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冬至节的传说故事(精彩19篇)

《穷人》这篇课文多处运用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使课文内容很有感染力。那《穷人》续写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冬至节的传说故事,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浏览

6689

作文

83

清明节的传说故事

全文共 1255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前636年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宠妾骊姬心怀歹意,企图谋害太子申生、公子重耳,扶持小公子莫齐继位。介子推等忠臣知道后,便保护着重耳离开晋国避难。有一天,他们到了卫国的深山老林里迷了路,又累又饿实在走不动了,就在重耳断粮待毙之时,介子推到山沟里,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块,与采摘来的野菜同煮成汤给重耳。当重耳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非常感动,流着泪说:“永远忘不了‘割股奉君’的大恩”,并许诺将来继位之后,定不忘情。介子推回答说:“我不求你日后报答,只求你关心百姓,做个清明的国君。”

介子推与众大臣忠心耿耿随重耳流亡十九年后,在国人内应和秦国帮助下,重耳回国即位。当车子快进国都时,重耳把陪伴自己流亡用过的破席子扔了。介子推拾起破席,悄悄回了夏县裴介村老家孝敬老母。

重耳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当了国君,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在封赏大臣时,跟随他的有功之臣均得到高官厚禄,却忘了介子推。经有的大臣提醒,晋文公省悟过来,十分悔恨,觉得对不起子推大臣,他命令全国上下都寻找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再当官,便携母一起到风景秀丽的绵山岩洞中隐居,草衣寒食。此事不久便被晋文公知道,立即亲自率众大臣到绵山访求。

晋文公一行到了绵山下,派人上山百般呼唤,只有山谷回声,不见介子推出林相见。这时,晋文公要急于见到介子推,想到他是孝子,如果火焚绵山,介子推为保全老母性命,一定会背母出山。结果大火烧了多日,还不见介子推的踪迹。晋文公又率人进山寻找,未能找到介子推母子遗骸及物品,后有人从半山岩的岩洞中找到了半张破席子。晋文公接过席子细看,只见上面写到:“割肉奉君尽忠心,但愿主公赏清明;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照复清明”。看后,晋文公感到很内疚,悲痛万分,追悔莫及。下今改绵山为介山,将一山岗定为他名义上的封地——介公岭,将介子推母子隐居的岩洞改建成介公祠,并立“介庙”于绵山脚下柏沟村南的柏树林之中,又命将定阳县改名为介休县。他还下令让随从人员把焚烧林的残木拾上几块,给自己做了一双木鞋。他每天上朝时都要穿上木鞋在宫厅行走,呱嗒呱嗒地声音提醒自己看着足下,就好像看到了介子推,后来人们将最忠诚的最尊敬的朋友称作“足下”。

晋文公焚绵山之日,正值“清明节”。晋文公十分感伤,令全国上下不得举火炊烟,并把清明节这天也称为“寒食节”。后人为怀念敬仰介子推,每逢“清明”都不举火,冷食一月,以后逐渐减至三日。“寒食节”从此便流传下来。

第二年清明节,晋文公率众臣到绵山下的介庙祭奠介子推,看到焚烧林山坡上的被烧柳树死而复活。晋文公以为柳树是介子推转化,他便赐柳树为清明柳。要求晋国百姓家家门上挂柳枝,扫墓栽柳,上绵山踏青,抒发思念之情。并令寒食前一是为“炊熟日”,人们要做许多蒸饼,称作“子推蒸饼”;也有人家用面粉和枣泥做成燕子状饼(三角馅饼),然后用柳条串起挂在门据上晾晒,称作“子推燕”。每年清明节不仅在房屋(村后)栽柳,而且青年男女要上山踏青,并要头戴柳条编织的柳冠或柳环。当时有民谣说:“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寓言故事-千峡湖九龙洞的传说

全文共 1442 字

+ 加入清单

浙江省青田县千峡湖西岸有一处悬崖百丈的绝壁叫雷公岩,雷公岩崖巅的九龙山脉汇合处有一个形如巨型蛋壳的山洞名叫九龙洞。为什么这个山洞叫九龙洞呢?原来这是明朝开国元勋、第一谋臣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的护将——龙王的九个儿子居住过的地方,当地居民叫该洞为九龙洞。

相传,刘伯温本是玉皇大帝身前一位天神,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战火不断,饥荒遍地。玉皇大帝命令刘伯温转世辅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苍生,并赐斩仙剑,号令四海龙王,协助刘伯温。但龙王年老体弱,事务繁多,因此派出了自己的九个儿子协助刘伯温。

刘伯温安照玉皇大帝的指令到浙江省青田县九都南田武洋村投胎,而龙王的九个儿子需在南田附近找个居住地。一日,九个龙子从东海出发,沿瓯江循小溪至南田附近,在南田西边不远处小溪畔发现悬崖百丈的雷公岩崖巅的九龙山脉汇合处有一个天然石洞。但见该洞形如巨型蛋壳,洞厅高过三楼,能容上千人;四壁呈弧形,浑然一体;洞顶,一条锯齿形裂缝,由小渐大,宽处二三尺。翘首仰望,可见一线天,倏见飞鸟,一过即逝。

裂口开丫处,上有天水,凭空而挂,降落洞中,长年不断,纷纷扬扬,如珠如雾如烟。水着地,汇成流,沿着洞脚打转转,然后不胜依恋,缓缓流去。光束从洞口和裂口泻进洞中,照白了水帘,照亮了洞体,看出洞壁上布满岁月镌蚀的道道长短皱纹,乱中有序,反映出似有似无的佛像轮廓。向着水帘,一尊硕大的盘古玉像,有眼有鼻,清晰可辨。综合细察,水气迷漫中有盘古挺立。早上,阳光从洞口射入,穿透闪闪烁烁的水绢和蒙蒙洞岚,几经折射和反射,作用于不同密度的气层,在凹凸多皱四壁上,映现出无比神奇的佛影全景:玉皇大帝、如来佛祖、观音圣母、平水大王、四大金刚、十八罗汉……影影绰绰,金碧辉煌。定睛看,或浅入淡出,或移动变换,幻化莫测。侧耳听,又有流水奏出的万般梵音佛乐,音韵和悦悠扬。这儿正是刘伯温为九个龙子寻得并经佛法神功净化过的安心身之处。于是九个龙子就住在这里保护着刘伯温和黎民百姓了。

公元1360年,刘伯温带领九个龙子出山辅助朱元璋打天下。九个龙子个个法力无边,神通广大。他们跟随刘伯温征战多年,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助朱棣夺得了皇位。当他们功得圆满准备返回天廷复命之时,明成祖朱棣却想永远把他们留在自己身边,安邦定国,雄霸天下。于是他便借修筑紫禁城为名,拿了刘伯温的斩仙剑号令九个龙子。但九个龙子仍是神兽,顿时呼风唤雨,大发雷霆。朱棣见斩仙剑震不住九个龙子,便决定用计,他对老大赑屃说:“你力大无穷,能驮万斤之物,如果你能驮走这块先祖的神功圣德碑,我就放你们走。”赑屃一看原来是一块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犹豫地驮在了身上,但用尽法力却寸步难行。

原来,神功圣德碑乃记载“真龙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功德(善事)之用(功德是无量的),又有两代帝王的玉玺印章,能镇四方神鬼。其他八个龙子眼看老大被压在碑下,不忍离去,便决定一起留在人间,但发誓永不再现真身。朱棣虽然留住了九个龙子,但得到的却仅仅是九个塑像般的神兽。刘伯温得知此事后,也弃朱棣而去,脱离肉身返回天廷。朱棣后悔莫及,为了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更为了纪念九个龙子的不朽功绩,便根据九个龙子的特长,让九个龙子各司一职,流传千古。这也就是为什么“龙有九子”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种动物一直没有明确,直到明朝才出现了各种说法原由,也是为什么到明朝以后才有“龙生九子,各司一职”的说法的原因。据说九个龙子就隐居在瓯江小溪,在夜深人静时还会到曾经居住过的山洞聚聚。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元宵传说故事

