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1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秦玥飞汇编20篇

长征的每段路程都上演过生离死别的悲壮故事,让老红军们刻骨铭心的,是一段段血与火、生与死的真实经历,小编收集了弘扬长征魂共筑中国梦征文,欢迎阅读。

浏览

3716

作文

1000

感动中国王锋的观后感

全文共 1018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种温暖,不需要语言,就能传递,叫感动;有一种力量,不求惊天动地,却足以令人震撼,叫感动。——题记

在感动中国节目中,感动我的有10个人,他们是于敏;朱敏才、孙丽娜;赵久富;张纪清;陶艳波;木拉提西日甫江;肖卿福;朱晓晖;陇海大院;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

其中于敏很让我感动,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感动中国给他的颁奖词是: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收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于眼泪的背后,我收获的不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语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昨晚,我坐在电视机前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看的我哭的稀里哗啦的,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主动捐献器官的小学生 何。

“虽然我们的女儿没了,但我们帮她完成了心愿,我们很欣慰!”在演播室,何的父母从走上舞台的那一刻起,就几度泣不成声。

去年4月,何即将小学毕业之时,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9月初,她的病情突然复发,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在听说生命只剩3个月时,何做出了父母亲人都难以理解的决定……

那天,何对刚打工回家的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是,“爸爸,我想把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吓了一大跳的父亲把何骂了一顿,因为按桂林老家的风俗,人死后尸体被剖开无异于大逆不道。何哭了:“我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最终,爸爸妈妈含泪同意了。11月17日凌晨0时10分,小何在医院里走完了短短12年的人生路。凌晨4时,她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她的肝也救助了需要的病患。

在旁人眼里,何一直是个品学兼优有爱心的孩子。家里满满一面墙贴着“三好学生”之类的荣誉奖状。2008年汶川地震时,她曾让父母捐出一个月的工资。被查出脑瘤后,学校为她捐钱,她却要把钱捐给更需要的人……

为了给小何治病,何父母已经欠下了10万元的债务。但为了完成女儿的遗愿,他们拒绝了器官捐献的补贴,也从未主动找过接受何器官救助的患者。他们想以最美的方式,实现女儿的“最美愿望”。

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24年度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2468 字

+ 加入清单

她是大山的女儿,像一支燃烧的蜡烛,闪耀着灿烂的光辉,照亮了深山孩子的梦想,她和千千万万山村教师一道,努力实践着中国山村的教育梦。35年来,支月英老师坚守岗位,把爱意播撒在这青山绿水,让这份爱生根发芽,承载起贫瘠山村的绿色希望。

——题记

35年来,她走得最多的路,是崎岖、坎坷的山村小路;

35年来,她想得最多的人,是天真、可爱的山村孩子;

35年来,她做得最多的事,是寂寞、艰苦的山村教学;

35年来,她心中始终笃定的一个目标,那就是教好深山的每一个孩子,做一棵大树,守望这片深山,为这片贫瘠带来希望。她就是2010年度感动奉新十佳人物”,2011年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3年宜春市最美劳动者、道德楷模,2014年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西省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女教师支月英。

山村讲台,用守望践行承诺

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一到白洋,她发现这里条件比想象中还要艰苦。学校地处江西省奉新县和靖安县两县交界的泥洋山深处,交通不便,离最近的车站都要20多里地,师生上学全靠两条腿在崇山峻岭间爬行。山村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食品稀缺。支月英像当地人一样,自己动手种菜。

当地老百姓十分疑虑:这外地姑娘能坚持下来吗?是不是想过渡一下,过不久就溜掉?这话不假,山旮旯太偏太穷,前些年,教师如同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但过了一年又一年,乡亲们不但看到支月英坚持了下来,还看到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她都一个个送孩子回家,像自己亲人一般对待。于是乡亲们议论开了:“这位老师靠得住,肯定会用心思教好我们的孩子!”但也有不同声音,“莫想啊,顶多再过两年就会走掉,我们这地方哪能留住这般好老师啊!”冬去春来,寒来暑往。这位外乡的女教师,用自己35年的倾心守望,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成为深山乡村人人尊敬的人民教师。

孱弱身躯,为贫瘠山村撑起绿色希望

在白洋山村,支月英与一双双渴望知识眼睛相伴。她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唱歌跳舞,认识大千世界。但贫穷的山村并不是世外桃源,山村的教育更显落后。但艰苦的条件并没有难倒支月英。刚参加工作时,她的工资只有几十块钱,有些孩子交不起学费,家长不让孩子上学,支月英经常为学生垫付学费,垫着垫着,有时买米买菜的钱都不够,她只得去借,家人不理解,劝她赶紧离开,她总是笑着说:“日子会好起来的!”后来,支月英被任命为校长,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工作也更忙了。她既要承担教育教学任务,还要做好教学点的管理服务工作。

穷山村的学校破烂不堪,她买了材料,把教室修好,把冬日刺骨的寒风拒之窗外,学生在教室里暖洋洋的。学校不通班车,每逢开学,孩子们的课本、粉笔等都是支老师和其他几位同事步行二十多里的山路肩挑手提运上山的,一趟下来,腰酸腿疼,筋疲力尽,浑身酥软。山村的家长重男轻女,不让女孩读书,支老师走门串户,与家长促膝谈心,动员家长把孩子送来学校,没让一个山村孩子辍学在家。

母亲从老家来学校看她,看到女儿步行二十多里到山下接自己,心疼不已。支月英对母亲说:“这里山好,水好,村民朴实善良”。母亲心疼地说:“你就净说好!”她只是望着母亲笑。其实她心里装满了对亲人深深的愧疚,她何尝不想尽享天伦之乐,但她更愿意把爱意播撒在这青山绿水,让这份爱生根发芽,承载起贫瘠山村的绿色希望。

忘记自我,彰显教师本色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支月英除了自学外,每年都积极参加各类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学生学习效率,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她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在她眼里没有差生概念,只是爱好和特长不同。她循循善诱的教诲,像甘泉、像雨露,滋润着每年一个深山孩子的心田。在她的精心教育下,一个又一个学生走出大山,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

一人一校的工作特别辛苦,支月英老师经常累得头晕眼花。她血压偏高,导致视网膜出血,只有一只眼睛正常。更让人揪心的是,2003年10月18日上午,正在讲课的她身体剧烈疼痛,几位家长迅速把她送往医院,医生诊断她身患胆总管胆囊结石,并马上进行了手术。住院的几天,她心里一直惦记着她的学生。刚刚出院,就立刻回到了学校。

2012年暑假,为了解决白洋村教学点校舍破旧问题,上级教育部门决定新建校舍。支月英就起早摸黑,一边教学,一边照料施工,帮工人做饭,将丈夫也拉来帮忙。整个暑假,支月英都是在校建工地度过的。如今崭新的校舍宽敞明亮。乡亲们看到崭新的校舍,感动不已。

既是校长、老师,又是保姆,上课教书、下课照应学生玩耍。家里人担心他的身体,总是说:“你也年过半百了,身体又不好,别的老师都往山外调,而你还往更远的深山里钻。”她乐呵呵地说:“如果人人都向往山外,大山里、山旮旯里的孩子谁来教育,山区教育谁来支撑。”各级领导关心她,几次要给她调换工作,但她每次都婉言拒绝。

扎根山村,从“支姐姐”到“支妈妈”

支月英现已年过半百,当乡亲们问她:“支老师,你退休后我们还请你继续到这任教”。她感动地回答:“我是大山的女儿,如果身体允许,我就一直教下去。”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支月英整整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支月英常说:自己虽然没有别墅,没有汽车,但她感到自己心底比千万富翁还舒坦。当在千里之外创业的学子来看望她,亲切拥抱她的时候,这种幸福感才是人生最美的享受,才是青春奉献的美好报偿!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支老师虽然因身体状况有时力不从心,但她还是坚守自己岗位。她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奇迹,只是在山旮旯的小学平凡工作了35个春秋。支月英老师的事迹感动着大家,她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中国好人,省师德标兵、“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称号。

她是大山的女儿,像一支燃烧的蜡烛,闪耀着灿烂的光辉,照亮了深山娃儿的梦想,她和千千万万山村教师一道,正努力实践着中国山村的教育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李万君颁奖词及事迹介绍:器成天下走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李万君是中车长客股份公司高级技师。为在外国的技术封锁面前实现“突围”,他一次次试验,参与填补了国内几十种高速车、铁路客车、城铁车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的空白,技术攻关100余项!没有这样的大国工匠,就没有强大的中国制造业!点赞致敬!

