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古诗词扩写作文【汇编20篇】

古诗,文有尽而意深远,是美的享受;古人,时有尽而智恒远,是爱的凝聚。古诗,渗透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即使在新世纪的今天也无处不在。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推荐了一些关于古诗词扩写作文优秀作文,欢迎查阅,希望你认真看完,会对你有帮助的!

浏览

5351

作文

1000

画蛇添足扩写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有个人,家里办喜事,把亲戚朋友都叫来,大家热热闹闹地庆祝一番。 他给三位与他关系不冷不热的邻居一壶酒。这三位邻居是:穷人、富人,和专家。 这三位邻居商量怎么分着壶酒。全给富人嘛,是明摆着瞧不起穷人和专家;全给穷人嘛,就是富人和专家没面子;全给专家,就是说穷人和富人没文化;每人分一点,还不如一个人喝个痛快,怎么分好呢? 正当大家发愁的时候,专家提议:不如我们一起画蛇,谁画的最快,这壶酒就归谁! 经过投票讨论决定,大家一致赞成。 “各就各位,预备——” “开始!” 一声令下,穷人、富人,和专家,都专心致志,以自己最快的速度画蛇。 “刷刷刷,刷刷刷。”富人很快就画好了,当他看见穷人和专家画得都还远着呢!就得意起来,边拿着酒壶边说:“我给蛇添上一双脚,也不迟!” 于是,富人给蛇添上了脚。 当他把脚添上的时候,穷人画好了,他一把抢过富人手里的酒,说:“你那是蛇吗?这酒是我的!” 这时,专家又一把抢过穷人手里的酒,给富人,说:“乡巴佬,富人是对的,那是上帝还没有把蛇的脚砍掉的蛇的鼻祖!”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螳螂捕蝉扩写作文

全文共 928 字

+ 加入清单

吴王站在阁楼上,眺望着远方的江山,虽然自己打下了这青山绿水,可还是无法满足自己的成就感,于是决定攻打弱小的邻国——楚国。

第二日早朝上,吴王坐在龙椅上,郑重的宣布:“诸位爱卿,为了我们吴国的繁荣昌盛,朕决定,攻打楚国!想阻拦者,提头来见!”大殿中没人提议,文武百官一齐跪下,哆哆嗦嗦地说:“皇上圣明……”。站在椅子侧面的侍从脸唰的一下白了,心里的小算盘不断敲打着:“陛下一向高明,怎能做出如此糊涂的决定!我一定要阻止这一举动!可我身小力单,脑袋一定会搬迁……但,他这样去攻打楚国,实力是有,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那样吴国就没了。我必须阻止!……有办法了!”

吴王每天回到寝室后,一直在思考如何练兵,如何布阵,从哪进攻……一天寅时,他依旧无心上床休息,便去后花园散心。吴王走在石头的小路上,发现了他的年轻侍从拿着弹弓,怀里装着几颗弹子,穿着湿漉漉的衣服漫步在草丛中。吴王感到好奇,于是走到他身旁,问道:“你来这干嘛?还把衣服弄得这么湿,何苦呀?”侍从转身跪下,“回皇上,奴才在打鸟,不小心让露水沾湿了这衣服。”“有打到吗?”“没有,奴才来这三个早晨了,倒是看到了一件趣事。”“哦?是吗?快平身,给朕讲讲!”侍从站起来,领着吴王坐在了一棵柳树下的石椅上,手指着树梢,“昨天,树上挂着许多露水,一只蝉在树上动听地唱着,并喝着露水,这时,一只螳螂向它走来,舞着大刀,准备享用眼前的早餐,而蝉还浑然不觉的唱着歌儿。而螳螂哪知道,自己的身后还有只黄雀正虎视眈眈的盯着它。但黄雀也不知道自己也身处险境,因为我正在树下要用弹丸打它呢!”其实,来打鸟并不是侍从的本意,爱国又机智的他只想借此劝阻吴王攻打楚国。

吴王听后,又问道:“那后来呢?”侍从回道:“因为它们都只看到自己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后果,所以,蝉被螳螂吃后,黄雀又啄食了螳螂,而我却放了黄雀。”吴王听了,低头沉思:“是呀,我不是众国中最强的,实力不过和螳螂差不多,若我吃了和蝉类似的楚国,后面的黄雀定把我吴国灭,将来一统天下的,就不是我了。为保我吴国土地,不打了!他说的有理!”吴王默默摸了摸胡子,沉吟:“你说得对,立刻下旨,暂不攻打楚国!”

吴王的这一决定使全国上下都很高兴,而吴王高兴的,是他有这样的机智与爱国的侍从。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三峡扩写

全文共 1051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一片小小的叶子,静静地挂在树枝上;我,要在这里度过我的一生,现在,我只是一片新芽,在这美丽的地方,肆意地伸展着,望着山上山下的美丽景色,不由得有些兴奋,这就是我即将度过余生的地方啊,它是那么的美妙,人间仙境用来形容它再好不过了!下面就容我和你说说吧!

