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腊八的来历(最新20篇)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也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接下来小编搜集了腊八的来历,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浏览

1641

作文

856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及传说

全文共 747 字

+ 加入清单

谚“二月二,龙抬头”,传说古时候关中地区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东海小龙前去播雨。小龙贪玩,一头钻进河里不再出来。有个小伙子,到悬崖上采来了“降龙水”,搅浑河水。小龙从河中露出头来与小伙子较量,小龙被击败,只好播雨。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二月二”还有一种说法叫春龙节。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这大概就是“春龙节”习俗的最早记载。

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象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

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其意是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节日时,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元宵节来历作文300字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相传,春秋时节旳一天,楚昭王路过长江,看到江面上有漂浮着旳东西,便命人打捞上来,仔细一看是一种外白内红可以吃旳东西。为了弄清楚它究竟是什么,楚昭王便前去请教孔子。孔子看见这种飘在水上旳东西之后,说:“这个东西名叫浮萍果,谁要是得到了它,就表明着个人将要复兴国家。”楚昭王便下令每年旳正月十五,每家每户都要煮这种外白内红旳元宵吃。

千百年来人们都还在吃着元宵,以表示人们对亲人旳思念。每当过元宵节旳时侯,我们一家人聚在姥姥一起聊天,等爸爸和妈妈把元宵煮好了旳时侯,我和表弟表妹一起拥上去争着吃那又香又甜很滑嫩旳元宵后。大家又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看电视,吃糖,大家欢乐无比。

听姥姥说,原来旳元宵仅是放了红糖,白糖和豆沙等普通旳原料。现在已经用了一些上好旳黑芝麻,巧克力,水果等。真是应有尽有。现在旳元宵和原来旳元宵相比味道更好、营养价值更高了。

我特别喜欢我们中国旳传统节日。不仅可以吃到美食,还可以让我门团圆在一起,开开心心地渡过一个欢乐旳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饺子的来历作文500字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你知道吗?我们过年的时候,家里都会包很多饺子,煮熟后,就会点上鞭炮放鞭。那你知道为什么要包那么多的饺子吗?这就是我下面要讲的:饺子的来历

据说,吃饺子是为了纪念我国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相传,张仲景在给穷苦的百姓治疗冻烂的耳朵时,发明了一种名字叫做“祛寒娇耳汤”的药。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材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张仲景从冬至那天免费散药,一直到大年三十才结束了散药。人们为了庆祝新年和耳朵的康复,就仿照“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时候吃的食物,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病救人的精神。这就是我们中国过年的习俗。

为了纪念张仲景,我也来告诉你们一个关于煮饺子不破皮的方法:民间关于煮饺子有几句俗话:“煮饺子先煮皮,后煮馅”,“盖锅盖煮馅,敞锅盖煮皮”。这是因为敞开锅煮饺子不停的转动,皮受热均匀,就不易破裂,如果还没熟的时候就盖锅,那锅里的蒸气就不能及时排出,会把饺子皮“蒸”破。但等饺子皮熟了,再盖锅煮馅,不用多久饺子馅就煮熟了。这样煮出的饺子就不会那么容易破皮了。这个方法你学会了吗?不妨回家告诉你们的妈妈,让她也尝试一下用这种煮饺子的方法吧!

当一个个肥胖的“娇耳”饺子盛进盆里端上桌,一家人在大年初一早晨听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品尝陷大皮薄的饺子的美味时,新的一年的幸福也许就从那一刻开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饭鱼的来历

全文共 1506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二三月间,自石井五马江外直至澎湖列岛附近的海面上,常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鱼成群结队地游来游去。它的外形有如黄花鱼,全身呈粉白颜色,脊骨不大,肉烂不腥,小的重四五斤,大的甚至达到二三十斤。据说这种鱼只出产于这一带,而且是当年郑成功挥兵东渡、驻军澎湖以后才发现的,当地渔民管它叫“饭鱼”。说起它的来历,还挺神奇迷人呢!

那一年初春,郑成功在厦门鼓浪屿水操台祭江誓师后,亲自统领二万五千名水军、数百艘战船,自金门料罗湾起航向台湾岛进发。只见海面上帆樯如林,旌旗蔽日,浩浩荡荡,十分壮观。那天,雄师进到柑桔屿附近,忽然狂风大作,白浪滚滚,起伏如山,战船难以前进。郑成功只好下令船只返回澎湖,待风平浪静后再进军。

郑成功和陈永华、杨英、洪喧等部将走下指挥船,刚到妈祖宫边的时候,忽然听见里面传来一阵阵悲切的歌声,侧耳细听,那如泣如诉的“歌仔调”正倾诉着台湾人民的苦难与不幸。。。。。郑成功听了心情十分沉重,更坚定了他驱虏复台的决心!