李万君颁奖词:你是兄弟,是老师,是院士,是这个时代的中流砥柱。表里如一,坚固耐压,鬼斧神工,在平凡中非凡,在尽头处超越,这是你的人生,也是你的杰作。

李万君事迹介绍:李万君,中车长客股份公司高级技师。2016年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为了在外国对我国高铁技术封锁面前实现“技术突围”,李万君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钻劲儿、韧劲儿,一次又一次地试验,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核心试制数据,积极参与填补国内空白的几十种高速车、铁路客车、城铁车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先后进行技术攻关100余项。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1000字

全文共 859 字

+ 加入清单

“阿姨,您别下床了,卫生间我去收拾!”“谢谢!谢谢!太不好意思了……”

在火神山医院的病房里,洗消护士吴昊步履匆匆,像这样与年老体弱患者的对话,连她自己都不知道说了多少遍了。

吴昊负责清洗消毒的病区,是火神山医院收治患者的首个病区。当时为了尽快让病区达到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要求,吴昊和战友们夜以继日,全力配合施工单位和设备调试人员,收拾各种建筑垃圾和设备器材的外包装。作为洗消护士,她毫不犹豫当起了病区保洁员,一个病房接一个病房捡拾垃圾,一袋接一袋往病房外扛垃圾。

首次“突击”,吴昊一干就是一天多,手磨破了,眼熬红了,但她依然坚持战斗。因为她知道,首批新冠肺炎患者接收之前,她必须按标准把整个病区打扫干净、消毒完毕。那一夜,她几乎通宵达旦,直到首批患者住进病房,她才松了一口气。

腰酸背痛的她,晚上乘公交车返回宾馆的时候,歪着头靠着车窗睡着了,公交车驶到宾馆,战友们发现她没下车,返回车上一看,她还没睡醒。“她可能太累了,让她再睡一会儿吧。”公交车司机说。

这些日子,她出现好几次这样睡着的事,但从来没有叫一声苦、说一句累。一天晚上11点多,几天没给家打电话的吴昊,突然接到妈妈打来的电话,问她在火神山医院的情况。

“就跟以前一样,就是照顾患者,一点都不累!”她忍着全身酸痛这样告诉家人,说完“美丽的谎言”,吴昊的眼泪不由流了下来。

抗疫当前,战斗在火神山的吴昊和战友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忘我战斗着。50多岁的护士长陈红,白天往污染区搬运了x床新被褥;每天去病房为患者输液的护士姐妹们,透过满是雾水的护目镜,为患者输液;下夜班的姐妹们,脸上被口罩和护目镜长期挤压留下深深的压痕……

每天,吴昊都要进入污染区打扫病房卫生,为每一个房间喷洒消毒剂、扫地、拖地、收拾垃圾,一个病房至少需要10分钟,整个病区收拾消毒完,需要两三个小时不停歇。往往还没有忙完,吴昊已是汗流浃背。

病房的患者看着吴昊每天去打扫房间、收拾卫生间,都很心疼她。不少患者称赞她是“天使保洁员”。“小吴,等我好了,希望能留下来做义工帮你分担点儿,你太辛苦了!”一名患者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1689 字

+ 加入清单

开头:当《感动中国》的熟悉旋律在耳边唱响,2月27日,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又一次润湿了我们的眼眶,用榜样的力量传递中华美德的正能量。

连续几年的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上都会有为我国国防、军事做出巨大贡献的前辈,今年也一样。那位前辈就是——于敏,他用最好的年华专注做了一件事,尽管他的名字并非如雷贯耳,但他的事业却世人瞩目!他参与了研究氢弹,在当时,他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经验的核武器研究权威人士,还被其他国家的人嘲讽,而且他还有即将研究成功的原子弹,可就是在这种状况下他没有犹豫选取了毫无经验之谈的氢弹,他就是为了打破美国的核威胁和核垄断。他靠天分和勤奋为我国的氢弹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由于身体原因,89岁高龄的于敏没到领奖台。他的儿子于辛代为领奖。当主持人白岩松问:“当明白要把感动中国这个奖杯给爸爸的时候,他是一种什么样的反应?”于辛回答:“他觉得他已经老了,他更期望年轻人去得到这个奖项,去激励人。”目前,89岁高龄的于敏仍担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以平生所学继续为祖国的核物理事业带给咨询和推荐。我想“淡泊名利”“宁静致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对他最好的写照吧。

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也有一位人物,他就是师昌绪。他研究出来的空心涡轮叶片,被业内称为航空发电机第一关键阶,我国成为第二个掌握这个技术的国家。感动中国给他的颁奖辞是八载隔洋同对月,一心挫霸誓归国。归来是你的梦,盈满对祖国的情。有胆识,敢担当,空心涡轮叶片,是你送给祖国的翅膀。两院元勋,三世书香。一介书生,国之栋梁。但2014年11月10日晨7时7分,师昌绪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6岁。让我们为这位老人深深的鞠上一躬吧,感谢他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

母爱是天底下最深的爱,陶艳波把此爱发挥到了极致。他的儿子杨乃彬因为一次发烧导致耳膜出血,最终导致他失去了听说功能,从此,陶艳波成了儿子的耳朵,成了儿子最好的同桌,这一同桌就是12年,她陪儿子从小学读到了中学,如今杨乃彬已成为成为了河北工业大学机电专业的学生,这一切都离不开他的母亲啊。在颁奖典礼上她笑说道,我陪儿子读书都比当年我自己读书时都认真。因此感动中国给她的颁奖辞是: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48岁的陶艳波,辞职陪着失去听说潜力的儿子一齐上学,12年苦读,儿子如愿考上了大学。

在郑州市二七社区有个和谐的老院落——陇海大院。在这个院子里有一个持续了39年的故事。二七区陇海大院居民高新海,1976年在农场插队时,突患急性横贯性脊髓炎致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随后,命运的打击接踵而来:1983年,家里的顶梁柱二哥因病去世;1987年,母亲患结肠癌;1997年,大哥患肺病;2005年,父亲患上老年痴呆;2008年,高新海的父母相继去世,留下高新海孤零零一人。当不幸开始笼罩这个家庭的时候,大院里的邻居们就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一个自发构成的爱心群体自觉承担起照顾他的义务——洗澡、理发、上车下床……生病时,大家不分昼夜轮流在床前守候,至今38年从没间断。虽然这都是些小事,但是39年始终如一日的坚持下来就不再是一件小事!“一场爱的马拉松,长跑三十九年,没有终点。一座爱的大院,满是善良的人,温暖的手,真诚的心。春去春回的接力,不离不弃的深情。鸽子飞走了还会回来,人们聚在一齐,就不再离开。陇海大院里的邻居,给了父母不在人世、高位截瘫的高新海一个家。”这是感动中国给予的颁奖辞。

除此之外还有在今年埃博拉病毒的救治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医疗队,十三年如一日守护父亲的朱晓辉,像一名战士一样治疗麻风病的江西赣州于都县皮防所支部书记、皮防科科长肖卿福,还有为我国新疆地区人命安定生活而坚持的木拉提?西日甫江,更有好心人“炎黄”——张纪清,“移民第一职责人”——赵久富,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

这些人物都用自己的行动甚至是一生诠释了“仁智礼义信”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正能量,让我们行动起来向这些人物学习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疫情期间的英雄事迹和人物故事

全文共 955 字

+ 加入清单

张继先奶奶,1966年出生,今年54岁了,医学硕士,参加工作三十余年。张继先医生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此刻是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教授、内科党支部书记。

抗击“非典”的故事。2003年“非典”时,37岁的张继先就是江汉区专家组的成员,每一天的任务就是下到各个医院排查疑似者。从那时起她就养成了看病要问病人的住址、职业的习惯,也正是“非典”时期锻炼出来的思维模式,使她养成了对病毒敏锐的洞察力,对疫情高度的警觉性。荣获抗击非典战役“三等功”。

