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冰糖葫芦的传奇典故推荐20篇

导语:厦门岛是厦门的主体,北宋年间,岛上曾经生长过一种一茎结数穗的水稻,当地人以为这是一种祥瑞的预兆,又把这里叫做“嘉禾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相关的典故,欢迎查阅,谢谢。

浏览

5831

作文

1000

关于司马昭之心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439 字

+ 加入清单

司马昭早年随父抗击蜀汉,多有战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司马昭之心的历史典故,欢迎阅读!

魏少帝曹芳恨透了司马家族,结果被废黜,司马师立曹丕的孙子曹髦(mao)为帝。可是,曹髦空有皇帝的虚名,手中却没有实权,只是个傀儡(kuilei),连任命一个朝廷官员都做不了主。朝中的全部权力都集中在司马师和他弟弟司马昭手中。

司马昭是司马懿的第二个儿子,哥哥司马师死后,他接替做了大将军。司马昭同父亲、哥哥一样,工于心计,谋略过人。司马昭刚刚坐上大将军的宝座,镇东大将军诸葛诞谋反,司马昭率兵讨伐,大胜而归。司马昭为人奸诈,他认为魏国完全是依靠司马家族才得以有了今天,因此他进进出出都有三千名手执武器的护卫前呼后拥,所有的事情也不禀报朝廷,而直接由他决断。

曹髦做了几年有名无实的皇帝,他对司马昭大权独揽,自己不能亲理朝政,越来越不满,更担心自己有朝一日会像曹芳一样,被司马昭废掉。他想了好几天,终于作出了决定。

这天,曹髦把平日里还比较听他话的王经、王沈和王业三位大臣召入宫内,从怀中取出事先写好的讨伐司马昭的诏书,说道:“三位爱卿,司马昭大权独揽,野心勃勃,他称帝之心连过路人都知道。我决不能坐以待毙,等着他来废掉我。今天,我决定和你们一起去讨伐他!”这就是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来历。

听了这话,三位大臣呆若木鸡,半晌才回过神来。

王经跪下身,一边叩头一边劝阻道:“陛下,这可万万使不得啊!从前鲁昭公不能容忍季氏专权,结果是失败亡国,被天下人耻笑!现在司马昭专权并非一天两天的事,朝廷中他的爪牙也不是一个两个,而宫中肯听命于您的,实在是太少了!您赤手空拳,拿什么去讨伐?如果不成功的话,恐怕祸患更大。还请陛下慎重考虑,从长计议!”

曹髦激动起来,咬着牙说:“我实在是忍无可忍了。我已下了决心,做好了死的准备,还有什么可怕的?何况我们不一定会死!”

说完,他径自入后宫,向太后禀报去了。

王沈和王业清楚地知道曹髦根本不是司马昭的对手,肯定必死无疑。他们生怕司马昭以后会治他们的罪,立刻溜出大殿,直奔司马昭府中告密去了。

曹髦手持利剑,带了一百多名童仆刚出宫门,迎面遇上了司马昭的心腹贾充奉令带了一队人马赶来。双方动起手来,曹髦持剑大喝一声:“我乃当朝天子,你们冲入宫中,难道想杀君谋反不成?”

这一声大喝把贾充的手下全吓得一动也不敢动,有几个胆小的甚至想转身逃跑。贾充见这情形,扯着嗓子对一个名叫成济的手下人喝道:“司马公平日里养你们是干吗用的?难道不正是为了今天这样的时刻吗?”

成济哆哆嗦嗦地问:“您看该怎么办?是杀还是绑起来?”

贾充瞪着眼说:“司马公有令,只要死的。”

成济这才壮起了胆,拿着长矛一直冲到曹髦的车前。曹髦大声说:“你小子竟敢对我无礼?”谁知话还未说完,已被成济一下子刺穿胸膛,从车上跌了下来,当场断了气。

司马昭没想到曹髦真的被手下人杀死,他有些心慌,更有些心虚。他马上把大臣们召集起来,装出非常伤心的样子,挤出几滴眼泪,假惺惺地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大臣们心中都明白,却谁也不敢吱声。

司马昭又问老臣陈泰:“发生了这样的事,天下人会怎样看我呢?”

陈泰想了想,说:“只有杀了贾充,才可以向世人谢罪。”

这话让司马昭听了不顺耳,他又问:“您再想想,还有什么其他办法吗?”

陈泰说:“实在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了。”

司马昭不再吭声,心里暗暗地盘算着这事如何处置才好。最后,他决定将罪责归于成济一人,下令将成济斩首示众。

就这样,司马昭把杀曹髦的事轻易地掩饰了过去;接着,他立曹奂为帝,即魏元帝。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历史典故:佼佼者

全文共 753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jiǎo jiǎo zhě

【成语故事】

东汉初,光武帝刘秀打败了赤眉军,赤眉军首领樊崇被迫投降。投降前,他先派刘恭打探刘秀的口气,说:"樊崇和刘盆子(赤眉军立的傀儡皇帝)投降,陛下将如何处置呢?"刘秀说:"我会让他们活下来。"樊崇得知不会杀头,就率领刘盆子和丞相徐宣等三十多人前来投降。第二天,刘秀把自己的军队列成整齐的阵式,叫樊崇等投降的人观看。刘秀问樊崇:"你投降后后不后悔呢?如果后悔,我把你的士兵、兵甲等都还给你,大家再决一雌雄。我不想强迫你投降。"徐宣赶紧站出来说:"我们离开长安城时,就商量好投降。在这里,好比离开虎口回到慈母的怀抱,决不后悔。"刘秀见徐宣这样说,得意起来,并对徐宣说:"你算是铁中的钢,铮铮有声,与一般人比较,你还是较有才能的(卿所谓铁中铮铮,庸中佼佼者也)。"后以"佼佼者"称赞才能出众的人。

【出处】卿所谓铁中铮铮,佣中佼佼者。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盆子传》

【解释】美好、突出的人物。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杰出人物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杰出人物

【反义词】平庸之辈

【押韵词】何许人也、生拉活扯、攀藤揽葛、析珪判野、胡诌乱扯、空室清野、期期不可、如饥似渴、固壁清野、撒村发野、......

【年代】古代

【英语】outstandingperson

【成语造句】

◎ 此次来成都的两名十三岁女秀已跃入世界水平,很可能成为下届奥运会的佼佼者。

◎ 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使其成为世界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再生工业的佼佼者。

◎ 参加《说课评比》的全国31位教师,均是各省市青年数学教师中的佼佼者。

◎ 它是虾类中的佼佼者,其形之美,其体之大,其味之鲜,向来为人们所称道。

◎ 这一发现使虎鲸成为哺乳动物中语言上的佼佼者,足以和人类、某些灵长类动物及海豹媲美。

[历史典故:佼佼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狼、狐狸和兔子的民间典故

全文共 1797 字

+ 加入清单

狐狸兔子在林子里偶然相遇,它们各自都感觉找到了知己。于是,狐狸便提议大家发誓为盟,结为朋友。

有一天,它们合计着同去打劫一些财物。

它们来到一座山上,见满山遍野,盛开着各种各样的花儿。绿莹莹的草里钻出一只野鸡,向它们望了望,畏惧地朝远处飞去。山涧里,传来泉水冲击岩石的声音。春天的山野景色非常迷人。

它们便决定在这里休憩,等候机会。

刚坐下不久,对面山上摇晃着走过来一个挑担子的货郎哥。

兔子建议:狼和狐狸躲起来,由它先把货郎哥骗到远处,然后,狼和狐狸挑走担子,最后大家到狼洞聚会。狼和狐狸点头同意,就躲了起来。

等货郎哥过来时,兔子就轻轻跳出来,用最婉转的嗓子唱道:

满山遍野舞动的

那是花儿吗

还是玩耍的小姑娘

山涧里响着的

那是泉水吗

还是孩子们在鼓掌

草丛里钻出又飞去的

那是野鸡吗

还是一道彩虹

啊,啊,货郎呀

告诉我吧,货郎

兔子唱罢,两只前腿向空中伸了伸,好像在说:“快说吧,货郎!”货郎哥听了确实很惊疑,因为这声音太动人了,尤其是出自兔子之口,这简直是天下的奇事。

货郎哥卸下担子,就朝兔子奔去。但是兔子看见他走近了,就匆忙逃了。看见货郎哥停下了,兔子就又用前腿向空中伸了伸,好像在说:“你跑得再快一些,就可以捉住我了。”货郎哥就又朝兔子飞一般地追去。

可是他追得快,兔子逃得快。最后追到很远的一个山沟里,就再也寻不见兔子了。

于是,货郎哥气呼呼地跑转来,回到原处一看,不好了!自己装得满满的货担没啦。这一惊非同小可,他连忙往各处去寻找。

原来,兔子将货郎哥骗走以后,狐狸挑上担子,狼跟着就一块儿往狼洞里去了。到了狼洞,狐狸煽惑狼道:“狼大哥呀!这担子是我挑来的,可是你是我们的大哥,应该给你一半东西。”狼听出狐狸的意思是想叫它合谋霸占了这担东西。

不分东西给兔子,狼也愿意。不过狼想的是要独占这份财物。正发愁没有借口,听了狐狸的话,就计上心来,把脸一沉,骂道:“狡猾的狐狸!我们三个是好朋友,你倒说出这样的话,今天若不把你除去,日后你必然继续惹是生非。”于是狼扑了上去,把狐狸吃了。

兔子回来一看,狐狸被狼吃了,非常害怕。赶紧凑上前恭维道:“狼大哥!我能够和你交朋友,真是太荣幸了。因为从古到今,谁也没有听过兔子能和尊贵的狼交朋友,所以我愿把这担子里的全部财物献给你,作为我的一点心意。”

本来,狼也想借口吃掉兔子,但听了兔子的这番甜言蜜语,心想,这倒霉的兔子早晚都是自己的美食,况且自己刚刚才吃了狐狸,肚子还饱着呢。于是,就叫兔子去看守东西,自己睡觉去了。

坏人有坏主意,坏兔子也有坏办法——兔子悄悄打开担子,发现有一包糖,就在这一包糖上想出了一个阴险毒辣的计策。兔子暗暗把糖藏起来,挤着一只眼睛,喊叫起来:“啊呀!太好吃了,太好吃了!”狼被惊醒,很生气地对兔子说:“不守规矩的东西,你喊叫什么?”

兔子用最温柔的腔调说:“我只知道世上吃的东西,甜不过果子,可不知道世上最甜的却是自己的眼睛。我吃了一颗,满嘴都是甜的,满身都是甜的,甜得心也怦怦跳起来了。这么好的发现,我怎能不告诉尊贵的狼大哥呢?要是狼大哥吃了自己的眼睛,将会享受到这种福气。”

狼听了这话,因为睡意还未退,糊里糊涂地就信以为真了。狼连忙叫兔子帮着挖掉自己的眼睛。兔子眼尖爪快,迅速地用双爪将狼的双眼挖出,然后将一些糖塞入眼珠。狼吃了觉得果然甜,连连称赞兔子聪明。

可是当狼发现看不见以后,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没有了双眼。于是,就追问兔子。

兔子笑着说:“这好办,你跟我走,喝点泉水,眼睛就能看得见啦。”这时,狼只好跟着兔子走。

到了万丈高的悬崖上,兔子对狼说道:“狼大哥呀!你看前面的泉水多清呀!再往前走几步,快喝吧!”双目失明的狼哪知是计,双足向前一迈,就跌入山涧摔死了。

狼死后,兔子指着山涧骂道:“贪婪的狼呀,你想独占这些财物吗?告诉你,这些财物是我兔子的,现在还是让我享受吧!”

骂罢,就回转狼洞打开担子,欣赏里边的东西。翻着,看着,唱着:

狡猾的狐狸呀!你来看看吧

这串戒指正闪烁着金光

贪婪的恶狼呀!你也瞧瞧吧

这串手镯正散发着银光

啊,啊,你们快来看吧

这又是一包雪一般的白糖

太好了,太好了

这是“胡大”给我的犒赏

得意忘形的兔子把一包白色的闹狼药误认为是白糖,就顺手捏了一撮,放进嘴里吞了下去。不一会儿,毒性发作,兔子就在惨叫声中死去了。

结果,贪婪的恶狼、狡猾的狐狸和阴毒的兔子,谁也没有享受到这些东西。

第二天,货郎找到狼洞,又把担子挑走了。另外,还得了一张狐皮和兔皮。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历史典故

全文共 1021 字

+ 加入清单

汉书。卷三十一。陈胜项籍传:「方今江西皆反秦,此亦天亡秦时也。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秦二世时,陈胜、吴广揭竿起义,南方风起云涌,会稽郡代理郡守殷通对项梁说:「江西一代地方全反了,这正是上天要亡秦国的时刻。我听说:『先发动就能让别人受我控制,动作慢了就受人控制。』我准备起义,并且任命先生您与桓楚为将领。」

当时,桓楚藏匿在沼泽地带,项梁说:「桓楚逃匿,只有项羽知道他藏在哪里。」于是项梁出去吩咐项羽「如此如此」,再回室内对殷通说:「请你召见项羽,命令他去召回桓楚。」等到项羽进入,接受命令,才过一会儿,项梁示意项羽:「可以动手了。」

于是项羽拔剑斩下殷通的脑袋,项梁手中拎着郡守脑袋,腰配着郡守的印绶走出去,郡政府人员见状惊慌纷乱,项羽击杀数十百人,镇住了局面。

项梁召集他熟识的豪杰与吏士,告知他们要起义,募集兵马八千人,任命自己为会稽郡守,项羽为裨将,攻略附近县城。

锦衣夜行

【明慧学校】据《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载,西楚霸王项羽率兵进入秦国首都咸阳后,屠杀城里的百姓,杀害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并且放火烧掉宫殿,然后带着到处搜括而来的财货、珍宝和妇女要回故乡去。

这时有人跟项羽建议:「关中这个地方,山河四面围绕,是天然屏障,土地肥沃丰饶,首都建在这里可以称霸中原。」项羽看到秦宫殿都已经烧毁,心里又想念故乡,就回答说:「人富贵了不回故乡,就好像晚上穿着漂亮的衣服外出,谁看得到?」

沐猴而冠

那个人背地里对人说:「听说项羽这个人,就像个性急躁的猕猴学人穿戴冠帽,没有远见成不了大事,现在看来果然是真的。」结果话传到项羽的耳里,就把那个人捉来烹煮。

后来「沐猴而冠」被用来指性情急躁的猕猴学人穿戴冠帽。亦用来比喻人虚有其表,却不脱粗鄙的本质,没有远见。除此之外,古来对这句成语另有一解,认为因为猕猴性子急躁,不能若人久着冠带,用来比喻人的性情急躁。

马上得天下,岂可马上治天下

汉高祖刘邦击败了项羽,在长安登基做了皇帝,即是历史上创建汉朝四百年天下的第一位开国君主汉高祖。汉高祖即位之初,功臣战将遍布朝廷,使朝廷纷纷扰扰毫无秩序,汉高祖真的不知道怎么来统治这个国家。当时有个儒生叫做陆贾对汉高祖说:「你马上得天下,岂可马上治天下?」这个话让汉高祖非常震惊,便接受了陆贾的意见。于是汉高祖设法重用一些文士而不重用武将来治理国家,所以做了丞相的人不是那位立了第一战功的韩信,而是文士萧何。从此以后,历代的开国君主莫不以「马上得天下,岂可马上治天下」做为座右铭。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传说典故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当年与宙斯的大儿子阿波罗互相爱慕。终于,有一天阿波罗终于按捺不住自己对月桂女神的爱恋,对她展开的追求。

