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观后感【优秀20篇】

中国有句古话: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2770

作文

1000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_日,我们通过电视、手机,一遍遍和一个人的名字相遇。他,就是我国84岁的工程院院士、的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

钟南山现在已经是国民偶像了,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几岁的小孩子,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这个疫情蔓延的特殊时期,钟南山院士就是那个“定海神针”,已经成为老百姓最为信赖的人了。一个工程院院士,一个医学专家,却神奇地拥有了100%的可信度。因为在大家的眼里,他代表正直,代表科学,代表。

2020年这个春节,他不顾年事已高,在广州、北京、武汉三地奔波,连续奋战。他一边提醒公众“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却义无反顾地登上了去武汉的高铁,赶往防疫最前线!

当前的疫情,是病毒变异的结果。细菌性的病人,一般都有特效药抗菌治疗。但是这次的冠状病毒因为是新型的,第一次发现,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当然了,没有特效药,也不是不能治,这就需要临床医生很硬的医学基本功。当疫情来临的时候,他们要用自己的知识、医术去战胜它。

钟南山曾说,他永远忘不了他中学老师说的一句话:人不该单纯生活在现实中,还应生活在理想中。人如果没有理想,会将身边的事看得很大,耿耿于怀;但如果有理想,身边即使有不愉快,与自己的抱负相比,也会变得很小。这句话,钟南山牢记了一辈子,也践行了一辈子。

我们要学好科学知识,不仅对个人有利,更对我们的国家有利。以后,不管将来干什么职业,做什么事情,要想走得远,都必须拥有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学习。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好好学习是一种责任!我要谨记在心,创造并拥有更好的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百年潮中国梦观后感

全文共 815 字

+ 加入清单

人因梦想而勇敢,我们因梦想而成长。在如今梦想又被提及,并且成为一个很真实的话题,将我们厚本谈论的话题,一下拉到现实,并且鼓励我们前进。

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从伏羲到精卫填海,从女娲补天到大禹治水;从始皇统到汉唐盛世,从富庶大宋到繁华明代;勤劳的华夏子孙向世界展观了中国智慧,中国精神。但只沉迷当下不进取,不奋斗,狂妄自大便会丧失所拥有的一切,历史给我们多么现实的教训,我们也不能再浑浑噩噩去面对世界。只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才会有发展,才能有进步。

中国梦是要国家富强,名族振兴,人民幸福。百年坎坷之路,世界沧桑强国梦。没有梦想的名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精神的名族同样没有前途。只有自强不息坚定梦想的奋斗才会有当今强大的中国。

有了正确的追梦的方向和目标,还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名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中国精神。

精神是一个国家的骨头、脊梁、和魂魄。有精神的国家和名族才能生生不息。有了精神就有连追梦的源泉和动力,就有了圆梦的坐标和斗志。

从1840年鸦*战争至今170多年以来,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救国图强,矢志不渝的孜孜追求,是全体中华儿女奋斗不息的伟大梦想。历史上,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的贡献精神的东方大国曾让世界上无比敬仰。五千年华夏文明颜面至今。因此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华名族一直在抗争,并追求新的崛起和复兴。这就是我们的中国梦。

有梦想的人才能走远,而有梦想的名族才能实现伟大的超越。中华名族走过曲折的历史是一世的辉煌,一世的沉沦。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名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中国梦,实现梦想的过程,就是追梦的过程,就是梦想成真的过程,就是成功的过程,成功需要有梦想,有目标。

“中国梦”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之梦,是推动合作的共赢之梦。

“积力所举无不胜,众心所举无不成。”实现中国名族伟大复兴只需要我们的努力,我们的奋斗,更需要我们的坚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857 字

+ 加入清单

开学第一周,学校领导带领全体教师在报告厅观看了201x感动中国视频。视频虽短,却感动了我们在座的所有人,很多人潸然泪下,当然我也不例外。其中让我最感动的就是莫教师,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敬佩,值得我们去学习。

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人间正道是沧桑,正当我们这有着几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次次遭受挑战与冲击时,我们的身边也在不断涌现出人间大美大爱的感动事迹和感动人物来。正是他们的大美大爱,犹如一根根擎天巨柱,撑起了我们这个社会道德的蓝天,让我们在灰暗的感叹中惊喜地看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节目的意义也就在于此。

莫振高,学生口中的“莫爸爸”“校长爸爸”,是广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长。都安是全国贫困县,这个大山里的瑶乡,有着众多因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于是,莫振高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任教三十多年来跑遍每一位贫困生的家,将了解的情况一一记录在册,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学生,圆了他们的大学梦。然而,自己的工资毕竟只是杯水车薪。面对数量众多的贫困学生,这位从未向别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缘”之路。他利用休息时间,来到全国各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做演讲、做动员,只为通过社会力量,帮助更多的瑶乡儿女走出大山。

就这样,莫振高一共筹集了3000多万元善款,让1、8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因积劳成疾,莫振高于201x年3月9日突发心脏病去世。“莫爸爸”的“化缘”之路改变了数以万计贫困孩子的命运,现在他已桃李满天下,九泉之下也可含笑。

一支粉笔写就您人生的轨迹;两鬓染霜谱成您人生绚丽的乐章;三尺讲台留下您人生的灿烂和辉煌!有人说教师像园丁;也有人说教师像蜡烛;而我却觉得她更像一支粉笔。她缩短了自己的身躯,为我们铺长了知识之路。她总是默默地在黑板上耕耘着,为我们播下了知识的种子。

我们用再多的言语也无法诠释莫振高教师的伟大,只能在心底聊表敬意。希望被帮助的孩子们用心学习,将来也能帮助下一批需要帮助的人,把莫教师的精神一直延续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感动中国颁奖观后感

全文共 714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们分别是吴锦泉、张宝艳、秦艳友、郎平、屠呦呦、阎肃、徐立平、莫振高、官东、买买提江?吾买尔、王宽等。感动中国让我们明白,自己的路该怎么走;感动中国让我们清楚,人的梦想该如何做。

