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探究性作文(精品20篇)

浏览

107

作文

51

高考英语写作指导策略之探究的论文

全文共 2168 字

+ 加入清单

论文摘要】在高考英语试题中,写作是有效提高学生整体成绩的重要手段,写作是目的也是为了测试学生直接运用英语表达的能力而设置的,因此通常都会放在试卷的最后面作为压轴题出现。在高考英语写作要求中,明确提出要让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书写,能组词成句、组句成文,语句符合英语语法和习惯。在写出的书面材料中,要求达到:切中题意,文理通顺,语言准确,得当。那么,怎样才能在高考英语写作中出类拔萃呢?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

一、有的放矢,了解高考英语写作要点

要对高考英语写作的题型及内容有所了解,才能把握好高考英语写作的考点,在此基础上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对策及方法。纵观近几年各省高考英语试题中,写作测试的命题思路,有一种从指导性写作逐步向半开放式写作过渡的趋势。半开放式写作,具体地说,就是给考生们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图、文或图文结合)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来进行书面表达,这样的考题形式,既限制了考生随心所欲的思维,又给予考生适当的发挥空间。这种命题方式能较好地考查考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而在文体方面,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及书信为最常见的写作题材。因此,我们可以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写文章就像工厂里制造一台机器那样,首先要确定机器由几部分组成,然后对这几部分分别细化,形成初步的设计图;再根据要求对初步的设计图进行完善、补充、修改,随之形成最终的设计图;然后我们再按照图纸的设计,使用我们所掌握的零件去制造出机器;同样的道理,学生写作时可参照以下模式:

1.理解话题:学生在动笔前必须对指定的话题进行反复细读,认真思考,理解其真正的含义,了解出题者的意图,这是进行写作的第一步;

2.明确文体,确定人称时态:这一阶段的判断中,主要强调近十年高考最常见的两种文体:(1)说明文:必须按照事物的原貌加以说明、介绍、解释,常采用一般现在时,被动语态也常使用;(2)记叙文:通常采用第一人称,描述本人的经历或耳闻目睹之事;或用第三人称讲述他人的事情,如果是过去的事情,要用过去时。

3.初拟提纲,再理解话题:明确文体的基础上,草拟写作提纲;提纲是文章的骨架,可以是一句活,也可以是一个词组,由于考试时间所限,提纲内容不必面面俱到,但必须体现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思路;目前绝大部分高中学生在英语写作时,还习惯于使用母语进行构思,然后将构思好的中文内容翻译成英文,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关键在于翻译过程中的语言表达必须符合英语语言的表达习惯

4.开始写作:提纲完成后,应根据提纲充实内容,如果说提纲是骨架的话,那么这时你必须将骨架填充血肉;具体的说就是要扩展要点,连词成句,适当地变换句型,组句谋篇成文;注意应简明扼要,层次分明、用词准确、语法概念清楚,使文章更具说服力,然后在写作完成后,还要对文章进行快速的检查,减少单词的拼写错误和句子表达的错误。

二、高考英语写作指导的具体策略

根据以上对历年高考英语写作试题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指导学生进行写作:

1.细读材料,认真审题

仔细阅读书面表达题所给材料的全部内容,准确理解题目要求。需要认真审查的内容有:(1)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否已给出;(2)用第几人称写作,书面表达要求中会明确指出使用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3)提供的情景是图画、图表,还是提纲,如果是连环画,要注意故事情节的连贯性,确定合理的情节发展;(4)是否提供参考词汇,如果提供有参考词汇,写作中最好要用到;(5)采用什么文体,如果是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和结论三部分。如果是应用文,要注意其格式。如果是记叙文,要抓住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事情起因、事情的发展与结果。

2.恰当选择词语和句式

认真审题后,就可以列提纲了,将重点单词、短语、句型写在提纲里,关于选词切忌使用生僻词语,要求做到用词准确、得体、达意。选择句式时,尽量使用多种句式,如强调句、倒装句、各种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和固定句型等,长句和短句视情况交错使用,这样可以提高文章的档次,使文章生辉。

选词大多是在一组同义词或近义词之间进行。例如,我们要表达“好”这个意思,一般来说,大家会马上想起“good”,因为口语中我们经常说agoodfriend、goodluck、agoodpicture等。但是,在不同的短语中,可以选择不同的英语单词使表达更加准确、生动、形象。

3.多背常识性语句,扩大知识面

语言是有规律的,不同体裁的书面表达都有其常识性语句。如果同学们平时有大量的语句积累,在写作时就能把积累的东西调动起来。这些常识性语句既可增加文章的连贯性、逻辑性和可读性,同时还能提供地道的表达方式。写人物介绍时,应着重写人物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身高、健康状况、业余爱好、工作态度、与人相处和社会评价等语句。例如:lipingisagoodteacher,whoisthirtyyearsold.heis175centimetrestallandheishealthy.等。

【参考文献】

[1]韩金龙,秦秀白.体裁分析与体裁教学法.[j].外语界2000(1)

[2]韩金龙.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体裁教学法.[j].外语界.2001(4)

[3]何星.“过程写作法”较之“结果写作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

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大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07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探究:路漫仍求索

全文共 873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分辨清丝瓜藤与肉豆丝的不同,一个小孩把自己家中种的丝瓜与肉豆茎叶折断了。而父亲认为这种行为可笑,因为他只看到了丝瓜和肉豆的食用价值,而对孩子探究事物的过程与本质视而不见。孩子的探究精神与实践精神,无疑与孩子家长代表的保守精神形成了对比。

