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黄河的历史名人故事精彩20篇

感动常常出现在生活中,有时在你的身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感人的故事作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浏览

4103

作文

1000

米开朗琪罗撒粉改雕像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717 字

+ 加入清单

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琪罗(1475一1564年),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艺术家。一次,佛罗伦萨市政长官发出热情邀请:“米开朗琪罗先生,您是名震欧洲的雕塑家。我们这儿有块巨型大理石,恳望您能将它雕成一座栩栩如生的人像。我和佛罗伦萨市民们随时恭候您的光临!”一种创新的冲动,催促米开朗琪罗背上简单的行装,风尘仆仆地赶到佛罗伦萨。

来到佛罗伦萨。他马上赶到那块巨型大理石前,仔细观察、揣摩着,围着巨石搭好了脚手架。然后,投入了紧张的雕刻工作。

整整两年,米开朗琪罗所有的心血都浇灌在这雕像上,一座战士塑像终于矗立在佛罗伦萨市政广场上。这件艺术精品揭幕那天,佛罗伦萨市万人空巷,争睹风采。这塑像怒视前方、准备投入战斗的雄姿,使参观者赞不绝口。

市政长官也来了,他煞有介事地伫立在雕像前,仔仔细细地端详再三,突然沉下脸:“米开朗琪罗先生,那鼻子太低了。”

这话像给热情的围观者当头泼了盆冷水。

米开朗琪罗明白,对艺术一窍不通的市政长官故意在鸡蛋里挑骨头。但是他谦逊地笑笑:“先生,我立刻改变他的形像,保证您满意。”说完,他沿着脚手架爬上了雕像,在雕像的鼻子上忙碌不停。一会儿,只见米开朗琪罗手中的大理石粉纷纷扑簌簌的落下来。

这样过了好大一阵子,米开朗滇罗从雕像上爬下来,笑眯眯地拍拍双掌。

石粉末飘飘扬扬地落地。市政长官再围着石像重新审视一遍,高兴地大声称赞:“棒汲啦,你照我说的改了以后,这雕像好看多啦。”

米开朗琪罗心中暗暗发笑:自己没有改动雕像的鼻子,不过趁市政长官的眼睛盯着雕像时,偷偷抓了一把大理石粉,爬上雕像.在雕像的鼻子上揉来揉去,石粉便飘散下来,便显出了在“修改”的样子。

一些市民目睹了米开朗琪罗的“撒粉计”,都打心眼里钦佩这位艺术家的机智。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名人成长中的励志故事

全文共 4370 字

+ 加入清单

名人成长中的励志故事:靠拉车求学不丢脸

国画大师李苦禅原名李英,山东高唐县人,出身贫寒。1922年,23岁的他到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学习。

李苦禅是个穷学生,学习费用全靠家中接济。因囊中羞涩,他住不起旅馆,只得在北京一所破旧的寺庙里栖身。遇到家中接济不上时,他便陷入了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困境。于是,他开始靠晚间和休息日拉洋车维持生活。为此,林一卢同学赠其“苦禅”二字为名。此后,他一直用着此名。

1923年秋天,李苦禅到绘画大师齐白石先生的家中拜访。见面后,他恭恭敬敬地对齐白石说:“我爱您的画,想拜您为师,不知您能不能收下我。现在我虽穷,没有什么见面礼给您,但等我将来做了事之后,定将好好孝敬您老人家!”齐白石见他率直质朴,当即就答应了。他急忙跪下就拜,差点摔倒,竟然把齐白石给逗乐了。就这样,这位靠拉洋车维持生活的年轻人,就成了齐白石的第一位拜门弟子。

李苦禅虽然继续在晚间和休息日拉洋车,但总是远离齐白石先生的住所,并把帽檐压得低低的。因为,他怕熟人认出自己,给齐白石丢脸。

说来也巧,有一个星期天,李苦禅拉车到王府井大街兜生意,在路过一家书画店时,恰巧遇到齐白石先生和几位朋友从店里出来。他大吃一惊,正神色慌张地拉车躲避,忽然听到身后传来齐白石的喊声:“苦禅,还不过来,送我回家。”他应了一声,将车掉转过去,请齐白石上车后拉起车就走。途中,齐白石心疼地问:“苦禅,你经济困难,靠拉车度日,怎么不告诉我呀?”他回答:“我对不起老师,给老师丢脸了。”齐白石和蔼地说:“丢脸?丢谁的脸哪?你不知道我是木匠出身,鲁班的门下吗?苦禅哪,靠劳动吃饭是不丢脸的,靠拉车求学是不丢脸的。”

回到家后,齐白石先生将自家院里的一间厢房腾出来给李苦禅住,还给他的一些画上题字,让他卖掉解决生活困难。

在齐白石先生的资助和关爱下,李苦禅退掉了所租的洋车,摆脱了生活困境,开始专心致志地刻苦学画。

齐白石先生对李苦禅这个得意门生的评价是:“余门下弟子数百人,英(李苦禅原名李英)也学我手,英也夺吾心,英也过吾,英也无敌,来日英若不享大名,天地间是无鬼神矣!”

自古英雄多贫寒,从来纨绔少雄男。李苦禅没有辜负齐白石先生的厚望,终于成长为一代书画大师。

名人成长中的励志小故事:潘玮柏

从音乐VJ(电视主持)到“嘻哈天王”,从“NG王”到全能偶像巨星,潘玮柏跨足音乐、戏剧、主持三个不同领域,用自己的丰富经历和精彩表现展现了新时期的偶像才华。诚然,潘玮柏的成功全在他的艰辛付出,但他身上散发出来的至真至诚的交际魅力,同样让人“快乐崇拜”。

为自己对歌迷的不当回应,至真至诚地说抱歉

一次,潘玮柏参加一场歌迷见面会。在交流环节,有个歌迷竟贸然站起来说:“潘帅,我觉得你歌唱得不错,但舞跳得就有些不堪入目了!”潘玮柏听后不悦地反问道:“是吗?我倒觉得我的舞跳得还行,歌唱得实在是不堪入耳。”他的这番“尖锐回应”把歌迷戗在那里,导致歌迷会在沉闷的氛围中不欢而散。事后,经纪人纪宜良劝告他:“越是当面说出你缺点的人,越可能成为你的真心朋友啊。”潘玮柏这才恍然大悟,在纪宜良的协助下,他辗转找到那位歌迷的联系方式,诚恳地向对方道了歉,并认真倾听了对方的批评。后来,潘玮柏多次在公共场合这样说:“我希望别人对我可以直来直去,这样才能知道彼此心里的真正想法。说我唱歌难听、舞跳得烂也无所谓,只要不是恶意的批评,我都很想去听听别人的意见,听听别人怎么看‘潘玮柏’这个人。这样能让我更清楚,哪些是我真正的好朋友。”

一个“天王巨星”能放下身段,执意要找到一个歌迷说抱歉,倾听对方对自己的批评之语,这让人好生敬佩。孔子曰: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当别人直言不讳地指出你的不足时,说明他已把你当成了可以信赖的朋友。对这样的益友,定要诚恳地回执他的善意言行,携手打造出一份稳固而美好的友谊,千万不可针锋相对,错过这样难得的朋友。

替搭档对自己的无心失语,至真至诚地打圆场

潘玮柏在参加偶像剧《不良笑花》的拍摄时,原本觉得演戏不过小菜一碟,却不想一个镜头竟被多次“NG”。有一场,他和杨丞琳拍摄对手戏。在说台词时,他总把“乌龟、猪头”说成“小鬼、小猪”,这让杨丞琳叫苦不迭。最后,杨丞琳实在受不了了,突然冲着他大声叫道:“潘玮柏,你怎么这么笨,我都怀疑你以前是怎么当上主持人的。”话刚落地,杨丞琳立刻为自己无意中说出的过分之语后悔不已。但没想到,潘玮柏却像是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般,冲大家笑着说:“杨丞琳说得很对,要是我,早就会暴打一顿了!”潘玮柏这句调皮话让杨丞琳顿时轻松了许多,但她心里还是隐隐担忧这句话会让潘玮柏心里不舒服。然而,等这部电视剧播出后,潘玮柏在公开场合多次讲道:“杨丞琳在拍摄过程中对自己帮助很大,在她的教导下,我才由不会演戏渐渐入了行,我很感激她。”听到潘玮柏这样说,杨丞琳顿觉自己当初的担忧,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遭遇别人的责骂、质疑,即便是对方的无心之语,也是非常难堪的。但作为“受害者”的潘玮柏,却能为“施害者”着想,不让对方难堪,替对方打起了圆场,这不得不让人折服于他宅心仁厚的人格魅力。“别人投我以痛,我却报之以微笑。”怀揣这样宽宏大量的君子之德与人交往,你的交际之路也必将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广。

为别人对助理的强烈责难,至真至诚地作解释

明星似乎就意味着高高在上、与众不同,但唱片公司曾一度对潘玮柏最发愁的一点是:他身上找不出一丝一毫明星的“尊贵”来。很多业内人常说,潘玮柏是个非常随和的人,这对他的助理纪亚男来说,感触最为深刻。

有一次,纪亚男陪潘玮柏前去一家电视台录节目。节目录完后,只见潘玮柏从前台走下来,径直来到了自己休息的地方,匆匆忙忙把东西收拾好后,拎着包就走了出来,站在车边等着助理纪亚男一块儿回去。他的这个异常举动让旁人看得目瞪口呆,因为大家从来没有见过等助理的艺人。这时,有人走到正慢悠悠收拾东西的纪亚男面前,不无讽刺地说:“潘帅可在外面等着你呢!”闻听此言的纪亚男不禁脸颊微微一红,赶紧收拾好东西走了出去。在车上,她对潘玮柏诉说了刚才的事,潘玮柏笑着安慰她说:“没事儿,下次我向大家解释一下。”果然,下次接受采访时,潘玮柏就对大家说:“我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就不想麻烦别人,哪怕是自己的助理。请你们别责怪纪亚男,她是个好助理。”这句话让纪亚男和旁边的人都大为感动。

