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电影小兵张嘎的观后感500-----(合集20篇)

导语:看了影片《南平红荔》,观后觉的拍的挺好的,电影以一座闽北乡村廊桥和南平斜拉桥作为烘托,描写法官詹红荔怎样在法官与少年犯及少年犯家长之间架起一座心灵之桥。下面是开学吧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观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浏览

3690

作文

1000

二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063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来就苦,不是这样苦,就是那样苦。而对于慰安妇,这样特殊的群体,命途格外多舛。这是我在豆瓣上写的第一篇影评,送给自己。今天去电影院,看了纪录片,二十二。左边坐了一家人,大概是60岁上下的中老年,右边坐的是一对年轻的情侣。而我,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看电影~或许对我来讲,这种没有剧情的纪录片也确实适合我自己一个人静静观看。

影片讲的是当年曾做过慰安妇的幸存者现在的生活,于2014年拍摄,当时还有22个人,如今2017年公映,只剩下8个。她们大多上个世纪20年代生人,如今都年过90。时间对于年轻的人可以大把挥霍,而对于老年人来讲,却弥足珍贵。每一天,都可能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而每一天清晨,她们从睡梦中醒来都是上天的恩赐。

他们来自不同地方,操着不同地方的方言,可他们有共同的悲惨过去。她们现在的生活虽然平淡,甚至贫穷,但她们如此知足,并心怀感恩。她们不希望被打扰。

过去,曾有一个年轻人,看她们日子过得不容易,希望搜集一些她们的资料,使她们的处境可以得到关注,为她们讨回公道,并争取一些抚恤金。现在看来,那个已不年轻的男人自己回忆说,当年还是年轻,想法还是单纯。他现在领悟意识到,公道自在人心,他们不需要所谓的“正名”。相比之下,由于过去经历的被曝光,倒是给他们平静如水的生活,增添不少没必要的烦恼。而争取到的那点钱,造成周围乡亲邻居的议论,比他们现面临生活压力大得多。

如今生命的烛火,已接近燃尽,而她们的记忆,也随着逐渐暗淡的生命之光,变得模糊起来。或许他们是真的糊涂,反而难得糊涂。他们恨当年凌辱过他们的日本兵吗?当然恨。可那个日本留学生把当年二战日本军人现在的照片拿给她们看时,她们却笑了,“哈哈。原来这些人也老了,没有胡子了”。(他们记忆中的日本军人是留胡须的)

其实,人的年纪,大到一定的时候,他们的灵魂真的可以飞升到另外一个层次,肉体已经不足以跟上他们的精神。我们年轻的时候,最常听到,“身体走的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而随着时光流逝。机体逐渐老去,而精神却在生活的打磨下,愈见光辉。这一次,她们选择了原谅。在生命的弥留之际,她们选择用爱去化解伤痛的过去。她们的人生如莲花,出自淤泥,历经磨难,最终却选择绽放,把芬芳洒留给人间。

有人说,爱是强大的力量,可以驱散苦难黑暗。我想,一个始终活在过去,心怀怨恨的人一定不可能如此平和的走到90岁。正是因为他们遭遇超过常人的苦难,使她们更加珍惜生命。她们将苦难转化为爱,去爱生活,爱祖国,爱她们的孩子,也爱她们自己,她们自立自强,不曾放弃,与时间争高下,亦是因为对这人世间爱的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正能量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598 字

+ 加入清单

首先,向所有坚守在祖国安危一线的人致敬,他们无私的复出才换取了我们的安康乐业。

昨天去刷了《烈火英雄》这部片子,片子的题材是消防官兵不顾生命危险救火的过程,在油罐区发生管道爆炸导致原油泄漏,燃烧和爆炸,威胁到全市、全省甚至更多地方的安全,慌乱的市民四处奔逃,一辆辆消防车确逆向冲进火海,,,

当看完这部电影,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虎头蛇尾、硬煽情。但其中也有很多get到我情感的地方。

首先说一下为什么有虎头蛇尾的感觉,电影的剧情是大家晚上一起努力去救火,过程很艰难,条件很刻苦,大火依旧不能得以控制,在黄晓明饰演的江立伟不顾生命安慰,费劲全部力气关掉了管路阀门后,轻而易举2分钟带过的就把那场大火浇灭了,其中还有欧豪饰演的徐小斌负责的抽水工作,在全市供应水断了以后他这么一个重要的职务竟然只有他和他手下的一个兵两个人负责,最后江立伟和徐小斌也在这次行动中壮烈牺牲了。剧情在他们两个死后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水有了,火也能轻而易举的浇灭了...关于硬煽情就是整部剧在救火的情境中都有很强烈的配乐,缺乏了那么一丝丝的真实性。

然后除了画面所体现出的煽情点,让我感触比较深的有3点,

1,欧豪和杨紫饰演的夫妻,欧豪的牺牲改变了杨紫曾经对他的看法。更加认可,更加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

2,江立伟牺牲后,他儿子表现,体现了一个儿子对自己父亲的认可。

3,马卫国的父亲最后对他敬的军礼,表达了一位功成名就的父亲对儿子的认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雷锋》电影观后感作文300字_小学五年级作文_人物作文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观看了电影雷锋》,这部电影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这部电影主要介绍了主人公雷锋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事情和经历。这些事情虽然不大,但是却让人非常感动,令人敬佩。

影片中,雷锋不惜牺牲自己在星期天的休息时间,主动去施工场地积极地帮助工人们施工,做了好事还不肯留下自己的姓名。

还有一次,雷锋看见公路上有一位妇女手里拉着小孩,身上还背着包袱,在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着,雷锋忙上前打听,才知道这位大嫂从外地回来,要去十几里外的地方。于是雷锋冒着雨走了两个多小时,才把她们母子送到家。

雷锋生活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他连一瓶汽水都不舍得喝,可见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却乐于助人。

又要到3月5日学雷锋日了,这部电影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尽管现在我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好了,但是雷锋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五年级:郑立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电影《十二怒汉》观后感

全文共 2686 字

+ 加入清单

影片《十二怒汉》以一件凶杀案为背景,选取陪审这一独特视角,以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新颖的艺术手法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反思。故事讲述纽约贫民窟一名少年被指控杀死自己的父亲,经过州刑事法庭冗长繁复的审讯基本定案,最后交予陪审团讨论。十二名陪审员的十一个,未经审议便举手赞成少年有罪,只有八号陪审员坚持己见“合理怀疑”,站出来主持公道,在一对十一的不利局面力排众议。在他坚定的信念下,大家开始严密推理,精细思考,抽丝剥茧地推翻了一条条伪证,局势逐渐转向无罪一方,最终挽救了无辜少年的生命。

故事中给我们呈现了这样一些人物:因为天气炎热而心情暴躁的家伙;一心只惦记着看球赛的棒球爱好者;出于对自己儿子离家出走的怨恨而迁怒于人的倔强父亲;性格友善充当和事老三发咽喉糖的男人;思维敏捷、支持正义的老头;始终关注股票情况的经纪人;习惯高谈论阔的富翁;任何事都会延伸到广告工作上的推销员;一开始就反对集体、坚持己见的男主人公等等,不同的个性、立场制造出不同的矛盾:无罪和有罪论断阵营的矛盾、个体和个体之间的矛盾、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矛盾。矛盾制造出冲突,冲突引发愤怒,这些愤怒慢慢汇聚成群体的愤怒,又在交锋、融合的过程中因为达成一致而自然消解。影片中12个人便组成了一个群体,讨论的过程正是这个“群体”逐渐走向破碎瓦解又转向凝聚共识的过程,其中个体思维和群体思维的特点和弊端显露无疑。比如当一群人在一起讨论某个问题时,单个的反对意见就形成了巨大的舆论压力,这种舆论压力迫使个体跟随群体,如在影片的开始,除了八号陪审员,其他所有人都不经思考地认同了法庭所提供的证据认定被告有罪。

