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托物言志作文选材(20篇)

选材是我们写作文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审题结束,作文主题明确之后,就进入选材阶段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选材的重要性,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浏览

1362

作文

81

话题作文的选材方法

全文共 6456 字

+ 加入清单

话题作文文体自由,取材宽泛,立意多向发散,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才能的充分展示和个性的张扬,因而受到学生的欢迎。但同时也给同学们带来了困惑:面对话题,学生有时觉得大而空泛,不易把握,给人以“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本课以理论指导和当堂训练为重点,指导学生找准话题的切入口,采用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的方法,迅速打开思路,立意成文。

一、 导入新课

话题作文是近几年出现的开放性作文命题形式,它的开放性体现在考生根据作文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这“三自”给考生在作文内容、题材、形式和手法上以充分的施展才华的余地,它允许运用各种形式、使用各种方法、利用最擅长的手段表达各种各样的主题。话题作文虽具开放性,但仍有一定的限制,“作文要求”规定和限制了行文的范围及关联对象,作者必须涉及或围绕指定话题写作,而不是信马由缰毫无约束的。这种有限制的开放性作文体现了鼓励创新、张扬个性的命题新思路。怎样用好这块“余地”而使行文不偏离话题,审清题意,正确立意是写好话题作文的一个关键环节。

二、审题立意方法

(一)化大为小。

要想写好话题作文,首先要善于“化大为小”。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那么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作一个僵死的的概念,看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而统之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个本事是“目无全牛”,善于在一个大的、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好文章。注意: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以小见大,“一针见血”。

1.限制话题。话题的限制越少,给人的思考空间就越大,标题的字越少,词语的外延也就越大。实际写作时我们必须对话题加以限制,做到宽题窄写,大题小作,否则,切入口径过大,主题就难以收拢。如2002年高考的作文话题是“心灵的选择”,据此可以写“妈妈的选择”、“同桌的选择”、 “困难面前的选择”、“生与义的选择”等等,这样一限制,“选择”的外延就小了,行文的指向明确了,作文的立意、选材、写法以至结构都容易把握,自然能写出好文章来。

(提问)再如以“父辈”为话题,就可以在此前后加修饰语,在后面加中心词,也可以前后都加,这样话题范围就缩小了。

教师总结:艰难的父辈、辉煌的父辈、父辈的悲伤、父辈的期望,这样文章范围缩小了,打开思路就迅速多了。

如何限制话题,找到更小的切入口呢?那就是把一个总话题分解成若干个子话题。

如:"饭桌上"为话题作文,很多同学想到的仅仅是吃饭的问题,那么这个思维的空间就非常狭小。如果把"饭桌上"作为一个信息源,围绕它可以拟几条信息线。你可以想象一下,饭桌上的"人"是一条标线,"物"是一条标线,"情感"是一条标线,"事"是一条标线,"时间"都是标线;在每一个标线上都有很多审题立意信息点。比如说在"人"的信息标上就可以标出下面这些信息点:我在饭桌上、不速之客上饭桌等;在"事"的信息线上可以有:怪事出在饭桌上、饭桌上谈奥运、风波骤起饭桌上、饭桌上的审判。再比如"情感"线上,烦恼皆因饭桌起,温情丝丝在饭桌等。再比如在"时令"线上,饭桌早点日日新,饭桌今日又春风,隆冬送暖入饭桌,月圆饭桌合家欢……从"时间"线上你可以选饭桌上的回忆,饭桌上的变迁,二十年后饭桌上等等话题。这样思路一打开之后,拿着一个话题,可以想象无数个选题,这里面就可以有无数的材料可以写。这样饭桌上"成了社会生活的窗口,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都可以浓缩在饭桌上。这么多信息是不是都选呢?只能取其一条,于是第二个步骤就是集中,这么多想象里哪一个最能打动你的,让你最有话可说而最不落俗套的

2.设问构思。面对话题,运用设问,在脑子里多问几个为什么,以此打开思路,缩小写作半径,并引起对话题内容的思考,从而使文章内容和主题更深刻。如2002年高考题“心灵的选择”我们可以作这样的设问:“选择的标准是什么?”、“怎样选择?”、“他的选择有什么意义或给人们什么启示?”等,通过设问,对话题的理解就会更透彻,文章的立意也就容易确定了。

(提问)再如:写话题作文《理解》时,就可以进行这样的思考:什么是理解?为什么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我理解别人吗?别人不理解我时,我的感觉如何?

教师总结:这种自问自答方式,可以使思维逐渐深入,较容易确定切入点。

(二)化虚为实。

有时话题是抽象的、虚拟的,甚至蒙上科幻的假象,如1999年的高考作文话题“假若记忆可以移植”之类便是。面对这样的话题我们一时捉摸不准,无从下手,这时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把话题引向现实生活,立足于现实,思考现实,表现现实,写成针对现实、发表见解、抒发真情实感的文章。

“假若记忆可以移植”是一个带有科学假想的话题,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当年许多考生大书特书记忆移植的可能性,或一窝蜂地写科幻题材,以至高考之后市面上的科幻读物脱销,一时洛阳纸贵,殊不知这正好步入了命题者设置的陷阱,自然难得高分。其实,只要拿这个话题与“假若我是市长”、“假若我是班主任”等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它们是同一性质的命题形式,都是想象作文,都是在“假若……”的前提下,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做,都可以把笔触伸向现实生活,歌颂真善美,鞭笞假丑恶,激浊扬清,任尔所为。

可以这样结合周围的日常生活立意,“假若记忆可以移植”,我要把父辈几十年以来为工作为生活日夜操劳,摸爬滚打,遍尝生活中酸甜苦辣的记忆移植到我的头脑中,让我尽快地品味生活,理解父母,感受亲情,消除代沟;“假若记忆可以移植”,我要把初三、高三学生遨游于题海之中,饱经过重的学习负担煎熬,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痛苦记忆移植到教育部门的领导、学校老师的头脑中,让他们反思应试教育的弊端,探寻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任何文章都是现实生活的直接或间接反映,作文话题不管形式怎样变化,它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要写好它,必然要使自己的行文内容回归现实,反映现实。

四、以“苦难”、“等待”为话题进行具体指导。

(一)苦难(设问构思)

①展示话题材料。

《中国青年报》曾以一篇题为《幼稚与艰难:解读八十年代》的文章中探讨了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特点,如崇尚自由,讲究情调和品位,藐视权威和传统,不关心政治但关注舆论等等,除此之外,他们还普遍表现为IQ(智商)很高,EQ(情商)很低,简而言之,就是只执迷于一些小的细碎的玻璃式的情感,很敏感又很脆弱,而在伟大、崇高和悲剧、苦难的情感面前,他们常常显得漠然,很难感动,或者无法感动。大家对苦难有过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吗?请以“苦难”为话题完成一篇作文。

②立意训练,请学生用一句形象生动的话诠释“苦难”的含义。(注意要把话题化小、化实。)(设问构思)

苦难是战争废墟中的孩童的哭声。

苦难是铁达尼号撞上冰山的那一刻。

苦难是一杯失意者独自啜饮的苦酒。

苦难是安乐种下的恶果。

苦难是有志者成功的阶梯。

苦难是没能正确对待的幸福。

苦难是老母亲额上深深的皱纹,头上丝丝白发,手上厚厚的老茧,以及她那蹒跚的背影。

苦难是黎明前的黑夜,只有经历黑夜,才能迎来黎明的曙光。

苦难是走在明媚的阳光下,心却寒冷如冬。

苦难是帆,苦难是桨,正因为我们拥有苦难,生命之舟,才能历险滩,战恶浪,闯暗礁,最终达到理想的彼岸。

苦难是时间淬炼人的工具,经过苦难的淬炼,人才会从“不懂”到“懂”。

苦难是落叶飘零无法挽留的瞬间,是运动场上无法超越的1秒。

苦难是卖炭翁“心忧炭贱愿天寒”的生活境地。

苦难是梦想翱翔蓝天的雄鹰失去了强健的双翅。

苦难是勤劳人的前半生,懒惰人的后半生。

--李敖的一句名言:不怕苦,苦半辈子;怕苦,苦一辈子。

苦难是阳光照不到的阴暗角落,当你未曾经历过时,你没有资格说它,当你经历过后,你会觉得你更没有资格说它。

--所以智者常常缄默,而未经世事者因一点疼痛逢人便诉。

苦难是一架梯子,它让勇敢者踩着它,摘取幸福的果实。

苦难是史铁生“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让我残废了双腿”。

--20岁,史铁生的人生之门刚刚打开了一条缝,憧憬的眼眸从门缝里看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阳光、蓝天、白云,绿草、红花、飞蝶,可是这门突然“哐当”一声关上了,留下的是无边的黑暗与令人窒息的寂静。史铁生说他喜欢霍金--另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人,他用作品照亮了宇宙。而史铁生照亮的是人类的心灵。史铁生“用他的苦难提高大家对生命的认识”,他的恳切、优美的散文是让读者无法不感动的人生的诗。

事实上我们现代人都在集体远离苦难,都需要适当的苦难教育。“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傅雷家书》)

(二)等待(限制话题)

①展示话题材料

人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付出等待:小学生等待上中学,中学生等待上大学;等待集合,等待排队,等待通知,等待早请示晚汇报,等待废话连篇的报告结束,等待典礼开始,等待误点的航班,等待好友的来信……等待中寄寓着希望,希望依偎着等待。

请以“等待”为话题,展开联想与想象,可记叙议论,可描写抒情,可写真人真事,也可编述故事,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②审题立意指导

话题作文以其开放性和张扬个性的特点而受到命题者和广大师生的青睐,北京市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曹阳老师曾撰文指出“以话题作文作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主要形式,可以说是高考作文命题成熟的表现”。近三年高考话题作文中涌现出的满分作文和优秀习作即是最好的明证。话题作文“等待”同样也是十分开放的,也是能写出具有个性的文章的。

从等待的主客体对象来看,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等待,可以是个体之间或群体之间的等待,也可以是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等待。作文时我们可以写我与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等待,可以写友人之间的相互等待,可以写恋人、夫妻之间的等待,可以写师生之间的等待,可以写群众与干部之间的等待,可以写贤臣对明君的等待,可以写对手乃至敌手之间的等待。同时也可以是个体或群体对某件事情的等待,事情可小可大,可以是身边事,也可以是天下事。作文时我们可以写等待下课,等待放假,等待中考录取通知书,等待元旦联欢晚会,等待高考,等待申奥,等待入世,等待本土的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等待巴以双方的和平,等待伊拉克战火的平息。