交际的最高魅力在于两颗心的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当助手纪亚男被指工作不称职时,潘玮柏并没有趾高气扬地去责难对方,而是主动出面作解释,表示是因为自己不让助理这样做才导致出现此种情况的。“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潘玮柏身上体现出的这一平实的交际魅力,很是值得朋友们学习。

在演艺圈已闯荡十余年的潘玮柏,在交际中,能够做到严于律己,诚于待人:对歌迷、对搭档、对助手,至真至诚,实属难能可贵。也正是在这些品格的支撑下,潘玮柏才会越走越远,发展得越来越好。

名人成长中的励志小故事:崔永元

著名导演陈可辛执导的《武侠》在戛纳影展首映后,海外媒体好评连连。2011年5月21日,刚从戛纳归来的陈可辛携甄子丹、汤唯、王羽、李小冉等主演在北京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武侠告白会”。发布会请来了“名嘴”崔永元做主持,一向爱“闹猛”的小崔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在现场巧设情境,妙语连珠戏群星,让现场笑声不断。

无厘话语开涮甑子丹

崔永元首先采访甑子丹:“前段时间看报道。说你的替身有6个,我是打死也不相信。”就在甑子丹点头表示认同的时候,崔永元突然话锋一转:“以你在影坛的身份和地位来说,我觉得至少得有10个以上吧?”台下一片笑声,甑子丹笑着连连摇手:“我拍戏从来不用替身的。”崔永元拍了拍甑子丹的肩膀:“我们都是大老爷们,是男人就得敢作敢当。你看我,得了抑郁症这么大的事都从来不隐瞒,你今天也实话实说吧。”甑子丹:“真的没有。”崔永元:“这个是可以有的!”甑子丹:“这个真没有!”崔永元:“算了,好汉不吃眼前亏。你武功那么高,把你逼急了。我又打不过你。”观众掌声、笑声一片。

崔永元不忘拿甑子丹被热炒的“替身”说事。在这里,崔永元首先假设甄子丹是需要替身的,正是在这个假设的前提下,一句“打死也不相信”的话语才具有色彩极浓的喜剧意义。这句话让人理解是不相信替身一说,谁料竞是嫌替身数量太少,出其不意的话语让现场妙趣横生。在遭甑子丹否认后,崔永元穷追不舍,以自己的抑郁症来诱导,用经典的小品对白来造趣。这个情境的假设,使得两个人无厘头的问答,形成了精彩无比的互动,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一个优秀主持人的高超语言驾驭技巧。

类比引申巧逗王羽

在采访王羽的时候,崔永元问:“作为香港影坛的老一辈功夫巨星,王羽老师的武侠作品很多。到今天为止,您总共拍了多少部?”王羽想了想说:“大概有50部左右吧。”崔永元故作疑惑不解地说:“我只看到30部,还有20部大概没上映吧。您知道吗?现在的房地产商盖了房子都习惯先掖着藏着,造成热销一空的假象,借以炒作抬高价格,然后再慢慢出售。您是一个众口皆碑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我想肯定不会用这一招的。”王羽不禁哈哈大笑,连说“肯定不会”。

崔永元将王羽“拍了50部电影,只看到30部”与当前的房地产这个社会民生热点巧妙联系在了一起,由此既不露痕迹地赞美了王羽德艺双馨,又抨击了房地产商的不道德行为,真是有着一语两得的奇效。对老艺术家的尊敬,对社会民生的关注,汇集成了崔永元真情而动人的话语,听来让人有诙谐顿悟之感,所展示出的聪颖智慧和睿智口才也令人由衷赞佩。

幽默趣言妙戏汤唯

崔永元:“汤唯,你好像有点紧张,是因为记者老问刁难你的问题吗?放心,我不会,我是中央电视台的,我只会问一些很轻松的问题。”在戛纳影展上被媒体团团包围逼问“删戏”、“封杀”的汤唯闻言将信将疑,笑而不语。崔永元说:“我问一个简单的问题吧。你看《新闻联播》吗?”汤唯先是一愣,然后回答道:“我从小就看。”崔永元一脸“坏笑”地感叹道:“这么多年过去了,看到现在你变了,它还没变。”此话一出,立刻爆笑全场。

面对“删戏”“封杀”传言不断的汤唯,崔永元首先用满腔关心之语表示自己不会刁难她。“你看《新闻联播》吗”的提问让汤唯一时摸不着头脑,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崔永元一句“你变了,它还没变”,尽显幽默风趣之本色。这句话乍一听是脱口而出的不经意感叹,细品则蕴涵着无穷的意味,现场顿时爆笑一片。这一句“你变了,它还没变”的对比。既击中了事件的焦点。又避免了嘉宾的尴尬,风趣智慧的口才由此可见一斑。

崔永元渊博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和幽默的谈吐,浇铸出了一句句充满温情戏谑的话语,在给观众带来无限欢乐的同时。更为大家树立了一个能言善辩的典范。正如白岩松所说:“小崔是一个真正幽默的人,他的幽默凝聚的是智慧。其高超的谈话技巧值得我,更值得大家去学习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行小善的实在人名人故事

全文共 1282 字

+ 加入清单

2012年1月11日,一則报道在网上疯传,其中写道:“崔永元缺席了1月8日举行的中国慈善年会。本来,他应该作为传播公益的先进典型,在官员和明星云集的会场里接受致敬,获得奖杯。可那天晚上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去首都机场附近的皮村‘小剧场’,主持一场属于打工者自己的春节晚会……那里没有明亮的演播厅、豪华的嘉宾名单、华丽的演出服,连红地毯都是二手的,就更别提什么出场费了。在简陋的晚会现场,那种时常从头顶上空传来的巨大而冷漠的飞机轰鸣声,暂时被歌声与微笑替代了……”

对此,崔永元一如既往地“实话实说”,在1月12日的微博上回应道:“崔永元缺席慈善年会主持民工春晚更显‘慈善’这是新闻标题。抱歉了,我没大家想象得那么高尚,真实情况是,打工春晚是先约的,慈善年会是后约的,就这么简单。”

崔永元欣然接受邀请主持民工春晚,还要从2011年10月说起。此前,河南开封四中的音乐老师孙恒结识了来自内蒙古的打工者王德志,两人于2000年5月组建“打工青年演出队”,在北京各个建筑工地义务演出,并推出了首张专辑《天下打工是一家》,一举卖出10万张,拿到了7。5万元版税。他们用这笔钱建了“同心实验学校”,专门招收打工者的子女。他们的事迹引起了崔永元的高度关注,邀请孙恒等人于2011年10月上了一次《小崔说事》。节目结束后,崔永元对孙恒说:“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说,只要是我能办到的。”

2012年元旦刚过,孙恒和王德志商量筹办一台打工春晚,他们想到了邀请崔永元来主持。但他们心里直打鼓,像崔永元这样一个大忙人,春节前各种邀请肯定少不了,尤其当听说崔永元将要出席1月8日举行的中国慈善年会邀请时,他们心里就更没底了。但孙恒还是抱着一丝侥幸,在微博上给崔永元发了一封私信,以试探的口气对他发出邀请。没想到,很快就得到他的回复:“只要能挤出时间就一定来。”

其实孙恒和王德志心里都很清楚,崔永元能不能来确实不好说。正当两人不抱什么希望时,就在打工春晚举行的1月8日当天,崔永元来到了演出场地——北京朝阳区金盏乡皮村新工人剧场。刚一下车,他就要求去演出地察看。虽然剧场只能容纳200人,连空调也没有,但他一走进剧场就说:“虽然我在许多大剧场主持过不少晚会,只有这个剧场让我感觉特别舒服,请放心,我一定会尽全力和大家办好这台晚会。”

而与崔永元一起主持打工春晚的,正是“同心实验学校”的校长沈金花。她和崔永元这个“大腕”首次合作,不免有点儿紧张。崔永元鼓励她:“我第一次上台时也和你一样,只要沉住气,慢慢就会适应的。如果你还是紧张,那就跟着我走就行了。”这句话,让沈金花踏实了许多。晚会一直进行了3个多小时,结束后崔永元说:“全部演员都是打工者自己,整场演出特别接地气。这是我主持过的条件最简陋、规模最小的春晚,但却是让我最感动、最亲切、最温暖的春晚。”

一名采访此事的记者感慨道:“崔永元是个实在的人,也是个智慧的人。现在很多人喜欢装大腕,而崔永元却不同,他不愿披着央视主持人这个华丽的外衣,而是敢于抛弃自己,总是将自己视为一个普通人。”人,只有不以善小而不为,才是真正的行善者,崔永元当属此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高尔基10岁为读书遭毒打的文学家名人读书故事

全文共 839 字

+ 加入清单

高尔基,伟大的文学家,他的著作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童年时家境贫寒,但非常喜欢读书

高尔基从小就非常喜爱读书,但家里经济困难,他不得不去干活挣钱。

有一天,10岁的小高尔基来到一户人家干活。女主人吩咐高尔基:“你去烧水。水烧开了送过来。”

高尔基灌满了一壶水放在火炉上,又往炉膛里添进几块劈柴,将火炉烧得旺旺的。然后,他坐在火炉旁,等候水烧开。

高尔基刚坐了一会儿,就觉得这样干坐着是白白浪费时间,实在太可惜了。于是,他把随身带着的书拿出来,边看边等着水开。

突然,“啪”的一声脆响,高尔基的背不知被什么东西猛击了一下,立即像有无数枚钢针刺进皮肉,疼痛异常。

小高尔基急忙回头,只见女主人手里拿着一截木材,凶神恶煞地站在那里。还没等小高尔基转过神来,就又举起木材狠狠地打了他一下,于是又响起了那撕心裂肺的一声“啪”。高尔基的背部更加钻心地疼痛,额头上渗出了豆大的汗珠。

凶狠的女主人吼叫着:“看书!谁叫你看书的?”

