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高考作文指导:高考议论文常见五种结构(通用20篇)

浏览

5819

作文

613

高考议论文挫折

全文共 1031 字

+ 加入清单

你相信吗?挫折,是为了下一次的盛放,是为了更好地靠近成功。

——题记

人的一生总不会一帆风顺,如果真有一帆风顺的人生,那样的人生也不会美丽。风雨过后见彩虹。因为有了风雨,才有那七色辉映、灿如蝶舞的彩虹;因为有了挫折,我们才会更坚定地靠近成功,才会有我们回望来时路的欣慰——还好我没放弃。记得那是一个热浪的风拂来的日子,太阳立在天空的正上方,光晕落入眼睑,令人难以睁开眼睛。四周像是一个没有边际的大蒸笼,而我们都像包子似的,被热出了涔涔的汗。

我仍记得自己完成最后一门学科的答题后走出考场时轻松的样子,眼尾眉梢间透出的那一份微微的疲惫。而嘴角却不经意的上扬,像是透明的玻璃在阳光下震碎所折射的光芒——我敢笃定,这次发挥的不错。可这一切,都是依仗于半个月前我曾经失败的那次科兴考试。

那天,科学课快结束的时候,老师少有的拿出了那份白色名册,电风扇冗长的声音一直盘旋在教室的上方,令人有一些发昏。”科兴考试的成绩出来了,下面我来宣布一下名单。我们班考的不是很理想,考进的人也不多。“因为杂音的缘故,老师的声音我听得不是特别真切。但是这句再简单的话却令我不由得紧张,思绪在这一刻绷直了,害怕漏听了一个字符。这一刻,空气仿佛凝固了,而我却忘记了呼吸。

一个一个名字被报到,而这也意味着,几率越来越小,而到最后的近乎渺茫。我看见几个被报到名字的同学长舒出一口气,接着,露出了得意的笑。而我,仍在等着。最后一个名字的最后一个音符落下的时候,我绷直的大脑突然一阵失落,接着便是如寒流般用来,令我猝不及防。我没有听见老师后面又说了些什么,不由得失神。

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失败,记忆拉回到考前的几星期,我和同学一起等在复印室的门口、一起研究那些令人为难的题目、去找老师解答……明明这一切,都按部就班的完成,没有半点怠慢,可是为什么……我始终想不明白,老师给的回答是——

也许你以为自己算是比较努力的了,但是其他同学也有可能比你更努力,永远不要觉得自己尽了最大的努力,因为一有懈怠,别人就会迎头赶上。期末考试要到了,这才是关键,好好努力吧,这才是当下最重要的。

我始终清醒地记得这一番话,所以此后的每一个夜晚,都有一个初中生坐在窗前,她的书桌上洒着柔和的灯光,而她正在奋笔疾书着,从那以后,她进出各个老师办公室的频率越来越高,她一天比一天坚定,自己这么所做的意义。

所以那天,她走出考场时,才会那么庆幸,那么笃定。

所以她明白了,生活需要挫折,需要以挫折去累积,去反省,去铺垫,去期待下一次的灿烂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高考议论文素材:心态和人生

全文共 2071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都说态度决定人生,这一点你同意吗?

【思路提示】人生路上多曲折,美好的人生必然需要良好的心态. 即使命运不公,良好的心态也会使生活充满阳光. 心态失衡会导致人生走向偏颇. 相信自己,相信未来,用健康的心态拥抱生活.

【名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汉]曹操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战国]庄子

人生在世,必须善处境,万不可浪费时间,作无益的烦恼.——[美]马克吐温

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德]歌德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基 经典素材: 自己选择心态("不思八九,常想一二") ——[前苏联]奥斯特洛夫

民国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饱经沧桑沉浮,却一生淡泊,荣辱自安.常有友人问及他高寿的养生之 道,他总是指指客厅墙上高悬的那幅字画,笑而不言.那是一幅写意的莲花图,旁边是一副对联:不思八 九,常想一二.横批:如意.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倘若心为物役,患得患失,就只会被悲观,绝望窒息心智,人生的路 途注定是如负重登山,举步维艰了. 常想一二,就是用心感恩,庆幸,珍惜人生中那如意的十之一二,最终以那分豁达与坚韧去化解并超 越苦难. 常想一二,因为境由心生——问题本身都不是问题,如何对待它才是最大的问题. 常想一二,毕竟,决定生命品质,塑造人生境界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

豁达的心态成就事业(霍金的故事) 有一次,在学术报告结束之际,一位年轻的女记者捷足跃上讲坛,面对这位已在轮椅上生活了三十余 年的科学巨匠,深深景仰之余,又不无悲悯地问:"霍金先生,卢伽雷病已将你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 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 这个问题显然有些突兀和尖锐,报告厅内顿时鸦雀无声,一片静谧.霍金的脸庞却依然充满恬静的微 笑,他用还能活动的手指,艰难地叩击键盘,于是,随着合成器发出的标准伦敦音,宽大的投影屏上缓慢 然而醒目地显示出如下一段文字: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 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心灵的震颤之后,掌声雷动.人们纷纷拥向台前,簇拥着这位非凡的科学家,向他表示由衷的敬意. 人们深受感动的,并不是因为他曾经的苦难,而是他直面苦难时的坚守,乐观和勇气.人生如花开花谢, 潮起潮落,有得便有失,有苦也有乐.如果谁总自以为失去的太多,总受到这个意念的折磨,谁才是最不 幸的人.

心态不好则不能成功(患得患失的后羿) 后羿是我国古代传说中有名的神射手.有一次,夏王让后羿射一块一尺见方的兽皮和一个直径一寸的 靶子.他对后羿说道:"你如果射中了,我就赏给你一万两黄金;如果射不中,我就削减你的封地."后 羿听后顿时心神不宁,持箭向兽皮射去时,没有射中,又向靶子射时,也没有射中.夏王就问其他人: "后羿一向是百发百中的,为何今天却连一下也射不中,这是因为什么呢?"有一个人回答道:"后羿之 所以射不中,是因为他心里既要为射中得到一万两的黄金而喜,又要为射不中受到削减封地的惩罚而忧. 要是能免除这些外在的喜忧的话,那么天底下的人都能成为无愧于后羿的射手了!"

心态好能使人长寿(孔夫子的养身之道) 孔子活了 73 岁,比起他的同时代人,他享年很高.老夫子长寿,和他的一套养身之道有关.首先, 他的心胸比较开阔,他的抱负是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对个人生活要求不高:"食无求 饱,居无求安."他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亦在其中矣".对于搞歪门邪道而得到 的富贵,则视若浮云.其次,他很注意饮食卫生.对于****变质的食物,他一概不吃.他吃时不与人交谈, 就寝时不同人说话.最后,他爱好文体活动,会射箭,驾车,爱唱歌,最喜爱的乐章是"韵乐".他还会 弹琴,而且有一套演奏器乐的理论.

乐观看待死亡(庄子给妻子"歌丧") 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去吊丧,看见庄子正岔开两腿像簸箕似的坐着,一边敲盆一边唱歌. 惠子说:"你和你妻子住在一起,你妻子把子女抚养长大,年老身亡,她死了你不哭也就够了,还一 边敲着盆子一边唱着歌,这岂不是太过分了吗?"庄子回答说:"不是这样.当她刚死的时候,我怎么能不悲伤呢?可是考察她的原先,本来是没有生 命的,不仅没有生命而且还没有形体,不仅没有形体而且还没有气息.混杂在恍恍惚惚之中,变着变着有了气,气再变就有了形体,形体再变就有了生命,现在又变而为死,这就好像春夏秋冬四季更迭一样.人 家现在已经静静地安息在天地这个大房屋里,而我却嗷嗷地跟着哭她,我以为这是不通达天命,所以停止 了哭泣." 执迷的心态往往不可取(飞蛾投火) 有一种蛾虫只要一见到烛火,便在烛火周围飞来飞去.人们用扇子赶走它,可是不久之后它又飞了回 来.每次飞回都要勇敢地往烛火上撞,被烛火烧得焦头烂额,遍体鳞伤也在所不惜,最后落到地上,没扑 腾几下就死掉了.坐在一旁的人都笑蛾虫简直愚蠢之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珍惜幸福

全文共 830 字

+ 加入清单

幸福让你陶醉,让你向往。世界上,有的人在寻找幸福,有的人在创造幸福,也有的人与幸福擦肩而过。

幸福是可贵的,懂得珍惜、把握,生活才会幸福快乐。

雄鹰正因为懂得珍惜它那矫健的双翅,才得以在蔚蓝的天空上翰翔;小草正因为懂得珍惜足下的土地,才得心以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唐太宗正因为懂得珍惜魏征,才得以成就贞观之治的传奇。我们也要学会去珍惜,珍惜我们所拥有的,那拥有的一切会让我受益无穷,幸福一生。

幸福其实就围绕在我们的周围。一切的人类都免费地拥有阳光与空气,这就是我们的幸福。大多数的人们都生活在和平的环境里,这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幸福。作为学生,我们可以学习到许多知识,这也是我们的幸福。这些幸福是如此轻而易举地享受着,难道我们不应心存感激它和珍惜它吗?

珍惜了这些我们拥有的,我们就能健康地生活,无忧无虑地生活和掌握生活的方法,所以这才是我们最基本也是最难得的幸福呀!

历史上有多少人因为不懂得珍惜幸福,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夏桀和商纣靠世袭获得最高统治权,他们因为没有珍惜这种特权去造福人民,而是利用这种特权去欺压人民、迫害人民,最后的结果是人民把他们推翻了。

清朝后期的统治者故步自封、夜郎自大。外国使者诚意与之结交,他们却把别人拒之门外,实行闭关锁国。结果别人己经发展到工业革命,时代科技飞速发展,而中国己远远落后于世界,导致后来被外国侵略者强迫打开中国的大门,成为外国人的“摇钱树”。中国四万万同胞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幸福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谁懂得珍惜,幸福女神就眷顾谁。

也许有人觉得他自己一点幸福也没有,伴随他的是苦难与挫折、失败与泪水。何来去珍惜?但是伟人说过:“苦难是一所大学。”是的,在苦难与挫折中我们培养了我们意志,增强了我们毅力,丰富了人生阅历,这难道不是因祸得福吗?失败只会让我们获得了经验和教训,如果我们能改变心态,坦然面对,并从中汲取“养料”,我们就会获得成功,幸福也将随之降临。

原来幸福就躲藏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能感受得到它的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年高考议论文素材:自立

全文共 114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下面是小编收集到的一些关于自立的作文素材,供欣赏,希望您能喜欢。

议论文素材: 自立

(1)引言

唯有自立自强,才能赢得尊严和权力,一个国家是如此,一个民族是如此,一个人也是如此!

任何时候都要把命运抓在自己手里,中国有句老话:“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2)事实论据

“虎父犬子”现象

三国时的刘备,可算是一代英豪,一生东征南讨,纵横驰骋,从贩鞋织席为生到成为蜀汉皇帝。可他的儿子刘禅却是个错庸荒淫的无能之辈。连诸葛亮这样大智大勇的人都扶不起他,俗称“扶不起的阿斗”。世人曾长叹:虎父何以有此犬子!

