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看待失去(精选20篇)

人们往往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但那时为时已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失去后才懂得珍惜作文,希望能帮到大家!

浏览

7173

作文

589

假如我失去双眼作文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假如我失去了双眼,走在盲道上,我发现周围的一切都是冷漠的,再也没有往日的热情了。以后的时间我将永远沉浸在黑暗中,想想这是多么的痛苦!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发誓,我再也不会做伤害眼睛的事。

也许这一切太晚了;心灵的窗户将永远关闭着,也许奇迹也会出现,等着明天的第一缕阳光。

假如我失去了双眼,我会不会后悔在健康的时候,没有全力以赴,留下那么多的遗憾,可我尽力了,我一个人尽力,就一定有好的结果么?你们为什么总是埋怨我强调客观,不懂主观努力,却从来没有来帮过我?要知道,很多事,就是主客观都做到位了,也不一定成功。

我多么渴望看看这世上一切,假如说我凭我的触角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亲眼目睹一下该有多好。希奇的是明眼人对这一切都如此淡漠!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们看来是那么地平庸。也许人就是这样,有了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东西一味追来。

假如我失去了双眼,生活上会遇到很多困难,对于正常人来说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对我来说就很困难了,比如说:接水、吃饭、做饭、下楼梯等等一系列事情。

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是多么的幸福,我能看到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和丑恶的东西,也可以看到祖国山河的壮丽的景象,我是多么的幸福呀!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因为误会而失去友谊_500字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在校园生活中,同学们难免发生误解或摩擦,我们应该理智地对待事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拥有更多的朋友。

记得有一次下课后,我拿出心爱的手链向好朋友炫耀。她一个劲儿地夸我手链漂亮,说:“能不能送给我。”而我却拒绝了,“这是我爸妈送我的生日礼物,”好朋友没有再说什么,走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我小心翼翼的装好手链,便开始听课了。放学后,我冲出教室拍了拍好朋友的肩膀,问她为什么不等我。但她只是淡淡说了句“我还有事。”就走了,看着她离去的背影,我想:她应该生气了,就因为我没有送她手链,她好小气。

我拿着手链回到姥姥家,连吃饭都爱不释手。但在下午时,我怎么也翻不到那条手链,便认为是好朋友拿了我的手链。不分青红皂白的我火冒三丈,去质问她为什么头拿走我的手链?好朋友一个劲儿地解释:“不是我拿的,真的不是我拿的!”说到最后她竟然哭了。我大声吼道:“不是你还有谁呀!”她什么活也没有说,趴在桌子上大哭。我气冲冲的回到座位上。

晚上,姥姥打来电话,说:“洋洋,你的那条手链拉在我这儿了,明天别忘了到我这取!”放下电话,我开始后悔了。给好朋友打电话,她不接;给她送东西,她也不理。这回她真的生气饿了。就因为这件事,我失去了一个好朋友。这是我在小学里,做后悔的事情。

遇到事情,生气,伤心事不能解决问题的在,只有冷静分析,细心回忆,才能真相大白。如果当时我能这样做的话,也许就不会有这样的结果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碎片化的生活让我们失去了乐趣作文800字

全文共 805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为了不浪费每一分每一秒,不得不过着碎片化的生活。

清晨,我揉着还没睁开的双眼,迷迷糊糊的走向厕所手里还拿着一本英语书,一边洗漱一边看英语。坐在饭桌前,一边想着刚才背的内容一边胡乱的扒拉几口饭,连味道都没尝出来。一出门便感觉天气有点转凉,回过头对母亲说了一下。母亲便拿出手机,打开购物网站快速的选好衣服,下了订单。

在学校,为了能回家早点休息,只好利用下课十分钟的时间来写作业,可正在思考一道数学题时,上课铃响了。我不得不停下思考,收起作业开始听课。可是下课后,哎呀,我刚才思考到那了?

周末,在去补习班的公交车上,我拿着一本名著在看,看了几十页后,就不得不收起来,因为到站了。结果到了下一周再有时间看时,我总是会忘了看到那,前面讲了什么。当我好不容易看完时,却发现,我根本没看……

这是我的生活,但我也相信这也是几乎所有年轻人的生活。我们生活在碎片之中,做着碎片化的事:碎片化的学习,碎片化的购物,碎片化的思考,碎片化的阅读……诚然,碎片化的生活方式确实节省了很多时间,但它却也剥夺了更多的乐趣

早晨,我们总是囫囵吞枣般的解决了早饭,只是单纯的为了填饱肚子,而我们中国的美食何其多,光早餐就有许多种,可我们从来没有好好地去品尝过一顿精致的早饭。身为一名中国人,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

还有阅读,一本好书,一本名著,就是一个新的世界。当我们花很长时间用心去读,全身心的投入于书本之中,你会为主人公的遭遇或喜或悲,为美好的结局而由衷的祝福,或是为悲惨的结局而黯然神伤,其中的乐趣无法言语。而现在人们每天早上起来,打开手机看看微博,或只是花个几分钟看一看所谓的“心灵鸡汤”。这样的阅读何有乐趣可言?

高晓松说过:“人生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在我们为生活奋斗过程中把自己逼的太紧了,碎片化的生活让我们忽略了这些乐趣,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好好地去享受这些乐趣。这样的人生才更加有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失去自由的痛苦作文精选

全文共 498 字

+ 加入清单

记得小时侯家里养了一只黑色的小鸟,很可爱。我们把它的住所安排在一个精致的笼子里,然后挂在阳台上,让它可以欣赏到宜人的风景。可有一次我喂它吃饭时太过疏忽而让它飞走了。从此,小鸟再也没回来。我很伤心,当时还小,所以总弄不明白,这小鸟是怎么了,我们一家这么疼它,它都不要,不稀罕。可随着我渐渐地长大,我也明白了,小鸟要的是自由。我们的爱越多,给它的痛苦也就越多。想想自己也还不是一样。有时候真的很想拥有自由,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认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蠢蠢欲动的叛逆。我也是,有时候,无奈的生活真的带给你许多烦恼,环境让我改变,我很想潇洒一次,放下任何束缚。或者学学李白,带上一坛酒,到处游赏,写下我所想的东西,再也不用写老师命题的那些枯燥无味的作文,写青春,写生活,制造故事,让青春更精彩,可我很清楚,这些都只能是幻想,我无法那么洒脱,我放不下家人,接受不了别人异样的眼光,更无法逃避妈妈那让我心痛的眼神,我不是圣人。情让我无法拥有某种自由,选择了它,就等于放弃了我最深爱的那些人,所以我只好在幻想中获得自由,那种因爱而失去的自由爱得太多,被牵拌的也就越多,可我仍然无怨无悔,毕竟,爱也让我活得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当我失去父母的呵护作文

全文共 695 字

+ 加入清单

儿时的记忆中,每年有两个最重要的日子。第一个是父母回来的日子,那天,爸妈会给我带漂亮衣服,会给我买好吃的;第二个是他们离开的日子,他们总是趁着黑夜或许是凌晨离开,只留下一个嚎啕大哭的我……