从该影片讲,孤身奋战的八号陪审员就是个体正义、理性、尊严与勇气的代表,在投票前一直站在窗前沉思,他冷静的气质表明了他严谨、理智的性格特点。而与他截然相反的是三号陪审员,在投票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是暴躁固执而缺乏理性的,甚至一度在理屈词穷的愤怒中拿刀要伤害八号陪审员。他投票的动机不是理性思维而只是随大流,而且一旦认定,便会固执倔强到底,这使他成为了最后一个投出无罪票的人。他的前后行为正是“众口一词”效应的表现,即当面对一个问题或一件事情需要评判时,其他人在你发言之前表述了相似但与你观点相左的意见,那么你很可能会改变自己的初衷。

影片中,在讨论的最开始,主持人,也就是一号陪审员便给这个集体两个明显的“暗示”,并带有强烈的个人意见倾向:他说“大家都知道,这是一宗一级的谋杀案”就暗示被告是有罪的;他又说“无论如何,我们都得达成共识,那是规定”。他的潜台词已经很明显,一是你们必须承认有罪是事实,二是原则上你们只能赞同。于是在第一次表决有罪中,他第一个举起了手。作为主持人,这种先入为主的立场必然对集体的选择具有暗示作用。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指出:“群体中某个人对真相的第一次歪曲,是传染性暗示过程的起点”。从某种程度上讲,正是主持人的偏向性态度和行为的指引,使大多数陪审员基本失去主体意识,导致了第一次投票时集体中大多数人的盲从。这也符合Lamn和Myers提出的群体极化现象,在对这一领域最初的研究表明群体在讨论重要事情时会转向更加冒险的决定,即冒险迁移。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种迁移并不总是朝向冒险一方,只有当群体最开始的倾向是冒险时,冒险迁移才会发生。社会科学家菲比·艾尔斯沃思的研究记录指出:“死刑案件中的被告,面对那些倾向于给他定罪的陪审员,确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不仅如此,Witherspoonv.Lllionis也指出:“那种泰然自若地送一个人去死的陪审员,也是很轻易地忽视被告可能无辜的推断,接受原告对事实的陈述,宣告有罪判决的人。”这种固守自己轻率选择而对错误视而不见的个体聚在一起便使群体的错误更加难以动摇。

从这点引出“从众”的概念,即由于群体压力而引起的个体行为或信念的改变。NovailsFragment说:“我的观点,我的信念,在第二个人接受它时便获得了无穷的力量和成功。”在影片中,这种传染性的盲从从大部分的陪审员话语中可以得知,2号陪审员就是开始:“这真的很难说出为什么,我就是觉得他有罪,从证词来看一切非常明显,没有人能证明他无罪。”显然,他没有任何自己的思考而只是盲目从众而已,最典型的就是7号陪审员了,他始终置身事外,只关心球赛几点开始,即使在从被告“有罪”到“无罪”的态度转变中,他也只是模糊地说:“我已经厌倦了这种情况,我想我要作出突破,我要改变我的决定,投无罪票。”可见,虽然集体达成某种程度的共识,却都是建立在盲从的基础之上的。

莫顿·多伊奇和哈罗德·杰勒德把个体从众的可能性概括为规范影响和信息影响。规范影响是“与群体保持一致”以免受拒绝,得到人们的接纳,或者获得人们的奖赏。另一方面,信息影响会促使人们接纳,当现实较为模糊时,正如光点似动情境中的被试那样,其他人可能就会成为有价值的信息来源。这场讨论,不管是从一开始的赞成有罪还是到最后的承认无罪,都带有明显的从众色彩。此外,社会责任分散作用于去个体化现象也是不容忽略的,从这些点来讲,陪审团或者说群体决策中往往都会不可避免的表现出盲目性与偏执性。

研究者哈里·卡尔文和汉斯·蔡塞尔报告认为,约有2/3的陪审团最初不会就一项判断达成一致的裁决。但是,经过讨论95%会产生一致意见。很明显,群体影响起了作用。在这种群体决策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缺陷,即趋同思维和群体无法分享和使用只有少数成员持有的信息。()当一个群体的凝聚力达到一定程度时,也会产生趋同思维,他假设群体是不会发生错误的,成员会受到来自其他成员的压力而支持群体的决策,拒绝接受与群体决策相冲突的信息。研究表明一旦趋同思维出现了,群体就很难改变他们的决定,即使最终结果证明这个决策是错误的(Haslametal,2006),影片中那种群体决策的艰难转变过程就印证了这一点。而第二个潜在的缺陷就是:群体作出决策的是群体分享的信息,但你是指向决策的信息本身就是模糊甚至错误的或者好的信息并没有被成员所分享的时候,会产生哪些不好的影响?影片中的讨论无疑也引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在简单分析了一下这十二个人以及他们组成的群体从头到尾表面的变化后,我们发现了什么?就是一切与群体普遍信念和情感相悖的东西,最终都会转向正义、理性的一方,这种转变有时候是通过独特的个体力量逐渐扩散的。但要真正达成群体的共识并形成坚定的信念,不仅要求个体要坚守独立、正义的信仰,同时也要加强对群体的引导,从而制衡群体思维的潜在误导甚至极端化。这部电影从社会心理这个角度就应该引起人们这样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电影红海行动观后感

全文共 369 字

+ 加入清单

这部影片没有过分夸张的情节,也没有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很客观的描述了整个事件。

可能是我从小在部队家庭成长,部队情节太过严重,又或是当兵入伍是我的梦想之一,没能达成心中略有遗憾,每次有这种片子,平时不常去影院的我一定要买票去支持一下。

今日首映日,为了在今日观影,我提前很久就预定了座位,当时以为大年初一不会有很多人观影,但当时我订票的时候还是有些震惊,基本上座位都被坐满了。

有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来的,也有小情侣结伴来的,还有像我大年初一带着爸妈一起来看这部电影的。特别要说的是,坐在我前排的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看气质挺像退伍老兵的,挺直腰板坐在那里认真看。

座无虚席,整场看下来大家基本都比较安静,不像之前看电影的时候可能存在些嬉戏打闹的人,影院很安静。电影放映结束的时候,放映厅里陆续开始有人鼓掌,片尾的时候大家也没有着急着要走,而是慢慢离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电影天才枪手观后感

全文共 4197 字

+ 加入清单

天才高中生小琳在国际会考上跨国为富家公子作弊来牟取暴利,并与另一名记忆力极佳的天才学生班克,策划了一场跨时区的完美作弊。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电影天才枪手观后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这个月最火的一部电影应该就算《天才枪手》这部影片了,还没看之前,就在票圈看到很多朋友转了一些关于它的影评文章,看得我是内心痒痒巴不得立刻跑去电影院去把它给看了。也有一些朋友看完它,在票圈给予了强烈好评和安利。

我现在对电影也是很挑的,有时候看电影觉得无聊的时候也还忍不住玩手机,但是在看《天才枪手》这部影片的全过程,我没有停下一刻拿出手机来玩。而是剧情把我的注意力完全给抓住了,看得刺激又回味。

相信大家基本都看到朋友转的一些电影海报或者影评文章了,都知道这是一部讲述学生考试作弊的校园青春电影,男女主人公不像以往青春片中,通过谈情说爱、车祸堕胎完成成长,而是通过一次次作弊完成了成长。相信大家已经看了很多文章讲述了电影主要内容了,我就不再透露电影内容了,不给那些还没观影的同学剧透。

这篇文章就谈谈我的观影感受和感触。

影片刚开始,看到女主角的模样,说真的,我挺吃惊的,小眼睛,还经常翻白眼,皮肤也有点黝黑,这样的长相都可以当女猪角?导演是她爸吧!这种长相的女生,在我们村也有好吗?反观国内的电影,女猪角基本都是大眼睛,皮肤白皙,身材高挑的模样,一副让人渴望去保护去陪伴的样子,但是刚看到天才枪手影片中女猪角的气场和外表,却让我觉得她是可以保护我的人。

当我看到影片的一半,我就完全被剧中的女猪角的演技给折服了,以及被她的智慧和行为给深深吸引和着迷了。女主能够拍出这么娴熟的作弊动作以及表情毫无波动甚至有点想笑,说她以前上学时没做过弊,反正我是不相信的。说真的,后面再看电影的海报,深深痴迷于女主那仿佛会发光的小眼睛。