探究是勇于质疑,敢于实践的表现。孩子刨根问底,对事物勇于探索的精神是我们大力提倡的。这是孩子们具备创新意识的前提与基础,他们不会禁锢于先人的理论,他们会亲手去做。牛顿、笛卡儿等科学家们从小勤于动手,乐于实践的故事,让我们的童年生活丰富多彩,也让我们明白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尽管先人的思想滋养了我们,但是我们大胆质疑、勤于动手的意识大多在成长过程中会被削弱。这正是父亲看儿子行为可笑的体现。我们对于事物的逐渐麻木保守成了我们动手去做的极大敌人。父亲的探究精神可能还在,但不仅仅局限于他人所从事的工作或只能应付的事物中。父亲已无对丝与藤探究的兴趣,因为他对此根本不屑一顾。吃的东西,你管它根与茎的关系干甚!甚至他可能对丝瓜与豆丝被损坏感到懊恼。随着所谓生活经验、教育知识的增加,我们的思维一再被模式化、固定化,缺少对细微事物的探究热情。孩子们的思维还尚未被程式化的生活所束缚,他们还能够探究自己所爱所想的事物。

我们都在谈外国教育的优越之处。他们不拘一格、自由探索的精神的确比现如今中国大行其道的应试教育要强一些。我们盛产金牌选手,却难产诺贝尔巨匠。教育对于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应试教育当道能反射出如今社会的功利、僵化的思想欲求。但是,时代在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在进步。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虽举步维艰,但也令人欣喜:国家层面开始高度重视实践探索,这可能是我国文化发展的转向标。

因此,我们应当保护孩子们那些还未被僵化和束缚的纯真的心、刨根问底的精神。这需要的不仅仅是国家层面去改变政策,更需要千家万家家长的关爱与引导。当我们的后代再问起我们丝瓜藤与肉豆须的区别时,我们应当带他们去菜地,手把手地教,帮助他们分辨两者的不同。这是时代的责任。

要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开拓创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探究文本启示

全文共 258 字

+ 加入清单

设问:文章的××给你什么启示?/文中的某观点,你是否认同?/学习本文后,你有什么新认识?

思路:结合文本观点和主题加以概括阐释。

例:2011年浙江卷《第九车厢》: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①疏于管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会给人带来麻烦和伤害。小说中乘务员、列车长、摘车厢的人似乎都在纠正差错,可差错却越变越大,个中原因正是工作作风问题。②判断问题勿机械武断,解决问题勿依赖惯性思维。错挂两节车厢造成的差错之所以迟迟未能得到纠正,和列车长、摘车厢的人思维僵化、缺乏独立思考是分不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探究标题作用

全文共 651 字

+ 加入清单

设问:文章以这个为题有多重考虑,请结合文本谈谈。/结合小说,探究小说标题作用

思路:赏析风格(简洁明了,含蓄隽永,直指主题);特点手法(双关、象征、比喻、反问、反语、悬念);作用(①设置悬念;②贯穿始终、使结构严谨的线索;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④推动(暗示)情节发展;⑤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⑥以某种艺术手法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

例:2010年海南宁夏卷《保护人》: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参考答案:

观点一:使主题思想更加集中、深刻。①以小见大,揭露当时法国上层社会的不良风气和多种黑暗现实;②讽刺官场中趋炎附势、官官相护、相互推诿的丑恶现象;③揭示出一个道理:如果社会需要保护人,如果大家都寻求保护人,社会就会失去“保护”,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公正的思考和追求。

观点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①抓住“保护人”时刻想要保护他人的这一突出心理特征,采用夸张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惟妙惟肖地刻画人物性格;②以“保护人”为线索,使对比手法更加突出,有利于揭示人物性格的前后反差;③通过“保护人”含义的变化,淋漓尽致地集中呈现小说的讽刺特色。

观点三:使情节结构更加紧凑、有序。①以“保护人”的故事构成情节发展的主体,使结构主干突出,不枝不蔓;②以“保护”与“被保护”为纽带,聚拢各种人物矛盾,使结构层次分明,井然有序;③围绕“保护人”安排相辅相成的明暗两条叙事线索,使结构收放自如,平中见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勇于创新探究未来作文800字

全文共 843 字

+ 加入清单

史蒂夫·乔布斯,全国著名品牌“苹果”的创始人,被认为计算机界与娱乐业界的标志性人物,是改变世界的天才。他凭借敏锐的触觉和过人的智慧,勇于变革,不断创新,让曾经是昂贵稀罕的电子产品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

1955年2月24日,乔布斯出生在美国旧金山。可怜的他,刚刚出生,就被在一家餐馆打工的父亲与在酒吧做管理员的母亲遗弃了。还好,一对好心的夫妇收留了他。乔布斯很小就迷恋电子学,在一次同学聚会上他认识了斯蒂夫·奥兹尼亚克,他也对电子有很大兴趣。此后,两人经常一起在自家的小车库里琢磨电脑,他们梦想拥有一台自己的计算机,可当时市面上卖的都是商用的,且体积庞大,极其昂贵,于是他们决定自己开发。就这样,他们收集芯片,仅仅几个星期就组装好了一台简单电脑。随后,21岁的乔布斯与26岁的奥兹尼亚克成立了苹果公司。后来流传开的就是那个著名的商标——一只被人咬了一口的苹果。而他们的自制电脑则被顺理成章的追认为“苹果1号”电脑了。

遗憾的是,乔布斯英年早逝,但在人们心中,他永远是一个成功者。在全世界科技不发达,计算机技术不先进的时候,他勇于创造,发明出了第一台体型微小的“苹果”牌电脑。我们不禁会想:为什么只有乔布斯发明了微缩型电脑,而别人却没有发明呢?