就在这时,澳长带着一群乡亲同胞,箪食壶浆列队前来迎接国姓爷。郑成功连忙作揖还礼,感谢列屿同胞鼎力相助,表示要坚决收复国土,驱除荷寇,以报答父老乡亲们的厚情。

大风一连刮了五六天,军中粮饷渐渐不支,当地乡亲昕说郑军己断粮,就担的担、背的背,送来了蕃茹、大麦和虾米、鱼干。郑成功忙推辞道:“千万不可扰民!我军粮食不支,明日即开船赴台,自可筹措。”乡亲们见郑成功不肯接受,便一齐跪下苦苦哀求:“乡亲们皆有饭足以饱腹,恳望国姓爷收下我们的一点心意。只要赶走红毛蕃,就能过安稳日子了。”郑成功看着这些东家一升、西家一斗凑起来的百来担粮食,内心十分感动。他想,不收下,乡亲们肯定不会答应,只好吩咐杨英收下乡亲们的盛情,同时把义军随船带来的耕牛,每社赠送一头,外加犁把一套。澳长激动地说:“反是我们叨国姓爷的光了。”

义军人多,乡亲们送的粮食转眼就吃光了。这时,后镇总兵吴豪满腹怨言地对郑成功说:“大将军,吃不饱饭,兵士要造反了!有人要拉牛去杀了。”

“不行!耕牛用于耕犁台湾土地,不许宰杀。谁要杀牛,就叫他来杀本藩!”郑成功刚毅地答道,立即走向驻军的船只。一上船,就见到一些士兵东倒西歪地躺在舱里。看见国姓爷到来,士兵们都强作精神地站起来。郑成功看了大家一眼,语重心长地说:“弟兄们,我听说你们要杀牛充饥,是真的吗?牛是开垦台湾的活宝贝,万万不能杀。我们被风浪围困,列岛澳长马上送粮接应,盼望我们驱虏复台,让宝岛重归祖国版图。逢险临难之际,更须心齐志坚,大家咬紧牙关,再坚持一天。。。。。”

这时,杨英急忙接着说道:“大将军已经一天水饭未曾沾唇了。”

士兵们听说郑成功一天没有吃饭了,都很感动。一位水手捧着半碗剩饭,走到郑成功面前,恳切地说:“国姓爷是万军主帅,不能饿环身体,这半碗饭请暂充饥。”

郑成功牵住这位水手的手说:“你是水手,船前进靠你掌舵,怎能不吃饭?!”

“大将军不吃饭,弟兄们就滴水不饮。”

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请国姓爷接受吧!”

“也好!”郑成功看见士气己振,欣然接过半碗剩饭,猛然向海中泼去,镇定从容地说:“莫道军无炊,渡海自有粮!”

说来也真奇怪,突然间,“哗啦”一声,海面上就出现了成群结队的鱼,摇头摆尾游来游去。水手们都十分惊奇,郑成功把饭一泼竟变成了这么多的鱼!大家纷纷跳下海去打捞,捉上来的鱼,每一条足足有五斤以上,下锅一煮,味道好像米饭一样,士兵们十分欢喜,都说是郑成功泼下的半碗饭,变成了这种鱼。“饭鱼”的来历就这样传开了。

郑成功率军驻澎湖七天,得到列岛乡亲们的大力赞助。同时,发动士兵下海捉鱼、捞海菜、削海砺,战胜了饥饿。风浪平静后,大军继续挥戈扬帆,向台湾挺进。

[饭鱼的来历1200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六一儿童节的来历

全文共 759 字

+ 加入清单

六一儿童节了,小朋友们一定会穿上漂亮的衣服,兴高彩烈地度过自己的节日。可是,你知道“六、一”儿童节是怎么来的呢?让我来告诉你吧!

1949年12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会议。会上,中国和世界各国劳动妇女代表,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迫害儿童的罪行。为了保障全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教育权等基本权利,会议规定了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通令,规定“六、一”国际儿童节为中国儿童的节日。

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也是全世界爱好和平,为争取儿童生存、健康和受教育的权利而斗争的日子年,“国际儿童幸福促进会”举行第一次国际大会,发表了有关儿童福利问题的原则以后,一些国家先后有了儿童节的规定,如美国定为10月31日,英国定为7月1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各地经济萧条,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儿童的处境更糟,有的得了传染病,一批批地死去;有的则被迫当童工,受尽折磨,生活和生命得不到保障。为了给全世界儿童争取生存、保障和受教育的权利,加强各国儿童的友谊,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于1949年11月在莫斯科召开了执委会,正式决定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我国儿童节,早期为每年的4月4日,是1931年根据中华慈幼协会的建议设立的。新中国成立后,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广大少年儿童也成了国家的小主人,为了培养广大儿童的国际主义思想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通令,废除旧的儿童节,将6月1日作为我国的儿童节。与“六一”国际儿童节统一起来。从此,每年的这一天,全国少年儿童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欢庆自己的节日。许多公共娱乐场所特地为孩子们免费开放,各机关、团体、企业在这天还向本单位职工的子女和幼儿园的小朋友馈赠礼物,这是孩子们最愉快的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年七一征文:建党节的来历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工产党成立纪念日,每年公历七月一日。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遍到我国,经过"五四"爱国运动,最早接 受马列主义的革命知识分子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等人,相继在各地成立共产主义 小组,宣传马列主义,从事工人运动。在列宁领导的公产国际的积极帮助下, 1921年7月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派出代表到上海召开了 中国工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后因被帝国 主义密探发觉,会议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船上继续进行。参加会议的有李达,李汉俊,张国煮,刘仁静,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包惠僧,周佛海,共十三人,代表全国冠军五十七名党员出席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柯尔斯基。大会通过了党的章程,选举陈独秀为总书记,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在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 中国工产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时代,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 然一新。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环境困难,不能查记"一大"召开的准确日期,因此1941年党中 央决定召开"一大"的确1921年7月的首日即7月1日作为党的生日和纪念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年8.1建军节的来历作文:八一建军节的由来

全文共 3321 字

+ 加入清单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南京和武汉发动“清共”行动后,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临时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利用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国民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并指派周恩来为起义领导机关前敌委员会书记。