全文共 1166 字

+ 加入清单

据《古今人物通考》记载,有一次,乾隆皇帝下江南,在村庄里迷路了,肚中又饥又渴,就向一户农家敲门寻些吃的。开门的是位老婆婆,她家里很穷,没啥食材,只有一些糯米粉和黑芝麻,就用糯米粉裹黑芝麻团成圆球,在汤里煮熟给乾隆爷吃。乾隆皇帝吃了大加赞赏,问这是啥好吃的呀?老婆婆看这东西在汤里团团圆圆的,就顺口说这是“汤圆”。第二年元宵节,乾隆皇帝在宫里想念汤圆的味道,就让御厨依样做出来。后来“汤圆”的做法从宫中流向民间,成了元宵节的一道不可缺少的招牌小吃。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宋代元宵除了“妇女出游街巷,自夜达旦,男女混淆”的狂欢外,还有官员派发利是、君王与百姓同赏元宵;甚至有恐怖色彩,刑狱机构会利用灯饰、图像演绎狱户故事或陈列狱具等。元宵节在宋代发展成最热闹的世俗狂欢节,灯节更加丰富多彩,元宵赏灯持续五天,灯的样式繁复多样,逛灯市更是一件十分赏心悦目的事情。诗人辛弃疾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说的就是宋朝灯节花灯无数,烟花如星雨。那时还兴起了猜灯谜,即将各种灯谜写在纸条上,贴在花灯上,猜中的人还能得到小小的奖励。这种娱乐益智的活动受到人们喜爱,广为流传。

汤圆是应时必备的节日食品,当然不可无诗。宋代人也写了一些咏汤圆的诗。南宋女诗人朱淑真就有一首《圆子》诗:“轻圆绝胜鸡头肉,滑腻偏宜蟹眼汤。纵有风流无处说,已输汤饼试何郎。”所谓“鸡头肉”者,形容其嫩也。唐玄宗李隆基就曾赞叹杨贵妃之乳为“新剥鸡头肉”。

南宋文学家周必大也有一首《元宵煮浮圆子》诗:“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寻归味,灶婢诧新功。星烂乌云里,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清代浙派代表诗人符曾的《上元竹枝词》就是一首咏元宵的诗词:“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据说,清末民初还流传袁世凯和元宵的故事。说的是袁世凯在做了大总统之后心犹未甘,还想当皇帝,因美梦不能成真,终日烦恼。一日他的姨太太说要吃元宵,话刚一出口,就被袁世凯打了一个耳光,因“元宵”与“袁消”谐音,从此袁世凯就给手下的人下了个命令,以后不许再说“元宵”,而只能说“汤圆”。后来有人就此事写了一首打油诗:“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洪宪当年传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

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除了赏花灯、猜灯谜,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元宵节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冬至的传说故事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

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聚宝盆”的传说故事

全文共 1203 字

+ 加入清单

羊庄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许多神奇之传说,其中沈井村“聚宝盆”之说传遍大江南北。

据传,明朝洪武年间,沈家村有个财主沈万山,家有土地九顷,雇用长短工10多人。

有一年逢大旱,草木将要旱死,这时沈万山家中的割草佣人,每天都割一捆油绿鲜嫩的草,日子长了,沈万山感到很奇怪,就问割草人:“天这么旱,怎么割来这么多好青草”。

当时,他没把割草的地方如实告诉东家。沈万山一连几天,跟随割草人后边,偷看着,见他每天都在沈家村北一华里处的沈家桥底睡觉,睡到中午无人时,才去村北牛蛋山上去割草。一天,沈万山强令割草人领他去割草的地方,一看岭上有一片圆形的草地上长着绿油油的草,于是就让割草人割,割后随即又出来了,割得快,长得快,沈万山感到很奇怪,左思右想明白了,此山西南靠凤凰山,凤凰不落无宝之地,第二天带着两人到那里挖出了一个铁盆。

聚宝盆

后来沈万山买了一头猪用它喂猪,猪长的很快,把猪杀了以后,就用此盆洗手洗脸,一次沈万山的儿媳妇洗脸时,不慎把一戒指丢进盆中,越捞越多,沈万山知道后,认为此盆是件好东西,当时传说山上有个看宝洞,洞内有看宝的毛人住在里面,自从沈万山得宝后,毛人就走了。洞内三间屋大的空隙,至今尚存。沈万山得宝后,借助宝盆的财力。为村民打了72眼井,铺路架桥造福村民。

数年后,长江决口,朝内推测某地方一定出现宝贝(据说一出现宝贝长江就要决口),皇帝下告示“谁若能堵住长江决口,就赐给谁高官厚禄”,沈万山知道后,揭回告示,带着聚宝来到南京与皇帝讲好条件,皇帝随口答应“四更借、五更还”。沈万山来到决口处,拿出“聚宝盆”往盆内放一把土,放到决口后,立即堵住决口。

然后,沈万山去朝内讨取高官厚禄,并到五更去取“聚宝盆”,谁知道等到天明,才打四更鼓,据说这是皇上为了骗取宝物将五更改到四更,南四北五的说法以此说起。沈万山到朝内就被扣住,问他得宝的情况。并说他得宝不献,罪该万死,前辈该斩,后灭九族。把沈万山家的坟墓掘成了坑(今沈井村内的大水坑,就是原沈家的林地),沈井村的百姓听说沈万山得宝不献,犯了灭门之罪。有的外逃,有的改名换姓,沈家从此绝后,沈家村的水井也被填平。

后来,迁此定居的人们,为了不忘沈万山的恩义,流传后世,永不泯灭,又把该村易名为沈井村,但至今沈井村没有一家姓沈的。沈万山当时的住宅在沈井村东南角,在大跃进时期,沈井村的魏某在平整土地时,一镢揭开一眼神秘的井。井深12米,直径1.5米,水位2.1米,石砌结构完整,表层风化变黄,这眼古井就是当年沈万山用过的水井。

“聚宝盆”堵住长江决口后,成为大土原,后来就在上面搞建设,传说“聚宝盆”已落在南京中华门底下,民国时期,国民党当局听说沈万山的“聚宝盆”在中华门底下,就下令挖洞取宝,结果挖了能住一个连的大洞也没找到宝盆,据说宝盆又回了沈井村,后来做防空洞用(1985年人民画报以做过介绍)。

至今,沈井村北牛蛋山的小丘岭上还有个小坑,坑内直到现在还不长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冬至:冬至节的由来与传说

全文共 2247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冬至传说一:女娲与冬至饺子

传说盘古开天辟地 时,有位人头蛇身的女人叫女娲,看到天上有个窟窿,就用炼就的五彩石补天。她又用黄泥做人,一年到头不停地做。到了冬至那天,气候寒冷起来,黄土人的耳朵总被冻掉。她就在一个个黄土人的耳朵上都穿个小孔,用一条线通过,一头打个结扎住,一头塞进黄土人的嘴里,让黄土人咬住,这才保牢耳朵没被冻掉。以后就演变成冬至吃饺子的风俗。每年冬至节,人们就包耳朵形状的饺子,意思是让女娲做的黄土人咬住带线(馅)的耳朵,不致于冻掉。

冬至传说二:冬至馄饨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冬至传说三:冬至饺子

河南南阳名医张仲景,医术十分高明,不管是什么样的疑难杂症,只要经过他的治疗,都可以迅速痊愈。人们都尊称他为医圣。

张仲景原本在长沙做官,告老还乡后回到河南老家。还乡的时候,正是酷寒的严冬。他走到白河岸边,发觉河面都冻成了冰。来来往往为生计奔忙的乡亲们,穿著单薄的衣服,面黄肌瘦,连耳朵都冻烂了。张仲景看了,心中感到相当不忍。

等他一回到家,登门求医的人接踵而至。门前车马杂沓,全是乡里官宦富豪人家。张仲景从早忙到晚,可是心中仍记挂着那些冻伤耳朵的穷乡亲们。到了冬至那一天,他就把家中的工作交给弟子们,自己到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给穷人舍药治疗冻伤。药方的名字叫做「祛寒娇耳汤」。

做法是先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等煮熟后,将羊肉及药材捞起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再下锅煮熟。来乞药的人们,每人都给一大碗汤,两双娇耳。大家吃了祛寒娇耳汤后,只觉得浑身温暖,两耳发热。张仲景一直舍药到年三十,终于把乡亲们的耳朵全治好了。

张仲景舍「祛寒娇耳汤」的事一直在民间流传着。为了纪念他为人们治病的恩德,每到冬至这一天,人们都要包娇耳吃。「娇耳」又称「饺儿」,也就是现在我们所吃的饺子。传说吃了冬至饺子,包管耳朵不会冻伤。

冬至传说四:冬节圆

很久以前的一年冬至,闽南的一个城里来了三个衣衫褴褛的乞丐,他们是一对夫妇带着一个女儿。在天寒地冻的严冬里,乞丐的妻子终于因体力不支而一病不起。为了筹钱埋葬妻子,老乞丐只得忍痛把女儿卖给人家作奴婢。一想到要离开相依为命的老父亲,女儿伤心得晕了过去,老乞丐连忙讨了一碗米汤,一口一口的把女儿灌醒。老乞丐又讨来了几个糯米圆充饥。可是父女两个互相推让,谁也不肯先吃。老乞丐就对女儿说:「今日离别,就像这粒糯米圆分成两半,咱们团圆的时候再吃圆子好吗?」说完,两人含泪吃完了圆子,就依依不舍的分手了。

