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ld not connect to memcache and try to use file cache now!
雨中的景色_写景记叙文 - 开学吧

0

写好写景记叙文的基本要求【精品20篇】

导语:美丽的大自然有许许多多的优美景色,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写景的优秀作文,欢迎查阅,谢谢。

浏览

507

作文

252

雨中的景色_写景记叙文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早上,天公不作美,下着蒙蒙细,妨碍了我去晨练,但我心里却是乐滋滋的,因为可以欣赏雨中的景色,这也是一大乐趣。

早晨起来,我迅速穿好衣服,跑到阳台上,打开窗户,一股清凉的气味向我扑来,好舒服哦。瞧,那边的房屋上,都镶满了晶莹的露珠,就像一颗颗珍珠。一个个调皮的小雨点,淘气地落在马路上、树叶上,像一个个小孩儿在捉迷藏,多可爱呀!看,在马路上的汽车、自行车,都为了安全而放慢了速度,很有秩序地行驶着。

我被这景色吸引了,就打着伞来到附近的广场。来到那儿,简直跟仙境一般。翠绿色的草坪,正贪婪的吮吸着春天的乳汁;各色鲜艳的花,正清洗着自己美丽的秀发;带黄色的嫩叶的枝条,正挥舞着绿色的丝条。

我微微地舔了舔这水,没想到这水很甜,就像仙女用枝条撒下来的圣水。现在,快要进入梅雨时节,雨量较大,一个个凹进去的小洞,都被云娃娃的“眼泪”填满了,泥土也非常喜欢这水,好让她的“孩子”喝个饱。

啊!好一派美景,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雨中的景色多么美妙!我尽量地吸着早晨的新鲜空气,大自然,你是多么奇妙!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游公园_写景记叙文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从国际展览中心的地下通道去中山公园玩。

一进底下通道,就看见里面挤满了人。它虽然没有北京地下通道美丽。可它也是武汉人民的骄傲的。通道两旁挂着武汉的风景照片,特别引人注目。

出了地下通道,就是中山公园,刚好我们赶上了广场开放音乐喷泉,我们来到喷泉前,听着《走进新时代的歌》背景音乐,看着喷泉,心里舒畅极了。喷泉一会儿像连绵起伏的山岭,一会儿像三四只巨大的贝壳,一会儿一只水柱喷向高空,映着蓝天白云,显得更加美丽。音乐慢慢减弱,喷泉也慢慢下降……

喷泉看完了,我们来到游乐场。看到一个叫笨鸟飞上天的游戏。只听见游人的尖叫声,可惜我不敢尝试,还是我长大了再去坐吧。游戏中我印象最深的要属时空穿梭机了,它是用车身的摇动和立体眼镜的配合完成的,他让你走进身临其境的感觉,特别在车子“飞”起来时,会有一种悬空的感觉。

后来我们还玩了一些游戏。玩得真是尽兴,回家了仍然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写景记叙文:迷人的海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大海、大海!像只摇篮,摇过去,点点白帆;摇过来,鱼虾满船。” “大海、大海!多大,多宽。瞧!太阳、月亮也睡在里面。”

小时候,这首童谣激起了我对大海的向往,我多么希望有朝一日能到海边看大海!

今年暑假,我随扬州市鉴真显彰友好代表团来到了日本的鹿儿岛。在鹿儿岛,我终于看到了我梦寐以求的大海——中国海。

那天,我上了船,船开了,激起了白色的浪花,浪花飞溅,溅到我嘴边,我伸出舌头一添,又苦又涩。船渐渐的驶向海中央,海水由绿变成浅蓝,再由浅蓝变成宝蓝,我出神地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凉爽的海风吹来,使我的五脏六腑有说不出的舒坦,我飘飘欲飞了。

上岸了,我来到沙滩。我脱掉了鞋子,走到海边,与浪花相嬉。金黄色的沙滩和蔚蓝色的海水相依在一起,真美啊!沙滩像厚厚的毛毯一样,踩上去软软的。我的脚走一步就有一个小小的脚印,而浪花又悄悄地把它抹掉。

这时,有人说:“涨潮啦!”我赶紧爬到海边的一块礁石上,我坐在礁石上,听着浪拍打着礁石的声音,望着浩瀚无际的大海,让浪花冲洗着我的小脚丫,我的心痒痒的。“哗哗”,退潮了,大海妈妈慷慨地送给了我许多的“礼物”,五颜六色的贝壳装满了我的兜兜。

夕阳西下,蓝色的、金色的、梦幻的点点浮光,晃动着我的眼,我望着这迷人的大海,耳边又想起那首伴我长大的童谣……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写好记叙文的基本要素

全文共 178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记叙文,重在描写记事,下面我们来看看写好记叙文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一、清楚交代“要素”。

你叙述的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其中有哪些人物参与?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这些问题,必须在文章中作出交待。因为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某一事件的基本要素(俗称“记叙的六要素”)。如果你觉得其中有些要素(如“时间”)让人一看就清楚,文中可以省去直接交代的文字,不过,它依然是明显存在的。如果涉及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你万万不可大意,一定要适时地作出交代,以免让人感到莫名其妙。除此以外,由于历史事件的复杂性,所以我们还要向读者交代必要的事件背景。否则,读者可能会觉得云里雾里,不得要领。

二、巧选切入角度。

一是讲究切入时段。就事情本身而言,它总是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发生发展的。你可以落笔就写“起因”,然后遵循时间顺序一一道来;也可以落笔写“经过”,将“起因”插入到后面的描写之中,或者文末再揭示“起因”;还可以落笔就写“结果”,让精彩、非同寻常的事情结果一开始就“点亮”读者的眼睛。注意,一般而言,后两种切入方式更容易出彩。鉴于第一种切入方式容易流于平淡,所以这时你最好让事情的结果出乎人的意外,文章会因此增添波澜,让人爱读。二是讲究叙述角度。一件事情的当事人往往不止一人,到底站在谁的角度叙述所见所闻,应该以有利文章设置疑点、吸引读者为原则。比如说,事件中的核心问题只有甲知道,你不妨从乙的角度叙述,因为乙心中的疑问容易引起读者心中生疑、存疑。读者理所当然地会跟着你的思路往下读。比如,《陷阱》一文写的是汉朝吕后等人设计邀请韩信赴宴并除掉他。如果从吕后等人的角度写,无疑不好设疑。作者从韩信的角度展开叙述,吕后等人始终没有出场,只有一个从吕后处派出的使者和韩信两个人出现。这样的叙述角度,保证了文章始终处在一种神秘不可测的氛围之中,因此具有很强的可读性。需要指出的是,实践中有人创造性地从物的角度展开叙述,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善用描写手法。

在记叙文里,除了记叙为主外,一定要以追求形象为目的,运用描写手法写好其中若干片段:比如人物的一连串动作,人物的神态变化,人物活动的场景等等。同时,必要时要运用议论抒情,通过以情点染,以议升华,达到画龙点睛的目的。这里,就要注意运用描写手法。在考场作文中恰当加入一些细腻的描写片断,可以收到于细微处展精神的写作效果。或动作逼真,可知可感;或景随情出,情因景生;或语言幽默,情趣盎然。中考满分作文《“东方之珠”是美丽的》中的一段景物描写,就状难写之景于眼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展现了“东方之珠”的神奇魅力,道出了自己对上海的无限深情:

清晨,蓝色的云霞里出现了一道细小的抛物线,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冲破云霞。不久,耀眼的光辉洒向东方明珠,使剔透的球体再次复苏,重现本色。渐渐地,红与白融为一体的巨型建筑物便占据了我的双眼。在她与我之间,浦江上仿佛铺出了一条碎光闪烁的路……

