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麦田的作文合集19篇

《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样一本描写青少年生活的经典,大概写的是那些朦胧或者是悲伤的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浏览

119

作文

85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全文共 897 字

+ 加入清单

看过《麦田里的守望者》 霍尔顿是个标准的滥学生,他五门功课就有四门不及格,他利用被学校第四次开除回家前这段时间在纽约城里游荡。令他烦腻的事物太多,所以他在书中从头骂到尾。他毫不隐讳地将他看到的东西陈述出来,并明确表态:“我最不喜欢老人穿着睡衣裤和睡袍。他们那瘦骨嶙峋的胸膛老是露在外面。”“我***真希望他别老这么一个劲儿管我叫‘孩子’!”“那副牙齿像长满苔藓似的。”“跟老马蒂跳舞,就好像抱着自由女神石像在舞池上拖来拖去。”……

他是个天真单纯的人。他一直为“公园湖里的水结冰后,野鸭都飞到哪里去了”这一问题困惑许久并请教过出租车司机,“这个织毯子的印第安人弯着腰,我们都看得见她的**,我们经过的时候,总要偷偷瞧一眼。”“我可以在哪儿找个工作做,咱们可以在溪边什么地方住着,过些日咱们还可以结婚……”“女人。老天爷,她们真能让你发疯,她们真的能!”

很难想象一个无所是事,玩世不恭,百无聊赖的人居然和自己的小妹妹关系处理得那样融洽。书中仅有一次提到的“麦田里守望者”也是对菲瑟讲的,而且她也是阻止霍尔顿继续游荡即结束全书情节的人。

我原本是想把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读后感写下来的,为了《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竟然不怕回忆那羞于启齿的年少,那种邪恶的、叛逆的、无所谓的孩子,内心空洞的、无助的、脆弱地与生活抗争着的孩子。

也许在真正年少的时候,我还无法懂得这本书,因为那时我们都太年轻,不真正了解生命,只是在懵懂与茫然之间。现在,我走进了“麦田”里,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守望者。

很难想象,在我十五六岁的时候,也有一顶红色的,霍尔顿那样的帽子。不知出于什么心理,我用手里不多的零花钱买下了它,我会穿着大皮靴,戴上那顶红得刺眼的帽子,一张幼稚的面孔喜欢在所有人的面前招摇,努力美好,直到自己美好,渴望别人欣赏自己的美好。有人说,这种状态叫花朵心态。等待已是很苦,花朵还不只是等待,它还有时间的紧迫感消逝的压迫感。我戴着这顶帽子一方面掩饰自己的恐慌感,另一方面又从别人投来的或好或坏目光中心里坏笑着,我不知道什么叫空虚,我自己都不明白这样做是为什么。现在我知道了,塞林格懂,他是真正懂得成长意义的作家。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笔记

全文共 924 字

+ 加入清单

“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我的职务就是在那里守望……我只想当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

读完了《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一个少年形象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他是大人们眼中的坏孩子,因为他所作的、所想的一切都“不像话”,他的成绩也是那样的糟糕,几乎没有人喜欢他……他就是全书的主人公——霍尔顿。

他的讨厌周围肮脏的世界——他讨厌伪君子,讨厌周围的虚假的人,却又不得不跟他们交往;他讨厌电影,却不得不在无所事事的时候去那里消磨时间……霍尔顿没有真正好的朋友,只有肮脏的“阿克莱”、表里不一的斯特拉德莱塔等室友,但他又不得不跟他们交往,他厌恶他们,却又无奈,他无法改变现状。他不想和他们同流合污,成绩自然会很差。他看不惯周围的世道,所以他苦闷、踌躇、彷徨,自己的心事也只能被自己扛着。

霍尔顿一直都希望自己可以变得很勇敢,但是实际却是他一直都很胆小,被别人欺负后只能在做白日梦的时候幻想着可以把他打败,他连一个瘦弱的女人都制服不了,更何况别人呢?他被学校开除后,都不敢贸然回家,蹑手蹑脚地回去还一定要躲避着父母。他一直都在用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安慰自己,却没有胆量去做真正意义上的叛逆。

他是青春期的少年代表,从他的经历里可以清楚的看到与家长的代沟,家长总希望他像哥哥一样可以成为出人头地的人,可是他的理想也只是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站在悬崖上,捉住不断奔跑的孩子。大人总认为霍尔顿是一个败家子,是一个不良少年。但他有自己的思想,在他那半成熟的心中还存留着点点梦想,即使它在那污浊的世道变得那样的细微渺小。

霍尔顿是明智的,是聪明的,他看透了社会的本质。他的朴素和善良,是他所在的年代很少的,虽然他的有些思想还比较幼稚,虽然他有许许多多的缺点,但他反抗现实、向往美好世界的纯洁的一面是不可忽视的。

作者借助笔下的霍尔顿,活灵活现的展现了自己的想法,用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关于那所谓“叛逆”的想法,讲述了成熟与不成熟之间的过渡,大人与青春期少年之间的代沟。

霍尔顿的那个只想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梦想,那个为了不让小孩子掉下悬崖而站在悬崖边救孩子的形象,那个纯洁无私的想法,天真幼稚却又些许成熟的心事,渐渐放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描写麦田的句子

全文共 1635 字

+ 加入清单

1. 春天,无边的麦田,绿油油、清爽爽、活脱脱、笑朗朗,清风吹来,阵阵清香……

2. 麦田里,麦穗儿粒粒饱满,金黄金黄的。风一吹,麦浪滚滚,让人心旷神怡。

3. 那绿茸茸的麦田让我痴迷,使我沉醉!那“天人合一”的感觉随瞬间绽放的蒲公英,飘向了无边的远方……

4. 远处麦田中,金黄的麦子连成一片,就像一座金色的海洋,微风一吹,麦子一晃一晃的就像波浪一样,它们相互拍打着,在这海洋中那些收割机便成了渔船,它们慢慢的驶过,留下那满是秸秆的道路便成了渔船划过的余波。

5. 清晨的阳光划过金色麦田,稻草人懒洋洋的睁开了朦胧睡眼,最美好的景色在一瞬间定格于成熟的季节。

6. 徘徊于乡间小路,看着庄稼田里一片片金黄的麦田,看着田野里一片绿色的果林,那些青色的果子,在这个季节里有着青春的阳光和魅力。

7. 绿油油的一眼望不到边的麦田。

8. 大片大片的麦田在微风里泛着绿浪,把密密匝匝的细碎白花绽放在无边无际的绿海里,麦穗儿扬起高昂的头颅,用淡淡的麦香纠缠着缕缕白花花的阳光,在那锋利的麦芒牵来的布谷歌唱里探望着金黄。

