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民间艺品作文【热门20篇】

处暑的到来同时意味着进入干支历申月的下半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民间艺品作文,欢迎大家参考!

浏览

7467

作文

352

有趣的民间艺术——剪纸作文350字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顾名思义就是用剪刀把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窗纸或玻璃上、门上、灯笼上,表达浓郁热烈的喜庆气氛。

剪纸丰富多彩,有可爱的娃娃在汗流浃背地跳绳,有欢快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有穿戴复杂的少数民族,有寿桃里面一只飞舞的凤凰,还有的鸟儿在梅花丛中唱着美妙的歌……剪纸作品真是多姿多彩、变幻无穷啊!

我最喜欢的一幅作品是《花开富贵》上面开着许多牡丹花。每朵牡丹花的花瓣都清晰可见,树枝有的往上升,有的往下降,还有的往左右两边凸。我仿佛闻到了花的香味,听见蜜蜂在“嗡,嗡,嗡”地叫。

我和妈妈也剪了一幅作品,妈妈和我查了一下百度。然后,我和妈妈三下五除二地剪好了一幅剪纸作品。

我觉得剪纸这项民间艺术一定会传承下去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中国民间经典谚语大全

全文共 1510 字

+ 加入清单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中国民间经典谚语大全,欢迎阅读。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一人说话全有理,两人说话见高低。

一正辟三邪,人正辟百邪。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一理通,百理融。

人怕没理,狗怕夹尾。

人怕理,马怕鞭。

人横有道理,马横有缰绳。

人多出正理,谷多出好米。

不看人亲不亲,要看理顺不顺。

天上无云不下雨,世间无理事不成。

天下的弓都是弯的,世上的理都是直的。

天无二日,人无二理。

井越掏,水越清;事越摆,理越明。

无理心慌,有理胆壮。

牛无力拖横耙,人无理说横话。

认理不认人,不怕不了事。

认理不认人,帮理不帮亲。水大漫不过船,手大遮不住天。

水不平要流,理不平要说。

水退石头在,好人说不坏。

以势服人口,以理服人心。

让人一寸,得理一尺。

有理说实话,没理说蛮话。

有理的想着说,没理的抢着说。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

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

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

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久住坡,不嫌陡。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有理不怕势来压,人正不怕影子歪。

有理不在言高,有话说在面前。

有理不可丢,无理不可争。

有理赢,无理输。

有理摆到事上,好钢使到刃上。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有斧砍得树倒,有理说的不倒。

有志不在年高,有理不在会说。

吃饭吃米,说话说理。

吃人的嘴软,论人的理短。

吃要吃有味的,说要说有理的。

会走走不过影,会说说不过理。

舌头是肉长的,事实是铁打的。

灯不亮,要人拨;事不明,要人说。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好人争理,坏人争嘴。

好茶不怕细品,好事不怕细论。

好酒不怕酿,好人不怕讲。

走不完的路,知不完的理。

走路怕暴雨,说话怕输理。

坛口封得住,人口封不住。

理不短,嘴不软。

菜没盐无味,话没理无力。

脚跑不过雨,嘴强不过理。

做事循天理,出言顺人心。

船稳不怕风大,有理通行天下。

煮饭要放米,讲话要讲理。

隔行如隔山,隔行不隔理。

鼓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明。

路是弯的,理是直的。

路不平,众人踩;事不平,大家管。

路有千条,理只一条。

碾谷要碾出米来,说话要说出理来。

稻多打出米,人多讲出理。

劈柴看纹理,说话凭道理。

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

树老根多,人老识多。

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经得广,知得多。

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要吃辣子栽辣秧,要吃鲤鱼走长江。

树老半空心,人老百事通。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夏至节气的民间谚语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不过夏至不热

