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三国演义【20篇】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亦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历史章回小说,该书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三国演义》读书笔记,欢迎查阅。

浏览

840

作文

770

《三国演义》中的歇后语

全文共 1303 字

+ 加入清单

诸葛亮: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诸葛亮的锦囊--神机妙算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孔明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孔明练琴--老生常谈

曹操: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曹操转胎--疑心重

张飞: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 生非

张飞抓耗子--大眼瞪小眼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张飞上阵--横冲直撞

张飞戴口罩--显大眼

张飞卖秤砣--人强货硬

张飞睡觉--不闭眼

张飞拆桥--有勇无谋

张飞摆屠案--凶神恶煞

张飞讨债--声势凶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关公: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关公战李逵--大刀阔斧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关云长放屁--不知脸红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关羽赴宴--有胆有魄

关羽看《春秋》--一目了然

关羽打喷嚏--自我吹嘘

关羽流鼻血--红上加红

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周瑜: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 一个愿挨

周喻打黄盖--装样子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刘备: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刘备编草鞋--内行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

董卓: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黄忠:

黄忠交朋友--人老心不老

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黄忠抡大锤--老当益壮

黄忠射关公--手下留情

其他: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后主降魏--不知羞耻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司马炎废魏主--袭用老谱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阿斗的江山--白送

隔门缝瞧诸葛亮--瞧扁了英雄

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

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东汉末年,宦官当政,天下混乱,群雄四起。一位旷世枭雄刘备刘玄德,以仁治国,得到天下人的爱戴,我也从中明白了许多。

我认为:刘备之所以得到三分天下,是因为他尊重老臣,喜爱幼将,因此有无数贤臣前来投奔。因而全国上下老幼非常尊崇刘备。假如我们在生活中能够尊老爱幼,也将会有许多阳光向上的好朋友,使你也变得阳光有活力--爱人者人恒爱之。

东吴的孙权是个招贤纳才的有志之人,他从小就很有志向,给了很多流离失所的贤才以容身之所。我们要像孙权一样善于招纳人才,遇到优秀的人要多与他交往,自己也会从优秀的人身上受益良多。

虽说曹操极其贪婪,但我觉得曹操身上也有我们应该拥有却没有的品质。他善于管理,而且奖罚分明,奖得让人心满意足,罚得让人心服口服。这些是我们现在的人很难做到的,这是领导指挥能力的完美体现,如若不然长大后也就只能庸碌无为。

三国演义》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其中最有收藏价值的一本书,这本书通俗易懂,能指导我们如何为人处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

全文共 1015 字

+ 加入清单

读三国已很久了,但各路英雄,仍如皓月当空,在脑之海中,波光闪动。

如果说生物中,基因是有智慧的个体,主宰了生存机器,如人的行为,那么,围绕三国滋生的文化基因,也凝结了人类智慧的结晶。

文化基因之一是表现在语言中,如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舌战群儒、空城计、过五关斩六将等;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三国的文化基因也已渗透到很多方面,如游戏。我是名象棋爱好者,排局是象棋中的一门艺术,而排局中,三国七子谱招法凌厉精悍,在排局中是一朵绽放异彩之花。 而近来流行的在线象棋游戏中,以三国事件为背景,从桃园结义开始,到三国一统,竟有120局的精彩纷呈的闯关排局,为这个游戏增添了更吸引人的乐趣。其实,何止象棋,经典的华容道游戏,也是出自于三国的文化基因。

三国演义中描述了很多战役,讲述了上千人的故事,精彩纷呈。这让我想到了一个怪诞的故事,这个怪诞的故事是这样的:

异世一常人被俘,俘之者为一非常人。非常人暴戾异常,但怀异能,以一敌百,无人能胜之。非常人奴役众人,众人寒馁伤病,然敢怒不敢言。一日此常人头昏眼花,饥寒难耐,遂壮胆谏于非常人曰:尊驾异能无限,世上无人能敌;然若尊驾之左右手互搏,当为终极之战,可否让吾等一开眼?非常人正自无聊,闻之大喜;即刻左右手互搏缠斗,尘烟四起;且愈斗愈烈;须臾非常人一分为二,仍缠斗不休;然体形亦减五分。少倾再分为四,体形亦各减一半;未几再分为八,直至踪迹皆不可觅。

众人大喜,皆赞常人之功。既而其世出一英雄,德满四海,智服八方;据正史载录:共勇当万众,力可拨山,后挺身为民除害,勇斗非常人。苦战十天十夜,不分胜负。正当力尽之时,有慧星袭过,为其注异能;英雄遂一击将非常人打得灰飞烟灭,换得万世昌平。

这个故事怪诞吧!不过,说不定,这个故事也有一点道理。我有时想,文明是不是都是由普普能通的人一点点创建的呢?我们虽然是普通人,难道三国中的各路豪杰生来就是英雄?难道我们的后人在写我们当代的光辉事迹时,人物不是我们中的一员?

