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两会主要议题汇总【经典20篇】

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这是“新常态”概念提出后的首次全国两会。此次两会将明晰一些重点经济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财税、金融、国企、价格、收入分配等改革有望提速,而随着这些改革的落地,老百姓的生活也将迎来积极变化。这里是小编为同学们收集的一些关于两会主要议题汇总优秀作文,欢迎阅读,希望你认真看完,会对你有帮助的!

浏览

5832

作文

652

初二关于传统节日的主要详细描述

全文共 407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到了,妈妈打算带我们到莫愁湖去玩。当时我还在赖床,不想起来,但是一听到出去玩,我一骨碌爬起来,马上下床,收拾东西去了。

到了莫愁湖,已经有很多人在野餐啦!我和妈妈也不甘落后,赶紧铺好毯子,把带来的粽子和各种食物拿出来吃。

“嗝!”我打了一个大饱嗝,问妈妈:“妈妈,下面我们去哪儿呢?”

“去湖边呀!”妈妈认真的说。

“啊?!去那儿干嘛?”我又问,妈妈说:“把我们吃剩下的粽子扔到湖里。”

“好好的粽子,为啥要扔到湖里呀?”我的脸上立起了大大的问号。

“到那儿你就知道啦!”妈妈给我做了一个鬼脸。

到了湖边,妈妈边把剩下的粽子扔到水里,边对我解释道:“我们把粽子扔进江河,是让鱼、虾和蟹都吃饱了,不再去吃爱国诗人屈原先生。”妈妈又指了指正在赛龙舟的龙船,接着说:“相传龙舟竞渡就是楚国百姓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屈原,留下的习俗。”

“是这么一回事呀!”我还真没想到,把粽子扔到湖里和赛龙舟还有一段小故事呢!

今天的收获可真是不小呀!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年两会精神心得体会

全文共 1536 字

+ 加入清单

李克强总理今年这份政府工作报告,说新意迭出,真不是套话。

形式上就先声夺人,二维码首次登上报告首页,不但能扫出报告全文,还跟着跳出H5页面,对报告涉及的主要指标进行直观解读。总理在身体力行,实现他在去年两会记者会上的承诺,“政务公开要让群众像扫二维码一样清清楚楚”。

报告听下来,除了言出必行,践诺绝不含糊,还有一“痛”一“爽”两个突出感受:

——“痛”是本届政府咬牙关、度难关,收获的成绩单极其“不容易”;

——“爽”,是给百姓奉送了沉甸甸、鲜活活的“大礼包”,全是实惠的干货,人们都能喜孜孜分享改革成果。

世界最关注中国的焦点之一,自然是经济形势。去年总理记者会,新华社记者问了一个尖锐问题:中国经济一路下滑,会否击穿6.5%这条线,影响自身全面发展甚至拖累世界经济?当时总理说:只要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就不会“硬着陆”,最让人过瘾的一句话是——“我们要用减政府的权力的‘痛’,来换得企业、群众办事的爽!”

一年之后,“痛”果不其然,“爽”也如期而至。

现在,总理用实实在在、“很不容易”的数字,再次结结实实地回答了记者之问:在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速7年来最低,挑战突发多发;国内结构性问题突出,风险隐患显现,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GDP增速6.5%这条线不仅没有击穿,中国非但没有拖累世界经济,而且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7%这个成绩,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还超过30%!

总理说了,经济稳住“很不容易”,出现诸多向好更为难得。报告不玩虚的,一律用数据说话:城镇登记失业率4.02%,多年最低,此处真应有掌声啊,“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就业比较充分,十分不易”;工业企业利润从上年负增长到年底增速达8.5%;所有行业实现税负只减不增,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全年降低企业税负5700多亿元;抓好“三去一降一补”,退出钢铁产能超过6500万吨、煤炭产能超过2.9亿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年新登记企业增长24.5%。加上个体工商户,各类市场主体每天新增4.5万户;贫困人口减少1240万,农村危房改造;出境游超过1.2亿人次……

总理不断用“很不寻常”、“很不容易”、“十分不易”、“难得”这样的字眼,听着让人颇为感慨。

那么,用什么战胜“挑战”与“压力”?才能办好“当前急需又利长远”的大事?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宏观调控,不搞“大水漫灌”强刺激,依靠改革创新稳增长。还推出了一批标志性、支柱性改革举措,比如“放、管、服”。

这次政府工作报告里有一句醒目且坚定的表达,同时也是面对全国人民甚至全世界的庄严承诺:政府要带头讲诚信,决不能随意改变约定,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来之不易的成绩单,“放”、“管”、“活”是条明晰的逻辑线。是总理实践当初承诺政府减自己的权,国务院及各部委忍受壮士断腕的痛楚,带头“革自己的命”换来的。比如下面这段话看似平易,实则背后都有惊心之举:在提前完成本届政府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三分之一目标基础上,去年又取消165项国务院部门及指定地方的审批项目。

习近平曾对深圳市民说:你们过得好,我就高兴。这是人民代表的朴素表达。今天,百姓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不断收获了能让未来小日子过得更好的一连串惊喜。而李克强还亲自在报告里加上“把发展硬道理更多体现在增进人民福祉上”。这份报告送出的民生“大礼包”,迅速被媒体敏感捕捉并推送: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从30万上调到50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今年进城落户1300万人以上;提高博士生国家助学金补助标准;网速提速降费,年内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大幅降低中小企业互联网专线接入资费,降低国际长途电话费;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总之,报告传递的,是政府“痛”下决心改革让百姓“爽”的感觉,就冲这点,便值得点赞。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字”说两会——萌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京城三月,微风拂面;杨柳枝头,春意萌动。这是一个自然界生命力蓄势待发的季节。

一年之计在于春,每年两会在"萌萌哒"春天里召开,代表委员共商国是,彰显出中华民族的勃勃生机。网络潮词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举起自拍神器,今年两会不乏生动的提法和画面,从"萌"字看两会,别有一番趣味。

"萌"需清新。

万物萌发需要清新的环境。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盼温饱"到"盼环保",百姓对优质生态环境的迫切需求,在今年两会上得到反映。"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发展观念已经转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中,创造新的增长点。

"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不能让腐败分子污染政治生态,要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警惕"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在净化政治生态的过程中,全面从严治党犹如一台"强力净化器",无死角、全覆盖、不放松,为国家健康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两会”逢元宵:百姓期待“大红包”

全文共 1003 字

+ 加入清单

小编导语: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将分别于2015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7日提出“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引发热议。执政者所思也正是民之所望。全国两会即将启幕,梳理民众对两会的期待,大到改革治国,小到柴米油盐,无论是真金白银的收入增长,还是养老医疗教育的具体而微,背后无不是对“获得感”的渴望与追求。

今年全国“两会”喜逢羊年过年,特别是人代会开幕还是狮舞龙腾的欢乐元宵佳节,沉浸在浓浓过年气氛的中国老百姓在习总书记的“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热议声中翘首以盼“两会”代表委员传出有惠及民生的改革红利政策出台,期待有多少事关切身利益民生好声音,有无数福祉“大红包”要发给中国老百姓。

期盼钱袋鼓起来。“涨工资”成为民众最为期待,民众“涨工资”呼声的背后,是对收入分配改革的期待。无论是公职人员还是企业员工,都希望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的长效机制来应对生活成本上涨,让钱包、钱袋鼓起来。希望不要一些单位部门借反“四风”为名,过左的反掉职工正常福利,希望政府用好政策杠杆,让人们在差不多的脑力、体力劳动付出时得到的收入能保持在同一个区间内,缩小行业、部门、普通员工与管理层之间差距过大问题。

