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听老红军讲长征故事阅读答案(推荐20篇)

阅读,既是一个朋友又是一个好老师,它不仅带来了快乐,让人有了充实的生活,他还给了人知识和启迪,让人有了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听老红军讲长征故事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浏览

5110

作文

224

长征路上刘先与宋志刚的感人故事

全文共 2263 字

+ 加入清单

宋志刚同志是江西兴国人,共产党员,出身于贫农家庭,从小历尽风霜,磨练出了一种刚强、坚毅的性格。40多岁的他经验丰富,遇事能出主意,每当大家伙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的时候,只要有老宋在场,就能“逢凶化吉”。

1935年8月下旬,红一方面军进入草地。所谓草地,是指川西北草原。历史上一直为四川松潘所辖,故有松潘草地之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连接地段,面积约为1.52万平方公里,海拔约在3500米以上。

他们好不容易筹到一点粮食,每人分到了5斤青稞,把它炒熟装进了干粮袋。

就凭这5斤青稞,要走七八天的草地是根本不可能的。老宋凭着小时候给地主放牛时挖野菜充饥的经验,寻找能吃的野菜。第二天他发动大家动手摘了一大堆野菜,晒干了又使每人增加了10多斤半干半湿的野菜叶子。

8月下旬的一天,部队开进茫茫大草地,举目一望,草丛里河沟交错,积水泛滥,青草浸在紫黑色的泥水中,散发着腐臭的气味。在这广阔的泽国里,看不到树林和人烟,更找不到人行的道路。

进入草地后,有一天由于行军太累,没留神,脚下一滑,刘先掉进了一个脏水坑里。真糟糕,干粮袋里的炒青稞浸透了脏水,臭味熏人,没法再吃了。刚进草地就没有了干粮,以后可怎么办呢?年轻的刘先看着弄脏的干粮袋,不禁发起愁来。

突然,一个干粮袋从后面套在他的脖子上。他回头一看,正迎着老宋那温暖慈祥的目光。他用手拍着他的肩膀,安慰说: “没关系,你用这个吧。”他拾起臭水浸过的半袋炒青稞,迈着吃力的步子向前走去。刘先望着他那瘦弱的背影,仿佛觉得有一股热浪从心里往上翻滚。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激,泪水像断线的珠子一样落下来。

傍晚,队伍露营在一个斜坡上。大家围着篝火,用搪瓷缸子煮一点开水,吃一点青稞充饥。老宋同志把开水缸子端到一边去,背着身子,把臭水浸过的青稞和野菜叶子泡在缸子里,费劲地嚼了半天,艰难地咽下去。

刘先实在看不下去,站起来提着干粮袋对他说: “老宋啊,我不能要你的粮食。”老宋拉着刘先的手,又把干粮袋挂在刘先的脖子上,笑着对刘先说: “小家伙,我年龄比你大,难吃一点我能行。你还年轻,要保住身体,走出草地好北上抗日。”

刘先没顾老宋的再三阻拦,还是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排长汤平同志,汤平同志建议全排每人给老宋分出一点粮食。老宋再三推让不肯收下,最后党支部决定,硬把分出的粮食装进他的干粮袋里。

以后几天的草地行军中,老宋的身体越来越瘦弱。每到宿营地,别人都吃一点青稞,老宋同志总是悄悄地煮一点野菜吃,野菜不好消化,一直在闹肚子。

越往草地中心走,困难越大。时风时雨,忽而漫天大雪,忽而冰雹骤下,夜晚的严寒,更使人难以忍受。从江西瑞金出发时,发的一套单军衣早已破烂不堪。晚上宿营,再也找不到烧火的柴火了,战士们只好挤在一起,背靠背取暖。寒风吹来,浑身直起鸡皮疙瘩,每一个人都盼望天快亮,快出太阳。

在夜里同志们冻得难受,老宋同志抽着旱烟,讲起江西老家的故事来。他那趣味横生的故事,把大家逗乐了,似乎也驱散了我们身上的寒冷。

长期的劳累和饥饿,再加上风雨、泥泞、寒冷的折磨,严重的胃溃疡和风湿性关节炎在老宋身上一起发作了。他比进草地前更消瘦了,两腿已经瘫软无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体力。李辉高等几个同志硬从他肩上夺过步枪和手榴弹,让他轻装前进。实在无力行走,就扶着他走。

第六天,天色阴暗,突然下了一场雨夹雪,每个人全身都被雨水浸湿了。中午,又遇到一条宽约一百多米的河流,水深过胸,水流很急,部队发扬团结友爱精神,手臂挽着手臂,强忍着刺骨的冰冷,趟过了激流。老宋同志被扶过河后,开始发高烧,直打哆嗦,后来神志不清,昏迷不醒了。

同志们轮流背着老宋同志前进,走了十多里路,他有几次从昏迷中苏醒过来,发现别人背着他行走,想挣脱下来。他用微弱的嗓音恳求地说: “我是不行了,你们放下我吧,不要因我一个人拖累了大家。”

李辉高同志安慰他说: “老宋,放心吧,只要我们活着,就一定要把你背出草地。”老宋脸色苍白,嘴唇抽搐了几下,想说什么,但由于身体太虚弱了,又昏迷过去。当时,部队根本找不到一点药品,生了病只有靠自己身体的抵抗力去战胜。

就这样,他们深一脚,浅一脚坚持背着老宋走,有几次差一点陷进泥潭里去,经大家帮助,又拉出来继续前进。几经周折,终于坚持到了宿营地。

刘先永远也不会忘记草地那个寒冷的夜晚,老宋同志突然急促地喘息起来,他们立即围拢在他的身边,他已面无血色,两眼深陷,断断续续地说: “我不行了……感谢大家对我的照顾……我们一定能胜利地走出草地,我们党一定会胜利,中国的革命一定能成功……我已经看不到全国胜利的那一天了,有可能的话,写封信告诉我的家人,就说我没有辜负他们的希望……”老宋同志垂下冰冷的双手,停止了呼吸。

刘先不禁失声痛哭起来,同志们站在旁边也泣不成声。在掩埋烈士的遗体时,刘先突然发现老宋同志干粮袋里的青稞没有吃,还是那么多。原来他知道自己不能走出草地,只吞咽了一点野菜充饥,把青稞节省下来留给了大家,是饥饿和病魔夺去了他的生命啊!

像他这样刚强的红军战士,怎能不使后来这些活着的人们永远地敬佩他呢!

像他这样为中国革命无私无畏奋勇献身的红军战士,怎能不使这些活着的人们在心里永远地怀念他呢!