夏至三庚数头伏

夏至有雷三伏热

爱玩夏至,爱眠冬至夜

嬉,要嬉夏至日;困,要困冬至夜。

冬至饺子夏至面

夏至馄饨免疰夏

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

过了夏至节,夫妻各自歇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涟涟。

芒种火烧天,夏至水满田。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淋头。

芒种不下雨,夏至十八河。

芒种雨涟涟,夏至火烧天。

芒种雨涟涟,夏至旱燥田。

芒种夏至是水节,如若无雨是旱天。

芒种夏至常雨,台风迟来;芒种夏至少雨,台风早来。

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

芒种怕雷公,夏至怕北风。

芒种西南风,夏至雨连天。

冬至江南风短,夏至天气旱

夏至东风摇,麦子坐水牢

初头夏至十头割,十头夏至两头割,两头夏至骑拉着割

夏至狗无处走

夏至有雨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夏至食个荔,一年都无弊

芒种栽秧日管日,夏至栽秧时管时

夏至伏天到,中耕很重要,伏里锄一遍,赛过水浇园

日长长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

夏至风从西边起,瓜菜园中受熬煎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国民间谚语精选

全文共 1768 字

+ 加入清单

1、常用的铁不锈,常练的人不病。

2、人生病,不舒服;秧生病,不长谷。

3、人黄有病,苗黄缺肥。

4、无灾人养树,有灾树养人。

5、朽木不可为柱,坏人不可为伍。

6、水是田的娘,无水苗不长。

7、不下百粒籽,难打千斤粮。

8、一家不知一家,和尚不知道家。

9、会选的选儿郎,不会选的选家当。

10、一家养女百家求,一马不行百马忧。

11、笑一笑,少一少;恼一恼,老一老。

12、凉九暖三,注意衣衫。

13、儿多不如儿少,儿少不如儿好。

14、买马要看口齿,交友要摸心底。

15、好狗不跳,好猫不叫。

16、宁添一斗,莫添一口。

17、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18、一颗牙齿痛,满嘴不安宁。

19、小燕来,好种田;大雁来,好过年。

20、朝食三块姜,如得人参汤。

21、宁叫嘴受穷,不叫病缠身。

22、好戏不唱三台,好曲不唱三遍。

23、旦角要嫩,花脸要笨。

24、一饱为足,十饱伤人。

25、吃面多喝汤,省得开药方。

26、会嫁嫁对头,不会嫁嫁门楼。

27、一身戏在脸上,一脸戏在眼上。

28、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29、财压奴婢,艺压当行。

30、禾苗不认爹和娘,耕作到家多打粮。

31、邻舍好,无价宝。

32、行要好伴,居要好邻。

33、七十二行,庄稼为王。

34、好树结好果,好铁铸好锅。

35、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

36、十年老不了一个人,一天误掉了一个春。

37、早起动动腰,一天少疲劳。

38、乱丝难理,泼妇难治。

39、人治水,水利人,人不治水水害人。

40、交友分厚薄,穿衣看寒暑。

41、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42、牛要满饱,马要夜草。

43、2中国民间谚语大全

44、会吃千顿香,不会吃一顿伤。

45、十朵菊花九朵黄,十个女儿九像娘。

46、人急投亲,鸟急投林。

47、宁可锅里放坏,不可肚里硬塞。

48、身在戏中,戏在心中。

49、画人难画手,画树难画柳,画马难画走,画兽难画狗。

50、吃萝卜,喝热茶,大夫改行拿钉耙。

51、水大不能漫船,职大不能欺亲。

52、作者:流浪珠

53、吃得好,穿得好,不如两口白头老。

54、先胖不会胖,后胖压塌床。

55、吃药不忌嘴,跑断大夫腿。

56、先睡心,后睡眼。

57、岁寒知松柏,患难见交情。

58、无巧不成书。

59、近邻不可断,远友不可疏。

60、粗饭养人,粗活益身。

61、眼睛害病从手起,肚子害病从嘴起。

62、出门靠朋友,在家靠父母。

63、没有不上钩的鱼,没有不上竿的猴。

64、今天来客,往日有意;今天打架,往日有气。

65、吃穿当时,活到九十。

66、吸不张口,呼不闭口。

67、交义不交财,交财两不来。

68、百艺不如一艺精。

69、一层布儿一层风,十层布儿过一冬。

70、六月不热,五谷不结。

71、2008-12-21 19:14 回复此发言

72、马好不在叫,人美不在貌。

73、早饭吃得饱,午饭吃得好,晚饭吃得少,不用大夫瞧。

74、吃米带点糠,老小都安康。

75、人怕伤心,树怕剥皮。

76、纸上画藤不结瓜,芦花虽白难纺纱。

77、一年富,拾粪土;十年富,多种树。

78、打铁不惜炭,养儿不惜饭。

79、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80、冷死花旦,热死武生。

81、天干三年吃饱饭,虫害一时饿死人。

82、好狗不咬鸡,好汉不打妻。

83、一壶难装两样酒,一树难开两样花。

84、白露身子不露,免得着凉泻肚。

85、驴骑后,马骑前,骡子骑在腰中间。

86、不怕人不请,就怕艺不精。

87、吃酒不吃菜,必定醉得快。

88、不经一师,不长一艺。

89、艺高人胆大。

90、热药冷吃,冷药热吃。

91、一天舞几舞,长命九十五。

92、冬不蒙首,春不露脊。

93、人补桂圆蜜枣,田补河泥水草。

94、有情饮水饱,无情吃饭饥。

95、针无两头锋利,人无两副身心。

96、牛要脚圆,猪要脚粗。

97、只要唱的戏好,不在开场迟早。

98、一马不配两鞍,一脚难踏两船。

99、一脉不和,周身不适。

100、好鼓一打就响,好灯一拨就亮。

101、吃了走百步,不用上药铺。

102、吃饭先喝汤,老了不受伤。

103、人老了丑,树老了朽,为人难得十八九。

104、人勤病就懒,人懒病就勤。

105、会写的坐着,会唱的站着。

106、人要靠五谷养,田靠粪土长。

107、入厨先洗手,上灶莫多言。

108、得病如射箭,治病如背纤。

109、人有人情,戏有戏味。

110、遇事不怒,基本吃素,饭后百步,劳逸适度。

111、吃了省钱瓜,害了绞肠痧。

112、生瓜梨枣,多吃不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孔子的民间励志小故事

全文共 580 字

+ 加入清单

孔丘(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着名的文学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27岁建立私人学校,三千多弟子中72名是中状元的人氏。一身坎坷不定,周游了列国,在各地的不同时期都进行了教学,留下了孔子文化的踪迹。传说;一开始在江南,因为那是年轻气势正旺的时期,所以叫出来的弟子的学问最高。之所以南方人相对聪明,文学水平至今乃仍高。在北方的时候,就稍晚一点,北方文化就列次于南方。在后来就到了日本,那时已是接近晚年,所以日本文化就是一半是中国字,一半是日本的特色文化。甚至一个不成熟的中国字。老年时期,周游到了外国,那是已经头昏眼花时期,所以只能用自己的创新文化教学了,完全用的是;圈圈,道道,所以现在的外国文化就是成了现在的英文,等文字形象。在后来老年时期,眼花看不清东西,回到了新疆、蒙古=西藏,以无法写作,想了一个办法,抓了一条蜈蚣沾上墨水在竹签上一爬,就是一个字,之所以这三个地区的字样就象一条蜈蚣的摸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国古代经典民间谚语

全文共 224 字

+ 加入清单

●鸦有反之孝,羊有跪乳之恩。

●岂能竟如人意,但求不愧我心。

●做事要循天理,出言要顺人心。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进步便思退步,着手先图放手。

●不为昭昭信节,不为冥冥堕行。

●厚积不如薄取,滥求不如减用。

●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须知孺子可教,勿谓童子何知。

●择其善者而从,其不善者改之。

●家丑不可外传,流言切莫轻信。

●下情难于达上,君子不耻下问。

●口说不如身行,耳闻不如目见。

●只见锦上添花,不闻雪中送碳。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西湖民间传说故事:石香炉

全文共 1990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年,山东巧匠鲁班,带着他的小妹,到杭州来。

他们在钱塘门边租两间铺面,挂出“山东鲁氏,铁木石作”的招牌。招牌刚刚挂出,上门来拜师傅的便把门槛都踏断了鲁班挑挑拣拣,把一百八十个心灵手巧的年轻后生,收留下来做徒弟。鲁班哥妹的手艺巧极了,真是鬼斧神工:凿成的石狗会管门,雕出的木猫会捉老鼠。一百八十个徒弟经他们一指点,个个都成了高手。

一天,鲁班哥妹正在细心给徒弟们教生活,忽然一阵黑风刮过,顿时天上乌云乱翻,原来有一个黑鱼精到人间来作祟啦,黑鱼精一头钻到西湖中央,杭州一个三百六十丈的深潭潭。它在深潭潭里吹吹气,杭州满城鱼腥臭;它在深潭潭里喷喷水,北山南山下暴雨。就在这一天,湖边的杨柳折断了,花朵凋谢了,大水不断往上涨。

鲁班哥妹带着一百八十个徒弟,一齐爬上了宝石山。他们朝山下望望,只见前面一片汪洋,全城的房屋都泡在臭水里,男女老少都逃到西湖四周的山头上。湖中央,转着一个老大老大的漩涡,漩涡当中翘起一只很阔很阔的鱼嘴巴,鱼嘴巴越翘越高,慢慢地露出整个大鱼头,鱼头往上一挺,蓦地飞起一朵乌云,升到天上。乌云飘呀飘呀,飘到宝石顶上,慢慢落下来,里面钻出一个又黑又丑的后生。

黑后生滚动圆鼓鼓的斗鸡眼珠,朝鲁妹瞟瞟:“哈!漂亮的大姑娘,你做的啥行当?”

鲁妹说:“你问姑娘啥行当,姑娘是个巧工匠。”

黑后生把鲁妹从头看到脚说:“对了,对了!我看你亮亮的眼睛弯弯眉,想必能绫罗绸缎巧裁剪。 走,跟我去做新衣。” 鲁妹摇摇头。黑后生鲁妹从脚看到头:“对了,对了!我看你苗条的身材纤巧的手,想必有描龙绣凤好针线。 走,跟我去绣锦被。” 鲁妹摇摇头。 黑后生猜来猜去猜不着,心里想一想,眯起眼睛说: “漂亮的大姑娘,不会裁剪不要紧,不会刺绣不要紧,你嫁到我家去,山珍海味吃不完,乐得享清福哩。 ”说着,伸手来拉鲁妹。 鲁班一榔头隔开他的手,喝声:“滚开点!”黑后生仍旧咧开大嘴,嘻皮笑脸:“我的皮有三尺厚,不怕你的榔头!大姑娘嫁了我,什么都好讲;大姑娘不嫁我,再涨大水漫山岗!”鲁妹心里想:倘若再涨水,全城人的性命都保不住了。她眼珠儿转了两转,办法便有了,对黑后生说:“嫁你不急,让阿哥替我办样嫁妆。”

黑后生一听开心了:“好姑娘,我答应,你打算办样啥嫁妆呢?”

鲁妹说:“高高山上高高岩,我要叫阿哥把它凿成一只大香炉。”

黑后生高兴得拍大腿:“好好好!天上黑鱼王,落凡立庙堂。有个你陪嫁的石香炉,正好拿它来收供养!”

鲁妹拉过阿哥商量了一阵。鲁班对黑后生说:“东是水,西是水,怎么办呢?你先把大水落下去,我才好动手。”

黑后生张开阔嘴巴一吸,满城的大水竟飞了起来,倒灌进他的肚皮里去啦。 鲁班指指山上的一块悬崖问黑后生:“你看,你看,把这座山劈下来凿只香炉怎么样?” 黑后生说:“好哩,好哩。大舅子,你快凿,凿得越大越风光!”(历史人物,http://www.gs5000.cn/gs/lishirenwu/)

鲁班说:“香炉高,香炉大,重重的石香炉你怎么搬呢?” 黑后生说:“喏喏喏, 只要我抬抬脚,身后就会刮黑风;小小的石香炉算得了什么,就是一座山我也吸得动!” 逃难在四周山上的人都回家去了, 鲁班他们便爬上那倒挂着的悬崖。鲁班抡起大榔头,在悬崖上砸下第一锤:他一百八十个徒弟,跟着砸了一百八十锤。“轰隆”一声,悬崖翻下来了。--从此以后,西湖边的宝石山上便留下了一堵峭壁。悬崖真大呀,这边望望白洋洋,那边望望洋洋白,怎么把它凿成滚圆滚圆的石香炉呢?鲁班朝湖心的深潭潭瞄瞄,估好大小,就捏根长绳子,站在悬崖当中,叫妹妹拉紧绳子的另一头,“啪嗒啪嗒”绕着自已跑了一周,鲁妹的脚印子便在悬崖上画了一个圆圈圈。鲁班先凿了大样,一百八十个徒弟按着样子凿。凿一天,又一天,一共凿了七七四十九天,悬崖不见啦,变成一只顶大顶大石香炉。圆鼓鼓的香炉底下,有三只倒竖葫芦形的尖脚;尖脚上,都有个三面透光的圆洞洞。大石香炉凿成了,鲁班朝黑后生说:

“你看,你看,我妹妹的嫁妆已办好,现在就请你搬下湖!”