期待福祉多“红包”。民众期待改革的红利惠及千家万户,期盼医疗改革、老有所依、教育公平、住房保障、就业创业、食药品安全等这些事关民生福祉的问题全面改善,对民众朴素民生要求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新政硬招、实招,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把改革的红利红包发到老百姓手中。

期望碧水有蓝天。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喝上干净水,呼吸干净空气是广大民众的热切期盼,加强环境治理,期待政府继续按照“大气十条”,狠下壮士断腕的决心,彻底关闭污染企业,建立污染物清单管理,定期报告,适时检查,分步推进,确保环境根本好转。应尽早完善相关法规,从顶层设计逐步引导人们改变。依法监督,全面实现天蓝水绿优美环境,让蓝天白云不是一个遥远的梦。

两会大幕已经开启。中国老百姓相信,这5000多名代表委员,将从四面八方带来一份份议案提案,也带来百姓心声。每一次民意的汇聚,都是时代的先声、奋进的方向。期待这些心声变成改革的鼓点,更期待改革“好声音”能变成发展新成绩,变成福祉大“红包”惠利千家万户。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主要工作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二月份 常规教育月

1、交流寒假见闻,谈一谈自己在寒假中的所见、所闻、所想,上交读后感、雏鹰假日小队记录和平安自护手抄报。

2、结合本班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班队计划。

3、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礼仪规范》以及校纪校规,强化规范。抓好养成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进一步强化学生升国旗、卫生、两操、排队、文明礼仪等一日常规方面的自觉意识。

4、办好广播站、组织好升旗仪式,文明岗、护校队开展正常活动,大队部做好各项常规的检查工作。

5、进行雏鹰争章活动,本月争得“好学章”。

6、加强队员的爱校意识,狠抓买带零食、玩具和乱扔乱丢的现象。

7、进行每日常规检查,颁发二月份常规流动红旗。

8、以“我们爱学习”为主题,出好本学期第一期黑板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年全国两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2397 字

+ 加入清单

全国人代会和政协会将分别于3月5日和3日召开,会议将主要审议《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政府将对外公布今年的工作目标、政策,以及未来五年的经济工作方向。在投资者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不明的情况下,有必要把握好政府的经济目标、宏观政策基调及其决策背后的逻辑。

稳增长的地位上升,经济增长有底线,预计2016年政府GDP目标将从2015年的7%下调至6.5~7%。在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经济增长没有达到政府目标(实际GDP分别增长7.3%和6.9%,目标分别为7.5%和7%;历史上只有1998年因亚洲金融危机和政府解决国企脱困没有实现增长目标)之后,将增长目标下调是合理的选择。但是,鉴于2020年经济增长比2010翻番目标具有约束性,政府仍然希望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而且,今年结构性改革的任务艰巨,保持一定的增长可以为调结构提供一个稳定的宏观环境。另外,今年是第一次将增长目标设定为一个区间,表明政府至少在意愿上,不会过分追求增长,而是希望把更多精力放在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我们注意到,江苏、山东等省份已经将今年GDP目标设定为增长区间,并将供给侧改革列为政府工作首位。

稳增长需要积极的宏观政策。首先,财政政策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预计今年的预算赤字率目标将从去年的2.3%上调到3%。由于加大盘活公共部门储蓄的力度而盘活的资金不计入当年财政收入,去年实际赤字率达到3.5%,预计今年的实际赤字率将进一步扩大。此外,准财政的政策力度也将加大,比如,以财政贴息为杠杆,通过政策性银行发行专项债券支持基建投资的力度加大,预计其发行规模将是去年8千亿元的两倍以上。落实各项减税工作,主要通过金融、房地产、建筑以及生活服务业的营改增进行,预计减税2000亿元左右[1],小微企业的税负也有望得到进一步减轻。为了体现减税意图,预计今年财政部将开始研究降低制造业增值税、减轻企业社保缴纳负担、个人所得税综合征缴等问题,企业部门的税负下调的空间比较大。

其次,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中偏松的态势,支持经济增长。预计今年政府M2和社会融资的目标均将设定在13%左右,M2增长略低于去年13.3%的实际增长,社融增长目标快于去年12.4%的实际增速。按此测算,今年全年社会融资新增目标为18.0万亿元,去年实际为15.4万亿。货币金融环境仍然相对有利,市场利率有望进一步下行。人民币汇率重在形成机制的完善,更加关注一揽子汇率的稳定,但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会有所管理,借鉴去年8月汇改和今年初汇率大幅波动的经验,防止贬值预期的形成。

再次,基建投资的支持力度可能进一步加大。鉴于制造业投资低迷,房地产投资存在不确定性,基建投资有必要加大力度。在具体投资项目选择上,与市政相关的基础设施、城市轨道交通、停车场、地下管廊建设有望加强。

最后,出台保持消费平稳增长的政策,包括税收、金融支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社会福利支出、加大扶贫力度等。

供给侧改革的任务预计将进一步细化,并在国务院层面出台相关执行文件,但具体成效需要看政府的执行力。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加快供给侧改革的意愿,并明确提出了“去产能、降成本、去库存、降杠杆、补短板”的五大目标。我们预计目标会得到进一步的分解和明确,相关文件将在上半年陆续出台。虽然实施供给端改革有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但具体影响需要看具体执行文件的力度。比如,春节前夕,国务院分别发布了关于钢铁行业、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的指导意见,去产能力度大幅低于预期,中国产能过剩情况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难以改善[2]。因此,关于后四项目标的具体进展,还需观察后续相关执行文件的规定和具体部门的政策。

“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未来经济转型的方向。首先,预计“十三五”期间政府确定的预期平均增长目标为6.5%左右,但这是一个底线增长目标,如果低于这个目标,翻番目标将难以实现。

其次,“十三五”是落实改革的时间窗口。财税改革重在减税以及划分中央地方关系,今年的减税主要通过“营改增”实现;企业的社保缴费负担较重,将在未来几年逐步解决;房产税草案开始起草,预计将在2017年提交人大立法;环保税有可能在今年提交全国人大立法。国企改革侧重提高效率,国企改革侧重提高效率,减少垄断,建立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虽然国企改革总体方案和有关文件均已出台,但短期进展不尽如人意,预期配合去产能工作,国企的兼并重组有望加快。金融改革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包括金融业市场化、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和风险管理三方面,同时适当调整货币政策框架,构建利率走廊和有效的利率传导机制,更多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管理流动性,影响经济活动。

再次,基建投资将对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新型城镇化特别是大城市的发展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预计市民人口年均增长两千万,是此前十年年均增长的两倍,带来新型基建投资机会。

第四,大力度改善民生,通过人口、户籍改革促进人口的自由流动,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保体系,将养老保险上交中央政府统一管理。

第五,提升消费率,促进宏观经济结构转型,预计消费年均增长率为10.5%,比总体经济名义增速高2个百分点以上。

第六,实现有质量的经济增长,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淘汰传统产业的过剩产能,促进信息科技、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此外,预计今年继续规范政府和经济主体行为,降低经济运行的交易成本,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为配合政府部门改革、依法治国和减政放权,全国人大的工作将涉及到经济方面的立法、修法。去年,《商业银行法》、《大气污染防治法》获得修正和通过。预计今年《证券法》、《价格法》等会继续修改,环保税也将在今年立法,房产税的立法工作也开始启动。但由于全国人大会议时间短,大部分立法、修法工作将在会后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年全国两会精神传达发言提纲

