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韩国阿修罗影评豆瓣(实用20篇)

功夫熊猫的对话电影我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关于韩国阿修罗影评豆瓣,欢迎阅读鉴赏!

浏览

404

作文

214

讽刺韩国政坛的电影《阿修罗》观后感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前半段铺垫是有点长了,对一部130分钟靠最后半个小时拉高分的电影来说,整部电影就像是穿着名牌长靴的人在淤泥里行走最后上岸后发现 咦!原来这个人跑起步来这么快!

和同类型电影《黄海》、《新世界》、《卑劣的街头》、《局内人》比影片的最后高潮感觉像是强行卖货给各位看官。

关于角色们,韩度京的这130分钟过的毫无理由、毫无目的、毫无意义,就像狗一样逼急了谁都咬,因为都是该咬的人所以最后死的很正义。文先模什么时候就已经可以被受命干掉管家?这上位也太快了点吧。韩度京与文先模最后卖的基情又让人吓了一跳,看了90分钟才发现他们还有这一腿。朴成裴市长整片都很有戏点,但最后死的是不是有点太蠢了,感觉不是很尽人意,可能在经历过疯狂的相互杀戮后自己的命也变得低贱了,当然本身就是低贱。本片人物设计最好的就应属检察官金车仁,最恶狠、为达目的手段不择,可是也经不起怕死的考验当起了连女下属都咬的狗,觉得自己不会死了又出来装一波,被砰了。只能说死亡的魅力在这类人眼里是最炫最华丽最触目惊心的美。

影片中最多的台词就是啊席八 席八啊 席八啊 席八啊 席八啊, 砰砰砰! 砰砰砰!砰砰砰!

电影很典型的激进韩式风格,政府官员腐败,打倒看不惯的各种各样,不断的堕落,自杀也好、背叛也罢、残忍到没有底线、必须疯癫、脑白金或板蓝根什么的神药都救不了这帮人。

电影给4星,全部给最后的30分钟,一群恶人不管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是拳拳到肉、刀刀捅出血、相互撕咬到丧心病狂,完美的演示着什么是地狱样的阿修罗!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韩国之行趣事学生作文

全文共 1180 字

+ 加入清单

前几天去韩国旅游,从平泽港到汉城有一段距离,在车上,韩国的导游小姐说:你们中国的成语很多也很好,有很多数字成语,大家每人说一个好吗?于是,导游小姐说了第一个:一心一意。

按照顺序,依次往后说。

第一位女士说:三心二意。

第二位先生说:七上八下。

第三位先生说:一马当先。

第四位小姐说:六六大顺。

第五位先生说:九九归一。

第六位先生说:十拿九稳。

第七位小姐说:五大三粗。

轮到我了,我说:一鼓作气。

大家都说完后,导游小姐逐个点评,她说:现在呢,我在你们每个人说的数字成语前面加上一句话,洞房花烛夜,然后呢,大家再看你们说的成语。

第一位小姐,洞房花烛夜三心二意,不好啊,要批评的,你怎么能对得起你的老公呢?大家哄堂大笑,这位女士脸色绯红。

第二位先生呢,洞房花烛夜七上八下,辛苦你了,这是可以理解的,不过要注意身体哟。大家再次哈哈大笑。

第三位先生呢,洞房花烛夜一马当先,表现的不错,很积极,看来急的不行了。哈哈哈哈

第四位小姐在洞房花烛夜六六大顺,看来配合的不错这位小姐羞红了脸。

第五位先生说,他在洞房花烛夜九九归一,看来也急的不行了,直奔主题了,要注意情趣哟。

第六位先生在洞房花烛夜十拿九稳,看来很有把握了,你的爱人也很配合你

第七位小姐在洞房花烛夜五大三粗,可以理解呀,很激动是吧?大家再次哄堂大笑。

导游小姐走到我跟前说:这位先生,洞房花烛夜一鼓作气,很是痛快呀,厉害!哈哈

这个游戏在国内我从没听说过。就这样一路说着笑着,一会儿就到了韩国的首都汉城。

汉城有个景点叫华克山庄,是针对外国人开放的一个景点,来这里的游客有两个目的,一个目的就是,是韩国政府针对外国人开放的一个赌场,在来这里以前,导游小姐告诉我们,凡是者,十赌九输。韩国的导游小姐教了我们一个办法,不但可以进去观看,而且还能赢。

首先,里面的最低消费是五万韩币,我们就去总服务台用四百元人民币换了五万韩币的筹码,买了筹码时,赌场会赠送一个价值一万韩币的钥匙链子,然后,就可以四处观看,不要参加,看过后,再去总服务台把筹码兑换成人民币,这样,不用花费一分钱就赚了一个钥匙链子。

来华克山庄的另一个目的:观看艳舞表演。首先要买门票,价格是七万韩币,大约五六百元人民币。演出时间大约两个小时,这时,舞台上同时出来大约十五个裸体的美女,看上去象俄罗斯人,身材很好,她们在舞台上风情万种,由于我们一行坐在最前面,哈哈,看的很清楚。

我观察了一下坐在我周围的人的表情,有的涨红了脸,有的眼珠快出来了,有的甚至不舍得眨一下眼睛,惟恐落下精彩的画面

看完演出后,导游小姐说:晚饭给大家安排高丽参炖童子鸡,再大补一下。

这时候,有朋友说:导游小姐,看完艳舞表演,再吃高丽参炖童子鸡,你这不是惹我们上火吗?

导游笑嘻嘻的看着大家:关于上火的问题,大家自行解决吧。

吃了几天泡菜,清水豆腐,吃着童子鸡还真是一顿美食呢,想减肥去韩国吃一个月,保证体重能下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最美逆行者观后感影评

全文共 588 字

+ 加入清单

你,逆行的背影,牵动着多少人的心;用你温暖的双手托起一个又一个的生命。一张‘清战书’上面印满了红指印,那是你对生命的承诺。

2020年春节,一场默不作声的疫情悄悄来到,也悄悄地爆发。当大家还沉浸在春节的喜悦中时,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开始了,又像是筹谋已久的阴谋,向措不及防的我们发起了挑战。

一瞬间,新闻、媒体都布满了疫情的进展,全国人民都在默默关注着这一场无声的战斗。

药店、菜场一时间被一抢而空,口罩、酒精成了稀有物。

路上静得让人窒息……

看不见的病毒似乎潜伏在每个角落,向我们露出锋利的尖牙。路上,仅有的几个人,总是用戒备的眼神扫着对方。疫情,给人们的生活蒙上了厚厚的阴影……

面对如此险峻的疫情,医护人员却奔赴一线。他们天天戴着沉重的眼罩和口罩,白嫩的皮肤被压出一道道血痕。他们因资源缺少,一天十几个小时也不脱下装备,饿着肚子却毫无怨言。

看,他们脸上的印记、泛黑的眼圈证明了他们的艰辛。一双时刻泡在消毒水里的手,开始蜕皮。可是他们依旧散发着希望,他们依旧充满着坚强。

选择逆行,你们把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放在心中,用行动表达了承诺与担当;用坚守的身影诠释了生命的意义!这是疫情中最勇敢的奔跑,不是朝家的方向,也不是朝安全的方向,而是向最危险的地方跑。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无怨无悔,选择逆行!

‘疫情不止,我们不散!’在这一刻,我们共同面对灾难,这一刻,我们不散!

这是一场必胜的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辛德勒的名单影评

全文共 2270 字

+ 加入清单

描写二战的电影我们都看过很多,但是如果要我们在记忆里找出最经典的,《辛德勒名单》必在其中。一向惯用特技效果的斯皮尔伯格,却在这部电影里用灰白的底片和手提式摄影机重现了那一段令全人类痛心和不堪回首的历史。这部1993年的黑白影片以它的真实,它的感人,触动了人类心灵的底线。

一个普通的犹太人家庭在低声吟唱着圣咏曲,随着镜头推近,蜡烛越烧越短,微弱的烛光渐渐熄灭,画面转向黑白色,一缕白烟缓缓升起,最后变成火车轰鸣的烟雾……这是影片的开头,熄灭的烛火,黑白的色调,似乎都已早早地向我们暗示着,犹太人的生命正走向终点。

酒会中,伴随着悠扬的小提琴乐曲,高大俊朗的辛德勒优雅的抽着烟,望着不远处邻座的女子,眼光深邃。其实,他是在打探着女郎身旁的德国纳粹军官,作为一名德国企业家,辛德勒无时不刻不在寻找着挣钱的机会。此时的辛德勒,是一位唯利是图的标准商人,除了赚钱,没有什么是他想做的。这也与影片后半部分,辛德勒竭尽全力,倾家荡产救出1100多个犹太人形成鲜明对比,让我们更直观地看到辛德勒未曾泯灭的人性并为他折服。

一个犹太家庭在德国军人的监视下,默默地收拾细软。这是个富裕的家庭,然而等待着他们的是什么呢?街道上非犹太种族的孩子们挖起地上的污泥向犹太人扔去,一个小女孩眼里充满了仇恨与轻蔑,嘴里大声地喊叫着:“再见,犹太佬!”,与此相对应的是,大多数犹太人选择了沉默。这个家庭刚刚融入街上被迫搬家的犹太人潮中,路边停下了一辆车,辛德勒出现,当他在街上愤怒的喊叫声中躺倒在这所刚刚换了主人的房子中央柔软舒适的大床上时,他发出满足的叹息:“It could not be better.”镜头立即切换到搬出这个家的犹太人,他们到达了犹太城,面对简陋的屋子,男人愤怒地大吼:“How could it be worse!”又是个对比强烈的镜头,辛德勒作为一名德国纳粹,住进了被赶走的犹太人的豪华别墅内,享受着荣华富贵。看到这里,观众们更加深了对于辛德勒这个角色的理解。

辛德勒是一个地方上有名的纳粹中坚分子,是一个善于利用各种关系攫取最大利润的投机商。他的工厂雇佣大量的犹太人不是为了使他们获救,而是因为德军占领波兰后,犹太人是最廉价的劳动力。这样他才能聚敛更多的金钱。至于他如此的行为在客观上保护了工厂里的犹太劳工作为战需物资的生产者而免受屠杀,辛德勒毫不关心。他只考虑自己一天能赚多少钱,他为计算有多少个工人在为他创造财富而欢欣鼓舞。他感谢残酷的战争,因为是战争才令他暴富。他面带微笑,展开双臂来欢迎犹太人,但心里却算计着这些人等于多少利益。然而即使是这样,犹太人还是将他的工厂视作天堂,那里能使他们在严酷的环境里免于一死。

