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文人自古多相轻 下一句(汇总20篇)

傲视群雄是一种兼济天下的绝对自信。小编收集了文人自古多相轻 下一句,欢迎阅读。

浏览

6070

作文

42

做文明文人的一年级

全文共 824 字

+ 加入清单

礼貌礼仪是什么?礼貌礼仪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困难时的热情帮忙;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见到老师时热情的问候;是不留意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是看到有人随地吐痰时的主动制止,是在公共场所不大声的喧哗。礼貌礼仪是一种品质,礼貌礼仪是一种修养。

礼貌礼仪是人类进步的标志,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盏明灯。礼貌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没有了礼貌,我们就失去了做人的根本,我们的生活也就失去了光彩!

礼貌礼仪包括礼貌、礼节、仪表、仪式。不但表此刻对人的尊重,还表此刻对社会秩序、文化秩序的尊重。礼貌礼仪既是人们外在的言谈举止的表现,也反映了人们内在的气质。在日常生活之中,礼貌礼仪随处可见,在深圳这个礼貌的都市里,更需要礼貌的礼仪!

中国有五千年灿烂的文化,素称礼仪之邦。我们的祖先也以礼貌着称于世,在世界礼貌的长河里,我们是现代礼貌的使者!

礼貌礼仪要从我做起,从此刻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个动作做起。说礼貌话,做礼貌人。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以礼貌的行为来规范,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礼貌礼貌,诚实守信,学会关心,学会合作,让礼貌礼仪之花在我们的校园里处处盛开。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期望,肩负着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历史使命。育人为本,养成为先。要建设礼貌的社会,就务必的从我做起,让礼貌礼仪之花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我经常看到,有的同学不注意个人卫生,丢三落四,上课不遵守纪律,下课乱跑乱闹……难道这些就是很礼貌的行为吗?“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礼貌的礼仪将会使我们的家园更加的完美,将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的和谐!!

同学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携起手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吧,让我们的校园成为礼貌的天堂,让我们的深圳天更蓝,水更清,道路更清洁,环境更优美……

让礼貌礼仪伴随着我们一齐健康成长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作文700字

全文共 738 字

+ 加入清单

推开心灵的窗户,遥望彩霞满天,来到盛唐两宋的时代,文人骚客,先贤圣哲们,纷纷传来人生的追求,犹如暗夜的明灯,应领着我前行。

刘禹锡在仕途失意后,被贬到安徽,但他毫不在意,寄情于山水,知县知道后,为了教训他,将其住房面积减半,但他看到新居那里依山傍水,岸柳婆娑,写下了“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这副对联,知县看到后又将其迁到仅容一床一桌一椅的陋室中,但他依旧不改初心,身居陋室,却感“何陋之有”,写下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千古名句,他不做追名逐利的鸢,不做目光短浅的鼠,有着高尚的情操。仁为先,德为首,这是他的追求。

“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的周敦颐身处世俗时,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清涟而不妖”,他不像“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身处世俗选择了做隐士,而是直面世俗,选择了仕途之路,在仕途之路上“中通外植,不蔓不枝”,以其洁身自好,报效国家。清廉正直,这是他的追求。

本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清照,却因国破家亡而“凄凄惨惨戚戚”;本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的清照,却因奔波思念,而“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尽管她是“九万里风鹏正举”经天纬地之才,但终究还是“学诗谩有惊人句”;尽管她“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但终究还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但是,她用一颗滚烫的追求的心直面困难,不畏颠沛流离,不惧千辛万苦,不怕苦难重重。心向光明,这是她的追求。

巴里摩尔曾言“要是一个人还有追求,他就没有老,直到后悔取代了梦想,一个人才算老。”刘禹锡的仁为首,德为先,周敦颐的清廉正直,李清照的心向光明,都经引领着我前行。我们不能少了心灵的耕耘,不能少了精神的追求,我们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携手追求,走向生活,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古代文人绰号的由来

全文共 1056 字

+ 加入清单

文人都有着自己的不同,都有着自己的另类,你知道他们绰号由来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代文人绰号的由来,希望对你有帮助!

宋朝词人贺铸写的《青玉案》一词中,有“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用三种景物比喻愁思多,极为著称,因此,贺铸得了一个典雅的绰号:“贺梅子”。词人张炎写的《解连环》一词中,有“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人们都称张炎为“张孤雁”。另外,张炎写有《南浦》一词来歌咏春水,其中有“荒桥断浦,柳阴撑出扁舟小。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芳草”的句子,写景如画,唱绝古今,人们又称张炎为“张春水”。

诗人鲍当在河南做官时,写有《孤雁》一诗:“天寒稻粱少,万里孤难进。不惜充君庖,为带边城信。”许多人大为赞赏,并给鲍当起了一个绰号“鲍孤雁”。谢逸写有三百首《蝴蝶》诗,其中的佳句有“狂随柳絮有时见,舞入梨花何处寻”、“江天春晓暖风细,相逐卖花人过桥”。人们称谢逸为“谢蝴蝶”。北宋的翰林王观写有《清平乐》词:“黄金殿里,烛影双龙戏。劝得官家真个醉,进酒犹呼万岁。折旋舞彻《伊州》,君恩与整搔头。一夜御前宣住,六宫多少人愁。”当时的太后读了,说这首词是在亵渎皇帝宋神宗,就将王观罢职,于是,人们称王观“王逐客”。

北宋的寇准被封为莱国公,却无田园房舍,当时的诗人魏野写诗说:“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魏野因此得了一个绰号:“‘无地起楼台’相公”。乔子旷写诗比较生僻,人称“孤穴诗人”。杜默作诗总是凭空捏造,不讲韵律,于是,后世称凡事由臆造而无所本者为“杜撰”。

明朝的袁凯写诗道:“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见应稀。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赵家姊妹多相忌,莫向昭阳殿里飞。”人们称他“袁白燕”。