全文共 1367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聚光灯下的中国正式进入“两会时间”。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一带一路”今年还将有哪些成果、如何通过互利合作提高各国人民生活水平,这也是世界媒体瞩目中国两会的一个关键要素所在。也没有辜负世界媒体期待,在李克强总理所作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就5次提到“一带一路”,回顾过去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重要演讲中,第一次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印尼,在印尼国会发表的重要演讲中,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一带一路”自提出以来就牵连起了亚太、欧洲、非洲等多个经济圈,开创了互利共赢、非零和博弈的新模式,也成为了2017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点词。

“独行快,众行远”。过去一年里,习近平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海合作组织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核安全峰会、联大系列高级别会议、亚欧首脑会议、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等重大活动,“一带一路”都是高频词。以此为缩影,三年多来习近平主席先后多次与有关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进行会晤,深入阐释“一带一路”的深刻内涵和积极意义,并就共建“一带一路”达成广泛共识。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对“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而言,其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必须成为沿线国家的“合唱”。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就曾强调指出:“一带一路”是互利共赢之路。“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三年多来,其“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核心价值理念越来越被沿线国家和人民所共识,“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也越来越被沿线国家各方面所认同。

“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得到了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的响应,中国先后和沿线国家签订了将近50份的政府之间的合作协议和70多份包括一些国际组织在内的部门之间的合作协议。近三年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投资更是已经超过了500亿美元。经过共商,借助“一带一路”推动共建了一批标志性的合作工程,如印尼雅万高铁,匈塞铁路,中国和老挝之间的中老铁路等等。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不久前印度尼赫鲁大学中国与东南亚研究中心教授狄伯杰曾表示: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为6.7%,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33.2%,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这一数据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东亚研究院教授李远也明确表示,目前世界经济复苏曲折,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领头雁,中国的发展会为世界经济复苏创造更多机遇。

驼铃悠悠传千古,丝路合作谱新篇。“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充分展示了中国在全球化时代的文明自信与文明自觉。在今年冬季达沃斯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今年5月将在北京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包括开幕式、圆桌峰会和高级别会议。期待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增进相关国家之间共识,于互联互通中密切彼此之间合作,在“共商、共建、共享”同时,推动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严以修身方面主要问题

全文共 1178 字

+ 加入清单

坚持“三严三实”,严以修身是第一“严”,是做人为官的第一颗扣子。

如何修身以严?关键在做到“六修”。

以补钙为本。

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根本原因在于理想信念坍塌。当下,少数党员干部不信马列信鬼神,热衷于算命看相、求神拜佛,有的把配偶子女移民到国外,给自己“留后路”,还有的功利至上、享乐至上,感叹“人生如梦”“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根本原因就在于,理想迷茫、信念动摇、精神缺“钙”,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严以修身,根本上就要坚定理想信念,补精神之钙。

以修心为上。

严以修身,其实就是严以修心。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经常要扪心自问,还记得当初举起右手、向党旗庄重宣誓时的入党誓言吗?修心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心中有民,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键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始终把自己的根牢牢扎在群众之中,始终把老百姓的事看成头等大事,始终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

以笃学为先。

只有笃学、真学,才能真信、真用。学习上要突出重点,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自己的治理素养。坚持联系实际学,带着问题学,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境界和水平。

以深省为重。

严以修身,是一个不断反省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哲人讲“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过”,古人讲“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今天的共产党员不仅要讲反省,而且还得有标准、有标杆。标准就是好干部的20个字:“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标杆就是“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的谷文昌,“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的杨善洲……

以慎独为基。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慎独,是严以修身的基本功、必修课,是共产党员应该具有的一种美德。现在的领导干部往往处于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的境地,一些人的权力过大又缺乏有效监督,使腐败现象易发高发。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格局还未形成时,领导干部要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就要做到心中有戒,时时、事事、处处慎独。

以躬行为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修身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最好的修身。躬行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查,二是改,三是恒。对照法纪,把自己摆进去,往深里查、往细里查、往具体里查。对照问题,坚持边修身、边改正,坚持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一起改,大问题和小问题一起改,长远问题和现实问题一起改。修身的问题也有顽固性、反复性,贵在长期坚持、久久为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主要角色

全文共 221 字

+ 加入清单

安迪:海归高管,天才智商天使模样。她拥有那么多,因为失去过那么多,付出过那么多。

关雎尔:乖乖女,初入职场,知书达理,努力上进。芸芸众生之一员,但一直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邱莹莹:拎不清的小职员,没头脑和不高兴综合体。善良真诚的她,前仆后继轰轰烈烈地犯傻。

樊胜美:“胡同公主”,总是保持最精致的妆容,然而再浓的妆也掩盖不了现实的残忍。要奋斗多久,才能战胜自己的出身?

曲筱绡:富二代,活色生香狐狸精,飞扬跋扈,看人下碟。常做好事,但不一定都出自好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窃读记主要内容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小的时候,也有过一次窃读记。那是在我上二年级时,家里有几本《多啦a梦》的漫画书,我非常喜欢看。但因为我长时间看,我的成绩有些下降,妈妈就说把那些书收起来扔了,免得妨碍我学习。于是过了一天,书真的没了。

过了几天,我放学回家写完作业,吃完晚饭,我还惦记这书。于是我回到我的房间,漫无目的地乱走。突然,我在床底下发现了一本《多啦a梦》的一角,“不是吧?”妈妈居然没扔,太好了!我拽出一本之后,低头向床底下看:“哇!都在里面耶!”我再拽,一本?两本?三本…所有都找到了。这时外面传来脚步声,我赶紧把书藏到被子里。到了睡觉的时候,我找来一个手电筒,躲在被窝里看,哈哈,我很快乐,也很恐惧。快乐的是又可以看书了,害怕的是如果被发现,书会不会真的给扔了。所以,一边看一边顶有没有动静,一有动静就马上关手电,书塞到枕头下,倒头睡着了。

窃读的滋味可真不好,边看边听,胆战心惊!除了这种还有点儿老鼠撞见猫的滋味!

虽然现在我不会再窃读了(因为窃读的滋味实在不好受),但是那次给我留下了美好又难忘的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年河南两会召开六大热点

全文共 3307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2016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将于1月25日和23日在郑州开幕。会议有哪些热点呢?以下是yjbs作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本周六,2016年河南两会就要拉开大幕,来自河南省的代表、委员们将集聚郑州,为“十三五”布局之年的河南省发展建言献策。哪些热点改革措施将推出?百姓将关注哪些热点问题?结合当前的舆论热点和民意期待,以经济和民生为线索,推出两会前瞻话题热词解析,让涉及经济、民生的声音以“接地气”的方式传递到民众耳中。

热词1:跨境电商

跨境电商颠覆传统商业模式 影响世界

1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部署新设一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用新模式为外贸发展提供新支撑,郑州市也位居全国12个“综试区”之列。

记者了解到,目前河南省过半外贸企业建立了外文网站,80%以上外贸企业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电商营销。河南省利用阿里平台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的企业超过4200家,在中西部地区排名第1,比第2位的湖北省多2.5倍;探索应用“海外仓”模式的企业有近50家,预计今年河南省跨境电商贸易额50亿美元左右,约占全省一般贸易额的四分之一。

河南保税集团总裁徐平说,从国家方略的脉络来看,此次扩大综试区范围是寄希望于在全国范围内产生综合示范区。因此,从试点到综试区然后再到示范区,乃至在成熟后形成自贸区,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

