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看待失去(通用19篇)

人们往往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但那时为时已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失去后才懂得珍惜作文,希望能帮到大家!

浏览

7205

作文

589

失去了黑白琴键的人作文500字

全文共 480 字

+ 加入清单

我从小就对音乐特别着迷,可坚持了六年的我,在那一刻,放弃了。

就在一天中午,我在西餐厅里看见了一位披着长发的姐姐,她那纤细的手指轻轻弹动着钢琴琴键,优美的旋律在指缝间流动,我入了迷,静静地听着那让人身临其境的音乐。突然,爸爸对我说:“音乐美吗?”我直点头,“那你想学吗?”爸爸这一问,可把我给愣住了,可是,这么优美的乐曲怎能不让人向往?我终于坚定地回答了一声:“学!”

第二天,我就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始学了钢琴。一开始,我觉得特别简单,只不过是几个黑白相间的音符罢了!可是,慢慢的,在我的音乐世界中不只是简单的“斗、来、眯、发、索、啦、西”,而是一个个音阶、乐曲了。从此,我对钢琴更加着迷了。

过了几年后,我已经可以弹出几首美妙的乐曲,如:《美丽的蓝色多瑙河》、《梦幻华尔兹》。这些乐曲,沁人心脾。

但是,随着年龄的变化,我的爱好也就越来越多,作业也跟着增多,钢琴的事情,已经被我抛在了脑后。

过了几天,父母看出了我的心思,我告诉他们我已经对钢琴不感兴趣了,他们听完了我说的话后,也就服从了我的想法,放弃了……

直到今天,我又想起了这件事,可是,耳边,再无从前那天籁之音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失去才懂得珍惜

全文共 615 字

+ 加入清单

一阵风吹拢了放在桌上的那本《生命流泪的样子》,刚读完这本书,哭得稀里哗啦的。

这本书讲了性格软弱、心地善良的主人公盛欣怡,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庭。但是,妈妈突然得了不治之症。这场飞来的横祸,使得她的生活乃至性格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有着老师的不断鼓励,但对亲情和友谊的烦恼依然使她感到孤独和困惑。妈妈最终永远离开了她,而十二岁的欣怡,却过早体验到了生命和爱的深刻含义。

读着读着,我想到了自己,我有关心我的爸爸,疼爱我的妈妈,所以,我是幸运的。可是,我却怎么也体会不到爸爸、妈妈的用心良苦。书中妈妈快要去世的那段时间,妈妈对欣怡的要求十分严格:她每天必须做完所以的家务,作业和考试也一样不能马虎对待。欣怡在这段时间曾恨过妈妈,曾厌倦妈妈,甚至怀疑自己根本就不是妈妈的亲生女儿。直到妈妈去世,她才明白妈妈对她的苛刻和狠心,并不是因为她对自己的爱有所减弱,更不是因为身体上的痛苦需要发泄,而正是因为妈妈对她深深的爱!欣怡泪眼婆娑。难道只

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吗?妈妈那么无微不至地关心我,而我还‘身在福中不知福’,跟她顶嘴、耍小脾气、撒谎、恶作剧……有时候,我甚至会把妈妈当作一个“出气筒”,冲着她大吼大叫,把所有的不高兴全部发泄出来。直到现在,读完《生命流泪的样子》,我才明白妈妈对我的良苦用心,对我那深深的爱!

人们都说:“只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是啊!妈妈终有一天会离我而去,而现在,我所能做的,只有珍惜妈妈给我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失去情感的人比人工智能更可怕作文900字

全文共 895 字

+ 加入清单

在近代科幻小说《三体》中,因善心险些造成灾难的人类圣母程心引起了众多读者对其真善美的弊端的思考:在一个崇尚理性的时代,人类的传统价值观与同情心似乎并不能为人类创造效率,有时可能抱时代后腿,那其意义何在?这种思考是正常的,而情感却绝非毫无意义的。因为它在引导我们感受美好并创造美好的同时,帮我们保护了人类的基本属性:爱。

我们时常会担心人工智能一旦拥有了人类的情感会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可见我们对人类情感的价值有着清楚的认识。但我们有时会无奈地发现当代社会道德的下降,我们正向着唯利主义与利己主义前进。而造成这一切的,正是我们时代所标榜的理性。比起精致的利己,过度的理性反而更加害人,理智确实可以让人谨慎小心,避免犯错,而也可能让人丧失情感、冷酷无情。这其实已经丧失了启蒙运动时期人们对理性的基本诠释,将导致人性崩塌的灾难性后果。我们所需要的,是人性的复活!

其实,我们对人性的价值思考从未停歇。在《大师与玛格丽特》中,作者早已提醒我们没有精神的社会将变得何等危险。丧失精神与情感的人会像计算机一样公式化所有问题,而认为去除精神独立思考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人就像陀翁在《白痴》中所讽刺的那样,本身就是一种自大的表现。而情感则不然,或许它的确可能有优柔寡断的危害,其本质对人的滋养就像阳光对于花朵一样不可缺少。

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你的成就一定可以让妈妈自豪,但妈妈更骄傲你可以永远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同情心。是啊,同情心它可以小到我们对一草一木的关爱,对一个落魄者的援助,大到对全人类的苦难之思考,对世界的包容与博爱。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就留下了这样的话:一个理发师在你最无助时候对你的鼓励比你取得荣耀那天的万封祝贺信更让人心头一暖。情感带给人的难道可以用金钱衡量吗?

我们一定不愿把自己砌成一个冰冷的机器,我们渴望纯真的和谐与美好。理智与科学本没有错,但这只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途径,而非最终答案。是方法论,而不是价值观。我们真正的价值观应帮助我们保持人性,区分善恶,创造并感受美好与温暖。我们不一定要像佛陀那样普度众生才是人性的美好,从态度上善于发现美与爱本就是人性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旦动物失去了原来的主要特征三年级

全文共 1005 字

+ 加入清单

蚂蚁巨人哈拉思

一道刺目的极光透过清晨温和而柔美的阳光直刺大地,把正在做美梦的小蚂蚁哈拉思刺到了地上,它揉着稀松的眼睛,一个“鲤鱼打挺”蹦了起来,忽然,它感觉身上有些发冷,向周遭一看,吓了一大跳,周围空空如也,除了蓝天还是蓝天,它脑子里瞬间冒出了无数个问号,哈拉思又惊又怕的想到:“我的小洞穴怎么没了?我的伙伴们去哪里了?我的米粒床上哪去了?这到底是怎么了?”......

