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博学多才的释义(推荐20篇)

浏览

4310

作文

60

引证释义

全文共 312 字

+ 加入清单

普通,无特异。汉 王充 《论衡·正说》:"失平常之事,有怪异之说。"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五:"然 韩 柳 犹用奇重字, 欧 苏 唯用平常轻虚字,而妙丽古雅,自不可及。"明 李贽 《复耿侗老书》:"世人厌平常而喜新奇,不知言天下之至新奇,莫过於平常也。"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五章:" 生宝 的相貌,实在是很平常的。"

平时;往常。《东观汉记·光武纪》:" 更始 害 齐武王 ,帝饮食笑语如平常。"南朝 宋 谢灵运 《发归濑三瀑布望两溪》诗:"退寻平常事,安知巢穴难。"宋 张齐贤 《洛阳搢绅旧闻记·白万州遇剑客》:"大凡人平常厚貌深衷,未易轻信。"沙汀 《兽道》:" 魏老婆子 平常总是勾着头走过去的,不敢沾惹。"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释义]

全文共 207 字

+ 加入清单

1. [special;out of the ordinary unusual;exceptional]:不一般;与众不同特别的场合

2. [exceptionally]:格外一个特别聪明的孩子

3. [particular;specially]:特地;特意我特别提到那一点

4. [especially;in particular]:尤其我喜欢乡下,特别是在春天

[近义词]十分、非常、特地。

[反义词]普通、常见、普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憨厚基本释义

全文共 230 字

+ 加入清单

憨厚

1.形容人憨态可掬,忠厚老实。

2.现发展词义为人长得傻气,脸皮又薄。

【例句】你打听我家隔壁的二小子?那娃可憨厚着来,你家闺女嫁过去保准能当了他们的家!

【憨厚另解】常言道:“大智若愚,大奸若忠。” 憨厚往往只是一种表象,在表象下也会有超人的智慧。

憨 : 憨 hān 痴呆:憨子。憨痴。天真,纯朴:憨皮。憨直。憨实。憨厚。姓。 笔画数:15;部首:心;

厚 : 厚 hòu 扁平物体上下两个面的距离:厚度。厚薄(厚度)。扁平物体上下两个面距离较大的,与“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名词释义]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1.亦作“ 危嶮 ”。艰危险恶,不安全。谓有可能导致灾难或失败。《韩非子·有度》:“外使诸侯,内耗其国,伺其危险之陂以恐其主。”险,一本作“ 嶮 ”。 汉 匡衡 《奏徙南北郊》:“劳所保之民,行危险之地,难以奉神灵而祈福祐。”《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欲泛 孟津 ,又虑危险。”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把自己的快乐完全放在一个人的身上是危险的。”

2.指险恶、险要之地。《列子·黄帝》:“夫至信之人,可以感物也……岂但履危险、入水火而已哉!”《南史·垣护之传》:“ 楷 怆然许之,厚为之送,于是间关危险,遂得至乡。”

3.反义词:危险—安全

危险,Dangerous或danger:指材料、物 品、系统、工艺过程、设施或场所对人发生的不期望的后果超了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危险的特征在于其危险可能性的大小与安全条件和概率有关。危险概率则是指危险发生(转变)事故的可能性即频度或单位时间危险发生的次数。危险的严重度或伤害、损失或危害的程度则是指每次危险发生导致的伤害程度或损失大小。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成语释义

全文共 407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 慢条斯理

【拼音】: màn tiáo sī lǐ

【解释】: 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慌不忙。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叹批:“写红娘从张生边来入闺中,慢条斯理,如在意如不在意。”

【举例造句】: “办事要思量是对的”,老山东慢条斯理的说,“不过有的是明摆着的事,也不要掂量。” ★冯德英《苦菜花》第八章

【近义词】:从容不迫、蜗行牛步

【反义词】:快马加鞭、风风火火、大步流星

【歇后语】: 老牛吃甘蔗

【灯谜】: 老牛吃甘蔗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做事缓慢

【英文】: slowly and methodically

【故事】:

从前放牛娃王冕天性聪明,善于画荷花,画出的荷花就像刚从水里摘下贴在纸上一样。他不求官也不结交朋友,终日在家读书作画。官府请他画几幅荷花送给上司,他推辞不掉画了几张。知县惊叹他的才华就亲自去拜访他,他慢条斯理地出门迎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百科释义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1、指隐蔽或隐藏。