高尔基夺路狂奔,才摆脱了狠毒的女主人。

可是,背部一阵阵的剧痛,折磨得高尔基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哭也不管用,喊也不管用,痛苦万分。

万般无奈之下,小高尔基只好偷偷地跑到了医院。

医生看见小高尔基步履艰难地走进屋,忙问:“怎么了,哪儿不舒服?”

高尔基痛苦的指了指背部。

医生一看高尔基的背部,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知道这是被毒打致伤的,便问:“是谁这么狠心?”

高尔基把遭女主人毒打的经过说了一遍。

医生一面听着,一面动手治疗。

高尔基背部的皮肉里戳进了许多柴刺,医生小心翼翼地将柴刺一根根拔出来,拔完将药涂在伤口上。然后,将拔出来的几十根柴刺递给高尔基,义愤填膺地说:

“你可以带上这些柴刺去控告女主人。”

于是,小高尔基手里托着柴刺,走到女主人面前说:“我现在就带着柴刺去控告你。”

这时,女主人慌了,拦住小高尔基说:“只要你不去控告我,你提什么条件我都答应!”

小高尔基见女主人害怕了,就说:“你允许我干完活以后读书,我就不去控告你。”

“好好好,我答应!我答应!”女主人连连点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文学名人伏尔泰的故事

全文共 1423 字

+ 加入清单

众所周知,伏尔泰文学泰斗,那么你了解他吗?下面是文学名人伏尔泰的几个小故事,欢迎阅读了解。

伏尔泰的机智

一天,伏尔泰走在英国伦敦的大街上,那个年代,英国人对法国人非常痛恨。

伏尔泰的机智一群英国人认出了伏尔泰,愤怒地高声喊叫:“绞死法国佬!”

伏尔泰回应道:“英国的人们,你们因为我是法国人而要杀死我,其实我因为自己不能成为英国人而一直受着心灵的煎熬!”

那群英国人听后真是受宠若惊,他们不但停止了对伏尔泰的攻击,甚至为他的到来开始欢呼,而且伏尔泰走到哪里,他们就护送到哪里。

无论是英国人还是法国人,人性皆然,顺乎人性,则能化险为夷。

去一次还不失为一个哲学家

法国哲学家、作家伏尔泰很受人尊敬。可是有一次,他参加了一个格调不高的聚会。

伏尔泰轶闻聚会组织者认为大学问家伏尔泰的趣味也不像人们想像的那么高,与自己是一路人。于是第二天晚上,他又邀请伏尔泰再次参加聚会。

伏尔泰说:“伙计,你知道吗,我去一次,还不失为一个哲学家;去两次,就跟你们同流合污啦。”

邀请者识趣地走开了。

验明正身,以防假冒

伏尔泰在84岁高龄的时候。重病缠身,卧床不起,他企盼着能平静地进入天国。

这时,一个自作多情的牧师来到伏尔泰的床前,为他祈祷。可是,伏尔泰并不领情,还追问道:“是谁让你来的?”

“伏尔泰先生,我受上帝的差遣,来为你祈祷,接受你的忏悔。”牧师说。

伏尔泰紧盯着牧师说道:“拿出你的证件让我看看,验明正身,以防假冒。”

陛下,您真是助人为乐

1717年,伏尔泰因为讥讽摄政王奥尔良公爵,被囚禁监狱11个月之久。出狱后,吃够了苦头的哲学家知道此人冒犯不得,便去感谢他的宽宏大量。摄政王深知伏尔泰的影响,也急于同他化干戈为玉帛。于是两人都讲了许多恰到好处的抱歉之辞。伏尔泰说:

“陛下,您真是助人为乐,为我解决了这么长时间的食宿问题,我衷心地再次向您表示感谢。可是今后,您就不必再为这件事替我操心啦。”

我想它一定是慢性的

伏尔泰的咖啡瘾很大,一生中喝了数量惊人的咖啡。有个好心人曾告诫他说:“别再喝这种饮料了,它是一种慢性毒药,你是在慢性自杀!”

“你说得很对,我想它一定是慢性的。”这位年迈的哲学家说,“要不然,为什么我已经喝了65年还没有死呢。”

望眼欲穿,请您快来

一个读者给伏尔泰写了一封洋洋洒洒的长信,表示其仰慕之情。

伏尔泰回了信,感谢他的深情厚谊。从那以后,每隔十几天,此人就给伏尔泰写封信。伏尔泰的回信越来越短。终于有一天,这位哲学家再也忍耐不住了,回了一封仅一行字的信:“读者阁下,我已经死了。”

几天后,那人的信又到了,上面写着:“谨呈在九泉之下的、伟大的伏尔泰先生。”

伏尔泰赶忙回信:“望眼欲穿,请您快来。”

吃午饭与擦皮鞋

伏尔泰有个仆人,为人忠实,但很懒。一天,主人对他说:“把我的皮鞋拿来。”仆人遵命拿来了皮鞋。伏尔泰问仆人:“你今天早晨忘记擦皮鞋了吧?”仆人答道:“没有忘,先生。只是街上满地泥土,两小时后您的皮鞋又会跟现在一样脏的。”伏尔泰笑了笑,穿上皮鞋,一言不发地走了。可是仆人从背后追了上来。

“先生,”仆人说,“钥匙呢?”

“什么钥匙?”

“橱柜的钥匙,一会儿要吃午饭呀!”

“我的朋友,还吃什么午饭呀?吃了饭两小时后,你又会跟现在一样饿的。”伏尔泰笑着对他说。

都说错了

伏尔泰将一位同时代的作家赞扬了一番。一位朋友当场指出:“听到你这样慷慨地赞扬这位先生,我感到非常遗憾。要知道,这位先生在背后经常说你的坏话,真的。”

伏尔泰耸耸肩膀说:“这样看来,我们两个人都说错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名人读书的故事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伽利略就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在力学上的贡献就是建立了落体定律,发现了物体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等时性、抛物运动规律,确定了伽利略原理。他在比萨大学读书期间,就十分好奇,也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行星为什么不沿着直线前进?”一类的问题,有的老师嫌他问题太多了,可他从不在乎,该问还问。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数学家利奇来比萨游历,他就准备了许多问题去请教利奇。这一次可好了,老师诲人不倦,学生就没完没了地问。伽利略很快就学会了关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深入掌握阿基米德的关于杠杆、体比重等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国古代名人故事:徐文长以奇猎客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明朝万历年间,绍兴城里新开了一家点心店,徐文长常常光顾。一次,店主央求他给写一块招牌,徐文长一挥而就,并嘱咐店主不得改动。谁知招牌一挂出来,立刻门庭若市,原来大名鼎鼎的徐文长竟然把“心”字中心的一点没有写,绍兴城的人都来看热闹,点心店的生意也就格外兴隆。

可是名声卖出去以后,店主就开始偷工减料,点心的质量每况愈下,生意也就渐渐不景气了。一天,一个顾客对店主说:“‘心’缺一点还叫‘心’吗?难怪生意不好!”店主于是用黑漆在“心”中间补了一点,可生意却并未好转,反而更加萧条了,店主摸不透个中奥妙,来请教徐文长。

徐文长说:“‘心’无一点,引人注目,又使人有空腹的感觉,来吃点心的人就多。加上一点,变成了个实心肚子,谁还要来吃?做生意不可过分贪心。现在你把‘心’上那个黑点改成红的,生意还会兴隆。

店主恍然大悟,照办了,果然灵验。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名人刻苦读书的故事集锦

全文共 5711 字

+ 加入清单

1、吕蒙读书

吕蒙是三国时吴国的大将,他曾多次立下大功,却不爱读书。于是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大将军了,肩上担子很重,一定要多读读书,长点见识。”吕蒙便开始读书。慢慢地,他发现书中有很多以前他根本不知道的东西。一次,他读到孙膑用“减灶计”诱使庞涓轻敌,最后打败庞涓的故事,感到眼界大开。于是,吕蒙逐渐爱上了读书。在军务繁忙之余,他便一头钻进书堆里,如饥似渴地阅读古代的兵法和史书。几年下来,吕蒙的军事才能大有长进。孙权大为高兴,就让吕蒙担任了大都督,统领全国兵马。

【感悟】不论什么时候,学习都是不可缺少的。古人说:“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学习之后知道的人,是次一等的人;经历困苦才学习的人,又次一等;经历了困苦还不知道学习的人,就是最下等的人。”当前,青少年正在经历困苦,在这种环境下,如果还不抓紧时间学习,可能就真的会成为最下等的人了。所以,青少年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自己的才干,为今后的就业谋生做好充分的准备。

2、陈景润认真读书

陈景润小时候经常和哥哥姐姐一起玩捉迷藏。不过,陈景润捉迷藏时有点特别。他常拿着一本书,藏在一个别人不容易发现的角落或桌子底下,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一边等着别人来“捉”他。看着看着,他就忘记了别人,而别人也忘记了他。

上学期间,陈景润酷爱数学。当老师讲解数学题时,他总是集中精神认真听讲。课后布置的习题他也认真去做。陈景润在解题的过程中得到了无限乐趣。数学是心智的比试和较量。陈景润对于解题,向来不吝惜时间和精力。陈景润不懂就问,别看他平时沉默寡言,但向老师请教时却毫不羞涩和胆怯。他的求教方式很特殊:看到老师外出或者老师从高中部到初中部去,他就紧追上去,和老师一起走一段路,并且一边走,一边问问题。

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沈元教授的课。沈元教授给同学们讲了世界上一道数学难题:“大约在200年前,一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1’的理论。但他一出生也没有证明出来,哥德巴赫带着一生的遗憾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这道数学难题。长久以来,‘哥德巴赫猜想’之迷吸引了众多的数学家,但始终没有结果,并成为世界数学界一大悬案。”沈元教授把“哥德巴赫猜想”作了个形象的比喻,他把数学比喻成自然科学的皇后,把“哥德巴赫猜想”比喻成皇后皇冠上的明珠!沈元教授讲解的“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一般吸引着陈景润。

许多年之后,陈景润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66年,他发表了《表大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这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所证明出的那条定理震动了国际数学界,后来这条定理被命名为“陈氏定理”。