惊魂未定的哈拉思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和绝望,它如沙漠中的行者一样不知道方向。哈拉思决定寻找答案,它刚要迈步,突然感觉不对劲,低头一看,哎呀妈呀!它的脚下竟然有城市、街道、汽车、楼房、森林、洞穴还有小到米粒大的人和动物。它想到:“这是什么情况?是在做梦吗?是科学家为我注射了神奇药水吗?是穿越了吗?是被下毒了吗”它越想越怕,耳边除了风声听不到任何答案,哈拉思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寻找真凶。

它首先找到最大的亚洲象,亚洲象曾多次挑衅蚂蚁家族,当时哈拉思差点被它踩死,这次哈拉思不费吹飞之力一拳将亚洲象打到了非洲。此时的非洲象再没有了以前的嚣张气焰,在人生地不熟的非洲大地漫无目的的游走着。当哈拉思问它为什么把自己变成这样时亚洲象一脸的茫然。

接着,哈拉思找到了“森林小霸王”,狮子拉悠卡,拉悠卡一脸问号的看着哈拉思,大叫:“啊......救命呀!蚂蚁成精啦!变成哥斯拉了!妈妈咪呀!”最后爱欺负人的小霸王拉悠卡被哈拉思扔到了笼子里接受教训去了。紧接着老虎毒嘟以及大猩猩苏牡丹斯特.......一大批森林重的恶霸都被哈拉思弄到了森林教导所接受教育去了。

找了一大圈,哈拉思也没有找到答案。他很失落,也很难受,因为大家见到它都很害怕,它没有了伙伴,没有了朋友,连蚂蚁家族见它都是敬而远之。

哈拉思是一只特别的蚂蚁,更是一只聪明的蚂蚁,它决定换个思路,接受现实,毕竟现在强大的自己更容易帮助到其他同伴。想到这儿它开心的笑了!

它看见森林里,狐狸正在追赶一只受伤的小山羊,小山羊瘦骨嶙峋,拖着一只受伤的腿正在拼命的跑,老狐狸流着哈喇子,疯狂地追赶着即将到手的美食,只见哈拉思俯身用手指将狐狸捏了起来,狐狸惊得在空中一个劲儿的空跑着,喉咙被卡了鱼刺一般发不出声来......

哈拉思救过受伤的兔子、断臂的猴子、骨折的长颈鹿、掉下悬崖的羚羊.......

哈拉思,一只莫名其妙变异的蚂蚁成了森林的保护神,它成为了所有动物的朋友,成为了蚂蚁家族的荣耀。一切就这样神奇的发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失去的流年作文700字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时光飞逝,眨眼小学六年的生活就过去了,我们又来到了新的起点,心中有些惆怅——六年了,除了获得许多的知识,不知道还收获到了什么?纯真的友情,浓厚的师生情,温暖的同学情,还能有什么呢?

小学一年级时,妈妈每天早早的把我送到学校,那儿便是我欢快玩耍的小天地,不为学习而烦恼,不为作业而着急。那时的生活是多么的惬意: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小学三年级时,开始在校住读。没有妈妈的陪伴,有些想家,但得到更多的是朋友们对我微笑的可爱的脸,让我忘掉烦恼,陪同她们一起耍,在操场上我们自由的奔跑。在草地上我们欢快的嬉戏、玩闹。

小学五年级时,大家下课后围在一起讨论问题,分享自己的建议,教室里充满了知识的味道!

小学六年级时,老师对我们也抓紧了,同学们都拿出来同学录给别人写留言,大家都写出最真挚、最美好的留言,让大家都记住我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要进入中学,那些天真、爱讲话的孩子们也都长大了一岁,与老师同学都要分开了,心里难免会有些不舍:一起六年同窗,现在要分开,心里不禁想起那时不怕老师打、上课时还在操场上嬉戏的我们。来到了新的环境下学习,面对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我心里有些失落。进入中学后,课程也多了,作业自然也多了,一本接着一本。我突然想起了以往的欢快时光,那时的我们是多么的快乐﹗

有一次我正坐在窗户边发傻时,朋友走过来把她手里小学时候的同学录递给我看。我不禁在心里默默地感叹:唉!看来我们真的告别了过去,也告别了童年的天真,它们随之而去了。

时光如流水,小学的生活已经过去,在我们心里只留下了回忆。

时光如四季,领略了春暖花开和夏日的炙热,再去感受秋的丰收喜悦、冬的蓄势待发,不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吗?不过这些失去的流年,已在我们心里留下深深印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失去亲人的家属们_散文

全文共 23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才知道4月15日国航的一架飞机在韩国釜山降落时,不料撞到一座小山上,而且看到了失去亲人的人们痛苦不堪的场面,我差点要哭出声来。

其实,在我8岁时,我妈妈在一场车祸中当场去世,爸爸也受了重伤。那时我也和你们一样放声大哭,眼泪都哭干了。那时也有许多人们来安慰我,让我坚强些,好好照顾自己努力学习,不要辜负了妈妈从前对我的期望。

家属们,我知道你们的心情肯定比我还要痛苦,但是你们必须坚强一些,镇定一些。哭不能为他们复生,反而为去世的亲人担心,让我们坚强的站起来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正确看待国学热议论文

全文共 9125 字

+ 加入清单

任何事情都是人做的。最近(《光明日报》1998年9月15日),舒乙先生就说,继承传统文化必须造就有生命力的载体--人;中国传统文化危机的表现,主要就是后继乏人;国家在古籍整理出版方面成果辉煌,但它毕竟需要活人来读,必须真正读到活人的肚子里,才算找到了有生命力的载体。诚然,人是文化的核心。

"国学热"的基础也还是人。她实际上是一直"热"在中国人心里的。尽管历经劫波,但你能说"国学"在中国人的心灵里被荡涤净尽了吗?什么是国学?我不禁想起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名言:"为甚要提倡国粹?不是要人尊信孔教,只是要人爱惜我们汉种的历史。这个历史,就是广义说的,其中可以分为三项:一是语言文字,二是典章制度,三是人物事迹。"反过来说,只要我们的历史和语言文字还在,就会有国粹,就会有国学,它不是文化革命所能革得掉的。保国、保种、保教,三位一体。

大陆学人提倡国学的基础,从根本上说,就在这里。没有这样一个深厚的民族历史基础,单凭若干学者,几大官僚,是不会有什么大作为的。这些学者最著名的学术阵地,就是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的《孔子研究》。与这本刊物风格宗旨关联的学者,散布在社会科学院和大专院校,可称是当代中国大陆国学研究的中坚,是提起"国学热"时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一批学院派人士。

也许还可以简单提一句,这几年当局对传统文化研究及宣传是非常重视的。大陆学术团体曾经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在北京举行过三次纪念孔子诞辰的国际大会。主席在对台八点讲话中提出:"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文化。"1997年,访问美国,在哈佛大学阐述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受到海外学者好评。这样一些动向,无疑对研究传统学术的学者是一个极大的暗示。

接下去,我们就要把眼光移向海外华人了。华人的基本信仰,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据悉,海外华人的总人数,大约有3千5百多万(不含台港澳,其计算方法不一),华人财团的流动资产(不含证券)总额,据1992年7月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评估,高达两万亿美元(包括台港澳),东南亚地区华人财富则有四千亿美元。如此庞大的海外社群,假如没有一个文化支撑,简直就无法生存。所以,他们实际上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发展提供了一个庞大的市场。因此,在华人为主体的国家新加坡,李光耀成为世界著名的东方伦理道德倡导者与实践者,被称为当代"最大儒者",也就不奇怪了。很显然,在一个非儒教信仰的国家,李光耀倡导的儒家理念是不会成为主导的。

所谓"国际儒学",实际上涵盖了全球所有以中国文化为基本价值坐标的人群,也就是一些人所说的"文化中国"。它早已经成为全球多元文化大家庭中非常富有活力、十分引人注目的一个成员。而中国文化在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国际上取得如此高的位置,确属前所未有。也许可以这样说,直至中国改革开放之前,许多狭隘的西方人还在把"远东"视为没有开化的"野蛮之地"。那个时候,如果你与洋人谈中国文化,他是什么感觉呢?是好奇,神秘,不可思议,总之,是把我们当作一个活的民俗博物馆来看的。可到了今天,他们的眼光不能不变了,他们感受到了一种力量--文化的力量。

