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电影开国大典的观后感(合集20篇)

《花木兰》是一部精彩的动画影片,适合儿童观看,也适合童心未泯的“老儿童”观看。下面要分享给你的是关于电影开国大典的观后感,仅供参考。下面就是开学吧给大家收集的关于电影开国大典的观后感优秀作文,欢迎阅读,希望你们喜欢。

浏览

7234

作文

1000

电影幸福额度观后感

全文共 1093 字

+ 加入清单

今晚在百忙之中,抽出了2个小时的时间。把《幸福额度》给看完了,有的情节看的人心寒,有的情节却看的人感动。

人降低一点自己的欲望,就会获得很多幸福权衡利弊,其实也只能是权宜之计。

用十年的时间各自爱上一个错的人和一个对的人,然后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就是电影《幸福额度》里那对姐妹花的爱情故事。    《后续》    或许!有些人的倔强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哪怕是在他们的童年时代,如同片中李晓红与莫晓青这对双胞胎一样,梦想不同、性格不同,人生方向不同,于是就出现了影片中两个形成鲜明对比的人物。

很不明白,从小就受父母离异的影响,变得不再相信爱情的“李晓红”,怎么就用十年的时间去爱一个有家室且不肯给她承诺的男人呢?难道这仅仅是为了剧情的需要?    编剧,麻烦你!请为你这个烂透了的剧本给个说法……    我不是一个挑剔的观众,作为一部爱情片来说,这样的剧情确实也比较符合那种童话般的爱情故事。反而有增加了观众对金钱的欲望。最起码,林志玲就是一个看点。建议那些在爱情中摇摆的女孩子们可以看看这部片子,虽然有点华丽的不真实但还是有大智慧的。人穷始终不会穷一辈子,只要我们后天去努力去奋斗!

我们可以看的出来影片想展示的是一种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的精神。我是生活在农村的一个粗人,在我的现实生活中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这样的过程刻骨铭心,但是;选用的情节不是很好。我觉得吧!我身边的那些兄弟们的爱情故事,如果拍成电影也不差于他们的爱情故事。虽然!沈涛作为一个标准的穷二代,我从内心上希望天下的爱情都能够象影片的结局那样,但我知道女性的择偶观不会因此而改变,假如重现一下影片中的情景,让所有的女性都去做一次同样的选择,你们说现实版的“莫晓菁”会作出一种什么样的选择呢?我想答案不言而喻。    房子还是很重要的,一度就因为房子的问题,差点让“莫晓菁”和“姜成”这对鸳鸯的爱情夭折。尽管影片中展示出的爱情高于金钱,但房子的问题确实不容忽视,还是让自己努力的成为一个有房子的经济适用男吧!    我相信大家都有一份美好的回忆和一份刻苦铭心的爱情!我们把那份美好的回忆放到心底,也许她就不是你的菜。永远保存那份刻苦铭心的爱情,一份爱情来之不易我们必须的倍加珍惜。

总而言之,拜金无罪,真爱无价,幸福向来都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最后,祝愿:

身边的亲人:健康、快乐、幸福、家庭美满、合家欢乐

身边的已婚兄弟:事业有成、家庭美满、 相濡以沫、不离不弃

身边的未婚兄弟:事业有成、健康、幸福能早日找到自己的另一半。最重要的是,永远不要在过光混节了。呵呵!

身边的同事:事业有成、步步高升、健康、幸福、未婚的早日找到自己的另一半。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电影《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500字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我生于济南市济钢新村,我的家乡到处都很美丽,其实我的家乡以前并不美!短短几年我的家乡的变化是那么的大!

济钢以前像个小山村,一座座矮矮的平房,原先家乡的地一下雨就会变得泥泞不堪。晴天是尘土飞扬,道路崎岖不平,两侧树木枯黄。到处是垃圾;到处是荒草;到处是荒地。

校园有小又破,教室又黑又暗,校园里除了教师什么都没有!哪里都没有一根花草。校园后面就是一片荒地。鲍山上光秃秃的,连树都没有。

经过人们的辛勤劳动把家乡创造成了一个高楼耸立,碧树连天,鲜花盛开的美丽的地方。

如今我的家乡高楼耸立,以往的平房变成了高楼,家乡到处鲜花盛开;到处高楼大厦;到处长满绿树,家乡便成立一个名副其实的绿色花园!

校园变成有着运动器材,有着高楼,有着操场,有着花草树木的地方!

鲍山上到处可见亭台楼阁,还有人工湖,动物园早晨还有许多人一边哼着小曲一边爬山!

中心广场上有着音乐喷泉,傍晚当人们休闲、娱乐时能够一边听音乐,一边看喷泉!广场上还有大屏幕,人们出来玩耍时,就能够一边玩一边看新闻!广场里面有座高楼,上面闪烁着四个大字广场快餐当人们不像做饭时,就能够来者凑和一顿。家乡的变化给人们带来了多少方便啊!

我要做一个有用的人才,把家乡创造的更加完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湄公河行动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033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了《湄公河行动》,最令我惊讶和震撼的是方新武的死,我一点都没有心理准备。因为我是带着中国思维去看的。按照中国思维,主角一般要么垂死前被救了,要么受点伤,反正不会死。我一直以为方新武选择与敌人同归于尽是因为他不想活了(因为方新武杀了拿突,已经为女友报了仇),但是看完之后,我才发现我大错特错。方新武绝对是想要活着的。第一,他说过一句话,(忘记具体的词了,我简单粗暴地总结了一下)大概是这个意思:毒贩杀了一个,还是会有一个的。第二,他跟高刚说过,女友死了之后,他才确定了自己真正想做什么——杀毒贩。根据这两点,我认为他的死,绝对不是因为没有复仇的信念支撑他了,而是被迫死的。

根据当时的情节,方新武必须死。回想一下,当时高刚带着糯卡在半空中悬挂着,还又中了坏人宋哥几,自身难保,无法再下来救方新武。同时,方新武也中了一,宋哥又有援助。以方新武身中多又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又怎么可能单匹马作战,所以他只能选择在宋哥的支援还没靠近他们之前,与宋哥同归于尽。最厉害的是方新武看到直升机上的人中后高刚和糯卡在空中摇摇欲坠和高刚在半空中中后的神情,他看到之后转个身就往敌方撞船。他看到那个场景之后,心中肯定是明白了,自己再不出手,这个任务就失败了。明明眼看着要成功了,却在最后一刻被敌方阻止。所以,他必须死啊。

在整部影片中,最令我动容的是结局,最令我唏嘘的是感情。影片中出现了,爱情(这个情节促使了方新武坚决剿灭毒贩的信念,促使他到金三角),超越了血缘、生死的战友情、亲情……然而我认为最重要的亲情。影片中出现了两次高刚女儿的视频,结尾了还出现了他女儿真人,这个女孩很重要吗?出现这么多次?是的,她非常重要。回想一下,是不是她的视频一出现,后面就会出现男孩出击的场景。一次是男孩击杀彭冰的哥哥,高刚杀死了男孩;一次是两个男孩与我方同归于尽。这其实是一种暗示。战队里的人对小孩没有戒心,然而就是这种怜悯心被敌方利用,造成我方大量的死亡。同时也可以看出毒品,对无辜的孩子的伤害有多大。为什么要设定是高刚杀了男孩呢?彭冰哥哥不杀,彭冰也不杀,偏偏让身为人父的高刚来杀?这不残忍吗?高刚在看女儿视频的宠溺神情我们又不是看不到?让高刚击杀男孩,这该让他多纠结?可是,被迫的。战队里的人从来都不想伤害无辜的人,但每一次行动都有无辜的人死伤。

最后,对于结局,我想再说一下。为什么只出现了大家祭奠哮天的场景呢?为什么不祭奠人呢?我的答案是这样的,一只忠诚的狗为国捐躯都这么被人祭奠,更何况是人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电影万物理论观后感

全文共 2875 字

+ 加入清单

我对真实的霍金、他的学术和生活都不了解,所以这篇万物理论观后感只针对电影里所呈现的霍金和他的生活。

影片的花絮中有对Eddie的采访,他说自己以前从来不知道霍金年轻时是很健康、很强壮的。影片里,青年霍金骑车、划艇,意气风发,像所有真正的物理学家一样,有孩子般纯真而自信的笑容:那是对科学的执着,对自己天赋的信心,对未来的憧憬,和对投身研究宇宙万物奥秘的虔诚。