二十分钟的屠杀场面足以使电影观众触目惊心,更何况是当时身处其境,每时每刻都在经历血腥的辛德勒。在山头上骑马驻足的辛德勒静静地看着下面异常混乱的街道,在黑白颜色的人群中,一个衣着红色的小女孩儿在其中快速地毫无目地穿梭着。值得一提的是,全片只有两种色调,黑与白,所以,这个红衣小女孩儿显得特别的醒目。在由童声合唱组成的低沉背景音乐中,小女孩儿身上的红色代表着生命,尽管它看上去是那么的脆弱。辛德勒被金钱掩埋的人性从灵魂最深处爆发。这个小女孩成为全片转变的关键人物。打字机飞快地打出一长串的犹太人名单,大箱大箱的马克被送往歌德上尉手中,辛德勒将1100多个犹太人转移到自己的家乡。影片中打字机不断出现,跳动着打出犹太人的名字,那些跳动的人名也是跳动的生命啊,每个名字,都承载着生命的重量。

“It says whoever saves one life saves the world.”这是希伯来圣经中的一句话:“它说,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了整个世界。”这一句话是那些为辛德勒所庇护的所有犹太人的一句肺腑之言。他们以自己最神圣的经文中的一句来赞颂辛德勒,一个德国人,一个纳粹人。他们对他只有无尽的感激,没有丝毫的民族仇恨。他们知道他有着仁慈的心,他有怜悯,有同情。在他散尽家财援救了1100多个犹太人后,还在为自己未能再多救几个人而感到痛心。当他在大雪中远去时,他已被所有犹太人铭记于心。

旷野中行走的人们黑白群像渐渐变成了彩色,这是影片第一次出现了全屏的彩色画面,阴沉了近三个小时的银屏陡然放出绚烂的光彩,象征着受尽苦难的犹太人们来之不易的自由。影片的这处出人易料的色彩变化,体现了制作者非凡的构思,同时带给观众们极大的艺术震撼力。

《辛德勒名单》是美国著名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于1993年拍摄的一部轰动世界的伟大作品,深刻地揭露了德国法西斯疯狂屠杀犹太人的恐怖罪行,以其极高的艺术性成为1994年全球最为瞩目的一部影片,其思想的严肃性、非凡的艺术表现力都达到了几乎难以超越的高度。影片获得了金球奖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导演奖,并获得了美国导演工会奖。在1994年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辛德勒名单》一片更是毫无争议地夺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以及最佳电影剪辑等6项金像奖。

作为犹太人的斯皮尔伯格,谢绝了片酬并将个人所得全部捐献给美国大屠杀博物馆。

整部影片时间长达3小时15分钟,将近两个标准商业片的长度,可是,并没有让人感到丝毫的冗长与拖拉,因为其中的一个个真实的片段深深震撼着观众的心灵,对我亦是如此。

德国前总统罗曼·赫尔佐克这样说道:“它让德国感到震惊,让世界感到震惊,它真实地再现了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恐怖罪行,它让我们重新回忆和审视那段历史,我们愿以真挚无华的追思,共同思考和感受那段历史的伤痛。”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韩国之旅——滑雪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黄铭轩

这个假期,我去了韩国HighOne滑雪场滑雪。

我们先换好滑雪服,带好手套和护目镜,接着领取了滑雪鞋、雪橇和手杖就去滑雪场了。

在滑雪场里,我先穿好雪橇,拿好手杖,在平地上练习起来。我先摆好雪橇,身体微微半蹲,两只手撑着手杖,向前一撑,我就向前滑了一下,我很开心,又滑了几下,我又向前移动了几步。导游姐姐看见了,笑吟吟地说:“小弟弟,你滑得还不错哦。”“谢谢!”我有点害羞地回答导游姐姐。又练习了几次,我便和爸爸去到了最高点,我站在最高点,感到有点害怕,在爸爸的鼓励下,我勇敢地一滑,就下去啦。刚开始速度不是很快,但是速度越来越快,我的心情好紧张。这时,我想起了导游姐姐教的方法:把脚尖向里靠拢,像个A字。我按照这个方法去做,果然慢慢停下来了,我成功啦!好开心啊!我立刻又跑到高处再来一次……

就这样渡过了一个又开心又兴奋的晚上,希望下次滑雪快点再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战争影片《金陵十三钗》影评

全文共 1507 字

+ 加入清单

那段残酷的历史不应被忘记,当4年前陆川的《南京!南京!》引发的震撼还在我们心中回荡时,张艺谋又以新的视角展现了那个揪心的时刻,这一次,他通过惨烈叙事,彰显出了人性的光辉。

当身临生死绝境的瞬间,当人类底线被肆意践踏的时候,人性美的善的那一面光辉是不是就迸发出来了?一群被讥为婊子无情的烟花女子,一个贪婪好色的“二流子”洋人,一个行为猥琐的父亲,他们的过往,总有那么一些不大高尚的定位,但当这一刻降临,他们仿佛被神感召,被佛净化,完全洗去了污浊与尘垢,变得那样清白而圣洁。

被屠城后的南京城,满布着萧肃的烟火与死亡的恐惧,在灰白惨烈的色调中陡然出现了一群艳丽的女子,她们放肆、刁泼、带着某种野蛮的天真,仿佛不知道死神已经在身边徘徊,还要打牌、斗嘴、为翡翠耳环挺而走险,如果说有一个脑子清醒点,就是她们的“大姐大”玉墨,会说洋文的玉墨,在妖娆之外更具一般妓女所没有的优雅。玉墨独特的人生经历,让她对教堂里的女孩们有种天生的怜惜。面对禽兽不如的日本鬼子,同是女人,面临着相同的恐惧,但玉墨毅然决定把生的希望留给女孩,把死的黑暗甚或比死更悲惨的苦难留给自己。谁说“商女不知亡国恨”?其实稍微回顾一下历史,就不难发现,秦淮河上的烟花女子早在明末就写就了一曲曲慷慨悲壮之歌,李香君、董小宛、柳如是、寇白门……哪一个不是在国家存亡的危难时刻,表现出了崇高的民族节气?秦淮河上的香艳脂粉,并不只会在灯影摇红里轻歌曼舞,她们也会唱出激扬高亢舍身取义的洪钟大鼓。豆蔻惨死在日军手里,只因要为蒲生弹一曲《秦淮》,谁说婊子无情,这情何等地真、何等地纯!当她们一个个以女学生的妆容出现时,当她们把镜子摔破,把碎片变成武器揣入怀中时,当她们一个个从容走上不归路时,你难道不为这群女子心灵的纯洁感动吗?无须问还有没有续篇,当决定替代赴会时,她们已把生命之门缓缓关上。

电影《金陵十三钗》与小说原著有较大的不同,原著只是一个中篇,但改编它却用了四年时间。其中神父这个角色是个很大的改变。原著中神父就是神父,对日军兽行无比愤怒又无力改变的神父。在电影中,这个神父一出现就死了,这才有了入殓师约翰的出现,这个人物用了很浓重的笔墨来刻画,性格发展脉络有很丰富的层次,他开始的感觉实在太差劲了,贪财、自私、好色,因为有酒有大床才决定留在教堂,对妓女的出现喜笑颜开。要他帮助女孩们逃亡,他开口就是“how mange”。后来,他亲眼目睹了日军的兽性,实在忍无可忍,拿出了红十字会的大旗,大声怒斥日军,在那一刻迸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之前的猥琐顷刻化作乌有。从此,他穿定了神父的衣服,也真正扮演了神父悲天悯地的慈悲胸怀:冒险出去寻找豆蔻和香兰 ,拒绝了可以离开南京的机会,想尽一切办法改装破车,为拯救女孩们想尽一切办法。有人说,这个假神父的改变太过突然,其实只要你细细分析会发现,其转变是有基础的:他有过一个12岁的女孩,这成为瞬间爆发的根本源泉,他不想这群和他女儿一样大的孩子们受到伤害。

而那个只露过几次脸的父亲,形象原本也非常猥琐。他为了寻找女儿留下来当了可耻的汉奸,后来在神父的请求下帮忙下工具找通行证,到了最后他还为女儿求情。看到这里我们发现,无论他曾做过什么坏事,都会因为他做了一个父亲该做的事而得到原谅,所以神父说他离开南京最遗憾的事是没来得及掩埋这个父亲。

至于书娟、李教官、李乔治等角色本身就非常正面,他们所做的一切显得那样顺理成章,而影片也着力展现了他们充满光辉的人性。在这些光辉的人性下,更衬托出日军的灭绝人性,惨无人道,在日本主流时至今日仍然不肯为曾经的侵略行径道歉的情况下,拍出这样题材的片子,其现实意义,对国人而言,就是要发奋图强,勿忘国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狼的孩子雨和雪影评观后感

全文共 1757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看完了,忘不了的是眼眶里转了好几次未落下的眼泪,说下观后感

这部日本动画电影冒看能够用母爱这一主题概括,但我认为母爱只是作为贯穿影片的一条主线。而另一条则是关于生存,或者说生活的。这条线可分为花独自抚养两个孩子,为了保证他们健康成长,拼命寻找生存的办法和两个孩子雪和雨各自选择生存的方式,这两条支线。大环境由母亲创造,而接下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都说长大了后会和小时候的性格完全相反,其实也不是必然规律,因为成长本就是一个蜕变的过程。

雪代表外向,幼年时期淘气调皮,展现出来的全是属于狼的天性,好狩猎,骄傲独立天不怕地不怕。她显然乐意接触更多新鲜的事物,不光是爬虫和野生动物,她恳求花让她上学并发誓保住关于身份的秘密,以“三份礼物,三只章鱼”作为警醒自己的口诀,愉快的学习时光开始了。

而雨作为弟弟却没有姐姐的活力,他代表内向,幼年的雨怯弱,缺乏安全感渴望母爱,丝毫没有任何狼的天性,像是一个正常的人类的孩子,直到他因为捕鸟而溺水。雨说感觉自己不一样了仿佛什么都能做到,在这里我觉得可以有两个原因。一是花所说的话,年幼的雨从绘本上看到的狼的形象,似乎总是被塑造成大坏蛋,所以他为自己身为狼人的身份而自卑恐惧,那时花说她喜欢狼,她是狼的伙伴,依赖母亲的雨自然会将这句话放在心上。二是,客观来说雨都是狼人,血统里充斥着狼的野性,只是在溺水之前一直处于隐性状态,打个简单的比方,学自行车,学游泳,如果总是依靠指导学的会非常慢甚至学不会,因为那是种不属于你自己的领悟,但当只有你一个人无人可依时,潜能便会被激发出来。因为我学会潜泳是因为妈妈把不会游泳的我推下水,学会旱冰是爸爸突然放开了我的手。所以对于雨的这点转变就没什么奇怪的了。

