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给教师得建议读后感(最新20篇)

浏览

4984

作文

76

2024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

全文共 1380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来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撒下的是泪滴。”

一首老歌,旋律悠扬,歌词动人,那份对老师的爱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这首歌唱了这么多年,哪知如今的我真正成了一名人民教师,我要把我心中的爱继续传递下去。

我爱我的学生,但是我却不知道怎样爱他们。是给予无限宽容和自由驰骋的天地,还是一板一眼地严厉管教?这样的困惑让我这个新老师更加努力的学习,因为我要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温暖快乐的学习天堂。

除了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我还常麻烦一位好朋友,他就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写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就像是我的甘霖仙露,让我遇到的问题迎刃而解。捧读此书,不由自主地感觉这位慈祥,睿智的长者,坐在你的面前与你聊天,他的丰厚学养,他的思想,他的智慧正慢慢滋润你的心灵。此书中每谈一个问题,都有生动实际的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

每每翻看这本教师宝典时,从字里行间就能感觉作者对教育满满的爱,这是对学生无限的关怀,是对教育事业无尽的热忱。而这种爱是特别的,不是纵容,也不是拘禁,而是一种拿捏到位的教育艺术。

教育是爱的艺术,不仅需要老师付出爱心,更要让学生体会到这份爱,还要他们懂得去爱别人。这一点,也是作者在此书中提到的重要一点。例如,有些孩子纪律散漫,影响他人,作者提到的解决方法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不断的观察和思考中体谅他人、爱他人。所以作者把孩子们带出教室去观察我们身边的世界。身边来来往往的人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在发生着不一样的故事,细心观察我们就能体恤人间的喜与悲,时间长了,孩子们甚至会为花的无声开放而欣喜,会为雨后躺在地上的一条蚯蚓而担忧。于是他们开始为他人着想,思考着如何为所存在的环境添色,爱的光芒开始照进他们柔软的心。如果班级的每个孩子也都能这样体会老师,那么老师的一个眼神或一个动作,就能让他们明了老师的心情从而乖乖听话,这一响应却再也不同于逼迫,而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

教育是爱的艺术,不仅是对学生的爱,我们也要学会爱自己。作者的这一观点总是让我的心中升起一股暖流,是啊,只有我们的心情保持愉悦,我们的双手才能奏出美妙的教育乐曲;只有我们爱惜我们的身体,我们才能在爱的舞台上带领孩子们跳出精彩的舞步。不仅如此,我们要让自己变得更加博学、更加睿智。我们每天要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潺潺不断的流动,我们要给自己规划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与智者对话,与知识共舞。

为了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爱,作者还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这些都是我们在实际中非常受用的。其实,我们对孩子起初的爱就像未经雕琢的水晶石,我们在不断的学习中将它打磨出越来越多、不同角度的切面,从而水晶反射出了五颜六色的爱的光芒。这爱是责任,是关怀,是包容,是鼓励,是所有美好情感的凝聚。

老师的爱是一首深情的歌,点点音符像甘甜的雨滴滋润着你和我;老师的爱是一首奉献的歌,美妙旋律像烛光映照着你和我。让我们这首美丽的歌,充满爱的能量,点燃生命的希望之火!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

全文共 1363 字

+ 加入清单

"我不习惯于听或者说那些永远正确的废话,这决定了我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我希望你能注意到我的文字,我能承诺其中每个字的诞生都是出于真诚,而不是被他人或自己强迫.我能容忍自己的每个字都是错的,却不能容忍其中任何一个字是不真诚的."这是这本书封面上的一段引语,也许正是这段话打动了我,让我迫切地想见识一下这位"另类校长"——郑杰的新锐而独特的真诚建议.

尤其是以下两条建议让我感触颇深:

教师要有静气

教师要的是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自己的言行和方式,静下心来细细的品位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品尝其中的乐趣,品味其中的意义.

我想郑杰所说的这种静气就是在拒绝了匠气,俗气和躁气之后能静下心来感悟生活,潜心工作.

往往有这样的体验:只在孤独的时候才会想通一些东西,只有沉静下来,才能清晰的思考,才能沉淀自己的感情与思绪.而一切与教育相关的事情如果没有一个沉静的心态,没有一种平稳的心绪,是无法有较缜密而全面的思考的,当然也就不可能把教育工作做好,做精.教育是长期投资的事业,教师的工作需要扎扎实实的态度,任何热闹的包装,宣传,炒作,都不能代替实实在在的一天天的熏陶,一本本的作业,一句句的话语.

记得在我刚工作几年内,因为长期不充电,确实懒得捧起书本,习惯了每天浮躁的生活状态,也就麻木地混着日子.后来看着别的同事都忙着学习进修,自己也才幡然醒悟,然后强迫自己静下心来,重新一头钻进书本,才体会到原来徜徉在书本中也别是一番滋味.现在我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学习习惯,无论面对怎样的学习进修都不觉得可怕,而且能够把学到的理论努力贯彻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能不说是静气带给我的收获.

静气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会是另外一种景致,工作也会是另外一种景致.

静下心来,受益的是学生,受益的是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最终受益的是你自己.

不培养乖孩子

不培养乖孩子,并不是说我们都要把孩子培养成"坏孩子","捣蛋鬼","破坏狂"."乖孩子"这三个字是中国长辈对儿童的"最高奖赏",用于赞美孩子的服从和满足成人心意的行为.如果我们赞美儿童"乖",一般都因为他(她)听话,我们一次次赞美,培养了孩子们的乖,他们开始学会放弃,学会依赖.

"乖"是一种文化,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成为我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影响到我们孩子言行和品格的价值判断,这不啻是父母们的专利,同时也是做老师的"武器",只要"静思"一下我们自己的喜怒哀乐,就知道,听话的孩子是如何增添了我们的"职业欢乐",而痛楚则来自于他们的"叛逆"和"捣蛋".我们从来不会欣赏他们的"不听话",只要回想一下我们心目中的好孩子,想想他们的名字,再想想他们的行为和品质,原来他们大多是"听话""乖巧""懂事"的,再想想我们评出的"三好生"等,有几个男生,有几个"特立独行" 原来教育中有那么大的偏见,原来我们理应公正的教育其实并不公正.

而如果,我们做老师的自己都在倾一生之力学着做"乖老师",我们就只有将一个个乖孩子树为学生学习的楷模.而必然的报应就是,我们现这个多元化,个性化的时代中,调皮捣蛋的孩子越来越多,而那些当初的乖孩子,将来他们也许就是"弱势群体",汇入茫茫的失业大军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教育的姿态》教师读后感1000字

全文共 1729 字

+ 加入清单

“叙事者”11月共读书目是于漪老师的《教育的姿态》,一字一句读完,对封面上“60年教育心得”、“百万师生受益”、“教师教育经典”、“为人为学圣经”这样的精要书评有了更深的感受,对这位从教60年、声名显赫的特级教师有了更多的敬仰。

《教育的姿态》是于漪老师有关中国教育现状的总结与深思,全书分六辑,每一辑都是通过一篇篇小文章呈现于老师的真知灼见。无论是正面的赞颂还是直面的建议,无论是发自内心的欢欣还是发人深省的忧思,无不表现了这位教育前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崇高使命感。细细读来,每一篇文章都值得回味,每一段文字都令人深思。

然而留给我最深印象的却是于老师这句振聋发聩的名言:“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

于老师是什么人,谁都知道:全国首批特级教师、教书育人楷模、劳动模范……光环耀人,令人敬仰。这样的话,初读无法不当作是自谦之词。然而,读完此书,你又不得不承认:这绝不仅仅是于老师的自谦,其实她始终是这样做的,她一直在学做老师。

50年代的复旦大学毕业生,其功底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她却说学历水平只能说明职前接受教育的程度,岗位上是要有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因她是非语文专业的,所以她天天学习,用了三年时间,把大学中文系全部课程学完。她每天都是9点以前搞工作,9点以后自修。这是何等的毅力啊!她一直是那样的谦虚谨慎、好学不倦。