剑桥真美啊!礼堂里,“Science”,“arts”的邂逅,各怀骄傲矜持,还有心照不宣的默契,让人想起费曼自传《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中费曼与阿莲的相遇。科学与文学本就是理性与感性的两级,学科学的男生与学文学的女生邂逅相恋便也带些天定的浪漫。之后,小酒馆中直接又笨拙的追求,舞会上的星光灿烂,康河边充满柔情的旋转,他们像一对普通恋人一样约会、接吻与热恋。

Eddie对没生病前霍金的精气神的把握是极好的。除却外形的相像,他只需一个斜睨的眼神、动一动嘴角,或是眼珠狡黠地一转,就能演绎出年轻霍金的自信、自负、纯真和专注。那是物理学家独有的纯粹而动人的气质。他站在那里,脑袋一偏,嘴角一扬,就是一幅又学院又不驯的模样。

当疾病的征兆开始愈来愈多地显现,当霍金终于重重地摔倒在地,他的世界里,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到他坐在浴缸里,看着自己慢慢僵硬的手;看到他故作镇定地笑着对不知情的室友说:“我得病了,医生说我还有两年寿命”,看着他决绝地推开来看望的简,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学生休息室里看电视,此时,无需刻意渲染,你也能感受到他刻骨的孤独和难过。看到他僵硬又颤抖地提着球杆草坪上打球,赌气一般咬着牙把一个个球努力推进小门里面,旁边的简咬着嘴唇发抖,我终于忍不住在影院黑暗的角落默默流泪。很难想象霍金面临的是怎样一种痛苦与绝望:慢慢失所有的活动能力,头脑却异常清醒。苦难可以预见,自己却别无选择。后来他们结了婚,孩子接连出生,霍金丧失了越来越多的行为能力,生活中有更多尴尬和不堪。通过博士论文答辩的那天,他和简宴请朋友们来家里聚餐,本该是值得庆祝的开心一天,他却发现自己的手已经不听使唤,以后再无法做到自己喂自己吃饭了。朋友们说说笑笑,屋里的灯光温暖明亮,霍金强颜欢笑,礼貌地离开餐厅。他试着爬上楼,却卡在楼梯上不能动弹,孩子在顶楼透过隔离网看他,霍金哭了。泪水从脸上无声地划过,他的面部肌肉抽动,眼神里都是委屈、无奈和辛酸,这个片刻Eddie诠释得太到位了,我坐在黑暗的角落里,也只觉得一阵阵心疼。

还有一幕,霍金坐在桌前,背驼得像虾米,低头艰难地从杯中喝水,那场面,很像一只低头饮水的骆驼。而长桌对面,简坐得笔直,端庄,优雅,坚韧。这残酷的对比看得人心中刺痛。后来简遇到Johnson,霍金一定也感觉到了那种危险的暧昧,可是他什么都不能要求,因为Johnson所能带给孩子和简的欢乐,他都做不到。看着自己的妻子与另一个男人带着孩子和自己一起其乐融融地玩耍,这对心高气傲的霍金来说,也一定很难接受吧。可是他表现出的只是平静与克制。霍金也曾玉树临风,也曾风度翩翩,如果没有生病,他会继续着自己的骄傲,毫无拘束地挥洒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也会坐姿笔挺,和简在一起,如同一对金童玉女;他也许会成为一个合格甚至优秀的丈夫和父亲,为妻子分担家务,带孩子奔跑划船……如果不是因为生病,他本可以拥有一个其乐融融的家庭,一段完美的人生。

我不知道现实生活中的霍金是什么样的,但影片里的霍金是一个绅士。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他的自由(至少是身体上的自由)与尊严,可是因着他的善良、体面与教养,他最大程度地保持了自己的尊严。当简身心交瘁、情绪崩坏时,霍金转过头对孩子说:“Your mother is very angry with me.”眼神像做错了事的小孩。看到这里,我很心疼这对夫妻。简的苦非一般人所能承受,但霍金其实也很有理由感到委屈,疾病带给他的改变,他自己也无能为力。在这样压抑的时刻,他也可以选择愤怒,可他却选择了抱歉。自始至终,在影片里,他都没有抱怨过。他只是默默地承受,默默地努力适应因为疾病的进展而带来的身体上的改变。生病后他最大的一次情绪爆发,大概是做了喉管手术后再也说不出话来的时候,简拿来拼字板教他时,他的倔强与伤心伴着泪水喷涌出来。每次看到他哭泣,我都跟着心碎,那不是一个弱者面对病痛的呻吟,而是一个战士面对命运悲壮的泪水。

即便后来,他们生活里又各自有了别人,不再那么相爱了,他们也都没有刻意伤害彼此。其实他们本不是一对普通的夫妻,他们的结合也一开始就不被人看好,就像霍金的父亲说的:“This is not a battle. This is a defeat.”霍金对简在起初是爱情,到后来,因为生活起居的依赖,也许慢慢转化为孩子对母亲般的依恋;而简对霍金也从热恋升华为沉重的责任。即使是多年平凡的生活也足以磨蚀最深挚的爱情,何况是多年非同常人的艰难生活。当简的身心需要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被满足,当简在最无助的时候无法感应到来自霍金的帮助与支持(即使他并非无意,而是有心无力),当简甚至都无法与霍金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当霍金不得不把自己最尴尬最脆弱的一面暴露在爱人面前,当霍金不得不在生活里大大小小的事中一次次被伤及尊严,当霍金不得不接受简的外遇,却又无从责备,也许这段感情就注定会走到尽头。

后来看到霍金搬出他和简一起生活的住所,心里还是有点难受。可是当简流着泪说出:“I have loved you. I have done the best I can”,我便释然了。我猜,在说出和听到这句话的一瞬间,他们大概也都释然了吧。不是没有爱过,只是再伟大的爱,都被命运的车轮碾碎,消逝在琐碎、尴尬、乃至不堪的小事中。如果不是生病,他何尝不是个万人仰慕的翩翩少年,尽到一个丈夫的义务,成为妻子儿女的骄傲和保护伞。他们不是输给了彼此,也不是输给了自己,只是输给命运。而当他们被女王授勋归来,坐在自家庭院里,看着眼前三个孩子笑闹着跑过的时候,霍金说:“Look at the things we produced”,语气里仍然饱含幸福,这是与命运的和解,与相濡以沫的爱人的和解。

命运待他如此残酷,可是他却依旧善良温柔如初。

不爱了又有什么要紧,爱上别人又有什么关系,谁说爱一定要完美。就算眼前柔情蜜意不再,过的美好并没有消逝,他们人性中的美好都没有消散。经过这一切,他们彼此成就,也彼此成全,很难讲,他们有没有真正分开,因为过几十年的生活里,他们都把自己刻进了对方的生命,就算分开了,他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乃至思维方式,都带着对方的烙印。如果能各自怀着对对方美好的回忆与感激,开始一段新的旅途,又何尝不是美好的结局,说不定,更胜过继续在生活的一地鸡毛里撕扯和彼此伤害。

最后分开的时候,霍金问简:“How many years?”简说:“The doctor said you had two, but now we had so many…”。

我想,这一刻,面对死亡,他们都是胜利者。这是爱的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伟大的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立下的宏伟志向,是他一生的奋斗目标,这句豪言壮语激励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我们正处于少年时期,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将来要担负起建设祖国、实现中国梦的重担。在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今天,我们在第一个百年中成长,更将是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奋斗者,常言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我要给自己立下志向,定下更高的目标。

首先要认真学习好各门功课,针对自身的实际需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平时注重学习方法,努力提高学习效率,争取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空余时间,认真阅读大量的课外书,学习通读《我们爱科学》、《中国的发展历史》、《上下五千年》等相关书籍,多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认真摘抄书中的好词好句,写好读书笔记,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其次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采取科学的健身方法,把握适当的运动强度使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还要拥有健康的心态,勇敢面对学习中,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不要抱怨,不要灰心丧气,要有“世上无难事,只要敢攀登。”的雄心壮志。

现在我们的祖国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更加繁荣富强,历史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但是我们不能停在祖国今朝成就之上,要奋发向上,努力学习,让华夏灿烂的历史再铸新的辉煌。从现在起,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第二个百年中做建设中国梦的主力军。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将自己整个生命奉献给了祖国,“少年强则国强”的少年们也必将燃烧自己的全部来照亮整个华夏大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电影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

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又到了新学期,我又看了《开学第一课》,这次的主题是“先辈的旗帜”。

开始了,经过音乐伴奏后,主持人缓缓走来,讲了“三棵杨树”的故事:当红军来到四川的若尔盖大草原,有一个八岁的小孩冲老家出发时带了一根柳枝在路上,后来他生了重病只好留在那里,他把柳枝插在草原上,八十年后,六条已经变成柳树了,而他也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

讲完以后,请出了三位老红军,我不禁对他们肃然起敬,这三位都是经历过长征的战士,是英雄!

