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ld not connect to memcache and try to use file cache now!
写影评,应该把握好这样几点 - 开学吧

0

韩国阿修罗影评豆瓣【精选20篇】

功夫熊猫的对话电影我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关于韩国阿修罗影评豆瓣,欢迎阅读鉴赏!

浏览

424

作文

214

写影评,应该把握好这样几点

全文共 1266 字

+ 加入清单

1、捕捉住感受点。一部电影涉及的方面很广,需要品评的着笔点很多。这就需要对电影反复回味思考,用心灵再度感受,把握往影片中最能动人的地方,并使之在自己的笔下得到理性的升华。如观看了《泰坦尼克号》,不能只简单地叙述这场爱情故事,而要从主人公生与死的考验中感悟到人性的光芒。

2、抓住细节,诠释其深刻涵义。 所谓细节,是影片画面中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的变化进行精要细致的描绘。细节包括人物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道具的运用,色彩的调度,声音的变化等。典型的细节对展现人物性格、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如《大转折》中先后三次出现蒋介石的背影,每一次出现都预示着******军队下一次的失败,通过三次背影的刻划,将蒋介石政权日薄西山的局面富于象征性地体现出来。

3、立意要新,开掘要深。写影评要有新意,要有独到的见解,抓往要点,自感而发。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内容,结合台社会现买;二是要准确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实质,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内涵。例如对张艺谋电影的分析要紧扣住时代背景,但也不必要都从思想意义角度分析,如巩俐在张艺谋电影中的形象塑造,张艺谋电影中的男性形象等,都是可以开掘的领域。

4、要实事实是地分析评价。鲁迅先生说过:评论作品必须坏处说坏,好处说好,还要知入论世。他说 倘若论文,最好的是顾及全篇,非目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况,这有较为确凿。对影片作实事来是的评价,要求我们用全面的观点,不是顾其一点,而是观照全片。顾及编导的意图、表演的全部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等等,作恰如其分的分析与评价。不能强导演、演员、片中人物所难,求全责备。同的,我们在写影评时,也不能人云亦云,如评《情深深雨濛濛》时,有一位同学冷静地指出编导将荧屏中的军阀(如萍、依萍的父亲)形象拔高了——他遇见美丽的女子就抢来作为姨太太,可原因居然是她们像自己的初恋情人。

5、要重视影片的艺术分析。电影是通过艺术手段来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抒发感情的,所以影评要重视对影片艺术的高下进行分析。这种分析应具体详细,由表及里,言之有物;评价则应观点鲜明,实事求是。在艺术评析中,字里行间渗透出电影意识,尽可能恰当地运用电影艺术名词术语,还需要有对电影艺术的深刻感受与理性把握。这可以通过阅读电影理论书籍和多欣赏优秀影片来解决。

开始练习写作影评时还应该注意:语言要朴实,要个性化。写影评一定要讲真话,讲自己的话,不要抄袭别人的评论。唯独自己的感受和朴实的语言,才会使自己的评论富有个性和新意,也才会给读者带来清新的感受。

叙议要结合,突出评论。影评离不开叙事。但切忌过多地叙述故事,要突出分析写评价。当然,所评所析不得脱离影片孤立地进行。

设计好影评的标题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它由正副标题构成。正题--揭示文章的中心,必须简明扼要,而又耐人寻味,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能给读者带来审美愉悦,它是贯穿全文的主线;副题--点明评论对象,交待片名或评论角度,它是正题必要的补充。二者相得益彰,能使文章增色不少。

[观后感及影视短论的写作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整容日记影评观后感

全文共 781 字

+ 加入清单

古语有云:“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美丽一直是所有女人孜孜追求的目标,于是乎,整容整形医院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受到万千女性的追捧。诚然,内在美受誉无数,然而没有所谓的外在美又有谁会去关注你的内在美?我们是否应该为了我们想象中更美好的生活去整容呢?

这部电影中的三个主角,郭晶,薇薇,雷蒙,刚开始对整容这件事的态度不一:郭晶认为美貌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太重要了,必须整;薇薇保持中立;雷蒙持否定态度。最终郭晶通过整容手术,提升了自己的外在形象,获得自信,得到了事业爱情双丰收;雷蒙因为车祸不得不整容,对其慢慢释怀,与郭晶步入婚姻殿堂;而看郭晶整容成功后奔赴整容一线的薇薇似乎没有那么幸运,经历过整容失败,最终还患上了“幻丑症”。

整容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可以给人带来积极的影响(如郭晶),但若超过一定限额,一般人都承受不了后果(如薇薇),因此,不能对整容这件事报以全盘否定的态度,而应运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如雷蒙)。

电影中有一个细节,无论是郭晶的父母还是薇薇的父母都不喜欢自己的女儿整容,甚至哭闹打骂。或许这就是老一辈的人群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差的表现之一。因此,当我们与长辈的意见相左时,应该耐心地向他们解释我们的想法以及普及一些相关的科技成果,以求得他们的理解,方便将来更好地相处。

电影的最后,是整容后的郭晶、雷蒙以及他们的“丑儿子”一起拍全家福,以这种恶搞的方式让人会心一笑。说明基因是不可变的,以此告诫整过容的各位不要对下一代的长相报以太多的希望。

这部电影也影响了我的一些想法,比如之前我也是持否定态度。任何事物都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之说,如果你没有看到它的好,只能说明你的眼光太狭隘了。每个人都得为自己的人生负责,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应依样画葫芦,最终像邯郸学步里的主人公一样,忘了怎么走自己的路,最终被人耻笑,毁了自己的幸福。

[整容日记影评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致命id影评

全文共 1565 字

+ 加入清单

致命id》是一部探讨分裂人格者心理的电影。影片从一开始就表现了不同人格之间的关系和厮杀,最后真正邪恶的人格是那个孩子的设定,情理之中,又是意料之外,仔细回味,不难发现motel剧情部分写照着一个分裂人格内心的世界。

在剧情的开端,男孩自我告白式的颂诗、剪报上那被丢弃在汽车旅馆的孩童、诗的资料暗示母亲是为小姐,种种迹象证明了一种心理分析人格不健全发展最重要的因素童年生活的阴影。一场暴风雨,穿插式的叙事方式,暗示着某种分裂、紧张、无逻辑的想象,是导演赋予分裂人格的间接诠释。分裂人格者正进行的实验剧场表演,不停地冒出新芽,没有逻辑似的时间与空间,气氛是雷电交加,大雨滂沱的夜晚。罪犯被诊断出拥有十种人格却不自知,而故事就是那十个人格所化身的人物,至于人的出生日期都一样,那是因为那些人全都是他的人格,不是真实的人。这不经意相聚的十个主角实际上是人格分裂者兀自的妄想。

影片一开始一大段对人格分裂症病情描述、对罪犯童年母亲是小姐的交代也是不容忽视的。心理分析学家认为人格分裂者会有三种病态的倾向:其一是恋母情结,其二是恋尸性格,其三是自我迷恋。因母亲身为小姐,将他关在汽车旅馆的记忆,于是幻想出一个汽车旅馆的场景,一个巴黎的小姐,十分厌恶小姐的假旅馆老板。恋尸性格的隐喻出此刻那看似诡异的钥匙不停伴随尸体,其它分裂出来的人格有些代表懦弱、有些意味自尊心强、有些是劣根性、有的则是理性般的自我反省潜力。他有时回想起母亲,偶尔爱恋着他,用警探的人格说着“我没去过巴黎”试图勾引着母亲,却被拒绝;有时她决定置母亲死地,便故意让她遭到横祸;片中警察说自己有时会失去意识,大概就是转换成光头胖子的另一个人格去了;而他在弥留之际说的“我一向都在想你”可能就是恋母情节的体现吧;“没有第二次机会”,随着罪犯那阴冷的笑容凸现,那种不寒而栗恰如其分让观众再度回味那个杀人场地,与其说这位人格分裂症的罪犯依靠幻想在进行自我摧毁,不如说他真正想处理掉的正是小姐母亲这一主角!许多的剧情都是一个人格分裂者的心理层面形象化,一但我们一一审视,便能体验许多的暗示与隐喻。

现实中,他蕴藏十个分裂的人格,每当换了眼神、换了面容,也就无法认识另一个自己。他的心理医师试图治疗他,引导他自我知觉并自行整合人格。于是他在自己的幻想场景中挣扎、净化过多的人格,以讨伐罪恶般一一杀之。剧中每死了一个人就少了一种人格。最后一个活着的人,就是光头胖子的最终人格。所有的凶杀案都在光头胖子脑中进行,而凶杀案的目的是为了消灭剩余的人格。医生是期望他能保留住最好的人格把坏的去除掉,没想到最后剩下的人格却是真正邪恶的人格,把试图治疗他的心理医生给杀了。

在充满人格分裂的幻想场域,如惊悚片般的剧情正上演,不间断离奇的谋杀,直让人错以为是场骇人的杀戮。一旦我们领悟剧情但是象征着心理状态,便可了解许多剧情的转折,许多不合逻辑的地方其实是最深刻描绘内心交战的过程。真正让这部电影跳出条条框框,带来一场骗局的正是尸体消失的一段情节,巧妙的暗示了这场骗局但是是多重人格并发症的病人所幻想出来的一切。人的思考总是无逻辑地跳跃,尤以分裂人格者,或许他不停的想要逃离锁链,但他走了一圈却回到了MOTEL被捕,他的理性战胜了某个自己。如此我们了解到《致命ID》是一部探讨分裂人格者心理层面的电影。

结局颇值得一提,孩童最后以不可思议的魔鬼形象出现,让整部片更充满了多元阅读的可能。首先,孩童的人格杀害象征母亲的小姐是基于童年的记忆,一种永远挥不去的仇恨,是根深蒂固的。另外一种解读,孩童的人格无法铲除,代表着犯人最终还是无法彻底根除自己分裂人格中最坏的劣根性。当然,你也能够解读成自始至终犯人便如导演狡猾的手法一般,不停隐瞒他的意图,让我们看不见那个凶手是谁,误以为一切迷团都已经解开,导演的功力实在不凡。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去韩国旅游的作文