9. 麦收是一年最忙的时候,眼看着一望无际的麦田,微风吹起金波翻滚,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麦秆,仿佛看到那一缸缸的小麦、热气腾腾的白馍馍、飘着油花的面疙瘩汤,顿时精气神就上来了,浑身都是劲。

10. 绿化带外延就是麦田,微风刮起,麦浪翻滚,金灿灿的麦穗,拿到手里沉甸甸的。

11. 麦田干净而又充满了神秘感。

12. 麦田是浪漫而朴实的,远方的麦香已静静的沉入了心灵的深处,轻轻的轻轻的一丝一丝落下。

13. 静静的站在颜色已经添几许金黄的麦田里,随着一点略显暖意的风的吹来,看着一层一层的麦浪,闭上眼,仿佛听到了一段大地的呼唤,嗅到了一丝丰收的喜悦。

14. 我坐在长凳上,看着绿油油的麦田,还有天边火红的晚霞。纪晓岚有副对子:一种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

15. 渐渐地走的越来越远,嶙峋的青山,绿油油的麦田,袅袅的炊烟都一点点的淡了,淡了,渐渐淡成一缕光阴,看不见了。

16. 冬去春来,杨柳吐绿,温暖的春风吹绿了一望无际的麦田,吹皱了静静流淌的河水。甘美的春雨,像蛛丝一样轻,想针见一样细,像线一样长,像筛子筛过一样密密地向大地飞洒着。

17. 成片的麦芒直指天空,如执剑问天的侠客。只是这些麦芒让我们的眼睛疼痛,仿佛使我们不忍凝视农人的辛劳和汗水,它想刺痛我们的心,让我们流泪。

18. 正在返青的麦苗,毛绒绒、绿茵茵的,在朝辉下挑着一颗颗晶莹透亮的露珠。

19. 麦苗伸展着嫩叶,顶着亮晶晶的雨露,像翡翠那样绿得发亮。

20. 远远望去,麦苗长得密集齐整,好像川裁刀削平的毛茸茸的绿色地毯铺资开来。浅棕色的田梗经纬交织.就好像绿毯中的彩纹,美观大方。微风吹拂,麦苗轻轻晃动,好像把自己的精神抖擞抖擞,准备使出全身勺气往上窜呢。

21. 一阵微风吹来,梯田里掀起金黄色的麦浪。比大海的波涛还要壮观。

22. 麦芒一根根笔直竖着,真像一把迎头的大到帚。麦粒圆鼓鼓的,比那顶好的苹果籽儿还大。

23. 五月里,麦田黄了,一片又一片。粗壮的桔杆上挑着蓬乍乍的穗头,熟得那么欢畅,深沉,像串串金色的汗珠,像无边的金色的海。

24. 到了夏季,麦香扑奔,整个麦田像是金子的海洋。

25. 正是麦子拔节、抽穗、扬花、结籽的时节,万倾麦海.泛着绿油油的波浪。走近麦田,只见长长的麦穗挺着浓密的锋芒,锋芒根部开出一朵朵小小的白花。一些不知名儿的小蜂在麦穗前绕来绕去.花大姐也在穗子上,叶子上爬来爬去的忙碌着。

26. 黑麦通通结了穗,那穗还没有长满,还是轻飘飘的。一片浅绿色的麦浪在风中波动。

27. 春麦无论从那个方向望去,它们在天地间算不上高个儿.但谁也不弯下笔挺的腰。它们你携着我.我扶着你,像柔韧的屏.惬意地牵动着春风;像神奇的毯,一直铺进无边的白云,展入山巅的红霞。

28. 下雪了,麦苗娃娃在雪被下面,‘呼呼“地睡得正香。有的麦苗娃娃把头伸出被子外面,好像一个探头顾盼的顽童,好奇地打量着这粉妆玉砌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热闹的麦田作文500字

全文共 497 字

+ 加入清单

和爸爸再次来到菜园,眼前的景色吓了我一跳。

麦子进入了成熟的季节,远远看上去,原本绿色的麦苗已经淡黄了,挺着的麦秆因为麦子的成熟也弯了腰。麦穗也渐渐的丰满,每一个麦穗上大约有100左右的麦粒,感觉和爸爸到饭店吃的烧卖的形状差不多。

小鸟是一种飞行的精灵,不知道哪只小鸟先知道了这里有一片麦田,成群结队的飞到这里,趁人不备将它灵活的身子轻轻的落到随风摇曳的麦秆上,不停的用它的小嘴啄食麦粒,小鸟所过之处,麦田里留下的是一粒粒麦壳。饱食的小鸟吃完了麦子,又飞到周围的菜园里吃一些蔬菜,我觉得是解渴吧。

鸟的飞行给人们带来了麻烦,想不到大人们真是聪明,想到了这样的办法:在麦田里竖起四,五个木杆,又绑上一个横着的木杆,给木杆套上了一件件衣服,为了吓跑小鸟,人们也是动起来心思。木杆上的衣服五颜六色,风吹起的时候,衣服随风摇晃,我怎么都觉得像鬼片里的“招魂鬼”。若是夜里经过麦田,非吓个半死不可。

鸟聪明着呢,第一次,第二次,时间长了,吓不住小鸟了。大人们又想出办法了:人们又在天亮以后,拿起破盆,在麦田间奔跑,敲盆声吓跑了小鸟。大人在麦田中间忙碌,小鸟在麦田的上空翻飞回旋。

麦子随风摇晃着身躯,好热闹的麦田。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笔记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由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所著,原名为《The Chacter in the Rye》,于1983引入中国,正式译名为《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是作家塞林格写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以一个青少年的角度深刻的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腐朽的社会状态。

书中的主人公霍尔顿是个叛逆,对身边人和事都极其不满的16岁男孩。他对于身边发生的是感到迷惑,他心中找不到属于自己的真实存在感。对于他来说,在他的世界里,善与恶,好与坏,好像总是找不到一个固定的支点,使其平衡。因此,他内心极其痛苦,精神以及心灵都饱受摧残。在这种痛苦达到一种饱和状态时,他对自己最信赖的人,他妹妹说出了内心最真实想法:我要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对于主人公霍尔顿来说,就是在一片金灿灿一望无际的麦田里,那里有着成千上万的孩子在奔跑,而麦田的另一头是悬崖,孩子们不停地奔跑,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危险……于是,主人公霍尔顿想当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样就可以在孩子们遇到危险时及时守住孩子,把他们带到安全的地方。不论在什么时代,怎样的背景下,我们青少年都会经历一段精神上的困惑时期。而这部小说就是描述青年人的心理状态,并提出了一个关于“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美好的畅想!就让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永存一个这样的“守望者”并且努力成为一个“守望者”,成为能真正能净化他人心灵的人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麦田的守望者小学作文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老师,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簇拥的鲜花,三尺讲台,一块黑板就是您挥洒人生的天地。面对几十双迷惘而渴求的眼睛,老师义无反顾地用自己如歌的声音,播洒爱的阳光,智慧的甘霖。伴着老师的声音旋律,学生学会了用灵魂去歌唱,用真诚去追求。

