年后,她不仅开创了自己的诊所,还为贫困学生资助了373万元。

在黑暗中,她仅靠自己的双手,却做出了许多连我们正常人都做不到的事情。相反那些整日游手好闲,混混度日的人,或者是身强体壮却整日贪图享受,蹉跎岁月的人应该感到羞愧。我的内心深深感到了惭愧,光明就是我们身边,但我们却不如一个盲人那样好好珍惜它。也许人就是这样,拥有时不珍惜,失去才会感到后悔吧!

接下来,我要说的是一群集体:她们是90后、00后点燃青春的力量;她们是70后、80后前进的动力;他们又是50后、60后的偶像。他们,是中国女排,他们点燃了几代人的火把。

30多年来,女排精神一直存在中国人的心中,我认为她们身上的信念感和拼搏不放弃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去学习,去赞扬。生活中在难题面前迎接挑战不也是女排精神的内化吗?

在这令人心情跌宕起伏的30年里,中国女排从低谷中奋起,如此难得可贵的精神是许多人一辈子也坚持不了的。我们应该向她们深深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感动中国2024年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全文共 3058 字

+ 加入清单

秦玥飞2010年从耶鲁大学毕业,怀着改变中国农村的热望,他在2011年来到湖南成了名大学生村官,至今已经五年。

秦玥飞是一个一无所有的村外人,同时也是一个被寄望会用先进理念给农村带来新变的城市青年、名校的大学生。这个岗位没有规范和限制,只要关乎农民民生,千头万绪,无可不为。同时,作为村长助理,他不属于体制,不属于村干部班子,没有权力和队友。

秦玥飞就像是一颗螺丝钉,在体制机器外滚动,零敲碎打,有单枪匹马的无力感,也有独当一面、不受缚于体制的自在。他试图改变环境,但环境也在雕琢这个年轻人,从打扮到言谈,甚至到观念。

对基层的民众和官员来说。秦玥飞是热忱、有礼貌的年轻人,是半个“干部”。人们对他既有招待远客的淳朴热情,也有对“当官的”一向有的冷眼揣度;既有对留洋高材生的好奇和卑怯,又有教他做人的架势、对境外势力的鄙薄。

秦玥飞得到了体制的表彰。人们记住了一个青年奋力击水的姿态,赞叹他所散发的正能量。但很少有人指出,环境改变甚少,秦玥飞仍然挣扎在缺乏权力、资源和队友的困境里。

服务

秦玥飞介绍自己总是两件事,2010年从耶鲁大学本科毕业,2011年到湖南农村当大学生村官。有的人会想起来,以前新闻里是出过一个“耶鲁村官”,中国的榜样青年。他现在三十岁了。

五六年前,他们这拨中国同学在耶鲁毕业,好几个陆续都到北京来落脚工作,进了投行跟咨询公司。秦玥飞不想去过朝九晚五、庸庸碌碌的白领生活。他希望能作出改变人们生活的贡献。他本科修的政治学、经济学两个专业,他相信在中国的公共服务领域里,总找得到属于他的一个位置。

最容易“找到组织”的做法,是去考公务员。秦玥飞不想去,怕去了就是做表格。

要么去找社会组织。比如在美国,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家庭事务、人权民权、生态环境,方方面面都有公益援助,社会组织占了整个国家约5%的 GDP、10%的就业人口。但在同期的中国,社会组织的规模几乎微不可见,约0.1%的 GDP、0.8%的就业人口。

秦玥飞一面自己跟哈佛的朋友发起叫“阳光书屋”的公益组织,在甘肃农村发展教育,一面又听说了另一种有组织性的做法:响应国家的“大学生村官”政策,去农村做村官。

这个岗位允许他自发规划工作,理论上可能直接作用于成百上千的农民,国家也保证会留出提拔人才的通道。秦玥飞觉得这份岗位完全符合他的理想,也有上升前景。很多人只看到农村条件苦,村官工资低,他觉得这些跟一个更远大的愿景相比都没什么。他报了名。

2011年7月,火车正往甘肃去,秦玥飞在车上收到通知,选派了他去湖南衡山贺家山村做村书记助理。他在武威站下了车,掉头又买张站票,回北京收拾行李。那里几个同学请他吃顿法国菜,作了别。

火车到了衡山县城。贺家乡的副书记陈希军等着秦玥飞,接了他的行李捆到摩托屁股上,又驮上他,就往村里开。山地上颠颠顿顿,走了一个多钟头,进了贺家山村。

村里一千多亩大,六百多口人。当中一座二层高的老红砖房,是贺家乡政府。他们上二楼楼角,推门进了个暗黄的杂物间,八九平米大,破窗漏瓦,一口老木柜,桌椅,木架床。床对过一堵墙,墙那头放了两口公用的尿桶。他今后三年住这。给他的月薪是一千四百五十元,没有编制,没有保险。

