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民情走访入户民情日记(实用20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转眼,春天来了,清明节也悄悄地来了。春雨似乎知道了什么,不再欢快,不再浠淅沥沥,变得缠缠绵绵,变得断断续续。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民情走访入户民情日记,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浏览

4922

作文

453

脱贫下乡民情日记

全文共 1136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6日星期三 天晴

入乡驻村已到第三天了。今天我们按照乡上的安排,去xx村下边的陶家村观摩学习秋季双垄全膜覆盖技术。因为那里有个种植老板承包了千亩撂荒土地,准备在明年开春时种植马铃薯。正好这些天他在组织劳力开展秋季覆膜。和我们一同前往的还有乡政府梅乡长和县新闻中心的小钟记者。

走出乡政府大门往县城方向走了一公里多,车辆拐弯跨过米拉沟走上了一段崎岖的山路。路面不宽,斜跨在陡峭的山坡上,坑坑洼洼十分难行,从车窗望右望去,是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随行的钟记者吓得的眼睛都不敢睁。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行驶,我们到达了洋芋老板的“大本营”。其实那是个窑洞,因为那是在土崖上挖出一个深坑,然后在上面搭些木棒,上面盖些草和土,就成了简易的房屋洞。我们下车时,窑洞门前支着一口大锅,听洋芋老板说锅里是在煮洋芋。车辆无法继续前行,我们稍稍休息后,跟随洋芋刘老板徒步向山上行走。山路曲曲弯弯,比较难走。不过政府梅乡长似乎走惯了山路,走得很轻松。对于这点山路,我也很轻松,一直快步走在大家的前面。约莫走了40来分钟,我们终于走到了山顶。向下望去,刘老板所承包的大部分耕地已翻耕并进行了秋季覆膜,白茫茫的一片连一片,好像是一个又一个的池塘。从山梁继续前行一公里左右时,一大帮农民群众正在田里用机械覆膜。我们来到田边,和农民们一阵寒暄后,一个个都拿起铁锨,和田里的老农们一齐跟随覆膜机开展覆膜。以前没见过覆膜机,开展覆膜一直是用起垄机起垄,用手工覆膜。现在的覆膜机十分灵活,除在地头需要对地膜压土外,起垄、撒肥都是自动化。梅乡长和我们驻村帮扶组工作人员一齐从老农门手中接过铁锨,一前一后地跟在覆膜机后边往铺好的地膜上压土。压土的技术不难,每隔一米左右压上一道土,害怕刮风后地膜被卷走。在和老乡们说说笑笑的干了20来分钟后,没有劳作习惯的我们似乎有点累了,一个个气喘吁吁。随行的记者不断地抓拍我们劳作的照片,但是大家都似乎有点难为情,也许是认为有点做作吧。对于我个人而言,这点劳动真的算不了什么。因为我从小在家帮助家人下田劳动,这么一点劳动真是小菜一碟。

道别田里劳作的乡亲们后,我们下山。比起上山,下山较为轻松。可是对我们随行的小钟记者来讲,这一上一下的徒步行走已够受了。到山下刘老板的大本营时,门前大锅里的洋芋已香气扑鼻。揭开锅盖,一个个又大又圆的洋芋绽的开了花。大家乐呵呵地大吃起来。味道真的很香,以前不怎么爱吃煮洋芋的我,今天却一连吃了三个。吃过洋芋,我们开始坐车返回。可能是累了,大家都不怎么说话。望着窗外的大山,我在想近年来干群关系疏远甚至恶化,与我们的广大干部不能很好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有很大的关系。这次选派干部开展的入乡驻村活动如果能深入扎实地开展下去,将对改善干群关系发挥积极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驻村干部民情日记

全文共 1246 字

+ 加入清单

自从担任驻村干部后,我发现在的农村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许多人都不可能有整块时间参加座谈、接受调查,在刚开始那一段时间,我几乎逢人就问,有空就去走访,甚至连三轮车工和小商小贩也要有目的地聊上几句,时间不长就大体做到“三个基本熟悉”,即:一是对所在村的村容村貌基本熟悉;二是对所在村的党务、村务、财务等现实状况基本熟悉;三是对社情民意,尤其是对当前农村干部群众在干什么、盼什么、缺什么、怕什么、想什么等,也都基本熟悉。每当闲下来时,注重认真写好《民情日记》,有许多都是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后的深刻体会,受到大家的好评。然而,更重要的是,我感到通过全方位调研,全方位了解掌握村里的情况,对于当好一名称职的农村工作指导员起到许多帮助作用。驻村期间,我始终注重把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对农村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当成驻村工作的“重头戏”。截止目前,已先后走访各类家庭户、145户,召开各类小型座谈会、调查会50次,结识各类群众朋友多达200余人。

排正村是经济比较强的村,各项工作齐头并进,村“两委”干部和其它行政人员工作积极、自觉,都很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如果仅凭一般听听汇报,听听介绍,满足于面上情况的了解,很难发现这个村有什么大的缺点和不足。然而,通过全过程参与村里大大小小会议和活动,我很快就发觉一些需要纠正和克服的问题。比如,村“两委”成员争先创优意识不够强,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存在自我感觉良好和孤芳自赏的心理倾向;农村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难发挥,村干部普遍认为,只要不给村里添麻烦就谢天谢地了,对于如何加强教育和管理缺少过硬招数,组织开展活动甚至存在怕惹事、怕花钱等思想想法。针对类似问题,我注重通过村“两委”联席会议、平时与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等谈心交心,开诚布公地说出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建议,及时提醒他们要引起足够重视,均能得到他们的理解和采纳。

我在平时走访座谈中了发现,尽管村民群众对村干部总体满意,但也时不时听到一些议论,对村级财务、村级工程发包等说这说那。究其原因,尽管村干部两袖清风,人人清清白白,但群众对村干部有意见,我认为大多与村干部落实相关制度不到位、不规范有关,特别是在处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上,该发扬民主的没有充分发扬民主,该向群众作出宣传解释的,因存在这样那样担心,没有很好地向群众进行宣传解释,以至群众对许多事情若明若暗,甚至一头雾水,难免胡乱猜疑,动辄发表不满言论。为了帮助村干部强化规范意识,以民为本意识,去年5月份和6月份,我在几次会议上都反复强调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极端重要性;我又从网上直接下载一系列有关资料供村“两委”成员学习参考。在多数情况下,我则把主要精力放在跟踪督导上,并注重随时随地听取村民群众的意见,当好“传声筒”,在村干部和群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原先,村里《村务公开栏》年久失修,破破烂烂,有碍观瞻,群众有反映,在我的建议和督促下,村里及时投入经费进行修缮加固和粉刷装点,栏目内容也比以前更加具体、实在了,群众非常满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年精准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2135 字

+ 加入清单

2月22日早晨,正是一年一度的元霄节,县城和乡村到处正弥漫着节日的气息。县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陶吉勇、副局长张宝平、总会计师陈伦华带领精准扶贫工作队的同志深入六郎乡赵家河村、黄龙沟村、观音垭村和湖北口回族乡湖北关村等8个村,进村入户与贫困户对接。财政局的精准扶贫工作在元霄节的早晨就已拉开了序幕。

在康家梁村,局长陶吉勇、六郎乡长王飞一起参观了村级阵地和村容村貌。康家梁村曾是县财政局的扶贫村,财政投入了120多万元,建起了村办公楼,修通了村级公路。后来在市政府办公室的大力帮扶下,该村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走进该村,看到的是桑蚕基地郁郁葱葱,幢幢民房拔地而起,村级公路宽阔平坦,朵朵鲜花迎风怒放,农民露出张张笑脸。看到全村发生这么大的变化,陶吉勇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王飞对陶吉勇说:“这真是,上级扶持力度大,全村旧貌变新颜呀”!