黑后生要领新娘子。鲁班说:“别忙,别忙,你先把嫁妆搬去摆起来,再打发花轿来抬。”黑后生高兴死了,一个转身就往山下跑,他卷起的旋风,竟把那么大的一个石香炉咕碌碌吸在后面滚。黑后生跑呀跑呀,跑到湖中央,变成黑鱼,钻进深潭潭;石香炉滚呀滚呀,滚到湖中央,在深潭潭旁边的斜面一滑,“拍得”一下子倒覆过来,把深潭潭罩得严严实实,不留一丝缝隙。黑鱼精被罩在石香炉下面,闷得透不过气来;往上顶顶,石香炉动不动;想刮一阵风,又转不开身子,没办法,只好死命往下钻。它越往下钻,石香炉就越往下陷`……黑鱼精终于闷死在湖底了,石香炉也陷在湖底的烂泥里,只在湖面一露出三只葫芦形的脚。

从此,西湖留下一个奇妙的景致:每年中秋节夜里,人们划船到湖中央去,在炉脚上那三面透光的圆洞洞里点烛火;烛光映在湖里,就现出了好几个月影。后来这地方便叫“三潭印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有关朱元璋的民间传说故事

全文共 7190 字

+ 加入清单

元朝末年,徐州一带住着一位老风水先生,他的膝下有三双儿子和媳妇,朱元璋的父母在这位风水先生家里打长工,朱元璋的父亲做豆腐,朱元璋的母亲负责缝缝补补。一天,这位风水先生的儿媳问道:“公公,你整天给别人家赶风水,为什么不能给咱家也赶一赶风水,让咱家出个大官,好让咱家也风光风光。”风水先生说:“不行,恐怕咱家承受不住这个风水。”儿媳们说的次数多了,风水先生也动了心,说:“那就试试吧”。风水先生推算了一番后,在一个甲子日的早上,领着三个儿子、牵着牛,套着拖车,来到村边一块盐碱滩上瓮鱼。别人逮鱼都是到水里去,他们爷四个却在盐碱滩上瓮鱼,所以村里许多人都来看热闹。谁知天交午时,从车辙中汪出一滩水,水里有一条一尺多长的红鲤鱼,风水先生将鱼逮到手里,高兴地说:“天助我也,大功告成,可以回家了。”

到家后,风水先生亲自将鱼做熟,端上餐桌,他们爷四个狼吞虎咽地将鱼肉吃光。风水先生命人将鱼头和鱼骨端入后房,让其儿媳们吃,儿媳们说:“老爹真黑心,他们吃完了鱼肉,留下点鱼骨头让咱们吃,谁稀罕。”此时,朱元璋的母亲刚好来后房寻些残羹冷饭,正好,儿媳们就将鱼头和鱼骨倒给了她,让她拿回去吃。朱元璋的母亲高兴地回到自己房中,用醋将鱼头和鱼骨做了做,全部吃下了肚。一会儿,风水先生看到从后房端回来的空盘子,将儿媳们叫到跟前,问道:“你们谁吃了鱼头?”儿媳们不情愿地答道:“我们谁也没吃,而是给了咱家的长工朱家老妈子了。” 风水先生大惊失色:“说你们承受不住这个风水,就是承受不住。这个鱼头你们三个谁吃都行,为什么给了朱家老妈子?现在赶快把他两口叫来赶走,否则咱家将有塌天大祸。”吃过鱼头后,朱元璋的母亲恰恰怀了孕,她怀的正是朱元璋。此时,元朝的军师算出天下将出真龙天子,并且算出真龙天子已经坐胎,但是他的母亲吃不到天子山上的土,他的母亲也会难产死掉。于是,元朝皇帝派出一支军队驻扎到天子山,谨防行人出入。

风水先生叫来朱元璋的父母,对他们说:“我给你们一些盘缠,你们赶快走吧,我家不能再收留你们了。”朱元璋的父亲说:“东家,你准备赶我们到哪里去呀?我们到哪儿安家呀?”风水先生说:“走吧,一直往南走,走到茅草三尺的地方,你们就可以安家了。”于是,朱元璋的父亲无奈地套上驴车,拉着老婆,挑着豆腐摊一直往南走去。一天,他们来到凤阳一带,长途的跋涉,已使他们筋疲力尽。突然,看到远处山脚下茅草齐胸高,于是,他们就在茅草里开出一片空地,搭起个窝棚住在了这里。这时,朱元璋的母亲已快临产,朱元璋的父亲便在四周卖豆腐。一天,他挑着豆腐摊来到天子山下,山上驻有军队,很是缺菜吃。于是,他就到山上去卖豆腐。将豆腐摊挑到山顶上,士兵们一看有豆腐吃,马上围了过来,不料一下子将豆腐摊碰倒在地上,豆腐都掉在了地上,那块土正好是能让真龙天子母亲顺产的土。元兵一看豆腐摊倒在了地上,觉得很是过意不去,他们便让朱元璋的父亲把带土的豆腐挑出来,带回家自己吃,不带土的豆腐全部留下,卖给了士兵,并且多给些银两。朱元璋的父亲回到家后,用卖豆腐的钱买了只母鸡,把带土的豆腐简单洗洗,豆腐上带土无论怎么洗也洗不干净,反正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豆腐母鸡一锅炖,朱元璋的母亲吃下后,顺利地产下朱元璋。此时,元朝的军师掐指一算,算出真龙天子已经降生,气得大骂:“把守天子山的十万大军都是饭桶,天子山上的土还是让真龙天子的母亲吃到了。”此时,真龙天子已经降生。他只得让元顺帝发出一道圣旨,对全国刚出生的婴儿格杀勿论。但因朱元璋的父母是外来人口,又居住在茅草丛中,无人知晓,朱元璋又逃过此劫。

等到朱元璋五、六岁的光景,元朝军师又算出:第二天天交午时,真龙天子将出凤阳城南门。于是,元朝皇帝又派上一支军队把守凤阳城南门。带队军官问军师:“你说的真龙天子到底是什么特征、长什么样子?”军师答道:“此人身穿红袍,脚踏乌靴,头顶青罗伞盖,跨下一匹大青马的便是。”第二天正午,只见一个小孩头顶荷叶,光着屁股,浑身通红,两脚污泥,骑着一根甘蔗,蹦蹦跳跳地出了凤阳城南门,此人便是朱元璋。带队军官一看是个小孩,便毫不介意。过了一个时辰后,军师来问军官是否有如此特征的人出城,军官答道只有一个如此模样的小孩出了城,军师说:“哎呀,正是此人。”于是,马上命军官率骑兵向朱元璋所去的方向追去,朱元璋见后面尘土飞扬,吓得急忙钻进路边的一间废弃土屋里躲避,屋里面到处都是蜘蛛网,朱元璋躲好后,所有的大小蜘蛛都慌忙出来吐丝结网,等元军赶到后蛛网已经结得密不透风。元兵赶到土屋,往里一看,见蛛网完好无损,便料定屋里无人,一直往南追去,朱元璋便又逃过此一劫。以后,朱元璋做了皇帝便允许蜘蛛在皇宫里自由觅食,而不予清扫。

朱元璋的确命大,在他八九岁时,父母双亡,朱元璋只好跟着养母生活。秋季的一天,养母让朱元璋出去拾柴禾。可是,朱元璋出去后,领着一村的小孩做游戏。他们在一个土丘上用土坷垃垒了一座金銮殿,之后,他们开始扮演“做皇帝”的游戏。朱元璋在台上坐着的时候,其他小孩向他拜倒山呼“万岁”,朱元璋在台上坐着四平八稳,没有一点事儿,可是当别的小孩扮演皇帝时,朱元璋每向他磕头时,那个小孩就一头从台上摔了下来。这个故事就叫“土丘称寡”。其中一个叫汤和的小孩被摔疼了,就高声叫嚷到:“你朱元璋什么鸟皇帝,等我长大以后, 非把你推翻不可。”这时,朱元璋正在台上,大声喝道;“大胆,给我拉下去砍啦。”两个小孩,拉着汤和走到高粱地里,摘下一片高粱叶向汤和的脖子上划去,一下子划出一道口子,鲜血溅到高粱穗上,从此以后,高粱穗就是红的了。这个故事叫“高叶斩头”。后来,朱元璋诛杀功臣,汤和因小时候被斩过头,才幸免于难。做游戏归做游戏,大人交代拾柴禾的活总得干吧,其他小孩慌着满地跑着去捡树枝树叶,惟独朱元璋原地不动,口中念念有词:“老天爷,老天爷,刮阵旋风吧,把树枝树叶都刮到我面前来吧。” 朱元璋话音刚落,平地上果然刮起几阵旋风,把大堆的树枝树叶都刮到了朱元璋脚旁,朱元璋不费吹灰之力就拾满了一大篮柴禾。朱元璋干活又快回到家后又不挨大人吵,其他小孩因完不成拾柴的活计老挨大人的训斥,以后村里的小孩就不再同朱元璋一块做游戏啦。

