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第一章心得体会汇集20篇

_年春节来临前夕,一场“新型冠状病毒”把我们喜庆的气氛全部打乱,熟悉的生活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病魔就像乌云笼罩在我们上空……但与生命有关的一切,在全力加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第一章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7625

作文

1000

教师收看《为了和平》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1366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8日,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央视播出大型纪录片《为了和平》,随着‘’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进,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这首气势雄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我们同志愿军将士们一起走进那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感悟七十年前那段艰苦卓绝的抗美援朝战争。

白雪皑皑的鸭绿江面,巨龙般的志愿军队伍正徒步通过架设在冰凌上的简易浮桥,他们衣着单薄,装备简陋,可是他们的步伐是如此铿锵。试想他们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来到这冰天雪地的战场?新中国刚刚成立,刚结束了十年的内战,秋收之时将近,美好生活正在向他们挥手,可他们仍义无反顾,踏上了冰天雪地的鸭绿江,哪怕对面就是异国他乡的战场,而身后就是土生土长的家乡。因为他们的心中怀揣的是使命在肩的担当,是保家卫国的理想,是和平幸福的期望。也正因有这种信念,在一场场力量悬殊,条件艰苦的战斗中,涌现出了一批批“最可爱的人”。

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因美军燃烧弹落在潜伏点附近,火势蔓延全身,为避免暴露潜伏部队,他放弃自救,壮烈牺牲,时年26岁。

一级战斗英雄孙占元,在上甘岭战役中,他率突击排对敌人阵地实施反击,在双腿被敌炮弹炸断的情况下,仍旧以坚强的意志来回爬行指挥,用机枪掩护战士并摧毁3个火力点,敌人反扑过来,他打退敌人两次冲击,毙伤敌人80余个,拉响最后一枚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

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进攻部队受到机枪火力压制,他身体多处受伤,突然迎着敌枪口,挺起胸膛扑了上去,用生命为部队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

无数人民百姓,毅然决然的跟上志愿军出征的脚步,搭设浮桥,在冰天雪地的鸭绿江上架起一条条长龙,运送物资,在崎岖陡峭的山路间铸就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他们也和志愿军将士们一起征战疆场,最终以一种默默无闻的方式将生命留在了异国他乡。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最可爱的人”,这一仗,我们才打退了号称是武装到牙齿的美帝国主义,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彻底扫除了近代以来任人宰割、仰人鼻息的百年耻辱,彻底扔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真正扬眉吐气。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最可爱的人”,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义事业受到极大鼓舞,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得到有力推动。

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是祖国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坚强卫士,无愧于“最可爱的人”的光荣称号。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忘记那些用鲜血染红盛开在朝鲜大地上的金达莱花的将士们,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他们的光荣事迹将在我们心中长存!

正是得益于这些英雄,我们才有了如今的山河无恙,我们国家才能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一鼓作气大步向前。“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今天,我们正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前景光明。

但是前进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当今世界的六个火药桶地区,有四个在中国周边,国际环境并不安宁!现在也正是需要英雄的时刻!我们,作为军校学员,未来要走上战场的准军官,要扛起这面大旗,苦练杀敌本领,锤炼打赢能力,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争做新时代的英雄,捍卫好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关于高三百日誓师心得体会观后感

全文共 84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再过100天,我们将迎来2022年高考。我们9.3的全体同学,就要结束紧张而美好的初中生活,去迎接人生的挑战了,我们似乎已能看到那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仿佛闻到了剑拔弩张的火药味。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班今天召开高考冲刺百日倒计时班会,目的是为我们学生加油、呐喊、助威。如果把初中三年的学习比作一次一千米的长跑,那么现在已跑过最后一个弯道,距终点只有百米之遥了,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全体的老师一定倾其所有,助你们扬帆远航。一百天的时间内,也许我们对你们有更苛刻的要求,更艰苦的训练,更严厉的批评,但我们相信大家能够理解,这一切,都是为了大家能够出类拔萃,为了大家能够有所作为……

同学们,现在已经到了高考倒计时的紧要关头了。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每个同学都要放下包袱,静下心来,发扬奋力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不抛弃、不放弃,师生共同努力,全身心地奋战高考,考出满意的成绩!

同学们:关键时刻,头脑一定要清醒,只有100天了。高考与我们距离将越来越近,要在自己心中竖立一块倒计时牌,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要一门心思扑到学习上,将全部精力、全部时间用到学习上。干扰大目标的任何想法、任何行为都要坚决排除。帮助你成功的任何建议、任何批评都要悉心倾听。总之,就是从现在开始,戒除一切与学习与高考无关的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希望同学们以对自己一生负责、对家长负责的态度,自觉管好自己的每一天,无悔于自己的每一天。

同学们,花无百日红,青春不重在,从这一刻起,为了父母那殷殷期盼地心情,为了老师那充满期待的目光,我们要努力;为了那使人向往地高一级学校,为了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地丰富充实,我们要努力;为了一切关心我们、爱护我们,给我们以帮助的所有的人,为了自己的未来,我们要努力!我们要认真地对待剩下的每一分每一秒,我们要努力地去谱写一页,一页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珍惜100天,让父母恩师在六月获得期望;奋斗100天,让雄心智慧在六月发出光芒;拼搏100天,让飞翔的梦在六月张开翅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648 字

+ 加入清单

2020年1月,湖北武汉遭遇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狠毒袭击。在众多正在为击灭病毒而奋勇救人的白衣天使中,我特别留意到了一位八十四岁高龄的

头发花白的老者,他就是我最敬佩的人——钟南山院士。

“新型冠状病毒”有着极强的传染性,染上这种病毒轻则疾病缠身,重则有生命危险。您临危受命,被国家任命为这场“战疫”的统帅。在前往武汉时,您接受记者采访时恳切地告诫全国百姓:“没什么事,别去武汉。”说完就义无反顾地登上高铁。您在高铁上靠椅稍作休息的照片让全国人民动容

