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看待失去汇编20篇

人们往往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但那时为时已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失去后才懂得珍惜作文,希望能帮到大家!

浏览

7199

作文

589

留恋已失去的东西,不如去寻找新东西的哲理故事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位著名的收藏家,他酷爱陶壶,收集了无数个茶壶,只要听说哪里有好壶,不管路途多远一定亲自前往鉴赏,如果看中意了,而对方愿意割爱,花再多钱他也舍得。在他所收集的茶壶中,他最中意的是一只龙头壶。

一日,一个久未见面的好友前来拜访,于是他拿出这只茶壶泡茶招待这位朋友。二人开心地畅谈着,朋友对这只茶壶所泡出的茶赞不绝口,因此好奇地将它拿起来把玩,结果一不小心将它掉落在地上,茶壶应声破裂,全场陷入一片寂静,每个人都为这巧夺天工的茶壶惋惜不已。

这时这位收藏家站了起来,默默收拾这些碎片,将他交给一旁的下人,然后拿出另一只茶壶继续泡茶说笑,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

事后,有人就问他:“这是你最钟爱的一只壶,被打破了,难道你不难过,不觉得惋惜吗?”

收藏家说:“事实已经造成,摔碎的壶留恋又有何益?不如重新去寻找,也许能找到更好的呢!”

感悟:我们常常对已失去的事物,对已成为过去的美好情感总是念念不忘,对比眼前,往往会黯然神伤。既然已失去,既然已成为过去,我们是无法挽回的,何不重新去寻找美好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失去才懂得珍惜

全文共 615 字

+ 加入清单

一阵风吹拢了放在桌上的那本《生命流泪的样子》,刚读完这本书,哭得稀里哗啦的。

这本书讲了性格软弱、心地善良的主人公盛欣怡,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庭。但是,妈妈突然得了不治之症。这场飞来的横祸,使得她的生活乃至性格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有着老师的不断鼓励,但对亲情和友谊的烦恼依然使她感到孤独和困惑。妈妈最终永远离开了她,而十二岁的欣怡,却过早体验到了生命和爱的深刻含义。

读着读着,我想到了自己,我有关心我的爸爸,疼爱我的妈妈,所以,我是幸运的。可是,我却怎么也体会不到爸爸、妈妈的用心良苦。书中妈妈快要去世的那段时间,妈妈对欣怡的要求十分严格:她每天必须做完所以的家务,作业和考试也一样不能马虎对待。欣怡在这段时间曾恨过妈妈,曾厌倦妈妈,甚至怀疑自己根本就不是妈妈的亲生女儿。直到妈妈去世,她才明白妈妈对她的苛刻和狠心,并不是因为她对自己的爱有所减弱,更不是因为身体上的痛苦需要发泄,而正是因为妈妈对她深深的爱!欣怡泪眼婆娑。难道只

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吗?妈妈那么无微不至地关心我,而我还‘身在福中不知福’,跟她顶嘴、耍小脾气、撒谎、恶作剧……有时候,我甚至会把妈妈当作一个“出气筒”,冲着她大吼大叫,把所有的不高兴全部发泄出来。直到现在,读完《生命流泪的样子》,我才明白妈妈对我的良苦用心,对我那深深的爱!

人们都说:“只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是啊!妈妈终有一天会离我而去,而现在,我所能做的,只有珍惜妈妈给我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小升初语文备考:如何看待不同作文题的共同性

全文共 1387 字

+ 加入清单

面对千差万别的作文命题,我们应引导孩子去认识其中的共同性,而不是慌慌张张地四处做题、猜题。

对作文题的共性分析,有两种常规思路:一是命题方式,有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二是话题类型,如“成长”、“感恩”、“诚信”、“志向”等。以上两种分类,自有其道理。

在我看来,出题人在作文命题时,无非有以下四种选择,这四种选择不受命题方式和话题类型的限制,各有其破解之道:

一、论理型

这类作文命题好似在“论述道理”,故称“论理型”,如“危机中常常酝酿着转机”、“绕道而行”等。这类作文题有明确的立意导向,被视作写议论文的最佳选题,学生比较熟悉。

二、具象型

这类作文命题仿佛是一个具体事物的名称,甚至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故称“具象型”,如“考场”、“肩膀”、“旧书”、“桥”等。这类作文题近年开始重返舞台,随命题作文的回炉而大行其道。命题者在选择“具象型”的命题时,往往会选择一些具有象征义的名词。所以,学生在确立文章立意时,要跳出具象的概念,去探寻文题背后的象征义。如果不挖掘文题背后的象征义,则这类题目似乎只能写记叙文,但一旦抓住了文题背后的象征义,则文章立意顿显高超,议论文也好,抒情议论型的散文也好,皆不在话下。

三、抽象型

这类作文命题与“具象型”恰恰相反,虽也多出现在命题作文,但内涵飘忽不定,既不像“具象型”命题能够在生活中对应找到具体的事物作对应(如“考场”、“肩膀”、“旧书”、“桥”,均可以在生活对应找到实物),也不像“论理型”命题有十分明确的立意导向(如“危机中常常酝酿着转机”,就是要你写转危为机的道理),故称“抽象型”,如“回忆”、“触动心灵的瞬间”等。这类作文题立意较为宽泛,如“回忆”,可以是心酸的回忆,也可以是欣喜的回忆,你需要使之具体化;如“触动心灵的瞬间”,可以是喜悦的瞬间,也可以是感动的瞬间,,你也要使之具体化。面对“抽象型”作文命题,学生在确立文章立意时,要善于把思考范围逐步缩小,逐渐具体化,以点代面来确定立意,不要贪多求全。

四、人称型

这类作文命题通常在命题中含有“你”、“我”、“他”等人称词,故称“人称型”,如“我曾有梦”、“谢谢有你”、“他让我铭记”等。某些学生一看到这类作文题,便以为是要写记叙文,其实是一种思路狭窄的表现。我这里想提醒大家的是,除非作文题有材料和要求的限制,否则“你”和“他”都不一定是写我们生活中的人,可以是仍在世的名人,也可以是已逝去的名人,甚至可以是一个事物(如“谢谢有你”,这个“你”也可以写文学、书籍等)。至于作文命题里有“我”,也不用怕,你只需要将作文的叙述语言转成第一人称即可,例如:你原本写的是“众所周知,苏珊大妈是英国的平民巨星”,转成第一人称便要写成“透过一个又一个网咯视频,我亲眼目睹了苏珊大妈从平民走向巨星的传奇历程”,之后的所有叙述也要站在“我”的视角上展开。

以上便是我眼中的四类作文命题类型。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目前,武汉市还是以“材料+命题”和“材料+提示语”的方式来进行作文命题的。因此,命题的最终导向,除了命题本身,还要结合材料,才会更加准确。同学的优秀范文,也可直接找老师索要(许多学校在周练月考结束后都会发范文),熟读甚至选背一些范文,会有不错的效果。

其实,语文学科的学习是多数家长最能帮到孩子的学科。希望大家能耐心帮孩子检查落实相关作业,如此,比很多无谓的培训有效得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失去后才懂得珍惜作文700字

全文共 918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来就有的财富——时间。时间对我们来说是多么的宝贵。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时间也就几十年。如此短暂,却还有人不珍惜生命,浪费时间。有的人因为受到了一点点小挫折,就想放弃生命;有的人因为想到自己还年轻

不努力学习、工作,想等到以后再去努力;还有的人做事拖拖拉拉,今天的事拖到明天,明天的事拖到后天,就这样白白将时间浪费了,到头来一事无成。明朝诗人文嘉的《明日歌》中写道:“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它告诉我们世界上的许多东西都能尽力争取和失而复得,只有时间难以挽留,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时间永不回头。

人往往都是这样,自己拥有的不知道去珍惜,直到失去了才猛然醒悟、后悔莫及。而珍惜时间的人,往往都会有很大的成就。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

可见他对时间有多么的珍惜。他不仅珍惜自己的时间,而且还珍惜他人的时间。他曾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鲁迅一样珍惜时间,我们也一定会有令自己骄傲的成就。因为鲁迅有这种惜时如命的精神,他才能在56岁的生命旅途中广泛涉猎到自然、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一生着译一千多万文字,给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美国着名科学家富兰克林曾经说过:“你热爱生命吗?那你就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历史上那些为人类创造出许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科学巨匠、文艺大师,哪一个不是通过“惜时”把自己的人生体现得丰富而有意义呢?