为什么爸妈总要离开,他们说,去寻生路。

生路是什么?应该是大山里没有的路,或崎岖或平坦,总该是不一样吧。

懂事后,不再落泪,但些许伤感还是有的。爸妈终于可以多睡会儿,到天亮才离开,只是门口多了个招手送别的我……后来,我跑遍一座座大山,我在寻生路,却不知它到底是什么。山那头的支教老师应该知道的,她说,学习就会知道生路、找到生路。从此,朗朗读书声中夹杂了我那含糊不清、别扭的发音。

慢慢地,我再也不会把小店喊作“聚宝盆”,我会喊它“曙光超市”,我进去从来不买东西,也从不去碰它们,我只是去看那些家里没有的玩意,一遍遍地告诉自己:要好好学习,以后在家里摆上它们。我知道,生路就是挣钱养家,可是没有父母的地方哪里算是家。等爸妈老了,或许我也要出去,这样爸妈就可以找个他们的孙子或是孙女,而我要像爸妈一样一年只能回来一两次……我不敢想,也不想去想,外面到底是什么,有什么?老师说,有很多大山没有的东西,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要我出去闯闯,等有能力了再回来。在大山里造生路,让更多的人可以不出大山就在上面走。

十几年的努力,终于换来一个品牌,我走在大山的路上,一个大伯正和我的工作人员收获农作物;家家户户门口多了几堆刺绣唠嗑的妇女;一个哭泣的小孩冲过来,躲在我身后,死死地攥着我的衣服,孩子他妈跑来,见着我,笑着说:“这小子不学好,正和我有时间,得好好管管他。”

我也笑了,眼睛却已浸湿,我当时多么希望,我爸妈也有时间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失去的近义词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一、【近义词

失落,失却,遗失,落空

二、【基本解释】

[拼音] [shī qù]

[释义] 1. 原有的不再具有失去社会地位

2. 没有取得或没有把握住失去机会

三、【英文翻译】

lose; kiss good-bye ;

四、【短语造句】

1、他让我振作起来,不要对未来失去信心。

2、他使劲打囚犯直到囚犯失去知觉。

3、对失去这么好的一次机会你将来总有一天会后悔的。

4、他们失去了独生子,他是患猩红热死的。

5、毕竟,当我为人生选择一个方向时,也失去了其它方向的可能性。

6、这一定是我们失去的那些人的遗愿。

7、在这一点上,我没什么可失去的。

8、这就是我为什么在想通一切之后,感觉到我失去的一切又以另一种方式回来的原因。

9、我将成为你失去的一切。

10、但是对许多其他人来说,这只能表明他们已经失去信心。

五、【详细解释】

1. [lose];丢失

2. 原有的不再具有

失去社会地位

3. 没有取得或没有把握住

失去机会

消失;失掉。

唐方干《东山瀑布》诗:“遥夜看来疑月照,平明失去被云迷。”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五·罗池碑》:“﹝ 罗池碑 ﹞乱后失去。”丁玲《韦护》第二章:“ 丽嘉 端详了他半天,她那惯于嘲讽的嘴,已失去了效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缅怀失去的他随笔作文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

原本我可以轻巧地躲开他们的”攻击”,可就在我想要逃跑的时候,竟有一个人一把将我抓倒按在墙面,让我动弹不得,于是我就发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叫喊。

谁来救救我啊,谁来救我我就谢他祖宗十八代,要不然我以身相许都成。观音娘娘。如来佛主。上帝。耶稣……只要你快点来救我,我愿今生多吃一点素都行啊。我未来的路还很长,可不想对自己的身心造成影响!

就在我拼死挣扎的时候,“咚”的一声,也许是我的诚心感动了上苍,一位威风凛凛的男生英勇地出现在我的面前,好典型的英雄救美人噢!他一拳将那个按住我的流氓混混打倒在地,太惊人了,他出拳速度之快让站在他身边的我都没看清,然后,他站到我的前面像要保护我,我当然感动得接下来都不晓得该怎么写了,但是为了群众利益,我胡编乱搞也得写下去。

“姑娘你没事吧?”好有磁性的声音噢。

“嗯,没事。”

“哼,小子,找死啊,你要是在插手就别怪我们”说完那几个流氓混混就向我的“护花使者”展开了一场搏斗。

我站在他们旁边,看着我的那位“护花使者”傻住了眼,他打起架来的时候太帅勒,太有气质勒,看他的姿势,他因该学过跆拳道,所以他很麻利地将那群人一个个翻倒在地,我在旁边被他的英姿所陶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看待造句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1、我不知道她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

2、我们要正确看待自己,既不能自高自大,也不能自轻自贱。

3、防火工作非常重要,不要把它当一般的事情看待。

4、老师把我们当自己的孩子看待。

5、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同学的缺点和错误。

6、小孩与她非亲非故,她却把他当亲生儿子看待。

7、看待事物应该全面,不能管中窥豹。

8、我们必须正确地看待自己,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

9、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事物。

10、李老师对自己的学生总是同等看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失去了才珍惜

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人有时真的很怪,直到了失去才懂得珍惜

——题记

我与豌豆可以算的上是死党朋友。从幼儿园到小学毕业我们俩一直在同一学校而且同班,她总是坐在我位置的正前方,这么多年来都没改变过。放学后,我总是与她手牵手回家,一路哼着小曲,消失在漆黑的街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嫉妒的火焰早已在我们心中燃烧着。

一日,不知心中烈火以烧到了尽头,脾气很坏。再加上值日被罚,我这个当组长的更是心有不快。于是,我叫豌豆等我做完值日后,与她一同回家。我与地瓜提完水后,见教室里早已人去楼空。心情以坏透到了极点,于是,一个人气冲冲地背包消失在漆黑的街头了。

回到家,半响,便听见隔壁豌豆的妈妈问我妈豌豆是否在我家。只听豌豆妈无奈的叹息声被门“啪”的一声埋没了。大概已是深夜,豌豆才回来。此时,豌豆的哭声,豌豆妈的打骂声划破了宁静的夜,使得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的我得到了一丝安慰:谁叫她放学时不等我,遭到一顿打骂了吧!于是。我迷迷糊糊的谁着了。

第二天,我很早起床,想去学校好好讽刺一下豌豆。到了班级空无一人,独自走向座位,只见桌子上有一张卡片,我翻开一看:祝土豆12岁生日快乐!上面还写满了同学们的姓名。此时,同学们拥进教室,纷纷上前祝我生日快乐。

一身欢呼声过后,我问地瓜:你们怎么知道我的生日?地瓜偷偷的告诉我:“是豌豆昨天,号召了全班同学,组织了这次为你开的生日宴会,他昨天那么晚回家,全都是因为你,你昨天还气冲冲的……”

“不要再说了”我立即阻止了地瓜的高谈论阔。跑到双眼红肿,脸上有淤青的豌豆身边,紧紧的抱住了她。眼泪飞溅着,我狠狠地捶着豌豆,耳边回荡着周华健的《朋友》“这些年一个人,风也走雨也走,有过泪有过错……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声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还有伤还有痛,还要走还有我。”

与豌豆和好后,与她又像以前那样,手牵手,一路哼着小曲,消失在漆黑的街头。

看来,也许只有失去才让懵懂的人们从梦中醒过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失去才懂得珍惜作文400字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雪了,纯洁不含一丝杂质的雪纷纷扬扬的落下。想吟一首诗,却由诗想到了语文,想到了杨老师……