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韩国国土面积小,从南到北只有5个小时的车程。首尔大多数街道小,与我们泰州的老街道差不多。小店很多,一个挨一个。小车多如星,几乎全是韩国产,都是小排量。走到哪儿,都很干净和宁静。大街小巷,车站码头,商店游乐场,看不到一点垃圾。汽车锃亮照人。听不到一声汽车喇叭。我们逛街,小车从身后遇着我们,绝不按一声喇叭叫让路。待我们发现让它路时,它以步行速度礼貌驶过。无论大城小镇,闹市边区,没有一个交警,没有一个戴袖套拿小旗吹哨子的交管协理员。交通井然有序。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购物。出游前,老伴换了点韩元,100元人民币兑换1。65万韩元。票面有1万的、5万的,不习惯。购一物要算两笔账,一算物价,二算汇兑。3只鸡蛋1500韩元,合人民币3元1只。大米人民币10元1斤,韩国物价是中国的5倍。

出国前听说,在韩国好直接用人民币。心里不踏实,万一或者某些店不好用呢?到了韩国,情况属实,人民币照常使用。

高丽参是韩国名特产,有一年根、二年根等等,最好的是六年根。导游带大家到一家免税店,巴那士高丽参专卖店,凭护照实名制结账。可以付人民币现金,也可以刷银联卡,和在国内消费一样。大店、涉外店如此,中型店小型店也这样。“人民币、美元换韩元”的广告随处可见。人民币在韩流通无阻,而且备受青睐。导游说她当年留学台湾学中文,别人说她发傻。可是,到她毕业时,韩国中文人才吃香。她不愁工作,不愁竞争压力。作为一名中国人,能在异国使用人民币,令我振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金刚川电影观后感个人影评

全文共 1184 字

+ 加入清单

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金刚川》由管虎、郭帆、路阳共同执导,于10月23日全国公映。首日票房破亿,三天破三亿,取得不俗成绩。透过三重视角,影片聚焦几位身处其间的战士个体,他们或为惨烈战场而触目惊心,或为战友安危奔走呼喊,又或情绪激昂无畏迎敌;虽各司其职,但心力合一,都向着"过桥"这一目标坚定进发--一切热血沸腾的编排,都指向主创们合力创作之"新"。

10月26日,电影《金刚川》总制片人梁静受邀做客《_》节目,透过主创视角独家揭秘这部影片的幕后创作故事。致敬抗美援朝老兵时动情落泪的她,更用电影创作与广大观众一道向英雄致敬。

《_》"今日独家观察",关注院线观众、专家学者及从业者们的一线声音。"一直流泪""三个角度""非常感人"成为观众们阐发《金刚川》观影感受的高频词,更有观众表示影片与以往的战争片"非常不一样"。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对《_》指出,《金刚川》视野更加开阔,更为聚焦个体顽强的战斗意志和战斗精神。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星也表示影片对于群体和个体之间的表现手法比较新鲜。作为院线从业者代表,首都电影院副总经理于超对于影片的排片分量及几近满场的上座表现给出肯定,"我觉得它会有一个更好的发挥的空间。"

作为影片总制片人,梁静也在《_》现场对于《金刚川》创作之"新"给出独家解读。"从创作手法、创作缘起到战争角度、最终呈现的东西,都是创新的。"提起策划拍摄历程,梁静坦言战争片大量的CG特效需要强大的后期团队,所以"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郭帆",而作为管虎导演好兄弟的路阳则将艺术片的"浪漫"印记带到影片之中,最终由管虎导演巧妙整合所有人的艺术奉献。同管虎导演多部前作类似,《金刚川》也并非传统意义上跟随一个主人公讲故事的方式,而是通过群像来还原整个志愿军,让观众在理解战争中的人和事件层面有更多的可能性。

《金刚川》的讲述方式,令《_》主持人蒋小涵有着身临其境之感。深入了解抗美援朝战场事迹的梁静向《_》介绍道,当时我军物资特别匮乏,在美军睡鹅绒睡袋时,志愿军只能身着单衣,"在这种状况下还能打赢,这就是中国人。"对于片中山岭埋伏及搭建人桥两场戏,梁静透露道在夏天拍摄时很多演职员都中暑甚至晕倒,拍人桥站在水里的好几百个"孩子们"都冷到一结束就得送上姜汤、浴巾烤火,令演员邓超看了都颇为心疼,"但是那个年代没有这样的条件来呵护你,穿越回70年前,这些人虽然是孩子,还是要冲锋陷阵,而且随时有可能牺牲,这就是我们的意志力、我们的信念、每一个士兵的信念。"

此前的电影频道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融媒体直播中,《金刚川》主创集体向台下的志愿军老兵鞠躬致敬的画面令人震撼。谈及于此,梁静在《_》现场不禁流下眼泪,直言最让人难过的,是老兵们说"我们都不算什么,真正的英雄已经不在了"。在她看来,作为电影的《金刚川》能够帮助我们是民族去传递一种信心:我们谁也不怕。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央视最美逆行者观后感影评

全文共 547 字

+ 加入清单

2020年的春天以特别的方式开始,注定了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春天。一场疫情突如其来,笼罩了整个祖国。本该喜气洋洋、欢声笑语的春节却冷冷清清;本该车水马龙、张灯结彩的大街上,却人影寥寥;本该怀满喜悦,幸福满满的内心却充满了紧张和不安。

面对疫情,有些人逆行而上,直面毒魔;有些人坚守一线,筑牢防线;有些人慷慨解囊,助力抗击疫情;有些人留家中,阻隔病毒传达。这些人里有我们的父母、亲朋好友,还有我们的亲戚邻居,有我们每一个人。

妈妈告诉我:我们这些学生,虽然不能够在这场疫情中帮上忙,但一定要听号召,要呆在家中减少走动,这是阻止病情肆意蔓延是唯一的方法。我们如果需要出门也要带上口罩,保证不会感染到病毒。我们能做的就是不会给医护人员、警察造成更大的负担。

于是,我每天都在家里呆着哪儿都不去,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折磨。除了学习,看课外书,每天我都要关注武汉疫情。在网上,总有许多给祖国加油给武汉加油的视频,让我觉得在这个与众不同的春天里,我们共同患难,携手度过这一次的天灾,迎接一个与往年不同的春天。

窗外阳光灿烂,鸟儿婉转歌唱,院子里的杏花绽开了笑颜……哦,祖国的全新面貌即将在这个春天展现,我们也要好好的学习,争取能够像医护人员和警察一样,能够为伟大的祖国做出贡献,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大地雄心观后感影评

全文共 6476 字

+ 加入清单

(一)土地

这部影片,气势恢宏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西部片特有的自然景观。土地(land)一词在电影中多次出现,是一条线索。

在影片开始,男主角的父亲——一个没有土地的爱尔兰佃农在与地主的混战中中弹死,临终前告诉其中一个儿子即男主他很奇怪,当然老爷子还嘱咐了一句重要的是土地。地主与佃农的矛盾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男主角约瑟的兄弟都知道不该努力耕作为别人提高收成,但他们所做的全部就是纵容自己的懒惰,给游手好闲找到了很好的理由。男主角准备杀死地主,夺回土地,为父报仇。在浩浩荡荡的父老乡亲饱含深情的脱帽送别中,他踏上了复仇的征程。夺回土地是男主角初入征程的最初原因。

他阴差阳错的结识了仇家地主的女儿。热爱冒险、接受了新鲜思想的女主角迫切渴望摆脱旧时乡绅的生活模式,尤其不能忍受淑女们不得不遵从的清规戒律的束缚,想要逃离可以预见的像上一代女性那样乏味的人生。怀揣着美国梦的她,拿着写有“俄克拉荷马州land for free!”的宣传单,半夜爬窗子找到了男主角,要求他作为侍从同美国。杀死地主夺回他家耕作的土地所有权的希望破灭后,土地一词带着几分隐痛萦绕在男主角心头。听到土地一词,他的眼睛亮了,又黯淡了下。可能觉得女主角太不靠谱,我猜想更多的是之前二十年来在父辈们乡邻们的言行为他建构出的朴实的阶级观念:地主是恶的,地主的女儿自然也是不足信的。次日男主角在与人决斗的千钧一发时刻上了女主角亲自驾驶的马车。架!一声带着流浪与冒险的喜悦的命令,女主角载着费力跳上车的男主角出发了。 他们,分别地,要寻找自由,寻找属于自己的土地。寻找属于自己的土地,获得土地,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是他和她分别地目标。

乘船抵达美国以后,刚一上岸,映入他们眼帘的是一片杂乱破败,几个招揽生意的小鬼。女主角得体的淑女服饰与那一片混乱格格不入。轻信的她遗失了精致的银匙,散落一地,被哄抢一空。这就是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不是一到达彼岸就有大片的土地和璀璨的前程等待着你。就算在那个美国梦的年代,也只有最勇敢最有谋略运气最好的人才能梦想成真,每个年代都是如此。他们为了攒够俄克拉荷马圈地的路费,开始用辛苦劳作赚钱,住在妓院里一间鄙陋的小屋。养尊处优的贵族姑娘成了拔鸡毛的女工,被粗俗的男人戏弄。她一直都保持着自己的尊严,显得与众不同。题外话,这就是富养女养出来的自信与骄傲罢。而且我在想,有梦真好啊,年轻真好啊,那么艰苦的工作都可以幻化成一步步靠近梦想的喜悦。自由比什么都重要。这么执着的追寻自由,享受它所带来的快乐,不惜遭受世俗的痛苦,值得钦佩。因为在此时此刻,我们就有很多人不惜牺牲自由,委身于一份他人眼中体面的工作,一种安全而平庸的生活方式,获得世俗的类似快乐的东西。后来男主角得到了拳击手的工作。其实这种残忍的活动和古时候罗马斗兽场人兽决斗没什么区别,供那些闲得无聊以暴力为乐的有钱人取乐罢了。一开始只是为积攒路费而参与角斗的男主角,慢慢被意外而来的巨大胜利及与之相伴的荣光冲昏了头脑。终于在女主角带着醋意的夸张的展示中,明白了他一直以来所做的,和她正在做的一样,都是在牺牲尊严带着虚假的荣耀走在背离真正的理想的路途中。他在决胜一击中落败了,她心疼她焦急她不离不弃,她发现自己爱上了。而他早就爱上了她。可是阴差阳错了,他为了挽救她的生命,还给她他认为她本该拥有的美好安定的人生,离开了他。影片在这儿,用了煽情常用桥段:风雪交加夜,一个饥寒交迫似乎将永失所爱的落魄英俊年轻人,带着累累伤痕踉踉跄跄,拖着脚步漫步目的在漫天飞雪中踽踽独行。似乎天地间就这么一个孤独的受伤的不倒的年轻帅哥,和无尽的远方。