车子驶过金钱河大桥,上了一间坡,拐了两个弯,不一会来到赵家河村。在赵家河村,陡岭库区风光尽收眼底,陶局长一行无暇欣赏旖旎风光,来到村委会会议室,和村书记王太华攀谈起来,了解了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情况。陶吉勇还要求局工作队要对包联户档案进一步查缺补漏,要落实好对困难户的帮扶措施,并就精准扶贫工作与乡长王飞和村书记交换了意见。

陶吉勇一一来到深入贾庚富、王世美、王世荣、王德富等7个贫困户家中,逐户了解家庭情况,宣传产业发展政策,确定增收项目。贾庚富,现年53岁,全家五口人,是该村马头羊产业大户,现有马头羊40多只,看到他养羊有丰富的经验,已有脱贫致富的希望时,陶局长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鼓励他再发展40头,总数达到80只。在赵家河村,还察看了保障房异地搬迁选址。

元霄节之夜,万家灯火,在六郎集镇,天空中不时地绽放着缤纷的烟花,人们都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之中。在六郎乡财政所会议室里,局长陶吉勇招集工作队的同志开会强调,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每个同志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工作推进到位。要进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深入了解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落实脱贫措施,要努力做好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工作,要确保如期完成上级交给的光荣任务。

2月23日,在县财政局二楼会议室.局长陶吉勇主持召开了由局班子全体成员和各股室负责人参加的精准扶贫工作紧急会议.传达了县委县政府紧急通知精神,安排局机关财政干部除值班人员外,全部深入精准扶贫联系村开展帮扶工作。

财政局8个局班子成员,分别带领局机关110多个财政干部又一次分别深入黄龙沟村、观音垭村、三院村、青铜沟村、兵营铺村、柯家湾村和湖北口湖北关村开展结对帮扶。了解贫困户家庭情况、宣传产业扶持政策、制定增收计划,和村干部一起做好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

2月24日,在六郎乡赵家河村办公室里。笔者看到该村扶贫队长李林明、队员邹景森、刘建国、刘锐、张先福正在和村干部们一起正忙碌着做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工作。

在黄龙沟村,袁义宝入户走访了5个贫困户。8组村民贺祖国过去每年种植药材白芨,且小有收入,今年,他还想种植1亩多地的白芨。袁义宝算了一笔帐,按1亩地产1800斤计算,每斤卖70元,总收入可达到126000元,除去成本,两年可增收5万元,致富希望大大增加。

2月25日,六郎乡党委副书记王超、财政局总会计师、扶贫工作队长陈伦华来到黄龙沟村带领村干部和工作队的同志进村入户和贫困户见面,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落实帮扶措施。王超是负责六郎乡全乡的精准扶贫工作的,本来他肩上的担子就很重,但是,他还是深入一线和困难群众面对面、心贴心,了解群众疾苦,这让我们工作队的同志都很感动,激励着我们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在与困难群众见面过程中,我们还看到,有的群众住在地处偏僻、不通公路的高山上,有的年老体弱、失去了劳动能力、有的长年患病,为治病而债台高筑。有的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政府在扶贫工作中只有依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迁移扶贫、医疗救助、政策兜底等方式,促其脱贫。政府“五个一批”的扶贫政策是非常正确的。

2月26日,在黄龙沟村委会会议室里,笔者看到,县财政局白绍军、夏学宝、张鎏玉等七名干部与村干部一起正聚精会神地做着贫困户的档案。黄龙沟村是由两个村合并而成的大村,贫困户相对就多一些。村书记告诉我们说,全村有292个贫困户798个贫困人口,仅填写脱贫手册和贫困户档案就是一个超大工作量,县财政局看到这种情况,就安排局7名机关干部进驻该村做建档立卡工作。村干部们都非常感动地说:“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关键时刻,县财政领导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我们非常感动”!

近期,在六郎乡赵家河村等7个村和湖北口回族乡的湖北关村中,到处都有财政干部进村入户忙碌的身影。据统计,在财政包联的8个村中,已有117名财政局机关干部和300多名乡镇财政干部开展包联、走访活动和贫困户档案的整理工作。

笔者全程参与了财政局安排的精准扶贫工作,我真切地感受到财政局精准扶贫的力度是很大的。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县财政局始终把此项工作摆上突出位置,按照“规划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思路,全面落实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和脱贫成效精准的“六个精准”要求,精心部署,扎实推进,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帮扶民情日记:群众利益无小事

全文共 514 字

+ 加入清单

3月2日 晴

一早,读高三的女儿便打电话问我,有没有帮她把准备的衣物送给古春霞小妹妹。我来到古家拿出女儿精心准备的衣服给古春霞试,发现很合身。

我已记不清是第几次来古家了,但记得是刚参加“三送”活动时,和寻乌县晨光镇镇党委书记赖学洪在新群村走访时与她家结缘的。她父亲古文胜前年开始行走不便,基本失去了劳动能力;母亲在去年不幸被雷电击中身亡;她17岁的哥哥古运鹏去年以高分考上寻乌中学,因无钱缴纳学杂费一度辍学,经学校减免学杂费后才得以继续上学,全家已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赖书记当场与民政部门联系为她家办理了低保,我则当即拿出1000元作为她哥哥今年的助学金,并实行结对帮助,今后每年资助1000元直至她哥哥完成高中学业。在家过春节时,和家里聊起这事,立马得到了爱人和女儿的积极支持和响应,女儿更是表示要帮助古春霞小朋友。更让我高兴的是,寻乌县法院院长万勇在走访中得知古家的情况后,与古春霞实行结对帮扶,每年资助她1000元直到完成高中学业。

参加“三送”活动以来,我学会了与群众交朋友,找到服务群众的平台,增强了群众观念,提高了做群众工作、基层工作的能力,我深深地体会到开展“三送”活动与其说是帮助他人,不如说更多是快乐自己、提高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村干部双联双创民情日记

全文共 225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4月16日,星期六。这是省委开展“三万”活动以来,我第五次进村入户。与前四次相同的是不打招呼、不要陪同,走进农村、进入农户访民情;不同的是前四次都是坐小车进乡村,这次则是坐公共汽车先到红安县城,再转乘中巴车去七里坪镇郑必高村。兹将所见所闻所思记录如下。

公共汽车里的对话

我在长途汽车站买了今天下午2:30由黄州开往红安的车票,票价40元。我提前10分钟上车,找到座位后将行李放在旅行架上。司机韩师傅和售票员吴女士都是红安人,韩师傅是个热心肠的人,也是一个快言快语的人。在开车前的间隙,韩师傅一边吆喝去红安的旅客赶快上车,一边不时地打量着我,并对我说,好面熟,似乎在哪里见过我。我们的对话由此开始,有时我问他答,有时他问我答。售票员吴女士也不时插插话。

我问:“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跑长途的?”

他说:“我是从1995年开始跑长途客运的。”

我又问:“跑长途客运年收入多少?”

他没有直接告诉我,而是说:“小本生意,养家糊口。” “买一辆车要花25万元,要跑4年多才能回本,再跑三四年后,又要换新车,一辆车只能跑8年时间,到手的钱没捂热又要全投进去,手头紧、压力大。” 接着他又说:“现在跑长途客运有两难,客源很少难赚钱,油价上涨难赚钱。”

到了2:30,韩师傅准时发车。车出黄州城没有走高速公路,而是走老路。

我不解地问:“为啥不走高速?”

