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元旦的由来内容最新19篇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元旦的由来内容,一起来看看。下面小编为你们推荐了一些元旦的由来内容优秀作文,欢迎参考借鉴,希望你们喜欢。

浏览

2258

作文

37

写给妈妈的一封信元旦内容

全文共 502 字

+ 加入清单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

明天、后天,再过两天,2021年的新年就要到了,我即将10周岁了。

此时此刻,我突然很想写一封给你们。

爸爸妈妈,回顾我们一起走过的十年岁月,想起你们对我付出的爱,十年的照顾,是无价的,是你们无私的爱,让我感到做你们的儿子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或许不需要多少语言,但我心里头早已刻下大大的两个字:“感恩。”

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小婴儿,变成了一个帅气的四年级小学生,我曾做过许多惹你们生气的事,但你们一次又一次地原谅了我。

春天来了又去了,燕子来了又走了,只有你们才真正教会了我:什么叫“爱”,什么叫“奉献”。

爸爸妈妈,回顾我们一起走过的十年岁月,虽然只是无数件小事情凝聚而成,而且都是平凡的小事,但每一件都在告诉我:“爸爸妈妈爱你。”

夏天,你们冒着酷暑陪我去学游泳,冬日,你们抵着严寒陪我去上培训班。

这背后,正是你们对我的爱,让我对你们大声地喊出这个“爱”吧,它是多么让人振奋,多么伟大。

爸爸妈妈,从我出生的那一刻起,你们就是降临的天使,从天上飞下来保护我,一个叫“爸爸”,一个叫“妈妈”。

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让我真诚地祝福你们:亲爱的爸爸妈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新年快乐!

你们的儿子:多多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解读元旦的由来和习俗作文

全文共 266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古代元旦饮食丰富多彩,《荆楚岁时记》的记述就是集中体现。南朝时荆楚元旦拜贺毕,接着是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táng)、五辛盘.进敷于散,服却鬼丸,各吃一个鸡蛋。其中有饮料、食品,还有药物,一应俱全,各有其特殊含义。

椒柏酒。在东汉《四民月令》中已经出现。椒是花椒,古人说椒是玉衡星之精,气味芬香,服之令人身轻耐老;柏是柏树叶,古人视为仙药,可免百病。椒、柏可分别浸制酒,也可一起放入酒中饮用。饮椒柏酒可去病长寿。南朝庾信《正旦蒙赉酒》:“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描绘了元旦朝贺受到赏赐椒柏酒的喜悦心情。而唐代武平一《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一诗,以“愿持柏叶寿,长奉万年欢”之句,表达以健康长寿之身服务万年天子的愿望。饮椒柏酒在民间一直流传下来,明代山东历城、浙江嘉兴均有此俗。

桃汤。即取桃之叶、枝、茎三者煮沸而饮,古人以桃为五行之精,能厌伏邪气。制百鬼,故饮之

屠苏酒。唐人韩鄂《岁华纪丽·进屠苏》记载:“俗说屠苏乃草庵之名。昔有人居草庵之中,每岁除夜遗闾里一药贴,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于酒樽,合家饮之,不病瘟疫。今人得其方而不知其人姓名,但日屠苏而已。”韩鄂还在他的另一部着作《四时纂要》中披露了这一预防瘟疫的屠苏酒方:大黄、花椒、桔梗、桂心、防风各半两,白术、虎杖各一两,乌头半分。他说将以上八味切细,装入深红色的口袋里,年三十的傍晚,把它放在井中。初一早上,拿出来连口袋浸在酒里。全家从小到大,依次稍许各喝一些,一年没有病。胶牙饧。隋杜公瞻注释《荆楚岁时记》胶牙的含义是“使其牢固不动”。实际上此俗寄托了长寿的美好愿望,因为牙齿坚固,能吃能喝,自然身体健康。隋注还说“今北人亦如之”,可见此俗的广泛性。自居易《岁日家宴戏示弟侄等兼呈张侍御殷判官》有“春盘先劝胶牙饧”之句,反映了唐代元目的食俗。不过胶牙饧在南宋以后作为送灶的供物,慢慢地从元旦食品中消失。