雪喜欢上了人类的生活,她想融入这个世界,所以努力想做好一个好女孩,不再收集动物骨头和爬虫干尸,不再大声哭闹,课堂上积极发言,和同学友好相处。套上花给做的连衣裙就是一个干净可爱的小女孩,与小时候简直大相径庭,但一切都很好,直到转学生草太的到来,她内心的警钟被敲响了。草太能识别动物气味的鼻子让雪感到了极大的威胁,她开始变得高度戒备并避免与之发生交集,这就像是一匹受到挑衅的狼的反应,对方是个聪明的人类,所以她要小心了。之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纸包不住火,雪被穷追不舍的草太激怒,这使她面临身份被曝光的危险。“是狼干的。”草太这样说的时候我几乎要以为他会紧接着抬手指向雪说她就是狼,她是狼人。但他没有。不过这也很正常,人一般都会选择把自己看见的不符合常理的事情归结为错觉,幻觉。

勤劳善良的花,一心想融入人类世界的雪和痴迷于大自然的雨安静的生活在一起,起初的艰辛被时间慢慢冲淡,虽然在田间时常腰疼的要命,花也坚强乐观的生活着,接着雪和雨属于青少年时期的问题出现了,在寻找自己未来的路上,他们其实一样的倔强。一心想成为人的雪和执着于自然界慢慢演变成狼的雨其实一样。只是人与狼的身份只能选一个,所以他们发生了最大的一次争执,打坏了家里所有的东西,狠狠的撕咬对方,这都无非是想像对方证明自己的决心,自己选择的这条路一定很有价值,是正确的。争执过后,安静下来便是分道扬镳。既然你不认同我的路,那么就再见吧。姐弟两人的一生在此尘埃落定。雪开始正常的人类生活而雨则归隐山林,掌管狐狸老师授予他的地位与权力。

有人说花养了只白眼狼,有人说花的爱太过无私,这种不求回报的爱闪耀着圣光一下使人遮住了双眼,其实不然。从花选择与狼人结合就可以看出她有着不同于常人的三观(确实这就是一部以毁三观为前提的影片),即使是狼人意外离世后,她也选择顺其自然,面对生活的重重刁难不卑不亢,独立坚强,但也偶尔会哭泣。这就是一个平衡的人物形象,她对于雪和雨的自我人生规划虽不曾过多干涉,但也不是没有阻挠过犹豫过,这来自于母亲本能的保护欲。然而就像影片最后,当她看见化身为狼的雨站在山顶仰天长啸,朝阳升起的那一瞬间,内心的弥漫的雾霾就都被驱散开了。是自己的孩子让她坚信他们各自的路,其实母亲最大的心愿只是希望孩子能健康的生活愉快的成长,雪和雨无疑都做到了,所以说白眼狼的人其实忽略了很多关于情感和生活的细节。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为了一部动画片分析,只是这里边有些东西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顽强,让我情不自禁地想深入的想一想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捉迷藏影评

全文共 1795 字

+ 加入清单

只是即便有了演员的光环,《捉迷藏》还远称不上是一部成熟的悬疑电影。

家伟(霍建华饰)和苏红(秦海璐饰)贫富悬殊的对比贯穿影片始终

没想到演变态,秦海璐[微博]也能这么像,最后一幕在大火中发疯的戏,秦海璐完美诠释了这个角色的偏执;而比起韩版的演员孙贤周,霍建华在出演这个角色的时候多了一丝克制,但却更能让人感受到角色本身的精神紧绷……可以说,演员是这部电影最出彩的元素。

有句老话叫做:越危险的地方越安全。或许这句话反向也是成立的。越安全的地方,我们对于他的防备和警惕性越弱,而更容易遭受到威胁。现实中警察办案的时候第一考虑的就是熟人作案。《捉迷藏》设置的作案背景就是所有人最不设防的地方:家。而当家都不再安全的时候,你会感受到毛骨悚然的恐惧,因为世间将再也没有任何“安全”的地方。

作为一个发生在现代都市的惊悚悬疑片,《捉迷藏》力图去给我们营造一个相当恐怖的心理暗示:你以为自己住在有门禁、保安、监控的商品房小区,做一个小富即安的中产阶级就很安全了吗?在你不经意间、某个时刻会不会已经让陌生人进驻家中?而一旦你被取代,又是否会有人知道?在全民都在关心房子和房价的今天,这部影片无疑有极强的代入感。

“鸠占鹊巢”的故事其实并不新鲜,而《捉迷藏》特殊之处在于贯穿始终的对比。将哥哥、苏红(秦海璐饰)呆的破楼和男主的高档小区进行对比。影片中秦海璐偏执地说:“女儿要上小学,在此之前必须搬到更好的地方去。”这些对于贫富差距的暗指,以及事件背后试图消弭这种差距的深层次社会原因,似乎才是“秦海璐”不满的源头。说到底,疯子到底生而为疯子还是被逼疯的,这才是电影所要影射的真相。

电影其实是改编自韩国同名电影《捉迷藏》,导演刘杰此前其实更多着力于艺术电影,而以翻拍来进行商业转型尝试,在我看来其实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国内观众对于翻拍似乎有一种天然的抵触,更不吝于冠以抄袭之名,委屈自己看完之后还要与原著比较,然后得出一个“翻拍都是垃圾”的被预设的结论。同时,由于惊悚悬疑多出烂片,剧情、逻辑不被诟病几乎是不可能的。

更何况,作为翻拍,对于原版来说实在是没有太大突破,很多人吐槽的剧情和逻辑硬伤、哥哥的剧情线突兀、警察的无能、妻子的智商下线等问题其实都是在韩版《捉迷藏》中就为无数人诟病的地方,无论是韩版编剧的能力和中国版编剧的改编能力,都让人实在不敢恭维。而影片最后对于偏执型人格的解释则太过画蛇添足,弱化了电影的惊悚感,可谓是败笔。

秦海璐和霍建华都演出了“变态”

幸而,演员给力。毋庸置疑,秦海璐是其中最出色的。一直以来,秦海璐都是当仁不让的演技派,无论是《榴莲飘飘》还是《钢的琴》,无论是《到阜阳600里》还是《红高粱》,从电影到电视剧,每部戏中的角色都能感受到她在表演中的张力和生命力。但我没想到演变态,秦海璐也能这么像,最后一幕在大火中发疯的戏,秦海璐完美诠释了这个角色的偏执。不过这个人物的成功有一部分原因归功于角色和剧本本身——这个反面人物的出彩。她的癫狂、疯魔以及背后,是这个高压社会下无数个“秦海璐”的诉求,使得人物本身具有很强的复杂性。

在戏骨秦海璐的光彩下,很多人忽视了霍建华。不同于秦海璐,老干部出道多年其实很少接电影,更多的还是扎根于电视剧发光发热。多数人结识他缘起《海豚湾恋人》中的完美配角钟晓刚,他面部棱角突出,长相书生气、适合古装。但受限于外形,这些年来也一直难以有突破,电视剧角色大多也是古装,或浪子或公子。最接近这个角色的可能就是去年年末在《他来了,请闭眼》中搭档马思纯[微博]饰演的犯罪心理学家,善于观察,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轻微洁癖。

《捉迷藏》中霍建华饰演了一个过着体面生活,妻美女甜,住在高档商品房,但内心惶惶不可终日、有点强迫症和偏执的所谓中产阶级。比起韩版的演员孙贤周,霍建华在出演这个角色的时候多了一丝克制,但却更能让人感受到角色本身的精神紧绷:他不能忍受任何事物脱离控制,即使是一个排列的不整齐都会让他崩溃。数次梦到哥哥闯入自家的家中、睡在妻子身旁、以至于半夜醒来抽打床铺。他内心的不安源于一个童年的误会,他不能放过自己,纠结于过去,质问哥哥为什么不放过自己,最后才明白不放过自己的正是他自己。

可能是因为对于“国产惊悚悬疑片”形成了后天的防御和抵抗机制,看到这样一部虽有硬伤,但稍微用心的作品,竟也不忍苛责了。只是即便有了演员的光环,《捉迷藏》还远称不上是一部成熟的悬疑电影。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韩国之旅——济州岛

全文共 685 字

+ 加入清单

离开了韩国首都——汉城,我们乘飞机来到了韩国的最南端——济州岛,我此次旅游的最后一站。我们随着导游阿姨,先来到了著名的龙头岩。听导游阿姨说,龙头岩是火山爆发喷发出来的岩浆自然形成的岩石。因为形状酷似龙头,所以叫做“龙头岩”。在进入龙头岩的路上,我们看见了两座石像。导游阿姨说:“这是济州岛的守护神——土地老公公,我们韩国人叫他多尔哈鲁邦。这两座石像的不同在于他们一个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一个则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右手在上的呢叫做文官,左手在上的呢叫做武官。除了土地老公公,济州岛还有其他的守护神,比如:长丞、石塔、苏涂……”我边走边听觉得有趣极了,抬头看时,哇!

龙头岩已经在眼前,真像一条龙的头部高高昂起,仰望东方。龙头岩的周围弥漫着几缕烟雾,更显示出了它的雄伟壮丽……参观完雄伟壮丽的龙头岩,我们来到了济州岛的中心——死火山口。来到入口处,我看看高耸的大山,心想:这么高的山,我能登上吗?爸爸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说:“只要你决心坚定,就一定能征服这座大山。”听了爸爸的话,我忽然想到:老师说过:“无限风光在险峰。”只要我有这个意识,就一定能爬上山。于是,我和爸爸就一步一步向山顶爬去。世事不负有心人,我们两个与通行的叔叔阿姨们终于登上了山顶。站在山上,大风吹来,凉爽极了!

站在山上,眺望远方:湛蓝的大海无边无际,天连水,水连天,永远也望不到边。下边,岛上的风光都尽在眼前………啊!

四夜五天的韩国之旅终于结束了。这次旅游,让我增长了许多知识。啊!

国外旅游真是太有意思了。以后,我还要到日本、新加坡、法国等别的国家,去领略更多的异国风情……Bye-bye,让我难忘的韩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少年的你》观后感及影评

全文共 2566 字

+ 加入清单

首先来解决一个这部《少年的你》电影中最关键的疑问。片头,片尾长大成人后的陈念在英语教学机构里所说的“三句乐园”——这是我们曾拥有的乐园。这曾是我们的乐园。这是我们的乐园。

这三个乐园到底怎么解读?有什么象征含义吗?