这种文化的力量,当然首先应当归因于经济上的富足。东南亚地区的"糖业大王"郭鹤年(净资产达21亿美元)曾经说:"从小我们就被灌输儒家的道德价值观。老人们经常教育我们要讲商业道德,重视信誉,言而有信。这一切都深深印在我心里。母亲还告诉我要注重口德,不要诋毁别人。"像这样的话,假如出自一个穷人之口,谁会理你呢?但出自一个"大款"的嘴,"文化的力量"便显现出来了。

于是,便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是文化促进了经济发展,还是经济带动了文化?或曰是二者互动?然而,所谓"互动",总有个谁先动、谁后动的问题,笔者是绝不同意那种把东亚经济崛起归因于文化动因的观点的。实则,是先有经济的崛起,后有文化的跟进沾光,再有文化对经济的回光反照。不然的话,中国文化在那里至少已经"动"了三千年了,何以今日才使得洋人刮目相看?总之,作为文化,归根到底,还是随着经济的繁荣而繁荣。

“国际儒学”最精粹的学院性产品,是“新儒学”,其特点是以接续儒家道统、弘扬儒学为己任,以儒家内圣外王之学为主导,以服膺宋明理学为道统,以融汇中西、实现儒家思想的现代转型为宗旨,以谋求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为向路,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历史意识、宗教意识、道德意识以及"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感。其代表人物,是唐君毅、牟宗三等儒师,以及后起的杜维明等人。

与此学院派儒学平行的,是基础更为广泛的践履派儒学。其特点是与日常生活、学校教育、企业经营相结合。其代表机关,是香港孔教学院,代表人物是现任院长汤恩佳。此外,台湾有活跃的儿童读经活动,由工商界与社会各界出资,编印浅显易懂的儒家经籍教本,教育儿童从小阅读。印度尼西亚则有孔教总会(1963年改为孔教联合会,1967年又改称印尼孔教中央理事会),出版《孔教月报》。美国有华人组织的"世界崇德会",建有儒学教堂,定期举行活动,等等。而大陆,则不仅有学者在公开呼吁儿童读经,并且有专门机构正在逐步扩大实施对中小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范围。

对践履派儒学,学院派的教授们在理论上是重视的,在行动上是轻视的。这,或许是学术分野上的一个通例。然而,真正促动文化根基的,恐怕还在于践履者,因为,他们深深懂得,一切都得从娃娃抓起,不光是足球。

什么人在反对“国学热”

罗列事实未免枯燥乏味,但从上面的简短叙述已经可以看出,所谓“国学热”,实际上也是国际大气候和国内小气候相互呼应的产物。宣扬国学的,既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既有华人,也有洋人。而中西相互纠葛,正是近代以来儒学发展的新特点之一。例如,近代的许多在华外国人,像袁世凯的法律顾问日本人有贺长雄,美国传教士李佳白,英国官员庄士敦,等等,就曾经公开在中国宣扬孔教。这些宣扬者背景不同,观点有异,但都主张复兴、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就此而言,他们结成了一个"文化中国"的统一战线。 那么,反对者都是些什么人呢?

第一类反对者,是抱着牢固的西方中心论因而对东方文化深感担忧的某些西方的国际战略问题专家,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哈佛大学的政治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P.Huntington),其代表作就是那篇著名的长文《文明的冲突?》(详见《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1998年)。他提出:未来国际政治斗争的主线,将由文明冲突取代意识形态及经济冲突,西方文明须防范儒家与伊斯兰两大文明联合。文章发表后,立刻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而所谓"中国威胁论"云云,实际上也有其文化的背景,可谓与亨氏同归一揆。

亨文之所以引起世界性的关注,是由于他确实点出了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一个新变化新特点,梳理出一条极具价值的思考线索。一方面,1989年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进入所谓“后冷战时代”,“文化”成为一种新的冷战武器,在国际政治战略格局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另一方面,亚洲经济的崛起和繁荣,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儒家风范的资本主义,具有其与之相适应的浓厚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尽管1997年下半年以来,东南亚国家与地区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使一些人对"亚洲模式"产生怀疑,但是,信奉儒学的学者一般都认为,损失过后,东亚国家与地区总结经验教训,补苴罅漏,适当调整,经济肯定会继续发展。没有理由因为东亚金融危机而对亚洲发展模式予以根本性的否定。而中国在金融风波中采取积极负责、承担责任的举措,从文化角度看,正体现出中国人相帮相助、扶危济困、不以邻为壑的传统美德。

但是,亨廷顿也许没有想到,他的观点恰好刺激了儒学的进一步发展。因为,“文化冷战”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以综合实力为基础,实行"道德竞争"。最显明的,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从西方中心论的立场出发,指责中国等非西方国家践踏人权。这种"竞于道德"的文化冷战的后果之一,就是刺激“文化中国”的学者反转身来,从另一个方向求解如下问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到底有没有人权的传统?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人”的理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从这种理论中能否发展出一种有别于西方的人权理论?它是否具有世界的普适性?抑或可以和西方的人论并驾齐驱?儒家学说的创造性转化,是否足以提供解决各种世界性难题的智慧?中国传统文化与二十一世纪世界的发展具有怎样的互动关系?等等。

例如,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著名资深教授狄百瑞(W.T.de Bary)、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提议,1998年6月15日至17日,曾经在风光秀丽的北京香山饭店举行过一次中美双边学者的会议:“儒学的人论”。会议恰好在克林顿总统访华前夕进行,尤其具有象征性。我有幸参与了这次会议的筹办工作,聆听到许多高论。学者指出,在儒家传统中,拥有极其丰富的“人论”。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思想家董仲舒就曾经说过:“天地之精,所以生物者,莫贵于人。”这些理论,用现代眼光给予新的解读,会生发出积极的价值。而在我看来,这种重新塑造古代文本的解读活动,至少从晚清时期就开始了。早在本世纪初,年轻的国学大师刘师培就作过一部《中国民约精义》,发现包括儒家在内的中国传统典籍中包含着丰富的"民约"思想。美国布朗大学宗教系主任退斯教授(S.B.Twiss)甚至用资料说明,国际人权观念不仅同儒家传统在原则上可以相容,而且联合国人权宣言就体现着中国的儒家理念,是儒家对世界人权宣言的贡献。1947到1948年,中国代表张彭春不仅参加了人权宣言的起草和审议工作,而且许多基于儒学的建议和观点被宣言所采纳。杜维明则指出,人的本质、文明的特色、道德的根源和仁政的价值,是儒学人文精神所不可或缺的面向,从中可以建构一个具有当代意义的人论;西方的人权观念和儒家的人文精神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的可能性,两者之间能够驾起一座桥梁。美国夏威夷大学历史系教授郭颖颐指出:任何社会都有关于权利的观念,中国也不例外。狄百瑞教授则论述,儒家学说中具有尊重个人尊严的人格主义,有其内在价值,具备充分体现的可能。 凡此种种,是恰好验证了亨式预言的并非无根而是其实现呢,抑或是亨文的刺激?艺术模仿生活,而生活也就常常模仿艺术。所谓预言家,往往是先从根苗上冒讲一句,激起大家注意,而大家一旦注意,也就成了他预言灵验的证明。这种鸡、蛋互生的因果转化,我们在学界时常看到,而看相算命之类,无不可如是观。