因为乔布斯有自己的梦想,对于自己的梦想不离不弃,即使家里很贫穷,即使没有亲人的帮助,即使只有2个人去开拓创新,但对于自己的信念却始终如一,前进的路上跌倒了再站起来,失败了再重新来,一次次、一天天,最后终于取得了成功。

如果一个人想成为乔布斯,就要学会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提出质疑,看什么地方需要改进,什么东西要更换便捷,如果确定了一个目标,就要坚持不懈、不离不弃,绝不半途而废。总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总会有最佳时机出现,要坚信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乔布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一个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一个成功者,虽然他已经不在世了,但还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乔布斯,不是吗?那就让我们用一双乐于发现的眼睛,一棵勇于探索的心,唤出世界上永远的乔布斯。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探究丰富深刻意蕴

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

设问:文章意蕴丰富,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思路:无论是探究深刻意蕴还是分析作者的情感取向,都要从不同角度出发,不能只局限于一点。

例:2010年江苏卷《溜索》: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参考答案:

深刻意蕴:①驮队飞渡峡谷代表战胜自然和艰险。②领队和汉子们:表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以及无畏勇敢。③雄鹰、骏马、牛等动物形象。正反对比,隐喻人应该有雄鹰、骏马那样的精神,而不能想牛那样软弱畏缩。④“我”和领队:表现艰苦环境能磨炼人。

情感取向:①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②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③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④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探究花生的奥秘作文350字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周末,我和朋友们在剥花生

我们先剥花生把它里面的花生米放进盒子里。看谁最先剥完。我们在剥花生时,每个人心里都有不一样的。有的着急,有的开心,有的胸有成竹。

李老师说:“易品柯第一个剥完,第二个市周晨妤……。”。然后我们在花生壳上画了一幅画,有的画心,有的画船,有的画小人,真是奇异无比。

花生壳不仅可以画画,还可以用来摆图案,有的用壳一个一个连起来摆成一棵树,有的用壳来当船,真是奇奇妙妙的作品。

生花生吃了可以防癌症,你说神不神奇。

熟花生最好用来招待客人,因为客人来你家,没吃的心里也会有点儿不开心。花生吃了有这么多的好处客人吃了心里会乐滋滋的,我们不能小看花生。它的好处说也说不完。

最后,我要说:“有一个贝,它用自己的肉和血磨成珍珠,但是很小。你别看贝小就不要,就像花生米一样,花生虽小,作用大,我们要一个一个探索,发现其中奥秘。”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课堂探究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一、激趣导入

有一位秀才,因书法极好,被召去为慈禧太后书写王之涣的《凉州词》。书写中,一不小心,将词中的“间”漏掉。慈禧阅后,认为秀才讽刺自己没有文化,不由大怒,喝令将秀才推出斩首。秀才急中生智,忙说自己写的并非是王之涣的诗,而是一首词,言毕当场高声朗诵出来。慈禧一听,转怒为喜,放了秀才,还给了不少赏赐。

将改写的诗句写下:

秀才的聪明机智让人称赞,可同时也启示我们,古诗的内蕴丰富深邃,而且和多种文体贯通。再如大家熟知的杜牧的《清明》一诗,就曾被人们改编成了一首五绝(清明时节雨,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

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和剧本(时间:清明时节。地点:路上。人物:行人、牧童。情节:行人:酒家何处?牧童{遥指}:杏花村)。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古诗的世界,掬几朵诗歌的浪花来加以改写、描摹,创造出华美的篇章。

二、思路点拨:明确:中国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探究学习

全文共 1149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探究学习,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见解,甚至是抱怨,但这些都不能改变探究学习是一种积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的事实,尽管在日常的课内外探究学习中,有着这些或那样的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我仍然觉得:探究学习不可弃,我们必须学会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对未知和疑惑的不断追问。

在学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时,想到闻一多先生回忆梁启超讲授古乐府《箜篌引》时说,梁启超先把那首古诗写在黑板上,然后摇头摆脑地朗诵了一遍,接着大声喝彩,叫一声“好”!“好,真好,实在是好!”并无半句解释。

那么,任公先生到底为什么要喝彩这首古诗呢?真的是如闻一多所说的“大师讲学,就是这样”吗?

究其实,我们分明看到任公先生对白发狂夫寄予了敬佩之情。先生为什么会对白发狂夫有如此情感呢?

“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其奈公何。”它的主题,乃是疯狂与死亡。究竟是什么驱使一个人急急奔赴死亡?答案只有一个:强大到疯狂的人格力量。

虽然事情的发展会以生命为代价,但仍有不屈者勇敢前行,这不能不让人想起在戊戌变法中慷慨就义的谭嗣同。这位湖南热血男儿,他本来是有机会躲过这场劫难的,可他却选择了做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流血的第一人。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慷慨诗篇,谭嗣同与白发狂夫有着同样的执着,梁启超对他们有着同样的敬佩!

任公先生演讲中十六个字的《箜篌引》,二十多年后为什么又让梁实秋先生仍然记忆犹新呢?

究其实,二十年后的梁实秋看到“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就想到了中国当时沧海横流的现状,想到了疲弱的祖国又到了该要革新的时候了,于是又一次想起了梁任公先生的那一次演讲,想起了先生讲的那首古诗。

是探究学习,是不断地追问,让我对《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课文有了全新的认识。

探究学习,是对权威和规则的勇敢挑战。 在学习《秋兴八首》(其一),“塞上风云接地阴”一句中“塞上”一词在教科书中注解为“这里指夔州的山”,我对此质疑。

站在寒秋之中的诗人,极目远望,诗人看到了:“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这似乎暗示了是安史之乱使唐王朝衰败了,衰败到“气萧森”,在这就似乎流露了诗人的忧国之情。诗人还看到了:“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这时的望,已经远远的超出了诗人的目力范围。诗人不能释怀的是时局的安宁,诗人知道此时此刻在边塞之上吐蕃人正在大举入侵,烽烟四起,阴云压地。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说明国家战事吃紧,有多少家庭都有在外征战和流落的人,到处都在赶着作冬衣。

在尾联,诗人“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的思乡之情终于与忧国之情交织在了一起。

因此,通过探究学习,我认为,从诗的首联和尾联可以读到颔联中“塞上”是指“边塞”,而不是教科书上所说的“指夔州的山”。

探究学习,是发现答案和真理的有效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探究的作文600字

全文共 747 字

+ 加入清单

中午,我在墙角发现了一张巧夺天工的蜘蛛网,里面趴着一只蜘蛛,它正等待着虫子自投罗网呢。可奇怪的是网中已经有一只死飞虫,可蜘蛛却视而不见,难道蜘蛛还挑食,不喜欢吃这些飞虫?我知道蜘蛛喜欢吃苍蝇,那死苍蝇它吃不吃呢?