后来,一位老将军的女儿讲到红军尝毒草牺牲了十一人时,我顿时心头一紧,又牺牲了十一条生命啊!想想我们现在衣食无忧的生活,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他们值得我们尊敬。

当一位将军的子女说红军一天只吃一颗红豆时,我震惊了,一天居然只吃一颗黄豆,现在的人哪受得起这种罪,甚至还有人浪费食物。红军很伟大,正因为他们当年努力拼搏,才有了现在的新中国,才有了如今的幸福生活。

无数先烈的英雄事迹,告诉我们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在建设现代祖国的征途中,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面临多大困难,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向着理想信念不断前进,胜利必将属于我们!让我们高举先辈的旗帜!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电影观后感大全摘抄

全文共 38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看了一部新出版的影片,它的名字叫做“怪兽大学”。

电影说的是一个小怪兽,他名字叫麦克,他有一只大大的眼睛,头上长了两个小犄角,所以人人都叫他大眼怪。由于他长得特别可爱,看起来一点都不像一个怪兽。所以他没把我们吓着。有一天,他们幼儿园老师带他们去参观怪兽公司,那个时候正好有一个章鱼怪打开了一扇门,那扇门是通往人类世界的。麦克也跟着跑进去了,麦克看过这一切才知道怪兽主要要学惊吓学。

麦克上大学的时候,校长就想让他退学,麦克听了天天在家看书,暗暗的下决心。他还有个朋友叫长毛。经过它的努力,麦克和他的团队得到了惊吓冠军,由于长毛破坏了游戏规则,他们还是被校长开除了。但是他们得到了一份梦想中的工作,那就是进入怪兽公司,从开始的传达室到最后终于进入怪兽工厂,他们进步非常快!

从这部影片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只要有梦想,肯努力,并且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有梦想实现的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阿甘正传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608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是存在,而且是独一无二的。不久,他参加了越战。在越南战场上,阿甘的部队中了埋伏,一声撤退令下,阿甘记起珍妮的嘱咐:"打不过,就跑。"阿甘于是转头就跑。他成了唯一幸免的人。看到这里,观众大概都会发笑。阿甘如果不是跑得快,就不可能后来返回去救出负伤的战友;阿甘如果不回去拯救战友,那么阿甘也就不是阿甘了。

阿甘因战功显赫而受到总统接见。这是导演为我们准备的一幕喜剧,但我们却不会为此而觉得夸张,可笑。有的人常感觉生活负担过重,面前困难重重,因此整天垂头丧气,郁郁不欢。阿甘的信念这样的单纯,目标这样的清晰,即便先天不足,前有穷山恶水,他也以平常心视之,并最终一一跨过,这并不是说愚人之福,保持这种态度和意志的人,信念能减轻他许多关于生命的重负,而使他达到生命之巅。

阿甘一生中只有一种爱支撑人生,那就是母爱;阿甘一生只爱一个女孩珍妮,除此他永远心如止水;他可以为了纪念死去的战友布巴,而干起自己并不熟悉的捕虾业(仅仅是由于布巴的一句话)。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阿甘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在指引着他,他也只为此而踏实地,不懈地,坚定地奋斗,直到目标的完成,新的目标的出现。没有单纯的抉择就不会没有心灵的杂念;而没有心灵杂念的人,大概才能够在人生中举重苦轻。

阿甘的一生中出现了许多奇迹,但这些奇迹没有、也绝不会引导你去羡慕他,你只会欣赏和阿甘一起的那些岁月、生命和历史,体味个中的苦甜,以期"跨越缺陷,完美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全文共 1478 字

+ 加入清单

常常听身边的同事在抱怨这个孩子没法教了,我对他的一片心意他怎么就不理解呢?观赏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之后,让我深深的感悟到"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是对身边的报怨者恰如其分的诠释。

影片小主人公伊夏——一位行为特别却充满奇思妙想的八岁小男孩,在他的眼中,万事万物似乎都存在着灵动与闪烁的光芒。可在老师们的眼中,他却是一个带来无穷无尽麻烦与困扰的"问题儿童".在家里,有着一对充满着无限期待与渴望的父母和一位出类拔萃的哥哥,而对于存在着的一切问题的"The、last、straw"(爆发的极限)未到来之前,亦或是小伊夏未曾遇到生命中的那个"影响一生的人"之前,于望子成龙的小伊夏父母来说,又怎能接受"儿子是智障儿"的所谓的"事实"呢?我想天下所有的父母都不愿意接受孩子的残疾。对于小伊夏父母来说,转学至离家甚远的寄宿学校实属无奈之举,然而,正如这现实一般,每个故事都有一个转折点,而被送往寄宿学校的小伊夏似乎"成就"了这个转折点——遇到了年轻的美术老师尼克,一位同样特别且心中藏着相似故事的老师。

从尼克老师的身上,我似乎看到了真正的教育工作者和"真教育".

影片《地球上的星星》中尼克老师针对小伊夏所采取的一系列教育行为值得我反思的几点是:

1、每个孩子都是特别且相异的,认识到每个孩子发展的独特个性;

每个孩子是不同且独特的。我时常在想,人的出生与发展却是怎样的一种"神奇景象":它赋予了我们每一个人不同的天分,所谓的"天赋决定论"仅仅是那些遗传带给我们的与生俱来的改变,却不能影响我们今后个人的发展,更不能影响未来的我们究竟是"怎样的我们".

教育发展的真实目的(亦或是"真教育")在于让每一个孩子能在"自由的心灵"上成长。尼克老师认识到小伊夏的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问题,并适时地予以矫正和恢复,使得小伊夏最终得以重回"正常孩子"的群体之中。从尼克老师与小伊夏有关教育行为的互动中,我看到了所谓的"真教育"——"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2、教育不应该以扼杀孩子天性作为代价来换取所谓的"教育成就"长期的应试教育环境以及精英选拔的制度使得"考学"(或"读书")成为了孩子进入社会并在社会中良好生存的"通行证".社会大环境给予具有良好学历的人以美好生活和愿景的可能性,除此之外,似乎都成就了社会被排斥和被边缘的群体。因而,家长为了孩子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而采取的教育行为,似乎是无可厚非的。然而,事实上这样的行为取向虽成就了"小鱼"却失去了"大鱼":前者是功利视角下的一份稳定的工作,后者却是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自我实现。

3、教育过程中家长所扮演的举足轻重的重要角色决定了其应更多地关注孩子心理层面真正的需求,亦或是关注孩子成长中细节,释放孩子的天性。

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是爸爸妈妈以及老师甚至是社会大环境精心栽培的花朵。而如今,在我们被充满竞争与功利的现实世界所疲惫时,常常听家长对孩子说:"我什么都不用你干,你还学不好,你到底想干什么?"能不能别用怀疑亦或是批判的眼神来看待他们?能不能别用责备的口吻来怒骂他们?能不能别用刚愎自用的气焰来打压他们?殊不知,他们是我们的希望——未来我们能留下的唯一的希望。给了他们沉重的使命和任务,就无须再增加他们成长的包袱,须知,轻装简行。