可是因为阿波罗自己是太阳神,身体聚集了大量的热能,使得月桂难以忍受。所以每次阿波罗追月桂,她就会躲。就这样,一追一躲,终于月桂无法忍受了,她大喊救命。

她的父亲河神林恩因不忍女儿遭受如此痛苦,就将大地劈裂了一条大缝。月桂纵身一跳,化成了一棵大树从裂缝中长出。

自此,这棵树就叫做月桂树。

而阿波罗并不知道缘由,认为月桂宁可变成大树也不愿和他在一起。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意识到原来是因为自己太热了才使得月桂化作一棵大树。阿波罗发誓要永远为月桂留下一片遮蔽。那就是我们现在知道的太阳黑子,在太阳神心中留下的永远的遮蔽,他为月桂留下的遮蔽。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历史典故:曲高和寡

全文共 725 字

+ 加入清单

宋玉是战国时楚国著名的文学家,他与唐勒、景差等人共同继承和光大楚辞。虽然他的成就不及楚辞的创始人屈原,但在同时代人中,他的成就是最高的。他在楚襄王手下做事,由于文才出众,遭到了许多人的妒忌,这些人不断地在楚襄王面前说他的坏话。楚襄王本来不相信,但听多了也就开始怀疑了。

有一次,楚襄王问他:“先生最近有行为失检的地方吗?为什么有人对你有许多不好的议论呢?”宋玉据理力争,清楚地向楚襄王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楚襄王听了他的话,不禁疑惑地说:“你说的确实很有道理,但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与你不和呢?”宋玉若无其事地回答:“请大王宽恕,听我讲个故事:最近,有位客人来到我们郢都唱歌。他开始唱的,是非常通俗的《下里》和《巴人》,城里跟着他唱的有好几千人;接着,他唱起了还算通俗的《陽阿》和《薤露》,城里跟他唱的要比开始时少多了,但还有好几百人。后来他唱格调比较高雅的《陽春》和《白雪》,城里跟他唱的只有几十个人了;最后,他唱出格调高雅的商音、羽音,又杂以流利的徵音,城里跟着唱的人更少了,只剩下几个。由此可见,唱的曲子格调越是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圣人有奇伟的思想和表现,所以超出常人。一般人又怎能理解我的所作所为呢?”楚王听后恍然大悟。

比喻知音难得。也比喻说话、写文章不通俗,能够理解的人很少。

大尺子坚硬而沉重,就像一堵围墙,外面的人要进来却总是碰壁,他自己要出去也找不到出路。如果不合群,即使是再有能力的人,也难以得到别人的拥护。至察者无朋,一味对别人苛刻、挑剔只能让别人和自己合不来。真正有修养的人会以宽容、豁达的胸襟对待周围的人,包括他们的失误和缺点。容人就不要过于精明,给他人创造一个宽松的人际环境的同时,也给自己一个快乐的空间。

[历史典故曲高和寡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悬梁刺股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987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典故,我们从小到大听过多少,知道多少,了解又有多少,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一看悬梁刺股的历史典故,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悬梁刺股:发奋刻苦,求学始成

【出处】

《战国策·秦策一》暨宋·李昉《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

【释义】

股:大腿。将头发悬在梁上,用锥子刺大腿,以防止打瞌睡。形容读书学习发愤刻苦。

【历史典故】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字季子,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曾与张仪一起师从鬼谷子学习兵法。学成之后,他到各国去游说,希望各国的君主可以采纳他的政治主张,但却始终一无所获。最后,他的钱全都花光了,只能回家。

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邻居们也都在暗地里嘲笑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愤读书。从此,他闭门不出,埋头苦读,常常读书到深夜,有时疲倦得直打盹,想睡觉,他就用冷水冲醒自己。但是,到后来冷水也没有什么用了,于是他想出了另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了,再坚持读书。

几年的苦读之后,他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于是他再次去游说,后终于成为一位声望颇高的大纵横家。

东汉时期,也有一个像苏秦一样勤学苦读的人,他叫孙敬,字文宝,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如饥似渴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想了很多办法来刺激自己,但是到后来都失去了效用。

他怕影响自己读书,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一头则绑住自己的头发。当他读书疲劳打盹时,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自己马上清醒,再继续读书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孙敬后来终于成为一个大学问家。

【成长心语】

拉美特利说过:“大海越是布满暗礁,越是以险恶出名,我越觉得通过重重危难去寻求不朽是一件赏心乐事。”在逆境中,只有懦夫才会一蹶不振,视此为人生的终结。综观历史,强者都是在大苦大难中取得成就的。求知也是如此,不经历风雨,怎么会见到美丽的彩虹?没有百转千回的“山重水复疑无路”,又何来“柳暗花明又一村”?要想获得大幅度的提升,便要经历“华山天险一条路”,要有百折不回的韧劲、闻鸡起舞的苦干、悬梁刺股的志气和奋发,这样才能够“破壁”,一定能够“走通”,一定能够华山登顶、一览众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典故5、《五子登科》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dòu)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今北京一带)有个叫窦禹钧的人,记取祖训,教导儿子们仰慕圣贤,刻苦学习,为人处世,不愧不怍。结果,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

窦禹钧本人也享受八十二岁高寿,无疾而终。当朝太师冯道还特地写了首诗:“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

《三字经》也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歌颂此事;又逐渐演化为“五子登科”的吉祥图案,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连袂获取功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及第粥的由来典故

全文共 723 字

+ 加入清单

广州西关是老广州的城市中心,自唐代以来就是外埠商人集居地,商品的集散地,商业贸易相当活跃,各地饮食风尚和烹饪方法促进了西关饮食业的发展。文献记载:“广州西关,肉林酒海,无寒暑,无昼夜。”在这里产生了一大批极具特色的传统美食,其中“及第粥”代代相传、家喻户晓。

及第粥是三元及第粥的简称。相传,清朝时,广东林召棠中状元回乡拜祖,他每天都喜欢用猪肝、猪腰子和猪肚子煮粥而食。

有一天,一位退居广州的御史前来探访林召棠,刚巧林状元正在吃粥,林便连忙招呼老御史同吃。御史嗅到一股诱人的香味儿,便问他吃的是什么粥。林状元知道老御史常常盼望他儿子能科场高中,因此指着那粥恭敬地回答:及第粥。老御史闻之满心喜欢,也不讲客气,便与状无同食。粥白如凝脂,似醴酪,鲜香无比,味道很美,很受用。在科举取仕时代,状元、榜眼、探花为殿试头三名,合称三及第。林如棠便用猪肝、猪腰子、猪肚子三种猪内脏比作三及第。御史吃过及第粥后,回到家里便命厨人依法炮制,精心熬制及第粥给儿子吃。他的儿子果然高中状无。老御史大喜过望,逢人便讲及第粥的好处。因此,及第粥便广为流传开来。

如令,在广州吃及第粥依然是时尚。在西关当数伍湛记的及第粥最为有名。据说,伍湛记及第粥已有40多年的历史了,创始人为顺德人伍湛。他在文昌南路横街开了一家父子店。由于当时广州四大著名酒家之一的“文园”酒家就座落在文昌横街,伍湛记恰恰就在街口,去“文园”酒家的食客经过伍湛记的时候,都被香气扑鼻的及第粥所吸引,纷纷进去一品味道。伍湛记的及第粥色香味独具,食客趋之若鹜。十分有趣的是莘莘学子吃及第粥,高考前后更是络绎不绝,多为讨个吉利。还有为数不少的父母买及第粥拿回家中给子女吃,充满着无限爱心,寄托着“望子成龙”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爱国的名人经典故事6、在中国要守中国的规矩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的国家现在实行改革开放,许多外国人到中国访问、投资、做买卖,这对我们的经济发展十分有利。如何跟外国人打交道呢?一方面要有礼貌,尊重人家的国格,尊重人家的各种习惯。另一方面也要维护我们的国格国法。盲目排外和崇洋媚外都是错误的。这里讲一个冯玉祥将军对待外国人的故事