等到朱元璋十一、二岁的光景,养母也因病故去,朱元璋只好到村里的财主家放牛。据说当年刘伯温望天子气,一路寻访来到凤阳一带,见当地居民为人豪爽,做事干练,谈吐不俗,心中甚是欢喜,料定当地将有非同凡响的人物出现。一天,刘伯温来到朱元璋放牛的山下,远远地望见前方有一团红光升起,正是他渴望以久的天子气。走近一看这团红光是从一个放牛娃身上发出的,此时这个放牛娃正在睡觉,只见他四肢张开,形同“大”字,而他头下枕有一条扁担,正好合成个“天”字,刘伯温走上前去推推这个孩子,想叫醒他,谁知这个孩子一侧身,将扁担移到腰间,用胳膊抱着头继续睡觉,这种形状正好像个“子”字。刘伯温一怔:这人不正是未来的“天子”吗?刘伯温慌忙将这个放牛娃叫醒,一问姓名,此人正是朱元璋。刘伯温记下朱元璋的相貌特征,便又到天下去云游了。后来博学多才、能掐会算的刘伯温弃元投明,死心塌地的辅保朱元璋共创大业,是同他们这次巧遇分不开的。

在财主家里同朱元璋一块放牛的还有另外两个小孩,其中一个便是汤和。一天傍晚在野外放牛时,朱元璋对另外两个小伙伴说:“咱们杀头小牛吃吃,长这么大没吃过牛肉,这一回要吃个过瘾。” 便让汤和去村里找口锅,另一个去找把刀找些盐。等汤和两个找来锅、刀和盐后,朱元璋已经勒死了一头小牛,他们用刀砍下牛头牛尾,扒了皮,开了膛,把牛肉切成块,在小溪里洗了洗,投上盐一块放到锅里煮了起来,此时天已黑了下来。牛肉煮熟后,他们三个大吃起来,平生第一次吃到如此的美味,吃起来真是不要命。等他们吃饱后,汤和两个又将没吃完的牛肉各自送回了家。等汤和两个回来后,朱元璋领着他俩将吃剩下的牛骨、零碎同牛皮一块掩埋了起来。单独留着牛头、牛尾没埋,朱元璋说另有用处。此时天色已快放亮,汤和说:“不好,这口锅是从村里偷来的,天一亮就不好还回去啦。”见此情形,朱元璋念念有词地说道:“老天爷,老天爷,天亮之前就不能再黑一会儿吗?” 朱元璋的话音刚落,渐亮的天空果然又暗了下来,汤和趁机把锅还了回去,等他回来后天色才又渐渐转明。这个故事是“临明一阵黑”的来历。等汤和回来之后,朱元璋就同他和另一个小伙伴将牛头钉在山头这边的山缝里,又将牛尾巴对应着牛头钉在山头那边的山缝里,布置好这一切之后,朱元璋又默默祷告一番:“土地爷,土地爷,当我们拽牛尾、牛头时,山头里边给发出两声牛叫唤。”说完之后,朱元璋亲自去试了试,当他一拽牛尾巴,山头里面果然发出两声“哞、哞”的牛叫声,朱元璋又去拽牛头,同样山头里面也发出两声“哞、哞”的牛叫声。一看自己的话应了验,朱元璋同汤和两个小伙伴兴冲冲地跑去叫财主:“东家,东家,不好啦,有一头牛跑到山头里面去啦!” 财主一听慌忙跑了出去,来到山脚下一看,只见山头这边露出个牛头,山头那边杵着个牛尾巴,财主一看气笑了:“朱元璋,哪有这么长的牛身子,肯定是你仨把牛杀吃啦,却在这儿装戏法糊弄我。” 朱元璋忙说:“东家,不相信你去拽拽牛尾巴,它还在里面叫唤呢。” 财主果然走上前去拽拽牛尾巴,又拽拽牛头,山头里面当真发出哞哞的牛叫声,财主也拿朱元璋没辙了。这个故事叫做“杀牛悬尾”。悬尾的那座山叫做惊牛山,后来改称“金牛山”。

财主看朱元璋给他弄丢了一头牛,决定不再收留他,准备将他赶走,朱元璋说:“东家,你赶我走可以,但你总得给我指一条活路吧。”过了几天,他们村刚好来了一家过路打烧饼的,财主说:“我跟这家打烧饼的熟识,我跟他说说,朱元璋你就跟着他过活吧,这样你天天都有烧饼吃啦。”就这样,朱元璋离开财主跟着这家打烧饼的四村游走谋生。在走着的路上朱元璋天真地问:“师傅,你让我跟着你吃什么?天天都吃烧饼吗?” 打烧饼的说:“烧饼是用来做生意的,是不能随便乱吃的,要吃只能吃落炉烧饼。”可是,这位打烧饼的师傅技术特别过硬,烧饼烤熟后就是不会从炉上掉下来,只有用锅铲把它抢下来才行。头三天,朱元璋一个烧饼也没有吃到。后来朱元璋对着烧饼炉念念有词地说:“老灶爷,老灶爷,每天烧饼烤熟后你就不能给掉下来几个吗?这样也好叫我解解馋。”朱元璋说过这话之后,真是如有神助一般,每天烧饼烤熟后便会掉下来几个。朱元璋不管三七二十一对这落炉烧饼拿起来就吃,打烧饼的心疼地说:“朱元璋,你不能吃。” 朱元璋反问道:“师傅,你不是说让我吃落炉烧饼吗?” 打烧饼的没办法,只好看着朱元璋大快朵颐。这样一晃过了两三年,朱元璋在一次卖烧饼的时候出了点事情。事情经过是这样的:这一天他们师徒二人游走来到一座军营前,朱元璋也象他父亲一样打起了军队的主意,可能是太恨元兵的缘故吧,这一次朱元璋吆喝起来不象以往那样:“卖烧饼喽—”,“谁买烧饼—”。这一回朱元璋吆喝起来是中间拖着长音只喊两个字:“烧——饼(兵)”“烧——饼(兵)”。恰好军营里面有几个士兵正在过油炸东西吃,忽然听到外边有人喊叫:“烧——饼(兵)”“烧——饼(兵)”,听到一个“烧”字,过了半天才能听到另一个字“饼(兵)”,几个士兵非常奇怪这是在卖什么东西的,就在那里仔细听了起来,谁知时间一长,一锅油全给熬着了,几个当兵的全给烧死啦。真应了朱元璋的“烧兵”两个字啦。回去以后打烧饼的一看朱元璋烧饼没卖出去一个,反倒烧死了几个当兵的,净给他惹事,决定不再收留朱元璋,准备将他赶走。朱元璋说:“师傅,你赶我走可以,你看我举目无亲,总得给我指一条生路吧。” 打烧饼的说:“这样吧,朱元璋,我跟皇觉寺的方丈交情甚好,我跟方丈说说,还是把你送到皇觉寺当和尚吧。今年凤阳一带大旱,饥荒遍地,可是皇觉寺的香火挺旺,来到寺上一定不缺吃穿。” 朱元璋一看,当和尚就当和尚吧,总比白白饿死强。就这样朱元璋辞别了打烧饼的师傅来到了皇觉寺。