最让我感动的是屠呦呦。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时,觉得这个名字很特别,后来看了她的事迹,更加感动。

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1968年,中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39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未来,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她的颁奖词是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感动中国让我们知道人应该懂得关爱和感恩,懂得坚强和坚持;感动中国激励我们年轻人前行和进步;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感动就在我们身边,感动一直在传递着和发扬着,相信和期待更多的爱和梦想被点亮,愿好人一生平安,愿善良的人,收获福报,祝福您们健康长寿。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看地理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865 字

+ 加入清单

央视纪录频道从1月28号开始推出《航拍中国》大型纪录片,至今为止已经播出四集,分别是海南篇,陕西篇,新,篇,黑龙江篇。第一季总共六集,接下来要播出的是上海篇和江西篇。看完四集,忍不住兴奋激动,我海南风姿绚丽,我陕西历史厚重,我新,天高云阔,我黑龙江物产丰富,关掉电脑屏幕竟然不自觉的哼唱起了“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抵制台游,抵制韩游,抵制日游,从此再也不要去刷标语喊口号了,建议从上到下直接普及这部纪录片,那绝对立马凝聚人心,赞美祖国,蔑视周边。关键是这个不让人反感啊,没有那些说教,没有那些激进,我们所有人被激发出来的热烈激情,都源于我们对脚下这片土地那深沉的爱。就是因为这些美景,就是因为这些物产,惶惶华夏绝对值得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去捍卫。

这个系列纪录片完全用俯瞰的角度拍,让人于上空观沧桑之全貌,宏大完整,所有的山川河流的真面目都赫然眼前,再也不用埋怨只缘身在此山中了。还有它拍的每个省,基本上是把那里的地理人文风俗历史一起拿来介绍,让人尤其的涨知识。一起看片子时,很多弹幕都强烈建议让中小学的地理课上多放这个系列的片子。我也感觉这个建议好,这部片子涵盖了很多东西,把中国的地理结构以震撼的影像呈现出来,从视觉上绝对能激发他们对我们祖国山水的兴趣,还有从此以后学生们都会爱上地理老师的,地理老师会更加拼命的讲我们祖国的博大浩瀚,这比什么爱国教育都简单凑效。

看这部片子里的天蓝蓝水清清,我也突然想到柴静之前的《穹顶之下》。难道我们所处的不是一个中国?年前大家都还在关注环境污染,大气雾霾,怎么过了一个年大家都惊叹我们中国的干净美丽了呢?这估计要归功于主席说的正能量了。一个成熟的社会,有善就必定有恶,有崇高就必定有卑劣,有天高云阔难免也有污水滔滔。关键是看我们社会的总体趋势了,看这些制定政策的出发点了,若都是在向好去的路上,就像我们一直被灌输的我们是过度阶段,美好的东西是我们前进的目标,劣气的东西若将是被一点点吹散,我们就不妨等一等,不要苛责,平心静气的等上几年,以观其变。

大国的崛起,我们要正视现状,但是也不要妄自菲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感动中国2024十大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970 字

+ 加入清单

期盼已久的《感动中国__颁奖典礼》终于在__年2月10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了,认真的观看了颁奖典礼全部过程,几度眼眶湿润。获奖者,有为了国家核潜艇研制而隐姓埋名的英雄;有几十年自己拾破烂,从没有穿过像样的衣服,却把钱给了那些需要上学的孩子的老人;有的为亲人、为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坚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动了华夏儿女。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岗位上,他们坚守着一个信念,‘爱祖国,爱他人。’这种爱在他们的坚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时一事,而是几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

他们虽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们却充满着微笑来到颁奖典礼舞台上。他们给国家、社会、他人带来多么大的正能量。观后心理暖烘烘的。热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围很多人,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在这些人的事迹面前,真应该好好想一想今后怎么活着。

看着这些感动中国人物和他们的英勇事迹介绍,看后我非常感动,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动,眼泪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他们的事迹值得我去学习和深思。正是有了他们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才使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世界上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母亲默默的付出只为能够让孩子过的更好,她从未想过你能回报她点什么,她的一生都在为你担忧和操劳,从来不会抱怨“累”,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妈妈我爱你!

看了今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动中国”十几年来伴随在我们身边的这些可歌可泣的人们,他们崇高的人格,为国为民的伟大理想和让人泪不能止的事迹都让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还有许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有“感动中国”精神和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的努力奋斗,中国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一定笔直又开阔,是一条光明大道!

从__年开始,中央电视台就开始制作《感动中国》了。看了这么多年,发现评选出来的人物和他们的事迹都有共性。

1、科学家: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忘我工作为国家;

2、医生:医术高超,人格高尚,为患者省医药费;

3、教师:为教育放弃家庭,放弃前途,坚守在贫困山区;

4、见义勇为者:很多获奖者为救别人,失去生命或者健康;

5、民间慈善贡献者:生活简朴,心系慈善公益;

6、警察或军人:坚守岗位,不顾个人安危;

7、母亲:平凡的母爱,但是很伟大;

不说了,虽然每一期的感动都大同小异,但是这仍然是一档传播正能量的好节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象征着新的一年的到来,也象征着吉祥如意、喜庆、团圆与幸福。可今年的春节,却变得不一样。

十二月,本应忙着准备年货的人们,“遇见”了新型冠状病毒,起初人们也没有在意,随着春节脚步越来越近,病毒扩散越来越严重,这时我们才知道要防范。所有药店的口罩一夜之间无影无踪,连洗手液、酒精等物品也被抢购一空。