清朝的吴绮写有“把酒祝东风,种出双红豆”的句子,传诵一时,人们称他“红豆词人”。吴修龄写有“雁将秋色去,帆带好山移”的橘子,人们称他“吴好山”。扬州的张哲士在《咏胭脂》一诗中写道:“南朝有井君王入,北地无山妇女愁。”人们称他为“张胭脂”。管水初写有“两三点雨逢寒食,廿四番风到杏花”的对联,人称“管杏花”。鲍以文写有“一匝人间夕又朝,晚来依旧满闲寮。疏分霜叶秋容淡,细点征帆别思遥。淡淡欲随城角尽,明明还带酒旗摇。迷藏惯匿西楼影,不似春愁不肯消。”人称“鲍夕阳”。乾隆年间,王苹写有“乱泉声里才通屣,黄叶林间自著书”的诗句,被人们称为“王黄叶”。

文人写诗作文,能有佳句传世,并以此得到有趣的绰号,也称得上是人生中的一大快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山水与文人

全文共 588 字

+ 加入清单

山水是大自然的画,挂在那里,一挂就是几千年;画前的文人是历史的笔,望着画,望着望着就把自己溶进了画中……

有的山雄伟,拔地而起,高耸入云。远远望去,山腰间云雾环绕;站在山脚,极力仰视山顶,望到云层遮住视线。

有的水激荡,或渲泄成瀑布或奔涌成河。瀑布一落千丈,粉碎石块撞到悬崖底,溅起万千水花;江河浩浩万里,奔腾不息,汇入汪洋。

有的文人向往这些山水的豪迈大气,他们为山水称颂,于是有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气度,有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情怀……他们融入山水,于是有李白有“写万里黄河”的胸怀,有“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的感叹……

有的山青翠连绵。汲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养万物之天年,一座又一座接连起伏,构成锦绣山川。

有的水明净秀美。从地下浸出,流动着甘甜,汇成小溪,在山间嬉戏;流入湖泊,静静地倒映周围美景。

有的文人喜爱这样的山水。青山绿水显得那样和谐迷人。于是有陶渊明“见南山”的悠然,有王维“鸟鸣涧”的幽静……他们痴迷于这样的山水,于是有白居易吟唱:“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有朱熹喜悦的探求和发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山是骨架,水是血肉,山水相互融合展现出人间美景;山水养育了文人,文人滋润了山水。

哪里有山水,哪里就有文人的向往;哪里有文人,哪里就有山水画。

山水依旧挂着,画前站着文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荷花对文人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在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中,据说晴雯死后变成芙蓉仙子,贾宝玉在给晴雯的殁词《芙蓉女儿诔》中道:“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虽然后世的红学专家们都认为这不是过作者借咏晴雯之名而赞黛玉之洁,不过无论如何荷花总是与女儿般的冰清玉洁联系在一起的。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酒与文人的不解之缘作文800字

全文共 815 字

+ 加入清单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大文人,他们都与酒之间有着不解之缘。文人们写酒文,抒酒情,名家名篇,千古渊源不断。酒在文中,文在酒中,在文与酒的历史长河中,演绎着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李清照与酒有着不解之缘。

出生于书香世家的她,自幼受父母熏陶,勤习古词诗文,研习百家经典。一次到郊野游玩,她在溪亭饮酒直到黄昏,醉酒驾船找不到归路。后来,她时常想起这段美好经历,于是秀笔一抖,一首《如梦令》脱口而出:“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一时间,这首小令像是一阵清风掠过平滑的湖面,在京城荡起了层层涟漪。十六岁的李清照初试文墨,竟一鸣惊人!

孟浩然与酒也有不解之缘。

孟浩然善饮酒,却从未在诗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更多的是让酒香氤氲在诗行中。从他的诗中散发出的酒香弥漫千余年,依然如此强烈。

有一年秋天,一位朋友请他去家中饮酒,他欣然前往。江南的秋天如同暮春,风轻云淡,草色凝碧。一路欣赏风光,不知不觉已来到了朋友的村头。小菜已摆上桌,酒杯已斟满。喝到痛快时,他诗兴大发,取来笔墨纸砚,写下了《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主客二人开怀畅饮,闲谈家常,一派田园风光,充满无限乐趣。

李白也与酒有不解之缘。

他是诗歌王冠上一颗最耀眼的明珠。然而,即使是高唱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谪仙人,也有遭遇挫折、困顿失意的时候。他之所以爱酒,很大程度和失意有关。他曾怀着建功立业的梦想来到长安,然而,他的雄心壮志在这个城市中落了空。这让年轻的气盛的他感到无比失落。但他似乎永远都不会沮丧太久,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茫然都是暂时的,美好的一天总会到来!

文人与酒的故事,正印证了李白的诗:“惟有饮酒留其名”。文人与酒,总是有不解的情缘,更有不解的情怀。在诗情诗意、酒情酒意的历史中,人与酒、酒和诗,烁烁生辉……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文学常识分享之古代文人绰号趣事

全文共 1008 字

+ 加入清单

宋朝词人贺铸写的《青玉案》一词中,有“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用三种景物比喻愁思多,极为著称,因此,贺铸得了一个 典雅的绰号:“贺梅子”。词人张炎写的《解连环》一词中,有“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人们都称张炎为“张孤 雁”。另外,张炎写有《南浦》一词来歌咏春水,其中有“荒桥断浦,柳阴撑出扁舟小。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芳草”的句子,写景如画,唱绝古今,人们又称 张炎为“张春水”。