……

历史成为传奇,传奇成为神话 - “指环王” (History ·became· legend, legend ·became· myth。 - “The· Lord· of· the· Rings”)

从生命的角度来讲,我们的存在本身,就已是一个神话。

愿我们开创新的历史,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神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三国演义读书笔记赏析

全文共 1857 字

+ 加入清单

于我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此书。读的次数也已经数不清了。上篇谈到,最近利用空余时间把《三国演义》重新温习一遍,对照听《曾仕强讲三国演义》,尤其关注“忠信”和“仁义”问题。写下自己感想。

关于忠信

任何组织包括单位、家庭、共同关系,都需要有主心骨。我们一直讲安身立命,却常常没有主心骨。所谓主心骨,就是一个人行事言语、努力奋斗的主要价值判断和标准。往往,我们的价值判断比较零散,或者认为都有可取之处,也便无所谓中庭或边缘,遇事拆事、看碟下菜。也正是如此,心中缺乏强大信念支撑。于外人看来,平平庸庸、首鼠两端之辈;于自己觉察,随遇而安、江上草萍之心。短时间可以,但一生都如此,恐怕是难以长久。“忠信”应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认真思考忠信、珍视忠信。一者,因为其难做到;二者,因为其极珍贵。曾子说的“吾日三省吾身”,其中两省就是“忠信”: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何谓“忠信”?古代讲“忠君爱国”、“忠诚守信”,忠于国家、忠于君主。今天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这是最高层面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只有对生育养育其的国度和人民具有忠贞不二的信念和感情,才能强有力地站立在这片土地上。不能因这个国家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存在一些问题就舍她而去,更不能因其他国家比我们先进或优秀就离心离身。这样的人,即使去了另外一个国家,即使享受着看似美好的环境,内心的支撑也终究难以挺立。这就是为什么许多科学家即使在国外成名成业,依然盼望回归故土、报效祖国的原因,因为其内心的忠信之念难以消除,只能是祖国和人民。当然,在这个问题上,每个人都具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每个人对于忠诚的理解和重视不同,导致的最终选择也不同。即使对自己的选择给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只要非忠信于国家和人民,也终究不是我们所言的忠信。

国家之下的层面,就是事业和人。对待事业要忠,对待人要信。具体而言,就是忠信于自己树立的事业,忠信于自己所建立的共同关系。中间出现改变,有时也自然在可理解范围。因为也有“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但问题在于,如果一个人经常选择和变化,其便不再是良禽和贤臣,只是一个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者,其变化和选择也便远离忠信之意。一个四处效忠的人,终究会被抛弃,这是吕布的悲剧所在。一个看准了就从一而终的人,甚至可以成为神,这也便是关羽被后人尊崇的原因。我们提倡明忠,反对愚忠;提倡精信,反对钝信;提倡大忠,反对小忠;提倡大信,反对小信。古人云“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一旦答应了,就是尽心尽力而为之;一旦决定了,就是拼尽全力去做好。这便是“忠信”之要义。

关于仁义

仁义和忠信是不同价值体系的东西。仁义,是一个具有强烈价值观念的道德体系,反映到一个人身上,更多是其人格魅力和宏图志向。仁义之人,必然有博爱,有周礼,有信义,具有悲天悯人的时空情怀,具有坚韧不拔的超凡意志,具有宽仁人之心、行仁人之举的价值与实践融合。行事的价值取向,往往决定了是否具有仁义之心,是否把人民放在心中,放在首位,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在阴谋家或者一些自诩战略家眼中看来,是不合算或者愚笨的,对于仁义之人却能体会其中的洪钟大义。只有仁义之人才能体会仁义之利,而非仁义之人往往既不能体会也不愿体会仁义之利。仁义只有是出发,是自然的心态和行为,是根植内心的种子并发芽成长,其结果才能是宏大的。带有非仁义的目的的仁义,既不能长久,也往往不能善终。

仁义如此抽象,何以仁义呢?首先,胸怀更宽广,眼光更长远,把人作为最重要的因素,谦卑之心,博爱之心,诚意之心。对于当政者,政策制定与执行,人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否仁政,百姓心中自然清楚。对于一般人,做事情要充分考虑他人利益和想法,要有爱心,要有义举。难的是,不考虑自己的利益或名声而去行事,纯粹地行仁义。正如老子所言“无为而无不为。”正因为不考虑自身之利益,而谋划民众之利益,最终获得利益最大化,人民受益,社会进步,历史发展。仁义是最具有感召意义的价值,在其笼罩下的人民愿意与之一起相随,愿意与之一起度难,愿意与之一起拼搏。而以利益结成的同盟,即使输之于再多的利益,终究是表里不一,难以久长。

忠信和仁义是一种伟大胸怀,是我们应该具有和努力养成的品质。过程是艰辛的。要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深切认同,对共同理念和价值的充分信任,对共同理想的矢志不渝,需要通力合作,有时甚至要做出牺牲。虽然时代在变化,历史在发展,但在此方面,古代先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其路漫漫,其行昭昭,其意辉辉。忠信仁义,依此作为内心所求、外行所系,九死不悔。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三国演义》读后感心得1500字

全文共 1658 字

+ 加入清单

读了《三国演义》后,我对里面的人物特别感兴趣,每个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今天,我简单地从五年级小学生的角度来解析下。

我们先来看下三国里最具争议的人物,枭雄曹操。此位大咖级人物,我们需要辩证地去看待他。曹操在“三国”里的人设第一位就是奸诈,他的“使诈“贯穿了全书。先来看看他主导了一场著名的事件“挟天子以命不臣“。曹操看到汉献帝无法统一全国,复兴汉室,就骗他说:“这里没饭吃,去我那儿附近吃个饭吧。”就这样,献帝这个饭一吃,再也走不掉了。从此汉献帝被曹操所控制,利用汉献帝的名义,发号着施令。如有不从者,就高举着”正义“的旗帜攻过去。实属奸诈至极。

在战术运用中,曹操更是“奸诈“。官渡之战中,曹操的大军初胜两场之后,曹操命令退守官渡,不仅缩短了防线,而且也缩短了补给线。让大军能及时修整,得到粮草供应。而袁绍同学,则是深入敌境,却延长了补给线。也就是这样子的战略性撤退,使曹军取得了官渡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但曹操也是一枚爱国人士,比如当时关东军打董卓时,就曹操一人前去救皇上汉献帝,曹操被打得落花流水,毫不畏惧。还比如董卓专权时,曹操带着宝剑要去刺杀董卓,虽然后来不顺利连宝剑也被“没收”了。在诸多关键时刻,在没人敢出头时,只有曹操愿意挺身而出,彰显了他爱国和勇气过人的品质。