本该万家团圆的时候,成为了防疫重要时刻。在这个危急的时刻,一批又一批的医护人员挺身而出,奔赴最前线,日夜奋战,他们被称作“逆行者”。

在这批“逆行者”中,有一位84岁高龄的“老战士”率先来到战场,他——就是曾经奋力抗击“非典”的钟南山教授。钟南山教授不畏困难,面对疫情,深入调查,研究对策,他告知人们如何去看待疫情,他教会人们该怎样去防范病毒。

不久前,钟南山教授接受路透社采访,当提到最早提醒人们防范病毒,后来因为给患者治疗而受病毒感染逝世的李文亮医生,老人家在镜头前泪流满面:“李文亮医生是中国的英雄,我为他骄傲!”接着又告诉人们:“医者人心,医心与人心本就是相通的,中国的医生,都与李文亮医生一样,这就是我们的信心所在,也是中国人的力量所在。”

钟南山教授,就像是人在即将摔倒时候出现在面前的一座山,让人觉得安稳,让人觉得踏实。

在“钟南山”这座山周围,是无数医护人员,他们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最勇敢的战士!我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在全国人民的配合下,新冠肺炎病毒这个“敌人”一定会被我们“歼灭”。我的祖国,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十大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种温暖,不需要语言,就能传递,叫感动;有一种力量,不求惊天动地,却足以令人震撼,叫感动。

看了感动中国后,总觉得那些评选出来的人物都让人敬佩感动。在这个简单的却又内涵丰富的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

在2016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虽然感动我的人有十个,有……;有……;有……但是在这些人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

讲述人物事迹……

还记得那撼动心灵的颁奖词(今年还有每个人7个字评价):……

是他(她)让我感受到了……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忘记了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

用心去看世界,去发现细节的感动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CCTV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全文共 1552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感动中国后,总觉得那些评选出来的人物都让人敬佩感动。在这个简单的却又内涵丰富的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

王定国,“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的夫人,生于1913年的她,是目前仍然在世为数不多的长征老红军。她以百岁的壮丽人生,见证大国的崛起,并为伟大的时代讴歌!

如今,百岁高龄的她,脚步依然忙碌,还时常外出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作了人们认为在这个年龄不可能做到的事。新年伊始,记者来到王定国位于北京北四环附近的家中,看望并采访了这位值得至深崇敬的百岁老人。

见到王定国老人时,她正在家中和子女打麻将。王老打牌,干净利落,落牌之声,清脆有力。闲时,王老爱打麻将,身边的人说,她只要一上麻将桌,立马精神百倍,“大杀四方”。记者不禁好奇百岁老人为何有如此之好的身体和精神,王老的小儿子谢亚旭道出“秘诀”:“我们老太太是一个活在精神世界的人,她对吃穿住这些物质上的东西看得开,没有任何要求,有时出门回家饿了,就吃包方便面,还不用水泡,就干啃。老太太常说,两万五千里长征都走过来了,还有什么挺不过来的。”

90多岁高龄,重走长征路

1933年12月,王定国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出任四川营山妇女独立营营长、川陕苏区保卫局妇女连连长,为红军送弹药、清剿土匪,拿过枪、上过战场……1935年3月,王定国调入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前进剧团,自此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路。

回忆长征路上的艰辛磨难,王老出奇地平静,“草地我走了3遍,翻了5座大雪山,我们文工团要做宣传鼓动工作,行军途中跑前跑后,走的路远不止2万5千里,应该是一倍以上。”王老在雪山上还冻掉一个脚趾头,“就是用手一拨,趾头就掉了,也不疼也不流血。”过往的艰苦岁月,王老不愿多谈,但长征在王老的记忆中永不磨灭。

“母亲一直想去当年走过的地方看一看,看看革命老区,看看当年的乡亲。我们知道母亲心底有重走长征路的心愿”,谢亚旭对记者说,2004年,王定国91岁,恰逢纪念红军开始长征70周年,谢亚旭跟母亲商定了重走长征路的计划,“那段时间,母亲情绪非常好,很兴奋。但考虑她年事已高,不可能沿原来的线路再走一遍,我们就挑选了一些关键点,比如她参加红军的地方、入党的地方、第一次打仗的地方……并打算用几年的时间来完成她的心愿。”

2004年,91岁的长征老战士,重新踏上了长征路。

王老重走长征路的第一站选在了甘孜藏族自治州管辖的泸定县,红军长征时期著名的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战役就在这里发生。“到达泸定县,我们稍作休息就走上了铁索桥,那天的江水特别湍急,站在桥面往下看就直头晕。但母亲非常兴奋,站在铁索桥上不用人搀扶走了一个来回。站在泸定桥上,母亲把我们招呼过去,对我们说,‘长征中我走的不是这条路,但你们父亲是从这条铁索桥上过去的,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我这次带你们到这里来就是让你们感受父亲他们当年的不容易’”。当时王老的三个儿子谢烈、谢云、谢亚旭陪在她身边,一起重走长征路,“像这样的话,母亲一路上说过多次,在江西瑞金中华苏维埃政府父亲当年住过的房前,母亲也说过,并且要求我们做儿女的,要带自己的孩子到这里来看看他们的爷爷,让他们不要忘记过去、忘记历史。”

“弹指一挥七十年,血染山河马列坚。立新革旧非常业,星火燎原乾坤传。七十年后又进川,心潮难平语万千。”这是王老2006年为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而作的诗。几十年来,她最喜欢穿的衣服是红军的灰军装、八角帽,最喜欢写的字是“红军万岁”,她还曾写道,“70年前,我和我的战友们为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进行了史无前例的万里长征。雪山、草地,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战火硝烟中,无数英勇先烈为了理想信念而奋斗,最后成就了伟大的胜利。从红军长征到今天,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理想和信念矢志不渝地奋斗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感动中国人物支月英观后感

全文共 767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人,些许故事,可能看似平凡简单,但却能点燃心中的激情与理想。持久性地做着平常的事,用心中的信念支持着自己去奉献与坚持,这伟大而又不凡的人叫榜样。榜样就像久违的甘霖,点点滴滴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榜样好似无华的丰碑,时时刻刻指引着我们的方向,这是榜样的无穷力量,这是共产党员的本质色彩!

