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喝中药的作文【精品20篇】

浏览

5261

作文

33

神奇的中药小学作文

全文共 610 字

+ 加入清单

好长一段时间里,我的肠胃非常不好,经常肚子疼、口臭、打嗝、拉肚子,还没有食欲,一点也不想吃东西。吃了好多西药也不见效果,所以我总是愁眉苦脸的样子。于是,爸爸妈妈就给我找了一个很有名的老中医,专治儿童病,要给我找找病根。

笫二天早晨,我们就出发了。到了医院里,老中医给我把了把脉,观察了我的舌苔,然后详细地询问了我的病情,还给我开了八服中药。我看着那些中药稀奇古怪的,心中充满了好奇。医生还嘱咐我平时不能吃雪糕、甜食,要吃有营养的食物,不想吃也得吃。还有,每天必须按时吃中药,于是我就把这些话牢记在心。

由于我是第一次喝中药,感觉药非常苦。我心里一直在想:这药怎么这么难喝呀,算了吧。可是治病的欲望在催促我:喝了吧,它能治好你的病。于是我慢慢地喝完了,接着赶紧喝了口水,这才感觉好了些。

到了第二天,由于我习惯喝中药了,所以也不怕苦了。我使劲地深吸一·口气,勇敢地咕咚咕咚地往下喝,我紧闭着眼睛,终于喝完了,现在我已经感觉不到苦了!太高兴了,喝中药对我来说已经是小菜一碟了!

果然,喝了两个星期,我的胃终于治好了,我现在一见到东西就想吃,而且胃口火开。特别是我的嘴巴不臭了,有时还发出香喷喷的味道呢。

通过这次看中医,让我懂得了我国中药的神秘与神奇。我知道了中医看病是通过望闻问切来给人开方下药的,我还懂得了“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药虽苦,但能治好人的病,正确的批评虽不好听,但有利于人的健康成长。

我爱神奇的中药。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喝中药作文450字

全文共 438 字

+ 加入清单

妈妈说我长得太矮,要喝中药长得高点。于是便带我去看医。

我一路上一直抱怨:“没事看什么医生啊!比我矮的人多多了!再说花几千块钱就买几副破药,如果长不高又得抱怨我……”

但我这样啰啰嗦嗦有什么用呢?看来我以后又得过苦日子了。

一到家,妈妈就拿着一副药用她专门为我吃药而买的砂锅煎药。

一碗药出来了,我赶忙从冰箱里拿出冰糖,再倒了一碗水,准备承受煎熬。

我吸了一口,没太苦,毕竟我是喝了好几年中药的人了,算个“老药民”了吧,这种苦也没什么。于是我像品茶似地慢慢“享受”,看的妈妈转过身“扑哧”一声笑了。

这药怎么说都不怎么好喝,还是速战速决的好,于是我一饮而尽,接着拿起水杯咕咚咕咚灌下去便往嘴里抛几块冰糖嚼蚕豆似的,甚是好笑。

妈妈上班前还千叮咛万嘱咐让我不要吃萝卜。我也没多问,省的她给我讲因为所以。

这要真有效吗?如果真有效,世界上就不会有矮子了!就算有些人家没钱买,可那些富贵人家不见得个个都是高个!

我这药会白吃吗?苦会白受吗?钱会白花吗?就得看我长得高不高了。

和药我真是——相见恨矮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药名类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恍然大悟(打一中草药名)——脑立清

十人九死(打一中药名)--独活

威风扫地(打一中草药名)——虎力散

低头思故乡(打一中草药名)——怀熟地

红十字会(打一中草药名)——九一丹

大开绿灯(打一中草药名)——路路通

三省吾身(打一中草药名)——防己

敲山震虎(打一中草药名)——驱风散

方法论(打一中草药名)——白术

滔滔不绝(打一中草药名)——长流水

久别重逢(打一中草药名)——一见喜

两个少女(打一中草药名)——二妙散

一江春水向东流(打一中草药名)——通大海

起宏图(打一中草药名)——远志

金钿遍野(打一中草药名)——地黄

踏花归来蝶绕膝(打一中草药名)——香附

第四季度经费(中草药名)——款冬花

妇女节前一天(打一中草药)——三七

人间四月芳菲尽(打一中草药)——春不见

滔滔不绝(打一中草药名)——长流水

偷梁换柱(打一中草药名)——木贼

两横一竖(打一中草药名)——半夏

不知道(打一中草药名)——生地

窗前江水泛春色(打一中草药名)——空青

忠诚老实(中草药名)——厚朴

儿童节发假(打一中草药名)——六一散

古城姐妹(打一中草药名)——金银花

鲛人挥泪(打一中草药名)——珍珠散

老谋深算(打一中草药名)——苍术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药名类灯谜大全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两个少女(打一中草药名)【答案】二妙散