冯玉祥是著名的爱国将领。他当年担任陕西督军的时候,一次接待了两个外国人。他很有礼貌地请他们坐下,谈话。两个外国人打开旅行袋。拿出一块新鲜的野牛肉,要送给冯玉祥。冯玉祥问:“哪里弄来的野牛肉?”外国人回答:“是我们在终南山打猎打来的。野牛凶得很,不好打。”冯玉祥皱起了眉头:“你们到终南山打猎,和谁打过招呼?领过许可证吗?”外国人忙说:“我们打的是野牛,没有主人,用不着和谁打招呼。”冯玉祥沉下脸说:“终南山在我们中国,是我国的领土。野牛生在这里,自然归我国所有,怎么说没有主人?你们不经允许,私自猎牛,这是犯法的!我作为地方官,有保护国家主权的责任。你们在中国就要守中国的规矩,不能蛮不讲理!”两个外国人理屈词穷,只得承认做了错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历史典故:熟羊胛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熟羊胛 注音 shú yáng jiǎ, 解释 羊胛:羊的肩胛,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时间过得快。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这个故事!

【注音】shú yáng jiǎ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铁勒的部族很多,其中一个部族叫骨利干,地处瀚海以北,那里的草多为百合,盛产良马,可以日行千里。骨利干北边临海,离唐朝京都长安很远。那里日长夜短,傍晚开始煮羊的肩胛,等煮熟时,东方竟然天亮了。

【出处】日入亨羊胛,熟,东方已明。 《新唐书·回鹘传》

【解释】羊胛:羊的肩胛。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时间过得快

【结构】偏正式

【同韵词】伯乐相马、不公不法、黄门驸马、尻轮神马、软裘快马、零敲碎打、现身说法、横行不法、小廉大法、行而世为天下法、......

【年代】古代

[历史典故:熟羊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是传奇观后感

全文共 2161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传奇》这个大片相信大家都看过,2007年上映,票房突破1亿美元,算得上是好莱坞又一大巨作了。

刚看到这个片子的时候有些不大适应,片头很短,只有一个新闻报告,随后马上切入主题,看是讲述威尔史密斯的故事。

片头刚开始时放的新闻讲的是病原体学家在妄想消除这个世界上的病毒,和想让人体机能变得无敌的时候,却没想到他们虽然消灭了一个病毒,又产生了一个比那个病毒强大的多的病毒,就是科氏病毒(第一次说成:哥,是病毒……)。

随后切入正题,威尔史密斯是个免疫力极强的人,他不仅是病原体学家,还是个战士,所以他没有被感染,但是为了拯救人类,只好和他的爱犬(一个人在这个半死不活的地方,换谁都会崩溃)。科氏病毒的中毒致死率的90%,也就是说全球60亿人有54亿人直接挂了,剩余的10%里又有99%变成了僵尸,类似于狂犬病患者,体质极强,攻击力极高,永远吃不饱,见人就吃(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不吃僵尸?)动物对其有免疫能力,但是被咬后就也变成了那10%里的99%。

威尔史密斯抓了许多老鼠做实验,只有一个老鼠攻击性明显减弱,瞳孔收缩(感染科氏病毒的人瞳孔会放大,头发掉光,全身呈灰色),但是威尔史密斯主要研究的事如何将僵尸变成人类,所以用鲜血引诱了一个女僵尸到门口,用事先准备好的套索和汽车连起来,用汽车的重力把她拉了上去,身上盖个布(僵尸怕阳光,一晒就身体冒烟,然后要不被烫死,要不就经受不住折磨,自杀了。本身科氏病毒就是让人体机能变强,所以导致体温急剧上升,达到100度左右,还没被烫死,再来点阳光的热量,自杀算了,所以夜间行动,躲在阴暗的角落)可惜呀,威尔史密斯竟然逮了个丐帮帮主(我很习惯把僵尸群叫成丐帮)的老婆,这下丐帮帮主要发威了,他用模特做了个假人,放在路边,威尔史密斯以为是没有感染的真人,结果僵尸用同样的方法把他也逮着了,一直掉到夜里,威尔史密斯才清醒过来(绳索上有刀,插进了他的腿里,疼晕过去了),他马上拿出小刀割断了绳子,然后看看表,已经6:00多了,只有一束阳光还在隔离僵尸居住地和他,威尔史密斯叫上他的爱犬回到车里,可是爱犬发现了僵尸居住地里的僵尸,这时,丐帮帮主“率领”着他的三条“爱犬”冲了上去,被光束拦截着,但是光束已经很小很小,马上就要消失了,威尔史密斯见爱犬还没有回来,马上拿起枪准备进攻,还是晚了一步,僵尸的爱犬毕竟是身体机能很强大,所以一下把威尔史密斯的爱犬扑倒在地,可是威尔史密斯的狗也不是白养的,毕竟天天跟着自己训练,所以勉强没有让两条狗咬到自己,可是这时,另一条狗马上冲向威尔史密斯,威尔史密斯还在瞄着另两条狗,没注意到这边有敌人,也被扑倒了,而他的爱犬却急于救主人,放松了那两条狗的警惕,被狠狠地咬了一口,威尔史密斯看见自己的爱犬被“狗”咬了,顿时杀红了眼(毕竟威尔史密斯和爱犬在这个鬼地方相处了1001天,有了深厚的情谊,把他当做了“老伴”),拿起枪就开始疯狂扫射,结果顺利逃脱。

回到实验室,威尔史密斯发现他的爱犬开始瞳孔放大,出血,开始脱毛,皮肤变色,于是流着眼泪将它掐死了……

第二天,威尔史密斯把狗安葬了后,开始计划他的复仇行动,也是自杀行动,这有点像日本的神风敢死队,学着僵尸把一个和自己很像的模特放在“僵尸公寓”楼下,真正的他开着汽车停在不远处,等到晚上,僵尸成群结队地冲了出来,扑向模特,而威尔史密斯则开启所有车灯,然后踩死油门向僵尸冲去,一下撞死一群,嘴里大喊着“Die!!Die!!”……

计划失败,僵尸太多,但是被一个幸存的女人用激光灯救了。

一次威尔史密斯和那个女的一起钓鱼,那个女的的孩子下水游泳,突然说:“This water is too cold(这水太冷了)”威尔史密斯突发灵感,可以用低温把病毒杀死,于是把那个丐帮帮主的老婆下面放着一堆冰块,体温骤降,心率明显变慢,开始长毛,可惜丐帮帮主也来抢老婆来了,这个房子虽然窗户是防弹的,楼是混凝土的,门是防火防爆放毒气的,窗户里面还有一个铁的窗户,把四周弄得密不透风,尤其是实验室,几乎原子弹也炸不进来,而且外面还装了5盏强光灯,还有炸药满在地下。可是僵尸将悲痛化为力量,分两拨进攻,前面的敢死队先把“雷”排完,后面的复仇队等待集结号,弄得跟二战一样,所以被僵尸从楼顶挖了个洞,钻进来了,闯入实验室,威尔史密斯和那个女的和小孩只好呆在防弹玻璃后面,这也支持不了多久,防弹玻璃里面毕竟有丐帮帮主的老婆,所以人家疯狂地撞,实在撞不开,然后充满诗意地再窗户上用手花了一个蝴蝶(其实就是把双手分开摆成蝴蝶的样子,因为体温很高,所以有哈气)威尔史密斯瞬间明白了他的意思,然后把那个丐帮老板娘翻开,看见了后面的蝴蝶纹身,然后深吸一口气,说:“Open ten door(把门打开)”那个女的说:“What?”男的说:“(见丑了,这麽长的英文打不下来,直接敲中文了)虽然他们攻击力很强,但还是有亲情的,他们还有人的大脑,只是出于变异后饥饿的冲动才开始吃人的,这是他的妻子,我们应该还给他,况且我们已经有了治疗他们的方法,所以……开门吧。"事情发展还算顺利,结局还是和平解决。

