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春节习俗大汇总(精彩20篇)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有关春节的作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浏览

7547

作文

1000

2024春节

全文共 827 字

+ 加入清单

在春天与冬天的脚步缓缓交替之际,在2020与2021挥手告别之际,在猪与鼠的匆匆变换之际,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也迎来了我们传统节日——春节。一个属于全天下炎黄子孙的节日。

炮竹声中迎新年。在新年中放的最多的就是炮竹。你听!大年初一的清晨,我还在睡梦中就听见“噼里啪啦”的声音,震耳欲聋又很有节奏。我连忙穿好漂亮的衣服,洗脸刷牙后拉着爸爸去放炮竹。打开大门,一眼望去全都是人,大家脸上挂着笑容,手里拿着炮竹或打火机,气氛非常热闹。爸爸先拿了一个十分长的鞭炮,把它平放着能从门口放到路上。爸爸快速地点燃导火线,然后躲到一旁。只听“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声音,像油锅里的红豆子到处乱溅。大家都捂着耳朵,纷纷躲避,却也有止不住的激动与喜悦。炮竹声陆陆续续的止息,留下满地的红色炮竹屑铺在地上,仿佛一条红色的地毯,正在迎接新年的来到,春天的到来。炮竹声中迎新年,这是我们的节日。

舞龙灯中迎新年。“铛铛铛铛”随着锣鼓的阵阵响声,一支舞龙灯的队伍浩浩荡荡地来到了我们村,这条龙是黄红相间的,龙头做工细致,神韵逼真,整条龙活灵活现,舞龙灯的大爷们虽然上了年纪,但他们各个精神抖擞。“咚咚咚锵”领头的一个拿着一个球,他把球往上一舞,大爷们在地上打了一个滚,龙也滚了一个圈,然后追寻着球。球又变了花样,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龙也就跟着后面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大爷们越舞越带劲,龙就成了一个波浪形,周围的观众看得是拍案叫绝、拍手叫好、连连称赞。我们几个小孩子更是开心得不得了,嘴都笑得合不拢了,跳着拍手,手拍得红彤彤的也没空理会。接着,龙灯又挨家挨户地舞,每到一家,那家就会挤满人,热闹非凡,当然也不会少了我们这些孩子的身影。不过因为我们还太矮小,所以只有见缝插针才能看到,但是,我们也有不少福利,那就是每到一家,主人总会给我们抓一把糖,手中、嘴里、口袋中都是满满的糖,甜在嘴里也甜在心里。龙灯之中迎新年,这是我们的节日。

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是华夏儿女的节日,是我们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春节习俗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肯定都知道春节吧,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节日。想知道这个节日有什么习俗,就来看看我的作文吧。

大家在过春节时都放鞭炮,因为鞭炮是为春节而制作的,所以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燃放烟花爆竹,庆祝春节的到来。放鞭炮在古代是为了赶走一个叫“年”的怪兽,“年”欺压百姓,但人们放鞭炮赶走了它。所以放鞭炮作为一种春节习俗流传至今。

除了放鞭炮,贴对联也是一种春节习俗。对联是用红纸做的,人们相信红色可以降妖除魔,所以用红纸做对联。每一家都贴有对联,门上还贴了“福”字,“福”是倒着贴的,为什么呢?哈哈,意思是表示“福”倒(到)了。

拜年也是春节习俗,我最喜欢拜年了,因为拜年可以挣压岁钱呢!拜年一般在大年初一的早上,大家都起床很早,相遇时互相问好说祝福语,然后互相拜年发压岁钱,这时候是我最高兴的时刻啦!拜完年我回家数着自己的压岁钱,心里美滋滋的。

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如穿新衣,大家一起吃饺子……现在这几年又举办了一些游戏,可以玩,大家都开心。春节的习俗真多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古代春节习俗作文_文化作文1600字

全文共 1488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而除夕之夜吃饺子也是传统项目之一,百姓们经过一年的辛勤劳动,在岁末休息调整,辞旧迎新,岁岁年年,周而复始。百姓们的生活如此,已经形成了惯例,紫禁城里的皇族们是否也遵从民间过春节的文化传统,除夕之夜包饺子吃呢?

饺子是一种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食物,也是一种年节食品,有一句民谣说的是“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正是形象的表现出了饺子这种食品在中国人民心中不可替代的地位。中国人吃饺子的历史是比较悠久的,据三国时期魏人张揖编著的《广雅》中记载,当时已经出现类似的食物了,形如月牙,称为“馄饨”。到了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一直延续下来,而混沌仍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道非常重要的食品。大约到了唐代,“饺子”的形状与现在的饺子已经基本没什么出入了,而吃法也以现在的吃法一模一样了,即将煮好的饺子捞出来成在盘子里。宋代时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除了上述称法,元代时还称饺子为“扁食”,明代也沿用了这个说法,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到了清代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

在特殊的日子吃饺子代表着特殊的意义,多为吉庆祥和的象征。例如,民间长者过生日的前—天必吃饺子,称之为“子孙饽饽”,意在祝愿福寿绵绵、子孙满堂。结婚.入洞房后也要先吃煮得半生的饺子。以祈祝早生贵子。除夕晚上。一家老少一起包饺子。待子时一到全家人—起吃饺子,取“岁更交子”之意。饺子的吃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水煮的叫“水饺”,上屉蒸的叫“蒸饺”,在铛中烙的叫“锅贴”。可见,民间在喜庆、吉祥的日子有吃饺子的习惯,与民同庆的皇室也深受民间传统文化的影响,在节庆之日吃饺子。

清代,饺子作为一种喜庆的食物,配合节日的氛围,形成了许多约定俗成的习俗,作为国之表率的清代皇室自然要紧紧承袭传统的民俗文化。

清代,皇帝大婚之时就要吃饺子。据《清宫述闻》中对同治皇帝大婚入洞房的情景有这样的记载:“……皇上、皇后坐龙凤喜床,食子孙饽饽……至晚,皇上、皇后用长寿面。”这里面所说的“子孙饽饽”,就是饺子。