三国时另一奇才周瑜,他是东吴名将,足智多谋,在赤壁之战中,用火攻大破曹军,名扬天下。他的儿子周胤,无功受封,自恃其父有功,他荒淫自恣,荒于政事,奸人妻女,后遭流放到庐陵郡。孙权曾指出周胤堕落的原因:“昔胤年少,初无功劳,横受精兵,爵以候将,盖念公瑾以及子胤恃此,酗淫自恣。”

唐太宗李世民,雄才大略。在国帝王中的佼佼者。可他的14个儿子,无一成器,三个被杀,三个自杀,三个早夭,一个被幽禁,两个遭流放,另两个平庸无能,错聩糊涂。

北宋名相寇准,他的子孙依靠祖上的功德,不能自立,不过30年,家道衰落,沦为庶民。

“虎父犬子”现象,说明这样的道理:不求自立自强,一味想依靠祖上的荫庇,是决不会有什么作为的。

莎士比亚离家闯世界

莎士比亚出生于英国一个富商家庭。13岁时,便离开学校,帮助父亲料理生意。16岁离开家庭,外出独自谋生。在伦敦一家剧院门前替看戏的绅士门照看马匹,在剧院打杂,有时给演员们提词或跑跑龙套。此外还在屠宰场当过学徒,帮人家做过书僮,做过乡村教师,当兵,做过律师,任过小官。为了谋生,他漂过英吉利海峡,到过荷兰、意大利。

李在独立谋生的闯荡中,丰富了人生经历,增长了才干。为他后来创作《罗密欧与朱丽叶》、《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等一大批著名悲喜剧奠定了基础。

(3)理论论据

能自立者必有骨也。 明李贽《焚书荀卿李斯误吴公》

有志者在乎自力。 明方孝孺《逊志斋集答王仲缙》

自立自重,不可随人脚跟,学人言语。 宋陆九渊《语录下》

自能成羽翼,何别仰云梯。 唐王勃《王子安集观内怀仙》

不可自暴,自弃,自屈。 宋陆九渊《语录下》

求友不如求手。 陶行知《一双手》

忧勤而兴,骄佚而怀。 《明通鉴》卷四张懋语

受人养而不能自养者,犬豕之类也;养物而物为我用者,人之力也。 《列子仲尼》

面壁十年图破壁。 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

笃行信道,自强不息。 《孔子家语》

自助者方得神助。 [古希腊]欧里庇得斯《残篇》

谁仰赖别人的餐桌,常常最后才轮到吃饭。 英国谚语

靠别人只能是暂时的,靠自己才是终生的。 顷甸谚语

若要一事做得好, 就应该自己动手做。 [法]拿破仑《格言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年高考作文指导:怎样才能打破瓶颈拿高

全文共 800 字

+ 加入清单

不少同学在问了,作文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怎样才能打破瓶颈拿高分,欢迎阅读。

北宋硕儒张载有“四言”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又《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于斯可窥一斑。

作为参加秋闱之高考生,作文之写作当思有三:作文之立意当有益于世,可资一社会现状、问题之解决;其二便在于作文写作之立意应该为当下生活指出向上一路;其三在对于生活乃至对于存在本身的哲思。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以学生要有如此之立意,当须有相应之素材为承载与支撑。作文写作之素材历来是学生写作之“北门锁钥”(《宋史·寇准传》),因之,素材的掌握是学生成败之关键,若素材泛善可陈,可能因此而满盘皆输,若素材有精金良玉,则会柳暗花明,枯木逢春。素材的粗泛与精益关系写作之成败,因此,将素材例为高考作文写作提分之枢纽。

画龙需要点睛,而点睛之笔墨为学生之所难。而高分学员之提分尤为老师之所难。因兹,高分学员作文素材之提分为此次论文之要。高分学员多出自重点高校,学校老师只教导亦可谓循循善诱,而其语文之基础较好,各版块平分秋色。

然而,他们的成绩有时只能在山重水复中彷彷惶惶,止步不前,而大多学生之瓶颈在于其素材之缺乏及素材之陈旧、单调等,笔者于下将高分学员之作文素材问题予以分类解析:

当今学生素材运用之弊不可谓不多,然而其首要者在于素材的“旧与立”,“旧”在于其素材的司空见惯,“立”便是孤立之意,在于其素材在文章当中可谓一单一个体,学生作文素材之储存不是网络状的积累,不能顺蔓摸瓜,而是七零八落,不成体系,面对恒河沙数的素材量,不能沧海拾贝,易遗忘且不知何义用。因此,此文重点在于如何就学生作文的“旧”与“立”匡扶时弊,为学生能再作文素材的运用中棋高一着谋一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高考“时评”片段作文写作指导

全文共 4740 字

+ 加入清单

一、剪贴、收集“人物故事与时评”。

那么,应该收集一些什么人物故事与时事热点呢?我们在指导学生剪贴、收集“人物故事与时评”时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标准:

(一)、接近学生的水平。

例如,针对我校学生文明礼仪不尽如人意的现象,我们就指导学生收集关于“文化、文明”方面的人物故事与时评。因为与学生的水平接近,又贴近他们的生活,所以学生就有兴趣去收集,无形中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

“文化”专题:《阅读睿智人生,学习孕育创新》、《秦琼战关公的“现代版”》。

“文明”专题:《“不文明”是后发国家的必经阶段》、《中国游人,你丑陋吗?》。

(二)、内容侧重思想道德建设和人生观。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很多都是围绕“人生观、道德”这些方面来设题的。因此如果学生能积累关于这方面的素材,写起作文来,就能更得心应手。其次“作文就如做人,知文能见其人,知人能解其文。”这虽是老生常谈,却是必须记取的至理箴言。

例如:“回报、感恩”专题:《为富当学霍英东》、《社会需要英雄和感恩的心》、《愿微笑挂在每个人的脸上》等。

“精神的力量”专题:《说不尽的长征》、《清华一学生弃学失踪》、《中国骄傲》。

(三)、大问题简单化。

时事热点的内容很多,有的范围还很大,要学生都收集、积累,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老师就要指导学生把大问题简单化,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

例如:最近的热门话题“和谐社会”,这是学生应该关注的热点。但是“和谐社会”的范围太大了,有政治方面的,有政策方面的等等。我们主要指导学生收集关于“人际交往、协调”等方面的内容。

“人际交往、协调”专题:《学会妥协:追求有限的、次好的目标》、《和谐社会:“共赢”》、《教育公平:和谐社会基础工程》、《“软实力”比拼需要更多茉莉花》等。

又例如,“教育”这个热门话题,我们就主要指导学生收集“家庭教育”和“危机教育”这两个方面的素材。

“家庭教育”专题:《贫困下岗女工母子先后考上大学》、《我们是否还有寻找回来的世界》等。

“危机教育”专题:《从“与狼共舞”到长大成“狼等。

(以上的文章来自《广州日报》、《南方日报》和《中国青年报》等等)。

二、用“时评”来进行作文训练。

(一)、利用“时评”进行审题训练

许多学生在写作文时,读不懂甚至读不完材料就急着动笔。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作文拿高分是不可能的。所以,学生一定要牢记“磨刀不误砍柴功”的道理,“审题”就是磨刀,是“砍柴”的基础。只有在读懂读完材料的基础上再动笔才能达到事半功倍。

为了让学生养成这种写作前审题的习惯,我们就充分利用收集来的“时评”,要求学生在收集时评后,认真阅读,并对时评进行多角度的思考。

例如:“回报、感恩”专题,学生阅读了《为富当学霍英东》、《社会需要英雄和感恩的心》、《愿微笑挂在每个人的脸上》等几篇文章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材料,得出以下几种观点:

1、受人恩惠,应该常怀感激之情。感恩,要上升为对公民的普遍要求。

2、感恩是私德,行善不图报是美德,没必要将感恩上升为对公民的普遍要求。

3、怀感恩的心,行报恩之举,早已是社会公德,已经是公民的行为准则。

(二)、利用“时评”来设计命意角度

材料作文同话题作文的区别是:材料作文不提供话题,写作前必须对所提供的材料综合分析,概括出材料的主旨,然后将其转换为写作的话题;而话题作文的材料往往只是引子,起铺垫、引出话题的作用,虽然也有些话题作文的材料对话题起限定作用,但话题一定是明确的。因此,材料作文需要更多地进行阅读、思考、分析。在弄清材料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归纳出话题(主旨)。

我们备课组设计“人物故事与时评”专题的目的也正在于此。希望借着对时事热点的收集,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从大方向把握作文的备考,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材料。

例如:回报、感恩专题,我们与学生一起设计了以下的命意角度。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二十多年的经济增长,让中国涌现了一大批富人,于是富人的财富就成了一个社会问题。很多人关心富人的钱是怎么来的,还有些人则关心富人的钱该怎么花出去——有人说获得财富的人都应当回报社会,富人有回报社会的责任;也有人说,富人虽然都有数以亿元计的财富,但财富并不是与生俱来,该怎么花有自己的自由。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国庆期间,由歌手晏菲、孙楠等人发起,蒋大为、冯小刚等明星共同参与的“明星一起来扶贫”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然而在这次活动中,由于某位明星拒绝加入,引起了人们很多的议论。

(1)网友IP:21021224

许多明星只是索取,没有对社会进行回报,他们不配做明星。

(2)网友IP:已隐藏

明星的钱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难道有钱就要像泼水一样往外倒才是有道德的吗?(3)网友IP:已隐藏

我看不用指责XXX,这是中国有钱人的通病。

请你就以上材料,写一篇700字以上的文章,发表你的看法。

(三)、利用“时评”来训练行文格式。

“材料命意作文”的写作要求中有一点“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以我们这种E类学校学生的水平,怎样才能保证“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呢?