秦玥飞第二天起来洗了澡。乡政府的人都稀奇起来,怎么早上洗澡。“这是一个 fucking PR disaster(要命的公关灾难)。”他不了解农村,又听不懂衡山话。他不在早上洗澡了。后来又把英文印花的T恤里翻外地穿了,短靴也换成这里的解放鞋。

留守的老人孩子成天都看见他,走来串去,一脸笑,有礼貌。简家奶奶叫了秦玥飞,你是大学生,可不可以告诉我的孙子奥数题。秦玥飞一说就来。简奶奶感到一种光荣。她是群众。“这个人他是很好的,不像有些人呐,看你们家条件这么差,哼吃,教你的孙子。”她记得秦玥飞教完了又说,有事你就来找我。她想到就笑:“我去找他?他个性很好,很谦卑的。我,哈哈,我说你是个农村人,不晓得去找他子有用没用,所以也没找他。”她又拿了几个橘柑给秦玥飞。“我以为他不会吃的。他吃啦,他不嫌吃农村的。”她反复说这人好。

秦玥飞的妈妈重视教育。他两岁就教他说英语,到了小学又从重庆带他上北京借读,天没亮就把他送到教室外面等开门,她自己再看着招贴去找工作。一切就为他有最好的教育质量。

按一套传统的成功故事,他在高中拿到耶鲁全额奖学金,他在大学得到一份华尔街上的工作,故事就到头了。像同学关乐说的,“把孩子供出来,考一个功名,光宗耀祖”,多数人把移民、大企业当做重大的成就,激励人心的结局。秦玥飞说,能再回到出身之地,帮助一个群体,那才是激励人心的结局。

他在村里一会又给人搭手提个篮子,一会又修热水器,百分之九十九的工夫都在做“好人好事”。青蛙跑迷了路,他也找罐头装起来,带到水边去放生。雏鸟从窝里掉下来,他也把它送回去。他给小花猫取名叫保尔、冬妮娅,想像它们正守着空空的粮食罐头,保卫着某座年久失修的谷仓。

他觉得一切都很好,接地气。他辗转过四个城市长大,大学又出国,到哪儿都是个新来的,像加缪小说的名字,“LÉtranger”,异乡人。他在农村反而安心了。他跟所有人都关系着,他帮助所有人,所有人都喜欢他。他有时从人家门前早已经走过去了,人家还把他喊回来,给他个桃子拿去吃。

乡政府里有个公务员叫汤飞龙,跟秦玥飞一样大,轮到夜班就来找秦玥飞长见闻。秦玥飞挠着两腿蚊子块,跟他讲美国的政治体制,讲奥巴马大学毕业后做的社区服务。秦玥飞过去修的政治学跟经济学是耶鲁最主流的两个专业,配给本科的师资也顶尖。卸任的墨西哥总统教全球化。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教金融市场。罗纳德·里根的高级顾问教大战略、雄辩术。秦玥飞对国际关系感兴趣,又相应学了俄语、法语。

汤飞龙也想不到,他们这地方能要到这么牛逼的人。两个人吃过晚饭就坐在一起,谈七说八,能说到半夜一两点。汤飞龙以为他们是最密切的。

秦玥飞清楚他在农村不可能有“soulmate”,哪怕和大家处得多和乐。有空总是跟老同学通个电话解解闷。

乡政府隔壁开米店的人家里,母狗下了只小狗。秦玥飞去看她们。狗妈妈一脸愁容。他给她取名叫普宁教授——纳博科夫小说的主人公,一个俄罗斯人,孤零零在美国教书。狗妈妈很快病死了,小狗乐乐成了孤儿。秦玥飞每早起来就在阳台上喊它来,在乡政府的院子里给它喂牛奶,逗它,给它拍照。其他人进出,惯拿脚去赶开狗。就秦玥飞要护着乐乐。

汤飞龙在楼里听领导招来唤去,忙着通知大家来开会,又抓紧复印会议资料。陈希军想到秦玥飞,特许了他也能进来旁听学习。会上谈着什么思想什么方针,套路化好猜,秦玥飞慢慢从这里面听会了衡山话。会上人员派好工作散了。汤飞龙留下来收拾会议室,扫地上的烟头。没有要秦玥飞做的事。

湖南省委要“量化测评”村官的工作,定了三十多个名目,都是些理想信念、廉洁纪律、和农民群众感情。有舆论管村官制度叫“新知青下乡”。大学生们待着没事做,以后是个什么出路也说不准,有的就趁早回去另外找工作,要么准备公务员考试。以前贺家就有个村官,乡政府安排住村里人家里,平常不大碰见,过一阵就不声不响,回家去了。

同学关乐催着秦玥飞去报考 LSAT(法学院入学考试),回美国读个法律博士,出来重新找工作。

秦玥飞报了考,过一阵又取消了。

“对我重要的是,我在那样的地方生活了那么久,而且我过得很快乐,很充实。”他后来说,“(农民)拉着我的手,坐在他面前。这个就是我们跟这些老百姓之间的距离,这个就是意义。”

像 H.L.孟肯说的,理想主义这种人,闻到玫瑰比卷心菜更香,就会得出结论,玫瑰也更有营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24年度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2468 字