诗人鲍当在河南做官时,写有《孤雁》一诗:“天寒稻粱少,万里孤难进。不惜充君庖,为带边城信。”许多人大为赞赏,并给 鲍当起了一个绰号“鲍孤雁”。谢逸写有三百首《蝴蝶》诗,其中的佳句有“狂随柳絮有时见,舞入梨花何处寻”、“江天春晓暖风细,相逐卖花人过桥”。人们称 谢逸为“谢蝴蝶”。北宋的翰林王观写有《清平乐》词:“黄金殿里,烛影双龙戏。劝得官家真个醉,进酒犹呼万岁。折旋舞彻《伊州》,君恩与整搔头。一夜御前 宣住,六宫多少人愁。”当时的太后读了,说这首词是在亵渎皇帝宋神宗,就将王观罢职,于是,人们称王观“王逐客”。

北宋的寇准被封为莱国公,却无田园房舍,当时的诗人魏野写诗说:“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魏野因此得了一个绰号:“‘无地起楼台’相公”。乔子旷写诗比较生僻,人称“孤穴诗人”。杜默作诗总是凭空捏造,不讲韵律,于是,后世称凡事由臆造而无所本者为“杜撰”。

明朝的袁凯写诗道:“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见应稀。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赵家姊妹多相忌,莫向昭阳殿里飞。”人们称他“袁白燕”。

清 朝的吴绮写有“把酒祝东风,种出双红豆”的句子,传诵一时,人们称他“红豆词人”。吴修龄写有“雁将秋色去,帆带好山移”的橘子,人们称他“吴好山”。扬 州的张哲士在《咏胭脂》一诗中写道:“南朝有井君王入,北地无山妇女愁。”人们称他为“张胭脂”。管水初写有“两三点雨逢寒食,廿四番风到杏花”的对联, 人称“管杏花”。鲍以文写有“一匝人间夕又朝,晚来依旧满闲寮。疏分霜叶秋容淡,细点征帆别思遥。淡淡欲随城角尽,明明还带酒旗摇。迷藏惯匿西楼影,不似 春愁不肯消。”人称“鲍夕阳”。乾隆年间,王苹写有“乱泉声里才通屣,黄叶林间自著书”的诗句,被人们称为“王黄叶”。

文人写诗作文,能有佳句传世,并以此得到有趣的绰号,也称得上是人生中的一大快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文人中的异类,正统文化的放逐者

全文共 1421 字

+ 加入清单

柳永年轻时踌躇满志,应试科举,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 初试落第,愤慨之下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写道:“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本是书生意气,本是发泄牢骚和不满,但柳永的词太火了,一写出来立马广为传唱,传到宫里,传到皇帝耳朵里去了。及到后来,柳永科举进第,进士放榜时,仁宗一句:“既然想要‘浅斟低唱’,何必在意虚名”,“且去填词”,遂刻意划去柳永之名,皇帝不买他的帐,自此柳永仕宦的道路被彻底堵死了。他天涯羁旅,一头扎进勾栏瓦肆之间,开始了他饮酒狂歌空度日,朝朝楚馆,夜夜秦楼,依红偎翠,浅斟低唱的日子,并自号“奉圣旨填词柳三变”。

百年之后,唐伯虎步了柳永的后尘,因口出狂言,走上一条不归路。弘治十一年,南京应天府举行乡试,十八岁的唐伯虎在考试前的一次酒宴上,当着平生关系最好同为“江南四大才子”的另三个人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的面,成竹在胸地说:今科解元舍我唐寅,更有何人!他果然不负众望,在这次乡试中,考得第一名,成为应天府的解元。唐伯虎蟾宫折桂,应天府无人不知,江南地无人不晓,当时人都叫他唐解元。

弘治十二年,唐伯虎赴京参加会试,满腹才华的他满以为自己定可以名标金榜,扬名天下,他的目标已不再是考中一个小小的进士,他将挑战自古以来读书人的最高荣誉——连中三元!可是命运有时候是很残酷的。

赶考期间,他获邀与江南巨富、前科举人徐经(徐霞客曾祖父)结伴赴京参加会试,二人终日高头大马往来,颇为高调。会试结束后,众人在客栈里七嘴八舌的议论谁能够夺得会元,唐伯虎意气风发之下口无遮拦说出了一句话:“诸位不要争了,我必是今科会元!”。以江南名士自居,天纵逸才的唐伯虎自恃才高,狂妄自负,完全没想到这句话被有心人利用,引来杀身之祸,断送了大好前程。

在这一年的会试中,考官出了一道让人十分费解的题目,据说当年几乎所有的考生都没能找到题目的出处,还有人只好交了白卷,只有两份卷子写出了完美的答案。这两份卷子的作者一个是唐伯虎,另一个就是徐经。看起来似乎没什么问题,答出来说明你才华横溢,答不出来说明你水平不够,可关键是,唐伯虎说那句话的时候,成绩还没出来,你怎么就能提前预知呢,更何况听他说那句话的不再是他的好朋友,而是他的对手和敌人。很快,江阴巨富徐经花巨资贿赂考官并购买试题一事被人告发,唐伯虎参与其事,以合谋舞弊的罪名被牵连下狱。科场舞弊和如今的高考作弊一样,性质很恶劣,后果很严重。会试舞弊,虽不至于脑袋搬家,但亦属触犯刑律之重罪。此事引起了皇帝的关注,经过审理,案件内部判决如下:

主考官礼部右侍郎程敏政:合谋作弊查无实据,但其仆人确系出卖考题给徐经,失察行为成立。结论:勒令退休。

江阴举人徐经:购买考题查实,作弊行为成立。结论:贬为小吏,不得为官。

吴县举人唐寅:……。结论:贬为小吏,不得为官。

给事中华:胡乱告状,所言不实。结论:贬官。

可笑的是告状的人被判胡乱告状,所言不实,被贬官。而被告的人也同样罪不可恕。《明史》中隐隐提到这是一场冤案,有人看上了主考官程敏政的位置,于是唆使他人诬告他接受江南举子徐经重贿,然后泄露考题给徐经。唐伯虎与徐经结伴而来,未免有瓜田李下之嫌,加上其他人的诬陷,于是有此牢狱之灾,徐经、唐伯虎不过是这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但从此,唐伯虎晋升仕途的门被关死了,高居庙堂的梦彻底碎了,他耻于为吏,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于是遍游名山大川,迷恋青楼柳巷,开始他日日饮酒,夜夜笙歌的放旷不检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做文明文人的一年级

全文共 749 字

+ 加入清单

电视上有一条公益广告说的好啊:“礼貌就在我们心中,我们就会在生活中不经意的流露着。有时,多一个手势,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体谅;多一点耐心,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关爱;多一些分享,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温暖。”古往今来,我国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或许,有的时候,礼貌将会伴随着你一生!