这一段看似与土地无甚关联,我觉得如果用土地这条线索来串联的话,则展示了在找寻土地的过程中,他们的困惑与迷失。人离开了土地,失脚踏实地的安稳感,变得轻浮起来。不过更多的好像还是寻梦过程中的迷惘和挫折。

男女主角不期而遇于俄克拉荷马肥沃的土地上。在这之前,男主人公做过劳工,终日挥洒汗水,漫步目的的消耗生命。在挤满了神情木讷、眼神疲惫的劳工们的车厢中,只有男主角的眼里熠熠生辉。与他们不同的是,他还有一个土地的梦想,还有一个心中没有黯淡而越发鲜活起来的她。她回到被烧光宅邸,来新大陆寻觅土地,从头再来的,父母的怀抱。发现梦想似乎还是那个梦想,只是隐隐变了味道。原来她想要的并非土地本身,而是远方,似乎也不是远方本身,而大致是一种按自己意愿无拘无束生活的可能性。他们意外又意料之中的相逢于圈地竞赛前的一个黄昏。大海一般蔓延的荒原上,黄昏有一派长河落日圆的气质。简单交谈后两人似乎成了熟悉的陌生人,熟悉的情景已恍如隔世。我臆断在那个暴风雨前的安定的黄昏,她已经默认了父母安排给自己的生活;而从他快乐与自信的心态中,我看到了他彻底重燃了获得土地,尤其是赢得她的热情。

影片最后是全片的高潮。飞沙漫天中,无数男女老少齐策马扬鞭。摄影从多个角度俯拍、仰摄,节奏明快,音乐荡气回肠,一气呵成。(后来在上看到这部电影配乐被评上了金酸梅奖,大概是配乐有些俗套。比如该荡气回肠的时候,果然就荡气回肠了起来。)这些来自欧洲各国甚至更远的地方人们,为了一个土地梦汇集在一起,采用十分原始的方式,平等竞争。抢跑者,死。我看见野性的力量,土地与人之间紧密的联系,在那一时刻显得水乳交融,从未改变。原来工业文明并没有摧毁土地与它所孕育出的人类文明间的纽带。

我想,影片以土地为重要意象和线索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赋予该片一些典型的西部冒险传奇色彩。在可以看到地平线的蛮荒的原野,具有传奇色彩的牛仔跃马驰骋持枪格斗。这样激烈的场面在这部影片中虽不是主要情节,但在影片片尾的高潮之处,cowboy的称呼多次出现被用来戏谑男主角。奔马、荒原、地平线、勇敢无畏的冒险家开荒者们、地理上的西部地区这些元素都很有西部片的传奇味道。在再现历史的真是写照之上,创造着一种理想的道德规范,反映美国的民族性格及精神倾向。

第二,对老移民的致敬和对逝的文明的追思。爱尔兰开荒者背井离乡来到这片蛮荒又富饶,充满可能性与生机的土地。慢慢地旧有制度被摧毁,老文明随风而逝。《乱世佳人》的开篇字幕,以火红的似血残阳下肥沃的土地为背景,滚过字体“Once upon a time, in a place called The Old South..."There once was a land of Cavaliers and cotton fields called the Old South. Here in this pretty world Gallantry took its last bow. Here was the last ever to be seen of Knights and their Ladies Fair, of Master and of Slave. Look for it only in books because it is no more than a dream remembered, A Civilization Gone With The Wind"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被称为老南方的地方......一代文明随风而逝。我认为《远离家园》这部影片也有类似的情怀于其内。不过它所怀恋的倒不是美国南方传统的奴隶制度,那种制度庇佑下骑士、淑女、富庶、安宁的白人庄园主的生活;而是一种久远的流淌在每一个老移民后代的美国人血管里的对自由、平等的向往与追求,是一种冒险、开拓的精神,从一无所有背井离乡,到丰衣足食落地生根。对,是落地生根而不是衣锦还乡。他们是抛却了过这一枷锁的人们,离开的是旧的制度、腐朽的没落的生活方式、顽固保守摇摇欲坠的阶层。他们用双脚发现,用双手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园,一个真正的家乡。从此乡愁只是对精神对富饶的土地,平等的机会,白手起家的野心与生命力,乐观开拓的意识的一种深重的执着的依恋。而不是对出生成长的地理意义上的故乡的留恋。我觉得这是一种很豁达的情怀,是理想主义,非常感人。

第三,爱尔兰人的土地情怀乃至人类共通的怅然的乡愁,这与第二点对逝文明的追思有一些共同点。土地带着温暖、带着爱意,哺育了大地之子,慰藉了精神。1939年费雯丽版的《乱世佳人》影片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情节之一就是,在大橡树下,火红的天空,赤色的土地,遥远的地平线上,美国南方棉花种植的塔拉庄园的老农场主,这位老爱尔兰移民,告诫自己的女儿土地是世上唯一真实的东西,是唯一留下的东西。这儿蕴藏着朴素的智慧,朴实的情怀。 亚特兰大的红土地给了斯嘉丽鲜红的心,遭到了战火、失了亲人与爱情,失了以往繁荣生活的她,手里紧紧地握着一捧塔兰庄园的红土。想起父亲的话“有一天你会明白的,只有泰拉的土地是永恒的,它永远不会背叛你。” 斯嘉丽悲伤的脸庞上慢慢又重现了往日倔强的神色,并说出那句经典的“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是土地给了遭遇沧海桑田的她勇气和力量。我认为在这一情境中,土地跟自由相关。土地仿佛赋予了人们自给自足的自由,你用双手殷勤侍奉土地,它自会回馈你以衣食。被赋予了这样的自由,人们才得以有了不依靠他人的骨气,一种不服输的信念。写到这儿我又想到了许多复杂的政治因素。土地对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可土地上的人与人之间却是不平等的。比如《远离家园》中的男主人公和他的家人,在爱尔兰就是地主家的佃农,耕作的土地不属于自己,土地对他辛勤侍奉的馈赠绝大部分都要上缴给有了钱买了土地的地主。这还是在相对地广人稀的地方,完全由制度造成的不平等。还有部分人为部分自然因素造成的问题。比如在中国的土地制下,不管是农村村民还是城市居民都没有权利获取属于自己的土地。所以,我觉得我们中国人对土地的感情,更多的是诗化了的田园牧歌般的情怀,禁不起推敲,其中好像有许多需要深思的内容。另外,老师讲课时常常提及的诗人海子的诗中也经常出现“大地”、“土地”这样的意象。在海子的诗歌生涯中,“土地”始终与这位传奇诗人息息相关,他从土地中获得灵魂的立足,从土地上洞悉劳苦大众的命运,从土地里感悟人生,知晓自然之美。当然他也为土地困惑与心痛,《亚洲铜》最具代表性。面对工业文明对大地的摧残,面对社会底层的痛楚,海子无时无刻不在土地上反思、质疑、探索与自愧。这是一种深深的、深深的乡愁,仿佛人们共同的、历史的乡愁。漫长人类历史中,我们至少经历了数千年不等的农耕文明,更不要说之前漫长的奴隶制文明,以及历史学意义上的文明产生前的漫长的百万年。在这些时光里,人们的一切都来源于土地,大地似母亲,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一切。只有从最近两百年以来,这段在漫长人类上仿佛一瞬的时间里,爆发了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的发展似乎呈指数图像一样突然大幅提速。而人们还没有跟上这样的速度。卓别林的《摩登时代》辛辣又心酸地嘲讽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失人性麻木机械的人们。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批评者与改良者霍妮撰写了大量着作,比如《我们时代的神经症》,旨在阐释“现代人”的“焦虑”,等等。我觉得这都是一种对离开了土地的人们,在新生产关系下,新人际关系,新人与自然的关系下所产生的迷思。人类,这些大地的孩子,仿佛都成了迷路的孩子,被钢筋水泥架在了空中的我们感到一种由心发出的混乱的鼓点,一种深深的不安。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特别是北欧一些国家,人们开始慢慢回归土地,等一等被飞速发展的物质抛下的灵魂。比如芬兰,芬兰人普遍热爱自然,他们采摘森林里的野莓、蘑菇,有钱了就在森林里买下一块地,盖上小木屋。我又在想,这是不是一种安于现状使人类发展迟滞的小农意识。我们中国在近代史上就吃过这样的亏,自己自足的小农经济最终成为了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之一,最后是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潮。可是人类就这样漫无目的的发展下吗?我不确定这是否出自我们本心中的自由意志的选择,还是一种注定的天命中业力因果的安排。先回到发达福利制国家回归自然回归土地的问题。似乎我们都不用读书了,直接到乡下和土地在一起,面朝黄土背朝天。直接回到小农经济,或者干脆回到原始社会也不用那些现代文明下的焦虑了,那些都好像是富贵病。我又猜测,芬兰人乐于退居森林筑木屋享受祖先一样与自然同乐的快乐,和比如我国农村地区尚得不到有尊严的生活的人们之间的区别,一是物质丰富程度的区别,二亦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人文素养及其所赋予人的情怀。想起上课时老师提到过人在独自旅行(而不是旅游)中常能感受到一种与自然直接对话的孤独,这种孤独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这种直接与自然对话的美也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的。隐居避世与自然为伴以土地为亲的生活需要非常丰富的内在世界、精神储备。有了这些当你独立于天地之间时才仿佛能同古人交流给来者启示聆听自然的心声。同样的景色,在博学的游客处是一曲壮丽的诗篇,在景区售卖矿泉水的牧民的幼子那儿则是他迫切渴望逃离的藩篱。当然,我觉得这里还存在其他因素影响。比如,随时抽身离的自由。它使人能更轻松自如的浸入。

土地给人以慰藉;土地给人以温暖的安全感;土地是希望的、有生命力的。它养活了我们的祖祖辈辈,是万物生长的最基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春种秋割”,这是农民纯朴的智慧。土地给我们以立足之地,以家园,以生命。

"土地死了

用欲望能代替他吗?"