他答道:“走高速要收费,成本太高,要赔本。在平时淡季里,有时一趟车只拉一两个人,就是走老路也根本顾不到成本;有时为了多拉一个客人,常常转到新洲城里去找旅客。”

我前边坐着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在我与韩师傅的对话中,她认出了我是市委书记。韩师傅一听说我是市委书记,便说:“难怪哟,我怎么觉得这么面熟,原来是在电视里经常见到你。”我和韩师傅的对话从油价谈到票价,从撤除公路收费站谈到为民谋利。虽然他知道我的真实身份,也不显拘谨。在我和韩师傅的对话中,不时穿插着我与年轻姑娘的对话。

我问她:“你们学校怎么样?”

她回答道:“还行。就是缺少音乐老师和运动场所。”她接着说:“我们学校初中还没有开音乐课,全校有1400多名学生,还没有学生活动的操场。希望刘书记多关心二程中学。”

交谈中得知,她也姓刘,和我是本家,是红安二程中学的英语老师,毕业于华科大武昌分院,充满着朝气。尽管学校当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她总是一脸的笑容,似乎擅长用笑声说话。我从她的笑声中,看到了80后的生机与活力,看到了黄冈老区的希望与未来。

车子一路前行,我在与他们的对话中沉思。这是我当上市级领导干部以后第一次坐公汽下乡,我似乎找到了年轻时代骑自行车、坐“狗跳”下乡的感觉。坐公汽的感觉真好!在欢笑中了解民情,在平等对话中掌握民意,直截了当,没有“向您汇报”、“向领导汇报”之类的粉饰与拘谨。如果不是有今天乘公汽下乡的经历,我怎么知道跑长途客运有“两难”?我又怎么知道像二程中学这样的学校还缺乏音乐老师和运动场所?这次公共汽车里的对话,使我深深地体会到,真话在老百姓的心中。一句“在电视里经常见到你”,让我反思。这说明我平日与老百姓面对面接触的时间少了,如果能把这句话变成“在田间地头、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经常见到你”,该多给力啊!我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在农户袁桂满家中唠家常

经过三个半小时的行程后,下午6时许,我来到了重点贫困村郑必高村。

郑必高村位于红安县七里坪镇东部,全村1517人,331户,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860元,被列为全省贫困村整村推进的重点村。

进入郑必高村,落日的晚霞浸染着袅袅炊烟,村前的池塘倒映着农家院舍,给寂静的山村增添了几分动感美。

我沿着“回”字型池塘走进了村民袁桂满家中,她正在收拾桌子,等老伴回来吃饭,大儿媳在厨房忙着做饭。

“老乡,咱俩唠唠家常!”我拉着袁桂满的手,与她一起坐在一条长板凳上。

袁桂满老人今年62岁,满头的白发见证着岁月的沧桑。

我问袁桂满老人:“您的孩子多大?”

袁桂满老人答道:“我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长大成人了。大儿子和儿媳在东莞开了一家美容美发院,小儿子在县城打工,小儿媳在县城照顾孙子上学,女儿和女婿都在县城打工。”

我又问袁桂满老人:“您的身体怎样?”

袁桂满老人答道:“我的身体不好,患有多种病,得了糖尿病、冠心病和肾积水,经常头晕,做不了事。”接着她又说:“我的身体不好,我怕拖累孩子,就扛扛算了,不去住院。”“我不能给孩子们有什么帮助,但我不能拖累孩子呀,孩子们找一分钱都难啊!大儿子虽然好点,但那也是他们的辛苦钱。小儿子生活有点困难,女儿的生活就更加困难了,至今还没有自己的房子,是靠租屋结婚过日子。我又怎么忍心花他们的钱诊病呢。”

我说:“不是有新型合作医疗吗?”

她说:“合作医疗报一部分,自己住院还要出一部分。我没有什么给子女的,就不忍心用他们的辛苦钱。用他们的辛苦钱,哪怕是用一分钱,都是割我的心头肉呀!这不,大儿媳听说我生病了,专门从东莞回来照顾我。我帮不了他们,反而拖累了他们,心不甘啦!”

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伟大的母爱!

我听后一阵酸楚,连忙从荷包里掏出500元钱送到袁桂满老人的手中,并告诉她为响应这次全省开展“三万”活动,市中心医院派来了最好的医生为村民义诊,免费检查,免费送药。袁桂满老人高兴地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我在广播里听到了,明天就去看医生。”

接着我又问:“您当前在生活上存在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袁桂满老人不假思索地回答:“是水。我们村最缺水,吃水要到2里以外的河里去挑。现在孩子们都外出了,家里只剩下两个老人,到外挑水吃很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双联工作个人民情日记

全文共 1687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开春的第一场雪,比往年来得更冷一些。老天从农历正月初一就一直阴沉着脸,飕飕冷风伴着寒霜把先开的花朵吹残冻蔫。

立春、雨水节令早已过了,气温还在个位数上徘徊。昨天最低气温降到-2℃,中午飘起了雪花,参加迤车镇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和各村总支书记会议后,我们及时与中寨村“三委”班子修改完善发展规划和脱贫实施计划。为加快工作进度,我和杨建军分头行动。他听取村党总支书记计加眺介绍实施方案及项目规划,我到火烧寨村民小组入户调查。

从“挂包帮”、“转走访”活动开展以来,省市县一再强调要精准识别贫困户,并开展了两轮“回头看”工作,按照“五看、五不录、六优先”(看住房,看大件,看劳力,看产业,看负担;有机动车的不录,有新建住房的不录,有城镇商品房的不录,有公职人员的不录,有较大实体产业的不录;有重病人的优先,有重度残疾的优先,有在校学生的优先,无壮劳力的优先,住危房的优先,重灾户优先)原则,做好前期建档立卡工作,为精准扶贫打牢基础。新来乍到,我放心不下,还是决定亲自去走一走,看一看。