自父女两人分手后,又过了三年,老乞丐却毫无音讯。每年到了冬至,女儿就更加的思念父亲。她想,也许父亲现在仍穷困潦倒,不愿见面,那该如何相认呢?她就想了个办法,对主人说:「今天是冬至,家家都吃圆子,那门神也该敬敬他。」主人同意了。她就搓了两个又大又圆的糯米圆粘在门环上,她想,这样一来,父亲回来,看到门环上的冬节圆,一定不会找错门。谁知道,老乞丐还是没有回来。第二年,女儿又把冬节圆黏在窗门、猪舍、牛舍、牛头上,寄托对父亲的思念。左邻右舍取其团圆、吉利的含义,也照样去做。这个习俗就这样传遍了闽南、潮汕一带。

冬至传说五:冬至汤圆

从前有个木匠叫墨斗公。在他所住的村子里,土壤十分肥沃。农夫们只要将稻籽撒在田里,就可以坐下来静待收成了。因此这些庄稼人整天闲着没事,就聚集在墨斗公的木匠店里聊天。墨斗公被他们吵得无法静下心来工作,就交待他的徒弟拿一包经他施过法的锯木屑,每天早上抓一小掫撒到农夫的田里去。这些锯木屑只要一洒到田里,就会变成杂草。墨斗公的原意是要农夫们养成勤劳的好习惯,天天下田锄草。没想到这个徒弟嫌天天撒太麻烦,就一口气将整包锯木屑都倒光了。于是,所有的田里都长了茂密的杂草,稻子反而枯萎殆尽,急得农夫们叫苦连天。

墨斗公眼看着他的徒弟闯下大祸,就罚他变成一头牛,来帮助农民耕田除草。为了使徒弟工作方便,墨斗公又设计了牛犁耙,碌碡等农具供牠使用。

墨斗公的徒弟变成牛后,惰性依然不变。主人要牠耕田,牠就想出许多推托之辞:「我今天我太累了」、「我生病了」或是说「你还不喂我吃东西,我怎么替你工作?」牠甚至和主人约定,耕田时每走一趟就要喂牠吃红龟粿或汤圆等食物,否则牠就罢耕。

在天上的佛祖看到这头牛如此的狂妄,就在牛的下巴钉了一颗钉子,使牠再也不能开口抱怨(如今每头牛的下巴都有一颗突起像痣的东西)。因为牠喜欢吃汤圆,人们就选择冬至这天作为牠的生日。除了喂牠汤圆外,还在牛角、额头上都粘上一颗「圆仔钉」。同时,为了感谢牛一年来的辛劳,冬至这天一定让牠舒舒服服的休息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长城的传说故事

全文共 465 字

+ 加入清单

毛主席曾经说过:“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你们要登长城做好汉了!祝贺你们!你们知道吗?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的时间是1987年12月。长城是中国的像征,身为中华儿女的我们,又怎么能不骄傲呢?

大家记得古时候有一个传说吗?那是勤劳的孟姜女为了找被官兵捉去建筑长城的丈夫,经过许多艰难困苦,来到长城边。当她四处打听,才知道丈夫被活活地累死了,于是,她在长城哭了三天三夜。突然,只听”轰隆“一声,长城被哭倒了800里。游客们,这是多么感人的故事啊,可见,万里长城凝结了千万人民的血汗,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

长城总长约6700千米,最有名的八达岭长城随山势起伏,南北两边都有高峰耸立着。大家请跟我来。看,长城主要由关隘、城墙和烽火台三部分组成的。城墙是长城的主要工程,特别坚固,是用巨砖、石条等材料砌成的。关隘就是长城沿线的重要驻兵据点。大家请看看旁边,城顶上有一个垛口,每个垛口上都有一个小口,那就是嘹望口。垛口下面都有一个枪击口。至于烽火台,是有军情时点燃烽火来传递信息的建筑。现在,大家站在长城上远眺,是不是前看不到头,后见不着尾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女娲造人-女娲造人的故事-女娲造人的传说

全文共 1175 字

+ 加入清单

盘古开天地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却唯独没有人类。这世界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和寂寞。

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做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 次。有一天,女娲行走在这片苍莽的原野上,看着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应该在这天地之间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变得富有生气。

可是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呢?她一时也想不出来。

女娲一直走呀走呀,走得有些疲倦了,就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映出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皱皱眉头,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皱眉头。她猛然醒悟了,这天地之间不就是少了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吗?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这样的生物来加入这个世界呢?

这样想着,她顺手从池边抓起一团黄泥,搀和了水,在手里揉捏着,捏成了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奇迹出现了,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到地面,马上就拥有了生命,活了起来,并且一开口就喊:妈妈。接着就是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对生命的欢乐。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乐在心头,喜上眉梢。她给她创造的这个可爱的小东西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人的身体虽然小,但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相同,看起来似乎更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气概。

女娲对自己创造出的优美作品,感到十分满意。于是 ,她又继续她的工作 ,她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欢呼跳跃,嘴里总是喊着 妈妈 妈 妈! 这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觉到孤独和寂寞了。

女娲一直忙碌着 ,直到晚霞布满了天空,星星和月亮照耀着大地 。夜深了,她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她的工作。

她一心想用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充满大地上。但是,大地毕竟太广阔了,靠她一个人捏泥人,速度太慢,而她也已经忙碌得有些疲倦了,就觉得要想出一个提高效率的办法才行。想了好久,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根枯藤,伸入泥潭里,将水搅混成浑黄的泥浆,向地面上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没有两样。 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女娲的周围。

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工作,果然简单省事。藤条一挥,就有许多新的人出现,大地上不久就布满了人。

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却还没有终止。她又考虑着,人类终究是要死亡的,怎样才能让人类长久地生活在大地上呢,难道要等到死了一批再创造一批吗?这未免太麻烦了。

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两种性别,让男人和女人结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担负起养儿育女的责任。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一天在增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邵雍传说:富于传奇色彩的哲人故事

全文共 1457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省政府公布了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扩展项目,我市有7个项目入选。至此,我市已有58项省级“非遗”。这些古老的传说、技艺魅力何在?其入选“非遗”对于当今的我们有什么意义?今起,本报特选部分新入选项目进行报道,为您展现河洛文化的多姿多彩。

从一个“筷”字,能预测出三个人不同的遭遇,分毫不差;生前所做的10首《梅花诗》,预测了身后从1077年至1977年900年间中国历史上的大事,而且异常准确……在百姓的口口相传之中,北宋思想家、易学家邵雍似乎成了一位能预知旦夕祸福的“算命仙儿”。

今年,伊川的邵雍传说入选我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带有神话色彩故事何以入选省级“非遗”?记者进行了探访。

民间文学的成功范例

邵雍是一代易学大家,其传说自然与占卜有着密切的关系。记者翻看邵雍传说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书,其中所附的14则故事均独立成篇,结构严谨,读来趣味十足。

例如,在《三根筷子》中,文雅老汉、贪婪的商人、莽夫三人分别在正午、午后、傍晚请邵雍测字算命。三人所拿的纸卷上均写了一个“筷”字,邵雍仔细观察了三人的装束和言语行动,并查阅了卦谱、推测了天干地支,预言老汉一天之内定有大吉、商人会遭受水淋之灾、莽夫会有关笼之祸。最终邵雍的预言一一应验。

伊川县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于红卫表示,邵雍传说千百年来经过民间传播和文人加工的循环互动,千锤百炼,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传说中邵夫子的儒者气象十分浓厚,说文解字,出口成诗,而这些诗句琅琅上口,易懂易记,雅俗共赏。

至于这些传说的真实性,于红卫笑言:“邵雍是个治学严谨的哲学家,他研究和探讨的是天人合一的自然界的演变规律,怎么会跟江湖算卦沾上边?”