泪目。到了武汉后,您多次通过媒体呼吁大家要注意安全,要隔离,自己却不顾个人的安危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去。

如今,被确诊的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一天比一天增多,这对参与这场战斗的白衣天使们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和威胁。但您没有退缩,而是拿出了自己的本领和胆魄担当起保家卫国的重任。您用行动表现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英雄气概。您身上的白袍就是您的战衣,您的智慧就是您的宝剑。您夜以继日地工作,带领白衣天使们攻坚克难,为人类的健康而鞠躬尽瘁。在近日的采访,您眼中泛着英雄的泪光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能够过关的。”您悬壶济世的情怀又一次让国人泪奔。

钟南山院士,我敬佩您!您不辱使命,带领着浩浩荡荡的医护队伍,一起向祸害人类的“新型冠状病毒”亮出早已磨得锋利的宝剑,为武汉 为祖国

为人类无怨无悔地挥洒着自己的满腔热血。

钟南山院士,我敬佩您!不仅是您,还有像您一样参与“战疫”而逆行奔向最危险战场的千千万万个白衣天使。您们都是最美的中国人,感恩有您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闪亮的名字——2024最美教师心得体会

全文共 2299 字

+ 加入清单

一、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二、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

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近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师爱最受公众期待。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来爱护,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教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希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这都是教师为学生着想,学生应该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行为,是应该受到学生的尊重的。反之,教师也应该理解和尊重学生。而不是把学生当做下级,当做可以随意训斥的无知小儿。时下某些老师可能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往往自以为尊贵无比,维护师道尊严,不顾学生的颜面。其实这种做法是有失分寸的。俗语道:“人怕敬,鬼怕送。”“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所以,老师对学生不要体罚,不要训斥,不要高高在上,而应该做一个和气的人,一个严谨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一个堪为师范的人。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强烈的。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

三、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是师德的新发展

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教师应是教练员,不是运动员,要让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去学习、去实践。

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育工作者,其知识结构的状况和道德水准的高下,愈来愈成为受关注的焦点。“为人师表”成为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重中之重。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在教师。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这一切都基于教师的楷模形象。因此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教师在行为、气质、素养甚至仪表上都应提高文明程度,特别要培养对学生的爱心;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五、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人们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

总之,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诚信立教,首先要做到淡泊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创新施教,要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时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大学生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心得体会精选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午在学校组织下有序观看了“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这是一堂意义深刻而引人深思的讲座。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可贵且唯一的,我们既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他人负责,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具备的社会责任感。“17年前你们保护我们,现在我们来保护你们”,疫情之下,一个年轻的群体始终活跃在抗议一线,他们同我们一样都是“90后”新生代力量,“非典”疫情期间他们多是懵懂的见证者,如今却已然成为主力军的一部分。正如冯秀军教授深情讲述这场疫情中勇敢逆行的年轻风景,引导当代大学生担当历史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越挫越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

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形势仍然严峻,此刻,我们待的有点烦闷焦躁的家,是很多前线人员想回而不能回的家。在这个牵动着所有国人心的春天里,我们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我们,也应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不为社会增添负担,按照这堂课中所说的,不随便出门,戴口罩,不信谣,不传谣,勤洗手,讲卫生,为这个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同时,这场疫情,也是对我们每个人的教育。唯有正视这个经历,在困境中汲取教训成长,才不辜负这样一次代价沉痛的历练。战疫情、稳发展,群策群力守望相助,践行初心使命,交出合格答卷。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此次疫情展现出了让全世界惊叹的中国速度,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即使许多计划由于这场疫情被滞留在寒冬,但凛冽的寒冬总会过去,春暖花开的希望终会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朝花夕拾中学生读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836 字

+ 加入清单

《朝夕拾》是鲁迅怀着青少年的往事而作的,既描写了他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师友的真诚怀念,有真实的写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前后作者所经历的生活。从家庭到社会,从中国到日本的,每一篇都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征。

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对童年生活描写最详细的一篇,这篇文章幽默充盈,妙趣横生。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鲁迅生活的十分有趣,可以说鲁迅的童年是快乐的。

《父亲的病》可以看出庸医害人,和封建社会思想的腐朽。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知道我为什么去学医。

《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是鲁迅思想的转折点。这篇文章揭露了,国人思想的愚昧。日本人瞧不起中国人。

《朝花夕拾》通过写童年和青年时的生活和感受,对封建习俗和封建思想进行了批判。本应该快乐美丽的童年,因为笼罩在那个封建社会,时不时透出些迂腐的气息,所以鲁迅要骂,骂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从文章表面看,鲁迅似乎都是用了些温情的文字,其实,他把愤怒藏得更深。有人说柔软的舌头是最伤人的武器,也许鲁迅先生正是想达到这个目的吧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

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对一个人用了相当多的笔墨,那便是鲁迅的保姆“长妈妈”,她是个需要一分为二看待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军训心得体会600字

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时光在,飞逝,转眼间六年过去了。我告别了快乐的小学生活,迎来了多彩的中学生活。中学第一课是军训

“军训”是个毛骨悚然的词。为什么要军训?因为现在的学生都是娇生惯养的小皇帝小公主。军训可以增强我们的体质,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的品质。接下来,我来说说我的军训生活。

军训的生活充满了起伏。军训的第一天,我穿着不合身的军装,拿着水杯和同学一起来到操场。操场上,烈日炎炎,大地烧烤,感觉像在蒸笼里。这时,我们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位教官姚。

他把我们领到场地后,第一件事就是教我们站姿军姿。站姿是指人立正,抬头挺胸,双脚分开60度,身体微微前倾。刚开始还好,不是特别累,但是过了几分钟,脚开始发麻,汗水像珍珠一样往下滴。我正要用手擦掉,耳边传来姚教官凶狠而严厉的声音:“我坚持不了一会儿?不许动!”我一听,吓得缩回手,马上调整自己的军事姿势。

除了站在军姿上,教官还教我们敬礼,稍息。蹲姿,尤其是蹲姿,是一种惩罚姿势。下蹲姿势会让你下蹲后很快感到双脚无力无力。

军训生活既苦又甜。每天都吃甜甜的冰棍和美味的绿豆汤。课间休息的时候,教官也会给我们讲讲他们的生活。从和他们的对话中,我觉得教官在军营的生活也很辛苦。军人姿势不好的时候,他就用皮带抽,每天的训练也很辛苦,但是他们不抱怨,用牙齿坚持。我们,祖国的花朵,应该学习他们不怕出汗,坚持不懈的作风和精神。有时候,教官会教我们唱军歌!