四、张扬人物个性。

文章中的人物并不在乎求美,也不能求全,应该注重展示其个性,下面老师教的这几招,也许能帮你将那些“乐得自在逍遥”、“羞得含蓄可爱”、“闹得幽默文明”的人物,淋漓尽致地写出来:一是衣着个性化。只要我们细细观察,便会发现,活泼开朗的人喜欢穿艳丽的服饰,文静娴淑的人衣着传统,狂妄不羁的人爱穿奇装。抓住人物的衣着,往往能衬出人物的性情。二是肖像个性化。人物神态的变化往往能推动情节的发展,一篇题为《备课本风波》的文章,先说“老师照样带着浅浅的笑意走进了教室”,可老师走到讲台上时“笑脸突然不见了”,当老师翻备课本时更是“脸涨得通红,激动鲜明地写到了额头上”,这样的肖像描写不但做到了“神似”,而且极富悬念感。三是动作个性化。一言一行,要透出性情。电视剧《鹿鼎记》之所以受到观众的青睐,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物动作夸张,韦小宝的每一个动作几乎都能让观众忍俊不禁。

五、升华文章主题。

记叙文不一定都使用记叙、描写之类的文字,在文章做总结时恰当地结合议论的方式,会使文章的主旨更加明确。例如有学生写《学戏》一文,作者在结尾中写道:

“只要坚持,总有一天,你会像那个成功人一样的。”我又想起妈妈鼓励我的话。是啊,学戏就如爬山,只要坚持就能爬到山顶。其实,做其他的事也是如此啊,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总有一天,你会做成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年中考作文指导:记叙文的基本要素

全文共 1787 字

+ 加入清单

记叙文不一定都使用记叙、描写之类的文字,小编收集了记叙文的基本要素,欢迎阅读。

一、清楚交代“要素”。你叙述的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其中有哪些人物参与?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这些问题,必须在文章中作出交待。因为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某一事件的基本要素(俗称“记叙的六要素”)。如果你觉得其中有些要素(如“时间”)让人一看就清楚,文中可以省去直接交代的文字,不过,它依然是明显存在的。如果涉及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你万万不可大意,一定要适时地作出交代,以免让人感到莫名其妙。除此以外,由于历史事件的复杂性,所以我们还要向读者交代必要的事件背景。否则,读者可能会觉得云里雾里,不得要领。

二、巧选切入角度。一是讲究切入时段。就事情本身而言,它总是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发生发展的。你可以落笔就写“起因”,然后遵循时间顺序一一道来;也可以落笔写“经过”,将“起因”插入到后面的描写之中,或者文末再揭示“起因”;还可以落笔就写“结果”,让精彩、非同寻常的事情结果一开始就“点亮”读者的眼睛。注意,一般而言,后两种切入方式更容易出彩。鉴于第一种切入方式容易流于平淡,所以这时你最好让事情的结果出乎人的意外,文章会因此增添波澜,让人爱读。二是讲究叙述角度。一件事情的当事人往往不止一人,到底站在谁的角度叙述所见所闻,应该以有利文章设置疑点、吸引读者为原则。比如说,事件中的核心问题只有甲知道,你不妨从乙的角度叙述,因为乙心中的疑问容易引起读者心中生疑、存疑。读者理所当然地会跟着你的思路往下读。比如,《陷阱》一文写的是汉朝吕后等人设计邀请韩信赴宴并除掉他。如果从吕后等人的角度写,无疑不好设疑。作者从韩信的角度展开叙述,吕后等人始终没有出场,只有一个从吕后处派出的使者和韩信两个人出现。这样的叙述角度,保证了文章始终处在一种神秘不可测的氛围之中,因此具有很强的可读性。需要指出的是,实践中有人创造性地从物的角度展开叙述,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善用描写手法。在记叙文里,除了记叙为主外,一定要以追求形象为目的,运用描写手法写好其中若干片段:比如人物的一连串动作,人物的神态变化,人物活动的场景等等。同时,必要时要运用议论抒情,通过以情点染,以议升华,达到画龙点睛的目的。这里,就要注意运用描写手法。在考场作文中恰当加入一些细腻的描写片断,可以收到于细微处展精神的写作效果。或动作逼真,可知可感;或景随情出,情因景生;或语言幽默,情趣盎然。中考满分作文《“东方之珠”是美丽的》中的一段景物描写,就状难写之景于眼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展现了“东方之珠”的神奇魅力,道出了自己对上海的无限深情:

清晨,蓝色的云霞里出现了一道细小的抛物线,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冲破云霞。不久,耀眼的光辉洒向东方明珠,使剔透的球体再次复苏,重现本色。渐渐地,红与白融为一体的巨型建筑物便占据了我的双眼。在她与我之间,浦江上仿佛铺出了一条碎光闪烁的路……

四、张扬人物个性。文章中的人物并不在乎求美,也不能求全,应该注重展示其个性,下面老师教的这几招,也许能帮你将那些“乐得自在逍遥”、“羞得含蓄可爱”、“闹得幽默文明”的人物,淋漓尽致地写出来:一是衣着个性化。只要我们细细观察,便会发现,活泼开朗的人喜欢穿艳丽的服饰,文静娴淑的人衣着传统,狂妄不羁的人爱穿奇装。抓住人物的衣着,往往能衬出人物的性情。二是肖像个性化。人物神态的变化往往能推动情节的发展,一篇题为《备课本风波》的文章,先说“老师照样带着浅浅的笑意走进了教室”,可老师走到讲台上时“笑脸突然不见了”,当老师翻备课本时更是“脸涨得通红,激动鲜明地写到了额头上”,这样的肖像描写不但做到了“神似”,而且极富悬念感。三是动作个性化。一言一行,要透出性情。电视剧《鹿鼎记》之所以受到观众的青睐,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物动作夸张,韦小宝的每一个动作几乎都能让观众忍俊不禁。

五、升华文章主题。记叙文不一定都使用记叙、描写之类的文字,在文章做总结时恰当地结合议论的方式,会使文章的主旨更加明确。例如有学生写《学戏》一文,作者在结尾中写道:

“只要坚持,总有一天,你会像那个成功人一样的。”我又想起妈妈鼓励我的话。是啊,学戏就如爬山,只要坚持就能爬到山顶。其实,做其他的事也是如此啊,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总有一天,你会做成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春雨的写景记叙文

全文共 873 字

+ 加入清单

夜漆黑的,远处的工厂排出了灰色的云烟,一个月亮悬挂在空中,没有星星与它做伴,朦朦胧胧的,好像盖上了一层薄纱。看来明天又要下雨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刚从窗上起来,就到阳台上打开窗户观察天空。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好像一块无边无际的纱巾,又像一颗透明的宝石,让人好像隐约可以看见天上的玉帝。这天空还让我产生了一种错觉,令我不知道到底这天空是明是暗。总之它永远是那么有趣,可爱,活似一个活泼的小孩子。

突然,不只是谁又招惹了天空这个“小皇帝”了,它立即叫来了千军万马--乌云对付敌人。乌云见天空被欺负了,就向大地射起利剑来。 啊!下雨了。

雨忽大忽小,可有趣了。一会儿像一条鞭子抽打着房屋、玻璃。“啪,啪……”房屋、玻璃上留下了一条条深深的水痕,又被雨水冲走了,从房檐上顺流而下;一会儿像无数条珍珠帘,挂在天地之间,每个人走进珠帘后,就会变得朦胧一片,消失在烟雨中;一会儿雨又像断了线的珠子,一颗颗晶莹的小珠子到处乱洒;一会儿又像一个个胖乎乎的小娃娃,圆点儿不住地往下落;一会儿雨又变得很小,如牛毛,似银丝,若金针……

雨越下越大,天越来越暗。整个大地都沉浸在雨的海洋中。一阵刺骨的寒风吹过,人好像要散架了似的,冷得直发颤。远处的房屋上,大树上,总是有止不住的水珠往下落。 雨像一支乐队,你听:“滴嗒、滴嗒……”“啪、啪……”“咚咙咚咙……”这不正是一首完美的交响曲吗?

