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家乡的风俗作文作业帮(精彩20篇)

我的家乡就像一幅用五颜六色的彩笔画出的画一样。到处都是青山绿水、柳绿花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作业帮,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浏览

2412

作文

394

特别的家乡风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时,常常有些地方的风俗各不相同,今天我要介绍我家乡的风俗习惯,“福到了”。

“福到了”出自谐音,在过年时,家家户户都会在家门口贴上一个“福字”,而有些家庭会将“福”字故意贴倒,如果有人一来,就会说“你家福倒了、福倒了”。“福到了”寓意着这一家的福气到了,是一种美好的寓意。

“福到了”这种寓意一般是在小乡村和小城市里十分广泛。家家户户会将买好的福字倒贴在门上,四周再贴上春联。“福到了”就完成了。“福到了”一般是老人们口口相传,一辈一辈地传了下来,“福到了”也有一个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做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清除这场灾难,就命令全城的人必须在门口贴上一个福字。有一户人家不认字,把福字贴倒了,皇帝见了,大怒命令要把那家人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不妙,就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要来访故意将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了吗”皇帝一听,也对呀,便下令放人。一场大难终于过去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福到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我的家乡——蓬莱春节风俗

全文共 1451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蓬莱位于胶东半岛,黄海和渤海交界处。这里濒临大海,气候宜人,风景优美,自古就被成为人间仙境。这里不但有着八仙过海的传说,还有各种有趣的民俗。

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大家就开始为新年做准备了。过小年又叫“辞灶”要祭灶神。这天开始,年味就越来越浓了,过后就开始除尘,蒸饽饽、做年糕、炸丸子、做“团圆饼”和“圣虫”等面食。据说小年这天是灶神上天的日子,所以做的饽饽味道很特别,最香最好吃。

自农历腊月二十三后,家家忙做大枣饽饽(又称大馒头)、团圆饼、面鱼、寿桃等面食,表示全家大团圆,日子过得年年有余。、

年前要蒸许多特大号的“大饽饽”,大的有两三斤重,用红色的颜料来装饰,正月里作为主食招待客人。蒸馒头时,开口的馒头,要说馒头笑了。还有就是用剪子把揉好的面团剪成小刺猬、小燕子、小猪等各种形状,蒸出来之后,用颜料画好,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面塑。通常除了大馒头之外,面鱼和“圣虫”做的最多,不仅可以吃,还可以用来装饰呢。

“圣虫”谐音“剩虫”,又被叫做“神虫”。 “圣虫”的前身被认为是龙,用面团来做“圣虫”祈求每年都能够风调雨顺,希望家中能够粮食满仓。先将面团搓成一头粗一头细的长条,粗头朝上作头,细的一端绕着头盘成两圈,然后用剪刀剪出“圣虫”的嘴,把一枚硬币放进“圣虫”嘴里,接着剪出神虫身上的鳞片,最后便是用绿豆安“圣虫”的眼睛。做好的“小圣虫” 要一对一对地分别放在面缸、米缸、菜盆、冰箱里,意味着来年米缸、面缸不招虫子,寓意天天有菜吃。面鱼通常用木头模子做出来,蒸好后用颜料画好眼睛和鳞片。放置在窗台、柜头,意味着年年有余。

家有女儿的人家要做团圆饼,也叫“太阳饼”,形状像太阳花,层层叠叠做成太阳状,每一层都涂上蜂蜜、芝麻,外围折成盘叠交错的花瓣状,上面用刀刻上棱形花纹,再用红枣镶嵌。大年初三姑娘回娘家时,除了要吃初一早上的饺子之外,临走还要带走一块团圆饼,意味着幸福团圆,生活甜蜜。

腊月三十这天,除了贴春联挂灯笼,主要就是包水饺了。这天要准备两顿饭的水饺。晚上一般是白菜水饺,寓意发财。初一早上的饺子里更热闹了,有些水饺里包有钱(硬币)、红枣、鱼、豆腐、花生仁、糖块等,有各种含义呢:吃到硬币意味着来年会发财,有钱花;糖意味着甜甜蜜蜜;鱼意味着年年有余;豆腐寓意有福气。。。。。。吃到者象征在新的一年里吉利、如意。为了吃到更多的好东西,这天早上,大家吃的比往常都要多。

正月初一凌晨三四点钟要起来拜年,拜年是按照辈分拜,到辈分比自家大的人家里,男的还要对着家谱磕头,然后到桌子上喝几杯。晚辈拜年,收红包,放鞭炮,各家各户灯火通明,路上只听见相互问候的拜年声,这时年味是最浓的了。

初二开始,便是走亲访友,相互拜年了。正月里,有扭秧歌、划旱船、踩高跷等各种表演队走村串户进行表演,可热闹了。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俗称“过十五”。正月十二、三,家家户户皆用萝卜、胡萝卜、大白菜根茎做成许多小油灯,中间挖空,里面倒进融化的蜡油,用棉花做灯芯。十五傍晚送到坟前、祠堂点燃,称为“送灯”。傍晚,房间、院内各角落、门两侧、马厩、猪圈、厕所、锅底洞都点上油灯。这天早饭吃糕、元宵,晚饭吃水饺,饭前开始放烟火炮竹。晚上小孩都要放“点门”、小烟花,奶奶说这天放“点门”,以后眼睛不疼,有好兆头。

正月十六是海神娘娘的生辰,也是蓬莱阁庙会,好多景区免费游玩。天后宫对面的戏楼、广场有俚俗戏剧和大秧歌。人们给天后娘娘进香后,便与亲朋好友在天后宫前看戏看秧歌,趁兴游览蓬莱阁及其附近名胜,直至尽兴而还。这天过后,年味就渐渐褪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我的家乡——蓬莱春节风俗