我左思右想还是想不出答案,脑子都转不动了,像一锅汤。最后,我一咬牙,决定探究一番,我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打死一只苍蝇。我得意扬扬,“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我小心翼翼地用苍蝇拍挑着它,走到蜘蛛网前,“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我一挥手,死苍蝇就被我甩到网上,可蜘蛛却一蹦三尺高,像被老虎追着似的如一枚炮弹一般冲到角落里瑟瑟发抖。唉,蜘蛛大人啊,您就配合一下呗,您胆子到底有多小呀,这点风吹草动就吓得魂飞魄散。哦,是不是我使的劲儿太大了,蜘蛛以为是敌人?唉,出师不利,前功尽弃。

我垂头丧气,好不容易才重振旗鼓,打算重新开始。又一只苍蝇光荣牺牲后,我提起精神,“吃一堑,长一智”,这次我轻手轻脚将苍蝇“送”入蜘蛛网后,瞪大双眼,等着看一场好戏,可半天过去了,蜘蛛先生稳坐钓鱼台,依旧一动不动地等着飞虫入网,死苍蝇依旧完好无损地挂在网上。哎,送到身边的美食,它怎么还不吃呢?它是不喜欢吃,还是没发现呢?我又看了好一会儿,蜘蛛还是岿然不动。

这时,一只呆头呆脑的大苍蝇被粘在网上,它不甘心地挣扎着,网子被震得摇摇晃晃,只见这只蜘蛛像饿得半死不活的馋猫一般,扑了上去,用丝绕了几圈就狼吞虎咽起来,它吃得真香呀!可蜘蛛为什么不吃死苍蝇呢?我的好奇心如同生长豆一般,越来越大,这令我打开电脑,仔细查找起来。原来蜘蛛的视力非常弱,捕捉猎物只能靠蛛网的振动,死苍蝇不会动,蜘蛛感受不到振动,就不知道苍蝇在网上,当然就不吃了。

这次科学探究让我茅塞顿开,真是受益匪浅呀!大自然真神秘,各种动物都有各自的本领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探究端午文化,领略民俗风貌作文700字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人们会用各种活动来纪念这个节日。今天杭州湘湖(白马湖)研究院的孙娟老师来到萧山日报社,和我们小记者一起探究端午节文化领略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过一个不一样的端午节。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我们通常认为是纪念屈原。通过孙老师的讲解,我们明白了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的是纪念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伍子胥。我们本地也有纪念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家秋瑾的。传说端午节喝雄黄酒是跟白蛇传的传说有关。

端午节的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挂钟馗像镇鬼、佩香囊、悬艾叶蒲草、吃“五黄”、避五毒、画额、竖蛋等,内容十分丰富。粽子不仅形状,品种各异,而且各地的风味也各不相同,寓意也不同。比如红枣粽象征着屈原对楚国的一颗赤诚之心。当孙老师问我们吃“五黄”是哪五黄的时候,小记者们都争先恐后的举手抢答,一位同学十分流利地就说出了答案,因为我们这里端午节都会吃到这五种食物呢。

我们原本以为只有中国人才过端午节,经过孙老师的一番讲解,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中国周边的一些国家如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也过端午节的,因为古代的中国非常强大,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也很大,我们的传统节日就流传到了这些国家。当孙老师问我们外国人是怎么用英语说“端午节”的时候,整个教室顿时鸦雀无声了,这个问题可真考倒了大家。原来外国人把端午节叫做Dragon·Boat·Festival,按照单词的意思就是“龙舟节”,可能他们认为我们端午节的活动里面“赛龙舟”给他们的印象最深吧!

这次的端午节活动,我过得非常有意义。它让我学到了跟这个节日有关的许多知识,使我感悟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一定会将这一传统佳节发扬继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模块三:探究人物写法

全文共 1924 字

+ 加入清单

(2课时)

教学流程

回顾四篇课文中主要人物的优秀品质——出示例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归纳描写方法——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对话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归纳描写方法——全面交流,进一步指导朗读——摘抄四篇课文中精彩的词句。

板块设计

板块一:归纳方法

1. 出示高尔基和孩子的对话,先自由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小组内分角色读,讨论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填写学习汇报单上相关的条目。

2.分角色读高尔基和秘书的对话,学生评价——你从中听出了什么?思考:怎样通过朗读把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表现出来。交流得出结论:抓住关键词句,运用温和、亲切的语气,轻柔舒缓的语调,读出高尔基对孩子的关切和爱护。

3. 出示《灰雀》中“列宁自言自语的说……”“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列宁看着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指名读,读读这些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引出描写人物的方法——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填写学习汇报单上相关的内容。

4.

5. 自学:找出《奇怪的大石头》和《我不能失信》中的语言描写,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填写学习汇报单中这两课的关于描写方法的条目,小组交流订正。

6.【设计说明:归纳本单元的写作方法,既能让学生更深一步地理解内容,领悟表达,而且也为本单元习作教学打下基础。】

板块二:积累语言

1.思考:如果把本单元的描写人物的词句摘抄下来,应该怎样分类?

(预设:摘抄的词句应按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分类。)

2.按照上述分类方法,填写学习汇报单中每课“摘抄词句”条目。

3.小组内交流学习汇报单中摘抄条目。

【设计说明:先分类,再摘抄,既积累了语言,又让学生的懂得了学习思维应该具有条理性。】

板块三:朗读设计

在体会到描写的好处之后,进一步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通过感情朗读,抒发崇敬热爱之情。

1.《我不能失信》

出示:a.“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b.“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

说说哪些词语使你感受到宋庆龄的诚实守信?重读关键词语,感受宋庆龄的诚实守信。把自己的理解读给同桌听,同桌互评。

指名读,师生评价。

2.自由读《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找出能体现人物品质的语句,把自己的理解读给组内同学听。

【设计说明:此板块的朗读设计与模块一中的设计又有不同。这里注重的是方法的引领,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强调的读法,使学生的朗读水平有所提高。】

模块四:口语交际与习作

(4课时)

教学流程

口语交际(对人物的了解)——习作(学习写人物)——交流学习收获(单元学习总结)