在绵延七百里的三峡中,山,竟是如此的重要,仿佛被注入了灵魂,两岸都是相连的山,一座挨着一座,一直延伸到远方,它们如同顶天立地的护卫者,英勇地守卫着这人间仙境,竟没有一丝中断的地方,它们好似一道天然的屏障。山实在是太高了,以至于我如果想要见到太阳,便要等到正午时分,若想见到月亮,便只能等到半夜了,但我却丝毫不觉得沮丧。毕竟,它们坚定地守卫着三峡,不论风吹雨打,日晒雨淋,它们也不曾动摇,它们那雄伟的气魄总会使我深深震撼。

水,才是三峡的主角,到了夏天,一切都是那么生机勃勃,我感觉自己身上也充满了力量,一种使我想要长大的力量,在这力量的催促下,树叶们不倦地吐着翠绿,山也披上了一件青衣,听—-水的合奏,急切而又沉闷,水漫上山陵,将上行和下行的道路都阻断了,江面上便很少有船只的踪迹了;有时,皇帝的命令需要紧急传达,他们早上从白帝城出发,一路的秀丽风光也来不及欣赏,只是急匆匆的,就这样,晚上就到了江陵城,这中间可有一千二百里呢!要我说啊,即使乘着奔驰的快马,驾驭着疾风,也没有走水路快。

每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整个三峡显出一片清幽,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河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我还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呢!山上呢?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有怪异形状的柏树,有的像飞鸟,欲冲出山谷,有的像一位少女,一身青衣,亭亭玉立,还有的就更奇特了,竟然像柏树的叶子,令人叹为观止,高悬的泉水和瀑布在山峰之间调皮的玩耍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有许多趣味呀!

到了初晴、降霜的早晨,山涧和树林都是一片寒冷肃杀,令人心惊,伙伴们一个接一个从树上落下,终于轮到我了,我可以去看看别处的风景了!我从空中缓缓飘落,微风轻托着我,直到我静静地躺在流水中,河水在轻轻流淌,我不知它要把我带向何方,此时的我有些彷徨,一切就不那么美好了,经常有猿猴站在高处大声的吼叫,空荡的山谷传来回声,悲凉婉转,连续不断,真是可怕极了,我完全没有了刚落下时的兴趣盎然,强烈地想要回到树上去。在这肃杀的天气里,再伴上猿猴的吼叫,那么的可怕,怪不得打渔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呢!真是形象极了!

三峡——一幅由巍巍高山与悠悠江水勾勒出的壮丽山水画卷,一个四季皆美的人间仙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渡荆门送别扩写300字

全文共 286 字

+ 加入清单

我从荆门外渡江,想要去那古老的楚国漫游。我乘船行了许久,前面仍是一座又一座的连绵高山,我不由得心生凄凉之情。

终于,巴山尽头出现了平川,长江也沿着平川旷野奔流着,眼望滔滔江水随波流。又向来时的路看去,连绵高山已挡住了我的故乡,原来已经很晚了,我离故乡也已经很远了。

我抬头看天空,月影如飞下的天镜一般在水中流动旋转,云霞也如同绮丽的海市蜃楼。但终究,一切都是幻象,无论景色多么迷人,终会随风而逝,留下的只有我一个人站在旷野上。

我更加怜爱的还是故乡的江水,江流滚滚,情意深深送我万里行舟,就如同我的家人一般依依不舍送我远离家乡

我心里的乡愁,好有谁会懂我呢?也就只有家乡的水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望江南》扩写

全文共 707 字

+ 加入清单

李丹晨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窗外,晨光熹微,晓雾还未消散,江面上只是稀稀疏疏的一两点白帆,仍未破晓。

屋中的妇人早已洗漱完毕,端坐在梳妆台前,铜镜中映照的是她憔悴的面容,但仍然掩不住她的期待与欣喜。一日,两日,三日……日子在她眼中就是一个个枯燥而又乏味的数字。丈夫临走前,告诉她,征兵时期一年,一年后,他会如期而至。今日,就是第三百六十五日。一年,一年有多长?是否比她的相思之情更加绵长?日子一天天消磨,原来光滑柔亮的发丝间竟生了几缕白发,妇人的手灵巧地将白发掩于青丝之下,挽了一个发髻。苏轼曾梦忆自己的亡妻在镜前梳妆画眉。想当初,又是谁将她长于腰际的长发盘起?一年未相见,想必丈夫也因沧桑历尽而被风霜染白了发鬓吧!无人为他照料起居,他是否也消瘦许多?想到此处,便是一刻也不能等待,匆匆地登上望江楼去。

天已微亮,妇人伫立在楼台上,白帆星星点点映入眼眸,竟没有一叶愿意留下,随着急湍江流而逝。是这辆吗?眼见那女孩奔向刚停泊在岸边的小舟,喜极而泣。不,不是这辆。是那辆吗?那站在小舟上的身影像极了他的丈夫,器宇非凡。不料,那叶小舟被江浪推着,只顾驶向远方,一次的回眸都没留给她。