徐平坦言,郑州试点通过阳光化的通关模式,引导出境购物消费资金回流,同时将原有大规模的“海淘”拉回到国内消费,拉动了内需,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E贸易颠覆了传统商业模式,也影响了世界。以河南保税物流中心进驻企业为例,2015年上半年,聚美优品化妆品通过E贸易销售额不断增长,致使传统实体店韩国乐天百货销售额下降7%,香港莎莎下降9%,韩国明洞中国顾客下降12%,促使进口化妆品等海外商品大量集聚郑州试点后分拨全国。

热词2:自贸区

建“枢纽型和创新型”自贸区 走出河南特色申建之路

河南省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体省份,是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向、南向和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交会点,承担着推动内陆地区在更高层次改革开放的重要使命,在河南省设立自贸区对加快国家战略实施、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记者了解到,河南省自贸区各项申建工作有序推进。在区域范围上,河南省自贸区拟以郑州为主,涵盖郑州、开封、洛阳三个片区,网内网外相结合,一区多片分层推进,总面积约120平方公里。同时初步提出打造多式联运的国际物流中心等四大功能定位。

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战国认为,自贸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又是新经济增长点。所以,河南省应实施“自贸区带动”战略,建立“举省体制”,完善提升总体方案,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夯实基础、培育产业,坚持拿来主义,建设“枢纽型和创新型”自贸区,走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内陆自贸区申建之路,以制度创新为切入点,以投资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积极推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探索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路径新模式新经验,突出区域特色,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热词3:供给侧

扩大总需求 加强供给侧改革

河南省“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推动供给需求共同发力,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适当扩大总需求,着力点是扩大内需,这对于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发展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都有着重要意义。

河南省工信委主任王照平介绍,河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做好今年经济工作做了全面部署,指出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调中求进、改中激活、转中促好、变中取胜,更加注重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强基础、惠民生、防风险。”

王照平认为,加强供给侧改革,河南省必须坚持“五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改善供给质量和效率、更加注重创新引领提升竞争力、更加注重降本增效营造环境、更加注重防范风险促进稳定、更加注重分业施策精准调控。

热词4:“双创”

“双创”不止是市场行为

在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双创”备受推崇。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宋向清认为,当前河南省“双创”优势明显:区位、交通优势突出,相应地调动资源和市场的便利性就好,效率就高,投入产出比就会优于其他地区;产业体系比较完整,产业链条比较完善,产业结构比较合理;河南省人口多,基数大,消费潜力足,为“双创”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很多人的眼里,创业是老百姓自己的事,是市场行为。为什么政府还要操这么大的心、用这么大的力?对此,宋向清表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恰恰是以民生为第一要务,真正以民为本的政府,创业和就业对于老百姓来讲是最大的民生,是一切民生之源。中央鼓励并支持大众创业实际上是抓住了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同时也为我国建立科学合理的金字塔型的产业规模结构奠定了坚实基础,可谓是利国利民。”

宋向清建议:有利于“双创”的政策政府要多出快出,为“双创”大潮来袭创造优良的政策环境;有利于“双创”的平台要多建快建,“十三五”期间争取形成若干创业创新集聚区、试验区,引领河南省“双创”做大做强;有利于“双创”的人才团队和培养培训机制要加快建立,使“双创”人员乐于创业和创新。

热词5:金融

“十三五”河南省金融将迎来大发展

“金融,被誉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血液。”河南省社科院研究员石涛认为,“十三五”时期,我省金融事业将迎来大发展。无论是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还是绿色金融,以及龙湖国际金融中心(中国一带一路国家级金融中心)都将加快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当前,河南省处于城镇化建设的加速发展时期,普惠金融发展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于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石涛表示,一是提高金融深化的程度,建立镇级及社区级的物理性银行网点及保险网点覆盖。二是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加大金融“弱势群体”的金融供给。三是建立人民满意的普惠金融体系,创新金融供给侧改革,大幅度减少金融门槛。

与此同时,随着信息通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信息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不容忽视。石涛表示:“利用好、控制好、发挥好互联网金融,对于提升和建立河南省金融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

“‘十三五’时期将建立龙湖国际金融中心,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国家级金融中心。”石涛说,随着环境治理越来越受到市民的关注,“绿色金融”也将会成为我省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支撑。

热词6:现代农业

促进河南省由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跨越

当前,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重要阶段。河南省推进现代农业大省建设,充分发挥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既是立足河南省省情和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也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富民强省意义重大。对此,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吴海峰表示:“我省作为农业大省,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走出具有中原特色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为尽快促进河南省由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跨越,吴海峰建议:“一要加大种粮务农补贴力度,提高财政支农资金效率。二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拓展农业多功能性。三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四要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五要提升工业反哺农业能力,统筹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六要促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健全信息和流通服务体系,为河南推动现代农业强省提供有力保障。”

在吴海峰的眼里,建设现代农业强省,有利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农产品供给,满足居民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和多样化种类的需求;有利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壮大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有利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促进“四化”协调发展,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全国人大代表王凤英2024年两会议案建议

全文共 3844 字

+ 加入清单

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群众购车刚性需求旺盛,汽车保有量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14年,我国新注册汽车2188万辆,保有量净增1707万辆,两项指标均达历史最高水平。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64亿辆,其中汽车1.54亿辆;机动车驾驶人突破3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超过2.46亿人。

关于加强城市交通综合治理法制建设的建议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作为城市中重要交通工具的汽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大规模进入家庭,可以说,我国正在跑步进入汽车社会。然而,有限的城市道路通行能力与不断增长的城市交通流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社会公众感触最深、影响最大且难以回避的问题。

近年来,为了缓解交通拥堵,一些城市纷纷推出不同程度的汽车限行和限购政策。目前,上海、北京、广州、杭州、贵阳、天津、深圳等城市已先后出台不同程度的限行和限购政策,而其他大中城市推行汽车限购现行政策的预期也在不断升温。

对于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汽车限购政策,具有简单、便利、易操作、见效快等特点,因此被一些交通压力较大的城市所效仿。然而,汽车限行和限购政策对“治堵”在短期效应结束后,其持续治理效果并不乐观,所谓“治标不治本”,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其科学性与合法性也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和质疑,尤其是引发公众对政府“懒政”的质疑。如何更有效地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难题,已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道路上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1、各地陆续推出的限购和限行政策难脱“懒政”之嫌,并衍生新的社会问题,城市交通综合治理亟需国家立法规范。

过去两年间,每当一地推出自己的汽车限购限行政策,得到的往往不是叫好声,而是广泛的社会各界和公众质疑。公众质疑的包括:相关政策的出台似乎缺少必要的法律程序约束,地方行政权力的发挥空间比较大,对于什么情况下可以限购、什么情况下需要限行,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更为合理有效,地方相关政策制定的依据是否科学合理,似乎缺乏足够的公开论证。问题的核心还在于相关配套法律和制度规范的滞后,如何引导各地更高效地进行城市交通综合治理,急需国家在立法层面进行规范,提供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依据。

公众的质疑还包括,限购现行政策造成公民买车、用车权利的不同程度受损,对于已有车家庭还好,面对的主要是限行少开车的问题,对没有车而想买车的家庭,限购政策显然造成较大的不便。由此衍生出来的一系列社会公平问题也不容忽视。

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建设与管理上缺乏统一协调和整体战略。

当前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主要是由于城市布局不均衡、中心区功能严重集聚造成的,人口和工商业活动大都高度集中在狭小的市中心区内,郊区和周围卫星城镇的发展则相对滞后,由此导致中心区与边缘区在人口和产业活动密度上严重失衡,中心区的人口和工商业活动过度拥挤,而边缘区的发展受到抑制。