一块黑板,是您辛勤耕耘的土地,在这里,您播种下知识,播种下智慧,播种下理想,播种下祖国明天的希望!您讲的课是那样精彩,每讲一篇课文,都在告诉我们人生哲理,告诉我们人生的路还很长很长……

打开那记忆的闸门,许多好老师的形象,涌现在我的脑海。数学陈老师的形象尤其深刻,虽然我们才相处两个月。可我认为她是个最好的老师。每当我做数学练习题遇到困难时,她会不厌其烦地帮我讲解,如果我还没听懂,她就会举例告诉我,直到我懂了为止。如果是我马虎大意,她也会适当的批评我,我接受老师对我的批评,深深地理解他们的苦心,其实老师是在帮助我改正自身的缺点,我应该感谢她!

鱼离不开水,鸟离不开树,我们的成长自然离不开老师!

陈老师——您的心灵,如雪花般纯净,您的人格,像青松般高洁,您的青春似火种,将永远燃烧!我们永远尊敬您!

[麦田守望小学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笔记600字

全文共 765 字

+ 加入清单

主人公霍尔顿是四门功课不及格而被学校开除的15岁少年。他倒扣鸭舌帽,穿大号风衣,抽烟、醺酒,满嘴粗话。因被开除而又不敢回家而开始了他维持几日的流浪生活。他厌恶这个世界,他认为大人叫他读书就是为了以后能买辆“混帐凯迪拉克”,他讨厌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自己却挥霍无度,说自己“不是把钱花了就是扔了,是个十足的败家子。讨厌别人谈论酒和女人,自己却醺酒、恋美色,并且在流浪的几天里糊里糊涂地找来了妓女。自己想的和做的无法统一使他痛苦万分。就在这重重矛盾中,他无法自拔,最终躺在了精神病医院中。

表面上霍尔顿是个玩世不恭的坏孩子,但实际上他却有颗纯净善良的心。他爱自己的妹妹和已故的弟弟,霍尔顿说,他想像着在一大片麦田里,几千几万个小孩子在游戏,周围除了他没有一个大人。他就站在麦田边上的悬崖旁守望着,看哪个孩子朝悬崖奔过来就捉住他,不让他掉下悬崖。这是他的一个美好理想,也是他美好心灵的见证,他希望那些快乐的孩子不要跌入悬崖,而是永远快乐的奔跑。而那麦田似乎象征着物质世界,他希望生活在充满物质主义精神世界的孩子不要迷失自我,走向悬崖。他美好的心灵与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要是说到这部作品的背景的话,美国的五十年代是一个相当混乱的时期。二战的阴云尚未散去,冷战硝烟又起.一方面科技发展迅速,而另一方面,人们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在自己无力改变的社会大背景下,过着混混噩噩的生活.于是,"垮掉的一代"出现了,霍尔顿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抽烟酗酒,不求上进,但是,他还不至于沦落到吸毒,群居的地步,因为在他心底,一直还存有美丽而遥远的理想---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我们每个人心中应该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一片麦田,而现实生活却常常给我们打击,击碎我们的梦想。但我们决不能自暴自弃,要相信自己,相信爱,去面对生活。很多时候,生活并不像我们看起来那么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笔记

全文共 2547 字

+ 加入清单

“不管怎么样,我老是想像一大群小孩儿在一大块麦田里玩一种游戏,有几千人,旁边没人——我是说没有岁数大一点儿的——我是说只有我。我会站在一道破悬崖边上。我要做的就是抓住每个跑向悬崖的孩子——我是说要是他们跑起来不看方向,我就得从哪里过来抓住他们。我整天就干那种事,就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得了。我知道这个想法很离谱,但这是我唯一真正想当的,我知道这个想法很离谱。”

——霍尔顿

虽然还没读完《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却已经被书中主人公——一个十六岁“坏小孩”所感动了,尤其看到他想当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想法,谁也无法不为之动容——那是孩子独有的纯净得让大人们惭愧甚至感到害怕的梦想。

霍尔顿是出身于富裕中产阶级的十六岁少年,在第四次被开除出学校之后,不敢贸然回家,只身在美国最繁华的纽约城游荡了一天两夜,住小客店,逛夜总会,滥交女友,酗酒……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丑恶,接触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其中大部分是“假模假式的”伪君子。最后打算收拾行李离家出走,去一个没人打扰的地方。最终因为妹妹的恳求与挽留留了下来。

刚开始看这本书时,真的不知道作者要透过霍尔顿表达些什么,可是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于是硬着头皮往下看,也因此渐渐被吸引了。

初始,只觉得霍尔顿是个爱抱怨,不求上进的少年——他几乎看不惯周围发生的一切,他讨厌周围肮脏的世界,他讨厌伪君子,讨厌和取笑周围一切虚假的人和事,讨厌无聊至极的电影,他讨厌肮脏的“阿克莱”,讨厌表里不一的斯特拉德莱塔等室友……他经常口是心非,说谎胡扯,在心里看不起别人,而且也爱装B……

可是继续看下去,你就会发现他其实是一个孩子,一个善良的孩子——他会怕他那贫穷的舍友有自卑情结,于是把自己的高档次的手提箱从架子上卸下来,放在床底(只是后来他的舍友把自己的便宜货放到架子上,目的是想让别人以为霍尔顿的手提箱是他的,这跟霍尔顿简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会由衷地喜欢心地好,笑得甜的人;他主动帮修女捡起篮子,并主动捐钱给两位修女,即使知道她们并非募捐……他很爱他的家人,尤其是他的妹妹菲比……

其实霍尔顿是明智的,是聪明的,他看透了社会的本质。

对于他的学校潘西的“自从一八八八年起,我们就把孩子栽培成优秀的、有脑子的年轻人。”他说:“完全是骗人的鬼话。在潘西也像别的学校一样,根本没栽培什么人才。而且在那里我也没见到任何优秀的、有脑子的人。也许有那么一两个。可他们很可能在进学校时候就是那样的人。”

对于厌恶的朋友,他同样会承认别人的好,这与“阿克莱”有很大的差别。

在大家都为厄尼弹的钢琴曲子(他认为被糟蹋了的曲子)鼓掌时,他则说:如果他是个钢琴的或者演员什么的,而那些笨蛋认为我很厉害,我是不会喜欢的。我根本不希望他们为我鼓掌。人们老是为不该鼓掌的鼓掌。他甚至为厄尼惋惜,因为他已经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弹对。

在评论一场电影中演员演技时,不像其他人对演员演技大赞特赞,他在承认他们演得棒的同时也说到:一件事如果你做得太棒了,然后一来二去,不注意的话,你就会开始有点儿炫技,这样一来,你就没那么棒了。瞧!多么棒的说法!