一江春水向东流(打一中草药名)【答案】通大海

起宏图(打一中草药名)【答案】远志

金钿遍野(打一中草药名)【答案】地黄

踏花归来蝶绕膝(打一中草药名)【答案】香附

第四季度经费(中草药名)【答案】款冬花

妇女节前夕(打一中草药)【答案】三七

恍然大悟(打一中草药名)【答案】脑立清

十人九死(打一中药名)【答案】独活

威风扫地(打一中草药名)【答案】虎力散

低头思故乡(打一中草药名)【答案】怀熟地

红十字会(打一中草药名)【答案】九一丹

大开绿灯(打一中草药名)【答案】路路通

三省吾身(打一中草药名)【答案】防己

敲山震虎(打一中草药名)【答案】驱风散

方法论(打一中草药名)【答案】白术

滔滔不绝(打一中草药名)【答案】长流水

久别重逢(打一中草药名)【答案】一见喜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我为妈妈煎中药作文_人物作文700字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三八妇女节到了,老师布置我们给妈妈做件事。放学的路上,我就在想:为妈妈做件什么事儿呢?

回到家里,我要到厨房洗苹果吃,无意中发现了放在餐厅柜台的中药,想起妈妈前几天生病了,对了,今天妈妈的中药我来煎。

说干就干,首先,先学着妈妈的样子把放到水中泡半个小时,我又找出一本《中药煎法大全》,边看说明边做了起来。把中药放入砂锅中,把砂锅放到火上,然后把火调慢,等待着。我一边看火,一边不断地看说明书。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中药要分两次煎,第一次煎二十分钟,过了二十分钟后,把中药汤倒出来,再次倒上凉水,然后再煎二十分钟。

我坐在那里,不一会儿就传来了一阵刺鼻的中药味,于是,我捏着鼻子,就这样坚持了二十分钟,然后把中药汤倒到碗里,然后又加上了凉水,放到火上。

那股刺鼻的中药味越来越浓,越来越重了,我实在受不了,便来到书房写起作业来。

六点的时候,妈妈和爸爸回来了,妈妈说:“这屋里什么味呢?”我忽然想起火上还煎着中药呢!赶紧跑到到厨房,关上火,揭开锅盖一看,中药糊了,我一倒这可好,一点水也倒不出来了。

我不好意思地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我本来给你做件事,可没想到……”“好女儿,没关系,虽然没把药煎好,但我还是要谢谢你,有你这份心妈妈就心满意足了!”听了妈妈的话,我又感激又难过。

本想“三八”节给妈妈个惊喜,却没想到反倒给妈妈添了麻烦,但妈妈的宽容使我又一次感受到了妈妈博大的爱,我衷心地对妈妈说一声:“妈妈,谢谢你!祝你节日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再见,中药作文300字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以前,我总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巴,一直吃零食,就因为这样,中药也跟我形影不离了。

只要一有零食,我就会一把夺过在沙发上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可过几天,我就会咳嗽起来。就连在幼儿园里,妈妈也不忘送中药过来,这也不是一次两次的事儿了。我恨透了中药,只要它在,我碰一下零食都不行。

我讨厌喝中药。虽然妈妈说这是最后一碗,但最后一次也还是得去面对。我很不情愿地跟妈妈来到桌前,噘着嘴巴,生气地盯着眼前的中药,一脸的不服从。妈妈又开始催我喝药了,而我心想:都是最后一次了,还不如痛痛快快地干了。我把碗端起来喝得一干二净,心里默默地说:再见了,中药!

但愿这是我最后一次喝中药了,我以后一定要管住我这张贪吃的嘴巴,彻底地跟中药说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喝中药作文600字

全文共 681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正经历着一场苦战,那就是——喝中药

我的鼻炎很严重,成天要么忙着揉搓鼻子,要么忙着醒鼻涕,要么又忙着清痰,真是苦不堪言啊!妈妈的朋友推荐一位“妙手神医”,我们便慕名而去。医生是个和蔼可亲的长者。他让我伸出手放在桌子上的一块垫子,然后为我把脉,接着让我伸出舌头,并亲切地问:“哪里难受?有什么症状?”这就是中医的四诊“望、闻、切、问”吧!医生诊察完毕,开了四副中药。吩咐妈妈用两碗半水煎成半碗,让我中午和晚上喝。

从来没喝过中药的我,对于中药的味道还满心期待。晚上,妈妈把熬好的中药捧给我喝。只见碗里棕褐色的液体,不断往上冒着烟,散发出一股药材的香气。妈妈一边搅动着汤匙,一边告诉我。“中药很苦,但良药苦口利于病!你的好朋友钟烨燃可是喝药的高手,能一口气喝完……”

“放心,钟烨燃做得到,我也可以,我不怕苦的。“我拍着胸脯打断妈妈的话。

我捧起碗喝了一口,顿时皱起眉头,好不容易把药吞进肚子里,便嚷着:“哇,这中药怎么这么苦啊!”看着碗里棕褐色的液体,我心生恐惧!