朱元璋十四、五岁的时候便在皇觉寺出家当了一名小和尚,人常说:“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在寺上朱元璋也就是每天诵诵经,挑挑水,扫扫地,干些杂活。日子过得优哉游哉,倒也舒心快活。就这样一晃过了三四年,有一天,方丈外出有事,临走时交待朱元璋:“朱元璋,我走之后,好好把罗汉堂和大雄宝殿打扫打扫,我回来之前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办好。”朱元璋说:“师父,这件事交给我您就放心吧。”等方丈走后,朱元璋便开始忙活起来,可是当他扫到罗汉塑像跟前,总感到碍事,于是顺手在这名降龙罗汉屁股上打了一扫帚,说道:“给我出去!”说也奇怪,当朱元璋说过这话之后,这个泥胎罗汉真的蹒蹒跚跚走到院里,朱元璋一看,这真不错,泥胎能够自己走出屋外,省得自己出力去搬啦,顺手朱元璋又将伏虎罗汉赶到屋外,后来,一不做二不休,朱元璋将十八个罗汉通通赶到了院子里,最后连大雄宝殿里的如来佛祖都没能幸免,也给赶到了院子里。罗汉堂和大雄宝殿里空空如也,一无遮拦,朱元璋很快就将屋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刚刚打扫完,方丈就从外面回来啦,一看满院子的泥胎佛像,方丈惊呼道:“朱元璋,你怎么把佛像都搬出来啦!”朱元璋拍拍身上的尘土说:“师父,不是我搬出去的,是他们自己出去的。”方丈吼道:“胡说,泥胎又不是活人,它们怎么能会自己出屋!”朱元璋说:“师父,你若不信,我让它们回去就是啦。”于是朱元璋口中念念有词:“一位二位各归本位,一位二位各归本位,都请回屋吧。”朱元璋刚说完,只见泥塑的罗汉佛像真的摇摇摆摆回去一个,摇摇摆摆又回去一个,一会儿工夫十八罗汉和如来佛像全都回到自己原来的地方。方丈一看大惊失色:能让泥菩萨搬家,这样的人不是真龙天子又是什么?!想到这里方丈口中不由得念出了声:“这样的人不是真龙天子又是什么?!”出言不吉,只见晴空响了一个霹雳,一个响雷把方丈劈倒在地。因为泄露天机,老方丈被天雷夺去了性命。就这样朱元璋连和尚也做不成了,只好走起了他父亲的老路,来到凤阳城马员外家打起了长工。

朱元璋十七八岁的时候成了马员外家的一名长工。马员外嫌贫爱富,对朱元璋不屑一顾。而马员外的女儿马小姐对朱元璋却心有灵犀,一见倾心。据说朱元璋和马小姐是玉皇大帝跟前的金童玉女下凡: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盗贼蜂起,民不聊生,一片混乱。看到下界如此混乱,玉皇大帝就想派一位神仙到下界做皇帝,扭转乾坤,还人民一个清平世界。可是看到如此乱世,没有一个神仙想转世下凡的。正在这时,殿前的金童、玉女打闹到了一块儿,并且金童手中的“日”旗,玉女手中的“月”旗搅到了一起,两个字合成了一个“明”字。见此情景,玉皇大帝灵机一动,下旨道:命金童下凡做皇帝,玉女下凡做娘娘,国号就叫“大明”。因此金童转世成了朱元璋,玉女就转世成了马娘娘。再说朱元璋在马员外家打长工,倒也十分勤快,什么活都抢着干,渐渐地赢得了马员外的好感。有一年冬天,天降大雪。马小姐十分关心朱元璋的冷暖,为了避嫌,傍晚时分,她便派丫环秋香到朱元璋的住处打探他的消息。秋香去不多时,一会儿便惊慌失措地跑了回来:“小姐,不好啦!小姐,不好啦!朱元璋给冻死啦!” 马小姐十分吃惊地问:“怎么会冻死?” 秋香说:“回小姐,朱元璋的脸上都生虫子啦。” 马小姐说:“胡说!大冬天怎么会有虫子。” 秋香说:“小姐,不相信你去看看。”马小姐也顾不得那么多体面,便同秋香一起来到朱元璋的住处,一看朱元璋正在睡觉,果如秋香所言,有一条三寸长的小蛇在朱元璋脸上爬来爬去,只见这条小蛇从朱元璋的眼里钻到鼻子里,从鼻子钻到嘴里,从嘴里钻到耳朵里,又从耳朵钻回到眼里。马小姐一看明白啦,这条小蛇是真龙附体,能过五窍的是大臣,能过七窍的是天子。马小姐赶忙同秋香回绣楼抱来一床被子,搬来一把椅子,然后马小姐命秋香上前将朱元璋叫醒,朱元璋一醒,脸上的小蛇也消失了踪影。朱元璋一看马小姐来到了他的房里,慌忙问有什么事吩咐要做,马小姐叫秋香把被子放到床上,又把椅子座北朝南摆好,然后马小姐说:“朱元璋,没什么活要你去做,只是大冷的天怕你冻着,给你送来一床被子,但有一事相求:朱元璋,你必须娶我为妻,并且要封我为正宫娘娘。如若不然,把你赶出马家,并告你个调戏民女之罪,拿官示问。”其实马小姐作为大家闺秀,生得虽说不够十分漂亮俊秀,却也端庄大方,标致可人,朱元璋对她早已十分满意,只是因为地位悬殊,不敢有非分之想。一看今天这阵势,朱元璋十分高兴地说:“娶你为妻可以,封你为正宫娘娘不是胡闹吗?我现在是一个打长工的穷小子,又不是皇帝,册封一事从何说起。”马小姐说:“天子口中无戏言,即使你现在不是皇帝,那也得封我为正宫娘娘。朱元璋,快坐到椅子上去,现在就开始封我。” 朱元璋没办法只好答应,然后朱元璋面南背北往椅子一坐,正色说道:“马小姐听封,我朱元璋不当皇帝便罢,一旦我做了当朝天子,当封马小姐为昭阳正宫,钦此!”马小姐慌忙磕头谢恩。丫环秋香一看这阵势不错,也想讨一个东宫娘娘或西宫娘娘封封,于是秋香上前说道:“朱元璋,你看被子是我给你抱来的,你也得封我,封我个娘娘、妃子什么的。”朱元璋暗想,这样一来,后宫不就为马家所把持了吗,况且他又不喜欢秋香,朱元璋眼珠一转,说道:“秋香,我封你一个比娘娘还大的官职好不好,你就做三宫六院的掌门人吧。”秋香十分欢喜地磕头谢恩。原来这三宫六院的掌门人,就是负责三宫六院的开锁关门的,其职位还是个丫环。

朱元璋解决了婚姻大事后,在他二十出头的时候,便出外投靠了红巾军将领郭子兴,因为朱元璋作战十分勇敢,深得郭子兴的赏识,两年之后,朱元璋便被提拔为将官之职,后来郭子兴战死,朱元璋便取代了郭子兴的位置,成为义军的一方首领,朱元璋在刘伯温,李善长,徐达,常遇春,胡大海等人的辅保下,剿灭了陈友谅,平定了张士诚,最后将元顺帝赶出大都,朱元璋便定都南京,国号大明,他便是明朝第一个皇帝——明太祖。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社评:从民间的角度看“四个全面”

全文共 1216 字

+ 加入清单

习近平时代要完成什么任务,“四个全面”给出了绝大多数中国人乃至国际上都能明确读懂的回答。

“四个全面”最早由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提出,近日受到官方媒体的隆重解读。它的内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有 意思的是,“四个全面”的提法不是一次成型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早提出于十八大报告,全面深化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全面依法治国是十八届四中全 会的核心要义,全面从严治党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结升华。最后一条也是习近平对治国理政的最新总结和补充。

此外小康社会、深 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都曾反复出现在十八大之前的官方文件里,但把它们都贯以“全面”二字,紧密结合在一起,是历史性的第一次。它既是继往开来,又 是战略性飞跃。中国的事情既难在开头,更难在善始善终,全面推进到底。过去我们说“进一步”“大力推进”,但一说“全面”,就成了不留死角和退路的庄严承 诺。

“四个全面”是重大理论突破,属于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但它不是凭空想出来的、推导出来的,它有着十分庞大、深厚的实践根基。 没有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治国理政上的推进,没有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的铺垫,大概就不会有“四个全面”的面世。正因如此,中国普通人也能比较顺利地搞懂“四个全 面”与中国现实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后三个全面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战略举措。这强化了全党全国 人民一段时间以来对小康社会的新认识。以往人们对小康的理解主要是经济物质上的,而现在人们同时渴求公平、法治和廉洁等等。习总书记的“四个全面”肯定了 小康社会新的定位,给执政党压了更多担子。

让全社会都能搞懂,并且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一致支持,这样的治国大纲最有生命力。“四个全面”既深邃、严整,又十分朴实,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论述治国理政的一贯风格。

我们还注意到,“四个全面”从总目标开始,越往后越具体,越触及难点的核心。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轰轰烈烈,它是从严治党的关键步骤和突破口。把执政党管严管好了,推进依法治国就有了全新局面,改革也就可以避免各种利益集团的干扰。

“四个全面”的推进、落实有着很高可信度,因为党中央当下就在这么干,全国人民眼看着国家在朝这个方向前进。这可不是一时的政治口号,它们是全体中国人都感同身受的历程和潮流。今天在很多贪腐官员落马之后谈依法治国和从严治党,与几年前这样说,是完全不一样的。

“四 个全面”是对中国当下发展阶段及未来一段时期改革方略的本质认识,很多人在第一时间认为它是习近平的标志性理论,如同以前的重大理论创新一样可能在未来载 入党章。党的宣传机构并未做类似的暗示,民间却已有强烈的预期。这显示了“四个全面”理论与中国现实的高度契合,以及它的深得民心。