“疫情上报第一人”的故事。去年12月26日上午,张继先奶奶接诊了家住医院附近小区的老两口儿,他们因发烧、咳嗽就医,拍出来的胸部CT片,虽然症状看起来像是流感或普通肺炎,但CT片的结果与两者有明显的区别。他们儿子的CT片,肺上也有特殊表现。同一天,还有一位华南海鲜市场商户,存在同样的发烧、咳嗽和肺部表现。28日、29日,门诊又陆续收治3位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病人。前后7个病人症状和肺部表现一致。张继先敏锐地意识到情景不对,向医院进行了报告。医院高度重视,立即决定上报。张继先的坚持上报,为武汉市、湖北省,乃至全国卫健部门拉响了警报。12月底,国家卫健委派出高级别专家组,赴武汉调查病情,迅速应对处置。张继先成为“疫情上报第一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张继先奶奶“像救火队员一样”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在离新冠肺炎疫情最近的地方战斗。她从网上又团购了30件帆布衣服用作防护。至于为什么团购而不是让单位配发,她说:“如果医院配发的话需要订做,而网上买能够很快到货。”她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张继先的情绪不止一次崩溃。有的病人病情发展太快,手段用尽,还是走了,她大哭;有时防护服快没有了,口罩快用完了,她大哭……“我这次把一生的眼泪流光了!”这一个月来,睡眠严重不足,体力严重透支,她说自我已竭尽了全力。

2月6日,湖北省给予张继先同志记大功奖励。把最高的荣誉给医护人员!把最美的称赞给白衣天使!把最便利的条件给一线的战士!把最优厚的待遇给为这次抗疫做出贡献的人!

张继先奶奶在疫情面前,身经百战的,临危不惧,敢于担当,如今又一次冲在了战斗最前线。她是最美的白衣天使,也是一名抗击疫情的老兵,更是一名勇敢的战士。值得我们每个小朋友学习,让我们向张继先奶奶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全文共 994 字

+ 加入清单

“逆行者”这个词最近悄然火了起来,那么到底什么是逆行者?逆行者就是在危险情况发生时,在所有人都在想尽办法撤离时,那些把生命置之度外,向着危险的地方去拯救更多生命的人……

谁都知道武汉是疫情重灾区,可是仍然有太多人选择逆行而上。他们与病毒作斗争,他们与死神抢夺生命,他们用火热的中国心书写着大爱的文字,他们不断地用行动诠释着什么是“信仰”,什么是“使命”。奋斗在一线的医生,维护社会治安的警察,坚持前方报道的记者,许多滞留武汉的异乡人,甚至还在上学的学生……千千万万人的命运,都在这个新年对彼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们关注着手机上的最新消息,一条条来自一线报道,一串串令人揪心的数字,越来越多的人被卷入这场巨大漩涡。让人欣慰的是,更有越来越多的人请战、报名,他们“不计报酬,不论生死”。不管是抗击一线还是支援后方,他们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勇敢负责的精神,坚守自己的岗位,认真完成本职工作,用实际行动筑牢疫情防控的防线。

奔跑着,在死神的世间与时间赛跑;穿梭着,在阳世和阴间抢救生命;坚守着,病毒不退前进的步伐不停;也逆行着,不怕困难病毒不消决不退缩!哪怕前方是万丈悬崖,也要义无反顾往下跳;哪怕背后死神在挥着镰刀,也要从容不迫向前跑。责任,他们的肩头,承载的是全国人民对他们的信任。他们是最普通的中国人,却也是最伟大的逆行者!

防控疫情,他们是“最美逆行者”。84岁的钟南山院士,带领一流技术团队,在前线努力工作;无数志愿者,从全国各地而来,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社区工作人员,用实际行动筑牢基层防疫第一防线。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也正凸显了全国人民的团结一心,我们在努力,我们再努力。

这本是一场毫无温度的灾祸,但逆行者却让灾区的人们感受到世间的温暖。2003年的非典,我们挺过来了,2013年的H7N9,我们也战胜了,2020年的肺炎,肯定也会在各阶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最终胜利!

武汉封城,封锁住的是病毒的扩散,而锁不住的,是武汉人民生生不息的希望和全国人民对武汉的祝福。武汉,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全国人民都在等待着,等待着病情过去,等待着武汉重新焕发生机,等待着……再去武汉吃一碗热干面,再等一场樱花盛开。

这世上本就没有岁月静好,我们所谓的安逸,其实只是因为有人在背后替我们负重前行。逆行者,是“伟大”的代名词,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在他们的带领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美好的明天指日可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908 字

+ 加入清单

是所有的泪水都源自悲伤和痛楚,不是所有的哭泣都因为恐惧和怯懦。昨晚,所有的泪水都来自感动!因

为十位平凡的人,更因为他们所做的不平凡的事迹,那一份感动重重的落在心灵最柔软的地方,泪水控制不住的 溢了出来。

谁说人间没有真爱,谁说社会缺乏信任,谁说物质高于一切,谁说中华传统美德已经沦丧?

《20__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完美的诠释了“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的真谛!他们身上的美德让我

感动和敬佩,值得我们好好的学习,好好的感悟。结合到自己的一些经历,其中黄旭华和姚厚芝这两位的事迹, 更加让我触动。

首先说一说黄旭华老人: “自古忠孝难两全”,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学毕业后的黄旭华毅

然决然的选择了忠——忠于自己的祖国,忠于自己的工作。舍弃小家为大家,隐姓埋名30年。错过了为父母尽

孝,错过了为父亲送终,顶着被家人误解、被族人唾骂的压力,在一穷二白的年代里,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潜

艇的研发,为了壮大祖国的军事力量,默默的、无悔的付出,终于成就了如今的中国核潜艇,他是当之无愧的中 国核潜艇之父,更是让人敬佩的中华好儿女!

想想自己,为了工作,为了事业,在年近不惑之年,远离年迈的父母,远离熟悉的朋友和环境,拖家带口

奔赴一千多公里的盐城驻守。曾经,我内心也有诸多的不舍;曾经,我也认为这算是一种不平凡;曾经,我也觉

得我可以因此而骄傲。但看看黄旭华的事迹,我的内心除了惭愧,就是惭愧,自己现在做的,还太不够好了,根

本就不值一提。这是一次非常深刻的洗礼,对灵魂的洗礼,对思想的洗礼,同时也更坚定了我为工作和事业付出

和奋斗的决心。中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需要数字化,而在走向数字化的过程当中,更需要的是走向数字化的刚 强!

心情激动,平复一下,再来说一说姚厚芝同志: “慈母手中线,三年锈大爱”,一想到电视中那因病痛折

磨紧锁着的眉头,想到为儿女筹措学费锈巨幅十字绣而颤抖的双手。姚厚芝,这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母亲,您

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母爱的无私,以及那一份对儿女的责任。父爱如山,母爱如海,您就是那浩瀚

的大海,宽广无疆。看完您的事迹,我拨通了妈妈的电话,听着她的嘱托,想起她送别我时的泪眼婆娑,我的心 再一次潮湿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感动中国观后感或学习心得

全文共 1006 字

+ 加入清单

10月7日晚,国庆假期即将结束。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张小娟结束了脱贫成果验收工作,坐上回县里的车,打算加班写验收报告。不料途经陇南武都区两水镇时,车辆坠河,张小娟不幸遇难,年仅34岁。为了他人永远献出了自己的年轻生命。

张小娟,这位出身普通藏族农家的女子,以甘南州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得双学位。20__年5.12汶川地震,得到家乡受灾严重,毅然放弃北京的工作,回到魂牵梦绕的家乡。她不仅一次谈及要回到家乡,建设家乡。“舟曲很美,我要把家乡建设得更美。”正是心中有这样的信念,张小娟这位可敬的扶贫战线上的战友,把对工作的新鲜劲,保持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她工作娴熟,奋斗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由于工作繁忙,无暇多多陪伴家人。而此时,她最终的离开他的家人,离开了她所热爱的事业。到此时,我们不禁想:这是谁的女儿,又是谁的妻子,还是谁的母亲?家中七岁的女儿和三岁的儿子是否安好?她在舟曲20__年的职业生涯中,无愧于“服务群众,建设家乡”的誓言,让青春之花绽放于扶贫之路上。

“他们都非常敬业,安排工作从不推脱,不打折扣,一定完成。”舟曲县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冯海明这样评价中心的三位殉职员工。陈文燕、王彦辉、闵江伟这三位新闻工作者,平时工作积极上进,不怕困难,扎根基层,用镜头记录舟曲的脱贫攻坚的历程,用图像传递基层的消息,谱写了扶贫一线的时代华章。