板块设计

板块一:口语交际

1.交流名人形象。

学习本组课文,哪一个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讲名人故事。

讲述本单元中的一个名人故事。(可以用上积累的课文中的词句)

互相评价:这些人物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故事讲得生动么?说说怎样才能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

【设计说明:讲故事在充分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因为大纲对本学段的阅读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文学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这个环节的设计,就是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理解的程度,并把自己的理解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出来。】

板块二:习作设计

1.结合学习汇报单上课文表达上的特点,说说自己在写作的方法上受到了什么启发?(预设: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来反映人物的心理,体现人物的品质)

2.确定人物特点:从自己的朋友、同学、师长中选择一位,回忆一下曾经发生在他(她)身上的事情,然后选取一件能反映出他(她)的优秀品质的事情。

3.小组内交流: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同学们可以给予好的建议。

4.全班交流。

5.动笔

根据本单元学习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的方法,有意识的运用积累的词句,把想写的人物写出来。

6.自我评价

读一读:看看句子通不通顺。改一改:改正错字和有毛病的句子。想一想:自己的习作中运用哪些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突出了人物的品质。

7.相互评价。

小组内交流,推荐优秀习作班内交流。教师引导评价时注意与整组课文学习的联系。

【设计说明:本组的几篇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来反映人物的心理是它们的主要特点,在习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动作和语言描写,是对本单元学习的内化。】

板块四:交流收获

1.结合学习报告单,说说学习本组课文有什么收获。

2.学习了本组课文,你想读一本什么样的书?说说理由?

【设计说明:设计这个活动,学生可以对整个单元的学习进行梳理和总结。读书的计划,是语文学习的扩展,也是下边的整本书阅读和语文实践的一个引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科学色拉酱”之探究水的秘密作文600字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十九日,科学名师石头老师来到了我们的校园,给我们小记者团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课。石头老师说,我们上课表现好的组会给我们每人一块晶,我们都兴奋极了,我想我们小组等下一定要好好努力,争取拿到奖品。

“水的张力”篇

上课开始了,石头老师先给我们表演了一个魔术:让水乖乖的听他的话。只见他取来一只装满水的瓶子,将一块纱布用牛皮筋扎在瓶口,把瓶子倒立竖起来,神奇的事发生了:水竟然一滴没有倒出来!我们都惊叹不已,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心中疑惑不解。石头老师让我们亲身实践一遍,以便找到问题的答案。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任务,每个组上台领取实验材料,完成这一个有趣的实验。我们组只有三个人,但我们相信,肯定能行。我们一步一步的按老师刚才做的,倒下去,成功了!同学们在实验后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同学认为是有一个力把这水给托住了。最后,石头老师给出了答案,原来托住水的是水的表面张力。

“水的密度”篇

接着,石头老师又给我们看了一个神奇的试管,里面的水竟然分了层,原来是用食用色素使这两层水变得清晰。但老师告诉我们,这只是普通的水。老师给我们演示了一下,没想到里面加了盐,但是这两层加的盐量都不同。我想起了冯老师在科学课上讲的浓盐水比一般的水重,一般的水会浮在浓盐水上面,怪不得会分层呢!我的说法得到了老师的赞扬。石头老师又给我们讲解了不同浓度盐水的密度不同

老师最后奖了我一块紫水晶和一块蛋白石,因为我们组的纪律好,且实验也都成功了。今天真开心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试题探究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例1】(2015,营口)读下面语段,在横线上补写一个与画线句子句式相同、语意连贯的句子。

岁月更迭,四季交替,我却偏爱冬季。没有冬的肃杀,或许我们永远感受不出春的温柔妩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冬的真实,或许我们永远摆脱不了秋的虚无怅然。冬,就像一杯浓浓的苦咖啡,虽苦却芳香撩人,让人留恋。

【解析】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或修辞手法相同。答此题时,要根据句中"冬的肃杀""冬的真实"再举一个与冬有关的特点,如"冬的宁静""冬的单调"等,然后仿照例句内容表述方式来赋予所选词语一定的含义,用"没有……或许我们永远……不……"的句式表达即可。

【答案】示例:没有冬的单调,或许我们永远欣赏不到夏的多姿多彩。

【例2】(2014,吉林)经典古诗文是流淌在我们血液中的民族文化基因。学诗文,情飞扬,人灵秀;用诗文,志高洁,品芬芳。请根据你的积累,对出下联。

上联:子 瞻 闲 赏 庭 前 月

下联: 【解析】答此题,首先要了解对联的特点: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承",再分析上联内容。上联写某人干某事,下联也要写某人干某事。上联"子瞻"是苏东坡的"字",整个句子是主谓结构,下联也要选一个古代文人的"字"或"名"、"号"开头,后面的内容要按照上联的结构和内容来仿写。

【答案】示例:(1)茂叔独爱池中莲;(2)青莲豪饮樽中醇;(3)渊明独采篱下菊。

[中考复习句子之仿写、对联、广告、标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农村中学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探究发言稿

全文共 3882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出示图片)

很荣幸能有这次机会,和老师们就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进行交流。在本次远程研修中,也有关于研究性学习的专项内容。我们大王庄中学一直对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比较的重视,因为我镇地处莱芜、泰安、济南三市交界处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就选择了乡土文化这一独特的地域性文化点,作为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方向。今年7月份在济南召开的省课题会议上,我校的课题《农村中学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发探究》被列为省级课题。(出示图片)其实,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学校的就本课题的开展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在,我向各位老师介绍一下,我们学校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情况,希望能够给在做的老师以借鉴。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就明确要求历史课程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其次是由大王庄镇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的,地处莱芜、泰安、济南的交界处,文化遗存丰富,传统文化极具特色,有较多的人文旅游资源。在历史上,有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率领部队在此作战;抗战时期,山东省军区的领导人也曾经光临过这里;文人名士层出不穷。

其次,随着大王庄镇新农村建设的进行,很多的农民搬进新楼房,更多的山里人搬出了大山,住进了平原地带的新居。原先的旧房子被一个个拆掉了,一个个的旧村庄将会消逝。

二、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通过挖掘乡土课程资源,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家乡的历史信息;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