村委会宣传员吴启成带领我来到火烧寨时,村民小组长李友平正在李广万家准备吃春客宴。李友平瘦小精干,从相貌上看不出他已经是62岁的老人。我随机点了刘志高、李广亮、刘志龙3家,请他带我入户走访,看看农户家的实际情况。李友平面露难色,看我态度坚决,只好直说:“表册上的刘志高,名字登记有误,实际叫刘志富,外出打工去了,只有他父亲刘庭先在家。”沿着泥泞的小路,拐了三道弯转过五排房子,才来到一个逼仄的小院,一辆畜力车上杂乱地摆放着锄头、钉耙等农具,两间土木结构的正房年久失修破烂不堪,西侧土夯的墙体开裂倾斜,冷风直灌屋内,房檐下挂着几串包谷。李组长连喊几声“庭先――庭先――”,才从黑屋子里探出一个黏着黄灰的脑袋。他就是刘庭先,才46岁的人,就头发稀疏,腰杆弯曲,老态龙钟。20年前,他的妻子嫌他穷,离他而去,抛下两个儿子与他相依为命,如今两个儿子刘志宽、刘志富已长大成人,但不务正业,在外飘荡,过年还要刘庭先寄钱作车费才回得来。刘庭先寒心地说:“坐着这点破房子,我讨不着媳妇倒无所谓,两个儿子在家里也蹲不住,更难说媳妇了。做梦总想着盖新房子啊!”走访出来,我的鼻子酸酸的,真为他家担心。转过一个墙角,来到刘志龙家门前,正门紧闭,人不在家。低矮的门楣上黑黢黢的,院坝里飘着一股腐臭味。他家里的境况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李组长说,刘志龙岁数倒不大,就是常年生病,缺乏劳力,媳妇得白血病死了,两个娃娃正在读书,日子越过越困难。我请李组长带我去看看李广亮家,李组长说李广亮在马路乡做生意,要了解情况,只能去问问他父亲李世成。踩着猪粪鸡屎,翻过几个土堆粪堆,跳过一条脏水沟,来到一个开阔的高台上,终于见到了80岁高龄的李世成老人。他正准备吃晚饭,见我们造访,高兴地迎出来。老人精神矍铄,器宇轩昂,只是有点耳聋,需大声说话他才听得见。老人自豪地说:“我有3个儿子。大儿子李广书就在村里盘田养家糊口,子女很成器,不用大人操心。二儿子李广学在个旧生活,有辆车跑运输。小儿子李广亮在马路乡做生意,两个娃娃也争气,大姑娘李徐考取曲靖卫校,已经去实习,小这个男娃娃李伟在会泽一中读高中,学习好!”从李世成老人家出来,走了一段水泥路,刚好遇见李友平的老伴高文秀在扫地,她有些肥胖,行动迟缓。高文秀说,过小年前她才看病回来,医生诊断为骨膜炎,感谢党的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这次住院花掉4000多块钱,政府帮助报销了一大半,自己只出了800多块钱。

李组长告诉我,火烧寨有118户455人,其中贫困户26户,在外打工的人有30多人。希望上级领导支持,为我们村修一条排灌渠,可使100多亩粮田受益。要是能争取立项,我们村可集中规划建设80套左右新房,使村容村貌有大的改观。后山上栽了10000多棵核桃树,但严重缺水挂果不多,要是能在山上修个蓄水池,加强灌溉,产量会提高。我们还想试种100亩软籽石榴。我由衷佩服老组长有这样的胆识,跟他说会积极汇报争取项目,但目前村中滥堆乱放的脏乱差现象要想办法治理,还有脱贫的产业支撑也要拓宽思路,多想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下乡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1117 字

+ 加入清单

10月24日星期四 天晴

屈指算来到xx村已12天了。这些天来,走村串户,访贫问寒,与这里的村社干部、党员和村民谈心、交流、拉家常,收获颇多。在这里,人们的生活有贫有富,但更多的是贫困。农民们很辛苦,家家户户几乎都耕种着三十亩以上的耕地,有的还耕种四五十亩,这在我的家乡及好多农村是少有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里的人们早已习惯了这种繁忙的生活。但是这些天来一直让我感动的是,他们即使生活条件不好,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但这些乡亲们一个个都活的挺有精神。写到这里,我就想起现在的许多城里人,吃穿不愁,但总拉着一张苦瓜脸,无精打采,生活在郁闷的世界里。我们的“上班族”们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面对电脑一脸茫然,好似有无尽的烦恼。在这里,我们与贫困户聊天,他们说有许多寒苦,但他们相信党和政府,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与希望。我想,这就是他们以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的缘由吧!

九点半时,我们帮扶组的同志们都到齐了。今天我们去走访的是三社,也叫松把社,距离我们的根据地村委马主任家还有两公里。我们向东徒步行走十来分钟,眼前出现了一道大坡,这个自然村刚好社坐落在山腰上。放眼向前望去,这里都是一道道的大山梁,山成排、沟成行。我这时才突然明白,xx村的名称可能就是这样得来。顺着山坡土路向下继续行走了十多分钟,就到了三社。向下望去,废弃的庄廓随处可见,真正像样的农家不多,巷道里也不见个人影。一路上听老谢说原先这个社有26户,现在只剩10户。我们连走了三户,但家家都锁门。在老谢的提议下,我们径直来

来到原村支部书记孙万发家。走进他家时,他正要出门去收割玉米,见到我们他很热情地让我们进屋。看上去家里条件并不好,像样的只有一台电视机,上边还赫然写着“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收视器”。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前些日子有人说村上有个电视在孙x家,但大家都怕得罪人,谁也不愿去要回来。老谢说他家在这个社还算最好,以前这个孙书记工作干得也不错,青海《党的生活》还专门报道过他,可是后来群众反映不好,换届时没能当选。攀谈中我们得知以前他当过民办教师,如果再坚持两年就转正了。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在外跑车,收入也可以,但因为他们这个地方条件太差,已过结婚年龄的儿子一直说不上媳妇。他说这个社、包括整个xx村的小伙子们都很难说媳妇,姑娘们没人愿意到这个山大沟深的穷地方来当媳妇。好在他的二儿子很争气,现在上天津石油大学,快毕业了,工作已签约。谈到村里的工,他说这里的群众有条件的想方设法自己搬走了,留在村里的都是最困难的,大家都迫切希望政府帮助他们搬出大山沟。我在心里想,xx村也算大村,整体搬迁不太现实,但是通过政府适当扶持鼓励自行搬迁还是可行的,作为帮扶工作组我们还是多反映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春节慰问老党员民情日记

全文共 715 字

+ 加入清单

除夕下午,阴雨霏霏、天色暗沉。我在副局长刘爱华带领下深入到龙潭桥镇长茂岭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走访慰问贫困户。

长茂岭村共有贫困户70户、贫困人口237人。主要存在交通闭塞落后、贫困人口较多、产业结构单一等困难。

我们先后走访了结对的5户贫困家庭,为他们送去了慰问金。每到一处,都仔细察看贫困户的居住环境,详细询问生产生活情况和身体状况,全面了解致贫原因及现实困难,真心实意为他们想办法出主意,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脱贫计划。

在走访87岁老党员金xx时,了解到他身体不好,老伴身患尿毒症,因多次手术和透析,家里债台高筑,生活艰难。看着他们破败的土坯房和苍老的面庞,一股责任感油然而生,坚定了要帮扶他们走出困境的决心。

我们叮嘱金xx老两口要保持良好心态,多注意身体;鼓励他树立信心、克服困难,积极争取大病互助、低保等惠农政策支持,早日摆脱脱贫致富。我们和村干部商定要定期走访看望,给予更多关心支持,帮助解决实际生活困难。

随后,在村干部引导下察看了机埠水利设施、未硬化村组公路等现场。在村部会议室召开村干部座谈会,听取村支两委班子近段工作介绍,就该村基础设施建设、结对帮扶、产业发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问题进行商议,研究制定精准扶贫措施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并全面核实校对了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督促做好“四类人员”清理工作。

公路局相关负责人村里要有自立更生精神,树立信心,结合自然条件做大做强油茶特色产业;村支两委要强调团结一心,抓好工作落实,带领村民奔小康;要认真而不是敷衍地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公路局和邮政储蓄银行作为联点后盾单位,一定按照县委精准扶贫有关要求,今年重点帮助该村落实新增茶林、村组公路硬化2项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2月23日上午,星期四,阴有雨。我们走访组一行四人去得胜村走访。据村党总支书记钟雪根介绍,得胜村共有11个承包组,369户,总人口1328人,现有耕地面积2314亩,共有党员49名。当前党员干部群众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房搬迁方面。据了解,作为海盐县“两分两换”整村搬迁的试点村,目前得胜村已完成3个承包小组、计104户农户的搬迁工作,其他8个承包组、计269户农户还未搬。由于这些农房大都建在八、九十年代,现已破旧,正面临翻建等问题。而且广大未搬迁农户看到新小区已初具规模,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希望搬迁的情绪十分高涨,已经多次向村里反映,要求继续实施“两分两换”工作。