此外,很多城市的城市建设规划和道路交通规划缺乏前瞻性与科学性。很多地方的发展过度依赖于房地产业的发展,导致形成道路交通规划被动地适应城市商业功能开发和房地产业的发展,造成不合理的路网分割 ,最终影响整个城市的运营效率。

3、新型智能化科技手段应用不足,城市交通综合管理滞后。

此外,业界对限购限行政策的质疑还包括:限行限购政策不是在积极探索合理进行城市规划与区域功能布局、创新交通管理、以及运用最新的网络信息科技手段等进行智能化的交通综合治理,难脱简单粗暴的“懒政”之嫌。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形成的原因错综复杂,治堵过于依赖“限”,限制的只是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幅度,没有充分利用好现代智能化交通等高科技成果,基于最新现代化科技手段的智能交通系统的优势在于:不仅可缓解交通拥堵,而且可在经济、环境和安全上提供最佳解决手段。但各级地方政府对智能交通系统和智能科技技术应用的研究不足,制约了公共道路的有效利用。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城镇化继续稳步推进,汽车社会规模必将进一步扩大,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简单的汽车限购限行政策已经不能平衡解决我国我国汽车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问题, 应该站在更高的国家法律、制度层面对城市交通综合治理进行具有前瞻性的顶层设计,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国情的相关法律和配套制度体系,让各项交通治理措施的推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更好地保障最大多数社会公众的相关权益。

各地政府在应对“治堵”时,应该尽可能避免使用这种存在“懒政”嫌疑、简单粗暴的汽车限购政策,通过制定更加合理的城市和交通发展规划,运用智能科技技术手段创新城市交通综合管理办法,建立符合现代社会发展潮流和公众需求的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管理体系,从而从根本上改善城市交通拥堵情况,提升社会经济运营效率。

如何破解汽车社会前提下的城市交通综合治理这个难题?建议站在国家法律、制度层面进行具有前瞻性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国情的相关法律和配套制度体系,保障各项交通治理政策措施的推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并在符合法律框架的前提下,积极采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智能交通等科技手段,对城市发展规划、道路路网建设、市政交通管理等进行系统性创新管理,从而全面、高效地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难题。

综合建议如下:

1.基于中国特殊国情下的汽车社会宏观背景,站在具有前瞻性的国家发展高度,对城市交通综合治理进行法律、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和配套制度体系,保障各项交通治理政策措施的推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通过相关法律、制度的快速健全完善,进行城市交通综合治理的法制规范。比如,地方政府出台汽车限购限行等相关政策必须符合法律设定的科学的技术参数标准,并严格设定政府推出限购、限行措施的具体条件、可采取的政策措施也要更系统,避免一刀切导致的有失社会公平问题。

建立真正的公众参与机制,监督政府依法行使相关权力。除了所依据的空气质量数据、机动车污染的危害程度等技术指标信息要公开,还应定期公开限购、限行政策实施后的效果评估数据等,以便公众监督相关措施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2. 通过完善城市规划和道路交通相关法制配套法制规范,指导城市建设和道路交通硬件设施建设,科学分配城市资源。

加强城市交通规划立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路网结构,以路网建设规划为“本底”规划,一切其他规划以其为基础。道路交通规划是主规划,房地产规划是次规划,房地产建设规划以必须以道路交通规划为“本底”, 即住房是逐步地填在已经规划好的路网结构中。首先,在城市的新建和改扩建中,城市路网的规划建设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制体系的规范约束,必须是有前瞻性、科学的,可提供可持续的城市发展需要的路网。如果已有符合基础规划的“路”,就得依路而建房,无“路”,必须按“本底”规划的要求补上“路”,然后依“路”建房。

改善大城市的空间结构,发展多中心的网络城市,提高城市的自然和环境承载能力。同时,要加强对城市周围卫星城镇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改善其工作和生活居住环境,并创造较多的就业岗位,以疏散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和工商业活动,缓解过度拥挤的状况。

3、建议加强城市交通综合治理的决策协同和保障机制。

从整个国家层面制定有关城市交通的法律法规,指导地方立法和执法,通过立法对停车场、道路停车等重新进行定义。建议出台和修改配套的城市交通规划管理条例,调整不合时宜的技术标准。

建议加强综合协调和治理城市交通的决策协同和保障机制,规范停车行业管理和准入制度并且建立交通影响评价制度,同时赋予城市规划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在相关问题上的法定强制执行权。

建立立体交通设施,逐步形成地下、地面、空中三维一体的路网新格局。在区域建设中尤其要做好“最后一公里”的交通疏导解决方案,做好各种停车场和停车设施的合理布局。

4.创新交通管理组织模式,成立组织多部门协同运作的交通综合管理办公室,建立多部门联手整治交通秩序的长效机制。

对于道路交通,国际上通常采用的管理方式是“纵向管理”,即所有涉及交通运输产业的法律、法规都由一个部门来执行,而我国采用“横向管理”,即依据某一条法律,某一个执法部门可以管理所有行业。由于管理部门繁多,各部门的权责划分很难明确,各项资源的调配也存在冲突,难以形成统一的统筹管理。因此,建议改革我国现行的道路交通“横向管理”模式,尝试进行统筹管理。

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参与,建议成立由公安局、行政执法局、规划局、交通局、市政园林局、运管处、财政局、交警支队等多个部门组成的交通综合管理办公室,建立多部门联手整治交通秩序的长效机制。

5. 加大对智能化交通的研发投入和广泛应用,加快各地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建设,充分利用智能交通系统,实现道路资源的高效利用。

智能交通是一个大课题,随着以信息技术、移动应用、卫星定位和导航技术、车联网技术等的快速发展,智能交通新技术也日新月异。欧美有关发达国家的研究表明,采用以信息技术和智能交通技术为基础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可使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提高一倍以上,对解决城市拥堵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意义。

通过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包括但不限于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流信息采集处理/分析、发布系统,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停车诱导系统,出租车智能指挥调度系统,综合信息平台等,从实现拥堵路况实时提示等简单服务开始,进行城市交通资源的合理调配,有效缓解交通压力。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和综合治理,逐步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堵车”与汽车社会和谐发展的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学习2024年两会心得体会

全文共 1541 字

+ 加入清单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到“解放思想,勇于担当,敢为人先,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开放,引领创新驱动”。这一番谈创新、论改革、谋发展的论述,既是为当下中国发展定基调,更是为未来中国作为提要求。这不禁让人想到年前一个关于“创新”的小趣闻:有一湖南青年,顺江划舟去杭州参观G20会议中心,也想了却自己千里行舟的夙愿。可是到了南京后却被水上治安民警以安全为由拦下,迫使这个青年只能弃舟上岸,搭车去杭州。网上哗然,有惋惜的,有鸣不平的。

冒险不易,创新更难。这实际上是创新的生态环境问题。一位早年草创社队企业的企业家曾对笔者说过,如果没有当年试一试、闯一闯的精神,哪有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上海为什么成为中国近现代工业文明的先驱和发祥地,很大的原因是海纳百川、开放包容,使各种冒险因子、创新勇气积聚迸发。可以说,近现代上海的崛起与“冒险家乐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冒险是创新的基因,如果没有冒险精神和宽容的社会环境,创新发展无从谈起。