提起礼貌礼仪,我便想起了前几天我搭公车时的情景:

车上全是年轻人,还有一个年龄比我小的小弟弟。

这时,一位老爷爷上了公交车,那位老爷爷站了许久许久,但是,也没有一个人起来让座。沉默了几分钟,最后有人让座了出乎意料的是――居然是那个年龄比我还小的小弟弟,他有一对水灵灵的眼睛,穿着一套白色的校服:“老爷爷,你坐吧!”说完,便把老爷爷扶到座位上。老爷爷感激地说:“谢谢你啊,小朋友!”“不用谢,这是一个少先队员就应做的!”乘客们都向小弟弟投来了赞许的目光。而我,真对不起胸前的这条红领巾,作为一个少先队员。

从那时起,我一见到长辈都懂得让座了。

这不,昨日我和妈妈上街时,看到两个小妹妹想扔香蕉皮较小的小妹妹说:“姐姐,我们就应扔去哪儿啊?”较大的妹妹说:“笨,扔到地上不就行了!”“但是,会被别人发现的!”“那我们就偷偷扔掉!”随后,她们俩随地扔掉了香蕉皮。突然一个长得挺俊秀的男青年走了过来,拍了拍他们的肩膀;‘小妹妹,此刻广西正搞‘城乡清洁工程’活动,我们人人都要参与,明白吗?”两个小妹妹羞涩地说:“我们错了!”说完,便把香蕉皮扔进垃圾桶。

我也点点头,是啊,如果每个人都爱护坏境,,那么地球母亲不是变干净了吗?

同学们,少扔一张废纸,少吐一口痰,少说一些烂口话。让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使社会迈出一大步吧!

同学们不要只让礼貌写在纸上,要让它活跃在每个人的心中。我们是新时代的主人,是礼貌的主人,让“礼貌礼仪伴我行”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文人与诗共存作文800字

全文共 828 字

+ 加入清单

文化这条长河带着我遨游历史,追溯过去,去看看文人是怎样的一番情趣。

桥的那头远远地走来了一身白衣居士,只见他高呼:“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恨啊!恨啊!”我不禁感慨:写尽山河锦绣,道出百姓疾苦,用他那放荡不羁的灵魂书写着一篇又一篇华丽的篇章。他那满腹的才华令多少文人墨客所惊叹,也造就那他那份逍遥,快活,潇洒,狂放。让杨贵妃磨墨,让高力士脱靴,不知让多少人无奈和汗颜。然而,满腔才华又怎样?忠臣君子又怎样?又能抵得过杨贵妃在李隆基耳边一声又一声的滇语。最后也被落下“流放”的下场。

也难怪他会在“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道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困惑。好一位诗仙!“酒入愁肠,三分化作剑气,七分啸成月光,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那试一试的豪迈与放荡不羁着实令我折服,才会有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与勇气吧。

历史又带着我追溯到更远的以前,带我参观陶渊明梦中的“世外桃源”。他志趣高洁,淳朴守真,不攀权富贵。正如他“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回乡,远离喧嚣,享受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惬意。在这优美的田园中,诗人想说什么,却只能用“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来抒发他内心的感慨与无以言表的情怀。在“环堵萧然,不避风日,箪瓢屡空”中乃有着“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的三大志趣。我被他那高洁的情操和道貌岸然的情趣所折服。好一位靖节先生!我才终于感受到那“欢然斟春酒,摘我园中蔬”的那份惬意。

文化这条长河又带着我回到了现在,冥思遐想,才领略到文人有这样一番情趣。无论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还是“田园诗人”陶渊明,在这场文化之旅中让我明白了许多,也让我体会到了文化的精髓。

虽然我读不出你们眼神的忧郁,但我也读出了你们心中的豪迈和愤慨,黑暗的社会因为缺少了伯乐,所以才会埋没了你们,你们鄙弃黑暗,向往光明,正如杜甫高歌“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的宏愿不就在今天实现了吗。

文人与诗共存,我与文化并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将文人的笔化作护国的刀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1923年的中国,薪酬三千日元的医生工作意味着稳定与安逸,但郭沫若却毅然决然地拒绝了。拒绝的背后是妻子心酸的泪水,但他不曾动摇,因为“医生不过是医治少数患者的肉体上的疾病。要使祖国早日觉醒,站起来斗争,无论如何,也必须创立新文学”。

暴力、血腥、杀戮,1927年3月,中国的革命天空是灰暗的,郭沫若是震惊与愤怒的。在北伐革命节节胜利之时,革命阵营内部发生了令人痛心的变故:蒋介石投靠帝国主义,策划反革命政变,先后制造了赣州和安庆惨案。

3月31日,在南昌花园角4号,当时的二十军党代表朱德家中,有一个人奋笔疾书,写成了著名的《请看今日之蒋介石》。这人就是得知蒋介石反革命行径后愤然离开安庆,转赴南昌的郭沫若。文章历数蒋介石的反革命罪行之后,号召“现在凡是有革命性、有良心、忠于国家、忠于民众的人,只有一条路,便是起来反蒋!反蒋!”文章揭露了蒋介石的真实面目,痛斥了背叛革命的国民党右派。蒋介石看到这篇文章后咬牙切齿,勃然大怒,下令通缉郭沫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文学常识之古代文人绰号趣事

全文共 1071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古代文人趣事,文人都有着自己的不同,都有着自己的另类。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文学常识之古代文人绰号趣事,欢迎大家阅读!