我们习惯于浪费时间,每天在校上课,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可是在这四十五分钟里,我们做小动作、睡觉、走神、说话等行为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最后考试成绩不理想,我们又十分后悔:为什么这个学期我没能好好把握时间来学习?为什么我没有好好珍惜时间?我们总是等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才想到去珍惜,可这一切已不可挽回。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如果我们不珍惜时间去做有意义的事,那么等我们老了,就会一事无成,追悔莫及。所以我们要好好把握时间,在短暂的人生道路上拼搏、奋斗,展现出自己的精彩。

学会珍惜吧,朋友!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失去后才懂得珍惜作文7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面对失去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人无完人,金无赤足。每个人都在追求完美,但是上帝偏偏太吝啬,不会把一切都给你。面对失去你会如何对待?

有一天上帝告诉世人:“你们可以来我这里,我会满足你们一人一个愿望。”于是人们纷纷去把自己的心愿说给上帝听,然而唯独有一位因战斗而失去左腿的军人默默站着不动。上帝来到他的身边问:“需要许愿吗?”军人淡淡地笑着说:“我不需要,我很满足。”

当我们失去一些珍贵的东西时能否像那位军人一样泰然面对呢?有的人在失去中获得更多,而有的人在失去里丧失全部。一位在世界一流学府意气风发的青年,风华正茂,一种怪病侵蚀了他的身体使他完全失去了生活自理的能力,他面对这一切时却没有向命运低头,他一边与病魔做斗争,一边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并且创作了一部科学巨著《时间简史》。他用自身的行动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他是一名体坛巨星,在田径场上常常施展自我风采,倍受粉丝的青睐。然而一次意外的犯规失去了决赛资格,从此他对这件事耿耿于怀,在以后的比赛中不是抢跑、就是落后于其他对手,最终结束了自己的体育生涯。失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正视失去。

维纳斯因失去双臂而成为艺术瑰宝,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谱出《命运》斗争曲,人生的得失犹如大海的潮起潮落,当你处在潮落时千万不要沉沦下去,也许会有更高的潮起在等着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假如失去重力作文

全文共 612 字

+ 加入清单

没有重力。。。。。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一举一动都受到重力的影响,人们都早以习以为常了,要是一旦失去重力,我们的生活又变成什么样子呢,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有了宇宙飞船和航天飞行器,宇航员们体验到了人在失去重力的情况下的生活,宇宙飞船和航天飞行器上的宇航员,在船内就失去重力。?

在失重状态下,人可以静止在空中,要举起笨重的物体,也不用费力气,真是?举重若轻?,宇航员要睡觉,躺着站着都行,没有不同的感觉,实际上,宇航员是钻进固定在舱壁上的睡袋里去睡觉的,就像虫茧挂在树枝上那样。

在太空中吃饭也很特别,不能吃碎渣飞溅的饼干,以免碎渣受力运动在空中,吸入气管,早先宇航员的食物是装在像牙膏那样的管里,吃的时候往嘴里挤,现在制成了可以在太空吃的普通饭菜,如一口一个的面包,外面裹着一层蛋白质薄膜的蛋糕,用塑料袋装的各种冷冻压缩食品等,在失重状态下,杯里的水倒不进嘴里,宇航员喝水时要把水挤到嘴里去。

航天飞船进入太空绕地球飞行时,宇航员的衣食住行与在地球上完全不同。宇航员进餐时用一种特殊的托盘,将不同的食品隔开,以防食品受力运动。宇航员刷牙的牙膏是特质的,刷完牙之后要把咽到肚子里去,要使用没有泡沫的肥皂,禁止使用电动剃须刀,否则胡渣会像粉末一样在舱内四处乱飞。淋浴时也钻到袋子式的?浴缸?中水从水栓中喷出来后,用海绵块代替毛巾在身上擦洗。

这些都是因为宇航员在太空时处于失重状态,即好像所受重力为零一样,那么世界上没有重力会怎么样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如何看待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

全文共 3318 字

+ 加入清单

圈子”是指具有相同爱好、兴趣或者为了某个特定目的而联系在一起的人群,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圈子”范围广泛,类别众多,如“文化圈”、“朋友圈”、“微信圈”等,联系较为松散。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如何看待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近期,在中央巡视组对外公布的被巡视央企反馈情况中,“小圈子”问题屡被提及。“小圈子”已成为危害党肌体健康的一种顽症。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内决不允许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搞了就是违反政治纪律。党员、干部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决不允许在党内培植私人势力,不得以人划线,不得搞任何形式的派别活动。但社会上对如何认识“圈子”,还有不同的看法。比如,领导干部可不可以有“圈子”?“圈子”能不能得到净化?要消除的是“圈子”,还是“圈子文化”?“圈子文化”的危害是什么?为澄清认识,辨明是非,本论坛特约请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

“圈子”可以有,“小圈子”不能碰

“圈子”是指具有相同爱好、兴趣或者为了某个特定目的而联系在一起的人群,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圈子”范围广泛,类别众多,如“文化圈”、“朋友圈”、“微信圈”等,联系较为松散。虽有优劣之分,但这样的“圈子”大家都可以有。狭义的“圈子”特指政治上的“小圈子”,是搞亲亲疏疏、团团伙伙,拉山头、搞宗派,结党营私、谋取私利的小团体。这样的“小圈子”与党的性质和宗旨相背离,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违反组织纪律,危害党的团结统一,是我们党坚决反对的。

江苏省阜宁县纪委王国柱:实际上,“圈子”是个中性词,没有褒贬之分。领导干部也是人,只要参与社会交往,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工作圈、生活圈、朋友圈。况且领导干部正常的、适度的社会交往,有利于调节情绪、放松身心,有利于开阔视野、丰富思想,有利于了解社情民意,扩大信息来源。只要不用来谋取私利,领导干部可以有自己的“圈子”。

井冈山干部学院姚玉珍:我认为,现实中的“小圈子”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结构形式,有其自身的存在方式、运行规则和文化价值观念。从正向看,“圈子”可以使人们寻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坐标,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负面说,“小圈子”会使得社会关系异化为金钱关系、利益关系、裙带关系等交织而成的不正当关系网。领导干部对“圈子”要慎重,要警惕“圈子”变“圈套”,以免掉入陷阱。

中国纪检监察学院柴杰:我这里讲的“圈子”是特指搞山头主义的“小圈子”。我们党一贯坚决反对“小圈子”。党章明确规定,党员必须“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小圈子’那个东西害死人哪!很多失误就从这里出来,错误就从这里犯起。”搞“小圈子”的人形形色色,但大都是以利禄相勾结,以升迁相依附。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决不允许在党内培植私人势力。要从规矩抓起。对此类问题,如不下力气整治,就会像传染病一样蔓延开来,最终危害党的肌体。

净化“圈子”须监督和自律并重

现在,社会上各种“圈子”鱼龙混杂。领导干部必须坚定信念,自觉净化自己的“圈子”,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各级党组织要担负起管党治党的责任,对领导干部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严格要求,督促其净化自己的“工作圈”、“朋友圈”、“关系圈”,心无旁骛地投身到工作中。

江苏省建湖县纪委胥加洲:我认为光靠外部监督很难净化领导干部的“圈子”。现实中,有的人认为干部的“圈子”活动涉及个人生活,不少内容属于个人隐私,过多干涉有侵权之嫌,不宜监督。有的认为基层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任务重,一些干部在外应酬多,自然要接触企业老板,与“大款”交友,其真实目的,局外人难以界定,无从监督。还有人认为领导干部在“圈子”的活动具有隐蔽性、私人性、复杂性,圈内人员之间又有相容性、保护性,监督起来难度大,不易净化。

湖北省利川市纪委陈登帆: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作为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净化自己的“圈子”。我们注意到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专门把交友过多过滥,工作圈、朋友圈、关系圈复杂,作为一项需要切实解决的问题提了出来,很有针对性,纪检干部作为监督者,如果自己的“圈子”过多过滥,更容易出问题。现实生活中,党员干部包括纪检干部在内,都要在社会交往中做到立场坚定,头脑清醒,善于识人,要把握住“朋友圈”不是越大越好,“生活圈”不是越广越好,应坚持原则,做到择善而交、择人而友。

江苏省阜宁县纪委王国柱:净化“圈子”,自律很重要,但也离不开外部监督。必须构建家庭、组织、社会“三位一体”的监督网络,形成监督防线。家庭监督,宜采取多种形式教育领导干部家属多关心、过问领导干部的思想和生活情况,当好“廉内助”,为廉洁从政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组织监督,通过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加强日常监督管理,瞪大眼睛、拉长耳朵,及时了解和掌握干部的交友情况,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监督格局。社会监督,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多形式、多方面了解领导干部“生活圈”、“朋友圈”的情况。通过新闻媒体、社会舆论对领导干部“圈子”存在的违纪违法行为公布于众,形成强大的社会压力,促使领导干部自觉净化“圈子”。

坚决摒弃“圈子文化”