星期三的上午,当我惊悉杨老师因身体状况以后只能教九班的时候,我心中很不是滋味。不是吗?其实早一点只教一个班也能让杨老师轻松一些,可是九班和十班,择其一,我不知道杨老师是如何想的,但对于老师来说,应该更喜欢听话的学生,在这一点我们不如九班,我们可以改,但晚了。

这一节课,是最后一节语文课,是杨老师教我们的最后一节语文课。我们一起朗读古诗,声音洪亮,整齐化一。在这古诗声中,泪水充满了眼眶,我想哭……我们要用这一节课,给老师留个好印象。

我想我们似乎没有比现在更乖的时候。同学们都晓,故而把自己好的一面展现出来:该踊跃时踊跃,该沉默时沉默。接近这节课的尾声时,杨老师发了百词竞赛的奖状,说明了自己以后只教九班,由易老师教我们。

下课了,杨老师出去了,班里并没有马上炸开了锅,而是安静,大家都在思考着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假如失去三天光明

全文共 1706 字

+ 加入清单

冬日里第一束温暖的阳光悄悄地爬上了我的脸庞,妈妈的手轻轻抚摸着我的双眸,仿若一首温柔而饱含力量的歌谣,我努力睁开双眼,迎来了生命最初的光明,诞生在这样一个寒冷的早晨,我望见妈妈苍白的嘴唇与眼角未干的泪水,是不是所有的光明都要由痛苦来换取?而现在的我能大声回答自己:如果可以,我愿失去三天光明。

第一天·让光明穿破灾难的岩石

“大哥,请你把我拍得美丽一些”这是一位在汶川地震中被沉重水泥板紧紧压住下半身的女孩在等待救援望见对准她的照相机时说的话,她不知道她还能坚持多久,也许这是她当作遗言一般对生命最后一次的抗争,但是她对美丽的渴望却那么的强烈,那是她对生的渴望,是生命正一点点枯竭、生死之间感受的最真实的力量。闭上湿润的眼睛,我愿用眼前的黑暗换取女孩在巨石之下看见自己美丽面容的机会,愿意让光明穿破灾难卷起的尘埃,在时间中定格为永恒的希望。灾难不会因为你的眼泪而停止它的步伐,从印尼海啸到如今9、0级日本特大地震,多少学子衣锦还乡的骄傲被踏碎,异国之间反复对战挑起了多少无家可归的人们的浓浓乡愁。

即便如此,只要心中没有那灾难的岩石,所有的光明都愿意换取你嘴角那一抹太阳般的微笑。

第二天·用光明点燃爱心的圣火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为了在审判之前,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这是北岛代表这崛起的青年在中国成立后最艰难的时期发自内心的嘶吼。而现在的我们,除了在电视机面前不厌其烦地为所谓的“明星”们呐喊,有几人心怀“吾身虽瘦,必肥天下”壮志豪情,有几人告别矫揉造作的自我悲悯去海纳百川,有几人活着是为了别人更好的活?曾看过一位年逾70的老母亲,身患可遗传的毛细纤维瘤,只要有毛细血管的地方就有大小不齐的瘤子,拥有这样一副丑陋面孔的她,却在酷暑都把自己包的严严实实坚持在大街上卖报,只为了给女儿治病。没人能够想像她40多年来的艰辛,不仅是肉体上难以忍受的疼痛,更是对女儿深深的愧疚与面对世界的无尽自卑。她曾在记者面前第一次取下她的头套,脑后勺巨大的瘤子吓坏了记者,她掩面痛哭:“作为女人,我从来不知道什么是美,可我的女儿,她的青春都被我这个丑陋的老太婆给毁了…”可是做为母亲,她隐藏在头套里一辈子的秘密,是人性穿透黑暗最耀眼的光辉。

媒体力量的增加给予了人们奉献爱心的平台,可利益的趋势让某些电视台甚至拿别人的痛苦与眼泪来挣收视率,什么“痛苦指数投票”、什么“支不支持帮助”等环节令人发指,我曾拿我入高中以来所有的奖学金去资助那些等待帮助的人,却换来别人一句惊讶的“你不怕上当啊?”就是太多太多对现实与爱的置疑,使世上太多太多的角落没有光的温暖。如果可以,我愿失去这一天的光明,用它来采撷这一天的希望,呐喊出“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做一千零一名!”

第三天·携光明踏入梦想的校园

老师曾在课上问我们:“你的快乐是什么?”全班漠然。在这个来去匆匆的季节里,一切敏感细胞都奢侈得如同恺撒大帝的稠衣,徒留无数次的希望在无数次的失望前撞得粉身碎骨,无数次的激扬在无数次的颓丧下摔得头破血流。没人愿意说出自己的快乐,每个人都比昨天更加明白理想和现实之间那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同时也比昨天更加拼命努力挣扎,试图挤过那道窄窄的独木桥,哪怕明知是徒劳。每个人都难以承受那潮涌而至的恐慌和迷惘,于是逼着自己埋进去,埋进书本,埋进试卷,埋进密不透风的黑茧————为的只是有朝一日的破茧成蝶。可我们需要快乐,那快乐不是炒的火热的非主流,不是故做颓废的爆炸头与黑眼圈,更不是只为了在考试中暂时的满足感——我们需要梦想,今夜无眠,我愿在摇曳的渔船中聆听孤苏城外寂寥的钟声,与落第书生同闭双眼,感受黑夜中最纯净的心灵呼声,把失去的光明驻进每一个找不到属于自己灯塔的船夫心中,即使路上只剩江潮翻滚的声音,也要与你们风雨同舟!

敬佩那吟出“只怨那江南的柳丝系不住草原的马”的诗人,奔跑在江南的柔风细雨中的我们,可否携上涤荡心灵的光明,踏上征战草原的旅途?

如果我重迎光明的那一天,我的世界盛开如夏花般灿烂,朋友,那一定你给另一个世界的光明。

我就知道,终有一天那传递光明的收购站,一定会迎来遗忘的海角天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别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96 字

+ 加入清单

当今的社会,如果你去问一个人你是否还有价值观同情心,想必都会得到一个统一的答案“有”,但当你问他“摔倒老人扶不扶”?“白血病儿童捐不捐钱”?的问题时,想必所有人都犹豫了,鲜少有人能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因为在一次次被欺骗,揭开血淋淋的真相后,人们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是否正确?在这个以“利益”为目的地社会,同情心是否必要?