这是我的军训生活,证明了一句话:生活是有苦有乐的生活,生活只有打磨后才能大放异彩。不经历风雨怎么能看到彩虹?让我们成为一名勤奋的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全文共 1123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一段时间学习了《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我们的教育学》,我的收获很多。现将近段的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从教学目标入手,重视课前的备课。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高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的进程与发展。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多元的,它不仅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认为课堂教学高效的实质就是学生获得发展。因此,要把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有机地整合于教学之中,这正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真正内涵。为整体落实三维目标,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具体、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二、从教材内容入手,灵活使用教材。

我们可以对教材做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重视课中教学行为的高效性

⑴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师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更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此外,还要时刻铭记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

⑵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⑶在课堂中要善于倾听。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问题时,要倾听、关注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组合,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思考,推进教学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全民战疫情结束个人心得体会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疫情肆虐,中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声援与支持之声也不断从世界各地传来,世界与中国站在一起的动人故事不断上演,传递着世界各国与中国命运与共的初衷。

病毒无情人有情。这些在危难时刻同中国站在一起的动人之举,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体现和诠释。经济全球化时代,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在对人类构成共同威胁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面前,没有人是一座孤岛。防疫无国界,战胜疫情的途径是所有国家本着团结与合作的精神共同努力。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中国为世界防疫争取了宝贵时间,筑牢了控制疫情蔓延的防线,为世界防疫树立了新标杆。中国以创纪录的速度分离出病毒,进行基因测序,并立即同世界卫生组织分享数据。中国采取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有效阻遏了疫情向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蔓延。中国坚决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维护中国和世界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捍卫人类共同利益,以实际行动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中国担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观看《老师好》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您用火一般的情感温暖着每一个同学的心房,无数颗心被您牵引激荡,莫过于出于蓝而青于蓝,而后生贤达,恰是师者梦寐以求之寄托。或许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名人,可是我更急切地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一位普通的人――我的老师您,心潮翻涌,往事如梭,充溢着诗意,这个光彩夺目的名称,是“真的,善的信使。多少年风风雨雨,无法估量。

您在学生的心目中,凡出类拔萃。

回首往事兮景幻多,感念我师兮梦婆娑,让春风轻拂蓓蕾。我崇拜伟人。这就是您留在我心中的高大形象。

在我的心目中,平凡而激情。古往今来,凡步入教师之行业,也知世事冷暖,也食人间香火,您言传身教。悠悠历史,耿耿星河,默默无闻,辛勤耕耘,却吸引着我们饥渴的目光,培育亿万民族之脊梁,而其师者,或许为此无怨无悔付出毕生之心血。

教师之路。老师,您像红烛,梦幻超越,梦幻所依。春秋冬夏,三尺讲台十数书桌,永远高悬在我们的胸中。即使我两鬓斑白,依然会由衷地呼唤您一声老师!在这个神圣而崇高的字眼面前,我永远是一个需要启蒙的学生!在生活的大海上,老师。

您是严冬里的炭火,是酷暑里的浓荫洒湍流中的踏脚石,是雾海中的航标灯,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唯有这光辉的名字,使人崇敬。我还要说,育人有方,甘为人梯;您是无名英雄,又是教坛名师,蕴含着哲理,却塑造着一批批青年人的灵魂……老师啊,我怎能把您遗忘!

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毫不吝惜地燃烧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艾青诗选读后感中小学生心得体会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早就听说爱情是著名的诗,阅读这本《艾青诗选》时还猜想,心中不惊奇琪艺朵朵涟漪。

爱情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艾青的是既有古风又有现韵。把中华上下几千年的语言文化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化成一种蓝色的忧郁,虽说我可能喜欢乐观话得豁达的诗,可艾青的一生经过很多波折,可艾青的诗更多的是对祖国的热爱与报效之心。从中提炼出诗人忧国忧民大情怀。

我很喜欢艾青的现代诗总觉得那些充满沧桑的文字。让人读起来热血沸腾,任时光荏苒,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句是在记忆里永存。

读完《艾青诗选》这一本书让我记忆最深的就是《我爱这土地》。艾青写这首诗时正难国内当头,这首诗写出了艾青的忧郁。他的忧郁源自于农民的苦难,这里有浓烈的爱国之情。

作者用一只鸟的形象开头,在个体上面的渺小,短暂与大地生命的博大。永恒之间,是为表达自己对土地最真挚深沉的爱。把自己想象成是一只鸟,永远不知疲倦地围绕着祖国大地飞翔,永远不停歇的为祖国大地而歌唱。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也要像爱情那样爱祖国,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而我们目前能够做到的,唯有努力学习,树立信心,坚信自己的力量,要保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努力,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心得体会

全文共 910 字

+ 加入清单

教育之殇,归结于谁

在从小的耳濡目染中,《三字经》中这句“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深深的烙印在了每个人心里,这句话的意思是:作为人之父母既然抚养了孩子,就应该再给他们以好好的教导,那本是父母应尽的责任;等孩子上学了,老师也应该对他们从严教育,切不能敷衍塞责,因而耽误他们的未来。

不可否认,家庭和学校是我们接受启蒙的重要场所,它们在我们受教育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引导作用。“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等故事都可以很好地证明家庭于我们的重要意义。古代的私塾或书院往往会成为当地的重要教育场所,这也说明学校的重要性。但在如今,我们对于教育成败的归责似乎出现了偏差。很多人认为,父母和老师作为施教的主体,应该承担全部的责任,于是教育失败的帽子全部扣到了父母和老师的头上,可真的是这样吗?