1.彭德怀长征路上杀大黑骡子的故事

2.老红军许义华难忘长征路上的故事

3.司号员“八斤半”的长征故事

4.老红军王承登被子弹打穿眼窝的故事

5.任思忠草地里过鬼门关的长征故事

6.假团长贺大彬的长征故事

7.刘忠将军谈湘江之战的长征故事

8.老红军王玉清难忘长征那些年的故事

9.杨献珍难忘长征生死路的故事

10.刘发祥与湘江战役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长征故事激励我前行书信

全文共 1514 字

+ 加入清单

曾经身经百战、九死一生的传奇将军,88岁的王定烈老人至今仍喜欢在家里穿草鞋。他难以忘怀六七十年前的那些往事。1936年7月,王定烈所在的红四方面军第5军第二次穿越草地。这一次,18岁的他准备了一条拐棍。

“在草地上行走,随时都可能陷入泥潭。”王定烈回忆说,“每走一步,都先用拐棍这儿戳一下,那儿捅一棍,找到一块能够落脚的地方后再迈出下一步。”进入草地后,王定烈患上了重感冒。两天后,师长兼团长郭锡山见他的病情没有好转,借故把他丢弃在荒野之上。

“幸好政委万汉江赶来,与郭大吵一架,几乎动了枪,才又把我找了回来。”王定烈回忆说,郭锡山在后来西路红军血战河西走廊的战斗中当了叛徒。1936年10月,王定烈随部队开始西征。这支由2万余名红军将士组成的西路军,经过几个月的浴血奋战,最终兵败在一个名叫石窝山的地方。

1937年3月,敌人包围了石窝山的西路军余部。王定烈和战友们凭借有利地形进行阻击。上午10时,敌人突然占领王定烈所在团的右翼前沿阵地,七八个敌骑兵挥着马刀冲了上来。“一个敌人拨马冲过来,举起马刀朝着我的头顶斜劈下来。好在一个战友调转枪口,将敌人击落马下。”王定烈回忆说。但,王定烈还是被子弹击中。一颗7.9毫米的步枪子弹从他的左后腰穿进去,打穿左肾,之后向上,卡在脊骨间。他当场晕了过去。

苏醒时,已是下半夜了。王定烈在尸体堆里,又找到两名负伤的战友。第二天,他们找到一个独屋,里面有二三十名红军伤员挤躺在一起。于是,他们走进去,也挤在一起,晕晕乎乎地睡着了。“突然,一挺机枪从窗户里伸进来嘎嘎怪叫,满屋的人立即被扫倒一片。紧接着闯进来的马家军手举马刀一阵疯狂乱砍。”王定烈比划着手势,“我的头被猛击一下,一下子又昏过去了。”

记者注意到了老人的伤疤:耳根上部的一条刀痕深及半个脑门,左右手各有一道伤深及骨的刀疤。当时,王定烈戴的棉帽上,有一个铁片做的“耳朵眼”,恰好挡了一下马刀,才使他的半个脑袋没有被削去。他手上的刀疤,则是在遭到刀击的一瞬间,本能地护住头部而被砍伤的。

等到王定烈再次苏醒时,天色已近黄昏,屋子里的其他人都牺牲了。他挣扎着站起来,摇摇晃晃沿着小路走了。两天后,他还是被马家军俘虏了。王定烈和被抓来的其他西路红军,被关押在甘肃省甘州(今张掖市)。天气渐渐变暖,几乎每天都有死亡的战友被抬出去埋掉。他身上的刀枪伤口,四处化脓,腐烂发臭,生了许多白花花的蛆虫。

“一天,来了一位身材修长的女护士,她仔细地为我擦洗伤口。当擦到腰上时,她‘啊呀’尖叫一声,捂着嘴转身跑了。原来,伤口处生的蛆已经结成了团,扑拉拉地直往下掉。过了一会儿,女护士又转回来,流着泪用纱布将一团团的白蛆从伤口处拨下来,把腐臭的烂脓一点一点地用盐水洗干净,整整用去了一大堆纱布。”王定烈回忆说。

后来才知道,这个女护士是地下党派来专门照顾重伤病员的。在她的照料下,王定烈的伤也渐渐好转。这时,叛徒郭锡山企图劝降他。

“我在团部当书记的时候,和郭锡山打过几个月的交道,知道他的德行。这个家伙打仗不行,平时讲吃讲喝,干部战士对他都很反感。”王定烈回忆说。然而,横在腰脊上的那颗子弹,卡得他始终直不起腰,在叛徒面前只能弓着背。这让王定烈十分恼火。“在叛徒面前挺不直腰杆子算啥玩意儿!”王定烈回忆说,他牙一咬,心一横,硬是一挺,那颗横着的步枪弹头顺了过来,和脊骨平行,如同动了一次手术。

王定烈的腰直起来了!后来,在党中央的交涉下,王定烈被释放了。在之后的革命生涯中,他又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最高职务曾任空军副司令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而那颗子弹却一直在王定烈的腰里停留了16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得以取出来。至今,这颗子弹,仍被他保存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海伦凯勒的故事阅读

全文共 2802 字

+ 加入清单

20世纪的励志人物,有一个名字,连同她的一篇文章,让我们尤其记忆深刻,甚至为之热血沸腾,那就海伦.凯勒和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一岁半的时候被重病夺去了视力和听力。在莎莉文老师帮助下,又盲又聋的她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成为一名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说: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我的老师安妮 ·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她使我的精神获得了解放。”

1880年6月27日,海伦 ·凯勒的出生让父母高兴万分。她是一个健康、聪明的小孩,6个月已经会说“茶”和“你好”,刚满周岁就会走路了。家里的庭院繁花盛开,鸟儿歌唱,充满好奇心的小海伦幸福地度过了她人生开端的19个月。

但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一岁半的小海伦突发高烧,医生诊断为急性胃充血脑充血,宣布不治。过了几日海伦奇迹般退烧了,但当她睁开眼睛时,发现眼前一片黑暗,那种惊恐与悲伤的感觉她一生都没忘掉。从此,她开始生活在黑暗和无声的世界里。

因为又聋又哑,海伦处在双重孤独中。随着年龄增长,她希望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几种单调的手势根本不够用。每次别人不了解她的意思,她都大发脾气,无法交流的绝望感让她疯狂地踢打哭闹,在地上翻滚、吼叫,直到精疲力竭。7岁之前的海伦是个被宠坏的脾气暴烈,任性妄为的小女孩。

1887年3月,安妮·莎莉文来到海伦家,这一天成为海伦一生最重要的一天,是她帮助海伦从一只小兽变成了人。

见面之初,当海伦抓住了莎莉文送给她的洋娃娃时,莎莉文就开始在海伦掌心中拼写“DOLL(娃娃) ”,海伦跟着拼写,却并不懂这字有什么意义。一天早上,海伦照老习惯乱抓别人的饭,当她抓到莎莉文盘中的香肠时,莎莉文一把按住她的手。海伦开始发脾气,满地打滚,还和老师对打……横下心的莎莉文坚决不退让,她下决心首先要让海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四天后,海伦的发作次数减少,她开始注意周围的事物,每天模仿老师在手上拼写一些莫名的字。两周后的一天,当海伦伸手浸在清凉的流水中时,莎莉文抓住她的手,在她湿淋淋的掌心中拼写“水”。海伦挣扎着要抽回手,莎莉文紧握不放,一次又一次写着“水”。突然,海伦触电般停住挣扎,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体会着手掌中的拼字。“水”从她掌心输入脑海,烙印于心。刹那间,她脸上闪耀出顿悟的光辉。原来每种东西是有名字的!