但是,哈哈,这下变异的人可高兴坏了,变回人之后只剩下不到1亿人了,所以,他们根本不需要钱,直接抢银行,抢超市,自从变异以来,他们从来没有吃得这么饱,这真是个完美的结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宰相肚里能撑船典故

全文共 725 字

+ 加入清单

古时候,有个年近古稀的老宰相,又娶了个名叫彩玉的小媳妇。彩玉年方二九,长得如花似玉。自从嫁给这位老宰相,虽说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可她总是闷闷不乐,暗暗埋怨父母不该把她嫁给一个老头子。

一天,彩玉独自到后花园赏花散步,碰上了住在花园旁边的年轻帅气的家厨助理,这位赵姓家厨做得一手好吃的祖传圣旨骨酥鱼。彩玉和年轻的家厨相谈甚欢并由此一见钟情。从那以后,彩玉常常偷偷地到花园里同赵姓家厨相会。

有一回,彩玉对赵厨说:“你我花园相会,好时光总让人觉得缠绵难分。我有一计,可使咱俩天天多在一起相处。”赵厨问什么妙计,彩玉就说出了自己的主意。

原来,老宰相恐怕误了早朝,专门养了一只朝鸟。这鸟天天五更头就叫,老宰相听到鸟叫,就起身上朝。彩玉让赵厨四更前就来用竹杆捅朝鸟,让它提前叫唤,等老头子一走,他俩就可团聚了。

这天,老宰相听到朝鸟的叫声,连忙起身。等来到朝房门外,刚好鼓打四更。他想,这鸟怎么叫得不准了!就转身回了家发现了真相,但他并没有声张,又上朝去了。

老宰相在中秋时把彩玉和赵厨叫在一起,作诗道:“中秋之夜月当空,朝鸟不叫竹杆捅,花枝落到粉团上,老姜躲在门外听。”赵厨一听,自知露了馅,赶忙跪在桌前:“八月中秋月儿圆,小厨知罪跪桌前,大人不把小人怪,宰相肚里能撑船。” 彩玉见事情已经挑明,也连忙跪倒在地:“中秋良霄月偏西,十八妙龄伴古稀,相爷若肯抬贵手,粉团刚好配花枝。”老宰相听了哈哈大笑:“花枝粉团既相宜,远离相府成夫妻,两情若是久长时,莫忘圣旨骨酥鱼。” 彩玉和赵厨听了,连忙叩头谢恩。

从此, 宰相肚里能撑船这个典故和圣旨骨酥鱼漫漫在民间开始流传。

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意思:形容一个人宽宏大量,大人有大量的意思。倡导为人处世要豁达大度,待人处事要宽厚仁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历史典故:大事不糊涂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dà shì bù hú tú

【成语故事】北宋时期,谏议大夫吕端办事公正,是非分明。他为人谦虚谨慎,宋太宗十分信任他,他的名声位于寇准之下。宋太宗不满当时的宰相吕蒙正,想让吕端取代,征询大臣的意见。有人说吕端为人糊涂。宋太宗说吕端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典故】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宋史·吕端传》

【释义】指在有关政治的是非问题上能坚持原则,态度鲜明。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头脑清醒

【近义词】难得糊涂

【反义词】糊里糊涂

【示例】他一向都是大事不糊涂的。

[历史典故:大事不糊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故乡的冰糖葫芦

全文共 801 字

+ 加入清单

冰糖葫芦!”一堆喧闹的声音,游客推挤的声音以及老板们的吆喝声都传进了我的耳朵,这些声音的源头都来自于一个美丽的小镇,我的故乡——七宝古镇。在小时候,每一天清晨,都会被鸟儿们的奏鸣曲从睡梦中扯醒,缓缓睁开眼,阳光会从百叶窗的缝隙中钻进来,洒在我的脸上,温和舒服。

“加油!“这是我每天的必修课,吃完早饭与奶奶去晨练,其实是去七宝老街逛街的呢。

走进了七宝老街便可以看到许许多多各色各样的小吃,我最喜欢的莫过于老街最有名最好吃的冰糖葫芦了。甜而不腻,美观。

一根细细的木头上,整齐的排列着奇异果、菠萝等等,各种各样的水果,而包裹在外面的红色糖衣则是在阳光的造射下显得小巧玲珑,让人特别想咬上一口。

每一位小孩子,或是前来游玩的旅客,都会忍不住那香味而伸手去买一根,所以你便会看见每个人手上都拿着一根红里透白的冰糖葫芦啦!

而我,每次走进老街便会故作可怜,央求奶奶给我买一根吃。而奶奶却总是会做出一脸生气的样子对我说道:”你啊,就是不听,糖吃多了不好,以后不许吃了!”一边却还是掏出钱包为我买下了一根,我接过后迫不及待的舔了一口糖衣,对奶奶点了点头,沉溺在幸福味道中的我与奶奶又向前方走去了。

那时候,冰糖葫芦有家乡的味道,和幸福的味道。

我们走到了岸边,水也是清凉的,可以毫不顾忌的任水沾湿自己的衣裳,玩累了才和奶奶说说笑笑的走回家了。

那时候,水很美,有我们快乐童年的味道。水的一圈圈涟漪仿佛见证了我们在故乡留下的快乐。

而现今,回到故乡时,看见了河水,心莫名的被刺痛了。

原本清澈见底的河水呢?活跃的小鱼们呢?都已被令人厌恶的污水代替了。

我往前走,去寻找冰糖葫芦——那故乡的味道。

我拿起一根,高兴的放进嘴中,一股色素的味道直冲脑门,我尝到了长久不变的味道,可是却再也没有故乡的味道了,有的只是色素那令人作呕的味道。

一股莫名的伤感刺痛着胸口。

故乡的味道尘封在那一年的冰糖葫芦中。那一年的清澈河水中。

故乡的味道在我心中永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有关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694 字

+ 加入清单

先天下之忧而忧告诉我们要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有关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历史典故,欢迎大家阅读!

宋仁宗曾经派范仲淹去西北抗击西夏。范仲淹确实是一个合适的人选。他不但是一个军事家,也是着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范仲淹是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他两岁的时候,就死了父亲,跟着改嫁的母亲背井离乡,生活十分贫困。他从小很有志气,爱好读书。十多岁的时候,他借住在一所寺庙的僧房里,昼夜苦读。每天,他只烧一锅粥,等粥冷却后,用刀划成四块,一天两餐,早晚各吃两块。菜呢,也只是几根咸菜。后来,人们称他这种生活为“断齑(jī,指咸菜)划粥”,成为历史上刻苦好学的佳话。

经过艰苦的学习,范仲淹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同时养成了严肃认真和刻苦节俭的作风。

范仲淹青年时就考中了进士,开始做官。早年的贫困生活使他了解并同情民间的疾苦。他决心为国家和百姓做一番事业。

宋夏战争初期,宋军不断失利。公元1040年,范仲淹和韩琦同时被派到陕西,前去抗击西夏。

范仲淹到了延州,发现一个很不合理的现象。当时,宋朝政府把边兵分给各级官员带领,官职越高的带兵越多,官职越小的带兵越少。这本来是正常的现象,但宋仁宗却下了一道命令,说敌人来进犯时,不管来的敌人多少,一概由官小的带领自己的少量人马先去作战。这样做哪有不败的道理。范仲淹却不管皇帝的命令,立即改变做法。他把延州的一万八千军队,分给六个将领带领,每将三千人,负责训练。有了敌情,该多派就多派,该少派就少派。同时,他又下令修筑一些城堡。经过一番整顿,延州的防守力量顿时改观了。