宋朝词人贺铸写的《青玉案》一词中,有“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用三种景物比喻愁思多,极为著称,因此,贺铸得了一个典雅的绰号:“贺梅子”。词人张炎写的《解连环》一词中,有“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人们都称张炎为“张孤雁”。另外,张炎写有《南浦》一词来歌咏春水,其中有“荒桥断浦,柳阴撑出扁舟小。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芳草”的句子,写景如画,唱绝古今,人们又称张炎为“张春水”。

诗人鲍当在河南做官时,写有《孤雁》一诗:“天寒稻粱少,万里孤难进。不惜充君庖,为带边城信。”许多人大为赞赏,并给鲍当起了一个绰号“鲍孤雁”。谢逸写有三百首《蝴蝶》诗,其中的佳句有“狂随柳絮有时见,舞入梨花何处寻”、“江天春晓暖风细,相逐卖花人过桥”。人们称谢逸为“谢蝴蝶”。北宋的翰林王观写有《清平乐》词:“黄金殿里,烛影双龙戏。劝得官家真个醉,进酒犹呼万岁。折旋舞彻《伊州》,君恩与整搔头。一夜御前宣住,六宫多少人愁。”当时的太后读了,说这首词是在亵渎皇帝宋神宗,就将王观罢职,于是,人们称王观“王逐客”。

北宋的寇准被封为莱国公,却无田园房舍,当时的诗人魏野写诗说:“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魏野因此得了一个绰号:“‘无地起楼台’相公”。乔子旷写诗比较生僻,人称“孤穴诗人”。杜默作诗总是凭空捏造,不讲韵律,于是,后世称凡事由臆造而无所本者为“杜撰”。

明朝的袁凯写诗道:“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见应稀。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赵家姊妹多相忌,莫向昭阳殿里飞。”人们称他“袁白燕”。

清朝的吴绮写有“把酒祝东风,种出双红豆”的句子,传诵一时,人们称他“红豆词人”。吴修龄写有“雁将秋色去,帆带好山移”的橘子,人们称他“吴好山”。扬州的张哲士在《咏胭脂》一诗中写道:“南朝有井君王入,北地无山妇女愁。”人们称他为“张胭脂”。管水初写有“两三点雨逢寒食,廿四番风到杏花”的对联,人称“管杏花”。鲍以文写有“一匝人间夕又朝,晚来依旧满闲寮。疏分霜叶秋容淡,细点征帆别思遥。淡淡欲随城角尽,明明还带酒旗摇。迷藏惯匿西楼影,不似春愁不肯消。”人称“鲍夕阳”。乾隆年间,王苹写有“乱泉声里才通屣,黄叶林间自著书”的诗句,被人们称为“王黄叶”。

文人写诗作文,能有佳句传世,并以此得到有趣的绰号,也称得上是人生中的一大快事了。

[文学常识之古代文人绰号趣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中考作文素材:文人家风

全文共 975 字

+ 加入清单

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敦厚尤显重要。因此,古往今来,中国家庭留下了不少“家教联”,令晚辈耳濡目染,成为“言传”和“身教”的典范。

明朝书画家徐渭,晚年曾撰写一副令人费解的家教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此联妙在一个“好”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少年时期正是读书好时光,可惜不知读书的重要不喜欢读书;年纪老了,懂得读书的重要,想好好读点书,可是老眼昏花,力不从心已经不能好好读书了。告诫子孙珍惜时光,趁早好好读书。

皇室家庭也不例外。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幼时贪玩,无心读书。他父亲兴王心中担忧,将他关在书房里,罚抄一副家教对联:“读书好练武好学好更好;创业难当权难知难不难。”规定每天抄100遍,否则鞭笞。朱厚熜整整抄了100天,顿悟父亲的苦心,痛哭下跪于父亲面前请罪。从此,把这副对联挂在书房里,用功读书。

难得糊涂的郑板桥,以竹入联写就:“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教育儿孙做人要像竹子一样虚心有节、刚直不阿。

清政府中少有的文武兼备的洋务人才,曾任广东按察使的王之春,他的家教联则是:“少读书,便是低天分;行刻薄,真乃大糊涂。”意思是:人没有天生的低天分,一个人天分的高低全在于后天的用功程度,天分低是因为自己少读书的缘故。

林则徐也十分重视家教,其家教联写道:“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则增其过。”其晚年因病辞官回乡,俭朴生活,对子孙要求甚严,处处言传身教,时时督促教导,乡亲们无不称赞他是做人的楷模。

郭沫若曾于1940年,为其侄媳魏蓉芳题写一联:“莫学芙蓉空有面,应效芬芳发自心。”此联用蜂腰格嵌入侄媳妇名字,情深意切地教导她要诚实做人,表里如一。

老舍在女儿出嫁后,十分关心女儿女婿的生活,给他们写了一副对联:“劳逸妥安排,健康多福;油盐休浪费,勤俭持家。”为女儿的生活作了长远规划,愿她治家有道,健身有方,体现了慈父对女儿的爱护和关心。

千年家风,“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些家教对联,底蕴厚重,韵味深长。于家,这是风范;于国,那是脊梁。

点评:这是一篇完整又精彩的议论文,文章开门见山地提出论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敦厚尤显重要”引起读者的思考。作者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论证清晰,告诉我们“文人家风”的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高雅:文人把淮扬菜带进文苑

全文共 1064 字

+ 加入清单

如此精致的菜肴,当然要细细品,才能吃得出味道。江南有着文人辈出的传统,淮扬菜自然就与文人密切联系在了一起。在八大菜系中,淮扬菜可以说是最“雅”的菜系。

淮扬菜系的文化渊源极为精深,早在《四书》中已有记载。文人、园林、饮食支撑起淮扬菜的文化架构。园林是依托,文人是主体,饮食是对象。在这个淮扬饮食文化传统中,园林是依托。扬州城是园林城,湖山园林、住宅园林、寺观园林数百。酒馆茶肆园林化,而且多为吟诗作赋、以文会友之地。