雨像一群顽皮的小孩子,从树叶上滑下来,落在地上。聚集在一起,流进了果园,流进了稻田里,流进了人们的心坎里……雨像许多辛勤的“城市美容师”,把房屋上的瓦片擦得干干净净,焕然一新。雨从窗外飘了进来,我赶紧关上了窗户。不一会儿,玻璃就被雨水打湿了,一片朦胧,什么也看不清。

我忽然心血来潮,作了一首诗:

粗鞭抽瓦舍水痕,朦帘垂挂春之秋。

晶莹财宝时时舞,只缘春雨贵如油。

雨渐渐地停了,我打开窗户,一股新鲜的空气迎面扑来,好像过滤过似的,格外新鲜。

晚上,夜依然那样黑、那样静。我仰望着天空,一阵风吹过,把月亮上的那一层薄纱吹走了,月亮终于变得那样清晰。无数颗珍珠般的小星星镶在天空中,不停地闪着、闪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竹楼情_写景记叙文

全文共 925 字

+ 加入清单

翠竹林立,蝴蝶飞舞,竹楼幢幢,炊烟四起,当你见到这情景时,就应该知道,这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傣家寨子。进入寨内,只见一群群牛羊成排结队,一排排整齐的古式竹楼千姿百态,一条条清澈的小溪围绕寨子缓缓而流,一只只鸭鹅拍打着翅膀在水里快活地游动着,一阵阵的欢笑声从沟边传来。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谁能不感到骄傲,谁能不热爱自己的家乡呢?水泼完后,客人抖去身上的花瓣和水珠,走进竹楼一坐下,主人就端来了一大盆热腾腾的糯米饭和油炸糯粑,还有别具一格的傣族风味牛肉饼、牛撒撇、土豆黄酥、面粉黄鱼等美味佳肴。客人盘腿坐在席子上,双手捧着-位老大爷敬来的米酒,尽情品尝,谈笑风生。整个竹楼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

刚吃过饭,寨内就响起了震耳的象脚鼓声,一个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伴着一个个美丽的身着节日盛装的少女翩翩起舞,一团团具有民族特色的火花在寨子上空闪烁着五颜六色的光芒。客人被这动人的景色吸引住了,身不由己地走下竹楼和青年小伙忘乎所以地跳了起来。

几天以后,客人要走了。望着送别的一张张笑脸,他真有点依依不舍。临走时,他面对热情好客的傣族人说:“再见了,亲爱的主人们,我一定会把生活在阿佤山上的傣族人民的深情厚意带回去,让我们中缅两国人民的友谊万古流长。”

记得,有一次,从缅甸来了一个探亲的客商,正巧遇上了傣家传统的节日--泼水节。那时家家户户都忙于炸糯米粑,菜油的香味四处飘溢,朵朵粉红的樱花竞相开放。当年约50岁左右的客人刚到亲戚的竹楼里坐下时,几个身着孔雀裙的“卜少”(少女)每人挑着一担水面上撒满鲜花的水桶放在门外。一个眉目清秀、苗条俏丽的“卜少”走进竹楼,很客气的伸出娇嫩的手与客商握手,客商很有礼貌地刚站起身,谁知接二连三进来的“卜少”便欢笑着连拖带拉地把客商“推”出门外,让他在一条木凳上坐好。他刚刚坐下,一桶桶清凉的泉水就从他的颈处流到脚跟,弄得客人像个落汤鸡似的对着这些“卜少”“傻笑”起来。他从头到脚还挂满了花瓣,活像神话中的“济公”。 事后,这位客人才知道泼水节时给客人泼水,是傣族人民尊重客人的一种风俗,意思是让客人辞旧迎新、万事如意。

多么深刻的一番话啊!它意味着人们希望世界各民族和睦相处。是的,家乡人民的情意是深厚的,但傣家竹楼的情意更浓,更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回家乡_写景记叙文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我离开家乡来武汉上学已经一个月了,心里很想念老家的爷爷、奶奶他们,还有婉莹妹妹。正好到了国庆节,爸爸妈妈就带着我一起回孝感过节。

一下车,我就赶紧往家里跑,高兴地叫着:“爷爷!奶奶!婉莹!”爷爷的精神还是那么好,瘦瘦的脸上满是笑容,奶奶望着我更是笑眯了眼。婉莹高兴地跳起来:“哦,姐姐回来了,姐姐回来了!”大家都很高兴。今年的国庆正好又是中秋节,吃晚饭时,一家人团团圆圆围了一桌,说着、吃着、喝着,快乐极了。

吃过晚饭,我们一起去人民广场看喷泉。我来武汉上学的时候,广场才刚刚动工,现在已经做好了。爷爷家就在广场边,一出门就看见广场上有很多很多的人,大家都是来看喷泉的。广场没有围墙,人们可以从四面八方进来。广场的四角各有一座很漂亮的大灯柱,白白的灯柱上有很多很多的小灯,像开满白花的树。广场四面有四块草地,绿色的草呀平平的,像家里的地毯一样。广场中间是一个圆形的大水池,这就是喷泉。晚上八点,音乐响起来了,水池里的水冲向天空,喷得老高老高,然后又从很高的地方垂直落下来,哗哗地响。这边刚落下,那边又起来了。白色的浪花随着音乐在

跳舞,水池边得小朋友们也在欢快地跑着、跳着,快乐极了。

晚上,我做了一个美丽的梦,在梦里我变成了家乡小河里的一朵小浪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写景记叙文:我爱家乡的兰花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兰花是兰溪的市花,它算是我市产量最多的花了。兰溪的兰花产量是全国最多的了,占了全国的三分之一。所以才是我们的市花。

兰花十分的美丽。在家里妈妈总要买几盆兰花放在房间里,每当我们走进她的房间时,第一个进入我们眼帘的就是兰花。它的花瓣有五瓣,片片花瓣头上尖尖的,好似一个人翘起得手指,所以翘起的手指一般都叫做“兰花指”。

兰花花瓣的中间是两边都向里靠,如果不经意的摸去的话就会觉得圆滚滚的,好象小胖子的手指。兰花有着五颜六色的色彩:红的、白的、黄的……这五光十色的颜色再加上它那可爱的模样,怪美丽的。每逢兰花节时,兰花村就热热闹闹的,人山人海。这时的兰花村轰轰烈烈的。游客们互相拥挤着,一批进去,一批出来。有时还你推我撞的。我们也要到村里去游玩一趟,买几朵兰花回来种植、欣赏。

兰花因为漂亮,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有些外国游客还千里迢迢来到我市购买兰花,拿回家去欣赏一番。 兰花美丽,它为我们家乡人民带来了一份开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写景记叙文: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堂课

全文共 1206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事往往由清晰变得模糊,由模糊而渐渐忘却了。但是,我小学时上的一堂常识课,却仍然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上课铃声响过后,教室里鸦雀无声。一位戴眼镜的中年教师一手拿着教材,一手提着教具,跨进教室,走上讲台。他就是我们的常识老师。

老师先端出一杯水。我好奇地看了看,猜测着。“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老师那洪亮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水。”同学们齐声回答。

“对。你们能不能说说,水是什么样的东西?”