当然,每逢辞旧迎新之时,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寓意“岁更交于”,更重要的是表示不忘祖宗。因为在清朝入关之前,满族就有过年吃冻饺子的生活习惯。

清代皇帝在除夕子时这一重要时刻,先要进行一系列的瞻拜仪式,然后再开始吃饺子。

皇帝的瞻拜活动,是在总管太监引导下进行的,本来没有绝对严格的时间规定。但是,御膳房的厨役们对煮饺子的时间,必须要掌握得十分准确,皇帝一到昭仁殿,饺子就要出锅,旋即端上膳桌。对此,时间的掌握就尤其重要,清宫规定,元旦前后,皇帝出门、入门,都要放纸炮作前导。御膳房根据炮声的远近,就可以推测出皇帝的行踪。例如嘉庆四年除夕,当嘉庆帝在奉先殿行礼毕,下台阶时,膳房即开始煮饺子,他刚到昭仁殿,太监立刻传:“送万岁爷煮饽饽一品!”嘉庆坐稳后,首领太监捧进红色雕漆飞龙宴盒一副,内置“三阳开泰”瓷碗两件:一碗内装素馅饺子6个,另一碗内有乾隆通宝、嘉庆通宝各一个。皇帝吃完饺子后,小太监用瓷碟盛饺子一个、红薹一块供在昭仁殿的小佛堂前,以示敬佛。而清宫的《膳食档》中还记载了光绪过年吃肉馅饺子的情景;“正月初一,万岁爷在养心殿进煮饽饽。第一次进猪肉长寿菜馅煮饽饽十三个;猪肉菠菜馅煮饽饽十三个。”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各地春节习俗河南

全文共 4609 字

+ 加入清单

送神慌年忙祭灶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民间节日,人们称它为“祭灶节”。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停下手中各种活计,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河南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习俗,伴有一则凄凉的民间传说。古代的时候,一对老夫妇仅有一子,两人视儿子如掌上明珠,十分疼爱。但因家中贫困,无以糊口,只得忍痛让儿子到煤矿去挖煤。儿子久去不归,老人格外想念。这天,老太婆嘱老汉到煤矿看看。路上,老汉遇到一个光脚片的同路人,两人越走越熟,相处十分融洽。闲谈之中,老汉得知光脚片是受阎王指使,来矿上收回一百名矿工。老汉心急如焚,乞求光脚片留下自己的儿子。光脚片慷慨应允,嘱他不要告诉别人。

见了儿子,老汉佯装害病,儿子侍奉左右,一直无法下井。不久,煤矿出了事故,老汉赶忙把儿子领回家里。

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腊月二十二夜里,老汉想起当年的风险,忍不住对老伴说了。谁知此话被灶君听走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对玉帝讲了这件事。玉帝恼羞成怒,立即惩罚了光脚片,并收走了老汉的儿子。

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久而久之,人们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中原城乡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轮鞭炮。城镇居民忙于购买麻糖、火烧等祭灶食品。而在广大农村,祭灶的准备活动和隆重的祭灶仪式便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渐渐拉开了帷幕。

祭灶仪式多在晚上进行。祭灶时,祭灶人跪在灶爷像前,怀抱公鸡。也有人让孩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据说鸡是灶爷升天所骑之马,故鸡不称为鸡,而称为马。若是红公鸡,俗称“红马”,白公鸡,俗称“马”。

焚烧香表后,屋内香烟缭绕,充满神秘的色彩。男主人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

然后天执酒浇鸡头。若鸡头扑楞有声,说明灶爷已经领情。若鸡头纹丝不动,还需再浇。

祭灶仪式结束后,人们开始食用灶糖和火烧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还要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在河南,典型的祭灶食品要首推灶糖。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职责。在它上天之时,人们供它灶糖,希望它吃过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进好言。也有人说,祭灶用灶糖,并非粘灶爷的嘴,而是粘嘴馋好事、爱说闲话的灶君奶奶的嘴。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人们挤拥不动,争买祭灶火烧。农村大多是自己动手,发面、炕制,一家人热热闹闹,很有过小年的味道。

在河南,人们把祭灶节看作仅次于中秋的团圆节。凡在外地工作、经商、上学的人,都争取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赶回家里。能吃到家里做的祭灶火烧,便会得到灶神的保护,来年家人就能平安无事。

开封过年

开封民间称春节为“过年”。但是,过年并非单指阴历正月初一,还包括年头、年尾,从旧岁的十二月初八至新年正月初五均是年日。旧时,开封流传有句俗语说:“腊八、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所以,一到“腊八”,开封城乡便有“年味儿”了。

二十三、祭灶官。十二月二十三日为我国民间祭灶节,人们为了让灶王向天上玉皇大帝多说好话,家家都要摆上灶王爷的牌位,有的在牌位两边对子上写着“上天言好事,下界送吉祥”。意为灶王爷饯行。

祭灶过后,家家都忙于置买年货,打扫房子迎接新年,尤其是烟、酒、鱼、肉和走亲戚用的礼品更不能少。置办年货一直忙到腊月三十。于今开封仍流传有一首过春节的民谣:“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杀只鸭;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儿,贴门旗儿。”

大年三十儿惯称除夕,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以往这一天,开封还有诸多旧俗。如“文官封印”、“武官封操”、“商业封门”、“说书封板”、“讨饭的封棍”等,诸如此类。而民间最重要的活动除夕之夜的祭祖和守岁。现在除夕,开封人仍沿袭以往许多好的习俗。除夕之夜虽然不再“祭祖”了。但有的互拜亲友,看电视,猜迷语,直至深夜,有的全家人团聚一堂,互相勉励,总结一年来收获,制定新的一年工作和学习计划。“守岁”在新时代赋予了新的内容。当午夜的钟声响过,人们争放第一挂鞭炮,这又意味着开封人开启未来的决心和干劲。