7月27日,周恩来在南昌召开了有朱德、刘伯承、恽代英、彭湃、叶挺、聂荣臻以及江西党组织负责人参加的重要会议,成立了以刘伯承为参谋团长,周恩来、叶挺、贺龙为委员的参谋团,下设起义军总指挥部,由贺龙任总指挥,叶挺任前敌总指挥。

8月1日凌晨2时,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各指挥的各个起义军向驻守南昌的******军队发动进攻,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战,歼敌三千余人,缴获枪支五千余支,子弹百万余发,大炮数门,占领了南昌城。当天上午,在南昌举行了共产党中央委员、各省区特别市和海外各党部代表联席会议,通过了《中央委员宣言》,成立了由宋庆龄、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25人组成的中国共产党革命委员会,通过了《八一起义宣言》等文件,提出了“****帝国主义”、“****新旧军阀”、“实行耕者有其田”等革命口号和政纲。同时对起义部队进行了整编,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以贺龙兼代总指挥。因敌以重兵进攻南昌,中共前委决定根据中共中央的预定计划,起义部队于8月3日至6日先后撤离南昌,挥师南下,取道临川、宜黄、广昌,直奔广东潮汕地区。

起义部队在江西瑞金、会昌打垮了******反动军队的堵截,然后经过福建的长汀、上杭和广东的大浦,于9月下旬占领了潮州、汕头,主力部队经揭阳向汤坑西进。10月初,西进部队和留守潮汕的部队遭到优势敌军的围攻,起义部队大部分被打散,一部分突围到了海陆丰,与当地的农民武装会合;另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经赣南、粤北转入湘南,开展游击战争。1928年1月在湘南地方党组织和农民武装的配合下,在宜章举行了“年关起义”。由于遭到优势敌军的“协剿”,起义部队和农民武装撤出湘南,于同年4月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

起义成功后,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这次起义仍用******左派名义号召革命的指示精神,发表了******左派《中央委员宣言》,揭露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的种种罪行,表达了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和继续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斗争决心。8月1日上午,召开了有******中央委员、各省区特别市和海外党部代表参加的联席会议,成立了中国******革命委员会,推举邓演达、宋庆龄、何香凝、谭平山、吴玉章、贺龙、林祖涵(伯渠)、叶挺、周恩来、张国焘、李立三、恽代英、徐特立、彭湃、郭沫若等25人为委员。革命委员会任命吴玉章为秘书长,任命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组成参谋团,作为军事指挥机关,刘伯承为参谋团参谋长,郭沫若为总政治部主任,并决定起义军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贺龙兼代方面军总指挥,叶挺兼代方面军前敌总指挥。所属第11军(辖第24、第25、第10师),叶挺任军长、聂荣臻任党代表;第20军(辖第1、第2师),贺龙任军长、廖乾吾任党代表;第9军,朱德任副军长、朱克靖任党代表。全军共2万余人。8月2日,南昌市各界群众数万人集会,庆祝南昌起义的伟大胜利和革命委员会的成立。会后各界青年踊跃参军,仅报名的学生就有数百人。

南昌起义后,汪精卫急令张发奎、朱培德等部向南昌进攻。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原定计划,决定率起义义军向广东进军,计划以广东为基地再次组织北伐。8月3日至6日,起义军分批撤出南昌,沿抚河南下。起义军进至进贤县时,第10师师长蔡廷锴驱逐在该师工作的共产党员,率部折向赣东北,脱离起义军。由于起义军撤离南昌比较仓促,部队未经整顿,加上酷暑远征,部队减员较多,7日到达临川时,总兵力约1.3万人。8月下旬,起义军在瑞金、会昌地区击破******军钱大钧、黄绍竑等部的拦阻,歼敌6000人,缴获枪2500余支(挺)。起义军伤亡近2000人。

会昌战斗后,起义军陆续折返瑞金,改道东进,经福建省长汀、上杭,沿汀江、韩江南下。9月22日,第11军第25师占占领广东省大埔县三河坝,主力继续南进,于23日占领潮安(今潮州)、汕头。在此期间,驻广东的******军第8路军总指挥李济深令钱大钧残部牵制第25师,令黄绍竑部经丰顺进攻潮安,令陈济棠、薛岳部3个师1.5万余人组成东路军,由河源东进,寻起义军主力决战。根据上述情况,中共前委决定,第20军新建的第3师随革命委员会驻守潮汕地区,集中主力6500余人迎击东进之敌。9月28日,起义军主力在揭阳县山湖(玉湖)附近地区同东路军遭遇,将其击溃,继向汤坑(今丰顺市)推进,在汾水村地区与敌再次激战,至30日,起义军伤亡2000余人,无力再战,遂向揭阳撤退。是日晚,黄绍竑部攻占潮安。

10月3日,起义军主力在流沙(今普宁市)与由潮汕撤出的革命委员会会合,继续向海丰、陆丰地区撤退,在经过流沙西南钟潭村附近的莲花山时,再次遭到东路军的截击,激战不胜,部队大部溃散。革命委员会和起义军领导人分散转移,余部1300余人进入海陆丰地区。驻守三河坝的第25师,在给钱大钧部以重大杀伤后,向潮安转移,10月5日在饶平县境同由潮汕撤出的第3师一部会合。此后,这两支部队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战闽粤赣湘边,最后保存起义军约800人,参加了湘南起义,并于1928年4月到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同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会合。