+ 加入清单

她是大山的女儿,像一支燃烧的蜡烛,闪耀着灿烂的光辉,照亮了深山孩子的梦想,她和千千万万山村教师一道,努力实践着中国山村的教育梦。35年来,支月英老师坚守岗位,把爱意播撒在这青山绿水,让这份爱生根发芽,承载起贫瘠山村的绿色希望。

——题记

35年来,她走得最多的路,是崎岖、坎坷的山村小路;

35年来,她想得最多的人,是天真、可爱的山村孩子;

35年来,她做得最多的事,是寂寞、艰苦的山村教学;

35年来,她心中始终笃定的一个目标,那就是教好深山的每一个孩子,做一棵大树,守望这片深山,为这片贫瘠带来希望。她就是2010年度感动奉新十佳人物”,2011年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3年宜春市最美劳动者、道德楷模,2014年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西省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女教师支月英。

山村讲台,用守望践行承诺

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一到白洋,她发现这里条件比想象中还要艰苦。学校地处江西省奉新县和靖安县两县交界的泥洋山深处,交通不便,离最近的车站都要20多里地,师生上学全靠两条腿在崇山峻岭间爬行。山村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食品稀缺。支月英像当地人一样,自己动手种菜。

当地老百姓十分疑虑:这外地姑娘能坚持下来吗?是不是想过渡一下,过不久就溜掉?这话不假,山旮旯太偏太穷,前些年,教师如同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但过了一年又一年,乡亲们不但看到支月英坚持了下来,还看到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她都一个个送孩子回家,像自己亲人一般对待。于是乡亲们议论开了:“这位老师靠得住,肯定会用心思教好我们的孩子!”但也有不同声音,“莫想啊,顶多再过两年就会走掉,我们这地方哪能留住这般好老师啊!”冬去春来,寒来暑往。这位外乡的女教师,用自己35年的倾心守望,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成为深山乡村人人尊敬的人民教师。

孱弱身躯,为贫瘠山村撑起绿色希望

在白洋山村,支月英与一双双渴望知识眼睛相伴。她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唱歌跳舞,认识大千世界。但贫穷的山村并不是世外桃源,山村的教育更显落后。但艰苦的条件并没有难倒支月英。刚参加工作时,她的工资只有几十块钱,有些孩子交不起学费,家长不让孩子上学,支月英经常为学生垫付学费,垫着垫着,有时买米买菜的钱都不够,她只得去借,家人不理解,劝她赶紧离开,她总是笑着说:“日子会好起来的!”后来,支月英被任命为校长,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工作也更忙了。她既要承担教育教学任务,还要做好教学点的管理服务工作。

穷山村的学校破烂不堪,她买了材料,把教室修好,把冬日刺骨的寒风拒之窗外,学生在教室里暖洋洋的。学校不通班车,每逢开学,孩子们的课本、粉笔等都是支老师和其他几位同事步行二十多里的山路肩挑手提运上山的,一趟下来,腰酸腿疼,筋疲力尽,浑身酥软。山村的家长重男轻女,不让女孩读书,支老师走门串户,与家长促膝谈心,动员家长把孩子送来学校,没让一个山村孩子辍学在家。

母亲从老家来学校看她,看到女儿步行二十多里到山下接自己,心疼不已。支月英对母亲说:“这里山好,水好,村民朴实善良”。母亲心疼地说:“你就净说好!”她只是望着母亲笑。其实她心里装满了对亲人深深的愧疚,她何尝不想尽享天伦之乐,但她更愿意把爱意播撒在这青山绿水,让这份爱生根发芽,承载起贫瘠山村的绿色希望。

忘记自我,彰显教师本色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支月英除了自学外,每年都积极参加各类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学生学习效率,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她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在她眼里没有差生概念,只是爱好和特长不同。她循循善诱的教诲,像甘泉、像雨露,滋润着每年一个深山孩子的心田。在她的精心教育下,一个又一个学生走出大山,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

一人一校的工作特别辛苦,支月英老师经常累得头晕眼花。她血压偏高,导致视网膜出血,只有一只眼睛正常。更让人揪心的是,2003年10月18日上午,正在讲课的她身体剧烈疼痛,几位家长迅速把她送往医院,医生诊断她身患胆总管胆囊结石,并马上进行了手术。住院的几天,她心里一直惦记着她的学生。刚刚出院,就立刻回到了学校。

2012年暑假,为了解决白洋村教学点校舍破旧问题,上级教育部门决定新建校舍。支月英就起早摸黑,一边教学,一边照料施工,帮工人做饭,将丈夫也拉来帮忙。整个暑假,支月英都是在校建工地度过的。如今崭新的校舍宽敞明亮。乡亲们看到崭新的校舍,感动不已。

