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民间艺品作文精品20篇

处暑的到来同时意味着进入干支历申月的下半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民间艺品作文,欢迎大家参考!

浏览

7386

作文

352

民间艺术的一朵小花:剪纸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剪纸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艺术,是智慧的结晶。

剪纸,剪刀和纸是离不开手的。剪刀要选择轻巧、灵活、锋利的,这样,剪出的作品才不显粗糙;纸张以红纸或其它光泽为好,质地薄的纸为宜。

如果要剪出好的作品,则要根据造型,先决定纸张的折叠,一定要折得整齐、严实,并要压平。初学剪纸者可先将纹画上,然后根据画上的笔印剪。以后有经验了,便可随折随剪。花样可不拘一格,但是不宜总使用直线型的,应多采用些曲条纹,因为曲条纹往往耐看,富有流动感。在剪的过程中,手对纸的转动和剪的方向要配合好,这样,剪出的纹路才清晰连贯。最后,去除多余的部分,再剪出一个外框,这时,一件小小的作品即告完成。

有了上述的一般剪法后,你还可以丰富一下想象力,剪条龙,剪个网袋……总之,当你运用自如时,你会发现,你是那样富有耐心。

剪出的作品可以收藏在书中或空白的笔记本中,夹在两页纸之间,上面再附上一层半透明的纸,保持整洁。

待静下心来时,翻阅欣赏下自己的作品,嘿,那才是其乐趣穷呢!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中国民间故事:钟馗嫁妹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钟馗嫁妹》是北昆老艺人有“活钟馗”之称的侯玉山(1893—1996)代表作,也是京剧武净乃至武生常演的戏。钟馗造型独特,将肩和臀部垫起,身形显得高大魁梧,但舞蹈却妩媚多姿,对比鲜明成趣,加之众小鬼翻腾雀跃,像一幅活动的民间年画。

剧情概要:终南进士钟馗进京赴试,误入鬼窟而毁容。金殿上皇帝见其丑陋,因而落第。钟馗羞归故里,触阶而死(死后被玉帝封为斩祟之神),遗体被同窗学友杜平葬埋。钟馗为报埋骨之恩,将小妹嫁与杜平,并亲率众小鬼送往杜家。

历史本无钟馗其人。据说一日唐明皇染病,昼卧榻上梦见一小鬼偷杨玉环的香囊和玉笛。忽见一大鬼虬髯黑面,插笏执剑,自称终南山进士钟馗,捉住小鬼吃下肚去。明皇惊醒,忙请大画家吴道子画梦中所见钟馗。吴道子画好,明皇一看与梦中一般无二,竟疑吴道子也做了同样的梦。

自此钟馗的画像广为流传,人们将它挂于门庭以趋鬼避邪,《乌盆记》中甚至图财害命的赵大家中也有一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五年级民间故事作文800字

全文共 886 字

+ 加入清单

《渔夫草的传说》

东海边有个渔村,村子里有个渔夫,他热心助人。他每次打渔回来,都会把鱼分给村里的老弱病残。

有一次,渔夫在打渔的时候发现了一只小白蛇被一只大乌龟紧紧咬住,小白兔拼命地挣扎着。渔夫看那小白蛇太可怜了,便把那只乌龟给打跑了。渔夫对那只小白蛇说:“可怜的小东西,你赶快游走逃命去吧!”没想到那只小白蛇竟然开口说话了:“善良的渔夫,我其实是东海龙王的女儿,今天您救了我,我要报答您的救命之恩。请你跟我回宫殿,我的父王一定会重重酬谢您的。”

渔夫跟着到了龙宫,只见那里的宫殿高大巍峨、富丽堂皇。宫殿的宝座上端坐着东海龙王,龙王的穿着非常华贵。小白蛇说:“亲爱的父王,今天这个渔夫救了我的命,您一定要好好酬谢他呀!”

龙王点点头,命令虾兵蟹将取来一面镜子,只见那镜子亮亮堂堂。龙王说:“这面宝镜叫‘千里眼’,可以预知三天后的事情。不过天机不可泄露,你使用这面镜子时要保守秘密,如果让别人知道了,你就会遭到报应而变成一棵草。”

渔夫带着宝镜,虾兵蟹将把他送回渔村。有了这面宝镜,打渔可方便多了。渔夫掏出宝镜对着宝镜说:“宝镜宝镜告诉我,三天以后哪里的鱼最多?”渔夫话音刚落,只见镜子里出现了南岛,南岛的鱼又大又多,活蹦乱跳。三天之后,渔夫划着船来到南岛捕鱼,果然满载而归。从此以后,渔夫捕的鱼更多了,分给乡亲们的鱼也更多了。

有一天,渔夫想问问宝镜三天之后渔村里会发生什么事。谁知一看宝镜,渔夫吓了一大跳,只见镜子里面出现了地震和海啸的恐怖场面,海浪翻滚,波浪滔天,村子瞬间被淹没了。渔夫赶紧挨家挨户去通知乡亲们,让他们今天晚上必须搬到山上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可是乡亲们都说:“你这么老实的人也会开玩笑,你让我们连夜搬家,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啊,你总得告诉我们为什么呀?”