走访回来,我们立即把在村里走访了解到的情况向镇党委、政府进行了汇报。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专门召开班子会议进行研究,决定提前实施得胜村剩余8个组的搬迁工作,并研究制订了相关政策。同时,抽调机关、中心(站办)16名党员干部会同走访组成员组成得胜村“两分两换”工作组,帮助做好得胜村的“两分两换”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干部驻村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只吃两餐的贫困户去世 伤感扶贫时不待我

“看着黑漆漆的窗外,突然觉得好想女儿,好想家,回想起平常跟老公的争吵也觉得特别安心!”今年29岁的王灿潺,是一个位刚满3岁女儿的母亲。2015年4月,王灿潺与工行达州分行的罗智丰、成都农商行达州分行的孙竞武和恒丰银行达州分行的陶亮,组成的驻村工作组,来到70多公里的斗角村驻村时,孤独和眼前的贫穷曾让其困惑不已。

“全村225户550人,41户贫困户,有点条件的都外出打工或安家,留下的125人几乎都是老弱病残,平均年龄超过了60岁。”从第一天入户调查开始,王灿潺在日记中认真记下的,不仅是每家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状况,更有他们的纯朴、热情和期望。

“最难忘的是7组60多岁的罗启华。”王灿潺说,半个多小时的调查结束,从泥巴竹篾当墙的罗家出来已是下午2点左右,大家准备到小组长李伟伦家吃午饭。组长建议喊上罗启华一家,“他们夫妻俩一天基本只吃两顿饭。”罗启华瘫痪在床,老伴一只眼睛失明,因为家贫两个儿子30多岁还没结婚。工作组赶紧联系达州商业银行一对一帮扶,还为其儿子联系工作,因不争气没坚持下来。

“扶贫真的是跟时间赛跑,人会转瞬即逝。”2015年11月,王灿潺外出参加半个月培训回来,罗启华已去世数日。“伤感了很久,扶贫真的时不待我。而村里类似这样的贫困户还不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大学生村官民情日记

全文共 959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9月1日 星期天 雨

最近全乡上下都在忙抗洪的事,可恨这水还在不停的涨。持续上涨的水位直接对我们乡所属区域堤防沿岸村屯的群众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十天前,区委领导到群利屯视察防汛工作,根据汛情,区委邱书记作出马上转移并妥善安置群利屯村民到坝内群英小学的决定。

按照区委的部署,我跟随负责后勤支援的副乡长及其他同事一同奔赴灾民聚居点——群英小学,坐在去往群英小学的车上,看到道路两旁的稻田大部分已被洪水淹没了,看着一片片的汪洋,真是心疼农民们白白付出的汗水。“小彭,昨晚水长了多少?”路过岗哨,程书记忧心忡忡的问正在站岗的彭主任,“情况不太好啊,又涨了8公分!”“唉,继续观察吧,看来得打持久战了。”程书记没过多言语便开车载着我们继续朝灾民聚居点开去。

下了车,我们赶紧奔向食堂,因为我们的工作是保障灾民的日常饮食以及帮助他们解决其他生活琐事。今天我是第一天来这里,有点不知道从何下手。程书记招呼我,让我盛菜,我便开始学着其他同事的样子把菜盛入一个个盆里,把饭盛入一个个桶里,然后拎着桶和盆迅速奔去其中一个灾民安置点。当我推开门的一刹那,我的脚步停顿了,心里不由的颤了一下,我看到一个个灾民无助的窝在临时搭建的床上,一双双失落的眼神,让人心酸。我麻利地为他们盛好了饭菜,然后关上了那道门。背对着那道门我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尽我所能帮助他们、照顾他们,让他们找到在家的感觉。

饭后,我们开始登记新增灾民,为他们分配被褥和床垫,并带领他们到相应的安置点。有的灾民提出由于撤离时太仓促,需要回家取东西,因为村屯已经进水了,为了保证他们的安全,我们一对一跟着村民回家。我负责照顾一位老大爷回家,原来他是惦记他家的几头猪已经好几天没喂食了。我跟着老大爷一起喂完猪食,又往安置点走去。路上大爷和我说,他有两个儿子都在市里开小饭馆,还住起了楼房。我说“那您也应该到市里去住楼房啊,到儿子身边多好啊,有人照顾您!”老大爷笑了笑说“我住惯了村里,谁家也没咱自己家好啊!”边聊天边走,觉得时间过得也快,不一会就回到了安置点。

为了保证灾民住的舒适,我们还定时定点的到各个屋进行清扫,虽然这里的工作很忙,但是能为村民做点小事我一点都没觉得累,因为在这样的危难时刻,能为老百姓分忧愁、解难题,用我们的行动缓解他们心中的悲伤和痛苦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年村干部三进三帮民情日记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x月22日,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钱斌,党组成员、副院长潘昌锋,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韩俊专程到盱眙分别走访江苏星缘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盱眙百胜工艺品包装有限公司、江苏华恩电子科技材料有限公司、盱眙华成工业用布有限公司开展调研活动,听取企业负责人关于生产情况介绍,了解企业创新转型当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盱眙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高为淼,盱眙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接滨参加调研活动。

江苏星缘粮油食品有限公司,专营粮食加工及销售,在多年经营中,形成了自有品牌为主经营模式,自有“星缘”、“猫牙”等系列品牌,新产品销售网络遍及江浙沪区域,辐射珠三角等区,进出口日本等地。

钱院长来到该公司在听取公司董事长程福新介绍后,并走进大米成品仓库和生产车间,进行现场查看调研。他说,要创自己的品牌,并要申请专利加强保护,这是知识产权,是无形资产,法院可以给公司提供法律服务。在这基础上还要提升产品质量和科学管理能力,通过公司动作,增加社会就业人口,为精准扶贫共同达小康作出贡献。程福新则表示,要扩大生产规模,形成公司加农户模式,为更多人就业提供方便。

此后,钱院长还走访了盱眙百胜工艺品包装有限公司,并走进各个生产车间,现场观看各类包装产品生产加工情况。在这同时,潘昌锋副院长和韩俊主任分别走访了江苏华恩电子科技材料有限公司、盱眙华成工业用布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双联民情日记

全文共 1421 字

+ 加入清单

201*年6月14号 星期四 多云转晴

上午9:00,天气晴好,今天是村妇检的最后一天,我和村书记陪同镇里的蒋书记及镇计生办王主任检查刘楼村妇检工作。散会时村主任带来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来到办公室,主任说:这个小伙子是俺庄的,是一名离校大学生,名叫陶亚彬,有点事想和新来的第一书记说说。

我递过一杯茶过去,小伙子很文静腼腆,说话怯生生的,农村的风吹日晒使他脸变得黝黑,但仍从他的眉宇间看到不同于一般农民的特质。不待他开口,村文书在一旁介绍说:小伙子母亲早几年患病去世,为治病花光了家中的积蓄。但他人穷志不穷,在2009年发奋上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省内的一所大学。但天有不测风云,小伙子手捧大学录取通知书,憧憬着大学校园生活时,父亲陶兴力8月份突遭车祸,造成半身瘫痪,右眼残疾。生活的变故一下子击碎了美好大学梦。“屋漏偏逢连阴雨”,母亲病逝已欠下了近十万元的外债,如今给父亲住院治疗又花了近20多万元。尽管村里及亲戚邻居尽全力帮助,但救命的钱尚不够,哪里能再去上大学呢。小伙子兄妹4人,他是长子,为了照顾父亲,他只好含泪放弃学业。这么多年来,生活的重担自然一下子落在了他身上。他是有名的孝子,在我们这方圆十几里一提起亚彬弃学照顾父亲的事迹,在同情他的同时,更多的是竖起大拇指啧啧夸赞。