她一生上过2000多节公开课,但她认为没有上过一堂十全十美的课。所以每次课上下来都会认真思考,都会看到自己的不足、缺陷乃至错误。她说所以她从不敢有丝毫懈怠。

她上课从不带教案,因为她认为拿着教案没办法面对全体学生,她在课堂上要察言观色,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要做到这样,备课要备得多么深入,多么熟练啊。她备课还做到了目中有人,为了研究学生的心灵,甚至去研究只有年轻人喜欢的周杰伦的歌。

于漪老师即使退休了,她还在发光发热,真的是做了一辈子老师,一辈子都在学做老师,,所以她会具有那么高的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

我从教26年,一路走来也算勤奋,自己也喜欢学习,但是面临的困惑还是很多的。

带了20多年班,教了20多年语文,但是因为岗位变化,不得不放手班级,但心中的语文情节总让我对语文念念不忘,所以只要时间允许,我想方设法听语文课,评语文课。外出参加语文业务学习的机会很少很少,但是我借助网络不断学习,听课、评课、研讨,晚上的很多时间都是都是在网络学习中度过的。于漪老师说教师经常动笔,可以锻炼思维,锤炼情感,增强认识生活、感悟人生的能力,增强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参加叙事者,每周至少写三篇叙事,一篇读后感,其实就是在逼迫自己经常动动笔。

由于岗位的特殊性,我确实很忙碌,而这样的学习、这样的动笔似乎不是我所必须要做的,所以很多人看到我这样忙碌、这样劳累都不理解,甚至不止有人问过我:你到底图什么?很多时候,我只是笑笑,因为我不知道如何回答。我能图什么呢?功利一点讲,我什么都图不到。自己不在一线语文教师岗位上,指导老师也不该是我最主要的职责。到这样的年龄,职称也基本到头了,由于岗位的原因,即使我有发表文章,哪怕再多,也不可能有任何奖金。理解一点的人可能会说我比较好学,不理解的人即使说我不务正业,没有分清工作主次也似乎不为过。也曾想到过放弃,但是又放不下,给自己找了个理由,那就是“喜欢”,因为喜欢,所以坚持了下来。

读完《教育的姿态》,发现于漪老师这样一位誉满教育界的名师,一辈子都在学做老师。学和写不也是老师的基本功吗?我这样的行走,不也是在学做老师吗?选择了老师这个职业,一辈子学做老师,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魅力,那是一种内驱力的需求,跟所图无关,跟功利无关。这样一想,顿时豁达了很多。

当然,于漪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这样的经典名言对于现在的年轻教师更加有现实意义。

现在的年轻教师,不是研究生就是本科生,学历确实不低,而且都是都过层层考试才走上教师这个岗位的,知识应该说也不会少。然而岗位素质和岗位能力还是得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加上现在的社会、家庭和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所以年轻教师更加需要具有“一辈子学做老师”的精神。我想这也是于漪老师对广大教师的一种希冀和激励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

全文共 980 字

+ 加入清单

进入教师行业8年。说来惭愧,早就知道有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这本书,但从未想过去认真拜读,恰逢有这个读书活动的时机,我才能真正有幸拜读这本名著。

教师是真正的“灵魂工程师”这句话真可以概括这本书。其中的“酸甜苦辣”,想必也只有真正把教育当作事业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吧!书中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想必作为教师的的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这些体会,读了这本书更是令我们倍感亲切和深受启发!

虽然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也许不能完全体会到其中的奥义,但很多知识是相通的,加以应用加以改变,相信我们的教育生涯也能够在这一生中留下浓重的一笔。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诸多的素质和条件。这些条件如下。

首先,必须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

育人之道,爱心为先。爱是什么?爱是包容!我们面对的几十个长相不同,性格不同,家庭不同的孩子,这些孩子有成绩好的学生,有成绩不好的学生;有运动好的学生,有运动不好的学生;有懂事乖巧的学生,也有调皮捣蛋的学生,他们也许这一刻让你开怀大笑,下一刻就使你怒发冲冠,但他们都是孩子,有些事情只是他们的天性使然。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给孩子,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孩子的前面,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观察他们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其次,平等地对待每个孩子,尊重人格,严慈相济。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人,都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人。不要期待每个孩子成为你眼中的乖孩子,也许他们的闪光点只是你还没用发现。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保持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让孩子感受到你是一颗大树,把绿荫播撒在每个人的心中。当然,对孩子也不能放任自由,宽严有度才是爱。

第三,丰富的学识、幽默的态度和强健的体魄。

让学生感受到你强大,丰富的学识是必要的条件,人都是有趋向性的,也是有好奇心的,现代的学生不会仅仅满足有限的知识。态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兴趣,态度自然而然地就会朝着一个好方向发展。体育老师在严格的同时,不能没有幽默的态度。强健的体魄,是作为一名体育教师的基础,是教学技能得以展示的根本。如果教师能做到精通专业,又通晓八方,让对付学生自然也是信手拈来。

读书,是人类精神的粮食,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时时勤读之,方能在教育上收到更大的启发!感谢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

全文共 1045 字

+ 加入清单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是郑洁校长给教师的建议,也是一位教育改革者的畅想,语言真诚、观点新锐、风格独特。他的这本书共分为四部分: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教师作为一名称职的员工;教师作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教师作为一种自由职业。下面谈一些我读后的一些体会:

给快乐找个理由。

郑杰校长也让我们领略到了他的不凡与伟大。《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他的书,我想用四个词语来概括我的阅读感受:简单、沉重、丰厚、幸福。

说它简单,那是我的主观“臆断”,是我单从书的内容上来说的。一百篇文章,每一篇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就像一篇篇小品文,不需要作者的刻意雕琢,但每字每句都是心灵深处的有感而发,释放的得体,到位。读了《教师要有静气》后,我也倍受感染,从前的浮躁心态的确收敛了许多;读了《何不玩一玩》,让我认识到学生并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学生也并不是我们的“上帝”,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他们达到心灵上的净化,也使他们有一种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从而也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读了《欣赏缺憾》后,我才发现,缺憾并不都是一种难以容忍的过错,学会欣赏,需要的是大度和豪放、宽容的心态。我也第一次感觉,那些在我心中“有问题”的学生,竟然也有那么多不被人看重和忽略的“美丽”。想想,我扼杀了多少孩子们的梦想啊。

说它沉重,是我从中发现了自己的影子,发现了自己多方面的不足,发现了郑杰校长切中要害的剖析了自己及众多教师心灵上的缺憾。原来的我,就如断了线的风筝,没有方向的乱撞,找不到可以让自己停下来反思的地方。曾有一段时间,我甚至对教师这个职业产生了莫名其妙的厌烦和反感,总是想逃离这个职业,教学的兴趣大减。而今天,在反复读了这本书后,我的心情又慢慢恢复了以往的状态,沉静之中又多了几分热情:既然从事了这份职业,我为何要为难我的学生和我的价值观呢?金钱固然诱人,但我从事的事业又有多少金钱能衡量得了呢?

说它丰厚,是我认为这本书的很多观点不是我们不知道,而是我们没有把它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来认识,很多时候,我们总喜欢站在课堂的边缘观看学生的变化,而没有走近他们俯下身子和学生说说悄悄话,所以也错过了欣赏美丽的机会。肤浅的认识束缚了我们的思想,还谈何演绎“真理”呢?更不用说像郑杰校长一样洋洋洒洒写下自己的独特感悟了,他给我们教师枯竭的心田注入了清清的小溪水,我们拿什么让我们的学生也能在炎热的夏季感觉到清爽的味道呢?