《水浒传》第一○六回:“贼人暗藏一万兵马,在山背后丛林里。”《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竹干上刻那二句,固是夸着发矢必中,也暗藏个应弦的哑谜。”《痛史》第二四回:“﹝ 虎臣 ﹞叫 李复 陆续打发二百人扮作客商,暗藏军器号衣,到 益都 去。”《新民晚报》1987.2.17:“我曾暗藏‘野心’,有朝一日成为一名绘画大师。”[1]

2、八字~地支暗藏

八字学中一个地支暗藏有1-3个天干,在地支本来五行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又要兼看地支暗藏的天干五行力量,同时具有一定的通根的作用,有很多大人物的八字就是地支暗藏八字喜神、用神得力,滴天髓云“一个玄机暗里藏”就是这个意思。

子宫暗藏癸,丑宫暗藏己癸辛,寅宫暗藏甲丙戊,卯宫暗藏乙,辰宫暗藏戊乙癸,巳宫暗藏丙戊庚,午宫暗藏丁己,未宫暗藏己丁乙,申宫暗藏庚壬戊,酉宫暗藏辛,戌宫暗藏戊辛丁,亥宫暗藏壬甲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释义]

全文共 222 字

+ 加入清单

1. [ancient]:古雅而不同时俗古老的传说

2. [age-old]:年老;苍老古老之人无所闻知

3. [simple and vigorous]:形容书画文章等苍劲朴实,有古人风格公有文章若干卷,深茂古老

【词意】古老是现代词,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年老;苍老。

(1)指历史悠久。如:古老的国家。

(2)指古朴。柳宗元《唐故秘书少监陈公行状》:“公有文章若干卷,深茂古老。”

(3)指老年人;老辈。李白《上留田行》:“古老向予言,言是上留田。”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示例释义]

全文共 570 字

+ 加入清单

1.丈量。 宋·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以丈尺量地曰打量。” 宋·欧阳修 《论牧马草地札子》:“臣今欲乞令差去官只据见在草地,逐段先打量的实顷亩,明立封标界至。” 《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何谓推排打量之法?……又去丈量尺寸,若是有余,即名隐匿田数,也要没入,这便是打量。”

2.料想;估计。 宋·范成大 《甘雨应祈》诗之三:“说与东江津吏道:打量今晚涨痕来。” 《红楼梦》第九十回:“那雪雁此时只打量黛玉心中一无所知了。”一本作“ 打谅 ”。茅盾《秋收》二:“ 阿四!到底多多头干些什么,你说一打量我不知道么?”

3.仔细地察看。《红楼梦》第三回:“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一本作“ 打谅 ”。魏巍《东方》第一部第四章:“他打量了一下这个院子,像是住了四家人。”赵树理《传家宝》:“忽然觉得房子里总还有点不整齐,仔细一打量,还是婆婆床头多了一口破黑箱子。”文心海洋《重回明末辽东·听教睢阳袁可立》:“接着,上下打量了杨太曦一眼道:‘这位就是被奴虏谓之‘撼山易,撼杨家军难’杨家军的主帅杨伯雄么?’”

4.打算;考虑。沈从文《失业》:“那日记上写着一片胡涂的言语,写了一段,他自己看看,很生气,还打量继续写下去的也不再写了。”沈从文《三三》:“不回来又到什么地方去落脚, 三三 并不曾认真打量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狗尾续貂释义出处近义词成语故事

全文共 979 字

+ 加入清单

貂不够用了拿狗尾巴来顶替,指封官太滥。亦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当对自己使用时也带有自谦的含义,表谦虚(多用于日常生活)。

1成语资料【读音】:gǒu wěi xù diāo

【英文】:a wretched sequel to a fine work

近义词】:佛头着粪、鱼目混珠[1]

【反义词】:凤头豹尾、抛砖引玉

【用法】:作主语、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贬义词。当用于自己时,有谦义。

【结构】:主谓式

【同韵词】:文韬武韬、洒洒潇潇、代人捉刀、臼杵之交、枉勘虚招、似漆投胶[2]