对于恋爱,他讨厌那些玩弄女孩的混蛋,他说:我觉得如果你并非真的喜欢一个女孩儿,就不该跟她瞎胡闹。真的喜欢她,就应该喜欢她的脸,就不该对她的脸做出下流的事,比方说往她脸上喷水……

看到这些,你会觉得霍尔顿是一个思想多么奇特的孩子,让你不敢看小他。或许因为这本来就出自一个成年人之手,想法当然深刻啦!可是不可否认,当我们像霍尔顿一样的年纪时,思想的确能够这么深刻细致,且总不被大人们知道认可。

相比于他那两个糊涂的舍友,他更清楚地认识到他所处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他厌恶一切虚伪的东西。

他是青春期的少年代表,从他的经历里可以清楚的看到与家长的代沟,家长总希望他像哥哥一样可以成为出人头地的人,可是他的理想也只是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站在悬崖上,捉住不断奔跑的孩子。大人总认为霍尔顿是一个败家子,是一个不良少年。但他有自己的思想,在他那半成熟的心中还存留着点点梦想,即使它在那污浊的世道变得那样的细微渺小。

他的朴素和善良,是他所在的年代很少的,虽然他的有些思想还比较幼稚,虽然他有许许多多的缺点,但他反抗现实、向往美好世界的纯洁的一面是不可忽视的。

他厌恶虚假,可他也摆脱不了这样的生活:学校里全是伪君子,你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学有所成之后买辆他妈的凯迪拉克。然后他们让你觉得足球队输了你得表示伤心,你要做的就是整天聊女孩,酒还有性。每个人都在肮脏的小范围里天天混在一起。

霍尔顿不想再回家,也不想再念书了,决定去西部谋生,做一个又聋又哑的人。可最后依然没走成,表面上是因为妹妹的劝阻,可根本原因又怎会如此简单?事实上,霍尔顿也离开他所处之境。

霍尔顿一直都希望自己可以变得很勇敢,但是实际却是他一直都很胆小,被别人欺负后只能在做白日梦的时候幻想着可以把他打败,他连一个瘦弱的女人都制服不了,更何况别人呢?他被学校开除后,都不敢贸然回家,蹑手蹑脚地回去还一定要躲避着父母。他一直都在用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安慰自己,却没有胆量去做真正意义上的叛逆。

在这一点上说,他是可悲的。

他厌倦世间的虚情假意,不愿同流合污,表面上又颓废堕落,谈一切被人为捏造过但又脆弱无比的东西,同不喜欢的女人搂搂抱抱,在影院听一大堆爱显摆的人对片子胡扯一通,在歌手唱的很烂人们却乐在其中的酒巴里与老女人调情,与连琴的名字都搞混的家伙打架,而打完后那人依然不明所以,不是他没有企图同他们深入探究,只是他们膜拜于那些被广泛认可的世俗价值,而只有他一个人被嘲笑了,处于被冷落的境地,最后他疯了,究竟谁活的更悲惨,是脑袋清醒却被看作精神病的疯子,还是不懂思考哗众取宠的正常人?

很多时候,我们将自己的不满和叛逆埋藏在心中,为了迎合社会,我们学会了伪装欺骗,未来追名逐利,我们麻痹了自己的心,那些真是的想法渐渐被封藏于心底。我们试图改变命运,到头来却发现总被命运捉弄;我们试图探讨人生,到头来却发现人生如梦;我们试图张扬个性,到头来我们只能无奈的接受被同化的命运。

那么,我们还能做什么?

我们最终无奈地加入到社会大潮中,为了今天的晚餐,明天的衣服没命的奔波者,谁会探索到孩子们内心深处的想法?谁又能记起我们也曾有过“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纯净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那一片麦田作文450字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五一”假期,爸爸妈妈带我去了姥姥家。最使我记忆犹新的是那一片片的麦田

五月份,将近立夏时节,麦子正绿。远远眺望,麦浪,似海一般无边,不管是早晨,还是黄昏。背景每时每刻都在变换,只有那抹绿,依然。

它们从来都喜欢昂着头,显出什么也不怕的样子。刮大风时,它们不像软弱的小草那样四处摇摆,反而昂着头,像是在呼风唤雨;真的下大雨了,它们也不像软弱的小花那样耷拉着脑袋,反而仍然昂着它们那高傲的头,又像是在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

终于雨过天晴了。它们的身上装饰着露珠,让阳光一照,闪耀着七彩的光芒。我想起的白居易写的“露似珍珠”。太阳高高悬挂在天上,麦子们立刻向它问好;云彩遮住了太阳的威风,它们又立刻向云彩致敬。等到月亮替班的时候,它们还是没有丝毫的睡意,整夜守护着月亮。呵呵,它们是多么的懂礼貌啊!

我真的好希望这些麦子的秉性一直继续下去,它们如果一直有这样的秉性该多好啊!

通过这一次的观察,我想,我太喜欢这些麦田了,它们会永远的在我的脑海中定格,我,也永远不会忘掉它们带给我的那一份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家乡的麦田作文450字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王召,它并不什么旅游圣地,更别说有什么名胜古迹了,可是我的家乡却有一望无际的麦田,在我心中他却是最美丽的,最令人难忘的。

春天,万物复苏,嫩绿的麦田从大地妈妈的怀抱里迫不及待地钻出来,远远望去,只见一片水水的绿色,和湛蓝深远的天空连为一体,使人看后心旷神怡。偶尔飞过几只小鸟,为这片美丽的田野增添了许多生机,形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夏天到了,麦子成熟了,金黄的麦田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一阵风拂过,只见一波一波的麦浪此起彼伏,壮观极了。

秋天到了,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我和小朋友们,在高高的包谷杆下捉迷藏。笑声,叫声,一阵又一阵地回荡在麦田中,久久还没有散去……

冬天来了,北风呼呼地吹着,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麦田盖了一层暖和的被子,让人不由得想起一句俗话:“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麦苗又躺在大地妈妈的怀抱里,呼呼地睡着了。睡梦中他们又看到了农民伯伯那开心的笑容……

家乡的麦田在我的印象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就像一根线,至今还若隐若现地牵引着我。这就是我家乡的麦田!我心中最美的景色,最值得骄傲的景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全文共 1273 字

