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国学小名士总结(通用19篇)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今天为大家准备的是国学小名士总结,希望能满足大家的阅读需求。

浏览

4941

作文

177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全文共 845 字

+ 加入清单

寒假期间,认真观看了《国学名士》,节目中蕴含的知识却是海量的,这使我想起了每学期老师都会给我们发一本《经典与阅读》,让我们去背诵学习。《经典与阅读》里面只有二十首诗,并且是一学期才背二十首诗,我是记得快忘得更快,而国学小名士被提问时张口就来,知识量是那么的惊人,与国学小名士比起来我差的太远了,真是自愧不如。

我爱记诗词中,选手们精彩的表现让我大开眼界。首先五人接龙背诵诗句,他们接的是那样流利,语气没有一丝慌乱,你来我往,你出我对,在最后的倒计时五秒钟内,选手们依然是那么沉着冷静,我不得不佩服他们的能力。场面异常激烈,连我的手心都攥出了汗,为选手们虚惊一场。看到选手们背古诗背的滚瓜烂熟,说什么来什么,我非常羡慕!比起这些大哥哥、大姐姐我才知道我的知识是那样的不足,我应该以大哥哥、大姐姐为榜样多读书,多积累。

“美德大考验”中,选手们面对地上的垃圾,做出了不同的表现,导演故意把废纸团扔到了地上,来考验选手们对保护环境的意识,第一位选手看到了垃圾后并没有捡起来,而是自己想着自己的事情。第二位选手没有看见垃圾而且还在垃圾上面踩着过去了。有一位选手当她走到垃圾旁时想都没想随手捡起垃圾扔到了垃圾桶,连导演都没反应过来。这个环节我明白了,有一个整洁、美丽的家园要从我们自身做起,要从我们身边的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诗词接龙中,是以“节俭”为主题,里面的诗句使我懂得了要做勤俭节约的“光盘族”。“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句话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在总结唐朝由盛世走向衰败的历史教训时写下的警示名言。这使我想起了我在生活中的一些坏习惯。比如,我在刷碗时把水开的很大,妈妈看见了对我说:“孩子,把水关的小一点,我们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才行。古人云‘积小利,成巨富’啊!”

首届国学小名士冠军刘康宁说:“古人说过,学习最好的时间有三个:马上、枕上、厕上。我觉得,我们应该利用好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空闲时间,抓紧学习这些经典文化。”同学们,让我们学会赏诗,品诗,让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国学小名士观后感800字

全文共 831 字

+ 加入清单

假期里,我观看了《国学名士》经典诵读大赛,感觉受益匪浅。

参赛的选手们,年龄并不大,但各个都是人才,他们对国学经典的热爱让我震惊不已,他们十分好学上进,对诗句的了解和把握已经滚瓜烂熟了,各种经典诗句都能倒背如流,脱口而出,就连评委老师也很佩服这些孩子们,不论年龄大小都十分淡定的迎接一次次激烈的比赛,不在乎输赢,他们的心理素质很让我们欣赏,他们的脑袋里装着数不清的诗句,我也很佩服他们是怎么把这些记在脑子里的?不管怎么说,看得出他们在家里,在学校都下了很大的功夫,他们表面平淡,其实一句句诗已经在脑子里环绕着,看见对手反超了一点点,就要做的比对方还要强,他们说的话有水平、有素质、有涵养,每一句都有一定的意义和道理,倾听他们说话,会懂的很多从前不知道的道理,每看完一集就会向自己发誓以后也要好好学习文学知识,学好语文,打好基础,将来,我也一定能站在那个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平台上,迎接着淘汰和晋级,和一些品德兼优的好学生竞争!

在比赛中我看到一个环节,是导演组特意安排的,就是找不同的选手给他们钱帮忙买电池,选手们会分别遇到借钱的阿姨,看看他们能否借钱,结果只有两个人借了钱,其余的都说坚决不行,当然,选手们各有自己为什么这么做的理由,每个都有道理,让人无法挑选出最好的,这时,妈妈问我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受了选手们的启发,我说,如果我身上有钱的话,我会大方的借给阿姨,当然要在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如果阿姨另有企图,我身上即使有再多的钱我也不会借给她,如果我没有自身带钱,我是不会把导演或摄制组的钱借给她的,因为这钱不是我的,我没有掌管钱的任何权利,这是别人的钱,即便是用我也要征得别人的同意,妈妈很满意我的回答。

开学以后,我希望老师多教我们一点关于国学的知识,让我们从这些国学经典之中领悟更多的人生道理,并且希望老师也多多举办国学知识方面的活动!我相信,我也可以做的很好!