渔夫实在没有办法,只得把得到宝镜的事情原原本本告诉了乡亲们。他刚刚说完,就变成了一棵草。乡亲们相信了渔夫的话,他们含着眼泪,带着儿女,搬离了村子。第二天果然发生地震和海啸,村子被淹没了。

洪水过后,村民们返回村子寻找那棵草时,发现遍地都是那种渔夫变成的草。为了纪念渔夫,乡亲们给那种草起了个名字叫“渔夫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各地关于寒露的民间谚语

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寒露晴天,来年春雨多(冀)

晴天寒露冬雪少,春雨多(冀)

寒露无雨,百日无霜(湘)

寒露起黑云,岭雨时间长(湘、桂)

寒露有雨冬雨少,寒露无雨冬雨多(桂)

寒露多雨,芒种少雨(闽)

寒露多雨水,春季无大水(闽)

寒露有雨雨淋淋(湘)

寒露有雨沤霜降(粤)

寒露落雨烂谷子(贵)

寒露有雨,以后多雨(湘)

寒露若逢天下雨,正月二月雨水多(粤、桂)

寒露若逢下雨天,正二月里雨涟涟(湘)

寒露多雨水,春季无大水;寒露少雨水,春季多大水(闽)

寒露阴雨秋霜晚(冀)

寒露雨风,清明晴风(冀)

寒露霜降节,紧风就是雪(赣)

寒露有霜,晚稻受伤(苏、湘)

雾天寒露雪前赶(冀)

寒露闹天,闹到立冬(冀)

寒露前后有雷,来年多雨(皖、湘等)

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粤)

受早一大片,受涝一条线(贵)

天旱防雨涝,雨涝防天旱(陕)

久旱东风更不雨,久雨东风更不晴(桂)

天旱东风是火凤,雨涝东风雨太公(宁)

旱东风不雨,雨东风不晴(京)

旱刮东风不下雨,涝刮东风不晴天(冀、黑、陕)

久旱东风不易雨,久雨西风不晴天(辽)

旱刮东风不雨,涝刮西风不开天(皖)

久旱东风不雨,久涝南风自晴(沪)

旱了南风不下雨,涝了北风不晴天(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民间艺术

全文共 704 字

+ 加入清单

盛世龙年,新春吉祥。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上午9时整,濮阳市2012年元宵节大型民间艺术展演活动在市中心广场的南端隆重举行。我们全家进行总动员,争看民间艺术沿街展演盛况,真是不虚此行。

汇演活动由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承办,旨在活跃元宵节期间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弘扬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同时鼓舞士气、振奋精神,为全市科学发展、赶超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花车媲美,锣鼓喧天。各单位、社区和民间团体的表演人员,组成了一支阵容庞大的表演队伍,舞龙、舞狮、高跷、杂技、秧歌、旱船、腰鼓、盘鼓、花车等,各种具有民间浓郁特色的艺术表演一一登台、精彩亮相,使濮阳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喜庆节日气氛。一辆辆装饰华丽的彩车光彩夺目,一面面铿锵的锣鼓咚咚作响,一面面艳丽的彩旗迎风飘扬……热闹欢腾绕城游:自中心广场南门始沿建设路向东至金堤路,沿金堤路向北至胜利路,沿胜利路向西至开州路,历经两个半小时。

龙狮翻腾,人山人海。为参加这次活动,各系统都选调了精兵强将,进行了精心策划和刻苦排练,大多以横幅队、形象大使队、军乐队、礼仪队、彩车队、卡通人偶队、舞蹈队等组成了一只只长龙,人们载歌载舞,尽情分享幸福欢乐,形式多样的展示着濮阳市人民的飒爽英姿!也为龙乡人民带来了美好文化艺术享受,吸引数万名群众前来观看。

此次元宵节民间艺术表演活动,借着“一创双优”东风,营造了欢乐祥和、喜庆热烈的节日气氛,充分展现了濮阳市民间艺术文化水平和广大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进一步激发了全市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巨大热情,激发了全市人民奋发图强、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濮阳的信心和决心。明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生活更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民间艺术作文