——1987.6 海子

(二)其他

a.远方

片名为Far and Away,主要译名有《大地雄心》、《远离家园》。一种远走高飞的洒脱和故事感呼之欲出。这部影片很浪漫,男女主人公得以到达他们理想的彼岸,开始自由快乐的新生活。可是现实生活中,你想要的远方很可能永远也到达不了。我发现年代越靠近现在浪漫的理想的影片就更少,而更多的是带着些现实主义的寒光,温情里都透着残酷的影片。也许观众都看透了,没有哪儿就是世外桃源,让你到了那里就能获得想要的生活。比如2008年出品的,凯特温斯莱特与莱昂纳多主演的《革命之路》,比如2009年出品的《成长教育》。这两部影片其实没什么共同之处,有趣的是都提到巴黎,仿佛巴黎是全世界人的故乡。可是巴黎本身并不能给你你想要的一切,幸福感只能来自你的内心。和你的梦想有关系的,和你所想象的自己有关系的,才是你的故乡。 这样的电影使能使人思考,让可怜的主人公做了你想尝试的生活方式的小白鼠,不过让人心情沉重。生活已经够使人纠结了,所以我更爱看八九十年代,人还透点纯真的傻气的浪漫的理想主义的电影。

b.生命力

《远离家园》这部影片中随处可见的野性与生命力是最使我感动的。不管是爱尔兰荒原森林,还是刚建国不久的美国,亦或西部被夕阳余晖染红的一色天地,或者年轻美好的男女主人公,等等景物人事都展现出充满希望而激动人心的勃勃生机。全部值钱的行囊一下船就丢了?没关系,我们再挣!更不用说男主角在搏击场上的健硕身姿、灵活反应、展现的似乎即是生命本身的强度和力量。

c.人物

我觉得影片中主要人物的刻画都比较立体,虽然立体化得稍显刻意。开头时并未出场的老地主似乎是十恶不赦的形象,然而与前来报仇的男主角酒吧相会时,却又出人意料得显得亲和、受人敬重。老地主是剥削他人劳动的地主,也是慈父;他是圈地时作弊的狡猾的小老头,也是勇敢的创业者和冒险家。其他人物也有类似的立体的刻画,只是在描写他们性格多个侧面的片段里观众容易一眼就看出导演的意图。另外这位老地主的角色使我想起1942里张国立饰演的财主。他在现世不安稳的情况下,失了前半生的全部,但逃难路上只是说,到了那儿买一块地、种上庄稼、盖上小房子,咱又是当家的了(大意)。不得不说或许这些处在剥削阶层的人是凭借自身的一些有优秀特质获得了更多资源。

d.幽默

《远离家园》中有许多使观众笑的片段,有会心一笑、开心地笑、得意地笑,尤其是笑中带泪,很难能可贵呢。

e.前后呼应及重复的手法(不知道专业术语怎么表述)

像是枪质量太差,以至于男主角开枪时果然竟然弄伤了自己,使他临行时兄弟的调侃一语成谶。许多这样的的小插曲使得影片显得构思巧妙。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钱学森影评观后感

全文共 1051 字

+ 加入清单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观看完电影《钱学森》,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2007年钱学森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钱老为了伟大的祖国,献出了自己无悔的青春,他是我们心中永垂不朽的民族脊梁!

他的心中有一个信念,学成归国、报效许国,这是他永不动摇的赤子之心。

曾记否,电影中,加州理工学院出身的教授钱学森,坚持要离开之时,杜布里奇校长很不解地问:“你回去能做些什么呢?”是啊,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中国,一穷二白,与拥有优越研究环境和资源的美国相比,可谓是天壤之别。可钱学森微微一笑,说:“回到我的祖国,我做什么都行,如果我想,我可以回去种苹果。”看到这里,我深深感动,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这里饱含着多少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即便在祖国的土地上种苹果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反思今天,有多少国家耗资培养的精英在移民,有多少在外培养的优秀人才选择留在国外,又有多少人在翘首以盼、羡慕大洋彼岸的优越生活和条件。

他的心中有一个信念,用学识改变中国人的命运,这是他永不推卸的责任和使命。

在那个年代,原子弹、氢弹、导弹是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象征,国防力量强大,国家就能在国际舞台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否则,只能沦为军事强国的附庸。当时新中国非常缺乏人才和科学技术,钱学森回国后带领着科研人员艰苦奋斗,成功研制出东风系列导弹。()1964年,中国第一枚原子弹试验成功,接着,他带领着科研人员克服了天气地理等困难,完成了两弹对接,并且在罗布泊试验成功新中国第一枚核导弹——东风二号。当钱学森面对着东风二号是陷入了沉思,他想起了他与杜布里奇校长的谈话,并很骄傲地在心中告诉杜布里奇校长:“这就是我种的‘苹果’!”正是钱学森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他对祖国的发展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所以才能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带领着科研人员勇于拼搏,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重大成就,为中国的导弹事业奠定了基础。钱学森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一定要用我的学识改变中国人的命运!”他做到了,他完成了祖国交给他的艰巨使命,他用自己十几年的探索与专研,创造了中国国防与军事领域的奇迹!

一部电影,记录了一个人的传奇,掀开了一个国家的历史。《钱学森》不仅在为英雄立传,更是在为民族铸魂。诉说这部历史,不仅是对先人的缅怀,更是对老一辈人精神的弘扬!我们是新世纪的青年,我们要勇挑跨世纪的重任,为把中国建设地更加美好而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为祖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源代码观后感影评《源代码》

全文共 3603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结束了  还是另一个延续?

——《源代码影评观后感说道穿越,应该是最近最火的电影电视剧喜欢使用的内容了。其实穿越的另一个名字叫做“时空旅行”。其指的是人从某一时间点移动到另外一个时间点。事实上,所有的人都顺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自然前进,所以时间旅行就是违反这种自然时间变化的方式,大幅度的前往未来或者回到过去。本来一个数学几何学非常重要的节点被运用到一些电影电视剧上后,显得苍白与无聊,比如电视剧:《宫锁心玉》、《步步惊心》等。反观国外特别是欧美的穿越电影,不论是从科学还是可看性的角度上来说,都达到了寓教于乐却又不失品味的作用,而今天我想拿出来说说的就是著名后起之秀导演邓肯·琼斯导演的《源代码》。(该片形容起来容易让听者无法理解,没看过或者不到最后一刻是无法理解电影到底说什么的,这正是时光旅行电影的魅力所在,所以恳请老师观看这部电影之后再看看我写的影评~)

人物介绍:

柯尔特史蒂文:主角,美军上尉 (作者注:以后用上尉代替) 肖恩:历史教师,主角对应的源代码穿越者 。

克里斯蒂娜:肖恩的朋友,坐在主角的对面 ,对肖恩有好感。 拉特里奇博士:研发源代码系统的人 古德温:负责与主角联络。  内容简要:

(摘自“百度百科”,有改动)本片说的是在阿富汗执行任务的美国空军飞行员科特史蒂文斯上尉在火车上突然惊醒,而他的身边坐着一个素不相识的女子克里斯蒂安正在与自己讲话。上尉不知自己为什么会在这辆车上,而且他发现自己居然是以另一个人的身份存在,(火车爆炸中死去的历史老师)正当他迷惑不解的时候,列车上忽然发生爆炸。

上尉又一次惊醒,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密闭的太空仓里(这是他想象的一个空间,后面会解释),有一位女军官古德温正在通过视频和自己对话,并要求自己报告列车上发生的事情。一头雾水的科特还没搞明白是怎么回事时,他又一次被送上那辆列车,但每次只能回到爆炸前最后的8分钟(爆炸时间是7:48),也就是这一天清晨的7点40分。

理论上,“源代码”并不是时光机器,“回到”过去的柯尔特无法改变历史,也并不能阻止爆炸发生。之所以大费周折让上尉进入源代码,是因为制造这起爆炸的凶手宣称将于6小时后在芝加哥市中心制造另一次更大规模的恐怖行动!为了避免上百万人丧生,在调察的过程中,科特发现自己已在一周前的一次军事任务中去世,原来他正在参与是一项“脑波原代码”的秘密任务,这项任务通过已经死亡的科特尚未完全死亡的脑细胞影像来还原事件,调查事情的真相,找到连环爆炸案的罪犯。最终,上尉顺利完成了任务,但是他却决定再一次返回列车,拯救列车上那些无辜的生命。同时更是拯救那个“陪伴”自己在源代码里的那个女主角克里斯蒂安。最后他成功的阻止了爆炸,借用者肖恩的身体与克里斯蒂安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疑点分析:

1. 为什么一开始上尉会出现在一个太空舱里?

因为他早在2个月前就死在了战场上,只剩一个活着的大脑,影片中正常的上尉与太空舱(可能是太空舱想象起来比较安全,毕竟他是从直升机上炸死的)是他脑中想象的影子,指挥中心与他视频其实根本看不到他的样子(指挥中心的屏幕是黑的)。

2. 这部电影中博士说只有8分钟回到过去的时间,为什么有几次却超过了8分钟他还没回去?

我认为,8分钟只是一个研究性的概念,每个人的短时记忆长短不一。真正让上尉回来的节点是火车爆炸,从那时开始,肖恩(死去的历史老师)的记忆才真正终结。

3. 关于源代码的作用机制? 之前我也提到,源代码绝非时光机器,可以回到过去改变历史。正如博士所说的,进入源代码只是发现过去发生了什么,就算改变了也对现实产生不了任何影响。这里还有一个理论就是关于平行世界。顾名思义,假设我们这个世界为真实世界,就存在着很多个同时存在的你跟我、还有所有事件的重新演绎。

引用著名的“祖母悖论”(摘自“百度百科”,有改动):假如小明回到过去把他的祖母给杀了,就是说他祖母在年轻时就死了,因此来讲小明的母亲也就没出生,这个人也就不可能再出生。而历史的发展到现在,按理来说小明是不存在的。而现实中小明的确是存在的。这两个情况就出现 了相互矛盾的情况。从而证明了人是不能回到过去。小明回到她祖母的时代,从那一时刻开始,宇宙的发展及演化就分成了两个平行的宇宙。第一种情况,他把他的祖母杀掉了,在第一个宇宙中的发展是这个人把她的祖母杀了,而到现在这个人也就不再存在了;而在现实的宇宙中的发展还是像现在一样,这个人还是存在的,祖母也是安好的,并没有什么事情发生。

正如影片中一开始,上尉第一次穿越的时候,女主角克里斯蒂娜在看到突如其来打翻在上尉鞋子上的热饮无动于衷,而第二次穿越的时候帮助上尉擦拭鞋子上的污渍;还有影片中部,当上尉穿越之后想打个电话给博士结果博士还没有上班所以无人接听(爆炸是7点48,博士还没上班,8点上班制),回到现实后,博士告诉他无论如何他都接不到,就算接到电话的也仅仅是平行世界的博士而已;同时在影片的最后,上尉在穿越的时候发了一条短信给