全文共 1454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蓬莱位于胶东半岛,黄海和渤海交界处。这里濒临大海,气候宜人,风景优美,自古就被成为人间仙境。这里不但有着八仙过海的传说,还有各种有趣的民俗。 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大家就开始为新年做准备了。过小年又叫“辞灶”要祭灶神。这天开始,年味就越来越浓了,过后就开始除尘,蒸饽饽、做年糕、炸丸子、做“团圆饼”和“圣虫”等面食。据说小年这天是灶神上天的日子,所以做的饽饽味道很特别,最香最好吃。自农历腊月二十三后,家家忙做大枣饽饽(又称大馒头)、团圆饼、面鱼、寿桃等面食,表示全家大团圆,日子过得年年有余。、年前要蒸许多特大号的“大饽饽”,大的有两三斤重,用红色的颜料来装饰,正月里作为主食招待客人。蒸馒头时,开口的馒头,要说馒头笑了。

还有就是用剪子把揉好的面团剪成小刺猬、小燕子、小猪等各种形状,蒸出来之后,用颜料画好,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面塑。通常除了大馒头之外,面鱼和“圣虫”做的最多,不仅可以吃,还可以用来装饰呢。“圣虫”谐音“剩虫”,又被叫做“神虫”。 “圣虫”的前身被认为是龙,用面团来做“圣虫”祈求每年都能够风调雨顺,希望家中能够粮食满仓。先将面团搓成一头粗一头细的长条,粗头朝上作头,细的一端绕着头盘成两圈,然后用剪刀剪出“圣虫”的嘴,把一枚硬币放进“圣虫”嘴里,接着剪出神虫身上的鳞片,最后便是用绿豆安“圣虫”的眼睛。做好的“小圣虫”要一对一对地分别放在面缸、米缸、菜盆、冰箱里,意味着来年米缸、面缸不招虫子,寓意天天有菜吃。面鱼通常用木头模子做出来,蒸好后用颜料画好眼睛和鳞片。放置在窗台、柜头,意味着年年有余。家有女儿的人家要做团圆饼,也叫“太阳饼”,形状像太阳花,层层叠叠做成太阳状,每一层都涂上蜂蜜、芝麻,外围折成盘叠交错的花瓣状,上面用刀刻上棱形花纹,再用红枣镶嵌。大年初三姑娘回娘家时,除了要吃初一早上的饺子之外,临走还要带走一块团圆饼,意味着幸福团圆,生活甜蜜。 腊月三十这天,除了贴春联挂灯笼,主要就是包水饺了。这天要准备两顿饭的水饺。晚上一般是白菜水饺,寓意发财。初一早上的饺子里更热闹了,有些水饺里包有钱(硬币)、红枣、鱼、豆腐、花生仁、糖块等,有各种含义呢:吃到硬币意味着来年会发财,有钱花;糖意味着甜甜蜜蜜;鱼意味着年年有余;豆腐寓意有福气。。。。。。吃到者象征在新的一年里吉利、如意。为了吃到更多的好东西,这天早上,大家吃的比往常都要多。

正月初一凌晨三四点钟要起来拜年,拜年是按照辈分拜,到辈分比自家大的人家里,男的还要对着家谱磕头,然后到桌子上喝几杯。晚辈拜年,收红包,放鞭炮,各家各户灯火通明,路上只听见相互问候的拜年声,这时年味是最浓的了。初二开始,便是走亲访友,相互拜年了。正月里,有扭秧歌、划旱船、踩高跷等各种表演队走村串户进行表演,可热闹了。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俗称“过十五”。正月十二、三,家家户户皆用萝卜、胡萝卜、大白菜根茎做成许多小油灯,中间挖空,里面倒进融化的蜡油,用棉花做灯芯。十五傍晚送到坟前、祠堂点燃,称为“送灯”。傍晚,房间、院内各角落、门两侧、马厩、猪圈、厕所、锅底洞都点上油灯。这天早饭吃糕、元宵,晚饭吃水饺,饭前开始放烟火炮竹。晚上小孩都要放“点门”、小烟花,奶奶说这天放“点门”,以后眼睛不疼,有好兆头。 正月十六是海神娘娘的生辰,也是蓬莱阁庙会,好多景区免费游玩。天后宫对面的戏楼、广场有俚俗戏剧和大秧歌。人们给天后娘娘进香后,便与亲朋好友在天后宫前看戏看秧歌,趁兴游览蓬莱阁及其附近名胜,直至尽兴而还。这天过后,年味就渐渐褪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感受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

全文共 88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一个文明古国,论起习俗,可谓“一地一样”花样繁多,单新年习俗,就五花八门。但亘古不变的是那份喜庆和热闹。

在我的家乡,新年从腊月二十几就开始了。二十九家家都准备好年货,门上贴好了“福”,有的人家还挂上了两盏大红灯笼。这天中午,照例要吃顿好饭,还要拜神家。下午就该大扫除,门窗擦得亮亮的,屋顶扫的净净的,桌上摆满了瓜子和糖。小孩子们手中已拿上了大小的鞭炮,大街上整天都噼噼啪啪的。大人们也已经在准备新钞,用来装红包。年前这几天热闹的很。

腊月三十,也就是除夕。晚上是要吃饺子的,一般是肉馅的,吃完了饭就去看看春晚。因为初一要起早,大人一般都不睡,可小孩子就顶不住,把新衣服放在床头,早早就睡下了。别以为一睡就着,家家都放拍炮,鞭炮、花炮,什么震天雷、窜天猴、笛音炮,声音此起彼伏,整整响一夜。

大年初一,凌晨三四点钟,就被妈妈叫起来了,睡眼朦胧的,一看见新衣服立马精神起来。穿好新衣服,好好打扮一番,要去拜年了。先去给爷爷奶奶拜年,再给爸爸妈妈拜。给家人拜晚年就该吃饺子了,正月初一不让动刀,不让说不吉利的话,还不能吃荤。不过白菜馅儿的饺子还可以凑合的。

吃完饺子就要去给本家的亲戚们拜。爸爸和弟弟最累了,要给长辈磕头。女人就要轻松多了,鞠个躬说句吉利话,就完事了。爸爸领着弟弟去拜年,妈妈带着婶婶们去拜年。我做为家中的长女也只能在家待着。爷爷奶奶也不闲着,在门口放好席子,铺好垫子,一拨一拨的人来拜年,贼热闹。我呢,更不闲着,我守在大门口,见有人来,先给他们拜年,坐等红包拿来了。

渐渐的东方泛起鱼肚白,天上还残留着花炮的烟雾,来的人也渐渐少了,大火都困了,来不及吃午饭,一个个倒头就睡,连小孩子也被赶回家睡觉。晚上又是一顿大餐。这一天一大家子的大当家要去请新媳妇来吃饭,表示这个大家庭接受了她,而当院的老媳妇要做陪客,带着新媳妇认当院人。初二,媳妇们要带着丈夫孩子回娘家拜年。过了这几天,年也算安静点了,等过了十五,吃完汤圆,年味也就渐渐淡去了。

新年那么热闹,那么让人留恋,不知多年以后这些习俗是否还能保留。但我想,不论怎么变,家人不变,一家的和乐不变,幸福就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我们喜欢的家乡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有包粽子和赛龙舟的风俗。我们淳安县虽然不赛龙舟,但还总是包粽子吃呢!