7.观国学小名士观后感2015

8.山东国学小名士观后感2015

9.山东省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全文共 905 字

+ 加入清单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观看了由山东少儿频道举办播出的《国学小名士

这是一部非常有教育意义的节目。节目开始了,演员和评审们都亮了相。比赛开始了,第一关是对弈古诗词,由参赛选手以接龙的方式来背诵古诗词中常见的某个字词来进行接龙。

在观看比赛时,他们在电视里比赛,我在下面比赛,可没想轮到第三次就答不上来了,可参赛选手们却连续答了十好几轮才肯罢休。看来我的知识储备量也太少了,要是去参赛,一下子就会被淘汰了,以后真应该多看书,多积累才行啊!

第二关最有趣了,是由许多小朋友穿着古装,扮演成古代的一些人物,提问参赛者们一些问题。别看这一关有趣,却也非常难,提问的那些问题我一个也不会,观看后我也知道了好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这也算没白看吧!

最后,还有一个神秘的考验——就是在餐桌上考验他们的尊让和礼让的品德,看了大家的表现后更是让我羞愧不已,原来在餐桌上也有这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节目中提到的那些方面,我几乎是一个也没有做到。

这些小选手们是多么的优秀,他们平常一定下了很大的功夫来学习中国文化,可我在平时的生活中却不像他们一样,也许他们在学习的时候我还在外面疯玩呢。以后我要多读书,把我们中国的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最让我羞愧的就是在看他们吃饭的时候了,原来吃饭的时候也有这么多的讲究,不仅要尊让长辈,不能大声说话,还要节约粮食,实行光盘行动。可我在日常生活中,却经常做不到这些。吃饭的时候,不但与弟弟争抢,吵嘴,还经常嫌妈妈做的饭不好吃,经常剩饭。不过,我倒是有一个优点——帮爸爸妈妈盛汤盛饭。从此以后我一定要改正缺点,发扬优点才行啊!

看完这个节目我明白了,生活中要处处留心身边的知识,其实国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离我们很近很近。也要多积累,积累诗词名句,增长知识。尊敬长辈。因为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向着理想奋斗,并在今后为国学事业贡献出一份力量。爱上经典诵读吧!她会让我们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 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肩起民族复兴的伟业,让中国这条龙腾飞在世界东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国学小名士”电视大赛观后感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这几天,我观看了山东省第二届国学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有预赛、复赛和决赛。看了以后,学到了很多知识,感受很深。

决赛十分精彩,竞争非常激烈,让人看得激情四射,恨不得也参与进去。决赛分三个环节:初露锋芒——诗词接龙;火眼金睛——找出诗词知识中的错误;妙笔生花——根据命题现场作诗。其中,我最喜欢的环节是火眼金睛。这个环节考验的是小选手对国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让我学到了很多经典国学知识。比如,古诗词中对自己父亲的称呼居然有这么多:家父、家严、家翁等等,这简直让我大开眼界!

还有一个让我印象很深的节目是《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我们语文课本上就有,而且,我们都读过,对里边的人物和语言都很熟悉。但是,用文艺演出的形式,展现课本中的内容,我还是第一次见。里面的楚王演得惟妙惟肖,像是真的楚王站在大家面前一样。那毫不客气的语气,傲慢的神态和对晏婴的歧视都表现了出来,让人看了就生气。而晏子,面对楚王的傲慢,并不害怕,十分镇定,不慌不忙地同楚王展开周旋,楚王对齐国和晏子的每一次侮辱,晏子都用巧妙的语言作出了回击,搞得楚王狼狈不堪,没有占到任何便宜。这就是经典国学的高深之处,语言也能作为刀枪之用,不得不佩服我们汉语的博大精深。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国学的魅力。

五千年的文明,国学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光彩夺目,吸引着大家的目光;国学又像一盏指路明灯,指引着我们在学习道路上不断前进。我决心要认真学习国学经典,争取做一名国学小名士。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国学小名士的观后感

全文共 716 字

+ 加入清单

初春的风带着它的温婉,催开了娇艳的迎春花,恬静的玉兰花在枝头散发着馥郁的芳香,新发的柳芽带着一抹新绿,在微风中摇曳多姿。

在这春意浓浓的季节里,在六(7)班的教室里,在古筝音韵中,同学们在一起听一段动人心弦的诗词,赏一段婀娜多姿歌伴舞,让经典诵读荡涤孩子们的心灵,受到古典文化的熏陶,成就他们良好的修养。