“比如传说中邵雍所作的《梅花易数》《梅花诗》,在其任何著作中找不到,应该是后人附会的。”于红卫说,但是这并不妨碍这些传说故事在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等方面的特殊价值。邵雍传说中塑造的邵雍形象被神化而没有被巫化,兼具学者风范、仁者心胸、道家气派,同时故事的语言朴素生动,富有豫西山区地方特色,是民间文学的成功范例。

邵雍哲学思想值得深入研究和弘扬

2011年10月,纪念邵雍1000周年诞辰暨邵雍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市举行。中宣部原副部长龚心瀚、人民日报社原社长邵华泽等易学界名人悉数到场,有关邵雍的传说在会议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伊川邵雍易学研究学院院长常铵家告诉记者,在研讨会上,不少专家都认为,邵雍传说虽然有夸大的成分,但那是对邵雍思想的世俗化表达,精彩的故事更有助于吸引更多人来关注和了解邵雍。

常铵家认为,邵雍主要有两方面的贡献:一是继承和发展了先天八卦之学,首度公开了先天图的秘密,以先天六十四卦有规律的排列,为后世二进制、数码科技的发展开了先河;二是运用易理和易数,推究宇宙起源、自然演化和社会历史变迁,用八卦学说开列了宇宙历史年表,并对中国宋代以前四千年历史大事,逐年记述,无一疏漏,尤其是对公元前841年前的夏商周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梳理得十分清晰,至今无人能够超越。

与之相对应的,在邵雍传说中“邵康节闻鹃声而知天下将乱”和《梅花诗》等故事,折射出“安贫乐道,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于研究邵雍哲学思想有一定借鉴价值。

邵雍是河洛文化的代表人物,邵雍传说入选省级“非遗”,对于洛阳文化、旅游建设也有重要意义。“洛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又是邵雍长期生活、学习和著书立说的地方。通过深入研究邵雍思想,传承弘扬好河洛文化,必定会不断提升洛阳的城市影响力和竞争力。”常铵家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故事

全文共 1109 字

+ 加入清单

七夕节起源于我国汉代时期,最早的记载见于东晋时期葛洪的《西京杂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历史上认为“七夕”源于古代人们对“自然”和“时间”的崇拜。

在三四千年以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有关牛郎和织女的记载很早就有了。古代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牛郎和织女,认为东西南北方向都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星最亮,可在夜晚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

“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还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牛郎与织女的传说

在很早以前,南阳有个放牛的小伙子,父母早亡,跟着哥哥嫂子生活,嫂子为人狠毒,一天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

他赶着牛进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不知何时才能赶着十头牛回家。这时,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他为何伤心,当得知他的遭遇后,对他说:“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

牛郎找到了那头病牛,打来一捆捆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才抬起头告诉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天来,摔坏了腿,无法动弹。自己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细心地照料了老牛一个月,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等老牛病好后,牛郎赶着十头牛回了家。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无路,还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门神的来历,门神的民间传说故事

全文共 2484 字

+ 加入清单

据说有这么一段传说:唐贞观十三年,长安城里有位课卦的先生,名叫袁守诚,专为人算命,据称能知阴阳,断生死。这人的来头倒也不简单,是那当朝钦天监台正先生袁天罡的叔父,而袁天罡,则是唐朝有名的星相家,曾经发明了流传至今的称骨算命法。

有一群在长安城外靠泾河吃饭的渔人,每日孝敬袁守诚一尾金色大鲤,袁守诚便会指引他们在何时何处下网捕鱼,必然网网不落空,捉去许多泾河的水族。不知道怎么的,这事传到了泾河龙王的耳中,它一怒之下,化身为一个白衣秀士,潜入长安,寻那袁守诚的麻烦。

袁守诚在长安西门繁华大街上卖卦,生意自是十分兴隆,泾河龙王寻到卦摊前,本想当场发作,却被袁守诚先生清奇不凡的相貌所震慑,于是收了轻视之心,向袁守诚问上一卦。

先生问曰:“公来问何事?”

龙王曰:“请卜天上阴晴事如何?”

先生即袖传一课,断曰:“云迷山顶,雾罩林梢。若占雨泽,准在明朝。”

龙王曰:“明日甚时下雨?雨有多少尺寸?”

先生道:“明日辰时布云,巳时发雷,午时下雨,未时雨足,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点。”

龙王笑曰:“此言不可作戏。如是明日有雨,依你断的时辰数目,我送课金五十两奉谢。若无雨,或不按时辰数目,我与你实说,定要打坏你的门面,扯碎你的招牌,即时赶出长安,不许在此惑众!”

先生欣然而答:“这个一定任你。请了,请了,明朝雨后来会。”

泾河龙王自认身为司雨龙神,那凡人袁守诚怎么可能比自己还先知道天上下雨的时辰,这场赌赛,自己定是赢了。谁知刚回到泾河水府,天上便下令明日雨降长安,降雨的时辰与水量和袁守诚所言不差分毫。龙王虽然大惊失色,叹这世间竟有如此通天晓地的能人,但它性情极刚烈,怎也不肯轻易服输,那争强好胜之心让它晕了头,竟然决定私下更改降雨的时辰,又克扣了雨量。

次日,龙王挨到巳时方布云,午时发雷,未时落雨,申时雨止,共降雨三尺零四十点,改了一个时辰,克了三寸八点。

雨后,龙王化为人形,径直去那袁守诚的卦摊前,一口气将卦摊砸了个稀烂,还要袁守诚立即滚出长安城。可袁守诚只是安静地看着龙王打砸,末了冷笑一声,说道:“我小小卦摊不值钱,只怕有人犯了死罪尚不自知,我认得你,你不是什么白衣秀士,你是那泾河龙王,你私改时辰,克扣雨量,犯了天条,明日恐难免一刀!”

泾河龙王这才慌了手脚,后悔自己一时冲动,连忙跪倒在地,求袁守诚救命。

袁守诚叹道:“求我无用,明日午时三刻,你该被魏徵处斩,那魏徵是当朝丞相,你若能在唐王处讨个人情,尚有生路一条。”

泾河龙王拜谢袁守诚后,匆匆赶到皇宫,直待到子时,唐王李世民入梦之后,它才潜入李世民梦中,口中直叫:“陛下,救我!”

唐王吃了一惊:“你是何人?朕当救你?”

龙王道:“臣乃长安城外泾河龙王,陛下是真龙,臣是业龙,臣因犯下天条,当被陛下贤臣魏徵处斩,故来拜求,望陛下救我一救!”

唐王见它苦苦哀求,心生恻隐,便答应了它:“既是魏徵处斩,朕可以救你。你放心前去。”

龙王这才放心,叩谢隐去。

唐王李世民从梦中醒转,思量龙王所托,想来想去,决定明日将魏徵留在身边一日,不放他出宫门半步,应可救下那龙王。

翌日,唐王退朝之后,独留下魏徵一人,宣上金銮,召入便殿,先议安邦之策,再论定国之谋,拖到巳末午初时候,见魏徵有些坐立不安,唐王暗笑,又命宫人取过棋枰,要与魏徵纹枰论道,魏徵不敢不应,只能谢了恩,与唐王对弈。

魏徵棋力高强,唐王本意却只是拖延时辰,厮杀至中盘,唐王已呈败象,不由低头陷入长考,待到唐王拈子落枰,再抬头望向魏徵,魏丞相却已伏在案头,呼呼酣睡。唐王笑曰:“贤卿真是匡扶社稷之心劳,创立江山之力倦。”

唐王任其盹睡,更不呼唤,眼见午时三刻已至,想那泾河龙王,应已逃过一劫。

忽而伏案之魏徵,额前汗珠密布,神情微有焦躁,唐王恐因天热,心疼贤臣,便亲自为魏徵打扇,凉风徐来,魏徵密汗顿收,睡得甚是沉稳。

突闻朝门外有人大呼小叫,唐王起身观看,却是徐茂功,秦叔宝等人,秦叔宝手中提有一物,见唐王在此,便将那东西掷在地上,那东西滚到唐王脚边,竟是一个血淋淋的龙头!那龙头须发戟张,一双眼还未闭合,正正瞪着唐王。唐王吓得后退,惊问:“此乃何物?”秦叔宝答道:“千步廊南,十字街头,云端里落下这颗龙头,微臣不敢不奏!”

魏徵被喧闹声惊醒,步至唐王身边,俯伏在地道:“臣该万死!适才晕困,不知所为,望陛下恕臣慢君之罪。”唐王道:“卿有何慢罪?且起来,但看这龙头,却是何说?”魏徵仍伏在地,并未起身,说道:“此龙是臣适才梦中所斩!”

唐王闻言大惊:“贤卿困睡,并未见动身,更无刀兵,如何斩却此龙?”

魏徵答道:“此龙犯下天条,当被臣于今日处斩,臣虽身在君前对局,却梦离陛下驾云提剑追斩此龙,谁知孽龙仓皇逃窜,一时竟追不上,臣正心中焦躁,幸有陛下为臣打扇,借那三扇凉风,臣撩衣进步追上孽龙,手执霜锋一举斩下龙头,那龙头就此滚落虚空。”

唐王心中一时悲喜不一,喜者,有魏徵如此能人豪杰相助,江山岂有不稳之理。悲者,梦中曾许救龙,岂知竟致遭诛,魏徵更是借自己三扇凉风之力才斩了龙王。无奈,唐王强打精神赏了魏徵,众人散去。

入夜二更时分,唐王竟听闻宫门外有凄惨号泣之声,惊恐之余,唐王朦胧睡去,谁知梦中那无头的泾河龙王,提着血淋淋的首级,扑到唐王身边,擒住其手直呼其名:“李世民!还我命来!还我命来!亏你允诺救我,不救也罢,怎还助那魏徵追斩我?快快出来!与我到阎王处说理!”