我们认为比较保险的方法是要求学生在文章开头部分“引材料”,这样既可以避免“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还能使文章的议论有了基础,可以有的放矢,起议更自然。

所以收集了“时评”后,我们都会针对时评内容就其中的一个角度来训练学生掌握这种行文格式。如:“回报、感恩”专题,学生针对《为富当学霍英东》这篇时评写的一篇文章的开头部分。

“在这个萧瑟的晚秋,香港著名爱国实业家、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先生病逝。霍先生的离世无疑能够给我们的社会一次启迪的机会——对大陆富豪财富精神的启迪。希望有更多的大陆富豪能够借这个机会,多多了解霍先生的内心世界,而不只是仰慕霍先生的财富和其经商致富之术。(概述材料)

我们应当借悼念霍英东先生之机发起一场“财富文化运动”,让更多的富豪们受到陶冶,提升境界,引导他们真正明了财富的意义,懂得财富的责任,悟透“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的道理,学会善待财富,学会“达则兼济天下”,至少不使巨量财富成为一种不良的示范。若能如此,家国当可更快兴旺,和谐当可尽速到达。”(提出观点)

(四)、利用“时评”来进行片段作文的升格训练。

学生写作文,常有“无米”之感,写出来的文章空洞无物。针对此现象在平时的写作中我们就要求学生利用“时评”来进行片段作文的升格训练。写作中倘若“无米”,勿忘“粮库”两座——“人物故事与时评”(另一座是课文的素材)。学生利用积累的“时评”作为素材,掌握一定的分析方法,实战演练,升格作文,效果明显。

我们利用《故事与时评》作如下几个方面的片断作文训练:

(1)、概括训练。如整合一些事件和数据。

(2)、充实训练。如为堂上作文补充材料。

(3)、表达训练。如扩展仿句等。

(4)、升格训练。

(5)、分析训练。如假设分析,因果分析等。(课例展示)

(6)、借题训练。如借高考作文试题作训练。

(7)、短评训练。如新闻短评。

原文段:的确,我们的社会需要我们的回报。其实,“回报”,就如诚实守信一样,应该是做人的一条最基本的标准!应该是可以上升为对公民的普遍要求的。这样,社会才会更和谐。回报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和谐社会需要每个人的回报,如果人人都有一颗回报的心,那么,社会就会更美好。(只有论述,欠缺实例的分析)

升格文段:的确,我们的社会需要我们的回报。穷则独善其身,“富”则达济天下,霍英东先生用行动为“回报”这个词做了最好的诠释。他是全港捐献最多的慈善家,他捐出的善款超过150亿元。他并不认为财富与生俱来,也不认为财富是专供富人挥霍享受的阿堵物,而是认为富人有回报社会的责任。在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造就了一批率先致富者,富了不忘回报社会应当成为先富者的共识,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如果人人都有一颗回报的心,那么,社会就会更美好。(利用了时评《为富当学霍英东》的素材,升格后文章内容更丰富、条理更清晰。)

[结束语]:

总之,不管高考作文板块的命题走向如何变化,要求如何变化,都不会改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的内核,因此,作文训练的过程始终要遵循写作的规律。我们提出的“着眼全篇,着手片段”,通过“故事与时评”来进行片段作文的做法,还只是初步的探讨,但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学生的作文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我们也希望老师们能给予我们更多的建议、指导。

内容:

美国《新闻周刊》最新报道,根据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的网民投票,评选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2大文化国家,居前两位的是美国和中国。代表美国文化的符号有华尔街、好莱坞、麦当劳、NBA、哈佛大学、感恩节、自由女神像,代表中国文化的符号有汉语、长城、孔子、唐帝国、丝绸、京剧、功夫。

请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时评材料:

选取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某件事情客观地呈现在你的面前。一般少有情感倾向,多角度呈发散状(特点),以此作为评论对象(作用),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一般是由果及因,因事见理(写法)。不脱离材料内容(要求)。

立意---认识水平:

1、美国:文化影响力为何排第一?

①多元文化强国----国力是根本

②经济强势带来文化强势---国力是根本

2、中国:文化影响力为何榜上有名?

①文化本身:经典文化魅力永存--- 向世界展现我们的文化魅力

②经济发展:中国文化正在走向世界---传承文化,传递文化

3、中国美国文化特点比较反思

①排前两位:现代与传统文化兼容并包。

②褒中抑美:文化更需深沉;文化回归,而不是下海

③扬美抑中:让文化与时代同行;文化的延续在于创新

提示:归因或反思,均要结合结果和“符号”进行分析。

美文欣赏

千年寂寞

一个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千百年前的中国人宽袖缓袍,深谙儒学礼数,唇边是文雅的微笑;一个是当今世界走在最前沿的国家,千百年后高举自由的火种点亮尖端与新潮。

今日,当这两个国家相逢于12大文化国家的榜单,我似乎看到那儒雅书生的微笑中竟多了几分苦涩。

也许是根植得太深,沉淀的太厚,可千年后中国的代言仍是一身已泛了黄的长袍,丝绸的水袖甩不过时光的长河,仿佛中国的光辉只能定格在那个早已远去的时代。未免太过寂寞。

喧嚣却从大洋的另一岸传来,金融、影视、餐饮、运动、教育……无不独占鳌头。其影响力席卷全球,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领军的角色,一呼百应。最新、最先进、最权威,这些词汇往往是美国的声音。正如他们的文化符号一样,美国的手指着世界的方向,他们无疑是现代社会的代名词。

站在太平洋的西岸向东眺望,就像是站在历史的坐标上眺望远方。千年过去,原来我们在他人眼中仍站在原地,四顾无人,只有空空的寂寞。

太寂寞了,我们的文化。我们以为新时代早已为我们漆上了崭新的色彩,我们以为用摩天楼推到四合院就是社会变革,我们以为用滚滚黑烟熏散农田炊烟就是工业化,我们以为用靡靡之音驱逐牙板长歌就是时尚潮流。但我们错了,我们失去了文物古迹,失去了晴明蓝天,失去了京腔韵味,却没有换来别人眼中的新身影。而我们取得的种种辉煌成就,却仍不及外国人心中神圣的大唐帝国。一方面,我们的新文化确实未到世界前列的水平;另一方面,我们对新文化的宣传远远赶不上世界旋转的步伐。

历史固然不应丢弃,却也不能捧着历史吃老本。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我们更应该充分地传承并利用它,让千年的积淀成为新文化成长的土壤,古为今用,使其不失价值。只有当我们真正以一个与时俱进的大国的身份,在榜单上写下“中国”二字时,才能化解中国古典文化千年的寂寞.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年高考议论文写作要点

全文共 5639 字

+ 加入清单

一篇议论文说理是否有力度,能否吸引读者的眼球,与它所选的材料有很大的关系。材料选得好,说理就有足够的依托;材料运用得好,论证就有可靠的保证。那么,作为议论类的文章来说,要用好用足选材,就必须以“高雅、凝练”为原则和出发点,牢牢把握议论类文章的特点,不仅要让所选之材平近、小巧,还要让所选之材经典、新颖。当然,这其中脱离不了对材料的巧借。只有这样,高考考场所产生的议论文就有可能奔向一类作文。

一、选取事实论据的原则

论据分为两大类: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理论论据多是引用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它们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它们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能够增加论点的广度和深度,使读者对作者的观点理解得更深刻。但是,一般的议论文,用得最多的还是事实论据,因为事实胜于雄辩,一般说来,事实论据比理论论据更有说服力。议论文论据的运用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一)明确的目的性。

论据是论证论点的根据,是作者建立论点的理由,是为论点服务的,因此它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如果不一致,或者偏离了论点,不但没有说服力,反而会成为文章的累赘。可见,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应该能够充分证明论点。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你的事实论据再典型,你的理论论据再精辟,也是没有价值的。

对于内涵丰富的材料,运用时要仔细斟酌。即使是同一个事件,其成因也是多方面的,如果把握不好其中诸多因素的细微差异,就会打“擦边球”,造成论据与论点的脱节。

(二)事实的确凿性

事实论据要让人相信,其材料必须准确真实,切忌张冠李戴甚至胡编乱造。不少同学因为材料记忆不准确,又懒得再去核实,就凭着记忆作文,结果把爱迪生发明电灯的事安到了爱因斯坦身上,把居里夫人淡泊名利拿给孩子玩的奖章说成是金表;甚至还有同学说唐太宗勤于政事,多次派郑和下西洋。这些没有事实根据可言的论据,别人一眼就会看出破绽。自然,文章论证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可见,论据真实可靠,论点才能令人信服;论据靠不往,论点就成了空中楼阁。

(三)选择的典型性

事实论据包括各方面的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只有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论据才能有说服力。切忌以偏概全,顾此失彼,只选取身边琐事作为论据,如论述“近墨者黑”这个观点时,用“我邻友某某锒铛入狱……”这样的事例,往往令人难以置信,缺乏说服力,论辩性不强。

看来,论据典型,能收到以少服多的效果。论据不典型,就不能说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没有说服力。生活中的偶然性的个别的事例,是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也就不能做为论据,否则就会导致论点的谬误。只要平时留心观察,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典型的材料可以作为论据。

(四)运用的精练性

论据运用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能说明问题,写议论文占用材料要多多益善,而选用材料要沙里淘金,精益求精。当然有时仅用一个事例来证明论点会显得单薄,力量不够,这时就应通过几个事例来充实内容。

叙述事实论据时,要简明扼要,要突出重点和精华,要注意取舍。有时只要把能证明观点的那个部分、侧面说明就行了。它应该只是叙述而不是描写,是择要交代梗概,舍弃其中的细节,舍弃其他与论点无关的部分,叙述只是为议论而服务的,一定要注意高度概括,只要能证明论点就行,对于初学写作议论文的同学来说,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五)材料的新颖性

不少学生的议论文写作离不开一些陈旧的事例,像一写失败与成功的关系,似乎就离不开爱迪生发明灯泡,一写逆境成才就非写张海迪不可,这些老掉牙的事例,这些英雄人物固然不错,但用得太多太俗,就会影响文意的表达,“父亲用了儿子用,老师用了学生用”,文章当然也就没了新鲜感,少了吸引力。

诗文贵在创新,论据的新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所引用的材料是新的,如新事例、新人物,新思想、新理论、新观念等。一般情况下,使用事实论据要有时代特色,要有新鲜感,要在“新”字上下功夫。有时,我们找不到新的材料,当然也可以运用一些旧的材料,但是在运用的过程中要力求舍弃大家都用的角度,让人感到材料虽然是熟悉的,但你这样运用这样处理仍让人眼睛一亮,怦然心动,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选取事实论据的方法

(一)就地取材 现身说法

你在沙漠中行走,如果见到天边美丽绝伦的海市的海市蜃楼,而驻足流连,想拥入于怀,倒不如就脚下的沙砾寻找令人眩目的彩石。同样,在作文选材中,贴近生活,寻找切实可行的材料就是最实惠最捷径的方法之一。俗语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变化万千的社会,我们更多的是讲究实用、实惠。好高骛远,只是作为我们的追求而不能作为我们的手段。所以,平近、平易应为我们的选材的首选。

平近了,就容易让自己接受;自己接受了,就容易生发好的深的感慨来;有了好的深的感触,就容易感动、熏陶周围的人,自然也就容易打动阅卷老师。考场作文尤其在选材时,要避开自己陌生的材料,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亲耳所闻的也好,亲眼所见的也罢;亲身经历的也好,了然于心的也罢;总之,必须是自己应有深切感悟的感动自己才能感动他人;深刻自己才能深刻他人;而深刻自己了,也就容易产生不一般的观点和感慨来。只有这样,才能得心应手,深化议论的根基。如果不懂装懂糊弄读者,没有积累而“匆匆上马”,欲“以已昏昏,使人昭昭”,那不仅是费力不讨好,而且会使人掉如泥淖之中,甚至如果出现错误,则更是画虎类犬弄巧成拙,在高考的作文当中,这种情况还是占相当一部分比重的。

要平近,就要做到平凡。平凡出真奇,则会更令人铭刻于心。“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史铁生写的感人之作《秋天的怀念》,主要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照顾双腿瘫痪的儿了,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感人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母爱。而这故事就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它是平凡的,但平凡的同时,却透出一股汨汨流淌的亲切之情,如泣如诉,动人心弦。而对于议论文,做到了平凡,也就容易具有普遍性,说理就不容易露马脚,从而增强说服力。要平近,就要做到贴近生活。与生活相近了,就容易受到生活的熏陶;生活之水给予人的是不动声色的浸润,容易打动人,更容易深刻人。

(二)大材小用 小材见大

对于一些同学来说,他们认为所谓议论文就是选用一些国家大事、世界焦点热点,否则是不具备强大的说服力的。如果素材选择的是一些大话题一些严肃的话题,那么议论性的文章确实容易深刻化,能够产生轰动效应。但,正因为它大,所以也包含很多的角度,如果面面俱到,则容易成为败笔。如美国打伊拉克一事,是很多角度可以阐述的,如果不加以细小化,那么只会失去大题材的作用。因此,只有从大话题的材料中,找准一个自己最熟悉的突破口,将材料细化,也就是所谓的“大材小用”。

大题材,大话题,确实能吸引人们的眼光,但生活中的一次历练、一番拼搏、一点收获、一种体验甚至不经意的一次搀扶、一次回头一笑……就是这些点点滴滴,如果经过我们的剪辑加工、精心组合,它们就会变得鲜明而丰厚、灵动而美丽,泛出生命的光彩来,因而显得异常精致。对于议论文来说,我们要紧紧抓住身边这些不经意的小事,用不同寻常的眼光,着力挖掘它们内在的闪光点,点明事情的积极意义,做到小中见大,也不失为一种可喜的处理方法。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其中就有一些是在自己的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小人物”,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一些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当他们所拥有的确是一颗至高无上的心。挖掘他们的内心世界,不也是力大无穷的“大材料”么?