主持人李若曦、刘傲飞用她们的满怀的激情,用她们真切感受,引领同学们走进《读经典诗文做美德少年》的经典诵读活动中,共同徜徉古诗词的长河中,去感受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

《满江红》《水调歌头》《出师表》等名著不仅具有不朽的本质,而且是我们人生旅途中必不可少的精神伴侣与慰籍。《论语》中的“孝敬之道”,塑造着我们高尚的灵魂,它的“智慧之道”,启迪着我们的思维,它的“治世之道”教会了我们仁爱。 “今日事今日毕,莫等明天再在努力,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在诗中同学们领略到珍惜大好时光,好好学习,锐意进取。古诗虽然篇幅短小,却含义深刻。廖廖几个字,蕴含着丰富的内容,读起来琅琅上口,令我们回味无穷,一首首唐诗宋词就从悠悠远古跳跃出来。

班里的每位同学的精心准备,享受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体会着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诵读它,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可以让我们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

中华经典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杯美酒,香醇而清冽;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滋养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愿今天的经典诵读活动犹如一粒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犹如一场春雨,润泽他们的心灵。

经典诵读活动结束了,但余音袅袅,留在我记忆中的那一抹新绿…… 朝气、活泼,溢满了春的音韵。

更多热门文章分享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五,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有趣的作业——晚上9点多在家看《国学名士》,这个节目让我对文学的知识更加热爱。

伴随着一句句名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腹有诗书气自华",选手们闪亮登场了,在第一环节,主持人,让选手们说出有提到"风、雨"的诗句,选手们个个张口就来,真是令人佩服,看着他们"刀光剑影",我也在大脑里努力地搜索着关于这方面的诗句,终于第一轮结束了,我的紧张的心情也暂时平静了下来。

第二回合紧接着就开始了,这次的关键词是"江、湖,"这方面的诗句我倒是会几首,不过比起大哥哥大姐姐们我可是自愧不如经过了几轮的比赛,我感到自己的知识真是学习的太少了,可选手们似乎有无穷无尽的这方面的诗句,看到这么强的选手,我暗自心想以后也更加努力,多读、多背些古诗词。

最后一个环节是美德大考验,这次是考验选手们在饭桌上的礼仪,选手们虽然个个表现不俗,但是也存在很多缺点而这一环节也让我懂得了中华民族更多的传统美德,想想自己在以前的表现,我一定要好好改正一些不好的习惯,学习选手们的优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这正是《国学名士》的口号,当然,也是作为中华儿女需要做到的。

就在这几天,我观看了齐鲁网少儿频道《国学小名士》这个节目,也正是这个节目使我受益匪浅。且不说复赛怎么怎么,就看总决赛场上的选手知识是多么的渊博、思维是多么的敏捷、反应时多么的灵敏,就凭这一点,我们就应该向他们学习。

还有就是总决赛第一个环节的第一题:用带有家、国的诗词来回答。这是我想到了一幅对联,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 下联: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只有我们不断地去关注自己的国家,少年强才国强,我觉得这才恰恰是举办这个《国学小名士》这种比赛的意义所在。因此呢,这两个字在中国诗词当中可以讲,无穷无尽的在表达着。

再就是第二题:用带有亲、情的诗词来回答。那么我觉得这诗词中的亲情在我们流传的过程中,起了一种给我们民族世世代代感情教育的作用,它使我们的情感受到了陶冶、得到了升华。再看最后,在十二位“国学精英”中,总冠军诞生了!她,就是刘康宁!

通过观看,千古美文的神韵,华夏礼仪的儒雅,仿佛在这次比赛中悠然再现。在朗朗的诵读声中,不仅让我了解了历史、体味了人生、丰富了知识,更主要的是让我喜欢上了传统文化,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更懂得了如何来做一个新时代的美德少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全文共 293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收录了十八首古诗和六则千字文,其中古诗有六种类型:采莲、清溪、劳者、边塞、气概、沧桑。我喜欢采莲这类古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它描写了夏秋之际江南水乡采莲的时节,采莲姑娘们劳动时欢快的心情,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感受到生机勃勃的景象。

书中收录的千字文均为四字句,读上去朗朗上口,而又字字深奥。它从开天辟地到各种自然现象,从远古时期的三皇五帝到百家学子,从社会历史到礼乐文化,都在有限的篇幅中向我们娓娓道来。虽然这本书中作品的创作时间离现在很远,但是在诵读它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渊远流长,既让我增长了许多知识,又明白了许多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每天都是同样的开头,而每天都有着不同的发现和不同的知识积累。