园林化的茶坊酒肆,幽静淡雅,内设雅座,闹中取静,深受文人雅士喜爱。文化人的雅集,醉翁之意,在于诗情画意,有酒一壶,烫蒲包豆腐干一碗、肴肉一盘,熏鱼上碟,白汤鸡丝面条如数,也就尽兴了。这样慢慢产生了以诗文为主导的茶会或酒会,是食事的升华。

饮食是对象。从满汉全席到面点小吃,都成了文人们笔下浓墨重彩的咏叹主调,淮扬菜荣幸地被骚客们从食苑领进了文苑。浓郁的饮食文化氛围流泽世代,大大促进了饮食文化的发展。

文人是主体。文人是淮扬菜走上巅峰的催化剂。自古以来,淮扬菜入诗、入文、入书、入画、入联、入戏者,或以诗词名句、成语典故等命名淮扬菜者,不胜枚举。

文学介入淮扬美食,早在唐诗、宋词时便已结缘,但清代最多,那时的咏食史、咏采料、咏菜点、咏宴席、咏厨艺、咏酒楼、咏食俗、咏饮话的诗篇有两百多篇,使淮扬菜格调更加高雅,大大提升了文化品位。

从枚乘写王府园林文宴,到唐代的李白、刘禹锡、高骈,宋代的黄庭坚、秦观、陆游、司马光、梅尧臣等,都吟咏了大量扬州美食的佳作。清代文人荟萃,孔尚任、曹寅以及扬州八怪也都留下了可观的烹饪文学及绘画遗产。

西汉辞赋大家枚乘在他的代表作《七发》中有一段劝楚太子品尝美食的文字,涉及多种菜肴、羹汤、饮料、饭食,反映淮扬一带饮食活动,文章盛赞江淮一带的食馔为“天下之至美”。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给美丽的淮扬风景增添了几分浪漫,可是您也许不知道,农历三月不但要欣赏扬州美景,由于此时的蔬菜与河鲜都是当季最新鲜的,因此更是品尝淮扬菜的好时候。李白曾几下扬州,他赋诗:“摇扇对酒楼,持袂把蟹螯。”美食家风度跃然纸上。

“唐宋八大家”中的苏东坡和欧阳修在扬州时,曾大宴宾客,挥毫万字,为淮扬菜系带来文学血液。苏东坡曾作扬州太守,留下了对淮扬菜的很多溢美之词。“鲜鲫经年秘醽醁,团脐紫蟹脂填腹。后春莼茁活如酥,先社姜芽肥胜肉。鸟子累累何足道,点缀盘飧亦时欲。”这首《扬州以土物寄少游》简直可以当作淮扬菜的历史教科书,它所提及的鲜鲫、紫蟹、春莼、姜芽、鸭蛋都是淮扬菜中的经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三、出自文人词句的典故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1、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彭泽,指陶渊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携幼入室,有酒盈樽。”这两句意思是说,滕王阁的宴集,胜过隐士的独乐。《水经注》记载:“睢水又东南流,历于竹圃。水次绿竹荫渚,青青实望,世人言梁王竹园也。”

2、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曹植《公宴诗》有诗句:“秋兰披长坂,朱华冒绿池。”钟嵘《诗品》记载:“宋临川太守谢灵运,其源出于陈思(曹植)。”这里是借曹植来比拟与会的文士将对后代文坛产生影响。

3、北海虽赊,扶摇可接:《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文章借此表达作者不甘沉沦的思想。

4、他日趋庭,叨陪鲤对:《论语?季氏》记载:“(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作者借此说明自己将往海南接受父教。

5、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钟嵘《诗品》说:“余尝言:陆才如海,潘才如江”这句是说,请各位竭尽文才,写出像潘岳、陆机那样的好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做文明文人的一年级

全文共 881 字

+ 加入清单

在当今21世纪,什么是烦恼?什么是困扰?SARS的来临,非典的侵入,让人们惊慌失措,有一丝无头苍蝇的气息,那怎样才能使我们这群新世纪的新新人类对SARS和新世纪的种种问题持续从容的心态呢?这是所有人在思考而又没有答案的问题,健康这一个重量级的炮弹,在我们的心中轰炸了,我们需要的不是鸡鸭鱼肉,而是健康,永远的健康。那么是什么让我们不健康、不快乐,是随地吐痰?是乱扔杂物?还是不讲究卫生?说白了是我们的素质太差,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太低,对讲究卫生是怎样回事了解的太少,那么新世纪的我们怎样才能用健康的心态,礼貌的行动来建设新中国,新世界呢?就要从此刻做起,从一个礼貌的市民做起,咱们为祖国增光,不为祖国丢脸。

非典时期大家基本都养成了勤洗手、勤换室内空气等好习惯,此刻我们就要把这个好习惯持续下去,习惯成自然,只要你讲究卫生,锻炼身体,疾病就会无影无踪,就像一个小孩子遇见一只大灰狼一样,连碰都不敢碰。我们是因为没有了非典这个压力而没有持续那些好习惯,如果没有非典的压力我们就不会在讲究卫生,也不会带口罩勤消毒,更不会远离人群密集的场所,但是我们更不可能因为健康而要压力,那就要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让人们明白健康的重要性,SARS只但是是对我们的一次警告,一个带有生命代价的警告,它警告了我们如果你们在如此下去地球会因为健康而毁灭,你们会因为健康而灭亡。SARS虽然已经过去了,但是如果我们还如此的生活,它还会重返,还会让我们不知所措,我们还需要防范,更需要一个防范的方法。