【简明释义】:指以坏续好, 前后不相称

2成语典故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儿子司马衷继位,他对朝政一窍不通,大权落到贾后手里,贾后生性凶狠狡诈,赵王司马伦(司马懿第九个儿子),与一个名叫张林的大臣密谋策划,以此为借口带兵冲入宫廷,杀死了贾后,自封为相国。由于是靠这种手段当上皇帝,司马伦整日忧心忡忡,害怕众人不服。为了笼络朝臣,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于是大封文武百官,甚至连听差的奴役也给以爵位。像皇帝左右的侍中、散骑、常侍等一等高管,在当时的宫廷人事编制中一般只有4人,可司马伦当皇帝时竟达近百人。真是官职泛滥成灾!等到一切就绪后,又废掉晋惠帝,自称皇帝。当时规定,凡宫内高级官员的官服,都是统一式样。如帽子上都插着貂尾做装饰。不同官职,插的位置也有区别。侍中插在左边,常侍插在右边。由于司马伦大肆封官晋爵,所以一时貂尾都不够用,所以只好用狗尾来代替,人们就据此编了两句民谣:“貂不足,狗尾续。”用来讽刺朝廷。后来,人们用“狗尾续貂”来比喻以坏续好,美丑不相称。多用来形象地揭示妄续他人文学作品,也有时用来表示自谦之意。清代蒲松龄的《代王次公与颜山赵启》里也有这个典故:“庇舆盖中,仍添昼行之锦;从缙绅后,张惭尾续之貂。”[1][3]

3成语示例◎圣叹断定《水浒》只有七十回,而骂罗贯中、施耐庵为狗尾续貂。 (胡适《〈水浒传〉考证》四)

◎ 即便是悲剧,也给人留下一点希望的结局,好让好事者有一天来个狗尾续貂,满足我这种低层次的需要。

◎你这部小说已经写了大半;请我继续写下去;我怎敢狗尾续貂。

◎文章到这里结束就已经很圆满了,他非要在后面又加上一段,真是狗尾续貂!

◎当今的电视剧,动不动就整个续期,真是狗尾续貂啊!

[狗尾续貂释义出处近义词成语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义正辞严释义

全文共 203 字

+ 加入清单

出 处 宋·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出 处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子玄之论,义正词严,圣人复起,弗能易矣。”

用 法 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宾语;含褒义 .

示 例 法官~地驳回了他的上诉 ,

本大臣、本部堂声罪致讨,~,断断不能再缓矣.

近义词 顺理成章、理直气壮、振振有词 .

反义词 莫名其妙、岂有此理、理屈词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详细释义

全文共 414 字

+ 加入清单

1、公正全面;仔细慎重。

晋 潘岳 《杨荆州诔》:“庶狱 明慎,刑辟端详。”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一折:“大纲来阴阳偏有准,择日要端详。”

2、端庄安详。

《北史·寇儁传》:“儁身长八尺,须鬓皓然,容止端详,音韵清朗。”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大人家举止端详,全没那半点儿轻狂。”

3、细看;打量。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端详可憎,好煞人也无乾浄。”《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五娘相会》》:“细端详,这是谁笔仗,觑着他教我心儿好感伤。”《红楼梦》第四一回:“一面说,一面细细端详了半日。”蔡东藩 《清史演义》第一回:“走近视之,虽是乡村 弱质,倒也体态端方。未知亦是天女否?仔细端详,就是汲流女子。”

4、始末;底细。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四折:“我这里 曲躬叉手问端详。” 明 汤显祖 《紫钗记·计哨讹传》:“你同俺去他家说个端详,定不慢你。”《 红楼梦》第二十回:“要知端详,且听下回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释义]

全文共 294 字

+ 加入清单

1. [be well]:身体状况好她今天不大舒服

2. [please;comfortable;gratifying]:身心感到轻松愉快窑洞冬暖夏凉,住着很舒服

3. [satisfy]:对某人某事很满意十二分的不舒服他。--《官场现形记》

【词意】舒服,译为身心安恬称意。生命的自然状态及心理上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的感觉。

【出处】出自《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你老人家既没 吃饭,此刻为什么不吃呢?不是身上不大舒服呀!”《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一回:“制军看见只代他弄了这么个功名,心中也不舒服。” 叶圣陶《一生》:“伊觉得这舒服的境地,转眼就成空虚的,非常舍不得。”东北方言为愚卓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城府释义

全文共 230 字

+ 加入清单

1、城府出自《宋史 傅尧俞传》, 比喻令人难以揣测的深远用心。城府原意是指一个城市或一家府院(过去地主和资本家的私家住宅占地面积都很大,比如 红楼梦中的贾府),说一个人有城府是形容人的胸怀很宽广,很有包容性,很能理解和体谅别人的感受。