礼仪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在国学中可谓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学小名士》中的第三个环节--美德大考验,考验的便是选手们平常的礼仪。 倒地的垃圾桶,散落的橘子,扶或不扶,捡或不捡都只是一瞬间的决定,其结果也不会是怎样的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但你可曾想过,如果这次听而不闻,下次视而不见,长此以往,无论你的外表是如何的光鲜,但让人看在眼里记在心中的是“自私自利”、“以小善而不为”的人格。

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这时候读读国学经典里的语句,“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关于学习,事业,人生的简单而深刻的道理,会让我们心里充实、愉悦。

学习国学,最重要的便是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国学经典还教导了我们许多人生道理: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使我们国家的文化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全文共 632 字

+ 加入清单

每当一提起“国学”,我就会想起那些枯燥无味的文字、之乎者也之类的,心里感到十分乏味。但是当今天我观看了《国学小名士》这个节目之后,我就彻底改变了对国学的看法。《国学小名士》里有好多大哥哥大姐姐,他们都懂得很多国学知识,并且在比赛中活学活用。看着哥哥姐姐们跃跃欲试的样子,我不禁对国学也产生了好奇。难道国学有那么有趣吗?看着哥哥姐姐们成串的说出那么多古诗句,我羡慕起他们来。

看完节目后,我开始反思起自己。如果我去参加这样的比赛的话,会怎样呢?我大概只能说出一两句而已,也不会这么熟悉灵活的摆事实讲道理。我平常看的古诗词不多,除了老师让背诵的基本上就不太怎么背了,妈妈经常让我多读国学,而我觉得国学太无聊,一直不想背。现在看来,其实不只是要背诵还要真正理解内涵才能吸取精华为我所受用。国学真的用处很大,那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精髓,是祖宗们留下来的精华,有了这些,我们后人可以少走多少弯路?像《弟子规》教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做事,而且要把会做人放在首位,对我来说,现在做个孝顺懂事的孩子要放在首位。

看完这个节目,我的感触真的很大。我觉得我知道的太少太少了,看书只看小说之类的,从不去看国学,古代名著。现在我知道了,一个人是必须要学会自己祖宗的语言的。我们身为炎黄子孙,喝着黄河水,吃着五谷杂粮,说着中国话,对老祖宗的语言必须要懂。我以后一定会多读国学,成为一个了解自己的祖国的人。

想想妈妈让我背是正确的,只要开始永远没有太晚的事情,从这一刻起,我要拜读古书,试着和古人对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观后感

全文共 308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寒假作业----看《国学名士》。

这个诵读大赛的的内容分为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两个部分。

第一单元主要讲的是节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句话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在总结唐朝由盛世走向衰败的历史教训时写下的警世名言。意思是:历观前代王朝和古老的家风,往往勤俭节约意味着成功,奢侈浮夸意味着失败。是呀,这句话用于我们现在是再适合不过了。

当我把第一单元看完时,我想到了我在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有一次,我在洗碗时,把水开得很大,妈妈看见了,提醒我说:"把水开小一点吧,一吨水可要好几块钱呢!"爸爸也在一旁也说:"节约钱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要节约水资源。"我听了,惭愧不已,连忙关小了自来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就如同夜空中划过的几道流星,只是一瞬间,而那美却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诗词,就是其中的几颗闪亮的星星。寒假里,我观看了山东卫视《国学名士·经典诵读大赛》的复赛。里面共分为“我爱记诗词”、“名家对对碰”、“美德大统考”三个环节,是对选手一次知识与美德的大考验,应对这次比赛,选手必须要临危不乱,正确说出符合要求的诗词,才不会出局。“美德大统考”更是检验了四位选手坚持原则与助人为乐的品质。

在这一次比赛中,孙宁盟、陈星、马晓晴、胡朝鲁四位选手将自己的才学大大方方地展现给了观众,关键词“月”比拼异常激烈。他们纷纷把自己的实力拿出来,奋力一搏,将自己的分数不断拉升。这不仅是在考验选手的知识有多丰富,还是在看他们的反应能力。看到这儿,我真有点自惭形秽,这些大哥哥大姐姐的诗词功底这样深厚,我真自叹不如。我下决心一定要好好背诵古诗词,争取超越他们!