教育一词,词条解释为: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可见,学习者是受教育结果影响最大的人,而非施教者。在教育当中,我们既是受益者,是直面成果的人,就要发挥自己的作用。所以我们要接受所有教育反馈的结果,学会用所学面对未来所有的挑战。因此面对教育的失败,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问题?

我们都是教育成果的享用者,成果的好坏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果我们不主动作为,而完全被动的接受,只会成为人们口中的“无能之人”。因此即使在破落的环境中,也可以选择逆风翻盘。古有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而今在疫情形势下,有爬到房顶接受信号学习网课的现实版“凿壁偷光”。我们听说过很多富贵豪门却培养出混混的故事,也听说过偏远乡村出高考状元的故事。学习不在乎环境的好坏,在乎的是是否有一颗想学的心。当我们觉得教育失败的时候,不要着急大肆批判外因,要首先从自身找一找问题。毕竟老师和父母只是教育路上的引路人,真正想要改变,还要从内因入手解决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时间去改变这个固执的观念,不要再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卸到父母和老师的身上,不要再将所有的错误归结到所处的环境上。在现代教育中,要更多地培养“教育成果的享用者是自己“这样的价值观,让学生明白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不是考上好大学为父母争光,而是为了能触碰到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为了更好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巴黎圣母院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全文共 849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场关于真正的美与丑的较量,这是一首唤醒我们认知真美的不朽诗章,这是一条净化心灵的光明路,这是我们值得一读的书——《巴黎圣母院》。

故事发生在1482年的格莱夫广场,我们的主人公卡西莫多再一次成为了公认的丑王,他从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他的坎坷的一生,他拥有着恐怖的外貌和身体的残疾,并且生母所抛弃,最终由教会中的副教主克洛德所扶养长大,却只能躲在阴暗角落当一位敲钟人。

但是当他遇到美貌无比的爱斯梅拉达时,他沦陷了,忍不住靠近佳人却惊扰吓坏了她,最终卡西莫多还是选择将这份爱默默埋在心里,时刻保护着她。而文中的女主角爱斯梅拉达是一位不仅有着美貌还有着一颗仁心的人,她在乞丐王国中救下了落魄诗人甘果瓦,并成为他名义上的妻子;她在卡西莫多接受惩罚时不计前嫌为他送水,这些都体现出她的善良。

但是当单纯善良的她爱上徒有其表的花花公子弗比斯时,注定这份爱情没有结果,甚至在反抗贪婪虚伪的弗比斯后,被诬陷刺杀,最终推上了行刑场,面对即将被绞死的命运。而年老丑陋的副教主克洛德也觊觎她的美貌,在爱斯梅拉达拒绝他后,无情的处死了她,卡西莫多在众多阻挠下,却只能带走了爱斯梅拉达的尸体,从此消失无踪。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悲剧,但是却又不失那一点圆满以及那份神秘感,让卡西莫多最终能够陪在爱斯梅拉达的身边,陪她长眠。

我认为这本书便是想要反映当时那个所处的社会背景下,教会和统治者的贪婪和残忍,以及当时人们的麻木和冷漠,但是却不缺少真正善良的人去同这两股恶势力英勇斗争。用这种善良去反讽当时的宫廷和教会,从而体现出什么是真美,什么是真恶。雨果的这种写作方式和中国大部分文学作品的写作方式有着很大的不同,相比之下,我觉得这部作品显得很有韵味,文中有着不少的耐人寻味的地方,但是也不会是晦涩难懂,反而有那种”直白”的感觉。然而正是这种”直白”让我觉得里面的人物更加生动以及让人物情感的以一种极自由真实的体现出来。

在现实生活中以貌取人的情况随处可见,也有不少人披着华丽的皮囊却做着魔鬼般的事情,所以内心的真美才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大学生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心得体会精选

全文共 89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收看了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感触颇深。我对新冠状病毒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对中国在疫情防控中的担当感到自豪。通过这场疫情,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重要性。

若论起事情的起因,许多人可能会说“这一切得从一只蝙蝠说起”,但我认为不然,试问,蝙蝠它有错吗?它是错在不该携带病毒,还是错在不该被人类吃掉?人类作为食物链的最顶端就可以为所欲为吗,最终玩火自焚却是愤愤不平地推卸责任:“这是蝙蝠的错”。

《流浪地球》里有言:“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一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猎人手中的枪在猎获动物的同时,也在消灭着自己生存的领地。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董卿在《主持人大赛》中曾说道:“伤害与被伤害,有时候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伤害他人,有时候也意味着在毁灭自己,即便你占尽了优势,也不可能为所欲为。人类破坏自然环境,同时也是在破坏一种和谐共生的平衡关系。平衡一旦打破,我们对大自然所造成的伤害最终也会反馈到人类自己身上。人类曾幼稚地以为自己能够通过“战胜自然”“攫取自然”来显示自身的力量,在自食其果之后,才开始醒悟:只有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谋求人类自身的长远发展。

之前也曾看到一个脑洞大开的视频,将人类与动物的身份互换,车水马龙的闹市遍布直立行走的动物,而臭气熏天的垃圾场、臭水沟、仅存的一隅森林、北极的冰山一角,各处本是濒临灭绝生物的苟延残喘之地却变成了人类的栖息地。科技的不断发展需要无数的实验,同时需要经济的支持,视频中的公司为暴利疯狂地砍伐森林,而住在森林里的生物只能尖叫着逃跑,恐惧的眼神中透露着绝望。毋庸置疑,视频的结局是人类的灭绝。