摔倒老人扶不扶似乎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不扶,心里难安;扶了,不怕是“农夫与蛇”反倒让自己心灰意冷。然而正是这样矛盾的心理往往就造成了悲剧的发生。前段时间网上播出这样的一条新闻:一个雨夜,一位老人摔倒在马路边,而不远处就是一个人来人往的公交车车站,积水已经淹没了他的鼻子,但是没有人扶起他,直到一位女子发现了不对劲,等将老人扶起后发现老人已经失去了生命体征。看完这个新闻之后我内心为之震撼,又禁于内心提出许多个假设。如果能有人再早点去发现他?如果他能呼救?如果人心还没那么冷漠?但这件事已经不存在于任何假设。事实是,人们在看清了无数次老人指责扶起自己的人来达到敲诈勒索的目的,无数人满怀热情却被一盆水浇灭。同时又是人工智能的时代,人们渐渐选择了计算机式思维判断对错,而忘了人与人之间的同情和本身基本的价值观的存在。

如果说上件事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使人心寒,那么接下来一个现象让我又看见了希望。

有这样一个母亲,她会把手中的零钱交给自己年幼的女儿让她给那些乞讨的人。在这个人物之前已曝光出许多残疾乞讨人实则假装或是白天睡大街,晚上睡五星级宾馆或类似于此的丑闻。于是许多施舍的人开始思考给了他们钱能给自己带来什么物质上的好处吗?他的情况是否属实而值得我去施以同情之,而前文那个母亲却在采访里回复说:如果不是被生活逼到穷途末路,没有人愿意以这样的姿态出现在别人的视野里。听完这个母亲的一番话,我顿时觉得,在这逐渐冷漠、扭曲的社会。正是有像这位母亲一样存在仍保持一颗正确的价值观和善良的同情心,如同黑暗中闪亮的明珠,璀璨夺目,散出感染人心的柔和的光。

我曾看过一个泰国的公益广告,一个男子是一位在城市中平凡普通的上班族,或许他的一切都很平凡但他有一颗不平凡的内心,他将快餐中的鸡腿给流浪狗,他把钱包里的钱予以街头乞讨想要读书的女孩,他给孤寡老人每天送一串香蕉,他帮卖煎饼的大妈推过车。许多过路人对他的行为都不抱以理解,时常有人说他像个傻子。但正是因为他那如傻子般的价值观和同情心,那个女孩读上了书;那个老太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即使他很平凡,但他正确的价值观和善良的心地让他能够体会世间独一无二的幸福。

二十一世纪,人工智能能让机器像人类一样思考,但唯一不同的是创造它时没有像上帝创造人类那样赋予一颗心,因此这也是人与机器的最大差别就是人可以有价值观和同情心。

如果有一天人类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变得冷漠麻木又与计算机有何差别?

所有人可以失去名誉,可以失去财富,但千万别成了计算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动物失去了原来的主要特征三年级作文400字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蚂蚁的个头比树还大

有一天,一只大象起来找吃的,它看见草丛里有一面镜子。它拿起镜子,看了看镜子里的自己,大声叫到:“啊!我怎么变得这么小了!”刚好一只蚂蚁也路过这里,听见了叫声,赶紧跑过去。大象看了看蚂蚁,又大声叫到:“啊!有怪物!”它丢到镜子就跑。蚂蚁拿起镜子看了看自己,也叫到:“我怎么变这么大了!”

突然,森林里出现了一个砍树的工人。工人给他的朋友大象打电话:“兄弟,我今天树砍得比较多,你来帮我抬一下木头吧!”大象说:“好的,我这就来。”可是大象到了工人跟前,不管怎么叫自己的朋友,工人都没听见,因为它实在太小了。砍树工人以为大象不来了,就只好去请别的小动物帮忙了。

蚂蚁正好出来玩,看见了砍树工人。蚂蚁走过去对砍树工人说:“你怎么了?”砍树工人答道:“今天树太多,我一个人抬不动,没有小动物帮得了我。”蚂蚁对他说:“我来帮你吧!”工人看了看蚂蚁说:“你行?”蚂蚁说:“你看我现在的身材,当然行!力气大得很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失去才懂得珍惜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人们只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回忆以前,妈妈经常帮我洗衣服、烧好吃的菜、买零食给我吃。而我呢?却不以为然,不仅不珍惜妈妈的一番心意,还有意的破坏,来气妈妈。整天就想着如果妈妈走了有多好,自己多快乐,多逍遥。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还是一只翅膀没有长全的小小鸟,离开妈妈会是怎样。

妈妈真的出去了,要走三个月,当我听到这消息时,我是打心眼里高兴,可是高兴之余却有一点儿留恋,甚至还有点伤感。心中还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因为我不知道接下来的生活会是怎样。

妈妈走后。起初,我有一点儿想,可仔细一想,妈妈走了,不还有爸爸嘛。谁料,爸爸先是对我百依百顺。可是后来却变了,变的那么懒惰。餐桌上从此再也没有了我爱吃的麻婆豆腐,只有了那让人看着就反胃的胡萝卜。

妈妈走了一个星期后,家里全变了样里里外外都是脏兮兮的,我的零用钱用完了,成绩也下降了,爸爸也从来没有过问过。不仅如此,还经常发脾气,弄的我整天都很郁闷。

这时候,我才知道妈妈对我来说是多么重要,心里有一股暖流在心里翻滚着,说不出的滋味。

妈妈回来之后,我对她比以前更好了,每天早上第一个起床,起床后就立刻读书,不让妈妈因我不自觉读书而操心。

“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希望你要珍惜你所拥有的,莫等“失去”了才来后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留恋已失去的东西,不如去寻找新东西的哲理故事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位著名的收藏家,他酷爱陶壶,收集了无数个茶壶,只要听说哪里有好壶,不管路途多远一定亲自前往鉴赏,如果看中意了,而对方愿意割爱,花再多钱他也舍得。在他所收集的茶壶中,他最中意的是一只龙头壶。

一日,一个久未见面的好友前来拜访,于是他拿出这只茶壶泡茶招待这位朋友。二人开心地畅谈着,朋友对这只茶壶所泡出的茶赞不绝口,因此好奇地将它拿起来把玩,结果一不小心将它掉落在地上,茶壶应声破裂,全场陷入一片寂静,每个人都为这巧夺天工的茶壶惋惜不已。

这时这位收藏家站了起来,默默收拾这些碎片,将他交给一旁的下人,然后拿出另一只茶壶继续泡茶说笑,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

事后,有人就问他:“这是你最钟爱的一只壶,被打破了,难道你不难过,不觉得惋惜吗?”

收藏家说:“事实已经造成,摔碎的壶留恋又有何益?不如重新去寻找,也许能找到更好的呢!”

感悟:我们常常对已失去的事物,对已成为过去的美好情感总是念念不忘,对比眼前,往往会黯然神伤。既然已失去,既然已成为过去,我们是无法挽回的,何不重新去寻找美好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失去之前珍惜作文700字

全文共 732 字

+ 加入清单

时光如同飞逝而过的齿轮,总会带走不该带走的人,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不要直到失去才懂得珍惜

——题记

他一把扔下书包,说道:“这个家,我再也不回了。”摔门而出。“砰”的一声,代表他和这个家没有任何关系了。母亲本起身想拦住他,可是他的父亲沉声怒道:“让他走。”母亲只得作罢。“我现在自由了,不再受到压迫了。”他心想,可他没看到,当他摔门而出时,他的母亲一直咳嗽,甚至咳出了血,人,像是苍老了几十岁。

经历了几年风霜和艰辛,他彻底领悟了这世界的残酷,他的父母,才是他温暖的避风港,为他避风,为他挡雨,些许莫名的悲伤萦绕在他的心上。

他终于又回到了那个家,高楼大厦包围着那栋小小的房子,那房子显得落魄无光,修补的裂纹隐约可见。他慢慢地移向那座房子。令他惊异的是,房子的门没锁,而是虚掩着。

他飞快地跑进屋子,看见他父亲背对着他站着,他的父亲已经谢顶了,头上仅剩的几缕头发也光彩不再,被时光染成灰白色,背影不像原来那样挺直高大,而是矮小消瘦。

他心中不知是什么滋味,轻柔而生硬地喊道:“爸,我回来了。”他的父亲转过头,那纹路已蔓延上了额头,眼泡浮肿,两个黑眼圈刻在脸上,眼球浊黄,布着一层又一层血丝,不再神采奕奕,眼角含着泪,全身颤抖着,嘶哑的嗓子发出几声有如乌鸦叫声的声音:“你,终于回来了。”