妈妈则笑着说:“刚才不是还拍着胸脯,说不怕苦,现在怕了?喝中药要掌握窍门,得像游泳那样,憋着气,然后屏住呼吸,一口气喝完。”

我双手捧起碗,憋着气想试着一口气喝完,可是药一进嘴,感觉味蕾都在叫苦连天,我一泄气,觉得更苦了,感觉肚子里翻江倒海,张着嘴巴要吐。眼疾手快的妈妈往我嘴里塞了三个咸金枣,顿时没那么难受了。妈妈拍着我的肩膀说:“药确实很苦,但是为了治好鼻炎,一定要苦战到底,加油!”就这样,我皱着眉头,一口中药,一口咸金枣,经过半小时的“苦”战,才把半碗中药喝完。

唉!这样的苦日子该熬到何时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两会热点素材:不能用管西药的思维给中药改名

全文共 244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中药已经成为历史品牌,一旦名字改了,既会对企业造成损失,也会给老百姓的认识造成混乱。”提到中药改名字的事,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不无忧虑。

今年1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中成药通用名称命名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对中成药命名新规的意见。其中提到,中成药一般不采用人名、地名、企业名称命名,不应采用夸大、自诩、不切实际的用语,如“宝”“灵”“精”“强力”“速效”等。文件还强调,该指导原则“不仅适用于中药新药的命名,也适用于对原有中成药不规范命名的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趣事一:“中药”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的我由于经常吃中药,所以觉得中药很神奇,有什么病吃两天中药就好了,于是我就想自己做一回中药。

首先,我找来一个小杯子,往里倒了一点水,然后来到厨房,寻找做中药的材料。我拉开了装调味品的大橱子,哇,里面有好多东西呀!有盐、糖、麻油、味精……真是数不胜数。那么又应该加一些什么东西呢?经过一番深思后,我的小杯子里加入了:盐、糖、花生油、麻油、淀粉、辣粉、洗洁精这几样东西。接下来,我又来到了卫生间,左手拿一个右手拿一个,忙得不亦乐乎。现在,我的杯子里又多了:牙刷毛、卫生纸、肥皂等东西,成了一种浑浊的淡黄色,我认为中药的颜色应该是棕色的,于是又加了一大堆颜料,“中药”立刻变成了棕色,我满意地点了点头,又向客厅出发,当我完成这杯中药时里面又多了报纸、面包等东西。

亲手做好的东西,当然要尝一尝了!我先喝了一小口,只感觉酸甜苦辣等无数种气味刺激着我的味蕾,于是我急忙吐出嘴里的“中药”并倒掉了剩下的中药。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中药的作文500字

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阵阵药香扑鼻而来,我坐在餐桌前,跃跃欲试地望着面前的中药

这中药呈浅棕色,药色剔透,如一块浅褐色的玉。我吞了一口口水,想起王大夫所言:“放心,你的药是甜的。”我双手合十——但愿王大夫没有忽悠我。

我又咽了一口口水,迫不及待地端起碗来,猛吞了一大口。

中药触及味蕾,先是一股浓浓的酸味,紧接着便是一阵酸苦,最后,竟隐隐生出腐臭之感,对着我的舌根就是一顿刺激。我强忍不适将药吞进肚里,马上,胃里便翻江倒海。我干呕几声,顿时觉得正身在臭味熏天的垃圾堆,又仿佛在浓烟滚滚的厨房。

我缓了一会儿,心想:良药苦口利于病嘛!我一咬牙,端起碗来就是一通猛灌……

中药刚刚见底,我便开始大呕特吐,不知道是不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派头,反正我是感觉自己的末日已经来临……

只分分钟功夫,我已经奄奄一息,就差把昨天的早饭呕出来了……这药能不能调理脾胃我不知道,但我算是明白了,它绝对是个“呕吐神器”!无论吃了什么不该吃的东西,只需一口,秒秒钟给你全呕出来!

无论“呕吐神器”是否无愧于它的名号,让人佩服之至,只要一想到还要忍受六天半的折磨,我就不寒而栗……

还望“呕吐神器”大哥手下留情,放小女子一条生路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药名类的灯谜

全文共 530 字

+ 加入清单

如下为大家分享的是与中药名称相关的灯谜和答案,喜欢猜灯谜的朋友敬请转载和分享!