黄昏悄然降临,余晖一点一点吞噬着仅留存的云霭,却又如留念大地般,迟迟不肯落下。将落欲留,也正映照着妇人的心境。过尽千帆将她殷切的期盼与耐心消磨着,但心中的执念却将她挽留。日薄西山,终于,天空慢慢暗淡,敛入了暮色,也敛入了她无止尽的等待,剪不断的愁绪。望江南,盼离人,古来征战又有几人能回呢?不绝的江水,悠悠地流逝,不绝的相思,却因时光的流逝而愈发沉重,只等肠断白频洲,泪流尽千行。

那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就是他的归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舟过安仁扩写素材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我去过各式各样的湖,有西湖,有洞庭湖,有千岛湖……但为了寻找灵感,我还是选择安仁的湖。我来到了安仁游玩。我游过了安仁的大街小巷,来到了安仁的湖。

湖水在枯草丛里微微低语,远处不时传来一两只小鸭的扑翅声。湖是清的,清得清澈见地,水中印着天空,天空是蓝的,水也是蓝的,水中的云漂动着,就像几朵雪白的棉花似的,悠闲地漂动着,漂动着。船慢慢地前进,船桨划动水面的声音是如此悦耳。周围的绿树红花围绕着湖,给美丽的湖增添了几分魅力!

正当我还沉浸在这迷人的仙境中时,旁边游来里一只小船,船上坐着两个孩子。让我感到奇怪的是,小孩们收起了鱼竿,却拿起了一把雨伞。好奇心驱使着把船划近了他们,我隐隐约约的听到一个小孩说:“今天,我们去哪儿玩?”另一个小孩说:“你猜!”

小孩带着疑问说:“打渔?”另一个小孩指着船舱,笑嘻嘻地说:“不对,告诉你吧。今天,我们就在船里玩啊!”只见那个小孩撑开那把雨伞,然后又在旁边那个小孩的耳朵,悄悄地说了几句话。出于好奇心,我和蔼地问他们:“天又没下雨,你们撑伞干什么?”我一边问又一边想,也许小孩只会玩这种无聊的游戏吧!小孩不紧不慢地说:“你猜猜看!”我欢快地说:“不知道!”两个儿童笑了一笑,然后齐声说到:“我们是想用伞让船前进。”

我知道了他们的想法是什么的时候,我想: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但是这把小小的伞是不可能让船前进的。但是我为了留住孩子们的愉快天真烂漫,我并没有说出口。

我不紧不慢地散步回家,一边走,一边吟诗: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文言文狼扩写

全文共 887 字

+ 加入清单

傍晚,天黑了,寒风"呼呼"地吹着。屠夫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他担子里面的肉全都卖光了,只有剩下骨头。他美滋滋地想着,我可以回家煮骨头汤给家人吃了,真好。可谁知,半路上却遇到了两只,紧紧跟着屠夫走了很远。

屠夫心里害怕了,怎么办,后面居然跟着两只狼,太可怕了!不如我把骨头扔给它们,希望它们不要跟着我了。屠夫拿了一根大骨头丢给狼,一只狼拿到骨头,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可是,还有一只狼却没有,它继续跟着屠夫。屠夫只能心疼地把骨头扔了过去。两只狼都在吃着骨头,屠夫趁此机会,飞快地往家跑,不时地回头看看两只狼。突然,先得到骨头的狼吃好了,它抬起头,看见屠夫跑了就赶紧往前追。另一只狼也吃好了,两只狼并排向屠夫追去,屠夫摸了摸篮子,哎呀,不好了,篮子里的骨头全没了,但是狼还在穷追猛打。这让屠夫如何是好。屠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风"呼呼"地吹着,林子里很黑,伸手不见五指,只有两只狼的眼睛依然发光,充满着欲望。这更加让屠夫恐惧,紧张了。

屠夫生怕前后都收到狼的攻击,他环顾四周,希望能找到一个藏身之处,突然,他眼睛一亮,原来,不远处有一个麦场,农场主堆积的柴草像小山似的,堆在麦场中间。屠夫高兴得无法用言语去表达,他心想,真是天助我也!他像离弦的箭似的,飞快地奔向柴草堆,赶紧扔下担子,拿起屠刀,做好随时开战的准备。两只狼都不敢贸然向前,只能瞪着屠夫以表心中的不满。

过了一会,不知怎的,一只狼径直走开了,而另一只狼却像狗似的蹲在前面。过了很久,狼似乎睡着了,眼睛闭着,十分悠闲自在。屠夫心想,这真是一个好时机,若我此时杀过去,狼必死无疑。屠夫握着刀,跳了出来,用刀劈狼的头,杀死了狼。可是这怎能解气?他又提起刀连砍几下。正准备回家,却听见柴草堆的后面传来"噼里啪啦"的声响,走近一看,原来是之前走开的狼正打洞呢!它的整个身子都已经钻进去了,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夫心想:好啊,你们居然敢算计我,哼!现在连小命都没了!屠夫从后面砍断了狼腿,杀死了它。这时,他才明白,原来前面那只狼是故意迷惑他的。

狼也够狡猾的,可是不也是一会儿就死了。禽兽欺骗的手段能有多少?只不过是增加笑料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郑人买履扩写600字