另外,作文,尤其是议论性的文章,不纯粹是枯燥的议论,很多在字里行间,融会了的作者一颗跳动的心,具有极大的人情味,将读者和作者很好的结合起来了。其实,高考议论性作文十分注重一字一情,因为这类作文最能打动阅卷老师的心,从而产生共鸣,作文的高分也就接踵而来了。议论性的作文要做到一字一情,就必须在选材上打“小”的主意,作“巧”的文章,要时时关注身边人身边事,要牢牢抓住小人小事,要细细颤会小人小事的闪光点,要深深挖掘小人小事的精神实质。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越过高考作文这道坎。

(三)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诗经》有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引申的意思是说,学习别人的长处,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诗经》亦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纵然是无瑕美玉,也需要切磋琢磨。作文更是如此,它需要借助其他材料的闪光点,合理切磋,为我所用。而这切磋的过程就是打磨抛光的过程,就是将作文材料精雕细琢的过程。

对于用别人文章中的材料,我们不能原文搬上考卷,那往往会给人以抄袭之嫌。如果对其中自己熟悉的几个故事进行精选,然后将其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表达某种新的思想,达到一种“可以攻玉”的境地,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移花接木,巧换粱柱”。在植物栽培中有一种名词叫“嫁接”,如奈李就是桃树与李树的嫁接;“红富士”就是国光苹果与元帅苹果的嫁接。它们通过嫁接,可以产生新品种或改善老品种。这种方法运用到作文上,则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可以使原来蕴涵的思想,得到新的发挥;也可以使浅层的含义得到深刻化。但是,这里必须要注意到,原材料应当具有可塑性。可以说,在其他的材料里融入新思想,是一种巧妙的借鉴,也是一种创新,而不是抄袭。

要做到巧借,还可以巧妙地变换角度。将写作中心对象“他”与“我”对换其客观存在的位置,改变原主人公“他”的身份、地位,并将“我”与“他”的身份、地位互换,让“我”经历“他”经历的事,以“我”的亲历亲感来演绎故事,来表现“他”的思想情感。这,我们常说“移形换位,避俗出新”。做到这点,就可以避免题材和立意的雷同,而不给人以厌倦之感,是选材新鲜的需要,是主题新颖的需要,是作文高分的需要。

对于议论性作文,同一种素材,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或者说进行新含义的挖掘,达到人说不不言,说人之未说,达到借别人的壳,用自己的魂的境地。

(四)去粗取精 以一当十

真正的优秀作文,不是在文章堆砌材料,而是根据立意对所用的材料精挑细选,其材料是相当精当的。因为经典的材料更有代表性,更有说服力,更有表现力,更有感染力,更有震撼力,能以一当十,以少胜多。

当然,引经据典,用说服力强的名人轶事,肯定能够说人于天下。如引用名言论证观点,就能增强论证的科学性、准确度、可信度和说服力。在讲诚信时,可以引“失信不立”(《左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得黄金百千,不如得季布一诺”(《史记》)、“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了”(大仲马)等名人名言,这些论据,能深刻反映事物的本质,所以有很强的说服力,用时也给作文“立意”提供了思想观点,增强了文章的厚重感。

是不是非得要反映重大历史意义、有深远影响、有头有脸的事情或人物,才能够算经典的材料呢?不尽然。只要你有慧眼识珠的见识,选材就会在你的眼底典型起来。只要你,永恒地追求真善美,选择的材料给读者以真善美的熏陶,读了使人忘俗,让人有嚼头,使人情感得到陶冶,给人一种美不胜收的感觉,你的文章就是格调高雅的文章,你的选材同样是经典的材料。对于记叙类的文章来说,材料能够反映细腻的真情实感,能够凸现深刻的主题思想,使文章成为高雅之文,该材料就是经典的;而对于说理性的文章来说,材料能够使文章理正辞严,意高文美,就是经典的。鲁迅先生的《未有天才之前》写道:

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有一回拿破仑过Alps山,说:“我比Alps山还要高!”这何等英伟,然而不要忘记他后面跟着许多兵;倘没有兵,那只有被山那面的敌人捉住或者赶回,他的举动,言语,都离了英雄的界线,要归入疯子一类了。所以我想,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花木非有土不可,正同拿破仑非有好兵不可一样。

80年前,中国就在渴望出现一批天才,希望他们能给国家给民众带来美好的未来。可到了今天,我们还在不断地呼吁天才的出现。那么,用什么来证明观点呢?鲁迅选举了两个事例:一个是拿破仑说,他比Alps山还要高;另一个是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如果说拿破仑的事例算是经典之事,那另一个则是通俗之事。前一个靠提取精华,而后一个则是一看就知道。但将两个放在一起来比较,则有力证明了“天才须要生长的土壤”这个论点。所以,鲁迅说:天才的匮乏是因为土壤不合适。天才成长的土壤,就是我们大众。大家盼望天才的出现,先需要自己把土壤做好。“天才大半是天赋的;独有这培养天才的泥土,似乎大家都可以做。做土的功效,比要求天才还切近;否则,纵有成千成百的天才,也因为没有泥土,不能发达,要像一碟子绿豆芽。”我们做不了天才,我们就踏踏实实做土壤吧。从身边做起,不要怨天尤人。能干什么就干点什么。有了我们这样的民众,天才会产生的。

(五)关注时事 唯新是用

文贵有新。文章的创新是作文永远追求的目标:“文章最忌随人后”,苏东坡如是说;“文章最忌百家衣”,陆游也道出文章应该创新的衷言。所谓创新,就是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在要求的范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独到见解、认识,运用富有特色的表达形式,不落俗套,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要创新,一是在内容上有开拓,突破旧的,超越传统的;二是在形式上与众不同。

有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确实需要材料来构建,文章的好坏与材料质量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近几年的高考满分作文来看,他们大都能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精心选取一些新颖典型、积极向上、具有时代气息和真情实感的材料,体现了他们在选材方面的独具匠心和丰富的生活积累。材料新,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读到别具一格的内容;材料新,更能得出新的观点、新的联想。言别人之未言,说别人之未说,其实就是对选材新颖的具体要求。无论是新鲜材料,还是“旧瓶装新酒”。总之,只要是能产生新的面貌,具备内容的现实感,增强文章的冲击力,而不是“似曾相识燕归来”,就应该大胆地拿来,唯新是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生命的罐头

全文共 952 字

+ 加入清单

月是古人的家乡,是知己的思念。那种遥远到无可触及的神圣光晕,幻化成诗人笔下的魂灵,口中的吟咏。东坡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阿姆斯特朗带走了人们的月。那个印在沙丘灰尘上的脚印,让李太白的月下独酌成为历史,或许人类已经摆脱了几何时的愚昧,距离已经不是往日那般遥远,然而那枚挂在苍穹灼灼发光的玉盘已经褪色,是古人的距离,生出那枚曾经的月亮弯弯。

我是那样讨厌近距离,近在咫尺的梦想,我不要。当在酷暑里挥汗如雨时,梦幻中的象牙塔是我惟一的支点。我想象它的宏伟宛若天堂。尽管每个人都会有现实的一面,然而我坚信遥远生距离,距离生美。无可企及构出理想的神圣。张开五指,刺眼的光折射出天堂的模样,我独自守望。理想是宝石一般的晶莹透亮。遥远观望,它是我的天堂。我喜欢失真的美,就像古人的月亮。

无意中想起了海子,那个传说中始终愤世嫉俗的诗人。当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成为希腊神话一般的虚幻时,海子无言了。在他的眼睛里,整个世界,远看是伊甸

园盛开的美丽花朵,近看才知这个世界给他的失望。大海留不住他,春天也留不住他,诗歌的翅膀折断了,只剩下山海关的铁轮隆隆而过,海子的灵魂伴随伸向远方的铁轨通向了天堂。有人问,到底是什么伤了他,伤了这个时代的诗人,人们也许不明白,因为自己置身这个世界,未曾远观它的美好。文人与世俗的距离永远太大,反差太大。在海子焚烧诗集的熊熊火焰里,盛开了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世界。这距离是悲剧,是文学女神的眼神。远望与近观的世界让海子在天堂与地狱之间完成了本质上的蜕变。我想,仍然坚持远观世俗的海子永远幸福。

这就是距离的美感。永远置身在纷乱的世界,这让人类开始麻木,甚至开始淡忘远观时那种令人窒息的美感。当努力构建所谓的“美丽人生”时,人类是否忘记了那份遥远的守望,忘记了儿时曾经的天堂,忘记了古诗中月亮的眼泪,忘记了希腊神话里挥着翅膀的安琪儿?科学的发展放松了人类最后的一根敏锐的神经,一切诗意消失殆尽,只剩下世俗世界的繁华汩汩流淌。

看看天边的月,看看风流千古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守望那份曾经有着“蛮荒文明”年代属于人文精神的真实,看遥远带给我们的令人窒息的美,诗歌、散文、楚辞会滋润这个时代的麻木,遥远的美好让我们重新点燃希望的神话,精神之船重新起航。

守望遥远,守望天边只属于我们的永恒……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高考议论文作文指导:议论文的三要素

全文共 2293 字

+ 加入清单

一:论点

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点应该正确、鲜明、概括,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绝不可模棱两可。

①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荒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因此,论点正确是议论文的最起码的要求。

②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而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

③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能独特、新颖。

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文题、开头、文章中间、结尾。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

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

注意: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

二:论据

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事实论据又包括事例和数据。

2.道理论据:作为论据的理论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理论论据又包括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以及作者的说理分析。