“圈子文化”古已有之,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糟粕,是山头主义、宗派主义的代名词,与以为民、务实、清廉为内核的党的价值取向根本对立。党内“圈子文化”的滋生和蔓延,不利于建设良好政治生态,有百害而无一利,必须坚决予以铲除。

知名时评人于文军:“圈子文化”虽脱胎于“圈子”,但与“圈子”不能画等号。我们要消除的是“圈子文化”,而不是“圈子”。从历史与现实看,“圈子文化”是导向“山头主义”的基础,具有负面性,发展下去往往会破坏政治生态,让一些党员干部失去政治信仰,形成利益纽带和人身依附关系。彻底铲除“圈子文化”的土壤,非一朝一夕之功。现阶段,清理和整治“圈子文化”,重在约束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促使领导干部把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至于普通群众的“圈子”,应当倡导其高雅向上的价值取向,使普通公民的“圈子”成为传递正能量的一个个能量源。

中国纪检监察学院柴杰:由于传统儒家社会重人情、轻法治的特点,我国的“圈子文化”由来已久。从唐朝的牛李党争、北宋的新旧党争,到明末的东林党争、清末的帝后党争,尽管圈子的成因不同、良莠互见,但最终都加剧了统治危机,留下了“朋党兴、政事乱”的历史箴言。革命战争时期,因为斗争的需要,形成了各个解放区、根据地和白区等的客观分离,出现过与共产党的党性对立的宗派主义、山头主义。建国之后,党中央一直十分警惕山头主义、防范“圈子文化”。而从林彪到“四人帮”,无不因为搞“小圈子”,给党的团结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了巨大灾难。从近几年落马的领导干部来看,很多人都是毁于不正常的“小圈子”,导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纪律和规矩是医治“圈子病”的良药。要想“肌体健康”,就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加强对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情况的监督执纪,使守纪律讲规矩、一板一眼按纪律和规矩办事,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为。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党内的“圈子文化”,具有依附性、投机性、帮派性、贪婪性的特点,是一种具有浓厚封建主义色彩的腐朽文化。依附性,是“圈子文化”最基本的特点。在查处的一些腐败大要案中,少数身居高位的领导干部,他们选人用人,一切以能否对自己尽忠为标准,这种人身依附性,严重损害党的选人用人原则。投机性,是“圈子文化”的生成性特点,它不仅推动“圈子”的生成,而且玷污共产党人应有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严重败坏党的形象和风气。帮派性,是“圈子文化”的总体特点。现在腐败案件中暴露出来的帮派圈子,纯粹是以党和人民赋予的公权力为自己谋私利。贪婪性,是“圈子文化”的劣根性特点。当前揭露出来的帮派圈子,无论搞人身依附,还是搞政治投机、结党营私,都贯穿一个“贪”字。消除“圈子文化”的影响,必须从抓价值观建设、法治建设、纪律建设方面多措并举,并由党的高级干部带头,各级干部身体力行,只要我们有针对性地抓,坚持不懈地抓,就一定能铲除这种腐朽文化的影响。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正确看待国学热议论文

全文共 9125 字

+ 加入清单

任何事情都是人做的。最近(《光明日报》1998年9月15日),舒乙先生就说,继承传统文化必须造就有生命力的载体--人;中国传统文化危机的表现,主要就是后继乏人;国家在古籍整理出版方面成果辉煌,但它毕竟需要活人来读,必须真正读到活人的肚子里,才算找到了有生命力的载体。诚然,人是文化的核心。

"国学热"的基础也还是人。她实际上是一直"热"在中国人心里的。尽管历经劫波,但你能说"国学"在中国人的心灵里被荡涤净尽了吗?什么是国学?我不禁想起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名言:"为甚要提倡国粹?不是要人尊信孔教,只是要人爱惜我们汉种的历史。这个历史,就是广义说的,其中可以分为三项:一是语言文字,二是典章制度,三是人物事迹。"反过来说,只要我们的历史和语言文字还在,就会有国粹,就会有国学,它不是文化革命所能革得掉的。保国、保种、保教,三位一体。

大陆学人提倡国学的基础,从根本上说,就在这里。没有这样一个深厚的民族历史基础,单凭若干学者,几大官僚,是不会有什么大作为的。这些学者最著名的学术阵地,就是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的《孔子研究》。与这本刊物风格宗旨关联的学者,散布在社会科学院和大专院校,可称是当代中国大陆国学研究的中坚,是提起"国学热"时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一批学院派人士。

也许还可以简单提一句,这几年当局对传统文化研究及宣传是非常重视的。大陆学术团体曾经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在北京举行过三次纪念孔子诞辰的国际大会。主席在对台八点讲话中提出:"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文化。"1997年,访问美国,在哈佛大学阐述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受到海外学者好评。这样一些动向,无疑对研究传统学术的学者是一个极大的暗示。

接下去,我们就要把眼光移向海外华人了。华人的基本信仰,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据悉,海外华人的总人数,大约有3千5百多万(不含台港澳,其计算方法不一),华人财团的流动资产(不含证券)总额,据1992年7月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评估,高达两万亿美元(包括台港澳),东南亚地区华人财富则有四千亿美元。如此庞大的海外社群,假如没有一个文化支撑,简直就无法生存。所以,他们实际上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发展提供了一个庞大的市场。因此,在华人为主体的国家新加坡,李光耀成为世界著名的东方伦理道德倡导者与实践者,被称为当代"最大儒者",也就不奇怪了。很显然,在一个非儒教信仰的国家,李光耀倡导的儒家理念是不会成为主导的。

所谓"国际儒学",实际上涵盖了全球所有以中国文化为基本价值坐标的人群,也就是一些人所说的"文化中国"。它早已经成为全球多元文化大家庭中非常富有活力、十分引人注目的一个成员。而中国文化在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国际上取得如此高的位置,确属前所未有。也许可以这样说,直至中国改革开放之前,许多狭隘的西方人还在把"远东"视为没有开化的"野蛮之地"。那个时候,如果你与洋人谈中国文化,他是什么感觉呢?是好奇,神秘,不可思议,总之,是把我们当作一个活的民俗博物馆来看的。可到了今天,他们的眼光不能不变了,他们感受到了一种力量--文化的力量。

这种文化的力量,当然首先应当归因于经济上的富足。东南亚地区的"糖业大王"郭鹤年(净资产达21亿美元)曾经说:"从小我们就被灌输儒家的道德价值观。老人们经常教育我们要讲商业道德,重视信誉,言而有信。这一切都深深印在我心里。母亲还告诉我要注重口德,不要诋毁别人。"像这样的话,假如出自一个穷人之口,谁会理你呢?但出自一个"大款"的嘴,"文化的力量"便显现出来了。

于是,便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是文化促进了经济发展,还是经济带动了文化?或曰是二者互动?然而,所谓"互动",总有个谁先动、谁后动的问题,笔者是绝不同意那种把东亚经济崛起归因于文化动因的观点的。实则,是先有经济的崛起,后有文化的跟进沾光,再有文化对经济的回光反照。不然的话,中国文化在那里至少已经"动"了三千年了,何以今日才使得洋人刮目相看?总之,作为文化,归根到底,还是随着经济的繁荣而繁荣。

“国际儒学”最精粹的学院性产品,是“新儒学”,其特点是以接续儒家道统、弘扬儒学为己任,以儒家内圣外王之学为主导,以服膺宋明理学为道统,以融汇中西、实现儒家思想的现代转型为宗旨,以谋求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为向路,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历史意识、宗教意识、道德意识以及"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感。其代表人物,是唐君毅、牟宗三等儒师,以及后起的杜维明等人。

与此学院派儒学平行的,是基础更为广泛的践履派儒学。其特点是与日常生活、学校教育、企业经营相结合。其代表机关,是香港孔教学院,代表人物是现任院长汤恩佳。此外,台湾有活跃的儿童读经活动,由工商界与社会各界出资,编印浅显易懂的儒家经籍教本,教育儿童从小阅读。印度尼西亚则有孔教总会(1963年改为孔教联合会,1967年又改称印尼孔教中央理事会),出版《孔教月报》。美国有华人组织的"世界崇德会",建有儒学教堂,定期举行活动,等等。而大陆,则不仅有学者在公开呼吁儿童读经,并且有专门机构正在逐步扩大实施对中小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范围。

对践履派儒学,学院派的教授们在理论上是重视的,在行动上是轻视的。这,或许是学术分野上的一个通例。然而,真正促动文化根基的,恐怕还在于践履者,因为,他们深深懂得,一切都得从娃娃抓起,不光是足球。

什么人在反对“国学热”

罗列事实未免枯燥乏味,但从上面的简短叙述已经可以看出,所谓“国学热”,实际上也是国际大气候和国内小气候相互呼应的产物。宣扬国学的,既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既有华人,也有洋人。而中西相互纠葛,正是近代以来儒学发展的新特点之一。例如,近代的许多在华外国人,像袁世凯的法律顾问日本人有贺长雄,美国传教士李佳白,英国官员庄士敦,等等,就曾经公开在中国宣扬孔教。这些宣扬者背景不同,观点有异,但都主张复兴、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就此而言,他们结成了一个"文化中国"的统一战线。 那么,反对者都是些什么人呢?