【感悟】做学问要有陈景润那样刻苦钻研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取得巨大的成就。青少年在学习中,会遇到一些困难,那么应该怎么去做呢?这里提供两种方法借鉴:1、鞭策法:让警官、好友监督自己,自己要尽量配合。2、自制法:为自己找一个奋斗的目标,这个目标必须是你最在乎最怕失去的。然后为了那个目标,让自己勤快起来。并且可以在醒目的地方贴上自己的目标提醒自己。

3、苏洵发愤

苏洵是宋朝着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小时候很贪玩,直到二十七岁才认识到读书很重要,从此开始发愤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有一年端午节,苏洵从早晨起来就扎在书房里读书。他的妻子端了一盘粽子和一碟白糖送进了书房。将近中午时,夫人收拾盘碟时,发现粽子已经吃完了,碟里的白糖却原封未动,而旁边砚台上竟有不少糯米粒。原来,苏洵只顾专心读书,误把砚台当成了糖碟。正是凭着这种认真刻苦的精神,苏洵成为了文学大家。

【感悟】从古至今,年老发奋学习的事例也比比皆是,青少年年老就不能学习了吗?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现代科学文化迅猛发展,使知识的更新期大大缩短,活到老学到老是时代的要求,它要求人从幼年到垂暮都要不间断地学习,不用说人到中年,就是老年仍然需要坚持学习,否则赶不上时代的步伐。

4、八十二岁的状元

梁灏是五代时期的人,却是宋太宗时期的状元郎。他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起就不断地进京应试,历经后汉和后周两个短命朝代。虽然屡试不中,但他毫不在意,总是自我解嘲地说:“考一次,我就离状元近了一步。”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他才考中进士,被钦点为状元。他一共考了四十七年,参加会试四十场,中状元时已经是满头白发的老翁了。在大殿上,太宗问他的年岁,他自称:“皓首穷经,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言明自己是八十二岁了。短短两句话,包含了多少考场上的艰苦和辛酸!

【感悟】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因为他生逢五代乱世,人生坎坷在所难免。但他的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却是极为可贵的。在求学路上,如果人人都像梁灏那样孜孜不倦,为达到目标不惜追求到须发皆白,那么,即便最后不能功成名就,至少可以满腹经纶垂名后世。这种坚毅的求学精神值得每个人称颂和学习。大器晚成的故事告诉青少年:学习不在于年龄,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过程,只要正确对待,持之以恒,就能达到你的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

5、匡衡凿壁借光读书

匡衡是西汉着名的经学家。他从小喜欢学习,刻苦勤奋,可是家里却买不起灯油,无法在夜间学习。一天夜里,他正躺在床上默诵白天读过的《诗经》时,发觉邻居家灯火通明。匡衡羡慕在灯光下读书的人,他灵机一动,把邻居家的灯火借过来就可以读书了。

匡衡正在思索着该如何借到光看书,灯光把巨大的人影投身到墙上,酷似一个个怪物,怪模怪样地在墙上晃来晃去。小匡衡灵机一动:我如果在这边偷偷凿个洞,隔壁灯光就能穿墙而过,照射到我这小屋里来,我不就可以借着这点亮光读书了吗?

他高兴地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找来一把凿子,在墙壁下方偏僻处凿了个小小的窟窿。顷刻间,灯光照亮了一小块儿地方。匡衡连忙从床头翻出《诗经》,凑到那一小块儿宝贵的光亮处,专心致志地苦读起来。匡衡的父母看到匡衡如此刻苦,都感到特别欣慰,同时又倍感酸楚。

从此以后,匡衡白天帮大人忙田里的农活,夜晚借着那一小束从隔壁人家借来的灯光,孜孜不倦地读书,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学者。

【感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外界条件不是制约我们成功的决定因素,自己的努力才是成功的关键。学习中遇到困难是常有的事。但要努力克服这些困难,要有吃苦的精神,培养自己的学习毅力。

6、鲁迅在“三味书屋”

鲁迅小时候非常淘气。一天,镇里的戏台正在排戏,鲁迅听到外面的锣鼓声,便在家里坐不住了,趁着父亲不注意,他一溜烟儿地跑到戏台前看热闹。这时,戏台周围已经挤满了人。突然,热闹的锣鼓声停了,从后台走出一个人,对台下一拱手说:“哪位小兄弟愿意上台?我们让他客串阎王殿里的小鬼。”那些平时非常调皮的孩子这会儿却你推我、我推你地谦让起来。

“我来!”小鲁迅走上台去,让戏班的人画了个花脸,然后拿起一把钢叉就舞起来,戏台下马上响起叫好声。他得意极了,舞得更得劲儿了,小伙伴们都非常佩服他的勇气。

鲁迅12岁那年,被父亲送进了一所叫“三味书屋”的私塾就读。初入学时,鲁迅对百草园中的那些小精灵非常感兴趣。他在园中想起古人东方朔说过有一种虫叫“怪哉”,用酒一浇,便会消失不见。鲁迅非常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便悄悄地问私塾的先生:“先生,这‘怪哉’虫是怎么一回事呢?”

先生却板着脸,很不高兴地回答:“不知道!”

后来,鲁迅慢慢体会到学生应该读书,先生不喜欢学生问各种古怪的问题。于是,鲁迅开始刻苦读书。起初十分严厉的先生也开始喜欢鲁迅的聪明刻苦,态度渐渐和蔼起来。鲁迅为了勉励自己学习,制作了一张小书签,书签上有10个正楷小字:“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读书时,他把书签夹在书里,每读一遍就从上往下盖掉一个字,读过几遍之后,就用默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用不了多久,他就能熟练地把课文背出来了。后来,同学们也都向鲁迅学习,纷纷制作“读书三到”的书签。

【感悟】学习要讲究方法,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真正会学习的人,要善于取舍,要选择正确的,精通专业的,熟悉相关的,了解必需的。同时,学习需要思考。有些人虽勤于学习,但不过只是泛泛的阅读,任何理论观点都只在脑海里一晃而过,是所谓“学而不思则罔”。“读书三到”是鲁迅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我们也要像他那样不断地总结学习方法,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去攻读,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7、爱读书的陶行知

陶行知小时候十分聪明。他常到邻村叶家玩,看到厅堂里的对联字画,就用竹条在泥地上描摹。他到了读书的年龄,家里却无力缴纳学费,幸好有位秀才在附近开馆教书,很喜欢聪明好学的陶行知,愿意免费收他为学生。这样,6岁的陶行知就得到了接受启蒙教育的机会。9岁时,陶行知来到外婆家,外婆见他聪明伶俐,就把他送到吴尔宽先生的学堂伴读,陶行知这才正式入学。在那里,陶行知练出了一手好书法。启蒙教育结束之后,他便进入学堂,读四书五经。

10岁时,因父亲失业,陶行知只得半工半读。他每天砍一担柴,挑到城里卖掉后再去上学,每天往返20里,就这样学完了四书五经。这时的陶行知已深知读书对穷孩子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因此学习更为刻苦自觉。他听说距黄潭源村15里的小南海航埠头曹家,有一位满腹经纶的前清贡生王老先生在主持学馆,便前去求学。王老先生被他的诚意所感动,便免费让他伴读。

少年陶行知迫于生活的压力,不能一心读书,必须经常参加劳动。他有时替父亲挑瓜、挑柴进城出售,有时帮母亲挑水、洗菜。崇一堂校长见陶行知勤奋好学,便允许他免费入学。这样,15岁的陶行知进入了崇一学堂。由于基础扎实,他一入学就直接被编入二年级,毕业时,他的成绩名列第一。在崇一学堂读书期间,陶行知既学现代科学知识,又没丢下古典文学。因为家境不好,他向崇一学堂的同学借来唐诗选本,在吟诵之余将一本书工工整整地抄完了。还书时,同学的父亲问陶行知唐朝诗人中最推崇谁。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杜甫和白居易。”并说::“杜诗沉郁有力,多伤时忧国之作;白诗通俗易懂,道出民生疾苦。”同学的父亲为陶行知有这样的想法而感到惊奇,他认为陶行知一定会有所作为。

后来,陶行知成为我国着名的教育家。

【感悟】陶行知在家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学完了四书五经,又学习了现代科学和古典文学,终于成为着名的教育家。他的事例说明,环境再恶劣都不能成为不学习的理由。一个对知识充满渴求的人,不会被困难、环境等诸多因素所阻碍,而是把这些不利因素转化为勤奋努力的动力。

8、车胤囊萤夜读

车胤是晋代的名臣,以博学闻名。他从小勤奋好学,但家里特别穷困,有时甚至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这样一到晚上,车胤就不能读书,为此,他非常苦恼。

一个夏夜,车胤无聊地坐在屋外纳凉。这时,在草丛里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引起了他的注意,那些小虫子身上一闪一闪的亮光多像灯光呀!他赶紧找来一个用白纱制成的小口袋,一口气捉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口袋里。这么多虫子发出的光聚在一起,不就是一盏小小的灯吗?车胤拿着这盏“灯”,高兴地进屋读书去了。就这样,车胤经历长年累月的苦读,终于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感悟】晋朝一代名臣车胤,小时候家里的条件并不好,甚至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但他为了读书学习,并不气馁,用装了几十只萤火虫的“灯”勤奋读书,最后终于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古人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尚且好学不厌,现在党和政府为我们提供一个如此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青少年来说,就更应该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不要浪费了求知求学的好时光。

9、孙康映雪读书

晋朝人孙康自幼聪敏好学,但是家中很贫穷,根本没有上学读书的机会。于是,他开始利用夜晚时间读书,可是夜间读书时,必须点油灯,往往读一个晚上的书,就要用去一灯油,以孙康当时的家庭条件根本负担不起,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特别是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便躺在床上默诵。