正是有了这些信念坚定,默默扎根于基层的最美奋斗者,于平凡中干出不平凡的伟大事业。在脱贫攻坚的这条战线上,凝聚起澎湃的人情,为夺取脱贫攻坚的最终胜利贡献了无尽力量。虽然这些可敬可爱的战友们,倒在了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胜利的前夕,但是他们无愧于他们所热爱伟大事业。我们唯有接过他们手中接力棒,砥砺前行,取得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最终胜利,才能不辜负他们的牺牲与奉献。

在舟曲20__年的职业生涯里,张小娟曾荣获公务员三等功、州青年五四奖章;被授予县优秀共产党员、舟曲县最美扶贫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由于工作繁忙经常顾不上家庭和孩子。正是由于张小娟信念坚定、政治过硬、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的新闻事业的无限忠诚,是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基层党员中的优秀代表。张小娟始终不渝贯彻落实党的新闻工作路线方针政策,用镜头记录了舟曲的发展足迹,用图像传递了基层的最新信息,用声音激发了干部群众的干事热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1040 字

+ 加入清单

不过我每年都会看的,我还会动员学生看,毕竟大部分获奖者还是有催泪效果的,有正面教育意义的。但不是全部,有几个获奖者,我真得很不以为然,想敬佩但无法说服自己。如果其他人也有同感,那就只能说明央视权威不足,犹如也有芮成钢这样的货色一样。其实九成以上初中生从来不看这样节目的,颇为遗憾。

近几年,评选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总是缺少维护正义、坚持真理、追求公平、扞卫法治的典型代表,这是为什么?评选的人物,确实有让我感动的,举一个例子,大概前年吧,广西阳朔有个叫何玥的12岁小女孩无偿捐献眼膜(20xx年度),我看后眼睛就湿了,我很感动。但是评选出来的人物,清一色的都是或孝心或助人或敬业或公益的,缺少我前面说的那几种对社会公平正义影响力更大更有震撼力的,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评委会不乏和稀泥的功能,评委会有些东东本身就不具有全民族道德高度的代表性。

最简单一点,那些不畏强权腐官不怕打击报复义务帮助弱势群体维权的律师,才是民族道德的真正脊梁,但是他们连提名权都会被扼杀。上驷被剔除了,当选的只能是中驷,另外还会一两个下驷不知什么原因(可能是为了行业和地域平衡)混杂其中。

如果一定要说《感动中国》颁奖典礼是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那只能说这是一部残缺不全的历史,挂一漏十。记得还有一个走廊医生兰越峰,故事发生几年了,至今问题还没有解决,那些道貌岸然的评委有谁有骨气敢提名他?新京报南都报等报纸很有一些不畏强势揭真相说直话的铮铮铁骨记者编辑,为何从来不见他们身影?因为这个评选活动,主旨就是树模范,造神,诱导,歌德,为“我”所用,而不是揭疮疤,洗澡,治病,下狠刀动手术,动真格,这就决定了这场活动,先天不足,后天的评选结果自然就只能嬴弱不堪,道德评判一旦被意识形态宣传绑架,盛装隆重贴过金之后,一切变化不大,并不能给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更高标值的道德符号,因为社会公正正义不昌,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与社会公德也不可能升上去。

也有网友说,今年的太政治化了,到现在除了颁奖词很美,他一点没感动。我没看直播,不好对其内容作评论,但是我能理解他的心境。因为不是我们心硬,而是我们是有鉴别能力的,是有思维的,所以我们的眼泪,也不是那么廉价的,那么容易被赚取走的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评选之一丁点聊想:。但是俺们以前也曾经一边看一边流泪的。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何时能真正无门槛提名、全民海选了,那么评选出来的人物,才能保证个个不仅货真价实还人人皆为选手中上驷,自然届时才能让俺等对每一名年度人物膜拜不已地仰视和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感动中国2024人物事迹观后感

全文共 1207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节目如约而至,这批入选“感动中国”的人物,同往年一样,尽管他们岗位不同、经历不同、事迹不同,但他们的精神深深敲击着人们的心灵。他们身上呈现出的忠诚、敬业、担当、奉献、大爱等优秀品质,树立了一座座丰碑。

爱国奉献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而且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激励人们奋进新时代的光辉旗帜。爱国是崇高的,也是具体的,体现在一世一生中,落实在一言一行里。“感动中国”人物中“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放弃国外优厚条件,为开创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成为中国指挥核试验次数最多的科学家。把生命献给高原的植物学家钟扬,援藏16年,不仅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而且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奋进新时代,就要像“感动中国”人物那样,把爱国之情化作不懈奋斗的动力,以报国之志书写新时代的华美篇章,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添砖加瓦。

职业孕育事业,事业高于职业,只有把职业当事业来对待,才会激发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始终保持热情、充满感情、怀有激情。“感动中国”人物中守岛卫国的民兵夫妇王继才、王仕花,32年如一日,坚持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坚守,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其美多吉,在雪线邮路上工作了29年,行驶里程相当于绕赤道35圈,从未发生一次责任事故,圆满完成了每一次邮运任务;坚守三尺讲台的乡村教师张玉滚,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城市工作机会,回到家乡从教,一干就是17年,把青春奉献给大山里的孩子们。奋进新时代,就要像“感动中国”人物那样,始终把职业当成一种事业,把辛苦当成一种幸福,把爱岗敬业当成一种责任担当,尽职尽责,实干苦干,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篇章。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急关头豁得出来,是一种担当本色,也是一种责任自觉,体现出一种为党分忧、为国解难、为民帮困的境界。“感动中国”人物中不畏牺牲的排雷战士杜富国、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吕保民、危急时刻安全降落的英雄机长刘传健,他们当国家利益和群众生命财产受到损害的紧要关头,都是不顾个人安危,英勇无畏,不畏艰险,勇挑重担,冲锋在前,毫不犹豫地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竭尽全力维护和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奋进新时代,就要像“感动中国”人物那样,面对大事难事勇于负责、敢于担当,面对艰难险阻不屈不挠、敢于斗争,做到平常时候能看出来、关键时刻迎难而上、生死关头勇往直前,以实际行动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当先锋、打头阵、做标兵。

奋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展示新作为,要从“感动中国”人物身上去汲取精神的营养、激发前行的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有为,努力做新时代的追梦人,奋力奔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感动中国候选人孙家栋谈北斗故事

全文共 2855 字

+ 加入清单

——专访“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

“这里头需要有很多技术力量,要靠我们自己。”

本刊记者/杨时 彭辉

需要用一大段的篇幅,才可能较完整地写下孙家栋的头衔。在学术上,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如果结合当今中国科学领域最炙手可热的名词如“北斗”“嫦娥”,那他是北斗导航卫星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也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如果提及荣誉,他是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1967年成立之初,孙家栋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技术负责人。从此孙家栋开始与卫星结缘,先后担任了中国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在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100个航天飞行器中,由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或工程总师的就有34颗,被业界公认为中国的“卫星之父”。

2010年底的一天,孙家栋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办公室里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评述北斗计划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卫星整体发展状况。

中国新闻周刊:卫星导航功能是如何酝酿出来的?