2、城府: 城市及官署。“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

——《后汉书·庞公传》

比喻 待人处事的心机,令人难于揣测的深远用心。“性深阻若城府,而能宽绰以容纳”

——《晋书·愍帝纪论》

后称人胸怀坦白为“ 胸无城府”,相反则称“极具城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释义]

全文共 210 字

+ 加入清单

1. [ripe;mature;opportune]

2. 果实或谷物成长到可收获的程度一片成熟的稻子

3. 比喻事物达到一个完全成长的阶段,达到接近完善的程度成熟经验

【词意】成熟泛指达到完成生物某系统的代表性阶段的状态。例如个体的性成熟,生殖细胞 的成熟,种子的成熟等。植物的果实或水果成长到可收获的程度。《鹖冠子·道端》:“左法仁,则春生殖;前法忠,则夏功立;右法义,则秋成熟;后法圣,则冬闭藏。比喻事物发展到完善的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称谓释义

全文共 1187 字

+ 加入清单

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垂髫:髫,古时小孩下垂的头发,于是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

束发:束,捆,结?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

古代年岁的别称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耳顺):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各大成语故事的释义与用法介绍

全文共 1777 字

+ 加入清单

梦熟黄粱

【注音】mèng shú huáng liáng

成语故事】从前有一个穷困潦倒的书生卢生,在邯郸一个客店遇见道士吕翁。吕翁送他一个枕头,这时店主正开始做黄粱饭,卢生小睡一会,在梦中他中进士做宰相娶美妻,儿孙满堂,生活美满。梦醒后,主人的黄粱饭都还没做熟。

【出处】只见他一似宰予昼寝,孟轲隐几,梦熟黄粱,庄周梦蝶正颠狂,周公事业成何望! 明·无名氏《鸣凤记·林公避兵》

【解释】黄粱:粟米。比喻美好的愿望如同梦幻一样。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相近词】一枕黄粱、黄粱梦

纸上谈兵

【拼音】zhǐ shàng tán bīng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变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损兵40万。

【典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空谈

【相近词】坐而论道、华而不实、画饼充饥

【反义词】埋头苦干、脚踏实地

【成语造句】

◎ 虽然几家领军企业也曾不止一次坐论行业标准的制定,终是纸上谈兵。

◎ 离开土地农业而言乡村,实在是一句滑稽的话;离开乡村而言乡村教育,更完全是纸上谈兵。

◎ 比起一些有才又有经验的导演,虽各方面条件都好,却往往纸上谈兵,我是很钦佩祖慧的勇气的。

言必信,行必果

【拼音】yán bì xìn , xíng bì guǒ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在陈国闲居无事,与弟子讨论修身之事。孔子认为做“士”要做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三好,士分三类:“不辱君命,为国效力;孝悌兼备,乡邻模范;言信行果,千金一诺。”

【出处】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论语·子路》

【释义】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用法】作宾语、主语、分句;指言出必行

【近义词】言而有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相反词】背信弃义

【成语示列】我们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从来是言必信,行必果。

白头如新

【拼音】bái tóu rú xīn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邹阳受人诬陷被梁孝王关入死囚牢,他在狱中给梁孝王写信表明忠心。他列举了荆轲、卞和、李斯等事例,说“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双方不了解,即使交往一辈子,到老了还是像刚认识一样。梁孝王深受感动并释放了他。

【典故】语曰: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 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释义】白头:头发白了;新:新交。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人相识已久但不相知

【近义词】白头而新

【成语举例】而八年之间,语言不接,吉凶不相问吊,反有白头如新之嫌。 宋·陈亮《与应仲书》

饮马投钱

【拼音】yìn mǎ tóu qián

【成语故事】汉朝时期,为人十分清廉的安陵人项仲山,清廉得让人发笑。每次在渭河给马喂水时,都要投入3枚铜钱,表示不敢妄取占便宜。

【出处】唐·徐坚《初学记》安陵清者有项仲仙,饮马渭水,每投三钱。 卷六引《三辅决录》

【释义】比喻为人廉洁,不损公肥私。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不贪便宜

【示例】汉刘宽责民,蒲鞭示辱;项仲山洁己,饮马投钱。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

两贤相厄

【注音】liǎng xián xiāng è

【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期,汉王刘邦手下大将季布的母弟丁公是项羽手下的大将。丁公为项羽攻打处于困窘中的刘邦,把刘邦围困在彭城西,短兵相接。刘邦急了,就与季布找到丁公,希望不要两贤相厄。于是丁公带兵退去,刘邦才得以解围。