伟大的时代呼唤着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山里的花谢了又开,当年幼小的竹林现在已长的郁郁葱葱,而我们身边的榜样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之上,像当初那样恪守初心,不负使命。信念、奉献、坚守、作为……这些都是榜样赋予我们新一代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要把榜样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岗,让榜样的力量激励我们砥砺前行,相信到那时处处都是创新、处处都是进步。

“不是因为有希望才选择了坚守,而是因为只有坚守才可能有希望”,甘心奉献的支老师用“轻描淡写”的一句话道出了共产党员的朴实无华,展示了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他们用不负使命的那份信念、那份初心完成了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奉献。他们把毕生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党和人民,他们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着榜样的力量,这力量会让富裕代替贫穷、康健代替疾病、友爱代替仇恨,而明媚的花园,也终将代替暗淡的荒地。

最美乡村教师支月英,用一双平凡的握粉笔的手,撑起了整整两代山里人求知的天空。这双手握住了奉献,又攥住了信念;这双手握住着焊枪,更握住着共产党员的坚守。这是握住了党旗的双手,更是一个充满家一样温暖的爱的屋檐。正是千千万万个“支月英”用这样的一双双手,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撑起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他们是挺立的青松、是老百姓的主心骨、是五星红旗上璀璨的星。

榜样的力量让人奋发向上,榜样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向榜样学习,以榜样为镜,时时思考应当如何对待党的重托与群众期盼,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892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自己相信才能说服别人。

这几天,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火了,不仅吸引无数观众深夜守候,垂涎不止,更让许多人流下感动的泪水。

本来,无论从选题还是从播出时间来看,《舌尖上的中国》都只能算是荧屏上的“弱者”。它出乎意外地走红荧屏,带给我们超越美食的思考。

哲学家费尔巴哈有句名言,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从一开始,《舌尖上的中国》就不只是一部关于吃的纪录片。“看着笋挖出来,火腿吊起来,渔网里闪闪发亮,揭开蒸笼白花花、冒着蒸汽的馒头,拉面摔打在案板上的脆响……都让人激动得落泪。多可爱的中国。”从舌尖上的中国,到味蕾中的故乡,影片所展示的厚重感,体现了该片的独特性——“通过美食这个窗口更多地看到中国人、人和食物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

看这部充满温情的纪录片,有人想起了小时候“妈妈的味道”,观后感有人体会到了“粒粒皆辛苦”的不易,也有人升华到了“爱国主义”的境界,还有人上升到了“文化输出”的高度……一部作品为何能在不经意间获得超越话题的巨大影响?

“不是空洞地宣扬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是从美食背后的制作工艺和生产过程入手,配合平常百姓的生活,在情感上引起共鸣。”一位网友的评价,指出了该片的成功所在:真诚的态度,真实的力量。反观当下许多作品,高投入、高科技、大场面……什么都不缺,却惟独少了真实;什么都尽心尽力,却惟独没有真诚。

文化体制改革正在深入推进。转型的挑战、创新的压力,考验着每一个文化从业者。然而,有一些人依然故我,在陈旧空洞的说辞中打转;有一些人以种.种束缚为由,在改革创新中趑趄不前;也有一些人在遭遇批评质疑时,归咎于观众的“审美取向”和论者的“外行身份”……作为商业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告诉我们,即便是“爱国主义”的宏大主题,也可以充满细节与温情;即便是对外传播中国形象,也应该展示普通中国人的喜怒哀乐;即便是纯粹的商业类节目,也可以实现艺术与经济的双赢。

“带着对食物的敬意和感情做这个纪录片”。导演陈晓卿这句话令人印象深刻。真诚是艺术的第一要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自己相信才能说服别人,这是该片走红的“秘诀”,也是每个文化创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年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就像早春约会在中央电视台如期播出。通过投票等多种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评出年度人物事迹,在晚会现场陆续与观众见面,分别用他们不同亲身经历讲述了感动中国真实故事,用感动力量再次唤醒了心灵春天。

感动是人类最直接一种情感。生活中总会有那么一些人,时时感动着我们。他们是宋兆普、黄大年、王钰、邓迎香他们是一个人,他们是一群人;他们是一种精神代表,他们在用一种心灵力量,唤醒沉睡春天。

我们常说,好人就在身边。“感动中国”人物也都来自我们身边。它传递出了中国人好人观,行善观。“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小善者必成大德。在生活里,我们更多得人都是平凡人,但请相信只要把平凡事情做到极致,那么我们每个人也都不会再平凡,这是“感动中国”传递给我们另一种力量。

其实,“感动中国”传递给我们力量还远不止这些。不过,这些力量都会化聚成一股洪流,冲破精神桎梏,给我们带来另一种人生体验。这种体验至关重要,它是感人肺腑,更是催人奋进。这或许就是榜样力量,他给了我们希望,让我们相信,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会有一片沉睡春天。

人性温度会融化冰雪,道德光辉会催动春芽。2017年感动激发我们奋进,2018年春天正在悄悄降临,让我们一起期待更多“感动中国”故事发生在这个“春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在2019年的末尾,2020年的开始,中国又迎来一次巨大的危机,新型冠状病毒,这种病的危害十分恶劣,又正值春节阖家团圆的日子,疫情闹得人心惶惶,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悄无声息的打响了。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英雄”而在此时此刻,不论是医生,警察还是人民解放军,只要是在一线上救死扶伤的人,都是最伟大的逆行者,是最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民族英雄!这些伟大的逆行者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时光,不顾生命危险冲上前线,因为他们知道穿上了白大褂,就担起了国家重任。