第二类反对者,我们可以称之为五四传统的弘扬者。

儒学占思想统治地位的根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动摇的?就是从五四。正如张岱年先生所说,从五四开始,儒学独尊的格局一去不复返了。五四志士的根本理念有二:民主、科学。由这两个根本理念衍生,就是对传统的清算。 弘扬民主、科学何以必须反传统?钱玄同的回答是:“二千年来所谓学问,所谓道德,所谓政治,无非推衍孔二先生一家之学说。欲祛除三纲五常之奴隶道德,当然以废孔学为唯一之办法。""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陈独秀的名言:“孔教本失灵之偶像,过去之化石。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而人们更为熟悉的,则是陈独秀义正词严的宣示:"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和旧宗教。""若因为拥护者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你在李慎之先生的文章中是否读出了这样一种劲头呢?你在丁守和等先生的文字里是否体会到了这样一种精神呢?假如你没有体读到,只证明你不够敏感;假如你想强烈地去体读,那就请你看一看近些年出版的北京《鲁迅研究月刊》好了! 然而,他们绝不是五四精神的简单继承者,而是要将五四精神发扬光大。因为,在他们看来,所谓科学、民主,还是要以民主占第一位。没有民主、自由,没有对封建迷信的破除,“科学”也不过仅仅具有“工具”的意义而已。对此,丁守和先生曾经特别提醒笔者要注意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对五四的论断,因为在那里,明确宣示了许多正确的理念。他们这些人,常常被称作中国的自由主义者。

第三类反对者,我们称之为经院派马克思主义者。

在他们看来,国学与儒学"热"热过了头,是文化保守主义、复古主义、迂腐的文化改造观的回潮和反映;讲儒学,就是反对马克思主义。应该说,此派的指责实乃一针见血。

“儒学热”争论的核心是什么

上述三类反对者,实际上最不能通融的,是第三类。而第一、二类,在现时段已经与儒学并非水火不融,而是保持着模糊的交火地带。我总觉得,自由主义,或曰个人主义,与当代的新保守主义,原本是一个东西的二柄。而第三类学者最关注的核心,是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

早在1990年4月14日,李一氓在《致蔡尚思函》中就曾说,孔子学说是“一个非常封建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和孔子的教义,无论如何是两个对立的体系,而不是可疑调和的体系(折衷主义),或者并行不悖的体系(二元论)。”蔡尚思表示同意李一氓的见解,但有意思的是,李、蔡二老都像五四先辈一样,具有深厚的国学根底。

其后,就不断有学者赞同并论述这种观点。例如,罗卜《国粹·复古·文化》(《哲学研究》1994年第6期)说:如果我们天真地以为从"国学"中可找到立国之本或重建民族精神的支柱,而马克思主义作为外来文化可以置之一边,那么未免太迂腐了。一些人从先秦的神秘主义中寻找理解当代文明的钥匙,一些人宣扬中国需要孔夫子、董仲舒,需要重构与马克思主义并列的哲学新体系,正是利用了这种迂腐的文化改造观。不排除有人企图用“国学”这一可疑的概念来达到摒弃社会主义新文化于中国之外的目的。胡绳在纪念《历史研究》杂志创刊40周年座谈会上对这篇文章予以介绍,表示“基本上同意他的观点”,“总的观点我赞成”(《历史研究》1995年第1期)。由于胡绳在学术理论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争议遂因之而起。

尔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哲学研究》杂志连续发表批评"儒学热"的文章,代表作有:王生平《跳出"国学"研究国学》(1994年8期),陈漱渝《如此"儒学热"能解决现实问题吗?》(1995年5期),李登贵《五四精神:重评还是重伸张?--五四精神与传统文化学术座谈会述评》(同上),黄克剑《回到"我"自己回到"人"--写在"国学"正热时》(1995年第8期)。

宣讲儒学的人则认为,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并不矛盾,二者可以良性互动、互补,不赞成用意识形态斗争的观念指责儒学研究。但是,就笔者的阅读所及,论述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的最精彩的文章,是匡亚明先生作出的。

匡亚明是老一代中共党员,其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就是力求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重点、有系统地对优秀传统思想文化进行探讨,去粗取精,加以弘扬和开发,使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所以,反对马克思主义,在匡那里是不可想象的。然而,匡却认为: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光靠读一些共产主义教科书、小册子,即使读得烂熟也是不够的,还必须"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行。孔子思想就是"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认为对包括孔子在内的人类知识财富学习得越少越好的人,按列宁的话说,是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的。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匡亚明认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根,也离不开和传统文化的结合。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的精华(包括孔子思想的精华)并非格格不入,而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二者虽然相隔两千余年,但历史连续性规律使它们仍带有相通之处。孔子在封建社会提出了大同思想,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这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共产主义与大同思想都强调“天下为公”。马克思讲国际主义,孔子也强调他当时所能认识到的“国际”主义,即“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尽管表达的方式不同,内容也不相同,但基本精神有相通之处。由此可见中国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含有真理性或可贵的智慧萌芽,是有生命力的,是可以而且必须做到使之为当前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

上述论断,便是匡亚明在《求索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一书中表述的基本思想。

匡亚明这种思想使我们想到另一位马克思主义者郭沫若。五四前后,打倒孔家店的呼声遍于中国大地,而郭沫若却是逆着当时的反孔潮流的。他写道:“定要说孔子是个中国的罪魁、盗丘,那就未免太厚诬古人而欺示来者了。”“我在这里告白:我们崇拜孔子。说我们犯时代错误的人们,那也由他们吧,我们还是崇拜孔子。”1924年,他甚至写了一篇《马克思进文庙》,假借孔子与马克思的对话,赫然写道:“我们的出发点可以说是完全相同的。”孔子问:“你的理想世界是怎样的呢?”马克思讲了“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等等,孔子拍手叫道:“你这个理想和我的大同世界竟是不谋而合。”“我的思想乃至我国的传统思想,根本和你一样,总要先把产业提高起来,然后才来均分。”马克思感叹道:“我不想在两千年前,在远远的东方,已经有了你这样的一个老同志!你我的见解完全是一致的。”

对于孔子,杜国庠、侯外庐、吕振羽、翦伯赞等都曾明确表示过反对,但郭沫若、匡亚明的态度却表明:尊孔与反孔,并不是区分一个人是否马克思主义者的标准。马克思主义者,可以反孔,也可以尊孔。

公允地讲,大陆的儒学人士,一般都不反对马克思主义。事实上,主流的研究者都一再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而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动机和言论,在大陆也不容否定,大家心知肚明,只是不敢太张扬而已。例如,有人这样写道:当代史家"接受唯物史观,并不是基于一种自由的理性批判的结果,而主要是由于政治威胁和行政压力所致;并不是出于自己内心的思想需要,而是出于对自身的生存利益的考虑。因而就必然导致了中国史家对唯物史观采取一种投机取巧的实用主义态度,盲目接受、机械运用、死搬教条、胡乱比附、浅尝辄止。……中国当代史家嘴里喊了几十年唯物史观,可恐怕他们连什么是唯物史观都没有真正弄清楚。唯物史观作为一家之言可能是最有力的,可作为包打天下的独家之言肯定是最无力的。"(雷戈《破碎的心镜:中国当代史家的心理障碍分析》,《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如此激烈的言论,正反映了许多儒学人士的"灵魂"。