从等待的时间来看,可长可短,短至几秒,长至千年。赛场上,运动员由各就各位到发令枪响,等待的时间可谓短矣;中国入世,十五年艰辛谈判,可谓征途漫漫。由嫦娥奔月到阿姆斯特朗登月,人类的历史跨越了千年,可谓“千年等一回”。

从等待的距离来看,可以是近在咫尺,虽近在咫尺,有时却如隔着万水千山,“等你等到我心痛”;可以是远在天涯,虽远在天涯,有时却瞬息即至,等来一个意外的惊喜。

从等待者所处的环境来看,可以是顺境,可以是逆境;可以是太平盛世,可以是烽火岁月。

从等待者的态度来看,可以是主动积极的,有目的的,在等待中积蓄力量,随时准备抓住机遇,大显身手,一鸣惊人;可以是被动消极的,盲目的,在等待中虚度韶光,磨平了棱角,挫失了锐气,丧失了良机,最终一事无成。

从等待时的心情来看,可以是自由的,自信的,乐观的,浪漫的,憧憬的,悠闲的,快乐的,美丽的;可以是压抑的,犹豫的,悲观的,无聊的,绝望的,焦急的,忧郁的,灰色的。

从等待的结果来看,可能是香瓜,抑或是苦果;可能是笑颜,抑或是泪水;可能是团聚,抑或是分离;可能是希望,抑或是无奈;可能是荣华富贵,锦绣前程,无限良机,抑或是“水中月,镜中花”,竹篮打水一场空。

立意自定,思想内容要积极健康向上,要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而不能矫揉造作,无病呻吟。

文体自选,并不是不要文体,而是把选择文体的权利交给了你,让你选择最擅长的一种文体来写。记叙文、议论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杂文、随笔、书信、日记等等体裁,任你选择一种,但必须写什么像什么,而不能写成“四不像”“五不像”或“六不像”。

例文点评:

等待中国足球(男足)

“十强赛开赛在即,中国队再次出征。几代人冲击世界杯的梦想,能否在胜利的哨音中绽放?我们期待着中国队努力铸就辉煌!”这是央视体育频道在十强赛开赛前为转播十强赛所做的广告,其实这也真真切切地反映了亿万球迷的心声。【点题,引用广告词来反映亿万球迷对十强赛的期待心里,十分具有典型性,也使人如闻其声】球迷们在等待着十强赛的开始,在猜测中,在不安中,在关切中……【运用排比句,增强语势,反映了球迷们更为复杂的心里。省略号的运用,撩人遐思迩想】

第一场,中国主场对阿联酋的比赛。在沈阳五里河体育场的看台上出现了这样一句标语:孩子,不要再让我心痛。【这一句运用呼告修辞,强烈地表达了殷切的期望:我们等待的是胜利,而不是失败】是啊,这已是中国足球第七次冲击世界杯了!几代球迷在前六次等待中等到什么?等到了“黑色三分钟”,等到了“只差半步到罗马”的遗憾,等到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心痛。【往事不堪回首】终于,中国队主场3:0轻松拿下了阿联酋队,为十强赛开了好头。【“心痛”与“欣慰”相对照,终于等来了一线希望】然而十强赛征途漫漫,我们在等待着。【这是充满希望的等待,也是提心吊胆的等待】

“我们在等待着最后几秒钟的到来!”这是央视解说员在中国主场对阿曼的比赛将要结束时说的话。【足球是圆的,足球场上风云变幻,不到最后一秒,谁胜谁败,不可妄下定论,尤其是对中国队】是啊,我国亿万球迷都盯着直播画面等待历史性时刻的到来。【一个“盯”字形象地写出了球迷在等待的过程中专注而紧张的心理】随着一声哨响,五里河沸腾了,中国队历史性地闯入了世界杯决赛圈,我们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但我们在等待着最后两场中国队能有更出色的表现。【这句欠通畅,可改为“但我们还在等待着中国队在最后的两场比赛中能有更出色的表现”】

当十强赛尘埃落定时,当男足队员忙于庆功祝贺时,【此处用笔经济,惜墨如金,使文章详略分明】你们可知道,我们仍在等待着。【在等待中,希望已变成了现实,此处还在等待,确实耐人寻味,发人深思,这也正是该文与同类文章的不同所在】

我们在等待着中国足球能真正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真正”两字不能少,用语极有分寸】,因为这次十强赛我们没有同沙特、伊朗、日本、韩国交手。【道出使用“真正”两字的个中原由】我们在等待着中国足球早日消除那令人压抑的“恐韩症”;我们在等待着中国足球【此处加“早日”两字可与上句保持一致,使语脉更流畅】成为亚洲足坛的老大;我们等待着中国足球何时能看到你与法、意、西、巴、阿等强队匹敌,何日能在世界杯总决赛的比赛中看到你!【这两句有语病,可改为“我们在等待着中国足球早日能与法、意、西、巴、阿等强队相匹敌,我们在等待着中国足球早日能在世界杯总决赛中拥有一席之地!”这样,上下文形成排比句式,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使我们看到了一位球迷对中国足球现状所具有的清醒认识,对中国足球未来所作的深层次的思考,对中国足球事业所寄予的殷切期盼。】

我们在等待着中国足球能有一个更好【“更好”改为“更纯洁更美好”】的环境。不要让天才少年在污浊环境下沉沦,不要让假球风波影响了球迷的情绪。让那些“金德囚少”,“曲乐恒事件”一类的事远离中国足球。【这两句针砭时弊,等待中寄予着厚望。正是以上两小节使本文在立意方面比同类文章胜出一筹】我们等待中国足球有一个更清纯更美好的环境!【此句可删去】

我们等待着中国足球……【再次点题,并呼应开头,省略号的运用意味深长】

【总评】

本文紧扣话题,选取了几个特定时段,几幅典型画面,表达了以我为代表的亿万球迷在等待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过程中的复杂心情。可贵的是,小作者并没有在等到中国足球走向世界后就匆匆收笔,而是怀着更高的期望,站在新的高度,开始了新的等待,等待着中国足球的真正腾飞。在立意上确实与众不同,显得棋高一着。另外,全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行文也可以说是一波三折,语言也有一定的文采。不足之处是个别语句还不够流畅。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选材要兼顾细节

全文共 294 字

+ 加入清单

细节对表现人物思想往往有独特效果。俗语云“细节决定成败”,这话有一定的道理。选材时选择那些突出中心的细节,着意刻画会使人物思想性格更加凹明显。如一篇中考作文《那一声声宝贝》,反映的内容是师之间的真诚的相待。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着师生深情,从而深深打动了阅卷教师。该文制胜之处就是选用典型细节表现人物。一是教师对小作者那一声声“宝贝”亲切呼唤,表现出调皮学生的真诚;二是这小作者端上“一碗香喷喷的鸡蛋面”的细节温暖了学生的心房,从而立起了一个理解尊重学生的良师形象。“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作文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个性的空间表现自我的平台,只要平时同学们多尝试,就一定能写出好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选材求特

全文共 1830 字

+ 加入清单

1、大胆转换视角,选材新颖别致

“干花不如鲜花美。”选材要与时俱进,具有时代气息。由于考生生活阅历浅,不是每个考生都能捕捉到新的信息。这时,可以大胆转换视角,弃故纳新。有些内涵丰富的材料,即使不是新的,若能巧妙地转换视角,从新的角度来挖掘,必能出奇制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避开人云亦云,选材独特创新

人人皆知的材料,众人都关注的材料,用这些材料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千人一面。考场作文选取的材料越典型越独特,文章就越能产生强大的说服力。考 生如何在选材上做到典型独特,言他人所未言,选他人所未选呢?这必须要经过“放弃——选择——再放弃——再选择”的过程。要放弃那些“你有我有大家有”的 材料,选择突出自己体验的材料,经过几轮精心的筛选,留下那些典型独特的材料,则能使文章在选材上“以一当十”,收到震撼读者的效果。

3、撷取时代“浪花”,选材鲜活典型

考生要及时捕捉到那些新生事物,敏锐地撷取时代的“浪花”,选择鲜活典型的素材。考生也可根据对社会的观察,选取具有时代特点的人物事迹,选取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选取不为人知的新鲜事物,选取引人深思的社会现象,使文章内容能牢牢吸引读者的眼球。

4、选取动人镜头,选材真实感人

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情感,最能拨动读者感情的弦,引起读者的共鸣。所以考生在写作时,要根据写作需要,认真选择那些能震撼人心的精彩瞬间、动人镜头和感人画面。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很多时候,我们在自然山水中寻觅阳光,在亲朋好友中寻找阳光,在伟大人物中寻求阳光……但我们常常忽略了,我也可以是一束阳光,照亮自己,照亮他人。

请以“我也是一束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试题解读

2014年绍兴卷作文题的独特之处是将学生视角引向“自我”,发现自我之美,自我之长,抒写自我之价值,这是对引导学生关注外在世界的传统教学思维的一种突破。

从作文题的形式上看,2014年和2013年一样,回归到命题作文这一传统的考查方式。从命题思路和风格上看,题目贴近学生,引导学生审视自己。而且文学色彩较浓,富有诗意,这也与前几年基本保持一致。

但是,在延续2013年的形式的基础上,2014年又有了些许创新,即提示语的使用。前几年的作文题,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基本上是直接出示作文 题,而 2014年在作文题前增加的一段提示语:“很多时候,我们在自然山水中寻觅阳光,在亲朋好友中寻找阳光,在伟大人物中寻求阳光……但我们常常忽略了,我也 可以是一束阳光,照亮自己,照亮他人。”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考生审题的难度。优美雅致的提示语,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考生的审题思维,便于考生打开思路,从 亲身经历的生活中搜寻和组织写作材料。同时有利于考生克服考试紧张心理,调整考试情绪,使他们渐进作文思维的亢奋状态。

这个命题在考查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也注重了正能量的宣扬。人间处处温情在,社会处处有阳光,它反映了社会的温暖和谐。而“我”也参与了其中, 享受阳光的同时奉献阳光。引用到文中,结合现实,就是旨在倡导学生要有爱心,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能献出爱心,有自信,乐于助人。

审题时,从“阳光”这个意象中,考生不难联想到光明、快乐、温暖、爱心、奉献、力量、活泼开朗、积极向上、充满青春活力……从而进一步联想到 “阳光”可以是生活中具体发生的事、存在的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指代,甚至可以引申到平凡、微小和伟大等。当考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发散时,文章的立意和选材可 能就会有新意了。当然,关键在于学生从哪个角度切入进行写作。

在审题过程中,考生还不能忽视“也”这个关键词。“也”表示同样,蕴含了所写内容表象和实质有差异,但经过写考生独特的感悟、认识和升华终于有 了感悟这个意思。一个“也”字,要求在具体文章中有考生认识的转变。整体而言,这个作文题能引领考生关注生活,关注自我,从身边小事中逐渐认识自己,发现 自己的成长,在写作中完成一次对自我及身边人、事的观察与体悟。

作文想拿高分,除了要审准题外,还要有新意、有特色,具体来说就是选材独特、寓意深刻、文字具有表现力。选材上要新颖,不要仅从日常生活中提 取,可以活用社会热点中的材料。材料丰富鲜活,视野更开阔。当然要记住最核心的一点:无论用何种文体,考生都要写真情实感的作文,应展开具体细腻的情感体 验描写,或通过叙议结合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某一目的的思考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选材新颖别致

全文共 836 字

+ 加入清单

一篇文章中,立意和结构再好,如果没有内容(即材料)去体现,也是水中月、镜中花。所以说文章的选材十分重要,决定着文章的成败,也决定着文章水准的高下。中考时,怎样才能使文章的选材别有洞天呢?