岁月静好,可是真的是如此吗?不,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可能有人认为他们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可他们想的是:“别人的生命也同样重要!”这是他们的责任,是他们的善良驱使着他们成为“最美逆行者”。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在一线医护人员的身上简直是再合适不过了,也祝愿他们不会感染肺炎,对于哪些家人染病去世的人,我们已无时间去伤心。现在最应做的事就是稳固好自己,不再为国家添乱,待在家中就是为国家做贡献,不为伟大的逆行者添麻烦。

他们用一身白衣,换我们一生平安,即使前方是条不归路,他们依旧奋不顾身冲向前线,2003年的非典,是他站出来说:“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17年过去了,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又是他挺身而出,他就是钟南山院士,如今已有84岁高龄的他依然奔向前线,而这么多年来他仍然不忘他父亲的一句话:“一个人要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点东西,才算没有白活”。这句话始终鞭策着他。钟南山以及各地医生不畏生死,为我们遮风挡雨保驾护航,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是最美的背影……向最勇敢的逆行者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

20XX年8月9日上午9时许,南通市红十字会捐赠办公室来了两位熟悉的面孔,他们是年过八旬的磨刀老人吴锦泉夫妇。两位老人满头大汗、相互搀扶着走进来,顾不上喝口水,从一只皱巴巴的塑料袋里掏出一个红色帆布袋,倒出一大堆硬币、零钞,铺满了办公桌。

“这是我们老两口给甘肃舟曲灾区的一点心意!”经工作人员现场清点,一共是1001元。这也是南通市红十字会接受的首笔面向甘肃舟曲的捐款。

吴锦泉1959年入党,已有超过半个世纪的党龄。年轻时,他担任过生产队队长、民兵营长、种猪场场长。如今年过八旬,他依旧关心社会,关注时事。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不保留地捐献出来,换成灾区人民的食物和药品,他说这些都是他该做的。

吴锦泉老人仅靠磨刀为生,老人曾经在四川汶川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时,先后向南通市红十字会捐出千枚硬币。

去年春节后,老人又带着港闸区政府奖励给他的1000元慰问金及辛苦磨刀赚来的316元来到市红十字会,捐给了市儿童福利院。 老两口生活并不富裕,至今还住着三间破旧的瓦房。除了磨刀,吴锦泉老人没有其他经济来源。

一把刀一块钱,这一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年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儿童被拐卖或走失的悲剧,每天都在上演,走失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针对走失儿童事件的发生,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事情呢?2015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引起了我久久的思索。

张宝艳、秦艳友夫妇,是吉林省通化市人。自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体会到了走失孩子后的焦急,能感同身受的体会到走失孩子的父母内心焦虑的情感。此后他们便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为丢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帮助。

2007年,夫妇二人建起“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为了运营好网站,张宝艳辞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在张宝艳与丈夫的悉心维护下,网站逐渐发展起来。2009年,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建立打击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成立8年来,“宝贝回家寻子网”不断壮大,志愿者发展到15万人多,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志愿者们在张宝艳的带领下,积极核实搜集信息,对家长进行防骗指导,及时向公安部门反馈情况,提供线索千余条。多起积压多年的拐卖案件告破,不少儿童结束流浪乞讨生活,回到亲人身边。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是唯一与公安部打拐办合作的全国性寻子网站,截至2015年11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1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小事感动着我们,让我们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让我们用最纯净的心去看世界,去发现细节的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57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看了《感动中国》,那一幕幕感人的事迹、感人的创造、感人肺腑的场面让我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让我敬佩的是一个12岁的小女孩。何玥即将小学毕业,却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住院进行了第一次手术。9月初,病情突然复发二次入院,肿瘤已扩散至脑部组织。当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三个月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11月17日,小何玥脑死亡,父亲根据她的遗愿将她的两个肾和一个肝捐给了三个人。

在亲人眼里,何玥是个爱学习、有爱心的孩子。今年4月,做完手术第三天,她就回到学校上课了。她的家里满满一面墙都贴着她的“三好学生”之类的荣誉奖状。08年汶川地震时,她硬逼着父母捐出了一个月的工钱。她被查出脑瘤后,学校为她捐钱,她要父亲捐给更需要的人。

9月中旬,爸爸从广东打工回来,她第一句话就说:“爸爸,我想把自己的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她说,她只剩下三个月的生命,她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由于是何玥最后的心愿,亲戚们最终同意了何玥的想法,决定帮助她完成遗愿。

我以后也要向何玥学习,学习她做一个对社会有很大作用的、有爱心的人。

相信每个看了感动中国的人都会有有一种真实的清洁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时,走路的脚也更结实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电,一个缺点的电池再度内心充实,于是,又可以支撑自己,也希望可以帮助别人。这,正是感动的一种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575 字

+ 加入清单

吆喝声渐行渐远,一摞摞硬币,带着汗水的重量,沉甸甸地称量出你的高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你们用父母之爱把灯火点亮,网住善良,网住希望;倒地、跃起、扣杀,把拼博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临危受命,尽显担当,让中国女排屹立万国之上;呦呦之鸣,青蒿之音,是你将古老的技艺拾起,带领大家历经千百个日夜,拯救六百万余生灵;

铁马秋风、楼船夜雪,边关冷月、战地黄花,一滴水溶入大海,一树梅开在悬崖,而你作为一个兵,尽显芳华;每一次落刀,都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千钧所系,大国利器,你用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锻造;千万里只为最后一声爸爸,千万里只为山里的娃娃,你是不灭的蜡烛,你是不倒的脊梁,孩子们熄灭了所有灯盏,而你在天堂将他们照亮;轻声的安抚,稳住倾覆的船舱,摘下生命软管,肩上只剩下担当,人们夸你帅,不仅仅指的是面庞;你是伊犁河上筑起的拦河坝,你是戈壁滩上引来的天山水,木卡姆唱了再唱,冬不拉弹了再弹,老支书的故事怎么也说不完;为救孤重返舞台,你古稀高龄去卖唱,为救孤含辛茹苦十六年,哪一年不是三百六十五天的黄昏和霞光,台上苍凉开腔,台下却给人间作了榜样;烽火连天,是谁驰骋千里战沙场,敌寇侵犯,是谁奋不顾身保家乡,七十年前的胜利化作右臂上扬,七十年后的荣誉只因我的信仰,挺直的脊梁,还原祖国最初的摸样,中华上下五千年,卫国战士,熠熠生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感动中国2024人物事迹观后感