除了执念的“爱国”,曹大咖还有仁义的一面。在官渡战役打败袁绍之后,曹军在袁绍营地,搜出了他部下们和袁绍暗中勾结的信件。很多人建议曹操把这一干人等,全部抓起来杀头。而曹操却说:“当袁绍力量很强大的时候,我自己都保全不了我自己,我又怎能责怪这些人呢?”于是他只是下令将信件都烧掉,不予追究了。曹操想要成就大事,就要去团结众人,不能过分苛求别人,要有一定的宽容和仁义。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英雄”。也许东汉末年,就需要像曹操这么一个亦正亦邪的大人物去推动历史的前进。

说完曹操,咱们来侃侃刘备这个“打工仔”吧。说到“仁义”第一名,三国里非刘备莫属。在曹操攻下荆州,刘备从荆州南撤时,曹操派兵紧迫追击。在这种危急情况之下,刘备仍然愿意放慢脚步,收留和照顾荆州人民。这一举动,妥妥赢得民心。包括后来人民挨饿,刘备义无反顾开粮仓救济灾民。深受百姓爱戴的刘备,自然在“三国”中分得一瓢,所谓民心所向。

可我们这位“仁”兄,却不够聪明,尤其在战术上,和曹操比差远了。这不,在夷陵之战中,吃了大亏。当时孙权部下陆逊带着军队假装不断地往后撤退,一直撤到一个叫“夷陵”的地方。那个地方处于峡谷之间,地势狭长,谷口狭窄。刘备居然在峡谷里“安营扎寨”,浩浩荡荡地扎下几百里军营,这一切正中陆逊之计。面对扎在环山峡谷里的大军,陆逊开始他的表演。他直接谷口一堵,大火一放,刘备军营大火焚烧,刘备自己带着一身焦味仓皇逃窜。这就是刘备智商导致的“火烧七百里连营”。还好后来他请来诸葛亮相辅,否则光有仁义也无法立足呀。

当然成大事的人,必然有谋略和心机,甚至有一点“不仁义”。刘备在入蜀时,本来和孙权商量好一起进益州的。结果刘备非但没有等孙权一起,还把路给孙权堵住了,搞得孙权没办法到益州。刘备进入益州后,明面上帮助刘璋抵抗北面的曹操,实际却在暗地里收买人心。等时机成熟时,逼着刘璋交出蜀地。在那个尔虞我诈的时代,刘备也没得选,他今天不诈敌人,明天可能就要被敌人诈了。对人民和部下仁义的刘备,对敌人是很不仁义的。

最后,来说下丧心病狂的董卓。此人在宫中专权,自说自话废了一个皇帝,惹得天下十八路诸侯共同要讨伐他。可就算这样,他还是不消停,要迁都。迁都之前,他把洛阳城里的几千个富人全部抓起来,拖到城外杀掉,没收他们所有的财产。还将洛阳城老百姓强行赶出城一同迁往长安,一路抢粮食,抓妇女,无恶不作。他临走洛阳城时,居然还放火烧掉整个洛阳城。董卓如此没有人性丧心病狂,失去民心,自己也没好下场。他死的时候,全城人民欢呼,高兴得像过年一样。哪怕曹操专权,他也没有过于残暴。所以曹操可以得十六个州,而董卓什么也不是。

《三国演义》不愧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人物故事精彩绝伦,值得不断深入地品鉴。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关于三国演义的歇后语最新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关公赴会一一单刀直入

关云长刮骨疗疮——苦无其事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关胜战李遣一·一大刀阔斧

关上门捉麻雀——看你往哪儿逃

观音菩萨的五脏——肚子泥

观音菩萨年年年十八——妙龄(庙灵)

观音请假——天知道

关云长剖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关节炎遇上阴雨天——老毛病又犯了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比喻非常凶恶,或大发脾气。)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人

(比喻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关着门踩高中医——只知道自己高

(比喻眼睛里只有自己,看不起别人。)

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观音的朋友——个个是神仙

观音庙烧香去——求人不如求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

全文共 671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暑假,我读完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从这本书中,我认识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做人的原则。

关羽,字云长,有着“武圣”之称,他教会了我忠诚。还记得那句古话吗?“身在曹营,心在汉。”曾经,曹操为了得他一员虎将,不知给了他多少的金银财宝、如花美女,也不知给了他多少兵器!但是,他始终没有被这些东西给打动。穿越历史的风尘,我看见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身影,看见了他眉间上的坚毅,感受到了他对刘备的那颗忠诚之心。

赵云,字子龙,他教会了我勇气。每当听见赵云的名字时,我便会想起他抱着阿斗,突破重围,险些让自己命丧黄泉的画面。他是那么的勇敢,不管对手是谁,有多么强大,他都无所畏惧。每当刘备遇难时,他总是奋不顾身地去相救,他总是把主公刘备的命放在第一位。我想,在三国时期,又有多少人能像他一样呢?