认真读过这本书后,一种幸福的感觉涌上心头,觉得读书的快乐奇妙无穷,所以,我读书,我快乐!读书吧,这就是快乐的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苏霍姆林斯基在《关于和谐的教育的一些想法》中指出:所谓和谐的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的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和显示。

我们一直以来都形成了一种习惯,一种观点:一个人如果是得了好的成绩,好的评分,那他就认定是好人,如果得了糟糕的成绩,那他就毫无出息了……这是多大的错误啊?!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怎样做人,怎样热爱劳动。苏大师给我们提出了“和谐教育”这一概念。告诉我们要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我想也可以这样理解:首先要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其次是使学生在全面发展基础上具有特长。我们要让学生知道——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但我们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更是不可少的。

我们应该发挥自己的特长,充分地表现自己,从而得到全面的发展。教育者则应该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从多角度、多方位去评价学生,挖掘学生潜力,帮忙他们全面地发展。

使每一个学生在从学校毕业的时候都能带走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生不熄地燃烧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全文共 1081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读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他的教育理论深深地鼓舞着我,让我在教育道路上走得更加有信心、更加有激情。我觉得它真的是教师的必读书,读好它,可以做教师,可以做名教师;可以做教育家,因为它是教育的智慧结晶。

苏霍姆林斯基当过30多年的小学、中学的教师,所以写出的东西没有深奥的教育理论,非常贴近教师的工作与生活,就如同一位身边的良师益友在耳边娓娓道来,道出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与困惑。这里有差生转化的问题,有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问题,有课堂教学管理的问题,有班主任工作的问题……并且有着各种问题的解决办法。

苏霍姆林斯非常重视师生的读书问题,这本书有一百章,大约有400多处提到读书。他认为师生读书可以解决太多的问题。我们教师是如何读书的呢,我们教师读了多少本教育名著,仅靠书本,实践证明,如果教育仅局限于书本,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更是教育的悲哀。中国教育报有这样一段话:“教师不读书,已是教育发展的严重瓶劲。一位不读书的教师,难以以身作则教导学生热爱读书。如果教师长年不摸书本,如果从学校走出的学生们除了会做练习题,所有的好书与他们无关,这是多危险的事啊。遏制这种危险的蔓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老师们先捧起书本。”可见,教师读书问题已不是教师个人的问题,小处来说是教师本身工作的需要,大处来说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为此,有人曾说:“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读书,是一种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和自我超越的手段,也是一条重要的几乎是唯一的渠道。教师的备课不能仅局限于教科书,应建立一种宏观的备课观,这就是多读书,读好书。教师传播的是知识,也是在传播做人的道理,也肩负着教给学生生存的责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在从事着塑造学生灵魂的光荣的、艰巨的使命。唯有多读书,读好书,才不致使自己的思维枯竭,读书是涵养水源,唯有此,才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给我们老师提出了100条建议,每一条建议围绕一个主体,有精辟的理论分析,也有生动的实际例子。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我们教师来说,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用心潜读,就仿佛与作者进行了心灵对话,我们收获了很多的人生哲理。

读了这本书,里面的很多章节让我沉浸其中,给了我很大的影响,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其实一百条建议中的每一条建议都有其独特的内涵,我们还需不断地学习、充实、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

全文共 1091 字

+ 加入清单

读书,读书,再读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但自己要不断地阅读书籍,充实自己,更要教育学生要多阅读书籍,从书中学到知识。这就是我读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建议》一书的总的感受。

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到的建议,无论是针对教师本身提高素养的需要,还是对待教师如何教育学生,都离不开读书这一观点。也就是说,他认为在教育的问题上,要做好任何事情都与读书分不开。例如:在对教师自身发展的建议中,他提到教师要做到智力发展和得到精神储备,就要多读书才能达到。他说: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对于这个说法我深有感触,前几年,当我突然从低年级接手五年级教学时,我曾有过这样的危机,就是忽然感到自己在各方面的教育方法跟不上学生日益变化的想法了。那段时间,我回到家就是补看书,看别人的好的教育方法。当然就只有有选择地找着看了,因为学生出现的问题等不了我慢慢地读完那些书,再形成好的教育方法去教育他们,我只能对号入座似的把方法先搬过来,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再相机行事了。所以现在只要时间充裕一些我就看一下书,作为储备。

在对教育方法的建议时,书中提到,学困生怎样把学习搞好,最好的办法也是要他们多读书。他是这么说的: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就越需要多阅读。……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要

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在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谈到教会学生学会教育和自我教育时,他是这么说的: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我坚信这个说法。无数学生活生生的事例,让我们是看到的,所以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必须注意做好对学生阅读每一本好书的引导和指导工作。

从以上可见,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读书有多么的重要。看了书中的那些建议,我很是触动。读完书后,我一直在考虑如何更好地将这一观点融入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和生活中,我想应该注重加强对学生读书的指导与读书的要求,让学生能多读书,享受读书的快乐。同时,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也尽可能空出时间多读书,以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和能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专业上提出的要求说的那样:请你记住,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要掌握这一门艺术,就必须多读书、多思考。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应当好比是在你的教育车间里增添了一件精致的工具。因此今后我也希望自己做到与书为友,因为我不愿成为他所说的一个现代的人,如果没有经常与书籍的精神交往,如果没有一种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的尊严的自豪的愿望,那么他的生活就是不可思议的那样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读了《给教师建议》第20条,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不要让能力和知识关系失调。其中再一次谈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后进生的问题不是在知识上,而是在能力上存在着问题,说到家,就是他们还没有学会流畅地、有理解地阅读。这种建立在没有理解基础上的知识就自然成了空中楼阁,自然也不会转化为应用的能力,要想学以致用,得先从阅读开始。

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了呢?苏氏说:所谓流利地阅读,就是一下子能用眼睛和思想把握住句子的一部分或整个的较短的句子,然后使眼光离开书本,念出所记住的东西,并且同时进行思考——不仅思考眼前所读的东西,而且思考到与所读材料有联系的某些画面、形象、表象、事实和现象,做到

“有理解的阅读”。

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一系列练习。我们语文课,“读”行天下, “读”占鳌头,“读”是理解的基础,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语文课堂就应该是书声琅琅的。

很惭愧,我的语文课有时被要考核的知识点占去了一大半,课堂上的朗读有时也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功利性太强,今后,还是我会把眼光放得长远一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有理解地阅读”,

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阅读才是一把最实用的“金钥匙”,让我们铭记“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从阅读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

全文共 1090 字

+ 加入清单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扣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在这个疫情期:间,我利用教学空余时间拜读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专着《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感受颇深。书中每一条建议都结合生动的事例,加以精辟的分析,无不充满教育的智慧。

在前面几条建议中,把阅读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在第19条建议中,他说:“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书上作了这样一个比喻,学习困难的学生更需要阅读,就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没完没了的补课,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因为阅读能教给学生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我们当教师的工作起来也就更容易。这不禁让我想到我们身边有不少家长竭力反对自己的孩子阅读课外书籍,而让他们死抠书本。认为书上的学会了,学习成绩自然会好起来,其实不然。学生死记硬背也不可取,因为今天会默,明天就忘,就是记住了不知道怎么去用,也只能成为一种“死”知识。更严重的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慢慢失去学习兴趣,产生逆反心理,最后真正沦落为后进生。而且他这章节中,他讲述了一个数学老师培养学生阅读。这让我更有感触,阅读不再是语文学科功利性的东西,而是一种培养思维的方法,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由此看来,我们教师转变观念是当务之急,理解素质教育的实质,为这些孩子推荐合适的读物,让优秀的文学作品来充实他们的头脑,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真正成为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

他还说到“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可是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发现,有许多同学他们整天都在忙于补作业,忙于订正,根本也抽不出多少时间来进行阅读,他们的阅读量少,阅读速度慢,由此循环下去,阅读对他们来说就越来越困难,也失去了阅读的兴趣。

如何保证孩子充足的阅读时间,这也是我们老师当思考的。以后在工作中,不再认为阅读是课外的份,可以适当对作业慢的同学少一些抄写背诵的作业,让他们抽出时间来阅读,培养他们阅读的习惯和兴趣。