一、撷取时代“浪花”,选材鲜活典型

考生要及时捕捉到那些新生事物,敏锐地撷取时代的“浪花”,选择鲜活典型的素材。考生也可根据对社会的观察,选取具有时代特点的人物事迹,选取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选取不为人知的新鲜事物,选取引人深思的社会现象,使文章内容能牢牢吸引读者的眼球。

二、选取动人镜头,选材真实感人

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情感,最能拨动读者感情的弦,引起读者的共鸣。所以考生在写作时,要根据写作需要,认真选择那些能震撼人心的精彩瞬间、动人镜头和感人画面。

三、大胆转换视角,选材新颖别致

“干花不如鲜花美。”选材要与时俱进,具有时代气息。由于考生生活阅历浅,不是每个考生都能捕捉到新的信息。这时,可以大胆转换视角,弃故纳新。有些内涵丰富的材料,即使不是新的,若能巧妙地转换视角,从新的角度来挖掘,必能出奇制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四、避开人云亦云,选材独特创新

人人皆知的材料,众人都关注的材料,用这些材料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千人一面。考场作文选取的材料越典型越独特,文章就越能产生强大的说服力。考生如何在选材上做到典型独特,言他人所未言,选他人所未选呢?这必须要经过“放弃——选择——再放弃——再选择”的过程。要放弃那些“你有我有大家有”的材料,选择突出自己体验的材料,经过几轮精心的筛选,留下那些典型独特的材料,则能使文章在选材上“以一当十”,收到震撼读者的效果。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很多时候,我们在自然山水中寻觅阳光,在亲朋好友中寻找阳光,在伟大人物中寻求阳光……但我们常常忽略了,我也可以是一束阳光,照亮自己,照亮他人。

请以“我也是一束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选材典型

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要达到上述要求,一要选材典型。编写人物传要在概括人物全貌的同时,选择重大的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人物特征的事件详细记述,把不能表现人物特征的事件摒弃或一笔带过。从各种素材中加工、提炼,选择最能表现人物主要性格特征的典型事件来写。这些典型事件,往往是人物一生的关键所在。写好这些关键之处,不仅可以表现人物一生的主要功罪,而且可以显示历史发展的进程及其特点。司马迁的《史记》在这方面有不少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和蔺相如都是赵国封建统治集团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司马迁为了要表现廉颇、蔺相如的主要性格特征,不是给他们各开一张履历表,而是选择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件事来写。这三件事反映了两种矛盾,一是秦赵两国之间的矛盾,一是廉蔺两人之间的矛盾,前一个矛盾发展的后果,是构成后—个矛盾的原因。通过这两对矛盾冲突,廉颇、蔺相如的主要性格特征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同时秦赵争夺和氏璧以及渑池之会两件事,实质上是秦赵两国统治阶级两次实力较量,是秦国大举进攻赵国的前奏,所以选择这两件事情,也显示了历史发展进程的特点。写大事固然重要,但对细节描写也不可忽视,有时人物的性格特点往往在一些细节中表现出来。茅盾税:“善于描写典型的作家,不但用大事来表现人物性格,而且不放松任何细节的描写。”恰当地记述小事,能见微知著、增强传记的可信性和感染力,甚至预示着人物日后的发展。如《史记·陈涉世家》,开头写了这样一个细节:陈涉为人佣耕时,曾对同伴说:“苟富贵,无相忘”,并十分自负地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个细节,看来或许并非必要,其实对描写人物来说,却有助于展示人物思想脉络,写出人物前后一贯的性格史。写陈涉少时就有鸿鹄之志,所以后来才发展到大泽乡起义。写陈涉少时就把别人比作微不足道的燕雀,所以称王后严重脱离群众,甚至把早年同过患难的老朋友也杀了。这是他最后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可思想根子却早就种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作文立意选材的命题指导

全文共 1361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最感兴趣或感受最深的一件事,学习确立中心、选择材料和为文章命题

练习指导

1.立意

也就是确立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所谓中心意思,在叙事文中也就是作者通过所叙的事情要表达的观点、见解、主张或肯定、赞扬、歌颂什么,否定、批评、鞭挞什么的思想倾向,以影响、教育读者。

一篇文章的中心意思主要要做到三点:

(1)正确.即符合客观实际和事物发展的规律.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积极健康.能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能引导人乐观向上。总之,要有意义、有价值。如果是给材料作文,立意或中心意思正确还应包括和材料的意义、价值一致;如果是命题作文,又应包括和命题的精神相吻合.

(2)集中。即一篇文章只能表达一个中心意思.全文的光要向它投射和凝聚;而且要使用种种手段对它加以强调。使之鲜明突出。一个命题往往可以表达多种思想,一个材料,一件事.一种社会现象,往往含有多种愈义或价值。据以立意时.必须集中于某一个方面,或者说从某一个方面概括和提炼。切忌面面俱到或模棱两可。

(3)深刻。即文章不能只浮泛地摆出一些现象,罗列一些事实,表达一些感受,而要透过现象、事实和感受揭示出事物的某种本质和规律,反映出对待事物的辩证唯物主义态度,或提出自己某种新的见解或主张。

2.选材

也就是选择材料。所谓材料,就是作者自己搜集,或别人提供的,准备用来“制作”文章、充当文章内容的各种事物,包括各种事实、现象、知识、数字、道理、感受及各种语言材料等,没有材料,文章就没有了内容,也就不会有文章这个“成品”.

为了保证文章的质量和水平,不是随便什么材料都可以写进作文里去的.对材料必须进行选择。那么,怎样的材料才应选入文章之中呢?其标准是:

(1)要选择与中心意思和命题高度一致的材料。材料和中心、命题不能若即若离,更不能背道而驰。

(2)要尽量选择典型的、“尖端”的材料。即对于表达中心和完成命题来讲最有代表性.最有说服力的材料;具有超常拔俗、比较罕见和能引起人强烈心灵震撼的材料。这样,文章才能更好地表达主题。

(3)要尽量选择熟悉的、曾感动过自己的材料.材料熟悉写起来才得心应手。感动过自己的材料写出来才能感动别人;文章才会有感染、教育人的效果。

(4)要尽量选择新颖的、能引起读者兴趣的材料.求新好奇是人的天性,材料新颖适应读者心理,成为文章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志。新颖的材料应包括:现实生活中的新人新事材料.虽然旧但鲜为人知的材料,虽然旧但用全新的眼光、从一个新的角度来使用的材料。新颖的材料最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吸引读者阅读,才能更好地实现文章的社会价值。

(5)要选择真实的材料。对中学生来讲,材料要尽量从自身生活中去挖掘.不要随意编造和合理想象。真实的东西才有感人力量,写真实也是一种健康、积极的文风。这里的真实主要指生活的真实,将来随着认识和能力的提高,自然可以向艺术的真实发展,选择经过集中、概括的典型化了的材料。

3.命题

就是给文章出题目。中学作文一般由老师在作文前预先给出题目,也有让学生自己命题的。自己命题又有几种情况:即按教材、教师的训练愈图命题。根据给出的材料命题.成文后再给文章命题等.

自己给文章命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准确反映文章的内容或中心意思。

(2)要尽量明确而具体.切忌大而空。

(3)要尽量短而醒目。

(4)努力作到新颖别致。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选材的重要性

全文共 1907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假期既是休闲、放松的时候,又是学习提高的佳期,善学的学生,总会合理利用假期,给自己充电,为自己的下学期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为了帮助同学们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特地准备了一些假期学习套餐,希望同学们依时完成,同时,也希望家长能督促子女完成。祝大家节日快乐!

前人常用“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来形容作文的选材范围之广泛。选材,可以说是你想选什么就选什么,有极大的自由度,无论什么样的材料,只要你的立意好,都应该说可以写成好文章。可是,同学们在作文的时候,往往正是因为选材的范围太广,反而失去了方向,不知道选什么样的材料才能打动人,才能获得高分。更何况现在是千人万人地同作一个作文题,所选的材料没有吸引力,在阅卷教师面前那可是要大打折扣的。所以,选材,在考场作文中就变得重要起来了。

一、抓住感情的触发点

人都是有感情的,真挚的感情最容易打动人,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是相通的,这也正是文学作品、现代流行歌曲流行的主要原因。而现实生活中,有时,那怕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让我们感动。这时候,只要我们抓住它,叙述出它的前因后果,描绘出它令你感动的具体细节,让自己感动了,它也就一定能打动别人,引起别人的共鸣,这时就是一篇好文章。这样的文章,对于你自己来说也一定是一种财富,而爱不释手,久久珍藏。

如我们所学的课文《荔枝蜜》、《斑羚飞渡》、《麦琪的礼物》、《藤野先生》

二、抓住事理的感悟点

我们说,生活中的一些偶然都是有其内在的必然,所以,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有其内在的事理所在,只要我们去认真仔细地思考,一定会给我们以感悟、以启迪。这样的东西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财富。抓住这样的感悟点,用文学的语言描述,然后画龙点睛地议论几句,一定是一篇极富哲理的好文章。这样的文章同样能使自己感动,让别人也受益。

如我们所学的课文《敬畏生命》。

三、抓住生活的情趣点

每个人的生活并不仅仅每天就是刻板的工作与学习,天天的柴米油盐,许多时候我们的生活正是一些情趣让我们沉醉其中,乐此不疲。这些情趣正是我们生活中的调料,让我们生活得有滋有味,所以,人们都希望在生活之中多一点这样的东西,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更滋润一些。正如此,作为我们的作文这种表情达意的载体如果能抓住这样的情趣点,也一定是能让喜爱的。

如我们所学的课文《变色龙》、《范进中举》

四、向历史和文学作品中挖掘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典型的形象以及一些经典的情感寄托与描写,它们大都是流传很广的,选中它们,换一个角度,把它们用文学的语言表述,再加上自己的感情倾向,只要合乎情理,一定能打动很多的读者,并且,选取这样的材料会大提高你的见识品位和你的文章品位。这样的文章虽然在我们所学过的课本中比较少,但在现实的文学作品中还是很多的。如高考作文《赤兔之死》

五、关注时事、社会热点以及各行各业的风云人物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交流非常畅达的社会,这也正是因了人们的好奇心和关注度,并且,我们每一个人生在这样的社会中,有很多的东西是我们所必须关注的。所以,当这样的热点、交点出现,会吸引很多人的眼球,也会有很多的人希望听到或者读到更多的见解或者是感情的寄托,这时,我们选中它们,用我们自己的理性思维,思考它们、挖掘它们,提炼出我们自己独特的东西,寄托我们自己真善美的感情,也同样是一种极富生命力的作文。

这样的文章虽然在课本中没有什么见到,但在学生作文中却是大量存在的。如很多同学写的有关环境问题的作文,“非典”中有关对白衣天使赞美的文章,对当前腐败问题讽刺的文章等等。 那么,从去年到今年又有什么可写呢?