孙家栋:1957年,苏联第一颗卫星上天。在那个年代,上天很不容易,科学家们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怎么将卫星送上去。至于送上去后干什么,当然也有少数科学家证明研究,但重点还是集中在这个梦想—怎么样摆脱地球引力的束缚,即上天。第一颗卫星上天后,老百姓很激动很兴奋,给科学家的震动也很大。

卫星上天后,科学家们就开始想如何让它为人类服务。卫星有三个方面的用途:信息传递、信息获取和导航。信息传递,比如说电视、通信。因为有了卫星,奥运会才能一夜之间传播到世界各地,才能成为一大笔盈利。

所谓的信息获取,就是气象卫星、资源卫星、天文卫星等等。相当于在卫星上装一个照相机,通过这个方法观测地球或者太阳等其他星星。美国刚刚宣布说发现了离地球最近的黑洞,形成的时间也很短,才30多年。这个发现对科学的推动是非常厉害的,这也就是依靠了卫星的信息获取功能。

再往下发展,科学家们就想,卫星发射上去之后,能不能把卫星当成一个自然星体去观察呢?这就讲到了导航问题。人类航海,一开始就是用北斗星来导航,通过测量北斗星的高度来换算出相应的地球纬度。有了人造卫星之后,能不能用它来导航呢?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因为北斗星离人们很远,角度变化很小。此外,经过人们长期的观察,跟北斗星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可以换算出来的。而人造卫星围绕地球转动很快,观察计算起来很难。所以带着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开始想尽一切办法,动了很多脑筋。

经过大量科学研究之后,科学家们在理论上把这个问题摸索清楚了。一颗卫星传递下来的信号,经过处理以后,与地球的圆面交叉以后,在地面上画个圆环。假设有两颗卫星,就画个圆环,两个圆环一定有两个交叉点,所以当你接到两个卫星的信号的时候,你一定在这两个交叉点的其中一个。假设你能接到三颗卫星的信号,那么第三颗星和这两颗星间又有一个交叉点,你所在那个交叉点一定是三颗星信号的交叉点。就这样,利用天上三四颗卫星传下来的无线信号和地面的关系,经过一些复杂的数学处理以后,就可以做到精确定位。

但这又有另外一个问题:卫星围绕着地球在动,你怎么样保证随时随地都能看见四颗星呢?所以,光有四颗星是不够的,得围绕地球多打星。这样算来算去,得围绕地球做一个网,这个网里有24颗卫星。

这个理论是美国人先提出来的。美国的GPS卫星导航系统围绕地球发射24颗卫星,就可以保证在人类活动的大部分地区,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同时看到四颗星,可以满足导航定位的问题。

中国新闻周刊:美国GPS开始发展的时候,你就有所接触了吗?

孙家栋:那个时候,中国刚刚粉碎“四人帮”,改革开放初期。1979年邓小平到美国访问,就向美国总统提出来采购两个大项目,一个是通讯卫星,一个是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后来,我第一次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到美国去采购通讯卫星。代表团里还有中国科学院和广播电视部的同志。我们在美国停留40多天,和美国航天局的人接触,给我印象特别深。当时,GPS刚开始起步,他们给我们讲,GPS是要提供全球性服务的。事实上,GPS系统也是一步一步不断在调整和改进。一开始,GPS的目的性很强,就是为军事服务,但是办成了以后,美国人就渐渐发现民用领域的作用特别大。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的卫星发展过程有什么特点?导航卫星又是如何起步的?

孙家栋: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号上天以后,我感觉国家对于航天事业的指导方针是非常明确的,可以归纳为四个字,就是发展“急用”和“实用”项目。当时,提出来先发展“尖兵”,也就是监控卫星。后来就开始研制返回式卫星。前者是信息传递,后者就是信息获取。在这个基础上,就开始搞通讯卫星,因为部队需要通讯。通讯卫星没上天以前,通讯就靠铁路边上的一排电线杆子。到了80年代初,就开始搞气象卫星。

80年代中期,有科学家开始反复探讨卫星导航问题,我印象最深的,是以陈芳允为代表提出的双星定位理论。结合我们国家的特点,经济实力的情况,以及在国际上的地位,科学家们在一块反复研究这个问题。得出的第一个意见是,我们国家在那个年代暂时还没有建设全球性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需求。其次,要结合国家的经济实力,得有个长远的规划。根据当时中国的经济实力,如果要搞一个全球性的卫星系统,经济上难以承受。第三,那个时候的技术水平也难以保障,如果搞全球的导航定位,技术上需要克服很多困难。

但是,我们也认为,当时国家虽然没有全球性的需要,但从长远考虑,今后建立全球性的导航定位系统,对于本国经济发展一定是需要的。

中国新闻周刊:北斗系统现在开始推广民用,在应用方面,北斗系统面临什么挑战?

孙家栋:我们要给使用者树立信心,比如航天段的保证,不能说今天发六颗星,明天就坏三颗,那么谁还买你这个终端机?另外,地面管理等等也都是一套很复杂的系统,要对用户负责,出现问题要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与服务。此外,不能对军用和民用区别看待。在和平时期,民用其实更重要。

总之,一定要让用户觉得方便可靠。GPS在市场上有如此大的份额,你不可能把他都挤出去。我的想法是,我们要加强和美国GPS的联系,尽量做到互操作,同时不影响我们系统的独立自主。也就是说,让我们的用户机既可以接受GPS的信号,又能接受北斗的信号,两个信号可以同时综合使用,提高精度。如果GPS搞“小动作”,可以把它关闭掉,我们自己的北斗可以独立工作。这种芯片要靠我们自己开发,别人是不可能给你开发的。所以,这里头需要有很多技术力量,要靠我们自己。不过,我想,要开发个芯片也不是什么难事。

我们使用的所有终端设备,要特别强调国产化。假如到了2020年,北斗的产值是四五千个亿,而其中有三千个亿是买外国的零部件回来装的,中国的附加值就一千个亿——咱们千万别干这个事。在这个问题上,国家要下决心。

关于北斗系统的应用,我感觉当前形势还是很好的,各级领导都开始认识到民用领域的重要性。我感觉再有个两三年时间,北斗系统基本组成一个区域网,到那个时候,北斗的应用会达到一个高潮。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846 字

+ 加入清单

忠于职责日理方机似觉少,廉洁行医额外一分也嫌多。

----题记

什么是美?

兴许你会说是那初春的牡丹,盛夏的荷塘,那红秋的枫叶,冬至的雪花。但总有人觉得还不够。这时你又会说,是那深海蓝鲸跃出水面的那一刻,是天空雄鹰冲破云彩的那一刹,是那皓月当空之时坠落的星辰,是北海道上华丽的极光,那确实很美,但却依旧不是最美。

那到底什么才称得上是最美?

其实,这并没有准确的答案。每从心中都有着自己烛一无二的最美。而我心中的最美,那是寸步难行时勇往直前的倔强;那是挫折坎坷前迎难而上的不畏;那还是窘况之下挺身而出的勇敢;那更是幽深渊中仅存的一丝的曙光。

什么又是逆行者?

“身如逆流船,心如铁石坚,望悲成欣喜,至死不怕难”这就是逆行者。“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这也是逆行者。“既然天道不公,那我要逆天而行”这更是所谓的逆行者。他们勇敢,不畏惧,他们坚强,不放弃,生活中更是有着许许多多的逆行者,他们平凡却伟大,普通但坚韧,信念便是他们的行囊。

在当下,有这么一群人他们逆天而行,从死神手中带回了一批又一批人,他们与死神赛跑,受万众爱戴,他们就是那最美逆行者。

今年的春节非比寻常,今年的街道更是人迹罕至,这让人哀悼的命运,这该死的锁人命的病毒,让我们在这么一个热闹的时节寸步难行,就当许多人因此而滞留于家中时,这样一群人,这么一群逆行者,面对疫情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义无反顾选择逆行,迎难而上,这是因为他们热爱着自己的职业,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钟南山教授,去武汉的照片上了热搜。他高龄八十四,重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他临危受命,无不让人敬畏,让人赞叹!他是最美的逆行者!

但是逆行者还有很多很多,有这么一群人头顶蓝白“三级盔”,手拿针药如兵器,身着白衣战袍,这么一群人廉洁行医,为党为民,德艺双馨,利人利苍生,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都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万事开头难,只要不放弃,坚持就是胜利!加油武汉!加油中国!盼疫情如烟散去,祈盼万家团圆美满在此!