五辛盘。作为元日食品最早见于吴晋间周处的《风土记》,说元日早晨吃五辛菜.“以助发五藏气”(《玉烛宝典》卷一引)。五辛菜是五种有辛味的菜,《荆楚岁时记》隋注说是大蒜、小蒜、韭菜、云台、胡荽。如《风土记》所说可活动五脏,是祈求健康的东西。《荆楚岁时记》注引《庄子》说:“春日饮酒茹葱,以通五藏。”可见元日食辛菜的传统由来已久。隋唐时代的孙思邈在《食忌》中说:“正月之节食五辛,以辟厉气。”(《岁时广记》卷五91)而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又说:“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谓之五辛盘。杜甫诗所谓‘春日春盘细生菜’是矣。”这种食辛盘迎新当是晚起的意思。

敷于散。是一种中药,药方出自葛洪《炼化篇》,用柏子仁、麻仁、细辛、干姜、附子等粉碎成末,用干净井水饮服。

却鬼丸。《荆楚岁时记》隋注讲的处方是:武都雄黄丹散二两,用蜡调和,使之像弹丸一般,正月初一早晨,男的佩戴在左臂上,女的佩戴在右臂上。如此鬼便会逃避的。不过《荆楚岁时记》说的却鬼丸是服食的,与注不同,可能佩戴是后起的风俗。南朝梁的文学家庾肩吾《岁尽应制》中有“金簿图神燕。朱泥却鬼丸”之句,说明除夕夜有准备却鬼丸的活动。司空曙《酬卫长林岁日见呈》有“朱泥一丸药,柏叶万年杯”的诗句,反映了唐朝尚有此俗。

各人吃一个鸡蛋的习俗,在吴晋间的《风土记》中已出现。《风土记》说“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练形是道家用语,指修炼形体,认为可以成仙。生吃鸡蛋是为了长生。《太平御览》卷二九引《荆楚岁时记》说:“梁有天下不食荤,荆自此不复食鸡子,以从常则。”即梁武帝信奉佛教,不再吞食属于小荤的鸡蛋。

汤饼是指古代凡小麦面制品用水煮的食品,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卷九“饼法”中,讲了“水引馎饦法”,其中“水引”制法:“挼(ruó)如箸大,一尺一断,盘中盛水浸,宜以手临铛上,挼令薄如韭叶逐沸煮。”馎饦“挼如大指许,二寸一断,着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挼使极薄,皆急火逐沸熟煮。非直光白可爱,亦自滑美殊常”。可知水引和馎饦属于同一类型食品,只是水引似今面条,馎饦似今长揪皮。其实宋人说的“年馎饦”是一句概括语,也包括了水引。北宋《岁时杂记》说:“元旦,京师人家多食索饼,所谓年馎饦,或此之类。”(《岁时广记》卷五引)索饼就是前代的长引。长引是说拉长的东西,索饼指像绳索一样细长的饼,两个名称讲的都是形状细长的食物。由上可知,宋代元旦流行吃面条之类的食品。

流传至今的元旦食品要数饺子和年糕了。

饺子。前身是“馄饨”。馄饨是指面食中带馅的食品。北齐人颜之推曾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唐段公路《北户录》注引)类似今天的饺子。明代《正字通》说:“今俗饺饵,屑米面和饴为之,干湿大小不一,或谓之‘粉角’。北人说角如矫,实即饺耳。唐人谓之‘牢丸’。段成式《食品》有‘汤中牢丸’,即今水饺子;其‘笼上牢丸’即今蒸汤饺也。食毕出门拜年,由近及远,元午直到烧灯后。”据此则唐牢丸近似饺子,而且有煮有蒸。宋代食品中出现角子一词.元代把饺子叫做“扁食”,可能出自蒙古语。明代的饺子如《正字通》所说,称饺饵、粉角、水饺子、蒸烫面饺。此外,还有水点心等叫法,清代北京旗人还把饺子称作“煮饽饽”。元旦吃饺子兴盛于明清时期的北方。如明万历年间沈榜《宛署杂记》说,北京郊区的宛平县元旦拜年“作扁食,奉长上为寿”。明嘉靖时山西《曲沃县志》记载:“二日制扁食包金,邀婿争福。”元代扁食一词在民间流传下来。