一点点来分析。影片里陈念自己告诉孩子used to be比起was更有失去的意思。

从英语的语法来说used to be 是指过去习惯或常常是如何,强调的是现在不那样了;而was是指过去是如何,但现在这个习惯依旧。

不断强调乐园是长大成人后的陈念在告诉孩子,青春这个最美好的年龄,每一个少年都应该是美丽的,都应该活在最无忧无虑,最自在的乐园里。

这是从绝境中爬过来的陈念所持有的一种期望,一种对所有少年的美好祝福。但是事实上,少年时的陈念和小北都没有活在乐园里,而是活在了炼狱里。但陈念为什么一直还要强调这曾经是我们的乐园呢?因为同样寂寞痛苦的陈念和小北用对彼此的保护把这个炼狱变成了乐园,两个渺小而又伟大的灵魂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里绽放出了绚丽而又温暖的生命之光,将这片炼狱短暂照耀成了乐园。

回到三个乐园,

也就说第一个乐园——“这是我们曾拥有的乐园”表示陈念认为少年时代的青春已经逝去,但这个青春自己并不喜欢,也不愿提起,不想怀念这段痛苦的过去。

第二个乐园——“这曾是我们的乐园”表示少年时代的青春虽然过去,但多想想后自己觉得还是喜欢的,因为这里面有温暖,值得一再回忆的存在。自己开始学习着接纳了这段过去。

第三个乐园——“这是我们的乐园。”表示长大成人后的陈念终于真正彻底接纳了过去的自己,与这段少年的她达成了最后的和解,也接纳了那个时期的自己所不能承受的所有悲伤,这是真正从痛苦走出来后的一种对过去释怀的回望。

这三个乐园层次依次递进,是影片中主角陈念的心里活动和成长经历过程,也是一个少年真正长大成人,接纳自己的过程。

影片中最大的看点就是___所扮演的陈念与易烊千玺所扮演的小北的对手戏。

两个人的对手戏如果有张力,有化学效应,彼此使出的大招都接住了的话,一部电影也就成功了。

看完电影后,觉得易烊千玺出乎意料的强,比想象中的强很多,这个角色特别适合他。而___则遇强更强,个人觉得她的演技比起封后之作《七月与安生》又进一步提高了。这次陈念这个人物的表演可以让所有曾经质疑过周冬___资格的人闭嘴惊艳。

两个人表演的好在于都可以见到彼此人物背后充沛的痛苦,而两个人把这个痛苦以一种十分内敛而又充满力量的表演方式释放出来,陈念和小北最后在监狱玻璃窗那里互相没有一句台词的对视,两个人却把重逢的欣喜,对彼此的感激和不舍以及对未来的彷徨,对没有保护好对方的难过,对终究输了的不甘等等复杂的情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两个少年都没有父母的依靠,缺失父母的爱,于是只能互相报团取暖,抵御命运不断袭来的痛击。

小北对陈念说,你是第一个问我痛不痛的人。是第一个愿意关心我的人。

陈念从一开始看不起这个小混混,到慢慢接纳他,喜欢他,然后对小北说,你能保护我吗?

导演在表现两个人的心里活动时不断用大特写来展露演员,这是对演员演技的极大挑战。

好在两个人的眼神和表情都没有流于表面,都让观众感受到了两个人物最内里的灵魂。

陈念是这个世界里光明,干净的存在。她读书成绩优秀,希望好好读书,考试,上好学校,可以报答母亲,报答社会,甚至保护世界。

小北是这个世界里黑暗,肮脏的存在。他整天无休止地参与斗殴,荒废人生,没有目标,无所事事,他的世界里一切都是灰色的。

一黑一白的反差和设定都在为结尾是谁真正犯下不可挽回大错的反转做戏剧冲突的铺成,为最后彼此互相保护和互相救赎做情感的铺垫。

影片之前的跳楼,到一系列的校园欺凌让人看的十分压抑,直到陈念遇见了同样在生活泥潭挣扎的小北才让影片有了一丝暖色。

影片的导演曾国祥非常善于挖掘人物最内里,最细腻的情感。陈念和小北从来没有像一般青春电影里恨不得向全世界宣布的那样,对对方大声叫喊表白说一句我喜欢你,我爱你。但观众却能非常深刻的感受到两个人的情意,感到到两个灵魂无法分割的深刻羁绊。这就是导演处理情感的高明之处。

小北对陈念的喜欢是笔记本上调皮的写陈念欠小北一次,是从此有了一个可以保护之人的挂念,是被警察抓走没有保护好陈念回到家里看见被欺凌的她深入骨髓的痛心,是我陪你一起剃发对痛苦的分担,是一起看金鱼恣意游动的温柔,是一起扮鬼捉弄路人的玩笑,是我们一起睡在一张床上却只聊心事的克制,是宁愿葬送自己未来也要让你赢一次的保护。

陈念对小北的喜欢在被警官欺骗说小北被判了死刑后绝望颤抖的背影和不顾一切的暴走,是把身体紧紧靠在开着飞驰摩托的小北身上的安心,是我一路前行却不用惦记背后,知道有人在守护自己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是我们不好,不求任何人原谅,但这个世界有一个人懂我就够了的安慰。是自己快要赢了却甘愿为对方前功尽弃,宁愿放弃我好不容易得来的未来也要把你一起拉出泥潭的决心。

随着易烊千玺所扮演的小北这个角色进入陈念的世界,也让观众真正的入戏了。

观影的过程是压抑——暖心——同情——痛心——欣慰。

少年时期的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困境来一步步成功迈向成人世界,这个问题是一个广泛的,具有代表性的,非常容易共情的现实议题,所以这部《少年的你》在导演和演员的共同努力下,赋予了青春电影新的意义,引发了我们对校园欺凌,对青春,对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对自身命运救赎的广泛思考。

影片的最后,小北终于可以从阴暗中走出来,得到赎罪,终于可以在阳光下走在陈念的身后保护她,导演似乎给了我们一个值得欣慰的结局。

导演没有告诉我们,而我们必须知道的是长大成人后的世界真的是那么美好吗?所以只要我们长大了,一切问题就都会迎刃而解吗?

少年时期的你必须面对的问题也许是高考,是没有朋友的寂寞,是欺凌,是对未来的志向的彷徨。

而长大成人后的你将要面对的问题将会是少年时期的你所有问题的几何倍的增长。

年迈父母老去的速度,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工作的压力,如何立足,如何安身立命,对于孩子养育和教育培养每天巨额的支出,夫妻间无休无止的争吵和冷暴力甚至是出轨的猜忌,随随便便一个新的问题都能压垮你。

电影中陈念和小北会互相保护,而现实中的我们,一夜长大的我们又会有谁会来保护?

答案是没有人,可以拯救你的只有你自己。朋友。

愿看完这部《少年的你》的所有人,都会多一份去直面命运的勇气。

哪怕一点点就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少年的你》观后感及影评

全文共 870 字

+ 加入清单

或许你和我一样,会不经意地看一下评分。最近一部影片以“豆瓣8.7”在网上引起强烈关注,该片就是于2019年10月25日上映的《少年的你》。《少年的你》是根据玖月晞小说改编的电影,由曾国祥执导,___、易烊千玺、尹昉、黄觉、吴越、周也、张耀、张艺凡、赵润南主演 。该片讲述在高考前夕,被一场校园意外改变命运的两个少年,如何守护彼此成为想成为的成年人的故事。

并没看过小说,我只是单纯的被网络高分所吸引,有点不敢相信的我又去核实了一遍,嗯,豆瓣评分8.6分,那是相当的高了。如此高评分,不去观看实属可惜,于是乎你心动化作行动。

影片一开始出来的便是本片主角___ 饰演的陈念,以她的青春成长记忆为我们讲述一个动人故事。涉及校园欺凌题材的影视作品,乐思资大叔我看过一些,这部影片同样也涉及该题材。电影的前半段情节紧凑,交代了故事的发生地,事件的起因、经过,各人物之间的关系。看完前面一大段,我是服气的,简明扼要,把我们带入到了活生生的校园欺凌之中。生活远比电影更残酷,影片中的欺凌场景我认为是很必要的,对于校园欺凌问题,首先就是该正视它。

影片后半段乐思资大叔我就有点看“累”了,以下为个人的吹毛求疵,纯属娱乐。

一、情节节奏感觉不太对,有点“慢”,而在一些关键点又把握不好,剪辑得突兀,比如欺凌者突然得求饶。what?还没发力呢,你就倒下了?

二、想展现的内容线有点多。前面主要讲述欺凌事件,嗯,挺好的,后面感觉其实是讲爱情故事,再后面又似乎是犯罪推理悬疑……感觉就是线很多,处理得好就是艺术,处理不好就会给人感觉看得累。与其每条线雨露均沾,不如主次分明突出重点,个人觉得这不是纯粹的社会题材片,也不是爱情片,更不是悬疑片,可能我看晕了吧。

三、片中其实还有个人物我认为也是很关键的,那就是欺凌团伙里的跟班,这种角色就是害怕被欺负而被动地加入团伙中的。观看前,原以为会将这种人物与主角面对欺凌时采取不同的处理态度来进行个对比,树立正确的三观。但是,结果是这个跟班她真的只是个跟班,没有伏笔,而主角最后却输了,输得很彻底很无奈,给人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压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影评《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观后感

全文共 1315 字

+ 加入清单

《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贺岁档上映,抱着学习之余放松的心情踏入影院,却在走出后明白了从小不懂的难题,领悟了《西游》吴承恩真正想表达的取经之意。

故事从唐僧以略带喜感的语气说“尊驾,你想这样piu~一下飞过,那是肯定不行的”开始,于是一段漫长的取经之路由此展开,一个“每一难皆为造化,每一步皆是修行”的佛理娓娓铺陈开来。

一切缘定,金蝉子轮回九世得与有毁天灭地之能的孙悟空结为师徒,唐僧一路阿弥陀佛感化众生,悟空一路降妖除魔护驾西天,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初读《西游记》只能单纯的被里面的妖魔鬼怪,奇谈怪异所吸引,却并不能深思这其中韵味;三打白骨精时唐僧埋怨孙悟空,又将其逐走,可孙悟空火眼金睛斩妖除魔又有什么错呢?那时候的我只道唐僧凡胎肉体不肯信悟空罢了,又固执己见,一度被他的愚笨感到遗憾又气愤。

然而观音菩萨有言:“悟空,你不能用你自己的对与错衡量别人的错与对。你看到的是真相,你师傅看到的是心相。”就是这样一句话,让我在影院里有种醍醐灌顶之感,观世音菩萨在点醒悟空的时候,也点醒了荧幕前千千万万观众对于《西游》的体悟。

要说为何是唐僧和孙猴儿这一对,我也有了些自己的见解。想到这,我是极佩服作者吴承恩的构思。孙悟空神通广大,有毁天灭地之能,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正如电影里“花果山水帘洞齐天大圣美猴王孙悟空”这个美号就是冠以这个性情刚烈又玩世不恭的猴子的。而他的师傅虽是弱小的凡胎俗体,却拥有一颗普度众生催人向善的心。电影里西云国王向着唐僧高声喊着那一句“你一路全靠你的徒弟斩妖除魔,你取得什么经,度的什么人?”我认为这句话最好的回答就是唐僧的徒弟孙悟空。佛祖为避免悟空再做伤天害理之事,安排了他与唐僧的十世师徒缘,“三打”中每一次遇险,每一次唐僧与悟空的争吵,每一次教诲,直至最后的逐走,将一个不是斩妖除魔,而是降妖伏魔的道理渐渐勾勒出来,也让孙悟空逐渐明白了师傅的用心。妖魔皆为执着于怨念所化,只要加以感化,普渡灵魂,一心向善便可消除恶念,这远比见妖杀妖,见魔除魔要有效得多。人的心火总会存在,但万物众生都应平等,妖魔又怎样,执念而已,何至于死?