正月初一,家家即早起床,更换新衣,洗涮完毕,首先燃放鞭炮,拜祝先祖遗像。接着,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全家人吃过年饺子,随后开始到亲友家拜年。旧时拜年一般多由家长带领,先拜长辈近族、邻友,以后再去远处各家。各家为接等贺年客人,家里常备烟、茶、瓜子、花生、糖果等。按开封“早拜年,晚拜寿”的习惯,初一午后,拜年活动即告结束。

正月初二是闺女回娘家的日子。旧时初二,开封城关四乡,鞭炮声、鸣笛声、哨子声响成一片,骡马大车往来穿梭,络绎不绝。

正月初三为祭坟、祭宗祖的日期,因旧皇历中说这一天“诸事不宜”,初三开封忌走亲戚。初五为破五节,民间认为初五是年后第一个不吉日,亲友之间亦忌相互串访。除此两日之外,节日期间,开封民间走亲串友,几无闲日。

林州民间的春节

林州民间将春节称为过年,但过年并非专指正月初一,而是包括年头和年尾。一进入腊月便有“年味儿”了。

腊月初八这天的早餐,民间要吃“腊八粥”。粥用小米、柿块熬制而成,味道甜香,俗称“柿疙瘩白汤”。农妇均要在太阳未出前将粥做好,扳上南墙一谷堆儿,口曰:“腊八粥早些做,扳上南墙一谷堆儿,小鸹不蹬俺家谷”。吃“腊八粥”据文献记载,林州是从宋朝开始的。原来的意思是人们用一年的收获祭祀祖先、祭祀众神并庆祝丰收。后来,由于林州灾害频繁,逐渐演变为吃“腊八粥”,预祝来年粱谷丰登。目前林州民间尚有“吃了腊八粥,来年好收田”的俗语。

二十三,打发老灶爷上天。人们为了让灶王向玉帝为民请命,好话多说,就在灶王牌位两边的对子上写道:“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为了防止灶王汇报假情况,就用芝麻糖当供果,粘住灶王的嘴。

二十四扫房子。民间传说灶王为天帝督使,负责察看家人功过,凡是有过者,要在墙上划道记号,到年终腊月二十三上天汇报,禄一五更接天旨后带天兵回民间按墙上记号进行惩罚。人们为了消除隐患,待打发灶王爷上天后的第二天,立即动手打扫房子,这就形成了“二十四扫房子”的习俗。

二十五磨豆腐。是日,人们将浸泡的黄豆磨碎,揉沫过箩去渣,煮沸点浆成块,捞入筛子积压而成。事后均将豆腐切小块放入加盐的清水里保存,供春节期间食用。

二十六去割肉。是日,集市上肉架林立,村上支大锅宰杀猪羊,割肉者,量家财而行,富者备至正月十五;贫者备至正月初五左右。

二十七蒸着吃。是贫家富家都要办的一件事,也是过年的特征之一。每家都要根据人口大小,客人多少,要蒸够吃到正月十五,至少也要吃到“破五”的数量。

二十八大贴刮。1949年以前,林州民间大都请人写对联,有个别农家利用家花来表示自己的心愿,除此之外,六上还要贴门神。门神像多为秦琼、敬德、大刀关公、五子登科等,大都是刻板印的。贴对子讲究“穷签(横联),富对子”,即横楣纸要小,对子纸要肥。1980年以后,农村又兴起了贴双对联,即除在门框上贴一幅外,另在门垛墙上再贴一幅巨联。还有用菱形纸写上一斗方子,上写“福”字,下竖写一条“出门见喜”,或“迎喜接福”,或“欢度春节”之类,贴在门口或迎壁墙上。庭树上贴有“满院春色”,石磨上贴有“白虎大吉”,石碾上贴“青龙大吉”,车上贴“日行千里”,牲口槽目贴“六畜兴旺”,粮食屯上贴“米麦满仓”,桌子上贴“日进斗金”,衣柜上贴“衣服满箱”,床头上贴“身体平安”。与此同时,各种神牌写刷一新,除厨房用绿色纸(意在免火灾)写外,其余均用红纸写成。里里外外一派红光吉祥。

二十九撒蜡走。是日晚上,以相邻近的大村庄为首,组成数十人提灯笼、敲大鼓、拍大铙、捧香卷,到各村寺庙神位前,点燃蜡烛,焚烧香箔,意在祭神驱邪送福音。村上的人们集中在圣地,等候着送福音的队伍到来。一村送,另村接,四野灯火辉煌。1950年后,此俗消失,改为二十九去打酒。

三十捏仁、出锅。捏仁即捏扁食,出锅即用油炸食品。这两项是腊月三十这天最紧张而繁重的活儿。是日,从早开始,家中所有的女子一起动手,盘馅的盘馅,和面的和面,待盘好馅和好面后,就围在炕边捏扁食。婆媳小姑边捏边逗,十分快乐。所包的扁食要足够三十晚上和初一早起食用。一直忙到下午5点左右。扁食包好后,要先煮一锅,捞到小盘内,每个盘子两个,由主妇在家烧香点纸祷告列祖列宗:“有话您先知,有饭您先吃,保佑一家平安,人旺财发。”另由家中男人用条盘端着到坟上祭祖,每个坟头放一小盘,燃炮叩头。这些事办完后,开始油炸,凡是该过油的食物都要炸完,酥肉、丸子、刀头(上供用的猪肋条),菜类食品统统下锅炸,但头一锅都要先拿一点,填入灶膛里,让灶王初一五更回来吃。当然,如果农历腊月小,这一天的活动就放在二十九了。

硬币扁食。这是林县民间盛行的习俗。在三十包扁食时,将数枚硬币分别包入扁食里,初一早饭,谁吃到硬币扁食谁在这一年就有福,给全家老少带来极大的乐趣。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早起,尤其小孩为了吃住钱,破例地多吃扁食,乐得全家哈哈大笑。