既是校长、老师,又是保姆,上课教书、下课照应学生玩耍。家里人担心他的身体,总是说:“你也年过半百了,身体又不好,别的老师都往山外调,而你还往更远的深山里钻。”她乐呵呵地说:“如果人人都向往山外,大山里、山旮旯里的孩子谁来教育,山区教育谁来支撑。”各级领导关心她,几次要给她调换工作,但她每次都婉言拒绝。

扎根山村,从“支姐姐”到“支妈妈”

支月英现已年过半百,当乡亲们问她:“支老师,你退休后我们还请你继续到这任教”。她感动地回答:“我是大山的女儿,如果身体允许,我就一直教下去。”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支月英整整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支月英常说:自己虽然没有别墅,没有汽车,但她感到自己心底比千万富翁还舒坦。当在千里之外创业的学子来看望她,亲切拥抱她的时候,这种幸福感才是人生最美的享受,才是青春奉献的美好报偿!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支老师虽然因身体状况有时力不从心,但她还是坚守自己岗位。她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奇迹,只是在山旮旯的小学平凡工作了35个春秋。支月英老师的事迹感动着大家,她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中国好人,省师德标兵、“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称号。

她是大山的女儿,像一支燃烧的蜡烛,闪耀着灿烂的光辉,照亮了深山娃儿的梦想,她和千千万万山村教师一道,正努力实践着中国山村的教育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感动中国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播出了,如果不是在姥姥家看了会电视,我还不知道今天就演感动中国。

看完感动中国,我真心觉得,闲着是罪恶的,浪费钱也是罪恶的。闲着,其实就是浪费时间,那么概括起来,浪费是罪恶的,应该怎么办?应该珍惜,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珍惜金钱,珍惜资源。当有真的感触的时候,这些词句就不是空话和口号,不空洞也不高大。有的时候我会觉得闲,会觉得不知干什么好,好像找不到意义所在,而现在,在刚看完感动中国人物之后的强烈感情下,我觉得,有一件事,我们可以花大量的精力去做,以后忙完自己份内的事也不会觉得闲得慌,那就是:慈善。有时候我也会想,有什么好捐助的啊,他们有那么穷吗,再说政府干嘛去了?

会有这种想法,是因为没有同情困难人群的感情基础,我没有见过那种场面,或者通过媒体看过几眼已经被岁月冲淡了,但是一旦把那个画面放到我眼前,我会被震撼,然后内心柔软的说不出话来。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成长环境艰苦的孩子长大了会更加惦念自己当初那种穷乡僻壤,会更加懂得同情困难的孩子,不是说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孩子心硬,而是他们没见过,没有那个触动。所以说,让所谓温室里的花朵去“体验生活”,体验苦,生活的苦,真的是有意义的。

今天晚上含着眼泪看完央视播出的2015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感受颇深!用他们的话说,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辈子做好事就不那么容易了!那需要毅力,需要忍受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这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善良,正直,乐于助人,坚强,奉献,吃苦耐劳!我要净化自己的灵魂,向他们学习!在有生之年,为大家,为社会多做好事,作善事,做一辈子的好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1096 字

+ 加入清单

2021年__月__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十位获得“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的典型事迹的确使我们深受教育,深受感动。先进典型是一面旗帜,也是一面镜子,更是我们学习的鲜活样本。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这样一位鲜活的样本,他把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永远留在了祖国的边防线上,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祖国的忠诚,践行了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誓言。他就是阿勒泰地区清河县委原副书记、政法委书记__同志。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学习完他的先进事迹后,就要以他为榜样,奋发有为,努力工作,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育和培养好祖国的下一代,用实际行动为福海县的稳定发展献一份微薄之力。切实把党和国家与教育相关的各项惠民政策,传递给每一位学生,通过“小手拉大手”再传递到千家万户,激发各族人民的爱国情怀,凝聚起中华民族正能量,始终感恩党,感恩我们的各项惠民政策,听党话,跟党走。

当然,在我们伟大的祖国像王红星同志这样的典型还有很多很多,他们的那种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把一生献给党、献给人民的精神和优秀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的。当前,在新疆大地到处回荡着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声音,在天山南北处处可以看到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身影,全疆人民升腾着举报“两面人”、揭穿“两面人”、誓死与“三股势力”和“两面人”作坚决的斗争、铲除“两面人”的强大正能量。我作为一名受党培养教育多年的人民教师,要坚决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理直气壮地向“两面人”“三股势力”发声亮剑,

努力做到认识不含糊、

态度不暧昧、行动不懈怠,坚决把影响社会稳定的“黑手”辨别出来、清除出去,在落实总目标的实践中争当先锋、勇当标兵。誓与“两面人”斗争到底,做到认识不含糊。“三股势力”是新疆各族人民,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敌人,“两面人”是“三股势力”的帮凶。同时,不仅自己要认清“三股势力”的丑恶本质,更要教育好祖国的下一代,让广大青少年在成长中充分认识到“三股势力”是我们的共同敌人,我们要时刻警惕“三股势力”对学校的渗透,自觉维护和加强民族团结,形成反对民族分裂的强大力量,高举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旗帜,坚决粉碎敌人的阴谋,紧紧围绕总目标,为建设和谐新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学校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阵地,我们要坚定的回答“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用“六个下功夫”武装自己,并担负起教育引导青少年走正道的重任,让广大青少年远离极端思想,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党和政府,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中央卫视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都有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人们选择坐在电视机前接受一次灵魂的洗礼,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心情似乎一直很沉重,眼泪总是停不住,但典礼结束以后,人们又恢复了之前的一切,内心平静的没有一丝波澜似乎人们把感动中国变成了一种情绪的宣泄途径,把一年的泪水在短短几个小时内流干净,第二天重新回到自己的小世界,麻木不堪地活着,期待着下次感动中国。