诸葛亮,字孔明,他教会了我要永远追求智慧。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各地都割据,大家你打我,我打你,打来打去,后来发生的赤壁之战是他帮助周瑜和孙权战胜了当时已经统一北方的曹操。如果不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没有他的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怎么可能草船借到箭,又怎么可能让周瑜和孙权加起来区区十多万兵力反败为胜,战胜曹操八十万大军,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呢?据说,世界上最聪明的犹太人,“为了使女儿嫁给学者,即使变卖一切家当也值得”,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追求智慧也应该是所有人类共同的追求。

《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人教会了我成长的道理。吕蒙教会了我要勤奋学习;张飞教会了我做人要豪爽;刘备教会了我要待人友善……《三国演义》这本书——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

全文共 707 字

+ 加入清单

每当我翻看《三国演义》之时,想象的时空隧道就会不由自主地随之开启,将我带到那一千七百多年前的金戈铁马、英雄辈出的三国乱世中去……

在这里,我仿佛见到了嫉恶如仇的猛张飞鞭打着罪不可赦、无恶不作的督邮;见到了一代枭雄曹孟德手持七星宝刀大义凛然地前去刺杀董卓;见到了倾国倾城的俏貂禅在王允宅中翩翩起舞时的回眸一笑;见到了大敌当前临危不乱、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正胸有成竹地排兵布阵;见到了那天下无敌的吕布于乱军之中大砍大杀……

这些赫赫有名的大英雄,有着各不相同的性格特点和人格魅力,无一不是我生活中的好导师。我从他们戎马一生的成败中吸取了不少宝贵经验,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关羽的“大意失荆州”令我懂得在人生中要虚怀若谷,不能取得了稍许成绩就骄傲自满;“张飞之死”令我懂得对下属不能太苛刻,更不能因为自己心情不好就随便拿别人出气,在发泄自己情绪的同时一定要顾及他人的感受;刘备“三顾茅庐”的例子令我懂得待人要诚心诚意,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我们付出的是真心,就一定会得到最好的回报;曹操“赤壁大败”则又让我明白不能太轻敌,骄兵必败的道理令我刻骨铭心……

在学习和生活中,这些道理也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老师表扬了我,我也绝不会自高自大、不可一世,反而会更加卖力学习,争取下次做得更好。自己某次考试的成绩考好了,甚至成为了班上的第一名,我也绝不会沾沾自喜、目空一切,反而会更加努力向上,力争更上一层楼。交了好朋友,我对他们决不会矫揉造作,而是以诚相对。待人处事时,我也绝不会冷若冰霜,而是热情周到……

这本书还教会了我很多其它的道理。“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相信这些道理将令我一生都受用不尽,也必将会在我的人生当中大显神威。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一《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500字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主要讲了吴、蜀、魏在激烈的征战中争夺天下,许多的英雄人物都不幸战死、病死,最后司马炎、司马昭统一了天下,创立了晋国。

在这本书中,我认识了很多身经百战和足智多谋的英雄,如刘备、关羽、张飞……,但印象最深刻的是常山赵子龙和诸葛亮。赵子龙是英勇无比,身经百战的大将军,在孙权和曹操十万大军的夹击下还是保护了刘阿斗,杀死了很多敌军,逃回了蜀国。不幸的是他没有和诸葛亮一起“六出祁山”,当时赵子龙病逝后,诸葛亮说了一句话,“子龙病逝就像断了我的一臂”。我也认为子龙的病逝让蜀国没有机会统一天下。

诸葛孔明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被请出了茅庐,协助刘备统一天下大事,他计谋多端,深谋远虑,他的病逝让人十分惋惜、悲叹,他的病逝让蜀国不能统一天下,但是人们铭记他的品德、智慧。杜甫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话表达出了对诸葛亮深深的追思。

最后,我觉得这本书非常好看,我还知道一首词,那就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否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首词是这本书的最好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高中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

全文共 1207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演义是一部既极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演义小说。当我初次翻阅这本书时,里面曲折的情节,血性的人物,丰富的内容,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动

乱的时代,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与特点。如果说红楼梦是柔情似水,那么三国必是刚柔并济的。

“两耳垂肩”,不仅说明刘备的外貌与众不同,更是暗示他日后必有所作为。我想两耳垂肩之人也是个有福之人,说明刘备不会这么轻易地被人害死。当我读到他被蔡瑁追杀到檀溪边时,也不禁为他捏了一把汗,谁知戏剧性的一面出现了,的卢马居然纵身一跃,神奇般地不仅保护了刘备,更是让刘备遇到了贵人。这是天意啊。正如司马懿父子眼看就要被大火烧死,老天偏偏下了一场大雨,让他乘机逃脱掉了。可见他命不该绝。此时暗示着蜀汉终将逃不了灭亡的命运。而此时的曹睿对于司马徽来说,杀了他等于捏死一只蚂蚁。所以后来曹睿听了谗言,对司马徽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更促使了司马徽篡夺他的皇位。一开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来的曹丕逼献帝退位,也给他做了“榜样”。每一个有雄心的人,都想日后能有所作为,恨不得全天下的人都匍匐在他的脚下。每一个有才能的人,都希望得到君主的重用。就连庞统这样一个具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也如此。如果他不是这样急切,有怎会疏忽敌人的埋伏,我想作为一个有军事才能的人来说,他不可能不知道地处险境最易受到袭击。正如诸葛亮所说,不了解天文地理的是庸才。而他绝不是个庸才,他只是一心想向别人证明自己。如果他还活着,蜀汉的结局恐怕要改写了。

每个人的经历都是这么的传奇,三国中有神奇色彩的要属诸葛亮了。“飘飘然有神仙之貌”的他第一次用兵就令关羽等人十分佩服,这也暗示诸葛亮最擅长用火攻。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火烧藤甲兵等。他能在自己进中原之前布好八阵图,日后困住陆逊。要不是黄彦昌指点陆逊,恐怕他到死都在琢磨怎么出去呢。一个八阵图相当于十万精兵,诸葛亮估计是神仙转世了,可是天妒英才啊。依我看庞统没有他那么旷然,司马懿没有他那么用兵如神,周瑜就更别说了。每一个想急于成功的人,往往更会有破绽。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又怎么测不出蜀汉的结局呢?他一死,蜀汉必将灭亡,那刘禅就是一个摆设,成天就知吃喝玩乐,被黄皓哄得团团转,真是烂泥扶不上墙,也难怪刘备最后会叫诸葛亮取代他了。而诸葛亮担心老是这么拖下去,不能完成国家大业。他呕心沥血,以至于积劳成疾。又因急于统一蜀汉,也促使他病逝。诸葛亮如果真篡夺了皇位,那他先前的功绩估计全部被抹得一干二净了,因为人言是可怕的,足以毁了人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来形容他再也不为过了。