恍然大悟(打一中草药名)——脑立清

十人九死(打一中药名)--独活

威风扫地(打一中草药名)——虎力散

低头思故乡(打一中草药名)——怀熟地

红十字会(打一中草药名)——九一丹

大开绿灯(打一中草药名)——路路通

三省吾身(打一中草药名)——防己

敲山震虎(打一中草药名)——驱风散

方法论(打一中草药名)——白术

滔滔不绝(打一中草药名)——长流水

久别重逢(打一中草药名)——一见喜

两个少女(打一中草药名)——二妙散

一江春水向东流(打一中草药名)——通大海

起宏图(打一中草药名)——远志

金钿遍野(打一中草药名)——地黄

踏花归来蝶绕膝(打一中草药名)——香附

第四季度经费(中草药名)——款冬花

妇女节前夕(打一中草药)——三七

人间四月芳菲尽——春不见

滔滔不绝(打一中草药名)——长流水

偷梁换柱(打一中草药名)——木贼

两横一竖(打一中草药名)——半夏

不知道(打一中草药名)——生地

窗前江水泛春色(打一中草药名)——空青

忠诚老实(中草药名)——厚朴

儿童节发假(打一中草药名)——六一散

古城姐妹(打一中草药名)——金银花

鲛人挥泪(打一中草药名)——珍珠散

老谋深算(打一中草药名)——苍术

更多热门灯谜资料共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从头到脚中药养读后感400字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科技节的第一周,我认认真真地读了《从头到脚中药养》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些疾病如何调养,还讲了很多名医的药剂配方,使我兴趣高涨,立刻钻研起来。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里面讲的药剂配方,如:大川芎丸、半夏白术天麻汤、泽泻汤、镇肝熄风汤、牛黄清心丸等。这些中药配方各有各的用处,有的主治,有的辅助,有的为君药,有的为臣药,简直多不胜数,而钻研它们的我则十分高兴。

在钻研这本书的同时,我也尝试着给家人测体质,我首先想到了“瘦人多火,胖人多痰”这句话。我看了一下妈妈,她有点微胖,而且咳嗽痰多,所以定为痰湿体质;最后看看爸爸,他有一点瘦,而且他说有口疮,所以就定为上火体质。

看完这本书后,我懂得了很多医学道理。如“左青龙右白虎”,意思是说得左腿水肿时要加用鹿角胶,因为“鹿”别名“斑龙”;而右腿水肿时就需要加用虎骨了。

当我把这本书仔细地钻研完后,我觉得对自己大有脾益,因为它让我知道了更多关于医学和中草药的知识。我要向大家推荐这本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端午时节话香囊,我来医院认中药作文700字

全文共 739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可是,有多少人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呢?又有多少人知道端午节的习俗呢?如果你还不知道,那就跟我一起走进萧山中医院的活动现场吧!

“端午时节话香囊”是萧山日报主办的一场小记者活动,在活动中,中医院的吴医师告诉我们,端午节是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而设定的活动,也有少数人认为是纪念别的大夫而设定的,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比如:赛龙舟,吃粽子,系五彩线,佩香囊,喝雄黄酒等等,很高兴的是,在活动中吴医师用她的耐心教我们认识了香囊中的中药,还用分组比赛的方式让我们辨别中药。

香囊中的中药主要有:佩兰,苍术,藿香,薄荷,白芷。吴医师一边讲解这些中药的功效和特性,一边给我们展示相应中药的图片,还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香囊的小故事,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香囊在古代那么被重视,现在也有很多人喜欢佩戴它的原因了,香囊可以除臭,驱蚊虫,治病,醒神通窍,可以当礼品送人,还可以当做装饰品等。我正好奇的时候,医师又让我们到讲台上去仔细观察那些香囊里的中药,刚尝到薄荷,一股清凉的味道瞬间钻进我的肺腑,这不愧是真的薄荷啊,比我平时吃的薄荷糖还要清凉!白芷样子长得很像甘草片,不过中间特别白。大家观察完中药后,一场紧张而又好玩的挑战赛开始了,比赛时间20秒,比哪一组五味中药全部认识的人多,哪一组就获胜了。有的同学看着眼前的中药默默发呆,有的人胸有成竹,有的人犹豫不决,还有的人因为粗心大意导致比赛失败,比如我,刚开始自信满满地把三味中药对号入座,剩下的两味中药,却因为自己的骄傲把药品的名称放反了,因此被老师宣布“失败”。我不得不告诉自己:以后做什么事情,一定要仔细,不要骄傲啦!

真是一次有意义的端午活动,不仅让我了解的端午的来历和习俗,还让我认识了做香囊的中药材,以后我再见到它们,一定不会认错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名扬中药界的魔术师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陈欣妍

上课了,老师拿出一袋东西,神秘地对我们说:“大家来摸一下,猜猜里面是什么东西。”我们争先恐后地上去。我把手伸进袋子,摸到了十几个椭圆形的东西,比核桃小,表面凹凸不平、粗糙,像什么呢?……对!像花生!

老师掏出来后,我仔细一看:这些小东西长得像橄榄,是褐色的,表面纹理突出,像很瘦的老人手上暴露的血管。老师说:“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它叫胖大海!”我疑惑不已:这家伙这么小,怎么会叫胖大海呢?老师又说:“它还会变魔术呢!”我更觉得奇怪了:还会变魔术?变大?变小?还是变颜色?