教育是一个周期性很长的特殊职业,教师要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即使补丁,也能锈成一朵花。先只管耕耘,不要问收获。教育因我们而精彩,我们因教育而幸福。我们既要为孩子的一生成长奠定基础,也要使自己的生命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增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读书笔记给教师的建议

全文共 1769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推荐》,我从中受益匪浅,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但但是知识上的给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热情,来感化每一个学生,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

首先,我要树立一个信念――天下没有笨的学生,学生的心灵都是完美的、善良的。我要发自内心地热爱我的学生,不管这个学生是谁,不管这个学生成绩如何,不管这个学生长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爱他们。我深知这种爱的力量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每一个学生都不愿意自我被老师忽视、遗忘,期望自我在班上、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自我,证明给大家看,自我是多么的优秀。其实这种需要是每个学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为老师,是不能忽视这一点的。

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工作,爱我的教学,如何去爱,这还是一个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学习的一个问题。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常常会有厌恶上课的经历,这往往是因为我厌恶这个老师。为什么会厌恶呢?――上课枯燥呆板,布置超多作业、知识含量低、知识范围窄、知识老化、不懂装懂、架子大、单纯的知识灌输、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用心性低等,往往是这一类老师的共同特征。现代的老师,显然不能这样下去,作为受过现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师,我要有现代的教学。首先,我要学会研究教学――怎样让自我在课堂内最有效的发挥――我的学生能有最大的收获――不仅仅仅是知识的理解,还要有学习的热情、有主动学习的渴望、有探究学习的潜力以及有提升内心世界的愿望。

课堂之前,我就应怎样做呢?我需要认真思考以下这些问题――“这节课我要教给学生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难教的是什么?学生最易理解的是什么?最难理解的是什?”“我就应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用心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求知的渴望?”“我的数学设计是否合理、完善,还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案呢?其他老师又是怎样设计的呢?哪一点是值得借鉴的呢?别人的为什么好呢?好在哪里?”“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渗透用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有一个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发生突发事件,我有什么应变措施呢?”……我都就应认有效地真对待,作好充分的思考与准备,显然这一步要花费超多的时间和努力,但是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关系到我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作好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时间内,是我开始展示自我才识的时候了。所以我首先要在精神面貌上作好文章。当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展此刻学生面前,不仅仅给自我带来信心,也能够鼓舞士气。当我开始进入主角时,依据教学设计进行讲学,那是务必的,但我不能死抱设计而不知灵活应变。我还要仔细的观察我的学生,从他们的眼神、表情、声音和动作,来决定自我的讲课状况和学生的理解潜力以及快速评价这是否与预期效果吻合。经过大脑的快速运转之后,及时适当地调整我的教学设计。学生是否专心上课,精神状态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到我的教学效果,所以,当学生士气低迷时,我应怎样鼓励他们;当课堂气氛沉闷时,我又应怎样调动气氛,让大家活跃起来;当学生情绪高涨时,我又应怎样正确引导他们;当学生提出了奇怪的问题,我又难以解答时,我又就应怎样做;当我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不吻合时,我又该如何改善;当个别同学故意捣乱时,我又就应怎样做呢;当学生犯错时,我又能否简单有效地教育好这一学生;我就应怎样提升我的人格魅力呢?……总之,我的课堂就应有一种协调、融洽、简单、互动的气氛,在这种氛围下,给我自我、我的学生最大的空间――教学的、学习的、思考的、创造的、自由的――以到达一种共同的进步。

我要爱我的同事们,我要虚心地向他们学习,我要主动地与他们交流探讨合作,我要始终有团队精神。群众的力量与智慧是伟大的。课堂之后,我还要适时的从学生那里得到反馈,而且,我自我还要不断地反省思索课堂上遇到的问题。教学当中,遇到的事件很多,但能够分为常发事件和偶发事件,常发事件的解决,更多的是依靠一种经验积累;偶发事件的解决,更多的是取决于我的智慧、机智、应变潜力的高低。所以,在不断总结经验之后,还要进行教学的研究。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在不断的问题解决中提高。围绕问题的解决而进行研究,,把普遍的问题、个别的问题进行分类总结,并且把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上升为课题,把问题做大、做细、做真,眼光高远、与时俱进地看待问题。在一边教学的同时,一边搞教研,不断的学习,坚持不懈地钻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魅力课堂教师读后感

全文共 1929 字

+ 加入清单

魅力课堂》是从把握教学内容和把握教学形式两大部分来阐述高效与有趣的教学,阅读后引人深思,受益很多。

读完《魅力课堂》后,让我觉得高效有趣的教学应该要做到“345”。这“345”的含义从狭义上的理解为;三个阶段;指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后提升;四个环节;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拓展;五课型;指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阅读写作课——实验探究课;包括特殊课型,如英语课,音乐,体育,美术,微机课,还有如安全,环境,传统文化,人生规划等地方课程。

“345”从广义上分析:

(一)它符合新课程的标准和要求,如新课程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

(二)符合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

(三)基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

(四)突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

(五)变“勉强”教育,为主动学习。

(六)更加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合作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有效教学”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等理论。

但是不管什么课型,我认为全部要按照课前延伸,课中探究,课后提升来进行教学设计,再在课中探究部分渗透四个环节,这是大错而特错的,课的课型不同,特点不同,要有不同的流程,要灵活运用流程中的各环节,课堂是动态的,你固定不变,势必把教师框在模式里面,课堂更加呆板,更加机械,我也多次讲过;“今天的教学,是让孩子学会自己走路,当学生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或交叉路口的时候,教师要正确引领,不是老师设计好了,牵着学生走,学生总是跟着老师的思维走,围着教师转”;“我们不能再把孩子教到教材里面去……”、“我们再也不能让学生的脖子上再长上老师的脑袋”,“老师要做一个赶海的人,把学生引领到知识的海洋,让孩子做大海中的一条小鱼,他要去寻找海洋中的微生物作为食物,使自己茁长成长,他要去迎击风浪,在大风大浪中锻炼,他要去躲避大鱼吃小鱼的残酷现实,学会生存;他要做大海上空中的一只海燕,搏击长空,自由在的翱翔蓝天……”等等。试想如果这样固定教学模式,我说的这些老师怎样在课堂上完成?

另外,课前延伸是指什么?教学设计,老师侯课,课前预习,课前演讲,课前搜集资料,课前讨论,课前准备算不算课前?杜郎口的“三三六教学模式”是指大容量,快节奏,立体式——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六个环节,如果说我们把课前延伸只看作是课前预习的话,杜郎口的`预习课将怎没上?

再说课中探究环节,我想不管上什么课,都离不开探究,但不能把它作为步骤来死板硬套,要灵活运用,首先要弄清这个问题有没有探究的价值,现在许多老师的授课,总是把课中探究作为步骤再渗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拓展四个环节,我的理解是这四个环节要根据不同的课型来灵活运用,如新授课的教学流程,学(自学)——研(合作交流)——展(展示反馈)——教(精讲点拨)——达(当堂达成);复习课教学流程;知识梳理——反馈整合——巩固拓展,只需要这三个环节就够了,并不是说非要把这四个环节不管什么课都要按照步骤来授课,还有讲评课,阅读写作课,实验操作课,不同特点的课等,都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流程,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再例如说英语课作为特殊课型,它分语法课,词汇课,听说课,读写课,听说课的流程是;听后说——说后做——做后查——查后共享,我们能否把四个环节作为步骤必须渗透在课中探究这个阶段吗?如果说必须的话,那还研究不同的课型干什么?