“水是我们每天都要喝的,用的。”

“水常住在江、河、湖、海之中。”

“水会流动。”

……

顿时,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议论开了,像一锅沸腾了的水。

在议论声中,老师又拿出一块铁来,叫我们与杯子里的水比较一下。听了老师的话,有的同学托腮沉思起来,有的同学又轻声议论起来。我正在东张西望,被老师叫到了。我支支吾吾回答不出,只感到脸上热辣辣的。我的同桌却主动举手回答说:“铁块和水都有一定的体积,但水会流动,不像铁块那样有固定的形状。”

“回答得很好。”老师赞许地说,接着,老师又拿出三瓶东西放在讲台上。“现在我请一位同学上来区别一下瓶内的东西。谁来?”

老师的话音一落,我就怀着“将功补过”的心情迅速走上讲台。我先仔细地看了看,然后用鼻子在每个瓶口上闻了闻,又大胆地舔了舔,就自信地说:“有色的酸溜溜的是醋,没色的火辣辣的是烧酒,没色又没味的是水。”老师听了我的回答,微笑地点点头,向大家说:“记住:水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液体。”我嘴上不说心里却高兴极了。

接着,老师用一种神秘的口气说:“你们了解水的脾气吗?”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都把目光集中到老师的脸上。 “这水呀,它就是喜欢变,像孙悟空一样。遇到热,会摇身一变,变成水汽,化作云彩,飘扬而上,到太空去遨游;碰到冷空气,它又化作淅淅沥沥的雨滴落下来,滋润大地;要是在严冬腊月,它就变成美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给大地披上银装。”老师看了看杯子里的水,笑笑说:“水在常温下是液体;在摄氏零度,就变成了固体形态的冰;受热以后蒸发升腾,不声不响地变成水汽跑了。这就叫作水的三态变化。”

说到这里,老师停了一下,看了看同学们。同学们被老师那绘声绘色的讲述深深地吸引住,都睁大了充满求知欲的眼睛望着他。老师继续说:“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财富,是我们的好朋友。水能发电,给我们提供能源,带来光明;水能灌溉田地,孕育丰收;水能沟通五湖四海,让各国人民自由交往,增进友谊。总之,普普通通的水,它里面却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力量……”

随着老师那忽高忽低的语调变化,同学们时而露出会心的微笑,时而呈现惊奇的神色,时而睁大疑惑的眼睛,时而紧锁双眉,苦苦思索……几十颗天真纯洁的心都被那抑扬顿挫的话语孕含的丰富内容深深地吸引住了。

正当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的时候,下课铃响了。老师拎着教具缓缓地走下讲台,同学们用恋恋不舍的眼光目送着他……

朋友,假如当时你也在场的话,你也一定会同我一样留下深刻的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毕业论文的写作基本要求

全文共 4356 字

+ 加入清单

毕业论文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都有一定的要求,这也是考核论文成绩的基本依据之一。小编收集了毕业论文的写作基本要求,欢迎阅读。

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撰写毕业论文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研究,特别是社会科学的研究必须为现实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能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科学研究的任务就在于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性,并用这种规律性的认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论文在选题和观点上都必须注重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密切注视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坚持理论研究的现实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就必须迈开双脚,深入实际,进行社会调查研究。这也是我们正确认识社会的基本途径。人们只有深入到实际中去,同客观事物广泛接触,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然后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对这些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才能从中发现有现实意义而又适合自己研究的新课题。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层出不穷,需要研究的问题遍布社会的方方面面,只要我们对现实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敏感性,善于捕捉那些生动而具有典型性的现实材料,通过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就能从中引出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高毕业论文的价值。当然撰写毕业论文可选择的课题十分广泛,并不只限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研究专业基本理论,中西方比较研究等。但无论选择什么研究课题,都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从历史的研究中吸取有益于现实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从对外国的研究中,借鉴其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或为我国的对外政策提供某些依据。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必须认真读书,掌握理论武器。李瑞环同志指出:“强调联系实际,绝不意味着否定读书的重要,恰恰相反,更要认真地读,反复地读,深钻苦研,做到真正读懂弄通。否则,没有掌握理论,怎么谈得上理论联系实际?”(《求是》杂志1989年第24期)认真读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好专业课,具备专业基础知识。这是写好毕业论文的前提和必要条件。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具备了相应水平的知识积累,才能理解一定深度的学术问题;同时,也只有具备了某一特定的知识结构,才能对某学科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正如黑格尔所说,在讨论学术问题之前,必须“先有具备某种程度的知识”,否则,“没有凭借作为讨论出发的根据,于是他们只能徘徊于模糊空疏以及毫无意义的情况中”。(小逻辑》第三版序言)二是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成为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作为伟大的认识工具,虽然并不直接提供解决各种具体问题的答案,但它对我们如何正确地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因此,大学毕业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应当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毕业论文的写作。

二、立论要科学,观点要创新

(一)立论要科学

毕业论文的科学性是指文章的基本观点和内容能够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文章的基本观点必须是从对具体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出来,而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科学研究作用就在于揭示规律,探索真理,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开拓前进的道路。判断一篇论文有无价值或价值之大小,首先是看文章观点和内容的科学性如何。

文章的科学性首先来自对客观事物的周密而详尽的调查研究。掌握大量丰富而切合实际的材料,使之成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其次,文章的科学性通常取决于作者在观察、分析问题时能否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科学研究中,既不容许夹杂个人的偏见,又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不着边际地凭空臆想,而必须从分析出发,力争做到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再次,文章是否具有科学性,还取决于作者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写作毕业论文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运用前人提出的科学理论去探索新的问题。因此,必须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前人的理论,具有广博而坚实的知识基础。如果对毕业论文所涉及领域中的科学成果一无所知,那就根本不可能写出有价值的论文。

(二)观点要创新

毕业论文的创新是其价值所在。文章的创新性,一般来说,就是要求不能简单地重复前人的观点,而必须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学术论文之所以要有创新性,这是由科学研究的目的决定的。从根本上说,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就是为了认识那些尚未被人们认识

的领域,学术论文的写作则是研究成果的文字表述。因此,研究和写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术论文如果毫无创造性,就不成其为科学研究,因而也不能称之为学术论文。毕业论文虽然着眼于对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基本训练,但创造性仍是其着力强调的一项基本要求。

当然,对学术论文特别是毕业论文创造性的具体要求应作正确的理解。它可以表现为在前人没有探索过的新领域,前人没有做过的新题目上做出了成果;可以表现为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研究,有新的发现或提出了新的看法,形成一家之言3也可以表现为从一个新的角度,把已有的材料或观点重新加以概括和表述。文章能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问题作出科学的说明,提出解决的方案,这自然是一种创造性;即使只是提出某种新现象、新问题,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这也不失为一种创造性。国家科委成果局在1983年3月发布的《发明奖励条例》中指出:“在科学技术成就中只有改造客观世界的才是发明,……至于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成就,则是发现。”条例中对“新”作了明确规定:“新”是指前人所没有的。凡是公知和公用的,都不是“新”。这些规定,可作为我们衡量毕业论文创造性的重要依据。

根据《条例》所规定的原则,结合写作实践,衡量毕业论文的创造性,可以从以下几个具体方面来考虑:

(1)所提出的问题在本专业学科领域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并通过独立研究,提出了自己一定的认识和看法。

(2)虽是别人已研究过的问题,但作者采取了新的论证角度或新的实验方法,所提出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人以启发。

(3)能够以自已有力而周密的分析,澄清在某一问题上的混乱看法。虽然没有更新的见解,但能够为别人再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一些必要的条件和方法。

(4)用较新的理论、较新的方法提出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取得一定的效果。或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和数据等。