应该承认,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确实是两种自成体系的思想形态,其产生的时代、理论指向均不相同。笼统地一般地将二者混为一谈,显然不合适。但是,形而上学地将二者截然打成两截,不承认两者有相互融通、交叉的内容,也难服人。

只有形而上学,才在绝对对立的两极思维定式中思维。人文现象的特征之一,就在于其界限模糊。人文世界与自然世界具有本质差别。亚理士多德的物理学,如果不是专门研究科学史,现代物理学家不会再去顾及。可是,亚理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现代哲学家却不能不有所了解。有了爱因斯坦,牛顿力学就显得"过时"。可是,有了黑格尔,决不意味着柏拉图的过时。莎士比亚的戏剧精妙之极,但那不意味着咱们的关汉卿就不值一文。曹禺不是关汉卿的代替人,而是关汉卿的对话者。同样,有了马克思,决不意味着黑格尔可以像死狗似地撇在一边。有了毛泽东,也不表示孔老夫子就自行"退出历史舞台"了。我们生活在现代世界,享受着现代物质文明。这些物质文明,是古人所没有见到、甚至无法设想的。但是,这并不表明现代人在精神上就一定比古人“进步”。在人文精神领域,现代人可以比古人更“原始”,而古人也可以比现代人更“现代”。真正的“道”,有其穿越时空的功能。古今不同,中西不同,而人心则一。但是,假如就此而断言儒学比马克思主义高明,那就真真是痴人说梦了!

央视隆重推出了“百家讲谈”栏目,一经播出立刻万人称颂,引起“国学”热的风潮。我却冷眼旁观,并坠入深深的迷惘之中。

历年来,人们对文人这一特定的群体,是鄙视的,甚至蔑视他们的存在。人们常用“百无一用是书生”“酸秀才”“迂腐”等词来形容文人,就是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时代,在统治着的眼里,文人一样是不堪大任的,真正的文人,也会像陶渊明一样,归隐山林。

当今的社会,物欲横流,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文人是被遗忘的一个群体。重理轻文的现象普遍存在,英语比国学重要,数、理、化,比写作重要。因为数,理,化学得好,可以找到好的工作,英语学的好,可以到外企当白领,而国学你学的再好,你又能做什么。于是就是喜欢文学的人,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现在国学热了,热的让人难受。一个所谓的“文人”篡改了历史,英雄变成了败类,卖国者成了爱国者,黑的变白的,一觉醒来,世界已经面目全非。这个“文人”火了,有人视为敢于揭露“真象”的勇士,敢于挑战权威的斗士。还有的“文人”整天说着大逆不道胡话,去迎合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就成家喻户晓的名人了。还有的人,写几首歪诗,经过文痞一煽风点火也名利双名。更有甚者,有人写一些低级趣味的书,美其名曰“身体写作”,媒体竟然大肆报道,此人也能春风得意。人们不是在忙着做学问而是忙着炒作,就连那些大家也争先恐后找熟人,走后门想在电视上露脸。电视台也适应潮流推波助澜,一股热潮汹涌,席卷神州大地。人们惊叹,国学复苏了。

国学真的复苏了吗?我不清楚。我只记得,我最喜欢散文家的余秋雨,现在写的《千年一叹》,失去了过去文章的深度;我只记得,那些上电视的大家们要么在签名售书,要么在各地讲演;我只记得,文人在绞尽脑汁的想出名;我只记得,文人迷失了自我。有人说,那些人不是真正的文人,可是那些进去也曾经写过好作品的人,现在热衷于名利的大家呢?他们不是也在大行其道吗?只要能吸引人的眼球,管它什么东西,只管发表;只要有银子,狗屁文章照样刊行于世,照样可以名扬天下,照样可以赚大钱。潜心修学的人依然没有人去过问,好作品依然束之高阁。我长叹,国学真热呀。

让国学热降温吧。可怜的文人,刚从人们的蔑视中走出,难道又要踏上一个不归路吗?媒体的造星运动还在进行中,你们成为了这轰轰烈烈运动中的小丑,媒体人,包装公司,在数着钞票消费着你,你成为了玩物,成为了傀儡。你还是个文人吗?“非淡泊无以名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要牢记呀。

我衷心的希望国学别热,因为利令智昏。只有给国学一个宁静的空间,国学才能有所发展,才能薪火相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7:4.“字多不看”让你失去什么

全文共 888 字

+ 加入清单

“字太多,不看了。”现如今点开微博、微信上一篇长文,评论区十有八九会出现这样的留言。不知从何时起,“字数太多”“文章太长”成为指摘的对象。

“快餐式阅读”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信息更新速度太快,导致人们急于抓住每一段碎片时间,快速获取更多信息。地铁里、餐桌上、排队中,我们拿着手机迫不及待地上下滑动,生怕一秒钟会错过“几个亿”。

快字当头,遇到长文章,自然不耐烦。细读不可能,太“麻烦”“费事”,不如直接得到现成的“结论”来得痛快,他们更喜欢“简单粗暴”的告知方式。所以“字多不看”的下一句往往是“直接说结论”,这背后缺少的正是“思考”与“好奇心”,而这正是连接读者与作者最重要的那一环。

事实上,一篇文章如果“直接说结论”往往并不具备足够的说服力,于读者更有益的恰恰是论述的过程和逻辑。阅读一篇长文,如果按照作者的行文架构,顺着文章的逻辑逐层次阅读、理解、思考,这是一个读者与作者互动的过程,读者用自己的思维与作者的思维碰撞,由此得出的见解才真正是为自己所有。

恰恰很多人买椟还珠,仅限于了解“现象”,对其背后的运行机制选择了无视,久而久之便丧失了思维的乐趣,乃至持久发展的潜力。

“长”不一定有营养,“短”也未必没深度,但不爱读长文或许折射出浮躁的心态和阅读修养的缺失。人们更强调“快”,哪怕结果是乏味无聊的,却不能静下心来享受“慢趣味”带来的延迟满足。须知,碎片阅读获取的信息,如果不加以串联,仍旧构建不起一个人的知识体系。叔本华曾说,不管你学识如何渊博,如果不能反复思维、咀嚼、消化的话,它的价值,远逊于那些所知不多但能予以深思熟虑的知识。

快节奏的忙碌生活需要碎片化的八卦和段子来解压,但这并不意味着长文章已被时代的海浪“拍在沙滩上”。王蒙说过,“我主张读一点费点劲的书,读一点你还有点不太习惯的书……除了有趣的书,还要读一点严肃的书。”阅读媒介的转变或许让长文章显得有些“不合时宜”,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屏幕也并没有“完美适配”长文阅读,但严肃而深度的阅读却是每个时代都需要的。

因此,切莫让“抖机灵式”的阅读占据了我们生活的全部,毕竟还有更多的未知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慢慢探索与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别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96 字

+ 加入清单

当今的社会,如果你去问一个人你是否还有价值观同情心,想必都会得到一个统一的答案“有”,但当你问他“摔倒老人扶不扶”?“白血病儿童捐不捐钱”?的问题时,想必所有人都犹豫了,鲜少有人能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因为在一次次被欺骗,揭开血淋淋的真相后,人们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是否正确?在这个以“利益”为目的地社会,同情心是否必要?