孙家栋 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1929年4月出生,1956年8月入党,大学文化。

孙家栋同志是著名的航天专家,“两弹一星”元勋,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在我国自主研发的100多颗卫星中,由他担任技术负责人的就有35颗。50年多来,他倾注于我国的航天事业,参与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多个“第一”的辉煌。他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和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他先后担任月球探测工程一期和北斗导航工程总设计师,建成北斗导航第一代系统。他担任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中巴资源卫星等3个我国第二代应用卫星工程的总设计师,主持解决一系列重大工程技术问题,各项工程均取得圆满成功。他提出的2020年前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分三个阶段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路线图,为我国突破卫星基础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基础技术作出了重大贡献。

孙家栋同志200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007年被授予“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突出贡献者”称号,2010年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感动中国读后感作文_[第七单元]写读后感1000字

全文共 936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种爱,一生一世的为你好,那就是母爱;有一种爱,一辈子关心你,也不需要你的回报,只要你能够健康,幸福;有一个人需要你用尽一生一世的感恩,那就是母亲;有一个人需要你用一生去铭记,那就是母亲!

—题记

今天我看了一场激动人心的颁奖典礼,也就是20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这个颁奖典礼让我心潮澎湃。

有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87岁;为了事业,为了中国的发展,他任劳任怨,连回家也很少。也有拾荒助学的“五保”老人刘盛兰,92岁,老人家庭并不富裕,老人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却在贫苦交加的17年里,将自己,辛辛苦苦拾荒的来的钱,毫不犹豫地捐献给了全国各地的贫困学子。更有为了儿子,愿意付出一切的方俊明的母亲,姜春梅,84岁,有一年,有一个小孩溺水,方俊明见了,二话不说一头扎入湖底救人,不料颈椎骨折并导致高位截瘫。母亲劝导他,并背了他整整23年。

还有许多许多让人感动的人物,他们不畏困难,坚持不懈,只为了能够帮助到别人,也帮助祖国!最令我难忘的还是方俊明的母亲。

她任劳任怨地照顾她的儿子,也从不说苦,也从不说累。自从那件事发生之后,方俊明妈妈就一直开导她的儿子,让他儿子也不再伤心,但是这些年也发生了许多事,方俊明妻子的离开,方俊明爸爸的去世,也对他们的生活有不少打击。家里的重担也都压在了方俊明妈妈身上,她每天起早贪黑,早上五点起来做早饭,晚上等到儿子,孙女都入睡了,才敢渐渐入睡。23年来方俊明的生活无法自理,都是靠母亲来背,她为儿子洗衣、做饭、洗脚、擦身子,有时候肠胃不好,大小便失禁,都是母亲及时的换洗。

在天气好的时候,想让方俊明下楼透透风,散散心,就从二楼,一步一步艰难的背下来,即使再苦再累,都要坚持。现在方俊明女儿长大了,也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方俊明心里也少了一份负担。但是方俊明最担心的还是自己的母亲,母亲已经老了,也渐渐背不动他了,他就是希望自己的母亲能够歇一歇,享享清福。但是方俊明母亲并不是这样想的,她觉得儿子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还是自己照顾的比较放心,只要还走的动,就要把儿子背下去,照顾下去!

母爱是多么的伟大,母爱是多么的无私,让人催人泪下,看了这次颁奖典礼,我的感触很深,觉得看的很有意义,也有很大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感动中国人物作文

全文共 732 字

+ 加入清单

期盼已久的《感动中国201*颁奖典礼》终于在201*年2月10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了,认真的观看了颁奖典礼全部过程,几度眼眶湿润。获奖者,有为了国家核潜艇研制而隐姓埋名的英雄;有几十年自己拾破烂,从没有穿过像样的衣服,却把钱给了那些需要上学的孩子的老人;有的为亲人、为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坚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动了华夏儿女。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岗位上,他们坚守着一个信念,‘爱祖国,爱他人。’这种爱在他们的坚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时一事,而是几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

他们虽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们却充满着微笑来到颁奖典礼舞台上。他们给国家、社会、他人带来多么大的正能量。观后心理暖烘烘的。热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围很多人,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在这些人的事迹面前,真应该好好想一想今后怎么活着。

看着这些感动中国人物和他们的英勇事迹介绍,看后我非常感动,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动,眼泪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他们的事迹值得我去学习和深思。正是有了他们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才使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世界上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母亲默默的付出只为能够让孩子过的更好,她从未想过你能回报她点什么,她的一生都在为你担忧和操劳,从来不会抱怨“累”,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妈妈我爱你!