混沌初开,海伦的生命仿佛从梦中惊醒。她坐在地上笑着,叫着,用拳头捶地。她如饥似渴地要求莎莉文老师快快教给她更多的字,她要重新认识这个世界。这一天,她学了30个字,过了一个月她学到将近400个字。之后,她开始学习阅读……

“为了得到真才实学,就得攀登奇山险峰。我滑落过好几次,跌倒,爬不上去,但每得到一点进步便受到一份鼓舞。我的心越来越热切,奋勇攀登,渐渐看见了更为广阔的世界。”

莎莉文老师堪称伟大的教育家,她对海伦的教育耐心而充满趣味,不管教什么,她总是用一个很好听的故事,或是一首诗来做形象讲解。她带海伦到大自然中学习,引导海伦触摸体会动物、植物。海伦无所不问,莎莉文老师无所不答。

这样的学习方式让海伦收获太多,最大的收获是她找到了自我,开始享受心灵的自由飞翔。被锁在空茫黑暗中的女孩不再孤单,她学会了沟通和参与。只用了半年,海伦就可以用盲文和柏金斯盲校的孩子们通信了。

海伦是个活泼热情的女孩,爱好非常丰富。她喜爱田野漫步和户外运动,在儿童时代就学会了划船和游泳。她喜欢驾船和风浪搏斗,也喜欢月夜泛舟,她还喜欢编织、下棋、玩盲人纸牌,也乐于去博物馆,欣赏歌剧,或者看戏。她做什么都兴致勃勃,讲给别人听也活灵活现,比健全人的感受还要鲜活。

读书是海伦的最大乐趣,她学习知识,感受世界,如饥似渴,所有能拿到的盲文书她都反复阅读。莎莉文帮她把很多不是盲文版的书翻译成手语,当老师的手累得不得不停下时,海伦甚至着急到自己去摸书上的印刷体……

身体上的缺陷挡不住一颗不屈不挠的心。小海伦宣布自己将来要考入哈佛大学,跟正常的女孩子一较高下。

为了这个目标,她离开读了两年的聋人学校,进入剑桥女子中学学习。莎莉文每天和她一起上课,以无限的耐心把老师讲的都写到她的手心上,课后帮她查生字,反复阅读课本和笔记。

19岁,海伦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在大学学习时,许多教材都没有盲文本,要靠别人把书的内容拼写在她手上,因此她预习功课的时间要比别的同学多得多。当别的同学在外面嬉戏、唱歌的时候,她正在努力备课。长期的刻苦学习,让她掌握了大量知识,并具有了超群的记忆力,她拥有了改变命运的力量。

“世界是美好的,甚至黑暗和沉寂也是如此。无论出于什么样环境,都要不断努力,都要学会满足。”

“我的身体虽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

从小聋盲的海伦,虽然声带没有问题,但因为从来不曾听到、看到别人讲话,所以根本无法学会说话。为了莎莉文为海伦找了一位专家,教导她利用双手去感受别人说话时嘴型的变化,以及鼻腔吸气、吐气的不同,来学习发音。当她第一次连贯说出“天气很温暖”这个句子时,她意识到有一种新的力量,让她从灵魂的枷锁中释放出来,走出了死一般寂静的世界。

在莎莉文老师陪伴下,经过反复艰苦的锻炼后,海伦走上了演讲台。

第一次演讲的时候,海伦站在台上发着抖,用尽全身力气喊出声来,自己感觉像射了一发大炮,但后来听别人说,那声音小得像蚊子。但是,从此,海伦会说话了,能演讲了!

大学时,海伦参与了建立盲人特别委员会的请愿活动,毕业后更是日渐忙碌。作为美国盲人基金会的领导人之一,为了向大众筹募基金,三年时间里海伦与莎莉文跑遍了全国123个城市,对20万人发表过演讲。为此,她还到白宫拜会过柯立芝总统和其他要人,她的努力得到许多人大力支持,收获了辉煌成果。

21岁时,海伦和老师合作发表了处女作《我的生活》,在以后的六十多年中,无论工作多忙,她从没放下手中的笔,前后完成了14部著作。一场大火烧掉了她为《老师》这本书搜集了20年的笔记、信件和大部分文稿,这对健全人来说都是重大打击,海伦不放弃。她用了十年时间完成了该书,这是她献给莎莉文老师的厚礼,莎莉文为此感到无比骄傲。

1936年,66岁的莎莉文永远离开了海伦,离开了人世。海伦必须得独自面对现实了,每当懈怠、沮丧时,总有一个声音响起来:“海伦,老师可不喜欢你这样。”这慈祥的耳语支持海伦忍受痛苦,重建人生。她辛苦耕耘,开怀大笑。“我的身体虽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

1968年6月1日下午,海伦·凯勒在睡梦中去世,享年87岁。

海伦走遍了美国和世界各地,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这样评价她: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我的阅读故事作文

全文共 460 字

+ 加入清单

冰心曾经说过:读书好、多读书、读书好。我们随着年级的增长,读书的要求越来越高,可惜时间越来越短,每当我想看我喜欢的书时,耳边会传来熟悉的声音:“快点做作业!”随着时间越来越长,一个念头慢慢地在我的小脑袋里滋生了......

一天下午,我乘妈妈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把旁边的书架上的一本书《城南旧事》打开塞在作业本下慢慢拉直,直到能看到一行字为止。一看见那一排字向一个个小精灵一样,还有着一个独特的书香味,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但我也不敢全神贯注的读下去,生怕被妈妈发现,一双小耳朵仔细听着妈妈的一举一动。小心翼翼。

读者读者,我那顺风似的耳朵听到一个熟悉的脚步声,我连忙把作业本往上拉直直到盖住下面的书为止,然后拿着铅笔仔细的阅览一道题目。这时妈妈走过来看见了说:“作业写得认真如果能写得快一点那就更好了。”我听了妈妈的话,就开始奋笔疾书不一会儿作业做完了,现在可以看出了。但不巧妈妈正好过来说要吃饭了。吃完饭,妈妈来检查我的作业,妈妈查到我有很多错的。就问:“你是不是看闲书了?”我在外面以求暂时的平静,准备好回去换批评的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居里夫人的故事阅读训练题

全文共 798 字

+ 加入清单

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这一发现(震动、惊动)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女科学家。从此,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希望、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可是,她付不起由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回乡的(希望、愿望)总是那么渺茫。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中作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开幕典礼。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轮椅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了主席台。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播、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

1、划去括号中不适当的词语。

2、选择一个最正确的答案,在括号内写上序号。

①“盛誉”在文中的意思是( )

A.很高的荣誉 B.称赞 C.赞美,夸奖

②这篇文章是通过( )来表现居里夫人的高尚品质。

A.一件事 B.两件事 C.四五件事

③“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老人流下了“热泪”是因为( )