年糕。又称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在南方用糯米制成,北方则为黏黍。年糕的历史悠久,汉朝的米糕已有“稻饼”、“糕”、“饵”、“糍”等名称。6世纪食谱《食次》就有年糕“白茧糖”的制法,北朝《齐民要术》记载了将米磨成粉制糕的方法。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时代,尤以南方流行。明末《帝京景物略》卷二记载,正月元旦,“夙兴盥激,吃枣糕,日年年糕”。北方河北嘉靖时《威县志》说当地吃“蒸羊糕”。在南方,江浙的苏州、嘉定等地方志称“节糕”,明正德广东《琼台志》记载当地吃春糕:“元旦前以糯粉濈(jí)蔗糖或灰汁笼蒸春糕,围径尺许,厚五六寸,杂诸果品岁祀,递割为年茶,以相馈答。”其形制类似今天的生日蛋糕。清顾禄《清嘉录》卷十二记载更为详细,说将黍粉和糖为糕,叫做“年糕”,有黄色和白色之别。大的一尺见方为“方头糕”,还有像元宝的“糕元宝”,用于除夕供先、亲戚朋友间的赠答。此外,还有细长的“条头糕”、宽大的“条半糕”。过节时富家雇人制糕,一般人可在糕店购买。

[解读元旦的由来和习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元旦的由来

全文共 830 字

+ 加入清单

众所周知,我们现在所说的元旦,是公历元月一日。然而提起元旦节的来历,那就有些源远流长了。

中国的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

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

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和命名。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 “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3]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元旦的由来

全文共 309 字

+ 加入清单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New Years Day,New Year )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元旦节的由来作文大全

全文共 5207 字

+ 加入清单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元旦节的由来作文大全,希望能帮到大家!

篇一:元旦节的由来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我国在发掘大汶口文化遗物中,发现一幅太阳从山颠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图画。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后来,在殷商的青铜器铸铭上,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的象形字。“旦”字是以圆圆的太阳来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线,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篇二:元旦节的由来

元旦,《书·舜典》中叫“元日”,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最早的元旦由来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

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篇三:元旦节的由来

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泛滥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伺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便是元旦的由来。

中国元旦

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西方元旦

西元前46年,古罗马凯撒把这一天定为西历新年的开始,为了祝福双面神“Janus”,这位罗马神话中的门神,“Janus”后来也演化为英文一月“January”这个词。原本以为教皇把耶稣诞生年作为公元元年,公元一月一日也和耶稣有关联,事实并非如此。可能依照西方普遍信仰基督教,还应该是12月25日圣诞日为过年,所以西方的新年没有圣诞隆重。

元旦节的习俗

杯盘碎片送朋友

丹麦人在元旦前夜,家家户户都要将平时打碎的杯盘碎片收集起来,待夜深人静时偷偷地送至朋友家的门前。元旦的早晨,如果谁家门前堆放的碎片越多,则说明他家的朋友越多,新年一定很幸运。

妇女坐上市长椅

西德人过元旦,要表演妇女夺权的喜剧。许多地方的妇女成群结队地冲进市政府大厅,闯入市长办公室,坐上市长办公椅,表示接管市长权力。

摔瓶打罐扔脸盆

意大利的一些地方,元旦前夜午夜时分,如果你在路上行走是很不安全的,因为这时人们都要把屋里的一些破旧瓶、缸、盆等扔出门外砸碎,以示除旧迎新。

喝光余酒交好运

法国人在新年到来之前,各家一定要把家中的余酒全部喝光,以致许多人喝得酩酊大醉。他们认为,元旦时如果家中还有剩余的酒,新一年里交厄运。

深更半夜吃葡萄

西班牙人在元旦前夜全家团聚。到12点时,以教堂钟声为号,争着吃葡萄,每敲一下钟,必须吃下一颗葡萄,而且要连着吃下12颗,表示来年一帆风顺。

篇四:元旦节的由来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new years day,new year )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西历的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年法”,确认新年(元旦)为我国的法定节日。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

现代中国的元旦,根据中国政府将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放假一天,后常常将当日前或后双休日调整,一般连续休息三天。现代中国对元旦的庆祝较之春节,重要性要小得多。一般机关、企业会举行年终集体庆祝活动,但民间活动很少。

元旦节的来历

古代中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1月1日。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到民国时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直到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同时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前后,因此改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篇五:元旦节的由来

从前,在一个风景如画,山清水秀的小村庄里,生活着一群小动物和一群从外地来的人。奇怪的是这里的小动物都和人一样有感情,但都不会掉泪。大家生活的其乐融融。

有一户人家养着一只狗和一只猫,狗叫元元,猫叫旦旦。元元的胆子特别大,连狼也畏它三分;而旦旦却胆子很小,见了一个稍大些的老鼠就抱头“鼠”窜。它们两个原本应该是“冤家”却成了好朋友。