什么是课后提升?只是课后吗?讲完课要求当堂生成算不算课后?课的结尾算不算课后?现在规范办学行为,控制学生的在校时间,假如每门学科,都在所谓的课后布置提升的作业的话,学生的负担怎么减下来?还有四个环节中的第四个环节“巩固检测”,我就很不同意这个提法,这个提法说明这个人的观点还没有跳出那种“口耳相传”“手把手进行教学”以教为主的教学思想,原先课堂以教师为主体,老师讲,学生听,开始教师导入新课,最后进行达标检测,现在学习方式变了,有自主学习部分,合作探究部分,精讲点拨部分,我们要求及时反馈,堂堂清,试想,自主学习环节后是否应有跟踪练习,合作探究环节后是否也应有一个检测练习,精讲完以后是否也应及时跟踪一个检测练习,当然,我的意思也不是每个环节都要有巩固练习,问题是可以不可以?所以,我想应该把“巩固检测”改为“巩固拓展”。一堂好课有三个标准;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所以我们是不是要正确,宽泛,灵活理解“课后提升”这个名词。

我觉得“345”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总体构架,应正确进行阐释理解和运用,切不可死板硬套,我们要不断的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努力改变现行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问题不可怕,关键是如何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着力构建自主,高效,优质的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新突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

全文共 1712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正好有机会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建议》静下心来细细品位,在那些朴实无华的文字背后蕴涵的是如涓涓细流般的教学理念和反思。我是第一次承担一、二年级的教学任务,之前我一直认为现在的一、二年级学生在学习上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有良好的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作后盾,学生的学习应该是得心应手的,但是短短的两个月的时间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一有的想法,学生的基础差异之大、反应速度之大都是令我惊讶的。有时候我甚至在怀疑自己的教学能力是否出现了问题。就在这时候我接触到了这本书,里面有关介绍儿童特点和后进生的文章对我启发很大,看了后确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书88至94页中作者给教一年级的老师提出了一些建议,还提出了要研究孩子们的思维特点。苏霍姆林斯基提到,医生在对病人进行治疗的时候,首先是细心地研究病人的机体,找出疾病的根源,以便着手进行治疗。一个人的思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逻辑思维,一种是形象思维。这两种思维是客观存在的,那么我们的学生对学科的偏好也是情理之中的,作为老师首先应该承认这种差异,尊重这种差异,只有这样才能平静地接受他们的一些“落后”。但是更重要更需要我们花时间去做的是,怎样平衡学生这种片面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深思熟虑地、仔细耐心地研究儿童的智力发展、情感发展和道德发展的情况,找出他们在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原因。

或许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去努力:

一、教会他们阅读。国家教育总督柳斌说过:“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有经验的生物、物理、化学、数学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好象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的留下来讲,学生看见了越过必修的大纲教材的可能性,到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去游泳的前景激励着他—青少年一心想要读那些书,这也就是阅读的兴趣。是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中领悟到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阅读的空间,让学生通过上网或从课外书籍中寻找阅读一些与数学有关的资料、背景;在课堂学习中也要选取适当的时机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提高自学能力,这也是一种学习的能力的培养。

二、要教会他们思考。很多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是因为不愿意动脑筋,将学习当成一件苦差使。 “无论一个儿童感到如何困难,他都应当学会思考。应当使书籍成为他的欢乐的源泉。语言应当进入他的精神世界,成为他个人的财富。”学习落后的儿童,我们在帮助他们时,不是直接给予他答案,而是一步步引导他去自己寻求答案,使他学会思考。作为老师,要给他们提供一些思考上的帮助,创造一些思考上的“楼梯”,设计一些有梯度的问题。

三、珍视他们的好奇心。人的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我们要特别珍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对事物所具有的好奇心,“好奇心的根源,就在于我们成年人不断地把物品、事物、现象展示在儿童面前,我们在儿童面前展示的物品、事物和现象越多,他应付产生越来越多的疑问,他就越加感到惊奇和高兴。”

四、给于他们学习的自信。孩子的心理是敏感而脆弱的,有时候一个无意的动作就会给他们的心灵烙上深刻的烙印,一句简单的表扬都会在他们的心理激起层层涟漪。以前班上有个学习很困难的小女孩,就因为我让她每天帮我收作业本从此数学课就成了她最盼望上的课了,她和妈妈的交流更是震撼了我的心灵,她说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了,这是她第一次有机会帮老师做事情。看着她每天那么负责地收着作业、上课时那么端正地坐着、那么认真地听着,我的心里真有些说不出的滋味,这个柔弱的小女孩用她的天真、执著触碰着我心灵最柔软的角落,我开始思考是什么让我变得冷漠?是我自己还是这个繁杂的社会?我是否能坚守住这片柔软的角落?让我们努力地去做吧:在批评时注意点方式方法,在责问时多点耐心倾听,多给他们学习的信心!

那么是不是做到了上面这些就一定能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学习变得好起呢,不一定吧,应该说,一个孩子的变化远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快,它需要时间的考验,需要我们教育者以极大的耐心去浇灌这些刚刚萌醒的智慧的幼苗。多点耐心、多点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

全文共 2084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手捧这本专著细细品读之时,就好像苏霍姆林斯基站在我的面前和我轻声交谈;当我放下书细细回味时,就好像看见他风尘仆仆地奔走于师生中间。听着他柔和的话语,看着他忙碌的背影,我不禁被他杰出的业绩和高尚的人格所感动,更多的是收获和对自己工作的反思。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一本看时“爱不释手”,看后“百读不厌”的好书。书中用大量的教育实践阐述出了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教育思想,主张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建议。通读一遍后,最令我震惊和佩服的不是苏霍姆林斯基所写的那些有价值的教育原则和方法,而是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事业持之以恒的追求,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热情。这种“力所能及,耕耘不息”的工作热情和“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坚韧品质才是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瑰宝。所以我认为,要想教育出好学生,就必须先锤炼自己的素质。教育学生要从改变自己开始!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有一条建议——《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关于“教师的教育素养”在这里谈到了多个方面,其中谈到每一位教师要懂得一点教学的常识,而且要深知所教学科的知识。那么如何获得这些知识?苏氏建议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书中还有另一条建议——《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的几点建议》,他说年轻人要建立起自己的藏书,让书成为自己的老师,每天去向他们请教。苏氏建议我们每个月买三本书:

(1)关于你所教的那门学科方面的科学问题的书;

(2)关于可以作为青年们的学习榜样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斗争事迹的书;

(3)关于人、特别是儿童、少年、男女青年的心灵的书,即心理学方面的书。

作为一名教师,很可能会平庸一世,但是如果我们能努力追求,也照样能够成为名师和专家,创造自己的事业。很多优秀教师或教育专家,他们成功的经验就是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读书人。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自己成为真正的读书爱好者。

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成功,正源于他广泛地阅读,渊博的知识,他说:“我私人的图书馆里,在几间房子和走廊里,从地板知道天花板都摆上了书架,有成千上万册书,我每天不读上几页,有时不读上几行,我是无法活下去的。”所以才有了他的四十多本理论专著和几百篇论文,才有了“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因此,只要我们对教育工作感兴趣,只要我们坚持读书学习,勤奋实践,我们一定可以走出平庸,走向成功。

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让它像潺潺小溪,充实着我们思想的江河。爱好读书应该是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习惯,就像军人喜爱武器,孩子喜欢玩具一样,教师的至爱应该是书籍,但只喜欢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两本书的教师是无论如何不能称之为优秀教师的。我们读书,要读教育名著,与大师对话,和名家交流,学习他们的理论精髓和实践经验,更要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他们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献身精神,这些人格力量的学习将会积淀成为自己的综合素养和能力,能够提升我们的理想和信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危险的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缺乏精神财富的储备。”因此,《给》这部书中曾多次写到教师们为了给孩子更多的启迪,自己做的大量繁杂的准备工作。如,为了让孩子加强对词的敏感性,开设“思维课”。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的时候,教师先自己多次去观察感受,买相关的书籍研究,努力做到用准确生动丰富的语言更好的描述自然的细微变化。写口头作文千余篇。再如,为了给各种类型的学生提供适合的阅读书籍,教师们自己大量阅读、写读书笔记,编排习题集,设置读书角,创办各类“特长小组”。每个教师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群孩子。……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些看似简单,说来容易的教育方法要实施非常困难,要长期坚持不懈的落实更是难上加难。但是他们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好。书中提到的每一个教师都是一把万能的钥匙,用自己丰富的精神宝库,伟大的人格魅力,教育出一批批优秀的有用的快乐的人!