2、概念界定

课程资源:所谓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任何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人力、物力和自然资源都属于课程资源的范畴,在实际教学中都可以作为资源使用。它大致可以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学生家庭、当地社区等校外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也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和社会的支持态度与能力等无形的资源。

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历史乡土课程资源是指以学生所在的地区的各种课程资源的总和。包括文字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和非文字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

3、研究内容:

(1)大王庄地名考:

通过学生参与活动,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关于家乡的历史知识,了解家乡经济及社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组织能力;通过实地采访与调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通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与想象力。了解家乡、身边社会的发展,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意识。

(2)造甲峪探秘:

通过调查采访、实地察看等方式了解造甲峪村自从建村以来到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感受国家的强盛和繁荣,进一步认识改革开放决策的正确性,进一步体会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了解国家对农村实行的新政策(例如土地流转、农业补贴、新农村建设等),从而增强对家乡对祖国对党的热爱之情。

(3)正在消逝的村庄文化:

针对现在的新农村建设,一些村庄将会消逝,一些村庄文化,也将不复存在。如何记录并保存这些村庄文化,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我们带领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走访,亲临现场,感受村庄的消逝,记录下珍贵的记忆。

(4)古钱币探究:

通过收集学生身边的古钱币,了解我国各个朝代的更替顺序,体验历史就在我们身边的道理。从而增强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收集材料,学习理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完成研究方案、进行开题论证、组织教师解读课题思想,在此基础研究制定具体目标和工作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

2、行动研究法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尝试和探索。

3、经验总结法

对群体经验及个人教学经验进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论文、总结、个案及典型资料整合。

四、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创设情境,制定计划。

本阶段首先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布置研究任务。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研究范围,诱发探究动机。教师(指导者)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思考问题,指导学生建立研究性学习小组,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帮助。学生要积极探索,搜寻相关的资料,进入问题情境状态,在自我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归纳出准备研究的具体题目,形成最基本的研究目标,并拟定初步的研究计划或方案。

例如,我们学校在进行调查之前,先对某些村庄进行了初步的探寻。例如,对我镇的造甲峪村,我们是这样设置情景的。

(观看视频:造甲峪探秘片头)

2、实施阶段:

本阶段是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核心阶段。学生在这一阶段确定研究内容,制定研究计划,收集研究材料,加工整理研究资料,提出观点或对假设进行证实或证伪,形成研究成果。

⑴确定研究课题

确定研究课题是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开端,直接关系到学习能否顺利开展,确定课题一定要慎重。一般来说,可以选择历史学科中大家普遍关心、正在思考、有所争议、亟待解决的问题。选择题宜小不宜大,宜易不宜难,因为选择简单易行的研究课题有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确定了研究主题后,就要考虑课题的陈述。陈述课题时既可以采用叙述式,也可以采用问题式。使大家可以从课题的题目很清楚地了解到你研究的焦点和研究的方向。

我们的课题也是在先期集中进行了讨论,确立了课题的基本方向。

(观看视频:确立课题,)

⑵制定研究计划

确定研究课题后,紧接着就是制定研究计划。制定研究计划保障研究性学习按计划顺利进行。研究计划必须包括课题题目、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人员安排、预期成果形式等内容。研究计划越祥细越好。在具体实施研究计划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原定计划作必要的调整。

我们的学习小组,在确定完基本方向后,随后就组织了开题报告。

(观看视频:开题报告,制定计划)

⑶收集整理资料

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是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历史追寻的是真实,研究资料的客观真实性是前提。收集资料时一般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①首先要分析研究课题,弄清课题所包括或涉及的学科范围;其次确定课题涉及的时间界限,是从古到今,还是某一历史时期。

②利用各种书目和有关工具书,获得研究课题的一般资料,了解该课题各方面的情况,找出影响作用于它的诸因素。

③利用检索工具进一步弄清楚该课题已经做过哪些研究,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有哪些进展,提出了什么问题,论证的角度是什么,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等等。

④根据需要进行社会调查、实地考察。历史研究文献资料固然重要,但局限于文献资料往往是不够的,还必须深入实际,从现实生活中收集数据、素材。

我们的此次研究性学习,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外出考察的比较多,在外出前,我们也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

(观看视频:外出采访前教育)

我们根据本课题的特点设计了地名考采访、集市采访、古树采访、民俗言语采访等内容。

(观看视频:地名考采访、集市采访、古树采访、民俗谚语采访视频)

⑷形成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可以有多种形式,最通常的形式是论文。论文的正文一般由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构成。正文前有题目,正文后有注释或参考文献,有的在题目后面正文前面还有内容提要。

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阶级,学生要写好研究活动笔记,对研究情况和体验及时记载,这是以后进行研究成果总结的素材和评价的依据。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要通过交流、研讨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还要学会理解和宽容,与同学们分享成果。

我们的课题在形成成果的时候,采取的是阶段性成果展示和最后总结式成果展示的方式,效果很好。

(观看视频:地名考总结+成果展示)另外,出示一名学生制作的ppt课件。

五、通过课题研究的开展得到的感悟和收获:

1、教师只要认真钻研,挖掘历史知识,就一定能够找到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相关内容。乡土历史相信很多学校都能够开展,除此之外,关于历史人物的探究、评价,历史事件的探寻等都可以作为我们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

2、摆正教师的位置:

组织者: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组织学生整理研究结果,组织学生完成研究报告。

支持者:支持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支持学生克服研究困难,理解、保护学生的个性和独特的见解。

点拨者:启发学生确定正确的研究方向、角度指导学生研究的方法、途径,跟踪、了解学生的研究过程,及时纠正偏差。

参与者:参与学生制定研究课题,参与学生的研究活动,参与学生分析、整理研究成果。

3、研究性学习《大王庄地名考》获得区级研究性学习一等奖,以此开发的课程资源获得省级一等奖。

《造甲峪探秘》获得区级综合实践活动展示一等奖,省创新大赛一等奖。

《正在消逝的村庄文化》获得区级综合实践活动展示一等奖

4、在整个研究性学习操作过程中,要做到及时跟进对学生的评价。评价表在后面,包括学习态度、分工协作、是否积极表达交流等。

制作视频用到的软件:有moviemaker,狸窝等。后期一般可以自己制作完成。

老师们,我们学校的一系列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在于学校的大力支持,在于全体历史教师的通力合作,在于我们的认真坚持。希望能够通过我的发言,给在座的老师们在今后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时给予借鉴。

谢谢大家!