他轻轻地抱住父亲,低声说道:“是的,我回来了。母亲呢?”“她…她…她走了。”“走了,去哪里了?”他疑惑地问,转头向四处看,米后黄色的四壁中,一抹灰白格外刺眼。他不禁朝着那个方向,跪了下去,泪珠一滴滴淌过他的脸,那抹灰白是他母亲的遗像。他呜咽着说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不…在。”他感激他的父母赋予他生命,也感激这个社会逼迫他回家,只是遗憾,当他明白时,母亲已不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失去了才懂得珍惜作文

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阳光总在风雨后,只要相信就会有彩虹……”一首多么美的歌,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

当看到那家人团聚、山里孩子送行,那如同繁星一般的火苗时,我被感动了。不禁回想起自己的过错,平时那个不听家长话,不好好学习,吃饭挑食、懒惰……不就像那些迷上上网的人一样吗,我与他们有什么区别呢?当看到那苗族人家招待客人用的是他们很少用,而我们都天天用的大米时,我不禁后悔自己平时为什么那么浪费,再看他们特地杀鸡炖汤给客人,那鸡汤如同白开水一般,我不禁更加后悔。当看到那苗族孩子为了不让那两个大同学中午挨饿,还特地带了吃的。他们的孩子一天几公里的路,一吨没营养的饭,一间没有屋顶的屋子和一身破旧的衣服,而我一天不到1公里的路,一顿营养非常丰富的饭,一间美丽的屋子,一身漂亮的衣服。那六个少年在短短两个月时间中,竟懂了那么多东西。阳光总在风雨后,只要有付出,就有回报,当我摸着心口问自己付出了多少时,我找不到回答。当自己失去一样东西时,才发现它的可贵。

不要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因为那样花的时间太多了。不要让家人操心劳累了,因为你长大了。

阳光总在风雨后,只有相信才会有彩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失去了人性的人作文700字

全文共 691 字

+ 加入清单

此端:这里有花有草,非常美丽,人们互帮互助,满脸欢笑,生活中充满了快乐,充满了幸福与温暖,听说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个失去人性的国家,那里虽然有花有草,但被人们破坏的不成样子,人与人没有勾通的空间,只有冷漠相待。

彼端:听说我生活的国家名字叫无人性,我搞不懂什么叫人性,何为人性呢?“唉哟!”我被一个壮年男子撞倒在地,他周围的人用双眼望着我,是如此的冷漠,甚至嘴角还流露出笑意,我知道那是嘲笑,我习惯了,在如此多的日日夜夜中,我伤的还不够多吗?听说那有人性的国家里的人们也天天笑着,那也是嘲笑吗?它们在嘲笑我们吗?

此端:我决定去那个无人性的国家了,虽然听说很恐怖,无药可救,但我还是愿意去试一试,我已经做好失败的准备了,顺其自然吧!一切都无所谓的!

彼端:听说有一个在有人性国家的小女孩要到我们的国家来,她来干嘛呢?想挨打吗?还是……我不懂?

此端:我来到了这个国家,唉!真是的,它们的行为实在是太恶劣了,打架的打架、吐口香糖的吐口香糖,整个国家一片糟。我还看到一个女孩,她两眼无光的望着我,我对着她笑了,希望她也能对我笑,可她没有,难道她不会吗?我只好一个人尴尬地站在那里,她突然摔倒了,我扶她起来并说以后小心,但她还是那个表情。

彼端:呀!那个女孩真烦人,我摔倒还扶我,不过那就是所谓的人性吗?还有她那个动作,就是我们国家失去已久的微笑吗?晚上我们俩又碰面了,她送了我一只熊,听她说有了那只熊,晚上就不会做噩梦,她又露出了那个表情,我也笑了一个,不过感觉很奇怪,但心中温暖了许多,那就是所谓的人性吗?那一晚我睡得很熟……

此端、彼端

早晨,我们俩走进人性国家,咱们俩你望我,我望你,不禁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失去与拥有

全文共 210 字

+ 加入清单

有位企业家在商场上有着惊人的成就。 当他在事业达到巅峰的时候,有一天陪同他的父亲,到一家高贵的餐厅用餐,现场有一位琴艺不凡的小提琴手正在为大家演奏。

这位企业家在聆赏之馀,想起当年自己也曾学过琴,而且几乎为之疯狂,便对他父亲说:「如果我从前好好学琴的话,现在也许就会在这儿演奏了。」

「是呀,孩子,」他父亲回答,「不过那样的话,你现在就不会在这儿用餐了。」

默想:我们常为失去的机会或成就而嗟叹,但往往忘了为现在所拥有的感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面对失去创造拥有作文800字

全文共 735 字

+ 加入清单

萧伯纳说过:“每个人的一生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上帝是公平的,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那么完美,必然面对着很多失去,这时就需要我们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在夏日中,寻找凉爽;在落花中,欣赏美丽;在失去中,创造拥有

清代,曾经名噪京城的“梨园三怪”孰不知他们是跛子、聋子、哑巴,面对上天的不公,他们并没有消沉、失望,反而鼓起勇气,面对自己喜欢的京剧,他们选择了丑角、武生、老旦,因为他们的失去,反而更增加了这几个角色的形象,他们在失去中创造出了自己的名声、成就,得到了自己应该拥有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不幸,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面对生活,在失去中创造拥有,你会发现:野百合也会有春天。

在失去中创造拥有不能只将自己的目光盯在自己的不幸上,否则我们只会终日因此抑郁不振,看不到希望的阳光,最后只会对生活悲观失望。曾经的“向日葵”随着梵高的自杀已不再那么灿烂,给人民留下了无限的感叹,梵高因忍受不了自己的画不被认可而自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曾写出那么多优美的诗句,却最后选择了卧轨自杀。失去的无法改变,我们可以自己去创造拥有,梵高完全可以把名利抛弃,把自己投入到因作画而得喜悦的境界中去,拥有喜悦。海子同样也可以。

所以,面对生活,不要对失去太多在意,而应该为自己的拥有而满意。曾经“实话实说”的主持人崔永元一再吸引了大众的目光,可他在“实话实说”节目中目睹了太多社会的黑暗面,得了抑郁症,他想到过自杀,最终他决定放弃该节目,虽然他失去了最多与观众接触的机会,但他又得到了自己平静的生活。失去和拥有本在一念之间,那我们为何不时刻选择去拥有呢?