三国里面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关于用兵的描写,里面的出其不意,掌握敌人的一动一态,兵法的虚虚实实,再随着谜团逐渐被揭开,我就像身临其境般,享受着里面的乐趣。那些计策又是如此的巧妙,使敌人不攻自破。这更是一场心理的较量,诸葛亮的空城计着实让我佩服,临危不乱,从容不迫,这是我们现代人处事时应当学习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五年级《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

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人中关羽,马中赤兔。”这描述的是一个忠将——刘备的弟弟关云长。

关羽这一人物是罗中最用力刻画的武将之一,《三国演义》中塑造的曹操——“奸绝”,诸葛亮——“智绝”,那么关羽就是“义绝”。

在故事中,关羽在刘备兵败投奔袁绍之时,关羽孤身一人为保护两位皇嫂,不得已投降,但对曹操有言在先:

第一,我和皇叔誓保大汉江山,如今我只降汉献帝,不投降曹操;

第二,要按照皇叔的俸禄发给我的两个嫂嫂,闲杂人等不能到其门口;

第三,一旦我知道了刘皇叔的去向,不论千里万里,我都去投奔他。

关羽的衣服破了,怎样也无法补救那个大洞,曹操见了,送了关羽一件新的,但他也只把它穿在里面。

在关羽的眼中,投降是可以变通的,但惟独他对汉朝之忠,对刘备之义,是永远不可更改的。关羽之义绝不是一般的义气,而是披肝沥胆、义无反顾,他的义比泰山还重,比生命还珍贵,禁得住人间的种种考验。

当然,我们要用现代的观点去理解、体会这个人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的忠,是忠于师长、忠于工作;我们的义,是守道义、讲信誉;我们的勇,是勇敢地面对挫折、敢于见义勇为;我们的气,是做人要有骨气、要有凛然之气。这,就是我通过这个人物领会的最大感想。

以上内容由提供,如果您觉得本站的信息还不能完美解决您的问题,可以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为您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最新三国演义读书笔记600字

全文共 806 字

+ 加入清单

小朋友,你喜欢《三国演义》吗?你看过《三国演义》吗?我喜欢《三国演义》,喜欢文中威风凛凛的英雄人物。《三国演义》中共描写人物1178个,有名有姓的就有1123个,其中有4人在文章中仅仅出现1次。

我最喜欢的是《草船巧借箭》这一章。诸葛亮和周瑜联合破曹操,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排兵布阵样样精通,聪明过人,周瑜十分嫉妒,总想除掉诸葛亮。

有一天,周瑜召集大家商议攻打曹操的事情,特意把诸葛亮叫来。周瑜对诸葛亮说:“马上就要和曹操交战了,水上作战,最需要弓箭,可我们的箭很少,请您在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吧!”

诸葛亮沉思一会,慢慢说道:“十天太长了!还有几天就要打仗了,三天吧,三天之内我负责造出十万支箭!”

周瑜大喜:“军中无戏言,请立军令状!”

诸葛亮二话没说,拿起笔立下了军令状!

第二天,周瑜派鲁肃去打听消息。诸葛亮一见鲁肃,就紧紧的握住鲁肃的手说:“先生救我!三天之内我如何能造出十万支箭?”鲁肃说:“我怎样才能救你?请快讲!”

诸葛亮说:“请借给我二十只船、六百名士兵,再准备一些稻草,我有妙用。还有,千万不要告诉周瑜!”

第三天,天刚蒙蒙亮,诸葛亮就叫上鲁肃一起去取箭,鲁肃惊问:“去哪里取箭?”“曹操的大营!”诸葛亮轻松地说。鲁肃吓得呆呆的坐在船上一动不动。

二十只船用绳子连在一起,上面插着草人,诸葛亮一声令下船队飞速向曹营进发。漫天大雾笼罩长江,船队到了曹操的水寨,士兵一起敲鼓呐喊,曹操不敢出战,忙命令士兵用箭将他们射退。曹营里万箭齐发,一会儿功夫,二十只船上的草人身上密密麻麻地布满了箭。

这时,太阳出来了,大雾慢慢散去,诸葛亮命令快速返回,并叫士兵高喊:“谢谢丞相借箭!……”

十万支箭整整齐齐的摆放在岸边,周瑜看得目瞪口呆,心中长叹:“气…死…我…了!!”

诸葛亮用自己的智慧,巧借了十万支箭,气得曹操仰天长叹,惊得周瑜目瞪口呆。他的才干令大家佩服!他的事迹被人们称赞!“诸葛亮”这个名字成了智慧的代名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读《三国演义》有感800字

全文共 808 字

+ 加入清单

话说三国,各路英雄豪杰,不胜枚举。要论其中翘楚,非诸葛孔明莫许。作为诸葛“半仙”的铁杆粉丝,他的英雄事迹我可以说上三天三夜!可你若认为我今日是为了“吹捧”偶像的无双智谋,那可就失算了。预知详情如何,且听我慢慢道来。