看完《天才枪手》这部影片,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以前作弊的往事。小学那会,还不懂得如何作弊,那个时候,可能年纪小不懂事,而且对成绩也无所谓,所以基本都是自己乖乖做自己的试卷,能考多少就多少。后来,小升初,才开始体会到考试的重要性,好的初中学校都是按照成绩高低择优录取,而且每个年级所有的班被分成ABC三个等级的班级,A班一般是五个,学生的成绩算是学校最好的,但是A班里面还有这样一些人:一些考不上A班但是花了点钱进来的富二代;还有一些是考不上A班但是家里和学校一些领导有关系的官二代;还有一些老师和领导的孩子(简称师二代吧),不用考因为资源和关系也自然进了A班。B班是成绩稍差的一群同学,C班的学生成绩是最差的,而且班级纪律也是最差的,老师也管不住这群学生。当时每个学期都要进行一次分班考试,对学生们重新洗牌,但是有钱或者有关系的,无论怎么洗,还是能够稳坐在A班的教室里,分班考试对于他们来说:只不过是一场形式考试而已。有时候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才能够去保护的位置,而对那些富家子弟来说,即使留不住,他们父母也有千百种方式将他们送进最好的学校最好的班级。

对于我们这种没钱没关系的人,如果不努力读书,那么就可能会从A班掉到B班或者C班下去,命运很可能因此就改变了。当然那个时候,绝大多数同学还没有对改变命运的事情有很深刻地认识,只是觉得能够留在A班在外人看来是一种会读书有能力的表现,毕竟老师和父母还有外人看来,能够留在A班就觉得你的未来有希望,也会对你稍加器重和疼爱。

当时初中作弊的风气很严重,尽管是每学期的期末考,还是有很多同学作弊,毕竟下面的人想上来,上面的人又不想上去。那个时候,我成绩在年级还算名列前茅,而且身边都是成绩很好的同学,如果老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抓作弊,那么我们也会作弊,也是想让成绩更高些,尽管我们知道只要考试正常发挥留在A班肯定是没问题的,但是面对更靠前的排位大名单,大家还是希望自己是能够排在最前面的那几位,这样会得到更多人的欣赏和崇拜。

初二和初三的时候,一些家里有资源有门路有远见的父母陆陆续续送他们的孩子通过自主考试考去了普宁和汕头一些比较知名的学校去读高中,离开了这座教育资源匮乏、竞争力不强还缺乏公平的小城。像我们这种没钱没关系,父母也没接受过什么教育,一心只顾着做生意照顾家庭,自然对于这种自主考试也没什么概念和了解,即使了解了,也极有可能因为父母的短视和资源匮乏,不能去参加考试,还记得初中升高中那场考试,是整个初中最重要的一场考试了,决定了我们能否进入小城最好的高中学校读书。当时有老师为了赚钱竟然帮助学生作弊,一个科目的选择填空题答案两百元,老师拿到试卷然后去另外的房间去做,做完就把答案打到文档打印出来,再把答案用尺子割成一张张小纸条,发给那些跟他购买的学生。曾经有个老师,就拿着一份答案给我前面的同学。

这所学校跟天才枪手里的学校一样,也跟很多学校一样,存在太多不公平的地方,老师以辅导功课之名泄露考试题目,校长收取高额“赞助费”还要美其名曰:这不是赞助费,这是学校捐款。

我当时其实也参加了作弊,但是我是把答案给别人抄的同学,当然也没有要钱,只是纯碎其他同学想抄,监管老师又不怎么管,整个考场大家小动作都挺多的,所以我也给周围的同学抄。坐得离我稍微远一点的同学,我就通过扔纸条的方式给他送答案;坐在前面或者附近的,就直接念出答案给他或者把答题卡挪过去给他看。考完,我也自然成为那几个人眼里无比感激和崇拜的大神。

我很顺利地进入了小城最好的高中进入最好的A班,但是可耻不光明的作弊陋习也被我不小心带上了高中,也让自己因为作弊这种行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当时是高一第一场考试考语文,因为一句古诗写不出来而着急,当时这句古诗老师在课堂上已经说过好多遍了,但就是想不起来,在快要交卷的那几分钟,我问了旁边隔了一条半米距离的同学:这句古诗怎么写。他把试卷挪了过来,但是我却看不到,所以就伸手去拿,刚碰到那试卷,监考老师就转了过来抓个正着。凶神恶煞的监考老师赶紧飞奔过来,你竟然作弊,给我起来,上来讲台,然后就让我在一张承认作弊的纸上签字。他是挺开心的,终于抓到一个作弊的学生了,兴匆匆跑去政教处报告,然后我就被通报:查高一十八班,许桂腾同学,在语文考试中作弊,不顾校规校纪,此行为十分恶劣,经学校研究,进行以下处理:取消该同学语文考试成绩,取消下学期进入A班资格,直接进入C班,延缓该学生注册。希望同学引以为戒......

当时感觉天都快塌下来了,原来高中作弊和初中作弊完全是两回事?领导十分痛恶作弊行为,对作弊行为是坚决不能忍。那阵子茶饭不思,差一点整天以泪洗面,家里人也急得团团转,找能够找的关系都去找了,可还是没有作用。最后老妈也无能为力地留下了眼泪,我在此之前还没因为这件事哭过,但是看到老妈流泪,自己还是忍不住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第二学期,我也被安排到了去C班,学校也是很看重我,当时C班也有几个,把我安排进去一个当时纪律最差期末成绩垫底的C班,但是我却在这个班度过了高中最精彩最难忘的一个学期,被同学称为十八哥,感受了一把C班同学的热情和豪爽。那个学期,每次考试无论怎么考,我在班上都是第一,第二名无论怎么努力都是追不上我的排名,我一般都是在年级一百名左右,班上第二名再努力也只能是排到七八百名。以至于到最后,他都有些绝望了,开始怀疑人生。可这就是生活现实,我们全力以赴到最后的结果可能也只是人家的起点,如果我们以赶超别人为目标,那么我们终将活得很疲惫很辛苦,但是我们注重和自己做比较,超越每一个过去的自己,那么我们就很容易获得满足感和快乐。后来凭借那一学期的刻苦努力,也成功在期末考试考上了高二的精英班,离开了C班。

当然,从那此作弊被抓以后,我整个高中就再也没做过弊了。

如果说:高中作弊的惩罚很有可能改变你的命运,让你极有可能错失一个好的大学。作弊成本太高,所以大家都不敢轻易越线。特别是那些成绩好和成绩一般的同学,基本就不会也不敢迈出那么一步。但是成绩差的,觉得自己不作弊也考不上,作弊可能还有机会冲到比较好的班级,那么他们还是会孤注一掷铤而走险。

上了大学,身边还是有太多小伙伴以各种方式作弊,但早已司空见惯了。无论是学霸还是学渣,大家在考试面前,都是学生。大家抱的目的不一样,有些人不想挂科,有些人想拿奖学金,有些人是希望毕业找工作成绩单上的成绩好看一点......