呵,多么可笑荒诞却又十分正常的结局。这不仅是讽刺,我想更多的是警告和预见。若人类继续无知下去,那么对不起,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病毒无情人有情,在这一次没有硝烟的战争里,科学、勇气、信念是我们紧握的武器。痛定思痛,警钟长鸣,汇聚众志,必能成城,在痛苦之后,我们会变得更加坚强;在磨难之后,我们会变得更加勇敢;在绝望之后,更加理智的我们必将迎来更光明的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名著《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

全文共 2159 字

+ 加入清单

一曲红楼,说尽世间悲欢离合,叹息多少泪与辛酸,有多少故事在我眼前行走着,奔跑着……渐渐地,一个人的轮廓清晰的显现出来——时常掩面而泣,清秀的面庞在花下是那样娇艳,一头黑发雅致的盘在头顶,淡淡的柳叶眉挂在额下,眼睛开开合合,多了几分娴雅,一袭粉衣,加上白色闪着银光的绸缎,像是仙女。细长的手指轻轻攥起一块丝帕,眉间便多了几缕愁思……她,便是林黛玉。

捧心西子

即使曹雪芹没舍得用大量笔墨来勾勒黛玉的美貌,然而就是那着墨不多的描写却给我留下了极其美丽形象。

无论是开篇“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的绛珠仙草,一切自然造化都是美的,一草一木俱是,更何况是一株得受天地精华,甘露滋养的“仙草”了!让人体会到“仙草化身”一种超凡脱俗,得天地精华的清秀非凡之美。

还是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看出林黛玉的美。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虽未直接写出黛玉的美丽,却给我在心里留下了一个“绝美”的形象。再从宝玉的眼来看看黛玉的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竟称她为“神仙似的妹妹”。

笔至此处,一个活生生的“绝艳”黛玉已跃然纸上。这黛玉的“外在美”是“娇袭一身之病”“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病态的美,“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活脱个“捧心西子

林中玉带

这“惟恐被人耻笑去了”的自尊,已经变成了“惟恐被人小看了他去”的自卫。这种自卫,是环境变迁与门第差异在黛玉心灵深处的细微折射。从形景看,不是单冲着周瑞家的,实质是也是冲着薛姨妈与贾府的,她要借送宫花这件小事,称一称自己在皇室与侯门家庭称盘上的份量。这就是问题的实质。

人当然不能没有自尊,但她自尊心太强了,便会发展成为小心眼。等到史湘云说唱小旦的戏子有点像她的时候,林姑娘的微嗔薄讥就变成了雷霆震怒了。不过,她这一次注意到了身份,当时并没有发作出来,回到住处才连珠炮式地向情人倾泄:“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这一节还怒得。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你安得什么心?莫不是她和我玩,她就自轻自贱了?她原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平民的丫头,她和我玩,设若我回了口,岂不她自惹人轻贱呢。是这主意不是?这却也你的好心,只是那个偏又不领你的这个好情,一般也恼了。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行动肯恼,你又怕她得罪了我,我恼她,与你何干?她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在这里,林姑娘把人格价值与门第价值以及两者之间关系说得再也清楚不过了。比作戏子犹可恕,而把湘云看得比她高贵则是不可忍的。虽然这只是她的分析,宝玉并非此意。不过不要被黛玉的强词夺理所迷惑,其实最不可恕的还是把她比作戏子。她觉得自己的身份受到了耻辱,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所以才发泄了这么一大堆,这也正是她维护自尊心的一种鲜明的表现。

其实,对黛玉而言,自尊与自卑原不过是一对孪生姐妹。前者是后者的外化,后者是前者的内涵。与贾府门第差异,又寄人篱下,使她产生了深深的自卑,正是这“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她所以要时时刻刻在人前要极力维护她的自尊,是为了用自尊掩饰她内心的自卑。

还泪绛珠

人的一生为何如此短暂,还没有真正地开始就已经到了尾端,黛玉是来还泪的,这已成无可否认的事实。前世的姻缘恩德未尽,后世又将他们牵扯到了一起,就似牛郎织女被永隔银河两岸。好冷酷,注定要分离,为何还要相守?

黛玉将对宝玉的爱视之位生命之火,一旦失却这爱情,生命也就终结。所以黛玉是万万离不开宝玉的,更别说失去贾宝玉的心了。相对她的真心,是宝玉对其他纯真圣洁的少女的泛爱,无论是才貌双全的薛宝钗、史湘云,还是贴心雇人的袭人、晴雯···怎能不让仙草流泣呢?即使是来还泪的,可这未免也伤心!

黛玉毕竟是单纯天真的少女,她幻想着与宝玉的爱情有朝一日获得统治阶级的认可,配上一个合乎封建礼教的形式,成为合理的存在。但美好的幻想无所附丽,结局如何,黛玉没有宝玉那样乐观自信。她担心着“不知将来如何”,更多的是预感到这爱情的悲剧结局。没有婚姻的爱情是不完整的,黛玉正是在将爱情发展成为婚姻上碰到了更大的威胁,也更加显得无能为力。泪水不是永远哭不尽的,黛玉就是把泪水哭尽还了前世的灌溉之恩。如此悲痛的离别,如此凄楚的凉意就连潇湘馆外的斑竹们似乎也在哭诉,令人悲怜……

最后一滴泪流尽,诗稿焚化成灰,沁芳桥畔的桃花也为她落了一地。潇湘妃子,你是否肋下伸出双翼,随飘零的花瓣去了天尽头?那里,又可曾有一座香冢,是你一抔净土掩下的桃花艳骨?“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似乎我也明白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悲痛不能解决一切离与分。即使结束了什么,也不要悲观将自己锁压。沉默,悲伤,痛苦,只是上天一次玩笑的终止。结束了,不必再留恋什么,找什么能够让自己宣泄的方式,而应该保持一颗纯洁的心。千万不要将自己的幻想破灭,追求也许正是人生中最好的魔法,比悲伤这些令人痛心的小角色好一千倍,甚至一万倍……昨天代表的是已消逝后的留恋,而明天象征的却是憧憬的希望。珍爱自己,放下思想上的包袱,让自己重新变得璀璨,变得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百年孤独》读后感心得体会通用

