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4955

作文

76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

全文共 1363 字

+ 加入清单

"我不习惯于听或者说那些永远正确的废话,这决定了我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我希望你能注意到我的文字,我能承诺其中每个字的诞生都是出于真诚,而不是被他人或自己强迫.我能容忍自己的每个字都是错的,却不能容忍其中任何一个字是不真诚的."这是这本书封面上的一段引语,也许正是这段话打动了我,让我迫切地想见识一下这位"另类校长"——郑杰的新锐而独特的真诚建议.

尤其是以下两条建议让我感触颇深:

教师要有静气

教师要的是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自己的言行和方式,静下心来细细的品位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品尝其中的乐趣,品味其中的意义.

我想郑杰所说的这种静气就是在拒绝了匠气,俗气和躁气之后能静下心来感悟生活,潜心工作.

往往有这样的体验:只在孤独的时候才会想通一些东西,只有沉静下来,才能清晰的思考,才能沉淀自己的感情与思绪.而一切与教育相关的事情如果没有一个沉静的心态,没有一种平稳的心绪,是无法有较缜密而全面的思考的,当然也就不可能把教育工作做好,做精.教育是长期投资的事业,教师的工作需要扎扎实实的态度,任何热闹的包装,宣传,炒作,都不能代替实实在在的一天天的熏陶,一本本的作业,一句句的话语.

记得在我刚工作几年内,因为长期不充电,确实懒得捧起书本,习惯了每天浮躁的生活状态,也就麻木地混着日子.后来看着别的同事都忙着学习进修,自己也才幡然醒悟,然后强迫自己静下心来,重新一头钻进书本,才体会到原来徜徉在书本中也别是一番滋味.现在我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学习习惯,无论面对怎样的学习进修都不觉得可怕,而且能够把学到的理论努力贯彻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能不说是静气带给我的收获.

静气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会是另外一种景致,工作也会是另外一种景致.

静下心来,受益的是学生,受益的是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最终受益的是你自己.

不培养乖孩子

不培养乖孩子,并不是说我们都要把孩子培养成"坏孩子","捣蛋鬼","破坏狂"."乖孩子"这三个字是中国长辈对儿童的"最高奖赏",用于赞美孩子的服从和满足成人心意的行为.如果我们赞美儿童"乖",一般都因为他(她)听话,我们一次次赞美,培养了孩子们的乖,他们开始学会放弃,学会依赖.

"乖"是一种文化,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成为我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影响到我们孩子言行和品格的价值判断,这不啻是父母们的专利,同时也是做老师的"武器",只要"静思"一下我们自己的喜怒哀乐,就知道,听话的孩子是如何增添了我们的"职业欢乐",而痛楚则来自于他们的"叛逆"和"捣蛋".我们从来不会欣赏他们的"不听话",只要回想一下我们心目中的好孩子,想想他们的名字,再想想他们的行为和品质,原来他们大多是"听话""乖巧""懂事"的,再想想我们评出的"三好生"等,有几个男生,有几个"特立独行" 原来教育中有那么大的偏见,原来我们理应公正的教育其实并不公正.

而如果,我们做老师的自己都在倾一生之力学着做"乖老师",我们就只有将一个个乖孩子树为学生学习的楷模.而必然的报应就是,我们现这个多元化,个性化的时代中,调皮捣蛋的孩子越来越多,而那些当初的乖孩子,将来他们也许就是"弱势群体",汇入茫茫的失业大军中.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魅力课堂教师读后感

全文共 1178 字

+ 加入清单

拿到《魅力课堂》这本书好久,但都一直搁置在我那简陋的办公桌一隅,直到学期末,领导布置开学后要交读后感,才悻悻然带回家。

说实话,毕业班工作比较繁忙,平日里甚少有时间静下心来读书。和这本《魅力课堂》的结缘,来自于领导的任务,但信手翻阅下来,却欲罢不能。

担任小学语文教师,已有7个年头,没有老教师的丰富经验,也没有青年教师的敢打敢拼,自己感觉进入了瓶颈状态。课堂有了自己一定的风格,但没有特色之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是在机械的教学那几本语文书而已。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当教学有“趣”时,学生的学习“欲罢不能”,这实在是教学的高境界。语文教育专家吕叔湘先生也曾说过:“有一个口号,叫做‘先生苦教,学生苦学’。都是苦,那怎么行?我们做事要感到有乐趣,如果不是精神愉悦,而是愁眉苦脸地在那儿教,愁眉苦脸地在那儿学,效果绝不会好,情绪不对嘛。”

那么如何让课堂充满“蓬勃的生气”?如何让教学有趣?如何让教学相长?如何让师生共同构建愉悦轻松的课堂呢?

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把内容给学生解释清楚,如何解释清楚呢?语文教学的内容有时艰深晦涩,单纯的照本宣科,学生学得乏味,教师教得吃力。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个人认为,应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艰深晦涩的问题趣味化,把束之高阁的问题生活化。

《魅力课堂》一书,告诉我适时的在课堂上运用“打比方”不单能把教学内容讲得透彻,而且能教得有趣,给课堂注入活力。受这一启发,开学初,我就在我的课堂上实验了一下。无论是低年级的孩子还是高年级的孩子,对于写话练习,往往到最后总是没有后引号。为了这个问题,总是苦口婆心地说:“怎么能有头无尾呢?”“好好检查,这是低级错误。”“考试的时候会扣分的。”诸如此类种种,但是学生该忘的时候还是忘。那天讲评作业的时候,还是有这一问题。而这回,我改变了以往口诀式的说教,我幽默了一回。“你们知道,今天早上,我为什么迟到了一会儿么?”大家摇摇头不明所以。我说:“那是因为啊,我那女儿早上上好厕所,要教我擦屁股。她还小不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叫我收拾这个‘烂摊子’呢!”学生听了,哈哈大笑。我趁势说:“就好比有的同学写话总是有前引号,没有后引号,是一样的。你们也是不擦屁股的小孩吗?要让我来收拾这个‘烂摊子’吗?”学生听了,有一阵哄堂大笑,但不少人低下了头,看看自己的作业,有的立马动起了笔,还有的脸蛋红扑扑的,估计不好意思了。之后的作业订正,交上来,后引号漏掉的现象一下子少了不少。

这个比喻虽然有点不登大雅之堂,但是在学生笑过之后,他们会反思自我,掩卷沉思,牢记于心,能收到这样的教学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纵观全书,无论是怎样把握教学内容,还是怎样把握教学形式,都让我这个处于瓶颈期的青年教师豁然开朗,犹如新生,吾必在课堂实践中,不断学习、探索并实践,让课堂焕发真正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读书笔记给教师的建议

全文共 1769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推荐》,我从中受益匪浅,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但但是知识上的给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热情,来感化每一个学生,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