摔倒老人扶不扶似乎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不扶,心里难安;扶了,不怕是“农夫与蛇”反倒让自己心灰意冷。然而正是这样矛盾的心理往往就造成了悲剧的发生。前段时间网上播出这样的一条新闻:一个雨夜,一位老人摔倒在马路边,而不远处就是一个人来人往的公交车车站,积水已经淹没了他的鼻子,但是没有人扶起他,直到一位女子发现了不对劲,等将老人扶起后发现老人已经失去了生命体征。看完这个新闻之后我内心为之震撼,又禁于内心提出许多个假设。如果能有人再早点去发现他?如果他能呼救?如果人心还没那么冷漠?但这件事已经不存在于任何假设。事实是,人们在看清了无数次老人指责扶起自己的人来达到敲诈勒索的目的,无数人满怀热情却被一盆水浇灭。同时又是人工智能的时代,人们渐渐选择了计算机式思维判断对错,而忘了人与人之间的同情和本身基本的价值观的存在。

如果说上件事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使人心寒,那么接下来一个现象让我又看见了希望。

有这样一个母亲,她会把手中的零钱交给自己年幼的女儿让她给那些乞讨的人。在这个人物之前已曝光出许多残疾乞讨人实则假装或是白天睡大街,晚上睡五星级宾馆或类似于此的丑闻。于是许多施舍的人开始思考给了他们钱能给自己带来什么物质上的好处吗?他的情况是否属实而值得我去施以同情之,而前文那个母亲却在采访里回复说:如果不是被生活逼到穷途末路,没有人愿意以这样的姿态出现在别人的视野里。听完这个母亲的一番话,我顿时觉得,在这逐渐冷漠、扭曲的社会。正是有像这位母亲一样存在仍保持一颗正确的价值观和善良的同情心,如同黑暗中闪亮的明珠,璀璨夺目,散出感染人心的柔和的光。

我曾看过一个泰国的公益广告,一个男子是一位在城市中平凡普通的上班族,或许他的一切都很平凡但他有一颗不平凡的内心,他将快餐中的鸡腿给流浪狗,他把钱包里的钱予以街头乞讨想要读书的女孩,他给孤寡老人每天送一串香蕉,他帮卖煎饼的大妈推过车。许多过路人对他的行为都不抱以理解,时常有人说他像个傻子。但正是因为他那如傻子般的价值观和同情心,那个女孩读上了书;那个老太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即使他很平凡,但他正确的价值观和善良的心地让他能够体会世间独一无二的幸福。

二十一世纪,人工智能能让机器像人类一样思考,但唯一不同的是创造它时没有像上帝创造人类那样赋予一颗心,因此这也是人与机器的最大差别就是人可以有价值观和同情心。

如果有一天人类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变得冷漠麻木又与计算机有何差别?

所有人可以失去名誉,可以失去财富,但千万别成了计算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失去作文800字

全文共 891 字

+ 加入清单

人的一生总会失去许许多多的东西,我们也只有经历了失去才会懂得珍惜,懂得去改变自己的本性。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我和一个叫作小洁的人做了4年的同桌,我们之间可谓是无话不谈。我们也经常斗嘴,打闹,不过彼此怄气几分钟就没事了。或许是这种关系让我觉得很自在,每次我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我都觉得很开心,有时候也就有点口无遮拦,这也使我们的感情一步步走向破裂……

那一次,我刚起床就被妈妈骂得不轻,这也使我的心情一团糟。到了学校,小洁依旧笑嘻嘻地看着走过去。看着她的笑容,我不禁感到更伤心,不知道为什么,我忽然对她产生一种厌恶。或许是我与她比较亲近,除了她我不知道要跟谁发泄。当我坐下时,她一直对我问东问西的,手里还拿着一本精美的练习本。我心想:是要来跟我炫耀吗?我一时没忍住就对着她大喊:“干嘛那么没完没了,你是不是有病啊?”其实当时刚说完我就后悔了。可不知道为什么小洁从那以后就不再理我了,我想要跟她道歉却一直没找到时机,我感觉她已经开始疏远我了。因为我有错在先所以我也不敢开口询问。我不明白平时宽容的她为什么变了?我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过分。

后来,接连几天小洁都没有去上课,而且老师也没有提过她,我心里开始有点不安。一天放学后,我一个人跑去她家里,我在她家门口敲了许久的门,可就是没有人出来,我遗憾地走了。在回家的路上,我遇到了一个同学,她问我:“小洁走了,你心里不好受吧?”刹那间,我感觉天快要塌下来了,我问:“她去哪了?”那个同学惊奇地说:“你不可能不知道啊,小洁搬家了,她父母找到了更好的工作,把小洁也带到附近的学校上课。小洁几天前还说她最舍不得的就是你,说要让你在她最喜欢的本子上写下你的名字……”我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家了……

现在想起来那一幕幕都清晰地展现在我的脑海里。是我,在她的心灵留下了一道伤疤……我恨我自己:我为什么要冲最亲近的人发火?我的冲动让我失去了一个最重要的朋友,我后悔早已没用了。我在失去中也明白了:不管你有多大的理由都不能对亲近的人发火,他们确实很爱你,但这不能成为你对他们发火的理由。

或许人只有在失去时才会知道拥有时的美好,人只有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可这种珍惜还来得及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失去味道的水果

全文共 881 字

+ 加入清单

我记得在我小时候,我住的地方天很蓝,空气很清;邻居对我们很好,我们对大家也都很好……那时对我来说永远好像春季一样,明媚的阳光,和煦的照耀.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感到了许多许多的变化.有进步的,积极的;也有令人不乐观的!

就好像现在有许多令人看了垂涎欲滴的水果:他们有着骄人的“身材”,漂亮的“面孔”;可深入其内却发现原来这迷人的一切都是用水果本身的香味换来的!不过,水果的改变可不光是靠他们自己努力的结果,这都是农民伯伯们辛勤耕耘的劳动果实.要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做,还是先来问问我们自己吧!

买水果是为了吃的,这毫无疑问.但问题是谁买水果谁又来吃:如果是自己买了自己吃,当然只要是味道好,价钱公道便可;倘若是我买来送给别人吃的,味道的好坏就不能放第一位了,那要先看拿不拿得出手,有没有好模样.这也应该算是人之常情.于是乎,外观好的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卖了个好价钱,种的也就越来越多,没有人再多考虑一下味道的好坏;即使真正好味道的水果也会由于没长好模样而受到冷落被赶出“家门”,感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现在我们发现了水果的“变质”,这本是源于我们的一时盲目,想再恢复他们原来的相貌也应该有方法.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是否能先发现我们自身的“变质”.盲目的追求一些华丽的外表,看问题的眼光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对问题不能深入的思考,不能瞻前顾后的考虑问题…

…我们真的是变了很多:作为学生,学习不再是排在第一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如何使我们的穿着独领风骚,如何使我们的课余生活充满惊险刺激,如何使我们摆脱父母的关怀厚望和老师的谆谆教导.我们变了,却变得让我自己都感到那么的厌恶.同学们不再会因为有人考试作弊而感到羞耻和气愤,信口的京骂也象征了一种讲话的艺术,违反校规成了一种时尚……还有什么是对与错呢?从小受到的教育是现在被看作没面子的德行:勤俭节约,乐于助人……失去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今天的我们是这样,可我们就是未来呀!人们常说我们这代是花朵,何况我们还是首都的花朵!