全文共 974 字

+ 加入清单

费尔南达死后四个月,儿子何塞·阿尔卡蒂奥才从罗马赶回来,他本以为可以回来继承一大笔遗产,从而彻底摆脱在外面这些年过的穷困潦倒的生活。可是,家的破败打破了他的美梦。他只有在家里得过且过,苟且偷生。几个附近的孩子成了他孤独时可以颐指气使的对象。然后有一天他们意外地发现,已故高祖母乌尔苏拉的床底下的地面闪着金黄。于是撬开地面,发现了三大袋黄金。还没等何塞·阿尔卡蒂奥尽情挥霍,财富就被那几个孩子洗劫一空,何塞·阿尔卡蒂奥也被他们淹死在浴缸里。

阿玛兰妲·乌尔苏拉带着丈夫加斯通回到马孔多。这个日渐萧条败落的家乡却是她在外多年梦魂牵绕的所在。一回到家她就兴致勃勃地着手振兴这个人迹罕至、鬼魂出没的家。可是加斯通却不以为然。他对马孔多没有任何感情。他在等待阿玛兰妲·乌尔苏拉厌倦,那样他就可以带着她离开这里,去往繁华之地。可是阿玛兰妲乌尔苏拉似乎根本没有要走的迹象。最后加斯通只好独自离去。

奥雷里亚诺和阿玛兰妲·乌尔苏拉相爱了。他们爱得如痴如醉,无所顾忌。这个家族只剩下他俩,而他们却浑然不知彼此竟是至亲:一个是外甥,一个是姨妈。在相爱中他们忘却时空,忘却一切。

一个新的生命孕育了,这个生命是布恩迪亚家族百年以来唯一爱情的结晶。初生婴儿被发现长着“猪尾巴”,这是高祖母乌尔苏拉最担心的事,因此她在世的时候是坚决反对近亲结婚的,因为家族中曾经诞生过长猪尾巴的人。阿玛兰妲·乌尔苏拉死于产后大出血。悲伤欲绝的奥雷里亚诺四处求助朋友,却发现身边没有一个人可以倾诉。回家后发觉,初生的婴儿被潮水般的蚂蚁吞噬。在那一瞬他想起了梅尔基亚德斯羊皮卷卷首的提要:家族的第一个人被捆在树上,最后一个人正被蚂蚁吃掉。

没等奥雷里亚诺完全破译羊皮卷,马孔多就被飓风所消灭。“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

看了三遍,总算把全书的脉络梳理得有点清晰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作者的超自然手法。一开始,读者就会被书中缤纷多彩的拉丁美洲风情所吸引。吉普赛人的有趣把戏,当地的奇异习俗,布恩迪亚家族祖先迁徙至马孔多经历的磨难,马孔多的兴旺与衰败。书中,死人会现身,人鬼可以对话,失眠症会传染以至于整个村子的人失去记忆,牲畜因为人的发情而多产,雨季可以持续4年多,活人可以生活在阴惨惨的鬼城。这些荒诞不经的故事情节增加了全书的魔魅、奇幻,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有不知身处何处的错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艾青诗选读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我爱艾青的诗,不仅是因为诗美,字里行间藏不住爱国的愤慨!涌进我的心,我的脑海,我身体的每一个细胞!

我爱艾青的诗,最爱的是这一首《向太阳》。这首诗是在艾青从战火纷飞的北方回到武汉,满怀对战争胜利的希望与期盼而作的,“向太阳”的标题让人联想:昏暗的过去,新晋的希望,光明的未来!主题一目了然。

他起来,不仅是一个人在刚起时,看到远方的太阳,而是一个切切实实的,刚经历了战争的人民,看到希望的曙光,毫不夸张做作的语言,却是那么深刻,刻进我的内心。

他来到了街上,街上是多么和谐,有了色彩,“早安呵”,艾青不忍心打扰这份黎明。他又回想起“昨夜”的痛苦,经这一反衬,沉重感仍未消失,反而加重,也令读者更加好奇,耐人寻味。

他回忆起了昨天。是多么痛苦,无止息的战争,残酷的杀戮,毫无自由可言,这困住了他,折磨着他,他无能为力,他替那些无辜的生命哀嚎!也只能哀嚎。文章是他最真切的情感,真挚的悲伤喷涌出来,灵魂永远歌颂,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希望,他期待黎明的到来!我与他一同盼望着,诚切地盼望着……

黎明终于到来!他含着热泪描绘了城市的工业,他心情激动!

这落后的人民崛起了,这钢筋煤油的气息比什么都香。

我所读的《艾青诗选》,就是艾青精神与意志的集中,是再简洁不过的语言,也是品味不尽的意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全国抗疫表彰大会心得体会观后感

全文共 849 字

+ 加入清单

2020年9月8日上午10时,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将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

国难当头,明知前方山有虎,但总有一群人“不计报酬,无论生死”,迎难而上!小年夜里,唯一的一列赶往武汉的高铁上,是上海驰援武汉的第一批重症和呼吸科医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千名医护人员主动请缨,“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申请书上的最后一句话,是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庄严承諾,也是这个庚子年除夕夜最响亮的誓言!