首先,我要树立一个信念――天下没有笨的学生,学生的心灵都是完美的、善良的。我要发自内心地热爱我的学生,不管这个学生是谁,不管这个学生成绩如何,不管这个学生长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爱他们。我深知这种爱的力量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每一个学生都不愿意自我被老师忽视、遗忘,期望自我在班上、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自我,证明给大家看,自我是多么的优秀。其实这种需要是每个学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为老师,是不能忽视这一点的。

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工作,爱我的教学,如何去爱,这还是一个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学习的一个问题。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常常会有厌恶上课的经历,这往往是因为我厌恶这个老师。为什么会厌恶呢?――上课枯燥呆板,布置超多作业、知识含量低、知识范围窄、知识老化、不懂装懂、架子大、单纯的知识灌输、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用心性低等,往往是这一类老师的共同特征。现代的老师,显然不能这样下去,作为受过现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师,我要有现代的教学。首先,我要学会研究教学――怎样让自我在课堂内最有效的发挥――我的学生能有最大的收获――不仅仅仅是知识的理解,还要有学习的热情、有主动学习的渴望、有探究学习的潜力以及有提升内心世界的愿望。

课堂之前,我就应怎样做呢?我需要认真思考以下这些问题――“这节课我要教给学生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难教的是什么?学生最易理解的是什么?最难理解的是什?”“我就应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用心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求知的渴望?”“我的数学设计是否合理、完善,还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案呢?其他老师又是怎样设计的呢?哪一点是值得借鉴的呢?别人的为什么好呢?好在哪里?”“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渗透用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有一个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发生突发事件,我有什么应变措施呢?”……我都就应认有效地真对待,作好充分的思考与准备,显然这一步要花费超多的时间和努力,但是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关系到我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作好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时间内,是我开始展示自我才识的时候了。所以我首先要在精神面貌上作好文章。当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展此刻学生面前,不仅仅给自我带来信心,也能够鼓舞士气。当我开始进入主角时,依据教学设计进行讲学,那是务必的,但我不能死抱设计而不知灵活应变。我还要仔细的观察我的学生,从他们的眼神、表情、声音和动作,来决定自我的讲课状况和学生的理解潜力以及快速评价这是否与预期效果吻合。经过大脑的快速运转之后,及时适当地调整我的教学设计。学生是否专心上课,精神状态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到我的教学效果,所以,当学生士气低迷时,我应怎样鼓励他们;当课堂气氛沉闷时,我又应怎样调动气氛,让大家活跃起来;当学生情绪高涨时,我又应怎样正确引导他们;当学生提出了奇怪的问题,我又难以解答时,我又就应怎样做;当我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不吻合时,我又该如何改善;当个别同学故意捣乱时,我又就应怎样做呢;当学生犯错时,我又能否简单有效地教育好这一学生;我就应怎样提升我的人格魅力呢?……总之,我的课堂就应有一种协调、融洽、简单、互动的气氛,在这种氛围下,给我自我、我的学生最大的空间――教学的、学习的、思考的、创造的、自由的――以到达一种共同的进步。

我要爱我的同事们,我要虚心地向他们学习,我要主动地与他们交流探讨合作,我要始终有团队精神。群众的力量与智慧是伟大的。课堂之后,我还要适时的从学生那里得到反馈,而且,我自我还要不断地反省思索课堂上遇到的问题。教学当中,遇到的事件很多,但能够分为常发事件和偶发事件,常发事件的解决,更多的是依靠一种经验积累;偶发事件的解决,更多的是取决于我的智慧、机智、应变潜力的高低。所以,在不断总结经验之后,还要进行教学的研究。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在不断的问题解决中提高。围绕问题的解决而进行研究,,把普遍的问题、个别的问题进行分类总结,并且把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上升为课题,把问题做大、做细、做真,眼光高远、与时俱进地看待问题。在一边教学的同时,一边搞教研,不断的学习,坚持不懈地钻研。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给教师的建议老师读书笔记

全文共 696 字

+ 加入清单

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建议》一书,受益匪浅。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

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 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呢?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点,考大学”沉重包袱。

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 时间去乐呀!

“ 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虽然减负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学生埋怨的声音,细问起来,原来,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回家还得完成家长的若干作业。邻居家的小男孩,放学回家很少出门活动,就连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关在小房间里做妈妈布置的什么《江苏正卷》、《课外补充阅读题》等习题集,碰到难题(特别是些联系生活谈感受的题目)必过来问我,细看一下整本习题集,无非是些常见的题目,好些题目与学校统一的练习册雷同,甚至一模一样,而真正能开发智力的题目寥寥无几,孩子就在这样每天练了又练的习题中荒废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最宝贵的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

每每想到这儿,初为人母的我都会发誓将来要让自己的女儿从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来,我会和她做游戏,看她画画,欣赏她唱歌跳舞,引导她读书明理,带着她去看路边艺人奇妙的手艺……带着她认识大自然,认识社会学习在学校中看不到学不到的知识。

在社会要求学校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各位家长给孩子减负。现在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纪,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正确对待他们稚嫩的问题,欣赏他们童趣十足的举动,多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每个童年在记忆中都会是五彩缤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教师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

全文共 1454 字

+ 加入清单

细节决定成败》这本书它的各种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告诉我一个浅显的道理。不管是一个国家、还是单位、或者个人,如果他想发展壮大,或者有所成就,都必须从细小的环节做起。只有每个环节,每个部位,每个点点都做的非常到位,才能使它正常运转,不断的发展壮大。

我在现实生活中,切实感到:细节确实决定成败.君不见不注重细节而酿成大祸的事件天天都在上演,矿难事故频频发生,井喷事件的不断涌现,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的事件屡禁不止等等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细节决定成败》也举了很多例子: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因脱下鞋子进入航天飞船而成为遨游太空第一人,一位应聘者因检起地上的纸团而成功应聘,这些事情无生动地不告诉我们细节决定成败。

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必须从小事做起,注重每一个细节。一个成功的人必定是一个注重细节的人。因为细节往往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操守,直接关系到别人对自己以及自己管理团队的客观评价.而做好细节的功夫往往又都在平时自己的一言一行,作为一名教师,更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细小处着手,以身作则,模范带头,做精益求真,不折不扣的执行者。

一、立足本职,做好工作

作为一名教师,要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要坚持经常学习时事政治、专业理论等;要多听课,虚心请教,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教学艺术;每上一节课,都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

对学生未来负责。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就会影响其它环节,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因此,教师要立足当今,放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充当人梯,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千秋大业负责。

对学困生负责。帮助学困生是教学工作的重任,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教师在教学上、情感上应给予特殊的关顾,如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使他们从心底知道老师并没有把他们“看衰”。

教师,只有立足本职,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和牢固民族意识、社会意识和责任意识,个人在工作上才会有所所为;教师,只有更新观念,终身学习,与时俱进,做好本职工作,才能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摈弃旧事,与时俱进

摈弃旧事,紧随时代步伐。时代的日新月异就是对教师的挑战,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专业知识都必须紧随时代的步伐,需要不断地更新、拓展、充实和提高。因此,教师要勇于摈弃旧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开拓进取,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由于教师的职业,是育人、塑造心灵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为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今后美满人生铸造坚实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关系。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关心。教师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给予关怀。因此,教师要学会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难处与烦恼;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沟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读书笔记给教师的建议

全文共 1269 字

+ 加入清单

我最近阅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推荐》的一部分,受益匪浅,就其中印象深刻的几点推荐谈谈自我的体会。第二十七和第二十八条推荐《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喜欢做的事》和《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让我们来想一下,你教的学生有他喜欢做的事吗?你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吗?恐怕答案不会令人满意。此刻我们的国家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不仅仅成人感到浮躁,这种气氛也影响到我们的孩子,常常不至一次听到老师们抱怨,此刻的孩子太难教了,不爱学习,太贪玩,而又玩不出什么名堂来?