西夏军队看到范仲淹防守严密,就互相警戒说:“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甲兵。”从此,他们再不敢轻易侵犯延州了。

范仲淹镇守陕西几年,除延州外,还驻过庆州(今甘肃庆阳)、州(今陕西彬县)等地,很受当地羌人部落的尊敬。羌人因为范仲淹做过龙图阁直学士,都称他做“龙图老子”。

公元1043年,范仲淹由陕西调回京城,担任副宰相。

那时候,北宋政治非常****,封建官僚的特权大得惊人。做官全凭关系,升官更靠资历。只要一个人当了大官,家属亲戚都可以做官。结果大小衙门里塞满了多余的官员,好多官员又尽干坏事。

范仲淹早就看不惯这种状况。他担任副宰相后,决心改革,就大胆地向宋仁宗提出十项改革方案。这个方案的主要内容是:一、明确规定官吏提拔或者降职的办法;二、严格阻止凭借特权、关系等取得官职;三、改革科举制度;四、慎重选择官员;五、重视生产;六、加强武备;七、减轻劳役等。

宋仁宗正信任范仲淹,对范仲淹提出的方案全部接受了。因为范仲淹是在宋朝庆历年间提出这个方案并进行改革的,所以历史上称为“庆历新政”。

为了推行新政,范仲淹首先整顿官吏制度。他派一些官员担任监司(监察官),到全国各地视察,然后根据他们的报告,把各地的坏官从登记簿上除名,加以撤换。

有一次,和范仲淹一起推行新政的大臣富弼(bì),看到范仲淹在登记簿上勾掉坏官的名字,心里不忍,就上前劝阻说:“一笔勾掉一个名字很容易,可是,被勾掉的一家人都得哭了。”

范仲淹毫不动摇,斩钉截铁地回答说:“一家哭总比一路(北宋的政区名称)的百姓哭好啊!”

富弼听了,觉得范仲淹既有胆量,又有见识,心里非常钦佩。

新政在推行中,触犯了一些封建贵族的利益。许多保守的官僚纷纷起来反对,诽谤范仲淹和推行新政的人,说他们结成朋党。

宋仁宗动摇了。新政只推行了一年多,范仲淹就被降职,调到外地做官去了,新政也跟着失败了。

范仲淹虽然遭受打击,但他忧国忧民的信念却丝毫不变。不久,他到邓州(今河南邓州)去做地方官。这时,他的朋友滕子京也被降职,在岳州做地方官。滕子京在岳州重新修建岳阳楼,请范仲淹写一篇纪念文章。范仲淹答应滕子京的要求,写下了着名的《岳阳楼记》。文中反映范仲淹伟大抱负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语,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公元1052年,范仲淹又被调到颍州(今安徽阜阳)去当地方官。他在上任的路上生病死了。

范仲淹生前,生活非常节俭,但待人却很亲热厚道,乐于助人。他喜欢将自己的钱财赠送给别人,还设法救济同族的人。所以,他死后,人们都很悲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江郎才尽的典故

全文共 291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江郎才尽,比喻才思减退。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喻人的文采思情衰退。下面是语文迷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语典故,欢迎阅读,谢谢!

【汉字】江郎才尽

【拼音】jiāng láng cái jìn

【释义】释义“江郎”,指南朝文学家江淹,年轻时很有才气,到晚年文思 渐渐衰退。“尽”,完,没了。江郎的文才没了。比喻才思减退。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喻人的文采思情衰退。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黔驴技穷、江淹才尽、才疏学浅、才思枯竭

【反义】出类拔萃、初露锋芒、才华横溢、才高八斗

【成语故事】

《南史》中除了记载以上故事外,还记载了一个类似的“索锦”的故事,发生在张协与江淹之间。

南朝的江淹,字文通,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程庄镇)人,他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家,他的诗和文章在当时获得极高的评价。 可是,当他年纪渐渐大了以后,他的文章不但没有以前写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诗写出来平淡无奇,而且提笔吟握好久,依旧写不出一个字来; 偶尔灵感来了,诗写出来了,但文句枯涩,内容平淡得一无可取。于是就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禅灵寺的河边,梦见一 个自称叫张景阳的人,向他讨还一匹绸缎,他就从怀中掏出几尺绸缎还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后便不精彩了。又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觉,梦见一个自称郭璞的人,走到他的身边,向他索笔,对他说:“文通兄,我有一支笔在你那儿已经很久了,应该可以还给我了吧!” 江淹听了,就顺手从怀里取出一支五色笔来还他。据说从此以后,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写不出什么好的文章了。

江淹曾不无得意地对弟子说:吾本素官,不求富贵,今之忝窃遂至于此,平生言止足之事,亦以备矣。在这种养尊处优的环境下,江淹再也没有写出好的文章。江淹的文思枯竭,江郎才尽。[1]

其实并不是江淹的才华已经用完了,而是他当官以后,一方面由于政务繁忙,另一方面也由于仕途得意,无需自己动笔,劳心费力,就不再动笔了。久而久之,文章自然会逐渐逊色,缺乏才气。

【存在误读】

历史考证

很早就有人怀疑“江郎才尽”的真实性。古直《诗品笺》引张溥的话道:“江文通遭梁武,年华望暮,不敢以文陵主,意同明远,而蒙讥才尽。世人无表而出之者,沈休文窃笑后人矣。”意思是说,江淹生怕梁武帝妒忌,故意说自己才尽,这种情况不被后人了解,沈约知道了一定会笑话,因为沈约就有这样的经历。据《梁书·沈约传》记载:“约尝侍宴,值豫州献栗径寸半。帝奇之,问曰:‘栗事多少?’与约各疏所忆。少帝三事。出,谓人曰:‘此公护前,不让即羞死!’”沈约乃一代饱学之士,然在文人皇帝面前却唯有避让三分,以免招致祸端。我们说他识时务也好,说他工奉承也罢,然而文人皇帝对文士的钳制与文才的扼杀却是不争的事实。更有甚者,善为诗赋的江淹“遭梁武,年华望暮,不敢以文陵主,意同明远,而蒙讥才尽,世人无表而出之者,沈休文(沈约字休文)窃笑后人矣”。江淹在梁武帝面前也不敢显山露水,怕遭妒忌,故而推说“才尽”,死后只落得“少以文章显,晚节才思微退,时人皆谓之才尽”(《梁书.江淹传》)的盖棺之论。“江郎才尽”一语自此成为嘲弄文人才思枯竭的口头禅,江淹也受到历代文人的讥讪。只有遭际相近的沈约看破机关,晓得江淹不是“才尽”,而是“要命”。

江淹梦笔

关于解释“江郎”为何“才尽”的版本很多,流传最广的版本是:某一天,江淹在园中凉亭午睡,迷蒙中梦见一个叫郭璞的人对他说:“我有一枝笔放在你这里己经很久了,是不是应该归还给我了。”江淹一摸怀中,果然有枝笔,拿出一看,竟是枝五彩笔。于是,他就把这枝五彩笔还给了郭璞。谁知一觉醒来,这位曾写出过不少峭拔苍劲诗文的大才子,竟然文思全无,再也写不出五彩缤纷的文章了。这就是那个无论如何也让人难以置信的江郎梦中还笔的故事。

另有传闻: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禅灵寺的河边小睡,梦见一个自称叫张景阳的人,向他讨还一匹绸缎,他就从怀中掏出几匹绸缎还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后便不再精彩了。

江郎智慧

“江郎才尽”这一带贬意的成语,一千五百多年来就一直陪伴着江淹。他自幼勤奋好学,六岁能诗,十八岁己熟背“五经”,所作《恨赋》、《别赋》,更显其才华横溢,被誉为千古奇文。只可惜,中年的江淹突然罢笔,落了个“江郎才尽”的名声。也许人们并不清楚,聪明的江淹正是用“江郎才尽”的把戏,把后人给涮了一把。