于是一路的感化与普渡,甚至唐僧用自己的生命教会孙悟空什么才是佛之大道,让悟空彻底消除了之前的杂念,理解并对师傅报以极大的信任。

取经取的并不是单纯的经书,更是这一路的九九八十一难中经历的人生艰难曲折,是所感化的心灵,所普渡的灵魂铺就的佛法大道,是一个个真相背后的心相。

“咱俩真的很像,都只相信自己看见的,但就是这样,才让我们成为师徒一路结伴”,唐僧的话语里就暗示着孙悟空就是会被普渡的众生之一。

这部电影亮点之处也在于加入了白骨精生前的惨痛经历,用唐僧的第十世轮回救白骨精转世,虽然改编,但依然突出精髓,说明了有时看到的真相不一定是绝对的真相,而读透人的心相才能化解心相,实现解脱。

吴承恩用妖魔鬼怪象征人的心火邪念,以师徒四人一路斩妖除魔,拯救堕落的灵魂为线索,将一切故事串联,最终取得佛经,四人皆成佛的故事诠释了“摒弃邪念,积极向善”的佛法真理。“一念迷是众生,一念觉则是佛”。我想这才是吴承恩真正想表达的《西游记》,也是它能够以截然不同的题材独立于四大名着之列的最大原因。

作者海日晴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入殓师的影评观后感

全文共 1066 字

+ 加入清单

除了宫崎峻的动画片,我很少看日本的影片,相比它的慢节奏,我更愿意感受好莱坞大片的跌宕起伏和惊心动魄。但是这部去年夺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入殓师》却改变了我固有的观念!

这是一部关于如何尊重生命和死亡的电影。主人公小林大悟原是东京一家乐团的大提琴演奏家,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他,在经历了4个月的管弦乐演奏后,得到的却是“乐团解散”的噩耗与购买乐器的高额债务。迫不得已,大悟与妻子美香回到了故乡,过起了清贫的日子。不久,在一则有着“年龄不限,高薪保,按实际劳动时间计费,旅行助理,NK代理商”等字眼的广告的误导下,不明真相的他成为了专门把死者送往安乐土的入殓师。

从扮死者拍入殓指南DV开始,到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死者——一个去世两周已经腐烂的独居老太太。他的生活从人生顶端跌入悲惨低谷,每天带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的他,哪怕看见饭桌上妻子煮熟的肉也会想吐;更因为对美香难以启齿,最初的他只能独自在痛苦中挣扎……但渐渐地,在性情古怪、工作认真的社长佐佐木的指导下,他慢慢喜欢上了这份特殊的工作,明白了其实每一个生命都是有其独特价值的。这样的“死亡仪式”,能够满足死者生前的心愿,也缓冲了生者对死者离去的悲痛,并为死者的家人留下最后一眼的“美丽”记忆——这,就是这份工作真正的意义所在。

这是一部有着积极向上意义的电影,尽管没有谈到宗教,可同样让人感觉有宗教一样的平和与神圣。看着入殓师带着严肃又宁静的神情,严格地按照特定的程序,虔诚地给死者洗浴,穿衣,化妆,让人感到:死亡并不可怕——那不是归去,而是启程。也许,入殓工作对于死者毫无意义,只是给生者将难以言出的情感释放出来的唯一机会。既然人们都觉得生如夏花一般绚烂,那死也理应像秋叶一样静美。所以,入殓仪式就是生者向死者表达的最终又最重的敬意,入殓师也正是因为了解这一切,才总是能以其对死者的尊重在最后一刻赢得人们的尊敬与对这个行业的改观。

整部影片的色调淡雅,忧郁,沉静,内敛——浅黄的草,银灰的树林,潺潺的流水,茫茫的雪山,带着典型的日本式的审美将情节和对白时而沉重、使人热泪盈眶;时而又轻松幽默、令人忍俊不禁衬托地淋漓尽致。在绝大多数电影中,死亡常常被表现为血腥和暴力的结果,只有这部片子,才能让人在认真地思考、感受死亡之余,还能从中得到生活的激励及对生命的敬畏,这是来自内心深处的感动,而不仅仅是悲怆和痛苦。

最后,我想引用片中的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作为结尾:“使已经冰冷的遗体复生,授予其永恒之美。那是准确的,冷静的,一种至高无上的爱。在最后的时候送别故人,静谧地,那一举一动都是如此的优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大地雄心观后感影评

全文共 6476 字

+ 加入清单

(一)土地

这部影片,气势恢宏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西部片特有的自然景观。土地(land)一词在电影中多次出现,是一条线索。

在影片开始,男主角的父亲——一个没有土地的爱尔兰佃农在与地主的混战中中弹死,临终前告诉其中一个儿子即男主他很奇怪,当然老爷子还嘱咐了一句重要的是土地。地主与佃农的矛盾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男主角约瑟的兄弟都知道不该努力耕作为别人提高收成,但他们所做的全部就是纵容自己的懒惰,给游手好闲找到了很好的理由。男主角准备杀死地主,夺回土地,为父报仇。在浩浩荡荡的父老乡亲饱含深情的脱帽送别中,他踏上了复仇的征程。夺回土地是男主角初入征程的最初原因。

他阴差阳错的结识了仇家地主的女儿。热爱冒险、接受了新鲜思想的女主角迫切渴望摆脱旧时乡绅的生活模式,尤其不能忍受淑女们不得不遵从的清规戒律的束缚,想要逃离可以预见的像上一代女性那样乏味的人生。怀揣着美国梦的她,拿着写有“俄克拉荷马州land for free!”的宣传单,半夜爬窗子找到了男主角,要求他作为侍从同美国。杀死地主夺回他家耕作的土地所有权的希望破灭后,土地一词带着几分隐痛萦绕在男主角心头。听到土地一词,他的眼睛亮了,又黯淡了下。可能觉得女主角太不靠谱,我猜想更多的是之前二十年来在父辈们乡邻们的言行为他建构出的朴实的阶级观念:地主是恶的,地主的女儿自然也是不足信的。次日男主角在与人决斗的千钧一发时刻上了女主角亲自驾驶的马车。架!一声带着流浪与冒险的喜悦的命令,女主角载着费力跳上车的男主角出发了。 他们,分别地,要寻找自由,寻找属于自己的土地。寻找属于自己的土地,获得土地,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是他和她分别地目标。

乘船抵达美国以后,刚一上岸,映入他们眼帘的是一片杂乱破败,几个招揽生意的小鬼。女主角得体的淑女服饰与那一片混乱格格不入。轻信的她遗失了精致的银匙,散落一地,被哄抢一空。这就是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不是一到达彼岸就有大片的土地和璀璨的前程等待着你。就算在那个美国梦的年代,也只有最勇敢最有谋略运气最好的人才能梦想成真,每个年代都是如此。他们为了攒够俄克拉荷马圈地的路费,开始用辛苦劳作赚钱,住在妓院里一间鄙陋的小屋。养尊处优的贵族姑娘成了拔鸡毛的女工,被粗俗的男人戏弄。她一直都保持着自己的尊严,显得与众不同。题外话,这就是富养女养出来的自信与骄傲罢。而且我在想,有梦真好啊,年轻真好啊,那么艰苦的工作都可以幻化成一步步靠近梦想的喜悦。自由比什么都重要。这么执着的追寻自由,享受它所带来的快乐,不惜遭受世俗的痛苦,值得钦佩。因为在此时此刻,我们就有很多人不惜牺牲自由,委身于一份他人眼中体面的工作,一种安全而平庸的生活方式,获得世俗的类似快乐的东西。后来男主角得到了拳击手的工作。其实这种残忍的活动和古时候罗马斗兽场人兽决斗没什么区别,供那些闲得无聊以暴力为乐的有钱人取乐罢了。一开始只是为积攒路费而参与角斗的男主角,慢慢被意外而来的巨大胜利及与之相伴的荣光冲昏了头脑。终于在女主角带着醋意的夸张的展示中,明白了他一直以来所做的,和她正在做的一样,都是在牺牲尊严带着虚假的荣耀走在背离真正的理想的路途中。他在决胜一击中落败了,她心疼她焦急她不离不弃,她发现自己爱上了。而他早就爱上了她。可是阴差阳错了,他为了挽救她的生命,还给她他认为她本该拥有的美好安定的人生,离开了他。影片在这儿,用了煽情常用桥段:风雪交加夜,一个饥寒交迫似乎将永失所爱的落魄英俊年轻人,带着累累伤痕踉踉跄跄,拖着脚步漫步目的在漫天飞雪中踽踽独行。似乎天地间就这么一个孤独的受伤的不倒的年轻帅哥,和无尽的远方。

这一段看似与土地无甚关联,我觉得如果用土地这条线索来串联的话,则展示了在找寻土地的过程中,他们的困惑与迷失。人离开了土地,失脚踏实地的安稳感,变得轻浮起来。不过更多的好像还是寻梦过程中的迷惘和挫折。

男女主角不期而遇于俄克拉荷马肥沃的土地上。在这之前,男主人公做过劳工,终日挥洒汗水,漫步目的的消耗生命。在挤满了神情木讷、眼神疲惫的劳工们的车厢中,只有男主角的眼里熠熠生辉。与他们不同的是,他还有一个土地的梦想,还有一个心中没有黯淡而越发鲜活起来的她。她回到被烧光宅邸,来新大陆寻觅土地,从头再来的,父母的怀抱。发现梦想似乎还是那个梦想,只是隐隐变了味道。原来她想要的并非土地本身,而是远方,似乎也不是远方本身,而大致是一种按自己意愿无拘无束生活的可能性。他们意外又意料之中的相逢于圈地竞赛前的一个黄昏。大海一般蔓延的荒原上,黄昏有一派长河落日圆的气质。简单交谈后两人似乎成了熟悉的陌生人,熟悉的情景已恍如隔世。我臆断在那个暴风雨前的安定的黄昏,她已经默认了父母安排给自己的生活;而从他快乐与自信的心态中,我看到了他彻底重燃了获得土地,尤其是赢得她的热情。

影片最后是全片的高潮。飞沙漫天中,无数男女老少齐策马扬鞭。摄影从多个角度俯拍、仰摄,节奏明快,音乐荡气回肠,一气呵成。(后来在上看到这部电影配乐被评上了金酸梅奖,大概是配乐有些俗套。比如该荡气回肠的时候,果然就荡气回肠了起来。)这些来自欧洲各国甚至更远的地方人们,为了一个土地梦汇集在一起,采用十分原始的方式,平等竞争。抢跑者,死。我看见野性的力量,土地与人之间紧密的联系,在那一时刻显得水乳交融,从未改变。原来工业文明并没有摧毁土地与它所孕育出的人类文明间的纽带。