有一年冬天,天气格外寒冷,三天两头下一场大雪。冬夜,孙康盖着薄被正蜷缩在床上,面对着北风呼啸的窗口又在背书。背着背着,突然发现窗口越来越亮,他甚至怀疑是到了快要出太阳的时候了,等他披着衣出门一看,原来是下了大雪,是白雪把窗口映亮了。孙康心想:既然白雪能映亮窗口,那么一定也可以用积雪照着读书吧。想到这里,他便捧起书跑到门外,一个人蹲在雪地里,借着积雪映出的微弱亮光来读。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搓搓手脚。

从此孙康不再为没有灯油而发愁。整个冬天,他夜以继日地读书,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读到鸡叫。即使是北风呼号,滴水成冰,他也从来没中断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康最终摆脱贫困家境,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

【感悟】孙康映雪读书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只有通过刻苦努力,才能成功。特别是遇到困难时,不应该放弃,要动脑筋想办法,战胜困难。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就要利用一切时间去学习,不要放弃,不要畏惧,要在困境中磨砺自己。

10、唐汝洵苦读书

唐汝洵是明朝人,他小时候是个既聪明又可爱的孩子。谁知,他5岁那年,不幸得了天花,这场病使唐汝洵的世界从此失去了光明。

他再也看不到外面的美丽风景,再也看不到洋溢在伙伴们脸上的笑容,也看不到自己的亲人了。他痛苦极了。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适应了没有光明的日子,并且开始积极地面对生活。

哥哥们上课的时候,唐汝洵便在一旁仔细地听,用心地记。虽然他很坚强,但在学习过程中也遇到了困难,因为他看不见,所以常常要付出比别人多很多的努力。有时候,课文很长,他凭耳朵听根本就记不住先生讲的内容,只好学古人用结绳记事。他还喜欢上了诗歌,因为诗歌中所描绘的意境,他不用眼睛也能体味到。经过不懈努力,唐汝洵终于成为了明朝着名的学者和诗人。

【感悟】唐汝洵没有埋怨命运的不公,更没有生活在别人同情的怀抱里,而是用不屈的精神和坚强的斗志去激励和感召他人,使自己弱小残缺的身躯显得高大、伟岸。一个健康的人要获得如此成就,尚且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而一个历经坎坷的残疾人都能如此面对生活,我们正常人不更应该热爱生活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大唐才子踏歌来名人故事

全文共 691 字

+ 加入清单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

在《世说新语》的字里行间,魏晋名士对浙东山水赞羡不已。流风所及,有唐三百年,无数文人骚客踏歌而来,其中不乏如卢照邻、骆宾王、宋之问、贺知章、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等诗坛翘楚。他们自钱塘江,经浙东运河过绍兴、上虞,再溯剡溪,经嵊州、新昌,至石梁而登天台山,徜徉山水,击节高歌,为后世留下了近两千首唐诗,形成了一条史无前例的唐诗之路。

江山无处不风流,为什么唐代诗人独独钟情于浙东山水呢?除却峰隆峻、潭壑镜彻,物产丰厚、足食足兵,佛国香城、仙源道踪诸因素之外,真正吸引唐代诗人流连忘返的是对魏晋名士的追慕情怀。

“夫有非常之境,然后有非常之人栖焉。”魏晋是士族统治的时代。东晋以后,王、谢、何、庾等侨姓士族争相到浙东一带抢置田业,经营山居,隐逸于斯,待时而出。尤其是王、谢家族位居士族之冠,书法艺术以琅邪王家为优,诗歌文学以陈郡谢家为先。他们纵意丘壑,优游林泉,探究玄理,率性自适,此时,山水不再是纯粹的客观存在,而成为思想和情感的寄托。王羲之修兰亭,诗书俱在,名垂青史;谢灵运伐山开径,行吟泽畔,传颂千古……所有这些,足以让大唐才俊接踵而至,寻幽访古,以开拓新的诗歌题材和文学境界。

在杜甫晚年的《壮游》诗中写道:“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唐代诗人之于浙东,不仅是佳山胜水的游赏,而且是对魏晋风度与名士风尚的敬拜与追慕之旅。不管是仕途的失意,还是精神的彷徨,都会在对前人足迹的踏寻和凭吊中,使心灵得到暂时的解脱、丰富和浸润。因此,我们说这是一条承载着诗意和精神求索的文化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秦始为何不立皇后皇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770 字

+ 加入清单

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却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千古一后”。秦始皇十三岁登基,二十二岁亲政,统治秦国长达三十七年,但一直没有立过皇后

对于秦始皇不立皇后,有好多种说法。

其一说,因为秦始皇的母后赵姬秽乱后宫,给秦始皇留下了沉痛记忆,影响了秦始皇的心理健康,使之对立后心怀忌惮,不愿意立后。

其二说,秦始皇自视甚高,认为自己功高盖世,胜过三皇五帝,天下没有一个女人能够与他匹配,即使后宫诸多妃嫔,亦不入他的法眼。

三是说,秦始皇一生公务繁忙,顾不上考虑立后的事情。史料记载,秦始皇工作量巨大,每天仅公文就要批阅六十斤以上。秦始皇志在天下,不愿意为皇后所掣肘。

四是说,秦始皇祈求长生不老,由于对长生不老寄予厚望,秦始皇的心态就发生了质的变化。若真有长生不老之术,能否也让皇后长生不老?这是个问题。若皇后也长生不老,难保时间长了起什么乱子,自己平白要多担心事。若不让皇后长生不老,自己和皇后老化速度肯定不同步。天长日久之后,皇后的容仪那就太可怕了,这更会影响到秦始皇的心态。

第一说,只是一个心理阴影,与他自己立不立后没有直接关系。第二说,似乎也站不住脚,想来,秦始皇在全国千千万万美女当中遴选一位绝世美女,当不是什么难事,只是他没有下诏去选罢了。第三说,好像有些道理,但也经不起推敲,公务再繁忙,也没耽误秦始皇生儿育女,他一生儿女众多。问题可能就在第四说上。

在下揣测,秦始皇不是不想立后,而是想等自己实现了长生不老的愿望之后,再来解决这个问题。至于那时候的皇后,能否也长生不老,倒无关紧要,反正天下美女有的是,十年八年换她一个,自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然而天不作美,刚到五十岁他就死了,使得秦始皇没来得及立后。所以,“千古一帝”就只能是孤陵一座,而没有“千古一后”陪伴。另外,有成千上万给他修筑陵墓的工匠为他殉葬,却唯独没有女人在地下陪他,着实令人费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现代名人小故事:身残志坚张海迪的传奇一生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在祖国大地上,一个瘫痪姑娘谱写高昂生命之歌,震撼了亿万青年心灵,人们从她身上汲取强大精神力量,使自己情操变得更加高尚。她谁?她就八十年代新雷锋——张海迪

命运向张海迪挑战。五岁时,她就得了硬脊膜外血管病变。此后十六年间,她先后动过四次大手术,摘除了六块脊椎板,使她从第二胸椎以下,即占三分之二躯体失去了知觉。

张海迪命运很不幸,可在党和人民抚育、关怀和帮助下,她没有沮丧,而以顽强毅力向命运挑战。她克服种种困难,自学了小学和中学基本课程,阅读了一千多册政治、文学、医学、外语等方面书籍;自学英语达到大学程度;翻译了十六万多字英文作品和资料;她还不顾自身病痛,用自学医学知识和中医针灸技术,为群众治病一万人次以上。她满腔热情地帮助周围青年学习、工作和进步,使他们奋起革命精神,在工作中做出贡献。她在高考预选中得四百三十六分而不能跨进校门,却鼓励和帮助别青年进了大学,她自己不能进工厂劳动,到边疆保卫祖国,却鼓励和帮助别青年成为先进生产者、战斗英雄。

这一个奇迹吗?确实一个奇迹。那么什么力量使这样一个不会走路姑娘生活得如此坚强呢?她对人民、对共产主义道德信念驱使。她说过:“只要我活着,就要为人民服务。我愿意把自己一切献给党,愿意把自己青春献给壮丽共产主义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名人故事介绍之艾迪·里肯贝克

全文共 1890 字

+ 加入清单

认为雕刻墓石的工作对身体有害,而摇身一变成为美国空军的杰出人物。一个怎么打都打不死,在25年间不畏任何危险向死亡挑战的男人——就是本篇故事的主人翁。他曾以会令人汗毛直竖的飞快速度驾驶跑车达200次以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仅1918年一年内就击毁26架德军战斗机,而他自己在敌人猛烈炮火攻击下,未曾受到丝毫伤害。

他就是在一次世界大战中以英勇出名的“无敌飞行队”指挥官——美国空军最杰出的人物艾迪。里肯贝克。

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我担任澳洲空军杰出人物罗斯。史密斯爵士的秘书。史密斯爵士是第一位飞行到圣地耶路撒冷上空的人,同时也是首位绕行地球半周的人,其所获得的好评绝非任何人可比拟。艾迪。里肯贝克在人格上和史密斯先生十分相似,他们两人都是优秀的飞行家、勇敢的军人,在言谈及态度方面也都相当谦虚,看到他们的外表,实难以想像他们坐在机关枪前面,在空中夺取敌人生命的景象。

艾迪。里肯贝克在12岁之前,是个性情急躁、动作粗野的孩子,在当地的孩子间俨然以首领自居,经常领着一群小孩砸打路灯,几乎任何坏事都做尽了。但自他父亲逝世的那天起,少年艾迪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一个老头,“变成一个老头”这句话是他自己说的。

父亲逝世之后,他自认应该负起维持一家生计的责任,于是毅然地办理退学,到一家玻璃工厂工作,工资是一小时五分钱,每天要工作12小时,而且为节省车费一角,早上走7哩的路到工厂去,晚上同样地再走7哩回家。他下定决心,不论生活多么困难,都要熬下去,绝不能被任何事击败。

但工厂的工作实在太单调无聊了,他一心向往当个艺术家,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出心中的意念,因此就到夜校学习绘画,并到石刻店工作,雕刻大理石的天使等;他父亲墓碑上的文字,事实上就是艾迪自己刻的。后来,有人告诉他,从事石刻工作是相当危险的——据说吸入大理石粉沫会导致肺病。“我可不想这么早就死去,因此想找一份比较安全的工作。”他如此说道。