有一天,元元和旦旦一起在山坡上玩耍,正当它们玩到兴头上时,

却被一只狼给盯上了,而它们却毫无察觉。这条狼在草丛里虎视眈眈的看着它们,口水只落三千尺,看起来有好几天没吃东西了,但转念一想:我认识那只狗,一只狼肯定打不过它,还是叫些兄弟吧!想罢便离开了。不一会儿就叫了一大群狼,全是被元元打伤过的,准备报仇。

狼一冲出来就被元元察觉到了,对旦旦大喊:“旦旦,快跑,狼来了!去叫村庄里的人来帮忙!”旦旦一听到元元说的话腿立刻就软了,元元挺身而出,挡在旦旦前面与狼搏斗起来。元元虽然厉害,但由于寡不敌众被扑倒在地。旦旦不知哪来的勇气,把压在元元身上的狼撞倒在地。然后冲下山坡,去叫村里的人帮忙。

等“救兵”来到时,元元已经死了。旦旦见此,流下了眼泪。从此不吃不喝,不久就去陪元元了。人们见此,不由感叹:“我们人类有时会为一些利益而放弃友谊,而它们却把友谊放在了第一位!”

那天正好是一月一日,人们为了纪念它们,把那天定为了元旦。

这就是元旦的由来,大家记住了吗?

篇六:元旦节的由来

在历法上,人们习惯称地球绕太阳转1周为1年。但是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转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所以一年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为规定的,这就造成了各种历法的不一致。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历来元旦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1月1日为新年。

19xx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决定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于是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而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新中国成立之时,开始正式使用“公元纪年法”,把每年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因为他们多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但也有一些国家和民族由于本地的历法传统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季节气候的不同,因而他们的元旦日期也不一样,这也使得这个世界多姿多彩,更显民族的特色了。

元旦是全世界人民传统的新年。元旦,就是一年的头一天。元旦是合成词,拆开来讲,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字的原意是一轮红日从地面升起。

在中国,元旦这一名称,都说起自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他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据《史记》载: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以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以十月初一为元旦。辛亥革命后,我国把正月初一称作春节,公历1月1日叫新年,不称元旦。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才又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阴历的祖先埃及历,把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的那天作为元旦;阿富汗把春分作为元旦;犹太人把秋分作为元旦;而寒带的爱斯基摩人的元旦是不固定的,他们把第一次下雨作为元旦。公元前46年,罗马皇帝儒略.凯撒制定儒略历,开始时他把冬至作为元旦。但是,人们坚持要把朔日作为元旦,因此就把元旦延到冬至后10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元旦的由来

全文共 420 字

+ 加入清单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是我们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日子,每年的十月一日,我们国家全体人民都要庆祝它的,就像过生日似的,大家都来纪念它。国庆,指的是开国纪念日。那么一月一日的,“元旦”又如何解释呢?我坐在那,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又去请教爸爸了。

爸爸听了,想了一会说: “‘元旦’是一个合成词,如果拆开了, ‘元’就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 ‘旦’是早晨,引伸为‘天’,就是某一天,合起来就成了第一天了。因此, ‘元旦’就是开始之日。在我国,把这个开始之日定为哪一天,各个朝代也不一样。夏代定为正月初,一,殷代定为十二月初一;周代定为十一月初一;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又定十月初一为元旦;直到汉武帝时才恢复了夏历,也就是把正月初一定为一年的开始。以后呢,就一直这么用下去了,到辛亥革命以后,我国改用公历,把一月一日定为‘新年’。建国以后,使用公元纪年法,把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称春节了。”我听得简直入迷了!

我知道了元旦的来历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元旦的由来

全文共 611 字

+ 加入清单

又一年过去了,又是一个元旦节,大家知道元旦的由来?