(5)用相关学科的理论较好地提出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本学科中的问题。

(6)用新发现的材料(数据、事实、史实、观察所得等)来证明已证明过的观点。

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要求对前人已有的结论不盲从,而要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敢于否定那些陈旧过时的结论,这不仅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还必须具有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任何创新都不是凭空而来的,总是以前人的成果为基础。因此,我们要认真地学习、研究和吸收前人的成果。但是这种学习不是不加分析地生吞活剥,而是既要继承,又要批判和发展。

三、论据要翔实,论证要严密

(一)论据要翔实

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仅有一个好的主题和观点是不够的,它还必须要有充分、翔实的论据材料作为支持。旁征博引、多方佐证,是毕业论文有别于一般性议论文的明显特点。一般性议论文,作者要证明一个观点,有时只需对一两个论据进行分析就可以了,而毕业论文则必须以大量的论据材料作为自己观点形成的基础和确立的支柱。作者每确立一个观点,必须考虑:用什么材料做主证,什么材料做旁证;对自己的观点是否会有不同的意见或反面意见,对他人持有的异议应如何进行阐释或反驳。毕业论文要求作者所提出的观点、见解切切实实是属于自己的,而要使自己的观点能够得到别人的承认,就必须有大量的、充分的、有说服力的理由来证实自己观点的正确。

毕业论文的论据要充分,还须运用得当。一篇论文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全部研究工作所得,古今中外的事实事例、精辟的论述、所有的实践数据、观察结果、调查成果等全部引用进来,而是要取其必要者,舍弃可有可无者。论据为论点服务,材料的简单堆积不仅不能证明论点,强有力地阐述论点,反而给人以一种文章拖咨、杂乱无章、不得要领的感觉。因而在已收集的大量材料中如何选择必要的论据显得十分重要。一般来说,要注意论据的新颖性、典型性、代表性,更重要的是考虑其能否有力地阐述观点。

毕业论文中引用的材料和数据,必须正确可靠,经得起推敲和验证,即论据的正确性。具体要求是,所引用的材料必须经过反复证实。第一手材料要公正,要反复核实,要去掉个人的好恶和想当然的推想,保留其客观的真实。第二手材料要究根问底,查明原始出处,并深领其意,而不得断章取义。引用别人的材料是为自己的论证服务,而不得作为篇章的点缀。在引用他人材料时,需要下一番筛选、鉴别的功夫,做到准确无误。写作毕业论文,应尽量多引用自己的实践数据、调查结果等作为佐证。如果文章论证的内容,是作者自己亲身实践所得出的结果,那么文章的价值就会增加许多倍。当然,对于掌握知识有限、实践机会较少的大学生来讲,在初次进行科学研究中难免重复别人的劳动,在毕业论文中较多地引用别人的实践结果、数据等,在所难免。但如果全篇文章的内容均是间接得来的东西的组合,很少有自己亲自动手得到的东西,那也就完全失去了写作毕业论文的意义。

(二)论证要严密

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论证要严密、富有逻辑性,这样才能使文章具有说服力。从文章全局来说,作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程序,使人们的逻辑程序和认识程序统一起来,全篇形成一个逻辑整体。从局部来说,对于某一问题的分析,某一现象的解释,要体现出较为完整的概念、判断、推理的过程。

毕业论文是以逻辑思维为主的文章样式,它诉诸理解大量运用科学的语体,通过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事物的本质或规律,从已知推测未知,各种毕业论文都是采用这种思维形式。社会科学论文往往是用已知的事实,采取归纳推理的形式,求得对未知的认识。要使论证严密,富有逻辑性,必须做到:(1)概念判断准确,这是逻辑推理的前提;(2)要有层次、有条理的阐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3)要以论为纲,虚实结合,反映出从“实”到“虚”,从“事”到“理”,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

此外,撰写毕业论文还应注意文体式样的明确性、规范性。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科普读物、可行性报告、宣传提纲等都各有自己的特点,在写作方法上不能互相混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考记叙文构思的基本套路

全文共 3450 字

+ 加入清单

一般来讲,记事的文章,要着力对事件意义的探求,要在事件所具有的多方面的思想意义中找出最重要、最动人的“闪光点”;写人的文章,要着力于对人物思想的发掘,要努力从刻画人物形象中表现出人物的“精神美”。为了记叙文的成功,必须高度注意构思的技能与技巧。下面介绍五种常用的、基本套路,可以灵活地借鉴、运用。

(一)巧用穿插

穿插,是 记叙文构思写作的基本套路之一。

所谓“穿插”,就是在记叙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有目的地插进抒情、议论、说明、描写等内容。在 记叙文中穿插以上内容,有六个方面的作用:1.表达作者的感情、观点;2.表现人物形象;3.深化文章主题;4.变化文章结构;5.增强文章的感染力;6.使文章有很清晰的文面。

中考作文来看,在作文中巧用穿插,有两个特别重要的作用。第一、优化文面结构,第二、表现构思水平。而这两项对于提高中考作文得分是十分有好处的。

先看看如何进行穿插、穿插什么内容:

1.穿插描写

如《一面》在文中三次穿插了对鲁迅的肖像的描写。又如《孔乙己》中有十几处写到众人的“笑”。作者处处突出旁人的嘲弄、哄笑,在每一层描叙之后,都以“哄笑”、“笑声”一类语句作结,以至形成一种节奏,使“笑声”在小说中显示出独特的艺术力量。

2.穿插议论或抒情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开篇运用抒情议论表达感受,揭示中心;然后每叙述一个故事,就用抒情之笔,穿插一段文字;结尾安排了大段文字,进行抒情和议论,进一步深化文章主题,激发人们的情感。

3.穿插主题句

如《白杨礼赞》在文中反复穿插“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样的句子,不断地点示着文章的主题。其实这种主题句也是“结构句”,不仅极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而且也有机地组织起文章的结构。

在以上内容的“穿插”中,最常用的最基本的手法就是“反复穿插”。可以说,没有“反复”就无所谓“穿插”。正是由于有了“反复”,才能在“穿插”中形成文意的递进,才能形成前后内容的呼应,才能形成一唱三叹的感情波澜,才能清晰地显现出文章的思路。

在运用“穿插”的技巧进行记叙文的构思时,我们要:

(1)注意侧重点,有的文章以穿插抒情为主,有的文章以穿插议论为主,有的以穿插描写内容为主,即使抒情和议论有时不能绝然分开,也应注意这个问题。不要有时抒情,有时又突发议论,破坏文章内容的和谐。

(2)注意自然贴切。文中的抒情、议论、描写,都是有感而发,有的而作,都是建立在记叙的基础上的,因此不要为抒情而抒情,为议论而议论,无病呻吟,勉强凑合。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在文中要有机地结合、融为一体。

(3)注意灵活适度。 记叙文应以记叙、描写为主,不可本末倒置,让“穿插”占去大量篇幅,造成文章内容空泛。“穿插”一定要灵活、简洁、适度。



(二)横向组合

横向组合,就是在文章中将一个一个的情节、一个一个的小故事“加”起来,组合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横式结构法”。

“横式结构法”总的特点就是,用“板块”并列的结构,充分地多角度地表现人物、记叙事件、描写景物、表达感情。

“横式结构法”用于中考作文,最大的特点就是作文的文面清晰,文章的主体内容让人一目了然,而且由于使用的人不多,评卷老师会给予足够的赞赏。

运用横向组合的构思套路,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掌握若干种“组合”的方法。这其中的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学会在作文中运用小标题,要用小标题将文中的几“块”内容连缀起来。

小标题运用的主要方式有:

2.字母标题式,以A、B、C、D等若干段连缀成文;