他们能做到的,我也能!我对自己说:我的学生就是我的孩子。我现在带给他们的是什么呢?安常习故,抱残守缺!我想给他们什么呢?健康快乐,聪明伶俐,宽容豁达,乐观向上。那么,《给》这部书中已经有了这么多好的教育方法,就从现在开始去实践吧!让学生读书,我多读!读教育名著,读文艺作品,读唐诗宋词。让学生写作,我多写!写读书笔记,写已背诗词和成语。让学生行动,我多行!看中央十台的节目,看新闻报纸。让学生思考,我多思考!让学生表达,我多表达!让学生观察,我多观察!总之,让学生做到的我先做到,对自己的要求永远高于对学生的。

“行是知之始,行是知已成。”有了好方法就要坚持实施,有了目标就要不懈进取。今天的我将会以更激情飞扬的精神面貌去面对工作和生活,象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对自己的教育事业永远力所能及,耕耘不息!

读书与实践紧密结合这才是学以致用,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典范,我将以教育家为榜样反思自己的言行,激励自己今后的工作。将教育家的思想、精神与现行的新课程改革结合起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教育的姿态》教师读后感1000字

全文共 756 字

+ 加入清单

十月的读书方案是于漪教师的《教育的姿势》,我参加叙事者的时刻比较短,预备读这本书的时分现已到了十月底了,很快从网上购得,立刻开端阅览。

从前语开端,就能感触到一位从事教育作业60年的老教师的热诚之心,她对孩子的爱是火热的,是深重的。一直以学生为本,是于教师的教育理念。这在今日也是竭力倡议的。

从教师身上我看到了大爱与忘我。

现在的孩子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遍及面对品德缺失,情感冷酷。作为教师,咱们有职责温暖孩子的心灵,点亮孩子的心灯。一棵小树姑且需求修枝剪叶,才干健壮生长,何况是一个人呢?所以对待孩子的过错咱们要有一颗容纳的心。

七年级上学期时,一天正午我正在办公室备课,一个学生过来找我,“教师,我丢了20元钱”,“哦,是吗?怎么回事?是不是你忘掉放在哪里了?”“不是的,我怀疑是小美偷的”。我心里一惊,不会吧?这个学生很文静,不会做出这样的事吧?表面上我不明白气色的说,“不要胡说,我信赖她不是这样的人。你先回去上课,我会给你查清楚的。”我悄然找了几个同学了解状况,小美家里比较困难,平常很节省的,这两天忽然大方了,买了不少零食吃。我心里现已大题有数了,可是我没有去找她当面沟通,而是放出风声说,钱找到了。我调查小美的改变,刚开端她有些不信赖自己的耳朵,后来她低下头想了良久,像是下决心似的。我知道她会来找我的。公然,一个课间,她来到办公室找我,“教师,我捡到了10元钱”“哦,是吗?在哪里捡的?”“教室外面。”“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值得咱们学习!”我看到小美的脸红红的,她的心里一定是纠结了良久的,不过总算战胜了自己!我在心里暗暗祝愿这个孩子。尽管我搭上了10元钱,可是保护了一个人的自负,这才是重要的!

这个国际不但需求参天大树,相同也需求小花小草,只要是健康高兴的生长就好了!!祝愿一切的孩子们都能健康高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教师建议

全文共 1397 字

+ 加入清单

考生要树立一个理念,我写的中考作文只有一位读者,那就是阅卷老师,我的作文就是要取悦阅卷老师的。怎样取悦阅卷老师呢?

1、书写要漂亮、工整、干净,没有错别字。这是取悦阅卷老师的第一步。卷面如脸面,在作文中,如果接二连三地出现涂改、字迹潦草、错别字连篇,不但会影响阅卷老师的情绪,还会被认为语文基础差或态度不端正,得分当然会大打折扣。所以,卷面整洁,不写或少些错别字,这是关键。

2、拟一个好标题。这是取悦阅卷老师的第二步。俗话说: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亮丽的标题让人“一见钟情”,蹩脚的标题让人望而生厌。亮丽的标题犹如悬于文章开头的一盏明灯,既可以“统照”全篇,起到眉眼传神的作用,又可以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顿生好感,从而给高分。

3、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这是取悦阅卷老师的第三步。作文好不好,开头很重要。一篇600字的中考作文,不容许考生转弯抹角,必须开门见山,开宗明义,直奔主题。几十秒的时间,阅卷老师最喜欢一眼见“底”。因此,开头切忌冗长、拖沓,废话太多。

4、有深度,有广度。这是取悦阅卷老师的第四步。深度,是指作文的思想性和思辨性。广度,是指作文所体现的知识面。纵观近几年海南省的中考作文,无论是2013年的“勤奋”还是2014年“节俭”,抑或是今年的“感恩”,这些题目的思想性和思辨性都很强,强调了考生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如果考生视野不开阔,知识面狭窄,很难写出优秀作文。因此,从现在开始,学生要想写好中考作文,就应该多读几本名著,多关注身边的时事,多独立思考一些问题,多参与公共话题的讨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习方式早该改变了。

5、自然为文,突出“三真”。 这是取悦阅卷老师的第五步。真实的情感流露,体现朴素性;真实的经历呈现,体现过程性;真实的思维展示,体现思辨性。爱和恨都是有原因的,都是有积累的过程的,要符合中学生阶段的情感实际和人生经历。中考作文中,屡见无病呻吟之作。作文要抒发真情实感,要求学生用心感悟生活,要把自己的情感态度投射或融入到所描写的对象中。

6、要让你的文章与众不同。这是取悦阅卷老师的第六步。构思巧妙,形式独特,不落俗套,这是考场作文制胜的关键。有些考生不善于从生活中挖掘属于自己的素材,总是选择一些别人写滥的东西再嚼一回,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毫无个性,会造成阅卷老师“审美疲劳”,很难得高分。有些考生写的议论文既无道理论据,又无事实论据,只是一味空喊口号,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认识肤浅,缺少思想。这样的作文往往得分很低。必须以具体的生活素材做依托,文章才能避免空洞无物。

在应考复习中,考生关键是练好语言基本功,可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中考优秀作文,多读多思考,想想它们取胜的优势在哪里,并结合自己的体会去尝试练习,找出不足。从优秀杂志中挑选有哲理性的语句进行积累。要使文章充满生机活力,必须选择新鲜的材料。新鲜的材料就是现实生活中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新情况、新思想、新风尚、新经验。因此,在练好基本功的同时,还应关注生活和社会热点。学生可以从各种媒体中选材,多读书看报,多关心时事,勤摘录、善整理鲜活材料。要重视观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今日说法”“新闻调查”“人与自然”等电视节目,更要重视当前出现的风云人物,可将每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和颁奖词作为写作素材用于作文中。这样我们的文章就会溢出时代的气息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

全文共 1406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次听到“丽莲。凯兹”这个人,是在杭州参加园长高级培训班时刚巧遇上创新大会,很有幸地现场聆听了丽莲凯茨的讲座,也是第一次感受中英文同步翻译的讲座。记忆中讲座的时间不长,但是很多实例让会场一次次响起掌声和笑声。然后根据介绍很着急地在书店寻找到了丽莲凯兹的《与幼儿教师对话》,拿到手后却一直没有好好翻看,因为一直觉得这是一本很难读的书。

今年十月,全国幼教课程会议,遇到了老同学,高兴地送了我一本书,一个劲地说这是一本好书!翻开一看,却是《与幼儿教师对话》,一本很熟悉但从未细看过的书。

这是一本需要静心的书,每每遇到这样的书,必是焚香净手,凝神屏气,细细研读。

本书一共有三个序:作者序、译者序、推荐序。没想凯茨博士的丈夫是上海长大的,一下子觉得亲切了不少。虽然不同的文化之间存在差异,但是世界各地的幼儿教师们所遇到的大量问题竟然如此相似。译者廖凤瑞博士是台湾师范大学副教授,而且凯茨竟然还是北师大庞丽娟教授的导师,感觉又亲近和了解了许多。