+ 加入清单

首先 ,我想说:这是我第二次没有把写读书心得当做负担。为一部自己喜欢的不得了的书写一篇洋洋洒洒的读后感,这样的感觉挺好的。

读这本书 ,是因为:今年过年回来,心还是很浮躁,不能马上投入到学习中。听学姐无意中提到此书《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认为是全世界无数彷徨年轻人心灵的慰藉,道出了千万青少年的心声。于是,去“图批”买了一本回来。

看到《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个抽象的书名,我以传统思维模式给它勾勒出这样一个轮廓:以自身经历穿插深奥隐晦的道理,向读者传输自己看待人生的方式。然而,从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起,那连篇的脏字,真让我一时接受不了,离我之前勾勒的轮廓相差甚远。但又发现,这本书的形式和内容都很出色。

这本书是塞格林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却对美国社会和文学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纽约时报》的书评写道:在美国,阅读《麦田里的守望者》就像毕业生要获得倒是的首肯一样重要!故事发生在霍尔顿离开学校的三天时间内。此处,我以第一人称描述。以便更加形象的描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美国五十年代是一个相当混乱的时期,二战的阴云尚未散去,冷战烟硝又起。一方面,科技发展迅速。而另一方面,人们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在自己无力改变的社会大背景下,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于是,“垮掉的一代”出现了。“我”就是其中一员。“我”被学校开除,为了在星期三回家,就在纽约街头鬼混: 抽烟、喝酒、去夜总会、大把花钱,碰上各种形形色色的人,干了这个年纪的人想干的所有的事。然而,看似潇洒刺激的生活,却掩藏不住内心的极度空虚和精神上的寂寞。让我自己也很惊讶的是,读这样一本书,竟然有多次流泪的冲动。 我不得不说,这本书写的实在是太真实了。我不由自主的想痛哭,当别人问我在哪儿上学,我对在读学校的感觉跟“我”对潘西的感觉如出一辙,我觉得自己那如墨汁一般经年累月终于沉淀安静下来。曾一度被遗忘的难过与寂寞的感受,被“我”的经历又一下子荡漾起来,弥散到整个身心,浓浓的化不开……我所有成长苦痛和阅历就凝缩在了“我”流浪的这几天中。

是的,要说最真实的我。就像书中的“我”一样:厌恶一切阿谀奉承,虚伪做作的嘴脸。最渴望的就是到一个,谁都不认识的地方。装作一个又聋又哑的人,省去蠢而无用的交流。但是,我们是一群生活在新时代的人,自己已经习惯了困惑和烦恼。我们应该集中精神,看准我们的前方,我们的路。我们应该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另外,书中菲比的天真纯粹真让我喜欢。在书的最后几章,就是菲比带着猎鹿描抱着旅行箱说要和“我”一起走的时候,我真的太想哭了,我多么希望菲比永远也不要长大,我常常觉得孩子不长大该多好。成长会让他们和“我”(我)一样经历痛苦、矛盾、失望,然后学会做人。想想那该多可怕? 可是,我又无法阻止他们的成长,就像“我”最终还是没能去成一心向往的西部的某个地方……

孩子,提到孩子。是的,我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纵然生活让我们这代人有些迷惘和彷徨。但,一切不过是暂时的,不久都会过去。我们现在需要的,就是在我们女院好好学习。

可是……

为什么,为什么希望就在明天。而我,却也是那么渴望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秋天的麦田作文300字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金色的麦田望着清澈的天,几只云雀穿梭在淡淡的云层中,远处,天空与大地交织而成一条彩色的线,“那儿应该就是生命的尽头吧”我问弯腰在麦田里寻找着什么的奶奶。

即使已经过去很多年,我盘腿坐在割麦子车上的那一幕还是历历在目,不光是那如诗画般的风景,更为已经物是人非的曾经

我小的时候,几乎每次都是这样,爷爷开着割麦子车,奶奶在旁边捡拾着什么,而我,则坐在爷爷旁边,把小小的车厢挤的满满的,车开动的时候,我高兴的拍着手,不老实的想去摁下某个按钮,这个时候,爷爷总是不着痕迹的握着我的小手,并笑着拨到一边去。

金黄的麦子陪我过了一年又一年,爷爷和奶奶陪着麦子一年又一年,时间浇灌着我的身体,车厢里已经不能坐下我和爷爷两个人,我长大了,只能站在麦田上,望着留存着淡淡的依恋和不舍的割麦子车,和车厢上日益消瘦的爷爷,跟着父母,回到烟台。

直到爷爷因为胃癌逝去,奔涌的泪水淹没了所有的神经,那种深入骨髓的痛,直到现在,五年之后,才敢把它化为文字,刻在时间长河的岸边,印在曾经那片金黄的麦田

“奶奶,爷爷应该在那条彩色的线上看着我们吧?”我边说着,边呆呆地弯着右臂想要和爷爷打声招呼,我忽然回过神来,不自然的放下了右臂,嘴里不知什么东西,咸咸的,有点像眼泪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笔记

全文共 1277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与《麦田里的守望者》结缘,是在高中的时候,因为《青年文摘》对塞林格的简介,让我有了想看《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想法。不过,因为种种原因,大二才得以如愿,看完了之后,脑海里冒出了一个想法,守望的内涵是什么?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美国作家,1919年1月1日生于纽约。父亲是犹太进口商。他的著名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我呢,就站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知道这有点异想天开,可我真正喜欢干的就是这个。我知道这不像话。”

这是《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16岁的霍尔顿说的一段话。他说他真正喜欢干的就是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他知道这有点异想天开,所以上面的一段话都只是他的想象,或者说梦想。让我们来看看他在现实中都干了些什么。霍尔顿出身于纽约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的家庭。学校里的老师和自己的家长强迫他好好读书,为的是“出人头地,以便将来买辆混帐凯迪拉克”,而在学校里“一天到晚干的,就是谈女人、酒和性”。他看不惯周围的一切,根本没心思用功读书,因而老是挨罚。

到他第四次被开除出校时,他不敢贸然回家,便只身在美国最繁华的纽约城游荡了一天两夜,住小客店,逛夜总会,滥交女友,酗酒。他在电影院里百无聊赖地消磨时光,糊里糊涂地召了妓女,情不自禁地与虚荣庸俗但颇具美色的女友搂搂抱抱。与此同时,他的内心又十分苦闷彷徨,企图逃出“虚伪”的成人世界去寻找纯洁与真诚的经历和感受。这种精神上无法调和的极度矛盾最终令他彻底崩溃,躺倒在精神病院里。看吧,这就是他的人生。他的现实和梦想之间有着多么远的差别啊。他想做的是捉住孩子的守望者,但他自己就是一个四处狂奔不知道自己往哪里跑的孩子,可是又有谁来守望他捉住他不让他跌入生活和精神的悬崖呢?