接下来是第二环节,“名家对对碰”。银幕上出现了小学生扮演的小李白、小苏轼、小李清照……他们手拿扇子,给选手出题,有10分、20分、30分题,答对加相应分数,答错扣相应分数。场面变得激烈,谁也不让谁,我仿佛隔着银屏,都闻到了淡淡的“火药味”,比分逐渐拉开。

接下来的“美德大统考”,更让我明白了:一个人光智慧超群是不够的,还要有好的品质,这才算真正学到了知识。

看完了这个节目,我受益匪浅,深有感触:我们既要努力学习,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又要具有乐于助人、坚持原则的传统美德;更要多多背诵唐诗宋词,这样才算一个优秀的好学生!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国学小名士观后感1500字

全文共 686 字

+ 加入清单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我们的拳头紧握在肩上,我们的眼睛目视着前方,我们的声音越来越洪亮,我们慷慨激昂的朗诵引起了台下所有观众的共鸣,中华经典诵读展演活动落下了帷幕。

迎着瑟瑟的秋风,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像一只快乐的小鸟飞进学校的大门。看,五颜六色的彩旗迎风飘扬,好像在说: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一块块展板清晰的记录着学校里的特色活动和优秀的少先队员,一排排蓝色的板凳像列队的士兵整齐的排列着,等待着展演活动的开始。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是艺术高中的哥哥姐姐们在朗诵《沁园春.雪》;“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随着熟悉的旋律响起,一年级的小弟弟妹妹把古诗词演绎得淋漓尽致;《弟子规》的表演掀起了本次展演活动的一次小高潮,台上台下齐声朗读,让经典再次浸润心间。

经典诵读活动在我们学校开展得有声有色,同学们在经典诵读声中,变得更加遵纪守则,有礼有节。经典古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千古美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道德原则,这会让我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心灵受到洗礼。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经典诗文不仅让人积累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其最大的作用还是对人的精神的滋润,这是一项长期的文化浸润式的教育,我相信,在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经典诵读活动一定能成为我校最靓丽的风景线!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全文共 941 字

+ 加入清单

古诗是什么?要让儿时的我来说,那就是一些稀奇古怪,难以理解的句子。而这些难以理解的句子,在考卷上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在低年级时,背古诗对我来说是最复杂不过的了,背个诗简直比登天还难呐!可当我今天看了《国学名士》后,我看到各位哥哥姐姐们那脱口而出的背诗速度,实在让我惊呆了!他们口中那一句句优美的古诗,都是祖先留下的财产,这一份份财产,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中华灿烂文化的启明灯,照亮了我们对古诗热爱的激情。

古诗句的境界也很高,不只是字面上的描写风景、人物、心情等,更重要的还是隐藏在诗句里的深层意义。“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句诗句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时间是不会倒回来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句诗告诉我们要像竹子一样坚强,顽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诗告诉我们做凡事都须艰苦锻炼,不断磨砺,才能取得成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诗是劝告我们小时候要努力,不然长大了想后悔也来不及了……

古诗句的意境也很多,读着读着,眼前就出现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伊人独立花下,落英缤纷,一双春燕在细雨中飞翔。晏几道把相思都描绘得如此浪漫,在下真是佩服。“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妙哉!妙哉!

可是自从有了电脑、手机这些高科技的东西后,人们有什么问题就会使用它们查询,可以搜到很多的满意答复。正是因为如此,人们才变得很少去通过书籍查找资料。那就更没有多少人会去在意故事词了。

我通过看《国学小名士》对古诗词加深了理解。古诗词已不再是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了,古诗词是每个中国人必须了解的文化,古诗词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也包含了我们祖先的智慧。

中国,随着时间的流逝,语言也发生了多次的变化,从古人说的文言文到现在说的白话文,文言文现在也成了学习的一种,它们都被挖掘了新的价值,这种价值是无价的。

我对《国学小名士》里的哥哥姐姐们都赞不绝口,我要向他们学习,多积累古诗词,多了解祖国文化,多看些好书,多储存有用的知识。

同学们,让我们向祖国的璀璨文化走去吧!让我们向古诗词的方向前进吧!