使用论据的要求:①确凿性。我们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时,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涵义。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③论据与论点的统一。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应该联系紧密一致。

三:论证

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议论文的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而论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论证”的问题。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一)议论文的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①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

表明自己的态度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这些看法和主张必须是经过认真的思考或者一定的实践,确实是自己所独有的正确的认识和见解,或者是切实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张。要使读者感到有新意,增长知识,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2)必须围绕所论述的问题和中心论点来进行论证。开篇提出怎样的问题,结篇要归结到这一问题。在论证过程中,不能离题万里,任意发挥,或者任意变换论题。如果有几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都要与中心论点有关联,要从属于中心论点。所有论证都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了解分论点和中心论点。议论文的逻辑性很强,论证必须紧扣中心,首尾一致。

3)“立”往往建立在“破”的基础之上。在立论的过程中,需要提到一些错误的见解和主张,加以否定和辩驳,以增强说服力,使读者不会误解自己的观点。

②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有三种方法: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由于议论文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驳倒了论据或论证,也就否定了论点,与直接反驳论点具有同样效果。一篇驳论文可以几种反驳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以加强反驳的力量和说服力。

1)反驳论点,即直接反驳对方论点本身的片面、虚假或谬误,这是驳论中最常用的方法。

2)反驳论据,即揭示对方论据的错误,以达到推倒对方论点的目的;因为错误的论据必定得出错误的论点。

3)反驳论证,即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的逻辑错误,如大前提、小前提与结论的矛盾,对方各论点之间的矛盾,论点与论据之间矛盾等等。

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它们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论证方法。

(二)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常见的论证结构:a、总分式结构 b、对照式结构 c、层进式结构 d、并列式结构

(三)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举例论证(事实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主论点或分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作用: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主论点或分论点),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作用:突出全面地论证观点(主论点或分论点),让人印象深刻)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主论点或分论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5)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逻辑性体现

议论文的语言必须准确、鲜明、严密、有针对性。

段落与段落之间 要有非常清楚的逻辑关系 ,如总分 、对照 、层进 、并列等。借助起过渡性作用的语句来突出这种关系。如:“有”、“还有”“虽 然、但是”“固然”“诚然”“由此”是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高考经典满分议论文

全文共 1218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次得失都是新的起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既然是求索,自然会有得有失。

比如,你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可又怎样?难道接下来的四年里,你就可以“躺平”?大学只该是你人生的一个新起点,继续学海泛舟,继续提升自己的才学,才是你最应有的选择。可惜有些青年不懂,以为考上了大学就万事大吉,浪费大好时光,好不容易“混”了一个毕业证,却还未毕业就已经失业,“持证失业”岂不悲哉?

又或者你投资失败,可那又如何?难道就意味着你的人生从此就“前途无亮”了吗?须知,只要你懂得反省,吸取经验教训,失败就是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咸鱼都能翻身,“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只可惜,有些人轻易就被命运击垮,一次失败就一蹶不振,甚至走上绝路。

能有得,当然是“信可乐也”,是可以歌以咏之的。暂时的收获是可喜的:它可以帮你积累足够丰富的经验,它可以让你站在更高的平台,它还可以帮你攒下走得更快、更远的资本。写小说出名了的刘慈欣开始接触影视行业,说相声的郭麒麟也开始拍电影、电视剧,这就是曾经的“得”带来的效应。所以,珍惜每一次的“得”,珍惜每一次取得的成绩,然后继续奋然前行。

没有人愿意有所“失”,所以每一次的失去总是让人忧伤:忧伤于爱情的离去,忧伤于突然而来的疾病的缠绕,忧伤于昔日风光的不再……人生总是有那么多的不如意,伤心总是难免的。但一时失去不必惋叹,一时落魄不必胆寒,只要生命还在,心还在,梦就在。想想身后那些期待的眼神,你会发现,哪怕是死亡,都只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盛大节日。

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时的得失当然会有其影响,但不能决定整个人生,没到最后一刻,都有无限可能。韩愈多次被贬,都交代侄子“好收吾骨瘴江边”了,后来也成了一代文豪;褚时健的一生可谓大起大落,74岁的他出狱之后还和妻子二次创业,将“褚橙”推向了全中国。真可谓,东边不亮西边亮,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得与失怎么能是终点?又怎么可以看成是终点?它理所当然是人生新的起点啊!

把每一次的得失都当作人生新起点吧!得时可以“人生得意须尽欢”,但千万要牢记,不能忘了初心而终成“蓬蒿人”;失时仍需“处涸辙以犹欢”,只要“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凭谁问,人生已老?

审题精准,观点明确。本文标题即观点,立意紧扣一个“起点”,即“得失是起点”,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开头又从得与失两个方面举例论证,指出无论得失,都是新的起点。接着又辩证分析,用古今事例进一步论证,每一次的得与失都是人生的新起点。结尾直接引用或化用诗词名言,以问句作结,引人深思。语言亦庄亦谐,雅俗共赏。既有深厚的文学积淀,如明引历代众多文人的名言事例,暗用辛弃疾的词等;又放眼当下生活,如“躺平”“持证失业”“前途无亮”等鲜活的词汇信手拈来,读来令人忍俊不禁,反思不已。层次清晰,论证有力。文章从“得”到“失”,由“有所得信可乐”到“一时的得失不能决定整个人生”,最后以浪漫且豪迈的诗词收尾,让论证自然推进,步步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前段时间,一网友对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的现象调侃了一番,“凑够一撮人就可以了,和闯红灯无关”。起初,我看到这条微博的时候也是忍俊不禁地笑了。因为,这网友的说法实在是太形象了!记得有一次,我在等红灯的时候就看见有三四个人一起闯红灯,接着又有几个人像怕掉队的雁一样赶紧追了过去。看到这,我又一次笑了。同时,我又在沉思:那么显眼的红灯还亮着,难道他们真的没看到?是赶时间吗?不可能呀!再过10几秒就路灯了。这难道会和他们一直固有的思想有关?

中国式接送孩子

现在,孩子是父母心中的宝也是父母心中那个解不开的结。每到上下学的时候,各小学校门口就像车场和菜市场一样。二轮、、三轮、四轮的车都云集在校门口,让人看了都忍不住咋舌。再加上父母的叮咛、议论声以及轿车鸣喇叭的声音,这场面就简直是一群蜜蜂过菜市场!我可以理解家长来接送孩子,但我不能理解家长在接送孩子的时候又给他们塞零食又给他们背书包。家长只想到不让孩子饿着、累着,但却没有想到过他们的做法会给社会带来更多的“丧失劳动能力”的人!

中国式反腐

中国从古代到现在都为反腐而不懈努力,可是腐败之风却越来越盛。现代的官员经常信誓旦旦地说要反腐,可结果还不是水依旧黑、人依旧肥!反腐——靠的不是口头功夫而是行动。从新闻报纸我们可以知道,很多的检举腐败事件都不是人民自己发现的,而是“官场互掐”。由此,我不禁深思:在我们的身边会有多少隐了身的贪官?中国的反腐之路会有多艰辛?我们纳税人的血汗钱会不会用到应该用的地方?

“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接送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高考优秀议论文:天生我材必有用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水滴虽小,却可以组成大海;沙粒虽小,却可以组成宇宙;绿叶虽小,却可以组成森林……不管你是什么,上天创造了你,总有你的用处,不成“方”,还可以成“圆”,正如古诗所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

自己的路是要靠自己去探究、摸索的。不适合这条路,你可能适合另一条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美国前总统林肯,他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但他的总统之路走得异常艰难。林肯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他有很多的兄弟姐妹。在他小时候,他的父亲告诉他要想不愁饭吃,就去当大律师。但是由于家里贫穷,他的大律师之路没有走成。于是他被父亲送去当鞋匠,但由于鞋匠主吝啬、狠毒,他的鞋匠之路同样没有成功。后来长大了,他做过清洁工、送报员、服务生等工作,但是他觉得都不适合他自己,他永远坚信着一句话:天生我材必有用。再后来,他去竞选州长,但屡次竞选不上,他伤心,他彷徨,他曾一度想放弃这条路,但他没有,他相信自己,最后他终于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为优秀的总统之一。

我国历史上明代着名的富豪万三千,他的钱财多得数不完,甚至富可敌国。万三千曾经是个穷小子,在小时候经常被欺负,他发誓一定要做一个有钱人,于是他去做生意。一个穷小子去做生意当时被很多人耻笑,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一开始他四处漂泊,到处向人请教做生意的方法,但大家都不愿意将自己的经验告诉他,于是他居无定所,四处漂泊。他曾想自己应不应该做生意,但他不甘做穷人,他觉得自己一定能成大器,“天生我材必有用”。终于在他努力了十余年后,成为了明代第一大富豪。

也许你不适合做医生,但你可以去当律师;也许你不适合唱歌,但你可以去学琴:人生的道路千千万,总有一条道路适合自己。无论是“方”,还是“圆”,都有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最重要的是要有豁达的胸怀。

天生我材必有用,不成“方”可以成“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全国2卷高考优秀议论文:绿叶的风采

全文共 912 字

+ 加入清单

高考将至,快来看看往年高考满分作文,对你会有帮助的。

小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一夜之间,成为国际学术界响当当的领军人物,独揽生命科学之风采。在我们为他的成功喝彩的时候,不免有人要问,小李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是他的笃学敏思,矢志创新吗?

是,也不是,别忘了材料中“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的提示,这说明,小李成功的背后,有一个无坚不摧的团队,这才是小李成功的秘诀。

当今世界分工越发明显,正逐步向简单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合作方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俗语“孤雁难飞,孤掌难鸣”“柴多火焰高,人多办法好”“人心齐,泰山移”“众擎易举,独力难成”等,强调的都是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法国作家巴比塞说过:“个性和集体融合起来,不会失去个性;相反,只有在集体中,个性才能得到高度的觉醒和完善。”

美国教育家韦伯斯特也说过:“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渐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

可见,小李的成功,取决于他所在的团队以及他与团队之间的通力合作。小李的成功便是这个团队智慧、力量的结晶。

说到“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我便想到了大雁。大雁有一种合作的本能,它们飞行时都呈“V”型。这些雁飞行时定期变换领导者,因为为首的雁在前面开路,能帮助它两边的雁形成局部的真空。科学家发现,雁以这种形式飞行,要比单独飞行多出12%的距离。

合作可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倍增效果。据统计,诺贝尔获奖项目中,因协作获奖的占2/3以上。在诺贝尔奖设立的前25年,合作奖占41%,而现在则跃居80%。

从2012年开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中华之光”朱光亚,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都是出自同一个英雄的团队。

大量事实证明,成功者的背后,有一个坚强的团队,一旦失去这个团队,他将一事无成。

古希腊神话中有个英雄叫安泰,同敌人决斗时,如果遇到困难他便往地上一靠,于是获取了新的力量,所以没有哪一个英雄能与他抗衡。海格立斯观察到了他的弱点,在交战中把他举到空中,不等他靠近地面就把他扼死在空中……