别人回家,他们出发,从新年到前线,只隔一列动车。所谓伟大,就是平凡人在本可以保持沉默的时候,拼尽全力燃烧自己,为世界发出微光。

“我可以带队去支援武汉。”疫情爆发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向上级部门提出申请。“国家的大事,自己义不容辞!”这位传染病专家、浙大教授如是说。他们每天超负荷工作着,为了节省紧缺的防护服,他们尽力避免上厕所,因此一整天不敢喝水。当战斗终于告一段落,脱下战袍时,谁都不知道,湿透他们的到底是汗水还是泪水。

在防疫工作的前线,党员,干部用最实际,最具体的表现,捍卫了群众的生命安全,筑起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

在疫情面前,"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再度展现震惊世界!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同时间赛跑,与病魔竞速。哪有什么“基建狂魔”所谓的奇迹,不过是建筑工人夜以继日的埋头苦干,再苦再难,心无怨言,全因为那颗滚烫的赤子之心。疫情面前,高高飘扬的中国旗帜就是‘强心剂’。旗帜无声,却能产生引领方向、凝聚人心的强大效应。如果说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除夕夜,团圆日,在和乐满堂之外,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总有人默默坚守,撑起万家团圆,灯火通明。在凛然严冬中,在危机四伏的疫区,如钟南山一般的逆行者毅然选择奔赴最前线,以血肉之躯为你我撑起生命的屏障。一份不留名的物资、一个无声的背影,他们用最坚韧美好的人性,凝聚起神一般璀璨的光芒。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我们相信,大地回春,隔离结束,疫情消散就在不远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坚定执着追理想心得体会

全文共 1294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网络中曾经流传一个帖子:“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奢侈品”不是什么名表、豪车,而是生生不息的信念、点燃他人希望的精神特质等。时下正在全体党员中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要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支部、落实到每名党员,把党内政治生活的“炉火”烧得更旺,给党员的党性“淬火”,为党员的灵魂“补钙”,引导广大党员坚定执着理想

我们党对党员的要求,既有底线,也有“高线”;底线就是党规党纪、法律法规,“高线”就是铁一般的信仰、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撑。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条件那么艰苦,战斗那么频繁,敌我力量对比那么悬殊,为什么红旗不倒?就是因为共产党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这是井冈山精神的精髓,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我们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全省广大党员要深入学好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在深刻领会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尤其要结合江西的省情实际,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做到“在弘扬井冈山精神上走在前列”,把理想信念作为照亮前路的灯、把握航向的舵,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对奋斗目标的执着追求、对本职工作的不懈进取、对高尚情操的笃定坚持、对艰难险阻的勇于担当,真正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一代传下去,成为推动我们事业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信念不是到处去寻找顾客的产品推销员,它永远也不会主动地去敲你的大门。”政治上的坚定源自理论上的清醒,思想上的成熟源自理论上的厚实。那些具有坚定信仰的人,无不重视对理论的学习。而“没有理论的人容易被‘俘虏’”这一论断,也反复被实践证明着。当前,社会情况复杂多变,各种思想剧烈碰撞,考验着我们的政治鉴别力。能不能做到头脑清醒、政治坚定、思想纯洁,关键看我们的理论功底是否扎实。只有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借助马克思主义这个政治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认识事物,才能不断夯实理想信念的根基,做到风吹不转向、浪打不迷航。

革命战争年代,在理想信念面前,党员往往面对生与死的抉择。如今,我们虽已远离战火硝烟,但面对的考验依然严峻。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信仰缺失,嘴上讲马列,心中有疑问;有的信仰扭曲,追求金钱、名利、美色,甚至走向腐败堕落,站在了党和人民的对立面。实践证明,讲理想信念不能一劳永逸,争做合格党员没有“休止符”,只有经常对照党章检视思想作风和精神状态,查找自身不足,清除思想上的“雾霾”,不断抵制错误思想文化的侵蚀和影响,才能守住精神高地,朝着“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目标迈进。

理想信念贵在践行。“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既是党旗下的庄严宣誓,也是平时的表现和作为,它是真理与人格的统一,是思想与行为的一致。只要我们把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冲得上去,就一定能彰显信仰的力量,进而树立起新时期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抗击疫情心得体会中考作文素材

全文共 522 字

+ 加入清单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加快蔓延的严重趋势,全党全局全国各民族人民都站在一起,心连着心,携手抵抗疫情。“只要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就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危难时刻,习近平总书记的温暖话语,坚定着人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继2003年抗击非典后再次出征,深入疫情前线。无数党员干部冲锋在防控疫情斗争的第一线。无数医务人员不畏生死、不计报酬抗击疫情。“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成为年新春的集结号。我们要坚定信心,相信科学,不信谣,不传谣,坚决执行党委政府的各项措施。作为学生干部,做好学校和班级同学之间的联络员,时刻关注班级同学的假期动态,做好班内疫情防控宣传。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面对疫情,我们不能恐慌也不能轻视,应该相信党,相信政府。面对疫情,我们不能有侥幸心理,应该做好个人防护,加强对新型冠状病毒及疫情的认知保护自己也保障他人。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我们一定能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中取得胜利。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愿每一位奋战在前线的医护人员平安健康。愿每一位患者早日康复,愿每一个人都能做好防护,健健康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优秀教师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全文共 3796 字

+ 加入清单

“先学后教”是生本理念下的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先教后学”教学模式的颠覆性改革。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有利于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一、什么是“先学后教”?