【出处】季布母弟丁公,为楚将。丁公为项羽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顾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于是丁公引兵而还,汉王遂解去。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解释】指两个有才能、德行的人互相为害。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举例】撒我虎皮,让君牛耳,谁道两贤相厄哉。

[各大成语故事的释义与用法介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改革创新的名言释义大全

全文共 197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生活中,要想获得成功,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少了继承,创新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样,便难以成功。以下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继承与创新的议论文素材积累,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师其意,不师其辞。——唐代文学家·韩愈·《答刘正夫书》

释义:效法前人的文意,不模仿他的文辞。

2、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徐悲鸿

释义:事物的发展在于每天不停的创新发展,艺术同样也是如此,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如果不创新则事物就要被淘汰。

3、创意造言,皆不相师。——唐代文学家·李翱·《答朱载言书》

释义:文意和词句都要创造,都不要沿袭前人。

4、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战国末期哲学家·韩非·《韩非子·五蠡》

释义:不向往远古的制度,不效法过去常用的方法。

5、惟变所出,万变不从。——南宋诗人·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序》

释义:唯有千变万化而不盲目苟同,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创新而不随从。

6、尊新必威,守旧必亡。——清末维新派领袖·唐才常·《各国种类考》

释义:只有崇尚新法才可以更加兴旺,一味守旧,就会走向灭亡。

7、推陈出新,饶有别致。——清代·戴延年·《秋灯丛话·忠勇祠联》

释义:在旧的基础上创造新的,很有别具一格的意味。

8、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唐代文学家·刘禹锡·《问大钧赋》

释义:以坚持追求作为本体,以每天创新作为途径。

9、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南宋诗人·戴复古·《沦诗十绝》

释义:应该让诗句从我的肺腑中发出,切忌跟在别人的脚后走。

10、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金末元初诗人·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释义:写诗应该自抒性情,纵横挥洒,如随人俯仰,陈陈相因,也太可怜了。

11、因而循之,与道神之,革而化之,与时宜之。故因而能革,天道乃得;革而能因。天道乃驯。——西汉学者·扬雄·《太玄·玄搞》

释义:事物发展达到一定限度,就会转向反面;如果没有达到那个限度,就不会发生转化,而在转化过程中,事物的变化又表现为因、革交替,事物的转化过程是在继承过程中有创新。

12、天下之治,有因有革,期于趋时适治罢了。——《宋史·卷三三四·徐禧传》

释义:治理天下的方法,有继续有变革,但都是为了能合乎时代需要,到达治理的目标。

13、革弊,须从源头理睬。——宋·朱熹《朱子语类辑略》

释义:变革弊病,要从源头开端。

14、治世不一道,便国不用法古。——先秦·《商君书·更法》

释义:管理国家不要拘泥于一种措施,要详细问题详细剖析。

1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释义:喻指往事物必定消亡,新事物一直成长。

16、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释义:人间各种事件不断地变化,古往今来构成了历史。

17、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先秦·《周易·乾·文言》

释义:每天谨严做事,发奋图强,和日月一起运行,永不结束。

18、事异则备变。——(先秦)《韩非子·五蠹》

释义:政事不一样了,本来的举动也要随之变化。

19、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认为法。——先秦·《吕氏春秋·卷一五·察今》

释义:废弃先王已制定好的轨制,学习先王如何去制订制度。

20、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先秦·《周易·系辞下》

释义:到了止境就要产生变化,变化了就能通达,灵通之后才会久长。指的是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发展到衰败的进程,只有追求变化才能持续发展。

21、老禾不早杀,余种秽良田。——宋·司马光·《陈纪》

释义:老的陈腐的事物不尽早去掉,它的影响就会波及到新的美好的事物。

22、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汉·《礼记·大学》

释义:如果一天内能更新自己,就应当日日更新,天天都不间断。

23、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先秦·《管子·正世》

释义:不崇敬古时,也不完整停滞在今天,一切根据时代变化而变,随风气变化而变。

24、法若有弊,不可不变。——《宋史·卷三五一·赵挺之列传》

释义:法规要是有了弊处,不可不变。

25、事过境迁,变法宜矣。——先秦·《吕氏年龄·察今》

释义:世道时间都变了,法也要相应改变才行得通。

26、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列传》

释义:天象的变化不必害怕,祖宗的规则不一定效法,人们的议论也不要担心。

2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先秦·《荀子·劝学》

释义:青色染料是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色彩却比蓝草更深。

28、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释义:要想看到更远的处所,必须站得更高。

29、变法以治,更礼以教百姓。——先秦·《商君书·更法》

释义:变法是为管理,变革礼节是为教化庶民。

30、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先秦·《庄子·天运》

释义:礼义法式都是依据时期的变更而不断变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有关春天谚语的释义