翻开第一页,就被深深打动。凯茨教授的话不多,但是句句经典。

适量原则:不管提供什么东西,只有“适量”才能产生好的结果。简练,但是切中要害。

包括:对孩子的注意、爱、刺激、独立、好奇、活动的选择等。只有当数量、频率与强度适当时,才会对幼儿有益。

幼儿理想发展的六个基本要素,依次为幼儿需要安全感、需要适度的自我肯定、需要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需要成人协助他们理解生生活经验、需要与有“权威”的成人一起学习成长、需要有成人或兄妹作为学习的榜样。

对于安全感的定义:是指心理上感受自己与别人的有依附关系,感觉自己有所属。安全感必须建立在被爱者感受到这份情感,而且这份爱是适量的。

我特别认同这份“被感受”的含义。有时候我们对幼儿很亲切,但是并不能使孩子的奥安全感,因为他没有“感受到”,所以不能产生依附、信赖的感觉。这让我再一次想起《小王子》中描述的情景:小王子在地球上看到了几千朵玫瑰花都和他的玫瑰花长得一模一样,一度觉得很失望,后来才明白对他而言只有他的那朵花才是独一无二的,比其他的花都重要,她承载着他的付出和责任。在小王子的故事里常看到的一个词“驯养”,狐狸说:“驯养就是建立关系,从此我们彼此相互需要,你对我是世界上唯一的,我将对你也是唯一的。”只有驯养了,建立了关系,才是彼此需要,才会紧密联系在一起,才会有感悟,才会休戚相关。

“安全感来自于孩子相信成人对自己于一种真诚而强烈的反应,而不是空心的温和。”

一直以来,我们理想中的幼儿老师都是以温和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我们评价老师也总会用和蔼可亲来衡量,渐渐地,这份温和变成了职业性的、浮面的表现,而很少自问其中的真诚到底有多少!有时候我们的温柔真的换不回孩子的信任,为什么?我们的温和是否真的就只是“空心”的温和呢?

有时走进班级,看到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问候,语言中没有情感,很空洞乏味。孩子们也只是仅把问好作为一项任务完成而已,缺乏因问好而建立感情的激情和机会。

同样关于师生关系的建立,博士在后面的章节中还提出了一个教师要与孩子保持距离感的观点,提倡教师要适当的疏离与理性。即教师不是孩子的保姆,要有专业的思维和眼光,能给教师留出观察和思考时间,能给孩子留出发展和调整的空间。

廖凤瑞博士说,不要“一气呵成”读完全书,不妨偶尔停顿一下,思考一下书中的问题或者见解,进行思考或者实践上的思辨,才是真正与大师对话,才能更好体会大师的用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读书笔记给教师的建议

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时间去乐呀!

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建议》一书,受益匪浅。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

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呢?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点,考大学”沉重包袱。

“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虽然减负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学生埋怨的声音,细问起来,原来,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回家还得完成家长的若干作业。邻居家的小男孩,放学回家很少出门活动,就连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关在小房间里做妈妈布置的什么《江苏正卷》、《课外补充阅读题》等习题集,碰到难题(特别是些联系生活谈感受的题目)必过来问我,细看一下整本习题集,无非是些常见的题目,好些题目与学校统一的练习册雷同,甚至一模一样,而真正能开发智力的题目寥寥无几,孩子就在这样每天练了又练的习题中荒废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最宝贵的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

每每想到这儿,初为人母的我都会发誓将来要让自己的女儿从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来,我会和她做游戏,看她画画,欣赏她唱歌跳舞,引导她读书明理,带着她去看路边艺人奇妙的手艺……带着她认识大自然,认识社会学习在学校中看不到学不到的知识。

在社会要求学校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各位家长给孩子减负。现在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纪,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正确对待他们稚嫩的问题,欣赏他们童趣十足的举动,多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每个童年在记忆中都会是色彩斑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

全文共 2590 字

+ 加入清单

前不久,读了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建议》让我如获至宝、受益匪浅。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用平实的语言,将其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着大师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于在一线任教的我来说,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人,教师将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为职业资源,不以实际的可被清点的收益取胜。这就决定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一直是困扰我们每位教师的一个问题。低效率的课堂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浪费时间,而高效益的课堂总是受到大家的喜欢。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成为我们不断探索、改进的一个课题。这本书中让我认收获不少:

教师要有个性。尊重学生,给学生自由的心里空间,教师要让“爱”象南风一样徐徐吹拂过孩子的心田,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孩子主动学习,提高成绩。不能忽视事物多样性,将教育当成知识的简单叠加;更不能将学生当成读书机器,当成考试机器;忽视学生作为灵魂实体和精神实体的特性,在教学中,不能只关心分数,应积极和学生进行生命的对话和交流,使课堂变得温馨和谐。

同时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在大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教师必须依靠并运营集体,使之形成良好的群体氛围,以促进学业成绩提高。因此,教师将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也不仅仅是班级管理者,而更是班级这一学习群体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好教师的许多特质,特别是一些非权力特质,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尊敬,他们自然而然地就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引导与管理者的区别在于,管理者的工作仅仅控制人的行为,而引导还将引导学生的心灵与精神的提升;管理者一般使用外部强化手段来控制人,引导则可以进入学生内心,使之自觉追随,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一生。

另外,教师还应兼具有真善美的人类精神气质。现在的很多学生比我们做学生时要见识丰富,他们的观念也要比我们更超前,视野也过比我们开阔,而且他们对外部世界的感受比我们敏锐。我认为教师征服学生并不一定要与学生一样时尚和前卫,教师征服学生的应该是人类永恒的极具吸引力的精神气质。在教学中,要做一名理性的教育者,走下神坛摘下面具,用真善美吸引学生,不逃避带有人性的弱点,这样的教师才是最有魅力。

一、教师要做自己的主人

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他们也要享受生活……这样的观点就把教师从“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教师不可能人人成为“圣人”,也没有那个必要。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做自己的主人绝不仅限于做自己肉身的主人,而是指以下一个完整的过程:一是认识自己,对自己的专长和优缺点要心知肚明,那有做自己主人却不认识自己的?特别是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更应该明白自己的优缺点。二是要自己选择,如果教师这个行当是你自己选择的,就要无怨无悔的做下去,而且要尽自己的努力做得更好。三是按自己的方式教书,本来就“教无定法”的,只要你守着教学的基本规范,剩下的空间都是你的,在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的前提下,你可以这样教也可以那样教,教出你“自己”来。四是自己评价自己,自己教的好不好自己要总结,只有善于总结才会去学习提高。

二、登上人生幸福的三层楼

幸福的第一层楼是物质生活有保障。人活在世上,首先需要物质条件,这一点众人皆知也无需多说。幸福的第二层楼是艺术生活。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唱歌、听音乐、看电影的方式使自己开心、满足,作者认为这就是艺术在发挥其作用,因为艺术能净化心灵,释放心中郁闷,排遣生活中的不如意,达到精神自由境地,使人获得幸福感。其实生活本身就是艺术,作为教师,如有艺术的眼光与心灵,那你会发现,面对学生就是在进行艺术创作。所以,希望老师能造起幸福的二层楼,丰富生活,享受生活,永葆年轻之心。幸福的第三层楼是独立思想。一个人能拥有独立的思想,应该是一种较高的境界。“完全幸福的人在前两层楼里几乎没有,惟有思想,独立而自由的思想才能让人完全自由”。对教师来说,思想是相当重要的。我们可以思考关于自己的工作,怎样努力,怎样干得更好,怎样从工作中发现和获得乐趣。教师要迈上人生幸福的三层楼,就要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经常思考教育问题,为什么而教,怎样教。

三、学会去赞美

在学校里,学生听的最多的是批评,看的最多的也是教师怒发冲冠的样子。凡受过赞美的人,都曾感受到甜蜜,相较于受人指谪,人们从心底里渴望自己所做的事受到他人夸奖,大人都如此,更何况是未成年的学生呢?