守望显然带有挽救人生挽救灵魂的意义,也就是看护心灵的迷途者,避免其掉入精神的悬崖。这也就是霍尔顿梦想中的“守望”。只要我们稍微分析一下守望这个动词在书中的施者(霍尔顿)和受者(四处狂奔的孩子),就会明白它近似于一种利他主义,也就是为了他人的利益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这种助人为乐的利他主义也就是佛陀和基督仁慈伦理中的“善”。但是守望究竟算不算一种美德呢?斯宾诺沙给美德下了这么一个定义:美德就是某种行动的力量,一个人越有能力保持自己的存在并获得对他有益的东西,他美德的力量就越大。

这么说来,守望这种行动的力量似乎很小,守望便该排除在美德之外。但是实际上,霍尔顿的守望让他得到精神上的宽慰和自豪,这种精神的满足更能让他认识到自身人格的存在,因而也更能维护他肉体和精神双方面的生存。所以,守望可算是最大的美德之一,即使他的现实是混帐的,是非守望的;但是,他的梦想是美好的,是守望。因此,不管怎样,守望,它都象征着一种理性,一种追求幸福的愿望。而这,正是守望的内涵和核心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霍尔顿·考尔菲德:麦田里的守望者

全文共 711 字

+ 加入清单

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尔菲德是塞林格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是青春期的边缘少年,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玩世不恭的反英雄形象之一。

霍尔顿出身在纽约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老师和家长强迫他好好读书,为的是“出人头地,以便将来买辆混帐的凯迪拉克”。在这里,纯真年代与现实社会共同构成青春的陷阱。他看不惯周围的一切,青春的躁动使他离经叛道,根本没心思用功读书,因而老是挨罚。到他第四次被开除出校时,不敢贸然回家,便只身在美国最繁华的纽约城游荡了一天两夜,他内心苦闷、彷徨,他认为成人社会里无人可信,全是“假仁假义的伪君子”。他向往妹妹菲芘无忧无虑的生活,小说临近尾声时,他淋着雨,看妹妹玩旋转木马,浑身湿透,可他快乐极了。“她穿着那么件蓝色大衣,老那么转个不停,看上去真他妈的好看极了。老天爷,我真希望你当时也在场。”这样精彩的段落,把霍尔顿的孩子性情表露无遗,但同时深层次的悲哀也重重地击打在读者的心上——他选择逃避,拒绝成长。

霍尔顿告诉妹妹他最愿意做的事情:“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知道这有点异想天开,可我真正喜欢干的就是这个。”

守望纯洁的童年与心灵,做“麦田守望者”,这是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对生命最本真的热爱与深情。可是他却变成一个叛逆者,一个有问题的孩子,着不得不让我们深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麦田里的守望者高三作文

全文共 872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生活在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发达年代,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前人连做梦都想不到的高科技产品。可是不是,就是在这创意无限的快节奏中,人们反而忘了自己的梦呢……

我只愿做麦田里一个安静的守望者,守望住儿时的梦。

纵观古今中外成功人士,最成功的往往不是那些开口闭口物质主义顺便谈谈理想的人,而是那些时时追随梦想顺便挣钱过日子的人。

我想俞敏洪必定是敢梦的。虽然论及天赋、智商与资历,他都不是最出色的,但是他心中有梦。他从来都不怕被嘲笑痴人说梦,他只知人生有梦就去追。曾经疯狂的呓语插上了追梦的翅膀,俞敏洪也便到了一个普通人无法企及的高度。我想那时的他肯定就是个痴痴的守望者,在纷乱的人世间总算是守住了梦。没有失去梦想,于是与众不同!

说起梦想,似乎不得不谈及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而不久前辞世的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正是对梦想最完美的诠释。生命那么短暂,而苦难却那么漫长。九十五年的生命,曼德拉竟在狭小的监狱中度过了二十七年,可是,他终于还是熬过来了。心中有梦想,爱的梦想有那么大的力量!在非人的磨难中,曼德拉没有忘记做梦,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南非。

在那样的环境下,曼德拉都没有放弃梦想,那么生活安逸的我们,又有什么资格轻易放弃呢?

高晓松有一段话震撼人心:"那些声称被应试教育毁了的人,不应试也会自毁;那些指责婚姻磨灭理想的人,不结婚也成不了居里夫人;那些整天抱怨在现行体制下无法创作伟大作品的,去了瑞典照样找不到灵魂的自由。我们面对同样的时代,有些人看见世界,有些人伸手不见五指。"

我们是社会性动物,但总有那么一点不同,把我们从自然界的动物中区别开来。那么不妨用梦想点亮我们的灵魂吧。行走在城市之间,每个人都面带一样的笑容,迈着频率相同的步伐,为了同一目的的奔走。我们总是抱怨生活压力太大,生活节奏太快,压得自己失去自己,逼得自己忘了梦,也忘了自己还有做梦的能力。那么,何不像儿时的贝克汉姆,勇敢地说出"妈妈我将来也要当英格兰队长?"从此因为有梦而勇敢。守望着梦想的麦田,敢梦,敢坚持梦,也许,下一个"英格兰队队长"就是一直守望,梦想麦田的你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金色的麦田作文800字

全文共 895 字

+ 加入清单

看着那一片片黄金色麦田,心情无比畅快。风吹动着,麦子摇动着那美丽而细长的身姿。

我一直以为,播撒种子,照顾小麦成长是一件不屑一顾的事,直到有一天,我发现这些小麦其实是我从小到大的朋友。每年夏天我都会回到故乡,那时正是麦收的季节,看着麦子被收走,心里总有一些伤心,不过秋天过后又会种下新一波的小麦。撒种,浇水,施肥,照顾着小麦长大,心里很是惬意。

以前每次照顾小麦,都是心不甘情不愿的,因为不知道为什么要去种小麦,大热天的,站在太阳底下,皮肤都要晒黑了。一片地很长,还分那么多列,耕种的人站到地的这头看不到那头。

那时,还没有现代化的机器,播散种子时,还要在地上划一道沟。把种子撒到沟里,再用土埋上,我没撒几下,就把腰累得直不起来了。还说要和妈妈比赛呢,看谁撒得快,妈妈不一会就撒了一半了。我看了特别生气,就不撒了,坐到土地上哭。妈妈看到了就走过来,说:“怎么啦,?这么快就认输了?”我生气地喊着:“我不要和你比了!”妈妈笑着说:“撒种子并不是你想的那么难,你要和这些种子做好沟通,就因为你不喜欢撒种子,才会觉得累,你要慢慢喜欢上它们,才会做得又快又不累。”

我对妈妈说:“怎么沟通?它们又不会说话?”妈妈说:“这需要内心的沟通,就是内心喜欢上它,比如,你想到你种的小麦成熟后变成了人们吃的馒头啊面条啊,你该多么的自豪啊。”看着眼前的麦田,我突然间明白了,劳动是一件让人自豪的事。走到田地间,弯下腰,马上开始播撒种子。心里默默地想着麦子带给人的种种好处,就撒得更有劲了,不一会儿,就撒完了一列。