第一类反对者,是抱着牢固的西方中心论因而对东方文化深感担忧的某些西方的国际战略问题专家,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哈佛大学的政治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P.Huntington),其代表作就是那篇著名的长文《文明的冲突?》(详见《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1998年)。他提出:未来国际政治斗争的主线,将由文明冲突取代意识形态及经济冲突,西方文明须防范儒家与伊斯兰两大文明联合。文章发表后,立刻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而所谓"中国威胁论"云云,实际上也有其文化的背景,可谓与亨氏同归一揆。

亨文之所以引起世界性的关注,是由于他确实点出了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一个新变化新特点,梳理出一条极具价值的思考线索。一方面,1989年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进入所谓“后冷战时代”,“文化”成为一种新的冷战武器,在国际政治战略格局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另一方面,亚洲经济的崛起和繁荣,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儒家风范的资本主义,具有其与之相适应的浓厚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尽管1997年下半年以来,东南亚国家与地区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使一些人对"亚洲模式"产生怀疑,但是,信奉儒学的学者一般都认为,损失过后,东亚国家与地区总结经验教训,补苴罅漏,适当调整,经济肯定会继续发展。没有理由因为东亚金融危机而对亚洲发展模式予以根本性的否定。而中国在金融风波中采取积极负责、承担责任的举措,从文化角度看,正体现出中国人相帮相助、扶危济困、不以邻为壑的传统美德。

但是,亨廷顿也许没有想到,他的观点恰好刺激了儒学的进一步发展。因为,“文化冷战”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以综合实力为基础,实行"道德竞争"。最显明的,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从西方中心论的立场出发,指责中国等非西方国家践踏人权。这种"竞于道德"的文化冷战的后果之一,就是刺激“文化中国”的学者反转身来,从另一个方向求解如下问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到底有没有人权的传统?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人”的理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从这种理论中能否发展出一种有别于西方的人权理论?它是否具有世界的普适性?抑或可以和西方的人论并驾齐驱?儒家学说的创造性转化,是否足以提供解决各种世界性难题的智慧?中国传统文化与二十一世纪世界的发展具有怎样的互动关系?等等。

例如,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著名资深教授狄百瑞(W.T.de Bary)、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提议,1998年6月15日至17日,曾经在风光秀丽的北京香山饭店举行过一次中美双边学者的会议:“儒学的人论”。会议恰好在克林顿总统访华前夕进行,尤其具有象征性。我有幸参与了这次会议的筹办工作,聆听到许多高论。学者指出,在儒家传统中,拥有极其丰富的“人论”。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思想家董仲舒就曾经说过:“天地之精,所以生物者,莫贵于人。”这些理论,用现代眼光给予新的解读,会生发出积极的价值。而在我看来,这种重新塑造古代文本的解读活动,至少从晚清时期就开始了。早在本世纪初,年轻的国学大师刘师培就作过一部《中国民约精义》,发现包括儒家在内的中国传统典籍中包含着丰富的"民约"思想。美国布朗大学宗教系主任退斯教授(S.B.Twiss)甚至用资料说明,国际人权观念不仅同儒家传统在原则上可以相容,而且联合国人权宣言就体现着中国的儒家理念,是儒家对世界人权宣言的贡献。1947到1948年,中国代表张彭春不仅参加了人权宣言的起草和审议工作,而且许多基于儒学的建议和观点被宣言所采纳。杜维明则指出,人的本质、文明的特色、道德的根源和仁政的价值,是儒学人文精神所不可或缺的面向,从中可以建构一个具有当代意义的人论;西方的人权观念和儒家的人文精神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的可能性,两者之间能够驾起一座桥梁。美国夏威夷大学历史系教授郭颖颐指出:任何社会都有关于权利的观念,中国也不例外。狄百瑞教授则论述,儒家学说中具有尊重个人尊严的人格主义,有其内在价值,具备充分体现的可能。 凡此种种,是恰好验证了亨式预言的并非无根而是其实现呢,抑或是亨文的刺激?艺术模仿生活,而生活也就常常模仿艺术。所谓预言家,往往是先从根苗上冒讲一句,激起大家注意,而大家一旦注意,也就成了他预言灵验的证明。这种鸡、蛋互生的因果转化,我们在学界时常看到,而看相算命之类,无不可如是观。

第二类反对者,我们可以称之为五四传统的弘扬者。

儒学占思想统治地位的根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动摇的?就是从五四。正如张岱年先生所说,从五四开始,儒学独尊的格局一去不复返了。五四志士的根本理念有二:民主、科学。由这两个根本理念衍生,就是对传统的清算。 弘扬民主、科学何以必须反传统?钱玄同的回答是:“二千年来所谓学问,所谓道德,所谓政治,无非推衍孔二先生一家之学说。欲祛除三纲五常之奴隶道德,当然以废孔学为唯一之办法。""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陈独秀的名言:“孔教本失灵之偶像,过去之化石。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而人们更为熟悉的,则是陈独秀义正词严的宣示:"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和旧宗教。""若因为拥护者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你在李慎之先生的文章中是否读出了这样一种劲头呢?你在丁守和等先生的文字里是否体会到了这样一种精神呢?假如你没有体读到,只证明你不够敏感;假如你想强烈地去体读,那就请你看一看近些年出版的北京《鲁迅研究月刊》好了! 然而,他们绝不是五四精神的简单继承者,而是要将五四精神发扬光大。因为,在他们看来,所谓科学、民主,还是要以民主占第一位。没有民主、自由,没有对封建迷信的破除,“科学”也不过仅仅具有“工具”的意义而已。对此,丁守和先生曾经特别提醒笔者要注意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对五四的论断,因为在那里,明确宣示了许多正确的理念。他们这些人,常常被称作中国的自由主义者。

第三类反对者,我们称之为经院派马克思主义者。

在他们看来,国学与儒学"热"热过了头,是文化保守主义、复古主义、迂腐的文化改造观的回潮和反映;讲儒学,就是反对马克思主义。应该说,此派的指责实乃一针见血。

“儒学热”争论的核心是什么

上述三类反对者,实际上最不能通融的,是第三类。而第一、二类,在现时段已经与儒学并非水火不融,而是保持着模糊的交火地带。我总觉得,自由主义,或曰个人主义,与当代的新保守主义,原本是一个东西的二柄。而第三类学者最关注的核心,是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

早在1990年4月14日,李一氓在《致蔡尚思函》中就曾说,孔子学说是“一个非常封建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和孔子的教义,无论如何是两个对立的体系,而不是可疑调和的体系(折衷主义),或者并行不悖的体系(二元论)。”蔡尚思表示同意李一氓的见解,但有意思的是,李、蔡二老都像五四先辈一样,具有深厚的国学根底。

其后,就不断有学者赞同并论述这种观点。例如,罗卜《国粹·复古·文化》(《哲学研究》1994年第6期)说:如果我们天真地以为从"国学"中可找到立国之本或重建民族精神的支柱,而马克思主义作为外来文化可以置之一边,那么未免太迂腐了。一些人从先秦的神秘主义中寻找理解当代文明的钥匙,一些人宣扬中国需要孔夫子、董仲舒,需要重构与马克思主义并列的哲学新体系,正是利用了这种迂腐的文化改造观。不排除有人企图用“国学”这一可疑的概念来达到摒弃社会主义新文化于中国之外的目的。胡绳在纪念《历史研究》杂志创刊40周年座谈会上对这篇文章予以介绍,表示“基本上同意他的观点”,“总的观点我赞成”(《历史研究》1995年第1期)。由于胡绳在学术理论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争议遂因之而起。

尔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哲学研究》杂志连续发表批评"儒学热"的文章,代表作有:王生平《跳出"国学"研究国学》(1994年8期),陈漱渝《如此"儒学热"能解决现实问题吗?》(1995年5期),李登贵《五四精神:重评还是重伸张?--五四精神与传统文化学术座谈会述评》(同上),黄克剑《回到"我"自己回到"人"--写在"国学"正热时》(1995年第8期)。

宣讲儒学的人则认为,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并不矛盾,二者可以良性互动、互补,不赞成用意识形态斗争的观念指责儒学研究。但是,就笔者的阅读所及,论述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的最精彩的文章,是匡亚明先生作出的。