这是一次长途行军,从南昌出发,经抚州、宜黄、广昌、石城、瑞金、会昌、长汀、上杭、大埔,直到九月二十三、二十四日占领潮州、汕头,整整走了一个多月才停脚,而先头部队则已进入海陆丰地区。沿途在瑞金以北的壬田寨打了一次胜仗,在会昌又打了一次胜仗,歼灭敌人一个多师。警卫队的战士们虽然万分疲劳,但精神兴奋,始终保持着高涨情绪,保卫起义军领导机关——革命委员会的安全。当时我在警卫队当班长。占领潮州后,我们这个排奉命留在那里,担负后勤部门和物资仓库的警卫任务。撤出潮州后,我们东渡韩江,向饶平方向前进。到饶平时,朱德同志已率领二十五师和九军教导团从三河坝撤到那里,我们同这支队伍会合一起了。接着就在朱德、陈毅同志领导下,开始向闽赣方向作战略转移。这又是一次长途行军,经饶平、平和、大埔、永定、武平、信丰到达南康、大庾地区。由于连续行军作战,部队减员很大,加上一些意志不坚定的战士和干部,对革命产生动摇,陆续离开了部队,到南康时还剩下一千多人,到达大庾时只剩七、八百人,因为部队成分不纯,加之基层党员太少,沿途军纪不好,乃将部队整编为一个团,朱德同志任团长,陈毅同志任团指导员。他们亲自整顿部队纪律,加强政治工作,坏分子被淘汰,留下来的同志更坚定了。形势变化得极快,将过旧历年的时候,我们进湖南到宜章,消灭了该县反动武装以后,即公开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正式打起了镰刀、斧头的红旗,举行了轰轰烈烈的湘南起义。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南昌起义,由于客观上敌人力量过于强大,主观指导上缺乏经验,没有和湘、鄂、赣地区的农****动相结合,开展土地革命战争,而是孤军南下广东,企图打开海口,争取外援,重建革命根据地,再次举行北代,加之两次分兵,不能集中兵力歼敌,成为敌人各个击破等原因,最后遭至失败。但这次起义的伟大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武装斗争旗帜,充分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畏强敌、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它以实际行动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沉重地打击了******反动派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它对创建伟大的人民军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国庆节的来历作文600字

全文共 673 字

+ 加入清单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我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清朝称皇帝的生日为万岁节)等。因而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今天则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

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那么10月1日的国庆又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毛泽东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我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对联的来历

全文共 723 字

+ 加入清单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 楹联或 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 竹子、 木头、 柱子上的对 偶语句。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对联的来历,欢迎阅读。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 ,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元宵节的来历

全文共 634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祝新春的延续,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元宵节我和奶奶、爸爸一起做“元宵”,我认为元宵其实是和汤圆一样的。都是那么园,那么白,像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小娃娃。我觉得包元宵好好玩,在元宵里放入各种馅儿:芝麻,豆沙,桂圆,果仁等等,然后再包好。我想“元宵”这个“元”和团圆这个“园”是谐音,大概就是要把元宵搓得很圆才行,包好的元宵再放入锅里煮。这样元宵就做好了,家家户户就围在一起吃元宵了。就像这句话“闹元宵,煮元宵,骨肉团聚,满心喜。”

元宵节那一天最热闹的无过于放礼花了。街上人很多,每个人都站在了最佳观赏烟花的位置。放烟花的人来了,他点燃了烟花,“呯呯”开始放了。看,一只像老鼠一样的烟花冲上天了,一炸五颜六色的花点儿就在天上飞舞,过了一会儿又不见了。

紧接着,又飞上了一朵花像流星雨一样从天而降,就像天女散花……人越来越多了,笑声越来越响了,一朵朵“花”也越来越好看了……大伙儿沉浸在欢声笑语的元宵夜之中。

元宵节家家户户聚在一起,累了,困了,一会儿就进入了美妙的梦乡,我想,人们也一定会笑得很开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秋节的来历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中秋节,是一个热闹非凡的日子,是一个团圆的日子。

中秋节的传说有很多,有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其中我觉得最有趣的就是吴刚伐桂,传说吴刚是天庭中的一位粗鲁的天将,被嫦娥的美丽深深吸引。也不顾对方的拒绝,一次又一次地跑到月宫纠缠。嫦娥不堪其扰,于是指向月中桂树说,它枝条太长了,今夜你若能将它砍断,便答应你的追求。吴刚心花怒放,心想这算什么难题,抡起斧头就砍。可每次拔出斧头,桂树的树身便恢复如初。于是他一斧又一斧地砍,桂树总是不断。一至砍到今天,也没有砍完。

中秋节的习俗更多,有吃月饼、芋头,我最喜欢吃月饼了,月饼分为三种有广式的、有苏式的、有西式的。吃月饼代表“团圆”。在民间每逢中秋节,人们纷纷吃月饼赏月,“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

中秋节的诗词就更多了,最家喻户晓的就是苏轼的《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描写端午节来历的作文

全文共 737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我们中国民间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相传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着名爱国诗人屈原。

我们老家过端午节的时候,家家都在门的两旁挂上艾草和菖蒲,用来避邪,小孩子胸前还要挂上染红的咸鸭蛋,戴上用彩色丝线缝制成各种形状的香囊,以求吉祥。

过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南方各地共有习俗,只不过粽子的做法,各地都不相同,有的地方用芭蕉叶包粽子,有的地方用荷叶包粽子,江浙这边有些地方用芦苇叶包粽子,而大多数地方都是用一种专门可以用来包粽子的竹叶,这种竹叶除用来包粽子,以前还用来做斗笠和渔舟上的雨篷。粽子的形状也有差异,有些地方做成长方形,像个小枕头,大多数地方都是做成四棱形。我太婆说过,做成四棱形是喻指古代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神灵,护佑屈原大夫平安。包粽子除了用上等圆糯米,里面的馅也是不一样的,有枣泥的、豆沙的、咸蛋黄的、肉馅的……我们家包粽子是用肉馅加花生米做的,十分好吃。