全文共 1870 字

+ 加入清单

【提要】本篇《春天谚语的解析_》由小编为需要春天作文素材的朋友精心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内容如下:

1、立春打雷,十处猪栏九处空。

释义:表示六畜不安。

2、正月展春流。

释义:立春以后,潮汐海流加大。

3、春曝死鬼,夏雾做大水。

释义:春天降雾会放晴,夏天降雾会雨涝成灾。

4、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日。

释义:上元日下雨,清明定放晴。

5、春分,日暝封分。

释义:春分日昼夜各为十二小时。

6、春分种芍药,到老不开花。

释义:芍药夏日开花,春分种太慢了。

7、春分有雨病人稀。

释义:春分日若下雨,则病人少。

8、谷雨补老母。

释义:谷雨日要为母亲进补。

9、谷雨鸟儿做母。

释义:形容鸟儿此时大量交配、繁殖。

10、正月展春流。

释义:立春以后,潮汐海流加大。

11、春到三分暖。

释义:一到春天气温就开始回升转暖。

12、春无三日晴,夏无三日雨。

释义:春夏的天气反复无常。

13、春寒雨若泉,冬寒雨四散。

释义:春天气温低则多雨,冬天气温低雨反而少。

14、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

释义:春天人们要早起准备播种,过了播种季节就无法有好收成。

15、一年四季春为首。

释义:做什么事春天是开始的时候,就是一年之际在于春。

16、清明风若从南起,定主田禾十有收。

释义:清明日若有南风吹,可卜有大丰收之年。

17、春分前好布田,春分后好种豆。

释义:这是台湾北部的农业现象,南部则比较早。

18、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

释义:初一如下雨,初二则会放晴,初三若下雨则会落到十五,难估计。

19、立春落雨至清明。

释义:立春日若下雨,直到清明前都会多雨。春喜晴不喜雨,尤忌打雷。

20、惊蛰闻雷米似泥。

释义:惊蛰日打雷,表示节气无误,风调雨顺,稻丰收,米价便宜。

21、立春赶春气。

释义:立春之后万象回春,稻田、池塘等水面开始蒸发,明示世人春天已降临。

22、早春晚播田。

释义:立春日如在上年十二月内谓之早春,若播种莫过早也不过迟,按季节行事。

23、二月二打雷,稻米较重捶。

释义:表示节气无误,风调雨顺,稻丰收,米价便宜。当天,如果春雷乍响,这一年收成很好。

24、三月初,寒死少年家。

释义:少年爱美,才春天便急急穿单衣,常被突如其来的寒冷冻坏。

25、立春三场雨,遍地都是米。

释义:意思是春雨很珍贵,对农业生产很有好处。

26、春雷响,万物长。

释义:春雷来到,春天就到了,万物复苏。

27、清明谷雨,冻死老鼠。

释义:在清明谷雨的节气,天气还是很冷的,这是北方寒潮南下的结果。

28、正月寒死猪,二月寒死牛,三月寒着播田夫。

释义:一二三月的天气都很冷。

29、春天南,夏天北,无水通磨墨。

释义:春天刮南风,夏天刮北风,可能大旱。

30、二月踏草青,二八三九乱穿衣。

释义:二三月冷暖不定,八九月时寒时热。

31、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释义:从立春开始便会经常下雨,不是阴天就是雨天,直到清明时节。

32、雨水连绵是丰年,农民不用力耕田。

释义:雨水多,田里都会蓄水。耕的都是水田,比旱田好耕种,不用费太大力气。

33、立春晴,雨水均。

释义:立春是晴天的话,那么来年的雨水会比较均衡。

34、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释义:晴天耕田不费力。如果立春下雨,很容易断断续续下到清明节。