匡亚明是老一代中共党员,其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就是力求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重点、有系统地对优秀传统思想文化进行探讨,去粗取精,加以弘扬和开发,使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所以,反对马克思主义,在匡那里是不可想象的。然而,匡却认为: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光靠读一些共产主义教科书、小册子,即使读得烂熟也是不够的,还必须"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行。孔子思想就是"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认为对包括孔子在内的人类知识财富学习得越少越好的人,按列宁的话说,是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的。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匡亚明认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根,也离不开和传统文化的结合。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的精华(包括孔子思想的精华)并非格格不入,而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二者虽然相隔两千余年,但历史连续性规律使它们仍带有相通之处。孔子在封建社会提出了大同思想,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这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共产主义与大同思想都强调“天下为公”。马克思讲国际主义,孔子也强调他当时所能认识到的“国际”主义,即“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尽管表达的方式不同,内容也不相同,但基本精神有相通之处。由此可见中国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含有真理性或可贵的智慧萌芽,是有生命力的,是可以而且必须做到使之为当前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

上述论断,便是匡亚明在《求索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一书中表述的基本思想。

匡亚明这种思想使我们想到另一位马克思主义者郭沫若。五四前后,打倒孔家店的呼声遍于中国大地,而郭沫若却是逆着当时的反孔潮流的。他写道:“定要说孔子是个中国的罪魁、盗丘,那就未免太厚诬古人而欺示来者了。”“我在这里告白:我们崇拜孔子。说我们犯时代错误的人们,那也由他们吧,我们还是崇拜孔子。”1924年,他甚至写了一篇《马克思进文庙》,假借孔子与马克思的对话,赫然写道:“我们的出发点可以说是完全相同的。”孔子问:“你的理想世界是怎样的呢?”马克思讲了“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等等,孔子拍手叫道:“你这个理想和我的大同世界竟是不谋而合。”“我的思想乃至我国的传统思想,根本和你一样,总要先把产业提高起来,然后才来均分。”马克思感叹道:“我不想在两千年前,在远远的东方,已经有了你这样的一个老同志!你我的见解完全是一致的。”

对于孔子,杜国庠、侯外庐、吕振羽、翦伯赞等都曾明确表示过反对,但郭沫若、匡亚明的态度却表明:尊孔与反孔,并不是区分一个人是否马克思主义者的标准。马克思主义者,可以反孔,也可以尊孔。

公允地讲,大陆的儒学人士,一般都不反对马克思主义。事实上,主流的研究者都一再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而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动机和言论,在大陆也不容否定,大家心知肚明,只是不敢太张扬而已。例如,有人这样写道:当代史家"接受唯物史观,并不是基于一种自由的理性批判的结果,而主要是由于政治威胁和行政压力所致;并不是出于自己内心的思想需要,而是出于对自身的生存利益的考虑。因而就必然导致了中国史家对唯物史观采取一种投机取巧的实用主义态度,盲目接受、机械运用、死搬教条、胡乱比附、浅尝辄止。……中国当代史家嘴里喊了几十年唯物史观,可恐怕他们连什么是唯物史观都没有真正弄清楚。唯物史观作为一家之言可能是最有力的,可作为包打天下的独家之言肯定是最无力的。"(雷戈《破碎的心镜:中国当代史家的心理障碍分析》,《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如此激烈的言论,正反映了许多儒学人士的"灵魂"。

应该承认,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确实是两种自成体系的思想形态,其产生的时代、理论指向均不相同。笼统地一般地将二者混为一谈,显然不合适。但是,形而上学地将二者截然打成两截,不承认两者有相互融通、交叉的内容,也难服人。

只有形而上学,才在绝对对立的两极思维定式中思维。人文现象的特征之一,就在于其界限模糊。人文世界与自然世界具有本质差别。亚理士多德的物理学,如果不是专门研究科学史,现代物理学家不会再去顾及。可是,亚理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现代哲学家却不能不有所了解。有了爱因斯坦,牛顿力学就显得"过时"。可是,有了黑格尔,决不意味着柏拉图的过时。莎士比亚的戏剧精妙之极,但那不意味着咱们的关汉卿就不值一文。曹禺不是关汉卿的代替人,而是关汉卿的对话者。同样,有了马克思,决不意味着黑格尔可以像死狗似地撇在一边。有了毛泽东,也不表示孔老夫子就自行"退出历史舞台"了。我们生活在现代世界,享受着现代物质文明。这些物质文明,是古人所没有见到、甚至无法设想的。但是,这并不表明现代人在精神上就一定比古人“进步”。在人文精神领域,现代人可以比古人更“原始”,而古人也可以比现代人更“现代”。真正的“道”,有其穿越时空的功能。古今不同,中西不同,而人心则一。但是,假如就此而断言儒学比马克思主义高明,那就真真是痴人说梦了!

央视隆重推出了“百家讲谈”栏目,一经播出立刻万人称颂,引起“国学”热的风潮。我却冷眼旁观,并坠入深深的迷惘之中。

历年来,人们对文人这一特定的群体,是鄙视的,甚至蔑视他们的存在。人们常用“百无一用是书生”“酸秀才”“迂腐”等词来形容文人,就是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时代,在统治着的眼里,文人一样是不堪大任的,真正的文人,也会像陶渊明一样,归隐山林。

当今的社会,物欲横流,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文人是被遗忘的一个群体。重理轻文的现象普遍存在,英语比国学重要,数、理、化,比写作重要。因为数,理,化学得好,可以找到好的工作,英语学的好,可以到外企当白领,而国学你学的再好,你又能做什么。于是就是喜欢文学的人,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现在国学热了,热的让人难受。一个所谓的“文人”篡改了历史,英雄变成了败类,卖国者成了爱国者,黑的变白的,一觉醒来,世界已经面目全非。这个“文人”火了,有人视为敢于揭露“真象”的勇士,敢于挑战权威的斗士。还有的“文人”整天说着大逆不道胡话,去迎合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就成家喻户晓的名人了。还有的人,写几首歪诗,经过文痞一煽风点火也名利双名。更有甚者,有人写一些低级趣味的书,美其名曰“身体写作”,媒体竟然大肆报道,此人也能春风得意。人们不是在忙着做学问而是忙着炒作,就连那些大家也争先恐后找熟人,走后门想在电视上露脸。电视台也适应潮流推波助澜,一股热潮汹涌,席卷神州大地。人们惊叹,国学复苏了。

国学真的复苏了吗?我不清楚。我只记得,我最喜欢散文家的余秋雨,现在写的《千年一叹》,失去了过去文章的深度;我只记得,那些上电视的大家们要么在签名售书,要么在各地讲演;我只记得,文人在绞尽脑汁的想出名;我只记得,文人迷失了自我。有人说,那些人不是真正的文人,可是那些进去也曾经写过好作品的人,现在热衷于名利的大家呢?他们不是也在大行其道吗?只要能吸引人的眼球,管它什么东西,只管发表;只要有银子,狗屁文章照样刊行于世,照样可以名扬天下,照样可以赚大钱。潜心修学的人依然没有人去过问,好作品依然束之高阁。我长叹,国学真热呀。

让国学热降温吧。可怜的文人,刚从人们的蔑视中走出,难道又要踏上一个不归路吗?媒体的造星运动还在进行中,你们成为了这轰轰烈烈运动中的小丑,媒体人,包装公司,在数着钞票消费着你,你成为了玩物,成为了傀儡。你还是个文人吗?“非淡泊无以名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要牢记呀。

我衷心的希望国学别热,因为利令智昏。只有给国学一个宁静的空间,国学才能有所发展,才能薪火相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失去自信作文

全文共 659 字

+ 加入清单

自信也许对于我们来说是成功的一半,当我们失去了自信,我能重新站起来吗?