每逢端午节,家家还要把屋子打扫干净,洒上雄黄水,防止毒虫兹生。我听爷爷说,过端午节还要喝雄黄酒。因为爷爷曾经看到过一条资料,说喝雄黄酒对人体有害,所以,我们家不再喝雄黄酒了。

过端午节那天,我国南方各地还要举行赛龙舟活动。我们老家江西抚州的风俗是每年农历五月初八,都要在抚河举行一次临近乡村的龙舟大赛,冠、亚军还要颁发奖状和证书,同时还有一些物质奖励呢。

赛龙舟可有意思了,每条船上除了20人左右的桨手和一个舵手外,我们老家龙舟的船头上还要放一面大鼓,船尾放一面大锣,用锣鼓指挥桨手们行动一致,鼓声,锣声“嘭”落桨。因此,划龙舟比赛时,河面上锣鼓喧天,加上两岸观众的呐喊声,真可称得上热闹非凡。我们抚州市临川区的河西乡女子龙舟队,还在国际比赛中得过冠军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泼水节的来历作文

全文共 742 字

+ 加入清单

每当傣族新年到来时,人们泼水嬉戏,泼水节来历作文。可是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节日呢?传说故事是这样的:相传在远古时期,傣族人民原本幸福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但是好日子不长久,这里突然狂风大作,天上乌云翻滚,一团黑色的云雾钻进了水里,原来这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大魔王,它长期到处欺压百姓,现在又到这里来捣乱了。村民们冥思苦想制服它的办法,但是这个大魔王法力无边,火烧不化他,水冲不走他,刀砍不死它。

大魔王每逢下午都要到村子毁坏一番,伤害家禽,打伤村民,甚至还把村民们辛辛苦苦一年种的粮食全都糟蹋了。大魔王非常贪婪,看见美丽的姑娘就要占为己有,他现在已经有六个妻子了,突然大魔王看见村里有个非常美丽的姑娘,她的名字叫婻粽布,她比大魔王的那六位妻子还要漂亮百倍,魔王马上就把婻粽布娶来占为己有。大魔王准备喊一些魔臣魔将过来喝酒,它的亲朋好友都纷纷赶了过来给大魔王庆祝,大魔王把她叫了过来,喊她给他们倒酒,姑娘顺口说了一句:“大魔王上可入天,下可入海,马上就可以统治三界了!”大魔王听了对了,悄悄告诉她说:其实我也是有弱点的,姑娘问道:“您有什么弱点呢?”大魔王小声说:“别看我法力无边,其实我的头发才是威力所在,只要将我的头发勒在脖子上,我就活不成了,你可千万别告诉别人啊!”姑娘听了点点头,随后把他和魔臣魔将们灌得大醉,她把大魔王扶到床上,扯下一根头发,把它往大魔王脖子上一勒,大魔王的头立刻掉了下来,它的头滚落到任何地方,都会立即燃烧起来,火迅速蔓延到了人间,婻粽布立刻把他的头抱了起来,火停止了,但一放下,又燃了起来,最后她们七个人把大魔王的头轮流抱着,火最终熄了,但她们身上沾满了血迹,她们回到了人间。

人们用清水清洗她们身上的污渍,因为这一天正是新年,傣族这才有了泼水节。

[泼水节的来历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来历与习俗

全文共 1745 字

+ 加入清单

国际劳动节(International Labor Day或者May Day),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劳动节,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劳动节。节日源于美国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罢工,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

当时,美国和欧洲等许多国家,逐步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为了刺激经济的高速发展,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以维护这个高速运转的资本主义机器,资本家不断采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办法来残酷地剥削工人。

在美国,工人们每天要劳动14至16个小时,有的甚至长达18个小时,但工资却很低。马萨诸塞州一个鞋厂的监工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让一个身强力壮体格健全的18岁小伙子,在这里的任何一架机器旁边工作,我能够使他在22岁时头发变成灰白。”沉重的阶级压迫激起了无产者巨大的愤怒。他们知道,要争取生存的条件,就只有团结起来,通过罢工运动与资本家作斗争。工人们提出的罢工口号,就是要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1877年,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罢工开始了。工人阶级走向街头游行示威,向政府提出改善劳动与生活条件,要求缩短工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罢工不久,队伍日渐扩大,工会会员人数激增,各地工人也纷纷参加了罢工运动。

在工人运动的强大压力下,美国国会虽然被迫制定了八小时工作制的法律。但是,狠毒的资本家根本不予理睬,这项法律只不过是一纸空文,工人们仍然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倍受资本家的折磨。忍无可忍的工人们决定将这场 芝加哥工人大罢工争取生存权利的斗争,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准备举行更大规模的罢工运动。

1884年10月,美国和加拿大的八个国际性和全国性工人团体,在美国芝加哥举行一个集会,决定于1886年5月1日举行总罢工,迫使资本家实施八小时工作制。这一天终于来到了。5月1日,美国2万多个企业的35万工人停工上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各种肤色,各个工种的工人一齐进行总罢工。仅芝加哥一个城市,就有4.5万名工人涌上街头。这下,美国的主要工业部门处于瘫痪状态,火车变成了僵蛇,商店更是鸦雀无声,所有的仓库也都关门并贴上封条。当时在罢工工人中流行着一首“八小时之歌”,歌中唱道:

“我们要把世界变个样,我们厌倦了白白的辛劳,光得到仅能糊口的工饷,从没有时间让我们去思考。我们要闻闻花香,我们要晒晒太阳,我们相信:上帝只允许八小时工作日。我们从船坞、车间和工厂,召集了我们的队伍,争取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息,八小时归自己!”