孩子是上帝赐予我们的礼物,看着他们从出生时皱巴巴小巧可爱的样子,到一点一滴茁壮成长的身影,无不充满对未来的希冀。教育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耐心和关心的,良好的结果是需要良好的方法来辅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爱国电影观后感1500字

全文共 3807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个学期的形势教育课上我欣赏了《复兴之路》,它带给了我强烈的震撼。短短六集,却道尽中国复兴的曲折和辉煌,意味深长,引人深思。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进入近现代史,开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部中国近代史是旧中国屡受列强欺压的屈辱史和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为救中国而奔走呼吁的奋斗史;一部中国现代史,是建国后建设新中国的曲折史和中国[***被屏蔽词语]历尽艰辛地探讨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史。

一百六十余年的中国近现代史,让人见证了中国由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发展成为工业现代化的新中国,复兴的艰难曲折难以想象。从鸦片战争开始,先后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等一系列失败,让中国掉进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但历经沧桑的中华民族没有屈服,爱国之士为救中国而到处奔走,寻找救国方案,但却遭遇一次又一次次的失败:先是太平天国运动,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士大夫发起的洋务运动,并没有摆脱封建主义的束缚,也没能逃脱同样的命运;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的戊戌变法,受到封建顽固派的镇压也陷入失败的泥潭;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赶跑了满清皇帝,却被袁世凯窃夺了胜利果实,中国的复兴任务并没有完成。直到中国[***被屏蔽词语]的诞生,中国的革命为之焕然一新,中国从此进入一个革命的新时代。中国[***被屏蔽词语]没有辜负中国人民的期望,经过全民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中国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

新中国的发展并不没有一帆风顺,而是历经曲折。建国初期,在第一代领导人[***被屏蔽词语]的领导下,中国的农业,工业和政治民主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同时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但好景不长,随后中国陷入了反右派扩大化的错误之中,加上三年的自然灾害,经济遭受了重创,苏联的背信弃义又让中国雪上加霜,后来错误虽然得到局部纠正,但不久又被文化大革命破坏了,从此陷入十年动乱的泥潭之中。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让刚从十年动乱走出的人看到中国发展的希望,在邓小平的带领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此,中国的现代化取得了更加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的近现代史只是中国历史的一小部分,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虽历经岁月的沧桑,但依然屹立于世界而不倒,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浩然正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在面对艰难困苦,满目疮痍的神州大地,中华民族表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无数的英雄烈士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这份爱国热情值得敬佩。时至今日,他们依然是我们的学习榜样。中华民族在遇到濒临灭亡的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时期,民族的团结一致最终战胜了一百多年来屡次欺压中国的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首次对帝国主义的战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民族的团结一致。六十年后的今天,汶川地震引起的大灾难,又一次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的民族的团结,为此,我们值得自豪。

作为新世纪的公民,关注历史,了解历史和思考历史,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必需做到的。《复兴之路》是一个历史教育片,我们要从中吸取营养,滋润我们的爱国情操,同时要有民族忧虑之心。看到中国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们要深思,反省,思考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同时吸取旧中国的教训;看到新中国的崛起和经济建设的辉煌,我们要为之自豪;看到仁人志士的不屈奋斗,我们更应珍惜他们的奋斗果实,珍惜我们的国家,珍惜我们的学习条件,以后为中国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今年是2008年,奥运将在中国的首都北京举行,我作为正在复兴的新中国的学子,我为祖国复兴的成就而自豪。

看过这部电影,我的心情很复杂,不知是何滋味。思寻半晌,也没想出太合适的语句能表达我现在波澜起伏的心情。只能如题所示套用了元好问先生的这句好词。元好问先生原词中的“情”是指的爱情,爱情为何物,这确实是一个天问,无人说得清,无人讲得明。我这里篡改后的“情”跟爱情毫无瓜葛,就是单单指的我看完这部影片后的心情,如是而已。一个词——“无语凝噎”。

先谈谈我是怎么“凝噎”的吧。这部电影是以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为背景,不谈细节,不谈表演,如此即可让人凝噎。因为汶川的痛还不那么久,不那么远,留在我们心口的伤还没有完全真正的愈合。所以,即使是看当时的新闻联播,我们依旧会眼角湿润,因此,我“凝噎”完全在情理之中,跟这部电影没多大关系。

下面更主要的还是讲讲我是怎么会“无语”的吧。

无语有三。

其一:对影片主题无语。这部八一厂荣誉出品的红头文件大部头作品在电影一开始就表明了其立场:

“公元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震撼世界的特大地震。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军民发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凯歌。本片以我军一个摩托化步兵旅积极投入抗震救灾的故事为主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场气壮山河的伟大斗争。”

这部电影歌颂的对象是我们英勇神武、无所不能的人民解放军。男主角是摩托化步兵旅(简称“摩步旅”)旅长,他的扮演者是侯勇。因电影《冲出亚马逊》中的中国特种兵形象而一举成名的他在这部电影中继续为国为民英勇向前。电影中,汶川地震后的现状就是人民群众一盘散沙、惊慌无助,连女县委书记在这一刻也是尽显女性的无助感,不知所措,只懂喊口号和给予他人心理安慰。等到英雄的人民解放军挂着“铁军来了”的条幅到达震区后,人民群众那望断秋水的眼睛里盈满的泪水终于止不住的流下来了。所以,准确的看这部作品与其说是一部电影,不如说是一台颂歌晚会,一台舞台剧。所以,当影片结尾处响起谭晶那主旋律的嗓音唱着“祖国繁荣富强”诸如此类的时候,我一点儿都不意外。具体到影片故事情节上,真是无处不煽情,无处不歌颂。我一入神,以为自己回到了毛主席时代。直白的情节配上高亢激昂的音乐,让人凝噎其实不难。

其二:对影片特技无语。片中汶川大地震的过程是由特技效果为我们重新再现的。看过之后,再对比《2012》中的灾难特效,似乎这只是过家家。即使跟好莱坞在六十年代拍摄的《大地震》(《Earthquake》)中的场面相比,也有很多不足。那些地壳起伏和爆炸的场面看起来是多么的山寨,看起来是多么的应付。所以说,总是讨论我们的技术落后好莱坞多少多少年是几乎没什么意义的,因为我们根本没什么技术。

其三:对影片的台词无语。影片中的台词几乎都是赤裸裸的赞美,丝毫不铺垫,丝毫不含蓄。在这些模式化的台词和情节下,演员们何谈演技,更多的只是像完成一项政治任务。所以,在这部电影“宏大”的主题下,即使李幼斌、侯勇、巫刚倾数加盟也无力掀得起丝毫波澜。

因为以上诸多令人无语的因素,所以对这部电影在许多细节上的严重缺漏也就没必要较真儿了。总的来说,这部大部头作品如果单从电影的角度来看,是纯正的烂片。但在中国特色体制下,它就这样的应运而生了。

另外,关于灾难片的拍摄时机,尤其是改编自真实灾难事件的灾难片的拍摄时机,这是一个值得好好思考的问题。9·11事件后,美国人数年之后才拍摄了反映他们营救死者故事的《世贸大厦》和反映另一架改道飞机上发生事情的《93航班》。灾难刚平息不久,人们总是不希望那么快的回忆起曾经惨痛的记忆。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人总是喜欢拍摄臆想出来的灾难而不是由真实事件改编出的灾难,臆想出的就是拍的再真实观众也没有很深的切肤之痛,而更多的是享受其中的感官刺激,观众看过之后最多在心底留下思考而很少留下新的伤痛。而之于《惊天动地》,它看上去更像是迫不及待的表彰,根本不顾及群众的心理接受能力。所以在红头文件支持下上映超过80天之久的《惊天动地》,最终票房才仅仅532万,应该收不回成本。除却政府机关单位包场,“被观看”的人之外,真正自愿掏钱观看该影片的应该没有几个。它不是特例,主旋律电影一直就没曾有过高票房,这是不争的事实。虽然这些主旋律电影没有票房压力,但如果放任如此一直这么下去,恐怕观众最后能给予的回应也只有抵制了,就像《孔子》的命运一样。