14岁时的某天早上——也就是命运之神降临的那个早上——当他正走在人行道上时,突然有部汽车从他身旁经过,他吃惊地停住脚步,睁大眼睛看着这部汽车。在俄亥州哥伦布市的马路上,怎么会有这种会发出咕嘟咕嘟声音的怪物呢?对他而言,命运之神就是坐着这部汽车降临到他身上的,他的人生从此有了决定性的转变。

15岁时,他终于在修车厂找到一份工作,虽然名为修车厂,事实上只是以前的出租马车店改造而成,他就在这儿学得驾驶技术。后来,他在自家的后院盖了工作棚,用手制工具制造自己所设计的汽车。当哥伦布市出现汽车工厂之后,他每周都到那儿要求厂方雇用,但每次都遭拒绝,最后终于忍不住直接找工厂负责人:“老板,你大概不知道,从今天起你们已多了一个员工,我会替你们清扫肮脏的地面,也愿跑腿办各种杂事,而且还会保养各种工具。”老板听到他这番话,不禁吃惊地瞪大眼睛。

他丝毫不在乎薪水的多少,只是希望能够学习到更多东西,将此视为一个起步。当他得到这份工作之后,就报名参加函授学校,热心地学习机械工程学,等待机会来临。

后来他果然顺利地升级,首先担任工匠职务,然后升为主任,接着又成为助理技士、修护员、业务员,最后终于成为分公司的经理。他又开始着迷于速度及冒险,赛车生活的刺激兴奋和观众的欢呼喝彩,都令他难以忘怀,若要从事这项冒险行为,过去的自己势难胜任,于是开始纠正自己天生急躁的个性,尽量培养自制心,并暗下决心,不论遭逢任何事情都要保持微笑。到后来,微笑竟成为他的注册商标。

赛车生活需要胆量,而且是钢铁般的胆量,他非常了解这一点,所以从不抽烟,也不喝酒,每晚10点准时就寝,25岁时,他终于成为名赛车选手。

但有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在他开车的30年期间,虽然行驶好几千万英里,却从未领过驾驶执照,即使现在,仍是无照驾驶者。许多人为了驾车平安,经常随身带着护身符,但他完全不信这一套,虽然有很多人送他兔掌、马蹄形物等据说能避邪的东西,但从未曾被派上用场。有一天,当他搭火车横越美国大陆时,干脆就把这些祈求驾车平安的护身符,从窗口扔到堪萨斯州的平原。当美国投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时,艾迪。里肯贝克已是赛车界的偶像,他被分派到法国,担任潘生将军的司机。驾驶将军的座车并不适合他的冒险个性,他希望能直接参与战斗,于是申请担任战斗机的驾驶员。在18个月期间,他的功绩可谓美国空军之佼佼者,并从美、英、法三国获得许多勋章。

他把当时的经历详细地描述于一本厚达370页,情节极为紧凑的书中,若想一睹令人兴奋的空中激战,及死里逃生的惊险过程,你可以到图书馆找艾迪。里肯贝克这本名为《和特技航空队战斗》的书。在美国空军史上,从没有一本书如此令人兴奋着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春秋战国历史成语故事2:一言九鼎

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秦国的军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现代名人小故事:身残志坚张海迪的传奇一生

全文共 54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把自己所摘抄下来的名人故事看了一遍。张海迪1995年出生在山东济南。他本来有着一个幸福的童年,父母都很喜欢她。可是天有不测风云。5岁时,因病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生活不能自理。

医生会诊认为,像这种高位截瘫病人,一般很难活过27岁。病情反复发作,5年中他被迫做了3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取6快,最后高位截瘫。就这样,原来天真活泼的小姑娘,现在只能整天并我在床上了。看着小伙伴们高高兴兴地一起跳皮筋,高高兴兴地一起背着包上学校,张海迪幼弱的心灵,被痛苦压碎了。她狠狠地捶打着自己失去知觉的双腿,悲伤地哭喊着:”妈妈,我要走路!我要上学!“这个时刻受到死亡威胁的年轻姑娘从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方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情深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我的感想是:张海迪虽然从小就没有上过学校,但是她没有因为种种困难打倒,而是毫不退缩地迈出通向成功的步子。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海迪的这种可贵的精神,永不退缩,坚持不懈,向成功之宝出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名人读书的故事

全文共 206 字

+ 加入清单

他的成功,与他从小就有刻苦自学的习惯就是分不开的。11岁时,他就读完了一套通俗科学读物,并对科学开始发生兴趣。12岁时,他又自学了欧几里得几何。此外,和现代的孩子们相比,他个性重视哲学的阅读,13岁时就开始自学康德的哲学了。他还根据自身的特点、志向和兴趣,把精力集中在物理学的学习上。结果他在物理学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爱因斯坦在读书学习时不搞不必要的死记硬背,经常爱和同学在一齐讨论,使他感受到互补的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名人家教故事

全文共 2492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先生的文章我们看得很多,但对于他作为父亲的事迹,却基本很少看到。其实鲁迅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教育儿子的方法非常值得借鉴。

鲁迅因擅写杂文,嘻笑怒骂皆成文章,有人就认为他一脸正气,为人严肃,缺少人情味。其实,鲁迅既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一面,也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一面。他在家庭中,便是一位宽厚的丈夫,慈爱的父亲。因为有鲁迅充满父爱的艺术教育方法,海婴最终成才。

1、给孩子全部的爱。

鲁迅晚年得子,自然喜爱万分,鲁迅对海婴倾注了全部的父爱。每天深夜12时至凌晨2时,他一定要轻轻上楼,察看海婴的睡眠情况,帮忙盖好被子;孩子睡足就逗孩子玩,孩子倦了就抱起孩子,哼着催眠曲,把孩子送进梦乡;孩子病了,鲁迅更是彻夜守护。正如鲁迅妻子许广平所说的:“他是尽了很大的力量,努力分担那可能范围里的为父之责的。”

2、信守承诺,尊重孩子。

海婴渐渐长大了,鲁迅就有选择地带他去看电影。凡是益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如《泰山之子》、《米老鼠》及世界风光类的影片,鲁迅常常带他去观看。一次,吃晚饭时,海婴听说饮誉世界的“海京伯”马戏团到上海演出,高兴得手舞足蹈。但鲁迅考虑到马戏团大多为猛兽表演,且在深夜临睡前,怕海婴受到惊吓,终于没有带他去看。海婴为此嚎啕大哭了一场。鲁迅第二天便耐心地对他说明了原因,答应别找机会,白天陪他去看。鲁迅在1933年10月20日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条记载:“午后同广平携海婴去海京伯兽苑。” 这件事给海婴印象很深,以后每提及此事,海婴就动情地说:“父亲对我如此真心的爱,使我认识到一个人如何才能当一个好父亲。”

3、理解孩子。

鲁迅把儿童看作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竭力反对两种因袭的错误教育方法:一种是粗暴压服的方法,对儿童非打即骂,使得儿童从小唯唯诺诺,低声下气,思想愚钝,目光呆滞,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其实这类孩子长大以后,“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另一种是娇生惯养的方法,任其跋扈,放任不管,使儿童在家里成了“小霸王”要什么给什么,待到将来走到社会,“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

鲁迅提倡,对儿童要了解他们的心灵世界,懂得他们的兴趣和喜好。他曾经说:“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有一天,鲁迅在家里请朋友吃饭,桌上摆了一盘鱼丸子,海婴面前也放了一小碟,他先夹了一个尝尝,觉得味道不新鲜,就嚷菜坏了。大家从大盘中拣来尝了尝,都说是新鲜的,以为是孩子瞎嚷,就不去理他。但鲁迅却认真地对待孩子的意见,把海婴碟子里的拣来尝了尝,果然味道变了,赶紧吐了出来。鲁迅说:“孩子说不新鲜,一定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4、要教导孩子。

鲁迅认为,对儿童要循循善诱,教给他们文化知识,使他们明辨事理。儿童天真活泼,喜欢游戏,有爱美的天性,大人要注意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求知欲。他曾经说过:“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

因此,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鲁迅总是不厌其烦地给予解答,如果问题过于复杂,他就会说 “等你大一点读书了,书本和先生会告诉你的。”

5、让孩子游戏。

鲁迅曾经指出:“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鲁迅就是从孩子摆弄玩具中,根据儿童的.特点,引导,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促使其健康成材的。

鲁迅发现海婴从小对理工知识有兴趣,便给海婴买来一套木工工具的玩具。小海婴捧如至宝,常常用它敲敲打打,那认真的神态,俨然像一个小工程师在盖房子。鲁迅还常常带海婴到郊外去玩,欣赏清清的河水,鲜艳的野花,嫩绿的庄稼,追逐漂亮的蝴蝶,捕捉有趣的昆虫。野外的新鲜空气,滋润着海婴稚嫩的心田。一次,鲁迅好友瞿秋白送海婴一套苏联儿童玩具,这是一种类似积木的铁制玩具,有上百个金属零件,可以组装出各种各样的玩意儿,小到简单的翘翘板,大到复杂的起重机、飞机等。瞿秋白的夫人杨之华在玩具盒上用娟秀的笔体,写明一共有多少零件,如何玩法。鲁迅和许广平慎重地对小海婴说:“这是何叔叔、何叔母从苏联带给你的,你可要格外爱惜。”小海婴迷上了“积铁”,一玩就是半天。他由玩“积铁”开始,迷上了理工技术,小小年纪,就能拆钟、修锁、装矿石收音机了。

出生在那个年代,却有如此先进而科学的育儿观念,鲁迅真是一位大师。

经风雨,见彩虹——李嘉诚的“父教”故事

1940年冬天,李嘉诚一家离井背乡,逃至香港。流离失所来到异地,是李嘉诚生命中第一次转折,也是他经历人间苦难的开始。香港,那是一个“金钱至上”的社会,初到香港的李嘉诚茫然了,举目看到世态炎凉,心里产生很多感想,童年时五彩缤纷的梦想和天真被现实粉碎了。但是尽管有纠缠不清的困惑,李嘉诚并没有失望,没有失去信心,还是充满斗志地实现自己学业的理想。