看了今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动中国”十几年来伴随在我们身边的这些可歌可泣的人们,他们崇高的人格,为国为民的伟大理想和让人泪不能止的事迹都让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还有许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有“感动中国”精神和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的努力奋斗,中国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一定笔直又开阔,是一条光明大道!

[感动中国人物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感动中国十大物

全文共 230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播放了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视频,看完他们的事迹后,我心中涌起的感动无以言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一直在我眼前闪现,挥之不去。他们每个人带给我的震撼和能量都让我一生受用无穷。

抛家舍业,隐姓埋名,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把名利看的淡如水——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这个像山一样刚强的男子,有着如海一样博深的胸襟,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奉献了一切。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还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他一遍一遍地认真重复着枯燥的数据,作为核潜艇总设计师,他甚至冒险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在他不分日夜地努力研究下,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我想:他真的爱祖国,大概,这样的他,祖国也是引以为傲的吧!

黄旭华青丝化作白发,以身许国的情怀不禁令作为祖国新一代接班人的我汗颜。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的我,不禁没有他那样的魄力和胆识,而且文化知识还相差甚远。有这样的榜样相比较,我碌碌无为的生活就是在虚度青春。我想,我找到照亮我人生的灯塔了。向着目标前进,我对自己说:加油!

高龄拾荒老人刘盛兰拖着病弱的身躯,却有着高贵的心灵,这位九十多岁的“五保”老人用他那苍老的手汇出了一叠叠的“问卷”,他在用实际行动给我们上课,无声的教育,却胜过千言万语。他的这份执着,这份爱心,深深地撼动着我们的内心深处,在心的海洋上掀起阵阵波浪。

试问,在这样诚挚、朴实、无私、执着的爱心面前,你还能无动于衷吗?

段爱平——一位住在百姓心窝子里的人。“村委会主任可能是中国最小的官,段爱平的当法,是把身家性命都捆一起为村民做事。”这样的官,让我们怎能不爱?在现社会腐败现象频繁出现的报道下,虽然有整顿措施出台,现状也有所改观,但我们心里都明白,不贪不腐不代表真心关爱,真正像段爱平这样心系百姓的官又有多少?她把心都掏给了她所守护的百姓,百姓们当然也愿意倾心相待,因为他们知道,有这样的官在的地方,就有希望。

那些和段爱平一样的人,就是我们的希望,就是我们振兴繁荣祖国的底气!

看完守墓老兵陈俊贵的故事,我的脑海里突然就蹦出了关羽的身影。我记得当时我看《三国》时,关羽的义薄云天的形象给我的印象最深刻,当看到英雄死去的时候,对着电视屏幕的我哭的一塌糊涂。今天看到陈俊贵为风雪之夜的一次生死相托而守护了一生,一种异样的情愫瞬间涌了出来,是对英雄失去战友那悲痛心情的感知和对英雄执着守护友情的敬重、崇拜。

我怀揣着淡淡的忧伤再次向伟大的战友致敬!向心比金坚的守墓英雄致敬!向那些曾经为了祖国而战斗的英雄们——坚定而庄重地致敬!

有梦的地方就有希望。“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35年的追梦路,走得异常艰辛,却也异常坚定。一粒种子,蕴含着世代相传的梦想,让这一对农民父子前赴后继地为之奉献一生。因为他们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所以,即使他们没有专业的知识分析、没有专业的测量仪器、也没有任何人的支持,但父子俩却依然固执地用肉眼观察,全凭记录总结规律,最终获得成功。

“路,也许走得慢,但只要不停下来,总是会有前进的。”

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山崖。悬崖边上的护梦人格桑德吉把培养学生、关爱学生当做自己一生的追求。她广阔的胸襟,无私的爱心无不在诠释着老师崇高的师德。为了西藏山区孩子们的求学梦,为了山区的孩子都能走出大山,她却甘愿走进大山,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甚至不顾有着身孕的不便身体,冒着大雪封山、过冰河、溜铁索的危险坚持给学生上课,并把他们安全送回家。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门巴族的“护梦人”的她,倾其一颗心、一个家,奉献于一个喜马拉雅山脚下的信念。

也许,“桃李满天下”才是对向格桑德吉一样的老师们最好的回报吧。

可怜天下父母心,母爱总是伟大的,不求回报的。绝症母亲姚厚芝为孩子缝补梦想的良苦用心再一次向我们展现了母爱的坚韧,病可以压垮身体,但唯独不能摧毁母爱。我们此时最大的心愿就是祈祷上天能多宽容些时限给这位坚强的母亲,让这美好的愿望和浓浓的祝福伴着她牵挂的孩子成长,滋润着天下所有儿女的心房。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们虔诚地祝福吧,祝福天下的父母健康长寿,平安快乐!