中国电影特别是灾难片什么时候成了这个样子还是它历来如此呢?当然这部电影成为目前的样子跟八一厂的立场有关,不能代表普遍现象。但其实这种高大全的赞美传统确实是由来已久。大家都知道最好的灾难片导演是罗兰·艾默里奇,虽然他最新执导的《2012》硬件特效上很过关,软件情节上很傻很天真,但他之前的作品《后天》很完美。美国人崇尚个人英雄主义,所以有那么多的“侠”们总是能够拯救世界。中国人不同,虽然中国也有侠,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中国人更喜欢的是国家荣誉主义,但经常被政治化为共产无敌主义。这是我们跟美国人最大的不同,因此由八一厂之类的这种政治性浓烈的单位拍摄出的作品定然会充斥着不吝词语的赞美。因此中国灾难片的出路在于个人导演的突破。比如冯小宁导演07年拍摄的《超强台风》,这部电影也歌颂了党和政府,但含蓄内敛的多,故而真实可信的多。同样的道理,因而冯小刚导演即将问世的《唐山大地震》很值得大家期待。这种从“私企”而不是“国企”的角度拍出来的主旋律才是灾难片包括一切主旋律式作品的努力方向。其实香港电影人已经在他们的主旋律上给我们做出了好的榜样,比如《叶问》、《十月围城》等。

“为什么我对她如此苛求,只因我对她爱得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疯狂外星人电影的观后感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这部片子应该叫《疯狂的地球人》,自始至终只见到地球上各色人等出于不同目的而疯狂而没见到外星人有多疯狂,就算有也是刺激后的正常反应。如果不是宣称改编自《乡村教师》我会给他更高的分。抛开这种让人不舒服的改编言论,这其实是一部不错的合家欢类电影

故事情节亦庄亦谐,特效、镜头也随着情节不同而相得益彰。并没有因为喜剧片就对特效敷衍凑合,外星飞船坠落地球时紧张刺激、气势磅礴;外星人造型逼真、表情丰富动作自然,一切都像极了科幻大片的特效元素。因为世界之窗的缘故,那个谁都知道影射的国家的特工忙碌奔波于天南地北、五湖四海所引发的搞笑桥段也叫人捧腹。最后一顿酒搞定星际外交的设也能让人接爱。

可以说就一部喜剧来说影片很出色,除了拉基因球那个让人恶心的设定。我觉得出于种.种可以理解的原因,你讽刺、挖苦、蔑视甚至仇恨那个谁都知道的国家都可以,但让对方特工吃沾人屎的基因球就太恶俗了,格调就太低了点儿,要知道你宁浩拍的不是抗日神剧,你口口声声说改编自《乡村教师》。

最后建议删掉片头改编自什么那句话,也别在宣发材料中提,就把它完完全全当一部普通喜剧片算了。《乡村教师》在我的想象中应该是《第三类接触》这样风格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电影观后感:《风雨哈佛路》

全文共 1273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有很多思考,突然觉得世界的广阔,过去的大学两年生活是虚度的两年,没有认识,没有思考,是活着,没有生活……什么是生活?人在迷茫时,看看电影或许会带来启发,最近看了不少经典电影,尤其是昨天晚上看了(风雨哈佛路),感受颇多。

在女主角莉斯身上,我看到了一个追求亲情的,渴望父爱母爱的孩子,这是整部影片给我最大的震撼。或许大多数人看到的是一个贫穷女孩如何克服生活的困境,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可是,不管是在电影开头莉斯无怨无悔甚至逃学只为照顾吸毒,有精神拨那个的母亲,还是在电影的最后,莉斯说她愿意用她的纽约时报的奖学金和哈佛大学学习机会来换取她的完整的家。甚至她开始改变也就是她明白她必须做出选择的那一刻也是在母亲去世之时……其实,对我们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对莉斯来说,父母的爱特别是母亲的爱是她最渴望的,虽然父母是“瘾君子”,可是她始终还是爱着他们,她觉得父母是爱她的,虽然他们忘记了。这让我看到了一个孩子对父母无私的爱,在面试的时候,莉斯本人也意识到她母亲像她的孩子,是她一直在照顾着自己的母亲。在我看来,这份爱虽然伟大,却也是一个枷锁,束缚着莉斯,明明有能力读好书,改变命运,却因为要照顾母亲而放弃,等到母亲死了,才真正冲破束缚,改变自己的命运。爱的两面性在这里完全的表现出来,一面是人性的需要,一面却是束缚、枷锁,这就带来了人生的抉择,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这份爱?

再说说影片的主体,女孩的命运是艰苦的,悲惨的,换成其他人,不一定有这份坚强与自信来改变命运。莉斯说道:“我为什么要觉得可怜,这就是我的生活。我甚至要感谢它,它让我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往前走。我没有退路,我只能不停地努力向前走。我为什么不能做到?” 正如她所说的那样,其实在很多时候,挫折并不是不幸,而是变得更好的契机。当我们遇到我们所认为,或者别人所认为的不幸时,我们是永远的沉浸于这份不幸,让自己永远的不幸?还是抓住这个不幸,竭尽自己所能来改变它,或者说是改变自己呢?其实,回顾过去,很多时候,我们会更多的感激生活中的挫折,因为正是这些挫折让我们改变、进步、长大、成熟……没有一个成功人士没有经历过失败,可是他们都能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然后比一般人更快的站起来,更加坚定的追求他们想要的东西。

或许很多时候我们在羡慕别人的成功,羡慕别人的过人之处,总觉得他们之所以成功是他们比我们幸运,或者他们身上有着我们认为我们不可能有的东西,其实不然。就拿影片中的莉斯来说,她称得上比别人幸运的是她遇到了她的伯乐,戴维老师。可是,这份幸运也是她对上学的渴望,以及不放弃的那个30秒。没有这份坚持与努力,便没有她在学校读书的机会,更没有后来戴维老师对她的那份帮助。所以说,那些看似我们没有的幸运与过人之处,其实就是人的那份执着与努力的累积,他们做到了那些不容易做到的小事,更坚定的人就能成功。正如这句哈所说:人,总要追求一些东西,而这些追求真的没有你以为的那么难,最难的是怎么让自己不要以为它难、以及迈出第一步。

迷茫依旧,可收获颇多~,相信这就是生活吧~至少现在的我只能看到这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悟空传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180 字

+ 加入清单

早年间《悟空传》的风靡,依托的是《大话西游》掀起的话本狂欢,十几年前那本“小黄书”带来的颠覆和错愕,还留存在不少读者的青春记忆里,到了今天也就成了所谓怀旧IP。可对于另一些年轻观众而言,那不过是一个很遥远的书名罢了,电影《悟空传》才是第一次的接触,喜欢彭于晏的就点个赞,受不了“中二”对白就吐个槽,无需原著的羁绊,这才显得洒脱。

今何在笔下的《悟空传》,与其说是《西游记》的同人小说,不如说借助《大话西游》在人物和创意上的突破,又向新生代网友的价值观上做了趋同,战天斗地,肆意狂放。可是这些所谓“后现代”语言一旦变成了对白,从银幕上的角色口中吐出,就不得不接受普遍经验的衡量。彭于晏一出场就高喊“我要让…”,给人的感觉就是二次元里蹦出的角色,同路飞一样嚷嚷“要成为海贼王的男人”,而不是传统的自报山门“我乃齐天大圣孙悟空”。把孙悟空改成了出身神秘,行为叛逆的中二少年,这当然能够让他变得很“燃”,随时随地喊出豪言壮语。但同时,这也会让人物的行为和动机变得幼稚,主角幼稚,配角幼稚,大反派也跟着幼稚。

这难免让人猜想,电影主创是在刻意地

突出“幼稚”,身为导演和编剧的郭子健把这当做个人风格来标榜。今何在的小说里还有些禅机和自省,到了郭的镜头下,就只剩懵懂的爱情和组团打怪的热血少年了。电影与小说的关联更像是“西游”前传,还没排到主线和所有角色登场,同江南的《此间的少年》一样,只是借原作的人物关系和性格模板,拼凑出一个并不完整的世界。