送灯。三十傍晚,县南乡村各家各户要将用纸扎成的灯笼,接上立柱,送于坟上,长夜照明,以让先祖随人过年。此灯于初一早上收回。

拦门棍。三十晚上,人们习惯在大门里门槛跟放一根桃木棍,没有桃木的用其它棍,以防“野鬼”进家。

熬年。又叫“守岁”。民间传说三十夜晚,只要有恒心,一定会等到老天爷的闺女打开南天门向人间赐福的时候,如果早睡就没有福了。人们怀着美好的愿望,每年腊月三十夜,全家一起聊天不休,趁此享受天伦这乐。主妇也要摆好香案供上祭品,通夜秉烛,上香5遍。是夜禁大声喧哗,以免惊动神灵;禁开箱柜,以免跑财;禁照镜子,拿木梳,以免见“鬼”;禁见刀剪,以免破家;禁扫地,以免金银外流;禁倒尿盆,以免污秽神灵。三十晚上要丢剩饭,叫隔年饭。初一早起也要丢剩饭,以兆吉庆有余。1980年以后,熬年增加了新的内容,很多有条件的人家聚集在电视机旁,观看精彩的电视节目,将近子时,各家的青年右手掂着炮,左手拿着火,右脚跨门外,左脚踩门里,眼观电视屏,摆开抢点头响炮的架式。电视屏上子时一到,随着悠扬的钟声,千家万户的鞭炮声齐鸣,起火、烟花、两响等各种彩炮将天空点缀得五光十色,眼花缭乱。

初一磕头。人们天不明吃罢扁食后,晚辈先给家中长辈磕头,然后结伙去别家(一般是本族)磕头拜年。家里除留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受头外,其余都到左邻右舍,甚至三里五村向亲族新友拜年。若晚辈是小孩,或新婚媳妇,长辈要给几个压岁钱。

走亲戚。走亲戚的次序是:外甥走姥姥家,闺女携婿走娘家,然后是去姑、姨、姐家。除特殊情况外,都要回拜。民间有“初一初二娥媚月,初三初四好拜节”之说。

破五节。农历正月初五为破五日,具有迷信色彩。人们认为,初五、十四、二十三为不吉之日。正月初五是年后的第一个不吉日,非常忌讳“走亲串友”,积压自在家改善生活过节。是日寅时,家庭主妇还掏炉灰少许,送至当街十字路口,俗称“送穷灰”。

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这段时间,孩子们一律不挨打挨骂,吃得好,穿得漂亮,玩得开心,那怕有了过失,也不挨打挨骂,这是老辈人传下的规矩。如打骂孩子,就会遭到众人谴责。所以孩子们最盼望的是过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春节

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人们心中最重要的节日,在我们东北,关于春节的考究就不少。

每年过年我家都热繁华闹的,今年也不例外。大年三十那天,我早早的起了床,协助爸爸妈妈和姐姐贴对联,挂福字。挂福字也有考究,福字要倒了挂,这样就表示“福到了”。妈妈每当过年时都为我们做上一桌子的大餐,今年比往年更丰富。每年妈妈都会做鱼,由于鱼能够表示“年年有余”,饭桌子上不只要有鱼还要有猪蹄,猪蹄表示“有抓头”。

吃饭的时间到了,在这之前一定要放鞭炮,由于这样能够去除“怪兽”来年保安全。到了晚上,灯要不断点着,这样能够表示来年前程光明无阻。到了晚上要包饺子,在包的饺子里,只要一个放有硬币,吃到这个饺子的人,来年一切事都会顺顺利利的。到了半夜12点每家每户都要放鞭炮,由于12点后为新年,放鞭炮是喜庆新年,这个时间放鞭炮表示万象更新,大吉大利,也代表着辞旧迎新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学生五年级题目春节的作文大全

全文共 522 字

+ 加入清单

夜幕渐渐降临了,大地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漆黑的天空中跳出几颗小星星,它们像顽皮的小孩子一样,在一闪一闪地眨着眼睛,兴致勃勃地观看着人们合家团圆的热闹场面。今晚是除夕夜,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灯火辉煌。大街小巷,爆竹声声。

傍晚时分,我们围在餐桌旁开始就餐。不一会儿,一份份美味可口的佳肴就陆续上了桌,有清蒸团鱼、红烧排骨……真是令人垂涎欲滴。阖家团圆,围在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我们既享受着满桌的佳肴,也享受着快乐的气氛。

晚饭过后,我们几个小孩子迫不及待地放鞭炮去了。立刻,我们周围便成了烟花爆竹的世界。烟花五彩缤纷,争奇斗艳,把节日的夜空装点成美丽的大花园。有的像天女散花,一簇簇、一群群冲上天空,又缓缓落下来;有的像秋菊、月季,万紫千红,千奇百怪,有的像流星,猛地飞上天空中,刹那间又消失在天空中……大地和天空像炸开了锅,沸腾不已。那各种各样的喜庆声连成一片,好似响彻云霄的交响曲,动听极了。

第二天,我们拎着大包小包,家家户户去拜年,并送上一句吉祥的话:祝你新年快乐!祝福温馨着你我他。过年啦!我的口袋里装满了压岁钱,我是多么快乐呀!过年啦!我又长了一岁,又增长了许多知识,应该更懂事听话了。

我爱过年,这个春节我过得真快乐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春节习俗的作文900字

全文共 1234 字

+ 加入清单

孔府年节

孔府年节有一些和民间不同的地方,

腊八。腊八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腊八粥进行的。熬粥要安排很多人,“户人”中的烧火户在这天专来烧火。支起大锅,熬出的粥分盛在很多缸里。腊八粥分两种:一种是粗的,给当差的喝,粥里放大米、肉片、白菜、豆腐之类,喝粥时,一个还给一斤馍馍;另一种是细的,用薏米仁、桂元、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红豇豆、江米等熬成,粥面再放上用山楂雕刻的“粥果”。这样的粥是供内宅,本族以及上供用的。孔府在外面有很多香火院,都在腊八这天派尼姑来要粥,要“盆头米”。