水果失去了它原有的味道,我们丢掉了原来的准则.但水果的改变是容易的,我们的损失却是不可预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动物失去了原来的主要特征三年级作文400字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蚂蚁的个头比树还大

一天下着细雨,蚂蚁们开始搬家,可是它们太小了,一不小心就会死。有一只蚂蚁,叫花花,它看到那么多同伴死了,就想,我要变得大一些,这样就可以帮助同伴了。这句话被森林爷爷听到了,森林爷爷就帮她实现了她的想法。

第二天,花花发现她变大了,她非常的开心。比大树还大,她开始了她一天的生活。

早上,花花肚子饿了,就去找东西吃。她找啊找,找啊找,就是找不到,于是她去问小动物们,小动物们都吓得瑟瑟发抖,花花心想:“为什么小动物们都不理我,平时他们都对我很好,天天给我东西吃。原来是我变大了呀。”现在吃饭都成问题了。

到了晚上,小蚂蚁要睡觉了,可是没有地方给她睡呀。他以前的家,太小了,住不进去了。现在她到处找地方睡觉,就是没有一个容身之处。它问了小动物们,小动物们看见她撒腿就跑。因为她实在太大了,就算不问也知道,因为这些房子太小了,像小蚂蚁一样。

现在吃和睡都成问题了,所以,小蚂蚁要求森林爷爷让他变小,森林爷爷答应了。小蚂蚁好了,又过上了快乐无比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失去的友谊600字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那份友谊随着真诚飞溢四周,而这一次友谊却远远离去。

这一切都太突然、太决绝了,老天爷仿佛下了一声倾盆大雨,我们的友情就这样被冲走了吗?我们相仿眼前发生的这一切……

还记得你是老师的得意学生,我同你一样,也是老师很关注的一个学生,但我与你不同,老师关注我是我学习成绩太差,老师怕我给班里拖后腿。因为我反应比较迟钝,思路也不是很敏捷,所以对数学一窍不通。老师认为我实在是无可救药了,所以一次星期五对你说,我的功课就由你来帮我辅导了。

你知道吗?我那个周末是在害怕中度过的,我害怕你会像老师一样骂我笨。周一我提心吊胆地来到学校,但是我发现自己错了,你很温柔,不但没有批评我,反而一直不断地鼓励我,我第一次得到别人的表扬,你不知道我当时是多么地兴奋。后来,我们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每天都在一起。放暑假时,我们约好开学后见,我每天都盼头早一点儿开学,这样我们就可以继续在一起了。好不容易盼到了开学,但去报到的那一天我却没有看到你那熟悉地身影。

有好多同学都在议论你转学了,但是我不相信你会不辞而别,我为你找了一个合适的借口,也许你生病了,明天你肯定会来的。但是几天后,你的座位依旧是空的,从老师口中,我得到了你去北京读书的消息,当时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我很想失声痛哭一场,但是却忍住了。

我们的友谊就这样断裂了吗?我实在不想相信发生的这一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失去才懂得珍惜

全文共 654 字

+ 加入清单

那天早上,一切都很平静。我吃完早餐回到教学楼,就在楼梯口,我见到了扭伤脚的项老师。他和一位女老师一起上教学楼。女老师很轻松就上去,但我们的项老师呢?他要先看清楚脚下的阶梯,然后才拄着拐杖,一撑一步的慢慢走上去。当时我为你刚到辛苦!

下午,在你的那一节语文课上。你用很后悔的语气和我们说:“哎,平时用两只脚一步一步向前走还说又慢又累。但现在用拐杖一撑一步向前走才知道可以用两只脚走路是多么幸福的事啊!我不希望你们长大后才后悔 说:‘原来以前努力学习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不仅如此,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人会用上这句话!

又一次,跟我班上的一个同学打篮球,跳起来抢篮板后落地的时候,不小心扭伤了!那段时间,我的脚一拐一拐。行动速度很慢,跳起来也不可以,睡觉不能反着睡。哎!总而言之,什么都不行,还要做到三思而后行!那时,我想起一句话:原来用两只脚走路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其实,事实就是如此,很多人不珍惜现在,等以后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时才去后悔道:“为什么当初不这样做了?”但那时已经没用了!想我和项老师这些算什么?可以慢慢恢复的,但有些事是会影响你一生的!那时,后悔只是无用功罢了!

还记得上一次期中考试,我因浮躁而没有好好复习,等成绩出来了才知道自己考砸了。当时,我后悔了,反思了,被骂了,被打了,才开始珍惜眼前的学习与复习。心里想着:原来复习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不管怎么样,有的时候失去也算是一件好事。失去了,然后去珍惜,那以后也不会忘记。人生也是一样,只有很多次的失去,然后才会有更多的珍惜,以后才会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面对失去的作文600字

全文共 794 字

+ 加入清单

依傍在那饱经沧桑的榆木门旁,静静的等候外公回来。

冬天的黄昏,浅唱这一种深邃的复古似的忧伤,落日余晖的残阳在昏暗的空中划满伤痕。攸地,落下小雪。我仍蹲坐在门槛旁,望着远处,被冻裂的苔痕渐渐被雪覆盖,雪中却又穿透出一种凝重的黛绿,轻轻摩挲着积雪的苍白。朦胧中,一个身影渐近,越进越而干瘦,衣襟飘动又落拓的绝美,踏着苔上雪缓缓而来,干颓的双手提着两只青里透黑的鱼,都仿佛被冰封了一样僵硬。我扑向前,他立柱,荏苒时光刻在他脸上交织着皱纹绘出最美的笑容。又提出鱼匆忙的步入厨房,轻缓而沉重。又等待,等待外公的那首小吃。我探首望者窗外,雪中,大大小小的脚印交错,深深浅浅,在皑皑白雪中绘出我的童年。

外公的青鱼丸子令我垂涎。迫不及待的尝鲜却有几分烫热,外公凝视着我浅浅笑了。葱香,包含着外公辛勤劳作,在我鼻尖煽动着纤丽的羽翼沁入心脾。鱼香,源自外公辛勤养殖,犹如游鱼般忽窜进我的咽喉。在轻触鱼肉的一瞬间,那般朴素的爱顺着暖流流入我心间,令我热血沸腾。外公望着我的笑容,意思最大的满足。

雪渐小,暮色将至。

夜色中,我与外公相伴。外公开始忙碌,忙着为乡里做宝塔香。我依偎在外公身旁,灯影憧憧,外公轻舞着金色彩纸,望着一个个完工的宝塔香,看看我,浅浅笑了。我望着窗外,不敢露面的月摇曳着清辉幻生出魑魅张扬,苔上雪在夜色中是如此祥和,那脚印也部分淡去,不知名的恐惧令我转身,望着外公,那份爱透过昏暗的灯光温柔地如柔情的手轻抚我童年心中的空虚与不安。句句问候幽咽在我的耳畔直至入睡。

梦醒,望着窗外的灰,月也摇晃,风也仿徨。回神后才发现外公已不在。也许,只有梦中才能追忆那份朴质的爱,只有在梦中才能体味爱的清新一直氤氲在心间。

踏着年末回家。独倚榆木门旁,又小雪,幻想那个熟悉的身影,只有苔上雪告诉我,外公没有归来过。然后全然不知的继续等外公回来。静静地……

在记忆的轮回中,独留我面对失去的爱。

[面对失去的作文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失去了,才懂得珍惜作文

全文共 652 字

+ 加入清单

那天早上,一切都很平静。我吃完早餐回到教学楼,就在楼梯口,我见到了扭伤脚的项老师。他和一位女老师一起上教学楼。女老师很轻松就上去,但我们的项老师呢?他要先看清楚脚下的阶梯,然后才拄着拐杖,一撑一步的慢慢走上去。当时我为你刚到辛苦!