全文共 1166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英雄,英雄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质。

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的途程中,虽无需董存瑞那样再去舍身炸碉堡,但却需要那些勇立潮头、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的英雄,需要那些立足岗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英雄,需要那些缉毒、反恐、维护社会治安的“战狼”式英雄,需要那些戍边卫国、献身国防、舍小家为大家的军人英雄……

和平年代的英雄,多是从平凡里走出来的,不是高高在上的,不是存活在教科书里的。不管是祖辈还是父辈,或是90后甚至00后,总有一批英雄为祖国、为民族挺身而出。

在奋进新时代的新征程中,英雄人物就在我们身边。央视播出的“_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种得桃李满天下的卢永根,省吃俭用,把一辈子的积蓄880万元捐献给了教育扶贫事业;被称为“人民的樵夫”的廖俊波,以“背石头上山”的艰苦工作,实现了贫困县脱胎换骨的蜕变;“守护土地,就是守护国家”的卓嘎和央宗,半个多世纪来,她们以放牧为生,守护着祖国数千平方公里的国土……他们看似平平常常,但他们的事迹却感人至深。

近几天,川航3U8633机长刘传健“史诗级”备降事件刷爆了朋友圈,也成为关注的热点。风挡玻璃突然爆裂,驾驶舱瞬间失压,气温降到零下40度,大量机载自动化设备失灵,副驾驶半个身子被“吸”了出去。每个惊魂细节,都意味着这是一次足以载入航空史的奇迹;被惊魂细节和英雄意志感动的网友们热情地为机长刘传健点赞,称他是“英雄”、“中国版萨利机长”。

现实生活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令人感奋的变化,现代化实践中到处都涌现出令人敬佩的英雄。可见,英雄梦不是睡到自然醒就能实现的,英雄壮举那惊天动地的一瞬间,其实是无数个平凡的日日夜夜的辛苦劳作成就,是心灵的千锤百炼铸就。

设想一下,一个整天懒懒散散、无所事事的人会成为英雄吗?一个极端自私、漠视人民生命财产的人会成为英雄吗?一个玩世不恭、没有国家责任担当的人会成为英雄吗?

心怀英雄情结,坚守平凡岗位。英雄壮举蕴含于平凡的工作之中。把复杂的事情做出条理性,把简单的劳动做出熟练性,把单调的工作做出极致性,用扎扎实实的劳动构筑英雄的阶梯。“爆炸性释压”是飞行员日常训练的科目之一。严格的日常训练,让刘传健机长在关键时刻作出了正确判断,也拯救了128条性命。

而把英雄情结和家国担当融合在一块,英雄才有深厚的精神沃土滋生,才有丰沛的精神追求凝聚。那些默默无闻的夜班编辑,那些凌晨早起的马路保洁工,那些坚守于工作岗位的工人、农民、教师、士兵、科技工作者,他们中的模范人物,心灵深处总有一丝报国情怀在躁动,只是默默地等待时机。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历史是人民书写的,英雄是人民的优秀代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英雄辈出。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奉献,我们也会在不经意间成为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感动中国人物孙景坤事迹观后感

全文共 2059 字

+ 加入清单

孙景坤同志在朝鲜守备战斗中,创立功绩,业经批准记一等功一次,这不仅是个人的光荣,全军的光荣,也是人民的光荣,祖国的光荣……”在已通体泛黄的“报功书”上,几句铿锵有力的褒扬之词,开启了那一段尘封的历史——

1948年,孙景坤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参加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长沙、海南岛等战役,多次立功受奖;1950年,他赴朝作战,参加过上甘岭战役,先后荣立一、三等功,回国后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55年他复员回乡,深藏功名服务百姓,甘于清贫、坚守初心。

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的老复员军人孙景坤,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色。

“这是一等功奖章,这是三等功奖章……”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山城村,一间不起眼的平房里,整洁的书桌上摆放着96岁的老英雄孙景坤的军功章。

孙景坤的故事,得从72年前的1948年说起。

那年1月,24岁的孙景坤告别新婚妻子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40军119师357团参加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长沙、海南岛等战役,屡立战功。

在解放四平的战斗中,孙景坤是机枪手,是敌人火力重点打击对象,密集的子弹袭来,如今他的身上仍留有不少伤疤。由于表现出色,1948年,孙景坤于战地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刚从海南战场撤回的孙景坤,立即随部队集结安东(现辽宁丹东)待命。

“保卫和平,保卫胜利果实!”10月的一天,命令终于下来了,孙景坤随部队一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952年10月27日中午时分,孙景坤所在部队坚守上甘岭161高地,在击退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后,部队伤亡惨重,161高地三面处于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增援部队很难上去。当时担任副排长的孙景坤带领9名战士,带着8箱手榴弹、两箱子弹,从敌人火力死角突上阵地。在击退敌人疯狂反扑中,孙景坤击毙数十名敌人,和最后剩下的3名战友顽强地坚守在阵地上。赶来支援的战友找到了昏迷的孙景坤。

1953年,孙景坤荣获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同年,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英雄报告团成员,孙景坤受到了亲切接见。

“为民干事,一刻也不能等”

硝烟散去,孙景坤将奋斗的“战场”转至亟待脱贫的家乡。1955年,孙景坤复员,他主动放弃城市工作的机会,将各种功绩证明悄悄收藏起来,决定回乡务农。再次成为农民的孙景坤感慨地说:“当过兵的我与之前不同了,从火线入党那天起,我更坚定了将自己的一生投入到保卫祖国、建设祖国事业中去。”