(2013.8.22区历史研讨会发言稿,陈毅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合作探究展示

全文共 819 字

+ 加入清单

一、直接导入

师问:同学们, 这一学期眼看快要结束了, 回想这一学期,我们在作文 训练上花了不少功夫,掌握了不 少写作技巧,今天我们作 文的训练目标就是综合运用这些写作技巧,自由作文 。

教师板书:自由作文

(直接导入,明确本次作文的要求)

二、复习回忆

师问: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这学期学了哪些写作技巧呀?

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根据学生的回忆,教师再补充,总 结,进行投影。

⒈记叙文要写 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⒉要按一定的顺 序有条理地进行记叙。(如:顺叙,倒叙,插叙等) 二次备课

⒊作文应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⒋合理安排的结构,注意开 头与结尾的设计。

⒌写作中应采用多种表达方式,记 叙中结合 抒情和议论。

(温故知新,为下面写作作准备。)

三、阅读短文(提供一篇短文)。

⒈学生默读,圈 画出重要的信息。

⒉四人一组交流自己圈画的内容。

归纳出自 由作文的一些特点:

一是文体选择自由。学生要 采用自己擅长的文体进行写作。

二是选材极为广泛。尽可能广泛地占有与话题有关的材料。

三是立意多向发散。写作时尽量发表自己富有个性的见解。

(此环节中在学生自学短文、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指导他们进行总结,为的是既能让学生对本次的作文要求有初步的了解,又能培养他们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

教师在此基础上应强调“自由作文”的一些注意点:

一是文体自由,并不等于各种文体的杂糅,结果有的同学将作文写成“四不像”作文。

二是选材自由,有些同学在写作中可能会详略不当,作文成了材料的“仓库”。

三 是立意多向发散,并不意味着一篇有多个中心。任何一篇都应该立意明 确,中心集中。

(老师的这种提醒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很多同学对“自由”的理解是片面与肤浅的,他们往往将“自由”等同于“ 非限制”,其实“自由作文”也是有“限制”的。这样 的提醒无疑是澄清了学生思想的误区,使本次作文少走一些弯 路。)

四、自己作文,写作尽量做到“说真话,抒真情” 。比如写人的。

[自由作文的优秀教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作文:探究大自然

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在大自然中,有非常多的未解之谜,而我一直都希望自己能知道这些未解之谜背后的秘密。但是,现在的我必须先去了解自己身边的事物。

上个星期六,我和几个小伙伴来到了科技交流馆。在这里,许多原理都以游戏的方式告诉了我们。我和几个小伙伴吧所有游戏都玩了一遍。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拔河比赛……后面,我们还做了知识问卷让我明白了:现代起重机的挂钩起源于许多动物的爪子、屋顶瓦楞模仿动物的鳞甲、船桨模仿的是鱼的鳍……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人们根据蝙蝠超声定位器的原理,人们还仿制了盲人用的“探路仪”。这种探路仪内装一个超声波发射器,盲人带着它可以发现电杆、台阶、桥上的人等。如今,有类似作用的“超声眼镜”也已制成。人类还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人们从令人讨厌的苍蝇,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在这次活动中,让我明白到了,了解到了,大自然中所有生物和非生物都是我们的“好老师”。只要你认真观察、探究,就会有所发现!

[作文:探究大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身世探究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据裴松之注引用《英雄记》曰:“绍生而父死,二公爱之。幼使为郎,弱冠除濮阳长,有清名。遭母丧,服竟,又追行父服,凡在頉庐六年。礼毕,隐居洛阳,不妄通宾客,非海内知名,不得相见。”

裴松之案:“魏书云‘绍,逢之庶子,出后伯父成’。如此记所言,则似实成所生。夫人追服所生,礼无其文,况于所后而可以行之!二书未详孰是。”[59]

其中“则似实成所生”更为重要,说明并非是袁绍过继给袁成,而就是袁成所生。但是疑问也出来了。既然是袁成所生,为什么还会叫“逢之庶子”?袁绍的弟弟袁术传中说:“(袁术)袁绍从弟也,同父而异母……”

由此可见,袁绍的父亲应为袁逢,而根据“出后伯父成”一句话便可以得出,他的母亲可能“在”袁成家里。因此袁绍的亲生父亲很有可能便是袁逢,但是袁逢或许是和他袁成家中的某位女性成员“野合(不符合伦理的婚姻)”,因为生下了袁绍。或者说袁绍正是袁逢的私生子。

然而袁成并无子孙,所以才默许了袁绍是自己的儿子。而等到袁成死了,袁逢又不好意思真的让自己的兄长绝了后,所以只得与袁绍叔侄相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三、探究最佳写作角度

全文共 288 字

+ 加入清单

(一)、当事人语:

不妨让罗伯特道出其中的秘密:

“以前,许多镜头都习惯于对准富人的资产和穷人的疾苦,矛盾便出现了。我将镜头对准富人和穷人的内心,富人因为欲望太多,所以神情疲惫;穷人因为生活简单,所以满脸自得。富人和穷人不能只比物质,还要比幸福感。”摘自2010《人民文摘》第1期 作者沈岳明

(二)、考场点睛

【分析品悟】不能只比物质。以前,许多镜头都习惯于对准富人的资产和穷人的疾苦,矛盾便出现了。这位记者将镜头对准富人和穷人的内心,富人因为欲望太多,所以神情疲惫;穷人因为生活简单,所以满脸自得。

【最佳立意】 不能只比物质,还要比幸福感。

【适用主题】物质与精神、幸福感。换个角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东北雾霾罪魁祸首探究:秸秆燃烧或成关键