那里面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我们的老师有无职责呢?你的情绪平静吗?除了每一天应对教科书和那一班学生外,你有什么爱好吗?一个人喜欢做什么事,只要他不影响别人,不违反法律,都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作为学生,我们当老师的还是就应给以适当的引导,毕竟他们的思维还不够深刻,思想还不够成熟。那么就应培养学生喜欢做哪些事呢?那里给我们提了两点推荐:

一是阅读。我们能够看出,在他的这么多的推荐里,不止一次提到阅读,他将阅读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上,他说,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学好的重要发源地。他还说,你应当记住,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他还强调指出,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持续下去。他的这一番话,能够看出他认为学生喜欢上阅读是何等的重要。

二是应当引导每个学生去接近的爱好的发源地,那就是使他个性喜欢一门学科。然后由这门学科引申开去,去参加与此学科有关的各种活动,思考与此有关的各种问题。从而确立起自我的爱好,在这一方面,我们教师还是大有可为的。反问一下自我,你去努力让你的学生喜欢你教的这门学科了吗?

在他的第二十八条推荐里,他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这种劳动主要是指动手操作,而且也不是随便什么样的劳动,而是指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劳动必须要有思想,能促使孩子思考,能让他将各种事实联系起来去思考。他有一句十分有名的话: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就出自这一条推荐中。在这条推荐中,他不仅仅强调阅读,而且将学生的动手潜力也看得很重要。他说,我看到,那些双手灵巧的儿童,热爱劳动的儿童,能够构成聪敏的、好钻研的智慧。确实包含思想的手工劳动对于锻炼学生的智慧,促进他思维的发展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这条推荐里苏霍姆林斯基还列举了四种应当使学生选取的劳动方式,在我看来,在四五十年前苏联能够进行的这些劳动,在我们中国恐怕是找不到了。不是条件达不到,而是我们根本就没有思考这样去做。像他说的那些设计制作各种装置、机械、仪器的活动室,那些家业实验活动基地,有几所学校愿意去做呢?个性是农业劳动,他说,我深信,农业劳动――这是最能启迪智慧的劳动活动的种类之一。但是,在我们的城镇学校,几乎已经绝迹了。这不知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我才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推荐》的一小部分,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著作中蕴涵着很深的教育理论,只有认真去阅读,才能够体会到那么一点点,所以我会认真的把这本著作读完。

[读书笔记给教师的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2000字

全文共 1145 字

+ 加入清单

对一个教师来说,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是沧海之一粟。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教师要建立起自己的藏书,使之成为自己的老师,每天去向它们请教。那么,“每过一年,你的科学知识都变得更丰富”。工作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伟大著作中还精辟地揭示出一个读书的真理:学生智力的发展取决于阅读能力。“这几年的的教学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如果阅读对于学生成为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那就没有必要花费许多时间给学生补课了。”他认为,学习发生困难和形成差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天到晚死啃教科书,“拼命使用他的记忆机器”。正因为“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如果我们真的想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那就要“让他们走到学校图书馆的书架跟前去,让书籍从沉睡的巨人变成青年时代的挚友”!

阅读优秀书籍是最好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这是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提供的又一重要教诲。他说:“我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自己对自己谈话,诉诸自己的良心,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只有那从人类的道德财富中给自己找到榜样的人,只有那希望从这些财富中为自己的心灵吸取最宝贵的东西的人,才能达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我以为,只有当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在他的一生中留下很深的痕迹的书时,才算达到了教育目的。” “书籍对少年来说,并不是真理的仓库,而是内心体验的源泉。”在他看来,一个人在少年时代和青少年时期读过哪些书,会影响甚至决定人的一生。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而其中最重要的习惯应该是读书的习惯。学会读书,爱好阅读,是“学会学习”的最主要内容。而要让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习惯和精神需要,最重要的是教师。教师的读书风气能影响和带动学生的爱好。 “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当书籍成为教师的第一至爱的时候,喜爱读书便会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读书爱好,决定着一所学校的校风。

我坚信,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是教师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学校办成学习的团体,是办学成功的必由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全文共 1348 字

+ 加入清单

《给教师的推荐》一书是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专门为中小学教师写的教育经典丛书。尽管这天的教育形势与苏霍姆林斯基写书的年代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那闪光的思想,精炼的语言,对我们这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们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就像与教师应对面一样,针对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常读常新,每次读都有新的收获和体验。

翻开书,一百条推荐之首便是作者在反复的教导我们“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首先就要我们了解,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不一样的个体,在学校里,教师不就应“一视同仁”,尤其是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要个别对待。

作者打了一个最形象的比喻: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提水,有的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尽,有的孩子却能提20多桶,但是如果你要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必须要提20桶,那么这就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儿童的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也是象这样各不相同的。读到这我不禁想到一个一向困绕我的问题:为什么在我所教授的学生中会有明显的优差生等级?

为什么同时教授,有的学生能够很容易很完美的掌握,而有的学生却什么也学不会,此刻我最后明白原先我没有在备课中思考到孩子们的差异性,没有周密的思考到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将要做什么,没有因人而异,为他们挑选适合他们学习的资料,使他们取得一点小小的成就。原先就因为我这种欠缺思考的备课,使我的课堂中产生了很多的无效劳动,而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危险吧。正是苏霍姆林斯基首条解决了我初为人师的困惑。

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一天。

作者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推荐:那就是读书,每一天不间断的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鼓励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在热烈而紧张的劳动中抽出时间来逐渐地,一步步的积累精神财富,智力财富和教育的明智。他教育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学习教育同行们的优秀经验,取得他们的优秀信念,深入思考优秀教师的经验,将有助于我们看到:在自我的实际工作中,要取得某种结果,都取决于哪些因素。

读到这些推荐,突然很懊恼自我的消极,一向抱怨工作太忙,时间太少,而忽略了学习,忽略了读书,忽略了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这一简单的道理。以前雄心壮志的想过,要完善自我,但是现实的工作却成了我颓废最好的理由。为什么不能在闲暇之余读读手边的书,为什么不能在没有课的时候多去听听同行们的经验,为什么不能在晚上清闲的时候写写一天的教学日记,想想,时间真如流水就这样荒废了。