大学过去三年,我的成绩都还好,基本学年平均分都是八字开头的,也没挂过科。在这里,并不是想感谢老师,也不是感谢父母,更不可能感谢自己。只是想感谢隔壁班的一个女神(长得确实很好看,有人说是系花),每次期末考来临前的一个月,我们都会互相抱团取暖,彼此从四面八方搞来很多小料和所谓的重点给对方,也会进同一个期末考试VIP群,当然里面都是系里一些互相给重点互相交流的同学。她的英语底子很不错,但是数学很垃圾。我跟她正好相反。但是我们并没有“合作作弊”,而是哪些会考的哪些重点都会跟对方强调,然后各自去找办法解决。所以,很庆幸,她的数学和我的英语都从没挂过,她也没挂过科。

还记得大二期末考的前一天晚上,我们宿舍约好几个人一起坐。然后那天早上我们差不多七点就到教室去霸位,想不到教室已经有很多同学早早已经到了。女神也早早霸好了座位,而且女神每次霸位总喜欢霸在中间,她叫我过去跟她坐,想着女神总是这么关照我,所以我就不客气地和她坐一起了。然后舍友就在后面说:许桂腾这叼毛,看到xxx就抛下我们了。从那以后,每次期末考,宿舍几个人坐一起,我就跟女神坐一起。

每次期末考试来临之前,要两三个星期预习好多科目的书,我也会有一些不擅长的科目,心理也会有些慌。有时候,听到宿舍在讨论如何对付期末考试,其实就是几个人想报宿舍一位学霸J哥的大腿,我也想抱J哥的大腿,宿舍几个却说:许桂腾,你不要开玩笑好吗?你学习成绩那么好,说你不会,我们才不信。好吧,都怪我之前有一两次期末考成绩不小心高过J哥,但那都是往事了。但在他们的眼里,我一直就是很强的样子。

《天才枪手》这部影片告诉我们:考试作弊以及人生的成长,还有各自选择的道路。没有对错,只有选择。无论哪种选择,希望每一个那样年纪的人都能够快乐。成年人只看利弊,小孩子才分对错。

突然想起一句话,想作为结束语:“他那时还太年轻,并不知道,命运赐予的礼物都在暗中标好了对价。”

昨天在路上遇见一师弟,他说他刚去看完这部天才枪手影片,觉得里面那个男主角长得很像我,我刚刚拼了下图,大家看下像不像哈?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心理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都有童年,而每个人的童年,也各自不同,《浅蓝深蓝》心理电影观后感。童年似一杯浓浓的咖啡,暖到你心窝,童年似一壶淡淡的茶,让你回味;童年似暴风雨的彩虹,五颜六色,炫丽无比;童年又似那晚霞后的余光,那么让人留念;似那弯弯的小路,伴你成长。风儿不能将这温馨回忆吹飞;雨也不能将这感人旋律阻止,只有阳光将它照耀,将它保存。

片中的豆丁,是一个个性的孩子。他自信,开朗,但却有点儿骄傲,自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孩子",直到某一天,一个新来的,自称"大王"的小胖子结束了他的辉煌。他被打败了!伙伴们一个接一个的离他而去。"胆小鬼",他心里寂寞,却犟着一张脸。他决心要打败那个自称"大王",横行霸道的小子。

豆丁一次又一次的反击,最后认定自己不能打败他。他对命运低下了头,对"大王"的话惟命是从。他开始消极应对现实。

因"飞机"事件,他开始重新拾回自信,朋友们也明白了各自的过错。他又向"大王"发出了挑战书。"大王"自然对这件事满不在乎,继续挖苦他。哨子再一次吹响,"大王"冲在了前面,而豆丁因为体质弱,落在了后面。正当"大王"遥遥领先,自鸣得意的时候,眼前的景象让他不禁冷汗直冒。他是个十足的"旱鸭子",当然,游泳对他来说就是下地狱。随后赶来的豆丁最后超过了他,赢得了胜利。

豆丁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是的,这个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如果,人没有欠缺,那就构不成这个和谐的社会。

让我们从浅蓝玩到深蓝,从童年步入青春。回顾昨日,展望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电影《奇幻森林》观后感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和爸爸在一起看电影奇幻森林》,有两个情节庆节让我很感动。

第一个情节,老虎谢利来寻仇以后,这个狼群即将受到威胁,而狼群分化成两派,第一派是坚决不让毛克利走的,因为毛克利是狼首领和狼妈妈养大的,从来没有一刻离开它们的,另一派是让毛克利走的,假如毛克利不走的话老虎找上门来也就是因为他而受到危险,于是毛克利自己提出来要走,我感动的地方是毛克利和狼妈妈依依惜别的情景,在那时,当大家左右为难的时候,毛克利提出想法既可以为不想留毛克利的那一派没有留下争论的结果,也是给狼妈妈生死离别的情景,是一种舍己为人的担当精神,而毛克利和狼妈妈惜别的时候,我都感动的要哭了,因为毛克利为大家着想,他这种精神,我也要学习学习。而且那时候正是雨天,更加烘托出了那种悲凉的感情。

第二个情节:毛克利从黑豹口中得知养父阿克拉被老虎谢利杀死了,但自己又没有这个实力去跟谢利搏斗,但是他知道,很多动物们都怕火把,于是他就人类的村子去取火把,他用自己的机智把谢利引到“火森林”里去,于是谢利掉到了火堆里热死了。看到这里我非常感动,因为毛克利是个感恩的孩子,他知道去做他人类应该做的事,他非常机智,他能随机应变。我是一个不怎么懂得感恩的孩子,我随时随地地都会让爸爸生气,但我知道,人要做感恩的人,做要做有分寸的事,不要做的太过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电影《傲慢与偏见》观后感

全文共 929 字

+ 加入清单

傲慢与偏见》无论是曲折的爱情还是丰富的人物性格都让我意犹未尽。

傲慢、偏见,是我们很常见的弱点和毛病。每一个人其实都很容易被自己的主观印象所驱使,因而容易对别的人下不正确的注解,进而造成了彼此之间的误会。一个人所给予的第一印象固然可以影响到很多事,但并非一定不会改变,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才能有更客观一点的论点,就好像故事中女主角对达西的看法,

这是个曲折但却也美丽的爱情故事,主人公伊丽莎白是个勇于追求爱情、漂亮聪明、坚强可爱的中产阶级女子。故事主要以她对达西先生从一开始的厌恶到尊敬,再到爱慕为线索,也穿插了在几个发生在她身边的幸福或不幸的婚姻,揭示了作者对那个时代女人生活与爱情的理想和期望。故事中女主角伊丽莎白第一眼看到男主角达西就是不顺眼的,加上男主角个性的傲慢,继而对他有了偏见。而男主角达西,是个不受人欢迎的傲慢男子,也不屑于周遭冷淡的人际关系,对他来说,傲慢也许是有理的,偏见却很无情,这两者产生的冲击是免不了的。两个人之间也因此而常有针锋相对的言辞,彼此之间的傲慢和偏见就造成了一开始的不愉快与误解,但是经过种种事件的澄清,彼此又渐渐产生一点点的感情。

达西代表着“傲慢”,伊丽莎白代表着“偏见”,他们一开始都被自己的情绪所牵引。接着一连串对达西不利的流言,更让伊丽莎白对达西反感。当达西向伊丽莎白求婚而遭到拒绝时,他说了一句话:“要是我耍一点手段,把我内心的矛盾掩饰起来,一味地恭维你,使你相信我无论在理智方面、思想方面以及其他各方面,都是对你怀着无条件的纯洁的爱,那么也许你就不会有这些苛刻的责骂了。可惜无论是什么样的伪装,我都痛恨。”达西没有为了讨好伊丽莎白,而改变他的傲慢性情。伊丽莎白也表现了很真实的自己,彼此都不刻意去营造给人的印象,表现出了最真实的一面。而开始的时候,伊丽莎白一直活在自己的偏见之下,而忽略思考事实的真相,经过达西的解释和自己的判断,才最终找到幸福的归宿。

《傲慢与偏见》通篇是伊丽莎白幽默的俏皮话,可是这种强颜欢笑下,隐藏的却是那一时代人们无尽的苦恼、不满、遗恨。或许不幸太多了,变成了麻木。可是令人羡慕、认可的“幸福”背后,堆砌着的又是什么呢?是金钱、麻木、泪水、悔恨、遗憾,或许更多更多,但唯一没有的便是真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抗美援朝电影金刚川观后感

全文共 859 字

+ 加入清单

我想谈谈对本片的感受,主要聊2个特点。

1,紧扣主题。

全片就一个中心:部队要过桥,所有人员要为过桥创造条件。这样故事就很好展开,不论是志愿军的壮烈牺牲,还是敌军美国军人的投弹堵截,所有人都冲着这座桥,在完成自己的使命。影片中,桥的这头是隐蔽在高出一人头的绿草丛中等待渡河的大部队、随时准备抢修炸毁的桥的工兵团和掩护部队的高炮队,桥的那头是志愿军翘首以盼的目的地,两座山耸立在那里,静默观看这残酷的对战。桥上人来人往,桥下乒乒乓乓抢修,桥两侧的河流不断爆破,桥两岸的绿地炮火连天,影片中这样的场景反复出现,将桥这个意向渲染十足。