3.单词标题式,以诸如春、夏、秋、冬,喜、怒、哀、乐等单词统领的段连缀成文;

4.数码标题式,以(一)、(二)、(三)、(四)等数字标明段落;

5.引用语录式,以诗词或散文中的句子作为几个小故事的小标题;

6.概述情节式,在段首运用诸如“序幕”、“发展”、“高潮”、“尾声”之类的词语;

7.概括内容式,如“她来了”、“她哭了”、“她笑了”之类;

8.留出空行式,即各段之间自然空一行,若干段并列,显得格外醒目。

(三)小段连缀

所谓“小段连缀”,就是整篇 记叙文都由短小的段落连缀而成。有时甚至一句话就是一段。用“小段连缀”之法写成的文章,其文面的重要特点是段落细密,由于文章全由小段构成,所以读起来给人一种流畅清新、一气呵成的感觉,给人一种散文式的韵味。比起那些用大而长的段落结构而成的文章,它就显得秀美多了。

课文中不少的篇章都采用了这种铺叙方法。如微型小说《鞋》:

一天,两天,一个多月过去了,每当日落西山的时候,小鞋匠都忍不住要向路口张望,希望能从落日的余辉中看到那个高大的身影出现,但是,他没有看到。

又是一个傍晚,一位瘦瘦的军人来到修鞋摊旁说:“一个多月前,是不是有位大个子军人来这儿修过一只皮鞋?”

“啊……对呀。”

“要付你多少钱?”

小鞋匠略一沉思,说:“修鞋费一块五,外加一个月的保管费五毛,您给两块钱得了。”

军人把两元钱递给他;小鞋匠收好钱后,问: “怎么大个子没来?”

“他……上前线去了。”说完,军人转身要走。

“哎,”小鞋匠提起那只鞋,赶忙喊道,“鞋子,鞋!”

军人止住了脚步,用低沉的声音对小鞋匠说:“用不着了,他的双腿,已经在前线医院里……他特意来信嘱咐我把钱送给你,谢谢你了!”说完,军人迈着大步走了。

全文由9个自然段构成,段落小巧精美。文内悬念层叠,虚实结合,在很短很短的篇幅之内表现了一位军人英雄的行为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小段连缀”之法用于中考作文,既能写人又能记事,既能写景又能状物,既能抒情又能议论,适用面广而且易于掌握。由于它的流畅清新、结构精密,文字少而容量大,特别适于写那种600字左右的文章。

(四)卒章显志卒章显志,是我国文章写作的一种传统技法。

从行文布局看,它是一种结构文章的构思方式;从突出主旨看,也是常用的一种结尾的方法。所谓“志”,就是文章的主题、中心或作者所要表现的意旨。卒章显志之法,在 记叙文的写作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运用。

如《一件珍贵的衬衫》的结尾,作者深情地写道:“从这件小事中,我们看到的是周总理那平易近人的高贵品质,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一个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本色”,——这是在深化一件小事的意义。

(五)环境衬托

在写人、记事的 记叙文中穿插景物的描写,是一种写作的技法,也是一种构思的方法。从中考 记叙文来看,能够恰当地进行景物描写的作文,是层次比较高的作文。所以,学习一下“环景衬托”的构思方法,对提高中考作文的质量是很有好处的。

环境描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自然环境的描写和社会环境的描写。对环境进行描写,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要想描写的时候就描写,无目的地把描写硬贴在、硬塞在记叙之中;一定要明白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描写,它们有什么样的表达作用。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课文在环景衬托方面给我们的示范。

1.用环境描写设置人物活动的场景

如《夜走灵官峡》的开头描写了那高山大谷,描写了那纷纷扬扬的大雪,为的是表现筑路工人和他们的孩子们生活、战斗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之中,从而表现工人阶级不畏艰苦、献身建设的精神风貌。如果此中描写的是花好月圆,那么故事也就不会有如此感人的力量和如此深刻的含义。

2.用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活动的背景

或者是自然背景,或者是社会背景,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如《最后一课》的开头,写了一个孩子眼中那暖和、晴朗的天气,又更多地写了普鲁士兵的操练以及那发出坏消息的布告牌。——它表现出人们生活在侵略者的铁蹄之下——只有在这种背景下才有可能有那悲壮的“最后一课”。

3.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性格

如《枣核》,通过对“朋友”的花园特别是“北海”的描写,表现了人物对祖国对故土的眷念。又如《老山界》,通过对“半夜里”山景的描写,烘托了革命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4.用环境描写渲染人物活动的气氛。

如《花市》的开头,描写的是美景:“紫竹、刺梅、石榴、倒挂金钟、四季海棠,真是花团锦簇,千丽百俏,半条街飘满了清淡的花香”。这段描写生动地透露出了一种充满生机的、祥和的生活气息。有了这种气氛,就有了“花市”,有了“花市”中的故事。

5.用环境描写暗示人物的心情

如《社戏》中对“两岸的豆麦”等内容的生动描写便是。在这春夜出航的诗情画意之中,难怪“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

6.用环境描写来抒发人物的感情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对百草园景色那生动而又深情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乐园”的美好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写景记叙文:早春的小雨

全文共 285 字

+ 加入清单

立春过后,淅沥沥的雨虽然只洒了一天,可这春雨唤醒了很多生物。

雨点慢慢地从天而降,从小变大,这可是春雨。即使在下雨天,还可以闻到清新的空气,让人神清气爽。

田野里布满了春天的气息,春雨滚落在小草上,像娃娃顺着叶尖滚落下来,渗进土中。雨,落在土里,唤醒了再冬天枯萎的植物,那些植物仿佛从温暖的“被子”里钻出来,展示自己嫩绿而光泽的身资姿。

这时,田野遍地都是绿色,像一片绿色的哈海洋。

我走在田间小道上,雨拂过我的脸,清清爽爽,水水润润,非常舒服。 我走到小河边,雨落在水里不见了,“滴滴——咚咚”的声音并没有,但我知道这声音一定很优美。

这场雨把春天带来了,把新年的日出带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有趣的一天_写景记叙文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有趣的一天。我们滨河小学三年级全体师学生去东湖公园秋游。

一路上,我们欢歌笑语,在不知不觉中就到了东湖公园。下了车,我们手牵手排着队唱着欢快的歌向游乐场走去。进了游乐场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式各样的大型电动玩具,有“转转马”、“小火车”、“章鱼”、“飞毯”、“金龙环绕”等等。

先说“金龙环绕”吧,它的样子是一条龙,有大大的向上昂起的龙头,有长长的向上翘起的龙尾,龙身是座位,可以坐十六个人。我们坐上去后,工作人员一按动开关它就启动了,“金龙”昂着头向前飞动了,上坡的时候是慢慢地,我的心情也是轻松的,可是,下坡的时候却非常快,我的心像被提到喉咙口一样,有的同学还吓得尖叫起来,“金龙”这样一慢一快地飞动着,好象在逗我们玩似的,我感觉像要飞起来一样,开心极了。

我想,大家都知道“飞毯”吧,它是神话故事《阿拉丁》的中主人公阿拉丁的宝贝,它会飞得很高很快,而且它能帮助主人实现愿望。我们坐上了“飞毯”,它在工作人员的控制下启动了,开始时,它轻轻地摇,我感觉它挺温柔的,可后来,“飞毯”好象生气了一样地像要把你甩出去似的,我赶紧抓住扶手,渐渐地,它又温柔起来了。虽然这个电动玩具的“飞毯”不能象神话中那样飞来飞去,但是,它也挺有趣的,所以,我也喜欢它。你如果在烦恼的时候来坐一下,准得也是开心的。