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胡佩兰的出现,无疑是患者心灵的一剂灵丹妙药,她用医德弥合了医患间的裂隙,更难得是20年如一日的坚守。生活节俭的她却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在接受现场采访时胡佩兰这样说:“医生应该是不爱金钱的职业,它需要对病人的情感投入,想发财就不要当医生。看到病人痛苦的来,快乐的去,是我最开心的时候,我只要活一天,就要给病人看一天病。”句句说到了我们的心坎上。我明白了,只有真正的白衣天使才有这样的顿悟啊!

在当下“扶不扶摔倒的人”的热议中,方俊明说:“当灾难来临那一刻,我是出于本能要去这样做,没想那么多。出事后这么多年,饱受委屈,却无怨无悔。一句“无怨无悔”彰显了善良在方俊明心中坚定的分量,同时也拷问着我们对委屈与人性的抉择!

龚全珍,一位90岁高龄、忠于爱情、深明大义的老人,一生简单而美好,忙碌而充实、无私而伟大。所有赞美的词汇用在她身上都不为过,这样一位心中充满人间真情、头脑装满天下道理的将军夫人、革命达人,让我们读懂了什么才是伟大的人生。

他们每个人都是平凡人,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只是——缘于爱。

做个有爱的人,做个有上进心的人,让我们的爱温暖着身边的人,如和煦的春风、如灿烂的阳光、如甘甜的泉水、如醉人的花香,给人以前进的力量、向上的勇气。

感动之余,我、我们,是否应该做点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2024中国梦劳动美五一劳模先进事迹精选

全文共 2493 字

+ 加入清单

回首20余年创业路,__戏称自己是从沼泽中走出的女人,而她的编织事业就像编织荆棘一样,给了她每个手指上留下细碎的疤痕和厚厚的茧子。光环笼罩下的__坦诚而朴实地说自己的本意可能就是做一个普通女人,相夫教子,而不是女强人,但是历史的潮流造就了这个坚强的女人,她以编织荆棘的精神创造了一个绚烂的财富传奇,这个传奇的模式由童话、爱心和梦想构筑而成。

创业:倾家荡产却误入“沼泽”

在__的手工编织合作社的二楼陈列室里,有很多款式新颖的童帽在可爱的小模特头上,真像置身在一个童话世界。这就是__的事业——手工编织童帽。

她是如何得到创业灵感的呢?据介绍,那还是10多年前,__几乎和丈夫一起下岗。看着嗷嗷待哺的女儿,她急在心头,却不知未来的事业方向在哪。有一阵,她只随身带着5元钱来到五爱市场,批发口红,然后走街串巷去销售,如果赚了2元钱,她一分都不舍得花,即使几毛钱的公交车都舍不得坐,要花1个多小时步行回家,当到家的时候,她累得连楼都上不去了。

终于有一天,她在一家销售针织用品的摊位前停住了脚步。这家店铺生意异常火爆,她连续观察了几天,感觉到这确实是一个好市场。就这样从小喜欢手工编织的她决定做手工编织的生意。

__的生意是从五爱地摊做起的,头天晚上熬夜赶制手工编织制品,第二天凌晨3点就得从家出来到市场销售。就这样苦干了一年,她决定购买一个3000元的编织机器。3000元在当时可是笔不小的数字,因为当时很多单位的月工资只有一百多块钱。机器买回来了,但是__很快就遭遇了生产模式的挑战。以前,都是她一个人在加工,根本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这该如何应对呢?

这个时候,她几乎遭遇到包括丈夫在内的所有亲戚朋友的反对,尤其是丈夫,成天跟她闹,后来竟然为了这个机器,两个人分居了。__觉得自己仿佛置身在一片沼泽地里,无法走出来,整日精神恍惚,甚至想到了自杀,尽快结束这狼狈不堪的生活。但是一看到刚刚两岁,天真浪漫的女儿,她毅然地选择了坚持。

“妈妈,又是菠菜啊!”女儿望着餐桌,眼神里流露出一丝哀怨,__的眼泪扑簌簌地流了下来。她心里说:“女儿啊,即使大米粥拌菠菜,也只能给你吃饱,妈根本就吃不上。”女儿吃完了,她到厨房舔了舔女儿的碗底。她又是饿上一天来操持生意。在那艰苦的几年里,这样的情景经常发生,不知道这个女人是靠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意志坚持下来的。这样的日子过了整整3年,终于经营情况有了好转。

责任:爱心构筑无围墙工厂

随着生意的发展,她从五爱市场撤出了,放弃了前店后厂的模式,专心做工厂加工。这样的后果就是对市场越来越不了解。有一次,一个订户从她那里订了几十万元的货,而对方只交了第一批的货款。等到产品全部加工完成后,对方却不接收这几十万元的货了。这下,可把__急坏了,最后,没办法,只能甩卖,那一次损失了四五十万元。这次损失,让她足足用了4年时间才恢复过来。