怀揣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愿景,孙景坤在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辛勤劳作,一干就是几十年。

回乡后的第3天,孙景坤就拿起农具到生产队参加劳动。很快,踏实肯干的孙景坤当上了山城村生产队队长。“别小看这个职务,这需要极好的口碑和信任。”山城村党支部书记邱大鹏告诉记者,那会儿,村民们并不知道他曾立下赫赫战功,可大家觉得,他是党员,上过战场,政治上过得硬、靠得住。孙景坤没有辜负村民们的期待,他带领乡亲走合作化道路,大力发展粮菜生产和乡村建设,用几年的时间栽下大量的松树和板栗树,改变了家乡的面貌。

山城村有一条河,常年洪水泛滥、侵蚀土地。从战场上走来的孙景坤没有一丝退缩,他带领乡亲一起挡河造田,改造了100多亩耕地,建起了简易大坝。山城村妇女主任刘玉慧回忆,虽说是简易坝,但在当时确实起到了防洪的作用,守住了农田,保住了集体财产。

后来,村里有人问他:“老孙,你本可以躺在功劳簿上享福,为啥还这么拼命干?”孙景坤却说:“为民干事,一刻也不能等。从我参加革命那天起,就把自己交给祖国和人民了。”1971年,他还把19岁的大儿子送去参军。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多年来,孙景坤始终将功勋荣誉压在箱底,从未向别人提及,更没有因此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一直靠参加生产劳动获得收入,就连儿女也只知道父亲是一位老兵、上过战场,仅此而已。孙景坤的大女儿孙美丽说:“有一次,同村的人拿着一本小册子,说这书上说的英雄不是老孙头吗?我们才逐渐知道父亲那些年在战场上经历了什么。”

孙美丽不理解父亲为什么对家里人很“抠”,“小时候家里连4块钱的学费都拿不出,按说我爸是生产队队长,只要开个介绍信,学费就可以免了,可他坚决不给开”。后来,当地电信局招一批话务员,选中了孙美丽。孙景坤得知后,硬是把她的名额让给了别人。“他在生产队当了20多年队长,每次都毫不犹豫地把机会让给别人。”随着年岁渐长,孙美丽慢慢读懂了老人的想法:当年和父亲一起参军的10个伙伴,活着回来的只有3个人。经历过生死的父亲,总想回馈社会更多,“他更多是在替战友活着”。

孙景坤的日子过得清贫,可他依旧坚持吃苦在前、不改本色。在家乡担任村干部期间,他处处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实干担当、积极作为。为了让村民尽快脱贫致富,1984年,他组织村民成立共同致富小组、扶贫致富小组。

几十年来,孙景坤严格按规定数额报销药费,从没向组织提过特殊要求。“我最怀念牺牲在战场的战友”“我的战友就牺牲在我跟前,和战友相比,我还活着,已经很幸福了……”孙景坤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908 字

+ 加入清单

讲真,我一年只自己主动看两次电视:一次春晚,一次感动中国颁奖礼。

一年又一年,这场仪式跟春晚一样准时,又到了这天,已经数不清感动中国感动我多少年了,我还记得当年语文老师打印的感动中国的颁奖词给我们当模板学习。从前,主持人永远是雷打不动的白岩松和敬一丹,如今,白岩松老了不少,已生华发,敬一丹也史无前例的换成了王宁,我依然怀念敬一丹那种岁月积淀了很久的娓娓讲述的温柔中透着刚强的语调,另外,准备一张纸巾观看是很有必要的。每次看完这场颁奖典礼,内心都会生出一种冲击心灵的震荡,难以置信这些经天纬地的事情是怎么做到的,有人敬畏神明,有人膜拜明星,我为这些大大小小的实实在在的人物喝彩,他们就是我心中最值得仰望的圣人,之所以称圣人也许在于他们不但拥有健康的体魄,过人的智力,更有顽强的精神,三者缺了哪个都是不完整的,而观看感动中国的大小人物你会发现一个极为残酷的现实,这些人靠精神支撑身体,靠拼命赢得时间,人人都是拼命三郎不断的燃烧,当然,没有人愿意无端的耗损自己,只因为上天给他们的时间也许不多了,而他们还有太多要做的。

感动我们的,是人间的冰冷碰上了暖暖的滋味。幸亏,发愁怎么从医院回家这十公里路的武汉医务人员遇到了志愿者汪勇的勇气,幸亏,那些大山里本来要嫁人的女孩子遇上了张桂梅的坚持,幸亏,那些身患癌症的病人家属在最需要炉灶做饭时遇上了万佐成和熊庚香的善良。每当看见步履蹒跚的张定宇我都不自觉的提着一口气,怕他的腿支撑不住,今天他没有到现场,他说状态比一年前好一些了,用了中医的针灸治疗,还可以骑车了,今天,张桂梅缓缓上台,我一直觉得她走路轻飘飘的,她说早上要吃十几种药,中午五种加中药,白岩松和她约定十年二十年后继续相约,张校长笑说,我能等到这天么,白岩松说,一定能,离场时她已经不能从椅子上自如的起来了。

感动我们的,是他们做到了普通人的不可能。我们不可能有机会踏入无人区搞测绘,歼灭敌机这件事对我们是神话,在绝壁中凿出八公里的路同样传奇,不过,在三联书店恰好看到了叶嘉莹的《古诗词课》,虽然慧根达不到贯通中西,尝试去理解大师的感发还是值得去做的一个功课。不是有句话,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有一天,我也许因自己而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布衣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2164 字

+ 加入清单

因为好奇,看完《布衣中国》第一集《浑然天成》后,我决定把自己观后感写下来,以下是一个业余观众的神神叨叨。

在微博上关注记录片之家后,刷屏时看到了央视播出的5集纪录片《布衣中国》,当时匆匆掠过,心思只停留在音乐和文案的表层上。今天再看时,发现了很多值得深究的信息。

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纪录片的: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