一朵紫罗兰被践踏,虽然它失去了花容,却拥有了香满人间,生活中,虽然我们会失去,但同样会拥有,时刻发生拥有,创造拥有才会发现生活的完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正确看待国学热议论文

全文共 9125 字

+ 加入清单

任何事情都是人做的。最近(《光明日报》1998年9月15日),舒乙先生就说,继承传统文化必须造就有生命力的载体--人;中国传统文化危机的表现,主要就是后继乏人;国家在古籍整理出版方面成果辉煌,但它毕竟需要活人来读,必须真正读到活人的肚子里,才算找到了有生命力的载体。诚然,人是文化的核心。

"国学热"的基础也还是人。她实际上是一直"热"在中国人心里的。尽管历经劫波,但你能说"国学"在中国人的心灵里被荡涤净尽了吗?什么是国学?我不禁想起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名言:"为甚要提倡国粹?不是要人尊信孔教,只是要人爱惜我们汉种的历史。这个历史,就是广义说的,其中可以分为三项:一是语言文字,二是典章制度,三是人物事迹。"反过来说,只要我们的历史和语言文字还在,就会有国粹,就会有国学,它不是文化革命所能革得掉的。保国、保种、保教,三位一体。

大陆学人提倡国学的基础,从根本上说,就在这里。没有这样一个深厚的民族历史基础,单凭若干学者,几大官僚,是不会有什么大作为的。这些学者最著名的学术阵地,就是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的《孔子研究》。与这本刊物风格宗旨关联的学者,散布在社会科学院和大专院校,可称是当代中国大陆国学研究的中坚,是提起"国学热"时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一批学院派人士。

也许还可以简单提一句,这几年当局对传统文化研究及宣传是非常重视的。大陆学术团体曾经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在北京举行过三次纪念孔子诞辰的国际大会。主席在对台八点讲话中提出:"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文化。"1997年,访问美国,在哈佛大学阐述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受到海外学者好评。这样一些动向,无疑对研究传统学术的学者是一个极大的暗示。

接下去,我们就要把眼光移向海外华人了。华人的基本信仰,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据悉,海外华人的总人数,大约有3千5百多万(不含台港澳,其计算方法不一),华人财团的流动资产(不含证券)总额,据1992年7月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评估,高达两万亿美元(包括台港澳),东南亚地区华人财富则有四千亿美元。如此庞大的海外社群,假如没有一个文化支撑,简直就无法生存。所以,他们实际上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发展提供了一个庞大的市场。因此,在华人为主体的国家新加坡,李光耀成为世界著名的东方伦理道德倡导者与实践者,被称为当代"最大儒者",也就不奇怪了。很显然,在一个非儒教信仰的国家,李光耀倡导的儒家理念是不会成为主导的。

所谓"国际儒学",实际上涵盖了全球所有以中国文化为基本价值坐标的人群,也就是一些人所说的"文化中国"。它早已经成为全球多元文化大家庭中非常富有活力、十分引人注目的一个成员。而中国文化在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国际上取得如此高的位置,确属前所未有。也许可以这样说,直至中国改革开放之前,许多狭隘的西方人还在把"远东"视为没有开化的"野蛮之地"。那个时候,如果你与洋人谈中国文化,他是什么感觉呢?是好奇,神秘,不可思议,总之,是把我们当作一个活的民俗博物馆来看的。可到了今天,他们的眼光不能不变了,他们感受到了一种力量--文化的力量。

这种文化的力量,当然首先应当归因于经济上的富足。东南亚地区的"糖业大王"郭鹤年(净资产达21亿美元)曾经说:"从小我们就被灌输儒家的道德价值观。老人们经常教育我们要讲商业道德,重视信誉,言而有信。这一切都深深印在我心里。母亲还告诉我要注重口德,不要诋毁别人。"像这样的话,假如出自一个穷人之口,谁会理你呢?但出自一个"大款"的嘴,"文化的力量"便显现出来了。

于是,便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是文化促进了经济发展,还是经济带动了文化?或曰是二者互动?然而,所谓"互动",总有个谁先动、谁后动的问题,笔者是绝不同意那种把东亚经济崛起归因于文化动因的观点的。实则,是先有经济的崛起,后有文化的跟进沾光,再有文化对经济的回光反照。不然的话,中国文化在那里至少已经"动"了三千年了,何以今日才使得洋人刮目相看?总之,作为文化,归根到底,还是随着经济的繁荣而繁荣。

“国际儒学”最精粹的学院性产品,是“新儒学”,其特点是以接续儒家道统、弘扬儒学为己任,以儒家内圣外王之学为主导,以服膺宋明理学为道统,以融汇中西、实现儒家思想的现代转型为宗旨,以谋求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为向路,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历史意识、宗教意识、道德意识以及"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感。其代表人物,是唐君毅、牟宗三等儒师,以及后起的杜维明等人。

与此学院派儒学平行的,是基础更为广泛的践履派儒学。其特点是与日常生活、学校教育、企业经营相结合。其代表机关,是香港孔教学院,代表人物是现任院长汤恩佳。此外,台湾有活跃的儿童读经活动,由工商界与社会各界出资,编印浅显易懂的儒家经籍教本,教育儿童从小阅读。印度尼西亚则有孔教总会(1963年改为孔教联合会,1967年又改称印尼孔教中央理事会),出版《孔教月报》。美国有华人组织的"世界崇德会",建有儒学教堂,定期举行活动,等等。而大陆,则不仅有学者在公开呼吁儿童读经,并且有专门机构正在逐步扩大实施对中小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范围。

对践履派儒学,学院派的教授们在理论上是重视的,在行动上是轻视的。这,或许是学术分野上的一个通例。然而,真正促动文化根基的,恐怕还在于践履者,因为,他们深深懂得,一切都得从娃娃抓起,不光是足球。

什么人在反对“国学热”

罗列事实未免枯燥乏味,但从上面的简短叙述已经可以看出,所谓“国学热”,实际上也是国际大气候和国内小气候相互呼应的产物。宣扬国学的,既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既有华人,也有洋人。而中西相互纠葛,正是近代以来儒学发展的新特点之一。例如,近代的许多在华外国人,像袁世凯的法律顾问日本人有贺长雄,美国传教士李佳白,英国官员庄士敦,等等,就曾经公开在中国宣扬孔教。这些宣扬者背景不同,观点有异,但都主张复兴、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就此而言,他们结成了一个"文化中国"的统一战线。 那么,反对者都是些什么人呢?

第一类反对者,是抱着牢固的西方中心论因而对东方文化深感担忧的某些西方的国际战略问题专家,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哈佛大学的政治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P.Huntington),其代表作就是那篇著名的长文《文明的冲突?》(详见《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1998年)。他提出:未来国际政治斗争的主线,将由文明冲突取代意识形态及经济冲突,西方文明须防范儒家与伊斯兰两大文明联合。文章发表后,立刻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而所谓"中国威胁论"云云,实际上也有其文化的背景,可谓与亨氏同归一揆。

亨文之所以引起世界性的关注,是由于他确实点出了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一个新变化新特点,梳理出一条极具价值的思考线索。一方面,1989年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进入所谓“后冷战时代”,“文化”成为一种新的冷战武器,在国际政治战略格局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另一方面,亚洲经济的崛起和繁荣,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儒家风范的资本主义,具有其与之相适应的浓厚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尽管1997年下半年以来,东南亚国家与地区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使一些人对"亚洲模式"产生怀疑,但是,信奉儒学的学者一般都认为,损失过后,东亚国家与地区总结经验教训,补苴罅漏,适当调整,经济肯定会继续发展。没有理由因为东亚金融危机而对亚洲发展模式予以根本性的否定。而中国在金融风波中采取积极负责、承担责任的举措,从文化角度看,正体现出中国人相帮相助、扶危济困、不以邻为壑的传统美德。