全文共 711 字

+ 加入清单

红红的太阳缓缓升到了高空,院子角落里的雏菊散发着淡淡清香……郑二宝正悠闲地看着窗外的风景,突然老婆大声说:“我们过两天要走亲戚,你去集市上买双鞋吧,看看你的鞋,都成什么样儿了。”

郑二宝看了看自己的鞋,灰头灰脑的,也该换双了!他找来一根长长的布条,把它贴在脚上比了比,再把多余的剪掉就做了个尺码,他拍了拍手站起来拿了个二十个铜钱去了集市,尺码也被他落在了刚才坐的地方。

“卖冰糖葫芦啦……卖包子啦!”一声声热闹的喊叫声令郑二宝兴奋不已,他在一个卖冰糖葫芦的店铺前停了下来,店铺老板热情地说:“客官,要买冰糖葫芦吗,很好吃的,两个铜板就可以买一串儿!”带了这么多钱,就买一串尝尝吧,郑二宝买了串冰糖葫芦边吃边往鞋铺走去。

一进鞋店老板便满脸堆笑地迎上来,一会儿给郑二宝推荐这双,一会儿推荐那双。郑二宝看得眼都花了,终于,他看上了一双厚实的布鞋,布鞋侧面用麻系了个环,看起来精巧的很。他在口袋摸了摸,发现自己忘带尺码了,顿时冒了汗,他甩下等会儿我再来这句话就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跑。

郑二宝气喘吁吁地到了家,发现自己跑得急,衣服都被树枝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他顾不上喘口气,手忙脚乱地找了起来。他一会儿在箱子里翻翻,一会儿在衣柜里摸摸,最后在院子门口找到了早上做的尺码。

他又不停歇地往集市赶,可是当他赶到时已是夕阳西下,集市早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又累又气的他忍不住坐在地上哭了起来。这时,一个老人走过来问他怎么回事,郑二宝告诉了他事情的经过。老人奇怪地问:“你为什么不用脚去试鞋呀?”郑二宝没好气地说:“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相信我的脚!”老人摇摇头走了。

夜幕降临了,闪闪发亮的星星撒满了整个夜空,伤心的郑二宝一个人孤独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终南别业扩写

全文共 598 字

+ 加入清单

不知不觉,我来到了东晋的一个田园里。

这时,我看到了一个青袍男子扛着锄头,走出了茅草屋,迎着朝阳,伴着晨雾,来到了地里面,开始清理野草。他似乎不擅长耕种,草长得老高老高,但是,豆苗好像很稀疏,如果不仔细看,也是看不到的。道路很狭窄,草有那么长,清晨的露珠打湿了他的衣服。

这名男子真的很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仔细一看,哟!还勾着一壶酒,啊!这不是陶渊明吗?

我走过去,看着他除草,他似乎也看见了我,对我淡淡一笑,我便问他是不是陶渊明,他很惊讶,说是啊。

继而,我们聊了很多,当我问起他为什么要过隐居生活,他叹了口气,无不遗憾的说道:“难道你以为我不想为国家出力吗?难道你以为我真的是那种对国家的生死于不顾的人吗?我也想为国出力啊!可是大丈夫要保持民族气节,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我听后,赞叹不已,觉得这真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

过了不久,他似乎累了、渴了,拿出酒壶,开始喝酒,好像还念着什么,我仔细一听,原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印象中这个人很喜欢喝酒。

傍晚,他邀请我去他家做客,我答应了,到了他的茅草屋,我发现周围种着好多的菊花,是的,这是一个爱菊的人。

这时候,从屋子里出来一个穿着朴素的女子,我明白了,这是他的妻子翟氏,跟陶渊明志同道合,一起过着隐居的生活。

我临走的时候,我问他后悔不后悔过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他说他不后悔,远离世俗是他的梦想,他早就想这样了。最后,他说了一句:田园生活真的很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登幽州台歌扩写

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我孤独于幽州台上,放眼山河,思绪万千。

在这蓟北幽州台上,我想到了大破齐军的燕国上将军乐毅,或许想到了北征乌桓临石观海的三国豪雄曹操,而他在武攸宜帐下,竟无用武之地,英雄已远而前途渺茫,那份旷世的孤独,自然就凝成了震撼千古的力作名句。回头看看哪有古代贤明君主的踪影,放眼望去也不见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我真是生不逢时啊。

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篇三:登幽州台歌扩写

追忆过往的历史,我孤独无助,再也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贤主;向往未来古代那些明君贤士早已逝去,只留下一些历史的陈迹和佳话供人凭吊追忆,再也见不到他们了。

即使今后再有那样的英豪出现,自己也赶不上和他们见面当今这般碌碌之辈,如同尘芥一样,还值得一提吗。从古至今以至遥远的将来,天地依旧是原来的天地,它们的生命多么悠久。看到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就浩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

相比之下,人的一生却是太短暂了!自己的雄心壮志来不及实现,自己的雄才大略来不及施展,就将匆匆地离开人世。想到这里,怎能不忧从中来,潸然泪下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遇见最美古诗词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唐诗宋词风光旖旎,在我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光影……

唐宋是我们诗词文化最鼎盛的时期,是中国文化的高峰。孟浩然、王维的宁静淡泊,岑参、高适的边塞长吟,李白的浪漫奔放,杜甫的乱世悲歌……星光灿烂的诗坛是唐代文学乃至中国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誓言给我鼓励;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让我向往;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乡愁让我心酸;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哲理给我启迪……

宋代词人们高奏过悲壮威武的慷慨悲歌,低吟过委婉动人的缠绵情话,悲叹过心疲气短的穷途末路……

我渴望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悲叹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我向往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我感慨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唐诗短而精炼,掷地有声;宋词长而有韵,回味无穷。

迷人皎洁的汉宫秋月令我心驰神往,倾国倾城的燕瘦环肥使我魂牵梦绕……

唐诗宋词那或雄壮或惆怅的意境是否让你身临其境?唐诗宋词那或勉励或警示的言语是否让你有所感悟?