临近三十,孔府忙年活动中最热闹的场面“蒸壮”就出现了,“蒸壮”就是为过年蒸各种馒头、饺子、糕饼。这时“烧火户”又来烧火,蒸各式各样的馒头。

大年三十整夜包饺子。府内到处燃灯、燃檀香末、铺地毯、院子里搭彩棚、拉彩带。午后去报本堂行礼,晚饭后去祖庙辞岁。大人给孩子送“压岁钱”,装在红纸袋里,上面写有“长命百岁”的字样,放在小孩子的枕边,每人准备一个景泰蓝食盒,其中放粘米面做的如意、小柿子、桔子等物。

除夕夜晚衍圣公还要亲自到安怀堂摆供,祭拜白胡子老神仙,据说孔府中所有的精灵鬼怪都归这个白胡子老神仙管。

午夜过后所有的人起来拜天地神。在前上房院子里用席子搭起“天地楼”。朝各个方向,东、西、南、北、东北、西南、西北,各摆一张桌子,桌子上摆放神的牌位,正中一张桌子上摆天地神牌位。“天地楼”旁,立“朝天竿”,点“天灯”,日夜不熄,一直要点半个月之久。

元旦早晨醒来,先不说话,用手摸摸食盒里的东西和压岁钱。起床后拜庙、拜祠堂、接受仆人拜年。本家来孔府拜年。下午当地“龙灯会”的狮子舞等进孔府表演,孔府的当差和“花炮户”燃放焰火,庆祝新年。

宁阳县

宁阳县元旦吃馄饨,称为“填仓“,黄县、蓬莱一带,元旦早起要照虚耗。由女主人手持红烛,把家中各个角落照一遍,意思是以光明驱逐黑暗,然后将年前以面粉做成的各种窗花放在窗台上。小孩子起床后,要攀着门拴打三个秋千,据说可以长得快。有些地区煮饺子时要用芝麻秸烧火,意味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升,饭后在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味有“余头“。胶东的新媳妇第一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拜年,称为“札根“。据说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札下,不会有离婚和早年丧偶之事。旧时还有初五“送穷“的习俗。当天祭拜年,要放鞭炮以示“赶五穷“。曲阜则在初五办“文曲星会“,初五晚上,学生要到老师家,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再由老师出题做一篇文章,完成后由老师它焚掉,叫做“文曲星会“。

崂山

春节期间,崂山村村镇镇扭秧歌、跑旱船、舞龙灯、踩高跷……热闹非凡。元宵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灯节。崂山沿海的渔村里,鞭炮齐鸣,渔民在船老大的带领下来到各自的渔船上送灯,预祝新的一年渔业丰收。

农历清明节到谷雨期间,是崂山渔民祭海的时节。祭海时,渔民们在海滩上摆设猪、鸡、鱼三牲供品,大面馍和糖果,点燃香烛鞭炮,举行传统的祭海仪式。祭海的日子里,纯朴豪爽的渔家人用好酒好菜热情地招待前来观看祭海的亲朋好友,大家一起开怀畅饮。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

全文共 1041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中国最盛大的节日,是我最喜欢的节日。

大年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在这时候,春节就开始了。大街上分外热闹,卖对联的,卖年糕的,卖干果的小贩们全都出来了,整个世界都变得喜气洋洋。马路两旁的路灯上都挂上了火红的灯笼,给这本来就喜气洋洋的世界又增添了一丝喜庆,一丝生机。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我齐上阵,一起打扫家里,让家变得干干净净、焕然一新。爸爸很勇敢,担任了擦玻璃的重任,他拿一块抹布,先在窗户里边擦,然后再爬到窗户外的防盗窗上,站在防盗窗上,擦外玻璃。我则担任递工具、扔垃圾等很轻松的活儿。就这样,不过两天,家里就会整整齐齐了。

七天转眼间就过去了,除夕在越来越热闹的气氛中来临了。这一天,我高高兴兴地起床,兴奋地穿上过年的新衣,然后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吃过春节的第一顿饺子,爷爷制作的肉馅香甜可口,奶奶擀的饺子皮儿又白又薄,再加上爸爸妈妈一流的包饺子技术,煮好的饺子,很好吃,我一次就能吃15个。中午,炸带鱼,炸茄夹、藕盒、豌豆荚……下午,我和爸爸一起贴对联,贴福字。晚上,爷爷就会烤猪蹄儿,烤出的猪蹄儿色香味俱全,一点儿也不腻,很美味。

晚上吃完饭,我们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一边看春晚,一边包饺子,为第二天早上的“饺子宴”做准备。春晚的一个个小品让我们哈哈大笑,一首首动听的歌曲让我们陶醉在其中,一个个舞蹈让我们着迷……晚上十二点的钟声敲响,鞭炮声四处响起,往窗外望,原本漆黑的夜晚被燃烧的鞭炮照得很明亮。我和爸爸也会来到楼下,放鞭炮,很有趣。

大年初一随着凌晨十二点的钟声来到了。早上起来,又是一顿美味的饺子,上午,爷爷奶奶出去串门,走亲访友,我则在家玩耍,什么小提琴、作业、书,全都被我抛在了一边。中午,一顿丰盛的午餐端上了桌,鱼、虾、肉、菜,应有尽有,让我大饱口福。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表哥家串门,看姥姥。晚上,我们一家三口去散步,去放花炮。