在此,向我们最圣洁的天使-----最美逆行者们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1084 字

+ 加入清单

“国有难,操戈披甲,人有危,众士争先”,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疫情面前不退缩,在关键时刻冲在前方,这些逆行者真正地为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勇气。

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

当新冠肺炎疫情降临,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此打响,没有人拿着喇叭吼出前进的号子,但“战士”们都在争分夺秒。别人回家,他们出发,奔赴抗争疫情的最前线。一线的战士吴亚玲不能回家乡云南去送别去世的母亲,从此天人两隔。武汉肺科医院一位叫胡明的医生得知同事倒下时一边泣不成声,一边擦干眼泪进入病房,因为还有许多病人需要他去拯救。不是长发飘飘才叫可爱,也不是浓妆淡抹就叫美,那一道道在脸上勒出的血痕也叫美,那隔空给人的拥抱也叫可爱,你的样子我们铭记在心,你的精神我们世代传承,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这世上没有什么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你们冒着生命危险夜以继日地守护着我们的健康,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天亮之后,我们一定不能忘记那些在漫长冬夜里为我们披霜冒雪的守夜人。

因为被需要,所以勇往直前。

2003年非典肆虐的时候,钟南山作为总指挥奋战在抗病毒的最前线,一句“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铿锵有力,全力以赴,共克时艰。而在17年后的今天,84岁的终南山没有去选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退休生活,而是呼吁人们不去武汉,自己却坐上了去武汉的高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大爱无疆,最美逆行。他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满腔责任为国为民,镜头前的含泪哽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才是真正的英雄。“排国难于危急,救民众于水火”,令人高山景行,肃然起敬。

顺行者可赞,逆行者可贵。

国难当头,危急时刻,竟然有黑心商家借机提高口罩的价格赚国难财,可是也有一些平凡的人匿名将两箱口罩悄悄放到派出所门口,然后离开。也有人为武汉医院免费提供快餐,为上下班的护士免费送行。83岁的拾荒老大爷匿名捐款1万余元抗疫,银行要留姓名,他说“如果非要写名字,就写‘知恩者’”。所有细微之下都隐藏着春暖花开,冰面破裂的巨响,平凡中的逆行者拼尽全力燃烧自己,为世界发出微弱的光芒,无数人发出光芒,萤火便会汇成一片星河。

武汉本来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中国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国家。阴霾总会被阳光驱散,困难终究会被努力打败,一千句加油不如一次行动,让我们在管理好自己的同时帮助他人。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让我们一起期待春回大雁归的那一刻,一同去武汉看看樱花。

冬将尽,春可期,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感动中国人物张富清事迹心得摘抄

全文共 1194 字

+ 加入清单

95岁风雨人生,71年党龄,63载深藏功名,一辈子不改本色。近日,老英雄张富清的初心故事,触动了亿万人的内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薄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的学习榜样。

时间砥砺信仰,岁月见证初心。从71年前冒着枪林弹雨,为人民求解放开始,张富清就把党旗下的誓言印刻在心,始终与党同心同向同行,一生做爱国奉献的“突击队员”,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担当。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是为了不断把新时代党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我们在感动于老英雄的初心本色时,更多是要铭记初心、接续奋斗。

铭记初心接续奋斗,信仰是压舱石。“有了坚定的信念,就不怕死......”面对“你为什么不怕死?”这个问题,张富清从未改变过答案。正因为有了铁一般的信仰,他才不顾生命,冲向碉堡,勇敢拉掉了手榴弹拉环,才毅然选择扎根偏远山区,“无我”奉献一生。人生如船,信仰就是压舱石。立足新时代,每名党员都要把信仰这块压舱石深扎在灵魂深处,始终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忠诚于党;始终树牢“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忠诚于核心;始终做“为党和人民我可以牺牲一切”的先行者,忠诚于人民,才会让人生航船吃水更深、航向更准,才能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铭记初心接续奋斗,担当是试金石。“这里苦,这里累,这里条件差,共产党员不来,哪个来啊!”面对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为了“为人民做一点有益的事情”,老英雄再一次选择了当“突击员”,义无反顾地到最边缘、最艰苦、最落后的山区支援建设。这一干,便是一辈子。担当是党员干部的“试金石”,它能检验出一个人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事业的“纯度”与“硬度”。立足新时代,每名党员都要涵养“无我”的精神境界,坚守“整装再出发”的初心使命,以“我将无我”的担当情怀,以“党叫我到哪里去,就到哪里去”的实际行动,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辛勤汗水,勇于担当、敢于担当、乐于担当,把人生理想融入新时代逐梦之旅,才能创造出“不负人民”的辉煌业绩,才能赢得群众“这个从上面派来的干部,是真心为我们想!”的真心点赞。

铭记初心接续奋斗,清廉是磨刀石。“如果我给我的家属行方便,这不就是以权谋私吗?这是对党不廉洁,对人民不廉洁,我们坚决不能做。”为了支持改革,张富清率先从自己的“脑壳上开刀”,让妻子下了岗;为了给国家节约经费,他在白内障手术中主动装上了一个最便宜的晶体;他从不争名争利,尘封功绩63年,连儿女都不知情......一件件大事小节的选择,都映衬出老英雄清廉自守的鲜明政治底色。清廉是磨刀石,它需要每个党员用一生来磨砺。立足新时代,每名党员都要把清廉作为自己最鲜明的政治本色,把个人的价值追求与党的初心使命统一起来,带头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铭记初心,接续奋斗,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书写出清廉无私、纯粹洁白、顶天立地的“大我”精彩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象征着新的一年的到来,也象征着吉祥如意、喜庆、团圆与幸福。可今年的春节,却变得不一样。

十二月,本应忙着准备年货的人们,“遇见”了新型冠状病毒,起初人们也没有在意,随着春节脚步越来越近,病毒扩散越来越严重,这时我们才知道要防范。所有药店的口罩一夜之间无影无踪,连洗手液、酒精等物品也被抢购一空。

本该万家团圆的时候,成为了防疫重要时刻。在这个危急的时刻,一批又一批的医护人员挺身而出,奔赴最前线,日夜奋战,他们被称作“逆行者”。

在这批“逆行者”中,有一位84岁高龄的“老战士”率先来到战场,他——就是曾经奋力抗击“非典”的钟南山教授。钟南山教授不畏困难,面对疫情,深入调查,研究对策,他告知人们如何去看待疫情,他教会人们该怎样去防范病毒。

不久前,钟南山教授接受路透社采访,当提到最早提醒人们防范病毒,后来因为给患者治疗而受病毒感染逝世的李文亮医生,老人家在镜头前泪流满面:“李文亮医生是中国的英雄,我为他骄傲!”接着又告诉人们:“医者人心,医心与人心本就是相通的,中国的医生,都与李文亮医生一样,这就是我们的信心所在,也是中国人的力量所在。”

钟南山教授,就像是人在即将摔倒时候出现在面前的一座山,让人觉得安稳,让人觉得踏实。

在“钟南山”这座山周围,是无数医护人员,他们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最勇敢的战士!我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在全国人民的配合下,新冠肺炎病毒这个“敌人”一定会被我们“歼灭”。我的祖国,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感动中国2024人物事迹观后感

全文共 1166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英雄,英雄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质。

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的途程中,虽无需董存瑞那样再去舍身炸碉堡,但却需要那些勇立潮头、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的英雄,需要那些立足岗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英雄,需要那些缉毒、反恐、维护社会治安的“战狼”式英雄,需要那些戍边卫国、献身国防、舍小家为大家的军人英雄……

和平年代的英雄,多是从平凡里走出来的,不是高高在上的,不是存活在教科书里的。不管是祖辈还是父辈,或是90后甚至00后,总有一批英雄为祖国、为民族挺身而出。

在奋进新时代的新征程中,英雄人物就在我们身边。央视播出的“_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种得桃李满天下的卢永根,省吃俭用,把一辈子的积蓄880万元捐献给了教育扶贫事业;被称为“人民的樵夫”的廖俊波,以“背石头上山”的艰苦工作,实现了贫困县脱胎换骨的蜕变;“守护土地,就是守护国家”的卓嘎和央宗,半个多世纪来,她们以放牧为生,守护着祖国数千平方公里的国土……他们看似平平常常,但他们的事迹却感人至深。

近几天,川航3U8633机长刘传健“史诗级”备降事件刷爆了朋友圈,也成为关注的热点。风挡玻璃突然爆裂,驾驶舱瞬间失压,气温降到零下40度,大量机载自动化设备失灵,副驾驶半个身子被“吸”了出去。每个惊魂细节,都意味着这是一次足以载入航空史的奇迹;被惊魂细节和英雄意志感动的网友们热情地为机长刘传健点赞,称他是“英雄”、“中国版萨利机长”。

现实生活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令人感奋的变化,现代化实践中到处都涌现出令人敬佩的英雄。可见,英雄梦不是睡到自然醒就能实现的,英雄壮举那惊天动地的一瞬间,其实是无数个平凡的日日夜夜的辛苦劳作成就,是心灵的千锤百炼铸就。

设想一下,一个整天懒懒散散、无所事事的人会成为英雄吗?一个极端自私、漠视人民生命财产的人会成为英雄吗?一个玩世不恭、没有国家责任担当的人会成为英雄吗?