我想,影片以土地为重要意象和线索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赋予该片一些典型的西部冒险传奇色彩。在可以看到地平线的蛮荒的原野,具有传奇色彩的牛仔跃马驰骋持枪格斗。这样激烈的场面在这部影片中虽不是主要情节,但在影片片尾的高潮之处,cowboy的称呼多次出现被用来戏谑男主角。奔马、荒原、地平线、勇敢无畏的冒险家开荒者们、地理上的西部地区这些元素都很有西部片的传奇味道。在再现历史的真是写照之上,创造着一种理想的道德规范,反映美国的民族性格及精神倾向。

第二,对老移民的致敬和对逝的文明的追思。爱尔兰开荒者背井离乡来到这片蛮荒又富饶,充满可能性与生机的土地。慢慢地旧有制度被摧毁,老文明随风而逝。《乱世佳人》的开篇字幕,以火红的似血残阳下肥沃的土地为背景,滚过字体“Once upon a time, in a place called The Old South..."There once was a land of Cavaliers and cotton fields called the Old South. Here in this pretty world Gallantry took its last bow. Here was the last ever to be seen of Knights and their Ladies Fair, of Master and of Slave. Look for it only in books because it is no more than a dream remembered, A Civilization Gone With The Wind"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被称为老南方的地方......一代文明随风而逝。我认为《远离家园》这部影片也有类似的情怀于其内。不过它所怀恋的倒不是美国南方传统的奴隶制度,那种制度庇佑下骑士、淑女、富庶、安宁的白人庄园主的生活;而是一种久远的流淌在每一个老移民后代的美国人血管里的对自由、平等的向往与追求,是一种冒险、开拓的精神,从一无所有背井离乡,到丰衣足食落地生根。对,是落地生根而不是衣锦还乡。他们是抛却了过这一枷锁的人们,离开的是旧的制度、腐朽的没落的生活方式、顽固保守摇摇欲坠的阶层。他们用双脚发现,用双手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园,一个真正的家乡。从此乡愁只是对精神对富饶的土地,平等的机会,白手起家的野心与生命力,乐观开拓的意识的一种深重的执着的依恋。而不是对出生成长的地理意义上的故乡的留恋。我觉得这是一种很豁达的情怀,是理想主义,非常感人。

第三,爱尔兰人的土地情怀乃至人类共通的怅然的乡愁,这与第二点对逝文明的追思有一些共同点。土地带着温暖、带着爱意,哺育了大地之子,慰藉了精神。1939年费雯丽版的《乱世佳人》影片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情节之一就是,在大橡树下,火红的天空,赤色的土地,遥远的地平线上,美国南方棉花种植的塔拉庄园的老农场主,这位老爱尔兰移民,告诫自己的女儿土地是世上唯一真实的东西,是唯一留下的东西。这儿蕴藏着朴素的智慧,朴实的情怀。 亚特兰大的红土地给了斯嘉丽鲜红的心,遭到了战火、失了亲人与爱情,失了以往繁荣生活的她,手里紧紧地握着一捧塔兰庄园的红土。想起父亲的话“有一天你会明白的,只有泰拉的土地是永恒的,它永远不会背叛你。” 斯嘉丽悲伤的脸庞上慢慢又重现了往日倔强的神色,并说出那句经典的“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是土地给了遭遇沧海桑田的她勇气和力量。我认为在这一情境中,土地跟自由相关。土地仿佛赋予了人们自给自足的自由,你用双手殷勤侍奉土地,它自会回馈你以衣食。被赋予了这样的自由,人们才得以有了不依靠他人的骨气,一种不服输的信念。写到这儿我又想到了许多复杂的政治因素。土地对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可土地上的人与人之间却是不平等的。比如《远离家园》中的男主人公和他的家人,在爱尔兰就是地主家的佃农,耕作的土地不属于自己,土地对他辛勤侍奉的馈赠绝大部分都要上缴给有了钱买了土地的地主。这还是在相对地广人稀的地方,完全由制度造成的不平等。还有部分人为部分自然因素造成的问题。比如在中国的土地制下,不管是农村村民还是城市居民都没有权利获取属于自己的土地。所以,我觉得我们中国人对土地的感情,更多的是诗化了的田园牧歌般的情怀,禁不起推敲,其中好像有许多需要深思的内容。另外,老师讲课时常常提及的诗人海子的诗中也经常出现“大地”、“土地”这样的意象。在海子的诗歌生涯中,“土地”始终与这位传奇诗人息息相关,他从土地中获得灵魂的立足,从土地上洞悉劳苦大众的命运,从土地里感悟人生,知晓自然之美。当然他也为土地困惑与心痛,《亚洲铜》最具代表性。面对工业文明对大地的摧残,面对社会底层的痛楚,海子无时无刻不在土地上反思、质疑、探索与自愧。这是一种深深的、深深的乡愁,仿佛人们共同的、历史的乡愁。漫长人类历史中,我们至少经历了数千年不等的农耕文明,更不要说之前漫长的奴隶制文明,以及历史学意义上的文明产生前的漫长的百万年。在这些时光里,人们的一切都来源于土地,大地似母亲,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一切。只有从最近两百年以来,这段在漫长人类上仿佛一瞬的时间里,爆发了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的发展似乎呈指数图像一样突然大幅提速。而人们还没有跟上这样的速度。卓别林的《摩登时代》辛辣又心酸地嘲讽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失人性麻木机械的人们。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批评者与改良者霍妮撰写了大量着作,比如《我们时代的神经症》,旨在阐释“现代人”的“焦虑”,等等。我觉得这都是一种对离开了土地的人们,在新生产关系下,新人际关系,新人与自然的关系下所产生的迷思。人类,这些大地的孩子,仿佛都成了迷路的孩子,被钢筋水泥架在了空中的我们感到一种由心发出的混乱的鼓点,一种深深的不安。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特别是北欧一些国家,人们开始慢慢回归土地,等一等被飞速发展的物质抛下的灵魂。比如芬兰,芬兰人普遍热爱自然,他们采摘森林里的野莓、蘑菇,有钱了就在森林里买下一块地,盖上小木屋。我又在想,这是不是一种安于现状使人类发展迟滞的小农意识。我们中国在近代史上就吃过这样的亏,自己自足的小农经济最终成为了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之一,最后是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潮。可是人类就这样漫无目的的发展下吗?我不确定这是否出自我们本心中的自由意志的选择,还是一种注定的天命中业力因果的安排。先回到发达福利制国家回归自然回归土地的问题。似乎我们都不用读书了,直接到乡下和土地在一起,面朝黄土背朝天。直接回到小农经济,或者干脆回到原始社会也不用那些现代文明下的焦虑了,那些都好像是富贵病。我又猜测,芬兰人乐于退居森林筑木屋享受祖先一样与自然同乐的快乐,和比如我国农村地区尚得不到有尊严的生活的人们之间的区别,一是物质丰富程度的区别,二亦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人文素养及其所赋予人的情怀。想起上课时老师提到过人在独自旅行(而不是旅游)中常能感受到一种与自然直接对话的孤独,这种孤独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这种直接与自然对话的美也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的。隐居避世与自然为伴以土地为亲的生活需要非常丰富的内在世界、精神储备。有了这些当你独立于天地之间时才仿佛能同古人交流给来者启示聆听自然的心声。同样的景色,在博学的游客处是一曲壮丽的诗篇,在景区售卖矿泉水的牧民的幼子那儿则是他迫切渴望逃离的藩篱。当然,我觉得这里还存在其他因素影响。比如,随时抽身离的自由。它使人能更轻松自如的浸入。

土地给人以慰藉;土地给人以温暖的安全感;土地是希望的、有生命力的。它养活了我们的祖祖辈辈,是万物生长的最基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春种秋割”,这是农民纯朴的智慧。土地给我们以立足之地,以家园,以生命。

"土地死了

用欲望能代替他吗?"

——1987.6 海子

(二)其他

a.远方

片名为Far and Away,主要译名有《大地雄心》、《远离家园》。一种远走高飞的洒脱和故事感呼之欲出。这部影片很浪漫,男女主人公得以到达他们理想的彼岸,开始自由快乐的新生活。可是现实生活中,你想要的远方很可能永远也到达不了。我发现年代越靠近现在浪漫的理想的影片就更少,而更多的是带着些现实主义的寒光,温情里都透着残酷的影片。也许观众都看透了,没有哪儿就是世外桃源,让你到了那里就能获得想要的生活。比如2008年出品的,凯特温斯莱特与莱昂纳多主演的《革命之路》,比如2009年出品的《成长教育》。这两部影片其实没什么共同之处,有趣的是都提到巴黎,仿佛巴黎是全世界人的故乡。可是巴黎本身并不能给你你想要的一切,幸福感只能来自你的内心。和你的梦想有关系的,和你所想象的自己有关系的,才是你的故乡。 这样的电影使能使人思考,让可怜的主人公做了你想尝试的生活方式的小白鼠,不过让人心情沉重。生活已经够使人纠结了,所以我更爱看八九十年代,人还透点纯真的傻气的浪漫的理想主义的电影。

b.生命力

《远离家园》这部影片中随处可见的野性与生命力是最使我感动的。不管是爱尔兰荒原森林,还是刚建国不久的美国,亦或西部被夕阳余晖染红的一色天地,或者年轻美好的男女主人公,等等景物人事都展现出充满希望而激动人心的勃勃生机。全部值钱的行囊一下船就丢了?没关系,我们再挣!更不用说男主角在搏击场上的健硕身姿、灵活反应、展现的似乎即是生命本身的强度和力量。

c.人物

我觉得影片中主要人物的刻画都比较立体,虽然立体化得稍显刻意。开头时并未出场的老地主似乎是十恶不赦的形象,然而与前来报仇的男主角酒吧相会时,却又出人意料得显得亲和、受人敬重。老地主是剥削他人劳动的地主,也是慈父;他是圈地时作弊的狡猾的小老头,也是勇敢的创业者和冒险家。其他人物也有类似的立体的刻画,只是在描写他们性格多个侧面的片段里观众容易一眼就看出导演的意图。另外这位老地主的角色使我想起1942里张国立饰演的财主。他在现世不安稳的情况下,失了前半生的全部,但逃难路上只是说,到了那儿买一块地、种上庄稼、盖上小房子,咱又是当家的了(大意)。不得不说或许这些处在剥削阶层的人是凭借自身的一些有优秀特质获得了更多资源。

d.幽默

《远离家园》中有许多使观众笑的片段,有会心一笑、开心地笑、得意地笑,尤其是笑中带泪,很难能可贵呢。

e.前后呼应及重复的手法(不知道专业术语怎么表述)

像是枪质量太差,以至于男主角开枪时果然竟然弄伤了自己,使他临行时兄弟的调侃一语成谶。许多这样的的小插曲使得影片显得构思巧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年国足vs韩国比赛观后感

全文共 116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1比0击败韩国。这是2001年10月7日以来,中国男子足球队踢得最伟大的一场比赛