出于同情,更多的是出于对农村小伙子面对磨难坚强不屈的精神而感动,我决定到小伙子家看看。

小陶家离村很远,约摸有10里的路程。10:30我们到了这个贫困的家庭。当看到三间旧房暗缩左右高大楼房的阴影下,我的心猛地一抖:现在农村还有这样低矮的老房。

小伙子忙端茶倒水。我说:“我们去看看你爸爸吧。”他说:“爸爸大脑一直没有清醒,还不能说话。”走进东房,简陋的家俱,但很干净。床上躺着一位50多岁的男人,长期卧床的原因,脸孔是没有生机的苍白。显然神志不清,无法与人对话,但病人的被褥洗涮得很干净。

屋内的一个小书桌及上面的书籍给这个小屋带来了新鲜的气息。上面除了高中的书本外还有许多关于农业方面的书籍。陶主任说:“他和我一个庄住,由于家庭经济负担过重,他三个弟弟和妹妹都在外面打工,家中只有他和爸爸相依为命。但小伙子一直没有落志,每天照顾他爸很是辛苦,但天天看书学习,想在农村改变传统种植,早上到村里去也就是想和村聊聊大棚种植的思路。”

和小伙子聊了很多,从他身上我看到了当代新农民的一种顽强拼搏,生生不息的力量,当不幸降临,他们不低头,敢于和命运抗争。

12:00.小伙子执意做饭,我们婉言谢绝。临走时我握着他的手说:“你是不幸的,因为在你应是上大学时,苦难和挫折来临;但你是值得庆幸的,因为你有一股和磨难抗争的力量,至少你还有梦。你家的困难作为村两委最近会想尽办法为你解决,党和政府会时刻挂念着群众的冷暖。”

晚上,躺在床上,小伙子的影子一直在心头徘徊。在大部分农民富了同时,还有小部分农民因种种原因至今生活还很困难,他们是弱势群体,但他们更需要党和政府的关心。

胡锦涛同志曾说过:“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谆谆教诲,让我感同身受地更加理解这句话的意义,心灵上倍感充实!

巴金曾说过:”不是我有才能,而是我有感情!“

我知道在这短短的二年内要为他们力所能及地做些什么,我只是比他们先进了城的农民,我们本是一家人。

兄弟,当你就要倒下的时候,我们会拉上你一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简单的民情日记

全文共 778 字

+ 加入清单

在村干部的引领下,带着慰问品,走访了困难户许同文家。当走到他的家门口时,许同文的老伴正将刚刚洗涤好的衣服拿到外面晾晒,看到村干部的到来,老人热情迎到家中。老屋是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屋里黑漆漆的,里面堆的都是捡回来的垃圾,非常乱,家里生活水平很差,唯一可以看到现代生活气息的是一台破旧的黑白电视机,在与许同文的交谈中,王春喜了解到许同文身患脑血栓,常年卧床,无稳定的收入,孩子常年在外打工,收入也不高,许同文在没患脑血栓时,还能靠通过种地、放羊的收入维系家用尚有结余;身患脑血栓后,失去劳动能力后,家庭收入几乎断绝,大小事情都干不了啦!家里有一个小孙子在上小学,许同文自己也常年服药,整个家庭经济收入少,开销却不小,一家人的生活很拮据,村里看到他的情况,主动为他办理了低保。依靠政府每月的低保金维持生活。尽管生活十分艰难,但老人心态还感到十分满足,他说:“自己已经快到八十岁的人了,现在的生活比起过去不知好了多少,国家给我有低保,逢年过节社区、政府有慰问,没有把我们忘记。听村里邻居讲,两个人虽然很贫穷但是从来都脚踏实地的生活,不欠任何人钱。针对许同文的情况,王春喜嘱咐村里的干部要对村里这种特别困难的户要对关注,自己掏出200元钱塞到许同文手中。

通过这次走访贫困户工作,我深深地感觉到,对这些贫困家庭的帮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关怀机制,持续地对其进行帮助。贫困户陷入贫困不是他们自己刻意造成的,处于困境的人,心灵极为脆弱,能得到社会的及时帮助和关怀,是让陷入贫困中的人们看到曙光、重塑生活信心的有效手段,作为党员干部要时刻关心这些弱势群体,不仅要在物质上给予帮助,更要在精神上给予鼓励,要根据贫困居民的具体情况,力所能及地、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让贫困户切实地得到帮助,使整个村人民都能过上富裕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干部下乡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1190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驻村工作队计划为村里打两口水井,预算得100多万元,我们下午去找河南孟电集团方面谈一谈,看他们能资助多少钱。如果还有缺口,我们再去相关部门试试能不能争取到一些资金。”拍石头村驻村工作队队长郭垒一边说,一边翻看着自己每天记下的民情日记

4月19日上午9时,当记者见到郭垒时,他正在和拍石头村的两名村干部开“碰头会”,很多扶贫思路也都是在这样的“碰头会”上逐渐清晰起来的。作为驻村干部,郭垒来到拍石头村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了。驻村工作队由他和另外两名队员组成,工作内容只有一个——扶贫。

据郭垒介绍,用水困难是制约拍石头村发展的瓶颈,要想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必须解决用水问题。由于水位连年下降,水井年久失修,拍石头村的农田灌溉基本靠附近水库放水,生活用水则靠水窖储存雨水。驻村工作队今年计划协调水利部门打两口深水井解决生活和农业用水问题,并修建配套管网,送水入户。“这一项整体下来预计需要100多万元。拍石头村地处山区,地下配套管网的修建难度很大,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克服的困难。”郭垒说。

在郭垒的民情日记上记录着他每天的工作日志,也记下了村里33个贫困户的基本信息。他根据精准扶贫原则,将这些贫困户分成产业扶持、劳动就业、医疗救助、助学帮扶、低保兜底、集中供养、搬迁扶贫7个帮扶类别。拍石头村作为辉县市市委办公室负责的扶贫点,除了派出驻村工作队外,还安排有机关工作人员对村里33个贫困户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我们就是开展扶贫工作的排头兵,负责搜集信息传给后方,以便制定精准的扶贫政策。”郭垒说话句句离不开扶贫。

作为辉县市市委办公室调研科科长,之前郭垒是坐在办公室里和材料打交道,成为驻村干部要求必须食宿都在村里,深入基层群众中去,这种转变,他刚开始有点不适应。但当第一次走访拍石头村贫困户时,他被深深地触动了。那是一个一贫如洗的家庭,丈夫瘫痪在床,妻子体弱多病丧失劳动力,两个孩子还正在上学,十几平米的老屋破旧不堪,家中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这一幕令郭垒感到特别心酸,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助群众摆脱贫困的阴霾。

去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拍石头村亮起了路灯,修建了垃圾池和文化墙,山村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那些曾经记录在郭垒民情日记上的内容都变成了过去式。现如今,用水困难、就业问题等贫困因素又被他记在了今年的民情日记上。