对我们淳安来说,粽子不仅在端午节包,在其他时候也包。不过,在端午那天会包多一点,有时吃到明年都不稀奇。

粽子是种吃食,主要由糯米、粽叶、五花肉、枣、栗来做。有时包腊肉香肠,少时还会放红豆排骨。粽子是从古代屈原跳江之后有的食物。传说,屈原跳江以后。楚国百姓怕鱼把屈原吃了,就包了粽子投进江中,希望鱼吃粽子就不吃屈原了。所以,粽子就传到至今。

喜欢粽子。不仅仅是因为粽子的美味,粽子的多样。还因为这表达了楚国百姓对屈原的敬爱与赞美。屈原不在了,但粽子却从两千多年前,一直传到今天。

我们家经常包粽子。首先是准备好原料。把肉切块放盐和老抽腌渍一个晚上。把绿豆和糯米混合原料基本准备好了。将两张粽叶卷成一个斗状。往其中加糯米,尽可能填满,放上小块的腌肉。盖上,抓紧,手不能松。如果折口太小,还能再加一张粽叶。拿根绳子,要足够长,首尾相连。把绳子尾巴的那两股扭在一起,然后开始绕。绕到最后在另外两个角上打个八字形。最后抽绳首,拉紧就好了。

还有一个步骤,就是品尝粽子。粽子虽然有点难做,但吃起来却很美味。单看那样子,闻闻那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口大口的吃着,在嘴里品尝着人间美味呢!

我相信,家乡包粽子的风俗,会一茬茬往下传,直到永永远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家乡风俗

全文共 718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位于安徽省西北部的一个小城市——涡阳。又被称“老子故里,道德之乡。”这里民风淳朴、人们热情好客,热爱生活,所以习俗也丰富多彩。其中就有一个传统节日——二月二。

“二月二,龙抬头。”传说农历二月初二前后是二十四节气的惊蛰。经历一冬的龙也在二月二这天被春雷惊醒了,抬头而起,所以也叫“春龙节”或“龙头节。”还有句俗语“二月二,龙抬头,天子下地,臣赶牛。”也就是意味着从这天开始,就告别农闲,开始劳作了。大家在这一天祈龙赐福,希望一年风调雨顺。在这一天吃的东西都和龙有关:吃春饼,称作吃龙鳞;吃馄饨,称作吃龙眼;吃面条,称作吃龙须;吃米饭,称作吃龙子……另外,还吃煎粉、炒豆子等。

为了讨吉利,在这一天,人们早上起床都要说:“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还有句俗语“二月二,龙抬头,家家小孩剃毛头,”所以家长为了给孩子讨个吉利,同时也是有一种望子成龙的期盼。所以,就在这天带孩子剪头。理发店门口都排成长长的队,理发师傅都忙得顾不上吃饭。

在我的家乡,有给男孩留辫子的习俗,也当然选在这天剃辫子。大摆筵席,广请宾客。男孩要盘腿坐在八仙桌上,有几个人抬着,唢呐手吹吹打打在前面引路,到村外的小桥上或小河边举行剃辫子仪式。

剃辫子的师傅要说唱祝福歌,祈祷孩子一生平安,长大金榜题名。而且,要看孩子有几位舅舅,就把辫子分成几缕,每个舅舅分一缕,舅舅拿到头发,要给孩子红包。然后把几缕头发用红纸包好,系在鸭子的腿上或鲤鱼的背鳍上,放入河里,众人会一哄而上抢鸭子或鲤鱼。也把仪式推向了高潮。

另外在二月二这天,农村还有“围仓“的习俗,就是在房前屋后,用青灰围成大大小小的圆圈,就是期盼今年是个大丰收。

我们家乡有着浓厚的民俗特点,需要我们传承、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家乡的风俗800字作文

全文共 930 字

+ 加入清单

哇,盼望已久的春节,终于又到了,人们是多么高兴啊!新的一年来了,我早早起床,穿上新衣和新裤子,还换了新鞋,洗好脸,怀着兴奋的心情和大人一起去燃放喜庆的烟花炮竹。之后,就是吃年早餐了。

过年的早餐与平常的不同。心情自然是很高兴的,再有大人们是不让我们乱说话的,否则不吉利。记得前三年,妈妈还用纸擦过我的嘴,那样,说错话也就百无禁忌了。现在我长大了,昨天,妈妈提醒了我,所以我今天早上特别地乖,每吃一样都说了一句好话。吃一颗红枣,说句“上学天天起得早。”吃上圆圆的鸡蛋,说句“今天我们一家大团圆。”端着肉丝长面,说了“吃了长寿面,长命百岁。”哥哥也是和我一样乖巧。其实不只是我家,我们这儿家家都一样。就算今天小孩犯了错,长辈都原谅了,决不会骂,更不会挨打。

今年的春节,有外公、外婆和我们一起过的。吃好了早饭,外公和外婆都给我和哥哥每人一个红包,说:“你们大一岁了,又比以前更懂事了,祝你们在新的一年里有新的气象。”我和哥哥早就准备了一对喜娃,回敬给两位老人,以示双双对对,和和气气,幸福百年。堂前的桌上,摆着在苏州工作的舅舅为外公捎来的水晶玻璃酒杯和水晶玻璃的酒罐子。我仿佛看到了舅舅全家人对我们的祝福。