古德温,在这里很多包括我第一次看的时候都没有看明白,以为他真的发了一条短信给现实世界的古德温。其实后来一想,现实世界的上尉在古德温按下终止按钮的那一瞬间已经完全与现实世界切断了,根据刚刚的祖母原理,我们可以发现,他所联系到的一定是他穿越的那个平行世界的古德温而不是现实的。因此在此得出结论:上尉一共穿越了9次,这9次事件都是与真实世界不同并且不会影响真实世界,但是却又真实发生并且都对其所对应的平行世界产生了影响。

我的看法: 只要搞明白(转 载 于:w :源代码观后感)了平行世界这个理论,很多的穿越电影都能够迎刃而解。所以综上所述,对于这部电影的结局我又有了自己的看法:上尉能够回现实世界的唯一方法就是被火车炸死。因而博士和古德温都非常强调一点,上尉需要专心在车上寻找嫌犯,尽量不要参与其它的不相关事物。这点其实是在保证上尉可以在8分钟之后的爆炸时留在车上,从而被炸死送回现实世界。  博士谎称源代码是一个8分钟的虚拟世界,同样是防止上尉逃离火车的另一手段,如果上尉得知自己可以通过避免死亡而继续生存在源代码内,那么相较于自己现实世界的悲惨处境(他已经死了),他可能选择逃离列车而以肖恩的身份继续活下去,博士从而失去了他们手上唯一的合格穿越者。  所以我的结论是:源代码系统并非由死者8分钟记忆而来的仿真系统,而是一个可以将穿越者送入某个平行世界的系统,博士作为研发者无疑是知道内情的人,古德温有可能也知道这一点,而上尉则蒙在鼓里被利用。

有一个细节,在上尉在每次穿越回来时,都能看到模糊的影像,最后证明这是最后一次穿越他和克里斯蒂娜下火车之后看到的场景。这有可能是由于他在平行世界中穿越过程中,看到了某个时间处于未来的平行世界的影像所致。

我的感想:

终于,一部史诗级的时空之旅电影穿越完了,这是我迄今为止觉得看过的最完美的一部穿越电影,不论是从音质音效还是画面构造以及内容的严密性而言,都达到了一个大师级的水平,对于一个电影新秀来说更是了不起的作为。透过这部电影,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人类对于未知事物的充分好奇欲以及探索欲。其实我想说,关于电影的缜密性我们大可不必去探究他的漏洞,毕竟这不是科学论文。反观其中的亲情戏我认为嚼头更大:在最后的时刻,上尉邀请了克里斯蒂安去喝咖啡,而这是她期待了几个星期的事情。之后上尉离开了一会儿,去阻止爆炸,接着他以上尉同事的身份打电话给自己的父亲,向他的父亲道歉。他把最后的几分钟留给了自己和克里斯蒂安。8分钟后,古德温终止了源代码程序,时间定格在上尉和克里斯蒂安接吻的一刻。也许我们的生命也是一样,会在某一天突然地终止,而也许在这时,我们才会发现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我们会后悔自己对亲人、朋友太过苛责,会发现自己曾经执着的东西原来毫无价值,然而到了这时,一切都无法改变。

仔细想想,其实我们的一生也是这样,当死亡降临时,我们又还会剩下什么呢?也许我们终究会被遗忘然后删除,就好像一段从未出现过的代码一样。也许到那时,我们回顾自己的一生,才会发现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幸运的是,我们的美好生活可不仅仅只有那短暂的8分钟。我们需要让生活中的每一秒都变得有意义就像台词里说的:

If your life just have 1 minute, what will do?

当时间只剩下1分钟时,你会做什么?

I will let every seconds be meaningful. Everything is gonna be OK. 我会让每一秒钟都变得有意义,所有的事情都会好起来的。

【作者注:本文中关于“内容简要”、“祖母悖论”等较为官方的内容均为网络资源,均已标出,其余均为本人观点及看法,与任何团体和个人无关,本文未经允许严禁在任何其他公共页面展示。】

江西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 10播音班

1005046051  涂明鉴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韩国运动电影领跑人观后感

全文共 588 字

+ 加入清单

《领跑人》片中的主人公万浩从小就喜欢长跑,曾是国家队的马拉松运动员,因为腿伤退了下来,为了生计和弟弟的学业选择了当领跑人,(这是马拉松运动的一种战术需要,常被形容为“为他人作嫁衣裳”)这是他最擅长的,30公里的距离他的伤腿可以承受。生活的磨难虽然在他的脸上刻满了艰辛二字,但是他的内心深处那个马拉松梦想一直都在,因此纠结在“喜欢的和擅长的事之间你会选择哪一个?”这个自我拷问之中。

一个人从懂事开始都会有着自己美好的梦想,但是,恐怕很多人都来不及在喜欢和擅长之间做出选择就要面对现实了。

我们要生活,要工作,我们擅长的基本上也就是我们用来谋生的手段,梦想与现实的差距,生活的琐碎和蹉跎,逐渐磨灭了我们对理想的追求,淡忘了曾经有过的热情,谁又认真的思索过这些呢?但是,质朴善良的万浩活得比我们明白,看上去老实厚道的他,其实思想深刻,情感丰富,不甘被现实所困,即使处境窘迫,也从没放弃过梦想。不然怎么他会提出这个看似简单却是被人们普遍忽视的问题?周万浩让我们汗颜。因此,当我看到一直在为别人活着、贡献着、隐忍着的万浩决定要为自己的梦想做最后的拼搏时,发自内心地由衷希望他成功,所以那些看似有些超现实的镜头,比如从三十公里处腿伤复发,拿小棍戳自己大腿放血,开始超越前面一个个对手,直到最后不可思议地跑到了第一的位置等等,其实应当看作是追梦人在尽情释放积蓄已久的力量超越自我放飞梦想才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少年的你》观后感及影评

全文共 2049 字

+ 加入清单

终于看到《少年的你》了。

之所以说“终于”,是因为我与这个电影擦肩而过了两次。一次是在今年年初的柏林电影节,三部最期待的华语影片最终只看到了《地久天长》,《少年的你》和《一秒钟》一齐失踪;另一次是今年6月,满心期待上映时可以看到这部电影,却在临近几天传出撤档的消息。

所以这一次,我买了全国最早的9点场的票,生怕再有什么闪失,又错过这部片子。因为这是一部粉丝向的电影,按照我写评论的惯例,在文末晒出电影票,证明确实是亲自走进影院观看,没有刻意吹,也没有故意黑,会保持一个比较中立的态度。

看完《少年的你》走出电影院,我感觉有点恍惚,不清楚这是不是想看到的《少年的你》的样子。它很真实,又有点生硬。真实在于它对暴力、人性和迷茫最直观的展现,虽然在看预告片时就已经提前感受了电影写实风的质感,但最终呈现在大银幕上还是会令人心惊。

生硬在于电影片头片尾求生欲极强的“和谐导语”,以及一看就是后配上去的美化教育和法律制度的台词。我实在是太讨厌现在电影结尾处非要来上一段宣传片了,这可能都是为了过审的无奈之举,但我还是想对审片室里的那帮人说,谁惯出来你们的臭毛病?想把每一部电影都变成公益广告?真恶心。

《少年的你》最终还是妥协了,我相信原来的版本会更加灰暗,也更加令人心疼。至少目前版本中很多人的表现还是太热情了,比如那个大多数镜头中都被模糊处理的班主任,很多台词都对不上口型,我相信他在原版中会是一个很冷漠的人,如果他对学生有哪怕多一丝的关心,事情也不会变成最终这个样子。

陈念问小北:你可以保护我吗?同样的问题问自己,我们其实根本没能力保护这样一部电影,戏中从头至尾呈现的无力感也带到了戏外。我们没办法改变校园欺凌现象仍然存在的现实,甚至没办法完整看到一部讲述这个题材的电影。

到最后,陈念和小北还是用自己坚持的方式改变了现状,也同时改变了彼此的生命。曾国祥在尾声部分做了很多诗意化的处理,可能也是想淡化结局的惨烈。与国内同类型的一些讲述校园霸凌题材的作品相比,《少年的你》无疑更绝望,也更现实。

可是这一切又能怪谁呢?怪那个婊里婊气的魏莱?可她同样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还是怪在孩子成长中近乎于缺席的陈念母亲?可她在生活中同样是一个失败者,甚至不敢光明正大地走在街上。每一个人都活得不容易,内心压力的积累只能化作怨气、嘲讽与愤怒,施加给身边的人。

这个时候,就凸显出了小北的可贵。他没什么文化,但是有一颗想要学习的心,有还一股倔强和狠劲。也许是从小太缺少爱,所以当他获得哪怕一点点温暖,都会永远记在心上。陈念问她:疼吗?她是第一个问小北疼不疼的人,也是第一个值得小北去牺牲的人。

易烊千玺表现的很好,他为小北赋予了一种在成熟与稚嫩间徘徊的少年感,而这正是这一角色最重要的特质。其实启用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够带给影片更多的关注,另一方面也将影片打上了“粉丝电影”的标签。粉丝电影大多数都会崩盘,除非爱豆的表现获得大众认可。

但至少在这一部中,易烊千玺的表现还是蛮令人惊喜的。我特别喜欢的一幕,不是一些声嘶力竭的场景,而是小北睡在沙发上,陈念问她:“硬不硬”?这句台词其实并没有开车,小北一开始是理解错了。这时候易烊千玺有点笑场,但还是忍住不笑,这微妙的表情让我觉得他很可爱,也很有灵气。他在诠释小北的过程中没有一味地突出人物的悲痛,反而增添了一些可爱的瞬间,使得小北这个人物更加地鲜活。

___的角色我倒没有太多感觉,基本上是平稳发挥。倒是尹昉演的警官戏份不少,其实刻画他的心路历程,同样应和了影片成长的主题。他代表着刚刚从少年过渡到青年的群体,虽然身为一名执法者,但还是会有少年人的意气,在二者之间纠缠,行事逻辑可能会有点奇怪,但确实比较真实,我相信生活中也会有这样的执法者存在。

其实《少年的你》在原著阶段就有很大的争议,作者玖月晞据说是融梗,主人公陈念和北野不论是性格身世还是经历,都和《白夜行》的雪穗和亮司有着皮不似骨似的关联。后来北野献身替罪的时候又会让人想到《嫌疑人x的献身》天才数学家为心中的白月光替罪。