在记者对郭垒的采访过程中,他一会接电话为群众解答扶贫政策,一会又给队友介绍扶贫对象的家庭情况,采访被一次次地打断。他说,驻村干部的日常工作就是这么忙,不过扶贫干部越忙越能说明群众脱贫的急迫性。由于白天工作太多了,入户走访只能放到晚上了,因此驻村工作队每人都买了一个手电筒。

接受完记者的采访,郭垒又要出门去河南孟电集团协商修建水井资金和安排村民劳动就业事宜了。像这样外出寻求经济或政策上的帮助,被他形象地称为“化缘”。每天,郭垒不是在记录民情日记,就是奔波在“化缘”的路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扶贫工作队民情日记

全文共 1420 字

+ 加入清单

驻村三个多月了,在这些时间里,我跟随村干部基本上走访了东沟村的每家每户,脚步几乎踏遍了村落的沟沟壑壑,收集了不少问题,在跟群众沟通交流过程中,我对如何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也有了很多启发和思考。今天感觉有点儿劳累,但心情很好,思绪还很活跃。一路从农户家走回宿舍,心中想的还是白天那一件件的小事;躺在床上,脑海中浮现的还是那一张张淳朴的脸庞……辗转反侧睡不着,我索性坐起来,提笔写下这些日子以来驻村帮扶的活动见闻和心得……

经过这些日子的相处,村民们对我们的言语间里少了很多顾忌,从一开始的谈话交流时眼神的躲避猜忌到如今主动找我们拉家常谈生产发展想法,从当初的不信任不愿意配合我们开展工作到如今的主动询问扶贫致富相关政策,我们干部和群众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各项工作开展得也越来越顺利。我们工作的干劲更足了,贫困户对脱贫致富的信心也是更坚定了,村民们的信任是对我们驻村干部工作的一种最高的认可,让我越来越感受到村民生产致富愿望之强烈、农村发展前景之可观。现在,无论是在村民家中、屋檐底下或者是田间、村旁小路边,都能看到我们和村民交谈的身影,我们给他们宣传中央惠民相关政策,给他们送去扶贫致富好信息,朴实村民们回报给我们的也都是笑颜和热情。就像今天,我们入户开展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宣讲,征求群众意见,请有意愿的填写搬迁申请书,所有的贫困户们都主动配合。虽然今天入户数量不多,但依然感觉工作很充实。罗昌盛、万法兵等贫困户都谈到了国家政策、家园建设,也都结合各自家庭实际情况谈了发展养蜂、种猕猴桃、易地扶贫搬迁……扶贫工作正一步一步朝前走,正一点一点呈现出它应有的面貌。

农村的问题显而易见,农民的意见更是实实在在的。走访调查过程中,我发现,现在东沟村整体条件改善了,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念情谷、杜鹃岭、菊花展、庙会等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乡村旅游产业,一些农户开起了农家乐、办起了民宿接待等等,也都慢慢的富裕起来了,有部分贫困户现已脱贫,但依然有很多农户还是很贫困、生产生活很困难。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交通不畅、居住环境差、房屋破烂、内置简陋,家中鲜有像样的电器,而很多贫困户家里都是上有老下有小,或是有劳动力没生产技术,或是劳动力缺乏生活困苦等等,缺乏行之有效的增收途径和实力,抗风险能力极其脆弱,亟需来自外界的帮助。

村民们的所思、所想、所盼,他们的这些生产生活现实问题,我们这些驻村干部都一一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下一步,我要想方设法配合协调东沟村委会去解决这些问题。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素质,把各项政策措施研究透彻,细化到点,对照村民发展致富问题,逐项研究,一一击破,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组织和安排好工作队和帮扶干部,尽快完成异地扶贫搬迁政策对每家每户精准扶贫户的宣传讲解,确保政策落实到户;督促协调村委会尽快召开全村异地扶贫搬迁评议会,将评议结果公示全村,接受村民监督;继续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活动,为村民创造一个舒适、卫生的居住环境。

精准扶贫,修远多艰;共同富裕,任道重远。东沟村的面貌需要改变,而改变是要来源于东沟村上下一心的实际行动,来源于我们这些驻村干部的真情真心。只有我们这些蹲点驻村的干部真正沉下身子、贴近群众,与群众交心,集思广益,咬定目标不放松,扶贫各项措施才能更好地落地生根,农民才能真正从党的利好政策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才会更加的坚定,东沟村也一定会发展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农民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三访三化活动民情日记

全文共 1732 字

+ 加入清单

暮春三月,春暖花开,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为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我已是多次来到温泉镇羌湾村开展访民情,解民意,由于季节的原因,经过前段时间的多次走访,农户家中几乎都是忙于春耕春播,收获新茶,在农户里面找到谈心的群众确实很难,于是工作组经过谈论磋商,决定改变工作方式,创新模式,以更有效的行动完成万名干部下层层活动的两个全覆盖的要求。

夜访羌湾村,雨中我们再次踏上征程

温泉镇羌湾村位于温泉镇以南,松山铺水库外,村域面积3平方公里,4个村小组,夜幕降临,早早的吃过晚饭,沿着弯弯曲曲的道路,经过近一个小时的颠簸来到了羌湾村,此时天已全部黑了下来,天空也下起了蒙蒙的小雨,到达村部的时候,村里面的胡会计早已在村部等候我们的到来,每次都是如此,看到他那慈祥的面孔,对我们的热情,深深的渲染了这方热土,衬托着这里群众的朴实和诚恳。

他的事迹让我感动。。。

今晚访问的第一家农户其实是村里面德高望重的一位老人,更是一位前辈,因为在他人生中的16年光阴都贡献给了羌湾村的村民,他的脚步深深的印在过村里面的每个角落,同他的交谈,我们进行的很顺利,尽管已年近七旬,但是对我们提出的国家一系列政策他都很清楚,也很了解,他告诉我们尽管退下来这么多年,但是自己还是坚持看电视,听广播,了解国家的大事,政策和动态,在谈到对村里面的建设方面,他更是侃侃而谈,言语间他不仅对村现任的两委提出自己的意见,而且对村里面的发展更有自己的规划和想法。在问及老支书家庭情况的时候,支书的表情显现的很无奈和悲伤,家里除了他之外就只有老伴和一个孙子,老伴还常年有病,孙子只有六岁,现在家里的一切事务都有老支书一个人承担,仅有的儿子是在前些年因意外去世了,媳妇也有了新的归属。站在一旁的胡会计转过话头给我们讲,老支书只有一个儿子,主要的原因是在他担任村干部时积极响应国家的各项政策,当时村里面对计划生育的工作是个难题,老支书是带头执行政策的。谈尽于此,思绪万千,在那些年代,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使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坚定信念跟党走的决心,一位平凡的老人,一个平凡的名字“胡福元”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里,感动着我,感动着我们。。。

知恩感恩,我们用双手走向幸福、创造未来

从老支书家里出来,雨似乎下得更紧一些,我们到访的第二户农家是胡友良胡大哥家中,去的时候只有大嫂一个人在忙着做饭,胡大嫂热情的将我们迎进屋内,看着他忙碌的影子,我一边坐下来帮她烧火做饭,一边和她谈论起家里的基本情况。大嫂告诉我们她也是刚刚进家,丈夫去县城卖茶叶,晚上可能就不回来,一个人忙到现在,有个儿子在孝感学院读二年级,家里种植了板栗、茶叶和水稻,一年下来收入也有两三万块钱,心里目前最大的愿望就是等最近忙完了,挣到钱就想着给孩子买个电脑,听还是说因为专业的关系,同学基本上都有了,她也不想孩子受委屈,也希望孩子好好读书找个好的工作,将来回报社会,她还告诉我们,以前家里条件不是很好,但是随着党对农村政策的落实和照顾,自从种田都不用交税而且有补贴开始,家里的生活条件也就慢慢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依靠着党的好政策,依靠他和丈夫勤劳的双手,相信日子会越过越红火,越幸福。感谢党,感谢政府,也感谢今年我们冒雨来村里面调研,村里面最大的问题就是饮水问题,她希望我们能够向上面积极反映,看能不能够解决。走的时候大嫂热情的送给我们自家产的南瓜子吃。此刻又一种感动跃然心头。