A.老人能参加开幕典礼,上了主席台,很激动,所以流下热泪。

B.老人被居里夫人的这种成名不忘小时候教过她的老师的美德感动,所以流下了热泪。

C.老人看到会场的热烈场面,感动得流下热泪。

3、写出第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第2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我和书的故事:我爱经典阅读

全文共 685 字

+ 加入清单

何为经典?百度百科上的解释是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何为成长?百度百科上的解释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向着圆满成熟的生长。在成长的道路上,经典就像是我们脚下的台阶,一步一步,一层一层,引领我们踏上生命的云端。

何为经典?当我手捧《红楼梦》,感受大观园深处宝玉与黛玉的爱恨嗔痴;当我阅读《水浒传》,感受水泊梁山上众位好汉的豪义无双;当我阅览《麦琪的礼物》,感受那一对贫穷的小夫妻彼此间互相为对方付出的心;当我翻开《巴黎圣母院》,发现矮小和卑微如卡西莫多,也有那般美丽的闪闪发光的心。经典是美好的,是不朽的,我在经典中收获了一个个成长的必须品:善心、博爱与美德。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经典。书能增加人的气质,经典更能使人的境界升华。我们一点点地成长,不可能一下子明白世间的美与丑,善与恶,对与错,此刻,经典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他们指引着我们一步一步走向光明,走向希望,让我们像纯净的萌芽一样,渐渐绽放出嘴动人的花。

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加增生命的厚度。经典是我们在成长道路上最佳的助手。经典让我们感知许多,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一种最坚定的力量,支撑我们对正义的信念,对友情的执着,对亲情的感恩,对大自然的尊重,对成长的期待……

堕落就像是沼泽地,不知不觉间陷入,再拼命挣扎也于事无补,唯有经典才能拯救自己于水深火热之中。当一个人的心灵被涤荡干净,且熠熠生辉,前方还有什么可以阻挡他前进的步伐?经典是圣洁的甘露,涤荡我们的心灵,滋润我们成长。

我们中的每一个都需诵读经典,拥有经典就仿佛拥有了太阳,纵使前方的道路荆棘遍布,经典依然会像那阳光,驱散了阴霾,折射出彩虹的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老红军许义华难忘长征路上的故事

全文共 1414 字

+ 加入清单

“‘走出草地,革命到底’,这是先烈留给我们的‘口令’!”在漫漫的长征路上,无数人为实现革命理想献出了生命,这个口令就是许义华的五叔许庸远过草地时留下的最后遗言。

1934年11月,贺龙、任弼时领导的红二、红六军团解放了大庸县的岩口。初冬的下午,许义华背着砍来的山柴往家走。忽然,大哥许书生从后面赶上来,兴奋地说:“我到岩口卖柴,见到红军了!红军说话和气,和咱穷人是一家。你看,还送我两件衣服呢!”许书生说着,递给许义华一件:“这件不大,你穿正合适。”许义华看看自己身上那件补丁摞补丁的破褂子,望望红军送的七八成新的黑夹袄,心里一热,泪水止不住涌出眼眶。他都15岁了,还从没穿过这么好的衣服。

就在这一年,许义华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11月,他随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从桑植出发,开始长征。

许义华回忆说:“爬大雪山时,才到半山腰,体乏肚饥,寒风刺骨,加上空气稀薄,伤病员不断增加。部队首长把自己的骡马让给伤病号骑,年轻力壮的同志和首长们争着背伤病员的武器弹药。在艰苦的翻越中,不少同志失去了生命。”

过草地更是艰苦。每当忆起过草地时牺牲的战友,许义华都心痛不已。他说:“我亲眼看到一个骑枣红马的病号,一个趔趄陷入泥潭,我们奋力抢救,才把人拉上来。那匹马,我们拉断了缰绳也没救起来。我们班的唐宏阶,一脚踩虚掉进泥沼,我们只抓住了他的枪。”

五叔许庸远是许义华参加革命的领路人。

许义华说:“五叔见到我时,总用苦难家史激励我的革命意志。那天下午快到草地‘上海’———阿坝了,我不知吃什么中了毒,疼得直不起腰,每走一步都头晕目眩,非常吃力。

正在这时,看见远处有个掉队的,身披夹袄,步履艰难,走近一看,原来是五叔。只见他两条裤腿从膝盖以下已经磨成了碎布条,两只光脚踏在水草里,脓血顺腿直流。我鼻子一酸,强忍着眼泪问,‘怎么掉队了?’他吃力地回答,‘不要紧,我能赶上队伍……’我忙把自己剩下的半搪瓷碗青稞递给他,他吃了几口,又从沟里舀了一碗水喝下去,他神情稍好,便催我,‘行了,你走吧!你还有一班人,当班长的掉在后边怎么行?’我要扶着他走,他简直有点急了,‘快赶队伍去牎你现在不是一个普通的红军战士,而是共产党员!一定要走出草地,革命的路还长呢!’我给他拾了一根棍子拄着。

在他再三催促下,我一步一回头慢慢向前赶去。不一会儿,天色大变,雷电交加,一阵冰雹劈头盖脸落下来,砸在头上、身上生疼。我想起五叔,急忙掉头往回赶,终于在一条小河沟边,看到五叔一动不动地趴在地上,右手抓着那根棍子,左手护着放置文书材料的皮挎包。

我把他扶起靠在腿上,才看到他鼻口流血,已经停止了呼吸。我禁不住失声痛哭!不一会,收容队的几个同志赶来了,帮我料理五叔的后事。收容队的同志打开他的皮挎包,只见一摞纸的第一页上留着五叔的笔迹:‘今日口令……’”

往日的硝烟已经退去,但是长征的光辉越来越耀人眼目。许义华告诉我们,当年红军之所以能够从雪山草地那样的“绝地”走出来,就是因为胸怀共产主义理想的红军战士,具有顽强的艰苦奋斗作风和高度的团结友爱精神。

1.彭德怀长征路上杀大黑骡子的故事

2.长征路上刘先与宋志刚的感人故事

3.司号员“八斤半”的长征故事

4.老红军王承登被子弹打穿眼窝的故事

5.任思忠草地里过鬼门关的长征故事

6.假团长贺大彬的长征故事

7.刘忠将军谈湘江之战的长征故事

8.老红军王玉清难忘长征那些年的故事

9.杨献珍难忘长征生死路的故事

10.刘发祥与湘江战役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我的阅读故事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59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一个小“书痴”,我读过许多书,比如:《昆虫记》,《聊斋志异》,《鲁滨逊漂流记》……但是最让我爱不释手的还是《狼图腾》。下面就是发生在我身上读《狼图腾》读痴了的故事

记得那一天下午,妈妈要外出办事,临走前再三的嘱咐我,要我好好的在家认真写作业,然后便出门了。妈妈刚走没一会,我去客厅喝水,一眼就看见了在客厅沙发上的《狼图腾》,我的目光一下就钉在书上,拔不出来了,我偷偷摸摸的走到沙发上,拿起了书,带着刚刚泡好的菊花茶回到了我的书房。我悠闲的把书翻到上午看到的章节,“吭哧吭哧”的看了起来,偶尔看下作业,随意的用笔写几个数字,点两个小数点,又立马沉浸在《狼图腾》的世界里。“不行,这样不行!”脑海里蹦出来一个声音,“再这样看下去你要写不完作业的!”可是,我是多么的希望知道狡猾的狼会如何捕捉行动迅速的黄羊,算了算了,就再看两页,就两页看完,我就去认真的写作业!