学生需要通过表扬来竖立自己的自信心,体验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价值。不管是学困生,还是优等生,都是需要表扬,也渴望受到表扬的。对学困生来说,尤其如此。一直以来,他们听到的都是教师、同学、甚至是家长的负面评价,才使他们厌倦了学习,自己也认为:我的学习真的是不行的。如果能多一些肯定,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他们的信心会慢慢恢复的,学习,多少是会好一点的。我们教师应该多赞美学生,让学生的心里充满阳光。

当你不得不批评学生时,时刻提醒自己,不要为了批评而批评,要讲究批评的艺术。做到:一、用提醒代替批评,比如说摸摸学生脑袋,拍拍他的肩。二、注意场合,谁都爱面子,让我们也给学生留点面子。三、一次只批评一个错误,不要把陈年老帐都翻出来。四、注重事实。五、别一棍子打死,要给出路。六、能短则短,时间控制在一分钟内。这里提供“一分钟批评技巧”供大家参考:前二十秒,用眼睛默默看着对方,让对方充分意识到错误;接着二十秒,指出犯错误所在,告诉对方你的真实感受;最后二十秒,提出建议,表达出对他改错的信心。

四、教师要学会敬畏

敬畏真理,敬畏权威,敬畏生命。“敬畏真理”这是毫无疑问的,课堂上,当教师在知识传授时出现错误,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碰到自己也不确定的问题,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敬畏权威”就是对那些有德之人,有广博知识的人,有才华的人,把他们当成是我们队伍中较为优秀的普通一员,既学习他们的长处,也宽容他们的不足。“敬畏生命”这使我联想到“尊重”两个字,每一个学生都值得我们尊重,尊重他们的思想,尊重他们的人格,并不能把他们当成“小孩”来糊弄。时刻铭记陶行知的话:“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要是说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

全文共 1347 字

+ 加入清单

本书的主编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丽莲凯兹教授写的。丽莲·凯兹,凯兹教授是国际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从事幼儿教育、教师成长研究多年。她通过文字和我们分享她的经验、观察与看法。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幼儿与幼儿教育”,共有八章,分别为:幼儿发展的需求、自尊VS自恋、学习的气质、我的孩子发展正常吗、慎用行为改变技术、是教育还是让孩子兴奋、幼儿教育的目标与适宜的教学、幼教机构的评价。下篇是“幼儿教育议题”,共八章,分别为:幼教老师的反省与展望、现代父母与老师的角色、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幼教老师的成长、幼教界的观念形态、幼儿教育是专业吗、幼教人员的伦理规范、教学辅导的原则与策略。

简单的读了序,我便开始了“我的第一章——幼儿发展的需求”,从这里让我知道了幼儿理想发展的六个基本要素:幼儿需要有安全感、幼儿需要适度的自我肯定、幼儿需要体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幼儿需要成人协助他们理解生活经验、幼儿需要与有“权威”的成人一起成长学习、幼儿需要有成人或兄妹作为学习榜样。简短的几页字让我明白:我们所教育与照顾的每一位幼儿,其幸福与世界上其他幼儿的幸福是密不可分的。去照顾与爱护别人的孩子不应该只是为了一些现实的理由,而是我们本来就应该这样做,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看完了第二章“自尊VS自恋”。真是让我大开眼见,让我知道所谓的自尊指的是评价自己后所衍生出来的感觉,而自恋指的则是专注于自己及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心态。而从丽莲凯兹教授举的例子来看,让我明白自尊和自恋会影响着孩子的健康的成长。在接下去的第三章到第八章让我学到了很多以后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如:如何解决或应对所谓的“问题行为”,我们不能光从外表的行为来看,而是要考虑问题行为和原因。而在处理问题行为的时候,我们必须了解其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才是适当的治疗方法。也让我知道在教学中要学什么?什么时候学好?如何学最好?这让我这个刚刚从事幼教工作者受益非浅。

而下篇“幼儿教育议题”是值得我认真去看的、去思考的。因为在这里丽莲凯兹教授写下了有关幼教老师的反省与展望、现代父母与老师的角色、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幼教老师的成长、幼教界的意识形态等有关幼儿教育方面的经验和想法。而在第十一章“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让我更进一步的理解了所谓的“专业”。它是对恪守执业标准或行事准则的承诺,这些行为准则规范专业人员在常见的困境中如何行事。其重点是1、在工作上运用高级缜密的知识;2、依据该知识做判断;3、采用专业行为的准则。让我懂得应该如何去教导幼儿,用幼儿教师的专业教育及训练,为儿童的发展与学习尽最大的努力。

书中对我们现在的常见的一些教育现状或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读凯兹教授所提出的议题与例子时,我的心里常常有触动、有检讨、有反思、在检讨与反思之后,又有收获的喜悦。书中的每一章、每一节、每一个例子都是凯兹博士看到的幼教现场的一些问题有感而发所写的,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的。

总的来说,不同的人在不同阶段阅读凯兹博士的文章,会有不同的感受与收获,在不同职位的人看到凯兹博士的文章,也会有不同的感受与收获。读了这本书让我这个新老师更加的了解了有关幼儿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也让我明白做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是多么的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全文共 1438 字

+ 加入清单

前不久,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专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情异常激动,深深地被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点折服了。读过这本书后,真的意识到自己在很多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书中每一条建议都充满教育智慧,事例生动、分析精辟,启人深思。从中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读书感悟。

感悟之一:教师应坚持读书

苏霍姆林斯基让我们记住,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要掌握这一门艺术,就必须多读书、多思考。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应当好比是你的教育车间里增添了一件新的精致的工具。

真的有些后悔,后悔今日才读了这本名著,又有些庆幸,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本好书。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触动,平时也想读点书,但有时总以工作累,家庭琐事多为由,没能坚持下去。从此,我要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多读好书来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还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好,那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把读书当作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读好书能够净化我们的灵魂,开启我们的教育良知,锻造我们的优秀品质,静下心来读书是提高教师素养最有效的手段,是教师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感悟之二:教师应善引学生

关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论述:“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

他这个比方很恰当,学生的兴趣是潜在的,需要教师的精心呵护与培养。

我们会发现,学生在低年级时,学习积极性也很高的,学习成绩也不错。可到了高年级,有的学生对学习有些无所谓了,学习成绩也下滑的很快,任凭老师怎么去教育,效果也不甚理想。原因就是这些孩子的学习兴趣慢慢的减退了,消失了,而我们做教师的有没有及时发现,及时引导。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没有兴趣的指引和铺垫,学生会觉得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学科兴趣方面要多下功夫,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顺利获取知识,在体验一次次成功之后,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激发学习的动力;教师要钻研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教法引领学法。让学生始终对学习有兴趣,并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感悟之三:教师应善学

“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 苏霍姆林斯基首先提出了我们应该向哪师学习的问题,对于我们这些刚参加工作的教师,在不熟悉、不了解的情况下,应该选择哪些老教师呢?他给了我们一条非常好的建议,那就是,你先看看学生的练习本。如果你发现绝 (本文转自实用工作文档频道)大多数学生练习本里的作业都完成的很好,那么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里可以学到许多东西。学生的练习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镜子。确实是,学生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素养的一个缩影。

其次,我们学习别人的经验不是照抄照搬,而是要学习人家的思想。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这一条对于任何一位教师来说都是关键的,但是,年青教师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在向别的优秀教师学习的时候,全盘照搬人家的做法,也不管理解不理解,也不顾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特点,结果别人的经验没有学到手,自己的特色也形成不了。这就犹如“邯郸学步”,这些确实困扰着一些很想努力提高的教师们。有时也困扰着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