“红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意思是一个人本领再大,成绩再多,也离不开团体对他的支持和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高考作文指导:如何写出满分作文

全文共 1097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如何写出满分作文,欢迎阅读。

一.考生字体端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阅卷老师工作量大,易产生疲劳,因此需要考生端正书写,力求卷面干净、整洁,避免阅卷老师看得吃力,影响情绪,以致影响分数。高考阅卷采用电脑阅卷方式,考生的答题卷要被放大,呈现在电脑上,那些凌乱的书写、潦草的字迹被电脑放大后会显得更加难看。

今年阅卷过程中,有位批阅语知部分的老师在高考阅卷简报上,写了这样一番话:字好的基本上答题也好,满分卷基本上都是字漂亮的,字迹潦草的基本上没有得满分的。在这方面,作文体现得就更加明显了。都说字如其人,埋头在众多“杂草堆”中,突然发现一朵璀璨的鲜花,那种清新之感扑面而来,老师会不自觉地认为,字写这么漂亮,这名考生的语文素养肯定也不会太差。印象好了,分数当然不会低了。

二.不要试图抄袭或者套作,应积极准备,做好系统训练。

年年都会有一些考生整段整段地抄袭、套用优秀作文。今年当然也有,《水仙自有妙人栽》一文作为雷同卷,就是教训。阅卷老师、专家组都有丰富的阅读量和阅卷经验,知道哪些话考生能写出来,哪些话考生写不出来。对于存疑的文章,会有专门的小组负责上网查找,一旦核实即判为不合格。就算侥幸“漏网”,那些完全依赖考前背诵范文,在考场上仓促抄袭、套作的做法,也很容易造成原本抒发个性的作文“趋同于众”。这些都要求我们在平时做好积极的准备,参照优秀范文掌握写作的技巧,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写作,而不是照本宣科,直接抄袭。

三.个性化阅读,读写结合,深层思索社会、人生问题。

有不少考生伪造名人奋斗史,张冠李戴,伪例错例难有说服力;大量作文名人扎堆,撞车严重,例如,“三国”——王国维、汪国真、周国平等人物就很突出;部分考生“无米下锅”,内容单薄。类似的现象每年都会大量出现,这与考生平日的阅读功利化、思考肤浅化有很大关系。

这就需要考生平日沉下心来,真正读透读懂一本书,读懂一个人,而不是仅仅为了摘抄优美的句子和作文素材,这样自身素养得到提高,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也就充满文化底蕴。写作是个性化的行为,阅读也应注意个性化体验。在个性化的阅读过程中,进行再创造其实就是个性化的写作。

四.评分标准是阅卷教师的唯一准绳,按照评分标准写作文是作文稳中求胜的关键。

我们必须弄清写作的评分标准,因此,考前一定要把近两年的作文现场评分标准细细读一读。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我们要有高考意识。

五.60秒能做什么?

阅卷教师浏览一篇高考作文的时间很短,只有60秒左右。我们必须让自己的作文适应阅卷教师的改卷需求。要想方设法让老师看到你的优点,记叙文中哪怕运用一些细节描写,议论文能使用对比论证,也会给你的作文增加3到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年高考作文指导:最新考场作文技巧

全文共 1445 字

+ 加入清单

考场是指考试的场所,或者说实施考试的封闭空间。那又是一个展示自我的地方,小编收集了2018年最新考场作文技巧,欢迎阅读。

一、精心拟题。古人说:"题好一半文。"新闻工作者说:"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一个好标题,可以代替一篇社论。"这都强调了标题对于文章的重要作用。因此,标题的拟定,是文章写作的重要部分之一。标题拟作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画龙点睛法,形象化法,修辞法,借用、化用法,幽默、讽刺法,悬念法,反常法,诗化法等等。当然,拟题的方法远不止如此。好的题目,或容易吊起读者的胃口,增强阅读兴趣;或赏心悦目,充满诗意;或提示全文,浑然一体;或幽默风趣,韵味十足;或委婉含蓄,认识深刻……既然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那么谁能不喜欢那水汪汪的水灵灵的大眼睛呢?所以,写作时精心拟题,就会给阅卷老师留下过目不忘,一见钟情的好感,自会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与好感。

二、善于选材。文章写作不外乎写什么和怎么写两个方面,而写什么永远比怎么写更为重要。这就涉及到文章的选材问题。清代著名的文章家袁枚论诗文的选材时讲过一段生动的话,他说:熊掌、豹胎,是名贵的菜肴,但如果陈腐变味,还不如吃鲜菜鲜笋;牡丹、芍药,是富丽的花卉,但如果剪撷下来,还不如欣赏生气勃勃的野草山花。文章选材,也应当避免那些陈腐老套的内容,而选取新鲜活泼、充满时代气息的题材。求新,是选材的首要标准。时代在变化,历史在发展,作为反映客观事物的文章,也应当敏感地选取新人新事,反映新面貌,新情况。茅盾先生说,"读者大众急不可耐地要求知道生活在昨天所起的变化,作家要迫切地将社会上最新发生的观念解剖给读者大众看。"我们写作文,也应当从小学会敏感地发现、选取新鲜的材料。要选取那些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反映着今天社会的节奏和脉搏;具有独特的体验,给人以新的思想和启迪。需要注意的是文章写作要围绕中心来选材,鲁迅曾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选材的目的是为了把主题表现得更充分、突出。因此,必须根据主题选材。另外,还要选取自己最熟悉的并能更好把握的材料来写作,这样才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富有较强表现力与感染力的文章来,以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取得意想不的艺术效果。

三、巧于构思。在考试有限的时间内,要有快速构思的能力与技巧,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写好开头、结尾,处理好照应。文章的开头在文章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关联到全文的内容,直接影响着文章的表达效果。古人曾对文章开头有诸多论述,如明人谢榛说:"起句当如爆竹",也有人说,开头当如"凤头",又有人说,起句要"美丽",清代李渔则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后人这样概括开头的要求为:一见钟情,一见如故,一箭中的。要写好文章的开头得下苦功夫。高尔基在谈到写作时说:"最难的是开始,就是第一句话,如同在音乐上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与的,平常得好久的去寻找它。"可见,要有一个好的开头,非得下苦功夫不可。结尾也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尾的好坏对突出文章主题、加强它的感染力是很大的。"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清人归有光说:"殊不知一篇命脉归束在此,须要言有尽而意无穷,三叹而有余者,方为妙手。"因此,写作时必须在结尾处多多用心。巧妙照应的技巧可以使文章前后笔调一致,气脉贯通,行文流畅,也是写作时需要注意的。

文章的写作是有规律可循的,是有方法可探的。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去模仿练习探索研究,也能够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写出文采斐然的佳作来,你的才华才能个性灵气定会在考场作文这块试金石前光芒四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高考议论文写法及特点

全文共 1838 字

+ 加入清单

议论文在写作手法上以议论为主,但有时也要运用说明、叙述、描写等手法。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高考议论文写法特点,欢迎阅读。

一、议论文写作三要素

议论文主要包括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论点必须正确。论据是为说明论点服务的,既要可靠又要充分,事实胜于雄辩,是最好的论据。论据也可以是人们公认的真理,经过实践考验的哲理。论证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有:

1. 归纳法

从分析典型,即分析个别事物入手,找出事物的共同特点,然后得出结论。

2. 推理法

从一般原理出发,对个别事物进行说明、分析,而后得出结论。

3. 对照法

对所有事实、方面进行对照,然后加以分析,得出结论。

4. 驳论法

先列出错误的观点,然后加以逐条批驳,最后阐明自己的观点。

二、议论文的特点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有引子、正文和结论句三部分。一般在引子部分提出论点,即文章的主题,在正文部分摆出有利的事实,对论点进行严密的论证,最后根据前面的论证得出结论。

三、议论文的写法

要写好议论文,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确定论点

论点通常在文章的第一段提出。

2. 要有足够的论据,可以列举生活的实例

3. 论证要有严密的逻辑性

所有事实、原因、理由应紧密地同结论连接起来。

4. 层次要清楚

5. 态度诚恳、友好,因为议论文重在说理,以理服人

议论文在写作手法上以议论为主,但有时也要运用说明、叙述、描写等手法。议论中的说明常为议论的开展创造条件,或是议论的补充;议论文中的叙述和描写应是为论点提供依据的因此,叙述应该是概括的,描写应该是简要的。

6. 论据要充分

欲证明自己的观点必须有充分的证据。作者可以列举事实、展示数据、提供事例、借助常识或利用亲身经历。

议论文尽管有多种写法,但中学生的英语作文都有提示,因此,论点、论据一般都是确定的,我们首先应准确找出论点、论据及其间的相互关系,也即是要找出要点;然后考虑如何组织材料,也即是论证的方式,短文的写法;还应考虑文章的时态、语态等。议论文常用一般现在时,但述说过去的事实时,可用过去时态;预测将来时,要用将来时态;也经常使用被动语态;有时假设一种虚拟情况时,还需要用上虚拟语气。在考虑了短文的写法、时态、语态等后,可根据行文的需要,使用恰当的连接词,按适当的顺序将写好的句子组合成短文。

优秀范文:回归人学,淡化分数意识

满分少年稍有失误辄遭责骂,后进儿童些微进步即迎赞许,而进退步间的衡量标准竟唯系于分数,于如此转折对比中不难看出简单以分数为指标的功利化家庭教育的现实图景,着实令人嗟叹!

孩子是父母爱的结晶,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毋庸置疑的。几乎每个为人父母者皆希冀孩子能够成龙成凤,寄望于其在成长中能有所进益。其出发点绝对是无可非议的,但以分数论实施标准却是有失偏颇的。然而,这种标准取向却又非个例,而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于是有学者韩桐彦在《素质教育》一书中尖锐地把中国教育模式概括为小学听话教育,中学分数教育,大学方为知识教育。

如此家庭教育中的分数崇拜趋势是考试机制所造就的功利主义的一种集中表露。在当下中国许多家长的思想里,高分与好大学与光明未来之间是存在必然关联的。且在施行高考体制的当下,考试也的确乃是多数人进入高校学校的唯一渠道。由是,功利教育观便有了其存在的现实土壤,且在现实趋动下愈演愈烈。并产生了诸如虎妈、狼爸之类以激进高压手段帮助子女成长的现象,且不乏拥趸。

似此般教育乱象无疑是与苏霍姆林斯基的“人学”、陶行知的真教育相背离的。德国教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强调:“教育应是对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与认识的堆积。”可当下现状许已是本末倒置了。家长、教师、学生往往如赫伯特、马尔库塞所形容的单向度社会中人一般为分数这一单一的指标因素所左右。并且,还沦陷到更深程度的教育领城的异化中去,丧失了支配自我的能力。

而这皆是根源于社会价值取向的单一化及教育体制机制的单一固化。众人皆追利而去,为求高校青睐而千万人同挤一独木桥。竞争的不断激化也使得教育不断畸化。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是在指责高考机制。事实上,高考已是目前实现教育公平的最优化方案之一了。而应是要求个体在此般形态下的自我审视与调整。