不过作为一篇电影评论,我暂且不去理会原著的融梗行为,这一点之后会得到大众更公允的评价。单纯从电影本身的角度出发,我认为改编的还比较成功,虽然还是有点散,当中很多场景会令人觉得有冗赘的感觉,但一些核心场景的爆发力还是很强烈的。

曾国祥的野心挺大的,他一方面希望展现一段独特的情感故事,一方面又希望展现少年人成长的心路历程;一方面希望为拒绝校园欺凌现象发声,一方面又希望全景式地展现高三学生从备考到高考的全过程。

这么多的内容放在一部电影里面,比例很难协调,最后的效果也显得有些支离破碎,如果能就当中一条线和两条线讲的更紧凑,应该会更好。当然作为曾国祥的第二部独立导演作品(其实《妖铃铃》也是他导演的,吴君如只是来充数),而且是第一次脱离陈可辛的调教来完成拍摄,有现在这样一个完成度已经不错,值得鼓励。

小北在成长,陈念在成长,警官在成长,易烊千玺在成长,曾国祥的创作在成长,我们也在成长。

只要成长,就还有希望,不是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韩国游作文400字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放假了,爸爸、妈妈带我去韩国济州岛旅游了。下飞机后,我抬头看了看韩国的天空石那么的蓝、那里的空气是那么的清新。我的心情就像只快乐的小鸟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

第二天早餐后,我们去乘了潜水艇,我们潜下海底的42米处,看到了有各种各样的小鱼、珊瑚、还有海带和碧绿的水草。我们上了岸后还去吃了生的鲍鱼、海螺。你们知道吗?这些海产品都是年纪大的老奶奶们在海下捕捉而来的。所以老奶奶们也被称为韩国济州岛当地的海女。

第三天是我最开心、最兴奋的一天,我们去了泰迪熊博物馆。里面有各个年代、各个类型的泰迪熊。参观好后,我精心的挑选买了一个穿着韩服的熊。我们参观好后,导游带了我们去看了冰雕凉爽下。里面的每一样东西都是用冰雕刻出来的,最好玩的是滑滑梯,滑下来速度很快很快,非常的刺激。那天我玩的不亦乐乎了。

最后一天,我们去体验了穿韩服,我和爸爸、妈妈穿了好多套韩服,也拍了很多照片留念,我们还学会了做韩国泡菜。

这次的旅游我非常的开心!真希望爸爸、妈妈下次还能带我出去旅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海边的曼彻斯特影评

全文共 2778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年初的圣丹斯电影节,当人们的目光都聚集于发行权售价创纪录的《一个国家的诞生》时,一部名叫《海边的曼彻斯特》的电影似乎被人忽视。而将近一年过去,《一个国家的诞生》因为导演的陈年烂事和不尽如人意的影片质量在明年初的颁奖季竞赛中节节落后,而《海边的曼彻斯特》却在多伦多、伦敦等电影节持续发酵口碑,成为了明年奥斯卡最佳电影的最有力争夺者之一。 初听这个片名,不免让人想到英国的工业城市曼彻斯特,以及鼎鼎大名的足球队曼彻斯特联。然而事实上这是一部纯正的美国片,片名中的“海边的曼彻斯特”(Manchester By The Sea)就是一个完整的小镇名称,坐落于美国马萨诸塞州,人口总数只有5136,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海边小镇。 本片导演Kenneth Lonergan编剧出身,曾凭借《纽约黑帮》和《请在靠近我》两次提名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海边的曼彻斯特》也是他自2000年的《请再靠近我》和2011年的《玛格丽特》之后的第三部剧情长片。颇为低产的他选择了2014年便上了好莱坞剧本黑名单的《海边的曼彻斯特》,制片人马特·达蒙一度想要自导自演,最终因为档期问题将它交给了Lonergan。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拥有良好编剧素养的Kenneth Lonergan没有辜负一个好剧本,踏踏实实的讲了一个好故事。 正如马萨诸塞州极寒的冬天一样,《海边的曼彻斯特》同样是一部冷静、冷冽、甚至冷彻骨髓的影片。镜头跟随一个名叫Lee(卡西·阿弗莱克)的男人,叙述了哥哥因病去世,Lee不得不照顾失去父亲的侄子Patrick的故事。 影片以一串平实的生活镜头剪接开场,我们看到这个名叫Lee的普通中年男人,做着最普通的蓝领工人工作:修马桶、修水管、铲雪。他似乎没有家庭,收工之后就前往酒吧喝闷酒,沉默寡言却一点就着,怒火仿佛扣动扳机,瞬间出膛而出,直冲面门。一个孤独、寡言、易怒,同时又有些失败的灵魂通过一连串的简单镜头,便呈现在每个观众面前。 一通电话打破了他无聊甚至有些颓废的生活轨迹,医院的人通知他,他的亲生哥哥Joe因心脏病去世,Lee放下手头的工作,驱车前往海边的曼彻斯特(Manchester By the Sea)。 出人意料的是,并没有生离死别的悲伤,也没有失去亲人的落泪。沉默是Lee唯一的表态,即使走进停尸间,看到已经冰凉的哥哥的遗体。随后Joe16岁的儿子Patrick出现,同样的冷静、寡言,在停尸间停留的时间,甚至比Lee还要短。“好的,推回去吧”,同样的镜头角度,更短的时长,如同一段可有可无的空镜头,这便是父子之间的最后一次见面。 这也是《海边的曼彻斯特》的最大特点,导演Kenneth Lonergan将剧本中最悲痛的情节小心翼翼的隐藏起来,就如同片中角色对待这些事情的态度,埋入心底,只在独处的时候才重新拾起,默默舔舐伤口。 随后故事的走向依旧平缓,根据Joe的遗嘱,Lee莫名其妙的成为了Patrick的法定监护人,要照顾他到18岁成人。这本是一个看似合理的要求,举目无亲的Patrick似乎只有叔叔可以依靠。但Lee犹豫了,他坐在政府的办公室浑身颤抖,之后的一段闪回戏交代了他如此的原因,也交代了他如今失败的生活的根本原因。 他曾经也有妻子(米歇尔·威廉姆斯饰,戏份不多,但米歇尔却用寥寥几个镜头就证明,她是她这个年龄阶段,最好的女演员之一)和三个可爱的孩子。一家人挤在一个不大的房子里,虽然生活拮据,但也自给自足。但一场大火吞噬了两个未入青春期的女儿和尚在襁褓中的幼子,也吞噬了原本幸福的生活。从商店买酒归来的Lee看着变成一团熊熊火球的家,呆滞的不知所措,耳边响着的,是自己妻子撕心裂肺的哭喊。 这是一个多么悲伤地故事,随后两人离婚,妻子再嫁,而Lee离开海边的曼彻斯特,来到了波士顿,重新开始了自己的生活,只不过这一次,他独自一人。 而当观众知道这一切背后的故事时,影片已经行进60分钟,导演用细碎的生活片段拼贴起一个沉默寡言、墨守成规、又极易爆发的人物形象。再用一个简短的闪回交代这种性格的成因,这样克制的材料编排,需要极大地勇气,和对自己编剧技巧极大的信心。好在,Kenneth Lonergan有这个能力。Kenneth Lonergan将故事中最悲痛的情节,和最戏谑的笑点紧紧的编排到在一起,观众还没有从上一秒的沉重中走过来,便被下一个镜头猝不及防的逗得大笑。在观众的情绪控制上,Kenneth Lonergan已经趋于完美。这也说明,导演所想讲的并不是一个失败、悲痛的男人的故事。丧女离异、背井离乡已是往事,如何找回希望才是当下。 于是Patrick出现了,这个曾经和Lee,Joe一起出海钓鱼的胖小子如今长成了16岁的英俊少年,但他绝不是以前的乖宝宝。组乐队,交女友,同时交好几个女友,都是他的日常生活。一个青春题材的副线剧情让影片平添活力,也让Lee的生活渐渐的找回失去的色彩。 然而如果影片以这样一个结尾结束,似乎和我们平时所见的那些“救赎”题材的电影并无二样。影片最后,Patrick没有离开曼彻斯特,在Lee的安排下到了爸爸的朋友家寄住;Lee经历了与妻子的重逢,也没能走出过去的创伤,他返回波士顿,重新回到了自己以前日复一日的生活。但是,他们之间的这一段的经历却让影片更加贴近现实,一段经历改变一个人的桥段只会在电影及小说中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更有可能的只是轻微的改变一下航向,但却依然朝着以前的目的地前行。 《海边的曼彻斯特》是一部关于生活与痛苦的电影,这两者并不矛盾,也并不冲突,在大多数时候,他们是共存的。片中角色或多或少都曾经挣扎于痛苦的泥潭之中,他们有的深陷,有的逃离,但一样的是,都带着一身泥泞,继续前行。 影片冷感的色调贯穿始终,从惨白的雪景,到雾蒙蒙的口中呼气,都将海边曼彻斯特的冷冽展露无遗,与影片故事的气质不谋而合。而在某些闪回片段中,又有着洒满阳光的的金灿波澜,预示着曾经美好的生活。 卡西·阿弗莱克奉献了可能是从影以来最好的演出之一(和《神枪手之死》中的表演相媲美),这个长相中就带着一丝懦弱与失败的男人和自己的哥哥本·阿弗莱克截然不同。而在本·阿弗莱克穿上蝙蝠衣,却因为面瘫一般的演技饱受诟病的时候,卡西阿弗莱克却持续在小成本文艺片中磨练自己,逐渐积蓄能量,《海边的曼彻斯特》可能就是他爆发的时刻。在片中,他没有太多肢体动作,仅靠一张脸就将Lee的悲痛与愤怒演绎的淋漓尽致。《海边的曼彻斯特》成就了他,同时,没有他,这部电影就根本立不起来。 137分钟的时长对于一个体量并不大的剧本来说略长,但导演强大的编剧技巧和精准的节奏掌控让着两个多小时丝毫不显冗长,甚至有些意犹未尽,散场之后回味十足。 痛苦必将永存,但生活还要继续,就如那个冰封严寒的海边曼彻斯特,也会有短暂的春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最美逆行者观后感影评

全文共 991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来自咸阳市的一名小学生。在2020新春跨年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笼罩武汉大地,蔓延波及全国。我听妈妈说,是您拉响了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的警报,并且自己还义无反顾地奔赴武汉前线。我急切地想认识您,在抖音视频中我终于见到了您。此时,您的名字家喻户晓,老少皆知。我更想进一步的了解您,于是我上网查询后知道:您20多岁名牌大学毕业,40多岁赴英国进修,60多岁带领医护工作者抗击非典,如今80多岁的您依然挂帅亲征,赶到武汉,与“冠状病毒”战斗,您的这种力挽狂澜于国家、救人民于水火的精神怎能不令国人敬佩和信服呢?