书是知识的源泉,聪明的殿堂!它会给人气力,读书能够改变人生。读完了《给教师的推荐》,我不时地反思自我,提醒自我要把这些宝贵的经验转化成自我的工作方法,应用在自我的教学实践中。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应当主动地去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我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才能提高自我的素质,这是作为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教师《之江新语》读后感

全文共 787 字

+ 加入清单

习近平总书记的《之江新语》,准确、具体、精要、深刻地谈了为政的具体做法,为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发展、人民的生活做了细致的谋划。

《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强调领导干部在调研工作中,一定要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益上下功夫。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善于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社会各界人士交朋友,到基层去解决问题。作风要实做到轻车简从,简化公务接待,真正做到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不仅要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实际情况,更要善于分析矛盾、发现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规律性的东西。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切实可行,制定的政策措施要有较强操作性,做到出实招,见识效。该文就具体谈了为政者应有的做法。

《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强调当干部的不能老是想着自己的升迁,无论处在什么岗位,只要心系群众,都可以做出一番事业来。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官的要真正落实这些话,切实为民做事为国做事,坚决不要做失德的官,让人民群众笑话。

《为民办实事旨在为民》强调坚持以人为本,重民生、办实事,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最紧迫的需求,应按照“认认真真察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的要求,深化认识,拓展方式,切实做好为民办实事工作。领导干部要真正为民办实事,将人民时刻放在身上。

联想到我们教师,就得时时刻刻将学生放在心上,真心实意为学生服务,关心学生成长,包括学生的品德养成、学习进步、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等 。尤其是要切实做好教学工作,让学生得到知识的滋养,为他们的人生奠基,让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知识收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只有实实在在为学生服务,从而为人民服务,才能算是真正落实了习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才能为民族发展、祖国繁荣、人民幸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做温暖的教育者》教师读后感1500字

全文共 3189 字

+ 加入清单

课堂是神圣的,它不能被忽视或者敷衍;面对它,我们需要充满信心但不能有半点骄傲或矫情,更不能随意。而一名教师,经过多长时间的历练可以著书立说,阐述自己的教育信念、传播自身的教育经验?原本我认为很难,但暑假阅读了《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认识了王兮老师,惊叹,几年的时间就够了。

这位从教仅十年的教师,经历过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挫败,曾有得过且过混日子的念头。到其他学校支教过,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彷徨过。四年前加入朱永新先生倡导的“新教育”团队之中,一下子找到了做教师的感觉,短短几年的时间,在班本课程建设、家校互动、推广阅读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也为新教师的成长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为孩子一生成长负责

为孩子一生成长负责,这句话说起来很简单,但要真正落到实处是很不容易的。长远如此渺茫,现实又是如此骨感,使得很多教师和家长在面对当下和未来的抉择时,不约而同地将目光关注到了当下,关注到了即可能够看到的“成效”。班级的学科平均分是否超过了其他班,自己孩子的学科成绩是否具有领先地位,这是教师和家长在短时间内可以看到的“成效”,也是他们鞭策和激励孩子最为重要的法宝。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都在乎分数以及孩子依据分数所占据的位置,至于孩子的道德、人格、情感等方面的涵养,很多教师和家长并不重视,或者说缺少这些方面养育的意识和办法。虽然孩子可以考出很高的分数,但却没有学会如何去面对变故和挫折,更没有教会孩子去了解人,了解人性。

王兮深受新教育基本理念的影响。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教给学生一辈子真正有用的东西;关注孩子的自我发展,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通过阅读来实现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等等,都对她原有的教育经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让她找到了自身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在新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她将目光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关注每个孩子的不同家庭背景和学习特点,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引导他们从学会做人开始,开展对生命、对自然、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努力提升孩子们的道德素养,探索如何通过自己的教学为孩子们的长远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让学生能够在校园里面抬起头来走路和欢唱,轻松愉悦、温暖舒心。因为这样的实践,她所看到的不再仅仅是整个班级的学生,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每个人都是那样的独特,那样富有创造潜力,那样的生机勃勃,这使得她时刻不敢怠慢,唯恐因为自己的些许失误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的影响。这样的执着探索,让她发现了一片新天地,也赢得了学校和家长的支持。大家意识到,教育,原来是可以有不同的样貌的,孩子的成长,不应该局限于一种路径。看着王老师的教学实录,想着教育、课堂可以是这么美这么有趣。

二、别开生面的班本课程

在《做有温度的教育》这本书中,王兮老师用很大的篇幅介绍了她的班本课程实践,这也是我很感兴趣之所在。王兮在书中介绍了她创建的两类班本课程,一类是贯穿整个学年的班本主题课程,另一类是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而设置的微课程。

贯穿整个学年的主题课程,需要有时间来保证。王兮老师看中了每天早晨20分钟的早读时间。根据“新教育”所提出的晨诵课程的建议,构建起了适合本班学生成长需求的“晨诵课程”。希望通过晨诵,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与音乐感。之所以会选择诗歌,一方面是因为大多数的儿童诗都短小精悍、活泼生动、浅显易懂,符合孩子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诗歌本身所描述的大都是自然的景色、四季的变化、动物和植物的奇妙等,有助于帮助学生借助诗歌这一媒介来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生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学一年级的晨诵课程,王兮老师精心准备了金波、林焕章、高洪波、罗大里等人的系列诗作,以5-10首诗歌为一组,形成九个不同单元的课程系列。在书中,她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晨诵课程的开设情况,以及学生们的表现,读来特别让人感动。而三年级的孩子,以泰戈尔的《飞鸟集》中的部分诗篇作为学习的内容,看上去似乎有点难度,但孩子们的理解力依然让人惊叹。

王兮所探索的班本主题课程不仅仅局限在晨诵,还有绘本的“读写绘课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绘本对他们的精神世界的成长和丰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让孩子自己去阅读绘本,和在老师的引导下阅读、讲述故事的内容,谈自己的感受、用彩笔绘制自己的想法有很大的不同,后者可以让孩子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特别重要的是,绘本中所蕴含的那些关于勇气、友谊、爱、善良、智慧、美德等人类共同的话题,是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所绕不开的重要话题,学生的想象力、阅读能力以及品德修养等,都会通过这样的课程得以培育。这种以绘本为载体,通过阅读、画画和写作三者相融合的学习方式,能让真实的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让眼睛和心灵结合起来,让艺术和生活结合起来。