德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有言:“在教育中一切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教育者的过度功利化将致使受教育者的偏离。虽无法脱离考试分数的框架桎梏,但一定程度上对人学本源的回归。卢梭提倡“自然主义”的教育观,倡导遵循自然天性,让孩子在教育中占主动地位。或许现行体制下其难以实现,但逐渐淡化分数意识,呼唤教育回归已实乃当务之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年高考作文指导:两招六式帮你高考作文增加文采

全文共 3251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两招六式帮你高考作文增加文采,欢迎阅读。

第一招:底蕴成句

第一种情况,引用古诗文。

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直接引用。

如:我喜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

这种直白让人感觉幼稚。

第二个层次是名句后面有一定阐述。

表达式为:名言+意境。如:①“生命就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②“生命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不懈追求。”该层次重点在于名言的意境、思想、风格等的解说。意境的理解多数遵循传统的认知,但个人的感悟只要在合理的范围,往往更能出新意。

有时表达为:名言+品德。如:生命就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该层次重点在于把握表现人物品质的名言和名言所表现的优秀品德。

有时表达为:名言+其它。如:①幸福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②我憧憬归隐于“屋上春鸠(jiū)鸣,村边杏花白”的田园。引用的需要是多层次的,名言后面表述的内容有时是无法确定的,根据文章需要和作者悟性,变化无穷。

因此本层次的准确表达式为:名言+解说(或阐述)。

第三个层次是将诗句割裂,分开引用,或截取两句诗的部分组合在一句里。如:

①我喜欢“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胡天八月”②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的“碧海青天夜夜心”。③我喜欢“灯如昼”的元夜“花市”。④我喜欢“暗香盈袖”的“黄昏”。

前二句是剪裁两句古诗组合成一句,后二句是一句古诗割裂后组合成一句。

这一层次已经是比较灵活地运用了。

第四个层次是化用古诗文名句。如:

①“美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②“美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③“美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感觉古诗里的动植物带着古典的美,又复活在大自然中,装点今天的生活。

第二种情况,用著名历史或文学人物的事迹或细节组句。

表达为:名人+名事。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直接叙写。

如:“项羽兵败乌江,令英雄扼腕。”“屈原汨罗投江,让忠臣垂泪。”

第二个层次是诗意地展示。

如:①“命运是项羽英雄末路自刎乌江时的那一声仰天长啸。”②“命运是屈原留在汨罗江畔的那一串串沉痛的叩问。”

语言的弹性浓缩锤炼了诗的形象,那声“仰天长啸”和“沉痛的叩问”穿过历史的隧道,压迫读者的心灵,让人思索命运的真谛。

第三种情况,历史人物与相关诗句的组合。

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直接引用,表达为:名人+名言+意境。如:

①美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②美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③美就是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与恬淡。

前两句是名人名言名德,后一句是名人名言意境。

第二个层次是化用。表达为:名人+名言化用。如:

①“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浪之水”。②“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③“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④“苏轼的华发张扬了少年意气”。⑤“思念使女诗人瘦比黄花”。⑥“思念使豪放派鼻祖幽梦还乡相顾无言垂泪千行”。⑦“思念使婉约派泰斗酒醒晓风残月杨柳岸”。

化用给人的审美刺激是多重而深刻的。它把古诗还原成生活的同时又提升和诗化了生活。

第二招:底蕴成段

【第一种情况】:表达式,N个名句(或N个名人名事)…+意境(或其它)。

陶渊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折射出冷静的人生选择;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道出政治家的深重责任感;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已经挣脱并超越了自己的苦难,显露出普度众生的情怀;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更是一代伟人对饱经沧桑的神州大地的历史性洪钟巨响……

【第二种情况】表达式,名人+名言名事…+议论。分为六种情况:

一、表达式,N个名句+议论。

抽刀断水,是最无奈的神话;举杯消愁,是最动情的悲歌。感动于“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的玄妙,陶醉于“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飘愁,沉浸于“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的哀怨,顿然领悟:用旁观的眼神,是于心进行深刻对话后偶得的一种风骨,一种锤炼后的进发与升华!

二、表达式,N个名人+N个名句+议论(或议论在前)。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友人归来的语言精辟,达到了友情的沟通。从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言语中感受到友人的关怀,沟通也便到了心坎。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三、表达式,N个名人+N个名事+议论。

当屈原抱着石头与江水相拥,当霸王自刎时的鲜血染红了整片夕阳,当普罗米修斯裸着身体被巨鹰啄食,当拉奥孔扭曲着身体仍想保卫自己的儿子,历史在悲风中发出阵阵哀鸣,但他们生命的结尾却那么响亮有力,数千年来仍叩击着人们的心灵,播放出永不低沉的生命绝唱。

四:表达式,N个名人+N个名言名事+议论。

古往今来,因感情亲疏而导致错误事物认知的事例不胜枚举。李牧一心为国,“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可谓战功赫赫,却因赵王的不信任而惨遭杀害,最终葬送了赵国大好江山。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却因对马谡过分信任而误下军令,失去街亭,从而导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惨淡结局。李白才气超人,“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却因唐玄宗的疏远而一生漂泊,壮志难酬……可以说,历史上许多悲剧的诞生都是由感情亲疏引起的。

五:表达式,1个名人+N个名句名事(或化用)+议论。

经历了少年的意气风发、锋芒毕现与青年时的思考,人,终于要真正成熟起来了。他不再像年少时那样刺目得不可接近;他开始散射出圆润柔和的清辉。他渐臻圆满。黄州的苏东坡不再是那个傲世的才子,或高高在上的官员,他回归成了“寂寞东坡一病翁”,他只是一个淳朴真挚的文人。他在赤壁怀古,在林间穿行;他不再计较仕途上的得失,他的眼界已经由平面的当下扩展到立体的古今。他的内核充实了。他敢于吟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他坦然地在山路上行走。他的前后《赤壁赋》,成为中华文化中不朽的篇章,被一代代地传诵。这便是真正的成熟。不是抵抗,不是愤怒,不是针锋相对,而是如山间的朗月,圆满无缺,向世间洒下清朗的光芒,却自生自落,不因外物而随波逐流,这就是人生的大境界。

六:表达式,1个名人+N个名句名事(或化用)+N段+议论。

是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么?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么?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场的痴汉么?

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游戏笔墨罢了,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你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夜的眼睛,你注定要承受官场和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

而我只看见你青青的竹枝,脚上的芒鞋,被雨淋湿的脊背,你的笑容从容洒脱,你的眼中只有秋风绿水泛清波。

你坚守着自我,从而达到让后世永远仰望的高度。(苏东坡)

你能体味出“六根弦架成的桥通向心渊,弹落了多少春花秋月”中的无奈吗?你能体味出“一粒千年的老盐,腌咸了爱的花苞”中的辛酸吗?你能体味出“思念在风中弥漫,空气中充盈着湿湿的感动”中的诗情画意吗?你能体味出“雪花尘封天地的季节,爱是一枚单程邮票”中的感动吗?你能体味出“百花伤尽了春,只有一朵秋”中的悲伤吗?你能体味出“在遗忘的过程中,漂泊的月光经常来我的梦里栖息”中的孤寂吗?一句句轻灵的诗句让我体味到了一种语言上的诗意美而又不缺乏哲理,让我在飘香的花园前,感受着现代小诗清新秀丽。那润万物的小雨,可曾抚淡了锦官城的浓艳?那满皇都的烟柳,牵来了一片撩起闲绪的朦胧。可是那飘逸的太白,为我拉来了九天的银河,三千尺的飞流?把我带到那爱晴柔的树阴下,静看满塘接天莲叶、映日荷花的,可是潇洒的杨万里?更让我醉心啊,乘上落霞,与孤鹜齐飞;泛舟秋水,共长天一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高考往年作文指导

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典籍为依托,生生不息的精神以文字为载体,一个个方块字,融汇着我们的古老,我们的文明。

现如今,一些著名作家和学者会在作品中出现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的差错,被指出后积极改正固然安好,但事情不该就此结束,这反映出的文化缺失理应被进一步揭示。有一个词,

叫国学,国学之与我们,到底意味着多少?

当晚清的暮钟与新时代的歌声同时响起,有这样一些人,给了中华文化自由和希望。辜鸿铭留学11年归乡,将四书中三书译成英文传播中国文明,他推崇西方的先进,却不改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守护;王国维瘦弱的身躯,独自挺立在北大国学研究的讲台上,他用自杀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清洁,捍卫他对国学不易的信仰;而刘文典的激愤与刻薄,却是对传统文化最绝望的保护,当他骂沈从文不值四毛钱的时候,已经依稀看到一种文明渐行渐远的背影。胡适之和陈独秀等人的新文化运动带来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但又在不经意间,把国学生生撕出一个缺口。

曾看到过一个访谈节目,叫民国范儿,正如王学斌曾言的民国底气,而这股孤傲的气,在当今已很难找到,因为文学褪色,文化走远。没有了文字,我们就是漂浮一族,是王开龄所言的从石头缝里蹦出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高考作文指导:高考议论文如何写出新意

全文共 1068 字

+ 加入清单

议论文贵在新。不仅论据材料要新,而且立意构思也要新。那么如何才能富有新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考议论文如何写出新意作文,欢迎阅读。

首先要求思想新,有时代感,对间题的着法新颖独特,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其次要求构思新,不同凡响,不落案臼。

某年上海高考作文《清流与活源》,此题是从朱熹诗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化出来的。朱熹诗句本有“意”,为考生从大处立了“意’,作了提示。考生最主要的便是在正确理解诗句涵义的基础上,把原“意,具体化,从自己感受最深的角度,确定一个具体的中心论题,从而阐述见解。当年的考生、现在上海交通大学读书的陈易,曾在《语文学习》上介绍自己临场考试的作文经验,值得借鉴。

他谈道,在确定议论文的体裁后,立即从众多的素材中《环境保护、人才交流、经济改革、社会面貌、知识更新等)选择议题,并对其中三个较为现实的议题(环境保护、经济改革、知识更新)再思考,反复分析、比较。他感到文章不仅要有充实的内容,还要有鲜明的时代感.敢于标新立异,级终选择了知识更新这个议题展开论述。为什么他这样选择呢?