接下来,大年初二,初三,初四……就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

这一天,刚刚冷淡下来的气氛又热闹起来。无论走到哪,都能看到红红的灯笼。这天上午,我们一起去看社火表演,什么扭秧歌、舞龙、舞狮子……都演得很精彩。元宵节,家家户户自然都要吃元宵,所以超市里的元宵卖得很快。晚上,圆圆的元宵端上了桌,尝一口,黏黏的皮,甜甜的馅儿,真好吃。晚上,我们去看漂亮灯展,一盏盏美丽的花灯让我们看得眼花缭乱。

元宵节过去,到了正月十八的光景,过年的红火、喜庆与热闹慢慢地消失,大人们都要上班,小学生们也都开学了,一切又平静了下来。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春节心得感受小学生作文450字

全文共 480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小孩们燃放爆竹、打打闹闹;大人们拜访亲戚;还能一大家子人围坐在一起,吃饺子、说说笑笑。

新年新气象。过了年,我就又长大了一岁、又长高了一节。过年,我会开家庭春节联欢会(今年的会比去年的更好哦,很期盼)。年夜饭总是那么可口,饺子带给我温暖,各式各样的菜让我我眼花缭乱,但看起来又让我馋涎欲滴。12点的时候,礼花声、鞭炮声此起彼伏,它送走了__年,迎来了__年。我最大的快乐就是在礼花绽放在天空时给家人许愿了,家人在新的一年里享着我送他们的祝福,幸福过日子。

我不光盼春节,更盼我自己创编的“家庭新年联欢会”。去年过年是第一次创编,有很多缺点所在,比如:家人没我有兴致、贺卡太多、准备的节目不多……这次我一定要创编一个既有新意,又带快乐的新年联欢会,带给家人惊喜。

以前盼过年,就是想得到压岁钱,可现在,我对过年的理解更深了,新的一年,在学习方面应该不断进取、取长补短,在生活上,我应该学会更好照顾家人。

新年,我期待着。家庭新年联欢会、全家人的团聚、无作业的日子!春节,无疑就是我能发挥自己的时候。

最后,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新年快乐、心想事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春节习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声除旧岁,梅花点点报新春,”春节是我国一个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热闹的一个节日,逛庙会、舞狮子、踩高跷等活动相传至今。

二十八上午我和爸爸就开始贴对联了,我们今年选得对联是:“美生活和和顺顺,幸福家平平安安。”横批是:“富贵平安。”接着,我们把家里的东西整理了一下,有的东西脏了,我们要把它清理干净,寓意是把在上一年不好的、不吉利的东西清除掉。

大年三十上午,我们准备把年货都要买完,因为在晚上商店是不会开门的。我们进入超市里,哇!人好多呀!里面到场充满张灯结彩,超市里的东西应有尽有,有饺子、汤圆、火锅料、零食、酸奶等等,洋溢着一派新春欢快的气氛。

晚上,大人们包饺子,我和伙伴放烟花,只听“咚咚”一声,好漂亮的烟花啊!你看,红的和绿的烟花还没有升上天空,那黄的和紫色的就从天空中滚滚而落,一会儿满天夜空又变成粉的和白色的,整个天空灿灿的、灼灼的,像打开的百宝箱。

大年初一一早,我便飞奔到奶奶家给奶奶拜年,奶奶看到我乐开了花。

啊!春节好热闹啊!这就是春节里的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春节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曾经过了好长时间了,但是,在我的脑海里,不断忘不了过春节那愉快的时辰!

欢乐的春节,一家人团聚,一人不少,一同包饺子,一同吃饺子,一同吃干果啊什么的,好多的……姐姐、爸爸、哥哥、嫂子们都在玩牌,我也想随他们一同玩牌,可谁晓得,他们居然小看我,说我不会玩……不过,看着他们玩牌,也蛮有意义的,也蛮有收获的!

12点啦,我和表妹速速的趴在窗子上,望着外面的漫天飞舞的烟花,真美,真美观呀!看了这一幕又一幕,我不由想起了2010的那个春晚,很让人浮光掠影!半夜12点多,我就披头分发的跑去表妹家睡觉。

到了第二天,我们不断在睡大觉,可是表妹起来的很早很早,不晓得都在干什么,唯独我睡到了10点多,才起床!

欢乐的春节,家家户户都在挂灯笼啊什么的,好美妙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春节感想850字

全文共 910 字

+ 加入清单

【年与我】

爆竹声声响,歌儿年年唱,不知不觉新春的脚步已经悄然临近。春节是中华民族标志性的传统节日,也是华夏儿女共享团圆的日子,对每个人来说都意义非凡。在有春节陪伴的每一年中,“年”带给我的不只是欢声笑语、喜气洋洋,更多的是陪伴我一起成长,看尽人间百态、收获人生阅历,感悟心路历程。

顽童时期,过年之于我是一种“懵懂的期盼”。搜寻记忆中依稀闪烁的片段,在我还是个孩童时,对过年的概念还一无所知,只知道到了冬天,下了大雪,穿上厚厚的新衣,大家就可以听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放起五次缤纷的烟花、吃上甜味十足的糖果,追赶嬉戏打闹的玩伴。那时候,对离别、团聚都没有成形的定义,还不能够理解历经长期分别盼着团聚一堂的喜悦,也不能感受无法团圆相聚的感伤,有的只是欢声笑语,无忧无虑,永远是一种懵懵懂懂的期盼。

学生时期,过年之于我是一种“纯粹的欣喜”。进入了漫长的求学生涯,学生时期,自己也在逐渐的成长懂事,开始经历了一些人生中小小的酸甜苦辣,那时候已经懂得了过年的含义,开始理解春节对于每一个家庭的重要意义。在以学业为重的年纪,还记得高中毕业,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父母去往外面的世界求学,真正体会到了孤身一人面对生活的感受,那时候,临近春节,听着父母电话里的召唤,查阅着返程的车票,倒数着放假的日子,那时候,过年就是一种纯粹的欣喜。