我的理解是:真人真事与艺术手法的结合,或者说纪录片囊括了几个要素:人物、故事、不突兀的叙事手法、音乐、画面和旁白。

先不说第一集讲了哪些故事,看到片尾时,制作团队的信息滚得飞快,我一秒一秒地暂停播放暂停播放,这些幕后的制作成员和他们的角色分工也让我这个业余观众了解到纪录片制作的一点点程序。

制作纪录片是一个项目,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调度团队成员,控制制作预算,符合预期效果呢?屏幕前的我可以一边嗑瓜子一边享受制作精良的纪录片,但是还是要感谢幕后的制作人员的辛苦劳作。制片人、出品人、策划、统筹、资料收集、编导、摄影、音乐、编辑、后期技术与合成、解说、发行,数了几遍,人数超过了25人,有的还身兼数职。为什么感觉是在一本正经的胡扯项目管理的内容,况且我也没接触过影视制作,实在不会说,那就不说了。

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表达的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主题,那么《布衣中国》的主线大约是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时间为经,地理作纬,第一集《浑然天成》的足迹北起新疆、甘肃,南至南粤顺德和海南岛,东入浙江湖州和海宁,探寻一朵棉花、一个蚕茧、一匹绸缎、一根丝线和一块皮革的故事以及这片土地上或已式微或仍在延续的职人精神。

“服装,是社会变迁的地图,穿在身上的国家史,国民冷暖,时代明暗,生活沉浮,在衣服上密密缝补,飘飘显现。无论霓裳还是褴褛,5集纪录片《布衣中国》,上下穿越,南北牵挂,剥茧中国服装的生成,以及服装后面的肉身。从服装的本原和材质出发,在一丝一缕之间,发现山河春秋的冷暖,浑然天成的密码。”

听到这段开篇文案和背景音乐《爱你如衣》,满满蕴含央视的风格。这部片子的制作方主要是深圳一家专业制作记录片的影视文化公司,但是同央视合拍且在其平台上推广难免带有浓浓的“布衣”体。

《浑然天成》讲述了11个普通人的故事。芳龄十八的采棉姑娘北上新疆摘棉赚取学费,几近耄耋之年的广东人梁珠先生坚守顺德香云纱的生产,还有巧手设计,赋予质朴面料时尚元素的良子夫妇和混血女孩益西德成。一部55分钟的纪录片,展现了服装原料的生产、加工,再到设计并制作成衣,我们可以顺势摸出片子的策划思路和导演的拍摄方向。

有了清晰的大局观,血肉的力量透过一个个引人共鸣的职人故事直击人心。

解说中提到了“匠人手艺和职人精神”,我又听到了“职人”这个词汇。搜遍网络,“职人”的释义大致是拥有专门的手艺并以此为职业的人。因时间和精力有限,无法考证它的出处。不过,按我的理解,“职人”理应是个能靠手艺吃饭且能自由支配个人时间的群体。

片中的海宁皮革裁剪师叶尚青和他的缝制工妻子王婷日以继夜留在皮革加工车间,旺季到来,加班挣钱,养活一家老小,他们算是半个职人。而一句“皮衣的制造者不一定能够成为皮衣的消费者”却生生地把观众拉入真实的生活,叶尚青夫妇俩穿梭在高档服装商场里,没能找到妻子“中意”的皮衣。人潮川流不息,遍身罗绮者,谁是养蚕人?

解决了基本温饱的群体尚不算是真正的“职人”,追求生活品质并有能力满足这种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时间拥有一定的主导权,我觉得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人”。

第一集并非弘扬忆苦思甜这类主旋律,“家庭”和“传统”的主题倒是占据了较大的篇幅。

外省人阿兰跟着婆婆学习织黎锦,为的是给女儿一件具有民族特色的筒裙。

“一件筒裙,对阿兰的婆婆来说是记忆的传授,对于阿兰是入乡随俗的归依,而对于阿兰的女儿则是传统的牵挂,一件衣服完成了对三代人的言传身教。”

湖州村民谭洪亮一家养蚕缫丝,为的是给堂妹的新生儿缝制一条丝棉袄。

“这是一个家族相聚的温煦场景,中国人,起初聚族而居,渐渐花开叶散。但因为这一丝一缕,宗族和传统得以藕断丝连。”

看到这儿,我想北方的同学多少留有母亲帮着全家人缝补衣服或者纳鞋底的记忆,而我呢?印象里,妈妈给我做过两件衣服,一件是夏天的清凉短袖上衣,一件是冬天的棉裤(小时候的冬天比现在冷得多)。

大约是小学三、四年级吧,家里的脚踏式手摇缝纫机还没坏,是那种国产的缝纫机,不记得是蝴蝶牌还是飞人牌了。夏天到了,不知从那弄来的清凉面料,我妈给我缝了一件无袖上装,刚好盖住肚脐眼,然后就乐呵呵地穿了整个暑假。

不过,缝纫机倒成了我的玩物,心血来潮缝了个零钱袋,用收紧带封口,针脚歪歪扭扭,粗糙的很。

今天就写这么些吧,我不想再烧脑了。

轻松一刻:

请欣赏由邓康延作词,何沐阳谱曲兼演唱的《爱你如衣》

棉花开过的四季

苍凉依旧的大地

故乡的讯息,裹住我的浪迹

梦里温衾的的暖意

丝路绵延千万里

岁月转身的距离

缠绕的往事,编织成绸忆

而你针刺般华丽

等风起,爱你如衣

剪相思,归去遥遥无期

沉香的那匹,一直压箱底

留给你今生来世做嫁衣

丝路绵延千万里

岁月转身的距离

缠绕的往事,编织成绸忆

而你针刺般华丽

等风起,爱你如衣

剪相思,归去遥遥无期

沉香的那匹,一直压箱底

留给你今生来世做嫁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