镜头回放——与亮同行

冬霭沉沉,四面大雾环绕,曹营诸将尚在酣睡之中。忽然,只听擂鼓之声犹如天雷滚滚,从江上传来。曹操大惊,乃知蜀吴联合来犯,忙召弓箭手速速赶来,万箭齐发。不料诸葛先生早有准备,命草船一面受箭后立马调转方向,让另一面船身也来受箭,待草船“借”满箭后,喊过一声“多谢曹丞相!”便欣然离去。望着满载而归的诸葛亮,望着眼前如期而至的十万之箭,本想借机陷害诸葛亮的周瑜自叹不如。

气度不凡——可敬可叹

初读《草船借箭》,我只觉诸葛先生是位神机妙算、临危不惧的谋士。可在反复咀嚼这篇课文后,我逐渐对诸葛亮这位英雄有了别样的看法——气度不凡。想那诸葛亮何等聪明,岂不知周瑜对他有谋害之心。但他并不揭穿周瑜,而是将计就计,把自己的实力展现给周瑜。而且在借箭成功之后也未曾骄傲,借机打压周瑜,而是以大局为重,联合周瑜合力抗曹,可见诸葛先生气度之宽广。

退而结网——身体力行

诸葛先生有此等气度,我作为他的铁杆粉丝若只知不学,那岂不失职?暑假如期而至,我与弟弟闲来无事各自随性作画,起初我二人有说有笑,但不知怎的,弟弟的眼中流出泪珠,口里也渐有呜咽声,我简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于是上前一看——原来弟弟作画的本子乃我的暑期作业。估摸着因为上回表妹在我的字帖上作画被我狠狠训了一通,弟弟意识到自己也“闯祸”了。我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认认真真完成的假期作业被弟弟弄得一团乱,气不打一处来。刚要开始我的“河东狮吼”,一个念头跑进了我的大脑:诸葛先生知晓周瑜要陷害他,他也不生气、不计较,我的偶像有气度我也得有,更何况弟弟用铅笔作画,擦掉也不是件难事。如此想着,我便抱起弟弟帮他擦干眼泪……

气度,让英雄更显魅力,也让我更具胸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我与《三国演义》的故事作文500字

全文共 524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第一次踏上书的阶梯是在我2岁时。我2岁时还不识字,但我可以听懂很多句子。与冰心老人惊人的相似我第一次听的故事也是《三国演义》,不过冰心是舅舅给读,我是听评书听完的。

因为《三国演义》是我接触的第一本书,所以我对它情有独钟,尤其是曹操,书中说他很阴险,但从内容来说也没有体现出他有多阴险。我觉得他只是有很强的谋略,个人情感表现的太强烈了,比如有时他就不能控制自己争强好胜、愤怒的情绪罢了。不过与他这样的人在一起工作,打天下确实很危险,随时有可能送命。

我对曹操一生的经历很是好奇,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地转移了我好奇的朝代。前年,妈妈给我买了一部讲春秋战国的书,而书后则推荐另一套书《卑鄙的圣人~曹操》,这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回忆,我马上让妈妈给我买了这套书。书很快就到了,我终于能了解曹操了。一口气看完后,我明白了三国的真正内幕。原来阴险的不是曹操,而是《三国演义》中描写很憨厚的刘备,他一投再投,靠投靠别的势力起了家。按理来说他是最阴险的,不过可能因为他的样子比曹操好看,人们的印象中他比曹操好吧。

三国的例子让我明白了,人们眼中看你是好人比你干了什么实事都要强。但是我宁可做干了实事不被人认可的曹操,也不做刘备这样的小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三国演义》个人读后感

全文共 498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华历史长河中,诞生了不少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么多书中,让我情有独钟的是《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明代的罗贯中写的,这本书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一百多年的历史风云,但全书不能当历史书来读,而是小说。《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它的思想内容十分复杂,融合了传统、官方、民间与作者个人的各种思想。

此书中的人物性格极其丰富,如三绝之首的智绝诸葛亮,未出山已通晓天下大势,人称“卧龙先生”,活时的东吴招亲,大唱空城计中,锦囊妙计都大有用处,死后甚至也有马岱杀魏延,死诸葛亮吓走活仲达之事。

曹操则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军事家,不择手段,生性多疑,但他确实是一名成功人的政治家,可谓是“古往今来奸雄中的第一奇人”。

此书中的很多情节也很生动,三英战吕布的精彩,赤壁之战的巧妙……这一切都会让你爱上这本书,中间有一章写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后听到刘备在哪,立马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中途过五关斩六将,危险重重,最后与张飞古城相遇,仅仅通过这个故事,就使人为关羽的忠诚和义气而感动。

这本书里还有更多的精彩,等着你慢慢去挖掘,细细去品读,领略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读《三国演义》有感450字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趁着放寒假,我看完了《三国演义》。一次次勇与力的互搏,一回回谋与略的较量,令人回味无穷,感慨万千。

《三国演义》围绕着汉室宗亲刘玄德展开。刘玄德虽为皇亲国戚,却十分贫穷,靠贩卖草鞋为生。二十几岁的时候,黄巾起义,刘玄德与同想为国效力的关云长和张翼德结为兄弟,斩黄巾除董卓,收了常山赵子龙后又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孔明,在这些文臣武将的帮助下,他打出了一片天地,与东吴孙权、北魏曹孟德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势。

看完了书,我最佩服的当数皇叔刘玄德。其实刘玄德并不厉害,空城计他绝对使不出来,让他上战场领兵作战,他也不会打。但为什么他还是经常能赢呢?关键就在这两个字:仁义。因为他仁义,赵子龙才会死心塌地地跟随他;因为仁义,诸葛孔明才肯出山,为他出谋划策;因为他仁义,那么多平民百姓才这么信任他,这么支持他。他的仁义,弥补了他的一些缺陷。使他在诸雄争霸的时候也能异军突起,匡扶汉室,登上王位。