唐诗宋词不仅是一种文化,也是一段历程,更是一个传奇!它所代表的是一个个永远令人陶醉的王朝。

每次读到唐诗宋词,我都会有一种全部占有的冲动,这,也许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吧!唐诗宋词,是你,在我心头激起了一圈圈的涟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扩写蒹葭

全文共 672 字

+ 加入清单

停下脚步。初升的苇叶青青的。裙摆轻撩苇尖,又在哪呢,这弯弯的路带我去寻找我心中的憧憬。清新的晨风不断拂起我的发。不知我生命中的那一缕阳光何时照进我的心里呢,但追寻幸福的心,这是不是那首诗中所说的“秋水伊人”呢,缓缓的向前,我已来到水中的沙洲,和着松软的土,何时才会寻到你呢,耀眼欲滴。张开双臂。哦,将深秋装饰的如此绚丽,原来生活是很美的。天地?

路上?心中的他,忍不住扬起我的白纱裙,在哪呢。合起双眼?

逆流而上。苇潮起伏,是我的归宿。忽然忆起电影《神话》中高丽公主为秦朝大将军蒙毅起舞的情景,寻到了他生命的最后归宿、空间,难舍难分。像甜蜜的恋人紧紧依偎在一起?而我心中的他。晶莹的秋霜附满苇的全身,心中的他,迷雾飘荡,苇上的白霜正在慢慢融化,将心情放开,很舒服,踩上去绵绵的,是充满希望的,似乎已不在有那么多的寒意。呵。路转迂回。好似家中的波斯地毯。不知我的忘情独舞我心中的他可否看到。

哦、很自由的呼吸这清晨的空气。白霜折过阳光的垂慕,在苇的海洋上泛起波浪,应着清晨的湿气。清晨的第一片阳光洒下来、秋水。

迷蒙的雾气、白霜、芦苇,薄薄的雾气若隐若现,我在寻找我心中的他。

沿着弯曲的河道,有折断的芦苇叶子,带着淡淡苇叶的味道,去追寻那不知是否会有的真实。还有那句深情的“这支舞。双手轻轻拉起左右裙角,路变的艰难又险陡,虽然路艰难又曲折,明朗的阳光将这幅美景点缀的焕然一新,摆动腰肢。哦,将世界瞬间化成一片充满爱的海洋。

秋风轻荡,他在哪呢,有着那种温柔的幸福,深深的,我心中的他、向前,几粒白霜化成水,任风拂过我的长发。扬起我的白纱裙,起舞。和风吹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饮酒其五陶渊明扩写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在人间,却没有车马的嚣喧。你问我何能如此,心灵清远,地自静偏。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这其中有多少滋味要表达,欲要说明,却又忘记了语言。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的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的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的依据。拿陶渊明的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的价值尺度。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的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的。在这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他既然心甘情愿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释。

【作者介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负荆请罪扩写

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在战国的时候,有两个大将,一个叫蔺相如,一个叫廉颇,有一次,蔺相如又为赵王立了一个大功,从此,赵王让他做了上卿。

一天中午,赵王的话传到了廉颇耳中,廉颇怒气冲天,让我的兵,跟着我去找蔺相如,如果找不到,就要小心了!廉颇的人终于摸清了蔺相如每天的必经之路。直到有一天,蔺相如知道了廉颇说的话,所以多次请假不见廉颇。

有一天,蔺相如看见了廉颇,骑马赶来,立刻叫人往回赶,一个卫兵忍不住了。说:为什么怕蔺相如?蔺相如对士兵说:你们知道为什么秦国不敢来打我国吗?就是因为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如果我俩闹不和,秦国必然趁机攻打我国,我这都是为了国家啊!

直到在一个枝叶长出新芽的日子里,廉颇听说了蔺相如说的话,才知道自己错了,立刻脱下君袍,背上荆条,去给蔺相如道歉,蔺相如出来说:我是为了前几天的事情来的,为的是负荆请罪,廉颇又说:不知道你可不可以原谅我,以后我们两个同心来保卫赵国。蔺相如把廉颇请到屋里,给他解下荆条,对廉颇说:这点小事不用负荆请罪。廉颇跪在地上,双手成拳,低头为为蔺相如看,蔺相如看他诚心诚意给他下跪,所以就原谅了他。

从此以后,他们两个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用春日古诗扩写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来到泗水边春游。在小路边,我看到了五颜六色、娇嫩的小花,又红得似火的玫瑰;有娇嫩的杜鹃花;有飘着花香、淡黄的桂花;有紫色芬芳的紫罗兰;有粉红美丽的,刚刚苏醒,如仙子一般的桃花;还有……小草从土地里使出吃奶的劲往上钻,破土而出,人们看到了这一幕,赞叹不绝:

“这一幕太让人惊奇了!”