全文共 524 字

+ 加入清单

糖画是一种民间传统手工艺,糖画顾名思义就是以糖做成的画,它既是糖又是画,可观可食。民间俗称倒糖人儿,是我国的糖画艺术

我走在老街上,一阵甜蜜清香扑鼻而来,我循着香气一路走过去。在路边,一位老爷爷正在卖糖人,他身上穿着一件素净的棉衣,手拿着工具,正在专注的做麦芽糖。

他把麦芽与糯米滤出汁水,放入搅拌机中搅拌,直到粘稠状再放在锅中炖煮。这样,糖画的原材料就算完成了。

糖画爷爷不用印铸模具,而是直接拿小铜勺,舀糖液绘出图案。用小圆勺舀起糖液,随意挥洒在光洁的大理石板上,一提,一挥,一点,一捺。速度飞快,一气呵成。随着糖液缕缕洒下,不到1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一副糖画。桌上放着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花鸟虫鱼,尤其是威风凛凛的游龙和绚丽多姿的凤凰,让人拍案叫绝。

我向爷爷要了游龙的糖画,只见他手拿汤勺,用手腕带起勺子,糖液在勺中点点洒下,飘过美丽的弧线,糖液在爷爷的手中飘洒,挥舞,仿佛被赐予了生命。在大理石板上,刷刷留下了不少痕迹。那些线条曲折,柔美,十分美丽动人。刷刷,爷爷一点,一提,做了个完美的收尾。瞬间一只活灵活现的游龙映入我们的眼帘,大家无不被这工艺所惊叹,周围的人都啧啧称奇。

在我们的民间,还有许多像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我们去保护和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立春民间谚语

全文共 371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立春雨水二月间,顶凌压麦种大蒜。

人随节气变,保证吃上饭。

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初一高粱初二泰,七谷八麦,九果十莱。

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

立春雪水化一丈,打得麦子无处放。

春打六九头,七九、八九就使牛。

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立春东风回暖早,立春西风回暖迟。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正月十五雪打灯,清明时节雨纷纷。

两春加一冬,无被暖烘烘。

立春睛,一春晴;立春下,一春下。

最好立春晴一日,风调雨顺好种田。

立春睛,雨水多。:立春睛,雨水匀。

立春寒,一春暖。

立春热过劲,转冷雪纷纷。

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立春不晴,还要冷一月零。

立春雪水化一丈,打得麦子无处放。

春寒雨飕飕,夏寒雨断流。

春寒有雨夏寒晴。

立春不下是早年。

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谷雨的民间习俗

全文共 301 字

+ 加入清单

1、禁杀五毒

谷雨以后气温升高,病虫害进入高繁衍期,为了减轻病虫害对作物及人的伤害,农家一边进田灭虫,一边张贴谷雨贴,进行驱凶纳吉的祈祷。

2、渔家流行谷雨祭海

谷雨时节正是春海水暖之时,百鱼行至浅海地带,是下海捕鱼的好日子。俗话说“骑着谷雨上网场”。为了能够出海平安、满载而归,谷雨这天渔民要举行海祭,祈祷海神保佑。

3、走谷雨

古时有“走谷雨”的风俗,谷雨这天青年妇女走村串亲,或者到野外走走,寓意与自然相融合,强身健体。

4、喝谷雨茶

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南方有谷雨摘茶习俗

5、谷雨食香椿

北方则有谷雨食香椿的习俗。

6、谷雨祭祀文祖仓颉

“谷雨祭仓颉”,是自汉代以来流传千年的民间传统。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民间艺术作文400字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在北京有一种别致的民间工艺品——面人,它既可以放在家里当装饰品,也可以给小孩当玩具。

面人也称面塑,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民间工艺品。它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成分,经过防裂防霉的处理,制成柔软的各色面团捏成,是一件小巧的装饰,更是一件可爱的小玩意儿!

这面人在老北京几乎随处可见,因为捏面人的原料是蒸熟的江米面,拌上蜂蜜,再掺入十分鲜艳的矿物质颜料,分别制成品红、湖蓝、橘黄、翠绿等色面。我们这很少有人买江米面,卖江米面的也少,而北京最有特色的江米糖就是用江米面做的,由此江米面多,有这门技术的人也多,就造成了制作面人的、卖面人的人多了起来。

面人和我们平时玩的橡皮泥差不多,但我们只是捏捏玩儿会儿而已,面人艺人却是将它捏成一个个深动有趣的老奶奶、老爷爷、小动物……他们是不同的捏法,也就是不同的家族的不同捏法捏出来的东西有不同的特性,他们手里可以蹦出一个栩栩如生的面“人”!

但面人这门工艺品的技术在一家一家地失传,只有极少数的家族还保留着这门技术,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再也不会有捏面人的艺人的踪影了。

面人是那么的可爱,有趣,让我们一起向别人请教制作面人的方法,不然面人这个名字,就真的会成为我们脑海里的“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民间艺术作文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清光绪年间,有一种画在民间渐渐流传开来。此画做工精致,在过年时张贴,被称为年画。

旧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的称谓。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画三才。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

六月以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

今天,我就在市场上看见了一幅做工精致的年画。

那是一个穿天蓝色衣服的小男孩抱着一条红色的大鲤鱼。你看!小男孩眉头绽开,酒窝绽放,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嘴唇笑成了一个弯钩,红彤彤的脸蛋,红润的嘴唇,多么惹人喜爱!天蓝色的衣服配上火焰般红色的鞋子,多么靓丽!多么可爱!