况且这个《悟空传》的世界里,到处能碰到泛滥的俗套设定,譬如所谓的仙妖两界大战,甄子丹那版《大闹天宫》里被批的“大型网游风”,早就被各类奇幻小说玩坏了。至于“衙内欺凌女同学,坏小子英雄救美”的开场戏,则是青春片里最爱做的大侠梦,非如此不能发泄蓬勃的荷尔蒙。全片中最让人看着尴尬的,是从《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里穿越来的蒙面刺客们,放着名正言顺的天兵天将不用,非要去照搬那种最阴暗的宫廷权斗形象,同样是把敌人打成齑粉,《西游降魔篇》里是畅快淋漓,到了《悟空传》中,却有一股比幼稚更无聊的陈腐味道。

少了周星驰的指导,郭子健最拿手的场景,大约还是那种过场CG般的二次元画面,看上去牛逼哄哄硕大无朋,其实构图简单,调度粗糙,全靠视角和配乐来点燃情绪。彭于晏版的孙悟空,没有尾巴,却有足够的主角光环,因为他的对手更蠢,随随便便就能深入腹地,喊喊口号就能横扫千军,实在打不过也别怕,还有菩提老祖来开挂。片中孙悟空最擅长的一招,就是把棒子变得又粗又长又大(捂脸),美工特效在这兵器上花了不少心思,最后还把头上的“紧箍儿”也镶了上去,合成了一个真正的“两头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的如意金箍棒。应该说,这个关键道具的原创设计还是值得肯定的,加上另一个“妖云-跟斗云”的转变,打通了吴承恩原著和同人作品(包括《龙珠》)的界限,算是有想象力的二次开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电影消失的爱人观后感

全文共 935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说这是一部女权的电影,因为有人觉得那个叫艾米的是个彪悍的女人,如何在婚姻中占有绝对的优势,所以她是个女权婊,类似这种腔调。可是亲爱的,我只想说你被骗了,被艾米婚姻的假象给骗了,你没发现吗,她的婚姻像个摇摇欲坠的小树叉,随时一阵强风就可能吹断,她只是在用所有伪装的强势在掩盖自己的虚弱,她在极力挽救自己的婚姻。

艾米不是变态女,更不是什么女权主义者,她就是个需要爱的小女孩。

她一直在父母面前过着乖乖女的人生,在晚宴中保持举手投足的淑女范儿,规规矩矩的东西在头脑灵活的人眼里向来很无聊,直到她遇到尼克,尼克是个油嘴滑舌的花花公子,不按规矩出牌,足以吸引艾米的眼光,即便艾米最初在电梯里识破了尼克的谎言,但她还是依然的选择了他,他们步入婚姻的速度太快,这也是激情之下必然导致的后遗症,没有经过时间的了解和相处,婚后开始产生厌倦感。最初是尼克,他有外遇了,一个身材丰满脑袋空空的尤物,满足了尼克对婚姻之外的所有想象,这是艾米所不能给予的。

这世界没有哪个女人能心甘情愿的接受自己的老公和别的女人厮混,那是一种背板,艾米也不能,她决定不再假装一切没有发生,主动出击,她没有和尼克摊牌,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去捍卫和守护自己的婚姻,于是有了艾米策划的一连串计划,尼克被整蛊其中。

从绞尽脑汁的计划里可以看出来艾米是希望婚姻存在的,她不能忍受的是尼克为什么要背叛她,她决定好好惩罚他一下。当她看到尼克在电视节目上作秀对她深情告白的时候,吃着冰激凌的艾米眼睛里是有光的,她渴望回到婚姻的心赤裸裸的暴露了出来,以至于她解决了前男友之后回到尼克身边的时候,她得到了满足,艾米终于在这场婚姻的保卫战中成为了胜利者。

当女人还是小女孩的时候,父亲总会抱着她们讲一讲睡前故事,直到她们甜蜜的睡去,可是突然有一天她们不小心看到自己的父亲和母亲亲密接吻的时候,她们的内心会有点小挫折,小嫉妒,这就是女孩们第一次感到了背叛,在她们成人之后,这种感觉会升华会变大,当她们发现自己爱的男人突然背着她去爱别的女人的时候,她们会一时无法接受,会从善良可爱的小女朋友瞬间变成一个心如蛇蝎的魔女,艾米只是这些女人中的其中一个,一点都不特殊,也不变态。

她行为的最终结果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拿了她的东西要还回来,属于她的爱要找回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看抗战电影勇士观后感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红军长征时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故事。这部电影中的“勇士”廖大强最让我不能忘怀。他是红四团的一名武将,作战生猛、杀敌无数,身手敏捷而矫健。飞夺泸定桥一役中,在铁索桥上迎着枪林弹雨奋而前进,所展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让我心中油然生起了对他的敬畏之心。

我之所以喜欢这部电影,是因为它不仅完美地演绎了长征途中的艰难与不易,还让我有许多的感动。

影片中描绘的红军四团战士都十分勇敢、顽强,敢于与敌人拼搏,宁死不屈。我现在还想起:在泸定桥上,一位红军老大哥为了救一个红军战士被反动派打伤了,战士们想救他,却又救不了,子弹无情的打在了那位红军老大哥的身上。他撑不住了,一下子从泸定桥上坠了下去。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红军战士们为了新中国,毅然地牺牲了他们那年轻的生命,他们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至今还震撼着我们,鼓舞着我们。这就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理由。

虽然现在是和平年代,但我们绝不能忘记那个红色的年代,不能忘记红军战士们的那种红色精神。可是现在却有人贪图享乐、,还谈什么红色精神啊。安逸使人失去斗志,享乐使人忘却历史。如今,我们只有看到这样的镜头,心中才会生起爱国之情。所以,我们一定要发扬革命精神,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不管什么时候,“顽强不屈、积极乐观”都是中华民族最好的美德。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为祖国腾飞,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佐罗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观看电影《佐罗的面具》时,对“转变”的期待是驱使我跟随剧情发展的动力之一。何谓“转变”,其实就是一种灰姑娘情结:期待着灰头土脸的村妇穿上水晶鞋之后的华丽变身;又或者像是张无忌那样,偶然从老猿腹中解剖出一本《九阳真经》来,练就一身纯阳内力,便可以一敌十;也如同罗格斯一样,被打入一针强化身体的药剂,从一个羸弱青年转变为超级战士“美国队长“。电影中人物的“转变”或言“蜕变”,总能大大地满足观众的期待视野,从而获得愉悦。

这部1998年的动作片《佐罗的面具》,在我看来就算是这样一部有“转变”之美的电影。电影开始,亚历山卓·穆瑞塔还只是一个小偷,他目睹哥哥被杀后,便以酒消愁,借着酒劲冲动地要去复仇,恰好被唐?迪亚哥?德拉维加(老佐罗)所撞见,他胸前戴着佐罗赠送的信物,因此迪亚哥(老佐罗)决心收他为徒,训练这个毛毛躁躁的小偷成为剑侠佐罗。一来迪亚哥(老佐罗)借此可完成自己对唐?拉法尔?蒙特罗的复仇(二十年前,是拉法尔杀死了他的妻子,夺走了他的女儿,并将他投入监狱),二来佐罗这份未尽的事业也能有后人接任。于是,便有了一番剑术传承的戏。但是光有武艺并不足够称之为佐罗,很快,亚历山卓便借着新本领干了偷盗的事,这让迪亚哥非常生气,继而教育他成为一个受苦难的人民的公仆,帮助那些受到压迫的穷苦人,同时提高其文化水平。就这样,一个在精神上和武艺上都已发生质变的新的亚历山卓,终于配得上那一副佐罗的面具了。

电影《佐罗的面具》的复仇主题曾是促使新、老佐罗走到一起的动因,但是很快随着亚历山卓的出师,其所目睹的金矿工人的惨状,使其逐渐从复仇的渴望转到更为高尚的目标:解救被压榨的矿工,捣毁贵族们的阴谋。主题的转变,使得电影重又焕发出英雄电影的那种传奇热血的色彩。正义再一次得到伸张,而邪恶则终食其恶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守望一生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77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看了一部电影,名叫《守望一生》他使我们所有人热泪盈眶,它让我们所有人深刻地认识到了教师这个职业,它让所有人都难以忘怀,历历在目。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这样的内容: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村庄,有位乡村教师,叫张云山,是个“孩子头”,他把一生心血都用来照顾学生。为此,他的大儿子张海生病了都没人照顾,成了风湿性心脏病晚期,逝去了。他的妻子香兰受不了刺激,得了精神病,也离开了人世,他悲痛欲绝。后来,他克服重重困难,在白发苍苍之时,获得了“烛光奖” ……