您是2003年抗击非典的领军人物,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出生,您就已经成为全国人民敬仰的大英雄!今天,当祖国和人民的生命再次受到威胁时,虽然您年事已高,却老骥伏枥,您又一次义无反顾地逆行在最前线!

我又在各大报刊和新闻中了解到,这次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特别强,危害极大。短短一个多月,我国已经确诊感染六万多名,死亡一千多例。当我看到您和许多英雄的医护人员不分昼夜地与无情的病魔做英勇的斗争时,我震撼了!本应您可以悠闲赏花,读书品茶,安享晚年,但您却舍小家顾大家,争分夺秒地把一个个感染的病人从病魔手中夺回;当我看到您那张疲惫不堪躺在办公椅上睡着的照片时,我的眼睛湿润了!您舍己救人,毫无怨言,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精神令我敬佩!钟南山爷爷,您一定要保重身体啊!我相信,您和全国的医务工作者一定能够战胜病魔,武汉必赢!中国必将迎来阳光烂漫的春天!

我又在各种报道中了解到,您还喜欢锻炼身体,难怪八十四岁的您,还是那样精神饱满,斗志冲天!钟爷爷,在没认识您之前,我心目中最崇拜的偶像是明星和大腕。现在,我才明白,谁是真正的英雄。像您一样“悬壶济世,护国于危难”的人,才应该是我中华少年心目中真正的偶像,您当之无愧为国人心目中的大英雄!我更懂得读书的终极目的——读书,不是为了成为网红明星,不是为了成为富豪权贵,而是为了成为向钟南山爷爷那样的人。

现在,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听您的话,不出门,勤洗手,不信谣,不传谣。我立志,好好学习,加强锻炼,用知识武装头脑,长大以后做一个像您这样有责任,有担当,对社会有用的人。因为我们是民族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未来的生力军。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您放心吧,我们一定会继往开来,励志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讽刺韩国政坛的电影《阿修罗》观后感

全文共 880 字

+ 加入清单

客观地讲,相比于它的剧情和故事,《阿修罗》氤氲出的幽暗气氛,打斗镜头,雨夜追车,以及让人惊喜的优质配乐,都更加令人赞叹。从某个角度上看,导演金成洙或许就根本没有想把更多的力量放在构筑一个戏剧化的故事上,而是让人们直接置身于一个犹如修罗场般的现实之中。一切都无端,无因,人们就不明就里地开始生死相斗,像被无形的力量操纵。这电影遍布脏话和暴力,一句句重复的脏话抖落着每个人虚弱又只得强撑的内心。

《阿修罗》明确地告诉人们:这故事中没有“好人”。市长朴成裴自不用说,他从来就把自己的这份职业当做策略和手段,不过是为了更简便地抵达财富,“这世上谁不爱钱呢?”他这样质问正在调查自己的检察官。刑警韩度京为了私利主动沦为腐败者的帮凶,无论他是为了欲望还是为了给妻子治病,但他所做的已经走得太远;而更令人心生寒意的是韩度京的小弟文先模,他最初是一个胆怯又单纯的小伙子,一切都想按照规矩去办,原本,韩度京为自己,也为小弟的利益考量,让他从警队退出去了市长的安保团队,但瞬间,文先模就黑化了,他被利益刺激,变得疯狂无比。肆无忌惮地为市长铲除敌人,甚至铲除身边变得无用又危险的自己人;而以绝对的正义者出场的检察官金车仁也在最后的血腥一幕之后,变得瘫软和顺从,他拿起了刀想砍向自己的同僚,只为了获得让自己活下去的可能……在这一切人性的畸变之后,韩度京突然显得算是最有道德感的一个,他一直想退出但不得,“我太累了。”他说。他劝诫已经沉迷于权力场和欲望的小弟文先模,自己在市长和检察官之间进退维谷。他介入得最深,但其实,内心却一直残存着某些善良的质地。当所有人开始失控,韩度京却保留了最后一点人性中的善良和正义,——至少,他还懂得恐惧和害怕,对某些事还心存敬畏,而其他人都在比赛着疯癫。

《阿修罗》结尾那场血腥高潮让影迷们直接联想到《黄海》以及港片的辉煌时刻,那场砍杀成为了人间地狱的真实写照;最终,人们已经忘了为什么自己沦落至此,成为了被本能驱动的动物。那些悠缓的爵士乐在打斗之中伴随着喷溅的血雾弥散开来,梦幻又残忍,它形成了一种抽离的视角,让人们仿若飘浮在空中,全景式地见证着生死无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刺客信条》的影评

全文共 936 字

+ 加入清单

巴士底狱的城头上法国王室的旗帜倒下了,肯威站在人群中看着城头上欢呼雀跃的平民,他淡淡地笑着……

刺客信条》不单单只是一个人怎么成为刺客的故事,儿时的邓肯亲眼目睹了自己的生父与兄弟被人杀害的过程。他也从一个吃喝不愁的贵族沦为了一个乞丐,他当时的脑海中只有复仇,白天他街头乞讨,晚上杀人劫财,然而在一个晚上他袭击了前任刺客大师艾吉奥,当时艾吉奥已经是一位65岁的老人。当他看到蓬头垢面的肯威站在自己面前时,这位老人却慈祥地笑了,肯威在他的引导下成为了一个刺客。一步步完成自我的救赎。

而从电影制作方面看:

其一,刺客信条内容虽然设计的大费周章,天马行空,但是核心却是隐藏的主线,需要观众发掘,说明有思想内涵。

其二,采用新式思路延伸电影情节,具有创新性。

其三,内容犯了最大的禁忌,不尊重历史,对历史有模糊的行为。

其四,大规模打斗情节的缺失使其不具备大片品质。这部电影对不知情的观众可能不错,但是熟知刺客信条的观众就难以接受改动了。

其五,最炫酷的还是IMAX开始的倒计时……能让一只鹰都飞的如此卡顿的大片也是少见。

特效的问题我觉得大概不需要我吐槽了,如此不精良不走心的特效制作也是难得一见。

整部电影都在立志于给没玩儿过刺客信条游戏的同学们捋清楚故事背景。

当然,作为一个在许多许多许多年前玩儿过的伪爱好者,对于整个故事的背景设定,我也不太清楚是个神马玩意儿,因为早就忘记了。但是在两个小时里尝试讲明白那么多事情,也得亏导演能压缩,但是又压不到点儿上。

而今天的我们有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我们是否想过这些日子早晚会失去,就像主角肯威一样,贵族的生活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自己的亲人全部撒手人寰,书中的每一个刺客都有自己的悲惨生活,这也告诉我们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也学会珍惜眼前的一切这也是艾吉奥为什么帮助肯威的原因,他不希望法国的每一个人都有和自己一样的悲惨遭遇,他组建刺客联盟是为了与贵族宣战,与邪恶宣战,65岁高龄的他亲自领导了巴士底狱进攻,并率先冲进了监狱大门,当他倒下的那一刻,身后数百万巴黎民众咆哮着冲进了监狱……

读了这个故事,我学会了要像艾吉奥一样,为了国家,坚守自己的责任;为了和平,献出自己的青春甚至一生;为了父母的照顾,拿出自己应有的努力,才能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韩国味的年夜饭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喔耶!今天是除夕!”妹妹兴奋的大叫着。

我们大概在七点就起床,八点时我、弟弟和妹妹匆匆忙忙,手忙脚乱的整理棉被、衣服、衣柜、桌子、地板、厨房,每一个角落,希望在九点爸妈起床前,能把屋子打扫的焕然一新。

果然爸爸妈妈都吓到了,惊喜的说着:“天呀!这个是谁清理的!”难道他们以为是小偷的杰作吗?我们躲在被窝里装睡,然后突如其来的大声吓他们:“Surprise!”看见爸爸妈妈欣慰的表情,我觉得很骄傲!

接下来,就轮到妈妈上场了,她不慌不忙的把蔬果洗一洗、冲一冲,洗得干干净净。接着把肉块切得细细小小的,拿出烤盘,打上很多的鸡蛋、面粉,就开始制作韩国传统的食物,这也是我们韩国人过年一定要吃的年菜哦!

就看妈妈先把裹上鸡蛋面粉的蔬菜串在竹签上,放上烤盘烤一下,香喷喷的味道就飘满了整个屋子了,我的口水都快要流下来。

妈妈一边烤,我们一边吃,我跟妈妈说:“你先吃,换我来烤!”妈妈一脸感动的表情,她一定觉得,过一个年,我们真的懂事多了。

这是在中国的新年,一样有韩国味,一样有温馨的过年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电影蝴蝶观后感影评法国电影《蝴蝶》

全文共 1203 字

+ 加入清单

翩飞过我脑海的你的伊莎贝拉

——评《Le papillon》

“你难过吗?你知道,死亡死人生很重要的一部分,只是它不会事先通知你,很多人活的好像自己有永恒的生命似的,可是从没有人确定他们是否有时间实现自己的愿望。”于连坐在树下的石头上坦然道。

蝴蝶,最翩飞的生物,却承载着最深沉的哲思,如同破茧,如同成长。

伊莎贝拉,最常见的名字,却背负着最伤痛的执念。一个是一种稀有蝴蝶的名字;一个是淡漠的母亲的姓名。一个是沉迷于对自己患有精神病自杀的儿子的悔恨的老人;一个是对自己母亲不关心自己决心报复和试探的女孩。就这样,他们匆匆去了那片这个时节里能找得到伊丽莎白的葱茏的大山。

不知是自然度化了他们或是他们感染了自然,在轻松活泼的舒缓钢琴曲中,恰到好处地清新感,和充满童稚趣致的对白。

“蝴蝶叫伊莎贝拉真奇怪”

“是一位昆虫学家在1839年在西班牙发现了这种蝴蝶的人,他就用西班牙王后的名字给他命了名。”

“我妈妈给我起名字的时候有个拼写错误,本来我改叫艾丽莎,可是等级的人把字母给忘了。”

“这没什么关系,叫艾尔莎也很好听。”

“艾丽莎是伊丽莎白的简称吗?”