你看!那条金鱼的尾巴多么漂亮!多么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尾巴一扭一扭的,仿佛是被风儿吹得东倒西歪的火焰。它的鳞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一闪一闪的,仿佛是天边的小星星,又仿佛是一件银光闪闪的铠甲,又仿佛是一件崭新的衣裳。

在旁轻轻摇曳的是什么?哦!原来是一朵粉嫩嫩的荷花呀!荷叶哥哥托着她,想让她成为天下最美、最漂亮的一朵荷花。

瞧!露珠弟弟在荷花姐姐的怀里玩得多开心呀!一会比赛赛跑,一会儿比赛跳水,玩得不亦乐乎。

我看得入迷了,致使老板娘以为我要买下这幅年画,我听了一溜烟儿地逃跑了,因为,我身无分文呀!

我体会到了民间艺术——年画的魅力与魄力,体会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民间民俗大会过后作文

全文共 617 字

+ 加入清单

沈家门渔港是世界著名的渔港,逢年过节我们都会在滨港路上搞一些活动,可是每次活动过后,地面到处都是脏兮兮的一片,有果壳皮、纸屑、易拉罐……道路两旁的花盆都被踢倒了,地上五颜六色的灯也被踩碎了,在海边的艺术品、雕塑品也被破坏了。电话厅的电线也被拉断,海面上浮着一层垃圾,真是脏极了。今年12日到16日沈家门渔港举行了首届民间民俗大会,16日晚上是民间民俗大会的闭幕式,我、妈妈和爸爸也参加了,滨港路的人真多呀!向东望不到头,向西望不到尾,我想:今年的渔港一定会和以前一样乱七八糟的。闭幕式结束后我带着忐忑不安的心回到了家。

第二天早上,我早早的起来了,我想:滨港路不知怎么样了。想着,我就骑着自行车来到了滨港路。然而,这里完全不是我所想象的那样。一眼望去路上找不到一张纸屑;路边的彩灯发着五颜六色的光,花盆依然被放得整整齐齐,朵朵花儿迎风飘动,好像赞美世间的一切;再看看一旁的树木,树叶随风飘动,好像在说:“这里的空气真新鲜。”树下老人们听着音乐在练太极拳,年轻的妇女们带着自己的宠物在人行道上散步;路边的电话厅也安然无恙,滨港路十分恬静。蔚蓝的海面倒映着蓝天白云,显得格外好看。

这次大会过后为什么地面这么干净,公共设施也完好无损呢?哦,沈家门正在争创文明城市呢!怪不得市民们这么讲卫生,这么讲文明。人们的素质提高了,环保意识增强了。看,沈家门渔港正迈着巨人的步伐前进我想信,沈家门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更加繁荣昌盛!

[民间民俗大会过后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民间工艺品说明文作文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书桌转折角有一件醒目的 “龙”工艺品,是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去大连旅游后回来送给我的,是我喜欢的一件艺术品。

这条“龙”十分结实直径大约是6厘米,整条龙盘在一个大贝壳上。表面非常光滑,冰冰的、硬硬的,全身灰绿发亮,鳞片纹理清晰可见。虽然是用贝壳雕刻做的,但整个搭配的非常协调,看上去飘逸逼真,不仅可爱,还十分神气呢

这件“龙”的工艺品做的真好,灰绿色的身体还有些透明,给人们想像的空间,同时也添了几分活力。张牙舞爪昂首向前,在不开灯的情况下,还 发 着荧荧的光。真像刚从天上飞下小栖,又像欲直啸奔天的蛟龙,越看越让人爱不释手。

它一直静静地陪伴着我,只要看到它,我就会想起爸爸,想起一些美好的事情。每当我做作业时,我都看看它,它好像在监督我,也好像在问我:“今天的作业做好了没有?”这时,我会低下头“苦干”。等我做完了作业,我又会去观赏它,这时,它好像在对我微笑,好像在说:“嗯,干得不错。”

它天天陪伴着我,成了我的知心朋友,亲密伙伴。 我喜欢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民间艺术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六,我和妈妈吃完中午饭,决定去公园玩玩。

公园里的东西琳琅满目,吃的,玩的,等等。看得我眼花缭乱。正当我“一筹莫展”时,一个别有新意的东西吸引了我的眼球。咚咚咚,我迫不及待地跑过去看,一位老人拿着十几大片象西瓜皮的树叶折来扳去,编来拴去,不一会儿的工夫,一只活灵活现的蚂蚱在他手中诞生了。旁边的路人个个赞不绝口,我也瞪大了眼皮。