但是,亨廷顿也许没有想到,他的观点恰好刺激了儒学的进一步发展。因为,“文化冷战”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以综合实力为基础,实行"道德竞争"。最显明的,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从西方中心论的立场出发,指责中国等非西方国家践踏人权。这种"竞于道德"的文化冷战的后果之一,就是刺激“文化中国”的学者反转身来,从另一个方向求解如下问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到底有没有人权的传统?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人”的理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从这种理论中能否发展出一种有别于西方的人权理论?它是否具有世界的普适性?抑或可以和西方的人论并驾齐驱?儒家学说的创造性转化,是否足以提供解决各种世界性难题的智慧?中国传统文化与二十一世纪世界的发展具有怎样的互动关系?等等。

例如,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著名资深教授狄百瑞(W.T.de Bary)、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提议,1998年6月15日至17日,曾经在风光秀丽的北京香山饭店举行过一次中美双边学者的会议:“儒学的人论”。会议恰好在克林顿总统访华前夕进行,尤其具有象征性。我有幸参与了这次会议的筹办工作,聆听到许多高论。学者指出,在儒家传统中,拥有极其丰富的“人论”。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思想家董仲舒就曾经说过:“天地之精,所以生物者,莫贵于人。”这些理论,用现代眼光给予新的解读,会生发出积极的价值。而在我看来,这种重新塑造古代文本的解读活动,至少从晚清时期就开始了。早在本世纪初,年轻的国学大师刘师培就作过一部《中国民约精义》,发现包括儒家在内的中国传统典籍中包含着丰富的"民约"思想。美国布朗大学宗教系主任退斯教授(S.B.Twiss)甚至用资料说明,国际人权观念不仅同儒家传统在原则上可以相容,而且联合国人权宣言就体现着中国的儒家理念,是儒家对世界人权宣言的贡献。1947到1948年,中国代表张彭春不仅参加了人权宣言的起草和审议工作,而且许多基于儒学的建议和观点被宣言所采纳。杜维明则指出,人的本质、文明的特色、道德的根源和仁政的价值,是儒学人文精神所不可或缺的面向,从中可以建构一个具有当代意义的人论;西方的人权观念和儒家的人文精神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的可能性,两者之间能够驾起一座桥梁。美国夏威夷大学历史系教授郭颖颐指出:任何社会都有关于权利的观念,中国也不例外。狄百瑞教授则论述,儒家学说中具有尊重个人尊严的人格主义,有其内在价值,具备充分体现的可能。 凡此种种,是恰好验证了亨式预言的并非无根而是其实现呢,抑或是亨文的刺激?艺术模仿生活,而生活也就常常模仿艺术。所谓预言家,往往是先从根苗上冒讲一句,激起大家注意,而大家一旦注意,也就成了他预言灵验的证明。这种鸡、蛋互生的因果转化,我们在学界时常看到,而看相算命之类,无不可如是观。

第二类反对者,我们可以称之为五四传统的弘扬者。

儒学占思想统治地位的根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动摇的?就是从五四。正如张岱年先生所说,从五四开始,儒学独尊的格局一去不复返了。五四志士的根本理念有二:民主、科学。由这两个根本理念衍生,就是对传统的清算。 弘扬民主、科学何以必须反传统?钱玄同的回答是:“二千年来所谓学问,所谓道德,所谓政治,无非推衍孔二先生一家之学说。欲祛除三纲五常之奴隶道德,当然以废孔学为唯一之办法。""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陈独秀的名言:“孔教本失灵之偶像,过去之化石。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而人们更为熟悉的,则是陈独秀义正词严的宣示:"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和旧宗教。""若因为拥护者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你在李慎之先生的文章中是否读出了这样一种劲头呢?你在丁守和等先生的文字里是否体会到了这样一种精神呢?假如你没有体读到,只证明你不够敏感;假如你想强烈地去体读,那就请你看一看近些年出版的北京《鲁迅研究月刊》好了! 然而,他们绝不是五四精神的简单继承者,而是要将五四精神发扬光大。因为,在他们看来,所谓科学、民主,还是要以民主占第一位。没有民主、自由,没有对封建迷信的破除,“科学”也不过仅仅具有“工具”的意义而已。对此,丁守和先生曾经特别提醒笔者要注意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对五四的论断,因为在那里,明确宣示了许多正确的理念。他们这些人,常常被称作中国的自由主义者。

第三类反对者,我们称之为经院派马克思主义者。

在他们看来,国学与儒学"热"热过了头,是文化保守主义、复古主义、迂腐的文化改造观的回潮和反映;讲儒学,就是反对马克思主义。应该说,此派的指责实乃一针见血。

“儒学热”争论的核心是什么

上述三类反对者,实际上最不能通融的,是第三类。而第一、二类,在现时段已经与儒学并非水火不融,而是保持着模糊的交火地带。我总觉得,自由主义,或曰个人主义,与当代的新保守主义,原本是一个东西的二柄。而第三类学者最关注的核心,是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

早在1990年4月14日,李一氓在《致蔡尚思函》中就曾说,孔子学说是“一个非常封建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和孔子的教义,无论如何是两个对立的体系,而不是可疑调和的体系(折衷主义),或者并行不悖的体系(二元论)。”蔡尚思表示同意李一氓的见解,但有意思的是,李、蔡二老都像五四先辈一样,具有深厚的国学根底。

其后,就不断有学者赞同并论述这种观点。例如,罗卜《国粹·复古·文化》(《哲学研究》1994年第6期)说:如果我们天真地以为从"国学"中可找到立国之本或重建民族精神的支柱,而马克思主义作为外来文化可以置之一边,那么未免太迂腐了。一些人从先秦的神秘主义中寻找理解当代文明的钥匙,一些人宣扬中国需要孔夫子、董仲舒,需要重构与马克思主义并列的哲学新体系,正是利用了这种迂腐的文化改造观。不排除有人企图用“国学”这一可疑的概念来达到摒弃社会主义新文化于中国之外的目的。胡绳在纪念《历史研究》杂志创刊40周年座谈会上对这篇文章予以介绍,表示“基本上同意他的观点”,“总的观点我赞成”(《历史研究》1995年第1期)。由于胡绳在学术理论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争议遂因之而起。

尔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哲学研究》杂志连续发表批评"儒学热"的文章,代表作有:王生平《跳出"国学"研究国学》(1994年8期),陈漱渝《如此"儒学热"能解决现实问题吗?》(1995年5期),李登贵《五四精神:重评还是重伸张?--五四精神与传统文化学术座谈会述评》(同上),黄克剑《回到"我"自己回到"人"--写在"国学"正热时》(1995年第8期)。

宣讲儒学的人则认为,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并不矛盾,二者可以良性互动、互补,不赞成用意识形态斗争的观念指责儒学研究。但是,就笔者的阅读所及,论述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的最精彩的文章,是匡亚明先生作出的。