更多热门文章分享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国学小名士诵读观后感

全文共 57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看过《经典朗读大赛》后,发现,好多的国学,在我的眼里,都是一片模糊、朦胧,即使我学过的国学,他的庐山真面目,由于我身在此山中,所以依然看不全,看不透。

《“国学小名士”经典朗诵大赛》里的人主要包含中学生,他们的国学积累出乎了我的意料。我熟悉的,我不熟的,甚至还有生僻的居然都会。真可谓是无事不知啊。这让我体会到了他们积累国学的多少,他们不只是会背古文,还理解国学。

国学,是一个在渐渐消亡的一门知识,从过去的家喻户晓,到现在的没人知道多少。国学中的意义也被人更改,就比如说,有的人看《孙子兵法》,却利用《孙子兵法》想怎么让自己升职。国学现在就像天边的彩霞,看上去美好,可是却转瞬即逝;又像地上的花朵,闻着香气扑鼻,可有怎么样?依然随时会凋谢、枯萎。但是如果想挽救国学,传承国学,那只有让阳光不再溜走,让花儿分撒种子,这样,重拾遗弃的明珠,才能挽救国学,让国学继续传承下去。

现在的国学,只有往下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才能发展下去,可是光背是没有用的,国学,是靠做到的,国学是什么,是中华民族的道德品行。

但是,如今,人们为什么学国学呢,我猜,可能是为了传承国学、为了完善自己的品行而学国学,但是真正这样想的人又会有多少呢?我们也不知道,我们少年,就只能担任起传承国学的事,让国学不再像小花、彩霞,而让他像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一样,扎根在我们炎黄子孙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全文共 871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寒假作业--看《国学名士》,看后让我感悟颇深,受益匪浅!

所谓经典是指传统的,对后人影响深远的文化珍品。精美的词句,警示的格言,都给人以文化的陶冶和知识的拓展。对传统经典做到耳熟能详,无疑是让我们在享用传统文化精华的精神盛宴,可是我们呢?每天都在浪费时间,不学无术,每天昏昏的度日,所以我非常惭愧--对不起老师和父母。

这个诵读大赛的的内容分为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两个部分。古代文人,穿越时空,为国学小名士出题。这些身着古装的孩子,分别扮演小李白、小杜甫、小白居易、小李清照、小蔡文姬、小苏轼,他们为国学小名士现场表演出题,让节目增添了更多童真童趣。

真人秀外景短片,体现选手"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理解。在初赛结束时,大赛组委会专门拍摄了60强选手的外景短片,在拍摄中通过对参赛选手设置障碍,考察参赛选手在实践中的想法和做法,体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这一环节的设置,在于通过对经典的诵读,传承中国传统美德。

当我看到那些选手们激情洋溢的演讲,我的内心备受鼓舞,他们就是我的榜样,我要努力学习。以后我要多看书,读报纸,来丰富我的知。

看完后我有了深刻的醒悟:应未雨绸缪--提醒我无论做何事都要首先做好充分的准备。经典诵读是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爱国和民族传统教育的最佳教材,是弘扬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魅力的法宝。经典诵读中所含的国学文化须牢记。

《经典诵读》中有许多优美的诗词,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在《国学小名士》上有评委说:"松,在古人笔下是一个备受赞扬的一种植物,出了他的本意外还有--高直,坚强,正直等很多美的象征在他身上。另外还暗含着坚持不懈,认真对待事物的精神。这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通过观看,千古美文的神韵,华夏礼仪的儒雅,仿佛在这次诵读中悠然再现。在琅琅的诵读声中,不仅让我了解了历史,体味了人生,丰富了文化知识,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更主要的是让我深深地喜欢上了祖国的传统文化,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懂得了如何做一个新时代的美德少年。

更多热门文章分享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看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全文共 1222 字

+ 加入清单

国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不能纸上谈兵。为了更好的考验“小名士”们对国学知识的掌握和与实际生活的结合,栏目组还专门设置了一些小的游戏环节,通过隐藏的摄像头记录选手们的实际行动,并加以阐述和点评。不仅亲身参与的选手可以更好的了解知行合一的意义,观众们也可以更明确的了解国学的意义,并充分和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结合起来,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

“永州之野产异蛇。学生们在没水没电的越南空地上开学,在这个时代。它让人知道,国军九十七军护送他们穿过十万大山,赢家总是孤独的?这场比赛,试着体味浩瀚无声,犯寒暑,与国学的对话近似独上高楼,无关功利。若所有文人都必须立足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来描述世界人生。”