心怀英雄情结,坚守平凡岗位。英雄壮举蕴含于平凡的工作之中。把复杂的事情做出条理性,把简单的劳动做出熟练性,把单调的工作做出极致性,用扎扎实实的劳动构筑英雄的阶梯。“爆炸性释压”是飞行员日常训练的科目之一。严格的日常训练,让刘传健机长在关键时刻作出了正确判断,也拯救了128条性命。

而把英雄情结和家国担当融合在一块,英雄才有深厚的精神沃土滋生,才有丰沛的精神追求凝聚。那些默默无闻的夜班编辑,那些凌晨早起的马路保洁工,那些坚守于工作岗位的工人、农民、教师、士兵、科技工作者,他们中的模范人物,心灵深处总有一丝报国情怀在躁动,只是默默地等待时机。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历史是人民书写的,英雄是人民的优秀代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英雄辈出。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奉献,我们也会在不经意间成为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563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就像早春的约会在中央电视台如期播出。通过投票等多种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评出的年度人物事迹,在晚会现场陆续与观众见面,分别用他们不同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感动中国的真实故事,用感动的力量再次唤醒了心灵的春天。

感动是人类最直接的一种情感。生活中总会有那么一些人,时时感动着我们。他们是宋兆普、黄大年、王钰、邓迎香他们是一个人,他们是一群人;他们是一种精神的代表,他们在用一种心灵的力量,唤醒沉睡的春天。

我们常说,好人就在身边。“感动中国”的人物也都来自我们的身边。它传递出了中国人的好人观,行善观。“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小善者必成大德。在生活里,我们更多得人都是平凡的人,但请相信只要把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那么我们每个人也都不会再平凡,这是“感动中国”传递给我们的另一种力量。

其实,“感动中国”传递给我们的力量还远不止这些。不过,这些力量都会化聚成一股洪流,冲破精神的桎梏,给我们带来另一种人生的体验。这种体验至关重要,它是感人肺腑的,更是催人奋进的。这或许就是榜样的力量,他给了我们希望,让我们相信,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会有一片沉睡的春天。

人性的温度会融化冰雪,道德的光辉会催动春芽。2017年的感动激发我们奋进,2018年的春天正在悄悄降临,让我们一起期待更多“感动中国”的故事发生在这个“春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鸡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3242 字

+ 加入清单

秦玥飞介绍自己时总说两件事,2010年从耶鲁大学本科毕业,2011年到湖南农村当大学生村官。有的人会想起来,以前新闻是报道过一个“耶鲁村官”,中国的榜样青年。如今,他30岁了。

五六年前,他们这拨中国学生从耶鲁毕业,好几个人陆续到北京落脚工作,进了投行或咨询公司。秦玥飞不想过朝九晚五、庸庸碌碌的白领生活。他希望能做出改变人们生活的贡献。他本科修的是政治学和经济学两个专业,他相信在中国的公共服务领域里,总能找到一个属于他的位置。

秦玥飞一面跟哈佛的朋友发起一个叫“阳光书屋”的公益组织,在甘肃农村发展教育,一面又听说了另一种有组织性的做法:响应国家的“大学生村官”政策,去农村做村官。秦玥飞觉得这个岗位完全符合他的理想,也有上升前景。很多人只看到农村条件差、村官工资低,他觉得这些跟一个更远大的愿景相比都没什么。他报了名。

秦玥飞的妈妈重视教育,秦玥飞两岁就让他开始学英语。按一套传统的成功故事,秦玥飞在高中拿到耶鲁全额奖学金,大学毕业后得到一份华尔街上的工作,故事就到头了。但秦玥飞说,能再回到出生之地,帮助一个群体,那才是激励人心的结局。

2011年他被选派去湖南衡山贺家乡贺家山村做村主任助理,任期3年,月薪1450元,没有编制,没有保险。

上任第二天一早,秦玥飞起来洗了澡。乡政府的人都稀奇起来,怎么早上洗澡?他不了解农村,又听不懂衡山话。后来,他不在早上洗澡了,把有英文印花的T恤里翻外地穿了,短靴也换成了解放鞋。

他在村里一会给人搭手提个篮子,一会又帮人修热水器,99%的工夫都在做“好人好事”。

规 则

到贺家山村两个月后,秦玥飞告诉乡党委副书记陈希军,他可以在外面找企业筹款,看村里有什么需要建的。陈希军想了一阵,说田里需要修条水渠。

秦玥飞一个人跑了几趟北京,让留学圈里的朋友牵线,找到几个企业和个人赞助。他凑了15万元回来,村里集体投票,通过了修水渠的方案。

二组一个姓刘的组员没到场投票,还到处跟组里人说,别答应修,保证大家不吃亏。其他组或者跟了份子钱请工人,或者自己人出力,在田埂上作业施工。水渠挖好,用水泥硬化了,前后都要完工了,只差中间二组那段还是烂泥杂草。

秦玥飞还没碰到过潜规则,以前看网上新闻说得有模有样,他不信,哪里来那么多潜规则。现在村干部明白告诉他,刘组员就是想要钱。

太阳升在天上,文明人知道那是地球在自转,原始人只看见一个火球出来,根本没有天体的意识。秦玥飞有一次想到这么个比方。他要服务的人不懂什么是公共服务,他们过往的生活经验告诉他们,这是别人要做政绩,要完成上级任务,他们也就以为能据此讨价还价。

之后的一个星期里,秦玥飞反复上刘家要先搞好关系。他进门叫刘伯伯,送了几包烟,又客客气气提起水渠的事。多番波折后,水渠终于在第二年1月完工。

乡政府青年公务员汤飞龙觉得,得亏秦玥飞是耶鲁毕业的。村官没编制,他在村里又是外来人,除了跑腿打字,哪能找来资源去推进什么项目,资源都是从秦玥飞自己学历上来的。秦玥飞也承认,耶鲁毕业生的身份给他帮了大忙。不光是人脉资源,就是拿出来讲故事,情节也强。

2012年末,《湖南新闻联播》报道了秦玥飞服务农村的事迹。2013年5月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秦玥飞个人一等功奖章。10月13日,央视评选全国十大“最美村官”,评上了秦玥飞。颁奖词介绍他是“喝洋墨水,走乡土路,身怀梦想,脚踏实地的耶鲁哥”,宣传片反复特写着他脚上穿的解放鞋,水渠成了秦玥飞“最大的政绩”。

也有记者想知道秦玥飞受西方教育,会怎么处理农村里传统人情和现代规则的冲突。秦玥飞举出刘组员的事。他说他去嘘寒问暖,去多了,对方也就不好意思刁难了。“这样的例子就是又兼顾了人情,又维持了一种议事原则。”

代 表

2012年10月24日,秦玥飞被直选上了衡山县人大代表,得了85%的选票。秦玥飞说这比被耶鲁录取了还让他高兴。他说普选、直选这些民主政治的概念,原来在中国农村都是实现的。

他想大家投他的票,是因为他主持修了水渠、马路这些公共工程。后来媒体采访了一百多个村民,他才知道,村民们都是为了那些他给他们自家做的事——搬东西、教功课,他们记着情。

他在做县人大代表的第一个月里,交了份议案,希望县政府给乡里的学校配备校车,保证孩子上下学的安全。县政府答复说没资金购车。秦玥飞就自己去募车。他找好了捐车方,县政府又批不出一笔长期运营校车的财政拨款。

乡里讽刺地传着这样的流言:这个姓秦的家里有权有钱,下来是挂职锻炼。秦玥飞申请入党,乡组织部要对他进行政审,派了陈希军和同事去重庆找秦玥飞的父母,调查家庭情况。审过以后,秦玥飞的档案又回到贺家乡政府。乡政府里的人们想不到结果会这么普通。一位在场的朋友告诉秦玥飞,他们最后更确信,他的家世是高级机密。

3年聘期满后,秦玥飞又续聘了3年,被县组织部从贺家山村调去白云村接着做村官。关于他动机、家世的揣测也从贺家村流传到了白云村。

三明治

秦玥飞的第二个村官任期到2017年8月也要满了。整个湖南省已经不再招募新村官,也不再续聘老村官了。要是不在农村做事了,他最容易想到的就是进咨询公司。他的几个老同学这5年里在公司的职位层级都升上去了,工资可观,买了房,结了婚,赡养着父母。