老师拿了一个瓶子装了一些开水,将一颗胖大海丢进水里,胖大海像大海上的小船一样,晃动着。接着它慢慢沉下,表皮裂开,露出棉花一样的东西,并开始膨胀;它越来越大,像一朵盛开的万寿菊。渐渐地,它填满了整个瓶子,像一朵牡丹,又像一块褐色的水晶,真漂亮!我们一个个看得目瞪口呆。

老师又跟我们介绍,胖大海除了会变魔术,还名扬中药界,它可以滋润喉咙、清热润肺、利咽解毒、润肠通便呢!

真是神奇啊,胖大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传承中药文化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99 字

+ 加入清单

爷爷自幼跟随名师学医,年轻时就开了间药馆,是村里有名的中医。有时药馆没人时,爷爷还会自己研究草药。或许是草药的缘故吧,药馆里总是弥漫着苦苦的药味。曾经的我,是非常抗拒这股味道的,总嫌药味苦涩难闻。在记忆里,爷爷身上也有股淡淡的药味。有一段时间,我对爷爷那是既爱又恨——喜欢他陪我说书,讨厌他身上的味道。

如今,长大了,我似乎又真切地明白——正是这淡淡的药味,蕴含着浓浓的爱。

记得小时候,我因病被爷爷号脉。幼小的我,人生已要面临第一次喝中药。中药还在中药罐里熬着,我就已经能在远处嗅到,浓厚的草药味中夹杂着苦涩。本来30分钟的时间,像是过了许久,爷爷就把中药倒在碗里。浓厚的棕色,凝结了多种草药的精华。入口,一阵青涩袭来。好苦,我顿时做了一个干呕的动作。

爷爷笑着摇了摇头,像是变法术般变出了一颗蜜饯。“喝中药,最好用蜜饯送。‘良药苦口利于病’啊!古人曾说,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中药虽苦,但它温和,不像西医那样猛烈。你身子弱,明早我还要早点起来给你熬一壶才行……”

不觉间,手中的药也不似刚刚那样苦涩无味了。爷爷的话温暖了我的心田。

我曾在假期间在药馆帮忙,对中医开始略有了解,慢慢地被熏陶着。给人看病,中医主张“望、闻、问、切”,在一旁看了几遍爷爷是怎么替人看病后,那时的我,就觉得很神奇,“怎么摸一下别人的手,看一下舌头,就能知道生了什么病呢?”

我总嚷着也要去给病人看病。爷爷听了总是哈哈大笑,道:“中医博大精深,是古人通过长期的实践所积累起来的瑰宝,岂是你看一下就能懂的呢?”听着,似懂非懂,我沮丧地低下头。爷爷察觉到了我的沮丧,“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学西医而不是中医了,你能有这份心,不错……”说完,爷爷便拉起我的手,依稀记得爷爷的手是宽大而又粗糙的,许是常年抓药的缘故。

我们来到了草药柜前。“想要学中医,就从认草药开始。”“来看看,这个黑色‘蘑菇’就是灵芝,这个红色‘葡萄干’是枸杞,还有这个是鸡骨草,可以用来清热解毒……”“百病多由痰作祟,而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爷爷耐心地为我讲解,时不时还会讲一些有趣的故事以增加我对药物的了解。其中最让我好奇的是一种叫冬虫夏草的药,听爷爷说,冬天是蝙蝠蛾的幼虫,一到夏天就变成草,所以叫这个名字。这种草药外形与蚕相似,像棉签大小,闻起来还带有一股腥味的草菇味道呢。

我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探索着从未接触过的领域。中医这一词,此刻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已有了不一样的意味,不再是以前那般无趣枯燥。药馆的一大半墙面都是用来装草药的柜子,每个柜子里装着不同的草药。少说也有上百种,每一种草药,爷爷都能清晰地说出它的名字、功效以及配伍。

小小的药馆耗费了爷爷大半辈子的心血。

爷爷见我如此认真地学习听讲,眼底闪过了些许欣慰。望着自己花了大半辈子打理的药馆,他堆满皱纹的脸上挂上了幸福的笑容……

那一刻,我似乎找到了自己的梦想,我要在传承中医药文化这条大路上昂首阔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外婆的中药

全文共 1695 字

+ 加入清单

那年刚放寒假,奶奶捎信来希望我回家过小年,我连忙收拾东西准备第二天就回家。可能因为兴奋过度,我晚上踢开了被子,第二天就重感冒—不吃不喝、上吐下泻。这可急坏了外婆,本来可以将我“完璧归赵”的,但现在我这样子叫她怎么交差呀?……