2,多角度解读战争。

影片分别从战友、敌人、高炮队3个角度,展示战争中各方的角色。因此,我们看到,美军的榴弹炮轰炸了3次、B29、B26炸弹投掷了3次、延时炸弹在水中爆炸了3次、喀秋莎像流星似地摧毁了美军阵地3次、高炮队点火暴露自己以吸引敌军这样的悲壮时刻上演了3次等等,每一次出现,我们发现,相同的场景换个角度看待,感慨亦不同。以美国那个军人和志愿军的生死纠缠为例(我认为这也是全片的另一个小主题),从战友角度来看,这架敌机单独行动,给我方造成了意料之外的灾难;在这个军人看来,这是一场让他肾上腺素飙升的屠杀游戏,他恶意地要让志愿军见识下地狱;在高炮队看来,即使打光所有炮弹、打光所有战友、即使断了胳膊瘸了腿只剩我一个,也要和你决一死战,以护卫我方安全。同一件事,三个立场,既表明了战争的极端残酷,它释放了_心中的杀意,也刻画出志愿军之间生死相托的战友情,同时也展现出了我方军人在爱国精神驱使下创造神迹的毅力。

观影中我一直在想,个人的牺牲意义何在?美军拥有精良的武器装备,而我方却依靠血肉之躯防守、进攻和反击,牺牲和代价太大了,心中愤愤不平,可也满是无奈。蒋勋从艺术的角度说到,中国的文明向来是讲集体主义而淹没个人特质的,反映在战争中也是,这既让人动容有时也让人感慨。好在我们现在强大了,我们要用高科技筑起我们新的长城,我们的集体主义和个人特质都能够得到发挥,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因为你我都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微电影观后感大全

全文共 1244 字

+ 加入清单

由周迅主演的蒙牛微电影《霾没了》于近日上线,作为首部心灵环保微电影,本片讲述了一个尖酸刻薄的企业女高管在霾中找回自我的故事,剧情虽然简单,但内蕴发人深省,能引发诸多的“漂”一族的共鸣,特别是“北漂”一族,因为这里有时不时的铺天盖地的霾,简直可称东方雾都,微电影深刻揭露了在重霾之下依然坚强生存的社会众生相。

北京的霾固然严重的,但在这座“霾都”生存的人们,更难摆脱的是“心霾”,那些笼罩心头压力沉闷的烦恼与困苦,另类与世俗,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状态,也改变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霾没了》的片名颇能引起异议,究竟是欢天喜地喜大普奔的“霾没(mei)了”,还是沉沦黑暗永无晴日的“霾没(mo)了”,这是一个严重的“出发点”问题,也是一个终极的“宿命”问题。

或许周迅所扮演的女高管钱雪漫,能代表一批当下年轻人的心态,他们来自四面八方,为了一个共同的“奋斗”,开启了在帝都的打拼之路,这里春有黄沙秋有酷热,夏有骄阳冬有寒风,一年四季的雾霾说来就来,赶都不走。霾一来,整个城市昏黄一片,虽然人影憧憧,但竟非似在人间,地府情境不过如此,更严重的是,霾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对人类身体的戕害,更使这“毒雾”让人闻“霾”丧胆。

雾霾之下,心“霾”更甚,就如片中周迅独白所说,这个城市改变她太多,几乎忘了当初的模样。节奏快、压力大、工作环境恶劣、竞争机会匮乏……诸多的职场问题与生活艰辛,是横在帝都打拼人心灵的另一块无形的霾,而这种霾几乎无时不在,摧毁心智,压榨灵魂,如果说现实的雾霾伤害的人类的身体,那么这些内在的“霾”则戕害着人类的心理,最终结果是如我们每天可见的,人人如行尸走肉,冷漠、尖刻、猜忌与扭曲,成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之源。

周迅在片中的角色足够尖刻,身为企业高管,对手下员工总是呼来喝去,毫不尊重,即便在员工遭遇重大变故的时候,也没有施舍任何同情心。不仅如此,对写字楼里的工作人员,也极尽嘲讽和猜疑之能事,完全是一副“泱泱天下,舍我其谁”的架势。尽管这个女高管极品的有些极致,但她身上的好多暗黑点,还是反映了当下很多现实存在的问题,她只是一个更集中的典型化体现而已。

《霾没了》的心灵鸡汤效应,是本部作品的最大价值之一,当梦中的恶魔出现,要抓钱雪漫去遥远的恶境之南的时候,事情渐渐有了一丝一丝的转机。其实,《霾没了》不能算是一部魔幻般的都市成人童话,毕竟恶魔出现的时间都是在梦中,相对于钱雪漫有神怪潜入脑海进行恐吓式的救赎,我更相信她自己内心善良力量的觉醒,让她开始放下事业的纠缠,开始用心来观察身边的一切。

钱雪漫这种通过自醒,并融入整个有爱的世界的举动,或许也是微电影出品方蒙牛所倡导的“只为点滴幸福”的品牌主张吧,如果每个人都珍惜生命中的点点滴滴,奉献力所能及的点点滴滴,终能汇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让这个世界更美好。即使天上的霾还时不时回来,但心中的霾既然散去,应是摆脱了更沉重的负担。我们无法驱散北京天空的霾,但是我们可以让心灵和身体得到解脱,首先让自己无“霾”,点滴的美好就是幸福,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电影观后感与杂谈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跟老爹一起看了个电视剧。

大概讲的是身患绝症的男主角,再被女友知道以后,被抛弃。经过自暴自弃后,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故事。

其实,不是所有的故事都会以喜剧告终。

悲剧,也是可以有的,也是可以靠眼泪挣钱的。

完美?完美并不美,它只会存在于童话里。

活在童话里的人,永远都不会有好结果。

突然想到了这么一句话,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那么本旦不才,接好下句:绝症,是检验爱情的唯一标准。

新闻里常报一些,一方身患绝症,对方不离不弃的消息。

电影电视剧里也有。

不见得喜剧就一定会热卖,也不见得悲剧就不会热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电影等风来观后感

全文共 1191 字

+ 加入清单

最初,我只是喜欢这个名字。

电影的开头,依旧是北上广的大背景,繁华的大都市,灯红酒绿,车水马龙。依旧是独自漂泊的年轻女白领,矫情拧巴,卑微的地位,卑微的薪水,却高傲的自尊,和放不下的,所谓的梦想。两千块钱的薪水,愣想活出两万块的日子。女主角说,她不想回去,回去就输了,跟我想的一样。

不同的是,镜头并没有在大上海停留太久,它带我们来到了尼泊尔,这个号称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度,女主角程羽蒙遇到了痞气十足的富二代男主王灿,两人并无火花,女主角甚至十分厌恶这个玩世不恭、高傲自大的富二代。是他揭穿了程羽蒙没去过托斯卡纳的事实,是他发现了程羽蒙的真名程天爽并取笑她,他说程羽蒙太拧巴,他不理解尼泊尔这样贫穷杂乱的国家中人民对神明的信仰,出言不逊。直到导游拉辛大声质问:“难道你们真的都不相信吗?”是的,我们不相信,无神论教育下的我们真的很难理解信仰的伟大,所以我们诧异这里全球最高的幸福指数。甚至有时候,我们连自己都不相信。

程羽蒙也不信,她告诉年轻单纯的大学毕业生李热血:“我们最终都会成为小心翼翼的人”,所以她藏起程天爽,改名程羽蒙。她告诉王灿:“羽蒙是一种怪物,长着人形,但却又生着一对很短的翅膀。能飞,却飞不远。羽蒙住在羽民国,靠近高山,它们终日站在山边,试着用翅膀飞远一点,再飞远一点,但总是摔下来,总是惨败。”而她,就是一只羽蒙。