十八大以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逐渐理出了脉络,形成了体系,现在又有了高度总结。中国既大兴改革,又牢牢把握着确定性。此乃国之幸,人民之幸。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民间风俗立秋这天要吃西瓜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立字辈”的节气,立秋也有不少习俗。

古代到了这一天,皇帝要带着朝中大臣向天祭祀,祈求国泰民安。而对老百姓来说,这一天则要“啃秋”,“贴秋膘”。

“啃秋”,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啃的、咬的都是西瓜。天津人说,立秋这天吃西瓜,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秋天咬住;江苏等地认为,吃西瓜可以不生秋痱子。

“贴秋膘”,指的是经过一个长长的夏季,因为天气炎热,胃口差,大家可能掉了不少肉,所以立秋到了,得赶紧把酷夏失去的“膘”补回来。

每年立夏,大家都要称体重,等到了立秋还要再称一下,看看一个夏天瘦了多少。然后就多吃肉,以肉贴膘。不过我觉得现在这个习俗肯定流行不了吧。大家都想苗条,谁愿意往自己身上贴膘啊。

眼下这样的季节,多吃点生津养阴、滋润多汁的食品倒是蛮好的。像百合、莲子、山药、藕、平菇、番茄等,润燥强体,正适合。

早立秋凉飕飕

晚立秋热死牛

立秋,一般在每年的8月7日或8日,当太阳运行到黄经135度时。根据国家天文台出版的《中国天文年历》,今年立秋准确时间为北京时间8月7日10:31。

为什么要特意说到具体时间?因为按照民间传统,不同的立秋时间,对未来天气还有预测功能。

民间有谚语: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意思是说,如果立秋时间在上午,未来一段时间就会比较凉爽;如果在下午,那之后的天气恐怕会把老牛都热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百句民间谚语大全

全文共 1603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民间有不少传说,当然也少不了这些实用的谚语哦。

1、树老根多,人老识多。

2、水滴石穿,坐食山空。

3、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

4、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5、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6、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7、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8、十个梅子九个酸,十个官儿九个贪。

9、烧的香多,惹的鬼多。

10、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11、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12、顺的好吃,横的难咽。

13、熟能生巧,巧能生精。

14、食在广州,住在苏州。

15、顺藤摸瓜,顺水求源。

16、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17、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8、是好说不坏,是坏说不好。

19、是草有根,是话有因。

20、身不怕动,脑不怕用。

21、三人同心,黄土变金。

22、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23、三早抵一工,三补抵一新。

24、奢者富不足,俭者贫有余。

25、事怕合计,人怕客气。

26、是饭充饥,是衣遮体。

27、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28、虱多不痒,债多不愁。

29、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30、顺着鸡毛找鸡,顺着蒜皮找蒜。

31、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32、树老半空心,人老百事通。

33、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

34、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35、事莫做绝,话莫说尽。

36、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37、事大事小,身到便了。

38、什么藤结什么瓜,什么树开什么花。

39、善恶不同途,冰炭不同炉。

40、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41、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42、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43、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44、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45、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46、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47、水满自流,人满自夸。

48、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49、山大无柴,树大空心。

50、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51、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52、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53、十个钱要花,一个钱要省。

54、水大漫不过船,手大遮不住天。

55、说书的嘴快,演戏的腿快。

56、说人别说短,打人别打脸。

57、失败是成功之母。

58、树怕剥皮,人怕护短。

59、省吃餐餐有,省穿日日新。

60、是金子总会闪光的。

61、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62、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63、睡着的人好喊,装睡的人难喊。

64、三人同行,必有我师。

65、少不惜力,老不歇心。

66、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67、说归说,笑归笑,动手动脚没家教。

68、山有高低,水有深浅。

69、水涨船高,风大树摇。

70、山高树高,井深水凉。

71、水大湿不了船,火大烧不了锅。

72、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73、上顿不吃饱,下顿省不了。

74、山大压不住泉水,牛大压不死虱子。

75、食鱼要肥,食肉要瘦。

76、三人四靠,倒了锅灶。

77、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78、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79、要吃辣子栽辣秧,要吃鲤鱼走长江。

80、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肠胃。

81、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82、十年栽树,百年歇凉。

83、舍不得苗,抱不到瓢。

84、手怕不动,脑怕不用。

85、经得广,知得多。

86、手舞足蹈,九十不老。

87、十里认人,百里认衣。

88、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89、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90、十帮一易,一帮十难。

91、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92、闪光的不全是金子。

93、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94、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95、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96、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97、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98、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99、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100、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101、双手是活宝,一世用不了。

102、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103、久住坡,不嫌陡。

104、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年处暑各地的民间谚语

全文共 1982 字

+ 加入清单

处暑不觉热,水果免想结(闽南)

处暑有下雨,中稻粒粒米(闽南)

处暑虫,摇你目睭红”(台湾。指鳀鳁旺产,渔民日夜作业而熬红眼睛)

处暑种荞,白露看苗(上海)

处暑萝卜白露菜(上海)

处暑处暑,处处要水(上海)

处暑白露节,夜凉白天热(安徽)

处暑落了雨,秋季雨水多(华北)

处暑雷声唱,阴雨天气多(华北)

处暑一声雷,秋里大雨来(华北)

处暑不抽穗,白露不低头,过了寒露喂老牛(宁夏)

处暑早,秋分迟,白露种(冬)麦正合时(宁夏)

处暑不出头,是谷喂了牛(西北)

处暑田豆白露荞,下种勿迟收成好(浙江)

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一河装(四川)

处暑里的雨,谷仓里的米(河北)

处暑下雨烂谷箩(河北)

立秋处暑八月天,防治病虫管好棉(河南)

处暑处暑,热煞老鼠(江苏)

处暑不出头,拔了喂老牛(河南)

立秋种白菜,处暑摘新棉(西北)

处暑蕾有效,秋分花成桃。(河北)

处暑种荞,白露看苗(四川)

处暑去暑通死老鼠。(河北)

立秋无雨一半收,处暑有雨也难留(鄂)

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皖、鲁、鄂等)

处暑落了雨、秋季雨水多(东北)

处暑雷唱歌,阴雨天气多(东北)

处暑一声雷,秋里大雨来(东北)

处暑不下雨,干到白露底(东北)

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东北)

处暑晴,干死河边铁马根(东北)

处暑出大日,秋旱曝死鲫(闽南)

处暑东北风,大路做河通(闽南)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

食惟半饱无兼味,酒止三分莫过频。

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

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

这首诗告诉人们,别轻视“吃喝玩乐”。这四个字是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做的“大文章”,只不过岁月给每个人判的分数不同罢了。“吃喝玩乐”不是人生目的,而是保证身心健康的生活工作手段。

早睡早起多锻炼,走也舒坦,跑也舒坦。

膳食调好日三餐,素也香甜,荤也香甜。

常与老友聊聊天,古也交谈,今也交谈。

琴棋书画我都学,早也乐观,晚也乐观。

有害嗜好不沾边,烟也不抽,酒也不贪。

定期检查上医院,儿也安心,女也安心。

别把烦恼留心间,朝也安然,晚也安然。

广游名川和大山,远也走走,近也转转。

金钱地位不留恋,利也不恋,名也不贪。

社区活动多奉献,老也喜欢,少也喜欢。

刘婆婆的晚年生活非常丰富,用她自己的话说,是“没有一天是闲着的”。早晚溜弯、与人闲聊、习书学画、结伴出游、参与社区活动等,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由于天天都有事做,刘婆婆心里总是有“奔头”,“自己活得劲劲儿的”。事实验证了那句古语:“繁忙多寿翁!”

刘婆婆的另一首长寿诗是:

漫步梧桐玫瑰丛,公园常聚谈笑生。

无忧少虑晚年福,阅读旅游兴趣浓。

怨怒悲辛常忘却,热心服务不求功。

笑颜常驻心开朗,善解闲愁意自松。

琴棋诗画好消遣,家务操持气自通。

早眠习静安魂梦,晨起跑步吸晓风。

名缰利锁前车鉴,助人为乐添光荣。

清淡饮食易消化,糙米粗饭营养丰。

身体需要常锻炼,健壮寓于劳动中。

刘婆婆将两首长寿诗打印后,分发给身边的老姐妹们,成为她们晚年养生的“葵花宝典”。老姐妹们都说:刘大姐的长寿诗虽然欠工整,但通俗易懂,实用性非常强,有了这部“葵花宝典”,活它个百岁老寿星,不成问题。

曹操的养生诗

魏武帝曹操热心于研究炼气养性之理,以求健康长寿。在他的养生诗中,最精彩的一篇当推《步密夏门行·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诗中以长寿的动物神龟为例,说明生老病死的规律。今人常用诗中“烈士暮年,壮志不已”来抒发老当益壮的胸襟。这首诗是一曲养生之道的千古绝唱,也是曹操留给后世养生长寿的渡人金针!