?在我的记忆中,外婆的中药特别管用,家里人谁有个三病两痛的,只要外婆一出手,保证药到病除。我后来才从母亲那得知,外婆的父亲原是当地有名的“土郎中”,一家五姊妹就外婆一人得到了太姥爷的真传。

8岁那年,我寄居在小镇沙市外婆家。原因是:爸妈刚分家出来单干,平摊了大家庭400块的外债,这个数目在80年代初也称得上是“巨额”负债了。为此,父母双双赶赴浏阳煤炭公司打工,我就只能选择“托管”。就这样,我有机会体验一把外婆中药的厉害。

那年刚放寒假,奶奶捎信来希望我回家过小年,我连忙收拾东西准备第二天就回家。可能因为兴奋过度,我晚上踢开了被子,第二天就重感冒—不吃不喝、上吐下泻。这可急坏了外婆,本来可以将我“完璧归赵”的,但现在我这样子叫她怎么交差呀?

吃过早饭,外婆就匆匆忙忙赶到镇上药铺抓来一些我不知名的中药。这还没完,她又跑到山脚、河边,扯回一些草根树叶之类,然后将它们统统塞进一个大沙罐里,搁在煤炉上慢慢煨煮。

我也不晓得过了多久,迷迷糊糊的被外婆从床上拉了起来,一碗热气腾腾的褐色液体端到了我的嘴边。

“来,牛妹(我的小名)乖,喝了这碗药就神气了。”外婆一般都是“先礼后兵”。

其实,这不是我头一回喝中药。第一次是我5岁那年为逃避打针而自愿选择喝中药的。那后悔的选择留下的“痛苦记忆”至今依然清晰:母亲一手托着我的脖子,一手端起药缸子,从“一”数到“三”时,我则紧闭双眼、捏住鼻子,“咕咚咕咚”一“灌”而尽,然后感觉从舌根以下的所有部位都是“苦”的,就连后来一段时间说梦话都是“我不喝药、我不喝药”。

“苦不苦呀,外婆?”我总觉得明知故问可以舒缓紧张程度。

“外婆煎的药不苦,放了好多甘草(现在才知道那是骗我的),你只要把嘴张大些,摒住呼吸,一口气喝下去,就什么苦味都没有。”外婆盯着我,眼睛里写满“坚定”二字,仿佛在给我勇气,又仿佛在逼我“就范”似的。

“骗了我,你要赔!”知道拗不过,我只好丢下一句无厘头的话,也算给自己一个台阶下。

药汤从口腔穿过食道,进入胃里,接着在胃里经过一阵短暂的翻江倒海后,隐隐一股淡淡的甜味涌上舌根,并渐渐蔓延到整个口腔。咦?外婆的中药果真不同凡响。我对中药的抵触情绪开始慢慢消融,这天的中午和晚上我照此法又喝了两碗药汤,而腹泻次数明显减少;至当晚零点,我还吵着外婆给我煮荷包蛋吃。

第二天,吃过早饭我就嚷着要回家。外婆说:“你的感冒没有痊愈,还有点腹泻,得再吃一两天中药。”

“我全好了,饭也能吃了,你要不让我回去我就不吃东西了!”我也不知道从哪学来的“损招”,还真管用,外婆见我去意已决,胃口正常,默许了我的要求。

临行前,外婆提着一个装满了玻璃瓶的布袋子交给我。她打开袋口,指着一只印有“维磷补脑汁”字样的瓶子对我说:“这里装的是你今天中午喝的,要记得回去让你奶奶热一下。”

我惊叹外婆收藏了这么多“品种”的玻璃瓶。接着,她又指着一只盛“鱼肝油”的瓶子说:“这是晚上喝的,明天早上还有一次,在那个葡糖糖输液瓶里装着,记住了吗?”

我点点头,一种莫名的酸楚涌上心头,我马上捏住鼻子,努力装得像是在擦鼻涕的样子。交待完毕,外婆一手提着装满中药的袋子,一手夹着我塞满衣物的小皮箱,步履蹒跚的走在前头,我则默默跟在后边,来到集镇的车站。

外婆给我买好了车票,又再三嘱托司机大叔,到了“泮春”(当时的客运车在一般小地方是不停车的)记得提醒我下车。

坐进即将驶离小镇沙市的车里,看见外婆帮我准备的中药瓶子侧在一旁,瓶里咖啡色液体来回晃荡着,我忙把它扶正来。手触摸到药瓶时,感觉里面的液体还在散发余温,在这个寒冷的冬日,这样几瓶小小的中药却让不谙世事的我体会到“温暖”的真谛。一路上我的手始终没有离开过它们,想必离开了,它们也残留在我的胃里,载着外婆的爱慢慢渗透到我的全身,驱散那“烦人”的感冒。

外婆的中药,给了我一个生活的诀窍——苦尽一定甘来。

[关于外婆的小学生作文三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吃中药作文350字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从小我的身体就很不好,一到换季的时候就很容易生病,五岁那年的夏天开始妈妈就会带我去看中医,到今年整整三年了,妈妈告诉我,冬天的病夏天治,这叫冬病夏治。