答案是能,一个人失去了自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跌倒就不能再起来。

在刚如初中时,我是一个不自信,胆小的孩子,做事就怕有过错而后悔。有一次选体育委员,我那个时候任务我体育不错。可是,我不敢说出来就向周围的同学说选我吧!但心理有紧张得要命不感说出。直到第二天我不声的对自己说我能行,相信自己,能成功的。于是早自习就向老师说明了自己的想法。然而老师答应了,我心里暗自的高兴。成功是自信让我站了起来!还有在课堂上,我也是不善发音,想起初一时的我,我是那样胆小而又天真童趣。对于老师的体温我不敢回答。心里一个字“慌”。我是怎么了难道一个小小的“慌”就让我失去了自信?不能吧!我于是每节课让自己努力的适应没节课的情绪。逐渐逐渐的我就有了自信,对于老师的问题能说出个为什么和完美的答案。

记得在学《静夜》时老师问我作者有什么样的思想时,我就理解先前老师讲的内容和自己的感想顺利的一口气回答出来。心里暗自高兴,自信让我成功了。

我知道自信一但失去,就会让我一落千丈。

这是我一个不自信的边县。我本来头上就长有白头发,为了让头发变黑父母到处寻药方,给我医治第一次开了几副中药。我吃了几个疗程开始要变黑了,但由于自己不相信,每天就不吃那些药了,这样让我一跃再跃没有了救济。可以后,爸爸为我买了几瓶洗黑发的洗发露开始坚持洗了三个月,我看到了效果。就认为好了不洗了,可后来又长了出来。哎!不听话,失去了自信心就不能站起来了。

失去了自信有挽回的效果吗?答案,只要坚持自信就会站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都是一样,总是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自己拥有的不好好拥有,而是破坏,那天,我徘徊在母校附近。才真正地发现自己也是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那天晚上放学,便约了几个小学同学一起回母校,走进母校才发现母校变了,变得更加憔悴,没有以前貌美如花的面貌。想当初,我们在这片乐土上留下了太多太多的痕迹。把小学的童真与活泼都记录在了这令我们难忘的乐土。我们那时还小没有珍惜在母校的时光,而是同学之间打打闹闹,骂骂咧咧,没有珍惜我们之间的友谊。现在想起来只觉得那是一种可笑的行为,离开了同学们,离开了一起生活六年,成长过六年的玩伴。离开了我们的童年。现在失去了离开了。你知道挽回了。那当初的自己你在干什么?你还打闹吗?你还与它们像仇人一样吗?当初珍惜那现在就不会后悔,当初知道尊重,就不会闹僵。现在知道已经晚了,没有后悔药让你从现在回到以前再走一遍,时间对人都是平等的,不会给谁多一点儿,也不会给谁少一点。只看自己是如何走得。小学的时光已经流逝,那么现在的我们该珍惜的难道不是中学时光吗?让我们一起珍惜现在的时光,让以后的我们不再后悔,让我们不在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失去一个机会的作文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哎,哎!要是我参加肯定能拿名次,谁叫我胆小呢?”咦?这叹息声是从哪儿传来的?原来是我在为我自己的失去了一次机会而后悔叹息呀!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响了,语文老师微笑着走进教室对我们说:“同学们,一年一度的作文比赛下周举行,学校要求每班报5位同学参加,谁愿意请举手。”“老师,我。”第一个举手报名的是李昂,“真不愧是班长,好李昂一个,还有谁?”我心里对他充满佩服。这时,潘颖、顾宇也举起了手。而我呢?犹豫不决:我平时作文写得也不错,举手吧!不行,不行,要是报名参加了,如果我没有获奖,那不就要……还是别参加了吧!可这是一年一次的作文比赛,况且今年我已是毕业班的学生,不参加多可惜……

当我朝黑板看时,发现已有4位同学报了名,还剩一外名额,“还有谁想参加?”老师朝我望了望,好像在向我暗示着什么,可我却低下了头。“老师,我参加。”听到声音我抬头一看,原来是王慧的手高高举了起来。“好,名额满了,请报名的同学抓紧时间训练,争取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老师边说边走到我身边,并朝我看了一眼……

时间过得真快,作文比赛的结果公布了,我们班几个参赛的选手都获了一等奖或二等奖,我看着既羡慕,又后悔:我作文水平不错,平时也不比他们差,他们都获了奖,要是我也参加,一定能获得一等奖,可是当初我怎么就没有勇气报名参加呢。哎,现在后悔还有什么用呢,世上又没有后悔药。

那是一次我不该失去的机会,我一定要吸取教训。也许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会有类似的事情出现,但我一定要好好把握,不能再给自己留下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失去太阳,就不要错过群星作文800字

全文共 967 字

+ 加入清单

自小就喜欢优美的诗句,嗅着书的芬芳,领略文字的魅力。在书中,我曾看到过著名诗人泰戈尔写过的这样一句诗:“如果你在为失去太阳而伤心,那么你也将失去满天的繁星。”起初的我并不理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内心的成熟,我才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这句话真正的内涵:当你面对失落时,背后就是机会,如果你放不下,那么你终将只会面对失落。

自己对这句话深有体会,小时候是这样,现在却也还是这样。考试,是我们学生的必经之路。每次考完一场,心中就咯噔一下,总会在下一场考试中为上一场考试而感到懊悔不已,导致这场考试也会考不好。这就像恶性循环一般,因此我们要将自己的经历从懊悔中移走,放到现在所面对的事情上去,要想让人生无怨无悔,就不要只看过去,而是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去迎接未来。

记得有一次,我与母亲去村边的河畔旁割艾草,那是个清凉的晚上,温和的夏风轻轻拂过我们的脸颊,吹向那一片片的艾草,艾叶随风轻轻摇动,将在丛中熟睡的萤火虫唤醒。我与母亲一边说着话,一边割着艾草。不一会儿就割了一大把,我们拎着沉甸甸的艾草一路唱着欢乐的歌曲,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眼睛明亮尖锐的我发现那暗淡幽绿色的树丛中,分明接着青绿色的果子,我很高兴的跑过去摘了一大把,因为小手拿不过来,所以就将果子放在了帽子里,我的内心充满喜悦,可是一会儿我就却不再高兴了,因为我发现我踩到了一朵十分美丽的花,原本娇嫩的花瓣,现在已经在我的脚下变得“破烂不堪”了,我对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的懊悔,这种特殊的、稀有的、珍贵的花朵就这样“华华丽丽”的倒在了我的脚下,我感到十分伤心,为了这朵花感到闷闷不乐。

一道流星划过天际,我没有看到;一只小兔子在打洞铺窝,我也没有看到;河里的大鱼腾空而起,在月光下闪闪发光,而我也没有看到。当我母亲对我说这些情景的时候,我才从悲伤中清醒,难道我要一直为无可挽回的事情,一直忧伤吗?错过就是错过,一味的失落与懊悔并不能改动事实一根毫毛,我应该坦然面对,去寻找新的美好,新的机会,沉浸在失落悲伤之中,只会蒙蔽你的双眼,让你看不到将来,只看到过去,请忘记过去那种种的不愉快吧!

失落有很多,机会也有很多,聪明的人会抓住机会,忘记失落,而愚笨的人,只会为过去而懊恼,看不见机会。所以请你从现在开始,坦然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要知道美好的明天一直在你身旁。失去太阳,就不要错过群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假如我失去三天光明

全文共 497 字

+ 加入清单

假如我失去三天光明,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有人会说生活会变得枯燥乏味;有人会说到哪儿都不方便;有人会说会被人嘲笑。我认为,他们说的都不对!我要像盲人一样,顽强的生存下来。

我回到了家中,拿出了眼罩,罩在了眼睛上,开始了“盲人”的生活!我的眼前出了黑暗,什么也没有,我感到无限得孤独与无助。为了抵制住这种感觉,我拿出一本自己最爱看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可是,白底黑字的书对我来说,只是一片黑色而已。这时我才感到光明是多么可贵。我打算用音乐来打发时间,听着这熟悉的音乐,我完全把自己置身在音乐得天堂中。吃饭时,那平时令我垂涎三尺的饭菜,现在又是一片黑暗。饭后我打开电视机,但只能听不能看的电视使我无聊透顶。早上,我又重见光明。望着窗外,我发现天变的更蓝了,水变的更清了,人变的更美了。

在那无边得黑暗中,我渐渐误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们往往失去,才能让他们体会到他们的可贵。这奇妙的感觉,以前我很少发现,在我失去光明的时候,我却发现了。那些有正常视力的人对大千世界随处可见的色彩、形象、动态所构成的画面习以为常,熟视无睹,很少发现其中的美。难怪罗曼罗兰警示人们:“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失去光明的反思作文200字

全文共 207 字

+ 加入清单

在上学的路上,我捡了根棍子,弹伤了自己的右眼。妈妈带我去看病,医生伯伯说:“你的眼睛比打的还重,你必须闭眼三天。”

我就闭上眼睛。过了一天,我觉得我眼前黑漆漆,身边冷清清,我进入到了孤独的世界里。我什么也不能吃,也不能玩,上洗手间都要人家扶,真是糟透了。

如果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我就会玩很多游戏,还会吃很多东西,就会在精彩的世界里尽情地玩耍。

经过这次教训,我决定不再捡棍子象孙悟空一样了,也不会丢下覃姨自己去上学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4.以“平常心”看待农民工“有座不坐”

全文共 1268 字

+ 加入清单

毕晓哲

上周,有乘客拍下一张照片:一名农民工缩在车厢角落里,坐在自己的胶桶上,而他眼前就有空位。这一幕,令人心酸。许多人以为起因在于农民工的自卑心理,但其实他们只是心存一种很朴素的思想:没办法穿干净衣服时宁可不坐,以免给他人造成困扰。(11月30日华龙网)