从前,在一个风景如画,山清水秀的小村庄里,生活着一群小动物和一群从外地来的人。奇怪的是这里的小动物都和人一样有感情,但都不会掉泪。大家生活的其乐融融。

有一户人家养着一只狗和一只猫,狗叫元元,猫叫旦旦。元元的胆子特别大,连狼也畏它三分;而旦旦却胆子很小,见了一个稍大些的老鼠就抱头“鼠”窜。它们两个原本应该是“冤家”却成了好朋友。

有一天,元元和旦旦一起在山坡上玩耍,正当它们玩到兴头上时,

却被一只狼给盯上了,而它们却毫无察觉。这条狼在草丛里虎视眈眈的看着它们,口水只落三千尺,看起来有好几天没吃东西了,但转念一想:我认识那只狗,一只狼肯定打不过它,还是叫些兄弟吧!想罢便离开了。不一会儿就叫了一大群狼,全是被元元打伤过的,准备报仇。

狼一冲出来就被元元察觉到了,对旦旦大喊:“旦旦,快跑,狼来了!去叫村庄里的人来帮忙!”旦旦一听到元元说的话腿立刻就软了,元元挺身而出,挡在旦旦前面与狼搏斗起来。元元虽然厉害,但由于寡不敌众被扑倒在地。旦旦不知哪来的勇气,把压在元元身上的狼撞倒在地。然后冲下山坡,去叫村里的人帮忙。

等“救兵”来到时,元元已经死了。旦旦见此,流下了眼泪。从此不吃不喝,不久就去陪元元了。人们见此,不由感叹:“我们人类有时会为一些利益而放弃友谊,而它们却把友谊放在了第一位!”

那天正好是一月一日,人们为了纪念它们,把那天定为了元旦。

这就是元旦的由来,大家记住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写给妈妈的一封信元旦内容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亲爱的妈妈

您好!

尽管我们天天见面,但我还是想通过这封表达我对您的孝心,表达我一直埋藏在心里对您的感激之情。

您的工作十分忙碌,有时需要加班到很晚才能回家,但您一直坚持接送我上学、放学,每天检查我的学习情况,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我真想对您说一声“谢谢您,妈妈!”

元旦前夕,晚上七八点钟,我还没看见您回家,我心急如焚,心想:您怎么还没回家?快九点时,我给您打电话才知道您还在工作。直到凌晨,我在迷迷糊糊中,才听到您疲惫的脚步声。您为了让我生活得更好,日夜操劳,节假日还要加班,我真想对您说:“妈妈,您辛苦了!“

去年,我参加军训,教官让我们读感恩用语。读完感恩用语,我觉得自己平时对您表达感激真是微乎其微、少之又少。我的心头充满了对家的思念,我想回到家里以您说出感恩的话,惭愧和思念的眼泪流了下来,我真想对您说:”妈妈,我爱您!“

但我知道仅有这些感恩用语是不够的,我还要认真学习,不让您为我的学习操心;在课余时间多做家务事,做您的小帮手;外出时,给您留言,让您放心;您下班回家后,给您端茶捶背……您对我的恩情重如泰山,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回报您!

祝您

天天开心!

您的女儿:vv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幼儿园元旦邀请函内容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亲爱的家长、同学们!新年好!

新年的脚步悄然靠近。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新年的歌声即将唱起,它播撒着我们灿烂的笑容!请接受阳光教育全体老师深深的祝福:祝您万事如意!好运连连!祝您事业发达!生意兴隆!同样也把祝福送给我们的孩子----祝他们健康、快乐、茁壮成长!

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陶冶着孩子的情操,提高了孩子的素养,丰富了孩子的知识和技能。

为此,学校定于2017年元旦来临之际,隆重举行文艺汇报演出。我们倾力打造“欢度元旦,秀出风采”新年贺岁晚会,孩子们的展示需要家长的喝彩,孩子们的成长需要你我的陪伴,希望您在百忙之中能和我们一起分享孩子的快乐。

阳光教育全体师生真诚地欢迎您的到来。相信您的参与必定为晚会增光添彩。现将晚会相关事项函告如下,热切期待您的到来!

晚会时间:2017年1月1日18:30—20:30(周日)

晚会地址:阳光教育四楼多媒体厅

晚会费用:阳光教育承办

晚会对象:阳光教育全体师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元旦的由来作文300字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公历的1月1日,人们称它为“元旦”,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汉语里,“元”是开始,也就是第一;“旦”是一天或早晨的意思,两字合称就是指新年的第一天了。但这从一开始就并不是固定的。