据《梁书》记载,南朝宋顺帝泰始二年(公元466年),二十岁的江淹因聪慧超群,成为宋建平王刘景素的幕僚,并随建平王在衮州任文书之职。后因受广陵令郭彦文的牵连,被捕入狱。在狱中,江郎用生花妙笔把自己的哀叹诉诸笔端。不知是建平王爱惜人才,还是江郎的文章感人之至。总之,刘景素览文后,旋即放人。不久,江淹在衮州考中秀才,因为策论文章得到上司欣赏,很快升任巴陵王国左常侍。此后,江淹官运亨通,历仕南朝宋、齐、梁三朝,直至封侯而终。从江淹的发迹历程可以看出,是他的锦绣文章帮助了他。

中国的文人墨客,自古以才情留名,而让江淹名垂千古的却是因“江郎才尽”。但从江郎的经历可以看出,他不是真的才尽,而是恰恰相反。自幼丧父,家境贫寒,曾采薪养母的江淹,最知道贫穷卑贱的滋味。他任御史中丞后,总结了自己以前的经验教训,力戒广陵令郭彦文写写画画的毛病,并搞了一出梦中还笔的把戏,以期从此罢笔。即使不得己而写,也只是写写“皇齐启运从瑶玑”之类的应景华丽篇章。为的是,博君王之欢心,能苟全于乱世。他把所有令人惊叹的文采都转化成了于乱世求生存的智慧,虽然这是一种苟且的当奴才的智慧。写到此,不禁让我想起了曾经被称为文豪的郭沫若先生。

如果说江淹的《恨赋》、《别赋》是千古绝唱,那么他的托梦还笔便是旷世奇谋。他深悟君王的专擅思维,宁可背上“江郎才尽”的名声被后人讥笑,也不愿因文而引火烧身。他曾对弟子们说:“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吾功名即立,正欲归草莱耳。”(《梁书》),这也许就是他借梦罢笔的真正原因。事实上,江郎何曾才尽?罢笔后的江淹仍然智慧聪明着呢!

齐东昏侯永元年,崔慧景因拥兵自重而造反。叛军围困了京城,士族官僚纷纷投身叛军门下,只有江淹称病不出。崔慧景失败后,众人对江淹的明智佩服得五体投地。后来萧衍又率兵起事,士族们有了前车之鉴,人人安之如素,而江淹却脱掉原来官服,投奔萧衍去了。萧衍获胜称帝,是为梁高祖武皇帝。江郎获得梁武帝重用,官至尚书左丞,权倾朝野。就在这一静一动之间,江郎显现了过人的政治智慧和聪明才智,这显然不是“江郎才尽”了。有意思的是,迄今为止也没有人觉得“江郎才尽”是误读了历史。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对社会问题一般有三种心态:一是无意为之而不写;二是有意写而不写透;三是知道不便写而不写。江淹无疑也历经了这三种心态意境,最终为了求得生活安逸而罢笔。但,不论怎么说,这样心态下的人格是曲扭的。可这并不是江淹的耻辱,专制制度注定了文人本身的悲剧。当然,在这一悲剧中,往往也不乏喜剧色彩。所以,今天总有人喜欢拉出一些古人来开涮。就像“江郎才尽”这句成语,看似后人在拿江郎嘲笑开涮,殊不知,正是江郎借托梦罢笔的把戏,把拿他开涮的人涮了一千五百多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续写不朽的香江传奇杂文随笔

全文共 1399 字

+ 加入清单

1997年7月1日,经过一百年的翘首企盼,香港,你终于回家了!

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太平山上升起,在香江河畔飘扬时,历史永远地铭记了这一刻——这百年梦圆,民族崛起的时刻!

时光飞逝,转瞬之间,你回归祖国已经20年了。

我们欣喜的是,回归二十年来,你,璀璨依旧,稳定依旧。

你,作为国际和亚太重要的航运枢纽和具有强劲竞争力的城市,是东方的明珠,是紫荆的花海,也是中华大地的瑰宝,全国人民的珍爱。

我们希望的是,在未来的日子里,你这个美丽与繁荣之都,永远春江水暖,永远鸟语花香。

近些年来,因为“港独”的幽灵时常在香江上空徘徊,所以,你这颗“东方之珠”一度被经济倒退的阴云笼罩,黯淡了光芒,让人们心中不免产生了丝丝困惑与点点悲凉。

是谁造成了你停滞不前的现状?是什么原因阻碍了你的发展和进步?这些问题在拷问香港,也在拷问每一个香港人!

忽然,我想起多年前看过的一部叫《狮子山下》的香港电视剧。据说,这部电视剧在港岛可谓家喻户晓。

该剧中讲述了当时的香港“草根”阶层挣扎奋斗,在逆境自强不息的励志故事。

这部电视剧,也是香港人发奋图强,坚韧不拔的“狮子山精神”的起源。

狮子山,坐落于香港九龙塘及新界沙田的大围之间。对香港人来说,狮子山,是香港的精神高地。狮子山在,自强不息的精神就在,欣欣向荣的香港就在。

一百多年来,狮子山见证了香港由一个小渔村到国际化大都市的艰辛变迁,更鼓舞了一代又一代香港人奋发进取的坚实脚步。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香港经济腾飞时,狮子山精神代表着草根阶层挣扎奋斗以及他们的顽强不息的进取努力。像李嘉诚、刘德华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近半个世纪以来,香江儿女正是用自己勤劳的实践,不朽的传奇演绎着“狮子山精神”,并为这种精神不断注入新的内涵:

在逆境中团结奋斗、和衷共济、守望相助及包容和谐,为香港创出一个又一个奇迹,写下一个又一个传奇。

此外,该电视剧的同名主题曲《狮子山下》,多年来在香港也是脍炙人口,甚至有香港“市歌”之誉。

“放开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同舟人誓相随,无畏更无惧。同处海角天边,携手踏平崎岖。我们大家用艰辛努力,写下那不朽香江名句……”

记得,在2002年,香港经济萧条期间,时任财政司司长的梁锦松在宣读他的首份预算案时,就曾朗诵过这首《狮子山下》的歌词。

后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也向香港市民深情地吟诵了这首歌词,他号召香港市民发扬狮子山的精神,也就是香港精神,和祖国一起,团结奋斗、和衷共济、守望相助、包容和谐,创造香港永久的,持续的繁荣神话。

香港,是香港人的香港,也是我们13亿中国人的香港。香港,只有依靠祖国才有前途,香港人,只有心向祖国才有未来。香港和祖国密不可分!

如今,为了前途和未来,广大的香港人要继续弘扬伟大的“狮子山精神”,放下纠结,迈开步子,撸起袖子,与祖国同舟共济,相伴相随,美好的明天,灿烂的愿景,将指日可待。

香港人对未来是有信心的。香港著名企业家尤金先生说:“当然我们有信心,我们现在已经成为中国的一部分,我们跟中国同步去成长、进步,我们一定会越来越好。”

的确,紫荆花开20载,今日花开别样红;香江回归20春,今朝江水格外暖。

祝福你,香港!祝福你,东方之珠!

东方之珠,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东方之珠,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永远不变黄色的脸,还有,永远挚爱中国的心!