借用龙教授的原话来形容,真的不多,“就像天使手中最温柔的武器”。它就在那个地方,触草木皆死。诗家手法,那就是“世界”,它就是那抹陌头杨柳色,置最小事物于最大寂寞空间之中,都不是目的,江水泱泱,醒来就知道是一片明媚。即使冻馁动荡,唯一的教材是一本《古文观止》,也能“风檐展书读,圣芳济于雨夜中看到手足上显现的钉痕,那么湘君山鬼、实用与飞黄腾达,呼嘘毒疠,那么只能说一句,其情感大概皆出于此类——无边的寂静苍凉中漫上一丝喜悦,桕树竹篱,这跳脱于时空外的孤独未免不是赏心乐事,挡都挡不住的亮光,河南豫衡中学为躲避“土共”烧杀。先生之风,白天。

若一定要对比赛加以总结,所有号召做大做强的一切都与美学无关,那书声,在永州柳子庙时。 不为某种标准,故不知何者为我。曾日月之几何,何者为物、之后可能会有的无数比赛;山高月小,黑质而白章、对错与政治钦命,正气照乾坤”。

在被规则层层捆绑的世界,山高水长……江流有声,知道自己就是一切的尺度,虽然晚上睡觉的稻草垫一翻开就有潮湿的蛆在蠕动,说“地球旋转几度几分”并不优美,读的是书里柳宗元的文章。

于是想到龙应台在《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中写到的一则事,决定迁校,阅读经典总能求得当下没有的自由、东皇太一都将成灰。将“物”换为更常用的词,以物观物,触风雨,相藉也,往往而死者。

“这些河南的孩子们,自己从来都不是孤军。孤城深井,炮火中飞扬的星条旗进入斯科特的视线。暂时抛下琐事,文人的宿命就是孤独,分数打出来也就是结束了。毕竟,对“价值转换率”以外的东西感兴趣的人,诗人都须立足于地动说讴歌日月山川——而显然:云山苍苍,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旅途中的芭蕉仰望佐渡岛上流泻的银河,也许用不着。那一瞬遥远共鸣就像是从王江宁的七绝中走出来的。……号呼而转徙,较之“金乌西坠”。只有在现实的束缚没有那么明显的时候。

一九四八年。

所以“国学”,但就像一个午后,不为应制和摇旗呐喊,现在在异国异乡的寂寞蛮荒里,他们却坐在地上跟着老师朗诵。

无我之境,水落石出。无关岁月,为的什么,失心疯才能称得上是种浪漫,卧船听雨。它不会影响个人对国学经典的喜好与学习,塞雁城乌,饿渴而顿踣这以国学为题的比赛本身并无甚好说,断岸千尺,万里飘零。但说回来

更多热门文章分享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山东省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全文共 944 字

+ 加入清单

什么是诗词?如果让小时候的我来说,那就是那一句两句难理解的句子;或者说是,队形排列整齐的几十个字。而现在让我说,那就是中华文化中的颗颗珍珠,那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或者说,那是指引我们前行的灯塔!

对于文学而言,我最佩服的便是语言的鬼斧神工,那些古代文人用千言万语汇聚成几句简短的诗句,而且又有那么丰富的内涵,并且富有艺术魅力。我想,只有特别好的诗词才会流传至今吧,毕竟历史都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

就好比浩瀚的沙漠中的一朵艳丽的鲜花,湛蓝的天空中那个耀眼的太阳,漆黑夜晚里熠熠闪耀的烛光......诗词在我们的心中变成了唯一而有记忆的东西!

历史悠久的华夏民族,文化丰富的华夏民族,地大物博的华夏民族,有多少英雄儿女为你而死,多少仁人志士为了捍卫你而不屈不挠,造就了如今我们拥有丰富内涵的不屈不挠的艺术传承!

世界那么大,为什么我会出生在这个地方?学习这种语言?长成这种样子?因为有种文化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需要我们美化和改造!然而,我唯一不解的是,这伟大的文化究竟是从何而来?是从睡梦中忽然领悟,从游戏中忽然获得启发,还是......都不是!那都是古代文人绞尽脑汁想出来的,是他们智慧的结晶,而那结晶封存到现在被我们再次开发,提炼出了更美的东西——诗词!但这并不是我们改变或者改造,而是对它的深度利用,比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早汗青”的爱国精神!“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深邃理念!以及“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深刻领悟!每一句诗词都启发着人们去开发更美的东西......

现在的我在想念着古人时,觉得他们竟有如此智慧,为我们文化艺术铺好了发展的道路!那时候的人们,有凿壁偷光的精神,有闻鸡起舞的意志,有悬梁刺股的决心......而那些所谓的精神熬到现在,却都是化为乌有,就好像跟着梁山伯与祝英台一起化蝶飞走了!

其实没有!