下午,在你的那一节语文课上。你用很后悔的语气和我们说:“哎,平时用两只脚一步一步向前走还说又慢又累。但现在用拐杖一撑一步向前走才知道可以用两只脚走路是多么幸福的事啊!我不希望你们长大后才后悔说:‘原来以前努力学习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不仅如此,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人会用上这句话!

又一次,跟我班上的一个同学打篮球,跳起来抢篮板后落地的时候,不小心扭伤了!那段时间,我的脚一拐一拐。行动速度很慢,跳起来也不可以,睡觉不能反着睡。哎!总而言之,什么都不行,还要做到三思而后行!那时,我想起一句话:原来用两只脚走路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其实,事实就是如此,很多人不珍惜现在,等以后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时才去后悔道:“为什么当初不这样做了?”但那时已经没用了!想我和项老师这些算什么?可以慢慢恢复的,但有些事是会影响你一生的!那时,后悔只是无用功罢了!

还记得上一次期中考试,我因浮躁而没有好好复习,等成绩出来了才知道自己考砸了。当时,我后悔了,反思了,被骂了,被打了,才开始珍惜眼前的学习与复习。心里想着:原来复习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不管怎么样,有的时候失去也算是一件好事。失去了,然后去珍惜,那以后也不会忘记。人生也是一样,只有很多次的失去,然后才会有更多的珍惜,以后才会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不要失去勇气

全文共 708 字

+ 加入清单

I am not a brave girl, I am afraid of losing face in front of my friends and parents, so I always let the chance go and refuse to try. Once, I have a chance to take a performance in the Christmas show, but thinking about if I performed badly, all my friends would laugh at me, so I gave up the chance. But now, I am tired of letting so many chances to go, I want to try, after seeing my friends take all the chances to try, I am not going to be the outsider all the time, I want to live my own life and make some differences. People say failure is not terrible, the unforgettable thing are to lose the courage to try and then making all kinds of excuses. Let’s take out our courage and do what we want to do.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辩证看待,客观对待高三作文

全文共 768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是中国最可怜的人。”当代知名文人学者如是说。

曾经,孔夫子,也曾辉煌,但曾经,孔夫子也曾落魄。

孔子命运跌宕起伏,“元芳,你怎么看?”

孔夫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在春秋战国那个混战的年代,孔夫子如一股清流,浸入各国人民的心中。

孔子曾提出“仁”的学说。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每一个人都要以一颗仁和,平等的心的看待,每一个生活在这个时代中的人,都要平等,博爱,共同发展。

谁能说,孔子对我们这个时代无益?恐怕,不能。

孔子塑人,推动我们人生的脚步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每日三省,每天的我们似乎都可以进步一点,与朋友的情谊似乎都可以更深厚一点。

这样的我们何愁进步?

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也不复也。”“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也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一字字,一句句,哪一样不是当今的我们仍在大力推崇的?

谁能说,孔子思想已落后时代?恐怕,不能。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珍惜时光的每分每秒,去完成自己无限美好的人生。

孔夫子的每一句话,无不彰显着孔夫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古至今,孔子的思想,可谓影响深远,浸润人心。

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在当今的历史背景下,从礼法分明的年代,到诸侯混战,民不聊生,孔夫子也想回到从前的秩序井然,有条不紊的社会,他提倡礼制,他的爱是有等级差别的爱,他的爱无法给予天下人。

这样,却影响了之后的天下,使得封建礼制,“三六九等”思想深入人心。

因而,这样的孔子也遭人唾弃,落魄不堪。

孔夫子是推动中国前行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虽在其中,也有一些不符合时代发展大趋势的因素,但始终功大于过。

辩证看待,客观对待。应以最客观的视角给予孔子最公平的判决。不然,孔子也会很“委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假如失去光明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世界,有望不尽的漆黑。这个世界,就算努力聆听,也未闻一丝一毫。在这个世界,只有你,与你的心在一起。任何想法感受,只有自己懂得。那黑色中,仿佛蒙着一层厚厚的压抑,让人无法喘息。

还好,还剩下自己的触觉,我细细摸索着以往熟悉得让人不经一看的东西,想着它们的样子,往事渐渐浮上心头,那件件物品让人感到十分亲切,它们伴我度过了一天又一天,我轻轻笑了,笑地很凄惨,很悲伤。心中很痛很痛,像撕扭着一样。

我卧在床上,却难以入睡。我辗转反侧,气愤地拍打着床,能感觉的只有掌心的痛。现在,很安静,安静得十分可怕,我渴望看到一点光明,哪怕是淡淡的月光。我渴望听到一丝声响,哪怕是往日的喧闹与嘈杂。我真的好害怕。我被孤独锁住了,怎么也闯不出去。我轻轻啜泣,身体缩成一团,紧攥着被角,手被攥的生疼,但我想要这种感觉,因为我怕我也失去了它就彻底地迷失了,在这恐惧与绝望汇成的黑暗世界。我再也受不住了,抱住头,扯着嗓子嚎啕大哭……

当我睁开眼睛时,眼前一片光明。似乎比之前更加亮堂。我十分兴奋,望着周围的一切,恨不得去拥抱它们。听着风儿吹树叶的“沙沙”声,我觉得那美妙得无法形容。我爱这个世界,光明与爱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失去了才懂得珍惜作文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我面前的两个空位,给我了一种孤单的感觉,更加给我了一种伤心、失去朋友的感觉,我等啊等,却等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他们转学了!

望着窗外的大雪,品着苦涩的咖啡,看着两个空位,想着从前那美好的时光,我忽然觉悟了??我已经失去了他们,只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人们说,处女座的女孩重感情,经历了六年,我已经证明了这一事实。有人劝我:“友谊乃身外之物,居次位。”可我却不这么认为,有了友谊,人生就变得精彩:有了友谊,人生就充满乐趣!不知处女座的女孩们是不是这样认为的呢?

我最要好的两个朋友走了,我的情绪陷入低谷,我和妈妈交流,妈妈说:“孩子,没听说过一句名言吗??‘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想开点,在这段时间里最重要的是学习啊!”我当然明白这些道理,可我怎么也放不下:

放不下我们经历了六年的友情;

放不下我们在一起玩耍的欢笑;

放不下我们没考好哭泣的泪水;

放不下我们相互安慰时的语言;

放不下我们生气打闹时的眼神;

放不下我失去你们之后的伤心;

我真的放不下好多!

直到写这篇文章时,我仍然想不明白,请各位老师和同学当一回心理医生,帮我把这个创伤愈合,让我找回自我,仍是一个阳光女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