接下来,老人把一只做到一半的青蛙拿出来,继续编。“西瓜叶”往下,又往上,往左,往右。我的眼皮开始打架,根本不知道是多久做好的。这时,我发现了做这种的原材料,但不知道叫什么,还是叫“西瓜皮”顺口。

回过神来,老人又开始做一种象拉花的东西,它的手法和做拉花的手法一样,几分钟后,三个拉花就重叠在一起。老人的动作娴熟,几个做下来之后,手没有一点儿问题,真神!“拉花”那种东西是什么呀?我带着这个问题去问老人,他说是灯笼,我看了看,不象。他又把拉花打开,噢!三个灯笼维妙惟俏的展现在大家眼前。

我手脚开始痒痒,拿了三元钱买了一只青蛙,美滋滋地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国民间谚语

全文共 562 字

+ 加入清单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灭却心头火,剔起佛前灯。

●平日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

●众星朗朗,不如孤月独明.

●照塔层层,不如暗处一灯。

●鼓打千槌,不如雷轰一声.

●良田百亩,不如一技随身。

●富厚福泽,不过厚吾之生.

●贫贱忧戚,乃是玉汝于成。

●命薄福浅,树大根深。

●非上上智,无了了心。

●护疾忌医,掩耳盗铃。

●烈士让千乘,贪夫争一文。

●气是无名火,忍是敌灾星。

●但存方寸地,留于子孙耕。

●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

●为恶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

●为善急人知,善处即是恶。

●贫贱骄人,虽涉虚矫,还有几分侠气.

●奸雄欺世,纵似挥霍,全无半点真心。

●扫地红尘飞,才著工夫便起障.

●开窗日月进,能通灵窍自生明。

●发念处即遏三大欲,到头时方全一点真。

●守分安命,趋吉避凶。

●识真方知假,无奸不显忠。

●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

●虎生尤可近,人毒不堪亲。

●本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世路由它险,人心由我平。

●猩猩常不足,糊涂做公卿。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而快私情。

●毋以己长而形人之短,毋因己拙而忌人之能。

●勿持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福而恣杀牲畜。

●倚势凌人,势败人凌我,穷巷追狗,巷穷而狗咬人。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

●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民间的传统节日小学四年级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喜欢端午节,有人喜欢重阳节,而我却喜欢大年三十的春节。

过春节的时候,必不可少的习俗就是贴窗花和放鞭炮了。我记得我家有一个挂在墙上的一个钟,里面有一个福字,这个福字是倒着的,寓意是:福倒(到)了。

接下来和你说说放鞭炮。我和爷爷拿了一些钱下了楼,到小店买了一些擦炮和一个打火机,来到了小河边放擦炮。我拿出一个擦炮,点燃了它,赶紧扔进河里,生怕炸到自己。过了一会儿,河里炸出了水花,我突然异想天开,觉得炸鱼应该没问题。这样的话,今天晚饭就有着落了。嘻嘻,说干就干,我一连点燃了好几个擦炮,一起扔进水中,小河里的水立刻像小喷泉一样喷出来。再仔细一看,不仅鱼没炸到,却把我身上弄湿了,但是我玩得还是很开心的。

晚上,妈妈煮了一大盘饺子,我迫不及待地蘸着醋,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就这样,我愉快地度过了春节之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二十四节气歌的民间谚语集锦

全文共 698 字

+ 加入清单

立夏小满雨水相赶。(梅雨季节雨水多。)

云势若鱼鳞,来朝风不轻。(鳞云重叠,翌朝必起大风。)

春茫曝死鬼,夏茫做大水。(春天雾浓必大旱,夏则大雨。)

四一落雨空欢喜,四二落雨有花无结子。(四月农作物忌长雨,收获不多。)

四月廿六海水开目。(入夏之後,海水浪潮渐大。)

五月端午前,风大雨也连。

红云日出生,劝君莫出行。(日出时,有红云是台风兆。)

袂食五月粽,破裘仔不通放。(未过五月节,天气尚未稳定。)

六月十二,彭祖忌,无风也雨意。(台风季节,没有风也有雨意。)

六月绵被拣人甲。(六月身体虚弱,尚须盖绵被。)

年惊中秋,月惊十九。

田蠳若结堆,戴笠穿棕簑。(田蠳群聚群飞乃雨兆。)

四月芒种雨,五月无焦土。六月火烧埔。(芒种日下雨,五月多雨,六月久旱。)

六一,一雷压九台。(六月一日鸣雷,该年台风少。)

七一,一雷九台来。

五月蝶,讨无食。(五月花季已过。)

六月拢无巧,七月顿顿饱。

风台做了无回南,十日九日湿。(尚有多日下雨。)

云布满山底,透暝雨乱飞。

雷打秋,晚冬一半收。(立秋日如有雷,晚冬(二期稻作)收成不好。)