唐王有口难言,惊的汗流遍体,怎也挣不脱龙王纠缠,大叫一声有鬼,方从梦中醒转。至此连续几日,唐王夜夜被龙王鬼魂惊扰,竟落下脉弱体虚之症。

唐王病重,鄂国公尉迟恭与护国公秦叔宝入宫探视,得知寝宫门外,入夜就抛砖弄瓦,鬼魅呼号。二将军劝慰唐王,秦叔宝道:“陛下宽心,今晚臣与敬德把守宫门,看有甚么鬼祟。”唐王准奏,二人谢恩而出。

当日晚,两位将军各取披挂穿戴整齐,金盔银甲,威风凛凛,持剑举斧在宫门外把守。一夜间,竟再无半点响动,唐王因此安寝无事。

虽有二位将军把守,皇宫清静了几日,但唐王终究不忍二将辛苦,为难两人夜夜守候,便寻那丹青妙手,将尉迟恭秦叔宝披挂在身的真容绘于宫门之上,前宫门从此夜间无事。而两位将军的威风仪容,就成了民间流传至今的门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冬至传说之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有个木匠叫墨斗公。在他所住的村子里,土壤十分肥沃。农夫们只要将稻籽撒在田里,就可以坐下来静待收成了。因此这些庄稼人整天闲着没事,就聚集在墨斗公的木匠店里聊天。墨斗公被他们吵得无法静下心来工作,就交待他的徒弟拿一包经他施过法的锯木屑,每天早上抓一小掫撒到农夫的田里去。这些锯木屑只要一洒到田里,就会变成杂草。墨斗公的原意是要农夫们养成勤劳的好习惯,天天下田锄草。没想到这个徒弟嫌天天撒太麻烦,就一口气将整包锯木屑都倒光了。于是,所有的田里都长了茂密的杂草,稻子反而枯萎殆尽,急得农夫们叫苦连天。

墨斗公眼看着他的徒弟闯下大祸,就罚他变成一头牛,来帮助农民耕田除草。为了使徒弟工作方便,墨斗公又设计了牛犁耙,碌碡等农具供牠使用。

墨斗公的徒弟变成牛后,惰性依然不变。主人要牠耕田,牠就想出许多推托之辞:「我今天我太累了」、「我生病了」或是说「你还不喂我吃东西,我怎么替你工作?」牠甚至和主人约定,耕田时每走一趟就要喂牠吃红龟粿或汤圆等食物,否则牠就罢耕。

在天上的佛祖看到这头牛如此的狂妄,就在牛的下巴钉了一颗钉子,使牠再也不能开口抱怨(如今每头牛的下巴都有一颗突起像痣的东西)。因为牠喜欢吃汤圆,人们就选择冬至这天作为牠的生日。除了喂牠汤圆外,还在牛角、额头上都粘上一颗「圆仔钉」。同时,为了感谢牛一年来的辛劳,冬至这天一定让牠舒舒服服的休息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元宵传说故事

全文共 286 字

+ 加入清单

汉武帝的宠臣东方朔善良又风趣。

有一年冬天在御花园赏梅遇到一个宫女因思念家人却无缘得见而准备投井,东方朔非常同情,决定帮助她。东方朔在城里摆摊占卜,所有人问卦结果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长安城大恐慌。汉武帝向东方朔请教,东方朔出主意:“火神爱吃汤圆,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

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话说“田上秀才比驴多”传说故事

全文共 1907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风陵渡田上村村南有一面坡,由南往北的行人每到坡前,便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坡上的田上村。嘴里念叨起“上了田上坡,秀才比驴多”的典故来。以下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这里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田上村村东有一座魁星楼,这魁星楼活脱脱象一只老虎卧在村旁,警惕地守护着村庄、田野和人群。田上村村西有一条涧,涧里流淌着一股小溪,溪水清亮,透澈见底。这条涧水从古流到今,父辈们常说它是一条青龙。传说这左青龙,右白虎是田上村的风脉哩,人们言语之间也常常流露出一种神圣和自豪。

光绪十四年(1888年)任山阴县令的常袖文回祖籍风陵渡服丧丁忧期间,在这青龙背上的西涧里创办了晋南第一书院,名曰“考磐书院”。开始先设准科一班,由其弟弟袖海主讲,授《大学》、《论语》、《孟子》,书院里的生员们允许参加乡试。由于常袖文治学严谨,不到一年学生多达三百余人,山西、陕西、河南等地秀才们都争相进了“考磐书院”。仲春季节,书院周围桃花红、梨花白,柳丝飘絮,流水潺潺,生员们苦读诗书,谈文论道,切磋文章,进步不凡。第三年为了评试学业,常袖文在村中摆桌设台,让书院的学生人人上台,由先生命题出对,让生员们书写作鉴,百姓们围观评点,这样从初一直到十五,男女老幼到村中观看文人书生习文练字,渐渐成了习惯,一直延袭下来。每年从正月初一到十五,当劳作一年的人们热热闹闹蜂涌似的去羁马城看背花、锣鼓匼河背冰的时候,这个村里的老少爷们却热心于“赛秀才”,正月初一天刚亮,一阵鞭炮声响过后,在最繁闹的十字巷口,摆桌铺纸,出题作对,挥笔泼墨,男女老少争相登台,媳妇闺女指指点点,煞是热闹。至今这“赛秀才”已有百年历史。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清政府****无能,八国联军又打了进来。七月攻陷天津,八月打进了北京城。慈禧太后惊慌失措,慌乱之间带领光绪皇帝和一帮亲贵大臣逃离了京师,一路南下进雁门关,经娘子关,来到太原,所经之途官逃偱,吃喝无着,人心惶惶,一路之上风餐露宿,煞是辛苦。一到山西境内巡抚岭春煊赶来护驾,方才惊魂初定。八月二十四日行至永济县的蒲州城,二十五日西太后一行驻足在首阳山的上坑头村。此时飞马已报到蕉芦里,常袖文知晓后,亲率书院三百生员,到匼河镇迎驾。二十六日中午,羁马城下的匼河镇河坡街及楼门巷,到处都是黄土填道,清水洒街,众百姓在里正和常袖文带领下跪道两旁接太后鸾驾,并献呈鲜苜蓿菜一道。

仲秋时节,天气渐凉,但中午的日头还是红红的,禁卫军护卫着太后和光绪帝的鸾驾行至匼河镇时,人困马乏,停歇下来。这些轿车有二十多辆,都是王公大臣的乘坐,由于长途跋涉,行至永济境内时,除了太后、光绪帝坐轿外,其余轿子都是驴拉。只见光绪皇帝走下轿来行至一乘绿丝绒轿子前,垂首而立。侍卫们呈上生员们烧好的苜蓿汤,太后此时又饥又渴,喝了一口顿觉香甜可口,精神一振,心想:“这是何种菜肴,这样好吃,宫内又不曾吃过。”转头询问军机大臣,大臣们如实奏曰:此菜名曰“苜蓿菜”,乃是考磐书院的生员们所采,因中条山的秀色,黄河水的灵气所孕育,故而好吃。太后一时兴致,唤常袖文驾前回话,询问了风陵渡当地的民情风俗,渡口摆渡船只及书院情况。

午饭后急忙启驾,出了楼门巷,要上裴家坡,过西阳壕。一来这里地形复杂,二来为表当地人们一片敬意,常文袖率三百生员,沿途一里二人,直到渡口,并协助禁卫军勘定渡船,寻找船夫,把兹禧太后送上了渡船。船行止河心,总算长出了一口气,太后知道这下子红毛子洋人再快也寻我不得。面对太华之脉,祖国山河,连日来的心酸痛楚一齐涌上心来,此时一轮夕阳映在河面,黄河浊浪拍打船舷,滚滚东去。慈禧太后站在船仓,顿时感慨不已,她命人送上笔墨,饱沾笔端写出了“黄河北来,太华南依,总水陆之形盛,壮山河之气色。”这一前朝诗人的佳句来。