喜庆的快乐充满了整个大年初一。人们都穿着崭新洁净的衣物走家串户,三五成群地诉说一年里劳动的收获;有的玩牌,打麻将取乐;有的听音乐,唱歌;我和村子里的小朋友们点放鞭炮、爆竹为节日增添快乐的气氛;各家各户的彩色电视机都全天播放着精彩的节目,有全国各大剧种的戏曲,有各省市的联欢晚会等等,我最爱看中央一台重播的《春节晚会》了,那精彩的小品,常常逗得我捧腹大笑。我在这一天里发现有些人家里,来了陌生人,那些肯定是来拜早年的客人。

到了晚上,妈妈和外婆为我们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餐。有年年有余的红烧鲫鱼、带鱼、鳜鱼;有红烧肉片、清炖猪肉;有烤鸡、腌鸭肉;还有做成我叫不出菜名的各种豆腐品,各种各样新鲜的蔬菜看得我眼睛都花了,津津有味的美食填饱了我的肚子。

欢乐喜庆的夜宴结束了,大年初一的夜空也正别有一番景象。明明是繁星满天,然而四周围的夜空确是“闪电”不断。我看不见其它村庄人们快乐的情景,可他们的祝福的火花和我们这儿庆祝的焰火却一起腾向蓝蓝的天空,普天同庆这欢乐无限的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819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习俗,我去过很多地方过春节,只有妈妈老家的春节是我见过最特别的。

我妈妈的老家是河北,房子是个四合院,分东、西、南、北四个屋,她那里在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九的晚上就要在北屋摆贡品,这里的特别之处就在于贡品,一张正方形的桌上中间先摆上一个猪头,猪嘴里叼着一个猪尾巴,外婆说:“这代表有头有尾,猪头左边摆上一只鸡,代表吉祥如意,右边摆上一条鱼,代表年年有鱼。”接着还要炸藕盒,“藕盒”就是把莲藕切片,两片中间连着不切断,把调好的肉馅放进去,然后在外面裹上面粉放到油锅里炸,炸成金黄色捞出来,放到鱼的右边,然后再开始炸牛肉丸,炸好以后放在鸡的左边。这样桌上的贡品还没有摆完呢,还要在猪头、鸡、鱼、丸子、藕盒后面都摆上一个前一天就做好的桃子形状的馒头,渐变的粉红色做的特别好看!然后再在馒头后面摆上五盘各式各样的糖果。所有东西的后面贴着一张天帝老爷的画像,画像两边各挂着金黄色的锡纸元宝,然后在猪头的前面放上香炉,香炉上插上一根龙形状的香,外婆说:“这叫盘龙香,一根刚好烧一天,每天烧一支!在每次吃饭之前还要还要磕头烧纸,一直烧到年初二,这样所有的贡品就算摆完了,而且每家每户都是这样摆的。”

到了年三十,一眼望去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红灯笼高高挂,一派祥和喜庆,人们忙着贴对联,粘福字,到了中午要包饺子,这也是北方特有的习俗,外婆说:“过春节吃饺子,取自《更岁交子》,也是继承祖先的习俗,饺子包好以后要在祭祀祖先之后才可以吃。所以饺子是一种具有仪式感的食物。再有饺子的形状向元宝,寓意“招财进宝”符合中国人过年图吉利的想法,而且饺子皮薄馅足,味道非常鲜美,百吃不厌,在这里七八岁的小孩就都会包饺子了,所以过年吃饺子的习俗就这样一代一代的传下来了,到现在饺子不仅仅是一种食物,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人们团圆的象征,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听完外婆这样一说,我更觉得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具有重大意义,深深感收到我们祖先的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我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597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着自己特有的风俗,而我的家乡的风俗习惯也与众不同,独具特色,处处显示着具有浓厚中国文化的民风民俗。而我今天要说的是春节。

一说到春节,大家就会想到一个相关的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每到除夕就会吞食牲畜,伤害百姓,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入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外村来了一位乞讨老人。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李,有的牵牛赶羊,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谁还有心关照这位老人,只有村东的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一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老人许诺说:婆婆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可她依然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他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大响声“年”浑身战栗,狼狈而逃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件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这样的习俗在我的家乡依然流传至今。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取更岁交子之意。而且,鱼也是年夜饭必备的一道菜,象征着年年有余。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世世代代,流传至今的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广西平南县的大安镇。说到风俗,家乡每年都要举行“拜社火”的活动,特别是在春节期间。大年初一的凌晨,也就就是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村民们纷纷拿出“拜社火”的祭品来,先在自家的大厅里祭拜拜社神。祭品有很多,有巧克力、饼干、糖果、桂叶、沙田柚等等,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大富大贵”、“甜甜蜜蜜”。

在家里拜完灶神后,大家有争先恐后的赶在第一时间去社庙祭拜社神,祈求在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万事如意、财源广进!不一会儿,村子里、镇子上,顿时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烟花声!到处都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怎么样,我家乡的风俗挺有意思的吧!如果你有机会过来我的家乡玩,我一定会给你介绍更多有趣的风俗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家乡的节日风俗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们的生活质量也不断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形成了一些习俗,流传至今。

腊月二十三被家乡人称为小年,从这天开始,人们就开始打扫卫生,把房间的里里外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买芝麻糖祭灶神。家家户户都开始办年货了,如:买对联、买糖果……

到了除夕就更热闹了,家家都在包饺子,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门上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这一天,出门在外的人都要赶回家团圆。到了晚上,鞭炮声彻夜不绝,人们还要看每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吃年夜饭,守岁,最重要的是还能收压岁钱。听老人说守岁表示珍惜时间,孩子守岁是为父母祈祷,祈祷父母长命百岁。

大年初一,我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收拾的整整齐齐,就和爸爸妈妈出去走亲访友去拜年,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同族人挨家挨户地去拜年。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家家户户在这一天都必须吃饺子、放鞭炮,鞭炮还得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表示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出去。