我以为可写的材料有: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赠台大熊猫,神六飞天等等。

当然,这些东西需要我们去收集材料,并尽量用文学的语言表达,千万不能写成新闻或者是一种无关痛痒的记叙。

练习:1. 以“心中的美丽”为话题选材 如:可选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美、历史中的情感美等等。有,二泉映月的凄美,高山流水的情美, 霸王别姬的壮美;有,长江黄河的奔腾咆哮之美,林间夜月的幽静雅致之美;有,歌坛上一展歌喉的婉转动人之美,舞台上千姿百态之美,赛场上叱咤风云之美等等。

2.以“感受青春”为话题选材

本题就可以在体育界、歌坛上、商海里、战场上等等地方各选一位年轻有为的人物,写出他们青春的亮丽与风采。

3.以“美在夏季”为话题选材

本题可选不同人物眼里的夏季之美,如李清照的《如梦令》、辛弃疾的《西江月》、还有一首流行歌曲《盛夏的果实》等

总之,作文选材只要我们自己去开阔视野,平时多留心观察、思考,就不难选到好的材料。当然,好的材料还需要有好的语言来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学会选材与立意

全文共 1554 字

+ 加入清单

选材必须要经历一个从“多”中筛选的过程;如果想到或寻找到一个素材,也不管好与坏,切题与否,拿过来就用,这不叫选材,准确地说,应该叫做“寻找”、“找材”或“抓材”,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也就很难尽如人意了。

怎样选择材料呢?大家先来读读下面这篇文章,小作者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印象最深的一个人

小学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可是有一位老师至今让我思念。她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让我敬佩,让我永远不能忘记。她就是我们以前的音 乐老师--张老师。

有一天,我犯了错误--忘了带音乐书。来到音乐教室,同学们都准备好了音乐书,只有我两手空空。我心嘣嘣乱跳,脑子里在想老师会怎么样,是罚站还是罚写,一个小女孩罚站多难看啊!但愿老师罚写,求求老师罚写,写10遍,20遍,100遍,都行……老师扫了一眼全班同学,好像眼光落到了我的身上。我急忙低下头,等着挨批。稍停一会儿,老师开始讲课。她边走边讲,走到我面前,把她的简谱书轻轻放在我面前。我双手捧书,心中不知是酸还是甜。从此,我再也没有一次忘记带音乐书。

冬天,我在学校吃饭。一天,寒风刺骨,我哆哆嗦嗦地端着刚刚打来的饭向教室走去,可一不小心踩在冰上滑倒了。当时我都要哭了,饭洒了,手也挺痛。就在这时,一双充满温暖,充满爱抚的手扶起了我,拾起了饭盒。我一看,是那张熟悉的面孔。啊!张老师。她掸了掸我身上的土,擦了擦我的手,问我痛不痛。我望着那张慈祥的面孔,疼痛不知那去了。张老师从她的饭盒里拿出两个包子递给我,我忙说:“谢谢,张老师我不要。”张老师亲切地说:“你不要,中午吃什么?”我说:“我……我爸爸说中午来看我,我让爸爸去买。”张老师把我送回教室并一再叮嘱我:“如果你爸爸没来,你一定来找我,不能饿着肚子上课。”我看着那张熟悉而慈祥的面孔,泪珠在眼眶里滚动……

四年级开学后,我再也没有看见她可亲可敬的面孔。有的同学说张老师病了,有的说张师退休了。我没有勇气问别的老师,只是在心中想念,想念张老师,祝福张老师。

这篇习作十分感人。文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这主要得益于小作者善于精选材料。面对学校那么多教过自己的老师,作者经过回忆,一一排列,最终选择出音乐张老师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人。张老师教“我”好几年,关心“我”的事例一定是数不胜数的,作者再次经过一一排列、比较,最终选出两件--第一件事发生在课内,张老师尊重“我”的自尊心,关心“我”的学习;第二件事发生在课外,张老师关心“我”的生活,像妈妈一样给与“我”温暖。材料感人,又具有这么大的覆盖面儿,张老师的形象怎不呼之欲出呢?

这就提示我们,在选择作文材料时:

(1)要广泛回忆,摆列。要根据一定的写作目的、要求,在题目限定的范围领域内,广泛地回忆,尽量多地搜寻、摆列作文素材。这里,要特别强调说明:回忆的面儿一定要广,摆列的作文素材的数量一定要足,至少不能少于三个。如,要求我们写一个人,我们就至少要想出三个人;限定我们只写一件事,我们至少要想出三件事来。这样,才有选择的余地,选择出的材料才能保证质量,才能写出精品。如果没有达到这个数量要求,暂时就不要急于进行“选择”,更不能开始动笔作文。

为了拓展选材面儿,开阔自己的思维、视野,我们还可以练习采用“坐标”的形式进行多向、广阔的回忆,摆列作文素材。如,要求写一件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有意义的事,选材时就可以按照下面的坐标图,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不同的范围领域去回忆、摆列素材。

(2)要进行横向、纵向比较,筛选。要根据写作的目的、要求进行选择;材料再好,但与写作目的、要求不相吻合,也要忍痛割爱。要根据材料的特点(生活中的原始素材并不都适合写成文章)及自己对材料的了解程度进行选择;太简单、无法展开的材料,没有积极意义的材料,太俗、大家写滥了的材料,自己说不清楚的材料……要统统舍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三作文选材

全文共 654 字

+ 加入清单

“你戴口罩了吗?”这是现在网络上最流行的一段话。春节过后,我国武汉市爆发了一场恐怖的疫情。许多人都被感染患上了一个叫“新型冠状病毒”的新流感。这是让人难以接受又恐惧的事情。不过,我们不怕,没有人会同意让世界陷入阴霾!

有句话说得好——“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出题的不是我们,但是我们去答题。”

或许采访的只是公交车上那一位医生,但我们有没有想过,那个时候究竟有多少位无私的医生正坐着公交车要去自己工作岗位坚守?

“为什么你的帽子上写着周黑鸭啊?”“因为她想吃周黑鸭。”

当年幼的我们一边抱怨着不能出门,还一边吃着父母精心做的美食时,有没有想过在医院工作的护士们此时还未来得及吃已经冷掉的饭菜?

“他们亦是热血逆行,甚至没有想过要留下自己的名字,却在疫情风雨中燃起了火把。”

“您贵姓啊?”记者问一位搬运大批货物的志愿者,那位头发已被汗水浸湿的的90后青年爽快地回答:“中国人!”

“整整960万平方公里的山川冰河,一直在被守护,守护她的,从来都不是超人,是14亿同根的家人。”

昨夜垃圾桶里的垃圾满的掉在地上,今天早晨空空如也;在手机上下的订单,晚上就到。他们帮助了他人,帮助了社会……这,虽然都是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但究竟有多少人为着明天的创新而努力,为着祖国的繁荣而坚持?

虽然过春节,可大多数的步行街上一个穿梭的人影都没有。因为大家都遵守小区里“不出门,不串门”的原则。电视里面播放着“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的宣传语……

相信总有一天,我们都不用戴口罩,在阳光明媚的天空下,迎接2020年新春的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三作文选材

全文共 818 字

+ 加入清单

他叫阿尔伯特。因为母亲生他的时候难产,所以他从小就被认为是不祥之兆。

阿尔伯特三岁多了还不会说话,父母担心他是哑巴,还曾带他去医院检查过。后来,阿尔伯特总算开口说话了,但是说得很不流利,而且他讲的每一句话都像是经过吃力的思考之后才说出来的。

后来,阿尔伯特上学了。同学们都不愿意跟他交往,老师甚至毫不客气地对他父亲说:“你儿子智力迟钝,不守纪律,他将来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阿尔伯特因此极度自卑,在学校里几乎抬不起头来,整天只想着逃学。

一天,父亲带他到郊外散心。父亲指着两棵树说:“你知道那是两棵什么树吗?”

阿尔伯特迟钝地摇摇头:“不知道。”父亲说:“高的叫沙巴,矮的叫冷杉。你觉得哪棵树更珍贵?”阿尔伯特想了想说:“应该是沙巴树吧,你瞧,它长得那么高大。”

“错!”父亲说,“长得快,木质一定疏松。长得慢,木质坚硬,才珍贵呢。而且,贪长的树很难成材,你别看沙巴树现在长得快,三年之后就不长了,很少有沙巴树能长得超过十米。冷杉却不同,别看它长得慢,但它始终如一地坚持生长。而且,它的寿命极长,活上万年都不成问题。”

说着,父亲把他领到冷杉面前,这棵直插云霄的千年古树至今仍然生机勃勃。阿尔伯特仰着头,若有所思地说:“爸爸,你是想让我做一棵树,做一棵虽然长得慢但是永不放弃的冷杉树,对不对?”父亲满意地点了点头。

从此,阿尔伯特不再逃学了。有一天,在手工课上,阿尔伯特费了很大的劲做出了一只难看的小板凳,结果遭到了全班同学的嘲笑。但是,父亲没有嘲笑他,因为通过这只制作粗糙的小板凳,父亲看到儿子身上已经具备了一种难能可贵的韧性。

你可能已经猜到阿尔伯特是谁了。没错!阿尔伯特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了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全名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人生寄语

如果你也是一个生性迟钝的孩子,读了爱因斯坦的故事,你还会为自己的不同寻常而自卑吗?记住,你是一棵长得慢的树,之所以长得慢,是因为你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去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从第三、第四构思中选材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在真正的写作中,面对一个作文题,审题完成后,开始构思,往往有一个思维过程。也就是说,会有很多想法。写作中有句常用的话叫“抛弃第一构思”。之所以强调抛弃第一构思,是因如上所说,人们的思维结构有一些相似性,尤其对于中学生而言,生活经历也都大致相似,常规材料是“你有我有大家有”,因此第一第二想法往往相似,很难做到新颖独特。

因此,真正写作时,可以试着抛开第一第二构思,从第三第四甚至更多的构思中选择材料。比如在写母爱的时候,大部分人想到的第一构思是母亲每天给自己做饭,第二个构思是母亲下雨给自己送伞,这两个构思就属于大众构思,很多人都写过,再写会显得俗滥。但是一些作者再想想,可能就想到一些较新颖的材料,如一篇作文写母爱,即是写母亲化名为自己的一个网友跟自己聊天,谈心,以帮女儿解开心结,这样的材料就会显得比较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高考作文选材的创新招术

全文共 4498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离不开联想和想像,就像鸟儿离不开双翼一样。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所以,在写作时,当你无话可写时,就可以通过联想和想像,跨越时空的阻隔,摆脱现实的束缚,根据立意的需要,把事件缩小或放大,把相同、相近或相反的东西联结相组合,把古今中外的事物串联起来,从而表达思想,突出中心,这就是所说的“时空飞扬法”。那么,如何在话题作文中运用这种技法呢?