班级所开设的微课程,也是很有意思的。比如说《笔记大自然》微课程,让孩子们在学校的`小花园里,去发现平时熟视无睹的植物中所蕴含的各种细节和美妙;《生命》微课程,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男生和女生的区别,以及植物世界以及动物世界的男生和女生;《甲骨文》微课程,通过对汉字起源以及演变的探究,让学生理解汉字的形成特点,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体会文字之美、文化之美;《吟诵》微课程,唤醒那些湮没于历史之中的声音之美,寻找那些根植于我们灵魂深处的根;《经济学》微课程,则让孩子认识金钱,懂得一些财经素养,从小养成正确的金钱观……这类课程的特点是这种体验,让孩子们在身体力行之中有所感悟和发现,给学生创设学科知识之外丰富多彩的生活,让孩子们的生命在课程中拔节。

三、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教育,家庭教育不容忽视,但很多家庭不仅没有能够给孩子创设良好的生长环境,为孩子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还经常以“爱”的名义对孩子施加各种伤害。绝大多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良行为都与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有关。

王兮老师在接手新的班级的过程中,就意识到了家校共育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从该为班级取一个怎样的名称开始,就发动家长和学生一起来参与;学生在班本课程中的各种表现,她都会及时通过家长通讯群发送给每一位家长,让他们关注到孩子的点滴进步;孩子正在阅读的作品,也会及时告诉家长,让家长回去配合老师一起来讲故事,丰富故事的内涵和情节;王兮在“新教育”的网站上学到了一些适合家长学习的内容,也会及时转发给班级里的所有家长,大家一起来分享并互动交流。鼓励家长丰富家庭的藏书,在图书馆开办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主题阅读讲座,让家长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和义务服务活动中来,和家长们共煮一锅“石头汤”……

在这个过程中,王兮老师看到了家长们的转变,充分感受到了家长对自己工作的支持,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做这些事情的确很累,但很多事情都是具有开创性的,这比每天花费大量时间来做“消防队员”,为班级里此起彼伏的问题“灭火”要有意义、有价值的多了。

爱能帮助别人进步,也能完善自己。当家长们感受到了老师对孩子的这份赤诚之心,感受到了老师所付出的这份爱的时候,他们也会想尽一切办法来帮助教师。这正应了那句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付出了爱,收获的必然是满满的爱!做这样拥有赤诚之心的教师,真好!

做温暖的教育者,是一种教育理想与情怀,也给我们教育一线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会多读经典涵养自己、多学习,多反思,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不断提高自己成为一个温暖的教育者的能力,向温暖的教育者的行列迈进。陶妙如老师是在用心做教育,做温暖的教育、智慧的教育。正如陶老师所说:“用正直塑造形象,用真爱美化心灵,用宽容对待周围的人。这是让自己整个人生动而富有吸引力的法则。”试想,我们都像陶老师在教育上面如此用心,我们的教育又何愁没有发展,保持一种向上的姿态,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每天面对性格各异的学生,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教育难题。有些时候自己绞尽脑汁去想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由于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有限,所以一直都没有形成较好的解决对策。通过我乡弘毅书社的成立,给我提供了更多学习的机会,让我认识到了读书对于一个人,对于一个教师来说的重要意义。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书中很多的教育理论和方法给了我启发,而且书中举了很多例子,使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的办法,这也燃起了我对读书以的热情。

在书中的第28条建议中,提到了劳动的重要性。这里的劳动并不只是指干活,而是指动手操作。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有体会。有时候教师说了一堂课可能也不及学生动手试一试,理解的扎实。所我们教师要转变观念,转变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更多的采用动手操作的形式让学生更为直接的感受和体会,提高教学的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

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我有幸阅读了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儿童心理学博士丽莲。凯滋的着作《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他关于儿童发展与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等的许多观点让我受益匪浅。

凯滋教授在书中强调儿童发展的适宜性,明确提出“适量原则”,如要发展幼儿适度的“自尊”,避免幼儿出现“自恋”的倾向;强调幼儿发展目标不只是知识技能,尤其应注重对幼儿社会性交往、情感态度、行为和性向的培养,后者更应该成为儿童发展与教育的重要方面。这无疑和我们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相吻合。

适宜性教学,就是让我们教师思考,幼儿要学什么?什么时候学好?如何学最好?不管学习目标是什么都要涵盖:知识、技巧、气质、情感着几个方面。

书中指出:让幼儿从事一些互动性的活动,以及主动而非被动地进行活动时,其学习情况最理想。很多影响儿童发展与学习的经验或因素,在适量的情况下效果最佳。课程重点应该是协助幼儿对于自身的环境与经验有更佳的理解。发展与学习具有循环性。学习环境越开放、越不封闭、越不正式,老师越能获得有关儿童发展与学习的讯息。知道的讯息越多越能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儿童年龄越小,教学策略越要多元化,课程要越有弹性。这些对于我在课程中的创设有很大的启发,一定要关注幼儿的前期经验,注重直接体验。

凯滋教授在分析教师角色、幼儿教育的专业性、教师与儿童的关系时,他反复强调指出,教师要与儿童维持一种适度的疏离,这样才能即有助于保证并增进儿童评价的客观性,也有助于避免教师自身的情感衰弱,并保证教师正常执行角色功能,给予儿童公平的教育与发展机会。

在阅读过程中,我始终抱着学习专业理论的渴望,时刻感受作者的教育经验,并结合自己工作中的实际状况加以思考,梳理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理念误差,感受他的反思、实施、辩证和理性,我不仅分享了他的智慧和教学建议,还分享了他的学术气质和精神。对我的教师成长之路起到理论铺垫作用,结合《指南》和我们的教育现状,用理论来指导我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

全文共 1000 字

+ 加入清单

歌德这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安奈特·L·布鲁肖的《给教师的101条建议》。

读此书,给我很多收获,带给我教学上许多建议,在原来教学中的许多疑虑一下烟消云散,里面收入了101个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有教师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课堂上意外发生后的随想,有转变观念的体会,有关爱孩子的收获……

读着书中的故事,我不由联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我会如故事中老师一样如此的对待学生吗?当意外发生时,当学生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底线,我会如何呢?我会和故事中的老师一样一笑了之,灵活的对付,还是会大发雷霆,以自己的威严压载学生个性的闪现?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经在慢慢转变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最为可亲的朋友。

读过此书,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章节: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其中讲到“优秀的老师,让差生变好,让好生更优秀。学生失败的同时,我们也失败了。”反省自己,我所教的班里差生较多,每次上课他们都会思想开小差,跟不上进度。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了我的眼中钉,肉中刺,轻者无视他们的存在,重者惩罚他们。

现在想来感到很惭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的生存方式,何必强求十指一样长呢?我们作为教师,不是只培养参天大树,而是让每朵小花都开得灿烂。他爱音乐,就让他成为一名音乐家;他爱美术,就让他成为一名小画家……那样,我们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一切为了学生。

教育故事,就像长河里的涓涓溪流,平淡而又长远;教育故事,平常中包藏着经典,蕴含着永远。每天,每周,每月,记录一个小故事,将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呈现出来,可以帮助更多的老师拓宽视野,提升修养。让我们一起,记录下身边发生的一个个教育故事,提升自己,更为他人提供一个范例。相信我心一定有收获。