秋靠露,冬靠雨。白露勿搅土。(白露这天,不可扰动土壤,以免损害农作物。)

红柿若出头,罗汉脚仔目屎流。(红柿出,已是秋天,天气转凉。)

八月大,蔬菜免出外。(八月大〔三十日〕,气候不顺,蔬菜收成不好。)

八月八落雨,八个月无焦土。(八月八日下雨,占长雨。)

七徛八倒九斜十落。(金牛宫顶的小七星,天亮时,每月在天上的位置。)

九月起风降,臭头扒佮掐。(九月秋天风乾燥,臭头会痒,喜抓痒。)

乌云飞上山,棕簑提来披。(满山乌云,定有雨,出门带雨具。)

乌云飞落海,棕簑盖狗屎。(满天乌云飞向海边,表示转晴,不须雨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民间工艺品说明文作文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书桌上有一件工艺品——陶瓷小兔子。它是爸爸过年的时候特意从北京带回来给我的礼物,我可喜欢它了。

这只小兔子雕刻得活灵活现,它不大不小,身体白得像是披了一件洁白无瑕的大毛衣,你瞧!它的眼睛红得像一颗红宝石,还有它那三瓣嘴红通通的,它的脸上 还 泛着淡淡的红光就好像擦了胭脂,它的四条腿就像穿着用雪花织成的小棉袜,真是可爱极了!

经我仔细观察下,我发现在小兔子的背上有一条几厘米长的“伤口”,咦?这是怎么回事啊?难道它受伤了吗?

我心急如焚,连眼泪都慢慢地从眼睛里渗出来了。我连忙把爸爸硬拉了过来。“爸爸!你看!你看!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小兔子背上有一条裂痕?”我带着悲伤的语气问爸爸。没想到爸爸竟然神秘地笑了笑,说道:哦?这里真的有一条伤痕,它需要你去填补,等到它的伤好了,你就非常了不起了!”我恍然大悟,原来这只小兔子不仅是一个摆设,它还是一个储钱罐,帮我保管着零用钱呢!

这只小兔子似乎有特异功能,当我每次做完作业很疲倦的时候,一看着它,我的疲倦仿佛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了,当我不高兴的时候,我看着它,看着它的眼睛和小嘴巴,就会觉得它好像在安慰我,烦恼一下子被抛到九霄云外。所以这只小兔子每发一次功我就会拿几个硬币奖赏它!

现在这只小兔子的伤已经慢慢痊愈了,它一直摆在我的书桌上,陪我度过每一天,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粽子来历的民间传说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据唐沈亚之《屈原外传》记载,屈原投江后,人们非常思念他,每到五月初五,就用竹筒装上食物,投向水中祭祀。到了东汉建武年间(公年22-55年),长沙有个各叫区回的人,大白天忽然看见了三闾大夫屈原显灵,说到祭祀食物被蛟龙窃走,并告诉他以后再投,须裹上蓼叶,再缠上五色线,这些东西,蛟龙害怕,就不会吃了。区回把这次奇遇告诉了乡民,乡民们便按屈原吩咐精心制作粽子。这个习俗一直沿袭至今。这个神奇的传说,最先被梁朝文学家吴均写成一篇志怪小说,收在《续齐谐记》里。说明粽子是人们纪念屈原的祭祀食品,后来又成为端午节最主要的节日食品,至于为什么把它投向水中,一种说法是给屈原吃的,另一种说法“作此投江,以饲蛟龙。”也就是说专门用粽子来喂蛟龙,以免它伤害屈原的身体。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勤俭节约的民间故事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 “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民间的经典谚语

全文共 922 字

+ 加入清单

艺高人胆大。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用珠宝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有病早治,无病早防。

有菜半年粮,无菜半年荒。

有柴有米是夫妻,无柴无米各东西。

有车就有辙,有树就有影。

有多大本钱,做多大生意。

有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

有饭休嫌淡,有车休嫌慢。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有理的想着说,没理的抢着说。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有粮当思无粮难,莫到无粮思有粮。

有钱难买老来瘦。

有钱三十为宰相,无钱八十做长工。

有肉嫌毛,有酒嫌糟。

有山必有路,有水必有渡。

有上坡必有下坡,有进路必有出路。

有时省一口,缺时当一斗。

有事叫公公,无事脸朝东。

有心烧香,不论早晚。

有一兴必有一败,有一利必有一弊。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有志不在年高。

有志不在年高,有理不在会说。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有志漂洋过海,无志寸步难行。