一、紧扣话题的“限制性”联想和想像。高考话题作文最大的限制性主要表现为主题的唯一性,如“诚信可贵”,不能说“不诚信可贵”。所以在话题作文中,联想和想像要紧扣话题所限定的主题。虽然高考话题作文不能做反命题,但可以逆向联想,如联想与主题相对应的人、事、物及思想言行等,然后加以批判或提出质疑,从而换个角度表现话题所包涵的主题思想。

二、把握话题的“开放性”联想和想像。如果说话题主要的“开放性”表现为“立意自定”的话,那么,话题的联想和想像的核心就是围绕话题立意自由发挥。具体说来,就是在对话题进行多向度、多层次、多角度分析立意的基础上,考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或阅读积累或文化积累情况,扬长避短地展开联想和想像:

①联系现实法。联系现实联想有两种基本方法:一是联想和想像的人、事、物、观点等直接来自现实生活;二是联想和想像的内容不一定直接取于现实生活,只与现实生活中的暗合。

②溯古法。从话题的内容联想到古今中外名著、历史故事传说中与之相关的人和事,依据原著或故事传说运用想像扩充改编或续编,或是从中联想到与之相关的观点、诗文,加以分析阐释。

例文1

上帝在唐古拉山栽下一棵树。数千年后,这棵树枝繁叶茂,参天而立,繁花锦簇,散发着淡淡清香;叶绿枝长,遮蔽起千里阴凉。世人莫知此树为何物,争宴古今人物共睹之。

第一个来的是屈原,峨冠缚带,几绺飘髯风度不俗。屈原看到这棵树,仍是满脸愁容,不屈的神态,喟叹一声,提笔写道:“树参天兮干云霄,坐树端兮我逍遥,与云共语,与鹤同宵。”

世人看罢多时,摇头叹息为屈原鸣不平。

屈原刚走,孔子带着子路、颜回同经树下。孔子喜好研究学问,先站在树下观赏一番,与两个徒弟探讨一通,然后拿出纸笔细细研究。子路凑上前来观瞧,见孔子正侧目凝视着“本”、“末”两字。

世人大悟:圣人看树,不忘造字啊。

第三个来看的是唐太宗。平时万人跟随的唐太宗现在是孤家寡人而来,却也龙袍威严,威风不减。却见唐太宗自言自语道:“欲使天下兴盛,还须深根抱土、强须连地哉!”

世人知道,这是一代明君。

鲁班背着锤凿斧锯惊喜而来,心里盘算着这样一棵参天大树,若采伐下来建筑楼台馆阁定是上好的材料。

鲁班正欲动手,沈括急匆匆而至,摇头摆手万般阻拦,说这棵树至今还无记载,定是一个新品种,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鲁班兄,你可千万别砍。

鲁班扫兴而走,沈括拿出放大镜,这瞧那看,细细钻研。

诗仙李白飘然而至,看到那满树繁花,顿生诗兴,饮酒泼墨,成诗一首:“天下奇花天上开,备宴启酒邀友来。共隐花间避浊世,友人与我自开怀。”

世人看着他放荡不羁的傲岸气度,不禁感古伤怀。

一阵清风吹过,时间转至今日,一群环保专家来到这棵树下,研究着树下的蚂蚁,叶上的小虫,枝间的飞鸟,花心的青蛉……

世人看完这些名人赏树,悟出一个道理,他们在给上帝的报告书上写道:同一棵树,不同的人看它,态度是多么不同,若问他们各自的感受,答案肯定是丰富多彩的。

简评:黑格尔说:“想像是人类思维最美丽的花朵。”文章虚拟了一棵“上帝栽种的神树”,然后驰骋想像,让古今各色人等纷至沓来,品树赏树。一个个古今人物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于是在苍老的古树前,身份不同见解各异的一群历史过客上演了一幕“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话剧。想像丰富奇特,画面色彩奇幻。

例文2

我见到了丘比特。

如今的他,仍是一张可爱的娃娃脸,但已是西装笔挺,皮鞋锃亮,显得成熟了许多。

一见到我,他就热情地向我打招呼:“你好,我是丘比特,按理你该认识我。我曾向你射了几枝箭,可惜都偏了,今天我因业务关系路过这儿。”

“怎么,你下海了?”我一脸诧异。

“帮宙斯打工能有几个钱?想当年在奥林匹斯山上班时,众神为了一个金苹果就大打出手,还不是因为穷呗!现在雅典娜开了所贵族学校,阿波罗办了个太阳能研究所,战神阿瑞斯在波黑贩卖,都发了,连我也办了一家‘金箭开发有限公司’,只有缪斯混背了,给人写什么报告文学,你知道,他这人最讲诚信,结果连饭都吃不饱。”

说着他从包中取出了一枝做工精致、雕刻着花纹的木制小箭:“你看,这可是本金箭开发有限公司的荣誉产品啊!为了它,我特地从美国引进了全套生产设备,它的销量已远远超过了其他几代产品销量的总和,在国内市场创下总销量的纪录,怎么样,有兴趣购买吗?”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伸出了手,没想到一不小心,竟把箭折断了,我尴尬地赶紧连连道歉。他只是摆了摆手,说:“这是本产品最大的优点——易断。我承诺:本产品使用三个月后还不断裂,本公司愿负法律责任。”

“可这种爱情岂不是太没诚信了吗?”

“诚信?现在还有吗?现代人追求的正是这种不负责任、没有诚信、随意的爱情呀!你要知道,当人有诚信的时候,海誓山盟才显得尤为重要,如今失去了诚信,海誓山盟也就没有意义了。”

“可我想要的是那种双方都具有诚信的爱情啊?”

“你说的是那种永久型的?那可早就停产了呀。当初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有梁山伯与祝英台都使用过,可结果他们双双饮恨泉下。这种产品的销量实在太差了,你说我总不能为你一个人买断一条生产线吧!”

说完,他坐上了豪华“奔驰”,消失在夜幕中。一阵夜寒袭来,我开始有些头晕。一个趔趄,我却发现自己还在床上。

幸好只是一个梦!

简评:最大的特点是思维的开阔和想像的奇特,作者展开想像的翅膀,把古希腊神话和现代社会沟通,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神话与现实的界限,用对话的形式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思辩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作者为我们阐述了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一个生命个体对诚信的严肃思考。

例文3

跨过世纪,穿过春秋,千年激扬的文字依然荡漾在心中,是你吗,那个皓首白发的老人,踯躅在汩罗江畔,吟咏着“举世混浊兮我独清,众人皆醉兮我独醒”?

你可以选择随波逐流的呀,那会使你高官厚禄,恩宠有加的。可你为什么不学一学当时的士大夫,而毅然选择把高洁的情操连同壮美的文字沉入江底?当时江边那个渔夫,有没有说你傻啊?到今天,当我们重拾对你那个时代的零星的记忆时,才发现,你选择的,是爱国,正因为爱着楚国,你才选择了葬身鱼腹。无须多言,你用你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太多太多

你们是谁?时光的隧道把你们送到了我的面前。你们为什么锁着眉?是感叹“人生自古谁无死”,还是惋惜“留取丹心照汉青”的太少?抑或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壮志难酬?你们不知道,几百年后,人们对你们的选择仍赞叹不已,充满崇敬。尽管你们的选择出于无奈,但同样震撼着人心,激励着仁人志士们向前。也许我们还有担心,但不要紧,请你们把眉头舒展开,因为正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正确的道路,选择了光明大道。

我认识你。尽管你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你永远像雅鲁藏布江一样奔腾不息,永远像喜马拉雅山一相高高矗立在人们心中。你是所有共产党员的楷模,你让那些贪官污吏们汗颜,无地自容。你把你满腔的爱献给了阿里人民,你在他们心中铸起了一座丰碑——人们称赞你为“九十年代的焦裕禄”。你说过:“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你在鲜红的党旗下作出了这样庄严的承诺,这样义无反顾的选择。你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和坚定不移的行动,向我们证明了共产党人的伟大和崇高。我们,已经学会了选择。

我不愿看到你们。一个是以“莫须有”罪名残害忠良的刽子手,一个是先出卖维新人士、再卖国求荣的走狗。你们那些无耻的勾当早已被人们所唾弃,你们的卑鄙行径为一切有良知的人所不齿。你们的选择是那样的肮脏和丑恶,你们看,你们还有后继者吗?

走过风雨,走过四季,历史和现实都给了我们答案。我们的选择,一定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只要是真的、善的 、美的,都应是我们选择的,我为我们的选择而自豪!