可是,就一小会,两页就看完了,一点都不过瘾,就像夏天刚吃了两口的冰淇淋就掉到了地上一样,让我十分的纠结,该不该再看下去呢?最后,对于读书的渴望压过了应该写作业的责任感,不管了,继续看吧!反正现在已经彻底没有心思写作业了,不如等妈妈回来了,我不敢看的时候再写吧。此时任何东西都不能再吸引我,我的眼睛和脑海里只有那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勇敢搏杀猎物的狼和奋力逃命的黄羊。突然,门栓一阵响动,啊!是妈妈回来了,我赶紧拉开抽屉,把书放进抽屉,“咚”的一声,把抽屉关了起来。拿起了笔装作在苦思冥想的样子,妈妈走进房间,看了我写的作业,意味深长的看了我一眼,然后走出了房间,我的脸一下子就变得通红,赶紧认真写起了作业。

到了晚上,我睡在床上,可是我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我多想知道为什么连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都要学习狼的战术。于是,我轻轻的打开我的抽屉,拿出了我心爱的《狼图腾》,打着手电,缩在被窝里提心吊胆的看了起来。不好!客厅好像有动静!我赶紧把电筒关掉,把头伸出被窝装作在熟睡的样子。

结果,第二天起来,可想而知,我顶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妈妈看了以后,询问了我为什么会这样以后,语重心长地说:“儿子啊,爱读书,是好事,但是你也不能不分情况,不分时间的读书啊,你作业都没有认真完成,你说你看书的时候能安心吗?”我默默的摇了摇头。我想:唉,都是书里的内容太精彩了,以后我读书还是要等把正事忙完了再安心的看书。

阅读能够使人着迷,每当我沉浸在书海时我都能看到一幅幅我从未见过的景色,见识从未了解过的知识,所以我就这样成为了一个“书痴”,请让我们的生活多增添几页书页,痴迷于书的世界里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红军长征的故事征文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电影《长征》向现代人生动地再现了当年红军长征的感人情景,其中有几个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彭德怀:‘何止我们在饿肚子啊!主席也断了粮昏迷中的恩来同志也没有吃的......彭德怀的这句话道出了千千万万红军的苦,生活艰难,连最基本的粮食都没有一点,但他们并没有就此倒下,没有物质就用精神食粮来弥补。他们靠自己对革命的忠诚,对全国人民的关爱,对人民的责任支撑着自己,他们告诉自己,要坚持!他们一直撑到最后,一直撑到革命胜利了才终止。

“彭德怀猝然拔出手枪,对准战马扣动了扳机。”没有粮食了,为了救战士们,彭德怀把目光投向了跟随自己多年的战马他想用战马来挽救战士们的生命,终于他横着心,对准自己心爱的战马扣动了扳机。战马倒下了,战士们又重新站起来了。我知道,他们一定会胜利。

......

看着这部感人的电影,读着这篇感人的文章,就如同走一走长征路,就会更加理解长征的伟大意义,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要珍惜这靠无数战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生活,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长征故事激励我前行书信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红二十五军在长征途中仍有不少革命先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仅“血战独树镇”一仗就有百余名将士英勇献身。从泌阳县烈士陵园到独树镇七里岗人民英雄纪念碑,再到红二十五军长征纪念碑,一座座纪念碑、一块块墓地,都在默默诉说着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也正是他们的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通过聆听他们的故事,也让我爱国、爱党的信念更加坚定,勇往直前、无私奉献的意志更加坚强。

沈洋感慨地说:“我们要以先烈为榜样,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用笔和镜头弘扬长征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刘洋说:“这次采访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河南大地的淳朴乡情和发展活力,我们要牢固树立网络媒体的责任与担当意识,深入长征沿线革命老区,宣传好红军长征的伟大历程,讲好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激励大家不忘初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了解历史、知悉社会,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国情,才能在现代化建设和小康社会的建设中体会到时代的脉搏和应该承担的责任。有人认为精神是飘渺的,但其实精神物化在我们身边,在前人的足迹里,在后代的传承中。青年人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树立一种精神指引,与时代同行,与长征精神同在。

长征永远在路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我的阅读故事700字

全文共 837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是我的最爱,书是我最好的朋友,因此大家都叫我“小书迷”、“小书虫”。但如果你认为我天生就喜欢阅读的话,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下面我还是给大家讲一讲我的阅读故事吧!

其实,小时候我并不喜欢阅读,那时我最喜欢的就是玩、看电视,读书哪有看电视和玩快乐呢。你说那书不会说也不会动的有什么好看的?爸爸妈妈给我买回的书几乎都让我撕掉了,(不喜欢就撕?我也不清楚当时为什么要撕书。)至今还能找到那本被我撕成烂面叶似的带拼音的绘本《鲁滨逊漂流记》。

爸爸妈妈一直为我不爱读书而绞尽脑汁地想办法。嘿,老爸还真想出了个好办法。他带我去书店办了一张借书卡,每次可以借两本书和一碟光盘。那时我们家还没有电脑,看光盘多过瘾啊,中间从不加广告!人家书店可有规定,书一定要爱惜好,弄破了要原价赔偿。放心,咱不撕也弄不坏,不看就是了。光碟很快就看完了,我就吵着让爸爸去换书(其实是换光碟)。可把爸爸乐坏了:“我儿子好棒哦!这么快就看完了,我还没看呢,你给爸爸讲一讲书里的故事吧,然后我们就去换书,还有好看的光碟呢!”没想到爸爸来这招!我支支吾吾地说:“剩……剩一点儿了。”说完,我红着脸回去仔细地把书看了一整遍。

第二天,我得意洋洋的给爸爸妈妈讲了一遍书里的小故事。虽然我讲得不好,但爸爸妈妈直夸我讲得棒极了,当然我又有新光碟看了。

从此以后,光碟越看越多,书也越读越多。慢慢地我发现我离不开书了,吃着饭看,走着路看,上课时偷着看,甚至晚上不看一会儿书就睡不着觉!我成了一个十足的书迷。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书中的世界原来是如此丰富、如此奇妙。我可以和各种各样的人物对话,和书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我会因他们的快乐而高兴,为他们的不幸而难过。书可以让我足不出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游遍整个世界,甚至通过书可以穿越时空,漫步神奇的恐龙世界,还可以尽情地去想象……啊!阅读带来的快乐与享受是任何东西都无一能比的!