苏东坡的养生诗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但他却处世达观,淡泊名利,晚年除寄情山水外,还潜心研究医药,收集民间验方,编成《苏沈良方》以济世救人。他在一首养生健身诗中写道:

羽虫见月争翻翻,我亦散发虚明轩。

千梳冷快肌骨醒,见露气人霜逢根。

说的就是他在皎浩的月光下,站立在空旷的轩阁之中,梳发健身的情景。他还经常练习气功,“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便是他练习气功时清朗精神境界的写照。

白居易的养生诗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诗作中有不少是抒写养生方法的。他的“养生方法 ”之一就是勤炼气功。他在《负冬日》诗中写道:

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

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旷然志所在,心与虚空俱。

从诗中可以看出,白居易不但爱好气功,而且已修炼到很高的层次。他练功时“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这不是一般炼气功的人所能达到的。

程颢的养生诗

健身需健心,“心乐才有身乐”,乐观旷达,内心欢乐,才能健身强体。怎样才能“心乐”呢?北宋名家程颢的一首诗,给人一个深刻的启示: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他认为人的一生,即便老了,生活也应当和少年人一样丰富多彩,以愉悦身心,欢度晚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民间谚语80句

全文共 1181 字

+ 加入清单

1、隔行如隔山。

2、恶人心,海底针。

3、酒杯虽小淹死人。

4、条条道路通罗马。

5、先睡心,后睡眼。

6、有钱难买老来瘦。

7、信了肚,卖了屋。

8、只愁母老,不愁孩小。

9、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10、事大事小,身到便了。

11、交人交心,浇树浇根。

12、不怕事难,就怕手懒。

13、当着矮人,别说矮话。

14、蜂多出王,人多出将。

15、长兄如父,老嫂比母。

16、吃吃喝喝,人走下坡。

17、吃饭防噎,走路防跌。

18、舍不得苗,抱不到瓢。

1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越吃越馋,越困越懒。

21、鸟贵有翼,人贵有志。

22、猫跟饭碗,狗跟主人。

23、好狗不跳,好猫不叫。

2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25、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6、要想长寿,先戒烟酒。

27、一叶遮目,不见泰山。

28、人急投亲,鸟急投林。

29、点灯爱油,耕田爱牛。

30、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31、三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

32、经常用的钥匙总是闪光的。

33、宁叫顿顿稀,不叫一顿饥。

34、马好不在叫,人美不在貌。

35、宁叫嘴受穷,不叫病缠身。

36、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37、好酒红人面,财帛动人心。

38、国乱思良相,家贫思贤妻。

39、和尚不说鬼,袋里没有米。

40、船头坐得稳,不怕风来颠。

41、要打当面鼓,不敲背后锣。

42、礼多人不怪,油多不坏菜。

43、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44、宁可种上丢,莫望不种收。

45、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46、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47、鼓不打不响,钟不敲不鸣。

48、火越烧越旺,人越干越壮。

49、有菜半年粮,无菜半年荒。

50、在朝都是官,在席都是客。

51、行船趁顺风,打铁趁火红。

52、越坐人越懒,越吃口越馋。

53、老猫不在家,耗子上屋爬。

54、劳动出智慧,实践出真知。

55、好花开不败,好事说不坏。

56、若要人下水,自己先脱衣。

57、打蛇打七寸,挖树先挖根。

58、挤疮不留脓,免受二回痛。

59、人不亏地皮,地不亏肚皮。

60、寒从足下起,火从头上生。

61、帮人要帮到底,救人要救到头。

62、夏走十里不黑,冬走十里不亮。

63、迟干不如早干,蛮干不如巧干。

64、睡着的人好喊,装睡的人难喊。

65、静时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66、好客的朋友多,好说的废话多。

67、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

68、东西越用越少,学问越学越多。

69、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70、一家养女百家求,一马不行百马忧。

71、吃过的馍馍不香,嚼过的甘蔗不甜。

72、不会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来。

73、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74、有钱三十为宰相,无钱八十做长工。

75、天不严寒地不冻,人不伤心泪不流。

76、前三十年睡不醒,后三十年睡不着。

77、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78、打架不能劝一边,看人不能看一面。

79、吹嘘自己的人,等于在宣传他的无知。

80、道儿是人走出来的,辙尔是车轧出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剪纸800字

全文共 91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题记

剪纸,是我国流传了一千多年的传统民间艺术。今天,我就看到了一幅精美的剪纸。剪纸的样子大致是这样的:在一个小屋子里面,有一个小女孩正跪在一块手工编织的花毯上看书。她身着蒙古服装,一双求知的眸子放着光。她的前面有一张小方桌,桌子上摆着一本书,小姑娘正认认真真地品读书中的每一句话呢!窗外,两只白蝴蝶飞了过来,轻轻地停在了窗台上,看着小姑娘读书。屋子外面,牵牛花张开了小嘴,吮吸着晨露。我望着这张剪纸出了神,它似乎在给我们讲述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在大草原上的一个小村里,住着一群村民,活泼可爱的卓玛就是其中之一。小卓玛聪明可爱,村里人都十分喜欢她。活泼的小卓玛不喜欢老待在村里,她整天在村里村外跑来跑去,喜欢认识各种树木、花草。有一天,病魔悄悄地溜进了村子,它吹了口气,传播了疾病。结果村里都得了一种不治之症,只有跑出去玩的小卓玛幸免了。

为了救治村里的乡亲,小卓玛每天都翻看从各地搜集来的药草资料,看完了,又到别处去借。三个星期过去了,看到村里死去的人越来越多,小卓玛痛心极了,决心一定要尽快找到救治的办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又一个星期过去了,费尽心思的卓玛终于找到了关于救治这个疾病的一本医书。天刚蒙蒙亮,第一朵牵牛花才刚刚绽放,小卓玛就坐在了书桌前,全神贯注地阅读医书。两只蝴蝶停了下来,落到窗台上,敬佩地望着她。小卓玛看完整本书,知道,只有找到冰山上盛开的雪莲才可以治好乡亲们的病。

这天下午,小卓玛带上干粮和水,与乡亲们告别。她凭着惊人的毅力和过人的智慧,克服了艰难险阻,登上了冰山顶。冰山顶上,一朵洁白的雪莲正盛开着,小卓玛不顾疲劳,兴奋地摘下了雪莲。

小卓玛顺利返乡,乡亲们抱着病体出来迎接她。小卓玛高兴地捧着雪莲,告诉大家,只要喝了雪莲熬的汤,大家就有救了。说完,疲劳过度的小卓玛因体力不支永远地沉睡了。她倒下去时,嘴角还带着甜甜的微笑。

乡亲们伤心极了,每天都去祭神,请求上天救活卓玛。天上的神被卓玛的勇气和智慧打动,将卓玛变成了一朵永不凋谢的牵牛花。现在,人们只要看到那盛开的牵牛花,就好像看到了勇敢、善良、智慧的小卓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有关气候的民间谚语

全文共 398 字

+ 加入清单

蜜蜂归窠迟,来日好天气。

棉花云,雨快淋。

南风怕日落,北风怕天明。南风多雾露,北风多寒霜。

南闪火开门,北闪有雨临。

泥鳅静,天气晴。

泥鳅跳,雨来到。

扑地烟,雨连天。

青蛙叫,大雨到。

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

蜻蜓飞得低,出门带 笠。

日出太阳黄,午后风必狂。星星水汪汪,下雨有希望。

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日落胭脂红,无雨便是风。日落黄澄澄,明日刮大风。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有关气候民间谚语精选

云吃雾有雨,雾吃云好天。

云吃火有雨,火吃云晴天。

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

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

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

西北恶云长,冰雹在后晌。

暴热黑云起,雹子要落地。

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

有关气候的民间谚语推荐

天空灰布悬,大雨必连绵。

天上拉海纤,下雨不过三。

四周天不亮,必定有风浪。

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日落胭脂红,无雨便是风。

日落黄澄澄,明日刮大风。

日出太阳黄,午后风必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霜降节气的民间谚语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霜降晴天,冬不冷(云)。