成人时期,过年之于我是一种“沉淀的幸福”。如今,离开学校踏入社会工作已经多年,成年人的生活不再像孩童时期一样无忧无虑,也不再像学生时期一样单纯美好,更多的是成长带来的成熟。对于每一个成年人来说,也许越长大,越能感受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与义务与日俱增,无论是家庭、生活还是工作,都需要自己一步一步的努力去经营。也许现在对于过年已经没有了那种炽热狂喜的感觉,但是,现在,过年之于我就是一种“沉淀的幸福”,陪伴我走过懵懂无知的时期,陪我渡过稚嫩青涩的年纪,也将陪我渡过今后的每一个岁月。

在2021年新春来临之际,回望2020年,这一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与艰辛,见证了太多的欢笑与泪水,收获了太多的成果与喜悦。2021年,我们要意气风发,整装待发,扬帆起航、披荆斩棘,以最好的姿态迎接下一个春节的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家乡的春节习俗650字作文

全文共 664 字

+ 加入清单

宜昌,古称夷陵,为湖北近代三大城市之一,地 处江汉平原与鄂西山区交界点。其春节礼俗融汇 了东部和西部的地方气息,特别是19世纪下半叶宜昌被辟为通商口岸以来,各地商贾云集于此,以致春节习俗内外交流,形成了既与各地大致相同但又有地方特点的格局。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 “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中国人民素有 的传统习惯。室外屋内,房前屋后,彻底进行打扫,干干净净迎新春。

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 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 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 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这一习 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农历年的 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 “除夕”。 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夜饭(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饭),年夜饭以后有发压岁钱和熬年 夜(守岁)的习俗,表示从农历本年的最后一 天守到下一年的第一天。

腊月28日中午,周家的团年饭菜端上餐桌后,罗婆婆给饭碗里添一点点米饭,将一双筷子搁在饭碗上,在酒杯里酙了 一口酒,这些是供一房的长辈亡人灵魂回来团圆过年的食物。

传说这些叫了阴间列祖列宗吃过的饭菜禁止给人吃,忌给狗猫吃,如果吃了将会失去部分记性。

收拾好这些废物后,一家人就可以上餐桌吃团年饭。春节吃饺子是一项传统, 吃饺子取“更岁交子” 之意,“子”为“子 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祝大家度过一个快乐的春节。

[家乡的春节习俗650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以开心的春节作文600字

全文共 761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的时候,对于我们来说,什么游戏玩?不用说,当然是放鞭炮了!

那时我和堂姐买了好多的鞭炮,有擦炮;有扔炮;有大地开花;还有的鞭炮我连名字都说不出来,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但是能玩鞭炮大战的鞭炮只有一种,那就是扔炮。因为扔炮不仅威力小,也不会怎么伤人,而且,也不需要点火,就不用担心,衣服被烧个小洞洞了。

我们约了几个伙伴,分好组后,就决定开战。第一战:地雷战。在一块撒满鞭炮碎屑的石板上,埋上五枚扔炮。(扔炮受到重压也会引爆)然后一队从上面经过,每人至少走三步,如果踩上引爆了,则输了,换下一个人,过一个,记一分。埋好“地雷”后,我们就开始行动了。没想到,除了我之外的两个男队友,这么不给力,一上去就给我们组引爆了三个,(有人脚大一次引爆了两个)只剩下我这个“顶梁柱”。

我仔细的看了一遍,小心翼翼地迈着,每踩一步都思考许久,已过了两步,就看最后一步了,此时我手心额头都冒汗了。这一步可要小心,我再三斟酌着,赌一把吧,就踩在这里。耶!我为我们男生队得了一分。当时女生队基本上都从石板边缘走,而扔炮,几乎是埋在中间的,所以她们得了两分,比我们队高一分,唉,出师不利啊!

第二战,也是总决赛。只要把鞭炮扔到对方某队友所在的石板上并且引爆,那么此队友就淘汰了,剩下几人,就得几分。比赛开始了!我们每人拿了一盒扔炮,跑到了赛前说好了的掩护地点。可就在谁都不会想到的时刻,我发起了进攻。

即在别人还在跑向掩护点的过程中,(我们并没规定在跑的过程中不能攻击)我就花费了五六个鞭炮,干掉对方一个。俗话说的好“不怕神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没过多久,我们队就剩我一人在孤军奋战了。没一会儿,比赛结果就出来了,我赢了。我们两队打成平局了!

比赛还在激烈的继续着,噼里啪啦声、欢笑声······组成一首美妙的交响曲!

春节鞭炮大战可是我最喜欢的游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春节的习俗初一作文

全文共 754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放鞭炮……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无奈之下,我准备去问正在贴春联的爸爸。

“贴错了,贴错了!”我看见爸爸将“福”字倒着贴,焦急地喊起来。“没贴错!”爸爸不紧不慢地回答。“那为什么要倒着贴?”我疑惑不解。爸爸解释道:“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哦,原来是这样!那过年还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呢?”我又发出疑问。爸爸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讲解起来。

原来,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直至今日。

听完爸爸的讲解,我这才恍然大悟。我又问爸爸:“为什么理发要赶在二十七呢?”“哦,民间有一条俗语,叫‘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剃傻瓜!”“原来是这样!”

我又发问:“那为什么要大扫除呢?”爸爸说:“大扫除是为了扫除一年的晦气!这是好兆头!”“那为什么送礼全送橘子啊?”我又不懂了。“这是因为啊,橘子的‘橘’字与‘桔’意思相同,而‘桔’和‘吉’又很相近,大家在新春佳节用橘子相互馈赠求个大吉大利!”“原来如此!”爸爸又说:“还有‘接财神’这一习俗。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的晚上,各家各户办酒席,为财神爷过生日。”我这才全明白。

今天我知道了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太迷信了!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

同学们,我对“年”的习俗收获很大,可我不知你们的收获,若有更新奇的,快来告诉我吧!我先在这里祝你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春节的习俗初一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春节习俗的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传统文化是反映民族风貌的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支柱。我们知道的书法、对联、灯谜、民族音乐、民族舞蹈等都属于传统文化。中国也有许多传统佳节,在我们黄冈,十分重视每年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春节,人们都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答。我们就说说春节吧!