创新要有试错的精神勇气。创新是一种具有风险的探索。一个产品、一个产业技术创新,需要市场发现、小样试验、流程构建等环节,一个环节失误就会前功尽弃,这也是科技风险投资成功率不到10%的原因。同理,新的理论在试验验证之前谁也不能断定新的理论是正确的,只能通过试错来寻找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框架。历史经验证明,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是建立在无数次失败或无数失败者经验基础上的。创新发展就是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来,是不断大胆试错的过程。当前处于发展转型的关键风口,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跨越改革深水区又要转变发展方式,既要稳增长控风险又要提高供给质量、提升经济效益,在找到正确路径之前,所有方案的结果都是未知的。因此鼓励创新就要容许试错,进行多元尝试和不断探索,切实以实践检验为标准。

创新要有容错的城市文化。城市是多元文化融合共生、碰撞交流的储存平台。作为城市文化,在创新转型时代,应该体现和弘扬多样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的特质。但在现实生活中,“成王败寇”的传统保守观念十分盛行,社会语境在追崇亮丽耀眼的成功者之时,往往对创新探索遭遇的失败缺少宽容。文化保守和观念封闭,久而久之就窒息了个性,遏制了创新,使人不敢越雷池半步。鼓励创新需要一种标新立异、砥砺冒险、昂奋精神的城市文化。不仅要有城市领导决策者的观念更新,构建起顺应时代、鼓励创新的文化语境,还要有培植创新文化生成发酵的气候和土壤,演化为提升世俗社会的文化认知和群体意识。以更大的胸怀、更大的气度宽容失败,允许试错,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形成创新光荣、失败无过的价值导向,消除横亘在守旧与创新之间的无形隔膜。

创新要有体制的大气包容。倘若体制设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就可能关闭了试错容错的空间。因为担心失败,一些领导干部就会畏首畏尾,按部就班,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些科研人员就会做只求平稳、只求保险的项目,搞一些“急功近利”的应景研究。十八届六中全会和中央深改会议多次强调要鼓励探索、允许试错,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形成这样的制度设计,政府就要合理定位,淡化管制,减少繁琐,放开创新者的手脚,让更多的人参与创新、保护创新,形成创新光荣、创新无价的价值导向。在政府管理服务上,要让创新成功者得到持续支持,让失败者得到宽容保护。宽容失败不等于无原则的纵容。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目标导向、激励约束、宽松包容的政绩评价体系,真正让失败成本转化为成功资本。只有深化体制改革,才有社会创新。

展望改革开放以来,创新始终是发展的关键词。“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一领”,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方能抢先机赢发展,真正打造新引擎、形成新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评语这篇考场佳作,主要优点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1、以小见大,彰显意蕴。文章撷取学校生活中一件很小的事情,描写了身边一女同学在值日时尽力去除口香糖残留物的一个片段,作者从这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事情中,挖掘出女同学此举虽小,却是在“尽善尽美地诠释着责任”的内涵,从小故事到大道理,足见作者立意、选材的独到。

2、对话连缀,一气呵成。文章先描绘冬日傍晚放学后教室空荡荡的场景,渲染教室里安静的氛围,引出对女同学行为的好奇与关注。主体部分侧重人物的语言描写,既有力地刻画了人物的形象,又推动情节的发展。

3、联想想象,贴切自然。结尾先从女同学的行为联想到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在唱响着这首责任之歌”,再从冬将逝,春已至,想象到“责任之歌,正像春潮般向你涌来”的情景;用“你听”“请你驻足仔细倾听”作为连接语,水到渠成,贴切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两会期间重要讲话的体会

全文共 1024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问题发表重要讲话,在广大代表委员中引起强烈共鸣,并成为我们两会分组讨论的一个热点。结合个人学习理解和日常思考,我也谈几点初步体会

首先,必须深化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总书记要求“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与总书记早在2005年就强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论断是一脉相承的。早年我在云南工作时,大理人就提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十多年来持之以恒进行治理,实践证明,由于真正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遵循自然规律,洱海已经是我国城市近郊水质最好的湖泊之一。所以总书记告诫我们,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

其次,必须加快环境质量的改善,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总书记在参加上海团审议时直接发问“空气质量优良的能占多少?”,体现了环境就是民生的重要理念。环境质量是人民群众当前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而且良好的环境质量本身就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获得感”。环境问题千头万绪,但改善环境质量始终是核心和关键。今年我提交了政协提案,建议尽可能把水、大气、土壤等相关环境质量指标增加为“十三五”规划考核指标。当然,改善环境质量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只靠借东风,我们要坚信事在人为,只争朝夕,才能久久为功, 用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环境质量变化取信于民。

第三,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的手段,为破解环境问题提供引领与支撑。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同样的道理,科技创新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动力。如我们在编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过程中,就同步启动了《清洁空气研究计划》,坚持边研究边产出边应用,通过编制排放清单帮助摸清家底,制定源解析技术路线明确主攻方向,发布技术指南指导科学治污,切实发挥了支撑和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系列重要讲话,是做好环保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我们要从战略高度更加深刻地领会讲话的重大意义,紧紧围绕环境质量改善这条主线做好各项工作,近期重点要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实施新《环境保护法》严惩环境违法行为,抓紧编制“十三五”环保规划,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工程和政策,健全环保标准和技术政策,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和支撑能力,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全国两会十大国土资源热点议题

全文共 3669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十三五”规划编制之年。关键之年就要商定解决关键之事,全国两会临近,今年的热点议题和民生期待是什么?

事关国计民生的国土资源领域话题,每年都能成为两会的热词。近期中央“四个全面”的提出,对国土资源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可以窥见,新时期国土资源领域仍将成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热点。

热点1

不动产统一登记:重要改革任务如何全力以赴落地

3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正式实施。是日,姜大明部长亲手颁发第一本不动产产权证书,此举标志了我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开始实实在在落地。根据部署,2015年全国各地将继续围绕实现机构、簿册、依据和信息平台的“四统一”,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健全配套制度,逐步衔接过渡,确保平稳有序,统一规范实施。

然而,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依然任重道远。种种迹象表明,今年两会不动产统一登记将是各界关注的最大热点之一。在各地发出第一批不动产产权证书之时,相关消息迅速蹿红各大媒体。一位上会记者在接受同行采访时说:“不动产统一登记直系民生,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比如它对房价会不会有影响,对构建国家现代治理体系起什么作用等等,所以我今年两会重点关注的是不动产统一登记。”

热点2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法制建设的轨道下聚力前行

就在前两天,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相关决定草案,拟授权国务院在北京市大兴区等33个试点县(市、区)行政区域,暂时调整实施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此举打出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巨响,同时也为今年全国两会设置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话题。

“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通过改革让农村沉睡的资本活起来”、“要始终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能变、耕地红线不能破、群众利益不能损的底线”……可以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的原则和总体框架已经形成,布局已经落定。然而,改革的理念如何转化为社会共识、改革设计如何沿着法制建设的轨道迈进、又怎样落实到具体的细则,或许,此次会议还需进一步凝聚共识、共商解题之路。

热点3

“多规融合”:谋定“十三五”冲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5年系“十三五”规划制定之年,这张蓝图的设计谋划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五年。会前,有代表委员严正指出:目前“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各类规划之间普遍缺乏衔接,甚至相互矛盾,严重影响了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和整体治理目标的实现。

“十三五”如何谋篇布局?致公党中央在《关于在新型城镇化中推进“多规融合”的提案》中提出,建立一套能实现新型城镇化战略发展目标的高度协调、统一、权威的空间规划制度体系,是促进我国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不难看出,在未来五年的冲刺时间里,围绕建立健全规划协同工作机制、推动规划共建共享,实现“多规融合”,必然成为长远发展的重要议题。