“那美丽的花,让人情不自禁地大大吸一口花香!”

“这些就是导游说的百花园啊!真是名不虚传啊!”

“太美了!快快,来一张合影!”

“泗水边果然美!”

那里真的奇妙,绵延不断的青山直入云霄,隐隐约约看见山上的星星点点的小花开得正艳,一片火焰般的红,一片葡萄一般的紫……放眼望去,一片五颜六色的花海,好像一道道灿烂的晚霞。清澈的泉水犹如一条丝带从青山之间滑过,一直流如碧玉盘一般宁静而透明的湖,岸上又是一片嫣紫红,美极了。

啊!春天来了,春天是多么美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刻舟求剑》扩写

全文共 634 字

+ 加入清单

黎睿景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楚人叫刘知,他与他的朋友李德一起打磨出了一把金光闪耀的利剑,令他们高兴不已的是:宝剑还没上市多久就被一位威风凛凛的大将军看上了将军沉重的说:"先生,不知您这把剑怎么卖?我觉得这把剑甚好,请问是否愿意卖给我?如若愿意,请在六个钟头后送到江岸。"刘知点点头收下了定金,第二天,天空刚露出鱼肚白,他们就上了一条小船。由于他们想完成更多作品,便带了刻刀,刘知上船时,带着那把剑为了保护好剑,他把剑放在了胸前,舟上所有人都目不转睛地看着利剑,问这,问那,刘知也想吹吹牛便说:"这把剑可是我用了很多金子才买到的呢。"小船上的人都惊的目瞪口呆,认为刘知很有钱惹不起,也没有再问话,突然无聊的刘知看见了连绵起伏的山峦,他拿起了刻刀与木块,把那把好剑放在了舟上的扶撑板上,江面突然起了一阵大风,小船开始了摇晃,剑似一只白色的带鱼游进了水里,船上的人都吓得大呼小叫,仿佛这把剑是他们的,但刘知,那位卖剑的人,头一仰,得意的说:"切,你们急什么?"说着拿出刻刀在掉剑的地方刻了一个记号,过了一会儿吃惊的人们都回过神来笑话他了,刘知并没放在心上,船停岸了,刘知说了声:"你们看好了!"说完他跳进了江里,可无论他怎么找都找不到剑,一个书生走了过来,语重心长的说:"先生,我已知道了您的不幸,但你可否想过用磁铁来捞?像您这样找剑真是太糊涂了,船已经向前走了,而且剑没有走啊!"刘知和李德知道他们如果留在这里,但是不能把这把好剑交给将军,只有死路一条,便灰溜溜地逃离了楚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扩写塞下曲

全文共 1986 字

+ 加入清单

每天的黄昏时分,太阳贪婪地沉浸在山头,此时,夕阳西下,在这寒冷的北国边塞,一支健壮勇敢的军队在飞将军李广的带领下在深山密林中巡逻,附近的百姓对这支军队总是赞不绝口,夸他们是骁勇善战的士兵。

这一天,天色越来越暗,远处的景色也越来越模糊了,李广又骑着自己的骏马,带领着士兵,钻进了森林里。在这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寒冷的北风迎面而来,吹得枯草沙沙地摇摆;吹得树拉拉地摆动,据说,这个山林中曾有凶恶的老虎出没,还曾经咬伤过人。那寒冷的北风吹得就连有丰富经验的士兵们都冻得瑟瑟发抖。还有些胆小的士兵逃回了帐篷。此时李广神情镇定,虎视眈眈地盯着那被子夜暮笼罩的前方,他双脚夹着马背,一只手跨着僵绳,只见远处的枯草旁传出一阵虎啸声,好像有一只老虎在草丛中蠢蠢欲动,一双绿灯泡一般的眼睛死死地盯着士兵们,仿佛马上就要向士兵们扑来。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看李广左手拉弓,右手拉弦,说时迟,那时快。只听“嗖”地一声,一支箭猛地飞进草丛中,老虎似乎应声倒下——草丛中立刻安静了。士兵们和李广都松了口气。但是,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由于看不清,士兵们也没有在寻找这只被箭射中,已经奄奄一息的老虎了。

第二天一早,几个士兵睁着好奇的大眼睛又胆战心惊地跑进了森林里。他们来到了昨晚的这片草丛中,来寻找这只老虎。

“找到了,找到了!”一个士兵大喊着。

他扒开层层密草,终于发现了这只老虎。大家闻声而起都探起身,伸起长长的脖子,睁着圆圆的大眼睛仔细地观察这只“石老虎”。原来,将军的箭是射进了一只老虎般的大石头里。这支羽毛箭死死地扎在石棱中,想取都取不出来。大家都在想:李将军的力气可真大。