激昂的歌声唱出了工人的心声,唱出了全世界无产者的共同愿望,也感染了广大的群众,他们纷纷声援工人的罢工运动,将罢工运动推向新的高潮。罢工运动所表现的巨大力量使政府当局和资本家极为恐慌,他们不甘心答应工人的条件,便露出他们狰狞的一面。5月3日,芝加哥政府当局终于撕下了“民主”的假面具,用暴力镇压工人。他们组织罢工破坏者在警察的保护下混进工人的罢工队伍,故意制造混乱,以此为借口,芝加哥工人大罢工当场开枪打死六个工人。这一暴行,激起了全市工人的极大愤慨,他们决心为死难的工人兄弟们报仇!

此项活动由非政府国际工人联合会组织,活动的中心在芝加哥,商人和政府对这次活动愈来愈表现出的革命性感到恐惧,当地商界首脑要求增加警察和军队的数量。芝加哥商业俱乐部购买了2000美元的枪支用于警戒对付这次罢工,5月1日这次游行活动得到了芝加哥纺织工人、鞋工人、房屋装修工人很大的支持,5月3日,警察开始向罢工的人群开火,打死打伤四人,一些非政府人士号召第二天在广场集会严重抗议政府的暴力镇压。

这场集会的过程中没有发生什么事件,但在最后一位演讲者登上讲台时,天下起了雨,广场上只剩下几百人,180名警察进入广场疏散人群,这时一颗炸弹飞向警察中间,炸死一名,炸伤七名警察,警察立即向人群开火,打死一名打伤多名群众。

由于无法断定是谁扔的炸弹,这个事件成了攻击劳动节游行活动的把柄,警察查抄怀疑对象的家和办公室,有数百人在未指控下被逮捕,尤其是那些此次活动的领导者被袭击,8名芝加哥活动的积极倡导者被指控涉嫌广场炸弹事件和企图谋反,法庭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开庭审判,判决其中4人于1887年11月11日绞刑。(另一名自杀于狱中,其它三名直到1893年才被释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清明节的来历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在遥远的周代已经流行。古人非常重视这个节日,历代的诗人词家都有关于清明盛况的描写,自古以来人们在清明节留下了很多习俗。

清明扫墓,追祀祖先,由来已久,相沿成习。扫墓,又叫墓祭、祭扫、上坟。清明扫墓是因为惊蛰、春分已过,冰消雪化,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自己的祖先坟莹,有没有狐兔穿穴打洞,会不会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到坟上一方面清除杂草,整修树枝,给坟上添几锨土;另一方面准备一些祭品,烧几张纸钱,给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个简单的祭扫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古代二月,三月三有踏青之俗。“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肝闻吹笙”、“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记述的就是唐人踏青盛景。古代每逢这一天,人们聚亲约友,扶老携幼,乘大好春光到郊外踏青,然后围坐野宴,抵暮而归。

人们在扫墓与踏青返家的路上,都愿采几朵野花戴在头上,顺手折几根柳条插在房前屋后。据说这种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民祖师——神农氏。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纪念与希望长寿的愿望。戴柳习俗被淘汰,插柳却盛行起来,成为我国人民春季造林的植树节。 清明前后还流传着非常多传统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拔河、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斗鸡等活动。清明节的习俗丰富多彩,历代的记载十分浩繁。诗人怀清明之作更是争艳夺彩,不可胜记。从这些意义上讲,清明既是节气,也是一个传统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过年贴春联的来历

全文共 1306 字

+ 加入清单

春联,俗称门对子。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的春联,更增添了喜庆气氛。

春联源于古代的桃符。桃符是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的桃木板。上面写上“神荼”,“郁垒”二神名,以驱鬼避邪。每逢春节,人们总要用新桃符替换旧挑符。王安石“千门万户除旧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说的就是这件事。 羊年祝福语

春联始于五代。公元964年,后蜀主孟昶先是叫学士辛寅逊在桃板上题词,又嫌他写得不工稳,便自己动手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从此,题桃符便演变成写春联了。后来,由于纸张大量生产,人们逐渐用纸代替桃木板。这便是贴春联的开始。

春联普及盛行于明朝。据《簪云楼杂说》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忽传旨,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太祖微行出观,以为笑乐。”而且,他还为王公大臣们御书春联。赐给中山王徐达的对联是:“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赐给陶安的对联是:“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由于皇帝身体力行,再加上文人墨客的喜爱,广大群众的传播,春节贴春联便作为风俗习惯流传下来。

我们称张贴在大门、中门及窗户两侧的红色「春联」为「对联」。有的人会自己动手写对联,有的人则用买的。春联上的对仗句均是吉祥话。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 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贺词大全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诸如: 日月星三光并照 财如晓日腾云起 天地人一体同春 利似春潮带雨来 以前,各家各户常藉对联来反应自己的身分。例如,官宦之家的对联写着「国恩家庆,人寿年丰」;学儒之家「诗书继世长」;商贾之家的对联为「忠厚传家久」,家则为「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在对联的正中央张贴着四字「横批」,横批的下方分别贴了几张「挂钱」。在房间的门或墙壁上大都会贴着菱形的「斗方」。一般而言,「福」字及「春」字是张贴数最多的斗方。有人会故意将「福」及「春」字倒过来贴,因为这样象征着「福到」、「春到」。