曾诚的扑救,冯潇霆对金信煜的控制和无限的插上奔跑(里皮允许他这么跑本身就很了不起),还有于大宝的双手指天,郑智最后的补位和抢断,张琳梵那几次加速冲着鞋钉扑上去的劲头……还有整个下半场的队形保持。

其实上半场前10分钟国足有点急,但之后传控质量到了。国足的球权和机会转换质量也很高(38%的控球率,9次射门4次中门框,韩国62%的控球率,8次射门仅2次中框)。

最后时刻,国足虽被大军压境,只有张玉宁一个人突前,但还是执意打起反击,始终没有被打到三条线脱节,补时阶段都形成了射门。

其实韩国队本场的调整也很了得。金信煜看着就给人一种难以消化的感觉,也让中国队下半场踢得实在不舒服,但国足的精神贯彻全场,尤其是最后时刻的坚韧,帮助他们撑到了最后——

后半段体力明显下降后,国足球员彼此补救和维持阵型。姜至鹏的大脚,张琳梵和冯潇霆也一直试图在后场连线跟前方勾上。

最后,“留给韩国队的时间不多了”这句话,还真有点微妙喜感。

国足赢得不算漂亮,但摸爬滚打赢下来,比大占优势赢下来更显气性。

拼下来,是血性;阵型的保持和站位层次,是战术素养。用血性维持着阵型,这是一团热血,不是各自为战。

考虑到对手是韩国,考虑到小组赛前五场的绝境,这是一场会列入史册的球赛。

类似的“谁都不看好我们,我们看得起自己就行”,近年大概也就是高洪波指导离职前把球队带进十二强赛那末尾几场可比了。

若论远的,大概是2000年亚洲杯,1997年东亚四强赛2比0干掉东道主日本,可以媲美。

我知道,最后出线的机会依然渺茫,但其实许多球迷未必在乎出线了。

1996年,戚务生指导说中国队要“宁可站着死”。但那年亚洲杯中国队没能站着死成。1997年世界杯预选赛,也没有。

对中国队而言,站着死都像个奢望。

即便是1988年奥运会,2002年世界杯,没几个球迷真指望中国队怎么一飞冲天。只要死得像那么回事,别憋屈着就成。

可是,我们屡屡不能如愿。

因为结果长期憋屈,中国球迷其实特别在意过程。

多少调侃中国队的球迷,其实是憋屈久了,自己都不敢抱希望了。说起来嘲笑中国队的段子一套套的,但骨子里还不就是希望看见一场这样的球,死也死得解气不是。

看看朋友圈里,多少人是开场嬉笑怒骂一副恨不得中国队输,到最后时刻,集体亮出热血球迷气性嗷嗷叫的?

有了今天这场,有了晋级十二强那两场,说支持中国队也不会被人笑了。

这支中国队顶天立地站住了。最后即便不出线,这群汉子也算是——站着死了。

1.2017年国足1-0韩国观后感

2.2017年国足对韩国比赛观后感

3.2017年国足韩国比赛观后感

4.2017年国足战韩国观后感

5.年度最期待影片《金刚2骷髅岛》观后感

6.2018世预赛国足战韩国观后感

7.2017年国足与韩国之战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金刚川电影观后感个人影评

全文共 1043 字

+ 加入清单

二十多年后走进电影

其实我是想看《夺冠》的,女排在国人心中的位置无可取代,郎平这个名字在我们这代人心中是需要仰望的。为了儿时的全民偶像,我带着儿子走进了我们这个8线小县城的电影院。

结果我的消息应该是滞后了,《夺冠》已经下了。在当天放映的电影目录里一眼看到了《金刚川》,近期在网上刷到不少此片的消息,也看过几个版本的预告片,恰逢抗美援朝70周年,就想和儿子一起感受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几位主演也有比较喜欢的,也想看看他们在主旋律电影中的表现。

买的票是个不到二百人个座位的小放映厅,进到里面竟然发觉空空荡荡的没有一个人。周末下午2.30我不知道算不算上座率高峰期,空无一人有些让我出乎意料。是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主旋律的影片,还是说在7、8线的县级城市大多数人们和我一样,电影院还是游离于主流生活之外?那年年暴增的票房纪录多是由4线以上的城市贡献?如果能让更多的老百姓走进电影院,那这片电影的蓝海市场将会把中国电影票房推高的什么地步?

灯逐渐暗了下来,片头音乐打断了我的胡思乱想。

《金刚川》,我仿佛看了一个美国大片。

不可否认少年期间的那些经典红色电影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并且到现在我也认为只有那个时代的电影,具备最接近所拍摄的电影里的人文气质、生活环境。毕竟很多电影的拍摄年代也仅仅只是离开战争的几年或者十几年,从导演到演员很多都是战争的亲历者,很多群演部队就是参加过战争的部队,经历过战场的硝烟和只是去现在的部队体验一段生活绝对是有本质区别的。

当然,这只是我不公平的对比,无论如何谁也不能重回那个时代。

但是,这个电影有几点让我不停地出戏和意外,以至于看完以后我总觉得是看了一部中国导演拍的,大多是中国演员的美国大片。

现代生活气息的肢体语言:这一点也许带有我的偏见,老电影里的演员纵然很多动作有些舞台剧的夸张,但不需要的多余动作绝对不做。包括一些通讯员、警卫员等小角色,肢体语言精准干练,站相、走路一看就是军人的模样。片中第一次修好桥,我军工程兵撤离桥面,魏晨饰演的工兵连长最后撤离桥面时候走的那几部路,让我瞬间有些出戏,抬臂的动作怎么看也不像是身处敌军不断轰炸的战场,几个为数不多的正面镜头充满了大秀身材的模特气息。张译在吴京面前的唯唯诺诺,让我看到了《士兵突击》里在高连长面前不断夸许三多的史今班长。直到最后的时刻,才看到不一样的张译,后面的表演是真的好。吴京的嗓音尖且薄是硬伤,有几句声调拔高的台词有些破坏气氛。邓超感觉是最中规中矩,也和他扮演的是连长这个角色有关系吧。方言是个加分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少年的你》观后感及影评

全文共 2915 字

+ 加入清单

这绝对是一部命运多舛的电影:原著被爆抄袭东野圭吾,被迫退出柏林电影节,上映前又火速撤档,在经历了不知多少次的修改、审查和妥协后,又在前几天草草定档10月25日。电影市场如此动荡的一年,这片也只是一个稍显可惜的牺牲品罢了。光就自我审查开始,这部电影,就注定是一部“残缺品”,就算舞姿多么优美,镣铐依旧存在。这就是我战战兢兢地走进电影院的原因,一想到我没法看到创作者所要表达的全部内容,这就会让我极其纠结。但《少年的你》非常特殊,我看得见它的妥协,它的殷勤,它的讨好,它的“支离破碎”。但在这些不完整背后,我却依旧看见了主创团队想要表达的东西,他们的坚持,以及那种埋藏于影像之间,永不消散的生命力。

一开场,是属于___的个人秀。英语课上的playground被翻译成乐园,在“曾经拥有”与“曾经失去”的两种语法间,陈念看到了自己的缩影,也看见了过去,在连续两个极具张力的面部特写后,影片正式开始。这个开场的设计已经足够出彩,但全亏周冬___为她在这短短几十秒的表演,我已经完全被带入了电影,然后在接下来的134分钟里,再也没有脱离出来过。

既然讲到了___,那肯定也要讲易烊千玺。当然,在讲这两人的表演之前,还得讲讲本片一个极其突出的影像特点——大量使用面部特写。从本质来讲,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粗暴的去拉进观众与角色的手法,演员与摄像机的距离,就代表观众与这个角色内心之间的距离。这是对角色长相、神态、表情和心理变化的赤裸裸的直观展现,不带任何掩饰。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对这两位新生代演员表演实力的挑战,实在是太大了....

但另一方面,抛去影像运动啊场面调度什么的漂亮话,导演曾国祥所要做的,就是把全片最好看最精华的部分呈现给观众(《小丑》也差不多是这个道理)。那么,这两人完成的到底如何呢?

先说___吧。怎么说呢,如果当时本片在去柏林参展的路上不出意外的话,如果本片可以进主竞赛单元的话,那么咏梅的柏林影后很可能就真的不保了。周冬___不负众望,让我非常讶异的一点就是,片中陈念这个角色和她平时生活中的性格几乎是完全相反的,这同时也就意味着,周冬___去依靠单纯的“体验”去领悟这个角色,而是要靠自我揣摩,推测,以及片中彻底的自我重造。

在如此考验面前,___做到了,她完全变成了陈念这个角色。而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她在片中所表现的“高级哭戏”。由于角色特质,周冬___中有十几场重要的哭戏,每一场哭戏,其背后所承载的环境,心境都不同,那种细微的情绪承接,她真的演出来了。这其中最深刻的一场哭戏大概还是陈念被人用排球砸的那场,当周冬___幕上竭尽全力去压制那种从咽喉里涌现的痛苦时,我完全被折服了。

那,易烊千玺的表现又如何呢?这么说吧,在这之后,他可以被称作是一个演员了,一个优秀的演员。真的很难去描述到底是___给我的惊喜最多,还是易烊千玺给我的惊喜更大。与周冬___的经验不同的是,易烊千玺这一次的表演基本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无论是两者性格经历的贴合,还是演员年龄与阅历的恰到好处,这些都组成了易烊千玺的表演,这些东西,是随着演员所共同成长的。这一次,易烊千玺向观众证明,他有着一张非常高级的“电影脸”。

至于角色,有一个点我要说一下:在面对外界的各种暴力时,陈念和小北身上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反应措施。一个是隐忍的哭泣,另一个是毫不屈服的暴力。在这两个截然相反的部分上,共同代表着他们对于成人世界那种幼稚的试探与反抗。而这种特性也成为了角色心理外在表现的最大化,所以___与易烊千玺是真的值得所有赞赏,他们真的让这种特性成为角感表达的重要部分,而非仅仅是流于表面的噱头。

真的,怎么赞赏都不为过。尤其是在影片最后两场极其重要的对手戏,只要稍微错那么一点,整部电影的情绪就真的整个垮掉。但他们做到了,他们撑起了整部电影,让每一场对手戏都如此惊艳,甚至那些极度失真的台词也被他们的表演所掩盖。我在座位上的所有叹息、哀伤与战栗,全是属于他们的。

但若是只有表演,是没法撑起本片“华语年度最佳”的资格的。那么,接下来我要着重去表扬曾国祥,和他背后那个用尽心思的电影团队了。

影像,其实说到底,还是影像意识。我在今年华语电影里,从来没有见过影像意识如此强烈的电影(哪怕让娄烨来可能都不占上风)。手持摄影的晃动,惊悚类型的融合调度,极度压抑的建筑空间,高度浓缩的蒙太奇片段,还有那种无懈可击的影像叙事意识。早些年还在拍二流烂俗喜剧,近些年拿出了一部较为不错的《七月与安生》,结果今年就拍出了一部在10s华语影史留名的《少年的你》。曾国祥的成绩,我想也只能用开挂来解释了。