从此,这件事在北国边塞沸沸扬扬地传开了。飞将军李广的名字也因此流传至今。

扩写塞下曲作文三:

尖啸的北风将草原上的枯枝败草卷上天空,滚滚乌云无情地将如眉的残月吞没。四周空旷、寂静,只有偶尔的几声狼嗥,凄厉地在夜空回荡。云间不时的一道闪电,让扎在边塞山坳间的军营露出黝黑的身影。

汉军营塞闪着几点昏黄的灯光,除此就是巡夜老军苍凉的梆子声,在呼呼地北风中回响。无边的黑暗和死一般的寂静,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忽然,一道亮光划破漆黑的夜幕,远处树林子里闪出一团如鬼魅一般的黑影来,悄无声息却快如闪电,但仍旧将水塘边芦苇丛中酣睡的大雁惊醒了。雁群纷纷扑棱着翅膀,嘎嘎尖叫着飞向高空。

汉军营寨里依旧毫无动静。

那些黑影并没理会高飞的雁群,而是更加迅速地向汉营逼近,就像捕食的灵猫般轻灵迅猛,转眼间就掩至汉营前。

火光闪起,那些黑影原来是数千个骑蒙古骏马的匈奴铁骑,为首那个骑踏雪乌骓马,手握锯齿飞镰弯刀,雕翎狐裘的彪悍大汉,就是匈奴单于。

匈奴铁骑冲开寨栅,冲倒巡夜的老军,呐喊着杀进汉军营寨,四处放火。

汉军营寨无人抵抗,匈奴铁骑如入无人之境,在单于的带领下直扑中军大帐。单于马快,单刀一挑帐帘,飞马冲入帐内。只见飘忽不定的灯火中,案前坐着一条黑影:“哈哈,李晟,你死定啦!”挥刀砍了过去。

刀光一闪,黑影应声而倒。单于正在得意忘形,随从护卫手拿火把兵器纷纷涌入帐内,仔细一瞧,地上黑影原来只是一个套着袍甲的草人!

“不好,中计啦!”单于连忙指挥军马撤退。

晚了,来不及了。只听“砰砰砰——”三声炮响,四周火矢如飞蝗般朝匈奴兵飞来。无数汉兵如同从地下冒出、从天上降下一般,铺天盖地而来。霎时间,惊马的嘶叫声,得得的马蹄声,嘶嘶的飞箭声,兵器相互碰撞的叮当声,刀剑砍进肌肉的闷响声……混杂在一起。几千匈奴铁骑被分割包围,被汉军追杀得无头苍蝇般到处乱窜,惨叫声中纷纷倒地,血流成河。

单于见大势已去,只好领着三百亲兵夺路而逃。

刚冲出营门,草丛中忽地一下弹起十多条绊马索,亲兵亲将被纷纷绊倒甩下马去。幸亏单于骑的踏雪乌骓是珍罕的大苑血汗宝马,三纵两跳避过了绊马索网。而紧跟其后的,就只剩下不到三四十人了。

这时,立马站在高岗上指挥作战的李晟将军,看见陷入重围的单于夺路逃窜,急忙率领作为总预备队的一千近卫轻骑追了下去。

李晟将军坐下青鬃马四蹄翻飞,率领着同仇敌忾的一千轻骑,如离弦的利箭,飞向逃窜的单于残部。逃的,好似亡命飞奔的黄羊;追的,如同英勇无畏的猎豹。水花飞溅,追过水塘,追进树林,眼看就要追上了!已经能听得见林子外逃窜的匈奴兵箭囊碰击马鞍的声响啦!将士们握刀的手不禁一紧,双脚猛叩马腹,急速冲出林子。

就在这时,天空闪起几道刺眼的闪电,炸雷响过,狂风卷着鹅毛般的雪片滚滚而来,打得人睁不开眼,打得雄健的战马恢恢地打着响鼻原地打转。铁甲、钢刀上面,转眼就结上了一层薄薄的霜。

“唉——真是功亏一篑呀!罢了,暂时放单于一条狗命吧!下次再砍他脑袋也不迟!”李晟将军无奈地仰天长叹,收兵回营了。

东方泛白,激战一夜的汉军将士兴奋地在雪堆里搜集战利品。到处是堆得老高的旗幡、鞍具、盔甲、刀枪,还有一千多匹大苑良马。火头军正生火煮水,忙着开剥死去的战马,犒劳凯旋的战士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雪地捕鸟扩写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冬天的清晨,闰土从睡梦中醒来,打开窗子,揉揉醒松的眼睛一看,啊!下雪了!房子上、地上、树上……到处都是银白色,大地成了雪的天地,闰土顾不得那么多,三下并两下的穿上衣服,叫醒了小伙伴们,因为他们下雪了要去捕去。他们一起跑到海边的一片雪地上,闰土拍拍脑门说:“唉呀!来的太急,什么也没带,你去拿竹匾,他去拿绳子和短棒。”闰土对伙伴们说,自已则蹑手蹑脚的回家棒出自家的包谷,飞快的跑回雪地,小伙伴们早已到齐。闰土雪出一片空地,用短棒支起大竹匾,在下面撒些包谷,闰土一手拿着绳子起出几米远,爬在雪地里。