匡亚明是老一代中共党员,其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就是力求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重点、有系统地对优秀传统思想文化进行探讨,去粗取精,加以弘扬和开发,使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所以,反对马克思主义,在匡那里是不可想象的。然而,匡却认为: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光靠读一些共产主义教科书、小册子,即使读得烂熟也是不够的,还必须"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行。孔子思想就是"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认为对包括孔子在内的人类知识财富学习得越少越好的人,按列宁的话说,是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的。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匡亚明认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根,也离不开和传统文化的结合。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的精华(包括孔子思想的精华)并非格格不入,而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二者虽然相隔两千余年,但历史连续性规律使它们仍带有相通之处。孔子在封建社会提出了大同思想,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这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共产主义与大同思想都强调“天下为公”。马克思讲国际主义,孔子也强调他当时所能认识到的“国际”主义,即“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尽管表达的方式不同,内容也不相同,但基本精神有相通之处。由此可见中国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含有真理性或可贵的智慧萌芽,是有生命力的,是可以而且必须做到使之为当前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

上述论断,便是匡亚明在《求索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一书中表述的基本思想。

匡亚明这种思想使我们想到另一位马克思主义者郭沫若。五四前后,打倒孔家店的呼声遍于中国大地,而郭沫若却是逆着当时的反孔潮流的。他写道:“定要说孔子是个中国的罪魁、盗丘,那就未免太厚诬古人而欺示来者了。”“我在这里告白:我们崇拜孔子。说我们犯时代错误的人们,那也由他们吧,我们还是崇拜孔子。”1924年,他甚至写了一篇《马克思进文庙》,假借孔子与马克思的对话,赫然写道:“我们的出发点可以说是完全相同的。”孔子问:“你的理想世界是怎样的呢?”马克思讲了“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等等,孔子拍手叫道:“你这个理想和我的大同世界竟是不谋而合。”“我的思想乃至我国的传统思想,根本和你一样,总要先把产业提高起来,然后才来均分。”马克思感叹道:“我不想在两千年前,在远远的东方,已经有了你这样的一个老同志!你我的见解完全是一致的。”

对于孔子,杜国庠、侯外庐、吕振羽、翦伯赞等都曾明确表示过反对,但郭沫若、匡亚明的态度却表明:尊孔与反孔,并不是区分一个人是否马克思主义者的标准。马克思主义者,可以反孔,也可以尊孔。

公允地讲,大陆的儒学人士,一般都不反对马克思主义。事实上,主流的研究者都一再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而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动机和言论,在大陆也不容否定,大家心知肚明,只是不敢太张扬而已。例如,有人这样写道:当代史家"接受唯物史观,并不是基于一种自由的理性批判的结果,而主要是由于政治威胁和行政压力所致;并不是出于自己内心的思想需要,而是出于对自身的生存利益的考虑。因而就必然导致了中国史家对唯物史观采取一种投机取巧的实用主义态度,盲目接受、机械运用、死搬教条、胡乱比附、浅尝辄止。……中国当代史家嘴里喊了几十年唯物史观,可恐怕他们连什么是唯物史观都没有真正弄清楚。唯物史观作为一家之言可能是最有力的,可作为包打天下的独家之言肯定是最无力的。"(雷戈《破碎的心镜:中国当代史家的心理障碍分析》,《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如此激烈的言论,正反映了许多儒学人士的"灵魂"。

应该承认,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确实是两种自成体系的思想形态,其产生的时代、理论指向均不相同。笼统地一般地将二者混为一谈,显然不合适。但是,形而上学地将二者截然打成两截,不承认两者有相互融通、交叉的内容,也难服人。

只有形而上学,才在绝对对立的两极思维定式中思维。人文现象的特征之一,就在于其界限模糊。人文世界与自然世界具有本质差别。亚理士多德的物理学,如果不是专门研究科学史,现代物理学家不会再去顾及。可是,亚理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现代哲学家却不能不有所了解。有了爱因斯坦,牛顿力学就显得"过时"。可是,有了黑格尔,决不意味着柏拉图的过时。莎士比亚的戏剧精妙之极,但那不意味着咱们的关汉卿就不值一文。曹禺不是关汉卿的代替人,而是关汉卿的对话者。同样,有了马克思,决不意味着黑格尔可以像死狗似地撇在一边。有了毛泽东,也不表示孔老夫子就自行"退出历史舞台"了。我们生活在现代世界,享受着现代物质文明。这些物质文明,是古人所没有见到、甚至无法设想的。但是,这并不表明现代人在精神上就一定比古人“进步”。在人文精神领域,现代人可以比古人更“原始”,而古人也可以比现代人更“现代”。真正的“道”,有其穿越时空的功能。古今不同,中西不同,而人心则一。但是,假如就此而断言儒学比马克思主义高明,那就真真是痴人说梦了!

央视隆重推出了“百家讲谈”栏目,一经播出立刻万人称颂,引起“国学”热的风潮。我却冷眼旁观,并坠入深深的迷惘之中。

历年来,人们对文人这一特定的群体,是鄙视的,甚至蔑视他们的存在。人们常用“百无一用是书生”“酸秀才”“迂腐”等词来形容文人,就是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时代,在统治着的眼里,文人一样是不堪大任的,真正的文人,也会像陶渊明一样,归隐山林。

当今的社会,物欲横流,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文人是被遗忘的一个群体。重理轻文的现象普遍存在,英语比国学重要,数、理、化,比写作重要。因为数,理,化学得好,可以找到好的工作,英语学的好,可以到外企当白领,而国学你学的再好,你又能做什么。于是就是喜欢文学的人,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现在国学热了,热的让人难受。一个所谓的“文人”篡改了历史,英雄变成了败类,卖国者成了爱国者,黑的变白的,一觉醒来,世界已经面目全非。这个“文人”火了,有人视为敢于揭露“真象”的勇士,敢于挑战权威的斗士。还有的“文人”整天说着大逆不道胡话,去迎合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就成家喻户晓的名人了。还有的人,写几首歪诗,经过文痞一煽风点火也名利双名。更有甚者,有人写一些低级趣味的书,美其名曰“身体写作”,媒体竟然大肆报道,此人也能春风得意。人们不是在忙着做学问而是忙着炒作,就连那些大家也争先恐后找熟人,走后门想在电视上露脸。电视台也适应潮流推波助澜,一股热潮汹涌,席卷神州大地。人们惊叹,国学复苏了。

国学真的复苏了吗?我不清楚。我只记得,我最喜欢散文家的余秋雨,现在写的《千年一叹》,失去了过去文章的深度;我只记得,那些上电视的大家们要么在签名售书,要么在各地讲演;我只记得,文人在绞尽脑汁的想出名;我只记得,文人迷失了自我。有人说,那些人不是真正的文人,可是那些进去也曾经写过好作品的人,现在热衷于名利的大家呢?他们不是也在大行其道吗?只要能吸引人的眼球,管它什么东西,只管发表;只要有银子,狗屁文章照样刊行于世,照样可以名扬天下,照样可以赚大钱。潜心修学的人依然没有人去过问,好作品依然束之高阁。我长叹,国学真热呀。

让国学热降温吧。可怜的文人,刚从人们的蔑视中走出,难道又要踏上一个不归路吗?媒体的造星运动还在进行中,你们成为了这轰轰烈烈运动中的小丑,媒体人,包装公司,在数着钞票消费着你,你成为了玩物,成为了傀儡。你还是个文人吗?“非淡泊无以名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要牢记呀。

我衷心的希望国学别热,因为利令智昏。只有给国学一个宁静的空间,国学才能有所发展,才能薪火相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