今天真是有趣的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写景记叙文:我爱秋天的田野

全文共 692 字

+ 加入清单

我爱秋天田野,秋天到了,田野脱去了绿衬衣,换上了黄毛衣,人们都感叹说:“啊,秋天来了,万物要凋零了。”但是,就在这黄色的田野上,我却找到了秋天的生机。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到郊外的田野上去玩。走在田野的小径上,我突然发现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什么东西在闪着红光,十分耀眼。走近一看,啊,是一簇簇盛开的芭蕉花。芭蕉花又大又红,随着秋风不停地摆动,就像是一团团燃烧的火焰。

走在前面的爸爸突然对我喊起来:“周凌,快来看!”我和妈妈忙跑去,啊,原来爸爸在树丛中发现了一串串野葡萄。野葡萄是橙色的,挂在树枝上,就好像一串串透明玛瑙。爸爸揪住树枝,妈妈上前去采,把手也扎破了,但终于采到了一串野葡萄。

翻过一座小山,我们又仿佛走进了花的世界。盛开的野菊花遍地都是。红的、白的、紫的、粉的、淡绿色的、玫瑰色的,在微风中婷婷玉立,婀娜多姿,五彩缤纷。好看极了。我们一边看花,爸爸一边讲解:这叫金丝钩,这叫黄石公,这叫绿新苹,这叫满斗星……啊,真是千姿百态!

突然从灌木丛中飞窜出一只沙褐色,胸部淡棕色的小鸟,直插高空,清脆地鸣叫着,我高声叫喊:“鸟!鸟!是大麻雀吧!”爸爸笑着说:“那不是麻雀,那是‘告天子’也叫‘云雀’专在高空叫,这种鸟很灵活,有时从天空直落地面。”我正在仰头张望的时候,又飞起一只鸟,落在小树上了,叫声婉转悦耳,那是一只脖子火红火红的鸟,真可爱。爸爸指着说:“那是‘红点颏’,有优美的歌喉。咱们今天真幸运!”是啊,鸟正在用优美的歌喉,唱着一曲秋天的赞歌。

看着这秋天的田野,我在想,秋天不是凋零的季节,秋天充满着活力。秋天是美丽的,我们应该在这可爱的季节里,加紧努力,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姿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下雪啦_写景记叙文

全文共 258 字

+ 加入清单

下雪啦,下雪啦!小朋友们可高兴啦!

先堆起一个漂亮的雪人,我们围着小雪人唱啊,跳啊,一个说:“小雪人自己多孤单哪!我们再给它找个伴吧!”于是我们一起又哼着歌,开始动手,不一会儿又一个雪人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好象在感谢我们呢!

天黑了,我们都回家了,在梦里,我看到了可爱的雪人,他们正说悄悄话,有意思极了。

第二天,太阳出来了,我们来到雪人身边,又做起了有趣的游戏,真快活。

第三天,雪人不见了,他们到天上去了,只留下浅浅的一洼水,我们都很伤心。

过了几天,天空又飘起了雪花,我们还要堆雪人,还会和雪人一起唱歌、跳舞,庆祝圣诞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写景记叙文:申城的秋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仔细体味郁达夫那浓浓的故都的秋后,才觉得秋天原来是如此的美,如此的耐人寻味。 十月的申城,又到了一年中最美的季节——秋天。

诚然,南方的秋不如北方的浓;南方的秋还那么短暂。但,这不是能让我们更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吗?

记得去年的这个时候,去华师大社会实践。校园中,树上一片金黄,地上也是一片金黄。这温暖的色彩,使周围的空气也温暖起来。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一切都变的这么华美。坐在石凳上,沉浸在这醉人的景色中,乐而忘返。

秋天,申城的桂花也是不得不提的。每到这个时候,便开出一枝枝黄色的小花。散发着浓郁而带着甜味的香气,充溢着整个街道。每到金桂飘香时,妈妈总要买一些放在家中,尽情地享受着秋天的味道。这,恐怕是北方所没有的吧。想到这儿,不禁有些得意——南方的秋真的是那么淡么?

夜晚,草丛中传来声声虫鸣。这几声低低的吟唱,使周围显得更加寂静。一阵风吹过,树木簌簌做响。清凉的秋风,高洁的天空,这难道不是秋的气息吗?

而且,申城的秋很繁华,很热闹。丝毫没有那种瑟瑟,悲凉的感觉。很温柔。让人感到温暖。

南国的秋,比起北国来,尽管如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尽管廿四桥的明月, 荔枝湾的残荷, 不如北国那样色浓味永, 但它毕竟是秋啊! 也不得不承认, 秋,天总是高高的,蓝蓝的;云总是淡淡的,白白的。申城的秋,不像春天那般妩媚,夏天那般火热,冬天那般含蓄。然而,又好像兼而有之。

南方的秋同样令人沉醉,同样令人感人至深。

故都的秋是美的,申城的秋同样也是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对联写作的基本要求

全文共 2467 字

+ 加入清单

对联能够存在和发展这么久,人们喜爱愈烈、流传愈广除了某些客观原因:帝王的提倡,名人的创作,人们的需要外,主要在它自身具有许多艺术优点和长处:文字美、声韵美、民族特色、应用价值等,能与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这里将探讨它构成那么多优美的艺术形式的艺术要求,即对联写作基本要求。

(一)上下联字数相等

对联是有上联和下联的,缺少其中之一,都不成为对联,这是定格。它还规定上下联字数一定要相等,否则不能相对。从前有个故事说,甲乙二人对对,甲出句:“三宝殿前三个塔”,乙对以“五凤楼台五层楼”,本很工整了,但甲又说:“还有塔、塔、塔”,乙由于不能以五个楼字去对三个塔字,没能对了。它不像“三光日月星”可对以“四诗风雅颂”。因为雅包括了小雅大雅二诗,乙没有办法以三个楼字包括五层楼,只得认输了。因此,上联五个联(五言),下联也要五个字,上联七个字(七言),下联也要七个字,如下列二联:(1)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2)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树柱长天。两联上下联字都相等,前者是李大钊烈士所引,气概非凡。后者是杨昌济教授(毛主席的岳父)的名联,表示决心培植救国材人。

不论多少字的对联,都一样要上下联字数相等,不能象词赋那样对偶句容许引头词和语尾词。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上阕第四句“看漫山红遍”,下阕第三句“恰同学少年”中“看”和“恰”都是引头词;鲍照的《芜城赋》有“岂忆同舆之愉乐,离宫之苦辛哉”句,其中“岂忆”是引头词,“哉”是语尾词,在对联是不容许有的。因为对联的上下联必须互相对称、整齐、美观。理由很简单,从许多生物自然器官都成对就可说明了:鸟有两翼,兽有一对前腿,牛羊各有一对角,人的耳、眼、手、脚都是成对,长短大小一样,每对器官都在身体匀称地分布好,给人以对称、整齐的美感。对联的互相对称、整齐的意义也一样,是给人以美的观感,美的享受。对联如果不这样,就像人的器官不全,不成残废,也是缺陷,成为丑陋,给人以难看的形象。所以一切东西要得人喜爱,首先就要有外表美,形式美,对联就具有这特点。

对联字数相等的特点曾给聪明人反用过,有一副挽袁世凯联云: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哀世凯对以中国人民是对不起的,作者正是借意说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因袁复辟帝制,扼杀共和,这是千多年才见到第一副字数不相等的奇联。但也不能说字数相等的两行字或两句话就成为对联,因为对联还要讲究对仗音韵等艺术构造。