简评:作者打破时空的限制,带领我们进行了一次历史和现实的穿越,演绎了屈原、文天祥、林则徐、孔繁森、秦桧、袁世凯等人“心灵的选择”故事。把一个多维的立体时空,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令人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既有历史沧桑之感,又有对美与丑的审辨。

例文4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真的可以移植。我一定会高兴得几夜睡不着觉,甚至在梦中都会笑出声来。我也一定是个踊跃参加者,甚至不惜成为这项重要医学成果的尝试者和牺牲者,因为我有大多的梦想和奢望可以成真了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真的可以移植,我希望能够移植妈妈青年时的记忆,只因为我想亲眼见一见大姨妈。在我还没有出生时,大姨妈就已经去世了。妈妈常对我提起她,说她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最出色的医生,最慈祥的母亲,最懂事的女儿,最知心的姐姐。但是她太疲惫了,累死在手术台上。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让我看看那整个县城的人为她送行时的悲壮,我想我会被那颗善良的心所融化。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真的可以移植,我希望能够移植爱因斯坦临终前的记忆。并不是因为我狂妄得想要成为科学巨人,而是因为在他临终前曾对护士说了一段话,但是这位护士却不懂外语,最终使爱因斯坦的遗言成为永远的遗憾。也许这段话恰恰是对相对论最新的阐述,也许是对其他物理原理的重大发现,也许是告诉世人他的重要手稿藏于何处,也许是他的文学作品或小提琴曲……如果能移植他的记忆,便可以使一切迎刃而解,那将是对人类多大的贡献。我想那一刻,全世界的人都会欢腾,因为那也许是这位伟人留给世界的最后一笔巨大的财富。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真的可以移植,我希望能够移植所有名作家的记忆。在记忆中我可以看到他们创作时的喜怒哀乐、苦辣酸甜;我可以看到他们创作时历经的艰难坎坷、悲欢离合;我可以看到他们创作的灵感来源、生活原型……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真的可以移植,我希望看到牛玉琴种树的那片沙漠;我希望看到孔繁森工作的那方高原;我希望看到冼星海作曲的那片黄土;我希望看到杨元庆奋斗的那台电脑……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真的可以移植,我希望能够移植毛主席的记忆,让他看到祖国的日益繁荣与昌盛;我希望能够移植周总理的记忆,学习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气;我希望能够移植邓爷爷的记忆,在祖国大陆划出第一个“深圳”来……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那也终究是别人的记忆,映射出来的是别人奋斗的足迹和感情的经历。一个人不能只活在记忆中,更不应该只活在他人的记忆中。一个人应该有自己脚踏实地的努力,应该向生活奉献出自己的每一滴汗、每一滴血、每一份热情。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坚韧和毅力,点燃生命的奇迹,丰富自己的记忆,也使自己的记忆丰富整个世界的记忆!

简评:作者紧扣话题进行了大胆丰富的想像。从希望“移植妈妈年轻时的记忆”,写到希望“移植爱因斯坦临终前的记忆”,再泛写希望移植名作家、名人、伟人的记忆,借移植记忆热情赞颂了不同的记忆所做出的贡献。该生展开想像和联想的双翼,揭示了文章的内涵。

[关于高考作文选材创新招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选材要精

全文共 1288 字

+ 加入清单

命题作文,审题准确,选材得当,至关重要。对于题目来说,范围有大小之分,对于所写的事件来说,意义有深浅之分。一般情况下,小题应该“大作”,大题应该“小作”。

“小题大作”是指题目比较具体,涉及的范围较小,涉及的人数较少的作文,对这样的事件如果作深入地思考和挖掘,往往包含着普遍的、深刻的、给人启发和教育的道理。“大作”就是要在事件的意义、道理、说明的问题上下功夫,动脑筋,细思考、深挖掘;“大作”就是要“平中见奇”“化腐朽为神奇”,就是要言人所未言之言,道人所想道之理。许多经典作品如鲁迅的《一件小事》就是小题大作的典范。作者由人力车夫毅然扶起一位老女人的事件,深入思考车夫的行为,赞美车夫勇于负责的精神,对自己的那种自私的心理进行深刻的解剖和自我批评,进而把这件平常的小事儿与所谓的“国家大事”进行对比,从而突出了正是像车夫这样勇于负责的人,才是民族的希望之所在的主题思想。由此可见“小题大作”的意义。再比如《走一步,再走一步》、《蝉》、《贝壳》等等,这些题目表面看都很具体,范围都很小,但经作者的细思考、深挖掘、广联系,都写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和深刻的思想意义。当然,“小题大作”不是生拉硬扯,不是生搬硬套,不是随意拔高,不是牵强附会。有些同学在作文时学常犯以上毛病,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就事件本身所包含的道理作认真细致的分析,只是为点明所谓事件意义硬加一句而缺少必要的分析,“拔”得突然,“拔”得生硬,这只是为“大作”而“大作”,不是真正的“大作”——挖掘事件本身蕴含的深刻道理和真正内涵,这样看来,小题要“大作”却不可强“大作”,硬“大作”。适合大作的题目中考题目比比皆是:2006年太原“倾心一爱”,2006年四川眉山“生活中的一朵浪花”,2007年浙江金华“这就是幸福”,2007年四川乐山“我的收藏”等等。

“大题小作”是指题目涉及的范围大、时间长、地点多、人物多、关系复杂的作文,要从小处、某一高度、某一两个人物来具体反映面上的问题,即所谓的“以小见大”。“以小见大”就是要“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滴水而见太阳的光辉”。因此,这样的题目选材一定具体,角度一定小而巧。比如:《在迎奥运的日子里》就是一个大题目,涉及的时间可以是一周、一个月或几个月,人物可能成百上千,但作文仅要求作者有“大题小作”的能力。比如可加副标题进一步将范围缩小到某一单位、某一场所,然后选一两件事具体写怎样迎奥运的,最后指出这种人,这种事还有许多,上面所说的仅是全社会的一个缩影。这样文章写得既具体又全面。可见“大题小作”的好处之大。适合大题小作的题目一般是范围、关系类题目,如2006浙江绍兴“十六岁的天空”,2006年辽宁大连“印象”,2007年浙江湖州“生活,因变化而精彩”等。这样的题目就要求具体分析它涉及哪些人、哪些事、多长时间。而要把它写得有立体感,又具体、又全面,最好的办法就是“点面结合,即把某一两件事(点)写具体了,再一笔点及其它方面的人、事,将其置于全面貌之中,这样就能写好这类文章。当然“大题小作”不是只写一两件事就完了,还应在开头和结尾就全面、整体有个概括的交代,全局的点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选材不典型,重点不突出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选材典型是部分同学写作中存在的通病,许多同学愿意写别人的材料,不愿写自己的材料。事实上随着年级的升高,作文命题越来越倾向于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而不善于运用自己生活中的材料,不理解、不认识自己熟悉的生活是很难完成写作任务的。

例如,《生活告诉我》一文,许多同学不选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材料,特别是自己的生活材料,却去写别人的事迹材料,全篇罗列张海迪、女排姑娘或别的英雄人物的事迹等等,而自己的事迹、感受一点也没涉及。另外,重点不突出也是部分同学在写作表达上常犯的毛病。例如,《感动》一文,有些同学把部分笔墨集中于此,只习惯于在主体部分中完整记叙事件的过程,最后,在结尾处用一句话简单概括:“这就是令我感动的一件事”,觉得这样就可以了,文中很难看到习作者深受感动的情景或感动的心理活动描写,也就是说没明确揭示“感动”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高考作文选材创新策略:原理渗透法

全文共 1446 字

+ 加入清单

这里的原理主要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在高考作文中,若能穿插入这样高层次的理性认识,不仅能使文章充满哲理的光彩,也能使作文论证的高度大大上扬,也使作文的结构浑然一体。实际上对任何一件事物的认识或者写作任何一篇论述事理的文章,都或多或少可以用上一两个哲学原理,关键看你肚子里有没有货可以“批发”,是不是会“对号入座”。那么,常见的原理有哪些呢?

一、客观全面的原理。辩证法告诉我们,看事物要全面而不要片面,这样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全面的观点要求我们看事物发展要认清主流和支流,既不要光看支流而忽略主流,也不能只看主流而忽视支流,要全面地分析事物的发展。如1990年高考作文读一个小姑娘对玫瑰园的看法,就可利用这条原理。

二、发展变化的原理。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就要求我们看问题要根据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如1991年高考作文《近墨者墨》和《近墨者未必黑》就从这个角度来论述。

三、互相联系的原理。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之间以及事物诸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的。这就要求我们看事物时,要用联系的观点,而不能孤立地看问题。事物的联系,还表现在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四、对立统一的原理。辩证法的核心是矛盾,它是客观存在的、普遍的 、绝对的,存在于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中。我们在认识、分析事物时一定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矛盾对立的双方都在一定条件下向着相反的方面转化。

五、由表及里的原理。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表现,本质是事物的内在方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即认识事物要由表及里,只有这样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这是思维深刻性所要求的。

考生例文1

麻雀只看到了燕子的缺点——逃避严寒,而忘记了燕子所立下的种种功绩。其他的几只鸟也大抵如此。它们只注意到了别的鸟的缺点,而置优点若罔闻。这难免会出现所发出的种种错误的见解和偏激的论断。其实,燕子逃避严寒又何尝不是一种必要的、明智的选择呢?

我们待人处事也应分成两面,既要看到人或事物的缺点,更要注意发掘利用他们的优点。这就需要我们利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燕子逃避严寒是真,但这又何尝不是求得生存的一种手段呢?我们对待问题不仅应当判断它的正误,还要辩证地找到正中之误、误中之正。正的要发扬光大,误的要摒弃杜绝。

中国有许多格言都曾论述过要辩证地看待问题的重要性。如“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等等。既然完美无缺的事物本不存在,我们就更应辩证地看待问题,找出美中不足以及不足中的可取之处来。

辩证的观点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也极为重要。例如对待一个学生,不仅要看他的成绩,还要看他的各个方面。优秀的学生如此,差的学生亦应如此。如果学习不好,德、体、美都很出色,那也就为差生不差了。又如我国的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有人抱着怀疑甚至是否定的态度。诚然,改革开放也难免混进一些渣滓,但纵观全局,辩证分析,利大于弊。所以坚持下去,终于取得了成功。

我们应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能因为地里长着荒草就放弃了一地的青苗。也不能只因荒原中仅存的一棵青苗而把它说成是良田。如果我们也像鸟类那样相互攻击、讥讽,岂不令智者嗤笑!对待人或事物,都应一分为二,既要看到优点又要善于发现不足,但不应以此为据,互相攻击。,而且也使作文的结构浑然一体。

[高考作文选材创新策略:原理渗透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三作文选材

全文共 730 字

+ 加入清单

已亥末,庚子春,荆楚大疫,染者数万计,众惶恐,举国防,皆闭户,南山镇守江南都,率白衣郎中数万抗之,且,九州一心,共战疫,待疫尽去,国泰民安。

这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又是一个极具特殊意义的年份,这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五”规划收官之年,是5G商用元年,是奥运之年是……但这一切的一切都被突入而来的疫情给打破了……

从新年前夕当如今,我相信大多数同学和我一样,不断地从电视网络上接受前方的信息,也不断的冲击着我们认知的上限和下限,与十七年前不同的是,如今讯息密度达到每时每刻都在刷新,期间无数的负面消息,无疑是在放大我们的恐惧与愤怒。

但与十七年前相同的是,那些被冠以英雄称号的人们,他们依然在,是谈及人们在大街上唱国歌而哽咽的钟南山院士,是防疫一线人员与9岁女儿的隔空拥抱,是不辞辛苦给医疗队送蔬菜的秦师傅,是给警局送口罩不愿透露姓名的小伙子,