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

有麝自然香,不用大风扬。

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

遇着绵羊是好汉,遇着好汉是绵羊。

欲速则不达。

冤各有头,债各有主。

圆木平不稳,方木头不滚。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远水不解近渴,远亲不如近邻。

越吃越馋,越困越懒。

越坐人越懒,越吃口越馋。

钥匙不能劈柴,斧子不能开锁。

云彩经不起风吹,朝露经不起日晒。

在朝都是官,在席都是客。

在家不避父母,出嫁不避丈夫,有病不避大夫。

在家不理人,出外没人理。

在家千日易,出门一时难。

早起动动腰,一天少疲老。

早起三光,晚起三慌。

真金不怕火烧。

针不离线,线不离针。

针没有线长,酱没有盐咸。

争着不够吃,让着吃不了。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知识不存在的地方,愚昧就自命为科学。

知足得安宁,贪心易招祸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只愁母老,不愁孩小。

只给君子看门,不给小人当家

只勤不俭无底洞,只俭不勤水无源。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只要肯劳动,一世不会穷。

只要苦干,事成一半。

由着肚子,穿不上裤子。

只有扯皮的人,没有扯皮的事。

只有人脏水,没有水脏人。

只有上不去的天,没有过不去的山。

只中不管,打破金碗。

智养千口,力养一人。

治病要早,除祸要狠。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种早不荒,起早不忙。

重复是学习之母。

众人拾柴火焰高。

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民族、民间歌曲中衬词语言艺术的表现特征论文

全文共 3082 字

+ 加入清单

关键词:歌曲衬词 结构 类型 形式

摘要:在民族民间歌曲中,衬词衬腔的运用最能体现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衬词作为一种情感表达语言,其表现力是十分丰富的。它不但可以强化歌曲的抒情性,也可以使歌曲形象化、生活化。由于衬词的结构类型、表现形式的各异以及在歌中所处位置的不同,其音乐中的表现性是不一样的。因此,研究民族、民间歌曲中“衬词”语言的结构类型与表现形式,对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传统,提高民族音乐演唱水平以及对民族音乐创作是十分有意义的。

民族音乐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民族音乐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作为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歌,它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自它诞生起就始终伴随劳动人民的生产与生活实践,反映他们的生活,表达他们的情感。民歌中衬词的运用十分广泛,由于它的表现力十分丰富,因此,在民间和民族歌曲创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对歌曲情感的抒发、演唱的流畅、风格的形成、形象的塑造、意境的刻画、歌词的表达都是不可缺少的。从“衬词”的特点(用语习惯,表情达意的方式)以及运用的规律来看,衬词的结构类型与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单音节衬词、双音节衬词、多音节衬词。由于衬词的结构类型与表现形式的各异,以及在歌曲中运用方法、位置的不同,它在音乐中的表情性是各不相同的,就是同一结构的衬词在不同的曲调中也能传递各不相同的情感信息。因此,研究民族、民间歌曲中“衬词”语言的结构类型与表现形式,对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文化,提高民族音乐演唱水平以及对民族歌曲创作是十分有意义的。

一、单音节结构衬词

由一个音节结构组成的衬词,称单音节衬词(也叫“衬字”)。在汉族民歌中,演唱时在正词中加“衬词”(虚字)的现象非常普遍。几乎每首歌、每句词都有加虚词衬字的现象,我们称之为“习惯性用语”衬词,或者叫“语气辅助”衬词。常见的衬词有:“啊”“哪”“呀”“啦”“哇”“哎”“嗨”“哟”“咿”“喂”“耶”等。这些衬词多用于歌词的词或词组中间、句读助词之后以及句末之后。其作用有三种:一是调剂节奏。在正词中加虚词衬字,使词或词组之间增加字数,促成节奏细分,使歌曲的节奏产生变化,从而达到轻快活泼的艺术效果。二是保字、行腔。使语音中的闭口音(清音或浊音)变化成张口音(元音)来增强歌词的可唱性和润腔。特别是在句末有拖腔时促使字音纯正、收韵完美、行腔圆润。三是起感叹词、语气助词的作用。

1.用于单音节词中的表现形式

这种表现形式灵活多样,它可以插在正词的中间,借正词的歌腔见缝插针,与正词裹在一起唱,且时值较短,没有独立的表现意义,必须依附正词而发挥作用,起着垫字和华彩的作用。

如湖南嘉禾民歌片断:

歌中“送”是一个动词,“姐”是一个名词,同属单音节词,在单音节词中加上一个语气衬词“那”,促成了节奏的细分,产生了轻快活泼的艺术效果,也增加了歌曲的韵味。

2.用于词或词组之间的表现形式

这种表现形式也是灵活多样,除了调剂节奏、起烘托的作用外,能使正词中的闭口音变为张口音,很好地起到了保字行腔的作用。

歌中衬字“呀”用在一更的时间名词之中,“啊”用在时间名词“一更”和方位名词“里”所组成的词组之中,使正词中的闭口音变为了张口音,不但使歌曲中的节奏起到了变化,同时也较好地起到了润腔的作用,使歌曲更具地方特色。