霜降晴,风雪少;霜降雨,风雪多(赣)。

霜降无雨,暖到立冬(粤)。

霜降无雨露水大(赣)。

霜降有雨,开春雨水多,霜降无雨,冬春旱(广西)。

霜降下雨连阴雨,霜降不下一冬干(鄂、湘)。

霜降没下霜,大雪满山岗(湘)。

霜降无霜一冬干(桂)。

霜降见霜,立冬见冰(豫)。

霜降见霜,小雪见雪(粤)。

霜降打了霜,来年烂陈仓(湘)。

霜降见霜,米烂陈仓(苏、浙、甘)。

霜降有霜,稻像霸王(苏)。

霜降不割禾,一天少一箩。(华南)

夏雨少,秋霜早。夏雨淋透,霜期退后。

秋雨透地,降霜来迟。

秋雁来得早,霜也来得早。

风大夜无露,阴天夜无霜。

今夜霜露重,明早太阳红。

霜重见晴天。

严霜出毒日,雾露是好天。

浓霜毒日头。

霜后暖,雪后寒。 一夜孤霜,来年有荒;多夜霜足,来年丰收。

霜降降霜始(早霜),来年谷雨止(晚霜)。

雪打高山霜打洼。

严霜单打独根草。

秋雁当头叫,必有大风到。

晚稻就怕霜来早。霜降前降霜,挑米如挑糠;霜降后降霜,稻谷打满仓。

霜降前,薯刨完。

寒露早,立冬迟,霜降收薯正适宜。

棉是秋后草,就怕霜来早。

轻霜棉无妨,酷霜棉株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民间艺术作文_中国剪纸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星期,我收集了许多中国传统的资料,有剪纸。剪纸是民间工艺中独具特色的一族。让人们看了羡慕不已,忍不住要称赞。

瞧,这幅剪纸多有趣呀!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右手拿着一个大白菜,正准备好好的大吃一顿呢!它开心的笑了起来,得意忘形的向人们表演它的吃技呢!小白兔的四周有16个大小不同的福字,祈祷着千家万户幸福安康;外面是“平平安安”四个大字。最外圈的是十只蜻蜓,向人们传递春天的信息。

它体现出人们的心灵手巧和聪明的智慧才能,我也想剪一幅精美的图画送给我的好朋友,和国外的小朋友。让我们中国剪纸也带个他们幸福和快乐。另外,我们还要让中国剪纸发扬光大!让剪纸和我们中国小朋友和外国小朋友一起快快乐乐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关于处暑节气的民间谚语

全文共 524 字

+ 加入清单

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

处暑高粱遍地红。

处暑高粱遍拿镰。

处暑高粱白露谷。

处暑三日割黄谷。

处暑十日忙割谷。

黍子返青增一石,谷子返青大减产。

黍子返青压塌场,谷子返青一把糠。

收秋一马虎,鸟雀撑破肚。

处暑收黍,白露收谷。

黍子面积小,注意防麻雀。

早黍子,稙高粱,鸟雀啄食要严防。

黍子粘,黍子好,籽粒做年糕。

干打谷,湿打黍。

打黍宜摔,绑笤帚还用穗和秸。

七月底,八月边,家家新米桌上端。

若要玉米大,不准叶打架。

要想苞谷结,不得叶挨叶。

七月秋风凉,棉花白,稻子黄。

处暑见新花。

处暑好晴天,家家摘新棉。

早不摘花,午不收豆。

棉桃碰腿,正淌汗水。

棉桃碰着腿,酒壶不离嘴。

花收暖,麦收寒。

处暑开花不见花(絮)。

处暑花,不归家。

处暑一声雷,秋里大雨来(东北)

处暑不下雨,干到白露底(东北)

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东北)

处暑晴,干死河边铁马根(东北)

处暑出大日,秋旱曝死鲫(闽南)

处暑东北风,大路做河通(闽南)

处暑不觉热,水果免想结(闽南)

处暑有下雨,中稻粒粒米(闽南)

处暑虫,摇你目睭红”(台湾。指鳀鳁旺产,渔民日夜作业而熬红眼睛)

处暑种荞,白露看苗(上海)

处暑萝卜白露菜(上海)

处暑处暑,处处要水(上海)

处暑白露节,夜凉白天热(安徽)

处暑落了雨,秋季雨水多(华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民间故事一则

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猜谜变成灯谜,还有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很早的时候,有个姓胡的财主,人称“笑面虎”。这笑面虎嫌贫爱富,平日鱼肉乡里。

村里有位叫王少的穷秀才,决定要斗斗这个笑面虎。

有那么一年,元宵将临,各家各户都忙着做花灯,王少也乐哈哈地忙了一天。到了元宵灯节的晚上,王少打出一顶花灯上了街。只见这花灯扎得又大又亮,更为特别的是上面还题着一首诗。王少来到笑面虎门前,把花灯挑得高高的,引得好多人围看,笑面虎也忙挤到花灯前,见灯上题着四句诗:

头尖身细白如银,论秤没有半毫分,眼睛长到屁股上,光认衣裳不认人。

笑面虎一看,只气得哇哇乱叫:“好小子,胆敢来骂老爷!”喊着,就命家丁来抢花灯。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地说:“老爷,咋见得是骂你呢?”笑面虎气呼呼地说:“你那灯上是咋写的?”

“这不是骂我是骂谁?”王少仍笑嘻嘻地说:“噢,老爷是犯了猜疑。我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就是‘针’,你想想是不是?”笑面虎一想:可不哩!只气得干瞪眼,转身狼狈地溜走了。周围的人见了,只乐得哈哈大笑。

第二年元宵,人们纷纷仿效,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人猜射取乐。所以就叫"灯谜"。以后相沿成习,猜灯谜、打灯虎成了元宵佳节的重要活动内容,《红楼梦》里有好几个章回都描绘了清人制猜灯谜的情景。

灯谜活动,一直传至今天。春灯谜语,虽属艺文小道,然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经史辞赋,现代知识,包罗无遗,非有一定文化素养,不易猜射;而其奥妙诙奇,足以抒怀遣兴,锻炼思维,启发性灵,是一种益智的娱乐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高手在民间作文500字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人们常说:“高手民间。”正巧我今天就见识了一下,如果想知道,那就请听我细细道来。

话说我的奶奶呀,可真是人老心不老,现在啊,玩起裁缝来了。那次老师兴趣大发,让我们自己织一个帽子,我们几个束手无策,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可一边看戏的奶奶却乐开了花,说:这不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吗?于是便斩钉截铁地答应下来。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奶奶先准备好工具,确保有备无患。我在一边当吃瓜群众。只见她用自己布满老茧的熟练地织了起来,一上一下,一上一下,银针在眼前晃动毛线在呼啦啦地转,一拽一拉一绕,手法娴熟技艺高超啊!接着,我的目光不禁转移到了奶奶的脸上,才发现无情的岁月贪婪地吞噬着奶奶的年华。我不禁想起我蹒跚学步时,奶奶陪我度过美好的时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涌上心头。一声轻柔的声音打破了我的回忆。原来帽子已经织好了,我的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我看了看,每个接点都衔接巧妙,把小巧玲珑的帽子的衬托得更加精致了,真是飞机上挂瓶胆——高水平!

就这样,奶奶无人可比的心灵手巧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不单单只是我哦,也得到了广大同学、老师的喜爱,老师说我做得最好,但这荣誉都必须要归功给奶奶。

我喜欢奶奶,织帽子技术飞机上挂瓶胆——高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民间工艺品说明文作文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书桌转折角有一件醒目的 “龙”工艺品,是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去大连旅游后回来送给我的,是我喜欢的一件艺术品。

这条“龙”十分结实直径大约是6厘米,整条龙盘在一个大贝壳上。表面非常光滑,冰冰的、硬硬的,全身灰绿发亮,鳞片纹理清晰可见。虽然是用贝壳雕刻做的,但整个搭配的非常协调,看上去飘逸逼真,不仅可爱,还十分神气呢

这件“龙”的工艺品做的真好,灰绿色的身体还有些透明,给人们想像的空间,同时也添了几分活力。张牙舞爪昂首向前,在不开灯的情况下,还 发 着荧荧的光。真像刚从天上飞下小栖,又像欲直啸奔天的蛟龙,越看越让人爱不释手。

它一直静静地陪伴着我,只要看到它,我就会想起爸爸,想起一些美好的事情。每当我做作业时,我都看看它,它好像在监督我,也好像在问我:“今天的作业做好了没有?”这时,我会低下头“苦干”。等我做完了作业,我又会去观赏它,这时,它好像在对我微笑,好像在说:“嗯,干得不错。”

它天天陪伴着我,成了我的知心朋友,亲密伙伴。 我喜欢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