这张农民工缩在车厢角落的照片,一时引来网络舆论热议,也引来了诸多角度不同的解读。多数人持有对农民工“有座不坐”的同情心,甚至像拍摄照片的网友那样抱以“心酸”,更有专家学者就此解读为农民工群体的自卑心理等等,不一而足。然而,在笔者看来,诸多的解读更多的带有主观猜测的性质,未必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一者,这位农民工或他能够代表的农民工群体,在地铁有“有座不坐”,真实心理是什么,也只有当事人知道。俗话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不是本人,想象他们是什么心理,终归难以让人信服。

这位农民工在接受采访时称,“我们靠自己力气挣钱,有啥子不好意思(自卑)的。只是不想弄脏别人衣服,害他(她)麻烦。”这样的回应才更接近真实。其实,农民工群体未必像一些城市人想象的那样“自卑”。他们有自己的生活,也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人家“蹲”在车厢、不坐座位,难道就是“自卑”?一些农村出门的人群,总会习惯性的流露出在农村生活习惯,如“仡僦”着“吃饭”,穿衣打扮上更随性、更质朴,而不像城市人那样“讲究”等等,这是农村和城市习惯和原因,而不是所谓的“谁高谁低”、谁谁自卑的问题。如果说,一张农民工缩在车厢角落的照片,就证明他们这个群体“自卑”,实在太过主观。

农民工群体是一种较特殊的职业群体,他们中的多数人并不会在城市落地生根,他们中的多数人在城市打工挣钱后还要回到家乡过自己的小日子,他们的追求和向往与城里人是有区别的,也不存在哪个“高低”、哪个“贵贱”的问题。农村人的生活,有着城市人无法比拟的优势,生活节奏慢、竞争压力小,自然环境相对好,自然风光相对更美,也因此造就了独特的中国乡村文化和乡村群体。那么,农村人的追求和城里人的追求存在巨大差别的情况下,以城里人的“角度”和“目光”评价人家带“土味”的农民工群体,这本身就是拿错了“标尺”,也得不到准确的答案。

农民工是新时代的职业,是城镇化的产物,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缩影”。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的发展,“朴实”的农民工群体会越来越少。一方面科技发展和机械工业的进步,“用人”的地方会越来越少,农民工群体整体减少是必然趋势;另一方面,建筑工业的进步、技术化水准的提升,“蓝领”数量在减少,而“白领”数量在相对增加。“文质彬彬”的农民工、高学历的农民工会越来越多,未来的农民工群体不用再天天“泥浆搅拌”、不用天天“雨里来风里去”的风尘仆仆,他们必将融入城市成为“新市民”的一部分。他们的“存在”与“消失”,终归要服从历史发展的规律,我们也不必过度“担忧”或“过度关注”。当代农民工们,有他们的快乐,有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城里人的“标准”苛以他们是不妥的,也不必要因此触景生情“掬出一把同情泪”。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有着时代的烙印,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注定失去作文450字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我还记得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那上面说,猫喜欢吃鱼,上天却没有给它会游泳的本领,鱼喜欢吃蚯蚓,但是鱼却不能生存在陆地之上,离开了水,它就要没命,一边则是拥有,一边则是放弃,你注定失去其中一个。

再举个例子,比如说,你要学习,为了中考而奋战,但是同时你也要牺牲掉你玩乐的时间,貌似没有什么是可以同时的,你总不能一边学习一边玩乐吧!

所以,我才给这篇小文起了一个这样的名字:注定失去,人生路途中也有很多注定失去。

没有什么是永久存在的,也没有什么会永远陪在你的身边,而且人生当中不仅有诱惑,也充满了选择,生活中处处都有选择。

当你选择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想过,选了那个,就注定要失去另一个,而且你并不知道,你选择以后你面临的会是什么,有可能会是充满光明的路途,也有可能是一条歧路,将你带上罪恶的道路。

选择,就代表着注定要失去,生活中也充满着许多诱惑,但是有的时候你会为了这些诱惑放弃自己的生命吗,就像猫和鱼一样,难道它们为了猎食,只能牺牲掉自己生命吗?那岂不是得不偿失。

所以,既然代表着注定失去,做选择一定要小心甚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失去了友谊650字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失败乃成功之母”古人常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那一次,失败的黯点,给我带来了丝丝皎洁的光芒,那一点希望,让我向真诚迈出了一大步……

友谊,固然重要,小学的友谊,纯洁无暇;中学的友谊,真假难分;大学的友谊,“出生入死”。然而,我的一次失败,失去了友谊,却带来了明理。

那是一次500米赛跑比赛,我和她都参加了,我们在比赛前说好了,一方遇难,另一方必要竭力支援,我们击掌示成。开始比赛了,我们整齐的做好了起跑姿势,“砰”的一声枪响,她箭一般的冲向终点,我便随后跟着,我暂时占了上风,这时,她被石头绊倒了,我向后望了一眼,只是犹豫了一下,但依然向终点跑去,我感觉到她正用期待的眼神望着我,可是,我让她失望了—我依旧往前跑,头也不回。

当初不是说好一方遇难,另一方必要竭力支援的吗?我就这样离开她了吗?我根本没做到我的承诺,去扶她起来再继续跑吗?那样我们不就失败了吗?那样我们就不能为班级赢得荣誉了…我脑子里一片混乱,可又想起当初我和她击掌的声音。我回头了,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她已经自己爬了起来,她自动取消了比赛资格,我也是。我上前去跟她解释,可她不听,她只对我说了一句:“你为什么不早些来?我们彻底失败了,而你,没有做到你的承诺,我想,后果你知道的!”

她走了,我一个人呆呆的站在那里。是的,我失败了,比赛中的失败;友谊上的失败!这一次,我受益匪浅。

是呵,友谊,不仅要口上说,还要品质上做到,友谊,用心对待,便别有一番风采!这次失败,我看到了希望,寻觅友谊的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假如地球失去引力作文600字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突然失去引力,一切原本在地上的东西,都飘浮在空中。有各种垃圾,有自来水,有液体,有固体。空中到处漂浮着东西,世界都乱套了,简直让我头都痛得不得了,真是太麻烦了。

我家的东西也是如此。拿杯水需要做一个360度大空翻,喝水就更不容易了。要在空中绕数百圈也只能喝上三四滴,要喝一口水怎么就那么难呢?写字也算不太麻烦,绕本子转60圈是算运气好的。抓住本子,然后抓住笔,使劲贴着墙就可以写了。洗澡要让家里变成“水的世界”后再洗,洗完后还要用袋子装起来,一滴一滴地滴入下水道,手都麻了。

还有撒尿也要找个尿袋,不然,让尿飘在空中的话,大家不会被活活臭死才怪呢。刀要放到保险柜里,免得睡觉时刀子一不小心把你鲜活的生命夺去,真恐怖啊。

我推开窗户,一不小心飘到了外面去,我看见了外面有趣而又混乱的世界。车在空中舒服地飞来飞去,一不小心撞在了一起,垃圾被风刮起,形成了9000000000000年后的“垃圾风暴”。房子,桥梁,石头等等,都在空中轻松地散步。小动物们一会来一个360度旋转空翻,有时候会像在游泳,实在是太有趣了。

我又发现树木有些被连根拔起,一根根须像许多触手在空中飞舞着。还有江河里的水,在空中形成了一些水珠。只要一出门,这些水珠就会疼痛地打在脸中,让人觉得麻麻的。任何事物都是那么新鲜,那么有趣。

虽然这现象不太可能出现,但可能出现在未来,所以我们应该对自己负责任,对人民负责任,让大家一起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青少年失去文化了吗作文700字

全文共 754 字

+ 加入清单

青少年失去文化了吗?现在我并不能给出一个合适答复,不过,可以回答的是,我们要得到文化,传承文化。

现在社会文化走到一个接近癫狂的形态,琳琅满目,应接不暇,文化能使我们进步,升华人格,提高素质,可不入流的文化把我们搞的千疮百孔,“新奇特殊”的文化使我们不堪入目,这更是驱使我们要认识文化。

文化就好比一个小孩儿,从古到今,它走了许多,现如今,不同的文化正在诠释着不同的事情,一片诗,一篇文章能成为文化,一门技术,一方语言也可成就文化,传统美德那更不必说,然而,文化有时却变了味。

例如莫言他光荣的获得了诺贝尔奖项,众人纷纷关注他的吃喝拉撒,取笑曝光,而那精彩绝伦的作品,却文人问津,中国有个如此大的奖项,无疑是中国文化上的伟大一步,可人们的表现让人无奈之极。

国粹京剧乃是中国一大镇门之宝,应是神圣且庄重的,可是设计师为了使观众眼前一亮,竟让京剧头饰与比基尼相结合。京剧的头饰是整套服装中的最重要的一部分,有交代人物身份的作用,为角色的精神所在。而比基尼带给人们的是热情,青春,活力。又怎能和富有古韵的,庄严的京剧相提并论,简直是荒谬!如果这是弘扬中华文化,那岂不是让全天下人笑话!