于连点头称是。

“哪艾尔莎是什么简称?”

于连想了想,说“不知道,它不是简称。”于连回头一笑。

艾尔莎沉默了一会儿,喃喃自语到,“那就好,是简称就太傻了。”

艾丽莎总是这样,希望自己得到重视。我想,她其实心里是有些失落的,在知道自己最初的名字不是出于母亲对自己喜爱而精心挑选过的,而是母亲和登记员粗心的一个笔误。不过“那就好了”,不是以别的东西命名的简称,不是替代。然后她开心了一些说,“那就好了。”你可以想象她的心。就像她说,她把鸟笼打开的时候,小鸟并没有飞走时的喜悦,“因为它是真的喜欢我。” 影片中总是充斥着这些情感变化精心描绘的情节。在艾尔莎跟着于连愤怒的目睹了偷猎者的时候,在于连捕捉、毒死蝴蝶。“你这是偷猎!”于连开始沉默。我想,艾尔莎是不明白的,不明白于连为什么对于别人偷猎愤怒,但自己却仍然要偷猎。世界总是难懂。艾尔莎是不会明白的,那个男人在门外面趾高气昂地在电话里命令人买卖股票。这一幕总让我想起《小王子》里的一句话,“人拼命挤进快速火车,却不知道自己在寻找什么。于是他们变得忧虑、烦躁、在原地打转??”就像那些人也不能懂,“富有,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于连总是能把一些大道理讲得那么平易近人。

在于连讲最后的审判的时候,不知是为了反战的主题还是为了原罪的定论,气氛沉重阒静,就像那个艾尔莎不小心吓跑蝴蝶的那个夜晚。人其实还是有很强盛的执念的,老太太能够注视着一个早已停掉的钟表许久许久。于连能够因为艾尔莎吓跑了蝴蝶失态地吼她。

幸好,一切都来得及挽救。

最后的场景,整整四分钟的镜头,华丽丽地都献给了一只破茧的伊丽莎白蝶。蝴蝶终于翩飞,悔恨终于淡忘,关爱终于表白。

“我们去那么远的地方找它,它却在这里等着我们。” 也难怪简桢说,“我只是一只蝴蝶,很偶然地经过了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韩国喜剧电影《非常主播》观后感

全文共 1289 字

+ 加入清单

这年头,山寨成了一种潮流的事情。就像“某某侠”打着科幻特技的名义混迹在暑期档,就像“大内密探某某某”把前人的经典喜剧再山寨一遍,一不小心票房还过了亿。然而,时代发展了当今,天下已经没有不被讲过的故事。谁的故事都是前人故事的影子,关键是,你如何巧妙的包装起来,把里面的禾草牛粪都盖严实了。《非常完美》就是这么一个看上去美好的电影

在《非常完美》之后,你没法说清紧接着上映的《超速绯闻》为什么改名为《非常主播》。也许因为车太贤在戏中的角色有着“非同寻常”的经历,也许根本就是引进方承接着《非常完美》的余热,在片名上耍个小聪明。人们从影院里走出来,刚刚还纠缠在冰冰给章子怡一巴掌的狠劲当中,就要思量电影院门口那张《非常主播》的海报在讲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三十多岁的车太贤、十八岁的甜妞朴宝英,身边还有一个五六岁大的小盆友。

然而,这一切都超出你的想象之外。当然前提是,如果你算不上是影迷,没得知《非常主播》去年是怎么荣登2008年韩国电影票房冠军的。这部片子虽然被扣上了“非常”的帽子,却跟爱情和报复无关,跟山寨无关,它讲述了一段意外得来的亲情、一次人生意义的透彻领悟。主角是三个有点雷而且贱兮兮的人。车太贤在片中饰演一个急待事业回暖的中年男人,曾经是过气歌手的他转行做DJ之后,收听率一路飙升,原因正是一个叫朴宝英的女孩每天都打电话进来,倾诉一个单身妈妈的故事。然而,有一天当车太贤打开家门,看到土里土气的朴宝英带着一头卷发的小朋友站在外面,喊自己爸爸时,他知道完蛋了。朴宝英正是他初中时和小女友一时冲动的结晶,而令人抓狂的是,朴宝英得了他爸爸的真传,年纪小小就生了儿子,成了一个单身母亲。

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剧本很老套,你完全可以知道最后的大团圆结局。联想到韩国电影一向夸张的肢体语言、一向不着边际的搞笑路数,你已经开始对这部戏不报什么希望的时候,剧情的发展就像一个缓缓上升的温度计,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这些惊喜来自于车太贤搞笑但不造作的演技,更来自于黄基东小朋友那令人喷饭的动作和表情。再也没有一个童星,能让我觉得自然而不生硬,可爱而不吵闹,懂得成人世界而又童真无敌。在我看来,导演拿捏了喜剧片最难控制好的度,他明白“你一贱我就发笑”的路数已经跟不上观众的智商发展。因而,无论是车太贤还是黄基东,他们都不会让你像是被人强挠了胳肢窝一样不自在,观众总是在剧情的自然发展中由衷而笑。这是一个韩国喜剧片套路的突破,从这一点就跳出韩国一贯产出的“烂片”行列。

为本片加星的,是车太贤和朴宝英之间亲情的酝酿和爆发。车太贤一开始为保事业的六亲不认、朴宝英为认回父亲任性的死缠烂打,两人从陌生的对岸渐渐相互走近,直到有一天朴宝英带着儿子离开后,车太贤发现自己的早餐缺了至亲。这些温情的桥段,只要不难看,便是轻易触动人心的法宝。更何况,片中处理得一点也不慌张不急进,导演胸有成竹的铺排前面的一切情节,只静静等着最后一场认亲戏的大爆发。

在韩国一系列烂片打着“温情+喜剧”路数混迹江湖的时候,《非常主播》算是有绝技的一部。或许要抱怨一下剧本老套、煽情讨巧的影片设计,但还不如享受一下最烂俗的温馨情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韩国犯罪动作电影《阿修罗》观后感

全文共 1193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整体 给4星 但是与同类片《卑劣的街头》《新世界》《辩护人》《局内人》相比 这部片子虽然得到了更好的演员阵容及幕后资源,更长的电影播放时间132分钟,却没能超越其中任何一部。 略失望。

从电影开头片子就很明确的在给男1号布局,想展现出他的被动与无奈,在各方势力的压迫下奄奄一息的窒息感。濒死的爱人,疯子一般的市长金主,冷酷无情的检察官,甚至阴云密布的天气都想让观众有一种代入感,感受到那种绝望。 但是与胖子检察官的对手戏里有几处衔接不太好,感觉更像是男主角的情绪反复,人工痕迹太明显。对方有了你的把柄,按照通常的逻辑是你认栽,受其控制直到出现重大转折。但是在这里,男1号臣服,过了1分钟又不服了,检察官又做了一番教育说我还有你的其他把柄,男1号又跪下了表示服,喝了一点酒,又不服了又要干仗,然后又服了。几次冲突中间的情绪铺垫做的不好,戏剧张力不是这么做的,瞪圆眼睛西八西八的骂娘也要有新的理由的啊。

动作场面完美,十分过瘾,男主丢枪 飙车那段戏 我还是没能看出来是特效还是真实镜头,棒,最后在灵堂的厮杀非常韩式,给市长爆头那一枪 还有两滴血从房梁滴下来,细节抓得太好了。韩国电影的优势就是血性,从早期开始看的权相宇的青春热血片开始,韩国电影就和韩国人一样,暴脾气起来自己都咬,血性。 对政治的讽刺更是刀刀见血,这点他们做的很棒(有些人说黑的太过分了,但是最近韩国总统的傀儡绯闻 哈哈哈哈)。国产片确实应该正视,韩国电影就是他们的鲁迅,不死谏不足以成剧组兮。还有,就是韩国片学了西方,对于吃饭的场景非常非常重视,每次吃饭都是有意义的,都是男1号和男2 或者其他人坐下来总结一下刚才20分钟发生了什么,接下来我要干什么,我从哪儿来 我要去哪儿。 而且食物的选择,摆盘,勺子挖出来的饭量,放进嘴里,后槽牙撞击的声音都要收到。这片子吃饭都有男2,几次吃东西基本就是 男2心态的变化: 哥我好好跟你干都听你的,哥你真行,哥我觉得我也行,哥市长现在很看重我,哥我不需要你了请你也别乱念叨我,我是你哥给我TM滚。看似男2的事业起步了,其实正是他一步步迈进阿修罗炼狱的真实写照。最后一次吃饭男1吃玻璃这段,意思就是 市长我听说你很疯 你现在把我逼疯了 I have nothing to lose. 你最好老老实实打这通电话,要不然玻璃渣要从我的眼珠子喷射出来的说。国产电影少了血性和劲爆的情绪渲染, 但是呢, 我们厚积薄发,点到为止,这方面无间道远胜阿修罗,不需要倒在血泊砍的手骨都凸出来,只要一只手拦住电梯门,下一秒黄秋生就从天台坠落。

总结,每段戏,单独拿出来,都是绝佳,情绪都很到位,但是凑到一起,情绪衔接不太好,让男1号休息一下吧,132分钟,一直都是瞪着眼睛西八。减掉他老婆5分钟的戏。最后去灵堂之前加一分钟男主角坐在贫民窟的天台俯瞰安南市平静的抽烟?看到狗在翻垃圾桶找吃的之类的,松一松。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韩国电影阿修罗观后感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全片围绕"阿修罗",真的很贴切。

片子开头就已经是默认为了救老婆而走黑的男主,忍辱负重,倔强又鄙视,求全又不得煎熬挣扎地前行,基本直到杀完组长左右都是不错的。而在这些局部的片断镜头也处理得不错,如后半段中男主刚被检方打了一顿后,镜头一切满脸伤痕地穿手术服,在走廊的无奈就显得现实的锥心,给人印象深刻。

不过,到了中段检方被干涉,市长又知道男主被盯上,却还毫不在乎,每每约谈却又没啥进展,看上去就是装了。而中段市长还自导自演被砍头那一段就显得有点此地无银,之后说杀谁就杀谁,根本无后顾之忧的样子,而检方也仅仅给了几个文员去查市长,这就显得两边都是傻到家的感觉了。

而到了末尾,突然咬玻璃也显得有几分突兀了,为得都是在最后凸现修罗场。

而这其中我认为最恰当的莫过于,检方打男主的的时候,男主倒地说了一句“我究竟做错了什么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