在历法上,人们习惯称地球绕太阳转1周为1年。但是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转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所以一年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为规定的,这就造成了各种历法的不一致。相传“元旦”一词来自我国最早的皇帝之一——颛顼,他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后来有的朝代对元旦的日期有所变更,但原则上还是以每年的第一天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但商代以12月初一为元旦,而周代又以11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以10月初一为元旦。直到西汉武帝时,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等人重新制定历法,并规定每年正月初一为元旦,从此历代不改。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决定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于是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而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新中国成立之时,开始正式使用“公元纪年法”,把每年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因为他们多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但也有一些国家和民族由于本地的历法传统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季节气候的不同,因而他们的元旦日期也不一样,这也使得这个世界多姿多彩,更显民族的特色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元旦的由来

全文共 487 字

+ 加入清单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的,传统的旧历年则称为春节。

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在我国,还列入了国定假日。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采用公历纪年法,把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称作"元旦"。

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按公历计,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元旦的由来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元旦节来到,也就是新的一年的开始。

首先我先介绍一下元旦节的来历。“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也通指白天。元旦就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妈妈还告诉我,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后来在1949年我国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农历正月初一称“春节”,将农历1月1日定为“元旦”。

元旦那天,我先饱饱的睡了一觉,8点多起床,吃过早饭我和妈妈去外婆家,到家后我最着急的就是找小猫玩,可是找了一圈都没找到,我只好放弃不找了,自个儿去练习跳绳啦。吃午饭时小猫好像也饿了似的,自己就跑出来了,我高兴极了,我看小猫冲我喵喵大叫,好像在向我打招呼,我高兴得跑去屋里拿饼干喂它,它吃得香喷喷的。我还放音乐《水云禅心》给它听,它好像能听懂似的,静静地听着,一动不动。我吃午饭时它还安静地卧在我的身边听音乐,我说我不能动了,然后小猫就卧到一边去听了,它好像能听懂我的话,真是太棒了。我们要和动物交朋友,和动物和谐相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写给妈妈的一封信元旦内容

全文共 415 字

+ 加入清单

亲爱的妈妈

您好!

我一直想要却一直买不到的《非常世界历险记2》。请您帮我买下来这本书。要不然我会很无聊,因为家里的书基本上看完了,而且星期一至星期五,我又不能上网打游戏。所以作业做完时,我只能看书,看什么书呢?这还是个未知数,我只能按自己的心情来决定今天看哪本书,明天看哪本书。就算是周末和法定节假日,我也会遇到上面那种情况。所以,我真的非常非常需要一些新的课外书,因为课外书可以辅助我,让我获得更多的知识,光从教科书上获得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正如孟德格查的《续爱的教育》白契舅父所说的“人无论学什么,有三种方法:一是从书本上去学,二是从他人的经验上去学,三是从自己的经验上去学。”二、三种我基本上不错,只有一不够,所以请您答应我的要求。

我想用自己的零花钱帮爸爸买一支电子烟。因为爸爸抽烟抽的稍微有一点多。电子烟刚好满足了这一点,又对身体无害,还可以帮助戒烟。听说烟油也不是很贵,可以买。妈妈,您觉得呢?

敬祝

开心快乐

您的儿子田成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元旦的由来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后天就是元旦节了,你们知道元旦节的到来吗 ? ? ? 不知道就请看以下文章 ! ! ! ( 元旦节的由来哦 ! )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好期待元旦来到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元旦的由来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你们知道“元旦”的由来吗?我来告诉大家吧!

每年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节。元旦又称为元日,在汉语里“元”是开始、起始的意思,是指第一;而“旦”是指一天和早晨的意思,把两个字合起来就是新年的第一天了。

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从游牧改为农耕。他们的农牧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洪水有着很大关系,根据观察发现,发洪水的时间相隔365天,便把时间刻在竹竿上。同时还发现尼罗河初潮的潮头涨到开罗附近的时候,也就是天狼星和太阳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就是最早的“元旦”的由来。

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七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公元纪年法”,也就是阳历。而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在农历新年前后。因此,把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初一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

同学们,你们说这些知识有趣吗?让我们共同学习和了解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元旦的由来

全文共 663 字

+ 加入清单

哈哈,新的一年来了,元旦节有来了,小朋友们又有新衣服穿了。

你们知道元旦节的来历吗?哈哈我来告诉你: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现在知道元旦节的由来了吗?顺便给大家说声元旦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年元旦节手抄报内容资料

全文共 1475 字

+ 加入清单

元旦,即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是公历新一年的第一天。

元,谓“首”;旦,谓“日”;“元旦”意即“首日”。“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但其含义已经沿用4000多年。 中国古代曾以腊月、十月等的月首为元旦,汉武帝起为农历1月1日,中华民国起为公历1月1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亦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阳历年”。