开场女学生跳楼的设计就已经提醒了主创团队的野心所在:先是通过英语听力隔绝外界声音,然后只通过视觉传递信息。在陈念下楼查看那一段简直是标准的惊悚片调度模式,俯拍与仰拍的切换,加深个体与群体的对抗,人物与建筑的关系暗喻,快速切换的聊天信息(我竟然看到了德尼罗的微信头像),通过手机这个媒介所放大的面部特写,照片在我们眼前飞速闪过,而这时,“少年的你”片名出现。可以说,这是我今年在电影院所看到过最具力量的电影开场了。

除去我在开头所讲过的面部特写手法,本片在建筑空间的关系展现也是相当值得一提。曾国祥在这一点上充分暴露出了HK出身的特质(我怀疑取景重庆也是这个原因,两地的城市建筑风格太像了),那些城市间的楼房,封闭的教学楼,垂直延伸的台阶,景深对比的高架桥,这些建筑元素共同构建出影片压抑逼仄的情感氛围,也在很大程度上暗示了陈念与小北在这个社会共同的处境。而灯光则再度加强了这类元素的运用:陈念与小北对手戏时的霓虹光线,座位上红墨水的冷光特写,加强景深的空间光效,以及最后押运车上柔光的流动。也许是今年华语电影圈最棒的光线处理。

然后是剪辑,同样,年度华语最佳剪辑,没谁了。尤其以蒙太奇叙事为例,最能体现剪辑的功底:第一场蒙太奇关于陈念和小北的生活对切,考试与麻将,庄严宣誓与地下斗殴,这是一种极其优秀的内核影像表达,极度失衡的社会,就这么藏于技巧之下(在这之后也多次用到本手法,比如拆高考试卷后立马剪挖掘机那里)。而后在高考结束之后那场交代人物状态的蒙太奇也是极尽老辣的技法表达。至于审讯室的那场交叉剪辑,可以算作年度华语电影高光时刻,真正的“影像——表演”至高荣光。

摄影,主要以手持为主,可以说深得娄烨精髓,精确的用那种晃动去捕捉到人物最为真实的状态所在。当然本片的手持还是要比娄烨的要温和许多的。音效,极其出彩,声音作为情感传递媒介在本片的价值被最大化,表扬黄铮(好像这人还是《金陵十三钗》的音效设计师)。至于配乐,这么说吧,优秀的配乐永远不会喧宾夺主,自然而然地流露感情,只消片刻,就将观众彻底拉入电影的氛围中。

曾国祥,___,易烊千玺,许月珍,贝尔,余静萍,黄铮,还有在幕后工作的众多人员,他们各自在各自的领域都做到了肉眼可见的最好,而后又共同让电影变得如此优秀且完整,哪怕是在其删改后。那些妥协,那些无奈,那些倔强,还有他们所要喊叫的,爆发的,都留在了他们的电影里。那些珍贵的部分到最后,都凝结成了蓬勃的生命力。这部电影本身,就是对他们最好的礼赞。

争论会过去,而影像将永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央视最美逆行者观后感影评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你们是我心里的英雄。我有很多心里话要对你们说:就在春节快要来临时,人体的细胞正在面对一场战争——病毒的攻击。在这场无情又残酷的疫情面前,是勇敢的白衣天使冲向了武汉,你们不惧生死,勇敢又坚定地走向了抗击疫情、拯救生命的战场,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你们和时间赛跑,分秒与病魔较量,和死神争斗。

现在疫情就是一个不稳定的定时炸弹,因此人们会担心、会恐慌,这都是情有可原的,可是随着国家的严格防治和科学研究,不可否认的是治愈者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着,这无疑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是你们英勇向前,不顾自己的安危,把家人放在一边,穿上厚重的防护服,去救治危重病人,脱掉防护服后,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我想一定很疼吧?但是你们却一笑而过,正因为你们站在了抗疫的第一线,我们相信很快就能迎来战役的胜利。请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因为国家一直在关心着你们,全国人民也都在支持着你们。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我一定会听你们的话,在家不出门,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锻炼身体,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不给你们再添麻烦,我们一定会与你们风雨同舟,所以,武汉,请加油,中国,加油!

我相信,只要我们众志成城,一定可以战胜疫情,你们也就可以早日回家!

等冬天过去,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一起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快乐嬉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韩国黑暗电影《阿修罗》观后感

全文共 1241 字

+ 加入清单

本文无剧透。推荐理由有三:

1、故事

市长狂操检察官,在天朝,这样的好戏对老百姓来说是奢望,是美好的梦想,好几代人都看不到一出,但韩国人堂而皇之的把它搬上了银幕。

一个48万人口小地方的市长,杀人放火贩毒样样来,在他眼里没有什么是枪和砍刀搞不定的。千万不要和他谈钱,谈钱伤感情,而伤感情的后果是他亲自带一帮人来把你团灭。

市长既然这么坏,跟他对着干的检察官应该是好人了吧?错!为了获取市长犯罪的证据,你们的检察官大人什么缺德事都干得出来,男主就天天被他叫过来打脸——不是啪啪那种打脸,是砰砰那种,钵大的拳头猛烈的击打牙关、鼻梁和太阳穴。自从摊上这检察官,男主角的脸就天天订满了书钉。

就是这么两伙人,为了各自的目的不择手段,你要是站错队,昨天还是朋友,今天就能杀得你内裤都剩不下一整条。卖命的小弟们在他们眼里只是蝼蚁,随时可以牺牲。

影片最后,市长和检察官面对面真刀真枪干起来了,你猜发生了什么事?我不说了,你自己去看吧,天大的讽刺。

这片就剧情,我敢说甩天朝100年没商量。你院线再多、银幕再大、技术再先进有什么用?你的脑子还是满清的脑子,你就拍不出世界一流的电影来,哪怕商业电影你都拍不出,更别说纪录片、文艺片了。

2、表演

这个电影的卡司是天王级的,清一色的演技派。男主郑雨盛(雏菊、我脑中的橡皮擦、天朝观众比较熟悉的和章子怡合演的武士,还有吴宇森导演的剑雨)、市长黄政民(哭声、老手、新世界、国际市场),检察官郭度沅(哭声、辩护人、老千)、副手郑满植(黄海、七号房的礼物),相比之下,年轻演员蔡志勋稍微生涩了一些,不过由于戏份铺陈足够,所以他由白转黑的过程也令人信服。

其中黄政民的演技尤其令人赞叹。他的眼神让我觉得,他不是在表演邪恶,他就是邪恶。

演技已经很牛逼,这偏偏还特别卖力,所有动作戏亲上,不用替身,并且不嫌脏、不嫌累,在一大堆断肢残骸里爬行扭打,你几时见过我们的明星吃过这份苦?他们那边都那么棒了还那么敬业,我们这边满嘴的港普演个东北老头就能上院线骗钱,实在令人摇头苦叹。

3、动作

这片的动作戏一个字:狠。

擦脚布罩着头猛打,开车撞死人后来回碾压,简直丧心病狂。其中有一段追车戏,连好莱坞都不敢那么狠,速度与激情就是在玩杂技,简直把角色往死里整。虽然演员和追车戏导演很辛苦,作为观众,自然是电影越惨烈,我们就看得越过瘾。

除了场面凶狠,细节上效果也做得相当不错,其中有个一枪爆头的镜头,前景是额头上被子弹打出的血洞,后脑勺脑浆蹦出,一直缠绕到了画面深处的灯管上。这效果不需要什么高科技,天朝完全做得出来,就看拍电影的人用不用心。别国是有一个想法然后做加分,天朝是能糊弄就糊弄,想着法子偷工减料,所以就有了封神传奇这种垃圾。

————————————

阿修罗,对这个名字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佛家六道,天道、人道、畜生道、修罗道、饿鬼道、地狱道,其中修罗道是分界线,处于地狱和人世之间,既不会生,也不会死,在影片中对应的就是郑雨盛演的男主角了。这一点不做深入展开,因为会透露剧情。

话不多说,自己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国足韩国比赛观后感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中韩大战,中国队坐镇主场长沙1-0力克老对手韩国队,迎来世预赛12强赛的首场胜利。赛后,韩国媒体痛批韩国队的糟糕表现,并认为是主教练斯蒂利克的战术安排有失误,让中国队笑到了最后。

中国队在上半场第34分钟利用角球机会由于大宝头球破门,最终主场1球小胜韩国队。赛后,韩国媒体《NAVER》认为,斯蒂利克派出在韩国次级联踢球的李庭协首发出场是一大败笔,半场过后,毫无表现的李庭协就被金信煜换下,但后者出场后也没有发挥应有作用,韩国队锋线疲软,最好的两次得分机会都来自队长奇诚庸的脚下。

韩国队没能攻破中国队的大门,并最终输掉了比分,韩国媒体普遍认为这是一种莫大的耻辱。韩媒认为,此役过后,韩国队进军世界杯决赛圈的前景亮起了红灯,而中国队则重新燃起了出线希望。

韩媒认为,里皮的到来改变了中国队的战术风格,中国球迷对于这位世界名帅也非常信任。上半场中国队占据了主导权,而下半场他们的防守也密不透风,展现出了与前几场比赛不同的精神风貌,失利的结果对于韩国队是一记“重击”,相当地苦涩和痛苦。

韩媒最后表示,中国队的这场胜利,将会让13亿的中国人都齐声欢呼。中国人对足球非常狂热,现场的气氛火热到足以让韩国队的球员产生动摇,而另一方面,韩国队的助威团只有少得可怜的200人左右。就冲着中国球迷的这份热情,中国队战胜韩国队就并不为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韩国第一位女总统朴槿惠的故事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她,22岁时母亲被刺杀,27岁,时任总统的父亲也被刺杀。

她被迫远离政坛,销声匿迹二十年……

54岁被毁容,55岁竞选失败,最终在60岁当选总统。

她就是韩国的“五个一”总统——朴槿惠(第一位女总统、第一位未婚总统、第一位第二代的总统——父女总统、第一位普选得票过半数的总统,第一位理工科出身的总统)

竞选时,她说:“我没有父母,没有丈夫,没有子女,国家是我唯一希望服务的对象!”

就在前不久,精通汉语,喜欢中国哲学的朴槿惠不顾美日“不悦”参加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在中国刮起一阵“韩国风”,持续成为中韩两国媒体关注的焦点。韩国盖洛普最新民调显示,受益于访华等外交成果,国民对朴槿惠施政的支持率为54%,创下2014年4月“岁月”号沉船事故以来的最高。

朴槿惠曾说,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就是在自己22岁时,遇刺身亡的母亲——陆英修女士,这个被评为韩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性,不论在精神上还是在具体行为上,都是朴槿惠一生学习的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