既然健康如此重要,我们当然不能忽略,但是礼貌依然与健康同步,礼貌并不能改善,礼貌就应在小时候养成,从小你就讲礼貌懂礼貌,长大的你依然会彬彬有礼,和蔼待人。礼貌是什么样貌的,就应所有人都一清二楚吧,但是还是克制不住自己的所作所为,就应是因为这样一个字“懒”,或许前方就有一个垃圾箱,但是因为那个字,你不愿过去,明明你能够礼貌待人,但是你又因为那个字而不愿如此繁琐,如果你摆脱了那个字呢?你的生活必须会另有一番情趣,你会明白生活是很有好处的。我也因为那个字不想在说什么,大家已经明白了礼貌的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文人的魔力作文800字

全文共 1266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你想了解魏晋,那就去聆听阮籍的饮泣,它流淌着魏晋风骨的呢喃;如果你想了解盛唐,那就去聆听李白的高歌,它宣告了盛唐气象的博大;如果你想了解大清,那就去聆听曹霑的絮语,它倾诉了没落王朝的无奈。

竹叶林中吟风弄月,躲离了万丈红尘。世事若海,浮沉难料。也许只有在文人的感召下,点点滴滴才能转化我们的心,使我们更广大、更深刻、更能看见自己的卑微与渺小。每次内化过后就会发现自己更纯粹的内在。

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一杆竹管笔偶尔涂画的诗文,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诗文使人陶醉,犹如在痛快淋漓的风景里,采撷风的轻盈和水的清凉。

文人,建构了中华儿女特立独行的风骨。魏晋狂狷的名士,日出时怀风而行,日落时采月而返。耿直的文人,酒醉、痛哭;酒醒、饮泣。纵使时人的不解将你淹没似洪水,你如雷的呐喊和正直的品格却回响在每一代人的血液里;大唐王朝的遗风,柳宗元跨过千年飘然孑立,青衫灰黯,神色孤伤。面南而坐的帝王,不时阴惨一笑,御笔一划,笔尖遥指柳州这座宏大无比的天然监狱,如雨的马蹄踏乱你一切的骄傲与善良。谁料,你挖了井,办了学,种了树,修了庙,放了奴,让中国文化史拥有了《永州八记》和那么多高峰性的构建。在你的岁月里,中华儿女不是任何统治者手中的棋子,而是凭着自己博爱与清醒的人格营筑了一个可人的小天地。

文人的品性呵护着我们走过漫天的泥泞与荒凉,滋润着我们哪怕苦涩而艰难的日子,帮助我们度过相濡以沫的人生。

文人,壮美了辽阔的大好河山。你是否,在黄昏的江船上仰望过白帝城,顶着浓烈的秋霜登临过黄鹤楼?你是否,在冗长的梦境中梦到过滕王阁?你又是否,披着热烈的朝霞拜访过寒山寺?正是因为文人的召唤,你的脚步才会去踏遍那些充满诗意的旧地。余秋雨说:“对于这些城、这些楼、这些寺,寻找它们的焦渴,简直像对失落的故乡的寻找。”

于是,文人的魔力竟然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高山流水从此都有了脾性,有了神韵,一个古色古香的美丽中国在人们心头自行搭建。

是谁把千年的爱恨情仇,镌刻得荡气回肠?是谁站在阡陌之上,远见卓识,自在逍遥?是谁把烟雨江南、大漠孤烟,描绘得风生水起?

乱世凡尘,只有文人在时光的刀刃上行走而毫发无伤,只有文人深陷泥淖也作无瑕美玉,只有文人给得起高山诗意的耸立,衬得上湖水温润的情怀。

这就是文人的魔力!

评点:

文章纵览星光璀璨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撷取极具代表性的文人典型,通过对他们的身世经历进行概括,对其名作佳品进行评点,对其精神风骨进行提炼,剖析了他们对后人深入骨髓的浸润、熏陶和历久弥新的影响。这些文人通过文学,生成文化,形成了穿越时空的永恒形象、特立独行的精神风骨和蕴含乡愁的文化符号,这正是文人的无可替代的功绩,也是所谓“魔力”之所在。

三个层次均因人论文、由古鉴今、史论结合,浑然一体又层次清晰。通过排比、对仗、比拟、借代等多种修辞的综合运用,使语言形象生动且富有张力。对每位作家的概括评述都切中肯綮、一语中的,极其精准恰切,如“阮籍的饮泣、李白的高歌、曹霑的絮语”,看似平常,实则凝练之至,文学功底、语言功夫均可见一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自古文人多思乡作文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江南梦

很早很早,就听语文老师常常嘴里念念叨:“自古文人多悲秋”。秋天,似乎就是一个被诅咒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黄叶飘落,冷风袭身,惹得文人一心思乡。而乡愁,也似乎成了文人在秋天里唯一的思绪。

太白望月

李白,一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却是长年流落在外,居无定所。一晚,他心中那股强烈的思乡之情在心头沸腾,他想念自己的家乡,想念自己曾经朝夕相处的家人。然而现在,他又如何能见得了自己的亲人。那晚,他再也无法入睡,于是,起身推开窗户。一片银色的月光直射入房中,顺着月光,他抬头仰望那轮明月。明月中,他似乎看到了那久别故人对他频频点头,只是一眨眼,便又在他眼前消逝。原来这只是他的幻想而已。百般无奈之下,李白只能独自吟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瘦马感夕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对于夕阳的缺憾,又何止是李商隐一个人的感叹。他,依靠在一棵枯竭的老树旁,偶然看见一只独自飞行的乌鸦,心里便像压了一块石头一样沉重。眺望远处山头,炊烟袅袅,时而传来阵阵流水声。此情此景,更是令人惆怅。唉,只能牵着一匹瘦马,独自走在寂静的小道上,看着西边那一轮浑圆的夕阳,怎能不叫人感叹。古道上,马致远愁肠百结,却也只能在心底哀叹:“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而他的这一声哀叹,又何尝不是游子心底撕心裂肺的痛啊!