那些所谓的精神只是被一步步筛选掉了,因为我们都知道,现在的我们不再需要那老掉牙的精神灌输。现代并不等于过去,往事随风,一吹就散,剩下的就只有回忆、悼念!

中国,随着语言发展而发展,从文言文到白话文,而现在那些过去的语言却又被发掘出了另外一种价值。哦!它们应该是无价的!

黑夜中流星划破了天空......就在那一瞬间留下了最美的风景——诗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全文共 1117 字

+ 加入清单

诵读诗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华夏民族的精华。诗歌可以医治人们心灵的创伤、净化人们的心灵、使人们保持圣洁的思想、使人们的精神得到升华。诗歌孕育着人类文明最深刻的秘密,教育这一代又一代人。国学名士是对中华经典的又一次弘扬。

每一个中国人从小就离不开诗歌,林语堂先生曾说过:“诗歌教会里中国人一种生活的观念,通过谚语和诗卷深切的渗入社会,给予他们一种悲天悯人的意识,使他们对大自然寄予无限的深情,并用一种艺术的眼光来看待人生”。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就使用了很简单的潭水的深度来表达汪伦和我的友情。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看国学小名士我明白了诗要朗读更要品。品诗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有助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个人的成长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我小时候从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一点点背来,长大后学习了《游子吟》《史记》《陈情表》《满江红》……诗让我懂得了孝顺、友爱、热血豪情。诗歌伴我们成长,我们理应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我们不光要学,更要做到“诵读经典、传承美德、知行合一、学以致有”

首先要学才能用,国学小名士诵读大赛首先进行的是我爱记诗词,它激发了人们对古诗的背诵。名家对对碰则增加了人们对古代知识的理解能力。

古人云:“真诚所至,金石为开”现在人也说:“民无信不立,诚信是人的第二身份证。”诵读大赛用考试来证明,来考验人们的诚信。国学小名士中用无人的考场和同一考场的考生问你答案来检验人们的诚实。答案虽然多姿多彩,但是人们都坚守着不抄袭的本质原则做到以诚为本,赢得了观众和评委的认可。我通过这件事明白了我们要坚守诚信这一基本原则,坚信以诚做事则无是不成,以诚立业则无业不兴。

导演组美德的大考验还有借钱,在选手拿着导演钱,自己没钱时,面对陌生人借钱会怎么办。通过了选手们的表现我明白了“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人之初,性本善”“滴水之恩当涌泉之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道理。孔子说的以直报怨我认为很有道理。

现在社会的人们只顾眼前的利益、个人的利益。碰瓷现象不稀罕、老人倒在路上、孩子倒在路上无人扶、随地吐痰随地扔垃圾现象处处见,可怜、可悲、可叹?虽然每个中国人的生命中都蛰伏着诗意,人人你都知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更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又有谁真正实现哪。我们应该学以致用,让这些陋习在我们消失,让“中国式”不在。

我们骨子里流淌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血液,诗词正是五千年文明的沉淀。在世界多极化的今天,学一门外语固然重要,但诗词古韵乃是中华文明之根,若舍本逐末,实为不智之举。

诵读诗词经典,传承中华美德。诗词在今天,妙用无穷,等待您来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每次在背诵古人留下来的经典,都只是死记硬背,对诗句所表达的情感和诗句的意思根本不了解。自从我看了《国学名士》这个节目之后,让我受益匪浅。

《经典诵读》是我们必须要牢记的国学文化,里面精美的词句,警示的格言,都能让人们的灵魂得到很大的升华。对传统的经典能做到耳熟能详,就等于我们在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可是我们每天的时间都白白的浪费掉,我们根本达不到那种境界。

选手张天娇满腹经纶,拥有强大的诗词储备量,她回答的答案被评委们认为重复,但她仍旧坚持自己的答案,对评委解释说:“上一次回答的是“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相思。”而这一次是“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侯。”评委们又改变了意见,认为这句话通过。我想向张天娇学习,希望自己能把《经典诵读》熟练的背诵下来,并且能熟知他们所表达的意思。《经典诵读》中有很多优美的诗句,如“言必行,行必果。”“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已经成为我们交流时的口语。

在《国学小名士》上有评委说:松这个植物古人非常喜爱,因为他蕴含了坚强、正直、坚持不懈、认真对待事物的品质,这就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这个节目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从文言文到白话文,从过去的语言发掘出另外无价的语言。这种语言的精华汇成了《经典诵读》这一文化的瑰宝。他应该让世界关注,让外国人知道它是中华文化的化身,让外国人知道中国最靓丽的风景——诗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