阅读其实很快乐!看过我的阅读故事,你心动了吗?心动不如行动,快快捧起书本,让我们一起到书海中遨游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的阅读小故事[400字]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书籍,可以说是我的长生果,如果离开了他们,我就会心烦意乱,静不下来,吃不下饭也睡不着觉。

小时候,我不识字,但又想阅读,就在晚上睡觉前,让妈妈给我讲书上的内容。一开始,妈妈同意了,可一个多月后,妈妈就烦了,不给我讲了。我很伤心,也很生气,就抢过书,凭着自己仅认识的一些字看了起来。当然,自己读,碰到的问题也是少不了的!那天,我从书对林找出了一本《小熊维尼》的书来看,可这“熊”字怎么读啊?爸爸妈妈不告诉我,我只能翻字典了。日久天长,我竟然能流利地读完一本书了!一兴奋,就去新华书点买了20本《爆笑校园》。

我刚拿出一本,看了一会儿,就不禁让我捧腹大笑,每天,我只要一回到家,玖捧起这本书,让他来帮我消除烦恼。

有一次,我作业做到很晚,但还想看《爆笑校园》,可爸爸不让我看了,我就偷偷的吧书、手电筒藏进了被子里,在爸爸睡着时看。爸爸睡着后,我就开始了秘密行动——偷看书!可刚看没多久,就被爸爸揪了出来。原来爸爸也是装的,真是防不胜防。

“长生果”就是我的精神支柱,所以我时时刻刻都离不看“长生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我的阅读故事495字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高尔基曾经说过一句话:“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啊,书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现在,书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就像蜜蜂离不开花,鱼儿离不开水,羊儿离不开草,我也离不开有精神营养的好老师——-书。

有一天,我在书房认真地看书,遨游在书的海洋里。妈妈正在厨房烧饭,便大声叫:“黄晴川,拿两个鸡蛋来。”我没有听见,还在书的海洋里遨游。过了两三分钟,妈妈喊:“晴川,我要的鸡蛋呢。”我聚精会神地看书,没有听见一点声音,又过了两三分钟,妈妈来到书房里揪着我的耳朵问:“你在干什么?我叫你拿的鸡蛋呢?”我满脸无奈地说:“我在看书,我刚才什么也没有听见。”妈妈只好自己拿了鸡蛋去厨房烧房了。

妈妈走了以后,我继续看《西游记》。当一个人要打一位好人的时候,我恍如身临其境,便情不自禁地喊:“刀下留人。”妈妈正在切菜,听成了“刀下留菜”,就怒气冲冲地来到书房问我:“你要干什么?为什么要阻止我切菜。”我用可怜的眼神看着妈妈说:“我在喊刀下留人,是你听成了刀下留菜。”妈妈只好走了。

读书真是一种享受,让我尝到了比蜜还甜的滋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我和书的故事:我爱经典阅读

全文共 1054 字

+ 加入清单

童年是丰富多彩的,我是在精彩的经典中成长着。从不识字开始,我的脑子里便有了一两本名著,《三国演义》和《西游记》是我的最爱。因为经常听或看这些经典作品,《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白帝托孤、七擒孟获、草船借箭、三顾茅庐、火烧新野、群英会、三气周瑜、周瑜打黄盖……都是我嘴边的谈话材料。

《西游记》里唐僧的虔诚善良,孙悟空的神通广大,猪八戒的憨厚单纯,沙僧的任劳任怨,我如数家珍。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猪八戒背媳妇“……也曾是我最喜欢的故事。慢慢地,我上学了,接触的书籍越来越多。一年级时跟着爷爷背《三字经》、《千字文》,三年级时迷恋《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十万个为什么》,四五年级在老师的指导下拜读经典著作,比如《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古诗三百首》、《宋词精选》。如今,在老师的启发下,我虚心学习《弟子规》、《儿童诗歌》。在这些经典读物中,我最喜欢的是《唐诗三百首》、《宋词精选》。因为这些精彩的古代诗人、诗作,给了我学习、生活的启迪、激励,是他们鼓舞着我奋发向上,不断前进。我喜欢根据古诗改编的一首歌曲: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枫桥的钟声,巴山的雨,边塞的战士,异乡的客。唐诗里有苦,唐诗里有乐。

唐诗是祖先在向我们诉说。就是在这朗朗上口的古诗吟诵中,我读懂了中国,读懂了我们的文化,读懂了人生百味。俗话说的好: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在经典的陪伴下,我的阅读水平、写作水平提高了,老师把我写的作文当经常做范文来评讲、欣赏,因为写作,我也多次参加各种竞赛,并获奖。我觉得成功与成绩的取得是与我爱读经典是有关的。古诗,我的童年伙伴。你像我的影子伴随我:今天,我在古诗中遨游;明天,我将用知识去创造生活。是书让我慢慢地认识世界,是书使我懂得做人的道理,是书令我开阔视野,是书教我无穷的知识。在我的心里,每一本书都像知识海洋里的朵朵浪花,闪烁着奇光异彩,令人遐想飞扬……是的,我爱古诗,在我伤心的时候,是古诗让我忘记了悲伤;在我快乐的时候,是古诗与我一起分享甜蜜;在我冲动的时候,是古诗与我一起保持冷静;在我迷茫无助的时候,是古诗鼓起我生活的勇气与胆量;在我举棋不定的时候,是古诗坚定了我的梦想与信念。

在我的心里始终有一种声音在唱响:古诗,我喜爱你;经典,我崇拜你!老师说,有人生信仰的人才能执着向前,向前。我相信,也坚信,是经典激励着我,扬起我生命的风帆,向前,向前,再向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小学生长征故事激励我前行书信

全文共 856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左”倾错误的进一步发展,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中央根据地的失陷,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初期,中央领导权的旁落及左倾教条主义领导人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使党和红军遭受到重大损失,红军由长征时的 8.6万人锐减到3万人。直到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后,红军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灵活变换作战方向,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四渡赤水,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实现了战略大转移,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厂征中红军表现出来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

记得红军和敌人打仗时,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坚持不懈地向前挺进,一直向前挺进了两万五千里。红军在长征途中饿了就吃野草、皮带;渴了,只要身边有河,他们就喝河水。我想:他们的生存条件比我们要艰苦的多得多,没有我们现在好,我们现在哪有人还能咽得下皮带、野草呢?我门这叫生在富中不知富呀!他们不管遇到什么危险,都奋不顾身,和敌人拼搏起来。红军们的勇敢令人感动!