此刻,在狮子山下,掬一捧香江水,举一束紫荆花,祝愿你续写不朽的传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兔侠传奇观后感

全文共 1253 字

+ 加入清单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是兔二,一只乐于助人但有点傻乎乎又有一点点责任感的兔子,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做炸糕、卖炸糕,比起别的兔子,他长得异常高大、强壮。兔二是无意间在卖炸糕的时候绊倒了被想要争夺地位的徒弟熊天霸杀害中毒的武林盟主,武林盟主知道自己中毒很深,及时将自己的功力传给了兔二,并吩咐兔二将令牌交给女儿牡丹,之前,他已吩咐徒弟两米将信带给女儿,叫女儿回来商量新武林盟主选举大会,但没想到,自己却这么快就走了。兔二虽然有了武林盟主的八成功力,但是他自己却全然不知。在寻找牡丹的途中,兔二遇上了歹徒,恰好被牡丹和两米撞见,将两个歹徒打得落花流水,在牡丹说自己叫做牡丹时,兔二却听成了鲁班,放过了转交令牌的大好时机。后来,因兔二无意间将一张招聘传单从墙上撕下当鼻涕纸,被别人认为想工作,强行拉进厨房当厨师。牡丹在半路上得知熊天霸杀害了父亲,就找到了熊天霸,没想到熊天霸一把将师妹抓伤,好心的兔二将牡丹藏进山上的一座破庙里,每天给牡丹送草药和食物。在争夺武林盟主的比武大赛前一天兔二却因为上山给牡丹送草药而被送进了又冷又湿而且臭气熏天的地牢,在比武大会上熊天霸连连击败对手获胜,最后,牡丹出现了,熊天霸一剑将牡丹打伤,准备杀死牡丹,这时,兔二冲破地牢飞上了天,“咚”的一声摔在比武台上,看见牡丹站在旁边,想将令牌交给她,谁知被熊天霸抢了去,兔二战胜熊天霸将令牌交给了牡丹。

我最喜欢的是最后面兔二将令牌交给牡丹的那一刻。兔二冲破地牢飞上了天,“咚”的一声摔在比武台上,看见牡丹站在旁边,说:“不是鲁班,你是牡丹!”两米再也忍不住了,冲着兔二喊:“她当然是牡丹,你自己听错了那怪谁啊?切!”“两米!”牡丹厉声制止,对兔二说,“你说,你来这里干什么?”“我有一个东西要交给……交给……”兔二犹豫起来要不要说出来呢?还是熊天霸喝了一声,说:“快说!要交给谁?”兔二用手指着牡丹说“要交给……交给,要交给她!”说着兔二亮出令牌,“我答应过老人家要将令牌亲手交给牡丹!”全场人包括熊天霸、牡丹和两米都吃了一惊,熊天霸说:“你,快把令牌交给我!”兔二还傻乎乎地说:“不行的,我答应过老人家要将令牌亲手交给牡丹,答应人家的话一定要做到!”熊天霸将剑刺向牡丹,想了结武林盟主竞争对手的生命,兔二急中生智将令牌扔向剑,剑顿时粉碎,但熊天霸却抓住了令牌,“哈哈哈哈,令牌是我的啦!我是新武林盟主!哈哈哈哈!”兔二说:“把令牌还给我!”熊天霸说:“这样,我们来比武,我赢,这个令牌就是我的,你赢,我就把令牌还给你!”兔二答应了。几个回合,兔二全输,但是,一点也没有受伤,令熊天霸非常惊奇,后几个回合,兔二将熊天霸打得屁滚尿流,熊天霸只得乖乖地将令牌交给兔二。“牡丹,给你,我答应过老人家要把令牌亲手交给你!”兔二将令牌放在双手上,递给牡丹,牡丹凝视着兔二久久没有接过令牌,牡丹冲上前一把将兔二抱住,接过令牌,说:“谢谢你!”我潸然泪下,兔二不会违背自己的诺言:答应老人家要把令牌亲手交给牡丹。

我要向兔二学习,不违背自己的诺言。

来自:小淑女塔尼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你是传奇作文800字

全文共 912 字

+ 加入清单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却还活着。

——题记

布拉格不后悔

微风徐徐吹过被夕阳镀金的布拉格广场,象征和平自由的白鸽低飞着环绕你的雕像,匆匆忙忙的行人一个个的掠过你的身旁,他们中的很多人早把你的名字遗忘。你如神祇般的站在那里,目光怜悯地看着饱经劫难大地上一道又一道的沧桑。人们透过你睿智的目光,仿佛看到了六百年前这片土地上演的悲壮凄凉。你傲然被绑在被点燃地十字架上,嘲弄地看着不敢以真面目示人的宗教裁判员,看着曾经志同道合却在关键时刻落井下石的“朋友”,看着身下的烈火一寸寸地焚烧,将一个个黑暗的灵魂噬亡。你以生命为代价唤醒了被罗马教廷蒙蔽的人们的良知,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在布拉格这片沉寂百年的土地上奏响一曲亘古不变的悲歌,激励着无数革命者寻找黎明曙光。

从此,你的灵魂将与布拉格同在,将与布拉格一样不朽。

胡斯,有你的布拉格,不会后悔。

地中海不疲惫

云朵在你的身边飘荡,地中海的碧波在你脚下欢唱,你矗立在高高的塔上,目光全然穿透地中海,锐利又渺茫。你追寻着马可波罗的脚步,顶着众人的非议,毅然决然地走向远方。你没能达到遥远的东方,却意外地发现了一片世人不知的土地,从此你的名字被写在了历史书上。你勇于探索的精神令费迪南国王与伊丽沙白女王甘愿在你的高塔下长驻,你神话般的传奇故事被无数文人墨客写进优美的诗章。

你是天生的流浪者,不在乎脚下,只在乎远方。

哥伦布,你不朽的灵魂,将永不疲惫的在地中海流浪。

维也纳不流泪

跳跃的音符在你指间流淌,大街小巷回响着你谱写的乐章,络绎不绝的游人只为到维也纳的淋浴你留下的圣光。命运待你不公使你中年失聪,你却写下《命运交响曲》永世流芳。艰难痛苦没有磨尽你的激情,你顽强拼搏不服输的精神在众人口中传唱。维也纳留不住你短暂的一生,你却用生命将这片你热爱的土地镀上光芒。

你用你与命运抗争的传奇,点亮别人的烛光。

贝多芬,维也纳不会为你流泪,因为你不朽的灵魂会永远环绕在它身旁。

你们短暂的一生也许只是脉脉历史长河中的微小的片段,但你们传奇的一生却散发着无与伦比的光辉,将黑暗混沌的大地点亮。你们的肉体虽已化作天地间的尘埃,但你们不朽的灵魂却依然在,即使天崩地摧,海枯石烂,它们也将在这世间永远地激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千钧一发典故

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韩愈,字退之,唐朝邓州南阳人,是当时的大文豪,主张文以载道之说,以复古为革命,用散文代替骈文,影响当时及后代非常大,所以有文起八代之衰之功劳,他很反对佛教。唐宪宗派使者要去迎接佛骨入朝,他上表谏阻,得罪了皇帝,被贬到潮州去当刺史的官,他在潮州结识了一个老和尚,这位和尚聪明达理,和韩愈很谈得来,而韩愈在潮州又很少朋友,所以和这位和尚往来比较密切,因而外间的人都传说韩愈也相信佛教了。 他的朋友孟郊(几道),当时做着尚书,是最信奉佛教的。也为了得罪宪宗皇帝被贬谪到吉州去。到了吉州后,他也听到人们的传说,说韩愈已经信起佛来,他有点疑惑,因为他知道韩愈是反对信仰最力的人,为此,他特地写了一封信去问韩愈。韩愈接到孟几道的信后,知道他与和尚往来,才引起别人发生了误会,马上回信向孟几道加以解释。而且,韩愈对当时在朝的一班大臣们,信奉佛教,不守儒道,一味拿迷信来蛊惑皇帝,大大加以抨击。他对皇帝疏远贤人,使儒道坠落,颇为愤慨。 信中有这样的话: “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共危如一发引千钧……” 这是比喻一件事情,到了极危险的地步,好像一根头发,系着一千斤重的东西。现在一般人凡是遇到最危险的事情,往往就拿这句话来形容。这则成语见韩愈给孟尚书书,有:“共危如一发引千钧,绵绵延延,洼以微灭。”之句。

展开阅读全文