看到这里,好多人说,程羽蒙好矫情,好虚伪。当她背井离乡,在万家灯火的团圆夜泪雨滂沱时;当她忍气吞声,在随时能被备胎踢掉的公司默默奋斗时;当女上司告诉她公平对她这样小地方来大城市打拼并且一无所有的女孩而言“so funny”时;彼时大学刚刚毕业,同样一个人漂泊在外的我,真的好心疼她,也好心疼自己,我想到了那句话:世界上根本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针刺不到别人身上,他们就不知道有多疼。刚从学校走出来的我如是,怀揣着根本不值钱的梦想,以为自己很崇高,精神很感人。没有人管你是不是适应从学校到职场的过度;还没开始承担,就要学会负责任;如何小心翼翼,怎么为人处事,怎么趋利避害成了不得不修的必修课;下班的路上,拥挤的公交,还要思考今天的晚餐,银行卡里的余额和昨天换下没洗的毛衣;回到房间,灰暗的灯光,冰冷的被窝,就是一天的生活,然后,日复一日……

故事的最后,王灿带着程天爽去滑翔。告诉她,滑翔这项运动,即使你完全准备好了,你也要等,不管你有多着急,或者有多害怕,都不能往前冲,冲出去也没有用,飞不起来的,而是必须静静的,等来。

故事结局没有流于庸俗,程天爽和王灿回到上海,又各自步入自己的生活轨道,李热血的迷茫依旧需要自己去领悟,谜底还在生活中。程天爽依旧是程羽蒙,尼泊尔,就是一段旅程、一段生活而已,没有发生什么重大转折,没有什么过快的感情发展,她与王灿是否还会有交集,我们不知道。这个故事就跟它宣传的一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它不是心灵鸡汤,没有标准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电影林则徐观后感

全文共 818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林则徐》主要记述了林则徐及虎门地区人民抗英销毁烟的历史片段,情节可概括如下:

清朝末年,朝廷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销烟。林则徐到任后,先体察民情,然后确立销烟方案,之后下令采取有针对性的行动。林则徐是一个具有长远眼光的人,在收缴鸦x的同时,还改良了港口等地区的武器装备。期间,武少龙放走洋人鸦x走x头目,幸而及时被当地渔民抓回,并送交给林则徐查办。也因此,林则徐召开会议,严打不法官民。他还向当地贪官逼要三万两白银修整炮台。尔后,林则徐与英国大使谈判,逼迫查理交出所有鸦x。同年,查理请求英军出战中国。虎门销烟后,林、杨两位大人继续共图抗英赢得民心。不料,有佞臣进言诬陷林则徐,以致皇帝拆散了再一起共事的林、杨钦两位大人。1840年4月,英军进攻广州不利,遂北上。英军逼至天津港,清帝无能,按英方条件撤林则徐换齐曾。随即,在广州出现了千万百姓为林则徐送行的感人场面。无能的齐曾替英军拆炮台、教民兵。待英军再次攻打广州之时,勇将关天培率部下英勇抵抗,在奋战中,他不幸为国捐躯。英方继而强迫清政府发配林则徐到伊犁,可喜的是,在被发配之前,林则徐见证了三元里百姓抗英取得了巨大胜利。

影片中,林则徐等爱国忠良一心抗英救国,他们销毁鸦x、反击英军等壮举,可谓可歌可泣。而在封建统治下,官僚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他们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不惜残害忠良,甚至置民族存亡于不顾,一味妥协让步,最终招致列强侵略、生灵涂炭。而英侵略者正是抓住了清朝封建腐朽帝制的劣根,才得以在中华大地上胡作非为。但在此期间,涌现出的一批又一批的爱国志士,他们使侵略者无法在中国真正长期生存下去,而这也正是我们能走向独立的坚实的保障。

在现今和平时代,林则徐等人的爱国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大学生去学习。我们要学习其爱国之坚、之深、之远,从实际生活做起培养爱国精神。在矿大,我会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继续深造,立志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栋梁,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上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电影《冰雪奇缘》优秀观后感

全文共 1589 字

+ 加入清单

正值夏日,天空中却有雪花在飞舞。寒风呼啸,大雪纷飞,城里冰封大地。银光闪闪的宝剑就要插入女王艾莎的胸膛。生死攸关的一瞬间,公主安娜用尽最后的力气冲向自己的姐姐,赫然变成一块冰雕。宝剑段在地上,女王抱着妹妹失声痛哭。大地沉默了,冰雪消融了,寒冷从安娜身上褪去。整个王国终于恢复了夏日应有的温暖。

爱别人与做自己

没错,这正是电影冰雪奇缘》中最感人的一幕。这部电影讲述了一对姐妹的传奇故事。艾莎从小便有冰雪的魔法,但自从一次玩耍时伤到妹妹安娜后,变产生了恐惧。她强迫自己把能力抑制起来,不敢接近他人,生怕伤害到别人,从此她与妹妹也产生了隔阂。随后,父母双亡的艾莎在正式成为女王的加冕仪式上失控,一直多年的能力爆发出来,冻住了整个王国。恐惧的她逃进了深山。于是勇敢的妹妹安娜踏上了寻找姐姐的旅程。找到姐姐后,混乱中,安娜不幸被姐姐的冰魔法击中心脏,生命正在一点一点削弱,只有真爱才能融化冰雪而拯救她。在这一些列的冒险中,通过把一件钟情的王子汉斯与始终陪伴她的山民克里斯托弗的比较,安娜也终于明白了什么事真爱。结局当然是美好的,在姐姐与克里斯托弗的真爱感化下,冰雪消融,安娜也重获生命。

这部电影,最明显的主题显然是“爱能融化世界“。原味对方牺牲的姐妹之情,克里斯托弗甘愿付出一切的爱情,一个让魔法受到了控制,一个令冰冻的心融化。自习想想,姐姐艾莎自始至终都真真切切地爱着妹妹,生怕她受到任何一点伤害。也正因为如此,她努力地抑制自己的能力,不敢让妹妹接近她。

但是,这有用吗?因为真爱,因为艾莎处于保护妹妹而做出的举动,安娜变得孤单,甚至整个王国都被冰冻起来。艾莎爱自己的妹妹,也爱王国里的人民。明明是因为真爱,艾莎开始压抑天性,开始恐惧,最后带来了灾难。这听起来真的很奇怪。这不是违背了电影的主旨吗?

是的,艾莎的确是真心爱着妹妹与臣民。但是,她没有掌握到恰当的方式。失控的冰雪魔法会伤害到他人,艾莎面对事实,她压抑,她恐惧,但她没有想到,她也可以用这样的魔法造福他人。这样,既没有强制压抑天性,又以好的方式关爱了大家。就像电影的结尾,女王用冰雪点缀王国,大家欢乐迪在城中唱着喜悦的歌谣。

说到这里,我想起生活中一中司空见惯的现象:父母无时无刻不关爱着孩子,什么事都包办,生怕自己的心肝宝贝出什么事儿。结果呢,孩子变得娇生惯养,不懂得感恩,长大到了社会也无法独立生存---父母分明是爱着孩子,最后却反而害了孩子。这与艾莎的故事有些相似,却也不太一样。这不又牵扯到方式的问题上了吗?加入父母不是如此溺爱,而是适当放手让孩子成长,就不会造成这样的后果。再比如,有的动物爱好者为了保护某种乌龟,从贩子手中买来然后在附近的水域里放生,结果这些乌龟却由于不适应新环境而死亡。

爱要真,方式却更重要。

再回到电影,我们可以发现,艾莎在独自逃入深山时,终于毫无顾忌地释放出自己的能量。她在山里用冰雪的魔法建造了美丽的冰桥,奇迹般地该处宏伟的宫殿,整个热焕然一新。这个世界只有她一人,她本来可以独自生活在这里,不用伤害到任何人。但是她不能够---她的国家还被自己的魔法冰冻着。她必须舍弃刚获得的自由,拯救自己的王国。迫于无奈,她为了自由而做出的努力抗争没有了力量。但是,加入她没有勇敢地追求自由、做自己的话,她就只能一直处于压抑状态,完全无法拯救人民。通过压力的释放,通过对自由的追求,通过对自己独特之处的另一种审视,她终于发现自己并不是一个带来灾难的怪物,发现自己的能力可以带来许多美好。