是等妻子归来承包一年家务泣不成声的丈夫,是征集核酸检测小组直面危险时的那简简单单的三个字“我做过”,是雷神山,火神山上那日夜兼程的工人师傅们,是奋战在防疫一线那累到虚脱的医生护士,是每一位被阴霾笼罩下的坚强的人们,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伟大的中国人民”。

其实我本人是比较反感那些什么梦想、未来、希望这些被念叨很多次的词汇,但是有些东西,在灾难面前,谁真的又有勇气直面这样的危险?是啊,不是我这种每天呆在家,只能干揪心的人,更不是靠那些害虫蛀虫、“键盘侠”的那些人,靠的是那些“伟大的`中国人民”。

人啊,总是要仰望些什么,那高远、崇高的又与市井不那么挂钩信念,我可能帮不上什么忙,只能为那些在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加油,但只要有信仰在,没有什么困难在之面前能称之为困难,做好自己改做的事,相信他们,伟大的中国民万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三作文选材

全文共 870 字

+ 加入清单

一阵风忽然吹来,卷起我的准考证轻飘飘的把它扔在楼下的绿色车棚上。我的额头马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下午我还得考数学呢!”考完语文,我就哆嗦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回到家里,把准考证的事告诉了父母。

正在四中上高一的哥哥二话没说就带我来到绣水中学,得到传达室老头的允许后,哥就“噌”的一下爬上墙头,顺着我说的方位找到了我的准考证,他小心的探着脚踩着车棚架,再挪过身子伸手把准考证牢牢地抓在手里,然后轻松的走在墙头上,凯旋而归。

哥哥嘱咐我仔细拿好,我的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下午我顺利的考完数学,高兴地回了家。后来,我顺利的考入绣水中学。

想想哥哥的勇敢地表现,激动地心情还如在眼前。

初中我的英语学得还不错,但每逢考试做阅读题时总会出错,哥哥认真的说:“你可以先把问题读一读,带着重点去读。”哥哥的一番话,如醍醐灌顶,以后做英语阅读思路很开阔,方法也很灵活了。一直到高中我的英语学的都很轻松,这都得归功于哥哥的引导。

哥哥在我有困难的时候总会出现在我的面前热情的帮助我。高考的时候,哥哥特意请了几天假,专门送我去考场,接我回家。记得第一天高考,哥哥骑着嫂子的红色木兰带着我去考试,在路上闯了红灯,交警拦住了我们。

哥哥忙解释是送我参加高考,警察为我们开了“绿灯”,说:“这可是人生大事,不能耽搁,你们走吧,下次注意一点!"哥哥感谢过那位慈善的警察大哥,带上我风驰而去,把我送进考场。一直在学校外面等着。

我自信的走出考场,哥哥问我考的怎么样?我说还好。哥哥很高兴,回去的路上,在西麻湾路边水果摊给我买了好几个又香又甜又面的大甜瓜。

就这样我考了三天,哥接送了我三天。我的心情很舒畅。哥有你在身边,我的心就很镇定,感谢上天赐给我这么好的哥哥。有时候想想我曾经的在你大学期间给你的信中指出的所谓的个性的弱点,真是自不量力。

后来,哥哥拿着我递到他手里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欢呼着原地转了三圈跌坐在沙发上,我也激动地热泪盈眶。

我的小小的成功背后,忘不了哥哥的热情关爱,滴水之恩,铭记在心,未来的日子里,我当以涌泉相报。

冬天的风咧咧的,它吹起我的思绪,把我吹向温暖的阳光灿烂的春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选材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确定了文章的主题和轮廓之后,我们就开始考虑要选择哪些要点来阐明主题。选材一定要围绕主题句进行,同时要考虑到全面性。

比如在考虑上面第一点时,我们要想到面试对双方都是重要的。对于interviewer来说,通过面试他能对applicant有更好的了解,能通过面试挑到合适的人选等;而对于interviewee来说,他能通过面试更好地了解所申请的工作、薪水、待遇等信息,还能更好地展示自己,还能增强自己的社会知识,能练习与人打交道等。

但这些是否都要写进文章中去呢?或者比重是否都应该一样呢?

当然不。就面试的作用来说,因为标题是站在求职者的角度来说的,因此面试对于求职者的作用就显得比它对招聘者的作用更为重要。而在后者中增强自己的社会知识、练习与人打交道等方面,并不是面试最重要的方面,就可以舍去。就第二点来说,提纲中给出了许多方面,但这些方面也不能一一都写进作文中去,否则就不是一篇考试作文,而要写一本求职大全了。应该挑最重要的和最好写的去说,别的可以一带而过甚至不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选材要新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使命题作文的选材新颖,我们在写作中必须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材料真实

“真实”是指选择材料的内容必须真实可信。它要求我们选择的自己熟悉的真实材料行文,才能写出真情实感。但一些同学总喜欢在作文中胡编滥造。如写《逆境》的作文题目,就可能有60%的同学会在作文中写自己从小是个残废的孩子,没有胳膊或没有腿”。或者说“我从小就死了爸爸,13岁又死了妈妈,自己跟着70多岁的爷爷一起生活”等。像这种类似的编叙故事的现象,在作文写作中不胜枚举。这类作文不是从作者生活中来的真实事,所以在写作中,往往漏洞百出,给阅卷人一种被戏弄的感觉。其实,我们生活中深入参与生活,并在作文中将自己身边发生的真实故事写出来,就能写出真情实感来。

(2)材料新颖

作文写作中,我们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这里讲的就是话题作文的新颖选材。现在,在中学生作文中,有一种不好的现象,那就是不管是写人还是写事,高中生就写初中时期的人和事;初中生就写小学时期的事。在文章的选材上,可通过以下两方面达到创新:一是与时俱进,尽量写新近发生的真实典型的事件,以增强文章的鲜活性。二是拓宽思路,使文章以新以奇打动读者。如上面的文章,我们就可以写感激某一件事、感激某一物、感激某一次机遇、感激某一次相逢、感激失败、感激贫困、感激挫折等,通过拓宽思路,文章的选材就新颖了。

(3)材料典型

“典型”指材料有代表性,能以一当十,说服力强。新颖的材料不一定具备典型性,即使是新颖的材料,如果不具备典型性,选择时也不能用。典型材料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例如,我们以《三峡移民人家》为题写篇文章,如果我们不深入移民中间去,就很难了解移民的思想状况、生活情况,如果盲目去写人人都有“舍小家、顾大家、主动移民为国家”的高尚思想,个个都乐于移民,就不是三峡移民的真实写照,就不具有典型性。如果我们深入到移民中去,就会发现许多移民都是由“不想移”到“主动移”的,这样去写,就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作文选材的方法写作指导

全文共 2260 字

+ 加入清单

题目审好后,第二步就是确定选材的问题,也就是写什么的问题,即文章的内容。材料选得好,文章就成功了一半,怎样才能选好材呢?请记住选材的口诀:

选材熟悉最重要,材料真实才可靠;典型事例有意义,新颖有趣为最好;围绕题旨选材料,感情真挚得分高;考场作文时间紧,选材原则要记牢。

老师在阅卷时,对学生的习作常常会有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材料平淡,材料老套,没有新意。比如:《成功》——终于获奖了。《快乐》——获奖了,考好了,非常快乐。《苦恼》——成绩不好,真苦恼。《苦难后的芬芳》——成绩变好了,上次没考好,这次考好了。《难忘的一件事》——获奖的一次经历。许多考生,选材没有新意,就一个材料换汤不换药。

有的考生,背优秀习作,写起作文来,脑子里就搜索范文,张冠李戴套上去,让阅卷老师一瞧就知道不是真实的,作文没有真情实感,自然不能得高分。

同学们写不出真实熟悉的东西,关键是肚子里没货,平时不注意积累,不注重观察生活,其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你做生活的有的人,留意生活,在生活中你一定会发现许多值得写的东西,积累起来,就是写作的材料。罗丹:生活中去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对于我们来说,生活是万花筒,是百科全书。生活中的许多闪光点,都具有典型性,都是典型的事例。生活有三大块组成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这三方面的生活都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源泉。然而作文不是材料的堆积,因此我们要注意材料的取舍和选择。

选用材料的标准:

一.材料要以真实为基础,写自己熟悉的东西。作文写的感情真挚动人,材料就要感人。作文的材料真实不是指材料的原始再现,而是指经过提炼,比现实生活更加鲜明,更加强烈,更加集中。比如事情的完整性、材料的理想性人物典型性等方面,要适当的进行加工。我们可将几个人的事情加在一个人身上,几个人的品质加在一个人身上,来深化人物和主题。

二.选材要典型有意义。指的是所选的材料是有代表性的,有意义的。因为有代表性的材料能以一当十、以个别反映一般,从而深刻而全面的反映事物本质。比如有位考生写《这事发生在我班》,选取了班上有个叫李玲的同学为灾区捐献300元。一人就捐出了占全班三分之二多,可谓突出、意义重大的事例。当然还可写平时吝啬的人捐出很多钱,这也是典型。学习上,平时不吭一声的人,突然在这堂课上发言了这也是典型

三.选材要新颖而生动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有的时间,换个角度想问题,可以老材料出新意。比如:让座是老掉了牙的材料,有一考生把让座写成谢座,使材料新颖了。有一位中学生让座给一位带小孩的妇女,这位妇女教小孩谢谢大哥哥,借孩子之口表达感激之情,到站了,这位妇女让孩子再次说谢谢大哥哥,大哥哥再见,再一次借孩子之口表示谢意。作者从中感悟,做了一点好事,得到的回报是一谢再谢。

四。在选材时,我们要首选打动自己的材料,如果所选材料一提起来自己就很感动,亏他想得出来的事件,是写出来一定能打动人,只有先打动自己,然后才能打动他人,这样的材料行之以文,感情真挚,得分一定会高。凡是考场上的满分作文,首先得力于选材的成功。所以说,选好了材料,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选材导练】

文题一:以良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体裁不限。

[点拨]

虽是全命题作文,但既无提示,又无其他限制,只要所写突出良师即可。这道题开放度很大,为学生提供了展现个性的广阔空间。要在选材上闪出创新的亮色,应把握以下几点。

1、多考生写教学上认真生活上关心的良师这类第一构思,选择医治心灵创伤等内容为题材,在读者面前凸现一个良医式的良师形象。

2、跳出一篇写一人的常规思维,从印象深刻的众多良师形象中选出若干最具美丽的场面,构成良师群体,从不同角度表现主题。

3、打破以人为师的框框,选取生活中通过暗示间接地教育你的事物为叙写对象,展现这些不开口的良师的内蕴美。你可以写黑板——心甘情愿地把自己漆成一身黑色,为的是能清楚地衬托出粉笔字的白;你可以写扫帚——同污秽赃物势不两立,必欲扫除之而后快,而当人们在赞美优美清洁的环境时,在议论该给谁一个荣誉称号时,它却躲到了不为人注意的墙角;你可以写橡皮——宁可天天承受磨砺身躯的痛苦,但决不放过白纸上一丝一毫的错误;当然你还可以写坚忍不拔的小草,写任劳任怨的老牛,写团结互助的大雁等等,应该注意的是,无论写何物为良师,你都要揭示你对它独特的感悟,亮出有个性的视角。