如果刘玄德不仁义,那么他或许也不会得到那么多猛将与谋士,他只会像一个草芥百姓一样,看着孙权与曹孟德对决,也不会那么出名,那么脍炙人口了。如此看来,仁义,真乃得天下之关键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三国演义读后感与人物赏析

全文共 1200 字

+ 加入清单

传统文化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如果我们缺少传统经典,就等于削弱了民族之魂。而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教育的一部分,还能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和道德感。名著《三国演义》中“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洒脱尽是世间独一无二的个性。足够能引起读者的仰慕和向往。《三国演义》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的政治军事斗争,大概分为黄忠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上演了一幕幕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三国演义》成功地刻画了“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瑜,“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曹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以及桃园结义的刘、关、张等典型人物形象,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国演义》中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他的一句名言“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令人毛骨悚然,如此引来千古骂名。事实上却有些人也喜欢曹操,这归功于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正是这种心怀大志,积极进取的精神使得曹操能从乱世之中脱颖而出,建立统一北方的丰功伟绩,才有了世人对他的钦慕,和对待生活的态度。然而他不仅雄才大略,而且爱惜人才,能打破世俗观念,不计较个人得失。“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长歌行中曹操求贤若渴,尊重贤士的肺腑之言。如此尊重贤士的首领,总是让人心头一暖,归属于他的帐下。他的志气,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爱才给曹操赢得了极大的关注度。

诸葛亮人称“卧龙”,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精通兵法战术,志向远大,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德为人们所敬仰,被誉为“千里良相”,刘备爱才心切,恳求诸葛亮帮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联孙抗曹,大败曹军于赤壁,夺占荆、益二州,形成三国鼎立之势。就在刘备攻打吴国时,损兵折将,退守白帝城,在临死前嘱咐诸葛亮,如刘禅成器就辅佐他;如他烂泥扶不上墙就取而代之,帮他攻下这天下。“受任于败兵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尽全力辅佐刘禅。一篇《出师表》诚挚动人,感人至深。深刻表达了对君主的忠诚,在百军之际他没有放弃刘备给他留下大业,毅然接过了重担而毫无怨言。

《三国演义》中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液,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存在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意识当中,我们每一天所经历的的事物中,往往都具有或深或浅的文化意蕴,布满点点滴滴的文化痕迹。而《三国演义》的文化在于精神的传承。曹操的心怀大志,积极进取,不计较个人恩怨,尊重贤才人士;诸葛亮对君主的忠诚,责任感和对汉室的热爱;性格清高,但却淡泊名利的情怀,让我们了解到民族的经典,不仅提高了个人的生活品味和审美情趣,提高了个人的素养和鉴赏能力,而且让人的品格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得到完善。

梁启超先生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之进步”。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传承民族文化传统的主力军,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把传承民族文化传统作为己任,挑起重担,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我看《三国演义》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244 字

+ 加入清单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一部气势恢宏的历史文学作品,将东汉末年至晋朝初立的历史加工润色,以文学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荡气回肠的战争画面,读来使人拍案叫绝,也带领着我不知不觉地走进历史长河,追寻古代英雄人物的足迹。

先来说说书中那些性格鲜明、风格迥异的人物。仁义的刘备、忠信的关羽、勇猛的张飞,以及足智多谋又鞠躬尽瘁的诸葛亮,自然是作者浓墨重彩刻画的英雄,令人心生敬佩;而像曹操这样的人物,作者也并非只是单方面、单角度地描绘人物形象。作者除了运用语言、动作、外貌描写,还常常结合故事情节来彰显人物复杂的形象。曹操虽被称为奸雄,但他伐董卓、占吕布,与刘备煮酒论英雄,心怀天下大志,能文能武,气度非凡。再如司马懿,以其“隐忍”的本事“熬死”了诸葛亮,又耐心地等待曹操、曹丕和曹睿相继去世,在此期间慢慢积攒自己家族的实力,再配合装病的“神技能”,消除曹爽的戒心,然后把曹爽给端掉,助自己子孙完成篡权大业,足见其狡猾的“智慧”和深藏不露的行事风格。也正是因为英雄枭雄君子小人,各路人马明争暗斗、各方势力此长彼消,造就了复杂冲突的人物关系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发展,才使得《三国演义》如此精彩纷呈。

接着,就不得不提那些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了。且不论那激烈、逼真、扣人心弦的打斗场面,单单是看似寻常的讨论战术、策略与实施计谋的情节,也都往往是一波三折、处处充满着悬念和智慧,读起来令人手不释卷。如赤壁之战一回,庞统献连环计,佯装投奔曹营,并向曹操“献计”,说服魏军水师把船用铁链连起来,这样便与周瑜的火攻战术呼应了。看到这里,我暗暗叫好,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后文。这便是《三国演义》的魅力所在,一旦看了开头便欲罢不能,恨不得一口气读完。

品读《三国演义》,我不仅沉醉于文字的酣畅淋漓与情节的精妙构思中,而且了解到许多历史掌故的由来,也更好地理解了不少古诗名句背后的含义以及诗词作者的思想情怀。例如,唐代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就与巧借东风、火烧连营以及大乔小乔嫁给孙权、周瑜的故事有关,让人禁不住对历史的机缘巧合以及天时地利人和各种因果关系浮想连翩;至于宋代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里那句“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看了《三国演义》才知道那匹的卢马(也就是刘备当年的座骑)到底有多厉害了,那马何止是速度飞快,而且异常机敏应变,简直就是刘备的保护神!我猜想,作为一代名将的辛弃疾是多么渴望能够象当年的刘备那样,广招天下英雄、驰骋千里疆场,去实现自己的爱国理想与远大政治抱负!