热点4

资源环境承载:共享同一片洁净的天空与大地

1/4国土持续雾霾、受影响人口达6亿,九成地下水遭污染,1.5亿亩耕地受重金属污染、华南部分城市50%耕地遭受重金属污染……如何处理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成为抵京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雾霾、沉降、地下水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这些关键词无不说明,继续实施大规模、高强度的国土资源开发活动以及高污染、高消耗的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同一片穹顶,共一片大地。无论是回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还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国土资源的严格保护、合理利用和优化布局,终将是大势所趋。对国土资源而言,如何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的源头保护、优化用地布局、推动清洁能源勘查开发利用,提升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依然将大有可为。

热点5

耕地保护:应对四化同步的新课题和新挑战

“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无疑每年都是两会的热点和焦点。继全国粮食“十二连增”,2015年中央1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和粮食安全,并重点提及耕地保护。

事实证明,随着四化同步的推进,耕地保护在新时期承担着更为广泛的任务。九三学社中央提案认为,我国现有耕地保护机制是基于“家庭经营、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设计、并更多地通过行政措施实施的,随着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尤其是现代农业发展,探索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的耕地保护机制势在必行;农工党中央建议,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为抓手切实加强土壤环境质量监管……民革中央提出,坚持耕地数量质量保护并重,同步推进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各民主党派的思考,比较集中表现了坚守耕地红线的“新课题”—在要满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需要的同时,还兼顾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优化城镇发展格局、实现生态文明战略等功能。这即是机遇,也是挑战。

热点6

区域协同:释放资源潜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前不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确定2015年区域经济发展路线图,要重点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显然,“区域协同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相信在全国两会上,这个问题依然会是热点。

如何落实对接国家重点战略、充分释放资源潜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在2015年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国土资源部提出今年的重点保障工作包括落实国家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做好国土资源保障和服务工作。同时,围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养老、医疗、旅游等现代服务和现代农业,做好国土资源文章。

全球经济低迷大势未改,但中国经济发展潜力依然巨大。无论是“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还是长江经济带建设,通过激活资源要素获取改革红利,或许能给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更多机会。

热点7

统筹城乡:“人的城镇化”与“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联合发文,将北京通州等62个城市(镇)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此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这是中央继提出“人的城镇化”之后首次提出要建设“人的新农村”。有专家指出,这些概念代表着中央的新思考、新认识,也凸显着中央对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更高要求。

我国经济增长最大的潜力在城镇化,最大的内需在新农村建设,这两大建设不仅是城镇建设问题,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作为我国现代化总体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城镇化”与“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是推进“四个全面”的有力抓手。

热点8

民生保障:落实到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方方面面

民生福祉不是口号,事关百姓的民生问题年年都是热点。近来很多网友呼吁,期待全国两会涌现出更多的“民生好声音”。事实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民生问题在每年的政府工作中一直放在首位,可以预见今年也不例外。

在惠民生方面,亟待国土资源领域持续发力。在用地保障方面,国土资源部将对2015年全国7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继续实行用地计划单列和快速审批,做到应保尽保。在地质灾害方面,由于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增多,经济快速发展所形成的财富累积,使得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更加严重,对于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地灾防治,民盟中央从统筹资金、完善体系等多方面提出建议。在扶贫开发方面,补齐“短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诸多行业发力的重点。

聚焦改善民生,此次两会一定能交出一张足够分量的“民生答卷”。

热点9

重要矿产资源:重要和紧缺矿种的开发利用从未缺席

“为什么我国几大具有战略优势的矿产资源,最后不能变成我们的经济优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总裁周中枢在去年两会时发问。作为工业的血液和粮食,矿产资源尤其是关系国家工业发展命脉的重要矿产资源,其开发利用一直牵系很多代表委员的心。九三学社在一份提交大会得建议中提出,要改进和完善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管理,包括推进立法、理顺管理、建立矿种设立机制、完善计划管理等。

代表委员们所重点关注两部分,一是重要和紧缺矿种,如钨、锑、锡、稀土等战略资源,二是地热、浅层地温能、煤层气、页岩气等清洁能源勘查开发。目前我国完成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第一阶段目标,已启动实施了第二阶段战略行动;在市场方面,更加立足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可以期待,新一年的全国两会,各委员代表依然会关注重要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

热点10

经济新常态:在稳增长中主动作为,在调结构中持续发力

随着我国经济正在“三期叠加”中转型并走向新常态,中国经济如何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将再度会商解题思路。

作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词,新常态不仅意味着对经济增长速度的换挡,还蕴含着对经济发展质量的要求。新常态,赋予了国土资源领域服务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更大的空间。如何从简政放权到结构优化,从做好资源服务与保障到倒逼转型,都是今年国土资源工作的焦点。对此,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加注重资源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提高耕地质量、更加注重资源节约集约、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维护群众权益。

在稳增长中主动作为,在调结构中持续发力,国土资源工作的变化及在两会上的“好声音”值得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内蒙古两会召开时间一览

全文共 186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25日下午在呼和浩特闭幕。会议决定,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于2016年1月23日在呼和浩特召开。下面是yjbs作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资料,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受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君委托,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呼尔查主持会议,副主任邢云、赵忠、杜梓、杭桂林、吴团英及常委会委员出席会议。自治区副主席王波列席会议。

会议表决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条例》《内蒙古自治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的决定》。

会议表决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呼和浩特市爱国卫生工作条例》、呼和浩特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呼和浩特市城市道路设施管理条例》的决定、《包头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包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包头市传染病防治条例》《包头市房地产交易市场管理条例》的决定的决议。

会议表决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2015年全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和自治区本级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确定呼伦贝尔市等七个设区的市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时间的决定》《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召开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决定》。

会议还表决通过了人事任免事项,并为新任命人员李岩碧、徐雪峰、尹国惠颁发了任命书。

会议指出,本次会议通过的自治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条例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体现了法律和行政法规的新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对公民权益保护作出了具有前瞻性的规定。全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这两件法规的实施准备工作,加强宣传引导,确保法规顺利实施。

会议强调,本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全区法院行政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和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关于规范司法行为的报告。会后,“一府两院”要落实好人大监督意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实现司法公正、维护公平正义为目标,按照司法规范化的要求,对存在的不足立行立改,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

经过全面分析和论证评估,本次会议作出了《关于确定呼伦贝尔市等七个设区的市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时间的决定》,这是我区民主法治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会议要求,各地人大要切实担当责任使命,按照自治区党委把好政治关、程序关、规范关、质量关的要求,不断加强组织协调,推动立法权尽快落实。

本次会议还表决通过了《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召开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决定》。会议要求,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周密筹备、精心组织,高标准、严要求地做好会议的筹备工作,确保会议顺利召开。

通过大扶贫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跃上新台阶。实现“两线合一、减量提标”。完成贫困地区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让农民群众不再因病致贫返贫。完成农村幼儿园、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部免除(补助)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就读高中、大学的学杂费,让寒门学子求学无忧。

孙志刚表示,贵州将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新跨越主基调,深入推进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突出抓好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附注:

地方两会关注什么?