4、你如果对良师的判断标准有切身的体会,如果你对校内外良师的个案材料比较熟悉,那么你不应该随写记叙文之大流,写一篇观点和材料都较有个性的议论文,说说你对何为良师的独特见解。

文题二:《还我课外天地》

现有三则材料可供选用——

①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不能顾及课外天地。

②学校、家长卡得紧,不敢顾及课外天地。

你不妨想一想,①②两则选用者肯定很多,③则会少一些,你便可淘汰①②而取③。

文题三:以心中的美丽为话题

[点拨]:可选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美、历史中的情感美等等。有,二泉映月的凄美,高山流水的情美,霸王别姬的壮美;有,长江黄河的奔腾咆哮之美,林间夜月的幽静雅致之美;有,歌坛上一展歌喉的婉转动人之美,舞台上千姿百态之美,赛场上叱咤风云之美,等等。

文题四:以感受青春为话题

[点拨]

本题就可以在体育界、歌坛上、商海里、战场上等等地方各选一位年轻有为的人物,写出他们青春的亮丽与风采。

文题五:以美在夏季为话题

[点拨]

本题可选不同人物眼里的夏季之美,如简真的《夏之绝句》、李清照的《如梦令》、辛弃疾的《西江月》、还有一首流行歌曲《盛夏的果实》、峻青的《海滨仲夏夜》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高考作文选材创新招术例文

全文共 3418 字

+ 加入清单

引经据典、即是用已知公认的道理、原则作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的方法。人们在分析某一问题,论证某一观点时,为了把问题分析得更透彻,把道理论述得更充分,把观点论证得更正确,总之,为了增强论证的科学性、准确度、可信度和说服力,往往需要运用引言论证观点。它包括名人名言、古诗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话、谚语、警句、格言等。如2001年高考作文“诚信”,许多考生引用了下面这些言论:“失信不立。”(《左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得黄金百千,不如得季布一诺。”(《史记》)“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了。”(大仲马)“诚实是最好的政策。”(富兰克林)“诚实重于珍宝。”(南斯拉夫谚语)“一两重的真诚,其值等于一吨重的聪明。”(德国谚语)“以德治国。”(******)“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信用经济”(报纸)等。这些论据,由于是经过实践,为无数事实所证明,能深刻反映事物的本质,所以有很强的说服力,用时也给作文“立意”提供了思想观点,增强了文章的厚重感。

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下面三点

一、引用的理论资料必须精粹,必须准确无误。这里所说的“精粹”,就是指少而精,不可连篇累牍。引言过长,使文章显得庞杂、繁冗、累赘,使人不得要领。所说的“准确无误”,是指内容与原文吻合。不能张冠李戴,闹出笑话。

二、对要引用的理论资料,理解必须正确,运用必须有针对性。这就是说,所引名言不可断章取义或牵强附会。“引”一定要引最关键、最能证明主旨的句子,不可不分主次,不分轻重,不管有用没用全部引用出来。

三、引用的方式应富于变化,引言应具有权威性。引用既有直接引用,又有间接引用,二者应相互变通,灵活运用。同时,在作文中为证明观点,不宜引用我同学怎么说,或父母怎么说,或老师教导我们如何如何等,因为这种论据权威性不强。

例文1

人生如河,一路颠簸,风起云涌,险象环生。艄公说得好,“有弃有取,有失有得。”的确,人生常有不如意,得失相随,成败难定。我们为了理想一路打拼,要想成功,需要具备诸多条件。比如健康,比如美貌,比如诚信,比如机敏……

在这诸多条件中,有一种东西永远不得舍弃,它天经地义地成为我们每一代人必须承袭的品格,它应超越所有的流行极品,而独享至尊地位。它是什么?——是诚信。

诚信,是人际交往中的一诺千金,一言九鼎,是生意场上的童叟无欺,货真价实。诚信的品格千古传诵,诚,乃人性的最善;信,是人应恪守的品格。

战国时的曾子,因为顽童的戏言而杀猪,为的就是“诚信”二字,这样就告诫子孙,为人者,“诚信”为先。

刘备三顾茅庐,前两次无功而返,第三次立等孔明睡醒,其心可鉴,此一“诚”字;旷世奇才,卧龙出山,助刘备重整河山,三分天下,一生忠心耿耿,死而后已,此一“信”字。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信是为人的根本,一切财富,都源于诚信。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笃信“诚信是无形的资产”,在其创业初期,曾因自己的疏忽,延误了客户的档期,但他并没有逃避,而是逐户登门致歉。他不但挽回了经济损失,而且还赢得了客户的信任。而今的李嘉诚被商界誉为“一代儒商”。

诚信,对于个人是笔无价的财富,对于国家民族更为重要。针对当前社会上出现的“道德滑坡”现象,总书记******提出了新的治国方针——以德治国。这一决策,不但关乎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更关乎我们国家、民族的命运前途。

将诚信融入自身,可使人格熠熠生辉。

将诚信融入社会,可使国人其乐融融。

将诚信融入民族,可使国家实现复兴。

诚信无价。诚信需要呵护,诚信需要提倡,诚信需要光大。

简评:这是一篇成功的议论文,观点解明,思路清晰、流畅。特别在选材上,典型精当,分析传神。作者广征博引,无论是曾子杀猪,还是刘备三顾茅庐,抑或一代儒商李嘉诚的事例,都紧紧扣住了“诚信”的内涵,作了恰如其分的阐释与分析。

例文2

当蝶羽化而飞时,那款款的舞姿告诉我;她选择做茧化蛹,破茧成蝶的举动使生命无悔。当荆棘鸟找到那根最长最尖的刺时,那世界上最优美动听的歌声在宣告:选择扑向那最长的刺,用鲜血去浇开荆棘花,用生命歌唱世界的美丽。她的选择,饱含着她对世界的热爱。

有人说:“当一个人面临选择时,你便可以看见他所有的高贵与卑俗。”选择,在迈开脚步的同时也铸就人格。

面对纷乱的时代,孔子选择积极地入世传道,游说君主,教化人民,老子选择避世自清,以无为对有为。面对混乱的官场,李白高喊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骑鹿而去,王安石却吟着“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峰。”清者自清,洁身自好地奔波。不同的选择,但皆因内心的高洁正直而闪着各自缤纷的光彩。

身处乱世中的人无法选择时代,但他可以选择让世界因他而更美好。总是难忘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总是忆起文天祥“零丁洋里叹零丁”忧国忧民,总是感动于马丁路德的那个人人平等的梦……如此忧乐的选择,政治家的忧喜虽没有诗人的洒脱无羁,但却是如此的坦荡广博,折射着他们的真诚与关爱,演绎着生命的精彩。

选择,心灵总会在现实中受到拘束,人总无力于选择自己出生的时代。但,如果放开这些约束,让心灵在更广的时空中飞翔、选择,心灵的选择,会让我们更感慨它的博大。就像池田大作问汤因比:“如果可以自由地选择出生的时间与地点,你会选择什么?”“我会选择在公元元年出生在欧亚大陆的交汇点,在那里看欧洲文明亚洲文明与埃及文明的交融、沟通与发展。”如此的心灵选择,汤因比无愧于历史的广博,哲学的睿智。

心灵的选择,无论有无时空界限,无论是诗人、政治家还是哲人,只要有博爱,关注生命,尊重世界,心系人民的忧乐、社会的方向,选择,总会让生命演绎精彩。

简评:这是一篇出色的抒情散文。作者以丰富的社会为历史知识,广涉中外,思接千载,引用了孔子、老子、李白、王安石、范仲淹、文天祥、马丁路德、池田大作等人的事例,视通万里,思考深邃,说明“身处乱世的人无法选择时代,但可以选择世界因他而更美好”。

例文3

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和感情有关。

认知事物当然必须得有严格的理智,不能纵容自己的感情和好恶。如果仅仅以感情的亲疏远近来下结论,大多数情况下会得出错误的判断,正如《韩非子》中那个宋国的富人,他的儿子与老人说的都是相同的话,而他却听凭感情的亲疏远近得出不同的结论,这当然是没有道理的。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妻子私他,姬妾畏他,客也有求于他,都说他美于城北徐公。邹忌最后排除了感情因素的干扰,悟出了一番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常困于所溺。”因为有所溺,有好恶,感情上有亲疏远近,人们在认识事物时便易被迷失双眼。这时唯有理性的火光才能照亮黑暗混沌的未知世界,人类要到更高更远的地方去,健全的理性才是可靠的阶梯。布鲁诺被烧死在鲜花广场时,欢呼的人群又何尝不以为自己才是真理的掌握者呢?但是布鲁诺相信理性这个“内心的教师”,他要让“所向披靡的论据万箭齐发”,射穿习惯和感情上依赖宗教的迷雾,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把人类引入正轨。

理性在认识事物中固然不可缺少,但我们就能因此完全排除感情因素吗?难道感情在认知过程中永远起着反面的作用吗?

康德仰望星空的时候,他的内心泛起的是崇高的感情,正是靠了这亲近永恒、亲近真理的感情,他才能在认知彼岸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没有感情的存在,人类生活会陷入刻板和抽象,我们认识事物不仅要分辨对和错,也要知道美和丑啊!没有了情感,艺术如何存在呢?只剩下冷冰冰的法律条文,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一切熟悉的温情都离我们远去,我们能说我们认识了世界的本来面目吗?生活又有什么乐趣呢?即使是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是看重情感在认知中的作用的,有人向他提出一设想时,他并不判断正误,只说:“啊,真丑!”他不愿意在丑的事情上花费时间,在他眼中,即使是物理学中丑也不能立足。

因此我们认知事物时,既要有冷眼,又要有热心,虽不能任凭感情的亲疏远近去判断,又不可仅仅是可怜的“数字化生存”。在理智和情感、天平和七弦琴的引导下,我们才能“诗意地栖居”。

简评:这是一篇充满辩证色彩的议论文。文中大量引用古今中外的典型论据来论证,有力地支持了作者的观点,使抽象的道理变得真切、可感。有中学课本里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有《伶官传序》中的名句,还有外国的科学家布鲁诺、爱因斯坦,哲学家康德。丰富的材料,显示作者丰富的课外知识。

[高考作文选材创新招术例文3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