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做为年轻教师的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教师只有再度做为学生,拿起书本,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

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

这本书带给我思考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这不是一个终结点,而是为我打开一扇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要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素养,也希望自己能够有机会多阅读类似这样的好书,能在教育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

全文共 1272 字

+ 加入清单

一次机缘巧合,无意中读到了这本书,觉得对自己的幼儿教师生涯很有感触。书中作者关于儿童发展与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等的许多观点与建议,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丽莲•凯兹教授写的。书中对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一些教育现状或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解析,书中的每一章、每一节、每一个例子都是凯兹博士所亲身经历和看到的真实问题所写,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发了我心中的共鸣,让我的心常常有触动、有检讨、有反思、有争辩,在检讨与反思之后,又有收获的喜悦。

联系自己的工作,在我们的工作中时有发生,更可悲的是我们竟丝毫没有觉察自己行为的不当,甚至还沾沾自喜于活动的创意。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已开始从关注群体转向关注个体,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来评价孩子,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要欣赏孩子的独特之处。但究竟如何有价值地去欣赏、欣赏孩子的哪些品质,思考真是不多。

我相信就像我一样,不同的人在不同阶段阅读凯兹博士的文章,会有不同的感受与收获。对于在学的学子,即使“照单全收”也会有所收获:对于在职的老师,书里的每一章、每一节、每一个例子都是凯兹博士看到幼教现场的一些问题有感而发所写的,因此应该能引起共鸣,也可促进自己重新审视这些切身的问题。我每一次总会比前一次多一些感受、多一些思考。有时偶尔停顿—下,思考一下书中提出的问题或见解,进行思想或实践上的思辨,再继续阅读、思考,这样才是真正地与大师“对话”,才能从中受益,也更能体会凯兹博士这位大师的用心!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修养自己的内涵,使自己具有一点学有所想,做有所思,思有所悟,才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我的收获是:

要让自己的行为迈向专业化,首先需要找出自己在工作中所遭遇的困难,然后寻找处理困难的方法。专业的幼儿教师在处理问题的方法时要结合专业知识,当面对问题时,首先需要作出价值判断,而判断的依据就是该事件是否能针对幼儿当时的心理、认知水平,对某方面能力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这就涉及到专业知识。作为专业的幼儿教师,当遇到某些突发事件时,应该首先考虑到:此事可以让幼儿获得些什么?教师对事件中的幼儿所做的诊断是什么?专业的幼儿教师在处理幼儿间的纠纷时,首先便应该以双方幼儿最大及最长远的利益作为判断的标准。老师是孩子心目中可以依赖的权威者,处理问题要公正,考虑双方幼儿的利益。每个人的权利都会受到保护,每个人的需求都会受到重视,在维持正义的同时又维护双方学习及发展的权利。另外,教师要站得高些,目光放得远些为幼儿终身发展打基础。所以,当我在今后碰到类似事件时,我不会急于停止纷争,充当“灭火器”,而是最大限度的挖掘教育价值,促进幼儿长期的发展与学习。

要成为一名专业的幼儿教师,其成长的道路是曲折艰难的,也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努力的,对于我这个新手教师而言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努力成为一名专业的幼儿教师。与丽莲﹒凯兹的“对话”,让我收获很多,让我更加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及自己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素质和要求,让自己更坚定信念,努力朝专业成长之路迈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魅力课堂教师读后感

全文共 1207 字

+ 加入清单

这本书分别从把握教学内容、把握教学形式两方面出发,甄选教师们的经典教学设计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为案例,并针对案例进行了教学延伸,结合现代教育理论加以分析和说明实现高效教学的策略和途径,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这些艺术和方法对于我们每一个一线的教师来说,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它能使学生更加兴致勃勃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使教学更加高效。其中提到的孙振教授对《济南的秋天》的文本解读让我佩服教学之美;对钱理群教授在《雷雨》中的注解深深感叹教学的内涵之深;特别对作者提出的“引”、“问”、“比”、“动”、“趣”五字教学形式分析感到收获颇丰,同时感受到教学之灵动。

首先,课堂的魅力来源于教师丰富厚重的文化知识底蕴。

老师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必须有一桶水,这是上学和工作中听的最多的一句话。这句话就告诉我们:作为一名老师,就必须注意知识的积累和文化的积淀。传道授业解惑是我们每个老师的的份内工作。当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有了困难,有了问题,需要老师帮助解决的时候,如果此时的老师表现出的是茫然不知所措,学生会怎么看待?反过来,如果老师寥寥数语、简单的一指一点,在学生看来复杂的问题已被老师迎刃而解,学生什么感想?除了佩服还能是什么!平时与学生聊天中,你都能站在一定的高度,把学生的问题放在科学、专业的层面给学生以正确指导,学生会怎么看待你?学生问了你一个超出你专业的问题,而你跟他解释的头头是道,他会怎么审视你?他会为你所拥有的渊博的学识而折服,并且会产生一种向你学习,以你为榜样的冲动!这不就是你的魅力吗?

其次,课堂的魅力来源于教师高超的教育教学技能。

一名老师,必须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何谓先进?就是最适合于学生,最适合于每一位学生的方法。课堂上,如果学生一个个都沉浸在你为他们创设的情景当中——他们认真地聆听着你的每一句话,感受着你的情感变化,思考着你的每一个精心设置的问题,就好像一个人自由的漂浮于海面之上,是那样的自然,那样的惬意!下课后,他能够回味刚才的课堂!你还怕自己没有魅力?课堂上吸引他们的,正是你高超的技能,正是你的教学魅力!

再次,课堂的魅力来源于教师自身的风格魅力。

有魅力的老师应该具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学生认为有思想个性的老师与众不同,对你往往会信任甚至尊崇。老师应该思想深刻灵活,观念新不刻板,幽默风趣。这样的教师,处理教材才会灵活大胆,感染力强,容易吸引学生。教师不仅教书,还要育人,老师向学生传播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应该是人世间的真、善、美,应该是进步、文明、正义的道德品质。要给学生这些道德品质的影响,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从多方面渗透良好的品德教育,积极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引导他们细细品味,深刻领悟每一篇文章的思想教育内容,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启发和教育。

借用书中的话:每一节课都是我们的作品,这作品承载了我们的梦想、勇气和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魅力课堂教师读后感

全文共 1277 字

+ 加入清单

学期末收到赵希斌老师的《魅力课堂:高效与有趣的教学》一书,于是拿回家在寒假阅读。我庆幸在这次寒假中可以和他的《魅力课堂》相遇,它犹如冬日的一缕阳光,轻抚这我的脸庞和心灵,我庆幸自己没有沉湎于电视和网络,也深深地谴责自己为何不拿到手就开始阅读,这样我就不会对当时是否要拿它回家而纠结!是它,用生动的例子告诉我,我该做和能做的还有很多很多;是它,用幽默的语言鼓励我,我可以用幽默诙谐的语调和学生互动;是它,让我懂得了我应该努力在三十五分钟的课堂中为孩子们构建一座健康快乐的乐园。