对联的上下联字数相等既无异议了,但它应以多少字数为佳呢?从现有的对联看,少字多字都有佳联,若有字数划分联形,七言为最多,其次是八言九言,又次为五言和十言至十二言,四言六言和十三言以上则较少,至于少于四言的短联和几百言以上的长联,有点似凤毛麟角了。因为字数过少过多都难于写作。对联的字数多少应以内容决定形式,由作者根据题材来决定,既不宜过短,也不宜片面追求长。

(二)同词性的字词相对

词性即词的特点,同词性即划分为同一特点的词类。根据词类讲究字词对仗,是对联中对偶艺术的关键。古人对词类的划分和今人的说法不尽相同。古人云:“实对实,虚对虚”。何谓实?古人编有《词林典腋》一书,《诗韵合璧》附载了它。它把实字分为天文、时令,地理、帝后、职官、政治、礼仪、音乐、人伦、人物(事)、闱阁、形体、文事、武备、技艺、外教、珍宝、宫室、器用、服饰、饮食、菽粟、布帛、草木、百花、果品、飞鸟、走兽、鳞介、昆虫等三十门(类),外编八对:抬头对,颜色对、数目对、卦名对、干支对、姓名对、人物对、虚字对,都是同词性相对。只是漏掉方位词。照工对要求,要各小类中的字词相对。天文类对天文类,人伦类对人伦类……。若只说“实对实”,则三十类中任何一类的字词都可同其他二十九类的字词相对了。其实不然。因为其中有动词、形容词怎能同名词相对?“游览”怎能对得起“太阳”?何谓虚?古人编有《虚字韵薮》一书,附载于《诗韵合璧》末尾。它列举虚字一百三十八个,但其中包括有代词:他、其、谁、孰、何……等,动词:谓、曰、云……等,是不能同焉、矣、也、乎、哉相对的。由此可见古人谈对仗虚实之说,不但笼统不准确,而且有些混乱,是不科学的。

词分虚实是必要的,真正的科学划分,只有今人以汉语语法区分词性属类才准确。现在说的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的词;按语法特征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和量词六种;虚词一般不具有实在的意义,它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或句子的语气,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至于方位词附属于名词。颜色词属形容词了。

(三)内容相关或相反

对子的上联和下联虽无律诗那样严格的承接转折关系,却也不能随意拼凑和拉扯。如我们拼凑这么一联:“鹈鴂悲啼血;鸳鸯喜订盟”,论对仗平仄则工整成对,但上下联情调各异,中间没有任何可联系,读了不知何意,不应认为是对联。又如:“电影院中看电影;图书馆里读图书”。对仗平仄很工,并有点巧,只是中间缺乏联系,也不能认作对联。凡要成为一副对联的,上下联内容必须相关。所谓相关,就是上下联所描写所形象的思想内容,思想意境必须相互关联,同为一件事物的各方面,不能风马牛不相及。

(四)平仄相间和相反

对联为了音节和谐,声韵铿锵,要依照近体诗的格调讲究用字的声律。声即平仄,是汉语声调最低的概括。律即平仄排列的规律,但它没有象律诗那样固定位置。能排列得像音乐的旋律那样有节奏、有起伏、有抑扬,给人以美感,得人喜爱。因此。对联的声律是不能缺少的。要做好这一点,首先要弄清文字平仄怎样划分,那些字属平,那些字属仄的问题

平仄定义:是中国诗中用字的声调。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旧诗赋及骈文中所用的字音,平声与仄声相互调节,使声调谐协,谓之调平仄。*平调:分两种,基本上是平缓轻柔的声调。**阴平-较小声**阳平-较大声而且声尾上扬*仄调:分三种**上声-高昂明亮**去声-尖细哀柔**入声-短促因此平仄又常被分为四声:分别是平、上、去、入四种声调。中国古籍中有不少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风雨中_写景记叙文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风慢悠悠地飘着;雨无情地落着,无言地落在干枯的地面上。

天空,雨在为你唱歌,风在为你跳舞。校旁一棵老树坚强地屹立在它的生长地。只不过陪它度过了几个春秋,几个时代的“朋友”如今已随着风,随着雨,随着不肯回头的时间默默无声地离开了。

风你曾在几十个世纪中见到了许多族英雄,见到了多少民族败类。雨,你曾带走了多少百姓的泪水,滴在那些战士的身上。天空,你尝过了多少人类,多少民族,多少国家打斗的巨响,多少战器发出巨光。如今,你已把巨响化成雷声,让巨光变成雷电。

风仍飘着,雨仍滴落着。天空也仍像以前那样。只不过是年代变了,如今的世界都是和平,都是欢乐。天,你变幻莫测的脸,犹如五彩缤纷的色彩。你多少年、多少天在为人们的对错在变脸,换色彩。几乎,世界上的一切生物都是为你而活着,都是为你而活得更绚丽,更动人。

瞧,湿漉漉的叶子被调皮的风,爱捣蛋的雨“锤打”得低下了头。泥泞的小路只能孤单地躺在人们的脚下,几道车印随着时间的快速走远而慢慢地消失了……

指导老师:金小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登长城_写景记叙文

全文共 402 字

+ 加入清单

在荷花开放的季节里,北京的天气也很热,烈日当头,但我们为了去首都观光旅游,不顾炎热,妈妈还带我去登万里长城

我们去登长城,乘专车来到长城脚下,哇!长城可真伟大呀!远远望去就像一条巨龙卧在大山上,起起伏伏,好高好高呀!就是把后脑勺贴在背上也看不见顶。

我们顺着一条很窄的楼梯爬上了一个峰火台,从门口走出去,来到城墙里,然后抓着栏杆往高处爬,上了一个一个台阶,过了一个一个烽火台,才到了上长城的一半,我累得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像个泄了气的皮球,一屁股坐在地上爬不起来了,“暄暄,你脚下的路是工人用血汗砌成的,一定要爬上去。”“记得‘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话吗?”妈妈二次说到。我立刻增加了百倍力气,迅速往长城顶上冲,到了最后一段,石梯陡得已经快碰到鼻子了,耳热、心跳、气喘,经过了最后的挣扎,我终于爬上了长城。

这时,我看到全北京都映在我的眼帘中,真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深深体会到了这两句诗的真正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写景记叙文:秋游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去“厕所”玩,”一早就听见潘磊在大叫,原来是今天去赤松玩。

一路上,我们有人在议论着赤松是个什么地方,有人在开心的唱歌,我们都开心极了。

终于到了赤松了!我们的心情格外舒爽。

我们先去登黄大仙宫,要登黄大仙宫,要先过一个三百多级的台阶,我想想只有三百多级,小意思!开是我还觉地很轻松,后来,爬到一百五十几级的时候,我渐渐的感觉累起来了,我突然看见“半山腰”有一个休息的地方,我便立刻跑了上去,休息了一会儿,我继续向上攀登,风在我耳边呼呼响着,好像在替我加油,我使出吃奶的劲,一个劲儿地向上爬,终于趴到了山顶,我自豪的微笑着,因为我爬到了山顶。

登完了黄大仙宫,我们就来到黄大仙游乐场,在那里我看到了一个滑滑梯,这个滑滑梯远看像一条巨龙卧在半山腰,我走近一看大约有两丈多高,全身披着树皮。滑滑梯旁边早以排成了长队,我也排了进去。我等啊等……等了很长时间,终于轮到了我,我看了一下滑滑梯,不时打了一个寒颤,但是我股足了勇气,走了上去。开始,我觉得滑都滑不下来,后来越来越快,到了最后,滑滑梯简直平了,我飞也似的滑了下去,快到地了!我心里想着,还没等我想完,我就已经一屁股摔在地上了。

突然,黄老师说回校了,我们就都像离开亲人似的,非常难过。这次秋游,我非常开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