在漫长长征的战斗中,最让我感动的就是“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红军的先头部队强渡大渡河成功后,国民党就调集了大量的兵力增援泸定桥,企图把红军的队伍切开,但先头部队的战士们用两天的时间走了一百六十公里赶在敌人增援部队的前面到达。而后续红军部队组织了二十多名勇士的突击队,由于桥板被日寇拆除,所以攀着只剩下铁链的大铁链,冒着对面桥头堡敌人的枪林弹雨,奋勇向前,他们的身下大渡河水流湍急,一旦失手或受伤落入水中则必死无疑。但勇士们仍然冒着密集的炮火,奋不顾身,勇敢顽强的向前冲,一个掉下去了,下一个冲上来,受伤的战士在要掉下去那一刻还在向敌人射击。

他们知道他们只能前进,在他们身后有毛主席,有党中央,有千千万万个红军战士。最后剩下的勇士们冲破了敌人在桥头堡的火墙,冲进了泸定城,和后续上来的红军战士一起彻底消灭了国民党的部队。这次战斗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要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以南的企图。为长征的胜利大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我的阅读小故事[400字]

全文共 480 字

+ 加入清单

我小时候并不像现在这样酷爱阅读,而是有字的书一本不碰,对于漫画书也只是偶尔翻翻。

后来,我经常看见爸爸看书看得有滋有味,好奇地问他:“这本《水浒传》真的有这么好看吗?”爸爸说:“恩,这书确实好看!”我瞄了一眼爸爸手中厚厚的“砖头书”,映入眼帘的全是密密麻麻的小字,没有一幅图画。“哼,我才不自己看呢!”,就求爸爸将书中的故事一个一个讲给我听。我听得简直入迷了,于是缠着爸爸给我买了几本关于《水浒传》的连环画,自己读了起来了。就这样我终于开始爱上阅读了,而且是有画又有字的书也尝试着自己看了。

后来的一段时间,爸爸由于工作忙没空给我讲故事。妈妈怕买来的书我不爱看,就从朋友那借了一本名叫《淘气包马小跳》的故事书,这本书上一页一页的尽是字,画太少了,我不要看。

时间过得真快,去年我在邻居方米琪家看到了和以前那本一样的淘气包马小跳的系列故事书,随手翻了几页就沉醉其中了。“哇塞,这本书真好看。”我禁不住大叫了起来。从此以后我开始真正喜欢上了字多画少的“成人”书籍。

现在,书是我最忠实的朋友,我一有空就会到书架上找看书。《西游记》、《三国演义》、《说唐》等等全是我的最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小学生我的阅读故事作文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往今来,无数的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在各方面取得成功,就是因为他们读了许多好书,有着对书的强烈的热爱与兴趣。现在,从书中获益匪浅的我也对书产生了巨大的好感,有时还会沉醉于书的情节中,无法自拔。

记得我爱看书是从一年级开始的。当时我有一本厚厚的注音版《安徒生童话》,因为刚学会了拼音,不懂的字便能很快地掌握,所以我识的字越来越多,知识面也越来越广。班里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不认识的字,基本上都来找我。

现在,在家里,我可算得上是一名小书虫。书橱里大约有500本书呢!每天回到家做完作业我便会立刻津津有味地看起书来,陶醉在书的海洋中,有时竟然连吃饭都忘记了呢!记得有一次,我们快要期终考试了,妈妈亲切地嘱咐我:这段时间别看书了,免得耽误你的学习。我呢?理直气壮地为我看书的举动辩护:谁说我看书会影响我的学习呀?俄国大诗人普希金说过‘阅读——是最好的学习’——当时我列举了从古到今国内外许多名人对阅读的评价讲给妈妈听。妈妈听后大吃一惊,问:你是从哪里知道这些的?我得意洋洋地说:这还用问,从那里——顺手指向那一本本我读过的书。于是妈妈没有再阻止我看书,但她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看书也好,可以开阔你的视野,不过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耽误学习你能做到吗?遵命!我信心十足,一溜烟跑到房间里又看起书来。妈妈见状,又是高兴又是无奈地说:看来,你早晚会得‘书痴症’的。

[小学生我的阅读故事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长征故事激励我前行书信

全文共 849 字

+ 加入清单

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将士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场举世无双的远征,不仅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更因此锤炼熔铸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胜利结束长征以后,毛泽东同志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指出:“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确如毛泽东同志所言,长征是中国献给世界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

什么是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十分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精神。长征把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把不可想象的场景变成了伟大壮举。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的典范,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世界史上的第一次。无论是拿破仑从莫斯科的大撤退,还是色诺芬率领一万名陷入困境的希腊雇佣军撤出波斯,其面临的艰险、蒙受的牺牲、创造的伟业、打造的精神,远无法与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相媲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临的是:波涛汹涌的江河,巍然耸立的雪山,茫茫无际的草地,前有武器精良的敌军,后有人数众多的追兵,上有狂轰滥炸的飞机……就在这“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逆境中,中国工农红军忍受了酷暑严寒、干渴饥饿,爬雪山,过草地,涉沼泽,眠雪野,食草根,艰难跋涉25000里,翻越18座高山,渡过24条江河,转战11个省,终于同总兵力多达100万的敌人苦战、鏖战杀出了一条血路,闯出了一条生路。

红军长征是中共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人断章取义、歪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诋毁党的领袖人物、片面肢解长征历史,宣扬历史虚无主义。作为民主党派成员要用系统论的观点看待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的红色历史,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蔓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一位老班长在长征路上令人感动的故事

全文共 2661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长接受并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牺牲了自己的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位老班长在长征路上令人感动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一位老班长在长征路上令人感动的故事

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因此得了肠胃病。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赶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一路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面吃完了。饥饿威胁着我们。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这些天他比我们瘦得还厉害呢!

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尽管没加作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

以后,老班长尽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把我们安顿好,就带着鱼钩出去了。第二天,他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鲜鱼野菜汤给我们吃。我们虽然还是一天一天衰弱下去,比起光吃草根野菜来毕竟好多啦。可是老班长自己呢,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鱼。

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你为什么不吃鱼啊?”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

“不,我全知道了。”我打断了他的话。

老班长转身朝两个小同志睡觉的地方看了一眼,一把把我搂到身边,轻声说:“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

“可是,你也要爱惜自己啊!”

“不要紧,我身体还结实!”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小梁,你看这草地,无边无涯,没个尽头。我估计,还要二十天才能走出去。熬过这二十天不简单啊!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了困难出来啦’?”

“可是,你总该跟我们一起吃一点儿呀!”

“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我再也忍不住了,抢着说:“老班长,以后我帮你一起找,我看得见。”

“不,咱们不是早就分好工了吗?再说,你的病也不轻,不好好休息会支持不住的。”

我还坚持我的意见。老班长忽然严厉地说:“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

望着他那十分严峻的脸,我一句话也说不上来,竟扑倒在他怀里哭了。

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鱼汤特别少,每个搪瓷碗里只有小半条猫鱼,上面漂着一丁点儿野菜。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啦!”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挨了一天又一天,渐渐接近草地的边了,我们的病却越来越重。我还能勉强挺着走路,那两个小同志连直起腰来的力气也没有了。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我们就这样扶一段,搀一段,终于走到草地边上,远处,重重叠叠的山峰已经看得见了。

这天上午,老班长快活地说:“同志们,咱们在这儿停一下,好好弄点儿吃的,鼓一鼓劲,一口气走出草地去。”说罢,他就拿起鱼钩找水塘去了。

我们的精神特别好,四处去找野菜,拾干草,好像过节似的。但是过了好久,还不见老班长回来。我们四面寻找,最后在一个水塘旁边找到了他,他已经昏迷不醒了。

我们都着慌了。过雪山的时候有过不少这样的例子,战士用惊人的毅力支持着自己的生命,但是一倒下去就再也起不来了。要挽救老班长,最好的办法是让他赶快吃些东西。我们立即分了工,我去钓鱼,剩下的一个人照料老班长,一个人生火。

我蹲在水边,心里不停地念叨:“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可是越性急,鱼越不上钩。等了好久,好容易看到漂在水面的芦秆动了一下,赶紧扯起钓竿,总算钓上来一条两三寸长的小鱼。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我几乎要哭出来了!