船靠对岸后,常袖文和生员们一直送驾到潼关东城门。此时陕西巡抚也带队迎侯,书院生员们跪道送太后启程。太后掀帘下轿,双目凝视着护驾有功的三百生员,深为他们履职不懈高品亮节所感动。心想:古魏之地有众多文治之才,皆是国家栋梁,一喜之间,并当即从腰间解下银牌一面,当众馈赠于常袖文,这面银牌边上刻着纹龙戏凤,中央有“钦示”二字,虽至今历时百年,现仍保存在侯马文史馆内。

当时太后传内阁拟旨宣常袖文为皇清例授修职郎,赏赐已毕,西太后扭头上轿之际,瞅了一眼西去关中的大道和轿车瘦驴,随口说了一句:“田上秀才还真比咱皇家的驴还多哩!”便上了轿。

从此,田上的秀才比驴多的佳话便在黄河两岸流传开来,一直到了今天。

注:丁忧 祖制朝廷官员的父母亲如若死去,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个月,这叫丁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碧螺春的传说故事

全文共 700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碧螺春,除了历史典故,还有一段有点悲伤的传说故事

很早以前,有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叫碧螺,她就住在西洞庭山上。东洞庭山则住着一个名叫阿祥的小伙子,与西洞庭山隔水相望。阿祥每次打鱼都会经过西洞庭山,听到碧螺姑娘动听的歌声,看见她在湖边结网,不知不觉爱上了她。

可是太湖中却出现了一条恶龙,不仅要求太湖人们为它烧香,还要每年送一对童男童女给它,并且还指定要碧螺姑娘做她的妻子。否则,它会刮恶风下大雨,让太湖房子催倒、渔船被掀翻。勇敢的阿祥与恶龙搏斗,最终他把恶龙杀死了,可是自己却因流血过多而昏迷过去。

乡亲们把阿祥抬回来了,碧螺姑娘出于对阿祥的感激,亲自照料他。可是阿祥的身体还是一天天恶化下去,碧螺就到处寻找草药。有一天,她发现了一棵长得特别好的小茶树,并看见茶树周围有许多暗红色的血迹,她知道那是阿祥的血滋润了这棵茶树。她开始细心照料这棵茶树,还用嘴含一遍芽苞以免它冻坏。当茶树长出了嫩叶,她采下几片嫩芽泡在开水里给阿祥喝。水米不进的阿祥闻到醇正而清爽的茶香,顿时精神一振,喝了下去,恢复了一点元气,能伸腿伸手了。碧螺姑娘高兴极了,她把茶树上的茶叶全部采了下来,用一张薄纸裹住,放在胸前,用身体的热气暖干这些茶叶,然后用手轻轻搓揉,泡茶给阿祥喝。当阿祥把这些茶喝了之后,恢复了健康。

可是这个故事是悲伤的,阿祥虽然好了,碧螺姑娘一天天憔悴下去了。原来,她的元气全凝聚在嫩叶上了。当嫩叶被阿祥喝完,她的元气已经无法恢复了。当姑娘死后,悲痛欲绝的阿祥把她葬在了洞庭山,人们把这种名贵的茶叶取名为“碧螺春”,以此纪念碧螺姑娘。

碧螺春不仅外形特别,卷曲像螺,鲜爽生津,还有着历史典故和动人的传说故事,意味深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嫦娥和吴刚的传说故事

全文共 385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小时候我们经常听嫦娥故事,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嫦娥和吴刚传说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玉皇大帝暮年添一幼女,长得聪明伶俐、如花似玉,她自小爱在月光下跳舞,故取名嫦娥。嫦娥是天宫的美女,她天天同丫环游玩御花园,玩起来她不顾天规,忘了父教,忘了念经,也忘了自身,玉皇大帝拿她毫无办法。

海龙王的三太子听说天宫有个嫦娥,貌似牡丹花,他多次在龙王面前求情,要娶嫦娥为妻。龙王下旨,虾兵蟹将去天宫提亲。虾婶能说善辩,便当仁不让,担当起说媒的差使。

虾婶躬腰驼背翻云拨雾窜到天宫,面朝玉皇大帝深施一礼道:“恭喜玉皇,贺喜玉皇!”玉皇大帝端坐大殿闭目养神,忽听虾婆口口声声说是道喜,便呵呵冷笑几声:“俺修行千年,从没喜事降临,难道有甚喜事,快快讲来。”虾婆道:“俺受龙王之托来给太子提亲,这不是大喜么?”玉皇听到提亲二字,惊喜地问道:“是哪个太子呢?”虾婆弯腰跳到地中央,双掌合拜说道:“三太子武艺高强,人品端庄,他是海龙王膝下的神。”

玉皇闻言大喜道:“原来是龙王三太子。”“正是那个神童。”玉皇问:“三太子年长几岁?”“属龙年十五,正月十五辰时生。”“原来和小女同岁同日生。”夫人答话:“小女嫦娥比三太子晚生三个时辰。”虾婆说:“天配的一对哟。”夫人道:“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夫人讲来。”“小女嫦娥要亲自相女婿。”玉皇听言大怒,一掌甩给妻子一大嘴巴:“多嘴婆娘,押入冷宫永世不得见我。”他对虾婆说:“亲事应允,择好吉日花轿抬亲。”说完拂袖下殿。

天宫御花园有个童工名叫吴刚,这后生生来英俊勤快,他是花园里的勤杂工,把花园收拾得干干净净。园里树高叶茂四季果香,草绿花红冬暖夏凉,寒冬腊月无冷意,夏天阵阵清风爽。每当嫦娥和丫环到来,吴刚便躲在石山后边,偷偷看嫦娥舞姿曰悄悄听嫦娥歌唱,他望着嫦娥舞,听着嫦娥歌,入了嫦娥迷。

那天,嫦娥问丫环:“花园这般美好,咱姐妹常来游玩,咋不见那位勤快的老翁呢?”丫环呵呵笑:“哪里是老翁,是位美貌的少年郎。”嫦娥闻言心想:如果同他见上一面便知分晓,她无心歌舞佯装疲倦,坐到石凳上一动不动,要丫环煮茶伺候,要上等的香茗,须煮三个时辰,丫环遵命飘然而去。嫦娥站起连叫:“少年郎! 少年郎!”她边唱边舞,“园中花儿朵朵开,种花哥哥快出来。”吴刚听着嫦娥的声音,随即跳出石山奔向嫦娥:“嫦娥姐,公主! 奴婢有礼了。”他深深弯腰,嫦娥定睛望去,眼前乌发如墨染,不见少年容颜,她说:“免礼!”

嫦娥吴刚对视相望,两人面颊似三月桃花,半晌没有说话。嫦娥问:“你的大名叫甚?年龄有几?”“俺姓吴名刚,今年十八春。”嫦娥说:“吴刚哥在上,受小妹一拜。”吴刚后退三步:“不敢,不敢。”

他连连作揖。嫦娥心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便摆起广袖翩翩行礼:“吴刚哥俺可寻到你了,俺嫦娥定要许配你。”吴刚听言大吃一惊,他撒腿就跑,嫦娥紧紧追赶,吴刚说:“小妹听俺讲,玉皇大帝怪下罪来那还了得。”嫦娥将手帕抛出,飘飘悠悠落到吴刚手中,吴刚站定频频点头,嫦娥说:“吴刚哥,方巾是件宝,它与咱终身相伴。”两人对面微笑。这时丫环急呼小姐:“茶来了。”两人才分手。

玉皇大帝召唤,丫环扶嫦娥上殿,玉皇面带笑说:“恭喜女 儿,为父将你许配龙王三太子,选好吉日明晨完婚,女儿已是龙王三太子的夫人了。”嫦娥听言不禁打个冷战说道:“女儿明下誓愿,终身不嫁,不离天宫。”“女孩儿家哪有不嫁的道理。”“女儿害怕大海。”“大海很美丽,那里鱼虾姑娘成群,珊瑚海花剔透,那真是水晶世界哟。”他洋洋自得:“今后老父海底的事儿也要管上一管。”嫦娥生气地说:“父王上管天宫下管海底,你不怕天塌地陷粉身碎骨么!”“你口出狂言,气煞我也! 丫环伺候,送公主上轿。”玉皇大帝冷笑几声退下。

嫦娥回到闺房,吴刚马上赶来,有一使女名唤小翠,长得还算俊秀,她愿穿嫁衣扮新娘进龙宫,嫦娥千拜万谢替身人。嫦娥对吴刚说:“咱俩扮成送亲人,送花轿出天门,千万带好方巾。”