他的看法是:环境保护是个重要话题,但很有就事论事的味道,“流”与“源”本是环境的一部分,议论局限于环境这个问题,似乎“浅”了些,更何况这话题古人谈,今人谈,书刊杂志上常常谈,因而又“老”了些。于是排除这个论题。

经济改革是当前现实生活中的热门话题,他只懂得一点皮毛,要详细谈也谈不出名堂,别人当然更会感受不深。何况报刊上关于经济改革的文章多如牛毛,写这话题易走入俗套。因而也排除了这个话翘。剩下知识更新,他感到具有不少优越性。首先,它有时代感,新旧知识脱节不仅存在于老知识分子身上,同样也出现在青年学生身上,当前谈这问题确有必要。其次,它有新意,在种种热门话题的排挤下,知识更新已不常被人们提起,而被埋没忽视之后再写它,会令人有新的感受。

其三,作为一个学生,对这个间题考虑较多,体会较深,容易落笔写出真情实感。因而最后确立了这个论题。确实,当时选择这个论题较为新颖独特,不同凡响。我们的时代正是一个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学生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虽然正确,但已陈旧。如果永远停留在这个知识水平上,科学不能发展,社会不能进步。一唯有更新知识,才能顺应瞬息万变的时代。针对这个论题,深入展开论述,定能写出富有深意的好文章。

写文章总要表现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反映作者的思想观点,因而高考作文命题密切结合时代形势,符合时代要求,启发学生表现时代风貌。考生在准备应考阶段,务必密切关心时代形势,才能保证作文的选材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思想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高考满分作文结尾技巧指导

全文共 2809 字

+ 加入清单

在考场上,由于时间紧迫,有的考生往往忽视了结尾的技巧而评不上高分,实在令人遗憾。作为的结尾,是一道重要的工序。写得不好,会使文章结构松弛,黯然失色;写得好,则可以使文章结构严谨,大放异彩,真可谓是“回眸一笑百媚生”。这一“笑”,使人“驻足”,令人心动。

人们称好的文章结尾为“豹尾”,从中考作文来看,虽然不一定要求篇幅的结尾都是“豹尾”,但也要求结尾简练、生动、恰倒好处。如下面的结尾的技巧,都是中考作文中常用的。

1、自然收束

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突出含义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方法为“自然收束法”。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实无华,应在中考作文中得到广泛运用。

一般来讲,自然结尾法有如下几种主要的表达形式:

(1)叙述式。写人记事结束,文章也随之结束。

(2)描绘式。在写人记事作品中,以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的描述来收束全文。

(3)说明式。在说明文中,事物被说清楚了,文章也就结束。

2、呼应篇首

在结尾处照应开头,是各类文章极为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方法使文章首尾圆合,结构完整,能唤起读者阅读心理上的美感,在写作实际中呼应篇首的结尾方法多姿多彩,美不胜收,归纳起来看,主要有以下四种:

第一,复现式呼应。文章开头的抒情、议论、人物描写、场景设置、说明要点等等,在结尾重复一次,首尾相比,语句略有不同。由于开头结尾对同一内容反复强调,使文章的主旨更加突出,同时使文章的首尾结构具有一种回环之美。

第二,递进式呼应。文章的结尾在文章开头的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基础之上,在遥相呼应的同时,表达出更深一层的含义,以此带动读者认识和情感上的飞跃,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同时深化文章主题。

第三,虚实式呼应。文章开头写实,结尾为了深化文章的中心或者为了突出文章的意境而进行虚化描述。这种虚实式的结尾经常用于记叙文,能给读者以意境之美。

第四,对举式呼应。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首尾呼应方法,主要用于那些以“引用”手法开头的文章,即开头引用一种材料,结尾也用一种材料,两段议论首尾并举,共同为文章的中心服务,并显示出文章的结构之美。

3、卒章显志

卒章显志,就是在文章结束时,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现出来、或者是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代清楚,所以人们也常称这种结尾方法为“篇末点题”。在记叙文、议论文中用此法结尾,可以增加作品的深刻性、感染力和构思美,给读者以“画龙点睛”式的艺术享受。

卒章显志法在作用上与“开门见山法”恰好相反,后者的意旨往往显现于文章的起始,而前者的意旨总是出现在文章的结束。一般来讲,卒章显志法有如下几种主要表现形式。

一为总结评述式。结尾收拢笔势,对前文内容进行高度的概述和明确的点示,从而显现作者写作此文的题旨,把作文内容凝聚到鲜明的主题上来,给读者以豁然开朗之感。

二而精粹点化式。在对所写人、事、物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用极精练的语言,把它们的精髓揭示点化出来。这样的点化,是作者认识飞跃的产物,它既起到点题作用,又和文中的写人叙事相互映衬,熠熠生辉,从而极好地展现了全文的“灵魂”。

三为蓄势引申式。这种结尾所显之“志”,不是对全文内容的评述、总结、概括或点示,而是宕开一笔,深化一层,将全文的内容引申到一种深刻的意义或深化的意境中去。可以说,在这样的文章里,全文的铺叙、描写,都写为了结尾那含义深刻的“一刹那”,都是为结尾“蓄势”。

四为寓意点破式。次类结尾专门用于寓言,是一种形式独特、不可缺少的“卒章显志”。在一篇短短的寓言之后,有时可用寓言中“人物”的语言进行点题,有时则可用作者的旁白进行点破。由于有了这种点破,寓言的主旨、意趣便赫然显现,寓言的“身体”便活现出“灵魂”。

五为揭示论题式。有些议论文的写作,也是先“画龙”而后“点睛”:先提出问题,列举事例,充分展开,而又不亮观点,直至文章收笔,才或者亮出论题,或者讲明论点,或者道出意旨。

4、抒情结尾

用抒情的方式收束结尾,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之中,也可用于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其主要角度有:

第一,直抒胸臆。在作文结尾时直接抒发情感。它可以是“我”的情感激流的宣泄,也可以是对抒情对象的热烈呼应、赞美。

第二,写人抒情。在描绘人物的基础上,在记叙、描写之中抒发浓烈的感情。

第三,即事抒情。此法多用于叙事类作文,作者因事动情,寓情于事,寓情于事件发生的场景,寓情于对事件的品评追忆,在叙述、描写或议论中蕴含着浓厚的情感。

第四,绘景抒情。这种写法主要用于写景的文章,常用于写人叙事作文。它移情于景,借景抒情,看似写景,实则抒情,使文章的结尾含蓄隽永,意境深刻。

第五,咏物抒情。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散文,也可用于纤巧秀丽、细腻真切的写人叙事文章。它通过对具体物象的描写,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曲折委婉地将情感透露出来,使文章蕴含深厚,情深意长。

第六,议论抒情。这种结尾方式寓情于理,是一种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抒情,也是一种富有感情色彩的议论,既能以理服人,又能以情感人。

5、发表议论

运用议论,往往能够取得深化作文主题及人物形象、深刻反映社会生活及表达作者情感、增添作品的思考及理性的色彩,赋予读者以警策、鼓舞和力量等等鲜明的表达效果。它们有的气势磅礴,表现作者的胸襟气度;有的细腻柔和,抒发人物的情感;有的则刚直明快,对事物的剖析入木三分,真可谓异彩纷呈,形态万千。

结尾中的议论有如下的表达角度。

一为抒发情感式。或深沉,或奔放;或欢愉,或哀婉;或怀想,或追思,充分的寄托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为总结全文式。这样的议论在总分总结构的文章中经常使用。它一方面总结全文,一方面又以极精粹的语言,再次强调论题,深化全文主要内容。

三为点化题旨式。这是议论的基本“功能”之一。所谓点题,就是用简明扼要的话提示文章的中心意思。这样的议论或开掘文意,或引申文意,或点示题意,或明确意义,给读者一启迪和思考。

四为展望号召式。这是议论的一种特殊形式。作者饱含激情,或展望未来,或发出号召,同时强烈而鲜明的表达作者的观点及感情,从而震撼读者的心灵。

五为警策哲理式。这种议论方式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它往往出现在散文、记叙文、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义深刻的耐人回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刻印在读者的心中。

六为立身表态式。此类议论经常出现在习作、考场作文的结尾。作者联系实际,直陈肺腑,倾吐真言,立身表态。使读者透过那热情洋溢的语言,看到作者炽热的情感和跳动的心。

七为反诘激问式。此类议论既可用于立论,也可用于驳论。它用反诘的形式,增强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虽然作者往往不去正面直接回答,但这反诘激问冲击着人们的思想波涛,启发着读者去深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年高考作文指导: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全文共 1457 字

+ 加入清单

以说明为主是说明文与其他文体从表达方式上区别的标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明文的写作技巧,欢迎阅读。

一、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把握说明中心。

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了事物的特征来说事状物,明理显性,才能说得准确,说得深透。

如《苏州园林》一文中,作者紧抓住苏州园林之中有个共同点,就是“务必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换句话说,“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文章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四个主要方面进行说明,同时又从角落的布置,门窗的雕琢,油漆的调配三个细微的方面进一步表现它的总的特征。可是要想扣住事物的特征,在介绍说明中,必须有选择,有重点。如果面面俱到,结果就会什么事情也说不清楚。

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特征,也就抓住了说明的中心。记叙文,议论文,往往带有作者强烈的思想倾向和明显的主观色彩,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以白杨枝干的挺拔,力争向上,象征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赞扬敌后军民不屈不挠的气慨。而作为说明文的《杨树》,它的中心是介绍其不同品种的形态、生态、用途和不同特点。由此看来,扣紧说明对象的特征以确保文章中心不偏移,这是说明的要领。写作时,不能凭主观感情作为褒贬事物的标准,而应客观地科学地去说明。

二、根据不同的说明对象,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说明文的结构方式,应视文明对象的具体情况而定。如《人民英雄纪念碑》就是以纪念碑的方位顺序来组织文章。作者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着手,逐面写来,不仅层次清楚,而且使读者获得了有关中国革命的历史知识。《故宫博物院》是以其组成部分的一定顺序安排结构的,作者从天安门写到太和门、神武门,依其建筑的顺序从前至后逐一写来,并重点介绍太和殿、养心殿,使读者对故宫的整体和各个重点建筑都有较明晰的了解。

对于比较深奥的科学原理或比较复杂的事物、现象,在安排说明结构时,可按照人们认识问题逐步深入的思路安排结构。如《向沙漠进军》这篇,就是采用人们认识它们的规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办法,先从读者熟悉的具体事例说起,再追根溯源,讲清成因原理。

实用性说明文大都有固定的结构方式,一般不宜随便变动。而文艺性说明文的结构则灵活多变。如《蜘蛛》先从谜语说起,再从中引出解释的问题。《死海不死》则是先叙述生动的传说故事,然后再介绍死海的形成。无论采用哪一种结构方式,都必须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三、文字要准确简明,语言要通俗生动。

准确,就是选用恰当的词句,恰如其分地反映出事理的含义和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使人看了明白。如解释“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叫做名词”。解释“固体”:“有一定体积、而且有一定形状的物体叫做固体”。读者在这里对“名词”、“固体”的概念就可以得到确切的了解。如《蜘蛛》一文中,在介绍蜘蛛腹内的五种腺体的名称(壶状腺、葡萄状腺、腹合腺、管状腺、梨状腺)及功能时,作者采用当时的研究成果,运用了生物学中有关术语,在介绍蜘蛛捕捉蛟、蚋等小虫时,指出它把小虫“咬在‘嘴’里”,这里的“嘴”,实际上是指蜘蛛的第一对附肢——螯肢,它的前端变钩状,很锐利,尖端有小孔,跟这对附肢基部的毒腺相通,毒腺能分泌毒液。许多蜘蛛就是用交叉的螯肢(毒牙)来咬 昆虫的;它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嘴,所以用引号标明;而在介绍落网中甲虫的拼搏时,这样写道:“它的六条腿东一推,西一撑;蜘蛛好容易把这条腿缚住,那条腿又伸了出来”。准确、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甲虫与蜘蛛激烈抗争的场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