传说

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起源

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

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有关于:“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 的记载。

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一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一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一诗中谓之“元朔”。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从汉武帝起,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1月1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西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 “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

专家:“元旦”一词系中国“土产” 已经沿用4000多年

每年1月1日,标志着新一年的到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称为“元旦”,俗称“阳历年”。

天文专家表示,“元旦”一词系中国“土产”,在中国农历中已沿用4000多年,但现行公历“元旦”为1949年所定,随着2014年的到来,它只有“65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元旦节的由来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历法上,人们习惯称地球绕太阳转一周为一年。但是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转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所以一年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为规定的,这就造成了各种历法的不一致。相传“元旦”一词来自我国最早的皇帝之一颛顼,他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后来有的朝代对元旦的日期有所变更,但原则上还是以每年的第一天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而周代又以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以十月初一为元旦。直到西汉武帝时,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等人重新制定历法,规定每年正月初一为元旦,从此历代不改。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决定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于是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而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新中国成立时,开始正式使用“公元纪年法”,把每年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

现在,大多数国家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因为他们多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但也有一些国家和民族由于本地的历法传统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季节气候等的不同,过元旦的日期也不一样,如,阴历的祖先埃及历,把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的那天作为元旦;阿富汗把春分作为元旦;犹太人把秋分作为元旦;而寒带的爱斯基摩人则把第一次下雨作为元旦。这也使世界更多姿多彩,更显民族特色了。

元旦是全世界人民传统的新年,也就是一年的头一天。“元旦”是合成词,“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的原意是一轮红日从地面升起。辛亥革命后,我国把正月初一称作春节,公历1月1日叫新年,不称元旦。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才又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写给妈妈的一封信元旦内容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跨新年夜,我踏上了归乡的旅程

伴着火车的笛声,

迎来201写年的第一秒

此时的思绪绵绵流淌,

宛如一首诗,徜徉在无垠的星空

更像那窗外苍茫的戈壁和冬装素裹的祁连那是你们独有的爱 我离开你们羽翼的温暖,独自奔赴远方

但爱,却越来越近

它带着玫瑰色的温柔

像一道巨大的深红色火焰

划过这静寂的长夜

胸中暖意微澜涌动第一次抒写我对你们的爱 老张深沉的嘱咐和小黄唠叨的叮咛

回响在往日无数个清晨和日暮

时光悄然流逝,你们的白发与日俱增

某一天,我恍然懂得

再普通不过的关心饱含着浓郁的爱

你们用自己的所有

抒写着给我的永恒没有比这爱更长久的光阴 在我心里,你们仿佛永远不会老

然而任谁也跑不过时间

你们的眉目之间逐渐不见往日的青春

许多年前,你们的孩子满腔热血勇闯自己的一片天地

弹指三十年,你们成为了我生命光影中的流年

记得老张在病床上吃着我亲手喂饭眼中闪泪的面庞

记得小黄在我上大学离开家时失落流泪的模样

你们的安康和笑容,是我一直以来最好的陪伴

铸成我生命中五彩斑斓的颜色

女儿已经长大,却依然是你们心中那个爱嚷嚷不懂事的小姑娘 你们说未来的未来我将要远离

但你们的爱一直在这里

和你们的气息构建起我生命的本来

当你们老了,头发白了

当你们老了,走不动了

当你们老了,眉眼低垂

我陪你们在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

我会爱你们苍老的脸上的皱纹

我会唱一首时间去哪儿了给你们听

是你们在我最寂静的日子里

给我最安静的守望

谢谢你们的爱,一直陪伴我的今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感恩节手抄报内容:感恩节的由来

全文共 205 字

+ 加入清单

感恩节是美国和加拿大独有的节日。它的起源于300多年前,批100多人的欧洲移民到了美国,饥寒交迫很难活下来,大部分人在头一年的冬天就冻死饿死了,剩下的50多人,在当地原居民印第安人的帮助下,学会了钓鱼、打猎、种玉米和南瓜,这些人在第二年喜庆丰收的时候,举行了感谢上帝的庆祝活动,并且邀请印第安人一起参加。这就是感恩节的由来。后来,美国林肯总统宣布每一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为感恩节,从此美国就有了新的公休日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