嫦娥吴刚站在花轿两旁,她掀起轿帘看看新娘子,小翠捂着嘴偷笑。龙宫将近,嫦娥抖动方巾,空中浮白云,飘飘悠悠两人落到一片树林,来到人间修屋盖房成了亲。

玉皇庆贺万年大典,公主纷纷登殿,惟独嫦娥迟迟不见。玉皇等得不耐烦随问:“嫦娥哪里去了?”话声刚落,嫦娥、龙王三太子双双面朝父王,玉皇盯着嫦娥狠狠端详,他觉察不像,拍案问道:“你是哪个?”“小女嫦娥。”小翠回答。玉皇大怒:“大胆奴才,一个黄毛丫头竟敢冒充公主。”他气得脸青唇紫,吩咐左右将这丫头扔下天宫。龙王三太子惊呼:“还我嫦娥! 还我嫦娥!”他将要大闹天宫。这是后话。玉皇下旨捉拿嫦娥归天。

嫦娥和吴刚在人间过了许多年,生下一双儿女,儿子叫玉兔,女儿叫玉环,吴刚教玉兔田间劳作,嫦娥带玉环绣花做饭。

大雪纷飞腊月天,全家来到荒郊游玩,雪姑雪翁前来祝福,滑雪跳舞玩得酣,嫦娥觉得昏沉沉难睁眼,刹时天昏地暗,她忙将儿女拉到身边,痛诉在天宫的遭遇,儿女静听娘的衷肠,眼泪滴滴往外淌。嫦娥说:“娘不能在人间久留,要奔向月宫,你们姐弟留去自由。”玉环说:“俺是娘的一双眼,观察风云变幻。”玉兔说:“俺是爹的好帮手耕地种田。”全家抱头痛哭泪滴涟涟,哭得乌云密布,哭得雷鸣电闪,黑煞神传命:“玉皇下旨,嫦娥速回天宫!”嫦娥望空啐了一口,吓得黑煞神后退三千丈。

随后,嫦娥、吴刚抱着一双儿女飞奔月宫。黑煞神禀报玉皇:嫦娥奔向月宫。玉皇闻言大怒,命他一口将月亮吞下,黑煞神发了愁,月亮圆得像个球,硬得像车轴,啃啃啃不动,咬咬咬不透,他大嘴一张吞到嘴里,卡破了喉咙。月亮失去光泽急坏天下百姓,大家敲得铜锣叮当响,铜盆响叮当,黑煞神听到铜锣声浑身酥软,喘息不止慢慢吐出明月,圆圆明月当空照,嫦娥月中笑。下边再讲龙王三太子追嫦娥。

“嫦娥”被抛出天宫,急煞了龙王三太子,他顿足捶胸怒骂玉皇。他乘着旋风钻入海底,搬来虾兵蟹将大闹天宫:“还我嫦娥! 还我嫦娥!”呐喊声惊天动地,刀光剑影杀气腾腾,闹得大小神灵不得安宁。

玉皇自知理亏,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将众公主召到身边求援道:“你们哪个愿随三太子进龙宫,替父解忧消愁,俺将珍珠翠宝给爱女享用。”大姐、二姐说:“俺姐妹诵经念卷数百年,哪有仙女嫁夫男。”摇摇头往后站曰三姐、四姐说:“俺姐妹从早到晚,终日烧香拜仙,不顾红尘不思凡。”摆摆手往后站曰五姐、六姐说:“爹爹教俺天宫修炼,半路嫁男俺不干。”说完气愤地望空叫了声“母后! 女儿来了!”愤然离去曰七姐没言声跟着下殿曰八姐理理鬓发口称:“爹爹听俺言,小女虽古稀之年,白发苍苍。皱褶满面。俺常想象九妹青春容颜,要变得年轻不难。”玉皇欣喜,不由说道:“女儿坐下慢慢讲。”“爹爹听着,俺穿嫦娥衣,扮妆嫦娥妹,跳个嫦娥舞,唱出歌曲同样甜。”玉皇大悦扶案而起:“好个孝顺的闺女,传下圣旨,明日设御宴庆贺嫦娥重归大海。”文武两官准备宴席。

八姐对着梨花镜端详,面似核桃发似霜,冲了三盆乌发粉,白发根根落满盆,搓来揉去刹时满头乌云,胭脂香膏脸上搽,盖上道道皱纹,身穿红罗衫,腰系绿罗裙,红花绿叶插满鬓,三寸金莲移碎步,摇摇摆摆会夫君。

八姐、龙王三太子前后上殿。三太子口称:“父王万岁!”他深施一礼。“贤婿免礼。”玉皇道:“嫦娥儿见过三太子。”八姐羞羞答答躲在丫环身后小声说:“当着众人面,俺心慌意乱,话到嘴边难言。”她哭了,玉皇示意:“左右随朕退下。”文官武将,使女丫环悄然离去。

三太子望着嫦娥,八姐眯着笑眼偷看三太子,两人对视一笑。三太子满眼是美貌的娇妻,娇滴滴像初绽芙蓉,飘飘然扑到三太子怀中,叫声:“夫君啊官人! 你把为妻想煞了。”夫妻抱头痛哭泪流如雨。三太子闻到胭脂味儿,起了疑心,他想嫦娥不曾涂抹脂粉,这浓烈的香气从何而来,他定睛一看,吓得出了满头大汗,指着八姐问道:“你是哪个?”八姐低头遮面说:“你曾记得,父王把俺推下天宫,多亏云姑救命,将俺接到云中,云里飘飘荡荡似游神,昼夜盼望见夫君,今天有幸相见,你竟这般逼俺,俺好命苦哟。”她泪流满面,脸上的脂粉,泪水浇得花花斑斑,三太子气得咬牙瞪眼,说道:“俺的娇妻嫦娥是俊秀女子,你这妖婆岂能骗俺!”八姐说:“夫君息怒,常言说人无百年少,花无百日红,咱夫妻分别数十年,年轻的容貌都在变。”

她掏出梨花镜道:“夫君照一照你哪是当初的少年。”三太子往镜子里看,见一白发苍苍的老太婆站在身边,说声:“老妖婆你吓死了俺!”袖子一甩腾空而起,拨云驾雾游入云层。

风雷电闪乌云滚,倾盆大雨从天流,刹时彩虹天边挂,雨过天晴。云中走来红妆女,慢言细语说了话:“三太子慢行。”他猛回头吃了一惊:“谁家的小姑娘?”“家住太空云里,碧云就是俺的名。春天降细雨,冬天挡北风,一年四季忙碌,为的天下百姓。”云姑娘絮絮叨叨,三太子拔腿就跑,云姑娘背后喊几声:“嫦娥住在月宫,早已和吴刚成亲,你追赶无用。”龙王三太子不回头,他跟着月亮往前走,他走月亮走,他停月亮停。走走停停望到摸不到,始终挂在半天空。

八姐恼羞成怒独坐绣房,忽听丫环禀报,立即奔向月亮,八姐重理云鬓,插花抹粉套上红装,左手牵使女右手牵丫环,八姐乘旋风游到云层,拨开云雾太阳出,阳光刺得眼睛疼,她脚轻头重一个跟头变成一颗火星。三太子两眼放亮,追和不追一样,追了三百三十天,归根没追上,累得腰酸腿疼连叫嫦娥几声,累成一颗海王星。蹲在天边一动不动。它发出一点微弱光明,遮住八姐的眼睛,使她看不见三太子,看不见嫦娥在月中,八姐的小丫环变成两颗小行星,躲在远处眨眼睛。嫦娥传说中的四颗星,至今仍挂在天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七夕节的传说故事详细版

全文共 1896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天上有个织女星,还有一个牵牛星。织女和牵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是,天条律令是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相恋的。织女是王母的孙女,王母便将牵牛贬下凡尘了,令织女不停地织云锦以作惩罚。

织女的工作,便是用了一种神奇的丝在织布机上织出层层叠叠的美丽的云彩,随着时间和季节的不同而变幻它们的颜色,这是“天衣”。自从牵牛被贬之后,织女常常以泪洗面,愁眉不展地思念牵牛。她坐在织机旁不停地织着美丽的云锦以期博得王母大发慈心,让牵牛早日返回天界。

一天,几个仙女向王母恳求想去人间碧莲池一游,王母今日心情正好,便答应了她们。她们见织女终日苦闷,便一起向王母求情让织女共同前往,王母也心疼受惩后的孙女,便令她们速去速归。

话说牵牛被贬之后,落生在一个农民家中,取名叫牛郎。后来父母下世,他便跟着哥嫂度日。哥嫂待牛郎非常刻薄,要与他分家,只给了他一条老牛和一辆破车,其他的都被哥哥嫂嫂独占了,然后,便和牛郎分家了。

从此,牛郎和老牛相依为命,他们在荒地上披荆斩棘,耕田种地,盖造房屋。一两年后,他们营造成一个小小的家,勉强可以糊口度日。可是,除了那条不会说话的老牛而外,冷清清的家只有牛郎一个人,日子过得相当寂寞。牛郎并不知道,那条老牛原是天上的金牛星。