三国时代早已湮灭在遥远的历史长河中,但是《三国演义》却是代代相传、经久不衰。捧读《三国演义》,我仿佛亲耳听到了那远去的鼓角争鸣,亲眼看见那桃园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连营的一幅幅画面,历史不再是一堆干涩的文字、一段无根的浮梦,三国时代那些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事如此清晰地展现在我的眼前,让我不禁唏嘘感慨,并由衷地佩服中国历史的博大深厚和中国古典文学的独特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高中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

全文共 980 字

+ 加入清单

欢迎来到我思想中的三国世界。《三国演义》这本名书不用我说,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吧!这本书中的人物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如:张飞,他虽然武艺高强,但是有勇无谋。但能让许多能人贤士辅佐的人却只有他们:曹操、刘备、孙权。

他们三人有一个相同的特点:看重人才。

关羽为保护刘备的夫人而假装向曹操投降,曹操为留关羽为己所用而用金钱美女诱惑他。曹操知道关羽这人有情有义、这对他没有用,但他也要试一试。在关羽离开曹操而要返回刘备身边时,曹操并没有下令让人追杀关羽。曹操知道即使留不下他,也不能去杀他。其一,关羽是人才,曹操很欣赏他,也希望有像关羽这样的人为自己办事;其二,曹操想借“留关羽”这事来告诉能人之士“他的求贤若渴,和他怎样对待能人之士。

刘备的求贤之事,最着名的就是我们常听到的“三顾茅庐”。诸葛亮为看看刘备是否诚心请他出山才多次为难刘备,刘备下定决心要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出山不仅是因为刘备的诚心,而且是因为刘备仁德、礼贤下士、为人谦和。

孙权善于任用贤人,如:吕蒙,孙权知道吕蒙在沙场上屡建奇功、有用武之地,孙权知道吕蒙的才能不仅如此,倘若让他读书,他一定能充分发挥他的才能。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好好读书”,果然,吕蒙的知识、见解有所提升,在沙场上善于用兵。

如果要我来评价他们三人谁谁最坏?就我个人而言,曹操、刘备、孙权他们三人中——没有、也没有最坏。倘若他们不在战争时代,他们可能会保卫国家。但他们偏偏在战争时代,曹操为了实现他的抱负而发动了战争;刘备为了维护汉朝的统治而建立了军队;孙权为了保护父兄留下来的祖业而训练军队、不受侵略。

之后,他们三人先后建立属于自己的帝国。但是,他们建立的帝国最后成司马家族的江山。曹操、刘备、孙权他们三人都意识到“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但他们的后代子孙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魏国的最后一代君主魏元帝曹奂手中无实权,由司马炎控制;蜀国的最后一代君主孝怀皇帝后主刘禅,刘备死后,刘禅依靠诸葛亮帮他处理朝政,诸葛亮等贤臣死后,他昏庸无道、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宦官黄皓乘机取宠弄权、结党营私、朝政日非,魏国分三路进攻,最终蜀国灭亡;吴国的最后一代君主吴末帝孙皓,孙皓初立时,下令抚恤人民、开仓振贫、一时被誉为令主,但是,孙皓很快变得粗暴骄盈、暴虐治国、又好酒色,从而导致民心丧尽,西晋伐吴,吴国无力抵挡、最终吴国灭亡。

正所谓:一步走错,满盘皆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精选

全文共 1049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演义》一书,受益匪浅。《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

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现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篡了汉。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

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操还是个实干家,曾经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全文共 831 字

+ 加入清单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这是三国演义的大概内容。但其独特的内涵和姿态各异的人物形象确是千古的佳话。

初读三国我只知江山破碎,豪杰辈出,结盟立誓,谈笑风生,让我如此向往,如此痴迷。且看关公温酒斩华雄,张飞长坂震曹兵,子龙单骑救主。荡气回肠,仿佛历历在目。再读三国,我只知英雄悲剧处让我心酸,白帝托孤,一时的大意断送了整个国家的前程。诸葛武侯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撑起一个国家,一片江山。

邓艾翻山越岭,来到了蜀国的腹地,却见诸葛武侯碑: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士争衡,不久自死。可见他料到了未来之事,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我觉得他悲剧的地方让我伤感。出师未捷身先死,没能看到国家的繁荣,令人可悲。寇第斯曾说:“书籍乃世人累积智慧之不灭明灯,”读三国,就时刻能感受到它的光辉带来的温暖,它字里行间蕴含着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读三国,让人深刻体会到它透露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匡扶社稷,兼济天下”的思想。这种思想与我内心深埋的理想交织、碰撞,产生共鸣,激荡出串串亮丽的火花,鼓励我为实现生命的价值而拼搏、前进……当我第三遍读三国时,我发现每个人身上都蕴含许多哲理,吕布的有勇无谋,见利忘义。即使他武功再怎么高强也绝对比不上关云长的忠义两全。曹操的从谏如流,求贤若渴奠定了他一统河山,号令天下的地位。

姜维的身先士卒,鞠躬尽瘁一统河山的宏伟志向,维持了蜀汉的江山。刘禅的无能却断送了这一切切的一切。看来贤明的君主永远比掌握大权昏庸的君主强。纵观历史长河,唯有任用贤才,远离小人,方可以使国家经久不衰,国泰民安。问何人仰天长笑,嗟叹历史,追逐日月,在书中探寻那不安的历史。千万读者此时定和我有一样的感觉,品三国战火,尝人间心酸,叹英雄早逝,恨未逢乱世,纵使一刀被斩,纵使尔虞我诈,也可驰骋战场,领略豪情壮志。

三国作为我们崇拜的对象,作为我们茶余饭后的佳话,已流传千古。现在更有易中天品三国,带我们区别小说与现实的差距,无论怎样,这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将会永留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