在亲友们的帮助下,李嘉诚进入香港的中学继续初中学业,清一色的英语教材使李嘉诚内心复杂世界又添一份学业上的惶恐不安。虽然困难重重,但对于生性倔强、做事从不半途而废的李嘉诚来说,这是一次极好的应战。李嘉诚起早贪黑,抓住点滴时间补课,渐渐地,终于跟上了班里的学习进度。

然而正当李嘉诚踌躇满志、刻苦学习的时候,一个巨大的不幸降临到李氏一家人头上。父亲李云经因劳累过度不幸染上肺病,身为长子的李嘉诚一边照顾父亲,一边拼命温习功课,他想让学业有好成绩使父亲高兴。贫病交加、卧床不起的父亲,视李嘉诚的学业比自己生命还重,他多次嘱咐李嘉诚千万别让为父的病情耽搁了学业。为了不使儿子失学,这个尊敬的父亲将自己的药钱存下来,供李嘉诚读书,由此以往,父亲的病愈来愈重,李嘉诚至今还记得,自己每次去医院给父亲送饭,父亲不是抱怨太多太好,就是将饭盒中的菜塞到李嘉诚的嘴里。

在如此生活重压下,李嘉诚仍然未放弃自己的理想,更加拼命学习,终于“后来者居上”,名列前茅。但是,父亲还是离他而去了。临终前,父亲喘息着,用尽力气抓住儿子的手,嘴里喃喃叮嘱李嘉诚要有勇气,好好做人,说:“阿诚,阿爸对不起你……”还在为自己优秀的儿子学业将从此中断而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名人伽利略的故事

全文共 2060 字

+ 加入清单

亚里士多德在西方被称为“最博学的人”。他的很多观点被西方人奉若神明,他本人也被奉为绝对权威,他凭着“自信的直觉”,做出了“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速度要快些”的观点,这种观点统治了西方学术界将近2000年。

1590年的一天,年轻的比萨大学数学教授伽利略,邀请比萨的一些学者和大学生来到斜塔下面,他和他的助手登上斜塔,让一个重一百磅和一个重一磅的铁球,同时由塔上自由下落,轻的和重的几乎同时落地。

伽利略把实验重复一次,结果仍然相同。伽利略的实验,动摇了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长期占统治地位的臆断,在观众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伽利略发现了真理,但却触怒了比萨大学里亚里士多德学派的信徒,他们攻击伽利略胆敢怀疑亚里士多德,必定是圣教的叛徒。伽利略被赶出了比萨大学,但他由于这个实验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当时他刚26岁,是他当教授的第二年。

伽利略,1564年,出生于意大利比萨市一个没落贵族的家庭,1581年考入比萨大学,遵从父命学医。在大学里,伽利略深深地爱上了数学,在宫庭数学家里奇的悉心辅导下,他把阿基米德的浮力原理和杠杆原理结合起来,获得了精密的测量方法,发明了用以测定合金成分的“液体静力天平”,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

1589年夏天,他受聘为比萨大学数学教授,年仅25岁。离开比萨大学后,伽利略来到学术空气自由的帕图拉大学。每逢他上课时,大厅里挤得水泄不通。远至瑞典和苏格兰的学生也慕名远道而来,他们中间的许多人,后来都成了著名的学者。伽利略给学生们讲宇宙,并告诉他们,宇宙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一成不变的,这与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正好相反。他还告诉学生,所有东西、所有原子、所有星球都在运动。

1609年,伽利略听说荷兰人发明了望远镜,他通过别人的一点描述,凭着自己独特的天赋,经过刻苦钻研和实验,成功地研制了世界上第一架放大倍数为33倍的天文望远镜。在这架天文望远镜的帮助下,伽利略探索了深邃神秘的天空,在一年之内他就做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发现:月球表面并不象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平滑,而是呈现不规则的凹凸起伏。银河也不是人们所说的银白的云彩,而是由千千万万颗暗淡的星星所组成的。木星旁边有四颗运转着的卫星;地球并不是各个天体旋转的唯一中心。太阳上面有黑子;土星周围有光环……所有这些结果,都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日心说”):即地球和所有行星都围绕太阳运行。

1610年,伽利略出版了他的《星际使者》,向全世界宣布了他的上述发现。人们惊讶地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1611年,伽利略在《关于太阳黑子的通信》中,肯定太阳是宇宙的中心,维护哥白尼的“日心说”。他竭力想分清宗教和科学的界限,认为前者属于人们的道德行为范围,后者属于自然界和人的关系的范围。他指出,天体的永恒,只是相信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教士们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天主教的教义。

然而,当时势力强大的教会反对哥白尼的“日心说”。他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是围绕地球转动,而地球是不动的。因此教会在1616年给伽利略下了一道禁令,不准讲授哥白尼的学说。伽利略为此烦恼不已。1623年,伽利略冒险开始他最有名的著作——《关于两种世界体系之间的对话》的写作。

同时他6次请求教皇乌尔班接见他。他小心翼翼地向教皇介绍哥白尼学说的书籍,教皇同意他把对“日心说”赞成和反对的论点一起写出来,但不允许他得出地球是绕着太阳旋转的结论。随后的6年时间里,他完成了他的杰作。在书中他巧妙地阐明了自己支持哥白尼学说的证据,而反对哥白尼“日心说”的人的辩解却愚蠢而无力。伽利略把哥白尼的学说当作“一种纯数学假说来叙述”。

1632年,这本书得到了教会监察吏的许可后出版发行。但是,教会的权威人士很快就发现了伽利略仍在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于是便一次又一次地把他押上宗教法庭。当时的伽利略已年近七旬,身患重病,体质虚弱。在宗教法庭上,他的精神和肉体受尽了折磨。1633年6月22日,他被迫双膝跪地发誓,哥白尼的理论纯碎是一派胡言乱语。他要“放弃、诅咒、痛恨”过去的种种错误,并保证以后永不宣传和谈到它,违犯了甘愿受死。伽利略刚宣布完他的誓言,就大声喊道:“不管怎么说,地球毕竟是在运动着的”。

这说明伽利略并没有放弃自己所坚持的学说。伽利略被判处终身监禁,监外执行。但他没有放弃科学,经过3年的顽强拚博,他又完成了一部巨著《关于力学和位置运动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和数学证明》。在书中,他大胆叙述了物体的各种运动和动力学有关的一些问题,为近代实验科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这部书被偷运到荷兰出版时,伽利略已双目失明。伽利略的晚年境遇极为凄凉,只有他的女儿在他身边照料他。

1634年他的女儿先他而死,他更加孤独和痛苦。1642年1月8日这位终身为科学真理而斗争的伟大巨人含冤离开了人世。1983年,罗马教会终于为伽利略冤案公开平反,为此在罗马成立了一个由不同宗教信仰的著名科学家组成的委员会,它的宗旨是:“研究科学同宗教信仰的关系,伽利略案件的科学方面以及伽利略学说对现代科学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关于成长的名人小故事

全文共 689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是未来,既属于父母期望的未来,也属于社会期望的未来。父母往往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但孩子并不就是父母的一切,父母心中还应有事业和属于自己的生活。孩子的所有,父母要关心;但孩子的所有,父母未必都要在意。尤其是父母并不认同的孩子的那一些,父母应留出心底里的一角,求同存异吧!有道是:“理解了干,不理解的看,但不要顶着干。”我想,与儿女的关系,这种处事精神是可以借鉴的!

杨振宁强烈的民族意识缘于父母对他进行的传统文化的教育,一点一滴的渗透,以及父亲的言传身教。早在厦门居住时,杨武之就教儿子读唐诗,教中国历史朝代更替的顺序:“夏商周……”,天干、地支顺序:“甲乙丙丁……”“子丑寅卯……”甚至于八卦……在清华园里,杨武之对杨振宁进行一次正规的教育——读古书、受古训。杨振宁12岁时,杨武之请专人教儿子谈《孟子》,还讲了许多上古历史知识,所以,在中学时代,杨振宁又象儿时背诵《龙文鞭影》一般背诵《孟子》全文。

对杨振宁的中国情结影响最深的还是父亲杨武之。杨武之留学归来之后先后执教于厦大、清华、西南联大等高等学府。他为人师表、工作认真,热爱着水深火热的祖国的教育事业。杨振宁是第一个回祖国访问的外籍科学家,之后,他几乎年年回国,给祖国科学事业出谋划策,他是祖国忠实的儿子。杨振宁常谈起中国的传统本土文化和生活,深为父亲敬业爱国的精神所感。他深知,父亲对他加入美国籍深为不满,在1983年作了这样的记述:“……我父亲在1973年故去前一直在北京和上海当数学教授。他曾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游历甚广。但我知道,直到临终前,对于我的放弃故国,他在心底里的一角始终没有宽恕过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历史名人李清照的故事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名人读书的励志小故事4则

全文共 2157 字

+ 加入清单

名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一:苏洵发愤

苏洵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小时候很贪玩,直到二十七岁才认识到读书很重要,从此开始发愤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有一年端午节,苏洵从早晨起来就扎在书房里读书。他的妻子端了一盘粽子和一碟白糖送进了书房。将近中午时,夫人收拾盘碟时,发现粽子已经吃完了,碟里的白糖却原封未动,而旁边砚台上竟有不少糯米粒。原来,苏洵只顾专心读书,误把砚台当成了糖碟。正是凭着这种认真刻苦的精神,苏洵成为了文学大家。

感悟从古至今,年老发奋学习的事例也比比皆是,青少年年老就不能学习了吗?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现代科学文化迅猛发展,使知识的更新期大大缩短,活到老学到老是时代的要求,它要求人从幼年到垂暮都要不间断地学习,不用说人到中年,就是老年仍然需要坚持学习,否则赶不上时代的步伐。

名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二:八十二岁的状元

梁灏是五代时期的人,却是宋太宗时期的状元郎。他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起就不断地进京应试,历经后汉和后周两个短命朝代。虽然屡试不中,但他毫不在意,总是自我解嘲地说:“考一次,我就离状元近了一步。”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他才考中进士,被钦点为状元。他一共考了四十七年,参加会试四十场,中状元时已经是满头白发的老翁了。在大殿上,太宗问他的年岁,他自称:“皓首穷经,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言明自己是八十二岁了。短短两句话,包含了多少考场上的艰苦和辛酸!