这一天,老牛突然开口说话了,它对牛郎说:“牛郎,今天你去碧莲池一趟,那儿有些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红色的仙衣藏起来,穿红仙衣的仙女就会成为你的妻子。”牛郎见老牛口吐人言,又奇怪又高兴,便问道:“牛大哥,你真会说话吗?你说的是真的吗?”老牛点了点头,牛郎便悄悄躲在碧莲池旁的芦苇里,等候仙女们的来临。

不一会儿,仙女们果然翩翩飘至,脱下轻罗衣裳,纵身跃入清流。牛郎便从芦苇里跑出来,拿走了红色的仙衣。仙女们见有人来了,忙乱纷纷地穿上自己的衣裳,像飞鸟般地飞走了,只剩下没有衣服无法逃走的仙女,她正是织女。织女见自己的仙衣被一个小伙子抢走,又羞又急,却又无可奈何。这时,牛郎走上前来,对她说,要她答应做他妻子,他才能还给她的衣裳。织女定睛一看,才知道牛郎便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牵牛,便含羞答应了他。这样,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他们结婚以后,男耕女织,相亲相爱,日子过得非常美满幸福。不久,他们生下了一儿一女,十分可爱。牛郎织女满以为能够终身相守,白头到老。

可是,王母知道这件事后,勃然大怒,马上派遣天神仙女捉织女回天庭问罪。

这一天,织女正在做饭,下地去的牛郎匆匆赶回,眼睛红肿着告诉织女:“牛大哥死了,他临死前说,要我在他死后,将他的牛皮剥下放好,有朝一日,披上它,就可飞上天去。”织女一听,心中纳闷,她明白,老牛就是天上的金牛星,只因替被贬下凡的牵牛说了几句公道话,也贬下天庭。它怎么会突然死去呢?织女便让牛郎剥下牛皮,好好埋葬了老牛。

正在这时,天空狂风大作,天兵天将从天而降,不容分说,押解着织女便飞上了天空。

正飞着、飞着,织女听到了牛郎的声音:“织女,等等我!”织女回头一看,只见牛郎用一对箩筐,挑着两个儿女,披着牛皮赶来了。慢慢地,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织女可以看清儿女们可爱的模样子,孩子们了都张开双臂,大声呼叫着“妈妈”,眼看,牛郎和织女就要相逢了。可就在这时,王母驾着祥云赶来了,她拔下她头上的金簪,往他们中间一划,霎时间,一条天河波涛滚滚地横在了织女和牛郎之间,无法横越了。

织女望着天河对岸的牛郎和儿女们,直哭得声嘶力竭,牛郎和孩子也哭得死去活来。他们的哭声,孩子们一声声“妈妈”的喊声,是那样揪心裂胆,催人泪下,连在旁观望的仙女、天神们都觉得心酸难过,于心不忍。王母见此情此景,也稍稍为牛郎织女的坚贞爱情所感动,便同意让牛郎和孩子们留在天上,每年七月七日,让他们相会一次。

从此,牛郎和他的儿女就住在了天上,隔着一条天河,和织女遥遥相望。在秋夜天空的繁星当中,我们至今还可以看见银河两边有两颗较大的星星,晶莹地闪烁着,那便是织女星和牵牛星。和牵牛星在一起的还有两颗小星星,那便是牛郎织女的一儿一女。

牛郎织女相会的七月七日,无数成群的喜鹊飞来为他们搭桥。鹊桥之上,牛郎织女团聚了!织女和牛郎深情相对,搂抱着他们的儿女,有无数的话儿要说,有无尽的情意要倾诉啊!

传说,每年的七月七日,若是人们在葡萄架下葡萄藤中静静地听,可以隐隐听到仙乐奏鸣,织女和牛郎在深情地交谈。直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他们日日在盼望着第二年七月七日的重逢。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例文二:冬至真实故事

全文共 696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的冬至和往年一样很冷,这种寒冷对人来说是一种考验,对一只无家可归的小动物更是一种考验。

中午,在我们家的楼下看到它,女儿石榴发出一声欢喜的惊呼:“小白狗!”石榴对小狗期望已久,拥有一只小狗是她的梦想。

称它为无名小狗,是因为不知道它的名字,也没有听什么人以“宝宝”“贝贝”式的呢称来叫它。小狗很瘦,毛脏脏的,原本应该是纯白的毛完全没有光泽,呈现一种灰色,与冬至的清冷倒是十分合拍。对门邻居的母女正在喂它吃饺子,它很快就把盒子席卷一空,连盒底的汤都不舍得留下。

石榴羡慕地问:“你们买的小狗?”邻居说:“哪是啊?是咱小区前面楼上一家的。买的时候毛是彩色的,他家喜欢的不得了,天天抱着。后来一给它洗澡,染的颜色就洗掉了,他家就不喜欢了,不要了,它就成天在这小区转,腿也不知道啥时候被车压断了……”

这才注意到,它的右后腿一直蜷缩的,我看到石榴猛地打了个寒战。

下午,石榴一直念叨着小狗,并决定把两个方形的塑料盒作为小狗的饭盒,一个盛食物,一个盛水。晚饭后,我们端着一盒热腾腾的鸡丝面条下楼,以为它会不太好找,结果它就在楼后的草坪上卧着。看到人来,它亲热地往我腿上趴,两只前脚张着,就像一个要大人抱的孩子。

面对小狗的亲热,石榴一个劲地往后躲。她就是这样叶公好龙,朝思暮想着拥有一只小狗,可真的遇到小狗,却总是远远地看着,不敢靠近。妈妈对石榴说:“这是对你的一个考验。如果你能每天给它送水送饭,坚持照顾它一段时间,并且和它成为好朋友,爸爸妈妈才考虑给你买小狗的事。你知道吗?小狗真的到了咱们家,你就要对它负起一份责任。”

上天是公平的当她为你光上一道门的时候,同时会给你打开一扇窗。对于那条小白狗来说也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清明节的故事及传说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绵山景区景点之一:母子石像寒食节,宋后移到清明。传说中“寒食节”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来历即是为纪念介子推“割股充饥”而不图为报,最终在此被大火烧山而亡,绵山所在地原叫“定阳”,被晋文公更名为“介休”,意为介子推休息之地。现绵山已由当地人民开发为著名旅游景区,其中一重要景点就是高大的介子推母子石像,介子推成为当地人民效忠两全的人物的代表。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清明节还有许多失传的风俗,如古代曾长期流传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据载,辽代风俗最重清明节,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为乐,仕女云集,踏青之风也极盛关于清明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情人节传说故事

全文共 680 字

+ 加入清单

相传有个古罗马青年基督教传教士圣瓦伦丁,冒险传播基督教义,被捕入狱,感动了老狱吏和他双目失明的女儿,得到了他们悉心照料。临刑前圣瓦伦丁给姑娘写了封信,表明了对姑娘的深情。在他被处死的当天,盲女在他墓前种了一棵开红花的杏树,以寄托自己的情思。这一天就是2月14日。现在,在情人节里,许多小伙子还把求爱的圣瓦伦丁的明信片做成精美的工艺品,剪成蝴蝶和鲜花,以表示心诚志坚。姑娘们晚上将月桂树叶放在枕头上,希望梦见自己的情人。通常在情人节中,以赠送一枝红玫瑰来表达情人之间的感情。将一枝半开的红玫瑰作为情人节送给女孩的最佳礼物,而姑娘则以一盒心形巧克力作为回赠的礼物。

关于邱比特跟情人节的关系,上述辞典说:“邱比特(拉丁文cupido,意思是欲望、爱),罗马爱神,相当于希腊爱神厄洛斯。他通常由一个可爱的小男孩所代表,背部长有两只翅膀,眼睛给布蒙住,手持弓箭。”

《世界书籍百科全书》提供进一步资料表明关于情人节的起源,其实众说纷纭。该百科全书指出:“据说在公元200期间,罗马皇帝克劳狄二世禁止年轻男子结婚。他认为未婚男子可以成为更优良的士兵。一位名叫华伦泰的教士违反了皇帝的命令,秘密为年轻男子主持婚礼。……传闻说华伦泰于公元269年2月14日被处决。据《天主教百科全书》指出,公元496年,教宗圣基拉西乌斯一世在公元第五世纪末叶废除了牧神节,把2月14日定为圣华伦泰日。”这个节日现今以“圣瓦伦廷节”——亦即情人节——的姿态盛行起来。

14世纪以后,人们就开始纪念这个日子。现在,中文译为“情人节”的这个日子,在英语里被称为Valentines Day,用以纪念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