看点一:各地将如何规划“十三五”

目前,各地陆续公布本省“十三五”规划建议,制定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今年的地方省级两会,重点在于审查本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届时,更详细的各地改革信息将出炉,各地代表委员将齐聚一堂,建言献策,共同展望各地未来五年发展蓝图。

看点二:各省份将如何设定2016年GDP目标

省级地方两会上,各省份将如何设定当年GDP目标,成为一大看点。在各省份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至少有8个省份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期间GDP年均增速目标,14个省份提及申报建设自贸区,还有一些地区提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目标和措施,值得关注。

看点三:各地人事将有哪些重要变动

目前,31个省份中,尚有贵州、福建、江苏三地政府“一把手”为代理状态。届时,料将有三名代理省长“转正”。此外,由于人事调整和反腐“打虎”的影响,一些省区市人大、政府、政协中多个要职出缺待补。今年的省级地方两会是否涉及这些人事调整,也颇受关注。

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如下时事论据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两会最新消息:“一带一路”规划有望两会后发布

全文共 1400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各地的代表委员纷纷为“一带一路”建言献策,陕西、江苏、湖北、重庆……“一带一路”成了各代表团全体会议和小组讨论的热门词汇。

接受采访的代表委员和专家表示,2015年“一带一路”战略将实质性启动,并成为贯穿今年国家和地方全年工作的一条主线,这一战略不仅将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全面“开花”,并会在一些重点领域实现突破。

规划有望两会后发布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继续大力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

国家发改委上个月在回顾2014年经济体制改革进展和成效时介绍,2014年“一带一路”战略开始实施,相关总体规划编制完成。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一带一路”规划已于去年底获党中央和国务院通过,已经在小范围下发,并有望在全国两会结束后发布,一些沿线省市已为这一战略的全面“落地”做好准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一带一路”是新形势下中国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大举措,互联互通、经贸合作、软环境建设等方面将迎来多重利好,一些过去开放中的“末梢”地区将变成“前沿”地区。

陕西就是这样的省份。作为名副其实的“丝路新起点”,陕西省在众多竞争“一带一路”战略的省份中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表现突出。

3月7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陕西代表团进行对外开放日活动,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发改委主任方玮峰在简短的采访中,一口气介绍了十余项陕西省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的对外合作情况。

借着“一带一路”的春风,陕西年内将实行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方式,进一步放宽商贸流通、电子商务、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

据方玮峰介绍,陕西正在申报丝绸之路经济带陕西贸易区,力争获批为国家第三批自贸区。

各地积极融入规划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逐渐清晰,原本地处腹地的西部省份迎来了对外开放的新机遇。

据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委宣传部部长连辑介绍,全国“一带一路”规划定位甘肃省为全国重要新能源、有色冶金新材料、特色农产品[2.54% 资金 研报]生产加工及向西开放门户和次区域合作战略基地。连辑还透露,“一带一路”战略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已下发。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远不止西部省份。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方桥头堡,江苏省连云港市已经开始部署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的重点工作。

在江苏省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连云港市委书记杨省世介绍,围绕“一带一路”战略,该市下一步的主要工作分四个方面,包括提升出海口功能、产业合作、加大东西双向合作以及加强体制机制创新。

地处湖北省西北部的十堰市紧邻陕西,十堰市市委副书记张维国在两会上表示,“陕西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十堰就是丝绸之路的东大门。”

张维国认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对十堰基础设施建设、向西拓展市场,加强区域间合作意义重大。

在内地各省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的同时,香港也不甘落后。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国商会主席陈经纬介绍,港澳地区将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作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港澳是国际化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信息中心,港澳将起到连接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作用。

根据香港中国商会的统计,我国对外投资的60%以上是通过香港地区完成的。陈经纬认为,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过程中,香港作为“转口港”的功能还可以进一步延伸,会有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通过“一带一路”进入整个区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两会热点:决不允许增加三公经费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3月5日(星期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李克强表示,今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提高预见性、精准性和有效性,注重消费、投资、区域、产业、环保等政策的协调配合,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今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财政赤字2.3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55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8300亿元。安排地方专项债券8000亿元,继续发行地方政府置换债券。今年赤字率保持不变,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减税降费,全年再减少企业税负3500亿元左右、涉企收费约2000亿元,一定要让市场主体有切身感受。财政预算安排要突出重点、有保有压,加大力度补短板、惠民生。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增长9.5%,重点增加均衡性转移支付和困难地区财力补助。压缩非重点支出,减少对绩效不高项目的预算安排。各级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中央部门要带头,一律按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一般性支出,决不允许增加“三公”经费,挤出更多资金用于减税降费,坚守节用裕民的正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全国两会将于3月3日、5日召开

全文共 1054 字

+ 加入清单

两会”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由于两场会议于每年3月份“两会”先后召开全体会议,大部分会议进程基本上同时进行,故简称做“两会”。两会每5年称为一届,每年会议称X届X次会议。

根据中国宪法规定:“两会”召开的意义在于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两会”代表是代表着广大选民的一种利益的,代表着选民在召开两会期间,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选民们自己的意见和要求。

地方每年召开的人大和政协也称为两会,通常召开的时间比全国“两会”时间要早。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将分别于3月5日3月3日在北京开幕。2015年则被称作“关键之年”。两会既要检阅过去的成绩单,也将为未来的改革加码。本届政府将进一步通过简政放权为改革“松绑”,同时有望在投融资、财税、价格、金融、国企体制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社会、民生、司法等领域的改革也将提速。全国两会中最受瞩目的总理记者会,预计将在3月15日上午于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举行。

恰逢2015全国两会到来之际,社会各界将再次聚焦党和国家的改革发展大计。两会看什么?怎么看?《人民日报》日前提炼出“十大看点”:

1.改革关键年,将有哪些关键之举?

2.新常态下,GDP增速会下调吗?

3.聚焦“三农”,农村“沉睡的资本”如何活起来?

4.区域协同,会创造哪些发展机遇?

5.制度反腐,“打虎”“拍蝇”还会有哪些动作?

6.公正司法,冤假错案不再有了吗?

7.立法法修改,“红头文件”能不再“任性”吗?

8.户籍改革,民生福祉有啥新期待?

9.巩固思想文化阵地,如何荡涤“精神雾霾”?

10.保护生态环境,如何破解“十面霾伏”?

自去年5月以来,“新常态”已经成为人们评论我国经济时的焦点词汇。在不少专家的分析中,“新常态”也被预测为会在两会上被频繁提及的新概念之一。其实,“新常态”一词早在此前已经陆续召开的各地两会中提前预热,记者梳理后发现,在大部分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有提及。例如,北京提到了11次,宁夏提到了10次。

两会召开前多家网站联合推出“我有问题问总理”这一专题,10天内获得了超过10万人参与,让人意外的是,在最热的十大问题里,“其他问题”遥遥领先。无独有偶,在人民网推出的“2015政府工作报告我来写”在线投票中,热点话题排行榜的第二名也是“其他”。有网民评价说,“其他”是对群众意见的尊重,因为每个人诉求不一样,而说出自己的诉求,正是在这一事关国家运行的重要日子里,最应该提倡和鼓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全国两会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在民建工商联委员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亲”“清” 两字对新型政商关系给出了“标准定义”:对领导干部而言,“亲”就是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清”就是清白纯洁,不搞权钱交易; 对民营企业家来说,就是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

过去,政商关系是反腐败话语下的一个敏感话题,一些干部和商人勾勾搭搭,缺少底线约束,也没有明确边界,以至于滋生大量官商勾结、以权谋私问题。堵住政商关 系的暗门,并不意味着就要完全禁止政商交往。无论是从服务于市场经济和人民权益需要的角度,还是从促进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领导干部都需要同企业家保 持一定的联系。正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

政商关系用“亲”“清”两字作归纳,简明扼要,抓住了官商关系的重点。“亲”,突出的是干部联系群众、干部服务群众的服务内涵,解开了许多干部害怕同商人交 往的顾虑。“清”,突出的是法治底线和廉政红线,对干部依法办事、严格守法作出规范。以“亲”“清”二字为政商关系遵循,不仅是政治文明的进步,更是对市 场经济的净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