35、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释义:这是冬去春来天气变暖的现象。但所说断雪断霜的日期,各地不同。大凡纬度愈北,断雪断霜的日期就愈迟。例如断霜的平均日期,南京在三月十八日,北京要到四月十三日。

36、反了春,冻断筋。

释义:反了春,是立春之后下雨的意思。立春在阳历二月初,这正是全年最冷的时候。冷天下雨,因为潮湿关系,所以觉得格外冷。

37、肥不过春雨,苦不过秋霜。

释义:这主要是对农民而言的,民间有俗语春雨贵如油,春天如果下场雨小苗就会长的非常好,秋天就会多收不少庄稼,秋霜也是类似的意思,不过正好相反罢了。

38、春东风,雨祖宗,夏东风,一场空。

释义:春天要是刮东风,那将是春雨绵绵;夏天要是刮东风,将雨水短缺,给农作物生长带来不利。

39、天寒,春不寒;春雨,春不雨。

释义:如果立春那一天天气寒冷,那么整个春季的气候就不会再冷下去;如果立春那一天下雨,那么春季的雨量就会少。

40、夏雨稻命,春雨麦病。

释义:这是讲雨水对农作物的作用:夏天的雨对稻子有如生命一样重要:春天的雨(下得多)容易使麦子致病(长不好,歉收)。

41、春时东风双流水,夏时东风旱死鬼。

释义:春天如果刮东风,将是阴雨天气,地上将雨水横流;夏天如果刮东风,将出现严重的旱情。

42、春东风,雨祖宗,夏东风,一场空。

释义:春天要是刮东风,那将是春雨绵绵;夏天

[有关春天谚语的释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引证释义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向下看。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俯视崝嵘,窐寥窈冥。”

宋 王安石 《化城阁》诗:“俯视 大江 奔,茫茫与天平。”

巴金 《秋》二四:“他们从栏杆上俯视下面,也看不见辉煌的灯光。”

頫视:1.犹俯视。低头看。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中坐垂景,頫视流星。”

清 钮琇 《觚賸·孟谋绝句》:“﹝ 康孟谋 《题庄襄王墓》诗:﹞ 庄襄 冢并白云齐,頫视 长安 万井低。”

引申为超群出众。

清 洪亮吉 《北江诗话》卷三:“以 韩文公 ( 韩愈 )之頫视一切,而必谆谆曰:‘凡为文辞,宜畧识字。’”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下·绿雪堂集》:“ 王笠舫 先生《绿雪堂集》,惊才绝艳,頫视一时。”

頫眡:犹俯视。

汉 张衡 《思玄赋》:“据 开阳 而頫眡兮,临旧乡之暗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下笔成章成语故事及释义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曹植,字子建,自幼聪明伶俐,喜欢诗、辞、歌、赋十几岁时就能诵读名篇数百,而且也非常会写文章。所以,很多人都称他是个“奇才”。”

曹操对自己儿子的才气也非常赏识,但又觉得很奇怪。有一次,曹操看了曹植的文章后,心里觉得曹植的文章确实写得不错,但也不免有些怀疑这文章是请入代写的。于是,曹操就把曹植叫到了跟前,认真地盘问道:“你的文章我看过了,写得不错,是不是请别人代你写的呀?”

曹植赶忙给父亲跪下,禀告道:“不是的,我能够言出为文,下笔成章,如果您不相信,可以当面考我,怎么能说我是请别人代写的呢?”曹操听了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说:“不是,那就好啊:”

不久,曹操在官城建造的铜雀台竣工了,就让几个儿子都上去看看,并叫他们每人都写出一篇辞赋来,试一试他们的文采。曹植拿起笔来就写,一会几工夫就写好了。这就充分证实了曹植自己说过的那句话:“言出为论,下笔成章。”

太祖尝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

释义

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形客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很快。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词语释义

全文共 237 字

+ 加入清单

普通、寻常而不突出,碌碌无为。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七:“人不能在此处分 唐 宋 ,而徒在浑含刻露处分 唐 宋 ,则不知《三百篇》中浑含固多,刻露者亦复不少。此作伪 唐 诗者之所以陷入平庸也。”何其芳《梦中道路》:“我曾在一日夜间以百余行写出一个流利的平庸的故事。”

清周亮工《倪母朱太夫人七十序》:“平庸之子,无英华可以自见,无名誉可以震俗。”

语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六单元《新来的王老师》:“物种起源的作者达尔文在自传里透露:‘所有的老师都认为我资质平庸,与聪明不沾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