过了一会,只见几个鸟一个个的飞来,停在竹匾的周围。刚开始它们只在竹匾边上徘徊,只见一个鸟儿小心谨慎的向竹匾下面移动,闰土没有拉绳子,伙伴问为什么不拉绳子呢?“等所有的鸟儿都进竹匾了再拉绳子,这样那些麻雀,蓝背……就会都被我们捉住的。”闰土说,同伴们听了,觉得一道理,都挺佩服闰土的,一会工夫,鸟儿们果真都进去了。闰土果断的把绳子一拉,哗,的一声,竹匾倒下,大伙跑过去一看,稻角,蓝背,角鸡。

哈哈,真是大好了,伙伴们兴奋得在海边飞奔,笑声随着海风传得很远很远。

伙伴们都得到自已喜欢的鸟,兴高采烈的回家去了。

[关于雪地捕鸟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扩写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全文共 672 字

+ 加入清单

首联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壮阔,极精整。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辅”(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泛指“蜀川”,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而“风烟”、“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已摄下文“离别”、“天涯”之魂。

因首联已对仗工稳,为了避免板滞,故次联以散调承之,文情跌宕。“与君离别意”承首联写惜别之感,欲吐还吞。翻译一下,那就是:“跟你离别的意绪啊!……”那意绪怎么样,没有说;立刻改口,来了个转折,用“同是宦游人”一句加以宽解。意思是:我和你同样远离故土,宦游他乡;这次离别,只不过是客中之别,又何必感伤!

三联推开一步,奇峰突起。从构思方面看,很可能受了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的启发。但高度概括,自铸伟词,便成千古名句。

尾联紧接三联,以劝慰杜少府作结。“在歧路”,点出题面上的那个“送”字。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处分手,所以往往把临别称为“临歧”。作者在临别时劝慰杜少府说: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连,那么即使一在天涯,一在海角,远隔千山万水,而情感交流,不就是如比邻一样近吗?可不要在临别之时哭鼻子、抹眼泪,象一般小儿女那样。

南朝的著名文学家江淹在《别赋》里写了各种各样的离别,都不免使人“黯然消魂”。古代的许多送别诗,也大都表现了“黯然消魂”的情感。王勃的这一首,却一洗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李时珍采药扩写450字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早晨,一开门就看见外面冰天雪地,寒气袭人,大树、房子和地上都铺满厚厚的白雪。这时,李时珍和庞宪正在整理药材,发现鸡肠草和鹅肠草这两种很相似的草药都没了,决定去采药

他们在路上艰难的行走着,大雪没到了小腿处他们师徒俩一点都不怕困难,照样是先左脚,再右脚一步一步的走着。这时庞宪"哎呦"一声,李时珍回过头去,看到庞宪摔了一跤,他走过去把宠宪扶了起来。庞宪说:"您不冷吗?"李时珍回答:"我的身子骨好着呢!不怕冷,你冷吗?"庞宪不好意思的说:"有一点冷。"哈哈"。李时珍笑了几声。然后他们继续找草药了。

他们走着走着,庞宪叫道:"先生,你瞧!"李时珍一看,呀!原来是鸡肠草和鹅肠草,可是它们都被雪覆盖了。他们就立马走了过去把它们从雪中弄了出来。这时庞宪很关心的问:"先生你的手冷吗?""没事儿的不冷。"李时珍说道。最后李时珍从鸡肠草和鹅肠草各扯了一点嚼了嚼在从行囊中拿出《本草刚目》写道: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之后他们就回客店了。

客店外,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股股寒气在大自然中飘荡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扩写《赠汪伦》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有个李白的诗人,非常喜欢游山玩水,吟诗饮酒。一个叫汪伦的绅士非常敬佩李白的才气,很想和李白成为好朋友,于是他就给李白写了一封信,信上说:先生好饮乎?此地有家万家酒店。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如果先生你想来之乎,请在桃花潭前等之乎。过了几天,李白收到了这封信,马上驱车前往桃花潭。李白到了桃花潭前,果然有一个人在那坐着。李白马上跑过去问:“您就是汪伦?”“正是正是”。汪伦答道。可是,李白并没有看见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大笑着说:“哈哈,先生您上当了!十里桃花指的是十里外的一株桃花树,万家酒店指的是姓万说的人家开的一家酒店!李白大笑道:“哈哈!我这个“诗仙”竟然上了你的当了!我要走了”!汪伦大叫:“哎,别呀!别呀!在我家住几十天吧!我家有好多美酒呢!”李白一听,乐了:“好,好,有酒就行!”两人坐上马车,来到了汪伦家。这几天,汪伦天天陪着李白吟诗作对,喝酒散步。一转眼就到了第九天,李白在汪伦家住的最后一天了。李白对汪伦说:“我们去看看桃花潭吧?”汪伦同意了。李白二人来到了桃花潭,李白拿出了他得“美酒葫芦”喝了起来。直到夜晚他们才回家。第二天,李白要走了,李白踏上小船,小船开动了。李白忽然看见汪伦正在为他唱歌。李白不禁诗性大发,吟出了《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从我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