于是她说,“ 随他吧,随他吧。我不会再回去,过去已成往事,我就想旭日从地上升起,那个完美女孩已不在;我就站在这耀眼的日光下,寒冷再也不会烦扰我了。我的力量,我的灵魂,我的思想,早已挣脱了束缚的牢笼。”

要爱他人,但别因此丢失了自己。或许,寻找爱别人与做自己之间的平衡,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吧。

[电影《冰雪奇缘》优秀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母爱电影的观后感

全文共 851 字

+ 加入清单

母亲,伟大又响亮的名词

妈妈,亲昵又动人的呼唤

——题记

温暖的五月,阳光普照中的大地就如母亲无微不至关怀中的我们,母亲如阳光般温暖且迷人。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普天下最伟大的人——母亲的节日。前夕,在学校的决定下,每位同学在如同电影院般的环境里看了一部令所有同学潸然泪下的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是母爱感动了我们。

小强与妈妈血肉相连,同样心也相系。在奶奶的金钱利诱言语威迫之下的妈妈没有将孩子打掉,而是在无他人帮助的情况下将儿子生下来,一个人照顾孩子成长。母亲的自私让妈妈不同意孩子离开自己。但母爱的伟大让妈妈把孩子带回到父亲的身边,因为那儿有更好的生活环境,那么小强就能更茁壮成长。一段令人后悔的往事,一个让人感动的结尾。母爱精神的神奇伟大之处,用言语已无法表达。

一个儿时的玩具竟使孩子找到自己失踪多年的母亲,一声孩子对母亲的呼唤能使在精神病症的痛苦纠缠中的母亲恢复理智,一首孩子儿时学的第一首歌,第一次唱给母亲听的一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让妈妈重新记忆起曾经一起度过的幸福生活。对父母而言:孩子的健康是最好的药剂;孩子的安慰是最坚硬的安全靠山;孩子建造的家是最温馨的避风港湾,能在一起就是幸福。

这部影片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它使我认清了我本该懂而不理解的一切。我发现自己好不懂事,到目前为止我都在理所当然地享受着妈妈的付出而不作出一点点回报。回想起母亲平时为我做的点点滴滴,17年来已经汇聚成一片大海。我为自己失去本该孝敬父母的时间而懊悔,我为接受母亲的无私付出而愧疚。但我相信从现在开始只要我用有限地的在家里的时间帮妈妈做家务,孝敬长辈,妈妈同样会感到欣慰。因为养育了17年的女儿终于懂事了,也会为父母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不会再提一些为难她们的无理要求。

天地宽大,父母恩大

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可以与天地日月的光辉相媲美。他们赋予我们生命,他们给予我们所需的一切。我们的一切都属于她们包括过去的失败,现在的努力,将来的成功以及未来的幸福。他们理当受到我们的孝敬、关爱回报做一切事情都是那么的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电影《孔子》观后感精选

全文共 1478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孔子》中的情节主要从孔子五十多岁起展开。五十多岁的孔子受到鲁定公赏识,从中督宰晋升为大司寇,这让他得以踏上仕途。在鲁定公的支持下,孔子在那一时期完成了自己许多的政治设想,设计帮助鲁国收回了被齐国侵占的三城,维护了鲁国的尊严,提出堕三都的想法。然而就是因为如此导致三都对此大为不满,在季桓子的设计下,孔子开始流亡,周游于列国,直至晚年才回到鲁国。

电影《孔子》改编了史书中记载的堕三都、周游列国、子见南子、孔子回国以及韦编三绝等故事,除了阐述中国儒家“仁义礼乐”思想外,两千多年前的陪葬祭祀、叩拜礼数、木简文书、建筑风格等都映射着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片中孔子带领弟子离开鲁国踏上周游列国的颠沛之路——他们走过四季轮回,在传道授业的同时遭受百姓非议、经历饥寒和战乱、忍受弟子死亡的切肤之痛等场景,气壮悲歌,令人敬畏。

电影中孔子在没有季桓子军队的帮助之下,巧用计谋夺回被齐国侵占的三城这一情节很令我震惊。我们都知道孔子是世家大儒,是位圣人,这似乎就给了我们其实孔子只是个书生的感觉,却不知其实孔子也是很善于用兵作战的,他的射艺其实也是颇为高超的,这可以从孔子与季桓子比试那一情节中看出来。通过电影孔子,我们不难发现,孔子其实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大儒。

在整部影片中,孔子都像观众们展示了一个大爱大仁,拥有高尚政治理想的形象。他可以为一个陪葬的小奴隶而向君王求情不惜得罪在鲁国权势滔天的季桓子,可以在被鲁国抛弃的情况下依旧让弟子回去解救鲁国于危难中,可以在被困饥寒交迫之时依旧弹琴、讲授······这样看,称孔子为圣人当真不为过,他的言行举止貌似已超脱于“人”这个概念了。

然而,我想说,孔子的确当真是个圣人,但也绝对是个普通人。这部电影将孔子拉下神坛,从一个凡人的角度去诠释这个“圣人”。孔子亦是一个普通人,他也有缺点,也有七情六欲。不经意见了南子给后人留下口实,他是惊艳和动心于南子的美貌的,但他终以一句“可有些人就是好德如好色”决然斩断了即将升华为暧昧的一种情愫。简单的人物出场,寥寥的情节铺陈,却巧妙地反映出了孔子在本性和信仰之间的取舍,耐人寻味。

有家小而不能享其乐,惜弟子而不能全其身,爱国家而不能报其君,恋故土而不能立其足,怀理想而不能偿其志。孔子周游列国十四载,受尽风霜之苦离别之痛,尝遍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依然坚守礼仪仁和,坚持在求索,这样的孔子留下的是立足万世的思想,是奠定中华文化两千年文化的核心,是使后人受益匪浅的精神之髓。

周润发饰演的孔子是这部电影的主线和灵魂。不管在何境地,自始至终坚决淡定,礼仪之说娓娓道来。颜回、子路、冉求,性格各异,但爱师如命,遵循礼仪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卫国,冉求回鲁国效命。最牵动人心的是颜回,颜回是孔子最钟爱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却机智灵活、意志坚定。在电影中,颜回死后,孔子一直紧紧地抱住他的尸体,始终一语不发,呆坐在那里,茫然如求,若有所思。孔子爱颜回甚至比爱他的儿子还要多一些,因为儿子只能传承血脉,颜回却可以传他的大道。

当影片最后皓首霜须的孔子再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国之时,跌落尘埃痛哭失声,既符合一个受尽颠沛之苦的游子应有的情怀,也凸显了这个于平凡之中孕育伟大的生命个体的不同凡响之处,同样地这一手也深深拨动了我内心中那根最脆弱的弦。

孔子说:后人理解我,后人误解我,都因为《春秋》。不难预料,《孔子》也一样,会在不同人心里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内心埋下不同的种子。电影抓住了孔子的神,抓住了那个时代的症结点,让我有悲伤又有感动。君子固穷、君子死义、君子传道以及君子不愠,这便是一部《论语》,这便是一个孔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看感恩的心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从小和妈妈相依为命。在她们贫穷的家里,妈妈每天辛苦工作回来后给她带一块小小的年糕,是她的快乐。有一天,当她看见妈妈的时候,妈妈手里拿一块小小的年糕倒在路旁,已经永远的离开了她。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语做着这首《感恩的心》,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从她小小的却写满坚强的脸上滑过……

当流着泪听完这个故事,又反反复复的听着这首歌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天下有多少这样的父母,在默默的为儿女付出一切。而天下又有多少这样的儿女,能够感恩于亲人这样一颗爱心!而做为一个人,生活给予我们的又不仅仅是来自于亲人的爱,那我们是否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来面对?

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这一刻起,我们便拥有了太多!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和健康!兄弟姐妹给了我们欢乐和亲情!老师给了我们知识和关爱!朋友给了我们友谊和信任!