全文共 1710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的沈阳街头,尽管还有些轻,但天空已呈现了淡淡的蓝色,路上的行人摘掉了厚重的口罩。辽宁史上最严重的雾霾终于有了退却的迹象,不过东三省仍有多地被雾霾笼罩。持续的空气污染指数爆表和刚刚开始的供暖季让不少人将怀疑的目光盯在了城市的供暖锅炉上。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供暖燃煤导致污染物排放量增大的情况确实存在,但从环保部门检测的污染数据来看,供暖和雾霾显然不能简单地画一个等号。

紧随着供暖季而来的雾霾

每年冬季供暖,从黑龙江开始,吉林、辽宁等地自北向南逐步开始供暖,今年的雾霾也随着供暖开始的顺序依次袭击了东三省的多个城市。11月1日起,哈尔滨、长春、沈阳的空气污染指数相继爆表。

沈阳的PM2.5浓度一度接近1400。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在去年同一时期沈阳连续35小时空气污染指数爆表,而在前年的这个时候,沈阳也遭遇了空气严重污染。

辽宁省环保厅在解释此次“史上最重雾霾”的成因时曾表示,本月初进入本省采暖期,燃煤导致污染物排放量增大。那么,供暖季就一定成为雾霾季吗?

随着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供暖面积的提高,污染物排放量加大毋庸置疑。据公开报道,2015年,沈阳市还有锅炉5000台,其中供暖锅炉2800台,大烟囱几百根。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数字和此前相比已经“大大缩水”。近年来,为了减少冬季供暖产生的污染,沈阳一直在进行锅炉“拆小并大”集中供热。在过去的十年间,沈阳城市集中供热率已经从50%升到了90%以上,供热企业数量从1000多家减少到了200多家。

数据显示了另外一种可能

尽管沈阳在减排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雾霾却似乎越来越严重,而且出现的时间段总是“恰好”在供暖开始后的这一时间段。这样的“巧合”也让很多人把雾霾和供暖画上了等号。不过,环保部门的数据却指向了另外一种可能。

沈阳市环保局新闻发言人李刚在前日的记者发布会上透露,在11月8日,空气污染最严重的一天,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并不高。而二氧化硫是与燃煤直接相关的污染物。当天,二氧化硫含量一直处于国家均值二级标准之内。今年沈阳二氧化硫只出现过一次极值,为131微克/立方米,这个数据出现在11月1日,而不是雾霾最严重的8日。

而长春的空气检测数据也显示,供暖对重污染的作用有限。在长春的两次重污染期间,二氧化硫浓度均为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

二氧化硫的含量不超标,给燃煤抛去了此次雾霾“罪魁祸首”的帽子。但秸秆焚烧的问题却有据可查。沈阳市环保局称, 11月8日,钾元素的数据超过正常均值的1倍以上,而钾元素含量与燃烧秸秆有密切联系。在去年沈阳同一时期的重污染天气里,污染物中钾元素的比例超过了60%。

秸秆燃烧做了多少“贡献”

沈阳郊区县一位农民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在他所在的村里,秸秆焚烧根本管不住,能烧的地方都已经烧完了。这位村民介绍,每年焚烧秸秆就是10月末11月初的那十几天,采用大型收割机作业的一定焚烧秸秆。

“大型机器作业的把粮食收割后,直接就把秸秆粉碎,一截一截的秸秆碎片直接扔在地里。但这过后就是厚厚一层秸秆,整地也没法整。从前美其名曰秸秆粉碎后可以还田,让土地更有养分,但实际上这给农民第二年种地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只能烧掉。”如今大型收割机在沈阳农村应用已经很普遍,一亩地才收60块钱,粮食收完还直接送到农户家里。大型收割机在沈阳农村的使用率达到了50%以上,而这样高的普及率也同时带动了秸秆焚烧率。“我前几天刚去地里看了,该烧不该烧的都烧完了,根本管不住。”这位农民说。

今年10月份,沈阳市出台意见要求全面禁止露天焚烧秸秆。意见要求建立责任机制,实施市、区县(市)、乡镇(街道)、村组,要层层签订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目标责任状。这位农民也表示,这两年确实管得严,政府下达了通知不允许烧秸秆,挨家挨户通知并签字,派专人巡逻,并称一经发现罚款500元到1000元。但这些措施也并不能起到作用。“即使就在我的地头上烧了秸秆,谁也不能说这就是我烧的,我只要说不是我点的,那谁也没办法罚我。”

秸秆焚烧这样一个“老大难”问题并非只出现在辽宁。昨天环保部称,黑龙江、吉林两省秸秆焚烧现象尤为突出,分别比2014年同期增加645%和120%,给大气环境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乌龟冬眠探究实验作文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的作文课上,我们做了一个小实验——探究乌龟冬眠

一上课,老师就神秘地拿出一只可爱的小乌龟。你瞧,它很悠闲地眯着着眼睛,一副没有睡醒的样子。有的同学提议把它放在窗台上晒一晒,果然奏效,小乌龟把头伸了出来,绿豆般的小眼睛滴溜溜地转着,伸出的四肢在不停地划着,好像在查看周围的环境有没有危险。

见小乌龟苏醒了,老师就把它放进了一个盛有冰块的盒子里。起初,小乌龟在里面乱扑腾,用爪子使劲地拨着冰块,好像在游泳,那样子真的好像一位勇士。突然,它一下子滑进了冰块下的清水里,小乌龟的嘴不停张着,好像在说着:救命呀!我被困到水里了去啦!哈哈,原来它是一个胆小鬼呀!

不一会儿,小乌龟的眼眼慢慢地闭上了,四肢一动不动,好像被冻僵了似的。我真的有些担心了,可老师告诉我们,小乌龟已经开始冬眠了。我心想:小乌龟真神奇呀,在夏天也能冬眠!那就让它安安静静地做个好梦吧!

随后老师让我们查阅了相关资料,我终于明白了,原来只要温度在12摄氏度以下,即使是夏天乌龟也可以冬眠的。

动物世界真是太神奇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