元宵这天,人们都要吃汤圆,汤圆代表团团圆圆,这可忙了孩子们,吃饱了晚饭就迫不及待的跑到街上去,展示自己绚丽的烟花。大街小巷里,烟花声、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各式各样的烟花,让我们看得眼花缭乱,当美丽的烟花打上天空,有的像流星,有的像大红花,有的像五彩花,点点滴滴,汇成花的海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在元宵节前一天的晚上就开始。晚上八点整,“老爷”出庙,十几个穿白色的衣服的人就在“老爷”的后面跟着。“老爷”身高一米,长四分米,宽三分米,穿着金色的衣服,带着红色的斗风,在四个人架的轿子上,真是威风十足。当“老爷”经过时,家家户户都会放鞭炮。当架“老爷”的人要换时,先要把鞭炮放响。然后在换人。每隔四个小时,就换一次人。每隔四个小时,就会有人送来饭。

通过我的介绍,相信大家也有点了解了吧。如果有兴趣的话,我可以做你的导游,为你服务,让你亲身体验一下。

家乡有许许多多的风俗民情,如新年之夜十二点整,一起放鞭炮;元宵节,三天三夜架“老爷”满街跑;端午节全家一起吃饭,一起划龙舟……今天,我向大家介绍家乡元宵节,三天三夜架“老爷”满街跑吧。

有一次,我因好奇心太强,就走过去摸了一摸“老爷”的头和脸。谁知,被爷爷看见了,接着我就被爷爷拉到“老爷”前两米处,然后,爷爷让我跪在地上,向“老爷”请罪。请完罪后,爷爷训斥了我:“老爷”,是神,不能乱摸、乱碰。”听完爷爷的话后,我转身往后看,看了“老爷”一眼,心里想:“老爷”真有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架“老爷”的这种风俗民情表面上是一个快乐的活动,但实质里却是一个严肃、认真的民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有关家乡风俗的作文800字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大年初一的早上,爸爸就带上我赶回博罗乡下参加祭天,这是老家春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

刚到老家门口,隔着一扇大铁门,就有一股水蒸鸡的香味涌入我的鼻子,使我的精神为之一振。我急忙上前询问正在布置香火的奶奶:“奶奶,等一下祭完天我能不能吃这只鸡?”一边说,一边做出撕鸡的样子。奶奶和蔼地笑笑说:“乖孙子,这鸡祭完天是要给神仙吃的。”看到我遗憾的表情,奶奶笑着说:“放心,给你准备了萝卜粄,保证你喜欢吃!”

准备好香火后,祭天就正式开始了。爸爸递给我三炷香,说:“儿子,你要双手拿香,对着四面八方拜一拜,这是请神仙来我们家。然后对着正门默念出今年的心愿,不过注意,不能念出声哦,念出声就没效果了哦!最后再把香插在香炉上面,上香就完成了。”我按照爸爸说的做完这一步。

“儿子,”爸爸摇了摇手里装着酒的小红壶,“接下来我们要为神仙倒酒。”我小心翼翼地捧着壶,向四个酒杯倒满酒,摆在祭天的鸡肉旁边。看来这是请神仙来我们家吃肉喝酒啊!

“接下来是祭天的重头戏!”爸爸激动地说,“放五十响鞭炮,今年就由你来放吧。”“啊?”我吃惊了,“鞭炮会炸到手的!”“没事,你拿着这只香,把引线点燃了就赶紧跑开。爸爸相信你可以的!”爸爸摇摇手里的香,微笑望着我。

好吧,既然爸爸都说我可以的,我哪能有不放的理由呢?于是,我们把一大长串的鞭炮摆到院子外面,然后我点着香,小心翼翼地往鞭炮的引线上碰了一下,顿时,绿色的引线冒出金色的火花,我吓得立刻夹起“尾巴”,朝着院子里落荒而逃。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鞭炮在我身后炸响,真壮观!那一地鞭炮碎,就像为神仙铺成的红地毯,迎接着神仙的到来。我看着这勇敢的杰作,内心涌出一股得意,犹如登科后的诗囚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相传以前祭天是古代天子才能主持的活动仪式,十分隆重热闹,现在进入到我们百姓家,人人都可以向上天表达自己的感恩,祈祷新的一年的愿望。我想,祭天活动不仅仅是一种仪式,还是家乡习俗文化的一种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特别的家乡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传统节日很多,什么中秋元宵清明除夕端午,数不胜数。但拥有一段凄惨的爱情故事为点缀的,便是乞巧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七夕节。

传说织女在人间遇见了牛郎,便留在人间和他生儿育女,幸福生活。但织女是玉帝的女儿,被玉帝发觉私下人间后,不得不告别牛郎,回到天庭受罚。牛郎带着两个孩子追至南天门,却被王母划下的天河所阻。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王母娘娘见他们的感情如此真挚,便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而这一天,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上搭起鹊桥,帮助牛郎织女相会。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所以人们也往往在相聚一起,期待能观此盛况。并以各种方式向织女乞求智巧。

古时候,穿针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朝,七夕之时,各家女儿围坐一团,以五彩丝线穿针,速度快为巧者。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习俗也慢慢发生了变化,明清后,又有七夕中午,把针放进水里,借日影而验工拙,成花鸟云兽的影子,则乞得巧。

但现代,乞巧的女子越来越少,但在这一天期待和爱人相互厮守的情侣越老越多,所以七夕节已成了情侣们互述衷肠的节日。对于情侣来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收到对方的一份礼物,感受情人的一颗真诚的心,似乎便代表他们之间的情感就像牛郎织女那样,银河也阻隔不开。

七夕节的故事还在传唱,七夕节的儿女们不止眺望远方的星河灿烂,更凝视着眼前爱人,期盼着情比金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1378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老家在广东肇庆,那里的过年是非常隆重和有气氛的,只是现在不可以放鞭炮了,现在的人也不包角仔和裹蒸粽了,这些东西满街都有得卖,这个真是完全没有了过年的气氛.