这又是一次巨大打击,在生意遭遇大滑坡的时候,她的家庭也彻底破碎了。她的丈夫的理由很简单,他不理解__这么艰苦的创业为了什么,他只想和另外一个平常的女人过普通的生活。__的心都要碎了。

她独自沿着火车道走了很远很远,茫然无助充塞了她的内心,她又一次想到了死。不过女儿的一声啼哭又将她从绝望的边缘拉了回来。婚姻失败之后,女儿成了她人生的最大支柱。女儿在小学的一篇作文里这样描写自己的妈妈:“我就在所谓的垃圾堆上写作业,10平米的家到处都是线包子,妈妈那漂亮的脸上都是绒线,我感觉自己要努力学习,让妈妈不这么辛苦。”看过女儿的作文,__觉得自己更加充满了奋斗的力量。

在毛线机吱嘎吱嘎的声音中,她感觉自己不是在编织毛线,而是生活的荆棘,这种创业简直太艰难了。但是她坚持了下来,最后自己的产品远销__、上海等国内一线城市,甚至远销海外,甜美的成功果实仿佛在向这个美丽坚强的女性招手。

一天,有个跟__一起下岗的姐妹来看她。这个姐妹说自己生活很艰难,孩子还小,收入不稳定,言辞间希望得到__的帮助。__本来想给她一些现金接济一下这个昔日姐妹。但是她想到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于是,她决定给这个姐妹分一些手工编织的活干。从此,这个模式被她不断扩展,一方面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一方面也帮助了很多生活困难的下岗女工。在这个爱心构筑的“无围墙工厂”里,__的事业越做越大,就像滚雪球。

在谈到创业成功的经验时,__表示,如果租建厂房扩大生产,资金缺口很大,自己根本无法凑那么多钱,如果不扩大生产,很多订单就无法及时完成,白白错过机会。所以,她无意间创造的这种“无围墙工厂”——即把大量手工编织的活发放至失业者手中,让她们在家中分散加工,成了最好的办法,让她取得了成功。

就这样,终于在2002年,她更加明确了这种模式,正式创立“手工编织合作社”,参加这个合作社的姐妹,可以按劳取酬。这种模式对于一些资金不充分的创业者来说,是一个节省成本的好方式。现在她的奋斗不只是为了女儿,更是为了那几千名下岗姐妹。创业的艰辛让这个善良的女人愈发散发出慈善的光辉,她想带领姐妹做更大的事业。

使命:荣誉光环下的慈行善举

生活总是奖励那些认真对待它的人。__的奋斗得到了丰硕的回报,她先后被评为省、市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荣誉沉甸甸地落在这个坚强女企业家的肩头上。2008年,她受到了胡锦涛同志的亲切接见,当回忆起那一幕,她深情得象个幸福的少女,“那一幕我永生难忘,胡锦涛同志特别亲切,他希望我帮助更多的下岗女工去创造美好生活,还说,有什么困难就尽管提。”

__的人生仿佛等上了红地毯,越走越平坦,越走越高远。她开始扩大生产,打破旧有格局,帮助了更多的下岗女工,让更多的家庭过起了更丰裕的生活。

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她陆续捐了很多善款。周围人有什么困难,她更是义无反顾地去帮助他们。好心人,天不负,她的事业也又上了一个台阶,注册了自己的品牌,进入__知名卖场兴隆大家庭。

值得__骄傲的是,精心培养的女儿学习了很多现代营销手段,成了母亲的左膀右臂。与此同时,前夫也在经历了很多生活坎坷后,浪子回头,跟她开始了新的生活,支持她的事业!

在刚刚过去的寒冬里,__的人生和事业却迎来了第二个春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696 字

+ 加入清单

(一)

潘建伟,46岁,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

2016年8月16日,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它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这将是跨度最大、史上最安全的通信网络。这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正是潘建伟。

潘建伟长期从事量子光学、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学基础问题检验等方面的研究,对量子通信等研究有创新性贡献,是该领域的国际著名学者,潘建伟有关实现量子隐形传态的研究成果入选美国《科学》杂志“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并同伦琴发现X射线、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等影响世界的重大研究成果一起被《自然》杂志选为“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其研究成果曾6次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中国年度十大科技进展新闻”、5次入选欧洲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进展”、4次入选美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事件”。

(二)

2004年,临汾第三人民医院院长郭小平看到艾滋病区的几个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却没法上学,便和同事一起办起了“爱心小课堂”,在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下,2006年9月1日,临汾红丝带学校正式挂牌成立,2011年学校被列入正式国民教育序列。

临汾红丝带学校是国内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儿学校,郭小平目前担任临汾市红丝带学校校长,艾滋病感染儿童在这里接受治疗的同时也能安心接受与正常孩子一样的教育。

多年来,郭小平创建红丝带学校一事,在社会上也受到不少争议,郭小平一直在艰难中努力坚持。他最大的愿望就是,随着社会进步,艾滋病患儿终究会到正常的学校去上学。

2014年,彭丽媛向红丝带学校写信,并在采访中说:“我希望这些受艾滋病影响的孩子们,都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