他回想自己的整条人生轨迹,有种超现实的感觉。“它到底是不是实在的?或者是一个根本没有考虑过现实的理想主义者的幻想。但是我不愿意相信是梦幻,因为我用了半个十年去活这场梦。”

他说2014年2月的一个晚上,那是他觉得特别迷茫的时候,手机上的电量只有1%,他用来上了那家叫“Humans of New York”的网站。这家网站每天发布一个陌生人的自白。那天的自白者是奥巴马。秦玥飞把那段英文念给我听:“我大败过一场……我在一个少数派里,我没能做成很多事,我又远离着家庭……我50岁了,我投入了巨大的时间精力在一个看起来没成效的事情里……”

“如果你只是担心你自己,如果你想的是,我是不是在往成功路上去?我是不是在一个对的位子上?我的价值得没得到赏识?那么你最后只能觉得无奈,进退两难。但只要你接着干下去,你总会摸索出一条路的。”

2014年6月,秦玥飞在民政部注册了一家名为“朝阳行动乡村服务创新中心”的公益组织,之后又慢慢构想出一个“黑土麦田乡村创客计划”。他要招募一批大学生到各地农村去创业,同时游说企业参与这项公益事业。他需要企业赞助大学生的工资,让大学生在村里了解情况后,找出一个创业的点子,带领农民致富。在他们完成任务回到城市的时候,企业又能优先录用他们为员工。

秦玥飞说:“中国是公益事业最大的市场。如何使用中国以往这二十年所累积的财富,引导这些钱到该用的地方去,对中国的前途很重要。”

他也联系过几家公益组织,其中一家答应捐赠给他5000盏太阳能路灯。2016年5月初我在白云的时候,他指给我看一条土沟,沟里有几根到脚踝那么高的小杆子,杆头上结着拳头似的小球——原来就是一支支插地式的太阳能灯。“他们想得很浪漫,说要照亮村民回家的路。这个要怎么照亮呢?”设计者把光源设计得离地面很近,人们只能看见一小圈模糊的光。村委说灯放在路上会被人偷走。秦玥飞把灯分给各家各户,让他们插在自家院子里。

尾 声

这是个一无所有的年轻人。他做的任何项目都要调动别人的资源,得到别人的资助。他有的只是时间,嘴皮子,一个名校学历,一个通报给全国的荣誉称号。

我跟着秦玥飞去衡山的时候,带了一本《了不起的盖茨比》。他拿去翻了翻,然后把开头那段英文念了出来:“当你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你要记得,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有跟你一样的优势。”

2016年5月底,秦玥飞坐在火车上,等着车再一次开往衡山。乘务员来检查车顶行李架,有只箱子凸了出来。乘务员声明不安全,得拿下来。一个女人说,我等一下拿。乘务员走了。女人却说,我拿不动。没人出声,两三秒后,秦玥飞站起来:“我帮你拿吧。”女人道了谢。秦玥飞相信她自己不会去拿行李的,其他有力气的人也不会拿,管理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再来。这列火车会一直悬着这个问题开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英雄人物的事迹作文400字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看了《英雄人物故事》这本书,读《英雄人物故事》有感作文350字。这本书中的英雄全部都是共产党党员。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介绍董存瑞:董存瑞,1929年出生于河北省怀来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当过儿童团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读后感《读《英雄人物故事》有感作文350字》。参军两年多来,他缴获了两挺机枪,立了四次小功,三次大功,荣获了三枚勇敢奖章和一枚毛泽东奖章。

有一次,我军要攻打隆化的消息传到了董存瑞所在的部队中。这时董存瑞在心中暗暗地发誓:至死也要帮死去的同志们报仇!在战争中,董存瑞带着爆破组的成员在东北部炸毁了五座碉堡,就在此时,董存瑞在一座桥下,突然听到了桥上的机枪在扫射的声响,他就一边用手顶着炸药包,一边高喊为共产主义而奋斗,把小鬼子赶出中国!

·我们一定要记住为我们美好家园而牺牲的英雄们!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努力学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1766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昨晚落下了帷幕。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震撼,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敲击着我们心灵最深和最柔软处,发出动人的感动之声。

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甘心做沉默的砥柱;高龄孤寡“五保”老人刘盛兰,残年风烛,拖着病弱的身躯,拾荒助学子,高贵的心灵在人间写下大爱;只为风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守住誓言的陈俊贵;带领村民致富,甘做老百姓贴心人的段爱平;35年培育出产量高的油菜品种的沈昌健;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的格桑德吉;20年来坚持每周出诊6天的百岁仁医胡佩兰;为孩子留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的绝症母亲姚厚芝;在轮椅上度过青春,却固执地相信善良,丝毫不悔的方俊明;从青春岁月到耄耋之年,一生追随革命、爱情和信仰,辗转于战场、田野、课堂的龚全珍……

获得殊荣的,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可以说,没有人是为了今天的奖台而选择自己独特的生活。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举动,只是因为忠于自己的内心,缘于爱。

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疲于张开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眼前,就在处理中心,处处都有令人感动的人和事。有默默奉献、踏实严谨的老前辈,也有积极进取、钻研努力的年轻人,有关怀体恤员工的领导、也有相互关爱的同事,无论是精诚合作,永不言败的团队精神,还是拔得头筹,闪耀着独特的个人魅力,在一点一滴中都流淌着感动,撞击着我们的心灵。张开眼睛,去发现身边小细节中隐藏的,被忽略的感动吧!

爱需要传承。感动不只是一场晚会的激情,一次刹那间心灵的温暖,它需要落实到具体行动。诗人曾经说过:看一眼鸟儿的飞翔,就可以减轻心灵的重压,能激活潜藏在内心的某种渴望。感动,是我们内心被打开时的那一道优美的弧线。

看到那些人面对信仰和追求的义无反顾和淳朴,我们几度眼泪汪汪。或许对今天习惯于功利也擅长于钻营的我们大多数来说,他们很傻。的确,他们傻的让我们为他们价值观的单一感到不可思议(尤其文化多元的当下),因为我们习惯于对社会发牢骚、对他人无尽抱怨、也常常在对国家的指手画脚中和面对社会事件时那犀利的言辞中寻找存在感,其实,你有没有想过(也包括我自己在内),就在你唾沫横飞地做个愤青的时候,就在你以为世界都欠你的而你将所有的怨愤化为对社会的抱怨的时候,而有些人却在为改善这个世界而努力,不单为了自己,更多的是为了将来的那些熟悉的和陌生的你我他,哪怕力量微小,但仍在坚守……所以,请不要抱怨了,美好的社会不会因为袖手旁观而变好,它需要我们指出不满的同时还更需要我们行动,请相信好的建议和有声的监督迟早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请不要将一味犀利的批判当成自己获得存在感的工具,真的,那只能获得一时的口舌之快,我相信,在被吹捧和被转发的虚荣心得到满足之后,你也只能徒留一地无聊和满心的空虚。而真正的高兴,唯有发自内心的喜悦才给得起,接受和付出都是喜悦的来源,但付出后的喜悦更持久(想想自己献过爱心和做志愿者的经历吧)。请相信,文明和道德也是可以“装”出来的,装得久了就是你的习惯,也会内化为你的气质和品行,如果整个社会也跟着我们一起装的话,那它们最终会成为一个民族的品质和精神!所以,请相信那些美好吧,相信它们,你和我也会变得更加美好!还有,请在可能的时候,做个理想主义者吧,既为我们自己也为了身边的人,做个理想主义者,首先对自己而言,证明我们是活着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还有继续活下去和将会活得更好的希望和期待。其次对身边的人而言,远离现实和功利的我们会带给他们更多阳光的生活态度;当然也会让担心我们的人儿梦里不再有呓语,能睡个安详踏实的觉……如果我们还没有那样博大的胸襟,也没有高尚的奉献精神,请你(当然也有我)不要气馁,真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要那么高尚,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高尚,但是,在积极的道德和消极的道德里面,如果我们没有能力和精力践行积极的道德,那么我们可以先从消极的道德开始,选择不伤害、不破坏、不贱踏。所以,请做个温暖的人吧,你温暖,身边的人就温暖,世界也会有温暖!这个社会需要理想主义者,也需要可敬的傻瓜,有些事儿从相反的角度看,会是另一种结果,有些傻瓜就是忠诚和毅力的代言人不是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