首先,快过年了,还离春节一个月呢,家家就开始了办年货,全家人都买新衣服,买糖果、桔仔、水仙头等,还有买好面粉、花生、绿豆等.最好玩的就是家家都包角仔和包裹蒸粽(这个是肇庆特产),提前预约人手,一般都有十几个人一起包.就讲我吧,一个月都排满了期,白天和晚上都约好了去哪家哪家包,我也好乐意去, 因为有得吃嘛,自己亲手包的,做个记号,一会就可以找回自己的作品吃,因为一班人在包,屋主就会一边在油窝里炸,哈~~.试食嘛.裹蒸粽就要放在自己用砖头在路边搞起一个大灶,用一个或二个大窝或大水缸煮裹蒸粽,要煮12个小时才行,不能断火,好多人都要守到天亮呢.在以后的日子里每隔一星期就要回煮一次,不然就会发莓. 街上的行人多起来了,热闹起来了,特别是阴历二、五、八是墟日,那种景象真是让人开心,街上的彩灯、彩花、灯笼、红旗全都挂出来,小孩子开始叫爸妈买好鞭炮烟花等着过年,有些小孩子已等不及,晚上出来放鞭炮烟花啦……..

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吃团年饭,吃完饭后就把长鞭炮挂起来,一到零点,家家户户都准时放长鞭炮,代表开始过年,那时候的夜晚真的象打仗一样,”辟辟啪啪”声,感觉整个城市都震耳欲聋.过年日子是不准扫地和不准说不吉利的话,大人也不准骂小孩子,这个要到开了年才行,开年每家都不同,日子可以在年初二、四、六都行.放完长鞭炮家家户户都出去走大运,就是围着城里走一圈子,不准走回头路,呵呵…..那时候的人多得不得了,鞭炮烟花满街都是,还有一些人就拿鞭炮烟花你扔我,我扔你,全都笑哈哈的,好开心.走完大运就回家或者跟朋友去玩,小孩子更是放鞭炮烟花一直到天亮,大多数人都不会睡觉的.大年初一早上,家里就要煮粉丝和汤圆吃,吃完就去街上玩, 到公园玩,初二以后都是到亲戚朋友家拜年,小孩子看到大人就要利是,那边收到利是那边就跑去买鞭炮烟花玩.

在过年一个月里,每天都有鞭炮声,开心的景象到处可见,天天都还在过年一样,让我想起都回味无穷,那时的好玩和开心,现在已感受不到了,今年北京已开始限期开放放鞭炮烟花了,不知什么时候全中国都可以放呢?我想为了挽回往日的中国过年气氛,可以放鞭炮烟花的日子不长啦

我的家乡春节的风俗很多,不信你看——一到春节,男女老少就都穿着漂亮的新衣,脸上挂着淳朴的笑容,迎接着新年的到来。每家每户都张贴着红红的对联和年画。到处都敲锣打鼓。小朋友们都去拜年、送贺卡。到了夜晚,处处张灯结彩。有名的店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什么走马灯、官灯、冰灯、纱灯……各式各样。一旁,鞭炮声、擦炮声,响个不停,火箭炮、烟花,火光冲天。出门在外的人,必宁要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呢!怎么样,我家乡春节的风俗多吧,你想到我的家乡来过年吗?名师点评:小作者在这篇作文中,介绍了自己家乡过春节的各种风俗。从小作者的介绍来看,小作者是进行了认真观察的,让我们感觉到了小作者家乡过春节时的快乐和热闹。可是小作者的家乡在哪里呢?是不是应该先交代一下?要不然,我们怎么能到你的家乡做客呢?如果小作者在文中,能够把家乡过春节时,让自己感觉最有趣、印象最深刻的风俗,详细地描述一下,作文的内容就会生动起来,感染力也会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家乡风俗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山西,在这里有许许多多的风俗习惯,十分有趣。

就拿端午节来说吧,在这一天里,人们会吃粽子,喝雄黄酒,戴花绳。而这些习俗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小时候一

次戴花绳的有趣经历了。

那是在我四五岁的时候,有一次端午节,妈妈从街上买回许多五颜六色的花绳。花绳,又叫五彩丝,也叫五色丝,是由五种颜色的细绳编成的,很漂亮。妈妈在我的手腕与脚腕上戴上花绳。许久后,我心生疑问,便对妈妈说:“妈妈,在端午节这天为什么要带这种花绳呢?”妈妈对我说:“古时候,这种绳子是由五种颜色的细绳编成的,并不像现在这么多颜色。而这五种颜色也代表着五行,据说可以避邪。”那时我不懂,又问:“妈妈,邪代表什么呀?”妈妈又说:“就是不好、不正义的东西,你长大就明白了呀!”“哦,原来是这样……”

端午节后的一天,下雨了,妈妈便把我的花绳丢在水泊之中了。我又不懂了:“那么漂亮的花绳为什么要丢在脏水里呀!”妈妈说:“顺着水流走,代表着烦恼与忧愁都漂走了。”“那我一定会很开心了。”“哈哈……那只是一个说法而已。”“啊?好吧!”

后来我们还吃了粽子,粽子里放着江米和红枣,还有花生米。吃的时候放点儿糖,甜丝丝的,可美味了。那种味道令人留恋,让人怀念。后来我才得知端午节是从古时候流传下来的,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中华民族风俗源远流长,从古至今,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不一样的,、特殊的意义,我们一定要把这种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88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按我们家乡的习俗,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才算春节,春节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吧?这是我们中国人的节日,但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嘛,所以我呀就当一回“小广播员”,给大家“解说”一下我们家乡的春节吧!

除夕可以算得上是春节最忙碌最重要的一天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大伯大娘一大早就忙活开了:有的去摘菜,有的去炒菜,有的去包饺子;反正忙忙活活地就干了一天。到了晚上,大人们更忙了,无暇照顾我们这些小孩。天还没黑,性急的哥哥就拿出了一个“二踢脚”,把它“送”上了天,这一声响犹如黎明前的鸡鸣,方圆几十里以内的鞭炮全响了。因为我们这里有一种认为“老祖宗”存在的迷信习俗,所以,爸爸提着鞭炮去放了,这可能是一种欢迎“老祖宗”的仪式,不一会,鞭炮点响了,“噼里啪啦”的声音震耳欲聋,而我们家的小狗却惊恐地躲在床底下,可能是以为“世界末日”到了。吃了晚饭,爸爸提着一筒烟花去院子里放了,“轰”的一声震天响,烟花弹从烟花筒中射出,飞上蓝天“啪”烟花在天空绽放了,顿时,天空如一页画纸,五彩缤纷。而年夜饭更加丰盛了:鸡、鸭、鱼、肉样样都有,什么饺子,什么年糕;真是太多了。

大年初一,大家都要去串门,家家户户的门框边,都贴着一幅幅对联,我看着火红的春联,看见了这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我看着火红的春联,仿佛看见这家来年红红火火的日子,那春联仿佛变成了一只只千纸鹤,带着这家人的向往飞向了远方;因为这一天最重要的就要数拜年了,所以我和哥哥姐姐们一大早就出门拜年了,拜年其实也蛮好的:磕个头,拜个年,临走时再抓把糖,拿把瓜子,多好啊!