那么,文化究竟是怎样的个东西?显然社会上这种荒唐的文化并不是真正的文化,那这种文化是不美的,不能够学习的。而文化的精华所在,就是它能够带给人们精神的升华和熏陶。

马云辞职打太极,成龙古屋捐国外……我们不能去评论这些是否在传扬文化或者败坏文化,只有心中有了文化,那么文化就永远也不够会丢。而朦胧的文化也会慢慢揭开面纱,向人们拥抱。

古时遗留的文化,是需要我们认真去保护的,现实的文化,是我们要选则学习的,文化的是非好坏,善恶美丑,都需要我们擦亮眼睛去观察,只有了认识文化,才有可能让青少年传承下去。

就让我们在学习中把文化留在心中,继续前进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动物失去了原来的主要特征三年级作文400字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蚂蚁的个头比树还大

一天下着细雨,蚂蚁们开始搬家,可是它们太小了,一不小心就会死。有一只蚂蚁,叫花花,它看到那么多同伴死了,就想,我要变得大一些,这样就可以帮助同伴了。这句话被森林爷爷听到了,森林爷爷就帮她实现了她的想法。

第二天,花花发现她变大了,她非常的开心。比大树还大,她开始了她一天的生活。

早上,花花肚子饿了,就去找东西吃。她找啊找,找啊找,就是找不到,于是她去问小动物们,小动物们都吓得瑟瑟发抖,花花心想:“为什么小动物们都不理我,平时他们都对我很好,天天给我东西吃。原来是我变大了呀。”现在吃饭都成问题了。

到了晚上,小蚂蚁要睡觉了,可是没有地方给她睡呀。他以前的家,太小了,住不进去了。现在她到处找地方睡觉,就是没有一个容身之处。它问了小动物们,小动物们看见她撒腿就跑。因为她实在太大了,就算不问也知道,因为这些房子太小了,像小蚂蚁一样。

现在吃和睡都成问题了,所以,小蚂蚁要求森林爷爷让他变小,森林爷爷答应了。小蚂蚁好了,又过上了快乐无比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失去彼岸的人生高中优秀作文2000字

全文共 2169 字

+ 加入清单

往往,人生中发生的许多事情,都是在流动和等待中发生的。并不是任何事情都在于目的地,也许,在行进的过程中,本身就是一种经历。所以,我的很多见闻,很多感受,发生在公交车上。公交车,一个普遍的运输工具。可上面,却承载着千千万人们的目的,千千万人们的心情。于是,很多戏剧性的场景,也往往在这个人口密度之大的环境中出现。往往,我坐公交车无非就是上课,上补习班。踏着露珠,我又开始了千篇一律的暑假生活。

话说暑假,其实一半时间用来在外面补习,一半时间在家里补习。而我总是从指甲缝里抽时间出来干我自己的事情。比如在公交车上看看报纸之类的。正当我看着起劲的时候,上来一位老爷爷,我这个文明的小孩当然起身让了座。手扶一根柱子,倚在上面,也很舒服的。汽车仍继续行驶。不愧是省会,就连公交车也高人一等。车上大小设施一应俱全,电视机,监控器高档的设施,愈发凸显了省会公交的华丽,也淡出了很多色彩。沿着湘江一路南行,车内的空调散发着冷飕飕的风,伴着外头的炎夏,好不惬意,好不舒服!桥西,到了。请原来才走这么一点路程啊,从一片盎然中醒来,才发现连桥都没过。我是能木讷地看着一个个乘客的上下。这时,走上了两个人。我感觉注定有什么事情发生。果然,等他们俩上来后,才发现他们身上五花八门,我以为又是街头艺术表演,这好,改成公交车行为艺术表演了。手风琴,话筒难道是卖唱的。似乎差不多,他们渐渐的往里头走来。等到后面的人上光了,他们好像准备开始他们的表演了。大家好,我们是残疾人,我们在原来的依稀记得他们讲过这样一句话。残疾人?我下意识望了一眼他俩。哟,这位只有半只腿,天啊,那位好像亦如此。我们实属无力,请各位好心人我们唱首歌,献给大家。我一看,哎哟,怪可怜的。这么惨于是我心生怜悯。

忙在口袋里抓来抓去,挠着原本不多的钞票。终于,三四张纸被我揉成了麻花。其中那位唱歌的步履艰难的挪了过来。他凄苦悲凉的神情印着昔日的风沙。苍老而又无助的眼打量着每一位好心的乘客。他们也是过客。终于,他挪到了我的面前,我毫无分说就把口袋里的一张钞票给了他,他心存感激地又望了我一眼。我有点羞愧,连避了过去,生怕他们觉着比常人矮半截。我一路上听着他们的歌,有些难过。到了快过桥了,他们从人群中不紧不慢地消失了。剩下我,还在思考。思考时,从前门处静了一下。几位大叔走上了前。我转过身。呀,一名双目失明的盲人正随着车上好心人的帮助走了过来。身后,还有他的妻子——一个骨瘦如柴的中年妇女。牙齿露在外头,有点畸形。我看了,更是难过。他们俩在众人的搀扶下慢慢走进了车厢。他的妻子无微不至的照顾这他。盲人移了移身子,扶住了靠在车前的一根柱子。他把手轻轻的放下。

然后用另外一只手扶了扶帽子。转过身,定了定脚跟。旁边的一位大伯让出了座位提醒盲人叔叔坐下。盲人叔叔有些胖,他立了一会儿,艰难的摸索着,靠近了那个座位。一边靠,一遍喃喃自语,似乎在表示着感谢。幸好我离得稍微有点距离,否则会更加难受。盲人叔叔终于找准了方位,慢慢的沿着座位旁边坐下。坐下的那一瞬间,全车人都踏实了。一路过了桥,又过了一个站,盲人叔叔要下车了,他的妻子用弱不经风的手臂扶住他,人们自然地让开了道。盲人叔叔凝重的脚步震颤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他是弱者,弱者自然要予以同情,但是不同的弱者,却给人不同的感觉。我这么想到。又过了几站,我也下了。事情过去一个多星期,我还是一如既往地登上了301路公交车前往修业补习。到达桥西时,一幕似而见过的场景再次出现了:一男一女两位残疾人登了上来。我注意到司机的一个异样表情,面容很凶。我当时不理解。那两位残疾人上来后,说他们是姐弟,因为残疾而失去了很多。他们抱起乐器,给大家唱起歌来。我一躇,连想:不对啊,这上次那对残疾人兄弟好像就是这么请求大家的帮助的。

难道我产生了巨大的怀疑。他们奏完一曲,我感觉这歌曲实在难听,不知为何。他们向我走来,我下意识的看看自己的口袋,犹豫了一下,没敢掏钱。哪知哪位残疾人竟然鄙夷了我一下,旋即走开。我吃惊了,我愤怒了。为何?现在的要饭生意越做越红火,丐帮越来越壮大。哪知他们的能耐也越来越大!他们继续收钱,很多人没有给,可能都有前车之鉴。他们誓不罢休,又继续唱。终于,唱到了快过桥的前一站,他们还未唱完。我明白了八九分了。他们很是着急,原来,他们是从桥西上车,然后在快过桥之前下车,这样轮流打游击似的赚取人们的信任和怜悯!果不其然,他们没面子下车,他们只能硬着头皮唱下去,继续收费。过了桥,他们认为得赶紧撤退了,可能钱包里也满是零钱了,于是灰溜溜地下了车。我很是气愤。这好心难道就是这样供他们持续地乞讨,不,应该说是骗取。他们整天就在一辆又一辆的公交车上赚钱,难怪司机会豪不给面子,原来是这样。还有上次我经历过的乞讨,十有八九也是轮流的进行他们的营生。我十分懊丧,十分感到悲凉而上次的盲人叔叔,却让我安静了下来。

它虽然没有给我们任何信息,他也不存在要饭这种概念。他没必要拿自己的短处去当作自己可怜的象征。他就是他,一位盲人,这又有什么,不还是有更多的好心人帮助他么,社会的爱心并没有浪费么?而一些把自己折磨成畸形的人,其实是为了赚取一些不劳而获。他们,才真正的比被人矮一截,比盲人叔叔矮一截!明白了真相,我轻松了很多。冷笑了一下,拷问了一下

[失去彼岸的人生高中优秀作文2000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