有些人家不但在大门两侧张贴春联,还在门的左右边分别张贴着绘有门神的画像。除夕当天贴的春联将会一直保持到它们自然脱落或褪色为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古尔邦节的来历说明

全文共 791 字

+ 加入清单

大约公元前2000多年,生活在今日巴勒基坦希伯伦一带的先知伊布拉欣,他是一位诚实的人,一生遵守他的誓言,为了信仰安拉独一,放弃了古老的祖传宗教信仰和荣华富贵,他冒火刑之险,走上流亡之途,耗尽了青春年华,致力宣扬安拉的正教——命人行好,止人干歹。在他已到八十六岁时,非常渴望能有一个儿子。安拉满足了他的要求,赐予他一儿子,取名“伊斯玛仪”。为此,他非常感谢安拉赐予他的恩惠,十分喜爱自己的儿子伊斯玛仪,希望他成年后能为安拉的正教和人类社会做出点贡献。

在经历许多的患难之后,伊布拉欣又接受安拉对他的一项考验,以此来证明他对安拉的爱,是否超越了他对周围事物之爱,这个考验就是要他将晚年所得之独子献祭牺牲。伊布拉欣坚定地接受了安拉对他的考验,他对自己的爱子伊斯玛仪说道:“‘我的孩子啊!我确己梦见牺牲你;你考虑一下怎样对待’,他说:‘我的父亲啊!假如安拉意欲,你将发现我是忍耐的。’当他们两人服从了,他把他的前额按下去时,我呼叫他说:‘伊布拉欣啊!你确己实践梦境了’。我就这样报赏做好事的人,这确是一个明显的考验。我以一个大的牺牲救赎了他,我使他(享誉)于后代之中,安宁在伊布拉欣上。”(37 :102-109)

为此易布拉欣将儿子带到麦加附近的米娜山上,正当举刀宰杀儿子时,天使哲伯衣勒奉安拉之命降临,送来一只黑头抵羊以代替牺牲。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和感谢安拉,先知穆罕默德圣人继承了这一传统,列为朝觐功课礼仪之一。教法规定:凡经济条件宽裕的穆斯林,每年都要举行宰牲礼仪。朝觐者在10月10日举行宰牲。其他各国各地区的穆斯林在10日至12日宰牲,期限为3天。超逾期限宰牲无效。穆圣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时。安拉降示:“我确己赐你多福,故你应当为你的主而礼拜,并宰牲”(108: 1-2)。穆圣顺从主命,效仿伊布拉欣宰牲献主,于伊斯兰教历之年(公元633年)定每年的12月10日为会礼,即今古尔邦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东坡路”的来历作文500字

全文共 570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六,我参加了我们班的小队活动,我们要了解曾经当过“杭州市长”的苏东坡

早上九点,我们小队的七名同学准时地来到了苏东坡纪念馆。苏东坡纪念馆在苏堤的一端,纪念馆前大树参天,绿草如茵。在参观了纪念馆里关于苏东坡的图片和文字介绍后,我们来到了纪念馆里靠近西湖的一个平台上,采访了纪念馆里的一位老先生,并请他给我们讲苏东坡在杭州时的各种有趣故事。

老先生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了苏东坡当年疏浚西湖,建设苏堤的经过,并且向我们介绍了关于“东坡肉”来历的五个不同传说。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关于“东坡路”的名字由来。据说,苏东坡一次出游时在路上走得渴了,突然看见路边一位老奶奶正在卖茶水,而老奶奶卖茶水很特别,穷人喝茶不要钱,有钱人喝茶只收一文钱。苏东坡喝完茶后发现身上只带了一两银子的“大钞”,并没有带零钱,于是和老奶奶说好下次来的时候再一起付钱。但接下来三次苏东坡都忘记带零钱了,于是苏东坡就写了一幅字当做茶钱送给老奶奶。由于当时苏东坡的字是全浙江最有名的,这件事传出去后,很多人都在这条路上摆摊,希望能碰到苏东坡,于是这条路就渐渐热闹起来。后来,老百姓就把这条路叫做“东坡路”了。

听完故事后,我们就沿着苏堤漫步,苏堤上有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两旁的大树上时不时会有几只松鼠在追逐跳跃,看着苏堤现在的美景,我觉得我们真应该感谢杭州的“老市长”苏东坡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高二年级关于平安夜的来历的作文

全文共 1352 字

+ 加入清单

平安(silent Night),又称圣诞夜(Christmas Eve),即圣诞前夕(12月24日),在大部份基督教社会是圣诞节日庆祝节日之一。圣诞夜传统上是摆设圣诞树的日子,但随着圣诞节的庆祝活动提早开始进行,例如美国在感恩节后,不少圣诞树早在圣诞节前数星期已被摆设。

由来

传说耶稣诞生的晚上,在旷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听见天上传来了声音,告诉他们耶稣降生的消息。根据《圣经》记载,耶稣来到人间,是要作人世间的王,因此天使便透过这些牧羊人把消息传给的人。

后来,人们就仿效天使,在平安夜的晚上,到处传讲耶稣降生的消息。直至今日,就演变成报佳音这个活动。

传统庆祝

基督教

平安夜基督教会中,平安夜这天,每家按传统都要摆放一棵圣诞树。当晚,全家人团聚在客厅中,围在圣诞树旁唱圣诞歌曲,互相交换礼物,彼此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达内心的祝福和爱,并祈求来年的幸福。