先说贴春联。新年伊始,人们为了表达对生活的一种期待,往往把一些祝福语写在红纸上,贴在大门两侧,表达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再说说团年饭吧。除夕这天晚上,家家户户的餐桌上摆满了美味佳肴,有香喷喷的烤鸡,甜甜的年糕,可美味了。其实,听老人们说,每种菜还有它特殊的意义呢!比方说,吃肉丸子代表一家人团团圆圆,吃豆腐代表来年生活富裕,吃鱼则代表年年有余。怎么样?是不是很有意义?吃完团年饭,就该放鞭炮了,为什么呢?原来,放鞭炮不仅可以驱赶不吉利,还能预示着来年是个丰收年。

每年春节的时候,放烟花是小孩子必不可少的节目。仙女棒、巨无霸、天女散花、火树银花,都是我喜欢的。吃过晚饭,我总是吵着要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陪我一起去玩。我们先点着一个仙女棒,在天空中“画画”、“写字”然后点燃一个巨无霸,听它的隆隆巨响,接着再点上一个火树银花,看它在地面开花。哇!真是五颜六色,漂亮极了。瞧,美丽的焰火冲上了天,变成一棵“大树”,我高兴得又拍手又跳。

春节还有好多好多习俗呢,比如说拜年、收红包。我很喜欢过年,你呢?

[春节习俗的作文一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春节初中英语作文100字

全文共 608 字

+ 加入清单

The Spring Festival, the most jubilant and important festival in China, is

observed by most Chinese people at home and abroad. Our hometown is not an

exception.

Similar with other places in china, we prepare for the festival about half

a month before. With the lunar New Year approaching, the red lanterns are hung

up along the main streets, making the ancient town filled with the festival

atmosphere. While people clean up their houses, decorate it with traditional

decorations such as Chinese knots and paper cutting. Each family pastes up

Spring Festival couplets to convey their best wishes for the coming year.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老北京的春节习俗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北京春节的习俗真有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小学生春节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有着吃团圆饭的习俗,而团圆饭里的菜式更是各种各样,十分美味。

每一年的春节我都十分期待吃团圆饭。因为吃的不仅仅是美味,还是一家人的关心和祝福。今年团圆饭的主角是大龙虾。奶奶亲自去买了三只龙虾回来。而我,就开启了观察龙虾之旅。龙虾十分可爱,又大又圆的眼珠,像两颗乌黑的宝石。龙虾的触角特别长,而且还很细。红白相间的触角配上一双机灵的眼睛,看起来十分神气。在触角的旁边还长着一对锋利的角尖,尖尖的和神话里的龙角有几分相似。我想:龙虾之所以叫作龙虾就是因为它的外表吧。头部的后面就是龙虾的上半身了,这里无疑是龙虾最危险的地方了。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刺,那些刺在龙虾的身体上凸起来,所以十分明显。再往下就是龙虾的下半身了。它的下半身是一段一段的,上面还布满了白色的斑点。而龙虾身体的最后一部分就是尾巴了。它的尾巴就像扇子一样能往外伸展开,也能合起来。

当然,龙虾最诱人的地方不是它的外表,而是它的美味。奶奶才刚把龙虾买回来,妈妈就把龙虾给洗了。然后用刀切开从头到尾切开两半,放到锅里蒸,蒸到九分熟的时候开始炒蒜子油。蒸好后从锅里拿出来,淋上一层香喷喷的蒜子油,蒜子油淋到龙虾身上“滋滋”响,冒出一阵阵的白烟和香味。待龙虾不太烫的时候夹了一块肉试试味道,那肉质又白又嫩又结实,咬上一口,简直太美味了。

龙虾,春节美食中的佳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过年与春节的习俗

全文共 522 字

+ 加入清单

一到12月27日,妈妈就带我上街买鞭炮和对联。

我们来到街上,妈妈拉着我走啊,走啊。我看到了许许多多整整齐齐的鞭炮和对联,一转头,看见我去年买的几种对联,我拉拉妈妈的手说:“妈妈买。”妈妈就带我来到那一问店中,我挑了几种说:“妈妈,这些各买一盒。”妈妈亲切地对我说:“好!”然后我们付了钱,我们拿着东西,又来到里面买白菜、花菜、空心菜、鸡、鸭、鱼、肉等主食,我们跑了好几趟,终于把年货全买齐了。

大年三十下午,爸爸已经准备好浆糊贴对联了,我就和爸爸拿着对联来到大门下,爸爸把浆糊涂在门墙上,我们急忙把对联贴了上去。

除夕家家户户都要吃团圆饭,我们也不例外,我们一家子团聚在桌子边,一起吃团圆饭,喝团圆汤,欢迎新的一年到来,妈妈一边吃一边吩咐我说:“不能打破东西,也不能说”坏话,呀!

到了初一,早上吃了一碗热呼呼的面线糊和甜鸡蛋,爸爸妈妈和我来到爸爸妈妈、叔叔阿姨、外公外婆家拜年,人人都说我“长高了,懂事了,学习进步了。”

每个人都给我红包,我对他们说:“恭喜发财,新年快乐。”

正月十五的时候,我们这里就不像北方那么热闹了,只是吃“状元圆”而已,可是,听说世纪公园、泉州公园晚上却是灯火通明,一眼望去,都能看见几百盏灯来,要是我能亲眼一见,那就太好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春节习俗的作文300字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们国家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因为相传年兽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所以人们便有贴春联、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习俗。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

在浙江的春节中,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因此家家要祭灶神。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每家每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那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

农历腊月二十四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们国家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每家每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过了十二点就是大了一岁。压岁红包是由长辈发给孩子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我们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孩子,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

这就是浙江的春节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