电影中有这样一段剧情——张云山在三更半夜时,一手拿着扇子,一手用笔专心致志地批改作业,丝毫没有停下休息,额头上冒出了一颗颗豆大的汗珠,夜以继日。可见,剧中的张老师是多么敬业,辛苦。然而,我们身边的老师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每天,我们一人做一份作业,全班五六十个同学,老师就要批改五六十份作业。但老师们无怨无悔,不论是严冬,还是酷暑,都一如既往。早晨,老师早早来到学校,为我们传授知识;中午,老师们又开始批改作业;晚上,她们又回到家中备课和安排明天计划。

其实,剧中的张老师就是世界上千千万万教师的缩影,通过他的事迹,我感受到一位人民教师对学生深深的情,浓浓的爱,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与照顾,同时也感受到老师们的辛苦,不易和她们的平凡伟大 。毫无置疑,我们身边的教师奉献了青春,奉献了热血,它们将全部知识毫无保留的灌输给我们, 把一生的心血花在了我们身上,又有多少时间关心家人、孩子?

老师们如此辛苦、劳累,是为了什么?是为了金钱、荣誉吗?若不是为了我们茁壮成长,为了祖国繁荣昌盛,她们有何必受这份苦、这份累呢?她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最可爱的人!她们每一个都是名副其实的“烛光奖”获奖人!

“春蚕到死丝方及,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对老师精神最好的写照。《守望一生》,就是让我们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感谢守望我们一生的教师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阿甘正传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883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无法预知会吃到什么口味。”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并没有太在意,那时候我上高二,看电影只注重情节的发展,并没有仔细地思考揣摩或者聆听他们的对话。积累了一点人生经历再重温这句话的时候,我有了新的体会。而知识面的拓宽让我从不同的视角审视这部经典的影片。

从资料和情节上看,部电影是在史实的基础上的虚构和润饰从而到达剖析人生的哲学深度,美国的四位总统:肯尼迪被刺,水门事件,以及福特和里根总统遭枪击,历史事件:美国与中国的乒乓外交,越南战争,黑人解放运动,被删减的部分还有阿甘与马丁路德金的会见,这一串事件串起了阿甘传奇色彩的人生,她的母亲充当着旁白的主角,是一个对人生有高度见解的哲人,她用简单的道理说出了人生的真谛。其他两个与阿甘生活紧密联系的人丹中尉和珍妮,他们是走在人生边缘的人,丹中尉没有人生主见,在他的眼里人生似乎是祖祖辈辈早就决定好的,带着荣耀战死沙场,因而被阿甘救起来后,人生便似乎成了一滩死水,羞耻感代替了一切,他的生活是没有自己的目标的,他从没有一种主宰人生的意识,在他的眼里看不到期望与生命的活力,然而在他身上又体现了人的力量的伟大,尤其是精神和观念的转变。阿甘为了遵守与已牺牲的战友兼朋友巴布的承诺:“打完仗合伙捕虾。”于是又开始了他的新的征程:驾着船和丹中尉一道前往大海捕虾,他将船命名为珍妮,珍妮虽很少出现却是一个让阿甘不断“RUN,RUN…!"的精神源泉一向陪伴左右,就这样三个不同的“人”出发了(以珍妮为代表的生活堕落的人,以丹中尉为代表的没有自己命运目

标的人和以阿甘味代表的不断前进的人)经历了多次失败,海上暴风雨来临了,就在这疯狂的时刻,丹中尉开始了与命运的抗争:“来吧·!这算什么暴风,飚吧!飚吧!摊牌的时候到了,就我和你,我就在这儿,来取我的命啊!你永远也弄不沉这艘船。”这是他的重大转变也是他命运的转折点,他开始真正属于自己的命运的征程。而詹妮,作为垮掉的一代的败落形象的代表:吸毒,酗酒,sex解放……她身上集中了美国特定时期青少年的特征,而她最终被阿甘感化并成为他的妻子,影片中的这些安排都是巧妙而又富有寓意的。

而影片的主角阿甘是一个出生很不幸的人:先天性的低智商,腿部肌肉也有先天性的缺陷,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总是被其他人嘲笑,欺负。通常这种人是不会取得任何成功的,相反,就是这样一个非主流的人物,一个被人们视为低能的人取得了难以置信的成功:足球明星,乒乓健将,战争英雄,百万富翁!他给国家带来了荣耀与辉煌,同时也是自己人生命运的主宰者,超越了其他所谓高智商的人们,这就是蜗牛式的成功。初此以外,他的影响力还有精神层面的,他“拯救”了丹中尉和珍妮的灵魂,在环美跑步中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他甚至成为那些人的精神导师,而当他退出的时候,那些人便无所适从。阿甘的生命在不断的“奔跑”中逐渐升华。

我们再想一想,排除掉这些主要的演员所代表的各个层面,为什么那三个人命运会如此的迥异?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家庭。阿甘的母亲是伟大的,她对儿子的是无限的爱,不管儿子究竟是怎样怎样,在他眼里,他的儿子是最优秀的,她也尽一切努力让儿子演绎好自己的人生。而珍妮呢?她没有一个美满的家,她是孤独的,并期望能逃脱那样的家庭,她从小就没受到很好的引导,以后堕落的生活也并非其本意,她只有随风飘流。丹中尉则是在军人的家庭里长大,家族里军人固有的荣耀和使命变成了他唯一的世界观。然而人都是能够改变的,因此当他们三个人在一齐,纯洁的人性便显示出伟岸的一面,他能够净化一切堕落肮脏的灵魂。这也是作者的创作意图:“我们的命运究竟是怎样的,是自有注定还是随风飘零抑或是两者都有?”

从影片的制作看,影片用了较多的短镜头,然后按照必须的历史顺序和表现意图进行组接。比如里面的历史事件和阿甘的成长轨迹的联系,还有就是前面大部分事件都是透过阿甘等车叙述回忆的,因而要贴合叙述的次序与回忆的片断性。还有如各个人物的出场也是需要经过蒙太奇处理的。影片的表现是纯朴的与其纯朴不加修饰的主人公相对应。在海上则运用了自然音响与画面相对应,突出其真实性。影片基本上都是声画合一,很少用对立去造成一种与主题不相干的冲击力。另一方面,影片时间的跨度虽然没有直接说明,却巧妙地运用电视的画面里出现的重大事件(开始于猫王,其他的前面已说过)来表现时间的跨度的,与历史重大事件相关联和对应的是阿甘命运里的重大事件。

这部电影的迷人之处并不在于任何视觉的艺术性,而在于导演高超的编排技巧和电影语言的运用和艺术上的处理,而影片中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宣扬和体现更使影片变得易为人们所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赤壁》电影观后感作文

全文共 78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看了电影,电影的名字是《赤壁》。

曹操向皇上讨令,去攻打刘关张。把刘备打得连连后退,刘备的两个夫人和孩子还在家里。曹操人多势众,赵云一个人带着三个人去救夫人,有一位夫人被长矛射死,另一位跳井自尽了。赵云把孩子交给了刘备。刘备和百姓们走了,关羽在那儿抵挡。关羽杀到了最中心,可是曹操没有让士兵伤害到关羽。士兵问为什么,曹操说相如赵云,关羽这样的猛将终有一天我会把他们收服。诸葛亮要去向孙权借兵,他让周瑜率领三万大军去讨伐曹操。刘备关羽张飞还是过着贫困的生活。刘备还是编草鞋,关羽去教书了。张飞在写字,周瑜看了看张飞的字,这个张飞坏脾气,大吼一声,“你要干吗?”诸葛亮和周瑜都堵住了耳朵。这一天曹军开始进攻了,他们从陆地上进攻,诸葛亮摆了一个八卦阵,这个八卦阵是由士兵的盾牌组成的。曹军进去后,就被困在了里面。这时,诸葛亮命令变阵了,阵变了,出口都被封住了。最后他们的元帅急了,说:“见兵杀兵,见阵杀阵。”这一下子,曹军可吃亏了。蜀军拿着长矛往里面扔。诸葛亮又命令他们变阵。这时赵云赵子龙冲了出来,杀了很多官军。