感悟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因为他生逢五代乱世,人生坎坷在所难免。但他的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却是极为可贵的。在求学路上,如果人人都像梁灏那样孜孜不倦,为达到目标不惜追求到须发皆白,那么,即便最后不能功成名就,至少可以满腹经纶垂名后世。这种坚毅的求学精神值得每个人称颂和学习。大器晚成的故事告诉青少年:学习不在于年龄,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过程,只要正确对待,持之以恒,就能达到你的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

名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三:匡衡凿壁借光读书

匡衡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他从小喜欢学习,刻苦勤奋,可是家里却买不起灯油,无法在夜间学习。一天夜里,他正躺在床上默诵白天读过的《诗经》时,发觉邻居家灯火通明。匡衡羡慕在灯光下读书的人,他灵机一动,把邻居家的灯火借过来就可以读书了。

匡衡正在思索着该如何借到光看书,灯光把巨大的人影投身到墙上,酷似一个个怪物,怪模怪样地在墙上晃来晃去。小匡衡灵机一动:我如果在这边偷偷凿个洞,隔壁灯光就能穿墙而过,照射到我这小屋里来,我不就可以借着这点亮光读书了吗?

他高兴地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找来一把凿子,在墙壁下方偏僻处凿了个小小的窟窿。顷刻间,灯光照亮了一小块儿地方。匡衡连忙从床头翻出《诗经》,凑到那一小块儿宝贵的光亮处,专心致志地苦读起来。匡衡的父母看到匡衡如此刻苦,都感到特别欣慰,同时又倍感酸楚。

从此以后,匡衡白天帮大人忙田里的农活,夜晚借着那一小束从隔壁人家借来的灯光,孜孜不倦地读书,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学者。

感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外界条件不是制约我们成功的决定因素,自己的努力才是成功的关键。学习中遇到困难是常有的事。但要努力克服这些困难,要有吃苦的精神,培养自己的学习毅力。

名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四:鲁迅在“三味书屋”

鲁迅小时候非常淘气。一天,镇里的戏台正在排戏,鲁迅听到外面的锣鼓声,便在家里坐不住了,趁着父亲不注意,他一溜烟儿地跑到戏台前看热闹。这时,戏台周围已经挤满了人。突然,热闹的锣鼓声停了,从后台走出一个人,对台下一拱手说:“哪位小兄弟愿意上台?我们让他客串阎王殿里的小鬼。”那些平时非常调皮的孩子这会儿却你推我、我推你地谦让起来。

名人读书的励志小故事“我来!”小鲁迅走上台去,让戏班的人画了个花脸,然后拿起一把钢叉就舞起来,戏台下马上响起叫好声。他得意极了,舞得更得劲儿了,小伙伴们都非常佩服他的勇气。

鲁迅12岁那年,被父亲送进了一所叫“三味书屋”的私塾就读。初入学时,鲁迅对百草园中的那些小精灵非常感兴趣。他在园中想起古人东方朔说过有一种虫叫“怪哉”,用酒一浇,便会消失不见。鲁迅非常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便悄悄地问私塾的先生:“先生,这‘怪哉’虫是怎么一回事呢?”

先生却板着脸,很不高兴地回答:“不知道!”

后来,鲁迅慢慢体会到学生应该读书,先生不喜欢学生问各种古怪的问题。于是,鲁迅开始刻苦读书。起初十分严厉的先生也开始喜欢鲁迅的聪明刻苦,态度渐渐和蔼起来。鲁迅为了勉励自己学习,制作了一张小书签,书签上有10个正楷小字:“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读书时,他把书签夹在书里,每读一遍就从上往下盖掉一个字,读过几遍之后,就用默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用不了多久,他就能熟练地把课文背出来了。后来,同学们也都向鲁迅学习,纷纷制作“读书三到”的书签。

感悟学习要讲究方法,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真正会学习的人,要善于取舍,要选择正确的,精通专业的,熟悉相关的,了解必需的。同时,学习需要思考。有些人虽勤于学习,但不过只是泛泛的阅读,任何理论观点都只在脑海里一晃而过,是所谓“学而不思则罔”。“读书三到”是鲁迅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我们也要像他那样不断地总结学习方法,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去攻读,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现代中国名人成长故事

全文共 1785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的许多梦想,不是都会开花结果。可是如果坚持不懈,说不定会有奇迹出现。

对英国女孩儿克莱尔来说,这是无法预料的奇迹。所以在2013年1月23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发表的演讲稿震惊了全英国民众。他们发现表面看上去木讷无趣、一本正经的首相竟然可以讲出如此幽默风趣的话来。

毫无疑问,出色的演讲帮助卡梅伦获得成功。在首相每一场精彩演讲的背后,都有一支精良的幕后团队负责撰写演讲稿。而这个幕后团队可谓是卡梅伦成为政治明星的“秘密武器”。就在英国民众纷纷猜测这篇演讲稿究竟出自首相官邸哪位经验老到的政客之手时,一位年轻的黑发女孩儿,占据了英国各大媒体头版头条。卡梅伦在接受采访时解开了谜团,“她是我的御用演讲稿撰写者克莱尔!通常,我称她‘冰激凌女孩儿’”。

30岁的克莱尔,已经在首相官邸工作4年,是卡梅伦亲信中最年轻,也是唯一的捉刀者。熟悉克莱尔的人都说,她是卡梅伦的“喉舌”,是这个在岌岌可危中坐上首相宝座的领导者之所以能走到今天还能微笑以对的重要原因。卡梅伦曾经玩笑般地说:“克莱尔是我生命中重要的同伴、止痛药和肚子里的蛔虫。”

17岁那年,克莱尔考入英国著名的常青藤大学南安普顿大学服装设计专业。克莱尔出生在一个兼容并包的家庭。祖母喜爱珠宝,祖父热爱诗歌,母亲钟情于服装设计,而父亲热爱自由闲适的生活。克莱尔说,家人教会她人生有无数种可能,但每种可能都需要你付出汗水。

“我想成为服装设计师,是为了完成母亲的夙愿。”克莱尔说,“但父亲却觉得,人生不是只有唯一的路可走。只要高兴,推着小车沿街卖冰激凌也未尝不可!”克莱尔热爱体验不同的工作,她觉得这样可以获取更多的养分和能量。克莱尔利用周末和假期,骑着自行车沿街叫卖冰激凌。给孩子们递上一支巧克力冰激凌时,看着他们天真单纯的笑脸,克莱尔发现快乐原来可以如此简单直接。

克莱尔从小耳濡目染,深受祖父的影响热爱诗歌。祖父告诉她:“如果能做一个靠卖冰激凌养活自己,同时又有钱买布料为自己设计衣服的诗人,那可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情啊!”她试着去体验祖父所希望的那种生活。那些驮着笨重的冰激凌冷冻箱,在大学校园内外一边叫卖一边吟诗的燥热日子;那些因为下雨或者天冷而卖不完冰激凌,一边吃着冰激凌一边酝酿着到底在某个句子里是用“融化”好,还是“魔术一般逃遁”更到位的日子;那些疯狂地写诗并不停地获奖,却没时间用来恋爱的日子;那些悄悄流逝的,卖冰激凌、设计服装又写诗的日子……克莱尔说,这些闪亮的日子,都将成为促成她最终梦想的阶梯。

大学毕业那年,克莱尔21岁,用大学4年卖冰激凌和写诗挣的钱,在英国萨里郡的吉尔福德成立了服饰公司。她开始着力于设计珠宝,并将第一款作品送给了祖母。

祖母问她:“克莱尔,你喜欢生活吗?”克莱尔想了想说:“我很享受,但不仅于此。”大学毕业那天,克莱尔加入了保守党,而她的理想,是想用冰激凌一般爽滑的文字,和那双在珠宝上作画的手,为这个国家的进步有所付出。她开始边工作边为保守党议员约翰·海斯打零工,干点收发邮件、整理办公室的活儿。2005年,克莱尔央求海斯引荐,主动为伦敦市长竞选人鲍里斯·约翰逊撰写演讲稿。当那篇脍炙人口的演讲稿,帮助约翰逊获得市长职位后,克莱尔的朋友开始向保守党领袖卡梅伦引荐她。

经过四轮面试,这个觉得卖冰激凌和写诗一样重要、设计珠宝和为大人物写演讲稿同样有意思的女孩儿,最终获得了卡梅伦的赏识,进入了他的智囊团。卡梅伦允许她继续卖冰激凌、参加诗歌比赛和设计珠宝。他不要求她必须住在唐宁街。克莱尔不用坐班,只有在忙碌时,她才频繁出入卡梅伦的办公室。她说,她讨厌那些没有感情,又不敢有所冒犯的演讲稿,要言之有物,简短利落,而且直指人心。

这个被首相府戏谑为“卖冰激凌的小诗人”的姑娘,用她那冰激凌一般甜腻温顺,又如珠宝一般精致动人的词语、句子和文章,彻底征服了卡梅伦和英国民众。2009年参加首相竞选时,卡梅伦甚至对克莱尔说:“冰激凌女孩儿,这个时候,你的笔至关重要。”2010年5月,卡梅伦成功当选英国首相。但是那天,克莱尔却悄然回到家,安静地过自己的小生活……在她的个人网页上,克莱尔这样写道:卖冰激凌,也写点诗,工作地点在萨里郡。

克莱尔说:“梦想很炫美,却必须脚踏实地去实现。”那些交织着甜腻和奢华,枯燥和疯狂的种种梦想,它们如此和谐又紧密地被克莱尔拥抱着,像馥郁的玫瑰花被她抱得满怀,那是多么不可思议和迷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