从那以后,我迷上了那被麦田装饰的原野,我在原野里撒欢,累了就坐在地上倾听麦田里那奇妙的律动。刚开始星星点点、若有若无,后来遍地是嫩绿的小芽,再后来麦子拔节,碧绿的叶子像一面面小旗,在阳光下迎风飘扬。等到麦穗长出来,一株株簇拥在一起的小麦像是一个个穿戴一新的少女,以深情的眸子,注视着每一个经过自己身边的人。随着时间的流动,麦子慢慢变黄,终于有一天,空旷的原野,变成了金色的麦田。

静静地走过麦田,被和煦的风抚摸着,心里没有一丝杂念。看来看去,秘密交流,让我拥有了金色的麦田,也让我拥有了一片心灵的栖息之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麦田里的老师读后感

全文共 1174 字

+ 加入清单

翻开这本书,就被开篇的《我们都想教出好孩子》的题目所吸引。虽然我们从业时没有南丁格尔宣言,也没有誓词,但是当我们立志成为一名老师时,站上三尺讲台时,内心也曾有所期许。它或许不像序言里“成为麦田的捕手——守在麦田上、悬崖边上、拦住那些冲向悬崖的人”那样远大,但把孩子教好,教出好孩子曾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当我们怀着美好的愿景,带上“灵魂工程师”的光环,登上三尺讲台。现实给我们好好地上了一课。于是我们开始迷茫,想要寻找方法,可是繁多的教育理念让我们眼花缭乱,一边实践着,一边探索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书中描述的场景,让我回到了刚开始带班的日子。孩子的问题总是那么复杂,周而复始。书本上的知识用起来总是差那么一点。“困顿、困惑、困难”就开始出现了。“不要再告诉我理念或方法了,示范给我怎么做就好了”。这些是每一个新老师在成长期都会遇到的问题吧!带着这样的亲切感,继续读下去。在阿健老师的故事里,学习咨商教育模式,会有一种找到差的那一点的、豁然开朗的感觉。明白权威型教师、放纵型教师、民主型教师在应对态度上的不同,同时也学会对待孩子的问题,既要客观分析当时的情景,坚持原则,又要让孩子感受肯定与关怀。

“无论孩子做什么选择,没有孩子想向下沉沦。他们都想向上奋进,都想成功,都想当一个有价值的人。”这样的话语,我们并不陌生。可是在孩子漫长的成长过程中,骨感的现实让我们对教育中的力所不及产生了深深的无奈。书中的山毛榉就是这样一个让人头疼又无奈的孩子。故事里,恨铁不成钢的老师阿健在一次又一次的碰壁中不断反思,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内心,最终以内外一致的姿态去面对山毛榉,接纳他,理解他。通过正向好奇的谈话连接山毛榉内心“渴望”。在他的温情陪伴下,山毛榉最终获得自己站起来的力量。这场师生间的角力,使我了解教师要做好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就要以一致性的姿态,从孩子内心的渴望出发,引导孩子去探索,激发孩子内在的生长力量。

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因为它需要的不仅仅是我们常说的“爱”,而是一颗平和的、强大的心。一颗平和的心,能让我们保持内外的“一致性”,能让孩子感到宁静淡定的接纳和认可。这种感觉就像村上春树与河合隼雄谈话的感觉一样:在那样的状态下,与河合先生面对面谈着各种事情时(几乎没有谈到小说的事),头脑里却感觉到好像痒痒的、逐渐放松似的、不可思议的温柔感。一颗强大的心,能让我们更坦然地面对孩子习惯性行为转变中的反复,使我们客观、冷静地面对和处理孩子的问题,耐心等待孩子的正向转变,让孩子在成长中获得来自老师的源源不断的支持与肯定。

教育是一场耐性与创造性的工程,在这项工程中面对问题,不是问题;如何面对问题,才是问题。这本书就以生动详细的事例,告诉我们如何在不确知答案的状况下面对问题:“一致性”的姿态,联结生命的对话,温柔地陪伴孩子的创造与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秋天的麦田作文300字

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秋天悄悄地来了,它给在地穿上了金色的衣裳。我喜欢秋天,可我更喜欢那一望无际的田野。

田野里,果树上,一个个圆圆的柿子笑红了脸,在树枝上摇来摇去,好像在玩荡秋千。

一株株甘蔗挺着胸,像战士一般守卫着田野,不愿意离开这美丽的地方,想要留下来。

玉米们脱掉了绿衣裳,穿上了黄黄的衣服,有的还露出了金黄的脸蛋,在好奇地看着这美丽的秋天,在欣赏秋天的美丽,在感受秋天的凉爽。

最让我喜爱的是红彤彤的桔子,它们有的躲在绿叶丛中,有的探出半个脑袋,在和我们捉迷藏,还有的把整个脸探出来,在向农民伯伯炫耀:“你看,我长得多饱满呀,快来摘我吧。”我忍不住摘下一个又大又红的桔子,剥开皮,一阵香甜的气味钻进了我的鼻孔,我拿出一小块果肉,咬了一口,呀,真甜,我赞叹道。我抬起头欣赏着桔子,一个个桔子像一个个小灯笼,点亮了每一寸土地。

不远处有一片稻田,稻田金黄金黄的,像一片一望无际的海洋,一阵风吹来,我沉醉在金色的海洋中。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我爱秋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一作文;童年的麦田

全文共 1243 字

+ 加入清单

我八九岁的时候,我们全家人住在市郊的姥姥家。姥姥家旁边是一大片麦田,这麦田伴我度过了两个春夏秋冬,给我留下了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

记忆里,麦田的颜色是丰富多彩的,犹如我的童年生活。

春天,沉睡了一冬的小麦开始返青,各种各样的野菜也从泥土中探出脑袋,舒展开身子。放眼望去,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这时候,我便和小伙伴们一手提着小篮子,一手拿着小铲子,到麦田中挖野菜。

最难挖到的是刺刺菜。刺刺菜的叶子是锯齿形的,根深深地扎在地下。每次,我都要用好大的劲才能把它挖出来,所以,我也就不去挖它了。最常挖到的是苦菜,苦菜茎中有一种白色的粘粘的液体,有时,我们便会把这种液体蹭在对方的脸上,弄得一个个小脸像小花猫。苦菜吃起来苦苦的,但吃过之后却是满嘴的清香。不过,我最喜欢吃的还是荠菜。每次挖来荠菜,姥姥总是用荠菜包成饺子。一盘饺子端上桌,全家人都抢着吃……