赵教授用细腻、风趣、幽默的讲述首先从“高、思、实、正、通”五个层面畅谈了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方法,然后又从“引、问、比、动、趣”五个方面阐述了教学形式把握的策略。在丰富的案例与深刻的剖析中,赵教授将“高层次的学科素养、高水平的思维能力、扎实的学科基本功、正确先进的价值观、知识方法的通联广达”的内涵,通过引人入胜的引导和风趣幽默的讲述,让我领悟到要做一个教书的有心人,用智慧打造魅力课堂。

做一个教书的有心人!教师要与课改俱进,要具备精湛的教学艺术,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要能“调动学生、说动学生、震动学生”,要有高尚的品德和博学多才来让学生佩服、敬重与叹服。我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格魅力吧。教师的人格魅力就像是一块磁铁,能吸住学生学习的兴趣。试着想想,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一个充满智慧的老师,一个风趣幽默的老师,一个勇于创新的老师,难道不能创造出一个快乐,充满魅力的课堂吗?这样的智者型老师能不让学生钦佩吗?

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如何打造体育魅力课堂呢?体育课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学生的高度参与,更离不开课前、课中、课后场地器材的合理安排与布置。如果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一会儿要到器材室找所需器材,一会儿又要为了场地的分配问题而一与其他老师商讨调动队伍等诸多问题,我想这时的教学秩序一定会混乱不堪,教学效果也会大大折扣。因此,在课前教师要首先准备好本课所用的器材,精心布置好教学所需的场地,体育器材要简单实用,尽可能少而精,并且可以一物多用。在课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游戏器材的摆放。例如:在摸高游戏中,教师可以协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学习掌握的程度,放置不同高度的摸高器,让学生们在练习过程中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乐。课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搬运器材,这样做既有利于一堂课的完整教学,又充分培养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高效课堂、多元育人,是我们长期教育改革追求的目标。赵老师的《魅力课堂》一书,又一次让教师们感受到深刻的思辨、广博的学识、巧妙设问与追问对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作用。打造高效与有趣的魅力课堂,是所有教师追寻幸福教育的方向,也应成为我们追求魅力教育的目标。

总之,只有善想会干的人才会有自己的个性与思想,才能抓住教育改革的契机走在前沿,才能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点燃真正人文教育的火焰。要让体育教学有趣、简单、高效,这是体育老师应该努力追求不懈的;要让学生爱上体育,体育老师应该用好自己的智慧捍卫住体育课堂这块领土;要想成为学生生活中的良师益友,体育老师必须要不断提升个人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魅力课堂教师读后感

全文共 1021 字

+ 加入清单

在读了赵希斌老师的《魅力课堂》之后,深深感受到他在教育事业上的博大精深,他的高瞻远瞩和细致入微也能从书本中领略一二。书本从两个大块“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展开,既有理论的依据又有实例的佐证,恰到好处地为我们讲解了有趣而又高效的课堂。赵老师在第一章里面说到“高层次学科素养”,一流教学教素养,赵老师就是一个活教材,所以我在想做一个教师不难,但要做一个有教学素养的教师这条道路真的是任重而道远的。

作为一个数学教师,也时常感觉到肚子里的苦水越积越多,说不完学生的种种不是但也无可奈何,殊不知如果跳出抱怨的怪圈,从学生的客观情况以及相关理论入手好好地摸索与探究行之有效的方法,那么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有益的。比如针对部分学生记忆水平薄弱的特点,教师可以围绕以下几点作出相应的努力:(1)以理解为基础进行记忆。(2)在应用过程中进行记忆。(3)加强记忆的趣味性。在一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中要教授“数的合与分”,如果教师不是把分的结果用儿歌的形式让学生熟记,那么学生在记忆的时候肯定要碰到困难,但是运用儿歌就能朗朗上口,从而解决了难记忆的问题。再如在平时的教学中可能是机械地重复使教师没有那么多的耐心,觉得孩子怎么还是不会,其实他可能从根本上就没有理解所学的内容,因此教师当下要思考的是如何通过长期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理解力,让学生能够将学习内容进行转化;让学生能够对学习内容进行解释;让学生能够形成推断。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达到有效教学,创设情境,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

所以为了做一个好教师,一个能被学生认同的好教师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布置在教学环境中,这样学生才能进入专心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既不能把课堂管死,又不能让课堂太活跃,影响了课堂纪律。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要明确,要说到做到,然后还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爱。

高效是教学的目标,有趣是教学的过程,让我们都能做一个拥有爱心与智慧;方法和策略;素质和素养的优秀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全文共 2064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在十三年的教学生涯中,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肩上的重担,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改革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涉及内容最全面的一次课程改革,教师读书心得。它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从中体会到了课程改革对课堂、对教师、对学生的冲击,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困惑。今年,我有时间阅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给我感受颇深。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范梅南先生说,机智是“智慧的化身”。因此,教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必须具备诸多素质和条件。我以为,以下几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育人之道,爱心为先。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快乐的回响。那些特别的孩子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其次,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人格,严慈相济。《化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的第一条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表述是贯穿于新课程标准的一条红线。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让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树,把绿阴覆盖在他们身上;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文明的场所。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维,开拓眼界、拓宽思路。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实质就是或因势利导,或抛砖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捷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才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

第四,要有丰富的学识。有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我觉得不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开凿一眼泉,就是教师要终身学习。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程度是惊人的。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如果教师能做到精通专业,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并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就能信手拈来,驰骋自如,找到偶发事件与教学任务之间的联系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汇总

全文共 1836 字

+ 加入清单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

最近,静下心来读美国伊利诺斯州立大学荣誉教授丽莲.凯兹博士的《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感觉真是得益匪浅。凯兹博士是国际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从事幼儿教育、教师成长研究多年,对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乃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具有丰富、独到的认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时刻感受到教授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思考,不停地联想到教育实践和现实,不断地分享着她对教育的对策建议与教育智慧。如译者所说,读凯兹博士所提出的议题和例子,心里常常有触动、有检讨、有反思、有争辩。经历过这个检讨、思辩的自我澄清之后,往往是一份不可言喻的喜悦。

算来工作也有好几个年头了,虽不算是溪流中的鹅卵石,但是早已少了初出牛犊不怕虎、义无返顾那份冲动与热情,真不知到是我幸亦或我命.......曾记得为了一次大型活动彻夜难眠、也曾记得为了赛课结果的不公与评委据理力争、还曾为了同行的一句“才女”而暗自欣喜......不知哪个名人说过:人生最幸福的是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既可得到报酬又可得到快乐!我暗自庆幸:本姑娘就是!可是......