经过两三个小时的访谈,考虑到很多农户都休息了,我们也踏上了回来的路程,坐在车上,回想起刚才的一幕幕,心里似乎有一份喜悦,也更多了一份忧伤和责任,老支书的经历让我们这些年轻干部受益匪浅,胡大哥家自强不息的奋斗给了我动力。作为年轻的干部,我们要学习的却是很多很多,心中也由衷的感谢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它真的可以使我成长。。。

播撒青春热情,抗旱保春耕我们在行动。。。

“三进三访三促”活动扎实开展。在做好青年民情调查访谈和农村团情普查统计工作基础上,我县根据自身实际,在青年较多的战线开展“百名优秀团员走基层”活动。教育战线的青年教师,到联系村帮助当地挖河沟、修渠道,自发捐款帮助困难村购置水泵;卫生战线的青年医生护士到边远乡村,送医送药。活动的开展让青年人做到了深入基层,了解基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双联行动民情日记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天气已经很冷了,外出必须要加上棉衣。想起王伟一家的情况,我决定去探望一下。 我买了冬季御寒的棉被,打电话联系她,她还是很怕麻烦我,一个劲的表示感谢。

到她家后,一家人对我十分热情,满怀感激的接受了我给她们的棉被,她女儿还没有去上课,很快就给我泡好了茶。我一边闲聊一边了解她们家的情况,她告诉我,经过上次医院的检查和治疗,她爱人闫全胜的病情有所缓解,她再次向我表示谢意。我为她们一家感到高兴。

她的女儿也与我聊了一会,她告诉我她现在一边学习美术一边学习文化课程,时间有些紧张,但她觉得还是能坚持的,她希望可以通过这个加些分,争取考个好成绩。我鼓励她要坚持下去,又给她讲了一些我以前学习的经历,希望可以帮到她。

听到这些,我感觉很欣慰,虽然我的帮助对她而言远远不够,但对她一家还是有所帮助的。同时我也更加体会到像她们这样的家庭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对我的工作也是一种肯定和鼓励。希望能有更好的政策可以帮到她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扶贫工作队民情日记

全文共 802 字

+ 加入清单

一走进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何俊、崔然就立刻掏出民情笔记本,详细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实际需求等。当天晚上,又立刻分类梳理每户贫困户的贫困现状,并结合实际制定帮扶计划,确保一户一策、一户一档,早日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2016年1月,春节前夕,泸西午街铺镇河外村委会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午街铺镇党委副书记杨娇就率队到该村的9个村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进行为期2周的第一次摸底调查。每走进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他们皆认真填写《建档立卡贫困户调查表》,对每户贫困户房屋的全景、与贫困户交谈的场景进行拍照、存档,交换民情日记,畅谈帮扶措施及建议,把工作做细、做实。

“要按照泸西县委、政府的要求,根据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计划和意愿,进行研判,协助他们拿出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到 2016年年底让河外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3月7日,何俊、崔然等驻村工作队员又来到了大栗树贫困户黎树生家中,与他一起制定脱贫计划。“进行插花安置,在本村或原地重建新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财政补贴2万元,并帮助协调贷款6万元。” 何俊告诉他们泸西精准扶贫工作的帮扶政策。黎树生的次子黎秦勇满脸欣喜地说:“房子兴建后,我就兴建牛舍发展养殖。”

据统计,全县8个乡镇81个村委会(其中4个贫困乡镇、30个贫困村)14120户贫困户都有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实现部门挂包全覆盖,压实了部门及干部职工帮扶责任。向全县8个乡镇3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派驻扶贫工作队,做到“一村一队”、实现全覆盖,派出驻村扶贫工作队员206名。截至目前,泸西共计制作发放民情日记本206册,民情联系卡14120张,全县名党员干部联系挂钩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走访6万余次数,形成民情日记7.3万余篇,收集意见建议6.8万条,拿出扶贫帮扶措施57600条。

日前,黎树生家已开始打地基,看着一天天兴建着的屋舍,全家人喜笑颜开,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乡镇干部民情日记

全文共 86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3月5日,是学习雷锋的日子。

我从上小学一年级起每年这一天,学校都会组织我们去车站扫地,给老人端茶送水,我是一路举着少先队队旗,一路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成长起来的。亲人、朋友们都知我平时做了很多的好事,说要向我学习,学习我的善良。其实我想说,我是在传承雷锋精神,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学会如何去爱,爱人民、爱祖国、爱共产党、爱社会主义,有了爱才能踏踏实实地为群众做实事、做好事,不要为了做好事而做好事,而是本着做人的实质和良知去奉献。

我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没有轰轰烈烈的伟大壮举,我只是在普通的岗位上,干着普通的事情,用实际行动向雷锋同志学习。

郭年英老人已82高寿,她很喜欢到我三送办公室喝茶,顺便聊聊天。这两天才知她女儿一家从去年十月份就到广东直到过年,老人现已是弹尽粮绝,我决定带她到村部的小超市给她赊了米油,宽慰老人说,女儿回来后一定会去付帐的,叫老人安心用,并送老人回家。老人一定要送我地里种的菜花和萝卜,老人去年年前眼晴还好使,现在却不太清了,所以地里的萝卜也无法收割,正愁眉不展,不吃也会烂在地里啦。我联系工业园区企业优能特指望企业能收购这些大萝卜,没想手续很繁杂,我只好放弃这办法。

今天一早看手机上天气情况,近来三天晴,有太阳,我马上来到村里,决定帮老人收割萝卜,再不收起来,真会烂在地里了。萝卜长的真是喜人,我可没见过这么多这么大的萝卜,看来要把这些萝卜切成萝卜条不是一天能干完的活呀,没想还有两位姐姐过来帮忙,真是心存感激。

一年的‘三送’工作,我深知老人的困难,我主动做老人的“孝子”,当迷路孩子的“慈母”,为群众排解了一个又一个生活难题。我有一本孤寡老人帮扶记录簿,上面详细记录着每位老人的基本情况。。。。。。

其实在‘三送’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乐于奉献,真正做到串千家门,知千家情,办千家事,暖千家心。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保一方平安。我们所做的一切,都要用群众是不是满意,是不是理解,是不是答应来检验。我一直相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扶贫工作队民情日记

全文共 225 字

+ 加入清单

12月25日,天气晴。我包挂的桑田镇曾家丰村村民用电问题今天终于解决了,心情特别愉快。前不久,在一次下乡中,我了解到曾家丰村和龙家陂村共用一台50千伏安变压器,冬天是用电高峰期,影响村民正常供电。我就决定要帮助协调更换供电变压器,彻底解决村民们用电问题。

后来,我多次与公司业务处联系,督促加快进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协调和工作,帮助村里更换了一台100千伏安变压器,同时更换绝缘导线600多米,现在村民们过“两节”用电不再发愁了,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