3.用于句间停顿处与句尾的表现形式

这种表现形式,能扩充乐句和衬托色彩性衬腔来抒发歌曲情感。特别是在拖腔时,促使字音纯正、收韵完满、行腔圆润,是句尾拖腔收润不可少的。

歌中衬词“啰”用在“一塘莲”的名词之中与之后,“哟”用在句间停顿处,即形容词“红红绿绿”之后与“水上”名词之后,使拖腔收韵圆满、行腔圆润,不但扩充了乐句,而且较好地抒发了歌中情感。

二、双音节结构衬词

双音节结构衬词是由两个音节构成的。其表现形式是经常出现在句中或者句尾,往往词组中第一个衬词都与语气衬词相联系,使之唱起来顺口、听起来自然。歌中运用双音节衬词能使乐句扩展、句幅延伸,有一定的结构意义。常见的双音节衬词有:“哎哟”“哎嗨”“哟嗬”“呀嘛”“哼嗨”“唉呀”“那个”“那么”“哈咳”“里格”“哟喂”等等。双音节衬词的运用,可增强民歌的地方特色和趣味性。

1.用于句中的表现形式

这种表现形式,大多是在传承演变过程中延留下来的,并形成了固定的格式和规范,遇词即可套用。它们起着对正词的陪衬和烘托的作用,使音乐地域化、生活化、口语化。

歌中每句词中都加了“那个”双音节衬词,很具地域特色。这种“衬词”是在传承演变过程中延留下来的,如果说词中“那个”衬词用在句中是为了体现口语化、生活化,顺应节奏的话,那么歌中“哎呀”这个双音节衬词用在句头处,效果实在是好。它不但承上启下,更为重要的是生动地表现了一种期盼、一种深情,较好地表现了热恋中的姑娘急切盼望情哥归来的质朴情感。这是实词都难以达到的艺术效果。

2.用于句尾的表现形式

这类衬词的表现形式大多都是用在句尾处,起收字归韵的作用,体现生活化、口语化。如:

歌中每句词的结尾处都用到了衬词“哟喂”,体现了一种生活化、语气化,扩大了句子结构,使旋律自然流畅,道尽了“女儿”的思念之情。

三、多音节结构衬词

多音节结构衬词是由三个以上的音节构成。这种衬词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语气式衬词,如“哎嗨哎嗨呀”;口彩式衬词,如“嘚儿嘚儿”;拟声式衬词,如“七不龙冬锵冬锵”等以及多种类型的衬词混合在一起使用的“混合型衬词”。这类衬词有较强的结构意义,它可以拓展成大段的衬词、衬腔,甚至可以发展到一个乐段,它的作用主要是补充完善乐意、深化强调主题、增强歌曲的表现力与艺术感染力,使歌曲表现得更加形象生动。它一般常用于乐句的开头,乐句中部以及句尾处等。

1.用于句首的表现形式

多音节衬词用于歌曲首句的开始处,有的是作意境描述,起引子作用,有的是作感叹语,起“引腔”作用,无论起什么作用,它对歌曲情感的表现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打支山歌过横排》是一首江西兴国的客家山歌。这类山歌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开始的多音节衬词“哎呀嘞哎”是当地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感叹语,在这里是起“引腔”作用的,凡是以“哎呀嘞哎”作“话引子”,即表示他要讲话了。歌中开始处运用“衬词”,使旋律明显具有粗放豪迈的山野气息,很好地起到了“引腔”的作用。

2.用于句中的表现形式

多音节衬词用于句中,其目的是扩大句子结构,烘托、渲染正词,增强歌中欢快热烈的气氛。 歌中运用衬词“哎咳哎咳哟”较好地起到了情绪渲染的作用,不但陪衬、烘托了正词,还扩大了句子的结构,体现了地域风格,使歌中的情绪表现得更加热烈欢快。

3.用于句尾的表现形式

句尾运用多音节“衬词”是起补充作用的,其目的是使正词的乐段旋律继续和发展,把主题思想予以深化和加强,使歌曲的表现更深入一步,形象更丰满。这是山西左权民歌“开花调”的代表曲目之一。描写了恋人专一、思念以及思念中略带幽怨的情节。衬词“呀啊个呀呀朵”是“开花调”特有的衬词形式,大都用于歌曲的结尾,它不但补充了词意,扩大了句式,而且形象生动、俏丽娇美。

总之,民族、民间歌曲中“衬词”的结构类型与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里只是从一般规律进行分析。我国民族、民间歌曲中“衬词”语言的运用相当广泛,且表现力十分丰富。了解、掌握“衬词”语言艺术的结构类型与表现形式,对于继承和发展民族音乐以及对民族音乐创作是十分重要的,而且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乔建中.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上)[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

[2]湖南民间歌曲集.郴州分册[Z].湖南:1981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