每次看完中医总为七大包的中药带回家,妈妈每天准时准点的端来,还没有走近,我就闻到一股浓重的药味,立刻皱起了眉头。再看看那药汤的颜色,黑不溜啾的,苦苦的。我可怜巴巴地望着妈妈。妈妈又心疼又着急地看着我。妈妈说:“你别看它很难喝,但对你的身体却很有帮助,良药苦口嘛。”

我只能无奈地说:“好吧。”我把碗端到嘴巴前,一种怪怪的味道,真想马上倒了,可是想想妈妈的话我就咕噜咕噜地喝了起来。妈妈看我这么乖,每次都会拿糖让我舔舔,我感觉这时候的糖也是甜中带着苦的。

哎,喝中药可真难受,我要好好锻炼身体,让自己少生病这样就再也不用中药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我看爷爷熬中药记叙文

全文共 417 字

+ 加入清单

爷爷是个乡村中药师,熬中药是他的看家本领,今年,爷爷已经60岁了,可是他的身体还是很健朗。

一天,有个老奶奶身体不舒服,希望爷爷帮她熬一幅治胃病的中药。下午,爷爷回到家,戴上他的老花镜,走进了他的药房处开始配药,我悄悄的跟着爷爷溜了进去,身体倾斜,露出半个脑袋好奇的看着爷爷熬药的动作,一不小心,被爷爷发现了,爷爷就拉过我的小手,慈祥的说:“来爷爷今天教你熬中药。”

我跟着爷爷走进去。 接着,爷爷配完了药,拿起了一个小漏斗,把药放进去先过了一下,一些细细渣渣就漏了出来,然后,爷爷拿过来一个小沙锅,将好的部分放在沙锅加上水开始熬制,开始时,火很小,爷爷边放边指着其中的一味药问我:“你知道这是什么吗?”我摇了摇头,爷爷细心的说:“这就是我们平时见到的梧桐树树皮。”我大声的“啊”了一声。 很快的,药熬好了,爷爷拿起装药的碗盛了出来,让我给老奶奶送去,我高兴的喊着:“好的。”我端起碗,慢慢的走向奶奶家,老奶奶高兴的夸我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第一次喝中药

全文共 553 字

+ 加入清单

慢慢地品味那一丝苦涩,生活中的另一种滋味正悄悄袭来。

因为得了严重的感冒,所以吃药是不可避免的。我连吃了几天的西药,可感冒还是像个泡泡糖一样粘着我,无法脱离。那天我妈带我去看老中医,时间老中医两鬓斑白,板着脸,黑黑的皮肤,总是那么的严肃。

闻着一股浓浓的药味,面对着严肃的老中医,心提到了嗓子眼,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接着,开始没完没了地发呆。

不知不觉回到家,只见妈妈把袋子里各种各样的药放入罐子里,开始煎熬。煎好了,我双手捧着微烫的药碗,眼睛看着那黑糊糊的药汤,鼻子闻着那刺鼻的怪味,真是难以入口。妈妈看我皱着眉头,语重心长地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长痛不如短痛,你就忍者喝下去吧!”我听了,只好点头,因为第一次中药,也不知道味道如何。

我闭上眼,拧鼻子,一饮而尽。喝进中药的一刹那,我的五脏六腑好似翻了一下,我把喝下的中药一涌而出,我的样子十分恐怖,让人看了都会惊恐万状。第二天,我又要开始受苦了,我实在难以吞服下那恐怖的中药了。这次,我却没有退路了,只能顶着头皮,喝了个精光。

过了两天,我的病情有了好转,由一开始的厌恶中药到后来变成了接受了中药的作用。这时,我想起了妈妈说得:“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让我记忆深刻,还感受到了中间的可贵。

这是一个简单的经历,也是一个人生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第一次喝中药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人的一生中会经历许多的第一次,如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上网,第一次游泳……而我记忆最深的却是第一次喝中药

有一次,我因为晚上睡觉时没盖好被子感冒了。妈妈到医院开了中药熬给我喝。我听说过中药很苦,我真不想喝。妈妈熬好药后,倒了一杯子让我喝。我看到那深褐色的药汁,心里直打退堂鼓。无论妈妈怎么说,我就是不喝。后来在爸爸的软磨硬逼之下,我才很不情愿地喝了一小口。哇——真苦啊!我赶快跑到厨房喝了一大口凉开水。中药还没喝到一半,一大杯凉开水就被喝光了。妈妈对我说:“喝中药,需要坚持和毅力,不要怕吃苦。”我听了,在妈妈的注视下我忍着喝,足足用了10分钟,一杯中药才终于被我喝完了。我如释重负地放下杯子,又去喝了一大杯凉开水。妈妈见了,不停地夸我地“真棒”。我嘴里虽然还有些苦,但心里却甜滋滋的。