不用可是,为了面包、为了快乐让我重拾心情,重新上路吧!加油!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二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不学习则落伍”于是我利用暑假休息时间我阅读了《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一书,书中的大部分章节来自凯兹博士在世界各地的早期教育会议上所做的演讲,其中大部分的内容源自于幼儿教师、父母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提问或讨论中涉及到的特别体验的问题,这些特别的问题和体验均是他们在如何更好地解决与孩子相处时的共性问题中所遇到的,虽然他们来自世界各地,但是他们遇到的问题竟然如此的相似,有着非常多的共通之处。因此,读此书,越来越觉得自己在经历一次思想和意见的交流与辩论,或许是自己接触了幼教的实践和理论,对幼教本来就有所感触,所以在读丽莲.凯兹博士所提出的议题与例子时,心里常常有触动、有检讨、有反思、有争辩,在经历了这个检讨、思辩的自我澄清过程之后,却是一份不可言喻的喜悦。

首先,充满独到而精辟的观点和见解。

书中深刻地阐述了关于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等的观点和思想,充满了关于幼儿教育与教师成长的专业智慧,以及她对于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理论和时间的深入把握。

其次,随处可见基于实践的理论阐述和基于理论的实践反思。

丽莲.凯兹博士将理论阐述与实践分析有效地合而为一,将幼教实践中有争议和感到困惑的问题,依据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客观深入的的阐述和分析。例如在分析教师专业成长时,并没有空泛的理论阐述,而是通过幼儿园中的具体事件,深入浅出的阐述了专业幼儿教师的标准。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彰显了.凯兹博士的独特学术风格与丰富的研究阅历,使人感觉到这本书中的许多观点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实践与思悟出来的。

再次,渗透着对幼教问题的理性审视与对幼儿发展和幼教事业高度关注的气质和精神。

无论在探讨儿童发展、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幼教的专业化、幼教机构的评价,还是教师角色、教师与儿童关系、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等问题时,.凯兹博士时刻向我们展示着她对这些问题的省思、检视与理性的把握。譬如儿童自尊的培养是教师和家长都关心的一件事,但是目前用来培养自尊的做法实际上是在养成儿童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以及关注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而不利于培养幼儿适宜、积极的自尊。她多次指出“自尊无法从直接教导或劝告儿童觉得自己很好中获得”,教师应该“帮助儿童处理所面临的负面反馈、挫折及失败”,只有在适量的、明确且充分的正面反馈中才有助于增强儿童的自尊。这些观点既反映着凯兹博士所秉持的客观、审慎的态度,批判与反思的理性以及她对问题的辨证的把握,也体现了她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学风,彰显她独特的学术品格和精神。使人领略到一种作为研究者的竟社和境界,一种在幼教领域中孜孜耕耘的勤奋态度,滋养与凸现着研究的内在价值与魅力。

读了凯兹博士的书,在感受到她丰富的教育经验和理论成果的时候,同时深深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与无知,在幼教的海洋中我只是个涉世未深的孩子,无论谈理论还是说实践,自己都缺乏一种反思、审视、辨证和理性,更没有值得借鉴的教育策略建议与教育智慧而言,更谈不上教育的学术气质和精神。我想,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修养自己的内涵,使自己具有一点学有所想,做有所依,思有所悟,才能做一个真正合格的幼儿教师.,才能担负起幼教的重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全文共 1249 字

+ 加入清单

很早以前我就知道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只是一直以来都没有时间去看,或者说自己没给自己挤出那样的时间来学习。这个学期刚一开始,教育局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有了这个规定,也就有了一种无形的压力,有了这样的压力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这学期我找到了这本早已听说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书,细读了我感兴趣的第2卷。这部文集,涉及内容很广,包含《年轻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三部分内容。其中《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就将我的感受简单地说一下:

世纪老人冰心曾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读完这一百条建议我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读后让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书中作者以“建议”的新颖形式,恳切地与读者谈心,使人听来毫无刻板、说教之感。全书皆为经验之谈,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读来令人备感亲切、深受启发。读着此书,就好像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在此书中作者提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女教师退休前,举办了一次隆重的晚会。这位即将退休的女教师事实上还相当的年轻,她从20岁开始工作,到退休也不过45岁。为什么这么年轻就要退休呢?大家都不理解。奇怪的是,这位女教师连多工作一天都不愿意,恰好当她在学校工作满25年度那天离开工作。她的告别讲话,消除了所有的疑问。她说:“亲爱的朋友们,我离开是因为学校工作不是我喜爱的事业。我在这个工作中得不到满足,它没有给我任何乐趣。这是我的不幸,是我生活的悲剧。每天都盼望着课快些结束,喧哗声快些消失,可以一人独处。你们感到惊讶,一个45岁的妇女就离开了工作,而她的健康还很好。不,我的健康不好,已经受了内伤。受内伤是因为,工作没有给我乐趣。我的心脏病很重。劝告你们,年轻人,自己检验一下,如果工作没有给你们乐趣,那就离开学校,在生活中正确地判断自己,找一个心爱的职业。否则工作会使你们感到痛苦。”思考一下这个悲伤的故事。健康、情绪、充实的精神生活、创造性劳动的乐趣、从心爱的事业中得到满足,都是紧密联系、互相制约的。如果对教育事业没有无限度热爱而强迫自己去做这份工作,不仅教育不好孩子,还会给自己带来身心的损害;如果在教育工作中找不到半点的乐趣,那么这份工作简直就是一份煎熬,一份折磨。与此相反,如果是一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在工作中找到了无穷的乐趣,并且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到么这种人生绝不会像那位女教师一样悲哀。这让我想起了曾经听过的一句歌词:因为爱,所以爱。在选择做老师之前,我们每个人都要先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热爱这份职业,这样才会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工作中的一个个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走向高效课堂》读后感教师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里我阅读了《走向高效课堂》一书,使我感到受益匪浅。本书中,刘老师指出“高效课堂不仅要让全体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分数的提高,更要使全体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素质的提升。仅此还不够,还要使学生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最终实现师生共生双赢。”所以,课堂高效关键就在于教师的高效和学生的高效。

所谓高效的课堂,是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在新课程条件下,我们在课堂上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具体的一节课中使学生提高能力,让孩子们过得心情舒畅,有针对性地讲,把学生的作业消灭在课堂中。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它针对的主体是学生群。通过这一节课,使每个学生个体都有所发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课堂教学的目标才能算实现,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出高效。

高效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而应该以促进学生生命的整体发展为核心,培养完整的人,建构学生完满的精神世界。高效课堂中的教师,既是老师也是学生,学生既是学生也是老师。他们的角色可以根据需要不断转换,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作为一名教师,就要与学生做朋友,对孩子各种各样的想法、探索精神给予理解接受,这就是高效课堂的一个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只有这样,孩子的心灵才能得到自由,舒展自我,超越自我。

总之,作为天底下最光荣的职业,在新理念知道下,我们教师要改变生命现状,做一个发展的人,一个教育理念的行动者,一个敢于开拓,不断学习进步,敢于创新的幸福的职业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