“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

老班长用粗糙的手抚摸我的头。突然间,他的手垂了下去。

“老班长!老班长!”我们叫起来。但是老班长,他,他的眼睛慢慢地闭上了。

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着,很久很久。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我的阅读故事

全文共 635 字

+ 加入清单

书籍如花,绚丽多彩;书籍如酒,芳香清醇;书籍如诗;清新飘逸;书籍如梦;变化多姿。

书是精神的粮食,是指路的明灯;书拉近了地域的距离,缩短了时间的间隔;书是我畅游千山万水。鸟瞰古今中外;书向我打开通往知识的大门,架起通往社会的桥梁。我喜欢读书,不仅是因为它可以丰富我的知识,更因为它可以带给我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很小很小的我,在宁静的夜里躺在奶奶的怀抱里,听奶奶讲那些古老的民间寓言;稍稍长大了一些吧,识得三两字了,我渐渐开始自己阅读童话。格林童话是我的最爱。我想走进开满鲜花的大森林,与白雪公主一起做游戏;我想去富丽堂皇的海底王宫,去寻找化作泡沫的小美人鱼;我想去寻找丑小鸭,问问它变成白天鹅后的故事。童话为我展现出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交给了我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书,交给了我人生第一场课。

现在,散文小说成了我的挚友。伴着海明威的脚步去陪伴老人钓鱼,在风浪中去搏击强敌。跟着冰心奶奶去追回那故去的往事,那盏在暗夜中闪亮的小橘灯。书,让我有了自己的理想,让我在理想中不断进步。

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的确如此,如果没有书,人类将在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里止步;如果没有书,人类将永远在愚昧无知的落后世界中停留;如果没有书,我们将无从谈生活,无从谈价值,更无从谈发展!

读书可以使我们远离浮躁,读书可以使我们精神愉悦,读书可以使我的课堂更加精彩……当然,路漫漫其修远兮,读书不是一时的热血冲脑,而是需要在读书过程中不断修炼自己,从中真正品尝读书之花结出的真理之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老红军王玉清难忘长征那些年的故事

全文共 1477 字

+ 加入清单

85岁的老红军王玉清几乎每天都要散步5公里,有时还约上几个老友去打门球。

1935年11月初,贺龙率领的红2、6军团解放贵州黔西县城,举家逃难至此的流浪儿王玉清跑去看热闹。

“人们传说,‘红胡子’杀人不眨眼,专吃小孩子。”14岁的王玉清有点害怕,远远看着在街上行走的红军战士,“当时,地主都把贺龙的部队称为‘红胡子’。”

“看了一会儿,我发现,红军对穷苦百姓很和气,很好,对地主很凶。”长期忍饥挨饿、受人欺负的王玉清随即参加了红军,成为红2军团军团部无线电台的一名战士。

参军第4天,部队离开黔西。从此,转战南北、九死一生的王玉清与家人失去联系。直到解放后的1950年,他才通过在《贵州日报》上登寻人启事找到家人。

几天后,王玉清随部队转移到湖南桑植县的刘家坪,从那里踏上漫漫长征路。

“我很快就学会了电台那一套。”聪明的王玉清利用行军间隙,虚心向老战士请教。“贺老总好喜欢我,常常用手指弹我的脑袋,还常把重要电报交给我发。”

“长征太苦了,又要赶路,又要和敌人作战。”王玉清说,每到行军最艰难的时候,贺老总都会出现在他们直属队的队列中,给大家鼓劲,“很远就能听到他那爽朗的笑声,他常用亲切的口气问我们‘累不累?苦不苦?’”

1936年3月,在贵州盘县,一直守在电台旁边的王玉清突然接到朱德、张国焘的电令,要求红2、6军团北渡金沙江,西进四川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接到电令,我好高兴,立刻把它交给贺老总。”虽已过去几十年,王玉清仍记得电令的主要内容——“最好你军在第三渡河点或最后路线北进与我们会合一同北进。”

“蒋介石很快察觉到我们要过金沙江,调重兵和飞机围堵我们。”王玉清回忆,尽管红军抢占了石鼓渡口,但江上没有桥,船又少又小。“贺老总很着急,平常行军中他总喜欢开玩笑,这时候他的神情非常严肃,两道浓眉拧成了疙瘩。”www.gs5000.cn

“我们用木排代替木船过了江。”王玉清说,贺老总又变得谈笑风生了,“他右手拿着烟斗,左手指着对岸幽默地对我们说:‘老子胜利了,龙云这小子失败了,看他怎样向主子蒋介石交差!’”

“粮食好难搞。”要爬雪山了,王玉清和战友们去筹措粮食,“藏民不了解红军的政策,受当地反动势力的煽动,跑光了。”

“雪山上,死了好多人。”王玉清说。

最苦的还是草地。

进入草地没几天,王玉清就断粮了。电台的炊事班长知道后,把自己仅有的两把炒面给了王玉清。

“我对班长说,你把粮食给了我,你怎么渡过难关?”王玉清回忆说,“班长说,走一步算一步吧。他是湖南人,后来我们走散了,我再也没有见到他。”

后来,连野菜都找不到了。王玉清说,“这个时候,部队已经不成建制了,各走各的。不少战友走着走着就倒下去了,身边的战友不管认识不认识,都帮着将刚刚牺牲的战友掩埋好。”

“我也没有信心走出草地,就坐在一条水沟边休息。”四五天没有吃一点东西的王玉清,浑身无力。“水沟里好像有鱼,但我又没有力气下去捉,即使有力气,也不敢下去,好多战友陷入这样的水沟里,再也没有出来。”

就在王玉清绝望的时候,他突然想起来,军帽上不是别着两根缝衣针吗?为什么不去钓鱼呢?

“我将针烧红后弯成钩,拴上线,在沟里碰碰运气。”王玉清说,“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我居然钓到了两条小鱼,高兴极了,第一感觉就是还能多活几天。”

“后来,这个方法被许多战友借鉴。”直到今天,王玉清还为当年自己在草地中的“发明”感到自豪。

解放后,王玉清曾任福州军区副参谋长等职。晚年,他作诗一首永远铭记那次远征——“长征路上历艰险,遵义会议转危安;红军将士是好汉,跋山涉水奔陕甘。行程二万五千里,三军欢呼大团圆;中华儿女洒热血,峥嵘岁月打江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