还有不少基督徒会在平安夜参与子夜弥撒或聚会,通常在世界各地的教堂内举行,以表示圣诞日的开始。

天主教

天主教的圣诞期在平安夜开始。除非当日是星期日(参看待降节),守夜的聚会据说是在12月24日早上。然而,在午夜前参加圣诞节的聚会是不被允许的。圣诞季节继续直至1月4日,如当日是星期六,则至1月5日,当主显节(显现日)庆祝时。

其他教会

一些教会则会在晚上较早时间举行烛光崇拜,通常会有耶稣降生故事的话剧表演,亦会享用大餐,一般会有火鸡或火腿作为主菜。德国的传统菜色则是烧鲤鱼。

各地庆祝方式

基督教文化圈

平安夜平安夜亦被认为是圣诞老人及其他地区类似人物,四处向儿童派礼物的时间。在意大利,礼物在平安夜当日早上已开启,而在英国、爱尔兰、瑞典、丹麦、挪威、芬兰、葡萄牙及波兰,圣诞礼物通常在平安夜晚上,或圣诞日早上开启。在德国大部份地区,圣诞礼物则在平安夜晚上(德语:Bescherung)开启。在冰岛,圣诞节在平安夜下午6时开始。教堂钟声会被敲响,人们会与家人一起享用节日晚餐,之后便会拆礼物,一起渡过晚上。在北美洲,大部分家庭会在圣诞日早上拆礼物。对于已离婚的家庭,孩子可能分开两日,与父亲或母亲其中一方庆祝。在西班牙,礼物则要到1月6日显现日(Día de reyes)早上才会被拆。不少传统圣诞故事都在平安夜晚上发生。

非基督教文化圈

日本

在日本,大多数人都信奉传统的神道教以及佛教,圣诞节的宗教气息淡薄,一般人鲜少注意圣诞节或平安夜的宗教意义。大多是年轻人受到商业炒作的影响,将圣诞节等同于礼物交换、狂欢节或是情人节的延伸。年轻人开派对,情侣往往在圣诞夜约会、吃大餐,造成餐厅与旅馆人潮,远多于教堂的现象。

香港和澳门

平安夜中国也非传统基督教国家,然而,香港及澳门在殖民时期分别受到英国及葡萄牙的影响。平安夜是年轻人、小孩子以至所有人都会庆祝的日子。数以十万计的香港市民会到尖东欣赏圣诞灯饰,及到酒店吃自助餐;不少人会在平安夜交换礼物。年轻情侣则会到尖沙咀欣赏圣诞灯饰,开圣诞派对,或到兰桂坊等地狂欢;基督教及天主教徒则会参加报佳音等宗教聚会。

台湾

在台湾,原本只有占人口少数的基督徒以传统方式庆祝,然而近年受到西方文化的刺激,以及日本节目、ACG文化的影响,在年轻人之间兴起了过平安夜的风潮,庆祝的方式除了移植自日本及美国之外,许多地方还会举办圣诞狂欢舞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国际聋人日的来历说明

全文共 391 字

+ 加入清单

国际聋人节 -来历

国际聋人节1957年,世界聋人联合会根据欧洲各国聋人组织的倡议,决定1958年9月28日为第一个国际聋人节,并规定以后每年9月的第四个星期日为国际聋人节。2015年是第58个国际聋人节。

国际聋人节 - 意义

国际聋人节聋人节的意义在于对社会进行宣传,引起社会对聋人工作的重视,提高聋人的社会地位。中国会在聋人节举办各种活动,以推动聋人平等参与社会,并唤起社会对聋人的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

国际聋人节 - 在中国

1958年8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教育部、卫生部、文化部、国家体委、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总工会和中国聋哑人福利会等9个单位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庆祝这一节日。每年此日,中国各地都为当地聋人组织多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如聋人文艺演出、书画展览,以及球类、棋类、田径等体育比赛等。 这对活跃聋人生活,促进社会理解、支持残疾人事业,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春联的来历

全文共 1883 字

+ 加入清单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春联的来历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同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

“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

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商店中均中出售。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楹联分为春联、寿联、挽联,门联、厅联、庙联,名胜联、商业联、游戏联等多种形式,而春联只是楹联其中的一种。所谓楹联,就是挂在或贴在堂屋前的廊柱或门框上的上下相对的联语,因此,楹联也叫对联。这种对联是由两串字数相等、互相对仗,而且具有一定内涵的独立文体。就是说,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内容要有意义,平仄要合律,对仗要工整。凡符合这些条件的就是对联,否则就不是对联。

楹联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学形式。它最初起源于桃符。桃符是我国古代挂在门框上的,画着或刻有避邪图形或字迹的两块桃木板。桃符早在秦汉以前就出现了,当年我国民间每逢过年,就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画着或刻着降鬼大仙“神荼”、“郁垒”桃符的习俗。

那么为什么桃木能避灾驱邪呢?根据我国古代神话《山海经》的记载,远古时代有座山是个鬼的世界,叫鬼域。在这个鬼域门口,有棵大桃树,树冠能覆盖三千里,在树上生活着一只金鸡,负责每天的报晓。每当清晨金鸡啼叫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就必须赶回鬼域。在鬼域的大门两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将它们捉住,用绳子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所有的鬼魂都畏惧神荼、郁垒。这样在民间就流传开用降鬼大仙神荼、郁垒和桃木驱邪、避灾的风习。他们用桃木刻成神荼、郁垒的模样,或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挂在自家门口,用以避邪防害。这种桃木板被称做“桃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