正月十五又是一个春节的高潮,超市里挤满了人,真是人山人海,人声鼎沸啊。当然了,元宵节最不能少的就是元宵,煮好的元宵,放进嘴里,软绵绵的,轻轻咬一口,元宵中的馅便溢到嘴里,甜滋滋的,不知有多好吃!

春节是我们大家的节日,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节日,让我们一起欢度春节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特别的家乡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一年中我最喜欢的节日,它有着丰盛的大餐,特别多的红包,好看的节目,壮观的烟花,十分美好。

春节中,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年货,比如酸鸡鸭鱼肉,糖饵果品等一大堆。因此,父母也开始忙碌起来:上街买菜,回家制作,总是要花很长一段时间。但到了晚上,大量美味的佳肴也纷纷呈现在眼前,饺子、汤圆、年糕、各类鸡鸭鱼肉,应有尽有。

而我们小孩有一个非常好的特权——拜年拿红包。

所以在吃饭时,我毫不犹豫地率先对在场都的长辈说了“恭喜发财,红包拿来”的吉祥话,而长辈自然也纷纷把红包都递给了我,一个红包就有好几百块钱呢。

饭一吃完,我最喜欢的节目也就刚好开始了。春晚的舞台上,很多著名演员都在那表演着,我总是看得十分入迷,跟着那些演员开心、伤心,沉迷其中,无法自拔。等到较晚些时候,主持人提醒我们新年倒计时要开始了,我立刻跑向阳台,向天空望去:

天空先后出现了两朵美丽壮观的绚丽花朵,紧接着空中美丽的大花越来越多,次第盛放,绽出一簇簇的花火,所发出的声音也是震耳欲聋,就连人们说话的声音也被完全掩盖了。无数的烟花炸开,那么的华丽,那么的缤纷,让人久久痴迷。

等到除夕一过,新的一年就来到了,这个热闹团圆的年三十,也被我深深刻在了脑海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家乡的元宵节风俗

全文共 890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中国近16亿人民将要欢庆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元宵节必不可少的就是社火。这一项目集经济,文化,娱乐,艺术等为一体。

社火游行的队伍在马路上,所以我们这些观众们只能在路边欣赏。路边上的人们满面欢笑,有的小朋友个子太低,看不到他们就使劲的点脚尖,有的小朋友还被爸爸抱起来看。呈现出一幅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

11点钟声敲响,社火游行开始了,各色各样的花车,向东开去,花车上的模型,装饰足以体现出灵宝这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繁荣景象。此时似老非老的小老人腰鼓队,锣鼓队合成的天籁之音。鼓声响彻云霄。之后各个医院,单位,村庄,学校依次出来表演,令我为之心动的“火车站幼儿园”。他们的花车上点缀不少的小碎花和叶子,更加可爱的是花车里站着两排的小朋友他们身穿12生肖的动物服,个个虎头虎脑,古灵精怪口中还不停的向路边的观众问好:“大家节日快乐,拜拜。”还有涧口村的那些孩子们站在一些模型上:有嫦娥奔月,三军仪仗队,猪八戒背媳妇,飞机,张连卖布,老子骑牛,举重运动员……其中最为生动得就是“举重运动员”,看起来像是一个十一岁的小孩子穿着市一中的校服满脸微笑因为他有可能是一名世界运动员。社火还在继续进行,可惜的是天气太冷了而且还下着大雨,我只能恋恋不舍的离开了,真希望下午不要下雨。

晚上果然如我所愿没有下雨,放烟花活动照常进行。我们一家人早早的吹完晚饭,就赶快来到放烟花的现场,等到晚上8:00钟声敲响路灯全部熄灭,一束火将架子点着,出现:住灵宝市人民元宵节快乐。接着几个高高的礼花打到了空中然后变成了几个小灯笼。小朋友们迫不及待的想要去捡。然后一朵大大的传统礼花向空中打去:“叭叭叭叭叭叭”接着又来了几个连环套在一起,周围的几个小朋友都给吓哭了,烟花的颜色又黄变红又变绿最后似流星雨散落人间,我立刻许下愿望,虽然这流星雨只是礼花下来有的余光,但是我希望我的梦想能够成真。后来一束火树银花静静的供我们欣赏可是他那优美的“舞姿”实在令人心动不已。然后,一只只小毛毛虫又想赶紧飞上天空,彰显它的美姿。

在火光的辉映下,小孩子水中的灯笼成为大家众目睽睽的瞩目对象,一时间呈现一派欢乐祥和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许多自己的风俗习惯。

每到清明节,我们新昌就会打糍粑,这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风俗活动。

糍粑有许多种样式:白糍粑、红糖糍粑、青糍粑等。但别看它们样式千姿百态,口感就是一个字——软,软得可以和棉花糖相提并论。吃一口,糯米浓厚的香味立马充满了口中,瞬间感觉自己的味蕾在爆炸。

每到清明节,我奶奶家都会打糍粑,这对我和弟弟妹妹都有很大的吸引力。毕竟甜食不都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吗?

清明节的前一天,我们村便在打糍粑。一大早,我就来到了我二伯伯家。只见有许多人都在等待打糍粑,还有一口大大的用来打糍粑的石臼。看来这是要大干一场啊!