我们挖野菜累了,便仰面躺在麦地里,身下是软软的麦苗,头上是碧蓝的天空,这时心便被带到了遥远的天际……

夏天,小麦成熟了,金灿灿的麦浪一层一层涌动着。这时的麦田是不能去的,因为太热了。我经常去的是麦田边的小树林。晚上,明月当空,不安分的小星星调皮地眨着眼,月光透过树缝洒到凹凸不平的地面上,留下斑驳的影子。我和爸爸、叔叔、哥哥便来到小树林中捕知了。晚上,知了喜欢爬到树下来,我拿着手电筒,一棵一棵地挨着找。当发现知了后,叔叔就拿着小网轻轻一扣,再连网带知了一提,知了便牢牢地抓在手里了,哥哥则打开网兜,小心翼翼地把知了放在里面,而爸爸则会又去抓另一只我发现的知了了。我们运气好的时候,一晚上可以捉到八九只。

知了抓回来,在它的身子上拴一条长线,然后看着它飞出很远后再把它拉回来,再让它飞出去,再飞回来,看着它飞来飞去的,特别有意思!

秋天,割完了小麦的地里,又长满了玉米、高粱和大豆。一棵棵玉米秆的腰上长出了一个个肥嘟嘟的玉米穗;火红的高粱则骄傲地扬着脑袋,好像一位得胜的将军;大豆摇着硕大的豆荚,一阵风吹过,仿佛在摇头晃脑地说:“今年又是个大丰年啊!”于是,我和小伙伴们便会偷偷地跑到大豆地里,摘来一大捧豆子,把它们埋在深深的落叶中,再把落叶点燃。等到落叶烧成残灰时,我们便七手八脚地扒开灰烬,把烧熟的豆子一把一把地塞在嘴里,那种香喷喷的味道,现在想起来,好像还存入口中。吃完之后,每个人的脸上手上都蹭得黑乎乎的,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禁捧腹大笑……

冬天,麦田是安静的,连鸟儿们也都飞向温暖的南方去了。一场大雪下来,大地仿佛盖上了一层厚厚的被子。此时的我,也变得安静起来,静静地站在窗前看着光秃秃的柿子树,回想着这一年来的趣事……

现在,我已经离开了那个给了我无限欢乐的小乡村,离开了那多彩的麦田。但那些美好的回忆,犹如昨天一样清晰,令我永远难忘……

趣味盎然 张建

碧绿的麦苗,金黄的麦浪,火红的高粱,这是多彩的麦田;挖野菜,捕知了,烧黄豆,这是无限的欢乐。小作者以她朴质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趣味盎然的生活画面,字里行间流露出她对故乡生活的深切怀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全文共 2170 字

+ 加入清单

麦田守望者》是美国作家塞林格的名著,主人公名叫霍尔顿,他讲述了自己被学校开除后在纽约城游荡一天两夜的经历和心灵感受。这本书不但生动细致地描绘了一位对现实社会极其不满的中产阶级子弟的苦闷彷徨、孤独愤世的精神世界,青春期少年矛盾百出的心理特征,而且还批判了成人社会的虚伪和做作.霍尔顿的性格复杂而又矛盾,但他有着一颗纯洁善良、追求美好生活和崇高理想的童心。其中谢幕时的一番话写出了作者心中的理想教育:“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麦田里得守望者。”这番话我仔细揣摩了一下,得到一些启示。

第一、 教育需要“顺性而为”,在于引导而非强制。孩子之所以能够无拘无束地做游戏,首先在于主人公给他们提供了一个释放童心,张扬个性的精神家园——麦田,或者允许孩子们进入麦田,却有很多的规定。这样孩子们兴趣达不到极限,也不会有自由精神,更不会有创新精神,甚至会觉得恐慌。

第二、 教育的成功的智慧在于找到支点,支起学生的能力发展和生命成长。“给孩子一个支点,他能撬动整个地球!”,守望者并不是一名游戏的旁观者,而是敏感地发现了游戏中的关键点——悬崖,守候于此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这不正是我们所谓的抓住契机吗?

第三、教育过程中:许多事情是没办法选择的,但你可以选择态度。做班主任不能选择学生,什么学生进来,你都得接受,作为生活辅导老师也是一样的,但只要我们尽心尽力,问心无愧,积极面对学生的实际状况,总有一天,学生会提高,会进步的。

第四、教育实践中“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太少。”确实,回顾自己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不顺时就有推卸责任,出现埋怨周围的环境和别人的想法或者说是不平衡心态的现象,却不懂或者不肯从自身出发找原因,不善于改变自己来适应周围的环境。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在遇到问题时要变换角度思考问题,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来适应老师,作为一名教育者而是要去努力适应自己的学生。只有教师熟悉、适应学生,由此才能去改变学生,使师生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和成长。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才能面对现实,才能自信地工作,千方百计地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第五、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 不放弃每一个孩子,不唯亲,不唯富,不唯优,不唯近。为每一个孩子创设平等参与的机制,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和谐、主动的发展。学生能处理的事,放手让学生去做,充分的信赖就创造了一个美好的境界。把自己的手伸给孩子很容易,难的是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手做事。成功也好,失败也好,不快乐也好,重要的是体验的过程以及愿意获得新体验的态度。

第六、在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父母对孩子的错误放纵不管,他们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这恰恰是最危险的,要让他们习惯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免得以后难以纠正。我们可以一起制定详尽而切实可行的“室规”;自愿而明确的“责任到人”;简单而负有深意的“错误说明书”。因为一切都是大家自己制定的,谁都知道违反规定的后果,所以孩子们执行起来也不是特别困难。

第七、教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效果也更好!还有,教师也应该努力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师生间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块基石。”而离开了老师的爱心,感情的建立便是无源之水。

第八、做一个宽容的教育者,孩子犯了错误承认了就是好孩子,不能一味的认为孩子已经这样了,无可救药了,低年级的孩子自制了本来就差,我们要理解孩子的天性,没有不犯错误的孩子,多多进行换位思考,在宽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改正错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第九、做一个幸福的教育者,学生是含苞待放的花朵,师爱是阳光雨露,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当孩子们健康、自信、活泼的成长时,不就成为了我们最开心幸福的时刻!

一群生活在新时代的孩子,自然已经习惯了困惑和烦恼,但是我们应该集中精神看准我们的前方,我们的路,我们应该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守望”是一种习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一种品质。为了学生的成长,教育需要更多“麦田守望者”。“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不掉的。”这样的话不能不让人去审视自己:我犯的错误会给学生留下什么影响,还能补救多少?总之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教育是一门科学,育人成才是一种精雕细刻的艺术,在工作中只有讲科学、讲创新、讲艺术,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多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积极探索,善于总结,事事都换个角度看现象,使自己的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