唉,圆,何为圆?一种所谓团圆的东西,却是许多人一生想圆的梦。而这个梦,却似乎永远都是一个圆不了的梦。那个梦,只能圆在人们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文人与文化作文

全文共 1209 字

+ 加入清单

《古文观止》,从先秦文学到唐宋八大家的作品再到明清文章;古代诗词,从《诗经》到《楚辞》再到唐诗宋词;古代历史,从《史记》到《资治通鉴》等等;再加上古代科技,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论著,那真是汗牛充栋,枚不胜数。这一切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无不是古代文人心血和智慧的结晶。

在唐诗里,杜甫“安得大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李白“安能使我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文人风骨;李商隐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进退维谷“徒劳恨费声”的无奈和无助,跃然纸上,穿透纸背。在宋词里,至今仍流露着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哀怨婉约的眼神;闪耀着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的刀光剑影;回荡着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乃翁”的临终嘱托。

孔老夫子一句“学而优则仕”,两千年来,一直或成就或贻误着古代文人,并且一直影响至今。在古代,没有专门的作家司职的机构,没有作协和文化部,文人们如同散兵游勇一般流落在民间,他们人生的终极或者说最高目的就是考取功名,求得一官半职。一般的说,文化和政治的关系是排斥的而非融合的,政治主要是立场和原则问题,而文化更多的是情感和思想问题。文人的天性大多是自由的率性的,一旦踏上仕途,和政治联姻,他们要么改变自己摇身一变成为侍从文人,虽然表面上飞黄腾达了却已江郎才尽,如唐代的沈诠期和现代的郭沫若;要么改变社会高举“达则兼济天下”大旗,坚持自我天性和文人风骨,屡屡进谏终因不谙官场游戏规则而见颜犯怒,其结果或左迁或罢黜,没有杀身之祸就算万幸,司马迁为李陵游说而遭宫刑是也,韩愈谏佛骨入宫被贬潮州是也。

我们商洛籍的著名作家兼世界名人贾平凹先生在一次讲学中说:“文学是不幸者的事业”,诚哉斯言。正因为司马迁的不幸,才成就了《史记》;刘勰一生未娶未仕独居破庙写就了《文心雕龙》;韩愈,苏轼等屡遭贬黜而位居唐宋八大家之列。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我不是在称道文人的不幸,而是因为不幸成就了这些伟大的文人,因为不幸者都是寂寞的,还因为“陶思文均,贵在虚静”。

屈原的后继者还将永沉汨罗,李白的粉丝们仍在醉卧长安,柳永的追星族还将痴心红楼。与文化为伍的人与常人不同,他们自古以来就生存在两个世界里: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对于文人们来说,这两个世界完全融合而又格格不入,这就决定了文人生存的难度,同时也决定了文人的命运,所以一些文人成了官场红人文坛小人,一些文人则“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无论如何,我们还是得叩拜和祭奠这些文人以及文化。历史这扇门太沉重了,历史的走廊也太黯淡太悠长了,但是,文人们耗尽生命推开了这扇厚重的大门,一步步走过了这遥远而又黑暗的历程。一幅幅远古的壮景呈现在我们眼前,一个个谜底裸露在文字里,这样,历史这尾金鱼在我们的眼里变得伸手可及,历史这条河流在我们眼里变得清澈见底,透过文化这扇窗户我们的眼眸走向古代,是文人帮助历史恢复了记忆。

[文人与文化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描写文人的成语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一觞一咏 觞:古代盛酒器,借指饮酒;咏:吟诗。旧指文人喝酒吟诗的聚会。

一世龙门 一世:一代;龙门:后汉时李膺有重名,后起的文人有登门拜访的,称之登龙门。称文人所崇仰的人物。

吟风弄月 旧指文人写作或朗诵以风月等自然景色为题材的作品。现多形容作品空虚无聊。

吟风咏月 旧指文人写作或朗诵以风月等自然景色为题材的作品。现多形容作品空虚无聊。

玉楼赴召 文人早死的婉词。

穷而后工 旧时认为文人越是穷困不得志,诗文就写得越好。

骚人墨客 骚人:屈原作《离骚》,因此称屈原或《楚辞》的作者为骚人。墨客:文人。指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

斯文扫地 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扫地:比喻名誉、信用、地位等完全丧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投笔从戎 从戎:从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五经扫地 五经:借指文人。把文人的脸都丢尽了。旧时也指圣人之道泯灭。

文人相轻 指文人之间互相看不起。

文行出处 文:学问;行:品行;出:作官;处:隐居。旧指文人的学问、品行和对待出仕隐退的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例文:文人的家风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敦厚尤显重要。因此,古往今来,中国文人留下了不少“家教联”,令晚辈耳濡目染,成为“言传”和“身教”的典范。

明朝书画家徐渭,晚年曾撰写一副令人费解的家教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此联妙在一个“好”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少年时期正是读书的好时光,可惜不知读书的重要不喜欢读书;年纪老了,懂得读书的重要性,想好好读点书,可是老眼昏花力不从心,已经不能好好读书了。徐谓以此告诫子孙珍惜时光,趁早好好读书。

林则徐也十分重视家教,其家教联写道:“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则增其过。”其晚年因病辞官回乡,俭朴生活,对子孙要求甚严,处处言传身教,时时督促教导,乡亲们无不称赞他是做人的楷模。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有着令人瞩目的成就。他以“勤”字为人生第一要义,自己身体力行,教育子女也养成勤劳作风。他曾告诫子女:“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曾国藩作为封侯拜相之人,对子女的“日课”定期检查,亲自抓落实。俗话说,“人贵勤”,曾家的“崇勤”家风着实可赞。

自古文人重“家风”,“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些家教对联,底蕴厚重,韵味深长。于家,这是风范;于国,那是脊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