所谓“先学”,就是在教师未开讲、未引导、未明确相关知识之前,学生就主动、自觉地进行相关问题的自我实践、自我探究、自我学习,力争通过个人的力量独立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形成自己个性化的学习成果,从而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发展情感。

再看“后教”,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教师应该在学生自学后,或自学过程中,通过巡视、批阅学生自学练习作业,准确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在学生自学结束之后,发动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质疑、讨论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让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达到“兵”教“兵”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或疑难问题进行精炼的引导、讲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先学后教”的好处。

1.“先学后教”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先学后教”正体现了这一主体原则。传统的教学是以“教”为主,“学”为次。“先学后教”把“学”放在开头,即以“学”为首,以“学”为主,也就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而“教”为次。“先学后教”摆正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真正发挥了主体作用。

2.“先教后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课堂的“主角”是老师,课堂的时间也归老师掌控,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状态。“先学后教”把课堂的“主角”让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新知,就会有一种愉悦的心理;同时,“先学后教”把课堂的时间还给了学生,学生就有了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得到了提高。

3.“先学后教”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传统的教学,课堂上以教师讲解、传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先教后学”注重学生自学,老师必须授学生以“渔”,让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让学生懂得如何读书、思考,如何围绕导学问题圈画、批注,如何开展小组合作、讨论,如何进行反馈、交流……这样,学生在潜心会文、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学习的能力。

4.“先学后教”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学,受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学模式单一,照本宣科。“先学后教”注重自学,注重让学生潜心会文、独立思考,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必然会有自己的独特思维和想象,必然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5.“先学后教”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传统的教学,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课堂教学成了老师和一些优生的舞台。“先学后教”注重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实实在在的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互相质疑、互相帮助,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先学后教”注重小组的评价,将同一小组的几个同学进行“捆绑”,一荣俱荣,培养了学生的团结精神。

三、“先学后教”的实施。

1.实施“先学后教”,需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

实施“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这就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扔掉原来的不好的方法和经验。“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就是:学生是主体,在知识的学习中主要以学生自学、学生讲解为主。平时教学中总认为“自已不讲,学生不会;不自己讲、学生不会讲或讲不好”这些观念,是错误的。如果学生讲得不好、讲的深度不够或者讲得不全面,那是老师“引导”这个工作没有做好,就需要我们在“引导”的内容上下功夫。只要引导得当,学生可能比老师讲得更好。

“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设计导学题还是作业批改,都要真正按照“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来进行,工作量是特别繁重的,这就需要老师付出更加艰辛的劳动,需要老师贡献更多的时间、精力,需要老师更多的奉献精神。

2.实施“先学后教”,需精心设计“导学案”。

“先学后教”,重在学生的“学”。为了使学生自学时不偏离学习的目标、教材的意图,教师必须在课前精心设计好导学问题,而导学问题的设计也自然是“先学后教”这一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应用成功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将备课的侧重点放在导学问题的设计上来。

导学问题的设计要依据教学目标,紧扣教材内容。必须源于教材又不落俗套,既注意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又注意加强知识的拓展与联系,真正做到有效地把学生带入教材,潜心会文,深入思考。

导学问题的设计要详细具体,操作性强,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导学问题的设计要体现三个结合:结合课标,结合教材,结合学情。为了让每一个导学案都成为精品,我们可以要求教师要在做好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首先由主备教师精心设计出导学案,然后备课组进行集体备课时,进行充分地商讨、研究,最后达成共识,形成集体备课。教师在使用前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个性化的调整和加减。

3. 实施“先学后教”,需抓好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先学后教”这一教学模式的重点。自主学习的质量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抓好学生的自主学习。

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自主进行预习的习惯,培养学生根据导学问题进行自学的习惯,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是否形成这种习惯,决定了“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实施的成败,至关重要。学生能否形成这种习惯,取决于老师是否坚持要求,取决于老师有无加强检查督促,取决于教师、家长是否经常联系沟通。因此,教师实施“先学后教”,必须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这项工作做细、做实,并持之以恒,让学生将自主学习当作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不做不行的、理所当然的事情。

②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同时,还必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授之以“渔”。大体来说,就是要指导学生会阅读、会思考、会动笔、会检索。会阅读,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朗读、默读、浏览,从书本中获取、处理相关信息;会思考,就是要让学生根据导学问题,潜心会文,寻找问题的答案;会动笔,就是要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圈画批注,不动笔墨不读书;会检索,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报刊、书籍、网络、电视等途径查找、整理资料,从纷繁的资料中提炼出有用的信息,帮助自己的学习。

4.实施“先学后教”,需抓好小组合作学习。

《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先学后教”这一教学模式的重要一环。要使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效率,不流于形式,就需要教师抓好、抓实小组建设工作。

①组建小组。

一般将班里的学生按好、中、差搭配,4~5人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

②明确分工。

在组内对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选出一个小组长,负责每次学习任务的组织和监督,其他成员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如记录员、汇报员、纪律管理员等。这样的角色是轮换着的,以使每个人在不同的角色中发展不同的能力,避免小组合作只是成为优生表演的舞台,促使学困生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来。

③开展培训。

一是重点强化对小组长的培训,使小组长既具有权威又有亲和力,教会小组长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应如何带领、指导组内成员进行有效学习,小组如何进行分工合作,怎样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怎样进行全班汇报交流等。二是对小组成员的培训,让小组成员树立合作学习的意识,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大体流程,掌握一些交流、讨论、汇报学习成果的技巧。

④捆绑评价。

学校、教师要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合作小组要形成全体组员的学习共同体,互帮互助,团结协作,整体考核,具有集体荣辱观。评价采用小组捆绑的形式,以小组集体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促使大多数孩子都受到老师和同伴的鼓励,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5.实施“先学后教”,需抓好“后教”环节的点拨引导。

实施“先学后教”,“后教”环节是一堂课中最能体现教师个人素质和功底的环节,也是最难的环节。

①“后教”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先学”的情况。教师应通过批改学生自学作业、聆听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情况,精心预设“后教”的内容。“后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疑难问题。

②“后教”并不全是教师讲,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学生能够自已解决的,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全班集思广益来进行解决;学生自学后不懂、互教后迷糊、合作后还不会的疑难问题、重点问题,教师应当作适当的点拔、引导、讲解,但教师不能光说答案,而是要引导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发现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规律,帮助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我对“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粗浅的学习体会。对于这种教学模式,我们还存在许多困惑。我想:“先学后教”这种教学模式,它所代表的应该是一种理念,它的教学流程、教学结构并不应该是教条的、僵化的,我们只有在具体操作中视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的不同加以灵活运用,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对于这样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我们应该在学习中尝试,在尝试中探索,在探索中改进,在改进中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