我想,人的一生中许多事不就像喝中药吗?当遇到困难时不放弃,想办法战胜它,就能体验到苦尽甘来的胜利的滋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营疆》海盐中药热敷包历史典故

全文共 1516 字

+ 加入清单

扁鹊(前407年—前310年),战国时著名医学家。姓秦,名缓,字越人,号卢医,世人尊称他为扁鹊,善用“针石”、“服汤”、“熨”等治病。由于医术高超,时人借用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公元前361年,扁鹊到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当地百姓很重视妇女,所以他便做带下医(妇科医生)。扁鹊深悉带下之症给妇女带来的痛苦,巧施妙手为妇女治疗病痛。但礼法和民俗限制,只能对患病妇女采取针石汤药治疗,对因寒症带来的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风湿疼痛等带下症,不便施以熨法治疗。由于时代条件和民俗风情所限,扁鹊一时陷入困惑。

公元前357年,扁鹊到达齐国的都城临淄(今山东临淄县)。至齐后,扁鹊既震撼于齐国的富饶与强大,又深感百姓疾病缠身之苦。齐国临海,空气湿重,寒气入体,百姓多风湿之症。缓解风湿病痛的简便方法是持续热敷,扁鹊一直在寻找一种有效的熨法,但一时不得其法。

齐国富强的一个原因得益于发达的海盐业,是天下海盐的最大集散地,临淄更是齐国海盐集散的中心。一日,扁鹊游览临淄繁华的坊市,忽见一家海盐商铺的伙计正在用锅炒盐,非常奇怪,走过去询问原因。伙计回答说:“湿气入盐,当热炒,利储存,减水气,示诚于民。”热盐装入麻袋,热气持久不散。扁鹊如醍醐灌顶,欣喜若狂,大呼:“熨法得矣!”

扁鹊终于找到了后世被命名为海盐热敷的熨法,通过改良,在海盐中加入治疗风湿病痛的药物,共同炒热,以麻布袋裹之,置之患处,实现了病灶部位的持续热敷。齐国之民亦因此得益。同时,海盐热敷法的出现,困扰扁鹊多时的妇女带下之症治疗存在的困难也迎刃而解。

田齐桓公(田午)召扁鹊入宫问疾,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扁鹊见蔡桓公。桓公讳疾忌医,不肯承认自己疾病在身,三十五天后,病入骨髓,“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扁鹊逃离临淄后,于公元前354年到了魏国的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市)。公元前350年,到达秦国的都城咸阳,以后又回大梁。大约于公元前317年,又到达周都洛阳( 河南洛阳),听说当地的人民很敬重老人,因此,为“耳目痹医” (耳聋眼花四肢痹痛),用海盐热敷法疏通经脉,解决了诸多老年病症。

公元前310年,扁鹊再度来到咸阳,因咸阳的百姓很爱小儿,所以他就做了“小儿医”,用高超的医术,结合海盐热敷法治疗小儿风寒、消化不良、腹泻腹痛等症,受到咸阳百姓的爱戴。

同年,秦武王即位。秦武王生而有神力,勇武好战,喜好跟人比角力。秦武王与武士们比赛,伤了腰部、疼痛难忍,吃了太医李醯的药,也不见好转,并且更加严重。有人将神医扁鹊已来到秦国的事告诉了武王,武王传令扁鹊入宫。扁鹊很快治好了武王的伤痛。武王大喜,想封扁鹊为太医令。李醯知道后,担心扁鹊日后超过他,派了两个刺客,想刺杀扁鹊,却被扁鹊的弟子发觉,暂时躲过一劫。扁鹊只得离开秦国,他们沿着骊山北面的小路走,李醯派杀手扮成猎户,半路上劫杀了扁鹊。

扁鹊及其弟子不辞艰辛,行程四千余里,周游列国,济世救人。他“随俗为变”,到邯郸时,闻知当地人尊重妇女,就做治妇女病的医生;到洛阳时,闻知周人敬爱老人,就做专治耳聋眼花四肢痹痛的医生;到了咸阳,闻知秦人喜爱孩子,就做治小孩疾病的医生。他随着各地的习俗来变化自己的医治范围,成为医、药、技非常全面的“全科医生”,受到后世医者的无比尊重。

“熨” 是中医外治法之一,即用布包裹炒热的药物,借助药性及温暖作用,直接作用于患处或有关部位,使气血通畅,以达到治病或缓解病痛的作用,通俗地讲就是现代医学上的热敷。

又方:治阴证伤寒,腹痛吐利,唇青面黑,身背强,四肢冷,脉沉细,咽喉不利。

上用沧盐一斤,炒焦大热,布绢二重作囊,包裹盛之。熨阴脐间,亦同葱熨法。

【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