这一切,都需要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微笑面对!学会了感恩,我们便拥有了快乐,拥有了幸福,也拥有了力量!我们才不会在生活中轻言放弃,勇往直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和我的家乡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的水清甜可口好比矿泉水,我们家山缝里流出来的山泉。

接下来再讲讲家乡的山。一座连着一座,有的山像石象,有的像巨人。有的像鹰头。非常壮观美丽。

家乡的小路是弯弯曲曲的,像一条条蛇,又像一条条蚯蚓。路两边都是山路很窄只能行驶一辆汽车。

再说说老家的房子吧。要的是古老的旧房。有的是瓦房有的是套房各种各样一点也不整齐。我的家乡很小。但那里的人们很热情。

不好意思,讲了这么多,那现在再讲讲我老家的厕所吧。嘻嘻嘻!大家听了可别笑哦!老家的公厕有得是没有分男女的。有一次我上厕所,上到一半有人来了,这下我惊慌的很,记得老妈教我说有人来了,要嗯嗯嗯几声外面的人就知道里面有人,也就知道里面是男的还是女的。好笑吧!那就是我老家的公厕,不过现在大家开始在家里建室内的厕所。很方便!

这就是我家乡有山有水有好坏的房子。我爱我的家乡,爱她那样的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打架的观后感三大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058 字

+ 加入清单

[三大电影观后感!]上周六去电影院看了三场电影,一场《三枪拍案惊奇》,一场《2012》,一场《风云2》.算是过足了瘾,三大电影观后感!。看了三场电影感慨蛮多!我们从下午4:30分开始看三枪(其实这三场电影都没有看到开头,时间太紧了),到晚上九点过。看得腰酸背疼腿抽筋加酸痛…现在我来说一下我的观后感吧,也就交篇作文(怎么我也花了百多大洋呢)一、三枪拍案惊奇说真的这部戏多少让我有些失望!我以为张大导演会制作一个大手笔的电影给大家,毕竟奥运开幕式确实整的还不错!整个电影就是一群小人物唱二人传,缺乏大气与震憾,只能当作茶与饭后的笑资而已,太小气了…只是对白与小人物的那种细腻感倒是刻画出来了,可是这可是张大导演的戏呀,而不是宁浩哟!所以,多多少少有那么点失望!当然,也行我们期望太高了,忘记了张大导演的初衷,人家可是拍贺岁剧,不就是图一乐呵的嘛!电影院里的一阵阵笑声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小纠结呀…如果5分的满分的话,给个3.0分吧!二、2012说真的这部戏确实不错!大手笔大制作,可以弱弱的和当年的《泰坦尼克号》相媲美了,观后感《三大电影观后感!》。 ◆分享好文◆看的人心里一阵一阵的紧张,几乎每隔几分钟就有小高潮,扣人心弦,确实不错!美国的灾难片确实堪属一流!整部戏相当流畅,故事情节很紧凑,让人目不睱接!使人有置身于其中的感觉!只是稍微的感动场面少了那么一点点,人性化的东西少了一点点…想想《泰坦尼克号》,那部片子确实感人呀!还有就是这部戏对那些宣扬美国主旋律信念的台词可以选择性回避,不要深究本片到底是赞中国还是贬中国(这部电影也是第一次看到美国大片中这么集中反映中国元素的),我们完全可以享受一道丰盛的电影大宴。如果5分的满分的话,给个4.0分吧!三、风云2说真的这部戏确实…,这也是我第一次看电影,看到一半就出来了的电影!而且看的我想睡觉,从头到尾都是打架,打打…,故事情节几乎为零,看的人头晕晕的,导演完全是想把动作制作的完美,这一点倒是可以打个4.0分(当特效成为了一部电影作品的全部,则作品本身也就沦为了一部展示特效的广告片,除了电脑特效一项上影片做足功课之外,其他环节均呈现全面崩溃之势,作为武侠片竟然一点江湖味也无,故事性近乎为零,场景单调到仿佛情景剧,风和云两大主角更是空洞到仅仅是耍酷,因此,导演几乎完全没有用心制作故事环节,给个1分吧!想想我也挺自豪的,中国电影事业,我也是做出了小小贡献的,票房成绩与排名,还有我的一份功劳呢?祝愿咱们的电影事业蓬勃发展哟!ps:非常感谢小邓小同学,特别赞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电影《孔子》观后感

全文共 1484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孔子》,只记得一句话:求仁得仁,又何怨。也许可能加上一句:虽未能至,心向往之。只是内求的信念,是反求诸己,而非外求他人。

也许,无为方能无不为,但无为而非不能,无用安知不是大用。为何在乎结果,而非过程,无果而非成功否?有因才有果,无因而无果,因比果更重要,不是么?有A点方可达到B点,无起点何来终点,无生方能死?只求果,那是证明,有因无果,那是勇气,无因有果,那是荒谬。想有果,那要承受支撑果价值的艰辛。

也许,两点之间,直线不是最短。我们的意志和良知告诉我们,我们是有选择的自由的,能负责任的,可是我们在外部世界的日常经验中却受着因果律的支配。生活中我们明知“有因必有果”,是不是我们的生命最终也要服从因果律?以前我们提“曲线救国”,由于直线直接、血腥,是革命而非改良。若这样理解,两点之间,是不是就可以说曲线最短。遇山遇水,我们搭桥铺路,甚至挖隧道,从经济学层面说,这不是最经济的。路总要随着地势,你搭桥挖道,不是美化自然,而是破坏自然。如果我们要达到山顶,是不是也可以搭桥、掘坑?因此詹天佑的“人”字形铁路才是伟大的创举。一切伟大的创举总不能置于别人或自然代价之上。

孔子知不能为而为之,实则无畏,因其思想方能流传千古而不衰。在此不讨论其作为儒家思想之源的效用而存在。也许在功利社会的当今,有因无果,不成主流,实认愚蠢。因此当今最短这样思想理念,因此成功学成了主流,大家都想有车有房有美女嫁个有钱人。有人说有钱人就是等有了钱才是人,学好数理化不如拼老爸,有了钱就能活在天堂,天堂与地狱的区别就在于有钱否,再也不是好人与坏人的区别了。

如今社会最喜欢树立英雄,因此孔子只能作为圣人。伽利略说过:需要英雄的国家真不幸。因此如今最缺的是圣人,而非英雄。孔子知不能而为之,实则时代赋予的责任,也是良知应起到的作用。如今中国,谈的是权、钱和关系,因此时代的使命必与之相反,那又有几个人能够明确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有时我们说个人的伟大,其实历史并不使单个的人不朽。虽然孔子知不能而为之,但他不能打断历史的循环。历史总是曲线前进的,就如基因也是螺旋式的。若个人想用直线式打断历史循环前进,那某些个别事例、事迹或事件,也同样打断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循环。无论何时,只要人们追求他们的目标,像耕种那如果没有他们的劳作,就无所出产的土地,若强迫自由飘荡的风扬他们的帆,越过不停翻滚的浪,也就打断了无目的的,只能在自身内翻转的运动了。因此影片中说,夫子的思想又有谁能够理解。因此当我们在一种历史过程的意义上深思历史的本质、国家的历史命运及它们的沉浮兴衰时,永远不能寄托于个人而忽视历史过程必定是循环的。

我们所有的人都通过出生来到这个世上以及这个世界通过诞生而持续更新。也许这才是我看《孔子》最大的想法,历史总不能靠个别人来承担。既然提出“文化强国”理念,回归孔子儒学不知可否?

孔子最后回鲁国讲学立着,我们也可以反思下如今的教育。从教育功能上看,其目标不是把年轻人引入世界,而只是带入世界的一个有限部分。教育不能不伴随着教,没有学的教育是空洞的,很容易陷入道德和情感说教,但是没有教育也能轻而易举地教,一个人即使活到老学到老,也不一定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必须留给专家和教育局考虑的细节。

其实,教育的要义在于,我们要决定我们对国家的爱是否足以让我们为国家承担责任,是否要让它免于毁灭,由于若不是有新的、年轻的面孔不断加入进来和重建它,它的毁灭就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教育是立国之本,不是说来玩笑。强国战略无不是人才战略,而不是政治、经济、军事战略,但也不是不无关系的,只是轻重之别。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