开始了,只见二伯伯从厨房端出了一大桶煮熟的糯米来,将它倒进了石臼里。接着二哥哥拿起了一把巨大的“雷神之锤”向糯米团砸去,二伯也常抽空将面团翻了个面。就这样几个轮回后,原本松散的糯米,开始变得紧实了起来,渐渐像一个面团了。

这让在旁边看“戏”好一会儿的我跃跃欲试,好不容易从二伯伯那请求了好久才得到的机会。本以为可以大显身手,秀一下操作了,因为我认为这真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啊,但没想到,大意了!

我刚握住木柄想往上一抬,可这石锤却如同灌了铅一样沉重。不管我怎么使劲,或者是怎么使出洪荒之力,都无济于事。而在一旁的长辈们却都哈哈大笑,让我十分尴尬。哎,看来我想举起这把石锤,还需要些时日呢。

又过了一会儿面团终于打好了,大家将它摊成一个面饼割成长条状,抹上红糖,卷起来,糍粑就做好了。

吃一口,“嗯——”红糖的味道在口中弥漫。外衣软软的,真有种在吃棉花糖的感觉。我的心仿佛跟着这软绵绵的糍粑飞向了天空,躺在软绵绵的云朵上一般,别提有多惬意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有关家乡过年风俗的作文

全文共 1836 字

+ 加入清单

新年,即一年的第一天,为世界多数国家通行的节日。世界各国,特别是古代都有不同的日期,现代世界多数国家为公元制纪年的1月1日。现代将“元旦”称为公历新年,将“春节”称为农历新年。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了家乡过年风俗的作文,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 家乡过年风俗的作文(一)

除夕贴春联的习俗始自明代的南京。除夕又叫大年夜,是人们最忙的一天,掸尘扫地,做年饭,贴春联。史载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后,曾令“公卿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并令对联所用纸笺必须朱砂染色,名为“万年红”。“红”、“朱”同意,暗示朱家子孙永坐江山。此为汉地大年贴春联风俗之始。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比如家有丧者,头年贴紫色春联,第二、三年贴黄色春联并加贴横批和“天庆”。天庆是镂空成花纹的长方形红纸,贴在门楣上,一般贴五张,然后贴横批。另外,中秋节吃月饼也缘于朱元璋的提倡。据说徐达攻下元大都后,朱元璋曾命以当年起兵时秘密传递消息所用“月饼”作为赏赐群臣的节令糕点。

南京市民过年一般都要炒一样素菜,叫“十香菜”。菜以镜冬腌咸菜为基础,配以胡萝卜、金针、木耳、冬笋、白芹、黄豆芽、豆腐干、千张、面筋、藕、红枣、花生米等十多种素菜,重油炒成,往往在以荤菜为主的年饭家宴中最受欢迎。灯节在正月十五,又叫元宵节或上元节。南京灯节前后历时10天,初八上灯,十八落灯。明代灯节最盛,从笪桥至评事街,鱼龙纷沓,五光十色。届时老少看灯,万人空巷。后来集中挂灯区移到了夫子庙一带,至今每年灯节这一带仍非常热闹。旧时讲究“上灯元宵落灯面”,是说南京人灯节期间的食俗。 家乡过年风俗的作文(二)

广州美称花城,以种花为业者,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如今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更成为广州的一大民俗。每年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景,各大公园都在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扎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花市,售花赏花,人潮涌动,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迎春花市。广州新春风俗,在人际交往中,必备利是。当然,所谓利是,即为红包,亲朋相见,大人要给小孩利是。广州市民中,市民阶层十分讲究,要给双封,而内包多少纸币则不拘,然而没有利是即为无礼,所以春节期间到广州人家里做客,要多带几个红包为好,免得麻烦。甚至商场门口,也会在金桔树上挂满利是,任人摘取,以求吉利。

合肥人过年有两点与全国不同:一是要打香炭;二是鞭炮通宵达旦,节日气氛非常热烈。打香炭即在大年三十扫尘后,家家都要在屋内用醋浇红木炭,刹时,浓烟滚滚,烟雾缭绕,这时闭上大门,以求净化空气,去邪避灾。吃罢年饭后,开始燃放鞭炮,从晚上到次日早上,连续不断,炮声震耳欲聋,火光冲天,大有千军万马攻城之势。如今,此风虽有所消退,然而较全国而言,仍属数一数二。 家乡过年风俗的作文(三)

一年结束了,在除夕夜是团圆夜,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的,庆祝一年平安结束,新的一年好的开始。在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年夜饭的食材,一大早就能闻到鸡鸭鱼肉的香味。客人们纷至沓来的来到我家,大人们就会给咱们小孩压岁钱,咱们小孩在新年里最开心,因为就要放鞭炮了。

早晨,咱们一家人忙开了。妈妈在大门上贴春联。映入我眼帘的是“日丽春常驻,人和福永留”。表示家庭祥和幸福。我呢,则帮妈妈贴“福”字,正要贴在门上。妈妈连忙阻止我,说道:“‘福’字应该倒贴,就是‘福’到的谐音,福光临咱们家了。春节帖春联有喜庆、财气、吉祥之意。”我一听,赶紧把“福”字倒贴了。爸爸也在精心准备,挂起了一盏盏红灯笼。我想:这红灯笼难道不就代表着咱们祖国的面貌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吗?

大人们把一串串的鞭炮,排在门口,把一个个的圆形鞭炮也放在门口。大人们拿着打火机把一个个的鞭炮全点上了,一串串的鞭炮“噼里啪啦”得响,圆形鞭炮“嗖”飞上天,再“轰”得一声爆炸。咱们小孩子开心极了。

放完鞭炮后,一家人就围着一张桌子吃团圆饭,还有吃饺子,吃饺子最有趣了,这吃饺子还能吃到钱,谁吃到钱了那谁在新的一年里的运气将是最好的,所以大家都争着吃,看谁也抢到那个有钱的饺子,然而不管吃到的也好,没吃到的也好,这种抢着吃饺子的气氛是最难忘的。

晚上八点整,咱们全家准时打开了电视机,收看“春节联欢晚会”。那悠扬的歌声,使人陶醉其中;那优美的舞姿,使人赞不绝口;那滑稽有趣的笑话,使人捧腹大笑;那精彩的相声小品,使人开怀大笑……阵阵欢声笑语荡漾在客厅上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