赵云快不行的时候,赛展雄关羽又冲了出来,关羽快不行的时候,张飞又冲了出来,张飞没有拿武器,见到曹军把曹军的兵器折断,或者抢曹军的兵器来自己用。张飞不行的时候,赵云又冲出来。我知道这是车轮战,这回曹军的士兵可减少了不少。曹军看势不妙,用盾牌组成了一个大盾牌,蜀军往里冲的时候,曹军伸出长矛把蜀军扎死了。这时诸葛亮又吩咐变阵。他们拿着绳子,绳子上有好多流星锤,把曹军的盾牌都打到了地上,然后流行锤又把拿盾牌的士兵打死了不少,曹军急忙逃了出来。这时,诸葛亮一看周瑜,周瑜已经下去去助阵了。

曹军的元帅射了周瑜一箭,周瑜把箭拔了出来,还是再杀敌兵。甘兴来了,把刀放在了曹军元帅的肩上,问周瑜杀不杀,周瑜把他给放了。这一仗打得是大获全胜。

[《赤壁》电影观后感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电影《孔子》观后感精选

全文共 1478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孔子》中的情节主要从孔子五十多岁起展开。五十多岁的孔子受到鲁定公赏识,从中督宰晋升为大司寇,这让他得以踏上仕途。在鲁定公的支持下,孔子在那一时期完成了自己许多的政治设想,设计帮助鲁国收回了被齐国侵占的三城,维护了鲁国的尊严,提出堕三都的想法。然而就是因为如此导致三都对此大为不满,在季桓子的设计下,孔子开始流亡,周游于列国,直至晚年才回到鲁国。

电影《孔子》改编了史书中记载的堕三都、周游列国、子见南子、孔子回国以及韦编三绝等故事,除了阐述中国儒家“仁义礼乐”思想外,两千多年前的陪葬祭祀、叩拜礼数、木简文书、建筑风格等都映射着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片中孔子带领弟子离开鲁国踏上周游列国的颠沛之路——他们走过四季轮回,在传道授业的同时遭受百姓非议、经历饥寒和战乱、忍受弟子死亡的切肤之痛等场景,气壮悲歌,令人敬畏。

电影中孔子在没有季桓子军队的帮助之下,巧用计谋夺回被齐国侵占的三城这一情节很令我震惊。我们都知道孔子是世家大儒,是位圣人,这似乎就给了我们其实孔子只是个书生的感觉,却不知其实孔子也是很善于用兵作战的,他的射艺其实也是颇为高超的,这可以从孔子与季桓子比试那一情节中看出来。通过电影孔子,我们不难发现,孔子其实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大儒。

在整部影片中,孔子都像观众们展示了一个大爱大仁,拥有高尚政治理想的形象。他可以为一个陪葬的小奴隶而向君王求情不惜得罪在鲁国权势滔天的季桓子,可以在被鲁国抛弃的情况下依旧让弟子回去解救鲁国于危难中,可以在被困饥寒交迫之时依旧弹琴、讲授······这样看,称孔子为圣人当真不为过,他的言行举止貌似已超脱于“人”这个概念了。

然而,我想说,孔子的确当真是个圣人,但也绝对是个普通人。这部电影将孔子拉下神坛,从一个凡人的角度去诠释这个“圣人”。孔子亦是一个普通人,他也有缺点,也有七情六欲。不经意见了南子给后人留下口实,他是惊艳和动心于南子的美貌的,但他终以一句“可有些人就是好德如好色”决然斩断了即将升华为暧昧的一种情愫。简单的人物出场,寥寥的情节铺陈,却巧妙地反映出了孔子在本性和信仰之间的取舍,耐人寻味。

有家小而不能享其乐,惜弟子而不能全其身,爱国家而不能报其君,恋故土而不能立其足,怀理想而不能偿其志。孔子周游列国十四载,受尽风霜之苦离别之痛,尝遍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依然坚守礼仪仁和,坚持在求索,这样的孔子留下的是立足万世的思想,是奠定中华文化两千年文化的核心,是使后人受益匪浅的精神之髓。

周润发饰演的孔子是这部电影的主线和灵魂。不管在何境地,自始至终坚决淡定,礼仪之说娓娓道来。颜回、子路、冉求,性格各异,但爱师如命,遵循礼仪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卫国,冉求回鲁国效命。最牵动人心的是颜回,颜回是孔子最钟爱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却机智灵活、意志坚定。在电影中,颜回死后,孔子一直紧紧地抱住他的尸体,始终一语不发,呆坐在那里,茫然如求,若有所思。孔子爱颜回甚至比爱他的儿子还要多一些,因为儿子只能传承血脉,颜回却可以传他的大道。

当影片最后皓首霜须的孔子再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国之时,跌落尘埃痛哭失声,既符合一个受尽颠沛之苦的游子应有的情怀,也凸显了这个于平凡之中孕育伟大的生命个体的不同凡响之处,同样地这一手也深深拨动了我内心中那根最脆弱的弦。

孔子说:后人理解我,后人误解我,都因为《春秋》。不难预料,《孔子》也一样,会在不同人心里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内心埋下不同的种子。电影抓住了孔子的神,抓住了那个时代的症结点,让我有悲伤又有感动。君子固穷、君子死义、君子传道以及君子不愠,这便是一部《论语》,这便是一个孔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电影启示录观后感

全文共 859 字

+ 加入清单

在一次影视作品鉴赏课上看到了这部电影,梅尔·吉布森导演,从《勇敢的心》时就已经爱上他了,这部电影同样也没有让人失望。

讲的是玛雅文明的一个故事,一个个小小的部落被玛雅大部落吞并,糟到了灭顶之灾,一个小村子里的人几乎没被杀的全部做了俘虏,那些俘虏是去做给“太阳神”祭祀的“祭品”,说来说去文明到底是什么,一个自给自足的村落就这样被所谓的文明给“强奸”了,所有俘虏的男人被送到那玛雅的“金字塔”上去做祭品,祭师很残忍的把“祭品”的心脏给挑出来,看见那些“祭品”们一个个疼的死去活来,没过多久就被枭首掉,那头颅从那高大的金字塔上滚落下去,被下面那些兴奋的群众给踢来踢去,尸体也最后踢落下来...镜头一闪,金字塔的旁边堆满了做“祭品”俘虏的尸体。让人讽刺的是,最后有两个追杀那主角的人,在海滩上看到了西班牙人及他们的船只,已经开始登陆,后面的事情不用想就知道西班牙人带来了毁灭他们文明的火种。

里面的主角是个酋长的儿子,生活在个无忧无虑的村子里,有个漂亮的老婆及个可爱的男孩,另一个生命正在他老婆肚子里酝酿成长着,就有一天晚上被玛雅部落的人给偷袭,村子遭到了致命的打击,没死的男人女人全部被做了俘虏奴隶,被送往城镇“首都”里去作为“祭品”...男主角大难不死,想方设法逃出来就是去救自己心爱的老婆,被八个人的“敢死队”追杀,他是一路设计,把那些敌人一个个消灭掉,从那瀑布上跳下去的时候,他说:我父亲曾经走过这片森林,我是个勇敢的猎人...。余下的头头被彻底激怒了,我猜他的内心肯定是这么想的:你个小小部落的人,捏死你就如只蚂蚁...可是这只蚂蚁把他愤怒的情绪激发到及至,已经无力再去思考该如何小心去捏死这只蚂蚁了,最后命丧这个猎人为捕捉野猪的陷阱里。

觉的本片电影再次发挥了梅尔.吉布森的“《耶稣受难记》”写实的风格,粗旷的肌肉下是裹住隐秘地方的一小小布片,人的那种野性美混然表现出观众的眼帘来,杀戮的残酷性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在我看来这片是我满欣赏的,文明的背后是野蛮与残酷,也许是种宿命,你的野蛮的最后是另个野蛮来对付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